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觀潮》教學設計多篇

《觀潮》教學設計多篇

《觀潮》教學設計多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該頁是美麗的編輯為家人們分享的《觀潮》教學設計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觀潮 教學設計 篇一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2、能發揮想象,有條理地説説江潮來時的情景。

3、能通過思考所提供的問題,理解長句子的意思。

4、瞭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順序,有條理地介紹一處景物。

〖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瞭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

2、教學難點:

有條理地説説江潮來時的情景。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説説海潮什麼樣?

(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

教師進行充滿感情的介紹:錢塘江它是我們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於浙江省北部,全長605公里,河域面積五萬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一條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錢塘江邊一睹為快。

2、看了這潮水,聽了這潮潮聲你覺得錢塘江潮怎麼樣呢?

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

説得真不錯,這篇課文的作者在他眼裏的錢塘又是怎麼樣的?

自由讀課文,找出一個你認為最能體現錢塘江特點的詞語。

(讓學生上黑板板書。)

3、理解奇觀:

觀潮的觀是什麼意思?天下奇觀的觀呢?

(板書:天下奇觀)

打開字典查一查。

師:很少有人能看到這壯麗的景觀,你們想不想把自己瞭解到的説給大家聽?課文中有許多形象的詞語,咱們講的時候會用到,打開書,在寫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用了很多形象的詞語,你動筆畫一畫,然後在找小組讀一讀。要放棄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聽取別人的建議。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裏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牆,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麼這裏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

(請查閲資料的同學介紹“潮的形成”、“潮的氣勢”“或觀潮最佳地點”。)

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特殊的壯麗景象,這一課就寫了一次錢塘江大潮的過程。

師:我有一個問題,我想問你為什麼要在八月十八日觀潮?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預習情況:

⑴ 讀準多音字:

悶(mèn)雷薄(bó)霧漲(zhǎng)起顫(chàn)動 風號(háo)浪吼(hǒu)

⑵ 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橫貫 山崩地裂 人聲鼎沸 漫天卷地

⑶ 指名讀課文,正音。

⑷ 同桌互讀,評定等級。

2、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介紹錢江潮。

3、理清文脈:

⑴ 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⑵ 同桌交流。

⑶ 説説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敍述順序

1、讀課文:

想想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

(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

2、再讀課文:

⑴ 提出不懂的問題。

⑵ 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

〖板書設計〗

觀潮 潮來前 潮來時 潮過後 (時間順序)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們盼望着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觀潮》。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瞭解了什麼?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閲讀課文,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創造的奇異景象。

(板書:潮來前 潮來時 潮過後)

二、通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麼?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師生交流,品讀:

板書:

觀 潮 潮來前:籠罩薄霧 風平浪靜 潮來時:悶雷滾動 一條白線浩浩蕩蕩 山崩地裂

潮去時: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在這個環節,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朗讀來體會錢塘江來前的平靜、美麗,來時的洶湧、雄偉,去時的餘威未減。同時,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等詞義,體會作者運用比喻、對比等手法。 )

2、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麼?

(指導朗讀。)

(板書:籠罩白霧 風平浪靜)

3、潮來了,給你什麼樣的感受?從哪感受到的?

(默讀讀課文,進行畫批。)

4、小組合作學習:

⑴ 交流感受,品讀佳句。

⑵ 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⑶ 分工進行有語氣地朗讀。

5、反饋交流:

教師及時引導、點撥。

抓住以下要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對詞句獨特的感悟(注意品讀結合):

⑴ 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板書:遠近)

⑵ 遠:

抓住潮的聲、形來寫潮剛來時的景象: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

(讀讀描寫潮的句子。)

(板書:聲如悶雷 遠處白線)

⑶近:

抓住潮的形、聲、色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白線很快移來,加長、變寬、橫貫江,寫出了潮水由遠及近的變化。

(看圖片。)

“白浪翻滾”、“白色城牆”寫出了潮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戰馬齊頭並進,聲如山崩地裂。

(看圖片。)

(看錄像片斷。)

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練讀,再進行賽讀,最後安排齊讀。

(讀整段時注意讀出潮水形聲的變化,氣勢由小到大。)

(板書:白浪翻滾 山崩地裂)

⑷ 指導學生背誦:

背自己喜歡的句子。

6、課文中還從哪能看出錢塘潮的氣勢雄偉壯觀?

讀第五自然段體會。抓住要點,師適時點撥:“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餘波湧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後,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指導學生朗讀。

(板書: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7、小結:

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麼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

(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四、總結

1、我們學完了課文,對錢塘潮有了較深入的瞭解,深深地被它的壯麗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導遊,你怎樣向不瞭解錢塘潮的遊客介紹錢塘潮呢?

