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演講稿 >演講稿精選 >

關於學習態度演講稿精品多篇

關於學習態度演講稿精品多篇

關於學習態度演講稿精品多篇

關於學習態度演講稿 篇一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自古以來, 人們都把學習當作一件過程非常艱辛, 內心感覺痛苦的事情,而我對此並不完全贊同, 我想説:學習其實可以很快樂。

近日來, NBA出現了一顆最耀眼的新星, 他就是紐約尼克斯隊的華裔球員林書豪。 這位哈佛畢業的青年, 在身體條件並不突出的情況下, 能成為球隊的領袖、球場的主宰, 除了刻苦的籃球技術訓練外, 和他超人的智慧是分不開的。沒有學習, 沒有知識, 他是不可能達到這樣的高度的。 他就是快樂學習成功的典範。

要快樂學習, 首先要明確學習的目的。學習不是為了老師, 也不是為了家長, 而是為了我們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高。通過學習, 我們獲得更多的知識,掌握更多的本領, 將來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明白了這一點, 你難道不覺得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嗎?!

學習的過程也可以是快樂的。 感謝老師們的辛勤勞動, 讓我們學到更多的知識, 讓我們能快樂輕鬆的學習。 而當我們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一道道難題的時候, 我們內心也充滿了喜悦。 你能説學習不快樂嗎?!

遊小給了我們快樂的學習環境。 認真負責的老師, 團結友愛的同學,完備先進的教學設備,這一切讓我們在學校的每一天都很快樂。在這樣的學校學習不僅是一種榮耀, 更是一種責任, 一種學習的責任, 一種快樂學習的責任!

快樂學習, 你會更加主動地學習, 你的學習效率會更高, 你的學習會更有意義。

讓我們快樂學習每一天!

關於學習態度演講稿 篇二

華羅庚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他從小刻苦學習,成了著名的學者。

1950年2月,華羅庚帶着全家悄然登上一條不大的郵船,離開生活了4年的美國。當他踏上祖國土地的時候,電波播送了他的《告美國同學的公開信》。信中激情洋溢地寫道:“錦城雖樂不如回故鄉,樂園雖好,非久居之地,歸去來兮!”

華羅庚又回到了清華園,擔任數學系主任。不久,被任命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所長。他百倍珍惜黨和國家為科學研究提供的大好時光。他白天拄着枴杖到學校講課,晚上以案板當書桌,在燈下從事數學研究,常常寫作到深夜。有時,為了求證一個問題,他常常深夜從牀上爬起,順手拿起牀頭的報紙,在四周的空白處進行演算和論證。在他的屋裏,桌上、牀上、地上,到處都堆滿了演算稿紙。他用毅力與勤奮,編織出成功和榮譽。

1956年,他的重要論文《典型域上的調合分析》,榮獲中國科學院第一批科學獎金的一等獎。隨後,他的長達60萬字的鉅著《數論導引》問世了。這部著作,傾注了他多年的心血。國內外的數學界為之震動了。他帶領的數學研究所,也已是人才濟濟、羣星燦爛了。他們為征服解析數論、代數數論、涵數數論、泛涵分析、幾何拓撲學等不同學科,已經揚帆起航,並各有卓越的建樹。震撼世界的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就是其中一個突出成果。

1979年12月,他在英國伯明翰大學講學時,新華社記者訪問了他,問他回國以後的計劃和打算。他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説了以下一段話:“在我幾十年從事數學研究的生涯中,我最深的體會是,科學的根本是實。我雖然年近古稀,但仍以此告誡自己。”他沉默片刻又説:“樹老易空,人老易鬆,科學之道,戒之以鬆,我願一輩子從實以終。這是我對自己的鞭策,也可以説是我今後的打算吧。”

“一輩子從實以終”,這種精神實在令後人欽佩!

