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新時代楷模心得多篇

新時代楷模心得多篇

新時代楷模心得多篇

新時代楷模心得篇1

2007年1月,一場以向張桂梅學習為主題的“感恩行動”在麗江市迅速掀起,成為推動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動力。張桂梅為何與"感恩”產生聯繫,她的感恩情懷源自何處?記者從她的人生軌跡中找到了答案。

出生於1957年的張桂梅,年輕時不僅長得非常漂亮,而且性格開朗,能歌善舞,對生活充滿憧憬。她原本有一個幸福美好的家庭,夫妻雙雙在大理市的一所中學教書。但正當夫妻倆沉浸在甜蜜、美好的生活中時,不幸卻突然降臨到他們的頭上,她的丈夫得了不治之症。為了給丈夫治病,她東奔西走到處借錢,能夠借到錢的地方都借了,該花的錢都花了,但丈夫的病還是不見好轉。1995年,身患癌症的丈夫離她而去,張桂梅陷入極度的悲痛之中。後來,在同事的幫助下,她決心重新振作起來,為了擺脱令她觸景生情、傷感悲痛的環境,1996年8月,張桂梅從大理調到華坪,在這片完全陌生的土地上開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

新的環境賦予了張桂梅新的生機。來到華坪民族中學後,她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政治課教學工作。她所教的班級有的在前院,有的在後院,相隔100多米,早上、晚上、前院、後院,她來回奔走,天天如此,好像忘記了疲倦,享受着工作的快樂。可就在這時,不幸再次降臨到她的頭上。1997年4月,張桂梅感覺身體消瘦得特別快,臉也變得特別黑,但肚子卻越來越大,硬硬的摸上去像塊石頭,疼痛難忍。到醫院檢查,結果嚇了她一跳,原來肚子里長了一個腫瘤。醫生要她馬上住院治療,否則後果就不堪設想。但是,想到承擔的4個畢業班的學生再過幾個月就要參加會考,在這個節骨眼上怎麼能扔下他們不管呢!一邊是學生的前途,9年的期盼;一邊是自己的生命,怎麼辦?

張桂梅經歷了太多的磨難,但這些磨難更加激勵起她對生活的愛和希望。想想那些學生期盼的目光,她咬緊牙關,回到學校把檢查結果鎖進抽屜。這一切,她沒有告訴任何人,一直堅持到把學生送進考場才住進了醫院。1997年7月,張桂梅做了腫瘤切除手術。手術後,醫生要求她必須注意休息,最少要調養半年。可是為了學生,她在手術後的第24天,又走上了講台。

張桂梅的事蹟迅速傳遍華坪大地。縣政協委員來學校視察,校長在彙報時,介紹了她的情況。聽了介紹以後,所有委員馬上起立向她三鞠躬,並當場為她捐款6230元。縣裏召開第八次婦代會,全體代表和縣領導都為她捐款。希望她好好治病。對此,張桂梅眼淚奪眶而出:“病無情,人有情,這是一些多好的人啊!”

發生在丈夫和她自己身上的兩次磨難,使她想到,人與人之間是多麼需要理解、幫助和支持呀!如果沒有華坪人民,她的生命將無法延續。她説,她的生命屬於華坪,把全部精力奉獻給華坪人民。正是由於這種感恩的心態和情懷,張桂梅把人間最偉大的母愛獻給了他的學生和那些失去父母而需要幫助的孩子們。

新時代楷模心得篇2

我們學校這段時間組織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張桂梅同志是邊疆民族貧困地區教師的優秀代表,她的事蹟平凡而偉大,思想樸實而閃光,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偉大的時代精神和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展現了新時期人民教師的良好形象和共產黨員的時代風采。張桂梅同志的先進模範事蹟,充分體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充分體現了她對黨和人民教育事業的無比熱愛和忠誠。張桂梅同志參加工作30多年來,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深深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全身心地投入到教書育人的崇高事業中;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憑着對教育事業的熱愛,不斷學習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精心研究,積極探索教育規律和民族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因材施教,進行素質教育,總結出一套適合民族貧困山區教育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學成績突出;她沒

