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演講稿 >演講稿精選 >

2021喜迎端午節演講稿

2021喜迎端午節演講稿

2021喜迎端午節演講稿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邊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關於喜迎端午節演講稿,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喜迎端午節演講稿1

老師們、同學們:

端午節,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這些,都是曾經端午節上最熱鬧的活動,然而,隨着時代的變化,社會節奏的加快,外來文化的大舉入侵,中國人不再眷顧流傳幾千年的中國保守文化,而是將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樣的節日,面對這種現狀,我們不得不感到悲痛,發出“端午節是否不再姓“中”這樣的疑問。

當我們還沉溺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據可靠消息説“亞洲某國準備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文化遺產,目前已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

聽到這種消息,中國人除了驚訝只有尷尬,這不只僅是一個保守節日的得失,不只僅是少了幾項慶祝活動,更重要的是,這是中國的保守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過一次保守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如今,這個擁有20~~多年歷史的保守佳節眼瞅着即將成為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有多麼尷尬?

無庸諱言,這些年來,我國的保守節日,似乎總離不開吃。端午節吃粽子,清明節吃青團,元宵節吃湯圓,中秋節吃月餅,春節更不在話下

喜迎端午節演講稿2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

每年的這一天人們必不可少活動,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佩香囊,賽龍舟。今年的6月12日是農曆的五月初五,也將迎來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那麼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呢?據説,在兩千多年前,楚國的大夫屈原情繫百姓,心憂天下,當他得知楚國被秦軍攻破後,就於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自盡。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就有了後來賽龍舟的風俗。百姓們把用楝樹葉包裹,外纏彩絲的飯糰投入江中祭奠屈原,就成了我們現在吃的粽子習俗。於是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月就被定為端午節。端午時節,千家品粽,萬户懸囊,人們紛紛掛艾草、佩香囊、賽龍舟、辦詩會,來紀念屈原,慶祝節日。

然而,隨着時代的變遷,外來文化越來越多的滲入了我們的生活,這曾經最熱鬧的活動,漸漸被人們所淡忘,我們似乎不再眷顧幾千年來的傳統文化,而將更多的目光轉向了“聖誕節”“愚人節”這些西方節日。當我們還沉在西洋節日的歡聲笑語中時,20~~年,韓國卻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端午節為本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並將其列入國家遺產名錄。聽了這些,我們又是什麼樣的心情,這不僅僅是一個傳統節日的得失,不僅僅是少了幾項慶祝的活動,更重要的是,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留存着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每一次傳統節日,就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強和洗禮。而如今,這個我們過了二千多年的傳統佳節眼瞅着成為了他國的國家遺產,我們將是怎樣的尷尬與無奈。

中國的傳統節日異彩紛呈,文化內涵豐厚,它們留存着先民獨特的文化記憶。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我們須懷感恩之心,敬畏之情。同學們,我們是中華民族的棟樑,中華文明需要大家共同傳承,並且發揚光大。希望大家不要冷落了中國自己的傳統節日,讓華夏文明永久流傳。

喜迎端午節演講稿3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通過以往的學習我們不難明白端午節背後的歷史是極其悠遠的,濃厚的人文情懷形成了我們的傳統佳節自然是要好好探索一番,事實上端午假期以及豐富多樣的過節形式讓這個節日深受我們的喜愛,因此我也想和同學們分享自己對端午節的看法以及對背後故事的探索。

在我的童年回憶裏端午節給我的印象就是能夠吃到美味的粽子,畢竟對於小孩來説粽葉的包裝設計永遠都是那麼有吸引力,剪開纏線並撕開粽葉以後便能夠看到裏面的美味粽子,即便只是沾上些許白糖都能夠讓人對粽子的味道感到難以忘懷,正是因為有着這份情懷讓我對每年的端午節都充滿了期待,在我看來能夠在端午假期吃上一份粽子也是令人感到愉悦的事情,而且後來我還在爺爺奶奶的教導下嘗試自己包粽子,雖然粽葉並沒有完全包好卻也通過初次嘗試讓我體會到不一樣的端午情懷,看似久遠的回憶卻讓是我開啟端午文化探索的開端。

