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范网 >

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 >

人教版圆锥的体积的教学设计(汇总21篇)

人教版圆锥的体积的教学设计(汇总21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21篇《人教版圆锥的体积的教学设计》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与《人教版圆锥的体积的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

人教版圆锥的体积的教学设计(汇总21篇)

篇1: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一、复习

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新课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4)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

板书:圆锥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字母公式:v= sh

2、教学练习四第3题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四第4题。

4、教学例3、

(1)出示例3

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的体积。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四的第7题。

学生先独立判断这三句话是否正确,然后全般核对评讲。

2、做练习四的第8题。

(1)引导学生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③求出这堆煤的体积后,应该怎样计算这堆煤的重量?

(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四的第6题。

(1)指名学生先后回答下面问题:

① 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多少?

② 圆柱的表面积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

③ 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④ 圆锥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学生把计算结果填写在教科书第28页的表格中,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是如何准确地记住圆锥的体积公式的?

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1/3

篇2: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作者:教无止境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2008.3.20

教学内容:国小数学人教版第12册42页-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难点:圆柱和圆锥的关系。

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铺垫导入:

1.教师:同学们这两个图形大家一定认识吧?(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容器)如果老师要想知道这个圆柱体容器能装多少毫升水,你们会算吗?…必须知道哪些条件呢?

S=15平方厘米h=10厘米

如果将圆柱体里的水倒入圆锥形容器内,又该怎样求水的体积呢?

学生:我们只要知道圆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就可以求出水的体积。

教师:那么,怎样求圆锥的体积呢?圆锥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好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老师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请你们仔细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2)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光有猜想还不行,俗话说“实践出真知”我们还要亲手验证一下才行,你们说对吗?

(3)用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

(4)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教师:你们观察到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

学生: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小结:实际上呀,我们把圆柱里的水往等底等高的圆锥里倒,可以倒几杯呢?我们就可以说一个圆柱里有3个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就是圆锥体积的3倍;(板书)反过来,我们把圆锥里的水往圆柱里倒,要倒几次呢?倒一次,只有圆柱的几分之几呢?,我们也就可以说等底等高的圆锥是圆柱的`3分之一。(板书)

教师:那么你们现在知道了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吗?你是怎样算的呢?

学生:50立方厘米。150÷3或150×3分之一

教师:那么如果老师告诉你们这个圆锥的体积是30立方厘米,那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多少呢?你是怎样算的呢?为什么呢?

(5)口算练习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柱的体积是90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体积是15立方厘米,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圆柱的体积是33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是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1/3呢?(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小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大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教师: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

学生: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板书:等底等高)

(6)判断

教师:那么你们认为这些说法对吗?

1、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体积的3分之一。()

2、圆柱的体积比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多3分之二。()

3、圆柱的体积一定比圆锥的体积大。()

4、圆柱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

教师:同学们,我们刚才搞清楚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之间的体积公式,那么现在你们能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吗?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二)教学例一

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例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A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B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提问学生多人)

(三)巩固反馈

三、巩固练习: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书本44页第3。

板书设计:

圆锥的体积

转化

×3

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

÷3

等底等高

V=Sh×1/3 V=Sh 10×15=150毫升

MSN(中国大学网)

篇3: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公式)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米,高15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3、出示一个圆锥,请学生说说圆锥的特征。

4、导入: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应怎样计算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动手测量,大胆猜想。

1、动手测量,找圆锥和圆柱的底和高的关系。

师: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积的方便,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一下,你们手中的圆柱和圆锥,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2、学生动手测量,教师巡视。给予指导。

3、交流得出结论: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

4、猜想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三、实验操作,推导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实验操作。

师:圆锥的体积到底与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就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每个小组都准备了米或沙,打算怎么实验,商量好办法后再操作。

2、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你们组是怎么做实验的?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4、强调等底等高。

5小结:不是任何一个圆锥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积的1/3,必须有前提条件。(板书结论)

6、练习(出示)

(1)一个圆柱的体积是1.8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8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7、得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8、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圆锥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

底面积是6.28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

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是4.5厘米。

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4.8厘米。

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6厘米。

2、填空。

a圆锥的体积=(),用字母表示是()。

b圆柱体积的与和它()的圆锥的体积相等。

c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3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立方分米。

d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12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体积是()立方厘米。

3、判断。(用手势表示)

a圆柱体的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的体积大()

b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

c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

d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如果圆柱体的体积是27立方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米。()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结课学习了什么?通过今天的学习研究你有什么收获?

五、解决实际问题。

在建筑工地上,有一个近似圆锥形状的沙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1.5米。每立方米沙大约重1.7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得数保留整吨数)

篇4: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国小数学教科书第十二册。

整体感知:

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有了圆锥的认识和圆柱体积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知识与技能上,通过对圆锥体的研究,经历并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计算圆锥的体积;在方法的选择上,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猜想、课件演示、实践操作,从经历和体验中验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的教学过程,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转化的思想。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唯物辩证思想。

[点评: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计全面、具体、有针对性。不但使学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注。并注重对学生“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培养及“转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同时关注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及唯物辩证思想的渗透。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利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圆锥体容器组织学生谈一谈通过前几课的学习,你对圆锥有哪些了解?然后想一想关于圆锥你还有哪些问题?

2、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用多种方法来求这个圆锥体容器的体积,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共同研究。(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讨论交流,最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3、教师出示一个圆锥体的木块引导学生明确前面所想的方法太麻繁、不实用。并鼓励学生研究出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来求圆锥的体积。

[点评:本环节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首先让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谈谈自己对圆锥的认识,进而提出自己对圆锥还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仅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不同的方法求它的体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中体会到自己方法的太麻繁、不实用,从而让学生有思索出一种更简洁、广泛的求圆锥体积的方法需要。]

二、经历体验,探究新知

(一)渗透转化,帮助猜想

1、先组织学生自由畅谈圆锥的体积可能会与谁有关(圆柱)。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汇报。汇报时要阐述自己的理由。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组织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柱体铅笔和转笔刀来削铅笔,同时教师也随着学生一起来做。教师做好后要及时巡视,直到学生将铅笔削得尖尖的为止。然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削好后的铅笔是什么形体的?(此时的铅笔是由圆柱和圆锥两部分组成的)并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得出两种形体的底与高及体积之间的关系。(削好后的圆柱与圆锥等底不等高,体积无关。)此时,教师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及时引导学生发现削好后的圆锥的体积与未削之前的这部分圆柱等底等高,并且体积也有关。组织学生自己的话来总结。最后,将自己的发现进行汇报。

3、课件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大胆猜想他们体积之间可能存在怎样的关系后说说理由。教师此时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去猜想……

[点评:本环节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使学生感受到新知也可通过“转化”的方法变成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然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亲自动手去削铅笔,感受到圆锥是怎样转化成圆柱的。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一步一步得出圆锥的体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有关。同时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进行猜想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发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小组合作,实验验证。

1、教师发给每组学生一个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沙了,组织学生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进行实验。实验前小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有的进行操作,有的记录……实验中教师要及时巡视指导并参与到小组实验中去及时了解学生实验的进展情况。并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2、实验后组内成员进行交流。交流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重倾听别人的想法,并说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3、首先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它小组可以补充。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由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预设板书如下:

概括板书:

等底到高

V圆柱=Sh V圆锥= 1/3sh

4、深化公式。组织学生讨论给出不同的条件求圆锥的体积,如:半径、直径、周长。预设板书如下:

V =1/3πr2h V =1/3(c/2π)2h V =1/3(d/2)2h

5、教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书中例题后集体订正。

[点评: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前面猜想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实验、具体操作,验证得出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体积间的关系,使自己的猜想在这里得到了验证。这一过程的设计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了“猜想——————验证”这一完整的学习数学的方法。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最后从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及圆柱的体积公式中,得出了圆锥体的体积公式。这个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动态生成”,为抽象的理论提供了感性材料。]

(三)看书质疑: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或不同的见解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

[点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经历了问题的探索过程后,再将他们引加到书本上。这时学生的可能提的更有价值、有深度。]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判断并说明理由

(1)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

(2)一个圆锥的高不变,底面积越大,体积越大。( )

(3)一个圆锥体的高是3分米,底面积10平方分米,它的体积是30立方分米。( )

组织学生打手势判断后说明理由,并强调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是以等底等高为前提的。

2、求下列圆锥的体积(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s=4平方米,h=2平方米

r=2分米,h=3分米

d=6厘米,h=5厘米

组织学生根据圆锥体积公式解答。

3、实践与应用:

学校操场有一堆圆锥沙子,求它的体积需要什么条件,你有什么好办法?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求圆锥体的沙堆的体积需要什么条件后并谈如何来测量这些所需条件,有条件的可领学生实地操作一下。再求体积。

[点评:练习设计由浅入深,由例题到实践应用,层次鲜明,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课后总结,感情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获得的?

