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演講稿 >演講稿精選 >

2022鄉愁演講稿多篇

2022鄉愁演講稿多篇

2022鄉愁演講稿多篇

2022鄉愁演講稿篇1

雁南飛,東風歸,歲月的年輪又沉澱下斑駁的印記。夜寂人靜之時,客居他鄉的遊子,那顆早已看穿時間浮沉的心,是否也被蒼穹中的圓月深深打動,泛起層層鄉愁的漣漪。

秋月樓中,春水東流,往事不堪回首,李後主在東風中輕撫心頭,淺吟低唱思鄉愁緒,那是怎樣的婉轉動人?那是怎樣的悽美如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般潺潺,卻又似東風般婉轉。魂斷汴京的李煜,道出了那如水般“剪不斷,理還亂”的鄉愁,那是他對南唐,對人民的思念,字裏行間,也透漏了那很無奈與懊悔。那是對自己靈魂的懊悔,對現實江山的無奈。那別是一番的滋味,那千絲萬縷的鄉愁,包含了多少遺憾,夾雜了幾多淒涼,李煜的鄉愁雖不算完美,卻也足以顯現這一份悲中徹悟的悽美動人。

塞下秋風,四面邊聲,是誰在長河落日的孤城中獨自流淚?濁酒一杯家萬里,何時得歸,羌管悠悠,奏不盡他心中如水般的鄉愁。他是寂寞的,家鄉遠在萬里,親人多年未聚;他也是成功的,戍守邊關,保家衞國。將淚化作相思雪,霜雪滿地,卻無法湮沒男兒心中的那一份思而不得的鄉愁,它飽含對職責的肩負,對國家的忠誠,對正義的堅定;這一份鄉愁,也是白髮夜夜不寐的想念。無花歲月,霧渙風月,故鄉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曲終人未來,壯士只感到一種模糊的悵惘,彷彿霧裏的揮手別離,聽罷,拿起冰刀利刃,眺向敵方,待到功成名就時,舉酒把家還。這一種寂寞的鄉愁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那需要太多的無怨無悔,也正因為如此,仲淹的鄉愁也便成為一種壯美遼闊。

別家園,出雄關,昭君琵琶馬上彈。女兒情,連胡漢,從此長城無烽煙。含着淚眼,揮手作別長安,縱馬離別。來到大漠,寂寞難耐,你,心中何時不是充滿這那淡淡的卻無窮無盡的鄉愁,大漠孤煙,夕陽下的你,孤單瘦影彷彿已飄向長安,何時才是回去的日子?恐怕今世難求。難道你未曾想過離開,怎會沒有,可是人民與國家,在你心中早已超過了自己的一切,恨否?怨否?你只是輕搖銅鏡,獨自歎息,爾後滿心都是一股催人淚下的想念,一股源源不斷的鄉愁。古來皆道昭君怨,誰知紅顏為江山,昭君一支出塞曲,慷慨越千年。昭君的鄉愁,勝過大漠的落日,唯美而永恆。

撕開鄉愁,若能仔仔細細地辨認,分明是兩分的無奈自責,一分的借酒澆愁,卻有七分的美麗動人。這酒是早已釀製於心中的,為的是微醺自己,讓鄉愁更有一種意韻,一種滋味,一種長久的撩撥。於是,鄉愁便是一面揭竿而起的旗幟,在所有異鄉人的心中召喚,飄揚。

鄉愁的悽美動人,仲淹鄉愁的壯美遼闊,昭君鄉愁的唯美永恆,都清晰地向我們訴説,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無論人生處境何如,鄉愁都是心中最美麗的風景。

鄉愁是線,也是風,人生這一枚風箏,便能永遠高高地飄蕩在空中。

2022鄉愁演講稿篇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家鄉是一幅美麗的畫,赤壁丹崖,翠竹如海,水碧如玉,綠是它的主色調,令人百看不厭。