2、(放錄像)編導遊詞,然後向同學們介紹。

(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內容。)

3、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小結。

4、作業:

⑴ 按一定順序,寫一個描寫景物(或景觀)的片斷。

⑵ 收集有關錢江潮的資料。

觀潮 教學設計 篇二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2.能發揮想象,有條理地説説江潮來時的情景。

3.能通過思考所提供的問題,理解長句子的意思。

4.瞭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激發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5.能按一定順序,有條理地介紹一處景物。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色。

難點:有條理地説説江潮來時的情景。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到過海邊,看過海水漲潮嗎?説説海潮什麼樣?(江海漲潮,氣勢宏偉,令人震撼。)教師進行充滿感情的介紹:錢塘江它是我們浙江省的第一大河,它位於浙江省北部,全長605公里,河域面積五萬平方公里,佔全省面積的百分之四十三,是我國東南沿海的一條著名江流。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錢塘江邊一睹為快。

2.看了這潮水,聽了這潮潮聲你覺得錢塘江潮怎麼樣呢?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説得真不錯,這篇課文的作者在他眼裏的錢塘又是怎麼樣的?自由讀課文,找出一個你認為最能體現錢塘江特點的詞語。(讓學生讓黑板板書)

3.(板書:天下奇觀)理解奇觀

觀潮的觀是什麼意思?天下奇觀的觀呢?

打開字典查一查。

師:很少有人能看到這壯麗的景觀,你們想不想把自己瞭解到的説給大家聽?課文中有許多形象的詞語,咱們講的時候會用到,打開書,在寫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用了很多形象的詞語,你動筆畫一畫,然後在找小組讀一讀。要放棄自己不成熟的想法,聽取別人的建議。

我國的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這裏的潮比別處的潮更加宏偉壯觀,潮來時,激起的白浪達數米高,像一座城牆,你們見過這種奇觀嗎?為什麼這裏的大潮如此的與眾不同?(請查閲資料的同學介紹“潮的形成”、“潮的氣勢”“或觀潮最佳地點”。)

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特殊的壯麗景象,第22課就寫了一次錢塘江大潮的過程。

師:我有一個問題,我想問你為什麼要在八月十八日觀潮?

二、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預習情況。

①讀準多音字:

悶(mèn)雷 薄(bó)霧 風號(háo)浪吼(hǒu)

漲(zhǎng)起 顫(chàn)動

②理解下列詞語的意思:

橫貫 山崩地裂 人聲鼎沸 漫天卷地

③指名讀課文,正音。

④同桌互讀,評定等級。

(2)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話介紹錢江潮。

2.理清文脈。

(1)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退後”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2)同桌交流。

(3)説説各段的段意。

三、理清敍述順序

1.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錢塘江大潮的?(板書)

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的。(板書)

2.再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自己解決有關詞語方面的問題。

板書設計:

觀潮 潮來前 潮來時 潮過後

(時間順序)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有順序、抓特點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3.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引入談話

錢塘江大潮自古被稱為“天下奇觀”。我們盼望着能親眼看到這一奇景。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觀潮》。上節課,我們初讀課文,瞭解了什麼?(板書: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在這節課的學習中,我們通過閲讀課文,展開想像的翅膀,來感受大自然創造的奇異景象。

二、通過預習,我們讀懂了什麼?提出預習中不懂的問題。

三、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1.師生交流,品讀。

潮來前 籠罩薄霧 風平浪靜

(板書)觀潮

潮來時 悶雷滾動 一條白線浩浩蕩蕩 山崩地裂

潮去時 漫天卷地 風號浪吼

在這個環節,教師要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朗讀來體會錢塘江來前的平靜、美麗,來時的洶湧、雄偉,去時的餘威未減。同時,在語言環境中理解“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等詞義,體會作者運用比喻、對比等手法。

1.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麼?(板書:籠罩白霧 風平浪靜)指導朗讀。

2.潮來了,給你什麼樣的感受?從哪感受到的?默讀讀課文,進行畫批。

3.小組合作學習。

(1)交流感受,品讀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樣的順序寫潮來時的景象的?

(3)分工進行有語氣地朗讀。

4.反饋交流,教師及時引導、點撥。抓住以下要點,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談自己對詞

句獨特的感悟。注意品讀結合:

(1)作者按由遠及近的順序來寫潮來時的景象的。(板書:遠近)

(2)遠:抓住潮的聲、形來寫潮剛來時的景象:隆隆響聲,像悶雷滾動;水天相接處一條白線。潮雖遠,但氣勢已現。(板書:聲如悶雷遠處白線)讀讀描寫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聲、色寫出了潮的氣勢之宏偉:白線很快移來,加長、變寬、橫貫江,寫出了潮水由遠及近的變化。(看圖片)“白浪翻滾”、“白色城牆”寫出了潮水的浪頭之高,氣勢越來越大:形如千萬匹戰馬齊頭並進,聲如山崩地裂。(看圖片)(板書:白浪翻滾山崩地裂)(看錄像片斷)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讀出潮的氣勢: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練讀,再進行賽讀,最後安排齊讀。(讀整段時注意讀出潮水形聲的變化,氣勢由小到大。)

(4)指導學生背誦:背自己喜歡的句子。

5.課文中還從哪能看出錢塘潮的氣勢雄偉壯觀?讀第五自然段體會。抓住要點,師適時點撥:

“霎時”時間短暫,潮頭卻已西去,潮水奔騰之快。餘波湧來,也使江面風號浪吼,江水平靜後,江水已漲了兩丈來高,都可以看出潮來之猛,氣勢之大。指導學生朗讀。(適時板書:漫天卷地風號浪吼)

6.學完課文,你們知道為什麼人們稱錢塘潮為“天下奇觀”了嗎?學生談自己的想法。

四、總結

1.我們學完了課文,對錢塘潮有了較深入的瞭解,深深地被它的壯麗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導遊,你怎樣向不瞭解錢塘潮的遊客介紹錢塘潮呢?