[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更注重数学方法的提炼及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等,促进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总评:

1、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把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和加工。

如学生削铅笔这一活动的设计,学生从“削”的过程中体验到圆柱与圆锥的联系;再如动手实验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理解掌握新知。创造性地融入一些生活素材,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

新课伊始,便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求圆锥的体积,此时学生便想办法将圆锥体的容器装满水后倒入圆柱或长(正)方体的容器中,从而求出圆锥的体积。

这一过程潜移默化地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再如:让学生将圆柱体的铅笔削成圆锥体的这一活动,也同样渗透了转化的思想方法。

3、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借助削铅笔这一学生熟知的活动帮助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可能会与谁有关,再进一步猜想又会有怎样的关系。

紧接着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得出结论。整个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

教师留出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探索、争辩和交流。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篇5:圆锥的体积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锥体积计算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3、渗透知识“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和猜想、验证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圆锥体积计算的方法并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渗透猜想、验证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具准备:

一对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圆锥和一桶水为一份教具,准备6份。一桶沙子。

教学过程:

( 一)复习旧知,课前铺垫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指两名板演,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提出质疑,引入新课

圆锥有什么特征? 它的体积如何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动手操作 ,获得新知

1。 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 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为什么?

教师: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指名发言)

用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 学生分组做实验。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4)学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沙子,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教师:同学们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只倒一次,看看能不能想办法推出计算公式?让学生动脑动手?

得出用尺子量圆锥里的水倒进圆柱里,水高是原来水高的1/3。

小结: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5)应用巩固

1。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例 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提问学生多人)

教师板书:

1/3 ×19×12=76(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2、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3。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1。5米。你能计算出这堆小麦的体积吗?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并回答同学的质疑:3。14×()×1。5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 4。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

(四)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

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

⑴ a立方米 ②3a立方米 ③ 9立方米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 )立方米

(1)6立方米 (2)3立方米 (3)2立方米

四、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学习的?

五、开放性作业:

要使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相等,你有什么办法?(生讲师课件演示)

教学反思 :

1、这节课,没有像传统教学那样,直接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的教具,让学生观察倒水实验,而是通过师生交流、问答、猜想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迫切希望通过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想,所以做起实验就兴趣盎然。特别是用不同的方法推到出计算公式,开阔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通过验证猜想这一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学具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发展过程,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组织学生主动探索,在此教师成功地转换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作用,能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组织和展开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3、国小阶段学习的几何知识是直观几何。国小生学习几何知识不是靠严格的论证,而主要是通过观察、操作。根据课题的特点,本课主要采取让学生做实验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主要引导学生做了三次实验。第一次是比较圆柱和圆锥的底和高,强调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才有一定的倍数关系;第二次,让学生将圆锥中的水倒入与其等底等高的圆柱之中,直至三次倒完,让学生感受到“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三倍”;第三次,用沙子实验验证“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搞清了圆锥体积公式的由来,从而理解和掌握了圆锥体积公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克服了几何形体计算公式教学中的重结论、轻过程,重记忆、轻理解,重知识、轻能力的弊病。突出了教学重点。

4、本课在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进行呈现方式和解题策略的适当开放,较恰当地处理好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

只是,这节课学生是在教师预设引导中探究。为什么要学的疑念,怎样学的策略,可能还不够突显,有待于探究。“

篇6:《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锥体的等积定值,锥体的体积公式。

(2) 理解”割补法“求体积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公式的推导过程,即”割补法“求体积。

教学方法:

发现式教学 教具:

三棱柱模型、多媒体

1、复习祖暅 原理及柱体的体积公式。

2、等底面积等高的任意两个锥体的体积。

(类比于柱体体积公式的得出)。首先研究等底面积等高的任意两个锥体体积之间的关系。

取任意两个锥体,设它们的底面积都是S,高都是h。

(创造祖暅 原理的条件)把这两个锥体放在同一个平面α上。这时它们的顶点都在和平面α的任意平面去截它们,截面分别与底面相似,设截面和底面顶点的距离是h,截面面积分别是S1、S2,那么:

∵S1/S=h12/h2,,S2/S=h12/h2,

∴S1/S=S2/S,S1=S2。

根据祖日恒 原理,这两个锥体的体积相等,由此得到下面的定理:

定理,等底面积等高的两个锥体的体积相等。

3、三棱锥的体积公式

为研究三棱锥的体积,可类比于国中三角形面积的求法。

在国中,学习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之前,已知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为此,将ΔABC”补“成和它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ABDC,然后沿其对角线BC,将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由对称性,得到的ΔABC的面积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为:SΔABC=1/2ah,(a其底边长,h为高)

而今,欲求三棱锥的体积,亦可类比地借助于已知的柱体体积公式。

能否将三棱锥”补“成一个底面积为S,高为h的三棱柱呢?

[可以]以AA'为侧棱,以ΔABC为底面补成一个三棱柱。

也采用”分“的方法,这个三棱柱可分成怎样的三棱锥呢?

(图形没有打印)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将三棱柱分割成三个三棱锥,如图就是三棱锥1,和另两个三棱锥2、3。

三棱锥1、2的底ΔABA'、ΔB'A'B的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顶点都是C)。三棱锥2、3的底ΔB'CB'、ΔC'B'C的面积相等,高也相等。(顶点都是A')。

∴V1=V2=V3=1/3V三棱柱 ∵V棱柱=Sh ∴V三棱柱=1/3Sh

最后,因为和一个三棱锥等底面积等高的任何锥体都和这个三棱锥的体积相等,所以得到下面的定理。

定理:如果一个锥体(棱锥、圆锥)的底面积是S,高是h,那么它的体积是:V锥体=1/3Sh。

推论:如果圆锥的底面半径是r,高是h,那么它的体积是: V圆锥=1/3πr2h

4、锥体体积公式的应用。

练习1:正四棱锥底面积是S,侧面积为Q,则其体积为: 。

练习2:圆锥的全面积为14πcm2,侧面展开图的中心角为60°,则其体积为 。

练习3:边长为a的正方形,以它的一个顶点为圆心,边长为半径画弧,沿弧剪下一个扇形,用这个扇形围成一个圆锥筒,求它的体积。

5、课堂小结:1°割补法求三棱锥的思想。

2°锥体的体积公式。

篇7:《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是一节几何课,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去从事观察、猜想、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使学生能够从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学生会产生探究问题的需要,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和归纳公式,体验过程。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内容:

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圆柱体体积计算及其应用和认识了圆锥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国小阶段学习几何知识的最后一课时内容。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材按照实验、观察、推导、归纳、实际应用的程序进行安排。

2、研读完教材后,自己的几个问题:

(1)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将圆锥体积推导过程与圆柱构建起联系,还不会使学生感到生硬?

(2)学生对三分之一好理解,怎样去认识是等底等高的柱、锥。

(3)大家都知道本节课必少不了学生的操作,怎么操作才是有效操作?怎么操作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怎么操作才能使学生更好体验这个过程?

(4)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只能挖掘到圆锥的体积吗?能不能再深入一些?

