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服務工作調研報告多篇

服務工作調研報告多篇

服務工作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救助管理站救助服務工作調研報告

為進一步推動主題教育和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聽民心、集民智、解民意,筆者對**市救助管理站切實提升服務水平和工作效能、有效開展流浪救助服務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該站嚴格執行國務院《救助管理辦法》和民政部《救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在市民政局的直接領導下,積極做好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工作。截止十月,該站共接待求助人員1724人次,對符合救助條件的1724人次給予救助,其中:省外受助人員436人次,本市及其他市受助人員1288人次。從受助人員性別區分:男性1321人次,女性403人次;從年齡結構區分:青壯年1194人次,老年281人次,未成年人238人次;重點救助物件:肢體殘疾89人次,精神病人107人次,痴呆傻39人次。其中救助的1724人次受助人員中的225人次護送返鄉得到了妥善安置,資助返鄉1198人次,接領返鄉42人次。

在救助資金管理上該站嚴格把關,做到專款專用,確保每一分錢都用到救助管理工作上。由於該站基礎設施比較落後,長期在外租房辦公,救助場地不足,影響救助管理工作的開展。為更好開展救助管理工作,該站啟動未保中心專案建設專案,計劃年底投入使用。新中心位於迴風片區,交通便利,專案建設面積3973平方米,中心設有受助人員宿舍、觀察用房、教育醫療康復室等。在加大硬體設施投入的同時,該站著力加強軟體建設,規範化、科學化實施救助管理。xx年和xx年該站黨支部連續兩年被局黨組評為先進支部委員會。

二、救助工作中的基本做法

該站嚴格按照《城市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救助管理機構基本規範》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基本規範》的要求,安全、規範化管理。實行目標責任制,班子成員分工明確,逗硬抓落實,確保工作目標的實現。第一,作為民政工作的視窗單位,站班子成員帶頭抓落實,重救助水平,重救助質量,重救助效率,重安全救助。建立安全建設目標責任制,確保無重大事故發生。加強流動救助,專門成立4個流動救助工作小組,實行輪流外出開展流動救助。確保每週開展兩次街頭救助,向流浪乞討人員發放救助宣傳資料、指引卡,引導受助人員遇到困難時第一時間到救助站接受救助;對職業乞討人員,進行勸導、告誡,加強與其戶籍所在村、社群聯絡,力爭讓他們主動放棄職業乞討行為;進一步探索變“輸血”為“造血”,變“消極性社會救助”為“積極性社會救助”的救助模式。建立完善了內部管理制度。將制度落實到崗位、落實到人員、落實到工作中。

三、有待解決的問題和建議

伴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交通日趨便利,外來人口大量湧入,無論是救助物件、救助理念,還是救助內容、救助方法都在改變。傳統的吃、住、接、送等救助方式已不適於救助管理工作的需要,也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首先,救助工作的物件發生了變化,流浪乞討成因複雜,救助物件的數量和群體逐年擴大,救助的要求和救助的內容延深,救助質量要求高,救助物件不再僅僅限於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還有財物被盜、傳銷解救、進城務工、城市拾荒人員,以及打拐解救婦女、農村留守兒童、實際無人照管兒童等。僅xx、xx年度該站救助流浪未成年人分別為298人次、260人次。其次,救助工作理念和救助內容發生了變化。人性化的救助,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理念更加彰顯。救助內容不再是僅僅滿足流浪乞討人員的吃、住、行等基本生活救助,而是全方位的生活救助和心理修復、精神支援、醫療救治等的綜合性救助,救助的要求更高,層次更深。第三,救助工作的方法發生了變化。從求助者主動來救助站求助到救助工作人員走出去上街主動救助;從護送回家到源頭預防;從簡單生活救助到生存技能培訓、心理矯治等,工作方法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單一的工作方法已無法適應當前救助工作需要。第四,救助工作的專業化人才缺乏。由於我市沒有高校和專業的社會組織,再加上救助站硬體設施不完善,缺乏社會工作人才,目前只有1人具有助理社會工作師資質,無法全面開展社會工工作服務,導致社會工作服務水平徘徊於低水平階段。同時新進工作人員往往專業不對口,專業對口人員又進不來的現狀,無法滿足工作需要。針對上述問題,建議如下:

由於救助工作這些變化,傳統的救助方式在政府機構的主導下,為求助人員提供食物、住所、醫療救治,聯絡家人和單位,提供乘車憑證等物質方面的救助,而缺乏精神與心理需求方面的安撫與疏導,尤其是流浪未成年人他們還有著更高層次的需求,如醫療保障、心理修復、獲得就業機會、接受相應教育等等,通過運用傳統方式對流浪兒童進行救助使兒童再次流浪現象較為嚴重。對於特殊人群特別是流浪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心理矯正感覺力不從心,迫切需要專業人員開展心理矯正、非正式教育等服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尋找新的救助方式,創造新的救助理念,建立新的救助工作機制以適應這些情況的變化。一是通過引導和購買社會工作專業力量參與救助管理工作,通過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逐步建立“政府主導、民政牽頭、社會力量參與”的機制,可以有效開展救助管理站內的社會工作服務和站外拓展性服務。二是內部挖潛,加大幹部職工學習力度,通過組織培訓、學習等方式,培養一批專業性人才。

雖然《救助管理辦法》詳細規定了受助人員的安置措施,但在實際工作中,受助物件返家安置仍比較困難。通常對於能夠自行回家的成年受助者會提供乘車憑證,受助兒童由救助站工作人員護送至戶籍所在地民政部門。但其中的盲聾啞、痴呆傻、精神病等受助人員因受語言交流、精神疾病等障礙,無法提供準確的資訊,無法和受助家屬聯絡,只能送往醫院治療、供養,救助期滿也無法送走;有的殘疾人、未成年人或行動不便者因親屬或所在單位不願接回,要求救助站送回或者藉故推託甚至直接拒絕接回;流出地不主動配合接回未成年人、老弱病殘等行動不便的人員;一些因年老、年幼或智力存在障礙無法查明親屬者。我市缺乏相應的福利機構對上述物件進行安置,目前市社會福利院正在籌備建設中。

**市救助管理站始終秉承“以民為本、為民解困、為民服務”的理念,為流浪乞討特殊群體辦好事、解難題,以實際行動樹立了救助管理工作良好形象,為我市救助管理工作的開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第2篇】流動黨員管理服務工作調研報告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加強進城務工人員中黨的工作,建立健全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機制。為此,筆者對縣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管理服務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探索與實踐

近年來,縣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本著有利於黨員合理流動,有利於黨組織教育管理,有利於流動黨員發揮作用的原則,積極建立新機制,探索新方法,搭建新載體,構建了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機制。

1、建立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網路體系

一是創新黨組織設定。針對黨員教育管理難、黨員發展納新難、黨員作用發揮難的“三難”問題,及時印發《關於改進農村基層黨組織設定的意見》。按照有利於發展經濟、有利於黨組織開展活動、有利於加強黨同人民群眾聯絡、有利於新農村建設的原則,以經濟關係和社會聯絡為紐帶,以各種組織形式和產業鏈條為依託,突破城鄉界線和行政區域,通過抓延伸、抓拓展、抓統籌,在農村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組織和“農村黨組織科技致富示範基地”中建立產業黨小組84個。採取本站範文網“單獨建”和與所在村、相鄰企業“先聯後建”的方式,建立非公企業黨支部17個,規模上非公企業黨組織組建率達到100%。結合實施“農戶增收計劃行動”,在機關企事業單位和農村黨組織中建立城鄉、村企幫聯型黨組織100對,使城鄉基層黨組織動態延伸、全面覆蓋。

二是實施網路管理服務。依託縣黨建網,設立流動黨員信箱,公佈“12371”黨員諮詢服務電話,建立黨組織和黨員資訊庫,充分利用現代化網路通訊技術,搭建黨員互動平臺,逐步實現了黨員資訊化管理、網路教育培訓和網上諮詢服務。同時,積極開展“三項教育”。即:實行“遠端教育”,流出地黨組織指定專人,每月通過網路或qq群,加強流動黨員的聯絡、教育和管理,並建立工作情況記錄本,將每月工作情況詳細記載備查;開展“網上教育”,在縣黨建網上開設流動黨員信箱,加強流動黨員的聯絡、教育和管理;實行“委託教育”,對外出黨員進行行前教育,並主動與流入地黨組織聯絡,委託他們代為教育管理。