2.(放錄像)編導遊詞,然後向同學們介紹。(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內容)

3.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小結

4.作業。

(1)按一定順序,寫一個描寫景物(或景觀)的片斷。

(2)收集有關錢江潮的資料。

國小語文教案四年級上冊:《觀潮》教學設計 篇三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了解錢塘江大潮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壯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2.按時間順序給課文分段,正確概括段意。

3.動用電教手段,把學生帶入情境,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展開想象,促進朗讀。

4.結合課文理解“橫貫”、“天下奇觀”、“人聲鼎沸”、“風號浪吼”、“漲”等詞語及比喻句。

二、教學用具:

錢塘江大潮錄像帶、音樂錄音帶、詞語卡片。

三、教學過程

(一)激趣釋題,教師朗誦課文。

目的:激發學生對新課的興趣,同時創設情境,激情入境,讓作品感染學生,訓練聽、思、説能力。教學手段:用音樂伴朗誦。

用談話法引出課題:

同學們,你們到過江邊嗎?你們可知道,大江大海不僅有風平浪靜的時候,有波濤洶湧的時候,還有由於月亮和太陽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會發生定時漲落的現象,這就叫作“潮”。 一位曾親眼看見潮水漲落的人,把他的所見所聞生動地描繪了出來。

板書“觀潮”。範讀課文。聽讀思考。

下面請你們聽一聽他的描繪。聽的時候注意:他看到的是怎樣的一次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順序,使你在頭腦中出現了幾個畫面。

教師在音樂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誦課文。

讀後學生逐一回答問題。根據回答板書錢塘江大潮,天下奇觀。

追問:“天下奇觀”的“觀”當什麼講?什麼叫“天下奇觀”?

(二)理清文路,分段精讀。

目的:知道作者是按照“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後”的時間順序寫的,並按照這一順序正確地給文章劃分段落。理解各段主要內容,並能抓住要點準確概括段意。

步驟:

1.理清文路,劃分段落。

請大家打開書,快速默讀一遍課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可以分為幾段?

2.分段細讀,學習第一段。

方法:默讀。

要求:邊默讀邊思考:作者在這一段裏交代了什麼?主要描寫了什麼?

學生應弄懂,交代了觀潮的時間——農曆八月十八日早晨;觀潮地點——海寧縣鹽官鎮的海塘大堤上,描寫了觀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觀潮的場面——人山人海;潮來前江面的景象——平靜、霧濛濛。(這是主要的)

要求學生抓住主要意思概括段意。

3.學習第二段。

目的:理解作者由遠及近,從聲、形、色等方面描述了大潮的磅礴氣勢和壯麗景象,從中感受大自然的美與力,激發學生讚美、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方法:質疑探索法、組織討論法、總結歸納法和邊議邊讀。

教學形式:學生自學、小組議論、全班討論三種教學形式相結合。

①指名學生讀第二段。

要求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作者是按什麼順序寫大潮來時的景象的?又是從哪幾方面來描述的?

讀後引導學生依次討論這兩個問題。

通過討論明確:

a.作者是按照遠—稍近—再近—更近的順序寫大潮中景象的。

b.作者是從聲音、形狀、顏色這三方面來描述大潮的。

②啟發質疑。

讓學生提出初讀時不懂的問題。

③引導學生觀看錄像。

釋疑解惑,幫助理解,邊看邊引導“圖”“文”對號。

④導入學生自學。

剛才你們看了錢塘江大潮的錄像,現在再來看看作者是怎樣把大潮那種驚心動魄、奇異壯觀的景象生動、形象而又逼真地描述出來的,請你們仔細地閲讀,很好地體會一下。

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小組議論。

⑤組織學生討論。

邊討論邊自由讀。

需討論明確下列問題:

a.大潮從遠處出現,人們看到了什麼?這是把什麼比作什麼?為什麼這樣比?

b.“橫貫”是什麼意思?

c.“形成一道白色城牆”是什麼景象?這樣比,説明了什麼?

d.“千軍萬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千萬輛坦克同時開動,發出山崩地裂的響聲……”是怎樣的景象?

這裏把什麼比作什麼?這樣比,表現出什麼?

e.大潮由遠及近,從聲音、形狀上的發展是怎樣的?

f.剛聽到大潮的聲音時人們是什麼心情?剛看到大潮的樣子時,人們是什麼心情?大潮越來越近時,人們聞其聲、見其形後心情又怎樣?

