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演講稿 >演説演講稿 >

大學生開學第一課講稿(好範文網推薦)

大學生開學第一課講稿(好範文網推薦)

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知道我們今天在這裏上的是什麼課嗎,對,開學第一課,一點都不陌生吧。提到開學第一課,大家或許都在電視上看過,央視的開學第一課,從08年至今已經第十個年頭了,今年無論是主持人董卿小撒還是嘉賓吳磊吳京郎朗等,他們不僅才華橫溢,而且顏值爆棚。所以當領導安排我給同學們上開學第一課的時候,內心忐忑不安,為什麼呢,主要是擔心李老師的顏值是不是能夠符合世紀之交出生的各位帥哥美女的審美要求。

大學生開學第一課講稿(好範文網推薦)

好,咱們閒話少説,首先歡迎各位走進大學,走進青年職業學院,走進大學講堂!祝福大家成為一名大學生!同時祝願大家在未來的征途上,一往無前,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因為大學不是終點,而是人生的另一個起點,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對人生終極意義的理解往往是在大學形成的,也即樹立什麼樣的志向,就決定了什麼樣的道路,走上什麼樣的道路,就會擁有什麼樣的人生!

那麼我們今天就從青年大學生成長成才説起——我的青春——誰做主?!同學們,我的青春誰做主呢??

首先給大家講個故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當時和同學們年齡相仿的孩子。1969年1月,一個15歲的大男孩響應國家“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號召,説到上山下鄉,咱們這個年齡階段的同學們可能不太瞭解。它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在文化大革命期間,為響應毛主席發出“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知識青年到那裏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指示,大量城市“知識青年”離開城市,在農村定居和勞動。那麼這個15歲的孩子就從北京到了陝北的樑家河村。當時的樑家河非常貧窮落後,人們食宿等生活條件都非常的艱苦,吃的是玉米糰子,有的時候連玉米糰子也吃不上的時候就只能出去要飯;人們住的地方是窯洞,牲畜也經常出入窯洞,導致牲畜身上的跳蚤經常爬到人身上,這個大男孩對蟲子的叮咬過敏,經常身上抓撓的紅腫、甚至是腐爛。雖然環境極端艱苦,但他並沒有打退堂鼓。他在樑家河一待就是七年,在所有知青中,他是走的最晚的一個。在這七年裏,他沒有因為自己是一個城裏人而嬌氣,他帶領村民踏踏實實幹活。

由於樑家河地處黃土高原,土地疏鬆,水土易於流失,植物不容易存活,這種情況導致了樑家河的村民糧食緊缺和燒柴困難。由於沒有柴燒,很多村民即使有糧食也沒辦法做飯,有時候飯做到一半因為沒柴火,只能吃夾生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跑到四川學習沼氣技術,經過學習摸索,在樑家河建立了沼氣池,解決了村民的照明和燒火問題。樑家河成了陝西省第一個沼氣村。

在這7年裏,他不僅自己積極勞動,還帶領廣大社員苦幹實幹,打出了樑家河第一口吃水井、建立了第一個鐵業社、縫衣社和第一座磨坊、淤地壩,建成了陝西省第一個沼氣池,全村外出乞討的歷史一去不返。在這7年裏,他與當地農民一同吃粗糧、住窯洞、睡土炕、幹農活。不僅食品匱乏、飲水困難、環境惡劣、衞生條件極差,而且人們的思想觀念也比較陳舊。他的青年時期就在這樣極度困難的環境中,經受了“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的七年艱辛磨鍊,這期間他深刻了解了中國農村和中國社會,也鍛造了極為堅強的意志品質。

1975年,22歲的他被推薦到清華大學,1979年,他清華大學畢業,畢業後,他被分配到國務院辦公廳、中央軍委辦公廳做祕書,是當時國防部長耿飈的祕書。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一份遙不可及的好工作,但是在1982年,他卻提出要到基層去,要把在樑家河7年學到的本領到基層施展。就這樣,他從基層一路走來,從河北到福建,再到浙江、上海。2012年在黨的十八上,他當選為黨的總書記。