關於學習態度演講稿 篇三

郭沫若是我國現代文化史上一位才學卓著的文豪。曾任中國科學院院長。他在文學藝術、歷史考古、古文字學以及其他很多方面,都有重要建樹。與此同時,他勤奮苦學的精神也十分感人。

郭沫若在國小一年級讀書時,老師講歷史課--《十六國春秋》,其中有許多胡人的名字,跟外國人的名字一樣,非常難記,因而記人名便成為當時歷史課的一隻“攔路虎”。為了克服這個困難,一天,郭沫若約了一位要好的同學躲進一間陰暗的自修室裏,兩人苦讀硬記,進行比賽,直到把整本歷史課本一字一句背得滾瓜爛熟才走出屋子。

在後來的日子裏,即使在年假期間,郭沫若都手不釋卷,天天苦讀。有一年年假期間,他把太史公司馬遷寫的《史記》,從頭到尾通讀了一遍,並一篇一篇地進行分析、校訂和評價,在旁邊寫下批註,連《伯夷列傳》裏有一句被歷代注家解釋錯了的話,他都在閲讀過程中發現並加以校正。對其中一些精闢言論和難得的資料,郭沫若視為珍貴財寶,不惜時間和精力整篇整段地用毛筆把它抄錄下來,放在案頭,隨時翻閲學習。

郭沫若一生寫了不少詩詞和文章,論著宏富。但他從事著述有個習慣,就是從來不讓旁人代為抄寫,一律都是自己動手。即使到了晚年,在他年近80高齡撰寫《李白與杜甫》這部研究性著作時,因視力減退,有人提議讓別人代抄,可他仍然不同意。他的不少書都是前後幾次易稿,全都是他親自逐字逐句地反覆進行斟酌、錘鍊、修改和抄寫而成的。

關於學習態度演講稿 篇四

40歲那年,默默無聞的小人物托馬斯·卡萊爾終於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本書稿,這本書稿窮盡了他前半生的全部心血,他迫不及待地將書稿交給了自己的好友、已頗具盛名的哲學家和經濟學家穆勒,請他擔當書稿的第一讀者。

穆勒不敢辜負朋友的重託,他推掉所有的事務,將自己關在雅靜的書房,花了整整4天的時間,將全書仔細而完整地閲讀了一遍。隨着閲讀的深入,穆勒越來越強烈地感覺到,這是一本了不起的著作。當他讀完最後一頁,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將書稿放在椅子上,走出書房,來到花壇,思考該如何用自己的影響力,使得這本偉大的著作能儘快引起外界的關注。

然而,災難就在這一刻發生了。當穆勒離開書房後,一陣風吹來,將椅子上的書稿吹落了一地,前來送甜點的女傭看到散落在地上的書稿,以為是被主人丟棄的廢紙,便將它們撿拾乾淨,並順手將它們投在了火爐裏!

1835年3月15日—穆勒一生都無法忘記的日子。懷着巨大的痛苦和內疚,穆勒來到卡萊爾家中,將這個難以啟齒的壞消息告訴了卡萊爾,卡萊爾一下子驚呆了,許久,兩個人都沉默不語。卡萊爾後來回憶當時的情形道:“我還清晰地記得那一天,穆勒面色慘白,如同一個鬼魂,他的惶恐如此強烈,使我覺得我必須反過來安慰他。”

最終,從震驚中清醒過來的卡萊爾對愧疚難當的好友説道:“好了,我的朋友,你不必那麼痛苦。我已經決定了,從現在起,我將重寫這本書。”

穆勒腳步沉重地走了,望着穆勒的背影,卡萊爾對妻子説道:“多麼可憐的穆勒。看着他痛苦不堪的神情,我實在是不忍心。我不希望讓這件已經發生的事情壓垮了他和我,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我現在就開始重寫這本書。”

然而,重寫談何容易。對一位作家而言,將一部已經完成的著作靠記憶重寫一遍,比另起爐灶新寫一篇更為吃力和痛苦。卡萊爾頂住巨大的精神煎熬,以罕見的毅力,終於在數月後將書稿重新完成。

在得知卡萊爾重新完成書稿後,穆勒內心的喜悦超過了任何一個人,他終於可以從痛苦和愧疚中解脱出來了。他向好友發問道:“我完全能夠想象這項工作的艱鉅性,我想知道的是,你的動力究竟來自哪裏?”

“我的朋友”,卡萊爾微笑着回答道,“我們沒有能力去阻止已經發生的事情,但我們卻有能力去改變已經發生的事情對我們現在生活的影響。”

“接受已經發生的,改變可以改變的”。正是這種睿智的人生態度,最終成就了一位偉大的歷史學家。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yanjianggao/yanjiangjingxuan/59kdw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