3、自己的创新认识:

首先,研读教材后,我认为这几个问题的根本是一致的都是要把握住“谁在学?怎么学?”首先,在设计本节课时我想不只是让学生学会一个公式,而是学会一种数学学习的方式,一种数学学习的思想,体验一种数学学习的过程。

其次,是要提供给同学们一个可操作的空间。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对点、线、面、体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同时也获得了转化、对应、比较等数学思想。尤其是对于高年级段的同学来讲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十分丰富,自己又有一定探究能力,对于圆锥体积的知识相信是有一定认识的,在进行教学设计前我们应该了解到他们认识到哪儿了?了解学生的起点,为制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策略做好准备。

2、自己的认识:(结合自己在讲课时发现的问题而谈)

学生能够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圆柱和圆锥的底面都是圆形认识到二者之间存在一定联系,而且又是刚学完圆柱学生认识到这一点看来并不难,难的是等底等高。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柱、锥间联系的设计,突破学生对“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中的“等底等高”。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分析: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特点,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我选择了 “操作——实验”的学习方式。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已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我认为这也正是我在设计这节课中所要体现的核心内容。第一次学习方式的指导:体现在出示生活情境后,先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测“买哪个蛋糕更划算”。本次学习方式的指导是通过学生对生活问题进行猜想,使学生认识到其中所包含的数学问题,并由此引导学生再想一想你有什么解决方法。

(四)技术准备与教学媒体:

在创设情境中利用多媒体出示主题图,然后要从图中剥离出图形来,并演示整个实验过程。

教学目标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通过操作——实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验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对实验过程进行正确归纳得到圆锥的体积公式,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圆锥体积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三)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篇8:《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六年制国小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25-26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使学生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思维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逻辑推断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探索圆锥体积方法和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

1 圆锥有什么特征?指名学生回答。

2 说一说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

(1)已知 s、h 求 v

(2)已知 r、h 求 v

(3)已知 d、h 求 v

3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又学过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那么圆锥的体积又该如何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新课

(一) 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师: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

指名学生叙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学生:圆柱---转化长方体- 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圆柱体公式)

2、教师:那么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学过的图形来求呢?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1〉学生独立操作

让两名学生到讲台上做实验其他学生观察,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1个,比圆柱体积多的水。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看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2〉教师教具演示巩固学生的操作效果,cai课件演示

a 屏幕上出示等底、等高

b 等底、不等高

c 等高、不等底

实验报告单

实验器材

实验结果

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圆柱

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圆柱

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

〈3〉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1/3 (板书 )

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v锥=1/3sh

做一做:

填空:

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体积的( ),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体积的( )已知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 );如果圆柱的体积是12立方分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 )。

(二)运用公式,尝试练习

1、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为什么要乘 1/3 ?

试一试:

一个圆锥体,底面积是19平方米, 高是12分米。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第四单元 圆 全单元教案六下第一单元 负数 教材分析《圆锥的认识》说课《分数乘分数》教后反思《纳税》教案 人教版第十一册教案百分数(五)折 扣圆柱的表面积第三单元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以分数查看更多>>国小六年级数学教案

2、思考:求圆锥的体积,还可能出现那些情况?

(如果已知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如果已知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或直径、周长),怎样求圆锥的体积呢?)

练一练

3、求下面的体积。(只列式不计算)

(1)底面半径是2 厘米,高3厘米。

3.14×22×3

(2)底面直径是6分米,高6分米 。

3.14×(6 ÷2)2 ×6

(3)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高是6厘米

3.14×(12.56 ÷6.28)2 ×6

2、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如图(单位厘米)

(1)底面直径是8分米,高9分米 (2)底面半径3分米和高7分米

通过公式我们发现计算圆锥的体积所必须的条件可以是底面积和高

a、底面积和高

b、底面半径和高

c、底面直径和高

d、底面周长和高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⑴、圆锥的体积等于圆住体积的1/3。( )

⑵把一个圆柱切成一个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 )

⑶圆柱的体积比和它等底等高圆锥的体积大2倍。( )

⑶一个圆柱与一个圆锥的底面积和体积相等,那么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

2、填空

⑴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底等高,已知圆锥的体积是 18 立方米,圆柱的体积是( )。

⑵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底等体积,已知圆柱的高是 12 厘米, 圆锥的高是( )。

⑶一个圆锥与一个圆柱等高等体积,已知圆柱的底面积是 314平方米,圆锥的底面积是( )。

3、拓展练习

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于一个圆锥,通过测量它的直径是4厘米高是1.2厘米,这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引导学生说出怎样测量沙堆的底面的周长、直径、和高。)

用两根竹竿平行地放在沙堆两侧,测得两根竹竿间的距离,就是直径。将一根竹竿过沙堆的顶部水平位置,另一根竹竿竖直与水平竹竿成直角即可量得高。

篇9:《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本41-45页中例题和习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圆锥的体积应用

学具准备: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水和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锥有什么特征?(课件出示)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同时渗透转化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二、导人新课

我们已经学过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那么圆锥的体积是不是和圆柱体积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三、新课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师:请大家回亿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

指名学生叙述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师:那么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

先让学生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求,然后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教师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大家看,这个圆锥和圆柱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然后通过演示后,指出:“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正好3次可以倒满。

多指名说

接着,教师课件边演示边叙述:现在圆锥和圆柱里都是空的。请大家注意观察,看看能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问:把圆柱装满一共倒了几次?

生:3次。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多找几名同学说。

板书:圆锥的体积=1/3 × 圆柱体积

师:圆柱的体积等于什么?

生:等于“底面积×高”。

师:那么,圆锥的体积可以怎样表示呢?

引导学生想到可以用“底面积×高”来替换“圆柱的体积”,于是可以得到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板书:圆锥的体积= 1/3 ×底面积×高

师: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

然后板书字母公式:V=1/3 SH

师:在这个公式里你觉得哪里最应该注意?

教学例1:(课件出示)一个圆锥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1/3×19×12=76((立方厘米))

答:这个零件体积是76立方厘米。

做一做:课件出示,学生回答后,教师订正。

1、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r和高h,如何求体积V?

3、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d和高h,如何求体积V?

4、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C和高h,如何求体积V?

5、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9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例2:(课件出示)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判断:课件出示,学生回答后,教师订正。

1、圆柱体的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的体积大( )

2、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 ) 。

3、正方体、长方体、圆锥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高。 ( )

4、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如果圆柱体的体积是27立方米,那么圆锥的体积是9立方米( )

四、教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作业。课本练习九中7、8题。

篇10:《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国小数学第十二册第48-50页。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求出圆锥的体积。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向学生渗透知识间”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联系实际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方面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

教学关键:

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二分之一。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黑板、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空心实物各一个。圆台、棱台实物各一个。

学具准备: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空心实物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20厘米,求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说明: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因此,先复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方法,抓住所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为学习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作了很好的铺垫。]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圆柱的体积公式并应用这个公式计算出了圆柱的体积,那么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

板书:圆锥的体积

[说明:设疑激趣,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l

二、新课教学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48页,想一想:圆锥的底面是什么形状的?什么是圆锥的高?(生看书)

投影出示下图:

师:圆锥的底面是什么形状?

生:圆锥的底面是圆形的。

师:对。什么是圆锥的高呢?

生: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师:你能上来指出这个圆锥的高吗?

师:很好,因为圆锥的高我们一般无法到里面去测量,所以常常这样量出它的高。

师演示:将刚才出示的圆锥图上的高往外移,标上字母h,如图所示:

师:有人认为,(指母线)这条就是圆锥的高,你们说对吗?为什么?

生:我认为不对,因为高是指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它不在圆心上,所以不是圆锥的高。

师:说得很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们看到过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状的?(略)

师:对。在生活中有很多圆锥形的物体。(出示实物图)如:沙堆、粮堆、铅锤,还有圆柱型铅笔用卷刀卷过的部分等等。谁上来指一指这支铅笔圆锥型部分?(略)

师:对圆锥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圈,请你判断这些图中哪些是圆锥?哪些不是?为什么?

投影出示下列图形:

生:我认为②、③、④三个图是圆锥,①、⑤两个图不是。

师:第②、③两个图与第④个图并不一样,为什么说它们也是圆锥呢?

