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紅星向黨心得體會多篇

紅星向黨心得體會多篇

紅星向黨心得體會多篇

紅星向黨心得體會篇1

無奈:是第五次反圍剿,紅軍失敗了。失敗的主要原因是執行了當時的共產國際的錯誤路線。當時的中國共產黨相當於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所有的行動基本聽從於共產國際。列寧領導的偉大的十月革命,通過工人武裝暴動的形式,首先佔領了蘇俄的主要大城市,進而佔領了全國,最後取得了革命的勝利,這一成功的革命模式,被當時狂熱的王民、李德照搬到了中國,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堅決執行,導致了最後的失敗。紅軍只能進行戰略大轉移——長征。

決絕:紅軍想戰略大轉移,但國民黨不幹,他們不但在數量上數倍於紅軍,而且在武器資源上也絕對優勢,他們在蘇區的周圍建有大量的碉堡羣,要想突破,沒有悍然赴死的決心,沒有堅決、果斷將革命進行到底的信念,是沒有成功的可能的。當時的中國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幾乎所有紅軍以及他們的家屬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們的革命理想就是建立一個人人平等的新中國,為這不惜拋頭顱、灑盡最後一滴鮮血。

偉大的勝利,偉大,不光是行程的偉大,二萬五千裏,前無古人,後無來者,而且是路線政策的偉大,這是在遵義會議中,紅軍痛定思痛,重新認識到了中國革命要想取得最後的勝利,必須要結合中國的實情,並且選出了最瞭解中國國情的毛澤東主席來領導他們,這兩者導致了最後的偉大勝利。

我們學習長征精神,首先應該學習紅軍堅定的革命信念,這是支撐到勝利的最大保證,我們平時做事,學習要有堅強的信念,不達目的不罷休。另外要學習長征靈活的戰術,我們在應對困難時,要靈活機動,善於開動腦筋來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最後要學習紅軍戰士為了實現目標,捨棄一切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什麼困難也不會難倒他們。

紅星向黨心得體會篇2

閲讀《紅星照耀中國》,跟隨作者走進1936年的&l紅色中國&r,探尋共產黨和紅軍的真實面目,讚美黨艱苦奮鬥和犧牲奉獻的革命精神。《紅星照耀中國》這一紀實作品,向我們描繪了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戰士堅忍不拔、英勇卓越的革命鬥爭,展現了中國共產黨不屈不撓、不怕犧牲和敢於鬥爭的偉大的革命精神。而其中更是讓我們深切體會到那次舉世無雙的&l軍事壯舉&r所留下的遠大意義。

毛澤東的詩句中&l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r中道出了紅軍不怕苦,不怕犧牲的精神品質。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過雪山和草地等,長征一路上的艱難險阻也説不盡紅軍一路的艱辛。長征保留了革命的火種,糾正了黨的左傾錯誤,更是留下了寶貴的長征精神。

如今,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和平的時代之中,但仍要傳承和弘揚長征精神,不可忘記老一輩革命先烈為民族解放的犧牲奉獻與英勇奮戰。長征中體現出來的精神正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體現。&l少年強則中國強&r,當代青少年便是祖國未來的棟樑,祖國未來的強盛繁榮,與當代青少年有着莫大的責任。所以傳承長征精神也是當代青少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一輩的人們為我們帶來了和平穩定的生活,我們更要牢記使命,使國家更加繁榮富強,為人民的美好生活貢獻力量,弘揚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偉大精神。

當代青少年要傳承長征精神,就要培養自身吃苦耐勞,不怕困難的精神品質,在日常的學習和工作中敢於面對困難,並堅持與困難作鬥爭,鍛造堅強意志。在為人處世上,我們更要懂得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國家的關係,將人民利益和國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奉獻自己的力量。讀後感·查找有關長征的歷史資料,也是傳承長征精神的一大途徑。在和平時代裏,我們也要懷有憂患意識,與危害國家利益的事情作鬥爭,為國家繁榮富強,人民生活安寧穩定,貢獻自己的綿薄之力。努力傳承長征精神,將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貫徹於生活實際當中。