家鄉是一首美麗動聽的歌,山泉潺潺,琴蛙彈唱,百鳥爭鳴,歡愉是它的主旋律,讓人聽了如痴如醉。

在鄉下外婆家,一條小溪彎彎曲曲,緩緩向前,斗折蛇行。順着清澈小溪邊,有一片小竹林,竹枝上有許多的竹心。隨手摘下幾根,靠近一聞,一股竹葉的清香徑直鑽進我的心肺。閉了眼,任憑葉的香氣在我的.肺裏迴旋。晴天,綠綠的、密密的竹葉上便有一層金黃色,那麼耀眼。彷彿在向人們點頭致意。春風拂來,竹葉沙沙作響,更襯托出竹林的清幽。陽光透過竹葉縫隙間,漏下斑駁的光,灑了竹林一地金子。

春天裏,你穿過小竹林,映入眼簾的,是一塊油菜田。那大片的金黃的油菜花,簡直是一片金黃色的海洋;走進一看,那碧綠的油菜,它的莖和葉,就像碧玉一般。風拂過,油菜花們都跳起舞來,田裏便泛起微微的金黃色的波浪。

從油菜田走上小山坡,見到的便是半人高的小樹。家鄉人把這些小樹當成自己的夥伴去保護它們,沒有誰去攀折,去砍伐。它們站在温暖的陽光下,吸收着土裏的養分,恣意生長。山上的小樹也並不寂寞,你看,樹下那些小夥伴們,有許許多多的小野花,蒲公英、野油菜、繡球花……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驕傲地開着花,笑着。這些可愛的花兒,總是吸引着五彩斑斕的蝴蝶,圍在它們四周,翩翩起舞。小蜜蜂也在忙碌着,嗡嗡地鬧着。

我美麗的鄉村喲,將來我要是一名畫家,我要用最美的色調來畫出你的容顏。我要是一名歌者,我要用最動聽的音符,唱出你發展的樂章!

2022鄉愁演講稿篇3

在落日的餘暉下,一匹瘦馬前行着,前行在荒涼的古道上。一切是那般黯淡,淒涼,又惆悵……

秋風蕭瑟,夕陽已經西下,只留下那一抹淡淡的殘霞,留在天空,留在他的身旁。前方的路還很遙遠,很迷茫,但他卻只能孤身一人,騎着這匹瘦馬,徘徊在小路上,浪跡在天涯。他孤獨,他寂寞,但他無奈,只是默默地走着,走着。

遇見那一棵年華已逝的老樹,他沉思着:我和你一樣,靜靜地開着,努力的裝點世界,到頭來卻還是白費心思,無人欣賞,何時我才能快走踏清秋呢?樹光禿禿的,他衣衫襤褸,靜靜地端詳着老樹,若有所思……

偶然間,頭頂卻飛過一羣烏鴉,飛向那它們所神往的地方,看見他,它們盤旋在空中,不時的發出哀怨的啼叫,這一聲聲響徹雲霄的啼叫,劃過天際,叫醒了他沉睡的心靈。它們飛過老樹,飛向天空,飛向它們的舊巢。

他走着,遇見一條老橋,橋下涓涓的溪流,倒映出幾户農家。天空中炊煙裊裊,只見他們正忙着準備晚飯,一家人各忙各的,在一起談笑風生,他們微笑着,這幸福的一家。

在這蒼涼暮色中,對着荒郊蕭瑟的景物,他騎着這匹疲憊不堪的瘦馬,孤獨地走向天涯異域,瞻望這漫長的前路,望着這幸福的一家,他怎麼會不想家,不想故鄉呢?

他駐足痴望,心裏思緒萬千——我何時也能回到故鄉,陪陪我的老婆和孩子……想到這,他潸然淚下,望着眼前這幸福的一家,他調轉馬頭,奔馳在古道上,走在回家的路上……

落日終於落下,雖然留給人們的是一片黑暗和無邊的惆悵,但在第二天的黎明,光明終究會來到……

2022鄉愁演講稿篇4

春節期間,不少外出求學或務工的青年回到鄉村,閒聊之餘,究竟是在大城市打拼更具前景,還是回老家創業更穩妥這一問題引發熱議。有人認為大城市更具國際視野,也有人憂心大城市的現實重壓和快節奏。依筆者拙見,鄉土固然值得留戀,但紮根城市中打拼方為青春主流。

這是一個偉大的時代,也是一個發展的新時代。我們00後作為新時代的原住民,理應具有更廣闊的視野和更宏大的夢想。00後終將成為時代發展的標杆,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而這恰恰要求我們走出鄉村的原點,進入大城市完成自我價值的實現。

