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教育心得隨筆幼兒園小班多篇

教育心得隨筆幼兒園小班多篇

教育心得隨筆幼兒園小班多篇

教育心得隨筆幼兒園小班篇1

背景:

貝貝班新建了一個“小小動物園”,那裏有“小河”,幾隻青蛙蹦跳在綠色的荷葉上; 有“草地”,上面擺放着孩子喜歡的毛絨小兔,小恐龍等食草動物;有“樹林和山洞”,其中隱藏着“老虎”、“豹子”等猛獸,這可是孩子最喜歡參與佈置的區域。這天,可可、小羿、樂樂三個幼兒正圍坐在圓桌前,他們看着老師用雪花片精心搭建的小黃鴨,樂滋滋地嘗試着搭建小鴨子,試圖搭建成功後就可以放進“小河”,讓“小鴨子”能快活地游泳。也許搭建小鴨子對小班孩子來説有點難度。小羿插了一會兒就離開了,樂樂改變了玩法把雪花片一片一片連接起來,可可抬起頭對着老師嚷嚷:我不會搭小鴨子……

事件:

我快步走過去摸摸可可的頭坐在他身邊,輕輕説:看小鴨子的頭是什麼形狀的?邊説邊拿起雪花片示範嵌插的動作,嘴裏講解着要領,可可眼睛緊盯着,小手也試着把雪花片插進另外一片中,總算能夠插進幾片了,可是他的眉頭卻皺起來了:“太緊了,好難插啊!”

(此時我發現對小班幼兒來説,由於手部肌肉發育並不完善,力氣又小,要做到把雪花片完整地嵌插成一個圓形有難度,怪不得幼兒嘗試了幾下就放棄,看來可可要獨立完成搭建小鴨子的任務是相當有難度的,我是否協助他完成……)

正當我舉棋不定的時候,我看到樂樂還是在一個勁地把雪花片接長,他把雪花片邊上突起的圓點按插在另一塊雪花片的小圓洞中,大拇指靈活地按動着,我問道:“你用雪花片搭了什麼呀?”樂樂得意地説:“我搭得是蛇,媽媽説春天到了,小蛇也會出來游泳的!”一旁的可可也樂了:“可是小蛇怎麼沒有眼睛的!”

(兩個孩子的對話,促發了我的靈感,何不改變預設的內容變搭建小鴨為小蛇,降低孩子搭建的技能要求,又能滿足孩子操作擺弄自主創作的樂趣。)

我接着可可的話,用驚喜地聲音説:“樂樂的想法太棒了,可可你的提議也不錯,我們趕快到美工區取一些動動眼給小蛇裝上怎麼樣?”可可拿來了動動眼,我用雙面膠把它們安裝在“小蛇”的頭部,樂樂開心地説:“眼鏡蛇,真好玩!”可可連忙拿起雪花片嚷着:“我也要做一條小蛇!”這時小羿被我們的談話吸引住了,他也開始拼搭起小蛇。我又取來了一些洞洞眼用一個盒子裝着,作為孩子搭建小蛇的輔助材料,看着孩子們投入的樣子,便悄悄地退出了。

(孩子投入喜愛的樣子,讓我深信此刻自己沒有按照預設的內容來指導幼兒,而是通過關注來自幼兒與眾不同的做法,及時添加輔助材料變成幼兒易接受又有興趣的內容是正確的,因為這讓孩子體驗到操作擺弄自主創作的樂趣。)

當我再次走近三個孩子的時候,發現桌子上多了好幾條花花綠綠的小蛇,可可得意地説:“這是我做的小蛇哦!你看,好看嗎?”的確這些小蛇轉動着圓溜溜的眼睛,有長有短,有筆直有彎曲的造型,真是漂亮又有趣!我欣喜地笑了。不過,我很快發現孩子們製作的小蛇都是用雪花片無序聯接而成的,如果放在一起的話可能就無法分辯到底是誰製作的?是否就此讓孩子們把小蛇送到動物園的小河中,滿足他們的成功感呢?