長征精神是支撐黨一直以來的精神力量,中國共產黨發展以來,其實一直走在長征的路上。面對一路上的艱難險阻,我們只有勇於拼搏,敢於奮鬥,不辜負先烈們&l闖&r出來的一個美好年代,勇敢前行,才有實現國家強盛的未來。讓我們為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紅星向黨心得體會篇3

章節概述:彭德懷(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名清宗,後改德懷,字得華,號石穿,湖南湘潭人,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畢業,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勛,中國人民解放軍著名將領、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抗日戰爭中發動百團大戰,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八路軍在正面戰場取得的最重大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國務院副總理兼第一任國防部部長,中共第六至八屆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50年7月31日,彭德懷被授予&l朝鮮英雄&r稱號。

我的感悟: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記述彭德懷當上共產黨的經歷。彭德懷生於一個風景很好的農村,家裏是富農。小時候差點被全族決定溺死,後來舅舅救了他,但是彭德懷必須離家。彭德懷開始闖蕩世界,他兩年做工換來的一點點積蓄卻因換軍閥一文不值;湖南發生大饑荒,他幫助二百多個農民攻打有很多餘糧但不願意出售的大地主家;他十八歲便當了排長,受到軍中一個學生領袖很大影響,這個人遭到了一個督軍的殺害,他就決定去刺殺督軍。

他從事一個間諜活動,被同伴出賣,一個月被折磨得昏過去好幾次都沒有屈服;他後來讀了許多書《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簡介《新社會》以及許多對中國革命作了唯物主義解釋的文章和小冊子,從認為無法改革社會到認為社會是可以改造的加入了共產黨。

紅星向黨心得體會篇4

1937年10月,斯諾編寫的《紅星照耀中國》首次出版,即刻轟動全世界——所有國家都瞭解到在中國,熾熱的民魂在悄然覺醒。他們首次瞭解到在無形之中,一顆閃耀的紅星已照耀了中國,乃至全世界。

1936年6月,西方新聞記者斯諾涉險衝破嚴密的新聞封鎖來到紅色中國。經過一番曲折到了保安後,他採訪了許多共產黨人,還與澤東進行了許多長對話。在他口中,斯諾得到了長征的一手資料,並深深為之折服。在初步瞭解蘇區後,他又到了前線,採訪了一些紅軍官兵,瞭解他們井然有序的生活。然後他冒着炮火折回保安,最終順利回到北平。由衷感受到紅色中國的熾熱民魂之後,他寫下了這個不朽名著。

我無法想象在20世紀20年代末至30年代國中國是怎樣一副黑暗凌亂的場面,更無法想象紅色中國在這般境界時如何崛起的。但當我合上《紅星照耀中國》時,它用春水般的語言明確地告訴了我——中國的民魂已悄然覺醒,黑暗即將被衝破。有了民魂,澤東能率領農民軍起義,並在之後建立紅軍;有了民魂,各地百姓涉險給予共產黨力所能及的援助;有了民魂,紅軍面對兵強馬壯的國民黨四次全力“圍剿”能屢屢大捷;有了民魂,紅軍面對萬里長征坦然不懼,堅定走到最後。民魂的發揚,奠定了共產黨的勝利,他們終建立起一個嶄新的蘇區。全書最後,蔣介石被逮,不得不受制於共產黨,第五次“圍剿”終於被紅軍奪得了勝利。是何種力量奠定了紅軍堅定作戰,終得勝利?是的,就是那熾熱的民魂。

反觀21世紀10年代的中國,硝煙已隱散,社會安定,國家富強。可民魂在無形之中,卻是漸行漸遠。惰性漸漸成為一種潮流,越來越多人虛度光陰。在這種種黑暗背後,依然有着一批堅定的人,他們為祖國的安定晝夜忙碌,他們為國家的富強而不斷奉獻,他們終是為國家的民魂發揚而做出無限努力。“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戰爭之後,民魂已逐漸冷卻,我們作為祖國的未來,要接過重擔,學習紅軍精神,為祖國建設作出努力,為民魂的再次沸騰作出全力奉獻!