三是建立健全工作機制。針對流動黨員來去難掌握、管理難度大等問題,我們及時印發《縣流動黨員管理辦法(試行)》和《縣流動黨員管理服務工作知識問答》,探索建立十項新機制。(1)登記備案制度。基層黨組織設立《流出黨員登記薄》、《流入黨員登記薄》,對流動黨員逐一登記造冊,做到流入流出時間清楚、去向住址清楚、聯絡方式清楚、發揮作用情況清楚。(2)定期報告制度。流動黨員在外出期間,定期或不定期向所在地黨組織彙報思想、學習、工作以及參加流入地黨組織活動等情況。基層黨組織每月向縣委組織部報告流動黨員管理服務工作情況,並及時調整流動黨員資訊庫,實行動態管理。(3)專用電話受理制度。開通“12371”黨員諮詢服務專用電話,印發《縣“12371”黨員諮詢服務電話受理暫行辦法》,明確受理時間、受理方式、受理範圍、辦理程式等,確保與流動黨員聯絡暢通。(4)持證管理制度。對短期外出(6個月以內)的黨員,核實情況後發放《流動黨員活動證》,並每年查驗1次。(5)流動黨員接收制度。認真做好流動黨員的接收工作,對拒不接收按規定轉來黨員組織關係或持有《流動黨員活動證》的黨員,及時進行查處。(6)定期聯絡制度。建立流動黨員聯絡卡,指派專人負責,經常與外出流動黨員所在組織生活黨支部聯絡,與其互通情況,掌握資訊,並以印發《致流動黨員的一封信》等形式,將支部有關工作情況和要求轉告外出流動黨員。(7)定期走訪制度。對流入黨員,及時瞭解情況,關心他們的生活,幫助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和困難。(8)流動黨員補課制度。對未能參加黨組織重大活動的外出流動黨員,黨支部指定專人通過電話、網路、qq等多種方式負責對其進行補課。(9)流動黨員教育培訓制度。堅持“三會一課”等制度,通過建立流動黨員“活動日”,定期組織外來流動黨員上黨課、觀看電教片,引導他們在本地做貢獻,為家鄉謀發展。(10)流動黨員獎懲制度。對在外出期間表現突出的流動黨員,黨組織給予表彰獎勵;對外出流動黨員無正當理由不及時辦理組織關係轉接事宜、長期不與黨組織聯絡,連續6個月不參加組織生活、不交納黨費的,黨組織對其進行批評教育、組織處理。

2、探索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新方法

一是全面推行“黨員政治生日”制度。由鄉鎮黨委、縣級部門黨組(黨委、工委)統一印製“黨員政治生日”賀卡,在流動黨員政治生日來臨前,由所在黨支部採取上門走訪、網上談心、手機簡訊、信件郵寄等方式,為流動黨員發放“黨員政治生日”賀卡,開展談心交心活動,瞭解流動黨員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聽取流動黨員對黨組織的意見和建議,並將談話過程在《黨員政治生日談心談話登記簿》上記錄, 黨支部及時進行研究,幫助解決問題。截止目前,全縣共向流出黨員郵寄“黨員政治生日”賀卡129張,上門發放70張,傳送祝福簡訊178條。

二是全面推行 “編外指導員”制度。對農村流動黨員,由鄉鎮黨委負責,主要選配鄉鎮領導、包村幹部、村幹部和流動黨員親屬中的黨員擔任“編外指導員”,實行“一對一”或“一對多”的結對聯助機制。通過鄉鎮領導包抓、包村幹部包聯、村幹部包管、親屬黨員一包到底的“四包”方式,加強流動黨員的聯絡教育。對居民黨員,由所在黨組織負責,主要挑選社群黨組織書記、支委、離退休黨員、流動黨員原工作單位負責人以及親屬黨員,擔任“編外指導員”。流動黨員“編外指導員”每月以電話、網路、手機簡訊等現代化手段與外出黨員聯絡,做流動黨員的政策宣講員、學習輔導員、意見收集員、工作監督員。

三是學習推廣“黨員中心戶”制度。學習借鑑安塞縣黨員聯絡和服務群眾的新制度新做法,在全縣農村推行了“黨員中心戶”制度。按照“居住相鄰、從業相近、易於集中、便於管理”的原則,各村黨支部通過設定黨員中心戶、中心戶聯絡黨員、黨員聯絡群眾,形成了“村黨支部+黨員中心戶+黨員+群眾”的農村黨建工作新機制,進一步延伸了基層黨組織功能,密切了黨群關係,增強了黨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全縣共設定黨員中心戶436戶,聯絡黨員2130人,聯絡群眾7310戶。

3、搭建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新載體

一是深入開展“雙向溝通”活動。利用春節流動黨員返鄉訪友的有利時機,組織開展“雙向溝通”活動,即:黨組織開展“送學上門”,對外出務工返鄉黨員進行黨性教育,通報支部活動開展情況;外出務工返鄉黨員向黨組織彙報思想,談學習體會、談打算,對群眾談見識、教技術,互通有無、互相促進。

二是豐富主題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回村就職、回鄉創業、回報家鄉”等主題實踐活動,鼓勵外出務工成功人士帶資金、帶技術、帶資訊、帶訂單、帶朋友回鄉興業,帶動農村閒置勞動力外出謀出路。黃牛鋪鎮黃牛鋪村流動黨員李保才, 從20xx年開始就帶著五六個人去寶雞找活幹,如今他所在的建築工隊已壯大到四五十人,還經常手把手給工友教技術,保證他們出得去、長久有錢掙。面對破舊不堪、岌岌可危的村級國小校舍,他與村支書帶頭各捐款500元,動員村民集資,並利用自己的瓦工技術,加固維修校舍,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好評。

三是開展結對幫扶活動。積極開展“一對一”、“一對多”等形式的結對幫扶活動,動員優秀流動黨員主動與流出地貧特困戶結對子,幫助解決實際問題,為家鄉公益事業捐款捐物。截至目前,全縣流出黨員共引進資金7.4萬元,發展產業專案6個,帶動就業141人。各級黨組織先後為流動黨員家庭辦實事好事49件,開展創業就業技能和實用技術培訓120人次,幫助6名流動黨員解決了創業資金,走訪慰問流動黨員91名。

二、問題與難題

由於城鄉一體黨員動態管理尚處於探索階段,與新形勢新任務相比,還存在一些急需解決的問題和亟待破解的難題。

1、行蹤難掌握,不利於一體化管理。少數流動黨員組織觀念淡薄,外出前和返回時不向流出地黨組織彙報,與黨組織失去聯絡。有的流動黨員擔心影響打工掙錢,不願公開甚至刻意隱瞞黨員身份。有的流動黨員不願受約束,外出不領流動黨員活動證,即使領了活動證,也不主動與黨組織取得聯絡,造成流出地、流入地“兩不管”現象。尤其是部分大學畢業的學生黨員和復轉軍人黨員只是將組織關係掛靠在原戶籍所在地黨組織,人卻長期在外流動,管理難度更大。

2、活動難開展,不利於一體化教育。由於流動黨員教育管理體制缺位,沒有建立起全國統一、規範有序的管理體制,一些流動黨員到外地後,用人單位對流動黨員管理不夠重視或沒有黨組織,致使部分流動黨員的學習教育無法落實。一些流動黨員不主動亮身份,不與所在地黨組織聯絡,使流入地黨組織無法對其進行思想教育。一些流動黨員工作不固定,工作和居住地經常變換,流入地和流出地黨組織均無法對其進行經常性思想教育,黨組織生活也無法進行。

3、作用難發揮,不利於一體化服務。部分流動黨員外出期間對原黨組織的工作不聞不問,對家鄉建設漠不關心,不願發揮黨員作用。部分流動黨員迫於生存壓力,一心打工掙錢,把自己等同於普通群眾,不想發揮黨員作用。一些流動黨員對自己放鬆要求,長時間脫離組織,放任自流,甚至做出有損黨員形象的事情。

三、對策與思考

1、建立“上下聯動”責任制。逐級建立縣、鄉、村三級黨組織抓流動黨員工作責任制,落實鄉鎮、部門黨組(黨委、工委)書記“第一責任人”、村黨組織書記“直接責任人”和流動黨員編外指導員 “具體責任人”的責任,實行“專人抓、專人管、專人負責”,加大黨建目標責任考核,逐步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流動黨員管理服務網路。

2、建立一體化管理機制。建議依託居民身份證管理系統,把黨員資訊作為居民身份資訊的重要組成,隨時隨地查詢黨員的資訊。同時,建立全國聯網的黨員資訊庫,實現流出、流入地黨組織資訊共享、情況互通和遠端查詢,為流動黨員動態管理夯實基礎。

