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精品多篇)

三年級蘇教版上冊語文教案 篇一

《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教學要求:

1、認識“窪、印”等6個生字。會寫“鋪、泥、晶”等13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初步體會隱喻的寫作方法在文中的表達效果。

4、學習作者善於發現美、描述美、讚賞美。

教學重難點:學習作者善於發現美、描述美、讚賞美。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1、我們每天走在上學、放學的路上,你有沒有發現路途上美麗的風景?本文作者就發現了上學路上的美麗風景,讓我們隨作者一起去學會發現美、描述美、讚賞美!

2、板書課題,並齊讀課題。

3、作者簡介:張秋生,詩人、兒童文學家,1939年8月生於上海,天津市靜海縣人,長期從事少兒報刊編輯工作,曾任《少年報社》總編輯,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上海作家協會理事、兒童文學委員會主任。從20世紀80年代後期起創作集童話、詩歌、散文於一體的文學作品,作品抒情、幽默,篇幅短小,富有兒童情趣和內涵,頗受小讀者喜愛。本課就選自張秋生的童話集《小巴掌童話》。

4、法國梧桐:大量傳入我國約在上世紀一、二十年代,主要由法國人種植於上海的租界內,故稱為“法國梧桐”,簡稱“法桐”或“法梧”。葉子有5個葉尖,少有3個或7個,葉子長寬差不多。正式的名稱叫“三球懸鈴木”,屬落葉喬木,是世界的優良庭蔭樹和行道樹,有“行道樹”之稱。

二、自讀課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認讀生字,指正字音。

3、邊讀邊思考:金色巴掌指的是什麼?

三、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自讀課文,把你喜歡的句子用橫線標出來。

2、課文分幾部分,每部分主要寫了什麼?

3、通過上下文你理解了哪些詞語?

四、交流課文內容。

1、小組交流—全班交流。

2、提出自己的疑問(簡單問題當堂解決,解決不了留待進一步讀書解決。)

五、學習生字。

1、出示生字認讀、組詞。

2、記憶生字,提醒學生與熟字區分比較。

3、書寫點撥。

4、寫生字和詞語,當堂展評。

第二課時

一、複習回顧。

1、聽寫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語段。

二、自讀課文,感知內容。

1、從哪裏可以看出門前水泥道的美?在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

2、小組內合作交流。

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這是一塊印着落葉圖案的、閃閃發光的地毯,從腳下一直鋪到很遠很遠的地方,一直到路的盡頭……

3、採用指名讀、比賽讀等方式激勵學生朗讀。

4、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在描寫事物或説明道理時,藉助兩個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把一物當作另一物來寫。如,本文中“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落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我穿着一雙棕紅色的小雨靴。你瞧,這多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使人一目瞭然,形象生動。

5、你能説一個打比方的句子嗎?

6、短文描寫的是什麼季節?這個季節還有什麼樣的美景?

三、交流感悟,豐富想象。

1、“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發現啊!你在上學或放學路上看到了什麼樣的景色?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指名説一説。

四、總結感受。

1、這篇課文描寫了上學路上水泥道的美。秋天一夜風雨過後天放晴了,“我”在上學路上,發現水泥道上佈滿了落葉,通過比喻的手法詳細描寫了水泥道的美,最後動情地讚賞了水泥道的美。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上學路上水泥道的美。

五、拓展練習。

1、根據短文內容填空。

(1)水泥道像鋪上了一塊彩色的地毯。

(2)梧桐樹的落葉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

(3)棕紅色的小雨靴像兩隻棕紅色的小鳥。

(4)我還知道: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2、照樣子寫詞語。

(濕漉漉)的水泥道 (亮晶晶)的水窪

(綠油油)的麥苗 (青靈靈)的樹葉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二

拉薩的天空這一課圍繞着一個“藍”字展開描寫,文章意境優美,比喻豐富,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説,新鮮的詞語和句子和新穎的表達方法理解起來有些困難。所以文章的重點應該放在以感受拉薩天空的藍為基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上。而課文的中心段落是第一、二兩個自然段,解決這兩個自然段的難點,課文的其他難點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就以精讀課文為案例對本課稍作分析。

一、教師配樂範讀課文。(教師必須先讓自己沉浸其中,並感染學生,激勵他們產生讀好文章的願望。)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1、播放拉薩的天空的錄像,問學生:你看到了的拉薩是什麼樣的?(學生的回答多種多樣,有説天空很藍的,也有説草地、牛羊、房屋的,讓學生盡情的説。然後教師引導學生看看課文的描寫。)

2、出示句子:拉薩是有名的日光城。那裏的天空總是那麼湛藍、透亮,好象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

(1)學生輕聲讀句子,師問:從這段話中你知道了什麼?。

(2)指名回答,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

(教師趁機板書:湛藍、透亮)

(3)朗讀感悟:學生再朗讀句子,注意加點的詞(湛藍、透亮),讓學生邊讀邊想象。

師:同學們,既然拉薩的天空總是那麼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那我們一起再去看看吧!