⑥理解後朗讀。

指名學生讀,其他學生看錄像聽讀。再次感受大潮的美與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⑦概括段意。

誰能用一句話把潮來時聲音、形狀由遠及近的發展表述出來。

4.學習第三段。

①指名學生讀。

②理解“風號浪吼”、“漲”等詞的意義。

③抓住主要內容概括段意。

④小結

如果你是一個觀潮者,面對如此壯觀的景象,你會感到怎樣?

教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小結:是啊,同學們還曾記得吧,那神奇美麗的五彩池;雄偉壯麗的瀑布;四季如畫的小興安嶺;還有這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這就是我們可愛祖國的山山水水,我們怎能不感到自豪,作者也正是把這種熱愛與自豪之情藴含在文章的字裏行間。

(三)再讀全文。

全班齊讀課文。

《觀潮》教學設計 篇四

一、解讀文本,感知“天下奇觀”。

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稱頌。明代詩人王在晉曾經在《望江台》中寫道: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水自天來。《觀潮》這篇課文介紹了農曆八月十八錢塘江大潮湧來時的雄偉壯觀、驚心動魄的景象。“奇”,作為主線始終統領全文。潮來之前,作者通過觀潮人羣急切心情的描寫,從側面突出了一個“奇”。潮來之時,作者把潮水由遠及近的聲音和看到的景象交織在一起描寫,再現了大潮的勢不可擋,進一步突出了一個“奇” 。潮頭過後,餘波“漫天卷地地湧來”,可見潮頭雖去,氣勢猶在。留給我們的仍是一個“奇”。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為:

1、理解“浩浩蕩蕩”、“山崩地裂”等精彩詞句,提高學生品讀詞句的能力。

2、通過語感訓練,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讓學生感悟錢塘江大潮的壯麗與雄奇,激發學生對自然奇觀,壯美山河的熱愛之情。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講述描寫“潮來之時”的所見、所聞、所感。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生動而有層次地描述錢塘江大潮的雄奇。

二、以學定教,探究“天下奇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享受審美樂趣。四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讀自悟能力,所以在教學中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讀去悟,去感受文中的思想感情。

根據對文本的解讀和對學生的分析,我採取了以下教學策略。

1、創設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在教學《觀潮》這一課時,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情寓其中,更好地理解課文。

2、重點切入,體驗大潮的雄奇。重點講述課文最扣人心絃的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讓學生充分地品味課文中的精彩語言,受到感染和薰陶,這樣教學抓住了本節教學的重點,突破了難點。

3、品讀賞析,感悟大潮的雄奇。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教學中,我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讀,讓學生讀得有情有趣,讀得津津有味。通過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感受語言的美

三、建構過程,感悟“天下奇觀”。

(一)創設情景,感受大潮的雄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上課伊始,我用潮水聲作襯托,同時我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聽到什麼聲音了?説説你們有什麼感受”。學生聽到波濤洶湧的潮水聲後不斷地讚歎,我順勢引導學生:“這節課,老師就和大家一起去錢塘江觀潮。”通過創設情景,勾起學生想去觀潮的強烈慾望,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入了文本當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大潮的雄奇。

(二)重點切入,體驗大潮的雄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潮來時是課文的重點,我讓學生組建學習小組,採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學習。遇到困難的地方,我適當地點撥,引導學生抓住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和潮水形態變化的詞語,來理解大潮的雄偉氣勢。

1、聽“潮聲”體會聲音之奇

“潮來時的聲音很大,最能表現潮水聲音的詞是……”我引導學生思考。 “悶雷滾動、山崩地裂”。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很快地抓住了潮水聲音變化的詞語。我再借助課件,讓學生感受“悶雷滾動”、“山崩地裂”的聲音,使學生逐步感受到大潮越來越強的聲勢。這時,學生讀着文本上的文字,耳邊迴響着悶雷滾動、山崩地裂的聲音,情寓其中,體會到潮來時聲音之奇。

2、觀“潮形”感受形態之奇

在課堂教學中,我讓學生重點體會“一條白線、白色城牆、白色戰馬”等關鍵詞句,讓學生感受大潮的雄偉氣勢。特別是在感悟“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這句話時,有學生提問:“老師,作者為什麼把潮水比作戰馬呢?” “這個問題提得很好。”我先表揚了學生。接着,我通過句子的對比,讓學生體會逐步添上的詞語有什麼作用?同時進行一些小鏡頭“精彩回放”。

A浪潮越來越近,猶如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B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C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觀看了視頻後,我反問學生: “作者為什麼把潮水比作戰馬呢?千萬匹、齊頭並進、浩浩蕩蕩有什麼作用? ”此時學生已經身臨其境地感受到潮來時的形態和戰馬向前奔很像。戰馬馬不停蹄地向前,潮水也是後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後浪,鋪天蓋地地湧來。通過形象直觀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了關鍵詞句,讓學生感受到課文中語言文字的魅力,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這樣教學抓住了本節教學的重點,突破了難點。