(二期課改中特別強調教師要有整合的意識,我如果能充分利用身邊資源與幼兒互動,讓他們用各種方法去發現比較小花蛇的異同,從無目的向有意識地探索聯接的方法,就可以在發展建構能力的同時,促進幼兒認知的發展,激發幼兒繼續探索的興趣。)

想到這兒,我就坐了下來對孩子們説:“我也想做一條小花蛇。”説着,我用雪花片按照一片紅,一片黃這樣的規律聯接起來並將完成的小花蛇和孩子們製作的小花蛇放在一起問:“這麼多小花蛇啊!你們還能夠找到自己做的小蛇嗎?”三個孩子睜大了眼睛,目光聚集到小花蛇上。過了一會兒,可可指着其中一條蛇説:“這是我的小蛇,它的頭是紅的。”“可是這裏還有幾條頭是紅色的小蛇呀!我疑惑地問。可可又看了看,伸出手指點數着雪花片説:“我的蛇尾巴還有三塊紫色的雪花片。”樂樂拿起一條筆直的蛇説:“我的蛇是很長很長的。”小羿連忙指着盤旋彎曲的蛇説:“這是我的蛇,它捲起來了,它也很長很長的。”可可説話了:“到底誰的長呀,你們比一比。”小羿忙把小蛇拉拉直和樂樂的小蛇頭靠頭,這下可分辨出來了。小羿高興地指着多出來的地方説:“看,我比你多了四片雪花片。”“原來捲起來的蛇看起來短,拉直了就能發現它真正的長度了,那你們知道我的小蛇是哪一條嗎?”我接着孩子的話問道。樂樂馬上説:“我知道這條是你做的,你的是一塊紅的一塊黃的紅黃小蛇。”小羿接口説到:“你的小蛇是有規律的。”“原來我們每個人製作的小蛇都是與眾不同的,你們記住自己的小蛇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了嗎?”我笑着問。孩子們欣喜地點着頭,“現在我們就挑一條最棒的小花蛇把它們送到小小動物園去吧!”

(此時此刻,我真正感受到與幼兒共同活動的樂趣。在小組互動的過程中,我如願地滲透了教育內容,擴展了幼兒的思維方式,促進幼兒更加有效的學習。)

再看“小小動物園”那邊熱鬧的情景:幾個孩子圍在一起,有的興奮地向同伴介紹着自己的小蛇、有的讓同伴猜測自己的小蛇躲在那裏?有的模擬着小蛇遊動的姿態……當然,這就吸引了更多想製作小蛇的孩子。

反思:

在對區域活動搭建小鴨子的指導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教師要重視有效的師幼互動。由於教師本身水平有限,預先設計的活動內容不一定考慮周全,再加上預設的內容在實施過程中有很多不確定性,需要教育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對幼兒的需要和感興趣的事物進行價值判斷,不斷調整互動,也可以説區域活動中要形成一個動態的師幼共同學習、共同建構活動內容的過程,才能促進小班幼兒更加有效的學習。

第一,教師應遵循“觀察在先”這一理念,才能有效地面對不同的活動對象、活動內容、活動過程、實施有效指導。活動中,我敏鋭地捕捉到製作小鴨子時幼兒的不同表現(有放棄、有求助、有變異)。在深入觀察並指導後,我還發現幼兒主要存在操作技能跟不上的共性問題,幫助我作出價值判斷,改變預設內容,增添新的輔助材料,調動了幼兒繼續參與活動的興趣,使更多的幼兒嘗試不同的聯接小花蛇的方法,引發幼兒關注小花蛇的不同之處(顏色、數量、形狀等),促進了幼兒認知的發展,這也是運用先觀察後指導的一個重要收穫。

第二,對於小班幼兒,教師如能以共同遊戲的方式與之互動,以夥伴的身份和幼兒對話,以激趣的方式鼓勵幼兒説發現,能有效地推動活動的開展。當我發現幼兒製作的小花蛇存在好多差異,而正是這些差異讓我發現可利用的教育資源,於是我以遊戲玩伴的身份加入幼兒的活動,故意製作了一條有規律的小花蛇,並把它混入幼兒製作的小花蛇中,適時地拋出疑問,引發幼兒關注小花蛇的不同之處。這種基於幼兒發展水平的引導,也是我在遊戲情景中,發現、瞭解、判斷幼兒的遊戲狀況與心理後,開展適時的小組分享交流活動。