講到這裏想必同學們已經知道當年的那個15歲的大男孩就是習近平---習大大。在那個年代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受到政治迫害,他的兒子自然也受到牽連,年僅15歲的習近平揹負着政治包袱離開了環境優越的北京,去了最艱苦的地方,而且一去就是7年。如果把習大大的七年知青歲月放到當年知青上山下鄉的大背景、大格局中來考察,可以很清楚的發現三個最:他是老三屆中年齡最小的;他插隊的陝北是條件最艱苦的地區之一;他是知青中在農村待的時間最長的極少數人之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科學把握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責任擔當,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贏得了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的衷心擁護。領袖的成長不是偶然的,領袖思想的形成總是有源頭的。從1969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15歲時來到陝北樑家河大隊插隊落户,直至1975年10月。樑家河七年知青歲月,正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歷史起點和邏輯起點。可以説,陝北七年的知青歲月是習大大一生最寶貴的財富、也是他最關鍵的人生階段!

那麼咱們在坐的各位最重要最關鍵的人生階段是哪個階段呢?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先給大家回顧一下一個人的一生。一個人的壽命可能是不一樣的,但是在人的一生裏大致要經過六次重要的轉折,而每一次轉折對這個人一生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六次轉折我們可以説把人生分成五個階段,那麼第一次轉折是什麼呢?就是出生,這次轉折是從一個非常安全、非常封閉的環境裏邊來到一個陌生的、未知的世界中。那麼這樣的一個環境的變化對嬰兒來講是巨大的,所以小孩出生以後第一件事是幹什麼呢?哭。為什麼哭呢?因為他害怕。因為他來到了一個陌生的,他根本沒有辦法控制的世界,所以這是第一次轉折。第二次轉折,就是我們從出生一直到上國小,到上國小的時候這是第二次轉折。那麼,從出生到上國小這個階段是我們人生的第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我們的主要任務是什麼呢?對了,是玩。但是也不確切,應該説是一種遊戲的方式來學會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包括我們講話的能力、交流的能力。同時能夠學會保護自己,能夠控制自己的生理的和心理的行為活動,那麼這是第一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結束到上國小,這是我們人生面臨的第二次轉折,這個時候我們要面臨環境的變化,以及學習方式的變化,和另外的一些心理上和生理上的變化。那麼最主要的一點,我想從學習上來講,中國小這一階段在我們人的一生裏面,應該是屬於最正規、最正式的,也是最規範的一個學習的階段。我們知道從國小生到中學生,我們的行為準則都是在嚴格的監督或者叫做督導下來完成的。這是我們在人的一生裏面唯一的一個階段是由外界給我們非常明確的指令、非常明確的指示我們去學習和掌握一些東西。雖然中學和國小有很大變化,但這個特點是一樣的,所以這是我們講的第二次轉折和第二個階段。

第三次轉折就是大家正在進行的,就是中學到大學,中學到大學也是學習,但學習的目的、學習的方式甚至學習的目標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麼大學的意義在人的一生裏面我們可以這麼來看,如果説中國小一個嚴格的、有督導的學習的話,那麼,大學階段,包括研究生的階段,雖然這也是一個學習的階段,但這個學習階段主要的是一種自主學習。換句話來講,大學的學習是我們真正的去自己作主為自己規劃未來,以及根據這種規劃來選擇我現在應該學什麼,以及學到什麼程度。這是我們第一次開始自主地來選擇自己的未來。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學的學習和大學的學習應該是有着本質的不同。

第四次轉折,就是從我們大學畢業也包括研究生畢業,走向社會,也就是説從校園生活走向社會生活,這是我們的第四次轉折。這次轉折從人生的角度來講,我們可以把前面看作是一個累積的過程,無論是上幼兒園階段以遊戲的方式學習,還是中國小階段的這樣一種嚴格督導的學習,以及大學裏的自主的學習,都是在學習,都是在吸收養分,在提高素質,都是在為我們走向社會做好準備。

第四個階段結束的時候面臨着第五次轉折,就是從工作狀態進入休閒狀態,也就是離退休。這個時候就面臨一種非常嚴峻的挑戰,那就是如何客觀的、平和地面對自己逐漸衰老這樣一個現實以及很好的去面對人生的最後一次轉折,第六次轉折,也就是從有機物狀態轉化到無機物狀態。

所以按照這種標準劃分,人生大致可分為這五個階段和六次轉折。那麼從這五個階段來看,大學階段,它是一個承前啟後的,非常核心、非常關鍵的一個階段。這個階段會受到前面的影響,但是更重要的是這個階段的好壞會對我們將來帶來巨大的影響。

好,同學們,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於處在大學階段這樣一個人生關鍵節點的各位同學來講,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給了我們青春答案和諸多啟發:那麼,我的青春誰做主呢?