3、第二次看錄像,再次體會拉薩天空的湛藍和透亮。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讓學生們自由大聲的朗讀第二自然段,給自己喜歡的詞語或句子畫上波浪線,再讀給同伴聽,互相提提意見。

2、指名讀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3、分別出示學生讀出的句子:在拉薩,人們説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

①指名讀句子,這句話讓你想到了什麼?(教師做適當引導,幫助學生理解)(這一句是難點,學生的理解有很多,讓他們自由的説説,討論討論,不必太過追究,只要抓住天空的湛藍和純淨就可以了。)

②教師可以指導朗讀:拉薩的天空是那麼藍,彷彿一切事物都被這藍所浸潤、包容,走進拉薩就像是走進了仙境。

4、怪不得人們説——(出示句子)“掬一捧藍天可以洗臉”。

①自由讀句子,問學生: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學生的回答有兩種:一種認為是藍天倒映在水中,人們捧起水來洗臉就像捧起了藍天一樣;另一種,藍天已經藍的像水了,讓人忍不住想捧起藍天來洗臉。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的説,不必太過追究,只要學生理解這句話就是讚美拉薩的天空很藍就可以了。)

②指導朗讀,指名讀。

5、出示句子:有貼着山頂的白雲映襯,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純淨;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

①指名讀句子,從哪些地方你體會到了拉薩天空的藍?

②指名回答,映襯純淨對照明潔

(板書:白雲純淨草地明潔)

③指導朗讀。

6、齊讀第二自然段。指導學生讀好第二自然段,並請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有條件的話可以讓學生配樂朗讀,激發他們朗讀的激情。

蘇教版三年級上冊語文教案 篇三

《麻雀》

教學目標

1.認識“嗅、奈、煞”等7個生字,會寫“嗅、呆、奈”等13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及課文的寫作順序。

3.通過老麻雀奮不顧身地掩護小麻雀、勇敢地與龐然大物獵狗搏鬥的故事,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同情、愛護弱小者,藐視、不畏懼龐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理解、欣賞老麻雀是如何奮不顧身保護小麻雀的。

教學難點:理解“一種強大的力量”即母愛的力量,使弱小戰勝強大。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

一、啟發談話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國作家屠格涅夫寫的一篇文學作品的片段。屠格涅夫小時候在農村長大,有許多機會接觸大自然,使他深深地愛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他對農奴的同情,對大自然的熱愛。今天學習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板書:麻雀)(課件出示2)

二、自學——引導學生了解大意

1.先自讀課文,看有幾個角色?要搞清楚人物關係,誰是弱者,誰是龐然大物?

(板書:小麻雀老麻雀獵狗)

2.你還讀懂了什麼?

三、再自學——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提示:(課件出示3)

(1)“我”走在林蔭道上發生了什麼事?

(2)獵狗想怎麼樣?

(3)老麻雀是怎麼對付的?

小麻雀掉下來

老麻雀飛下來掩護準備搏鬥

獵狗張開露出愣住後退

2.根據剛才討論的,把這些重點句用波浪線畫下來。

小麻雀從巢裏掉下來了。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着小麻雀,準備着一場搏鬥。

獵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後退。

3.按這種事情發展的先後順序給課文分段、歸納段意。

課文可以分為三部分:(課件出示4)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寫打獵回來的路上,“我”的獵狗發現了一隻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第二部分(第4、5、6自然段):寫獵狗想傷害小麻雀,老麻雀飛落下來,保護小麻雀。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寫“我”急忙喚回獵狗,走開了。

其中第1、2、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第4、5、6自然段是事情的經過,第7自然段是事情的結局。

四、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分析記憶字形。教師要鼓勵學生開動腦筋記憶

出示生字“嗅、奈、煞、拯、嘶、啞、龐”(課件出示5)

“煞、奈”是上下結構;“嗅、嘶、啞”的偏旁都是口字旁。

2.書寫指導。

出示生字“嗅、呆、奈、巢、齒、軀、掩、護、幼、搏、龐、量、愣”(課件出示6)

指導書寫:“嗅”別忘記大上有一點;“口”加“木”是“呆”;“掩”字“大”下面是“電”。

指導學生按筆順規則寫字,並注意學生的寫字姿勢。

五、範讀課文

通過朗讀感受鮮明的形象,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六、佈置作業

熟讀課文。抄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及課文的寫作順序。

2.通過老麻雀奮不顧身地掩護小麻雀、勇敢地與龐然大物獵狗搏鬥的故事,引導學生體會母愛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達的同情、愛護弱小者,藐視、不畏懼龐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設計

一、複習生字、新詞

1.聽寫。

2.認讀詞語。

嘶啞拯救扎煞奈何嗅到(課件出示8)

3.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

二、講讀課文

(一)學習第一段,指名讀課文,讀後回答問題:事情發生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

(時間:打獵回來時。地點:林蔭路上)

(二)學習第2自然段,自由讀課文,讀後師生討論問題。

1.討論事情發生的起因。(課件出示9)(多媒體出現下面三個問題)

(1)獵狗發現了什麼獵物?