第三,教師要重視生成的內容和做法,並不斷挑戰自我,積累生成的方法和時機,判斷生成內容的意義與價值。當幼兒嘗試製作小鴨子出現了不同的情況時,我的思考判斷是:先觀察指導判斷問題所在——設身處地為幼兒考慮。其次捕捉亮點了解想法——判斷來自幼兒生成的內容價值。最後支持生成提供幫助——鼓勵孩子創造性的開展活動。這些做法使生成的內容煥發光彩,從而使生成活動超越了預想的目標

教育心得隨筆幼兒園小班篇2

[實錄一]:

圓圓是個非常可愛而又調皮的小男孩,他特別愛玩水。一天晚上,大家都在作睡前準備——小便、喝水、洗臉。不一會兒,孩子們全到了卧室,我看了一下,發現圓圓還沒進來,走到廁所一看,不得了,圓圓正站在水池邊,一手按住水池的出水口,一手拿着擰下的圓形物舀水,並往自己身上頭上灑。我趕緊走上前,説:“圓圓,你在幹什麼?”“我在洗澡”他回答得振振有辭。我説:“你是不是很喜歡洗澡?可我們洗澡都是用熱水洗的呀,冷水洗澡容易生病的,是嗎?”他點了點頭,依依不捨地進了教室。

[實錄二]

最近,圓圓老喊嘴幹要喝水,一有空就到外面喝水。這天,遊戲活動結束後,圓圓又去喝水了,過了好一會兒,他還在外面,我正要出去看一下,有個小朋友進來告訴我:“楊老師,圓圓沒喝水,他把杯子裏的水全倒掉了。”我遠遠地看過去,發現他正在水桶邊放開水,喝一口然後全倒掉了,再放水,喝一口,又到掉了。我説;“圓圓,你怎麼把水都到掉了?”“我喝不完”。“下次喝不完就少盛一點,行嗎?”“好的”。到了晚上,我要喝水了,水桶裏卻沒水了,我趕緊把這個消息告訴大家,並問:“為什麼別班的水桶裏有水,而我們班的水桶裏沒水?裏面的水到哪兒去了?是喝掉的嗎?”有個小朋友説都是給圓圓到掉的。我説:“你是不是很喜歡水?”“是的”其他小朋友馬上説“我也喜歡水”“我也喜歡水”“那好,我們明天到浴室去玩水,怎麼樣?”“好!”孩子們一下子歡呼起來。

第二天,我和洗澡的老師商量,在洗澡前,浴室裏放五、六個水盆,讓大家玩會兒水再洗澡。孩子們圍着放滿水的水盆,有的將塑料積木放入,有的那杯子在不停地舀水,有的將塑料小動物小娃娃放入水中洗澡,還有的索性拍水,玩得很暢快。洗完澡,回到教室我看到個個孩子的臉上都露出愉悦痛快的表情。因天熱,我們又玩過幾次水。而圓圓再也沒有發生過利用喝水而玩水的事情了。

[案例分析]

三歲幼兒是好動好奇的時期,他們對周圍世界充滿濃厚的興趣,對新鮮事物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圓圓的二件事情其實就是想玩水,我們何不創設條件,提供充裕的時間,讓他們從事喜歡的活動,鼓勵探索,滿足其好奇心呢。

由於我們有目的地玩了幾次水,既滿足了其好奇心——玩水的慾望,又培養了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慣,圓圓再也沒有瞎玩水了。從圓圓的玩水中給了我一個啟示:幼兒的生活經驗的內容可以從幼兒生活中來,順應孩子的需要,而又在滿足孩子需要的基礎上,推動孩子感受生活、理解生活、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育心得隨筆幼兒園小班篇3

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年齡普遍在3—4歲左右,思維呈現出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由於小手肌肉組織發育還不夠完善,因此,活動性較弱。利用幼兒對周圍的聲音感到新鮮好玩的現象,設計此活動,發展幼兒的聽覺、觀察力、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説教材

1、本活動的目標是啟蒙教育,主要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培養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2、活動過程有趣、形象,利用擬人的方法,抓住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充分調動幼兒主動參與和操作的積極性。

