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演講稿 >演講稿精選 >

修身勵志 演講稿

修身勵志 演講稿

目錄

修身勵志 演講稿
第一篇:勵志修身名言第二篇:恪己修身-演講稿第三篇:立德修身成才 演講稿第四篇:廉潔修身演講稿第五篇:文明修身演講稿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勵志修身名言

1、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孟子

2、國尚禮則國昌,家尚禮則家大,身有禮則身修,心有禮則心泰。——顏元

3、人無禮不立,事無禮不成,國無禮不寧。——荀卿

4、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管仲

5、自敬,則人敬之;自慢,則人慢之。——朱熹

6、心誠氣温,氣和辭婉,必能動人。——薛宣

7、將不可驕,驕則失禮,失禮則人離,人離則眾叛。——諸葛亮

8、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管子

9、衣食以厚民生,禮義以養其心。——許衡

10、禮,所以正身也;師,所以正禮也。——荀 況

11、禮者,節之準也。——荀子

1、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禮記》

2、博學於文,約之以禮。——《論語》

3、禮,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左傳》

4、禮,經國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後嗣。——《左傳》

5、禮,不迂節,不侵侮,不好狎。——《周禮》

6、道之以告德,齊之以禮。——《論語》

7、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論語》

8、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記》

9、君子不失足於人,不失色於人,不失口於人。——《禮記》

10、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

11、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論語》

12、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論語》

13、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禮記》

14、禮者,人道之極也。——《論語》

15、安上治民,莫善於禮。——《孝經》

16、道之以告德,齊之以禮。——《論語》

17、禮之與人也,猶酒之有糵也。——《禮記》

18、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禮記》

19、君子有風乎,為禮為義者。——《禮記》

20、凡人之所以為人者,禮義也。——《禮記》

第二篇:恪己修身-演講稿

恪己修身,廉潔自律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我是來自**的***,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恪己修身,廉潔自律。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清代詩人于謙的詩形象地寫出了自己希望能夠像石灰一樣清清白白做人,廉潔從政。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作者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于謙以他的浩然正氣贏得了人們對他的尊重,留芳千古。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走進漫長的歷史長廊,縱觀我國封建文明歷史中十幾個王朝的興衰沉浮,其最後沒落直至滅亡的原因都與腐敗脱不了干係,腐敗之害由此可見。如今在我們生活當中,總會在電視或網絡中看到一些貪官落馬。在查閲這些犯罪人員的簡歷時,他們曾經都是懷揣自己的夢想,本着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克服一個個困難,解決一個個難題,為國家和社會做出過突出的工作成績,深受領導和同志們的信任。然而,面對金錢利益的誘惑,他們人生的航標迷途了,喪失了理想信念,最終走上了犯罪的道路,把自己送入了地獄之門。在電視採訪中他們聲淚俱下的懺悔和警醒,對親人家庭的感念,對自由的渴望,對人民的愧疚,可是這一切都已晚矣,他們用自己的例子告訴我們要廉常思貪慾之害、常懷律己之心。

我是**的一名技術員,工作已有四個年頭,我們的公司有着嚴格的廉潔制度,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按規定辦事,面對物慾橫流的社會,我更加需要走好人生的轉折點,把握好自己人生的航標。要以謙虛之心加強學習、以謹慎之心對待權利、以淡泊之心對待名利、以警惕之心對待誘惑、以感恩之心對待監督、以快樂之心對待生活。

作為八零後的我們,如何真正將廉潔二字落實、貫穿到我們的生活中,學習中,工作中?如何有效的去擴大這份感染力?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一個問題。我認為應以以下幾個方面嚴格要求自己。

在思想上,我們要以高度的思想意識武裝自己的頭腦,以高尚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要求自己,做一個旨趣高雅的人;從小事做起、防微杜漸、“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做一個清正廉潔,工作清新、生活簡樸,一心為公的人。

在工作上,恪盡職守、嚴於律己、加強學習。認真學習相關法律法規、認真學習我公司的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學習業務技術,提高個人素質和法律意識,按規矩辦事,按要求操作,廉潔自律、嚴於律己。算好政治賬、尊嚴賬、家庭賬、事業賬、金錢賬、自由賬、健康賬,時時事事自警自律,紮紮實實做好本職工作。