以紮根城市發展為青春的主流,從淺表上看,是基於大城市的發展平台和發展機遇而言的。正如材料中青年所言,像上海這樣的城市具備國際視野和大都市氣息,與世界互聯,無疑使城市更加多元化、全球化,這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然趨勢。當一座城市有吸納的張力時,它就可以為我們青年一代提供無限的發展潛力和可能性。紮根於城市奮鬥,可以開闊眼界,以更好地適應這個大發展的新時代的嬗變。

深層地看,是青年一代要求“沖決過去歷史之網羅,破壞陳腐學説之囹圄,勿令殭屍枯骨,束縛現在活潑潑之我”的決心。鄉土雖然承載着國人根的記憶,但也因其差序格局的侷限性束縛了青年人的發展。與此相反,城市正因其崛起年限不長而煥發出生機與活力,吸引廣大青年投身其中。

誠然,繁華的都市壓力大,節奏快,無數漂泊者在掙扎中相互告慰,尋找着、追逐着奄奄一息的碎夢,材料中青年所言跟不上發展的步伐不假,但這實質上是對青年一代的歷練。根據蘑菇定律,青年人邁入社會通常會會被置於陰暗的角落,不受重視或打雜跑腿,遭受壓力甚至不公的對待,這是為了磨去他們身上的稜角所設的。在經歷一段時間的磨練後,青年一代往往能更好適應發展和時代需求。

那麼,如何才能立足城市奮鬥拼搏呢?這就需要我們青年一代具備更高遠的視野,化壓力為動力,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以迎接這個大發展的新時代。

?青年中國説》中提出,青年人要有夢想,有責任,有擔當,要立志做大事。作為大發展的時代的青年人,我們應以時代為己任,更以紮根城市發展為青春主流。

2022鄉愁演講稿篇5

臨近農曆新春,腦海裏總會掠過幾分思鄉之情。屈指一數,也有六年之舊每回家鄉過年了,心裏難免會有幾粉思念,幾分惆悵……失落的心情實在難以言狀。

回想起六年前的除夕之夜,如今仍是記憶猶新。一早,我、堂哥、堂弟以及父母們都來到爺爺奶奶家,那熱鬧勁兒令我一生難忘。午飯後,我們大夥都忙開了,為的就是那餐豐富的年夜飯。蝦、蟹、魚、貝……一切海產品都是新鮮的。而一餐極具海邊特色的年夜飯也正緊鑼密鼓地進行着。小孩們也並不空閒,因為“包餃子”這一項既艱鉅又重要的任務由我們負責餃子的餡兒也是豐富的:菜類有白菜餡、韭菜餡、葱餡,肉類有豬肉餡、牛肉餡。此外還有雜錦餡和冰糖餡。終於,在下午五點正式開餐。晚上,全部人都圍在電視機前,直到敲響了新年的鐘聲……這幅如此和諧、令我向往的畫面而今居然僅成為我美好的回憶。

我倚靠在窗台,沐浴着陽光,內心卻是難受的。近幾天,新聞播報了人們還鄉過年的信息如同無數根針一齊刺向我的年心那般難受。有多少人已經踏上了幾千甚至上萬公里的回鄉之途,而我也只能呆呆地站在離故鄉僅僅五百公里的土地上眺望着,可我又能望到什麼呢?大海那碧藍的波浪在這成了連綿起伏的大廈;親人們那一張張熟悉的面容在這兒變得是如此的陌生,令我望而卻步;家鄉的那餐極具海邊特色的年夜飯也成為了三人對飲……詩人王維説得好:“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雖然,我並不是獨自一人,但是,思念家鄉與思念親人的那份濃濃的情誼難道就會有所減少嗎?

鄉愁有如一縷煙,一縷縈繞在我腦際的煙,令我難以忘懷:鄉愁猶如一片雲,一片片飄蕩在我腦海上的雲,隨着我的思維變化成我所思念的親人們;鄉愁猶如一陣風,一陣於佳節前颳起的風,勾起了我對家鄉的無限摯愛與嚮往。我多想隨着這縷煙,駕着這片雲,順着這陣風回到故鄉;我多想親眼見證一下家鄉幾年來的變化;我更想再吃上一頓久違了六年之久的極具海邊特色的團圓飯;我還想與新春之際為家鄉的親朋好友拜個年……總而言之一句話——我想回家鄉!

