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忠言逆耳成語的含義及典故(多篇)

忠言逆耳成語的含義及典故(多篇)

忠言逆耳成語的含義及典故(多篇)

忠言逆耳成語的典故 篇一

留侯張良,他的先人是韓國人。祖父開地,做過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相。父親平,做過釐王、悼惠王的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前250),父親平去世。張良的父親死後二十年,秦國滅亡了韓國。張良當時年紀輕,沒有在韓國做官。韓國滅亡後,張良家有奴僕三百人,弟弟死了不厚葬,用全部財產尋求勇士謀刺秦王,為韓國報仇,這是因為他的祖父、父親任過五代韓王之相的緣故。

張良曾經在淮陽學習禮法,到東方見到了倉海君。他找得一個大力士,造了一個一百二十斤重的鐵錘。秦始皇到東方巡遊,張良與大力士在博浪沙這個地方襲擊秦始皇,誤中了副車。秦始皇大怒,在全國大肆搜捕,尋拿刺客非常急迫,這是為了張良的緣故。張良於是改名換姓,逃到下邳躲藏起來。

張良閒暇時徜徉於下邳橋上,有一個老人,穿着粗布衣裳,走到張良跟前,故意把他的鞋甩到橋下,看着張良對他説:“小子,下去把鞋撿上來!”張良有些驚訝,想打他,因為見他年老,勉強地忍了下來,下去撿來了鞋。老人説:“給我把鞋穿上!”張良既然已經替他把鞋撿了上來,就跪着替他穿上。老人把腳伸出來穿上鞋,笑着離去了。張良十分驚訝,隨着老人的身影注視着他。老人離開了約有一里路,又返回來,説:“你這個孩子可以教導教導。五天以後天剛亮時,跟我在這裏相會。”張良覺得這件事很奇怪,跪下來説:“嗯。”五天後的拂曉,張良去到那裏。老人已先在那裏,生氣地説:“跟老年人約會,反而後到,為什麼呢?”老人離去,並説:“五天以後早早來會面。”五天後雞一叫,張良就去了。老人又先在那裏,又生氣地説:“又來晚了,這是為什麼?”老人離開説:“五天後再早點兒來。”五天後,張良不到半夜就去了。過了一會兒,老人也來了,高興地説:“應當像這樣才好。”老人拿出一部書,説:“讀了這部書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師了。十年以後就會發跡。十三年後小夥子你到濟北見我,谷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説完便走了,沒有別的話留下,從此也沒有見到這位老人。天明時一看老人送的書,原來是《太公兵法》。張良因而覺得這部書非同尋常,經常學習、誦讀它。

張良住在下邳時,行俠仗義。項伯曾經殺了人,跟隨張良躲藏起來。

過了十年,陳勝等人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了一百多個青年。景駒自立為代理楚王,駐在留縣。張良打算前去跟隨他,半道上遇見了沛公。沛公率領幾千人,奪取下邳以西的地方,張良便歸附了他。沛公任命張良做廄將。張良多次根據《太公兵法》向沛公獻策,沛公很賞識他,經常採用他的計謀。張良對別人講這些,別人都不能領悟。張良説:“沛公大概是天授予人間的。”所以張良就跟隨了沛公,沒有離開他去見景駒。

等到沛公到了薛地,會見項梁。項梁擁立了楚懷王。張良於是勸説項梁道:“您已經擁立了楚王的後人,而韓國各位公子中橫陽君韓成賢能,可以立為王,增加同盟者的力量。”項梁派張良尋找到韓成,把他立為韓王。任命張良為韓國司徒,隨韓王率領一千多人向西攻取韓國原來的領地,奪得幾座城邑,秦軍隨即又奪了回去,韓軍只在潁川一帶往來遊擊作戰。