(三)品讀賞析,感悟大潮的雄奇

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充分重視朗讀和背誦的指導和訓練,體現了語文學科的特點。比如朗讀課文“潮來時”這一段,我設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進行精彩部分的鞏固。通過學生試讀、教師導讀,師生評價讀、多樣的朗讀形式對學生進行了讀的能力的培養。熟讀自然成誦,有意識地讓學生背一背,有效地促進語言的積累。學生在學中讀,讀中品,品中悟,最後實現了“讀書百遍,其義自現。”

四、板書設計、直觀形象,再現“天下奇觀” 。

觀潮

(天下奇觀)

潮來前 江面很平靜

聲音:悶雷滾動—越來越來—山崩地裂

潮來時

形狀:一條白線—白色城牆—白色戰馬

潮來後 依舊風號浪吼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本篇板書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將文中作者的思路線、重點詞語線,按照觀察的順序,設計了詞語式的板書,從而輔助了教法的實施。

教學設計方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蒐集資料和篩選信息的能力;

2、感受並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3、學習對比和引用數據的方法;

4、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教學設計】

1、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各個環節,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2、課前預習,提出並整理髮現的問題;動手查找資料;帶着問題和資料走進教室;

3、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中提高學生對文章的解讀能力;透視文章的寫作軌跡,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4、結合“研討與練習”:

“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説什麼?”

拓展思維,暢想表達。

【教學內容設計】

一、課前預習

1、閲讀課文,瞭解文章的寫作思路。

2、完成“讀──讀,寫──寫”。

3、查找並蒐集有關“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等的資料。

4、在閲讀和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將發現的問題整理到學習筆記上。

二、課堂教學內容

第一板塊:羅布泊消逝的原因。

1、導人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的羅布泊,曾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衝而聞名於世。昔日的羅布泊是牛馬成羣、綠林環繞、河水清澈的生命綠洲,而今卻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灘。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劇?

2、實物投影展示學生收集的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資料、圖片。

圖片1:西北地區地圖,指導學生查找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克拉瑪干沙漠、塔里木河、羅布泊的地理位置。

圖片2:“茫茫大戈壁”“龜裂大地”

圖片3:“青海湖”“月牙泉”。

資料投影:“昔日碧波盪漾,如今舉目荒涼羅布泊變故誰能評説”(新華社烏魯木齊1月4日電)

資料投影:“探險家的樂園羅布泊?”

3、再讀課文,在文中劃出闡述羅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4、投影顯示問題的答案:

問題主要出在近30年時間裏。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各種需求也跟着增加。耕地需要水,採礦需要水,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築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自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於把塔里木河抽乾了。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幹湖。羅布泊乾涸以後,周邊生態環境馬上惡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衞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羅布泊消失了。

第二板塊: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1、找一位學生讀課文的最後三段。

(要求讀出感情)

2、組織學習思考、回答問題:

⑴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樣的悲劇?

(訓練複述能力)

⑵作者引用了具體數據,告訴人們同樣的悲劇仍在繼續,呼籲人類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引導學生把數據整理出來並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討論後出示投影:

討論後明確:

作者充滿了憂患意識。

4、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直接表達作者憂患意識的句子。

5、學生齊讀。

第三板塊:學習作比較的方法。

1、投影顯示圖表:

2、組織學生討論:

⑴作者採用這種對比手法有什麼作用?

⑵課文中還有類似的對比嗎?請找出來。

3、教師小結第2題:

⑴出示投影:

過去的羅布泊:

“在船的不遠處幾隻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着……”

現在的羅布泊:

“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樹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裏已脱盡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膚筋骨。”

⑵明確擬人的修辭手法。

⑶強烈的對比效果。

⑷再次感受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第四板塊:世紀老人的述説。

1、實物投影,展示108歲高齡的羅布老人熱合曼的圖片。

2、暢想表達:“如果我是世紀老人,我該如何講述羅布泊的百年滄桑?”

提示:

1、我與羅布泊同齡,共百歲。

2、我的成長史就是羅布泊的坎坷史。

3、從出生~20歲:

(從斯文·赫定發現仙湖,想像要豐富、擬人化、有情調)

從20歲~60歲:

(扣兩次改道、“四盲”危害,重點講人類對羅布泊的破壞)

從60歲~100歲:

(扣我的少年、青年時代的美好記憶,尋找回來的世界,思念、牽掛、魂牽夢繞的故鄉山水。展開聯想,懇求上蒼再賜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羅布泊養育了我,後一百年,我要回報羅布泊)

三、課後拓展學習

課文最後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瀕臨乾涸的兩個例子,説明悲劇仍在繼續。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試寫一封公開信,呼籲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的惡化。