雖説“少年不識愁滋味。”但是卻令我深深的品嚐到了愁的澀果。鄉愁,一種難以抹滅的愁!

2022鄉愁演講稿篇6

再次聽到《稻香》裏周杰倫那充滿憂愁的聲音-------“還記得你説家是唯一的城堡隨著稻香河流繼續奔跑微微笑小時候的夢我知道不要哭讓螢火蟲帶著你逃跑鄉間的歌謠永遠的依靠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不禁回想那些逝去的光陰,以及那遙遠的故鄉。

故鄉,多麼熟悉的字眼。在那,有逝去的光陰交織的、旖旎的秋色與童話般的夢;還有那內心深處埋藏着的外婆的微笑;以及那如稻香般的斜陽。

曾幾時,離開家鄉的我抬頭望着那皎潔的月光。不禁吟誦起“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的名句。

離家在外的遊子,在離家越來越遠時哪個不是充滿惆悵,但是那遠行的腳步又是如此的義無反顧。離家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更想家。

時間斑駁在磚縫瓦沿間,歲月褪色在和風薄霧中。那鄉愁卻似那陳年的老酒,離鄉的日子越久,鄉愁越濃。

又何時,望着遠方的燈火而陷入沉思與想念。彷彿在那燈光下父親正伴着下酒菜一口一口品着小酒;母親在燈光下又在縫製新衣。

心碎的想念將多少憂愁的思念遙寄與水?又把多少零碎的心情託付給漣漪片片?又將多少遊子的鄉愁拋灑在字裏行間?

故鄉,在那裏,有父母的牽掛與思念讓我們倍感痠痛。

流水墜月,遮不了山的青葱;寂靜輕風,蓋不了水的閒適;時間流淌,也都帶不走父母對你的牽掛。

“兒行千里母擔憂。”每一位遊子背後都會有一份深切的牽掛與等待。在那會為你在昏暗中留一盞明燈,指引你歸途的路。無論你怎樣,故鄉都是你的本、你的根。

當今的中國多少的父母堅守故鄉那一寸,只為了讓在外的子女能找到回家的`路。那臨行分別的淚水是中國最別緻的風景。

當年第一批迴大陸探親的台胞們都會帶一包土回家。這是他們心靈的寄託。無論你走到哪。相信每一個人都會在自己內心為自己留那麼一撮“土”。為自己留下一個期盼、一個夢。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總會想起那在故鄉牽掛自己的雙親。

我相信一個遊子無論你走多遠,你都會知道回家的路。不是因為那有多美好、富足。只是因為一個永遠也改變不了的事實-----這裏有你的本、你的根。

耳畔周杰倫那充滿鄉愁的聲音仍在響起---“回家吧,回到最初的美好。”心卻早已飛往那遙遠的故鄉.........

2022鄉愁演講稿篇7

年輕一代對大都市的嚮往與老一輩人對家鄉的依賴,共同構成了城市化進程中,連接城鄉的無形紐帶。然而,這樣的紐帶卻在時代發展之中趨向脆弱與不平衡。作為00後,我覺得將守護好城鄉紐帶寫入人生願景是極為必要的。

紐帶的愈發脆弱來自兩個方面的力量。一方面,它連接着城市。在城市不斷外延擴張的今天,城市也為自己貼上諸如“先進”“時尚”“流行”等標籤,吸引着一批批——尤其是年輕人的駐足與紮根。城市化的必然趨勢,與龐大人口帶來的勞動力紅利,將這一端的紐帶系得愈發牢固。我們不能抵制它,也不能否認它的作用,但我們別忘了,另一端,還繫着鄉土。

人口湧進城市必然帶來鄉村的勞動力流失,也動搖了這一端的紐帶強度。可正如“爸媽不願離開故鄉”這樣的話,鄉土承載了從前數代人的心理依賴。再者,從小農經濟時代蹣跚而來的中國社會,必然為鄉村的土地留下了數不勝數的文化財富與歷史積澱。更何況我們每一個人,包括所謂的“城市人”,一定是紮根在鄉土的。我們的祖輩都是從鄉土而來,鄉土藏着我們的根。所以,鄉土這一端的紐帶,是不可或缺的。