生:我想第②个图是倒放的圆锥,第③个图是斜放的圆锥。

师:说得有道理。你能不能将这个圆锥摆正。

(一名学生到前面旋转投影片,将圆锥图形一一摆正)

师:拿出实物模型(圆台、棱台)。说:大家看,①、⑤两个图其实就是这两个物体,它们究竟叫什么呢?等你们以后学了更多的知识就知道了。

[说明:圆锥的认识,教师是让学生通过看书自学去获得的。教师通过不断设疑,层层深入,帮助学生对书上内容逐步深化;然后,以生活中的圆锥形物体,进一步帮助学生加深认识;最后,用一组判断题要学生鉴别哪些是圆锥,哪些不是圆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达到知识的强化目的。]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现在我们再来研究圆锥的体积(出示教具)。这是一个空心圆锥,这是一个空心圆柱。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比较它们的底面。(师演示:将圆锥和圆柱的底面合在一起,完全重合。)

生:它们的底面是相等的。

师:我们再来比较它们的高。(师演示:用一把直尺架在两者之间,然后分别量一量它们的高。)

生:它们的高也是相等的。

师:那也就是说,这两个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采用实验的方法来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边说边演示),先在圆锥内装满水,注意大拇指不要伸进去,然后把水倒入圆柱内,看看几次可将圆柱倒满。现在我们分小组做实验,大家边做边讨论实验要求,如有困难可以看书第23页。

出示小黑板:

1.实验器材中,圆锥的底面和圆柱的底面有什么关系?官们的高有什么关系?

2.圆锥的体积和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3.圆锥的体积怎么算?体职公式是怎样的?

学生分组做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师: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在你们做实验用的

器材中,圆锥的底面和圆柱的底面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高有什么关系?

生:在实验器材中,圆锥的底面和圆柱的底面是相等的,它们的高也是相等的。

师:我们再来讨论第2个问题。圆锥的体积和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生: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生:圆锥的体积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权的1/3。

板书:圆锥的体积等于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师:得出这个结论的同学请举手。(略)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生:我们先在圆锥内装满水,然后倒人圆柱内。这样倒了三次,正好将圆柱装满。所以,圆锥的体积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师:说得很好。那么圆锥的体积怎么算呢?

生:可以先算出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用底面积乘以高,再除以3,就是圆锥的体积。

师:谁能说说圆锥的体积公式。

生:圆锥的体积公式是V=1/3Sh。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49页,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句圈圈划划,并说说理由。

生:我认为”圆锥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句话很重要。

生:我认为这句话中”等底等高“和”三分之一“这几个字特别重要。

师:大家说得很对,那么为什么这几个字特别重要?如果底和离不相等的圆锥和圆柱有没有三分之一这个关系呢?我们也来做个实验。这两个是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和圆柱,边两个是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我请两个同学上来用刚才做实验的方法试试看。

(请两名学生上讲台示范实验)

师:现在大家看清楚了吗?等底不等高或者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体积不是圆柱体积的1/3。

生齐答:不是。

[说明:变教具为学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使听党、视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一起参与活动,通过自己亲自动手操作,努力去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这样的学习,学得活,记得牢,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下面我们就根据”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这个关系,口答三道题目。师:出示小黑板,口算。

求与下面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

1.圆柱体的体积是3立方厘米;

2.圆柱体的体积是2.4立方分米;

3.圆柱体的体积是1/2立方米;”

生答略。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接下来,请大家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来解答一道应用题。师出示第50页例1。

例l :一个圆锥形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两名学生板演,老师巡视)

师:这位同学做的对不对?

生:对!

师:和他做的一-样的同学请举手。(绝大多数同学举手)

师:那么这位同学做错在哪里呢?(指那位做错的同学做的)

生:他漏写了1/3。用底面积乘以高算出来的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还要再乘以1/3。

师:对了。刚才我们通过实验4知道了圆锥的体积等于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即V=1/3Sh。我们在用这个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时,要特别注意,1/3不能漏掉。

三、巩固练习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做填表练习。

出示小黑板:

1. 填表:

底面积S (平方米) 高h(米) 圆锥的体积(立方米)

15 9 ()

16 0.6 ()

师:两题都填对了。接下来我要考考你们,看是不是掌握了今天的知识。

2.求下面各圆锥的体积。

(1)半径是3米,高是2米。

(2)直径是4分米,高是6分米。

(3)周长是6,28厘米,高是3厘米。

3.有一个高9厘米,底面积是20平方厘米的圆柱内装满水,用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挤压,最多能挤出多少水?圆柱内还剩多少水?(边做实验边讨论)

[说明:练习有层次,形式多样。最后一个层次的练习,又回到动手实验上,而且强化的仍然是本节课最基本、最关键的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圆锥,并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回去以后,先回忆一下今天学过的内容,想一想,在运用V=1/3Sh这个公式算圆锥体积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篇11:《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第一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认识“转化”的思考方法。

教学重点

圆锥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提问: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投影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那么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一)指导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下面我们利用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老师给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两个圆锥体容器,两个圆柱体容器和一些沙土.实验时,先往圆柱体(或圆锥体)容器里装满沙土(用直尺将多余的沙土刮掉),倒人圆锥体(或圆柱体)容器里.倒的时候要注意,把两个容器比一比、量一量,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并想一想,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①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一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②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两次,又倒了一些,才装满.

③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相等,圆锥体容器装满沙土往圆柱体容器里倒,倒了三次,正好装满.

……

4、引导学生发现:

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

板书:

5、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用字母表示圆锥的体积公式.板书:

6、思考: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7、反馈练习

圆锥的底面积是5,高是3,体积是()

圆锥的底面积是10,高是9,体积是()

(二)算一算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说说解题方法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从两个方面谈: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和公式的应用)

四、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进一步熟悉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重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实际应用

占地面积是求得什么?

三、实践活动

四、课后反思

篇12:《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2、求下列各圆柱的体积。(口答)

(1)底面积是5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

(2)底面半径4分米,高是10分米。

(3)底面直径2米,高是3米。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圆柱的体积公式并应用这个公式计算出了圆柱的体积,那么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

师:圆锥的底面是什么形状的?什么是圆锥的高?请拿出一个同学们自己做的圆锥讲一讲。

生:圆锥的底面是圆形的。

生: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师:你能上来指出这个圆锥的高吗?

师:很好,因为圆锥的高我们一般无法到里面去测量,所以常常这样量出它的高。

师:你们看到过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状的?(略)

师:对。在生活中有很多圆锥形的物体。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现在我们再来研究圆锥的体积。请同学们拿出一对等底等高圆锥和圆柱。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研究出等地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然后把你的想法放在小组中交流,再分工进行实验。下面我们采用实验的方法来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边说边演示),先在圆锥内装满水,然后把水倒入圆柱内,看看几次可将圆柱倒满。现在我们分小组做实验,大家边做边讨论实验要求,如有困难可以看书第23页。

出示小黑板:

1、圆锥的体积和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2、圆锥的体积怎么算?体积公式是怎样的?

学生分组做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师: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在你们做实验用的圆锥的体积和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生: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生:圆锥的体积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权的1/3。

板书:圆锥的体积等于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师:得出这个结论的同学请举手。(略)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生:我们先在圆锥内装满沙,然后倒人圆柱内。这样倒了三次,正好将圆柱装满。所以,圆锥的体积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师:说得很好。那么圆锥的体积怎么算呢?

生:可以先算出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用底面积乘以高,再除以3,就是圆锥的体积。

师:谁能说说圆锥的体积公式。

生:圆锥的体积公式是v=1/3sh。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同样实验请同学认真看一看。想一想有什么话对老师说吗?请看电视。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42页,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句圈圈划划,并说说理由。

生:我认为“圆锥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句话很重要。

生:我认为这句话中“等底等高”和“三分之一”这几个字特别重要。

师:大家说得很对,那么为什么这几个字特别重要?如果底和高不相等的圆锥和圆柱有没有三分之一这个关系呢?我们也来做个实验。大家还有两个是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和圆柱,请同学们用刚才做实验的方法试试看。

师:等底不等高或者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体积不是圆柱体积的1/3。师:可见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关键条件是等地等高。

师:下面我们就根据“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这个关系来解决下列问题。

例l :一个圆锥形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两名学生板演,老师巡视)

师:这位同学做的对不对?