3、分組活動、綜合活動使每個幼兒都有參與的機會,而難易適中、動靜交替促使不同水平的幼兒在上自信心的發展,獲得成就感。

説教法

1、操作法:為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我採用了操作法,在適當的要求下,發展幼兒動手能力與觀察力,體會探究的樂趣。

2、遊戲法:“遊戲”是低齡幼兒活動的最佳方法,教師在遊戲中輔以形象生動的教具、有趣活潑的語言,會使幼兒興致勃勃,從而寓教寓樂。

[活動準備]

前期知識經驗的準備──幼兒會聽一些獨特的聲音。教具遊戲的準備──沙子、小石子、小鐵片、黃豆、卡通空八寶粥罐若干;舞曲音樂。幼兒活動準備──按人數將幼兒分成3—4組。

説學法

1.通過可愛、豐富的可操作材料,讓幼兒大膽放手操作,以此體會操作的快樂。

2.在有趣的遊戲情景中,讓幼兒去探索,從而發展幼兒的聽覺力、注意力、觀察力。

説教學程序

首先,通過認識新朋友──漂亮可愛的罐寶寶,引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其次,通過操作活動“喂寶寶”嘗試自己製作響罐。這樣的設計,幼兒沒有心理壓力和負擔,使每位幼兒都有了動手機會和表現,在猜想活動中,鼓勵幼兒運用已有的經驗去猜測、去思考,激發他們探究的熱情;最後,在户外活動中,深化主題,愉快的結束活動,使幼兒意猶未盡的渴望再次的活動。

[活動目的]

1、辨別幾種不同的聲音,使幼兒對聲音產生探究的慾望。

2、培養幼兒的操作興趣、發展觀察力、注意力以及對科學活動的喜愛。

[活動重點]

知道不同的物體能發出不同的聲音。

[活動難點]將相同聲音的響罐配對。

[活動準備]

1、裝飾成各種卡通娃娃的空八寶粥罐子、盤裝沙子、黃豆、小石子、小鐵片等若干。

2、按人數將幼兒分成3—4組。

3、錄音機、舞曲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直觀教具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出示罐寶寶──介紹給幼兒的新朋友。

2.出示並認識罐寶寶的“食物”──沙子、黃豆、小石子、小鐵片。

二、基本部分:操作活動引發幼兒探究。

1.喂一喂──指導幼兒隨意給每個罐寶寶喂一樣食物並提醒幼兒蓋嚴蓋子。

2.跳一跳──引導幼兒上下左右搖一搖罐寶寶,讓他們自由地跳起來。

3.找一找──啟發幼兒相互猜測罐寶寶吃的是什麼,並將相同聲音的罐寶寶配對成舞伴,在舞曲中快樂地舞蹈。(幼兒亦可共同跳舞)

三、結束部分:幫罐寶寶到户外去找更多的食物,找更多的朋友。

延伸活動:將幼兒製作的罐寶寶擺放到“科學操作區”,讓幼兒自由擺弄、玩耍。

四、活動後的反思:在教學中,幼兒對操作、探究很感興趣,通過操作──遊戲的形式讓幼兒體會了探究的過程和快樂。在活動中,孩子在製作的同時,提高了幼兒的觀察力,動手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注意力、聽覺。他們特別喜歡玩遊戲,因為在遊戲中可以使他們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沒有絲毫的壓力。對於個別能力弱的孩子,我採用集體與個別輔導的形式,並在日常生活中給他們提供機會,讓能力弱的孩子不會為此而產生畏懼的心理;對於幼兒的新觀點新發現,我總是鼓勵和尊重幼兒的觀點,並共同分享。如:有的幼兒認為罐寶寶吃飽了可以喝水,我肯定了幼兒的想法,並引導幼兒聽一聽罐寶寶肚裏的水聲,拓展了幼兒的視野與經驗。

教育心得隨筆幼兒園小班篇4

案例描述:

小王是我們小小班的孩子,他特別聰明,由於他父母都是做老師的,因此在教養方面都很好。平時對人很有禮貌,上課也很愛動腦筋,平時的活動都是非常積極,但最近發現他好象變了,做什麼事都喜歡跟老師對着幹,比如:睡好覺大家都出來了,而他偏偏還要呆在午睡室;看書的時間到了他偏偏還要説“我還沒看完,”而且基本上天天這樣。觀察班上的其他孩子也或多或少有些不聽話的例子,但像小王這樣的表現確實很特別,他的父母也覺得孩子現在有點不聽話了。