但是,象徵着精神的鄉土紐帶,卻在象徵着物質的城市紐帶前屢屢“敗陣”,讓我不得不擔憂:唯物質主義正在毀掉鄉土。當然,追求物質是無可非議,但若是把物質當成第一要義,政府為了政績不斷擴建,企業為了利益剷平鄉村,居民為了利益出走鄉土……這個社會長此以往,雖然富有了,但也不過是精緻的空殼罷了。所以,守護好城鄉紐帶,在當下的要義,已成為了守護鄉愁,守護鄉土。

這樣的鄉土,並非指的僅是“依依墟里煙”的鄉村,而是在不斷髮展之中每個人內心堅守的本真,也就是我們的根。費孝通先生説:“中國社會是鄉土性的。”其實,每一種社會都是鄉土性的,都離不開最初的精神紮根之地。守護好鄉愁,不僅僅是為我們上一代人留下寄託,更是在留存這個社會的氣質。

而作為00後,要擁有守護鄉愁的擔當與勇氣。如梁啟超式的“少年中國”,魯迅式的“肩住黑暗的閘門,放他們到寬闊光明的地方去”,李賀式的“少年心事當拏雲”。我們不應把鄉愁看成是上一代人的責任,而應把握住此般難得的年輕,為我們的社會留住根,守好根。

“文化是人為的,更是人的”,鄉愁在過去千百年風霜中,經由一代代勞動者創造出來,如今,它必能為“鄉土性”的中國社會增添幾分華夏氣息的精神氣質,為我們指引歸去的方向。

2022鄉愁演講稿篇8

雨果在《悲慘世界》中寫道:“人不是隻有一個圓心的圓,而是有兩個焦點的橢圓,事物是一個點,思想是另一個點。”作為“00後”的一員,站在新時代的路口,遠方的城市與生活是我們追求的事物,而鄉愁則是我們思想的脊樑。

遠方不遠,鄉愁不斷。在追求遠方和留住鄉愁之間,應當有一個平衡點,兼顧二者方能走得更遠。

許多人喜歡大城市的國際視野和現代都市氣息,選擇離開家鄉去大城市工作生活。大城市常常與“遠方”和“夢想”一類的詞聯繫在一起,既因為那裏有大量市場與機遇,也因為人們對更為現代的、充滿科技感的生活滿懷嚮往。然而,儘管大眾傳媒給城市生活以鮮活的“包裝”,但是城市生活的壓力不容小覷,離鄉背井的追夢者們常常感到孤獨和格格不入,既因競爭壓力身心俱疲,又不肯放棄現有的生活。

這就是我們需要鄉愁的原因。席琳·迪翁曾説:“生活就像一把梯子,人們以為我在向上爬,但其實我在一步步向下走,走回我的根。”鄉愁使我們的根扎得更深,汲取鄉音鄉情、傳統文化的滋養,從而在忙碌的城市生活中長成一棵樹,因為有所牽掛所以更加堅強。鄉愁的含義是多元的,它不僅使你負擔責任,也使你感受到家人的支持和最質樸的人情温暖,從而在追逐遠方時不會迷失方向,也不會因過度的拼搏失去生命的質量——不論成敗,總有人等你回家。

事實上,遠方沒有那麼遠,故鄉與大城市的生活中未必有很大的隔閡。如今,隨着時代發展與城市化的深入,城鄉二元結構已逐漸被打破,鄉村振興的大量機遇形成了一股“拉力”,讓年輕人也願意回到鄉村發展。在諸多政策支持下,人們突然發現,遠方的夢想何必遠行千里才能實現?將才能投入於家鄉的建設,未嘗不是一種兼顧夢想和家人的良策。

作為“00後”,我們用開闊的視野尋找實現人生價值的舞台,也許我們嚮往城市的繁華生機,但我願點一盞牽掛的心燈,讓鄉愁滋養我的精神力量,遠方再遠,也不會遠離心中的家。

折一隻紙船,漂過漫長的追夢之途,寄一封家書,將鄉愁久久珍藏。

標籤: 演講稿 鄉愁 多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yanjianggao/yanjiangjingxuan/lkow8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