有子女,生活節儉,把自己一天的生活費控制在3元以內,而拿出自己絕大部分工資接濟困難學生,給沒有學費的學生墊交學費,帶患病的學生去看病,天冷了給他們添置衣被,把母親般的慈愛全部獻給學生和孤兒;她不僅生活上關心學生,而且積極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健康的業餘愛好,從各個方面無微不至地關愛他們,與迷戀網絡的學生同吃、同住、同學習,精心引導,細心照顧,使他們戒除了網癮。張桂梅為之苦苦追求的夢想一天天成為現實,她讓偉大的母愛在奉獻中不斷延伸。作為一名戰鬥在一線的教師,我覺得和她相比較我深感慚愧,學習了張桂梅老師的事蹟後,我決心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教書育人,培養一批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新時代楷模心得篇3

黃大年的精神境界,讓人想起日本著名企業家稻盛和夫提出的“自燃型”的人。稻盛和夫説,物質可分三類:只要點火就會燃燒的可燃性物質;即使點火也不能燃燒的不燃性物質;靠自己就能熊熊燃燒的自燃性物質。人也一樣,要想成事,必須靠自我燃燒,因為熱情和激情是成事的基本品質。只有自身刻苦努力,並用熱情和激情感染周圍的人,才能帶領團隊不斷開拓進取。(光明日報7月14日)

“自燃型”的人有一個鮮明的特點,那就是內心始終激情澎湃、鬥志昂揚,永遠保持一股堅韌的拼勁和幹勁,在幹事創業的路上,總是能夠做到披荊斬棘、勇往無前。作為科學家的黃大年,正是這種“自燃型”的人。無論是搞科學研究,還是教書育人,黃大年無時無刻不在“燃燒”着自己,照亮了我國科學事業,擎起了學子們對科學的追求和熱愛。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黃大年將自己所追求的科學事業與對祖國深厚的愛緊緊的連在了一起。面對重重困難和阻撓,黃大年沒有選擇放棄,而是更加堅定要回到祖國的決心。心懷強烈的愛國責任感,黃大年將畢生所學毫無保留的奉獻給我國科學研究事業,讓我國在某些科學領域取得了突飛猛進的成績。這一切都離不開黃大年夜以繼日、孜孜不倦的奉獻。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黃大年有幾個特別的綽號,“另類科學家”“科研瘋子”“拼命黃郎”,無論哪一個綽號,都是黃大年的真實寫照。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刻苦鑽研、勇於創新,面對困難永不放棄,才有了填補多項國內技術空白的重大成果。同樣是幹事創業,而黃大年卻能把科研這項事業乾的淋漓盡致,可謂是“自燃型”人才的模範典型。

“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需要有一批‘科研瘋子’,這其中能有我,餘願足矣!”投身科研事業,助力祖國強盛,這就是黃大年的夢想。正是因為對祖國深厚的愛,迫切希望祖國能夠繁榮昌盛,註定了黃大年為科學事業奉獻一生,捨生忘我、無私無畏。他常説,“我有一身本領,想盡快教給學生”。他深知中國要不斷走向強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培養人才刻不容緩。“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但是相比理論知識,黃大年身上無私奉獻、全情投入、攻堅克難的“自燃”精神更值得學子們爭相學習。

斯人雖去,精神永存,黃大年的“自燃”精神將激勵廣大科研工作者繼承遺志、燃燒激情、實現夢想。黃大年為祖國奉獻終生的熾熱情懷,像一顆種子,播撒在無數人身邊,在不久的將來這種子就會生根發芽,在中華大地“茁壯成長”。黃大年的“自燃”精神將指引無數中華兒女為祖國繁榮昌盛貢獻青春力量。

新時代楷模心得篇4

25日下午,由中國僑聯主辦的黃大年先進事蹟報告會在北京舉行,來自首都各區縣的歸僑僑眷、學生代表等約2000餘人聆聽報告會,被黃大年的先進事蹟深深打動。

黃大年是英國歸僑、著名地球物理學家,生前擔任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2009年,黃大年毅然放棄國外優越條件回到祖國,刻苦鑽研、勇於創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他秉持科技報國理想,把為祖國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貢獻力量作為畢生追求,為我國教育科研事業作出了突出貢獻。