在生活上,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珍惜擁有。發揚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傳統美德,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不攀比、不奢侈、學會滿足、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家庭和幸福生活。

廉潔自律,是我們新一代的責任,是我們年輕人的使命。親愛的朋友,孟子曰:“路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就讓我們從每一件小事做起,立足自己的本職崗位,以務實的態度,勤奮的精神,廉潔的作風投入工作中,共同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

第三篇:立德修身成才 演講稿

立德修身成才 徵文

“知者無畏”——談教育者的勇氣

杭州英特外語支部龔姚東

10年前,我剛成為一名新教師,經常為班裏某位特別愛調皮搗蛋的學生感到焦慮,有一天,當他又一次在自習課上與同桌打鬧的時候,我異常生氣,一把拎起他的耳朵,用這樣的方式請他到我辦公室做了一次談話。旁邊的一位資深教師後來悄悄對我説:你膽子好大啊!家長要較真起來,這就是體罰啦!如今深刻反省自己踏上教師崗位後的經歷,有些舉止確實可以用“無知者無畏”來形容。我曾經無知地以為,憑藉過硬的專業,就可以成為一名好教師;我也曾經無知地以為,今天課堂上那些落後的孩子,將來也不會有什麼出息;我甚至還無知的以為,教師是一個安穩平和,碌碌一生的行業,缺乏挑戰,我們也不需具備太多勇氣。

在講台前摸爬滾打了10年,當我今天再次接手一個全新的班級,用眼神逐一打量每一個孩子,偶爾也會發現那些眼神中流露出的懷疑、叛逆、惴惴不安。而我的心裏早已沒有了焦慮,甚至將這類他人眼中“不夠乖”的孩子視為更值得教師挖掘的寶藏。作為一名教育者,我更好地明白了應當如何通過教育和教養,引導他們擁有學習的信心和生活的勇氣。可以説,我對教育這個行業已經不再那麼“無知”,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名教育的“知者”,正確地認知自己的職業身份,正確地認知自己的社會使命,正確地認知現代教育的未來。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名有勇氣的教育者,坦然面對自己的職業倦怠,直面社會的教育頑疾,把守心中的教育理想,實現和教育對象共同的精神成長。

那麼,如何成為一名教育的“知者”呢?我想首先必須明確對教師這個職業身份的認同。也許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問過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教師到底是一份怎樣的職業?教師是蠟燭嗎?還是春蠶?我想,教育不應該是照亮別人的同時必須犧牲自己;那麼教師是梯子嗎?還是嚮導?我想教育也不應該僅僅是一種提供服務的工具。有一類老師,他像一名“陶匠”,他希望雕塑自己的學生,要求學生多於支持學生,約束多於觀察,但他有堅持紀律的勇氣,著名音樂家貝多芬就是成才於這樣的教育環境;而有的老師選擇做一名“園丁”,他較少干涉學生的成長,相信學生自己會守紀律,不太需要強制和權威。園丁模式下走出了另一位音樂天才莫扎特。“陶匠”和“園丁”所代表的這兩種傳統的教育風格,其實很少以單一的模式出現。大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是一種混合模式,只不過傾向某一邊。兩種風格都隱藏着危險,“陶匠”風格可能退化為威權式的教育,陶製品的面孔千篇一律,失去生機和活力;而“園丁”風格則可能變質為不管不教,從而導致叢生的野草,從而荒廢一片花園。而我所認同的教師應當清楚地認知如何在“陶匠”和“園丁”之間追求合理的分寸。作為一名園丁,需要擁有堅持“紀律”的勇氣;作為一名陶匠,需要在揉捏的過程中重視材料的自然屬性,因勢利導,讓每一塊材料都發揮出藝術品的光彩。懂得追求合理分寸的教師,就如同一名水手,當船身偏左,水手的身體則需要偏右,以維持教育航線的平衡。

其次,要成為一名懂教育的“知者”,我們必須具備專業底氣和職業理性。由於有限的物質待遇,教師一度成為就業市場的冷門選擇,從而導致一些專業基本功比較弱的青年人進入教師的隊伍。專業不強,又如何期待青出於藍勝於藍?如今隨着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重視,更多的專業基本功紮實的優秀年輕人進入了教師隊伍,然而這批青年人在應試教育體制下的個體賞識教育模式中成長,過強的自尊或者自卑往往導致他們在和孩子與家長溝通的時候或者過分享受話語強勢,或者學會利用社會關係,成為媚俗的一分子。職業理性的缺位後果將直接導致教育者德性的缺失。如此,我們還能妄談自己是懂教育的“知者”嗎?