生:对!

师:和他做的一-样的同学请举手。(绝大多数同学举手)

师:那么这位同学做错在哪里呢?(指那位做错的同学做的)

生:他漏写了1/3。用底面积乘以高算出来的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还要再乘以1/3。

师:对了。刚才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圆锥的体积等于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即v=1/3sh。我们在用这个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时,要特别注意,1/3不能漏掉。

三、巩固练习

(1)、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它体积是多少?

(2)、求圆锥的体积(看图)

(3)、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体积是多少?(图)师:三题都填对了。接下来我要考考你们,看是不是掌握了今天的知识。

2、填空。

(1) 一个圆锥的体积是8立方分米,底面积是2平方分米,高( )分米、。(2)圆锥形的容器高12厘米,容器中盛满水,如将水全部倒入等底的圆柱形的器中,水面高是( )厘米。

3、选择

(1) 两个体积相等的等底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高一定是圆柱高的( ) 。

(2) 把一段圆柱形的木棒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

对,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圆锥,并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回去以后,先回忆一下今天学过的内容,想一想,在运用v=1/3sh这个公式算圆锥体积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外作业:有一个高9厘米,底面积是20平方厘米的圆柱内装满水,用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挤压,最多能挤出多少水?圆柱内还剩多少水?(边做实验边讨论)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求出圆锥的体积。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向学生渗透知识间“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联系实际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方面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圆锥的体积计算。

【教学难点】

圆锥的体积公式推导。

【教学关键】

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教具准备】

多媒体、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空心实物各一个,水若干。

【学具准备】

空心圆锥和圆柱实物各一个,沙土若干。

篇13:《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认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基础上,经历操作、猜想、估计、验证、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过程,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过程

一、定向明法

1.复习旧知。

谈话:我们已经研究了立体图形圆柱,谁来说说,你掌握了有关圆柱的哪些知识?(学生回忆圆柱的特征和侧面积、表面积、体积计算方法)

相机板书: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明确:对于一个立体图形,我们可以从它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等方面来研究。

【说明:课始让学生回忆前阶段关于对圆柱的认识,旨在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交流对立体图形的研究点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教师画龙点睛般的肯定,也为下面学生聚焦圆锥的体积指明了方向。】

谈话:我们还认识了圆锥,谁来说说它的特征?

揭题:今天我们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2.认识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

谈话:请各小组比一比台上的圆柱和圆锥,你们有什么发现?

指名交流,并追问:你是怎么比的?

明确:像这样底和高分别相等的圆柱和圆锥,我们可以说这个圆柱和圆锥等底等高。

【说明:认识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是本课学习的基础。对于这一特殊关系,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动手来比一比或量一量,说一说,亲自获得直观而清晰的认识。】

3.估计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关系。

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直观图,要求:请大家估计一下,这个圆柱和圆锥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1/3。)

4.明确实验方法。

提问:这仅仅是我们的估计,那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估计呢?(做实验)

再问:这个实验如何来做?要注意什么?请各小组商量商量。

交流并明确:

(1)实验思路:在圆锥容器里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容器,看几次正好倒满,就能得出这个圆锥体积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2)实验注意点:① 装沙子要装满,又不能多装;② 倒的时候要小心,不能泼洒;③ 小组内的同学要做到合理分工。

【说明:学生学数学,不光要学习掌握数学知识,更要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获得发现数学知识的方法,发展思维能力。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围绕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的体积进行了“体积关系的猜想——研究方法的确定——实验思路的计划”等层层讨论,培养学生具有积极主动的问题意识和有条理、有计划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二、实验明理

各小组开始实验。

交流:谁来说说你们组的实验过程和发现。(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用课件演示过程,指导学生明确认识。)

学生中可能出现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一是将圆锥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柱中,发现正好3次倒满,可以得出这个圆锥容积是圆柱容积的1/3 ;二是将圆柱装满沙子,然后倒入空圆锥中,发现正好3次倒完,可以得出这个圆柱容积是圆锥容积的3倍。

说明:圆柱和圆锥形容器都有一定的.厚度,而且这个厚度也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容积也可以看作体积。通过实验发现你们这个圆锥的容积是圆柱容积的1/3 ,还可以怎么说?

生: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小结:看来,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谁再来用1/3 这个关系来说一说?(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教师出示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引导学生认识这样的圆锥体积一般不是圆柱的1/3 。

明确: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

【说明: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环节,教师在学生小组实验操作的基础上,重视对其实验过程与结果的交流,并引导学生充分地表达圆柱和圆锥体积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又适时出示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这样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结论前提的认识,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三、推导公式

谈话:根据我们的实验,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关系吗?

如果学生得到: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1/3 ,则继续引导:与圆锥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可以怎样表示?(圆柱体积=底面积×高,所以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1/3 。)

提问:这个“底面积×高”表示什么意思?

谈话:如果用V表求圆锥的体积,S表示圆锥的底面积,h表示圆锥的高,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可以怎样表示?(板书:V= 1/3Sh)

提问:要求圆锥的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小结。(略)

四、运用深化

1.完成练习八的第4题。

2.完成“练一练”第1题。(指名板演,提醒根据公式来列式计算,计算时注意简便。)

3.完成“练一练”第2题。(要求学生只列式并不计算,并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4.完成练习八第3题。

依次出示问题,提问:这两个问题分别求圆锥的什么?

【说明: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围绕圆锥的体积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实际应用。学生的练习不是简单的解答问题,而是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从明确问题意义、找准已知条件与计算方法、正确简便地计算出结果等多方面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总结内化

提问:这节课我们探究了什么问题?谈谈你的收获?

小结:我们研究一个立体图形的体积不光可以用以前学过的举例法和转化法,也可以用今天的实验法,将新图形与已学过的图形体积联系起来,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六、发散思维

出示练习八的第6题。

谈话:张师傅要把一根圆柱形木料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在这个工作中,你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在小组里交流并讨论解答方法。

篇14:《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国小数学教科书第十二册。

整体感知: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有了圆锥的认识和圆柱体积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知识与技能上,通过对圆锥体的研究,经历并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计算圆锥的体积;在方法的选择上,抓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通过猜想、课件演示、实践操作,从经历和体验中验证,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日常生活中有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的教学过程,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转化的思想。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唯物辩证思想。

[点评: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计全面、具体、有针对性。不但使学生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而且培养了学生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注。并注重对学生“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培养及“转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同时关注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及唯物辩证思想的渗透。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灵活利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圆锥体容器组织学生谈一谈通过前几课的学习,你对圆锥有哪些了解?然后想一想关于圆锥你还有哪些问题?

2、引导学生自己想办法用多种方法来求这个圆锥体容器的体积,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同桌交流,共同研究。(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讨论交流,最后汇报自己的想法。)

3、教师出示一个圆锥体的木块引导学生明确前面所想的方法太麻繁、不实用。并鼓励学生研究出一种简便快捷的方法来求圆锥的体积。

[点评:本环节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首先让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谈谈自己对圆锥的认识,进而提出自己对圆锥还存在的问题。这样不仅巩固了前面所学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用不同的方法求它的体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后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中体会到自己方法的太麻繁、不实用,从而让学生有思索出一种更简洁、广泛的求圆锥体积的方法需要。]

二、经历体验,探究新知

(一)渗透转化,帮助猜想

1、先组织学生自由畅谈圆锥的体积可能会与谁有关(圆柱)。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汇报。汇报时要阐述自己的理由。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组织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柱体铅笔和转笔刀来削铅笔,同时教师也随着学生一起来做。教师做好后要及时巡视,直到学生将铅笔削得尖尖的为止。然后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削好后的铅笔是什么形体的?(此时的铅笔是由圆柱和圆锥两部分组成的)并组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得出两种形体的底与高及体积之间的关系。(削好后的圆柱与圆锥等底不等高,体积无关。)此时,教师要参与到小组讨论中,及时引导学生发现削好后的圆锥的体积与未削之前的这部分圆柱等底等高,并且体积也有关。组织学生自己的话来总结。最后,将自己的发现进行汇报。