《觀潮》教學設計 篇六

【教學目的】

1、瞭解錢塘江潮雄偉壯觀的景象,激起積極向上、勇於拼搏的思想情感。

2、品讀賞析,感受文章自然美與人文美相結合的特點。

3、研讀體會本文精練生動的語言。

【教學重點】

感受文章自然美與人文美相結合的特點。

【教學難點】

體會本文精練生動的語言。

【教學設想】

1、安排一課時。

2、方法:朗讀、討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詩仙李白在《將進酒》中説: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中國有句俗語叫水到東海不回頭。可錢塘江的水則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從東海回趟孃家,她回來時,氣勢非凡,真是天下最雄偉壯觀的景象,從皇帝到庶民,都要先睹為快。

錢塘江觀潮,歷史悠久,有文獻記載的就有兩千多年,為宋朝時最盛。現在觀潮在浙江海寧,但在宋代,觀潮勝地卻在臨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臨安,每年農曆八月十八日都要舉行觀潮盛典。迎潮前有水軍演習,潮到時又有吳地少年弄潮爭標表演,當日從宮廷到民間爭相觀看,萬人空巷,十分熱鬧。今天就讓我們去感受一下這番盛況吧。

二、朗讀課文、感知大意

1、朗讀課文。

2、理解字詞,領會課文大意。

望是古人對陰曆十五這一天的稱謂,既是已經過去的意思,既望是指過了陰曆十五,因此是十六這一天。類似的稱謂還有晦(指陰曆每月的末一天)、朔(陰曆每月的七年級)

略:略不相睹

略不沾濕

雖:雖席地不容閒也

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髮文身

皆出酒食

而:既而漸近

倏而黃煙四起

三、研讀理解課文

1、《觀潮》第一句説:浙江之潮,天下之偉觀也。這句話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這一句大有橫空出世之勢,先聲奪人揭示了描寫對象,點明瞭題旨,揭示了中心,可以説集全文要義於首句。

2、古人説:富於萬篇,貧於一字。這説明寫文章選詞煉字是多麼重要。試從課文中找一些精彩恰當的詞語,説説它們的妙處。

吞天沃日,動詞吞沃極有氣勢。倏爾一詞表現了水軍動作神速。披文持爭鼓迎上出沒騰變沾動詞蟬聯而下,寫出了弄潮兒生龍活虎般的形象特點,表現了動態美。雖席地不容閒也的也,是用來加強肯定語氣的助詞,強調觀潮人特別多。

3、作者在《觀潮》這篇散文中,繪聲、繪色、繪形、繪勢地描寫了這一壯美雄奇的景象。全文的着眼點在潮上,立足點在觀上,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寫觀潮的?

作者從四個方面寫觀潮:漲潮之狀,水戰之威,弄潮之技,觀潮之盛。

作者由遠而近寫漲潮之狀。水戰之威是散文精彩的一筆,作者生動地描寫了南宋水軍演習的情景。弄潮之技更讓觀眾大開眼界。披髮文身寫弄潮兒的外形,溯迎而上寫弄潮兒的猛勇,出沒於鯨波萬仞寫弄潮兒的矯健;騰身百變,而旗尾略不沾濕寫弄潮兒的絕技超凡。最能表現觀潮之盛的語句是江干上下十餘里間,珠翠羅綺溢目,車馬塞途。作者以十餘里的路途之長表現觀潮場面之大,盛況空前;以車馬塞途寫看客之多;以雖席地不容閒也寫觀潮人擁擠之極。

4、為什麼要寫教閲水軍與吳中健兒在潮頭弄潮?

作者在描寫了浙江潮的雄偉壯觀的景象之後,又花大量的筆墨來寫水軍演習的動人情景和吳中健兒高超的弄潮技術,使得兩者相得益彰。人借水勢,水借人勢;人助水勢,水助人勢。

這樣的描寫,使雄偉之上更添雄偉,壯觀之上更添壯觀;使自然美與人文美相互融合,相互映襯,給讀者極其美妙的感受,在身臨其境中受到美的薰陶。

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作者如此着意刻畫出人是自然的精靈,人是自然的主宰,自然風景因有了人的活動而更加精彩美麗,表現了人敢於和自然搏鬥的大無畏精神。

5、據説近幾年,有不少人因看錢江湧潮而喪命,是否説明只有古代的人才有如此膽識敢於弄潮爭標和大自然搏鬥,今人就缺乏這種鬥志了?

今人用摩托車與大潮賽跑,在大潮中架船張帆,還有更多的挑戰極限,征服自然的冒險活動,你能從中舉例嗎?(像長江漂流、飛躍壺口瀑布以及神舟6號飛天都能表明現在的我們更是具有挑戰性)從中激起我們的民族自豪感,更使我們要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學習。

四、作業

1、背誦課文。

2、有能力的同學課後蒐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觀潮 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和新詞(其中5個會認的字,6個會寫的字,7個要掌握的詞語。)

2學習抓住重點句子,按課文的表達順序理解課文的內容。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欣賞錢塘江大潮的壯麗奇特的景觀,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教學重難點: 課文3、4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理解的難點。

六、教學時間:二課時

七、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八、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準備

(一)、用談話法引出課題:

同學們,你們到過江邊嗎?你們可知道,大江大海不僅有風平浪靜的時候,有波濤洶湧的時候,還有由於月亮和太陽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會發生定時漲落的現象,這就叫作“潮”。

(請同學們交流課前蒐集的資料,初步認識什麼是漲潮)

二、教學過程

(一)吟誦古詩,導入新課:

1同學們,古代詩人王在晉曾經在《望江台》中寫道:海闊天空浪若雷,錢塘潮水自天來。唐代大詩人劉禹錫也曾經寫道: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隨着作者的腳步去錢塘江觀潮。

(設計意圖:古詩的引入,可以讓學生了解古人讚美錢塘江大潮的詩句,知道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稱頌,同時,為學生營造出了一種濃郁的學習語文的氛圍,讓孩子們能夠在一點一滴中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薰陶。)

2課件出示:引導學生體會“觀潮”和“天下奇觀”兩個“觀”字各是什麼意思?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到同一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思是不一樣的,從而感受到中國語言文字的博大精深,同時,也夯實了學生的基礎知識。)

(二)自主讀文,探究識字:

1自由小聲讀課文,畫出生字和新詞,採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自學生字。

2同學之間互相交流自學生字的情況,爭取做到把字音讀準確。

3全班齊讀生字和新詞。

4全班共同交流生字中比較複雜的字形和容易讀錯的字音。教師重點強調“卧”字的第六筆是“豎折”。

5朗讀全文,力爭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設計意圖:要充分發揮學生識字的主動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來識字,重視對學生自主識字的引導和交流,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

(三)指名讀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全班糾正讀錯的字音。

(四)默讀課文,在讀書的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請你用鉛筆做個標記。

(設計意圖:學貴有疑,在閲讀教學中一定要給學生創造質疑問難的機會,要給足時間,讓學生能夠在讀中生疑,並最終達到在讀中釋疑。)

(五)變換身份,釋疑解惑

1同學們,你們在課前都蒐集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現在就請大家來做一名“小小地理勘探家”,結合你自己蒐集到的資料和老師下發的資料(見附文),看看剛才同學們提的問題你能解決哪一個,想想錢塘江大潮為什麼被稱作天下奇觀?

2學生結合資料,認真研讀,充分交流。

(設計意圖:變換身份學習,讓學生感受到了一種樂趣和新奇,同時也有效地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的學習是主動的,充滿了探究,課前的交流不能滿足學生,而利用資料來解決課文當中的問題,也會讓學生感覺到適當地蒐集一些課外資料對於瞭解課文的內容的重要作用,從而激發他們主動蒐集資料的興趣。)

3同學們,你們真是一個個成功的地理勘探家,看來,學習課文的時候,適當地蒐集一些課外資料對於瞭解課文的內容很有幫助啊!

(六)佈置作業:

1抄寫本課的生字新詞。

2朗讀課文。

3繼續蒐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播放課件中潮來時的聲音

教師:聽!這是什麼聲音?你聽到了什麼?(學生自由説)

(設計意圖:課件中播放潮來時的聲音,將學生帶入到情景之中,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調動起了學生的閲讀期待。)

2深入學習課文3、4段,體會錢塘江大潮

(1)教師:潮來時的壯觀景象,課文中也有描寫,現在請你認真默讀課文3、4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寫具體的?可以邊讀邊畫出你喜歡的、感受深的語句,還可以在旁邊做批註。

(學生邊默讀,邊畫批)

(2)小組內交流,邊讀邊想象,把你感受到的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3)全班交流,深入體會。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以下的內容:

①午後一點左右,從遠處傳來隆隆的響聲,好像悶雷在滾動。頓時人聲鼎沸,有人告訴我們説:“潮來了!”我們踮着腳往東望去,江面還是風平浪靜,看不出有什麼變化。過了一會兒,響聲越來越大,只見東邊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現了一條白線,人羣又沸騰起來。

重點體會:人聲鼎沸

教師:怎麼沸騰的,能表演一下嗎?

學生表演:跳着叫着,揮手喊着:潮來了,潮來了

教師:剛才的場面可以用一個詞語來形容:人聲鼎沸,人們説話的聲音就好象開了鍋的水一樣。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閲讀文章的過程中,進入情境,入情入境地去讀書,這樣,課文中的一些詞語的意思就自然地理解了。)

②那條白線很快地向我們移來,逐漸拉長,變粗,橫貫江面。再近些,只見白浪翻滾,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

(重點體會:橫貫江面、形成一道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同學們,這時你們的心情怎麼樣?激動,讀出這種感受,讀到這兒,你彷彿看到了什麼?面對這麼壯觀的潮水,你還有什麼樣的心情?吃驚、驚喜體會兩丈多高的白色城牆,引入范仲淹的詩句: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髮揮想象來理解課文內容,感受大潮來臨時的壯觀景象,體會作者的心情,受到感染和薰陶,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入了文本當中,實現了與文本的深層次的對話。)

③比較句子

a浪潮越來越近,猶如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b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飛奔而來。

c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並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小組討論:體會潮來時聲音之大,形態之壯觀。)