後來隨着年齡的增長讓我瞭解到屈原的愛國故事並對此心生嚮往,這也讓我意識到端午節背後的故事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地方,若是隻將注意力放在粽子等食物身上無疑顯得自己的做法過於膚淺了些,事實上當我對屈原有了更多的瞭解自然也會對當時的時代背景感到憤憤不平,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對現在美好生活的珍惜以及努力學習,而且端午節的知識也有許多值得自己去學習的地方,我得保持對學習的專心並努力提升自己的成績才行,只有能力得到提升以後才能夠更好地弘揚端午節之類的傳統節日。

現如今高中階段的學習生活讓我對端午節有了更深的認識,但隨之而來的還有肩上沉重的責任感讓我比較重視,畢竟無論是升學的壓力還是老師對我們成績的期待都應該認真對待才行,所以端午節的到來也讓我難得鬆了口氣並有了更多的精力來思考學習方面的問題,事實上現在的我已經能夠正確地看待端午節並享受節日帶來的氛圍,而且我也意識到作為高中生的自己也應該弘揚端午節並讓更多的人瞭解這方面的知識,畢竟對傳統節日的保護也相當於是對傳統文化的弘揚自然得予以重視。

希望所有同學都能夠在端午佳節享受温馨而美好的氛圍,相信和家人一起過節的我們也會因為擁有端午節的美好生活而感到高興,當度過端午節以後我們也要重新投入到學習中去並更加努力才行。

謝謝大家!

喜迎端午節演講稿4

各位同學、各位老師:

早上好!很高興又一次相聚在國旗下。

天氣漸漸熱了,大街小巷又飄起了粽子香,於是情又熱了。那箬葉的清香啊,就這樣一年一年飄到了現在。年年端午,又近端午。人説端午這個節日是為屈原而設,這不合常識,但中華民族用一個盛大的節日來紀念屈原倒是不爭的事實。你看那粽子啊,有稜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潔白,半世煎熬,豈不是屈原一生的寫照。屈原啊,你這個中國偉大的詩人,這個中國文學家的老祖宗,你的形象你的精神已經化為我們民族的集體記憶,我們怎能忘記你?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是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因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聯齊抗秦,受懷王小兒子子蘭及靳尚等人譖毀而革職。頃襄王時,屈原被放逐,他無力挽救楚國危亡,遂投汨羅江而死。屈原的政治雖然是個悲劇,但作為詩人,他的《離騷》《天問》等二十篇不朽的詩篇,潤澤了一代又一代的詩人。劉勰評價屈原説:“其衣被詞人,非一代也。”

吞沒了屈原的汨羅江水,無情地流到了今天。一個懷着故國之思的鄉愁詩人,走過悠遠的時空,來到屈原祠朝聖,他學貫中西,詩文俱精,他曾經説:“藍墨水的上游是汨羅江。”他是余光中。在屈原像前,余光中獻上鮮花一束,低首下心鞠躬良久,神情至為莊嚴肅穆。在休息室小坐,主人款之以本地的“姜鹽茶”,大談常德水與茶如何不同凡響,余光中反脣質問:“你再吹也沒有用,屈原是在這裏投水的啊!”憤慨之情溢於言表。為什麼鄉愁詩人會如此激憤,難道僅僅是有感於屈原的愛國思想嗎?是,又不全是。屈原最值得我們緬懷的是他內心的高貴。這種高貴表現在屈原的愛國靠的是行動,是持之以恆、日久天長的努力,是於逆境中不屈不撓堅守的勇氣。

屈原的愛國思想是非常執着的。在諸侯爭霸的戰國時代,人才流動比較頻繁。楚國也有不少人才流於他國,因而有楚才晉用之説。在這種世風下,憑屈原的才華和聲望,他也可以去別國另謀出路,可是他不忍去國。屈原愛國思想的偉大,在於他可以出走而堅決不走。他眼看楚國即將覆亡而回天無力,悲痛萬分,最後只好以死來殉自己的國家。