3、课件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组织学生认真观察,大胆猜想他们体积之间可能存在怎样的关系后说说理由。教师此时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去猜想……

[点评:本环节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思想。使学生感受到新知也可通过“转化”的方法变成已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然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亲自动手去削铅笔,感受到圆锥是怎样转化成圆柱的。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一步一步得出圆锥的体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有关。同时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进行猜想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发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小组合作,实验验证。

1、教师发给每组学生一个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沙了,组织学生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进行实验。实验前小组成员进行组内分工,有的进行操作,有的记录……实验中教师要及时巡视指导并参与到小组实验中去及时了解学生实验的进展情况。并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实验。

2、实验后组内成员进行交流。交流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重倾听别人的想法,并说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3、首先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其它小组可以补充。然后全班进行交流实验结果:得出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由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预设板书如下:

概括板书:

等底到高

V圆柱=Sh V圆锥= 1/3sh

4、深化公式。组织学生讨论给出不同的条件求圆锥的体积,如:半径、直径、周长。预设板书如下:

V =1/3πr2h V =1/3(c/2π)2h V =1/3(d/2)2h

5、教师组织学生独立完成书中例题后集体订正。

(三)看书质疑: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或不同的见解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

[点评: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经历了问题的探索过程后,再将他们引加到书本上。这时学生的可能提的更有价值、有深度。]

三、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1、判断并说明理由

(1)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

(2)一个圆锥的高不变,底面积越大,体积越大。( )

(3)一个圆锥体的高是3分米,底面积10平方分米,它的体积是30立方分米。( )

组织学生打手势判断后说明理由,并强调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是以等底等高为前提的。

2、求下列圆锥的体积(口答,只列式,不计算)

s=4平方米,h=2平方米

r=2分米,h=3分米

d=6厘米,h=5厘米

组织学生根据圆锥体积公式解答。

3、实践与应用:

学校操场有一堆圆锥沙子,求它的体积需要什么条件,你有什么好办法?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求圆锥体的沙堆的体积需要什么条件后并谈如何来测量这些所需条件,有条件的可领学生实地操作一下。再求体积。

[点评:练习设计由浅入深,由例题到实践应用,层次鲜明,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课后总结,感情升华。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样获得的?

1、钻研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把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生活实际和学习实际,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和加工。如学生削铅笔这一活动的设计,学生从“削”的过程中体验到圆柱与圆锥的联系;再如动手实验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理解掌握新知。创造性地融入一些生活素材,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又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新课伊始,便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求圆锥的体积,此时学生便想办法将圆锥体的容器装满水后倒入圆柱或长(正)方体的容器中,从而求出圆锥的体积。这一过程潜移默化地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再如:让学生将圆柱体的铅笔削成圆锥体的这一活动,也同样渗透了转化的思想方法。

3、猜想―验证、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节课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借助削铅笔这一学生熟知的活动帮助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可能会与谁有关,再进一步猜想又会有怎样的关系。紧接着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验操作中去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从而得出结论。整个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在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教师留出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讨论、探索、争辩和交流。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篇15:《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2、求下列各圆柱的体积。(口答)

(1)底面积是5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

(2)底面半径4分米,高是10分米。

(3)底面直径2米,高是3米。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圆柱的体积公式并应用这个公式计算出了圆柱的体积,那么圆柱和圆锥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

师:圆锥的底面是什么形状的?什么是圆锥的高?请拿出一个同学们自己做的圆锥讲一讲。

生:圆锥的底面是圆形的。

生: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师:你能上来指出这个圆锥的高吗?

师:很好,因为圆锥的高我们一般无法到里面去测量,所以常常这样量出它的高。

师:你们看到过哪些物体是圆锥形状的?(略)

师:对。在生活中有很多圆锥形的物体。

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现在我们再来研究圆锥的体积。请同学们拿出一对等底等高圆锥和圆柱。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研究出等地等高的圆锥和圆柱的体积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然后把你的想法放在小组中交流,再分工进行实验。下面我们采用实验的方法来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边说边演示),先在圆锥内装满水,然后把水倒入圆柱内,看看几次可将圆柱倒满。现在我们分小组做实验,大家边做边讨论实验要求,如有困难可以看书第23页。

出示小黑板:

1、圆锥的体积和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2、圆锥的体积怎么算?体积公式是怎样的?

学生分组做实验,老师巡回指导。

师:我们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在你们做实验用的圆锥的体积和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生: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

生:圆锥的体积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权的1/3。

板书:圆锥的体积等于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师:得出这个结论的同学请举手。(略)你们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呢?

生:我们先在圆锥内装满沙,然后倒人圆柱内。这样倒了三次,正好将圆柱装满。所以,圆锥的体积是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师:说得很好。那么圆锥的体积怎么算呢?

生:可以先算出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用底面积乘以高,再除以3,就是圆锥的体积。

师:谁能说说圆锥的体积公式。

生:圆锥的体积公式是v=1/3sh。

师:老师也做了一个同样实验请同学认真看一看。想一想有什么话对老师说吗?请看电视。

师:请大家把书翻到第42页,将你认为重要的字、词、句圈圈划划,并说说理由。

生:我认为“圆锥的体积v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句话很重要。

生:我认为这句话中“等底等高”和“三分之一”这几个字特别重要。

师:大家说得很对,那么为什么这几个字特别重要?如果底和高不相等的圆锥和圆柱有没有三分之一这个关系呢?我们也来做个实验。大家还有两个是等底不等高的圆锥和圆柱,请同学们用刚才做实验的方法试试看。

师:等底不等高或者等高不等底的圆锥体积不是圆柱体积的1/3。师:可见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关键条件是等地等高。

师:下面我们就根据“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这个关系来解决下列问题。

例l :一个圆锥形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两名学生板演,老师巡视)

师:这位同学做的对不对?

生:对!

师:和他做的一-样的同学请举手。(绝大多数同学举手)

师:那么这位同学做错在哪里呢?(指那位做错的同学做的)

生:他漏写了1/3。用底面积乘以高算出来的是圆柱的体积,圆锥的体积还要再乘以1/3。

师:对了。刚才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圆锥的体积等于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从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即v=1/3sh。我们在用这个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时,要特别注意,1/3不能漏掉。

三、巩固练习

(1)、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25平方分米,高是9分米,它体积是多少?

(2)、求圆锥的体积(看图)

(3)、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20厘米,高是8厘米,它体积是多少?(图)师:三题都填对了。接下来我要考考你们,看是不是掌握了今天的知识。

2、填空。

(1) 一个圆锥的体积是8立方分米,底面积是2平方分米,高( )分米、。(2)圆锥形的容器高12厘米,容器中盛满水,如将水全部倒入等底的圆柱形的器中,水面高是( )厘米。

3、选择

(1) 两个体积相等的等底的圆柱和圆锥,圆锥的高一定是圆柱高的( ) 。

(2) 把一段圆柱形的木棒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削去部分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

对,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圆锥,并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回去以后,先回忆一下今天学过的内容,想一想,在运用v=1/3sh这个公式算圆锥体积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五、布置作业

课外作业:有一个高9厘米,底面积是20平方厘米的圆柱内装满水,用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挤压,最多能挤出多少水?圆柱内还剩多少水?(边做实验边讨论)

篇16:《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圆锥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圆锥高的概念仍是本节课学习的一个重要知识储备,因而有必要在复习阶段利用直观教具通过切、摸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透彻。

学生分组操作时,肯定能借助倒水(或沙子)的实验,亲身感受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3倍关系。但是他们不易发现隐藏在实验中的“等底等高”的这一条件,这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个盲点。为凸现这一条件,可借助体积关系不是3倍的实验器材,引导学生经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层层逼近的过程,进行深度信息加工。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孕伏。

1、(电脑出示一个透明的圆锥)仔细观察,圆锥有哪些主要特征呢?

2、复习高的概念。

(1)什么叫圆锥的高?