3、建立教育培訓積分機制。按照“突出重點、分類計算、累計積分”的原則,對黨員教育培訓實行積分制管理,凡參加各級組織培訓的黨員,憑培訓證、學歷證等到上級黨組織區分級別積分備案,全年累計積分至少要達到12分,每半年公佈1次積分情況。對達不到積分要求的,限期進行補課;補課後仍達不到要求的,黨組織對其批評教育、甚至進行組織處理。對流動黨員教育培訓積分重點加強監管,實行全國資訊共享,讓未參加教育培訓或有補課記錄的流動黨員自加壓力,自我教育,自我提高。

4、建立優秀流動黨員激勵機制。通過定期評選表彰優秀流動黨員,鼓勵和支援外出黨員回鄉創業,並在稅收、貸款、專案等各方面給予 “優先”待遇,對招商引資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流動黨員,按照一定比例給予獎勵,激勵流動黨員積極發揮作用。

【第3篇】基層婦聯服務群眾工作調研報告

基層婦聯服務群眾工作調研報告

婦聯工作在科學發展觀的統領下,如何適應經濟市場化、政治民主化、執政親民化、人員流動加速化的新形勢,更好地履行聯絡群眾、代表群眾、服務群眾、團結群眾的重要職責,是一個值得關注的重要課題。為此我們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實踐與特點

我縣是個農業大縣,農村婦女佔主體,她們是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維護社會穩定、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力量,發揮著獨特作用。

1、圍繞中心貼得較緊,服務大局有新成效

一是抓宣傳造勢,為大局工作凝聚人心。各級婦聯組織充分發揮代表廣泛、聯絡深入的優勢,通過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文藝活動和實踐活動,向廣大群眾宣傳黨的方針政策,宣傳縣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實做好統一思想、凝聚人心的工作。

二是抓培養人才,為大局提供智力支援。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努力提高婦女素質。我縣不斷深化以“學文化、學技術、比成績、比貢獻”為主題的“雙學雙比”活動,著力培育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女農民。積極配合有關部門開展形式多樣的致富技能培訓,提高婦女創業就業的本領,在促進農村婦女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和城鎮有序轉移的同時,鼓勵和扶持婦女返鄉創業,帶動更多的農村婦女實現就近就地轉移就業,走上增收致富的小康之路。4年來,共舉辦各級各類培訓班期5200餘場次,受訓婦女8萬餘人次。

三是抓引導創業,為大局工作增添力量。近年來,各級婦聯組織積極引導群眾創新創業,大膽作為。積極開展“巾幗示範村”、“巾幗文明崗”等建立活動,組織和動員廣大婦女積極參與富厚雙峰建設,積極創造新崗位、創造新業績、創造新生活,在雙峰縣第十一次婦女代表大會上,縣委政府隆重表彰了“十大創業女明星”。縣婦聯還舉辦了“中華女傑之鄉”時代女性風采展,向社會大力宣傳“人民好公僕”、“行業女精英”和“十大創業女明星”等優秀女性。目前全縣湧現了全國“雙學雙比”致富女能手肖金蓮、全國婦聯“創業女明星”劉躍強、省“巾幗建功標兵”彭海珍、雙峰縣“十大創業女明星”鄧錫華等一大批優秀創業女性和全國“三八”紅旗集體縣婦幼保健院、全國“巾幗文明崗”縣國稅局辦稅大廳等一大批以女性為主體的先進集體。

2、服務群眾較好,履行職能有新作為

一是注重把服務物件聯絡好。各級婦聯組織建立了密切聯絡服務物件的工作機制,設計了許多有效的工作載體,使婦聯幹部經常深入基層,深入服務物件,及時掌握服務物件的需求,做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傳,較好地發揮了黨聯絡群眾的橋樑紐帶作用。如各村居婦女主任基本上是計育專幹,利用計劃生育工作平臺,切實加強了服務聯絡。

二是注重把婦女兒童權益維護好。各級婦聯組織堅持把維護服務物件的合法權益,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縣婦聯積極爭取縣委政府加強領導、加大投入,改善了婦女生存環境,如進一步健全婦女工作制度,制訂了《雙峰縣婦女發展規劃(20xx-20xx年)》和《20xx—20xx年雙峰縣培養選拔女幹部、發展女黨員工作規劃》,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黨建帶婦建工作的意見》等,鼓勵、引導婦女積極參與平等競爭和民主管理。免費為廣大農村婦女、城鎮失業女性和貧困婦女提供技能、技術培訓,加大女性就業創業獎勵和扶持力度,為婦女參政就業提供政策保障。在農村免費開展婦女病普查普治工作,實行由財政統一買單的免費婚檢制度,在婁底市率先籌建了雙峰縣貧困母親兒童援助基金會,和從20xx年起按照全縣婦女兒童人口總數每人每年不低於0.2元的標準劃撥婦女兒童工作經費等,為婦女事業快速發展提供經費保障等。

三是注重把弱勢群體關愛好。近年來,借黨政之臺,舉全社會之力,營造關愛婦女兒童之勢,促兩性和諧發展之局是我縣新時期婦女工作的有效方法。如借“五五普法”計劃制定之機,爭取縣人大及縣普法領導小組的重視,將修改後的《婦女權益保障法》、《湖南省實施《婦女權益保障法》辦法》列入了我縣“五五普法”內容,促使男女平等基本國策進入了黨校的課堂,從而加大了對婦女兒童維權法律及基本國策的宣傳力度。借婦女兒童發展規劃中期監測評估有利契機,建立健全了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社會化維權網路。從20xx年以來,先後建立了雙峰縣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協調小組,縣、鄉二級婦女兒童法律援助工作機構,逐步構建了縣、鄉、村三級反家庭暴力工作網路。同時借承辦全國婦聯“送溫暖、三下鄉”示範活動啟動儀式,為留守兒童、烈士遺屬和困難群眾家庭提供了重點關愛,開展了“健康女性與千金同行”的健康普查活動、女性健康知識講座、推廣女性系列安康保險、“關愛母親送健康”活動等,提高女性健康。

3、固本強基抓得較實,自身建設有新發展

一是組織網路有所拓展。近年來,我縣以村支兩委和縣婦聯換屆為契機,配齊配強了縣、鄉、村三級婦聯領導班子,婦聯基層組織進一步健全,全縣898個行政村和28個居委會的婦代會組建率達到100%,16個鄉鎮和 經開區婦聯組織組建率達到100%;機關事業單位婦委會建設全面推進,有6名以上女幹部職工的縣直機關單位均建立了婦委會,還在女性比較集中的一些民營企業建立了婦女組織,延伸了婦女工作手臂,實現了組織覆蓋、工作覆蓋和服務覆蓋的目標。

二是隊伍素質有所提升。為打造一支思想可靠、作風過硬、能力較強的婦聯幹部和婦女幹部隊伍,我們積極爭取縣委重視支援,創新培訓方式,將婦女幹部分批選送到全國婦聯、清華大學、上海市、浙江省和各級黨校及各種專業學校學習深造,讓她們在學習中培養優秀品格,拓寬知識面,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年來,科級女幹部受訓率達80%。20xx年,為強化女幹部的男女平等基本國策意識,提高婦女幹部維權工作能力,開闊婦聯幹部的眼界,縣婦聯與縣委組織部在省婦幹校聯合舉辦了一期以35歲以下科級女幹部和婦聯幹部為主體的女幹部培訓班。三是參政議政比例有所提高。近年來,以黨委、人大、政府、政協換屆為契機,積極協助黨委有關部門做好培養選拔女幹部工作,縣四大家均配備了女幹部,16個鄉鎮黨政班子至少配備了1名女幹部。在村委換屆選舉中婦女參選率達100%,村(居)婦代會主任進村支兩委率達100%,村(居)委會婦代會主任、計育專幹和婦幼保健員“三位一體”率達到80%。本屆縣黨代表中女性佔18%;縣人大代表中女性佔26.82%;縣政協委員中女性佔17.99%,較上屆都有大幅度上升。加強教育引導,在農村積極發展有文化、有技術、能帶領群眾共同致富的青年婦女入黨,在城鎮積極引導廣大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婦女入黨,不斷壯大婦女入黨積極分子隊伍,黨員中的女性比例有所提高。我縣婦女參政議政水平顯著提高,環境進一步優化。