再次,要成為一名懂教育的“知者”,我們要有破冰的勇氣。在不少教師的閒聊中,都會流露出對於課程改革的厭煩之情。我們對於新的事物,心存恐懼,因而難以接受。而美國的課程改革3-5年必有一次,大眾的認可與教師的積極合作成為美國教育在全球一枝獨秀的原因。創新與勇氣能夠相互促進,共同發展。教師不僅要在創新教育中大展拳腳,更要在教育創新中錘鍊勇氣。一個優秀的“知者”型教師的特點之一是在實踐基礎上刻苦地學習與積極地反思,最終實現充滿個性的創新。

最後,要成為一名懂教育的“知者”,我們除了知專業和知文化,還要相信教育的未來。不覺得有未來的人,就不會努力,也不再追求理想。在現實中,這樣的人不僅存在於我們的青少年羣體中,甚至也存在於許多教育工作者身上。試想如果教師本身就對未來失去信心,我們又如何以教育去應對青少年的“遠景淪喪”這一全球化問題呢?與傳統社會相比,現代社會雖然教育更為普及,但是卻產生了更多缺乏“教養”的孩子。社會有一種觀點,認為今日的兒童與青少年不再需要大人的養護和栽培,無論怎樣,他們自己都會“成長”。教育他們的,是暴民觀點叢生的網絡世界,是極具文化侵略性的電視節目、是消費社會的物質誘惑。教育的未來在哪裏?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須反省我們自身的職責。 我以為,學校的圍牆之內,教師首要解惑——解決學科知識問題,更要授業——教導孩子如何為走入社會做準備,從而實現“傳道”——社會的大道,人類的大道,世界文明的大道。

愛因斯坦説過:“如果一個人忘掉了他在學校裏所學到的每一樣東西,那麼留下來的就是教育。”這是我見過的對於“教育”最獨特的詮釋。他至少想要表明健(敬請期待本站更好文章:)康的身心、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良好的行為習慣等都應該是學校教育的主要目的,至少與專業知識和技能一樣重要。愛因斯坦還提出“學校目標始終應當是:青年人在離開學校時,是作為一個和諧的人,而不是作為一個專家。”也許他的觀點有失偏頗,然而我認為,懂教育的“知者”有能力將學生培養成成功的“學習者”——包括知識、技能、策略和態度,同時,懂教育的“知者”更有能力將其培養成為成功的“人”——包括文化、視野、思維和創新。但願這樣的教育能夠成為今日中國學校的未來。

教育是一個“慢活”,“細活”,是生命潛移默化的過程,需要深耕細作式的關注與規範。如同火炬接力一樣,教育也是一個用生命引燃生命,共同幸福的過程。“知者”是一名智者,無論專業多強,他總是意識到自己對未知世界的無知;“知者”還是一名仁者,無論社會怎樣功利,他有內心的仁愛所以對於教育更願意顯示寬容。不願接觸孩子內心的教師很難教出懂得感恩的學生,不苟言笑的教師很難培養出具有幽默感的學生,不能認識職業意義的教師很難教出對社會充滿期待的學生,總是認為自己生活不幸的教師很難培養出幸福的學生,而同樣,沒有勇氣去認知外在的世界,接受教育教學前沿挑戰的教師,很難培養出勇於探索和具備創新意識的未來一代。讓我們做一名懂教育的“知者”,專業出色並且內心強大,無畏於前途的清貧和風雨,不辜負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創先爭優,勇往直前。

第四篇:廉潔修身演講稿

各位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最近學校相繼開展了多次反腐修身警示教育。就在校個別學生在政治上蜕變,道德上隨落,生活上腐化等問題進行了討論研究、部署,經過最近幾個月的反腐修身教育活動,我逐漸認識到過去自己習以為常的學生幹部之間通融人事任免,個別情況下公款吃喝,對財務的使用沒有明細説明——譬如募捐的使用沒有透明公開等等,並不符合規範。所謂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我們應從從中汲取教訓,吸取反腐經驗,通過自查、自省、自警,現作如下彙報:

一、 加強理論學習,提高自身防腐能力。

腐敗乃“千年毒蟲”。自封建社會起至今,千百年來都未曾絕跡,一直都在危害社會的健康發展,要想自己不不被此毒蟲所叮咬、侵蝕,就必須加強學習,提高自身防範能力,長期以來,我校大部分同學堅持走黨的路線,跟着黨走,認真學習毛澤東思想,鄧小平思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以此來不斷武裝自己的頭腦,加強黨性修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到自廉、自律、自潔、自警選準自己的人生座標,時刻保持清醒頭腦。

二、 嚴格要求自己,做遵章守紀表率 。

俗話説“正人先正己”,學生幹部作為全校的領頭人,要想做好全體同學反腐修身的表率,就必須自己要有“浩然正氣”才不會出現“上樑不正下樑歪”的問題,所以學生幹部應嚴格遵守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經濟工作紀律和羣眾工作紀律,自覺約束個人行為,不高高在上,認真聽取同學意見,如果不遵守這些原則,必將導致象個別學生幹部那樣,失去約束,自我放縱,走向腐敗,在這方面,我們應努力的把用人(如班長任免)、財務、獎懲等全所各項工作,向上級、向同學儘量做到透明,體現民主集中制。

三、 心理保健,不斷豐富自己精神世界。

自改革開放以來,全國反腐敗的呼聲是一浪高過一浪,反腐敗的力度也是加強再加強,卻仍不能完全的剎住這股歪風邪氣、腐敗問題是千年來一直存在,自有它存在的理,要分析其宗源很複雜,我們也無須追索,但有一個簡單的道理是肯定的,那就是“有容乃大,無欲則剛”“知足者常樂”,個別學生幹部因為不知足,貪斂、私慾惡性膨脹,就必然會走向瀆職,故我們應認識到“寡慾的人必剛正”“快樂的人不邪惡”不快樂是一切罪惡的起因,象個別學生幹部等人,他們把放縱私慾,作為快樂,以揮霍為樂趣,而不是從工作本身中尋找快樂,不是從學習中尋找樂趣,不是已為人民服務而感到光榮,這必然會走向墮落,必然被人們所唾棄,我們應深刻認識這一點,自以“吾日四省吾身”精神,不斷對自己的精神世界進行清理、自省、“盤點”進而努力使自己的精神世界越來越豐富。

四, 堅守立場、清者自清。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正確使用手中權利。但人畢竟是人,而非聖賢,誰都有弱點、缺點。我們必須清楚的認識到。所以,對於腐敗分子來説,我們再小的口子也不能開,對他們一定要“全方位警惕、全時空拒絕”,作為學校起帶頭先鋒作用的學生幹部,相對別的同學所來説,工作要多些,社會上什麼人都有,有些社會人士經常要請吃、請喝,也有同學托熟人來説情,目的都是要求照顧這,照顧那。對此,我們應該言辭拒絕,務必牢記“常在河邊走、焉能不濕鞋”,“沒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的古訓。不給腐敗分子有可乘之機。 反腐修身是一項永不竣工的工程,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工作會精神,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的反腐敗工作。

第五篇:文明修身演講稿

我今天談論的話題是修身。現代人隨着時間的推移,漸漸地對自己的品行重視起來,有的人從自己的外表上做起,比如美容美髮,穿衣打扮,濃粧淡抹等;還有的人從內心和氣質上做起,比如練練瑜伽,打打太極,讀讀經文。的確現代人對於行為、舉止、談吐和氣質時更加重視了,這也成為了當今的一種風靡的時尚。當然,文明修身並不開始與現代。早在孔夫子時期,就有文明修身之説,

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於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知恥近乎勇;君子憂道不憂貧:

管仲曰;“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張衡曰;“不患位之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夥而恥智之不博”。