一要堅定理想信念,二要勇於擔當責任,同時還要常懷感恩之心。

據當年和習大大一起插隊的知青説,“近平這個人在他年輕的時候,就志存高遠。但他的遠大理想,恰恰不是當多大的官,走到多高的位置,而是看似平凡的‘為老百姓辦實事’”。那麼同學們有沒有知道,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講的最多、最集中的問題是什麼嗎?對,就是理想信念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可是現在我們也會聽到不同的聲音,有人説,理想理想有利才想;還有人説,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那麼當今時代真的不需要理想信念了嗎?當然不是!

首先,堅定理想信念是由當前嚴峻複雜的社會形勢決定的。這種嚴峻複雜的社會形勢我們可以用“兩個競爭”和“兩個”長期來概括。所謂兩個競爭,一個是我們要面對激烈的政治競爭,就是看誰的制度更具有生命力,誰的政權更加牢固,哪個主義更受人民擁護;另一個是我們要面對激烈的文化競爭,就是看誰的思想文化更有吸引力誰的價值觀念更能廣泛傳播。所謂兩個長期,一個是我國要長期面對發達國家在經濟科技上佔優勢的壓力;另一個是我國要長期面對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的戰略圖謀。

比如,美國藉助好萊塢推進美國價值觀在全球傳播。他們傳播美國文化靠“三片”:“薯片”,指飲食文化,如麥當勞、肯德基、可口可樂等;“芯片”,指高科技;“大片”,指大眾文化,比如好萊塢電影。第70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攝影者得住鮑德熹講:“現在是美國最開心的時代,因為現在的中國孩子都接受了美國電影的價值觀,所以30年後美國人都會笑的。”前美國總統克林頓説過:“美國不是用核武器摧垮世界上第一個、也是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的,而是靠意識形態、價值觀、文學藝術使蘇聯自行解體的。今後美國還會繼續使用這樣的方式實現全球化戰略目標”。

西方敵對勢力一直試圖用對付蘇聯的辦法來對付中國。美國蘭德公司的專家毫不掩飾的説,對付中國比對付蘇聯難多了,我們借用了“西化”“分化”這兩個“化”就搞垮了蘇聯,但要搞垮中國,光靠這兩個“化”還遠遠不夠,最少再加上“四化”,一是讓中國老百姓對政治淡化,二是讓黨政幹部在市場經濟衝擊下腐化,三是把中國領袖醜化,四是讓馬克思主義在多樣化的意識形態下融化。同學們,形勢嚴峻啊,你我都需當心才好!

其次,堅定理想信念還是改革開放的要求。説到改革開放,請問各位,今年是改革開放多少週年呢?對,39週年,那麼改革開放取得的成就大不大?大家可能都知道,我國在2010年末就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GDP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但是,現在我要給大家潑潑涼水。我們現在面臨着三個尷尬:第一個尷尬是,與第一差距太大,我國的GDP只有美國的一半多一點。第二個尷尬,與第三名差距不大,我們現在計算的GDP是指國內生產總值,如果按照國際生產總值計算,中國可能就不是第二了。因為日本的企業基本上是國際化的,日本的汽車製造業分佈在世界各地,如果把國外產值也加起來,一定會超過中國。第三個尷尬是,如果按人均GDP排位,我們就排在世界70位之後了。

因此,我們要頭腦清醒,GDP數量大,並不一定是真正的強國。甲午戰爭日本打敗我們的時候,日本的GDP不如我們;鴉片戰爭時整個歐洲12國的GDP也不如我們。1792年英國派出馬嘎爾尼使團到中國給乾隆皇帝祝壽,馬嘎爾尼花了一年時間從天津到廣州考察了清軍實力,最後得出一個結論:大清帝國外強中乾,摧毀大清帝國的軍事,只要兩艘英國炮艦就能搞定!那麼,當時清朝的GDP佔世界GDP的32.9%,而歐洲12國聯合起來的GDP只佔世界GDP的12%。然而,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時英軍長途跋涉,不諳地理,不熟人情,寥寥7000人,其中還有很多是印度軍人,就把50多萬清軍打得潰不成軍。

為什麼會是這種結局呢?為什麼GDP數量大,並不一定是真正的強國呢?