二、問題與挑戰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要求統籌兼顧,建立和諧社會,對婦聯提出了新要求;金融危機背景下,要求更多的女性挺身而出,擔當重任,對婦聯寄託了更大的希望;市場經濟條件下,婦聯工作環境更加開放,要求婦聯不斷解放思想,創新工作,婦聯面臨的挑戰更大、更嚴峻。因此新形勢下婦聯工作還存在“六個不適應”。

1、思想觀念與統籌發展的理念不相適應。當前人們對婦聯工作的認識還存在差距,一方面有的領導認為這是務虛的工作,可有可無,無關緊要,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另一方面一些婦聯幹部自身認識也不夠到位,存在應付、畏難情緒,沒有真正把婦聯工作當作事業來幹。

2、組織建設與人員加速流動的趨勢不相適應。目前一方面存在有組織無人員或有組織無活力現象;另一方面隨著流動性加大,,婦聯組織建設未及時跟上,一些民營企業、臺資企業、外資企業存在有人員無組織的情況。

3、工作思路與科學定位的要求不相適應。婦聯工作應堅持服務群眾與服務大局相統一,注重從二者的交匯點上科學定位工作,但部分基層婦聯不善於從大局中思考結合點,不善於圍繞黨政工作中心開展工作,或工作缺乏創新和策劃,對廣大婦女群眾缺乏影響力。

4、投入保障與婦女事業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特別是一些鄉鎮,婦女工作經費沒納入年度財政預算,更沒有必須保障此項開支的硬性措施和規定,或挪作它用,只有開展活動時向政府專題申請活動經費,這就對我們基層婦聯工作造成較大的約束和被動,不能自主地開展工作。

5、幹部素質與新時期婦聯工作要求不相適應。一些婦聯幹部服務群眾意識不硬,做群眾工作能力不強,不願意紮根基層;少數女幹部政治素養不高,進取精神不強,工作能力有限,參政議政比較吃力。

6、所處的地位與所承擔的職能不相適應。如鄉鎮婦聯主席都是身兼數職,婦女工作倒成了副業,僅僅是應付一下檢查。村居一級,村級婦代會主任基本上是計育專幹,主要精力也是從事計劃生育工作,這樣常常顧此失彼,工作處於被動應付狀態,婦聯工作流於形式。

三、思考與對策

要做好新形勢下的婦聯工作,總的說來,要在服務、轉型、保障三個方面下功夫。

1、在服務上下功夫。一是搞好人才服務。各級婦聯組織要充分發揮聯絡廣泛、精英聚集的優勢,進一步完美人才工作機制,切實抓好各類協會、學會、行會、基地的建設,為女性人才成條創造良好條件。要加強女性人才管理,為雙峰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好、舉薦好、輸送好人才。二是搞好創業服務。要凝聚力量,善於造發展之勢,鼓實幹之勁,把服務物件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要培育典型,運用評選巾幗建功英雄、創業能手等載體,進一步營造學先進、比貢獻的良好範圍。要優化服務,幫助女性更好地創新創業。三是搞好維權服務。要增強預見性,注重從源頭上、整體上維權。要增強維權合力。不斷探索建立社會化維權機制,向多層面、多角度、多群體推進。要改進維權方式。特別是針對一些難點、熱點問題,善於通過法律、輿論維權。

2、在轉型上下功夫。一是向社會化轉型。婦聯工作是一項社會化工作,僅憑自身難以作為。一方面各級各部門婦聯組織要通力合作,負責做好自身工作,同時要與其它群團組織積極合作,互相支援;另一方面要引導社會各界大力支援和參與婦聯工作,讓關係千家萬戶的婦聯工作得到千家萬戶的支援與擁護。二是要向人性化轉型。以人為本要作為婦聯工作的出發點,在指導思想上堅持以人為本,體現人文關懷;在工作方式上,要突出服務宗旨,增強工作的人情味;在工作載體上,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讓老百姓喜聞樂見。三是向市場化轉型。在堅持公益性的前提下,積極在某些領域裡探索市場化運作方式,增強婦聯工作的生機和活力。

3、在保障上下功夫。一是領導保障。各級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婦聯工作,堅持黨建帶婦建的原則,為婦聯工作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要強化規劃。各級黨委政府要將女性人才的培養和使用納入人事工作的總體規劃,將女幹部的培養選拔工作作為幹部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強化性別意識,建立在培養上向女性傾斜、在使用上鼓勵男女平等競爭的用人機制,堅決落實縣委出臺的有關培養選拔女幹部、發展女黨員的檔案精神和政策指標。要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定期研究制度、聯席會議制度等,及時研究解決問題。要加強指導。經常出題目、交任務、壓擔子,讓婦聯工作更好為大局服務。二是組織保障。要著力做好非公經濟組織、社群的婦聯工作網路建設,同時不斷探索網路設定模式,跟上社會發展步伐。要加強基層婦聯組織建設,選準配強婦聯幹部。三是隊伍保障。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讓廣大農村婦女掌握好新知識、新技術,積極參與城鄉一體化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大顯身手。讓廣大城鎮婦女提高就業能力和創業本領,通過自謀職業、自主創業促進發展。讓各級女黨代表、人大女代表和政協女委員要更好地代表和體現人民的意志,積極反映人民群眾特別是婦女的願望和要求。讓婦幹部堅持執政為民、廉潔奉公,做出好業績,當好女性參政議政的楷模。四是經費保障。要根據女性事業發展需要,加大婦聯工作投入,堅持將婦聯工作經費納入財政預算,並逐步提高比例;當前應抓住新行政中心建設契機,重點建設好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改善婦聯工作條件和提供女性活動場所。

【第4篇】社群老齡服務工作調研報告

你們知道社群老齡服務工作調研報告應該要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社群老齡服務工作調研報告,歡迎閱讀!

社群位於略陽縣城東部,是全縣最大的一個社群,社群總人口15262人,其中60歲以上老年人口3399人,佔總人口的22.3%。為適應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略鋼社群在各級黨政領導的重視支援下,緊緊圍繞企業和地方發展大局,以滿足居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為出發點,以保證高齡、空巢、失能半失能等各類困難老人的基本生活為重點,深入開展老齡服務工作,逐步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提高了老年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維護了略鋼的穩定,促進了社會和諧。為了進一步健全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不斷滿足廣大老年人尤其是高齡、空巢、失能和半失能等困難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我們對略鋼社群老齡服務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報告如下:

一、老齡服務工作體系比較健全,制度比較完善

略鋼社群黨支部和居委會,於20_____年8月成立了社群老齡工作領導小組和社群老年協會,實施對老齡工作領導協調工作,參與老年設施管理,組織健康有益的文化體育娛樂活動,實施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務。今年6月,按照縣民政局要求成立了社群居家養老年服務站,由一位年輕有為、敬業愛崗的社群專幹擔任服務站站長。社群下設的10個工作站具體承擔老齡日常服務職能,按照社群黨支部居委會及居家養老服務站的統一部署,組織動員廣大退休黨員、老年協會會員開展各項老齡服務工作。一個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職能健全、覆蓋廣泛的老齡服務工作體系基本建成。略鋼社群黨支部和居委會還健全完善了《黨員學習制度》、《群眾評議制度》、《居務公開制度》等制度,使社群老齡服務工作質量得到較大提升。

二、老年社會保障政策基本落實,老年人權益基本得到保障

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使低收入老年人享有了生活保障線。目前略鋼社群享受低保的有115戶198人,月人均低保金180元。

為困難退休職工和老年居民的待業子女解決就業難題,改善了困難老年人的生活狀況。自20_____年以來,共為200多位困難老年家庭的子女安置了工作崗位,僅20_____年就為40多位困難退休職工的子女解決了就業。

積極爭取城鎮居民大病醫療救助和日常醫療救助政策,減輕退休患病職工及低保戶老年居民家庭生活負擔。累計為157名患大病老年居民落實大病醫療救助資金407617元,僅20_____年就為14名患大病老年居民爭取到大病救助。社群還為576位65歲以上老年人辦理髮放了老年優待證。

落實老年殘疾人生活補貼待遇及助殘器具適配服務,推動了社群助殘事業開展。略鋼社群現有136名殘疾居民,其中60歲以上老年殘疾居民53名。今年上半年為67位殘疾人落實了每人每月50元的生活補助,其中老年殘疾人26名;7月份爭取慈善組織支援,為25位殘疾居民發放了輪椅、步行器、防滑墊等助殘器具,其中老年殘疾居民20位。