劉備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諸葛亮曰;“夫君子之行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李白曰;“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這都是聖賢為我們留下的修身名言。孔子,地球人都知道啊,一個多響亮的名字啊!同學們,就連聖人都得“三省吾身”,何況我們這些“非聖人”的平凡人,能不做到“三省吾身”嗎?我們甚至要“六省吾身”“九省吾身”呀!從古至今,古人在修身方面為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如今我們正處在一個充滿競爭、講究秩序、講究文明的社會,因此作為新時代的學生,我們不僅要有紮實的科學專業知識,更要具有文明的行為舉止、深厚的道德涵養和崇高的理想信念。人無完人,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斷去探討、探索,以提高自己的文明修養。

對,現在,在這個社會上都以“德、智、體、美、”等各方面來衡量一個人的行為準則,德為重,智於其後,由此可見,德,即是修養、品德;智,即是才華。那麼想要全副武裝自己,看來先得在自己心裏種下一棵“修養”的種子,從內而外地發散自己,塑造自己。當然我在開篇就説修身,它包括外表和內心。先説説這個我們比較重視的“形象”修養。走在大街上,不乏有着穿戴奇異,另類時尚的青年男女。是的,不可否認,人都有追求自己心裏美麗的一個標準,但有些人過於追求所謂的“個性”,而選擇走與別人不一樣的路線,尤其是學生!像那些個“滿頭金絲,披金戴銀,長靴高襪”的人早已不再新奇,似乎已經成為社會人羣中的一部分。還有,在一些公共場合,本應是井然有序,不得喧譁的地方,卻不時響起個性十足的手機鈴聲,以及高聲攀談的“男女重

唱”??我們要考慮一下,當今社會需要的是表裏如一的人才,有人評價説,當代學生有前途沒有壯志,有文化沒有修養,有知識沒有思想,有個性沒有品行,你聽了肯定很不服氣,但以上鏡頭的確叫人無話可説。加強學生文明修身建設勢在必行,面對現實,我們何去何從?

再回頭看看我們內心的“修養”吧! 考試了,很多同學不是忙着去加緊複習,而是忙着去縮印課本、筆記,往桌子上抄“重點”;考場上,靜悄悄的背後,在抄書、在交流,甚至在交換試卷的不乏其人??考試本是對自己所學知識的檢驗,但在很多人身上卻成了應付,考試也只是成為了某些人領取畢業證的工具。“60分萬歲”曾經是他們中間最“響亮”的一句口號。在考試之前許多同學的筆記上會經常看見“一定要及格”的警句,以此激勵大家學習是好事,可以此為終極目的就難讓人苟同了。在某些人那裏是“書到考試方恨少”,更甚者寫道:學不在精,及格就行;知識不在多,會抄就行?? 面對這樣的事實,我們會作何感想?那麼到頭來,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文明修身的祕密呢?文明修身,我們缺少的是文明意識。在大是大非面前,我們立場堅定,態度明確,然而在平常卻忽略了一些“小事”。君不見,宿舍裏,花壇裏,操場上紙屑果皮滿地;君不見,教室裏,走廊上,過道邊雞蛋牛奶滿地;君不見,課桌上,凳子上,牆壁上字跡依稀可見。“有些事,我們就是不注意,其實也知道這是不對的!”對錯不論,有一點我們必須要認識到,越是小的事情越能體現人的精神。説到這裏,我想到一個故事。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盆水。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推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他説;“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子説的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這不是很好的文明意識體現嗎?所以。缺少意識,從小處説毀掉的是個人的形象,從大方面來説影響的是我們整個羣體的形象,因此我們學生最需要和最迫切的就是要提高我們的文明意識。

文明修身,我們需要的是堅持。做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其實,文明的修養,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們不是沒有,關鍵看自己有沒有堅持到底的信念。許多同學都能做到,但是能堅持的就寥寥無幾了。文明修身不能淺嘗輒止,它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嚴格要求自己,從而真正提高自己的修養。有了堅持到底的決心,陋習才會慢慢改掉;有了堅持到底的決心,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得以形成;有了堅持到底的決心,才能將學生文明修身進行到底!

本站向各位推薦其他精彩文章:

《修身勵志的160個哲理故事》讀後感

學雷鋒、再助人,做修身勵志好少年

勵志演講稿

勵志的演講稿

勵志演講稿

標籤: 演講稿 勵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yanjianggao/yanjiangjingxuan/ep6d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