(2)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用橡皮泥制作的圆锥体模型的高。(提供刀片、橡皮泥模型等,帮助学生进行操作)

评析:圆锥特征的复习简明扼要。圆锥高的复习颇具新意,通过动手操作,从而使抽象的高具体化、形象化。

(二)创设情境,引发猜想。

1、电脑呈现出动画情境(伴图配音)。

夏天,森林里闷热极了,小动物们都热得喘不过气来。一只小白兔去“动物超市”购物,在冷饮专柜熊伯伯那儿买了一个圆柱形的雪糕。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狐狸看见了,它也去熊伯伯的专柜里买了一个圆锥形的雪糕。小白兔刚张开嘴,满头大汗的狐狸拿着一个圆锥形的雪糕一溜烟跑了过来。(图中圆柱形和圆锥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2、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一:狐狸贪婪地问:“小白兔,用我手中的雪糕跟你换一个,怎么样?(如果这时小白兔和狐狸换了雪糕,你觉得小白兔有没有上当?)

问题二:(动画演示)狐狸手上又多了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锥形雪糕。(小白兔这时和狐狸换雪糕,你觉得公平吗?)

问题三:如果你是森林中的小白兔,狐狸手中的圆锥形雪糕有几个时,你才肯与它交换?(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再向全班同学汇报)

过渡:小白兔究竟跟狐狸怎样交换才公平合理呢?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就会弄明白这个问题。

评析: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教师在引入新知时,创设了一个有趣的童话情境,使枯燥的数学问题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学生在判断公平与不公平中蕴涵了对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关系的猜想,他们在这一情境中敢猜想、要猜想、乐猜想,在猜想中交流,在交流中感悟,自然地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从而引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强烈欲望。

(三)自主探索,操作实验。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分组操作,自己发现屏幕上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解决电脑博士给我们提出的问题。

出示思考题:

(1)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2)你们的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

1、小组实验。

(1)学生分6组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其中4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水、水槽、量杯、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另外2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等,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体积有8倍关系的,也有5倍关系的。

(2)同组的学生做完实验后,进行交流,并把实验结果写在长条黑板上。

2、大组交流。

(1)组织收集信息。

学生汇报时可能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教师把这些信息逐一呈现在插式黑板上:

① 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体积的3倍。

② 圆柱的体积不是圆锥体积的3倍。

③ 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体积的8倍。

④ 圆柱的体积正好是圆锥体积的5倍。

⑤ 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

⑥ 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 。

(2)引导整理信息。

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把黑板上的信息分类整理。(根据学生反馈的实际情况灵活进行)

(3)参与处理信息。

围绕3倍关系的情况讨论:

① 请这几个小组同学说出他们是怎样通过实验得出这一结论的?

② 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更加科学合理一些?

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突出等底等高,并请他们拿出实验用的器材,自己比划、验证这个结论。)

③引导学生自主修正另外两个结论。

3、诱导反思。

(1)为什么有两个小组实验的结果不是3倍关系呢?

(2)把一个空心的圆锥慢慢按入等底等高且装满水的圆柱形容器里,剩下水的体积是多少?这时和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

4、推导公式。

尝试运用信息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1)这里Sh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1/3?

(2)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5、问题解决。

童话故事中的小白兔和狐狸怎样交换才公平合理呢?它需要什么前提条件?(动画演示:等底等高)之后播放狐狸拿着圆锥形雪糕离去的画面。

评析: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师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经历“再创造”的过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发现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特别是数学交流体现得很充分,有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小组或大组的多向交流,这种交流是立体、交叉型的,它能催化学生的意义建构。在有的小组实验失败后,引导学生在反思中不断进行自我调控,在调控中增强了体验的力度,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四)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学例1。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万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2、学生尝试行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3、引导小结:不要漏乘1/3;计算时,能约分时要先约分。

(五)巩固练习,拓展深化(略)。

(六)质疑问难,总结升华。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探索到了什么?怎样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的?

回到童话情节。我们发现三个圆锥形的雪糕换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形雪糕公平合理,如果狐狸只用一个圆锥形的雪糕和小白兔交换,而不使小白兔吃亏,那么圆锥形的雪糕应该是什么样的?配合用课件演示、

三、总评:

1、摸得清,考虑周。

教师能深入了解学生,对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即学习起点能力分析得比较清楚。设计教案时,能充分估计教学过程的复杂性,考虑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以顺应学生的学习过程,力求构建一种非直线型的教学路径,这样的教学设计思路值得提倡。

2、理念新,设计巧。

教师能利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理念处理教材,加工教材。如本节课结合了现实中的具体情景,创设了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情境——狐狸和小白兔换雪糕,并把这一故事情节贯穿整节课的始终。教学中尽量做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整节课的结构浑然一体。教师遵循了“现实题材——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来设计教学,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探索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重建构,促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同的学习者可能以不同的方式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产生不同的建构结果,本节课在实验探索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发现出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有的同学会持反对意见,这样刚刚建立起来的平衡旋即被打破,当大家发现他们的实验器材不等底等高时,又能建立起新的平衡,学生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中,认知结构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多样化的数学活动,如实验、交流、反思、推理、问题解决使学生的意义建构有了坚实的基础。学生的情感在认知的过程中也得到了和谐的发展,他们在相互交往中加深了理解、沟通和包容,品尝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

篇17:《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屏摹上显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闪烁。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 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板书:等底 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学生分组做实验。

A. 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b.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4)学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 。 (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三)巩固反馈

1、例 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A 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B 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提问学生多人)

C 教师板书:

×19×12=76(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2、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3、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并回答同学的质疑:3.14×( )×1.2× 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

4、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

(2)例1 是直接求体积,例2是求出体积后再求重量。

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来解决有关圆锥体体积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

⑴ 立方米 ②3a立方米 ③ 9立方米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 )立方米

(1)6立方米 (2)3立方米 (3)2立方米

2、学生操作: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最大?(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教室长12m,宽6m,高4m。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最大的圆锥体。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篇18:《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国小数学人教版第12册42页—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

学生回答后,教师用课件演示:屏摹上显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闪烁。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转化)------长方体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板书:等底等高)

(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学生分组做实验。

A.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b.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

(学生发言: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指名发言)

(4)学生操作: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不能)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三)巩固反馈

1.例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A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B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提问学生多人)

C教师板书:

×19×12=76(立方厘米)

答: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2.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6cm,高为18cm。体积是多少?(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3、出示例2: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得数保留整千克)

(1)提问: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并回答同学的质疑:3.14×()×1.2×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

4、比较: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

(2)例1是直接求体积,例2是求出体积后再求重量。

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来解决有关圆锥体体积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⑴立方米

②3a立方米

③9立方米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立方米

(1)6立方米

(2)3立方米

(3)2立方米

2、学生操作: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最大?(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教室长12m,宽6m,高4m。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最大的圆锥体。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书本44页第3、4、5。

篇19:《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老师出示铅锤):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

(2)学生发言:(把它放进盛水的量杯里,看水面升高多少……)

(3)教师评价:这种方法可行,你利用上升的这部分水的体积就是铅锤的体积,间接地求出了铅锤的体积。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

(4)提出疑问:是不是每一个圆锥体都可以这样测量呢?(学生思考后发言)

(5)引入:如果每个圆锥都这样测,太麻烦了!类似圆锥的麦堆也能这样测吗?(学生发表看法),那我们今天就来共同探究解决这类问题的普遍方法。(老师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自己想探索的需求,情绪高涨地积极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新课探究

(一)、探究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大胆猜测:

(1)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通过我们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2)圆锥和我们认识的哪种立体图形有共同点?(学生答:圆柱)为什么?(圆柱的底面是圆,圆锥的底面也是圆……)

(3)请你猜猜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呢?有什么关系?(学生大胆猜测后,课件出示一个圆锥与3个底、高都不同的圆柱,其中一个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请同学们猜一猜,哪一个圆锥的体积与这个圆柱的体积关系最密切?(学生答:等底等高的)

(4)老师拿教具演示等底等高。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

(5)学生用上面的方法验证自己做的圆锥与圆柱是否等底等高。(把等底等高的放在桌上备用。)

2、试验探究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

我们通过试验来研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的关系。

(1)课件出示试验记录单:

a、提问:我们做几次实验?选择一个圆柱和圆锥我们比较什么?

b、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分组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试验,做好记录。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

(3)汇报交流:

你们的试验结果都一样吗?这个试验说明了什么?