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全覆蓋解決了低收入老年居民的養老問題。自20_____年10月以來,已為60多位符合條件的老年居民辦理了參保手續。

落實高齡老人補貼待遇,共有530位70歲以上老人享受高齡補貼。為退休職工大病醫保費收繳服務,對2527位60歲以上退休職工收繳每人61元總計154147元的大病醫保費;為78名外地居住退休職工社保報銷醫藥費1094815元。

開展企業退休人員養老統籌服務。本年度已完成2527位60歲以上退休職工的年審工作,為1805名退休人員落實季度補發工資364679元。

完成了五七工、家屬工轉社並軌工作,提高了這些人員的社保待遇。去年,略鋼社群積極協助企業勞資和政府社保部門,為485 名五七工、家屬工落實了每月680元的養老補貼;今年又按照縣社保部門安排,將這些人員有序歸併到企業退休職工管理序列,換髮了養老金領取證,使他們的待遇提高至每人每月840元。

為離休幹部和建國前老工人落實相關政策待遇,做好日常服務工作。為24位離休幹部和建國前老工人報銷醫藥費合計379543元。駐西安幹休所的4位工作人員為離休幹部提供日常照料、健康檢查、精神慰藉等服務,組織離休幹部春遊,愉悅了老人們的身心,受到老幹部的好評。

及時調整生活補助費標準。為964名六十年代精減職工、退休職工遺屬和離休幹部遺孀按檔案規定調整併發放了生活補助及撫卹金等待遇;為170多位農業戶籍六十年代精減職工進行了身份確認,使他們享受到養老補助待遇。

落實計生獎勵政策。為474位老年人兌現每月106元的獨生子女父母補助金,其中退休職工452人,居民22人。

做好退休職工信訪調解工作,全力保障老年人的權益。20_____年共接待老年人來訪27件76人次,依法調解轄區較大民事糾紛20起,保障了良好的社會治安環境。社群殘疾退休職工郭國慶因家庭瑣事,引發矛盾,被兒子攆出家門無處住,社群幹部為其解決臨時住處,並多次找他兒子兒媳談話調解,終於使其父子實現和解,一家人重新團圓。

老年文體活動正常開展,老年居民精神風貌進一步提升。春節期間組織老年居民進行秧歌表演和縣城廣場文藝演出;三八婦女節組織登山活動;七一前夕開展退休黨員趣味遊戲;積極發展老年氣排球運動。豐富了老年人文化生活。

退休黨員和老年協會會員廣泛參與社群各工作站的日常老齡服務公益活動,共同打造社群老齡服務工作平臺。社群黨組織和居委會,充分發揮退休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老年協會會員的引領示範作用,動員老年人積極參與各工作站組織的樓道衛生保潔、治安聯防、崇尚科學反對邪教等公益活動,深入開展健康進社群活動,使社群老齡服務工作的群眾基礎日益擴大。

三、對社群老齡服務工作的幾點建議

1、略鋼社群養老服務社會化工作面臨的問題主要是缺少能夠向高齡、空巢、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及其他困難老人提供生活照料、日常護理等服務的公益崗位,建議縣上有關部門以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適當增加老齡服務性崗位。

2、略鋼社群退休職工人數眾多,應繼續發展壯大老年協會隊伍,並充分利用老年人之間情感相通、理念相融的優勢,組織老年協會會員經常性地看望慰問高齡、空巢、患病老人,為這些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情感疏導等服務。

3、略鋼社群今後將繼續加大《老年人權益保障法》的宣傳力度,深化老齡服務工作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的理念,發動社會組織、年輕人群積極參與社群老齡公益服務事業,以多種形式提供志願者服務活動,推進養老服務社會化。

【第5篇】共青團服務建設工作調研報告

共青團組織是黨領導下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是黨的助手和後備軍。加強共青團組織的能力建設,主要是加強共青團的“服務能力、凝聚能力、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建設,其中,服務能力建設是核心。因此,切實加強共青團組織服務能力建設,是共青團組織自身建設的一項戰略任務。

一、共青團服務能力現狀分析

共青團組織之所以對廣大青年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因為共青團組織將服務青年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一)共青團服務能力建設的內涵

共青團組織的服務能力,就是共青團組織圍繞和服務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適應青年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為廣大青年提供服務的本領。主要包括:

1.鞏固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是共青團組織服務能力建設的前提。共青團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著力解決青年在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的實際困難,努力把廣大青年團結在黨的周圍,鞏固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

2.適應青年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是共青團組織服務能力建設的基礎。共青團組織服務包括服務青年群體和團結、凝聚青年服務大局、服務社會。這既是共青團組織不斷提高服務水平的動力,同時也是共青團服務工作的目標。

3.增強共青團組織對青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共青團組織服務能力建設的根本。共青團組織有無吸引力和凝聚力,是其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問題,是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共青團服務能力建設,就是要充分發揮其作用,積極運用服務這一根本途徑,不斷提高團組織服務工作的水平和效率。

(二)共青團服務能力建設的成績

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共青團服務能力建設的目的明確。共青團組織服務能力建設的目的在於增強組織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實踐證明,共青團組織堅持黨的領導,運用一切措施和途徑服務黨政工作大局、服務社會發展、服務青年成長成才,開展了諸如“西部計劃”、“希望工程”、“青工技能培訓”等一系列於國於民於青年有益的活動,有力的推動了黨和國家的事業發展,促進了廣大青年的全面發展,較好地完成了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青年的工作任務,效果十分突出,受到各級黨政領導的高度肯定,深受廣大青年的擁護。

2.共青團服務能力建設的途徑科學。共青團組織在服務大局、服務社會這個過程中起著號召、引導、協調、管理的作用。在服務青年成長成才這個過程中起著教育、培訓、合理配置資源、提供發展平臺、優化環境等方面的作用。

3.共青團服務能力建設的手段豐富。(1)宣傳教育。不斷提高青年的理論水平、科學文化素養和服務社會的能力。(2)培訓。增強了廣大青年的工作能力和創業能力。(3)活動。通過不同的主題活動,在青年的理論武裝、能力提高等方面提供幫助。(4)幫扶。一是對團組織內部成員進行幫扶。二是對社會中需要幫助的人和事進行幫扶。(5)維權。積極維護青少年的合法權益。

(三)共青團服務能力建設的不足

目前,共青團服務能力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服務意識行政化。重權力意識輕服務意識。二是服務方式簡單化。重形式輕內容。三是服務內容政治化。重集體輕個人。四是服務理念單向化。重給予理念教育,輕雙向互惠理念教育。五是服務手段傳統化。重傳統輕創新。

二、共青團服務能力建設的對策

基於共青團服務能力建設現狀,加強共青團服務能力建設需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

(一)前提是準確定位團組織服務能力建設目標

共青團組織的發展在於團組織的自身建設,關鍵是團組織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設。因此,團組織服務能力建設目標應為:在團組織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青年過程中,充分發揮組織的優勢,以黨信任、社會認可、青年滿意為標準,不斷地豐富服務內容,創新服務手段,構建新的服務體系,使團組織更加關注服務,樂於提供服務,努力改進服務。

(二)重點是建設一支服務能力強的團幹部隊伍

提高團組織的服務能力,關鍵在於提高廣大團幹部,特別是團的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當前,建設一支服務能力強的團幹部隊伍,重點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第一,要努力提高各級團幹部的服務意識。共青團要完成肩負的歷史使命,必須不斷的提升團組織的凝聚力,而提供有效服務是提升團組織凝聚力的根本途徑。因此,每一個團幹部要把服務放在心中第一的位置,把服務大局、服務社會和服務青年統一起來,不斷的提高服務意識和水平。

第二,要努力提高各級團幹部的服務能力。主要途徑是教育和實踐。要加強團幹部的培訓,讓團幹部深刻理解共青團服務能力的內涵,明確服務的重點,增強團幹部提供有效服務的決策能力和領導能力。通過團組織在履行政黨政及社會青年事務的實踐中,不斷地鍛鍊和檢驗團幹部提供有效服務的執行能力。

第三,要建立促進團幹部服務能力建設的幹部選任機制。團幹部的選任是團幹部隊伍建設的重要環節,要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將那些願意服務,能提供有效服務的青年及時選撥到團的各級領導崗位上來,增強團組織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青年的能力。同時加強監督和考核,把是否提供有效服務作為幹部考核的重要指標,從制度上強化共青團組織服務能力建設。