我們從中國歷史上三支軍隊的興衰成敗或許可以給我們一些啟發。第一支軍隊是清政府的八旗軍。當初他們入主中原,建立王朝;但到了清朝後期,清王朝腐敗墮落,精神頹廢,士兵效忠的是軍餉,而不是國家利益,到了鴉片戰爭,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清軍一擊即潰。第二支軍隊是國民黨軍隊。北伐的時候依靠三民主義信仰所向披靡;解放戰爭時期,變為四大家族的家丁,信仰缺失,也是一擊即潰,比如濟南戰役,國民黨守軍10多萬,但幾乎頃刻之間土崩瓦解。第三支軍隊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他們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打敗國民黨軍隊贏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抗美援朝打敗了美國侵略者,靠的是什麼?靠的是信仰,靠的是精神力量的支撐。

在我黨歷史上,夏明翰28歲就義前寫下:“砍頭不要緊, 只要主義真。 殺了夏明翰, 還有後來人。”

我黨著名抗日英雄吉鴻昌1933年6月,率察哈爾抗日同盟軍開赴張北抗日前線前,寫下“半壁河山,業經改色。是好男兒,捨身報國。”

方誌敏被捕後,寫下《獄中紀實》説:“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

左權將軍1937年在寫給叔父的信中説:“我犧牲了我的一切幸福為我的事業來奮鬥,請你相信這一道路是光明的、偉大的”。

講到這裏,我們就能發現了,“理想信仰”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發展是多麼的重要啊。所以,光有強大的GDP遠遠不夠,我們還需要堅定的崇高的理想信念為我們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

改革開放以來的時期,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時期,但不是矛盾最少的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的時期,是我國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時期,但不是老百姓對黨和政府意見最少的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是我們中國共產黨人事業最輝煌的時期,但不是所有共產黨員在羣眾心目中威信最高的時期。腐敗案件接二連三發生,有些高官紛紛落馬,看起來是經濟案件,實質上是理想信念喪失、價值觀扭曲造成的道德悲劇!

所以,理想信念信仰是多麼的重要!

那麼,作為一名大學生,理想信念的缺失更是可怕。雲南大學的馬加爵,家裏很窮,靠貸款讀到大四,就在他即將走出校園走向社會之際竟然用錘子殺死了自己的同學,最終被判處死刑。馬加爵執行死刑前講過這樣一段話:“我覺得一個人不能丟掉理想信念,我就是丟掉了理想信念,完全失去了自我,完全失去了把握自己的能力,我現在才感到只有那些有理想、有信念的人才是最快樂的。”這段話發人深省,理想信念看不見摸不着,但一旦缺失,人的精神世界將是一片空白。

早在2002年習大大在他公開發表的《我是黃土地的兒子》一文中説到: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茫、彷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了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作為一個人民公僕,陝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裏培養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的確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從小受到了很嚴格的革命傳統教育,充滿了對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的堅定信仰,他先後寫了8份入團申請書,10份入黨申請書,充滿着“革命理想高於天”的豪邁情懷。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給我們的第二個啟示就是要有責任擔當。從初到農村時對環境的不適應,到後來即使整個大隊只剩下總書記一個知青,他依然不急不躁,踏踏實實的擔負好大隊書記的職責,展示了他強大的定力和責任擔當意識。

那麼大家還記得08年的汶川地震吧,汶川地震後救援人員在北川中學挖出一箇中學生屍體,他手裏握着一張紙條,打開一看沒有任何字跡,拿到亮出一看,他是用手指甲摳出的一道道痕跡:我是北川中學高一學生蔣洞葵,爸爸媽媽我先走了,你們照顧好自己。這個學生在他生命的最後時刻,首先想到父母,這是他的家庭責任。