案例分析:

分析小王的行為是屬於兒童的第一反抗期。每一位孩子在2—-3歲都會經歷這樣的時期,只是有的幼兒表現的明顯,有的幼兒表現的不是很明顯。“第一反抗期”是大多數孩子生理和心理髮展的必經階段,在此階段孩子出現一些逆反的表現是一種正常的現象,它是孩子自我發展的需要,孩子的否定行為表明孩子開始產生自主意識,試圖瞭解周圍的環境,建立自己的好惡觀念,表達個人的需求。在現實生活中,經常表現出和大人相反的做法,當大人説這樣可以的,他偏偏認為這樣不可以。這正是他們希望通過自己對大人觀點和指令的否定,來強調自己的存在,也是尋求大人對他們尊重的一條途徑。他們也希望通過讓他自己來做某些事情,向大人展示自己已具備的能力,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能力已經很強了。因此,有人認為,將心理“反抗期”説成“自立期”或“自強期”,也許更為恰當。當孩子出現反抗期時,我們的處理方式非常重要,如果處理不好,也會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採取的措施:

1、要學會尊重孩子。

每一位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在人格上都是獨立的。我們要學會尊重孩子,他們也有自己的觀點,哪怕他們的觀點是不成熟的。我們要放棄那種不分青紅皂白的強硬態度。應該看到,孩子的“反抗”行為正是促進他們能力發展的心理動力。成人應及時抓住這一時機對孩子的某些行為給予適當的鼓勵,以促進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和動作技巧、能力的發展

2、對孩子的反抗行為不能放任不管,也不可控制過嚴。

我們應充分理解孩子的心情,適當加以控制。同時也要給予孩子在一定範圍內表達自己的機會,以使孩子的獨立性得到發展,比如:有時孩子們在看書時,時間到了,有的幼兒説“我還沒看好,”硬要再看一會兒。此時老師也可以給他再多看一會兒。看的時間長了有的幼兒也會模仿,所以我們可以適當應用方式方法,給他限定一下時間,比如:當老師數到十時就收起好嗎?這樣給孩子一個下的台階,孩子也比較容易接受。當孩子硬要自己穿衣服時,我們可以在旁幫助他們一起穿而不要過多的限制。在沒有什麼大礙的情況下,我們還是讓孩子去做吧。

3、該説“不“時就説“不”。

對於有的有危險的事情,孩子一定要做,那一定要堅決説“不”比如:模仿成年人擺弄電器開關,玩弄打火機、開煤氣灶等等。這些都是不允許的。在兒童反抗期,要和孩子打成一片,引導和教育孩子認識他們尚不熟悉的世界,要學會表揚和善意批評兒童,使兒童的心身得以正常發育。

4、使用自然後果處罰法。

在一定的範圍內,可以運用孩子行為後果本身,自然而然地懲罰他的行為。比如:有的孩子不肯自己吃飯,那我們就可以應用自然後果懲罰法,他不吃過會兒肯定會肚子餓,當他餓了時你再不喂他,他肯定也會自己吃了。

5、家園聯繫,共同難關

孩子的三分之二時間是在家裏度過的,所以家長的態度也很重要,家長也需要理解孩子的這種現象,正確的去面對,不能聽之任之,更不能蠻橫的處理,這樣只會更傷了孩子。幸好小王的父母也是老師,他們也非常關心孩子,會觀察孩子的言行,我們也適時地與他們溝通,讓他們能理解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做到家園共同配合教育孩子。

面對孩子的反抗期有時或許我們真得覺得很頭疼,也很無奈,但我們必須要正確的面對,幫助孩子順利度過反抗期。如果對孩子過多的干涉,可能使孩子變得唯命是從,成為一個沒有主見、唯唯諾諾的人。反之,如果明明知道孩子的做法是錯的,還是一味的遷就,這又無疑就是在縱容孩子的不良行為習慣。因此我們需要把握好管教的“度”,運用一定的智能和技巧,化解孩子的“反抗”,使孩子勝利度過人生中的第一次反抗期。