(4)老师用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装红色水演示。

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把圆柱装满水往圆锥里倒,几次才能倒完?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学生拿小组内不等底等高的圆锥,换圆锥做这个试验几次,看看有没有这样的关系?(学生汇报,有的说我用自己的圆锥装了5次,才把圆柱装满;有的说,我装了2次半……)

(6)试验小结:上面的试验说明了什么?(学生小组内讨论后交流)

(这说明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也可以说成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

3、公式推导

(1)你能把上面的试验结果用式子表示吗?(学生尝试)

(2)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圆锥的体积公式及字母公式:

(3)在探究圆锥体积公式的过程中,你认为哪个条件最重要?(等底等高)

进一步强调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才存在这种关系。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实践中真正去体验圆柱和圆锥之间的关系。

(二)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1、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求圆锥的体积。

(1)出示例2:现在你能求出老师手中的铅锤的体积吗?(已知铅锤底面积24平方厘米,高8厘米)学生尝试解决。

(2)提问: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3)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

2、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

(1)出示例题:

底面半径是3平方厘米,高12厘米的圆锥的体积。

(2)学生尝试解答

(3)提问: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

v=1/3兀r2h来求圆锥的体积。

3、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求圆锥的体积。

(1)出示例3:

工地上有一些沙子,堆起来近似于一个圆锥,这堆沙子大约多少立方米?(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26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5)提问

4、已知圆锥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直接利用公式。

v=1/3兀(d/2)2h来求圆锥的体积。

设计意图:公式的延伸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灵活应用,培养了学生活学活用的本领。

篇20:《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实验、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判断、推理来获取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知识是“互相转化”的辨证思想,养成善于猜测的习惯,在探索合作中感受教学与我的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及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具学具

不同型号的圆柱、圆锥实物、容器;沙子、水、杯子;多媒体课件一套。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五一节放假期间,老师带着自己的小外甥去商场购物,正巧商场在搞冰淇淋促销活动。促销的冰淇淋有三种(课件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冰淇淋),每种都是2元钱,小外甥吵着闹着要买一只,请同学们帮老师参考一下买哪一种合算?

生:我选择底面最大的;

生:我选择高是最高的;

生:我选择介于二者之间的。

师:每个人都认为自己选择的哪种最合算,那么谁的意见正确呢?

生:只要求出冰淇淋的体积就可以了。

师:冰淇淋是个什么形状?(圆锥体)

生:你会求吗?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并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设疑激趣,探求新知

师:那么你能想办法求出圆锥的体积吗?

(学生猜想求圆锥体积的方法。)

生:我们可以利用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把它放进一个有水的容器里,求出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

师:如果这样,你觉得行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最后的评价;

生:老师,我们前面学过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我想圆锥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呢?

师:大家猜一猜圆锥体可能会转化成哪一种图形,你的根据是什么?

小组中大家商量。

生:我们组认为可以将圆锥转化成长方体或正方体,比如:先用橡皮泥捏一个圆锥体,再把这块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师:此种方法是否可行?

学生进行评价。

师:哪个小组还有更好的办法?

生:我们组认为:圆锥体转化成长方体后,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圆锥的底面和高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如果将圆锥转化成圆柱,就更容易进行研究。)

师:既然大家都认为圆锥与圆柱的联系最为密切,请各组先拿出学具袋的圆锥与圆柱,观察比较他们的底与高的大小关系。

1、各小组进行观察讨论。

2、各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做适当的板书。

通过学生的交流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圆柱与圆锥等底不等高;二是圆柱与圆锥等高不等底;三是圆柱与圆锥不等底不等高;四是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

3、师启发谈话:现在我们面前摆了这么多的圆柱和圆锥,我们是否有必要把每一种情况都进行研究?能否找到一种既简便又容易操作且能代表所有圆柱和圆锥关系的一组呢?(小组讨论)

4、小组交流,在此环节着重让学生说出选择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与圆柱体进行探究的理由。

师:我们大家一致认为应该选择等底等高的一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的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表示圆锥体的体积行不行?为什么?

师: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猜测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的大小有什么样的关系?

生:大约是圆柱的一半。

生:……

师:到底谁的意见正确呢?

师:下面请同学们三人一组利用你桌子的学具,找出两组等底等高的圆锥与圆柱,共同探讨它们之间的体积关系验证我们的猜想,不过在实验前先阅读实验要求,(课件演示)只有目标明确,才能更好的合作。开始吧!

要求:1、实验材料,任选沙、米、水中的一种。

2、实验方法可选择用圆锥向圆柱里倒,到满为止;或用圆柱向圆锥里倒,到空为止。

(生进行实验操作、小组交流)

师:1、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2、通过做实验,你们发现它们有什么关系?

生:我们利用空圆柱装满水到入空圆锥,三次倒完。圆柱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倍。

生:我们利用空圆锥装满米到入空圆柱,三次倒满。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的1/3。)

师: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生略

师:请看大屏幕,看数学小博士是怎样做的?(课件演示)

齐读结论:

师:你能根据刚才我们的实验和课件演示的情况,也给圆锥的体积写一个公式?

(小组讨论,得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得到以下公式:圆柱体积÷3=圆锥体积,则v圆锥=sh÷3即v圆锥=1/3sh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得到了圆锥的体积公式,(请看课件)你能求出三种冰淇淋的体积?

(噢!三种冰淇淋的体积原来一样大)

五、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本练习共有三个层次:

1、基本练习

(1)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圆锥体积的3倍。()

一个圆柱木料,把它加工成最大的圆锥,削去的部分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比是()

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21立方厘米,圆锥的体积是7立方厘米。()

(2)计算下面圆锥的体积。(单位:厘米)

s=25.12h=2.5

r=4,h=6

2、变形练习

出示学校沙堆:我班数学小组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测量了那堆沙子,

得到了以下信息:底面半径:2米,底面直径4米,底面周长12.56米,底面积:12.56平方米,高1.2米,

(1)、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这堆沙子的体积吗?

(2)、找一找这些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特点?v锥=1/3sh

(3)、准备把这堆沙填在一个长3米,宽1.5米的沙坑里,请同学们算一算能填多深?

3、拓展练习

一个近似圆锥形的煤堆,测得它的底面周长是31.4米,高是2.4米。如果每立方米煤重1.4吨,这堆煤大约重多少吨?

活动五:整理归纳,回顾体验

(通过小结展示学生个性,学生在学习中的自我体验,使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篇21:《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猜想、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3、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激发学生参加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行正确地计算。

教学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圆柱削成最大圆锥)。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2、圆锥有什么特征?

同学们,圆柱的体积我们已经知道怎么求,那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同学们知道怎么求吗?让我们一同走进圆锥的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有什么关系的知识课堂吧!(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1、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回答:它们是等底等高的。

猜想:

(1)、你认为圆锥体积的大小与它的什么有关?

(2)、你认为圆锥的体积和什么图形的体积关系最密切?猜一猜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2、学生动手操作实验

(1)、用圆锥装满水(要装满但不能溢出来)往圆柱倒,倒几次才把圆柱倒满?

(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也可以说成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

3、教师课件边演示边叙述:现在圆锥和圆柱里都是空的。看看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等底等高)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用圆锥装满水往圆柱里倒,倒几次才把圆柱倒满?

问:把圆柱装满一共倒了几次?

生:3次。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板书:圆锥的体积= 1/3×圆柱体积 )

师:圆柱的体积等于什么?

生:等于“底面积×高”。

师:那么,圆锥的体积可以怎样表示呢? (板书:圆锥的体积= 1/3×底面积×高)

师: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 (V=1/3sh)

师:在这个公式里你觉得哪里最应该注意?

三、教学试一试

一个圆柱形零件,底面积是170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巩固练习

1、计算圆锥的体积

2、判一判

3、算一算

4、拓展延伸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板书:

圆锥的体积=圆柱的体积×1/3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1/3

用字母表示V=1/3sh

  • 文章版权属于文章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 https://wenfanwang.com/zh-sg/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7od76w.html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