中國僑聯主席林軍號召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向黃大年學習,學習他報效祖國、立志為祖國和人民奉獻全部的赤子情懷;學習他恪盡職守、為國家培養科技人才的高尚風範;學習他勇於創新、攀登前沿科技高峯的可貴擔當;學習他勤奮拼搏、為實現報國夢鞠躬盡瘁的崇高精神;學習他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高尚的人、純粹的人、有益於人民的人。

報告會持續了一個半小時,現場的歸僑僑眷和學生代表被黃大年的事蹟所打動,很多人數次落淚。一位老歸僑向記者表示,國家的經濟社會建設太需要像黃大年這樣的人才,希望海外留學人才能夠像黃大年一樣,時時刻刻想着祖國,在合適的時候,回國參加建設。

新時代楷模心得篇5

我認真學習了張桂梅同志的感人事蹟,我對她產生來強烈的崇敬之情,她和我們一樣紮根於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可她堅強的毅力卻是我所不能及的,我為她身患多種疾病,卻常常超負荷地工作,以驚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終堅守在三尺講台上而欽佩。

她是與命運之神抗爭的典範。張桂梅和許多人一樣,對未來充滿憧憬和希望,但是幸運卻沒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卻與她如影隨行:花季年華喪失母親,青春年華痛失丈夫,兩次腫瘤手術,癌細胞轉移到肝臟。磨難面前她勇敢的`挺直了身子。磨難沒有使她消沉,病魔沒有使她倒下。她緊緊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講台上認真教學;在課外,認真輔導學生。幾次暈倒講台上,領導要她住院治療,她放下學生,總是還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學校上課。就是這樣柔弱的身軀,她還毅然出任孤兒院院長。是什麼力量支撐她如此做呢?張老師的話“如果説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業;如果説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學生;如果説我有動力,那就是黨和人民”

她是貧困地區孩子們的天使。張老師放棄了進條件好的學校任教的機會,選擇了條件較差的學校,一身病痛的張老師教學上幾十年兢兢業業,承擔學校繁重的教學工作,女生工作,婦女工作,語文教研工作及其他校務工作。除了住院沒向學校請個一天病事假,教學成績卻異常突出,她説:“為了民族貧困山區的教育,即使倒在講台上,長眠於華坪的沃土之中,也無怨無悔”。吃苦在前,那裏最需要就到那裏,無私奉獻,張老師為我們樹立了榜樣。她愛生如子。她雖然沒有孩子,可是她卻是許多孩子的媽媽。精心教育學生,輔導學生,中午晚上看着學生睡覺,給學生蓋被子。學校學生和孤兒院50多個孩子,住院她陪着,給他們送飯,付醫藥費,資助學生讀書,自己連洗衣機都沒有。她將愛播灑進孩子們的心田。她有着我們教師兩袖清風的高尚品質。張老師前後將國家獎勵給她的獎金50餘萬元全部捐給貧苦地區的教育事業,自己每天的生活控制在三元。她像春蠶,她像蠟燭,她更像光芒萬丈的太陽!

她是新時期教師的楷模。因為她淡泊名利的精神可以使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物質固然重要,可是決定我們生命價值的東西不是物質,而是精神品質。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牢記使命,教書育人,培養一大批對國家發展有用的人才,這些人才,首先必須是政治上過硬的,必須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和人民。他們才能肩負歷史的重任。我們教育工作者,如果沒有過硬的政治思想,學校德育建設的落實就是一句空話。我們培養的人才質量就會出問題!這是很危險的,學習張老師的事蹟,很有現實意義。

作為一名鄉村教師,我們要學習她淡泊名利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崇高境界;學習她熱愛生活艱苦奮鬥樂觀向上的優良作風;學習她愛崗敬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的高尚品德。要時時刻刻以張桂梅同志為榜樣,立足崗位,開拓進取,努力工作,不辱使命,做一名人民放心的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yq8ee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