紅星一直在照耀中國,它定將更加輝煌。我們身兼重擔,定要勤奮治學,奠定祖國未來的璀璨光明。

紅星向黨心得體會篇5

歸納:&l它是當今時代無與倫比的一次史詩般的遠征&r這是斯諾對紅軍長征總評價。

本章中,斯諾通過對紅軍長征的詳細描寫,透露出紅色軍民這一偉大征途的真實情況,粉碎了國民黨對外謠傳的彌天大謊。其中由第五次圍剿開始,紅軍為保存實力,被迫撤出江西地區,於是便開始了這一偉大征程。

一路上,紅軍一共突破國民黨四道防線。在貴州和雲南時,與少數民族巧妙對話,使他們明確了&l白漢&r和&l紅漢&r;在大渡河以敢死隊在前衝鋒,紅軍日夜兼程由鐵索搶渡大渡河;所謂大草地,其實就是一大片沼澤地,在國民黨不斷的轟炸和進攻下,在糧食極為短缺,牲畜稀少的情況下,紅軍走過了大草地,翻過了雪山,儘管有成千上萬的人被餓死凍死,但他們的隊伍依舊走了下去;在藏族人部落區,紅軍受到了他們誤會般的敵視,買不到吃的,牲畜被他們殺死,因為情況緊急,紅軍無法向藏族人民解釋,紅軍不得不為了吃的而打仗,這也是紅軍唯一的&l外債&r。最後,斯諾用一組驚心動魄的數字表達了紅軍這一路途之艱難,耗時之長,犧牲之大。被稱作是軍事史上最偉大的征途實至名歸。

評價:令我印象最深的一段是強渡大渡河,首先他們為了確保能夠在最短時間內通過,他們的領導人被迫決定日夜兼行,可河流端急,渡船稀少,他們無法通過渡船渡過河流,只能夠在鐵索上進行強攻,令我最敬佩的就是紅軍選出了一批敢死隊,他們冒着敵人的子彈,冒着舔人的火焰,在不斷的犧牲中,為後面的隊友衝出了一條血路,他們用自己的犧牲換取了隊伍的勝利,換取了紅軍精神的勝利。

長征這一偉大的行程,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要消滅紅軍,消滅革命的企圖;宣揚了紅色軍民不畏犧牲,以集體為重的無畏精神;這也號召了全國各地的熱血青年站起來反抗軍閥,支持革命,開拓新天地。

是的,我們又何嘗不應該學習這種精神呢?在學習中,在生活中,我們都可以將這無畏困難,無畏艱險的精神;這偉大的紅軍精神發揚光大。我們雖在和平年代,但我們應依舊有着先輩們渴望光榮的血液,在生活的荊棘叢中,在挫折的鞭笞火燎中,懷着一份無畏的勇氣,向着光榮和勝利,進發!

紅星向黨心得體會篇6

上幼兒園的時候,在父母的陪同下我看過一次《閃閃的紅星》這部電影,電影中的主題曲“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閃閃暖胸懷……”每當聽到這震撼人心的.歌聲,不禁熱血沸騰。小主人公潘冬子更是給我留下了深刻地印象。由於當時年齡太小,裏面的一些畫面有些模糊。

今年寒假,當媽媽把《閃閃的紅星》這本書放在我面前的時候,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一口氣就把整本書讀完了。當我讀完這本書後,我知道了今後要學習潘冬子那種勇敢、不怕死,用樂觀去面對生活的精神;為了報仇,想盡所有的辦法,去面對小鬼子,哪怕失去生命,也永不放棄的勇氣;他只要有一口氣在,都會去用快樂來迎接生活的態度。

在這本書中,我還發現了一個細節,那就是每當他遇到困難、做一些決定或者幫助紅軍的時候,他總會從兜裏掏出一顆火紅的五角星看一看,摸一摸,臉上隨即露出欣慰的笑容。我想這顆紅星應該就是他的精神支柱吧!從他的言行上看來,他看見紅星就如同見到了自己的父母一般,也就是這顆紅星給予了他力量、勇氣和信心吧!