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我們發現小王的行為有了明顯的好轉,活動也積極了許多,脾氣也沒以前那麼倔了,當有時在集體面前無法與他溝通時,我們就利用個別交流的時間與他溝通,往往當一件事情過了之後,再去談論此事時孩子會比較容易接受或認同你的觀點。平時我們也比較關注小王的行為,多鼓勵孩子的長處,比如他的講述能力很強,我們就讓他在集體面前講故事,他也會非常高興。相信通過老師、家長的共同努力孩子會順利度過反抗期的。

教育心得隨筆幼兒園小班篇5

10月份

這次上門的目的有二:一是評估孩子近期的表現,二是指導家長寫觀察記錄。

已經見過好幾次面了,源源見到我就像見了好朋友一樣説“老師好,”還主動炫耀:“老師,我會自己吃飯了。”説着爬上桌子吃起飯來。我發現,源源吃飯的動作雖然看起來很不協調,卻很專注。

我想,源源動作不協調的原因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孩子的動作發展遲緩;另一種可能是成人對孩子包辦過多,導致孩子的自理能力差。

我誠懇地表揚源源有了進步,同時建議家長平時放手讓孩子自己吃飯,培養他自己動手的習慣,並試着讓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午飯後,源源把上個月在家完成的幾件美工作品拿出來給我看,説是和爸爸媽媽一起做的。

看來,源源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確實很重視,能積極面對教育孩子過程中的種種困難,這增強了我教育好這個孩子的信心。但家長僅有愛心和耐心是不夠的,還必須學會追隨孩子、正確解讀孩子的行為並採用有效的策略,才能真正改善孩子的行為,促進孩子的發展。於是我給源源父母設計了一份表格,指導他們對孩子的行為進行觀察記錄。

11月份

這次的指導目的有兩點:一是瞭解家長近期對源源的觀察記錄情況,二是瞭解家長的教育方法是否恰當。

一進門我明顯地感受到了源源爸媽喜悦的心情。源源爸爸給我看了他寫的觀察記錄表。從表中可以看出,家長給孩子安排活動的時間較為合理,內容也較為豐富,且能對孩子的活動給予有意識的指導,最重要的是父母成了孩子最主要的陪伴人。另外可以看出,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方法和手段也有很大的改變。

源源爸爸還欣喜地告訴我,最近孩子的進步很大,不僅能獨立吃飯穿衣,還拿出玩具給隔壁的孩子玩,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最後源源爸爸主動提出想讓源源上幼兒園,看他能否適應。我高興地同意了,因為這也是我的想法。同時我向源源父親説明我作為老師會盡自己的最大的努力教育好源源,讓他在各方面養成良好的習慣。

就這樣通過我對源源爸媽一段時間的指導,他們終於放下了心中的包袱,讓孩子來到了幼兒園。

教育心得隨筆幼兒園小班篇6

第一週的第一天:

今天是孩子們來園的第一天,高詩雨的媽媽7:20就把寶寶送來幼兒園了,寶寶剛來到幼兒園的時候還沒有什麼情緒,媽媽陪了一會兒後要離開了,高詩雨馬上拉着媽媽哭了不讓媽媽離開,而她的媽媽也就説:“媽媽不走,陪在你身邊!”於是媽媽又陪着高詩雨玩了一會兒。這樣的情景反覆出現了好幾次。

第三天:

今天高詩雨媽媽送高詩雨來園之後,給了高詩雨一包餐巾紙,高詩雨拿着餐巾紙來到老師面前説:“看,我有餐巾紙!”於是我和高詩雨聊了起來,等高詩雨想到要去找媽媽的時候,媽媽已經走了,高詩雨又哭了起來,還跑出教室要去找媽媽。

第五天:

今天早晨來園的時候,高詩雨的媽媽把孩子送到教室門口,看見老師在門口迎接孩子後馬上轉身走了。高詩雨一下子就哭了出來,只是一邊哭一邊説:“媽媽早點來接我!”於是我拉着她的手來到了教室裏,引導她來到了娃娃家裏燒飯,高詩雨一來到娃娃家裏馬上就開始不哭了,眼淚還掛在臉上就開始玩了起來。