(三)基礎是增強團組織提供服務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要實現通過有效服務青年,將服務大局、服務社會統一起來,促進黨和國家以及社會發展、青年發展這一巨集偉目標,團組織自身建設是基礎,只有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和青年的特點,不斷的完善團的基層組織設定,增強團組織提供服務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第一,團組織的設定要靈活。要不分行業,不分單位,不分身份,真正做到哪裡有青年,哪裡就有團組織。

第二,加大青年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團組織的領導能力和協調作用,根據發展需要,就近就便建立青年興趣小組或社團,為廣大青年提供服務。

第三,團組織服務工作要實效。通過為廣大青年提供切實有效的服務,不斷解決青年的實際問題,豐富青年的生活。

第四,團組織服務工作要創新。要不斷的研究新情況,新問題和青年變化的特點,創新服務手段和服務方式,將青年團結起來,為國家建設和社會和諧作貢獻,為青年全面發展導航。

(四)核心是保持團組織同廣大青年的血肉聯絡

團組織服務能力建設的根本是促進青年的全面發展,只有保持同廣大青年的血肉聯絡,才能實實在在的為青年全面發展提供服務。

第一,要加強理論武裝。共青團組織是黨的助手和後備軍,只有政治可靠的助手和後備軍才能充分發揮黨聯絡青年的橋樑和紐帶作用,國家政權的重要社會支柱作用,因此,堅持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青年是根本。

第二,要圍繞青年的全面發展開展工作。團組織要圍繞青年成長中的各種需求,分析社會和形勢的變化,在青年學習需求、政治需求、生活需求、精神需求、文化需求和權益需求方面提供有效服務,促進青年的全面發展。

第三,要把青年的利益放在高於一切的位置。團組織代表維護青年的合法權益,是完成黨和國家交給的重要任務的必備選項。因此,團組織要將青年利益放在工作的突出位置,努力反映青年的呼聲與需求,整合社會資源,切實維護青年的合法權益,促進青年的健康成長。

第四,要把青年對團組織的滿意度作為團組織服務能力建設的重要指標。團組織在開展工作中,不能狹隘的理解能為青年帶來多少實惠才叫為青年提供了有效服務,能夠讓黨的各級組織關心青年事務,能夠將青年事務納入政府的工作規劃,能夠將有益青年發展的政策制度化、法律化,能夠促進社會穩定和諧等都是在為廣大青年全面發展提供服務。因此,團組織服務能力建設,關鍵在於將服務大局、服務社會、服務青年有機統一,形成和諧,青年才會真正滿意。

【第6篇】物業小區管理和服務工作調研報告

近年來,隨著房地產業的迅猛發展,街道轄區物業小區數量急劇增加,由此引發的物業糾紛、業主委員會選舉換屆難等問題十分突出。如何管好物業公司,加強業委會的指導和監督,成為我們必須共同面對並加以解決的一個重要課題。三個月在深圳的掛職學習期間,比較了兩地物業小區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從實際出發,分析原因,尋找對策,借鑑南山街道的管理模式,力爭更好的為小區居民服務,維護轄區和諧穩定。

一、xx街道和xx街道轄區物業小區基本情況及主要特點

截至xx年6月底,xx街道轄區共有物業小區xx個,總建築面積約xx萬平方米,物業管理服務企業xx家。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的有xx個,佔總數的45.7%;正在進行換屆選舉中的有x個,其中,由於各種原因長期成立不了的有x個;因物管問題和業委會組建換屆問題發生糾紛的有x個。xx街道轄區共有住宅小區xx個,總建築面積約xx萬平方米,物業管理服務企業xx家。單位自管xx家,社群代管小區xx家,三無小區x家,小區成立業主委員會的有xx個,正在進行選舉中的有x個.

總體看,街道轄區物業小區主要有以下三個共同特點:

1、新建物業小區數量劇增,迎來小區業委會組建高峰期。轄區三年內新建物業小區和交付使用的小區不斷增加,先後有幾十個小區進行業委會籌備和組建工作。

2、因物業建築質量、建設遺留問題、房屋公共維修基金的歸集使用以及物管公司的服務質量等問題引發的物業糾紛時有發生。

3、業主委員會組建難、運作難、監管難,引發問題糾紛多的現象較為突出。

二、物業小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一)物業建設開發、銷售等環節遺留問題多種多樣,成為引發其他問題的根源

現象一、新樓盤工程質量出現問題。主要表現有:①一些小區物業在開發商向業主交付使用後,發現存在房屋外牆滲漏等質量問題。②開發商向業主交房時仍存在管理區域內的環境、道路、景點等設施未完工、不完備的情況,影響業主居住。

現象二、物業銷售中遺留下來的問題。主要表現有:①銷售廣告承諾內容與實際交房時不符。②擅自將小區公用部分(如屋頂、公共綠化地等)承諾給少數業主使用。③擅自改變公共設施用途、物管房用途、會所及車庫用途等。

現象三、房屋公共維修基金的歸集和使用存在的問題。開發商挪用或不及時向有關部門繳交房屋公共維修基金,給後期物業管理帶來困難。

例如南山轄區鼎太風華、繽紛假日和諾德花園小區都是在物業設計開發、公共面積使用、物業產權劃分等方面的承諾內容與實際交房或後期建設時不符,引發開發商或物業公司與業主間產生矛盾,並逐步升級發酵,導致業委會選舉難、物業管理難等系列問題,甚至發生小區懸掛標語橫幅,業主聚集上訪堵路,打砸、傷人等暴力衝突事件。五里墩轄區的五里商城小區的公共維修基金補交,開發商不知去向等。

主要原因:

①很多問題要到物業使用階段才能發現,造成矛盾發酵或向物業公司轉嫁。

②工程質量驗收標準不夠細緻、規範,相關部門審驗、監管不到位。

(二)物業公司管理服務不規範、不到位,常常引發物業糾紛

現象一、物業公司資質、水平良莠不齊,服務質量總體偏低。雖然經過稽核評級,但員工素質、公司規模、綜合實力和專業化管理水平等各項指標表現優秀的物業公司較少,很多物業公司服務意識不強,物業員工主動上門服務少,業主對物業服務人員的綜合滿意度低,有的物業公司在管理中問題百出,口碑極差。

現象二、物業公司的經營管理不規範。由於產權不清,有的物業公司擅自在小區公共部位開展經營,全部收入歸企業方所有;有的物業公司資金使用、財務審計缺乏公開透明度,存在挪用物業管理費、違規使用維修基金、做假賬等現象。

主要原因:

①物業服務收費標準低、收費難、成本高,物業服務從業人員報酬低等原因導致物業公司招工難,難以保證員工高素質和服務高質量,在合同中、後期物業公司“自炒魷魚”現象不斷增多。

②相關政策、法律法規不夠完善,行業標準不夠統一規範,物管行業缺乏政策扶持力度和良性競爭機制,行業協會監管自律、獎懲制度形同虛設,政府有關部門的管理監督沒有真正落實到位。

例如南山街道轄區月亮灣山莊物業糾紛中,南油物業在合同到期、法院判決其限期退出的情況下,以賬目尚未核清為由一直拒絕退出,街道、社群和職能部門多次採取口頭、書面形式要求其執行法院判決退出管理,但該物業公司仍然不理不睬,導致後期發生較為嚴重物業糾紛事件。

業主參與度不高,並處於相對弱勢,業主、業委會很難與開發商、物業公司形成制衡機制,有效監督不夠。

(三)業委會存在“三難”問題,成為引發問題糾紛的焦點

現象一、成立難

在業委會的組建上,兩街道轄區已經成立業主委員會的物業成立率都不到50%。有些小區從部分業主提出成立業委會申請後,籌備和組建工作持續1、2年時間,最終沒有結果,過程中還出現小區業主分派、對立,甚至引發糾紛、上訪等情況。

主要原因:

①業委會缺乏群眾基礎,業主參與意識薄弱。一些業主認為小區硬體和物業管理過得去,有無業委會沒有關係,有的業主甚至不知道小區哪家物業公司在管理,不知道小區有沒有業委會。所以,很多小區在業委會組建過程中,由於報名人數不夠,選舉在籌備階段就流產了。

②一些開發商和物業管理企業對組建業委會不積極,擔心業委會成立後業主的勢力大了,物業不好管理,甚至有可能炒掉物業,所以採取不提供業主資料、拖延時間等各種手段致使籌建、組建業委會工作就難以進行。例如轄區現代城華庭、美麗灣公寓等小區都發生以上情況。