(設計意圖:通過句子的對比,讓學生充分地品味課文中的精彩語言,感受課文中的精彩描寫,從而獲得更深層次的體驗,並且在不斷地朗讀比較中,把課文中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從而把語言文字的訓練真正地落到實處。)

(4)引入文字資料:錢塘江大潮來臨時,另外一位作家這樣寫到(課件出示文字資料):

潮頭已經帶着雷鳴般的聲響鋪天蓋地的來到眼前,後浪推着前浪,前浪引着後浪,浪拍着雲,雲吞着浪,雲和浪絞成一團,水和天相撞在半空,好象千萬頭雪獅踏江怒吼,亂蹦亂跳,撕咬格鬥你撞我,我撞你,一起化為水煙細沫,付之流水,波濤連天,好象要和九天銀河相匯,大浪淘沙,好象要淘盡人間的污染,潮水騰躍,好象要居高臨下,俯瞰風雲變幻的世界。

(自己讀,並説説體會到了什麼?)

(設計意圖: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時刻樹立“大語文”教學觀,不要就教材而講教材,應該把視野投向更加廣闊的語文天地,適時地給學生補充一些語文學習的內容,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渠道,長此以往,學生將受益終生。)

(5)播放錄像。(快看,錢塘江大潮來了!)

你有什麼新的感受?假如你是一個遊人,你會怎樣讚歎?

教師:同學們,請閉上眼睛想:成千上萬的遊人來到錢塘江觀潮,這觀潮的人山人海當中有老人,有小孩,有中國人,有外國人,有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有國家的元首,有膽大的人,有膽小的人,有走遍世界的旅遊者,也有很少到外面的鄉下老奶奶,他們看到了這偉大的錢江潮,會發出怎樣的讚歎?(教師隨機採訪學生)

(設計意圖:錄像的播放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這種視覺的衝擊會讓學生的心靈感到震撼,讓每一位學生都有身臨其境之感,教師及時地抓住學生情感體驗的高峯,引導學生體會不同的人觀看錢塘江大潮之後的不同感受,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地理解進一步深化。)

(6)教師:是啊,不論是誰,當看到了錢江潮的壯觀景象後,無不發出讚歎。請你把自己的感受送入課文之中再來讀一讀。

(7)同學們,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潮來時的情景的呢?(遠—近)

3.潮過後,還能稱作是奇觀嗎?

(學習第五段:重點體會“漫天卷地”“風號浪吼”等詞語)

4.那麼潮來之前又是什麼景象呢?是否也能算作是天下奇觀呢?

(學習第二段,體會:平靜、人山人海)

(設計意圖:第二段和第五段略處理,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選準重點,防止面面俱到。)

小結: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正像詩人蘇軾所説的: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

(二)內化語言,拓展延伸

教師:同學們,這麼壯觀的景象,我們應該讓更多的人知道,現在,就讓我們再來完整地感受一下錢塘江大潮吧!請大家看完之後做一次小導遊,把錢塘江大潮這一天下奇觀介紹給更多的人。(放錄像)

1教師:你覺得作為導遊應該怎樣介紹呢?

2出示小組活動建議:

(1)可以選擇潮來前、潮來時、潮來後中的任意一部分進行介紹。

(2)介紹時可以用課文中的語言,也可以加j=-自己的一些感受或運用資料中的知識,可以一個人介紹,也可以小組成員分工合作進行介紹。

(3)介紹的語言要符合導遊的身份。

3小組活動,教師巡視。

4小組彙報,教師相機點撥,並組織語言,適時評價學生。

小結:聽了你們的剛才介紹,相信一定會有更多的人前往觀潮。希望同學們下課以後,繼續關注錢塘江大潮,同時也可以關注更多的天下奇觀。

(設計意圖:學生再一次變換身份,作為導遊來介紹錢塘江大潮,實際上是讓學生學以致用,進一步將課文中學到的語言內化,將學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這對學生是一個挑戰,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孩子們在愉悦、歡快之中得到了能力上的提高。)

(三)佈置作業

1、自主積累:自選感興趣、欣賞的精彩語句。

2、選作題

a  編寫廣告語。

b  通過網上圖書館蒐集一些圖片或資料。

(設計意圖:學生學習文本後,從讀中感受到語言的優美,並能夠熟記心中,對於精彩詞句的積累必不可少,能夠學有用。學習本篇課文後,相信孩子們一定興趣極濃可以讓學生繼續蒐集更多的資料以滿足求知慾)

板書設計:

觀潮

錢塘江大潮                天下奇觀

潮來前:平靜

聲          形    色

遠        像悶雷      一條   白線

稍遠                  長  粗  橫貫

潮來時:    近                     白色城牆

再近                   千萬匹白色戰馬

潮來後:平靜

(設計意圖: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種直觀的教學方法。本篇板書我是依照作者的思路,將文中作者的思路線、重點詞語線,按照觀察的順序,設計了詞語式的板書,從而輔助了教法的實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hk/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4k44n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