潘東子的精神很是值得我們學習。如今在和平的年代,雖不需要我們衝鋒陷陣,但我們能做的還有許多,我們在學習上不能退縮,在生活中更要勇敢地面對每一件事情。

東子你真是位“小紅軍”,更是我生活中的偶像,學習中的好榜樣!我發誓今後要以你為榜樣,向你學習,樹立遠大的志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紅星向黨心得體會篇7

斯諾在1936年6月至10月對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了實地考察,並以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為基礎,完成本書的寫作。作為一名西方記者,斯諾所站的是一個公正客觀的角度去描述當時人民百姓的生活和心理狀態。除此之外,還表現出了紅軍及其領袖們的精神狀態和思想狀況。這本書可以説是讓人們可以進一步的去了解當時十分神祕的中國的紅色革命。並且,他把自己在紅色區域的所見所聞都一點一滴的記錄下來。後來彙編為《紅星照耀中國》。整本書的內容豐富而且生動。

1936年,中國革命與戰爭最兇猛、最危險的時期,斯諾孤身一人冒險穿越南京國民黨軍隊的新聞封鎖,長途跋涉來到西貝蘇維埃地區,尋找紅色中國。故事都給人以強烈的真實感。更是讓我對當時的人民、紅軍、毛澤東等等都有了嶄新的可謂是顛覆性的認識。

在蘇維埃社會一節中,有兩段文字引起了我的注意,一是“共產黨在西北所以受到羣眾擁護,其當前的基礎顯然不是各盡其能,各取所需,而是有點象孫逸仙博士的主張:耕者有其田。”;二是“有一件事可以説明共產黨在人民羣眾中有基礎的,那就是在所有老蘇區裏,警衞工作幾乎全部由農民自己組織起來擔任的。”

如“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人民羣眾的根本利益”總結的那樣,正是由於代表了人民羣眾的利益,農民才會主動組織起來保衞自己的紅色政權;也正是由於秉承了這樣的理念,共產黨才能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始終得到中國最廣大人民羣眾的支持,不斷推動革命事業向前發展。

在我的認知範圍中,當時的人民一定都受到了思想的禁錮並且十分保守,甚至可能有些木訥。但是事實卻是截然不同的。他們中的許多人也會進行批評和抱怨,這無疑就是他們言語自由開放最直接的證據。大部分農民團結一致,並且看好“蘇維埃”和“紅軍”,以此證明他們思想覺悟是很高的,有共同的追求,有目標,並且堅定不移的支持着自己的信念。對比當今,我們貌似更缺乏精神信念這一塊兒,這是我們所欠缺的地方。

紅星向黨心得體會篇8

知道這本書很久了,但真正坐下來靜靜的細細的翻看卻是第一次。打開它,一幅幅畫卷躍然眼前,一個個故事向我們訴説,沒有濃墨重彩的渲染,革命先烈們卻都有血有肉的站在了我的面前,向我們展示了一羣有氣魄有力量有風度有抱負的革命先驅、一段令我們驕傲自豪的歷史。

紅色之旅對斯諾來説是一段神祕而又奇妙的旅程,一個外國人竟然和千萬裏外的東方古都的農民、戰士有了緊密不可分割的聯繫。

斯諾的這本書,我理解他分為5個部分,探索紅色中國,中國共產黨的由來、長征、同紅軍在一起、回到白色世界,全篇他帶着疑問,走進了紅軍生活的地方,從這裏他認識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他也對共產黨產生了最初步的認識,慢慢的與他們一起生活一起戰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共產黨給大家帶來了新的思想和新的指導,讓老百姓的生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中國紅軍長征的第一步是要突破敵人嚴密的封鎖線,巧奪大渡河、飛奪瀘定橋,過草原,頭上頂着戰鬥機,面前迎接着大自然帶來的挑戰。

斯諾用毋庸置疑的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僅照耀着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照耀全世界。

毛澤東説過:“年輕人就像八到九點鐘的太陽,世界是屬於你們的也是屬於我們的,但最終是屬於你們的。”我們青年人即使生在和平年代,也不應忘記無數在革命鬥爭中流血流汗的革命先驅,是他們用生命換來了我們此刻的幸福與安定,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理應心懷感恩,把長征精神融入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以芳華立誓,不負眼中星辰熠熠,我們要做新時代敢於追夢敢於圓夢的新時代青年,肩負初心和使命,敢試敢為,勇敢的在新時代的潮流中奮鬥向前,揚帆起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red1l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