現象二、運作難

一些小區雖然成立了業委會,但在日常管理方面,存在委員到會率低、參與度差等情況,致使工作無法正常開展,業委會形同虛設;在履職方面,業委會成員缺乏與業主、物業之間的有效溝通,業委會不作為、業主大會長期“冬眠”等現象普遍存在,未能充分發揮橋樑和監督作用。

主要原因:

①業委會成員的服務意識、工作積極性不高。業委會組織較鬆散,且服務工作一般都要佔用業餘時間開展,大部分業委會成員難以真正做到在其位謀其政。

②業委會成員素質和能力參差不齊。上班族、年輕人大都沒有時間參與業委會工作,所以入選的業委會成員往往是年齡較大的退休人員,有的小區個別業委會成員年齡達到70多歲,在個人精力和活動能力方面都不夠理想,且小區事務常涉及工程整修、財務審計、裝置養護、維修資金使用等專業和法律方面的問題,對業委會成員的知識面、綜合能力和相關經驗等要求較高,很多業委會成員難以勝任。

現象三、監管難

實踐證明,業委會是把雙刃劍,用得好可以發揮很大的積極作用,如果業委會出現問題,往往導致小區出現矛盾和糾紛,影響和諧穩定。業委會常存在以下典型問題:

①個別業委會成員動機不良,具有很強的私利性。在行使職權時為謀取個人利益,違規使用小區通過出租經營用房或利用公共部位出租產生的收入擅自增加業委會成員工作補貼,甚至收取其他物業公司好處,積極主張和操作更換物業公司事項等。

②部分業委會亂作為,運作不規範。因缺乏內部管理和約束的機制,少數業委會工作比較隨意,超越許可權行使權利,小區維修基金使用、設施改造、業委會成員任免、開展訴訟等重大事項不按規定進行公示或召開業主大會通過,暗箱操作、違規操作現象時有發生;個別業委會成員與物業公司相互勾結,形成利益團體,犧牲業主利益,侵犯業主權益,甚至出現個別業委會完全被業委會主任控制,業委會主任以權謀私,從中獲利的情況。很多情況下,業主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代表”,合法利益“被犧牲”,而業主往往因為處於弱勢,對此類行為難以制止。

個別業委會維權手段不合法,造成社會不穩定因素。一些業委會成員為達到發洩私憤、謀取私利等目的,假借為業主維權名義故意製造事端,挑起業主與物業公司、政府部門之間的意見和矛盾,帶頭或煽動業主採取非正常上訪、遊行示威等過激行為擾亂社會治安。物業糾紛多發,使基層政府組織承擔的維穩壓力日益加大。

主要原因:

①利益驅使,權力誘惑。這與當前物業小區管理中對業委會存在的錯誤理解和導向有關。大部分業主不關心業委會選舉,而個別業主則表現為過度關心,究其原因,“無利不起早”!錯誤的將加入業委會作為一個謀生手段,一些業主在報名參選時就問社群工作站的工作人員:“我們一個月能有多少補助啊?”、“聽說某某小區業委會每個人每月發一兩千塊錢呢!”;一些業主認為業委會是個權力機構,無所不能,進了業委會就有了權力,有了地位,可以領導自居,業主、物業、政府都得“聽我的!”。

②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不夠完善,規範性、指導性有待加強。很多檔案,無論在時效性、操作性上,都不能適應當前的實際工作需要,基層工作人員在具體實踐中遇到很多存在爭議的問題時無可遵循。

例如:上級業務主管部門,一般情況下也只能在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作出違反法律、法規的決定時,責令其限期改正或者撤銷其決定,而達到解散業委會的條件比較寬泛,實踐中很難落實,也極少實施。

機制不夠健全,指導監管缺位。在人員機構方面,基層專項工作力量薄弱,人手不足問題普遍存在,工作人員業務水平、相關法律知識掌握等不能適應形勢需要和工作實際,工作能力不足、方法欠缺、疲於應付,對業委會很難真正做到指導準確和監管到位。在工作機制方面,政府相關部門普遍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現象,各部門之間職責不清、協調不暢,行政管理和物業管理關係難以理順,缺乏相關的應急處置、協調聯動機制和有效的監管措施,在實際的工作中有時出現“誰都能管、誰都不管”,相互推諉的情況,致使很多矛盾越積越深,工作陷入被動局面。例如月亮灣山莊糾紛問題久拖不絕,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政府相關單位和部門指導不夠準確,監督不夠到位,措施不夠得力,工作中沒有形成有效合力等原因造成的。

三、相關對策及工作建議

如上所述,因物業小區管理引發的一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影響社會穩定,阻礙社會發展的絆腳石。問題的解決不會立竿見影,制度的完善不在一朝一夕。我們認為,政府部門、物業公司、業委會、業主四方面都有導致問題的因素,都負有責任,協調和理順諸多主體之間的法律關係,打破阻礙物業小區規範化執行管理的瓶頸,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配合、相互制約、共創和諧的物業管理局面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根據工作實際,謹提出以下相關思考及工作建議:

(一)高度重視,調整思路,樹立新型管理和服務理念

高度重視不是口號,是迫切希望!呼籲社會各方對這一問題真正引起關注,合力解決問題。小區物業管理是一個新興行業,是社會建設和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深圳的社會建設、管理和服務都走在全國前列,出租屋、外來人口等基礎性管理模式成熟有效。作為街道一級的基層政府部門一定要認清形勢、有所作為、敢於擔當,我們更加不能迴避、不能畏難、不能敷衍,必須克服難處、想到細處、落到實處。

在認識和理念上,要處理好服務與管理的辯證關係,在加強管理的同時注重服務,使其相輔相成。把以人為本,業主自治,支援和維護大多數業主合法權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根據小區居民群眾的合理需求開展工作。要抓住物業公司和業委會這兩個核心,引導他們在依法實施民主自治管理,服務居民群眾上發揮應有作用,實現建立“管理有序、服務完善、環境優美、治安良好、關係和諧的物業小區”的總體目標。

在實際工作中,要在“人、財、物”上給予充分保障。進一步增加人員編制,充實工作力量,改變基層工作人員疲於應付的工作局面;業務主管部門要進一步強化履行專業管理的職能和責任,重心下移,切實加強對基層的指導幫助,做到準確、細緻、到位,並具有明確性和可操作性,要加強法律知識和相關業務培訓,提高專項工作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二)完善法規,細化政策,建立健全規範化物業小區管理工作機制

物業建設開發遺留問題,物業公司管理服務不規範、不到位以及業委會“三難”現象,對小區業主的正當權益造成侵害,誰來監督?怎樣監督?如何打破物業小區管理執行瓶頸?成為政府面臨的工作難題。加強政府的指導和監督力度,建立完善依法行政、規範管理的制約機制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在法律層面,有關部門儘快出臺操作性強的《業主大會和業主委員會指導規則》,填補法律漏洞和監管空白。重點對一些在日常管理中較為多發,容易產生爭議的典型問題加以明確和解決。對物業公司服務質量等問題,要按照“按質論價”的原則合理界定和明確制定物業小區管理服務內容、收費標準和小區維修資金籌集、使用等具約束力的操作程式和實施細則;建立物業服務誠信考核制度,考核結果與物業服務企業等級評定、資質升級和政府獎勵補貼政策相掛鉤;在日常監管、考核和獎懲程式上要權力下放,充分聽取街道、居委會、業委會、業主等方面的意見,對行業協會和主管部門的行政處罰權給予法律上的保障。對業委會給予清晰、準確、合理、科學的定位,明確權利義務和法律責任,建立規範、有效、透明的考核和監督制度;完善業主大會、業主委員會組建和運作程式;推行業主委員會有償服務制度,統一薪酬標準;明確業委會不作為、亂作為的處罰規定;建議明確業委會備案為必經的審批程式,屬實質性備案;對由街道辦事處組織聯席會議的程式、效力、責任等問題加以明確。

在行政層面,主要解決政府各有關部門職責不明確,管理與服務脫節的問題。建議改變市、區主管部門單一管理的模式,在街道辦事處成立專職機構,專門負責物業管理工作,建立市、區、街道三級物業管理行政職責;建立物業小區管理服務綜合資訊系統,對物業企業、業委會、業主、物業從業人員以及物業專項維修資金等方面實現科學化和資訊化管理;建立物業小區矛盾糾紛調處聯動機制,對涉及小區公共安全的設施裝置應急維修、物業公司撤盤、物管糾紛等重大、疑難、複雜問題的個案,立即啟動專項工作組模式,各部門形成合力,對存在的突出問題及時制定工作方案及解決措施。