屈原在祖國的生死存亡、大是大非面前,堅持原則,正直偉岸,決不與佞臣同流合污,也決不隨波逐流。《漁父》一詩很好地詮釋了屈原“獨立不遷”的思想。詩中漁父問屈原為何被放逐,屈原答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又問:“世人皆濁,何不淈gǔ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餔bǔ其糟而歠chuò其醨lí?”屈原答曰:“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擲地有聲的話語,千載之下,猶讓人汗顏。我們現在有多少人能像屈原那樣守住內心,守住道德的良知、人生的信條。

我們生活在一個物質生活日漸豐富的年代,這是我們的造化。但是任何一個年代都不應該忘記屈原擇善而固執的操守,這是我們民族生生不息的價值核心。可惜的是我們做得很不好。有多少人愛自己的父母像屈原愛自己的祖國那樣,“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有多少人珍惜學校的榮譽像屈原珍惜楚國那樣,“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朱淑真);有多少人像屈原那樣,“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顧城);有多少人像屈原那樣,“在天上的星星疲倦了的時候——升起去照亮太陽找不到的地方”(江河)。我們有的是進出無序,舉止失節,言語粗鄙,讀書無趣。我們欣賞的書籍媒體都是一些三無產品——無害,無益,無聊。在一個信仰缺失的年代,我們多的是抱怨指責,少的是反省自勉,下面的詩句是我們同學的常態:

如果大地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歡樂

誰還會抱怨,誰還會

在題海中無奈地求索

尋找絲絲縷縷的安慰

誰願意

一天又一天

重複單調的枯燥

每一天都書寫暗淡的未來

像塵埃堆積在心窗

誰願意,順着作業本攀爬

似攀爬一座座高山

紙上劃過一個又一個疲憊的文字

誰不喜歡自由的風箏,喜歡笑

彌散在絢爛的天空

在心頭的歡樂消散的時候——開機

去探索沒有嘗試過的遊戲

想成績不願付出,想成功不願吃苦,拈輕怕重,投機取巧,嘻嘻哈哈,玩玩樂樂,這是很多同學的處世哲學。他們全然忘記了:美好的東西是勞動的結果,是手和腦的創造。美好的東西,往往來之不易。“。

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這是非常有道理的。今天,我們緬懷屈原,就是要汲取屈原“心血傾盡仍恨少,愛到深處痴幾分”的求索精神,就是要像屈原那樣擇善而固執,做一個內心高貴的人。

喜迎端午節演講稿5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一個新本領——包粽子。

端午節這一天,我看到家家户户的門上都插上了艾葉,有些人還佩戴了香囊。小朋友佩戴香囊的比較多。香囊的樣子各式各樣,都很漂亮:有菱形的、方形的、顏色有紅的、黃的……可好看了!我走在樓道里,樓道里飄香着粽子的味道,真香啊!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下來了,肚子早已咕咕叫了!我跑到家裏,告訴媽媽我也想吃粽子,媽媽不緊不慢的説:“別急,別急,我們等會兒到奶奶家還要包粽子呢!”

到了奶奶家,只見奶奶已經把材料準備好了:江米、紅棗、花生、箬葉。不等奶奶開口,我就搶着説:“做粽子可簡單了!我們把材料準備好,用箬葉一裹再一煮就可以了!”我有點兒得意,心想:奶奶一定無話可説了,我已經把做粽子的全部過程都説了下來,奶奶一定覺得我太聰明瞭。可奶奶説:“你説得簡單,包粽子可有許多講究呢!”我不相信,包一個小小的粽子能有什麼講究?

開始包粽子了。我自告奮勇,決定第一個試試。我拿起箬葉,包住江米隨便纏了幾圈。纏出了個圓不圓、方不方,也不是菱形的東西。我拿出紅絲線,心想:奶奶平時給粽子“五花大綁”,真難看,我可以纏一個漂亮一點的嘛!我用線圍着粽子繞了兩圈,然後繫了一個好看的蝴蝶結,太美了!我自己都佩服自己。可我剛一鬆手,粽子就“散架”了。箬葉一鬆,江米從裏面掉了出來,讓我白高興一場。

奶奶見了,來給我們做示範。箬葉經奶奶三折兩卷就包成了一個粽子。奶奶還教我們包粽子的竅門,大家試了好幾次,終於學會了。吃着自己包的粽子,心裏美滋滋的。

今年的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收穫可真不小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yanjianggao/yanjiangjingxuan/gq38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