第二週的第一天:

今天早上,高詩雨的媽媽大約8點左右把孩子送到幼兒園,高詩雨看到教室裏有了同伴,回頭和媽媽説:“媽媽再見!”説完就跟着老師進教室遊戲了,一邊走一邊還説:“老師我不哭了”。

分析反思:

幼兒剛來幼兒園有分離焦慮是正常現象,他們哭是最主要的表現。這個時候老師和父母的安慰與表現是十分重要的。作為老師要讓孩子體驗到在幼兒園裏老師很喜歡寶寶、和同伴一起遊戲很快樂的情感。因此在一日活動中,我們經常與孩子親近,如:抱抱孩子、親親孩子等,同時也安排孩子與同伴一起遊戲,使他們感受同齡人一起遊戲的快樂。

但是在早晨來園的這段時間內,送孩子來園的成人的行為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成人送孩子來園的態度堅決的話,孩子會知道成人是希望自己來幼兒園,知道一定要上幼兒園的,這樣孩子的情緒會比較快的願意適應幼兒園的環境;相反,如果成人的態度不堅決的話,孩子會認為我去不去幼兒園是由自己決定的,此時孩子的哭鬧情緒會更加厲害,他的來園情緒會更加趨於不穩定,更加不願意來適應幼兒園的環境。

所以,孩子剛開始來園的情緒是需要家長和老師共同配合的。

教育心得隨筆幼兒園小班篇7

[案例實錄]:

幼兒園為弟弟朋友安裝了專用便池,新來的孩子們對它十分感興趣,我們小二班的弟弟朋友們也不例外,一到幼兒園就被這個不常用到的東西給吸引住了,特別是便池上控制水量的水龍頭,順時針轉就有水,逆時針一轉水就關了。孩子們只要一到上廁所的時間就爭先恐後的去摸摸轉轉那個有趣的水龍頭。

可是興頭一過,對水龍頭的熱情也就“降温”了,只有小t每天還是不停的去轉動它,有時甚至就一直開着水龍頭眼睜睜的看着水嘩嘩地流,好幾次我都進行阻止,但是效果都不好,小t仍然轉着,水仍然流着。。。。。。於是有一天,等孩子們都上完廁所,我把小t叫到面前,悄悄地問他:“這個水龍頭好玩嘛?”

“好玩的!!”小t原本膽怯的小臉突然展開了燦爛的笑容,好像還在回味剛才玩的水龍頭。

“知道為什麼要裝這個水龍頭嘛?”我用試探性的語言在他耳邊輕輕地問道。

“小好便後很髒的,用水把它沖走。”

“對阿,可是你一直轉,轉壞了,水流不出來,廁所就髒了!”

“我下次就轉一次,好嗎?”

接着,我在生活活動中和孩子們一起交流了為什麼廁所沖水的道理,小t因為在前段日子對此事很感興趣,因此,在活動中表現很活躍。

[案例分析]:

小班幼兒剛入園,會對幼兒園中很多事物都感到好奇,而這個便池,也是引起孩子們興趣點之一。以往碰到類似的事,往往簡單批判匆匆了事。但在二期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我的教育行為也發生了變化。

?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指出:教師要善於發現孩子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和偶發事件中所隱發的經驗價值,儘量滿足幼兒的探索興趣。

在幼兒生活活動中,會發生很多不起眼的小事,有時孩子的想法隱含着教育契機。因此,教師要關注孩子的行為和想法,對平時發生在身邊的小事要多個心眼,從孩子的角度多想想。玩水是孩子的天性,為什麼小t一直玩不停,顯然是好奇心的驅使。如果我一開始用強制性的手段阻止了小t玩水龍頭,可能也阻止了他對事物探索的慾望。我覺得孩子的好奇心是需要保護的,只有瞭解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們一起交流,才能成為孩子可信賴的朋友。

這個故事以後,每次我們班上上完廁所,小t都會興沖沖的轉開水龍頭沖走污垢,然後又趕緊擰緊,有時看着他這樣的動作,我會忍不住笑起來。

不一樣的教育方法得到的教育結果不一樣,現在正值二期課改,幼兒有100種語言,那麼老師是不是也應該學會100種方法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zjm51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