那麼大家想,一個人的年齡與他所承擔的責任是什麼關係呢?是不是年齡越大,承擔的責任就越多呢? 譬如説,一個嬰兒或者新生兒,他有沒有責任?對,沒有,如果非要説有的話,那就是:吃好睡好玩好。那麼,等到上了幼兒園國小和中學,所承擔的義務、肩負的責任是不是更多更大了呢?比如學習知識長好身體,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參與公益活動等,到了一定年齡還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等到大家這個年齡之後,尤其是等參加工作,建立家庭之後,那麼要承擔的責任是不是就更大更多了,譬如説家庭的責任,要贍養老人,撫養子女,還要對自己的人生伴侶負責,此外還有工作的責任、社會責任等,不勝枚舉。而到了老年,特別是到了耄耋之年,這時所承擔的責任就會越來越少吧。那什麼時候就徹底沒有責任了呢?對,當照片掛在牆上的時候,責任就徹底沒了。

可見,一般情況下,一個人的年齡和他隨承擔的責任是成一種什麼關係呢?對,拋物線(倒U型)的關係。世界上有些東西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比如説,年齡,以及與之相對應的責任,我們到了一定的年齡就必須承擔起與之對應的責任,這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如果不這樣做,我們就很難在社會立足,健康快樂成長,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所以,現在我要鄭重的恭喜在座的各位同學,因為在座的各位正在逼近這一拋物線線的頂端,大家正在進入人生最黃金、最關鍵、最富有創造力的階段!

同學們,我們現在正走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征途上,到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也即2021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也即2049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並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同學們,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正是在座的各位處於人生拋物線頂端的黃金階段,可謂責任重大,使命光榮,那李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咱們擼起柚子加油幹!

好,這是我們講的責任擔當。習近平七年知青歲月給我們的第三個啟發就是要常懷感恩之心。他清楚記得在樑家河的第一個春節,生產隊為了歡迎他們,特意做了幾桌好吃的:有各美味菜餚….知青們都驚歎:陝北怎麼還有這麼好吃的東西呢?但是正月十五過完了,整個村子裏大部分人都走了,樑家河就剩下一些老弱病殘。他們當時很奇怪,人都哪裏去了?很快,知青們就知道了:大部分人都出去要飯了。這件事對習近平觸動很大,一方面他感受到了百姓的樸實和對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另一方面也立志要為百姓服務,回報父老鄉親。

習近平總書記離開樑家河的那天早晨,他住的那個院子裏,天不亮就站滿了前來送行的鄉親們,都是自發來的。當他真要走時,人羣中哭聲一片,全村老老少少依依不捨、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後有13個人步行60多華里一直送到延川縣城,並湊錢照了一張合影。10年後,習近平總書記向《中國青年》雜誌記者講述當時的場景時仍激動不已。他説:“那天,望着送行的鄉親們,我喉頭哽咽,一句話也説不出來。7年啊,我多少次欲哭無淚,離開時我第一次哭了。陝北的人民養育了我,保護了我。我雖然告別了陝北的父老兄弟,但再也離不開人民。”2015年2月春節前夕,已是黨的總書記的他首次重回樑家河,見到當年一起生活、戰鬥過的鄉親們,又一次動情地説:“當年,我人走了,但我把心留在了這裏。”

“感恩”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裏的解釋為“對別人所給的幫助表示感激。”一般認為是對父母、他人、國家三個方面的感恩。感恩是全人類共有的一種普世價值觀。在西方比如,俄羅斯有諺語説: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滅;日本有諺語説: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盧梭説:沒有感恩就沒有真正的美德;尼采説:感恩是靈魂上的健康。法國作家雨果説:卑鄙小人總是忘恩負義的,忘恩負義原本是卑鄙的一部分。在我國,古有“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的典故,是説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不僅是人類的美德,而且在動物界也奉行。

那麼,作為在座的各位,應該感誰的恩?一是感謝祖國,二是感謝時代,三是感謝黨和政府,四是感謝偉大的人民。換個角度講,主要是六個感謝:感謝父母,給我們生命;感謝老師,給我們知識;感謝朋友給我們温暖;感謝太陽,給我們光明;感謝大地給我們生存;感謝社會,給我們發展。

大家還記得汶川地震後,從廢墟中抬出一個三歲的敬禮娃娃嗎。他躺在擔架上舉起右手的時候,讓我們想起了什麼??這個生命是有尊嚴的,有尊嚴的生命是懂得感恩的!