沛公從洛陽向南穿過轅山時,張良率兵跟從沛公,攻下韓地十餘座城邑,擊敗了楊熊的軍隊。沛公於是讓韓王成在陽翟留守,自己和張良一起南下,攻打宛縣,向西進入武關。沛公想用兩萬人的兵力攻打秦朝嶢關的軍隊,張良勸告説:“秦軍還很強大,不可輕視。我聽説嶢關的守將是屠户的兒子,市儈容易以利相誘。希望沛公暫且留守軍營,派人先去,給五萬人預備吃的東西,在各個山頭上多增掛旗幟,作為疑兵,叫酈食(yì,義)其(jī,機)帶着貴重的寶物利誘秦軍的將領。”秦軍的將領果然背叛秦朝,打算跟沛公聯合一起向西襲擊咸陽,沛公想聽從秦將的計劃。張良説:“這只是嶢關的守將想反叛罷了,恐怕部下的士兵們不聽從。士兵不從必定帶來危害,不如趁着他們懈怠時攻打他們。”沛公於是率兵攻打秦軍,大敗敵兵。然後追擊敗軍到藍田,第二次交戰,秦兵終於崩潰。沛公於是到了咸陽,秦王子嬰投降了沛公。

沛公進入秦宮,那裏的宮室、帳幕、狗馬、貴重的寶物、美女數以千計,沛公的意圖是想留下住在宮裏。樊噲勸諫沛公出去居住,沛公不聽。張良説:“秦朝正因暴虐無道,所以沛公才能夠來到這裏。替天下剷除兇殘的暴政,應該以清廉樸素為本。現在剛剛攻入秦都,就要安享其樂,這正是人們説的‘助桀為虐’。況且‘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希望沛公能夠聽進樊噲的意見。”沛公這才回車駐在霸上。

項羽來到鴻門下,想要攻打沛公,項伯於是連夜急馳到沛公的軍營,私下裏會見張良,想讓張良跟他一起離開。張良説:“我是替韓王伴送沛公的,如今情況緊急,逃離而去是不合道義的。”於是就將情況全都告訴了沛公。沛公非常吃驚,説:“對此將怎麼辦呢?”張良説:“沛公果真想背叛項羽嗎?”沛公説:“淺薄無知的小人教我封鎖函谷關不要讓諸侯們進來,説這樣秦朝的土地就可以全部主宰了,所以就聽從了這種意見。”張良説:“沛公自己揣度(duó,奪)一下能夠打退項羽嗎?”沛公沉默了好一會兒,説:“本來是不能夠的。現在該怎麼辦呢?”張良於是堅決邀請項伯見沛公。

忠言逆耳成語的造句 篇二

1、老師對同學們的批評教育是為同學們的將來着想,正所謂忠言逆耳啊。

2、我知道這些話會惹你不快,但忠言逆耳,還望多加思量。

3、雖然忠言逆耳,但是為了公司好,該説的話我還是不得不説。

4、老師批評我們的錯誤,雖然我們不喜歡聽,但忠言逆耳,我們還是要虛心接受老師的批評。

5、忠言於最需要時,最不被重視,忠言逆耳。

6、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益於行。

7、忠言逆耳,同學們的批評聽起來尖鋭了些,但對你改正缺點是有好處的。

8、他本來就叛逆性強,更何況忠言逆耳,我看你這番話白説了。

9、我不是沒有勸告過他,只是忠言逆耳,他聽不進去,我又有什麼辦法。

10、雖良藥苦口,但可以根治重病;雖忠言逆耳,但可以幫助你改正錯誤或不犯錯誤。

11、忠言逆耳,根本那是最需求忠告的人也總是最不喜愛它。

12、我懂得忠言逆耳的道理,同仁的批評,我虛心接受。

13、媽媽常對我説:“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我已經牢牢記在心裏。

14、玩笑謊言漫天飛。不過人就是喜歡聽好話,忠言逆耳嘛。

15、許多人懂得良藥苦口,忠言逆耳,但並不是人人如此。

忠言逆耳成語的解釋 篇三

逆耳:不順耳。正直的勸告聽起來不順耳,但有利於改正缺點錯誤。 《韓非子·外儲説左上》:“夫良藥苦於口,而智者勸而飲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於耳,而明主聽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hk/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e8dmw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