(發現了一隻掉在地上的小麻雀)

(2)站在地上的小麻雀是什麼神態?

(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無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無可奈何”是什麼意思?“呆呆地”與“無可奈何”這兩個詞可以用來描寫人或動物的哪些方面?(神態、心理等)

(3)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麻雀才出生不久,是從巢裏掉下來的?

(它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黃,頭上長着絨毛)

指導朗讀:“猛烈”寫出了風很大,要重讀;“呆呆地”和“無可奈何”寫出了小麻雀毫無辦法,要突出它沒辦法,不知怎麼辦好,聲音要拖長一些。“嫩黃”與“絨毛”要讀得稍重一些。

(教師示範)學生練習,然後指名朗讀。

2.討論事情的經過。

(1)獵狗發現小麻雀後,是怎樣做的?接着又發生了什麼意外情況?(課件出示10)默讀第4自然段。

①回答上述第一個問題。

(獵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張開大嘴,露出鋒利的牙齒)(板書:吃)

指導朗讀:讀這句時,要突出緊張的氣氛。

②回答上述第二個問題。

(突然,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飛下來,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跟前)怎樣理解“像一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引導學生討論理解。“絕望”是什麼意思?注意此時老麻雀是什麼樣子。(板書:救)

指導朗讀:第二句要讀出老麻雀的急切之情,第三句要表現出老麻雀的絕望。

(2)老麻雀這麼急切地飛下來,要做什麼?齊讀第五節。學生回答問題: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軀掩護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兒。“拯救”一詞怎樣理解?一隻麻雀鬥得過一隻獵狗嗎?老麻雀知不知道這一點,從哪裏可以看出來?(課件出示11)

(讀文中句子回答)明知鬥不過,為什麼還要飛下來?(板書:鬥)

(讀文中句子回答: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怎樣理解“一種強大的力量”?要引導學生回答得充分、具體。(板書:強大的愛)

(3)面對如此無畏的老麻雀,獵狗是怎麼做的?默讀第六節。想一想獵狗為什麼會愣住?“慢慢地、慢慢地向後退”説明了什麼?(課件出示12)

指導朗讀:“愣住”“這麼大”兩詞要重讀,兩個“慢慢地”要讀得聲音長些,表現出獵狗的發愣和猶豫。

3.討論事情的結局。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為什麼喚回獵狗,把它帶走。

三、朗讀全文,總結全文

由於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愛,他不畏兇殘的獵狗,勇敢地飛下來準備與獵狗搏鬥,獵狗竟然在小小的麻雀面前愣住了,後退了,這告訴我們什麼呢?

結論:正是這種強大的愛,拯救了小麻雀;

正是這種強大的愛,嚇住了獵狗;

正是這種強大的愛,感動了“我”。(課件出示13)

四、拓展作業

你對母愛有什麼體會?用一兩句話寫在書後面,寫好後給大家讀一讀。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優秀教案 篇四

學習目標:

1、學會8個字,認識7個字,正確讀寫生字詞,結合上下文體會用詞的準確與傳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讀懂課文內容,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杏花開花嗎?你知道每年第一朵杏花開花在什麼時候嗎?

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竺可楨爺爺,他為了瞭解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整整等了一年,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出示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檢查課前預習生字情況。

⒈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多讀字音讀準,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⒉同桌互查。

⒊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學生評議。

⒋快速讀全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三、學習課文第1-5自然段,瞭解第一次看杏花的過程。

⒈自由讀第1-5自然段,説説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⒉小組討論(學生可互相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⒊引導學生體會:“彎下腰來”説明竺可楨爺爺平易近人。“習慣地問”、“我是問第一朵花是那天開的”説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裏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⒋指導朗讀。

四、作業:收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前半部分,知道了竺可楨爺爺第一次看杏花時並沒有看到第一朵杏花的開放,他説:“那我明年一定要看到第一朵杏花”。那麼,第二年他看到第一朵杏花開放了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後面的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6-15自然段。

⒈讀第6-15自然段,想想你又從中瞭解到了什麼?

⒉學生交流。(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着竺爺爺的囑咐,一年後孩子有答案了。)

⒊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情境一:出示一副春景圖,體會“吹皺”

“吹醒”

“吹綠”“吹鼓”的景象,並配上優美的音樂有感情的朗讀第6自然段。

情境二:創設對話情境,角色朗讀,體會感情。

①出示投影片。(提示:想象他們會怎樣説?你從中體會出什麼?)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竺爺爺( )地問:什麼事情呀?

小孩子()地説: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麼時候?

小孩子()地説:剛才。

竺爺爺( )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説:是!

②引導學生體會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小孩子是為自己終於完成了竺可楨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於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③師: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裏看出?

引導學生體會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苟的態度。

三、學習第16自然段,明確中心。

⒈讀第16自然段,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⒉小結:正如竺可楨爺爺所説,他是通過常年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

⒊教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麼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審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霜降,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式大自然的縮影。

⒋再讀讀竺爺爺★★的。話,加深體會。

四、作業:

課後觀察大自然,看看你能發現什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hk/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n5kl9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