昨天看到一位大學生到一個著名大公司應聘的故事。他順利通過筆試、面試,最後一關是總經理面試。總經理問:你的學費是怎麼來的?學生回答:是我媽媽靠給別人洗衣服掙錢供我上學的。總經理讓學生伸出手,這雙手纖細、白嫩。總經理繼續問道:你以前有沒有幫助媽媽洗衣服?學生如實回答:沒有。總經理説:我有個小要求,你今天回家後幫媽媽洗洗手,明天上午再來見我。這個學生一回家,就要給媽媽洗手。這個學生看着母親的手,眼淚一下子流了下來,這是他第一次觀察母親的手,非常粗糙,都是老繭,還有很多裂口。他想,正是這雙手換來了他十幾年的學費。這個學生悄悄把母親沒有洗完的衣服洗了。晚上,母子倆聊了很長時間。第二天,他來到公司,對總經理講了他深深的愧疚,並説出了體會最深的兩個字——感恩。

幾年以前上海一所高校有位女大學生,以她的親身經歷,寫了一篇文章,充分表達了對父親的感恩之情。題目是流在我心裏的父親的淚,這篇文章我今天也帶來了----

父親一向很疼愛我,但是那一年他卻因為一件事情打了我一棍子。那時我八歲,讀國小一年級,要交十元錢學費,我家一拖再拖。終於老師來催了,我很不安的向父親要錢,父親淡淡的説:“現在家裏沒有,再過幾天吧。”我忐忑不安的回到了學校。老師又催了,我很害怕,但父親仍説沒有,我不信,於是説:你不給我錢,我就不去上學!這句近乎撒橋的話,卻讓父親勃然大怒,他很兇的拿起棍子向我砸來,小腿上狠狠的捱了一棍子!這棍子打醒了我的童年,原來我家這麼窮!原來父親已經默默忍受了這麼多!棍子打在我腿上,更打在我心上,讓我明白我的父親是如此剛強,他承受了多少艱辛才讓我走進學堂。

我大學聯考落榜了。那天晚上,一家人正沉悶着看電視,我根本不敢看父親,木然的坐在前面,大伯父進來打破沉寂,問父親打算怎麼辦。父親説:再讀一年吧!她可以上很好的大學,我們再苦一年,小妹最苦了,人都瘦了一圈了。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突然回頭去看父親,可是那一回頭卻讓我震驚,父親在流淚!他哭了,豆大的淚珠從父親不滿血絲的眼眶裏流出。父親也似乎極力控制着壓抑着,可淚珠還是一顆接一顆的流。那一刻,我心如刀絞,決堤的淚水蓋住了眼前的一切。

復讀班的生活是難以想象的煎熬,但我最終考上了名牌大學。

收到錄取通知書後,按照鄉俗,要辦升學宴,我家雖清貧,但父親還是決定簡單的辦酒席。那天院子裏擠滿了人,我很開心,在我心裏珍藏着一個心願。我很想跪拜給父母敬酒,感謝他們為我付出的一切。這一刻終於到來了。我端起碗,鄭重的跪在二老的面前,懇求他們喝酒。父親被我的舉動感動了,手一直在抖。我給父母磕了三個頭,發現父親的淚正一顆顆滴在碗裏,他把這和着淚的酒喝掉了。一顆顆熱淚不僅落在了碗裏,更落在了我的心裏。

同學們,家是最小國,過是千萬家,無法想象一個不念父母養育之恩的人,怎麼可能去真正熱愛祖國,感恩生活,幫助他人。

同學們,伴隨着音樂的結束,我們的開學第一課也接近尾聲,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給了我們很多啟發,我的青春誰做主,理想信念做主,責任擔當做主,感恩回報做主,但最終,我的青春我做主!

最後祝願大家在青職院放飛夢想,無悔青春,度過美好的大學時光,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yanjianggao/yanshuo/3n6d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