(三)開拓思路,創新方法,探索行之有效的物業小區管理模式

在法律、政策、行政保障充分,依法行政的基礎上,日常工作中,必須要在方式方法和管理模式有所創新和突破。結合南山街道實際,我們擬逐步推行“一三五一”物業小區管理服務工作模式,以“促溝通、解矛盾、創和諧”為目標,以強化物業公司、業委會指導監管為重點,積極搭建多元互動平臺,有效實現多方聯動管理,及時化解各類矛盾糾紛,有力維護小區穩定和諧。

1、“一網”,即建設“社群家園網”,搭建小區業主網路議事平臺。

佔領網路陣地,在有條件的社群藉助社群服務中心成了“家園網”平臺,開設物業小區“網路議事會”欄目,主動為業主提供交流平臺,公佈相關會議決策,公開事件處理、事務推進落實,通報相關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等。通過資訊互動正確引導輿論導向,積極倡導文明風尚,及時瞭解小區輿情,疏導鄰里糾紛,消除怨氣隔閡,暢通維權渠道,拓寬議事空間。

2、“三會”,即制定落實物業小區綜合管理聯席會議、小區業主民意懇談會(現場)會和物業管理工作培訓會。

由街道組織定期或不定期召開物業小區綜合管理聯席會議,由城管執法、安監、消防、文化衛生、司法信訪和物業主管部門參加,對物業小區管理中存在的違法搭建、公共安全、環境衛生、物業糾紛、業委會運作等突出問題採取集中會診的方式進行排查,逐項落實責任主體、整改措施和督辦期限,做到事事有落實,件件有反饋。

由社群工作站組織定期或不定期召開物業小區業主民意懇談(現場)會,由業委會、物業公司、業主代表和小區“五員”隊伍等參加,聽民意、化民怨、解矛盾、除隔閡,形成小區事務公平公正、公開透明,各方力量共同參與、良性互動的和諧氛圍,真正體現 “小區是我家,管好靠大家”。

由街道或社群組織每年一度的物業管理工作培訓會。採取年終總結聯誼的形式,安排各物業公司負責人、業委會成員和其他業主代表等人員進行經驗交流,開展相關專業知識的集中培訓,提高其規範化運作水平和履職能力。

3、“五員”,即“網管員”、“聯絡員”、“觀察員”、“輔導員”和“督導員”,群策群力,分工合作,共同參與小區事務。

網管員主要由社群工作站工作人員和社群服務中心社工擔任。負責社群家園網“網路議事會”欄目的維護、資訊相關更新和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聯絡員主要在小區物業公司、業委會、義工隊、老年協會和部分業主代表中產生,主要負責收集和提供相關資訊、通報有關情況、開展業主宣傳動員等工作。同時,結合街道網格化管理制度,本片區的網格員要負責協調聯絡有關部門、根據落實具體事項等工作。

觀察員主要由業主中富有熱心、公益心並具有一定組織能力和法律、財務等相關專業知識的業主代表組成。負責對物業公司、業委會和相關政府相關部門的工作進行監督,並可向督導員提出工作建議網路管理員和輔導員主要由專業律師、司法調解員、警員、心理學專業社工和業務主管部門工作人員組成,也可吸收業主中的文化、衛生、環保、法律等專業人才。通過召開座談會,開辦輔導班、心理資訊室、小區事務調解工作室等形式開展各類公益服務性活動。

督導員主要由業主中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黨代表等較有影響力的業主代表和街道業務、紀檢等部門領導組成督導組,對小區相關管理事務、事件和案件的處理等相關事項進行監督指導、推進落實。

4、“一建立”,即開展宜居物業小區建立系列活動。

通過居民滿意度調查、業主投票等方式和程式,制定評定標準、細則及相關獎懲規定,試行物業公司“紅黃牌”掛牌或星級評定製度,開展三好物業(小區)評比、最有為(具活力)業委會表彰等系列活動,積極建立“綠色、人文、平安、和諧”現代化宜居物業小區。

【第7篇】服務業發展工作調研報告

今年以來,我鎮服務業發展切實抓住城市產業轉移的有利契機,立足實際,攻堅克難,務實創新,統籌發展,全鎮服務業繼續保持了快速增長的良好發展態勢,各項經濟指標實現了新的增長。

一、今年以來發展服務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1—12月份,我鎮完成服務業納稅營銷196865萬元,同比增長99.92%,佔年計劃目標的116.87%;完成國地兩稅5712.04萬元,同比增長39.86%;完成固定資產投入36206萬元,佔年計劃目標的80.46%,其中,完成經營性投入5550萬元,佔年計劃目標的55.5%。從主要經濟指標分析,我鎮服務業發展勢頭較好,增長速度較快,基本達到或超過了進度要求,這主要得益於新引進公司的快速見效。其中新引進的3家運輸公司預計今年可新增銷售15000萬元,新引進的3家貿易公司可新增銷售8個億;同時,通過良好的服務,派克貿易有限公司可比去年增加銷售3億元。在抓好現生產的基礎上,我們還大力抓了招商引資,目前,有xxx銷售公司、著名汽車4s專賣店等一批專案正在洽談之中,保證了服務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服務業重大專案建設推進情況。

按照年初區委、區政府統一部署,我鎮對重大專案高度重視,專人負責,層層落實,各專案正按計劃有序推進。

1、大合速二期專案。該專案主要包括三個部分,分別是:

(1)、登山步道。總長874.9米,已於6月份全部完工。

(2)、部分別墅。其中三棟別墅總建築面積906.22平方米,土建全部完成,已轉入外場施工,確保在9月底前完成道路、綠化、裝潢,並交付使用。

(3)、汽車通道。該通道連線尚書灣和安定寺,總長6800米,計劃於月底前全部完工,溝通刪節號景區。

(4)、會議中心。該專案總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總投資3000萬元,xx十八灣旅遊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目前,專案相關規劃圖紙正在設計中,計劃於明年2月份啟動建設。

2、xx生態休閒農莊專案。該專案總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總投資13059萬元。目前,大棚主體、內部各功能區工程建築已基本完成,內部設施正在除錯之中;道路路面瀝青攤鋪也已結束;外場綠化正在加緊施工中,已鋪設草坪磚9000平方米;山體瀑布工程已全部完工;服務員培訓工作已全面展開;同時,相關手續也正在加緊辦理之中。在區委、區政府的關心支援下,9月5日由xxx專門召集有關部門在xx召開協調會,對資金、工程進度及相關手續辦理進行了專題協調。整個專案計劃在明年10月份竣工,並投入執行。

3、環鎮北路商貿街店面專案。該專案總建築面積20萬平方米,總投資2xx萬元。目前,該專案主體建築已完工,外牆裝飾已全部結束,外場綠化施工正在緊張施工中。同時,已開始招租拍賣準備工作。全部工程計劃明年10月份完工並交付使用。

4、集鎮1號拍賣地塊。該專案位於集鎮環鎮西路與人民路交匯處,總佔地面積74畝,總建築面積7.4萬平方米,總投資1.7億元,由市富安置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目前,一期佔地40畝、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已開工建設,售樓籌備處也正在建設中。

三、服務業發展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我鎮服務業雖然得到了較快的發展,但仍存在著一系列矛盾和不足,主要為:一是地處遠郊,服務業受城市輻射的影響較小,長期以來處於一個相對侷限的範圍內發展,發展服務業人氣不足;二是由於園區建設還未達到一定的規模,園區建設的帶動效應、小城鎮建設的集聚效應、十八灣生態修復帶來的積極影響還未體現,鎮區人氣聚集度不高,制約了三產服務業的進一步快速發展。三是由於國家巨集觀政策的影響,土地進一步嚴格控制,同時,資金的不足也制約了物流園的啟動建設等等,似的服務業發展缺乏載體。四、下階段工作的主要思路及重點。

下階段,我鎮將進一步立足胡埭實際,深入貫徹實踐科學發展觀,統籌協調發展,加快形成“一帶二區”的發展格局,具體為:

1、以沿山沿湖自然資源為依託,以市建設“山水名城“為契機,按照湖光山水旅遊城市的發展方向,保護生態,突出自然景觀的建設和文化底蘊的挖掘,高水平發展休閒度假、現代農業、觀光旅遊業,逐漸形成劉閭路以東的“生態休閒觀光旅遊帶”。

2、以環湖公路、xx高速、xx鐵路的建成為契機,進一步發展沿路經濟,合理定位,發展現代物流業,並結合xx地區性物流中心的基本功能定位,以物流為載體,依託工業安置區發展生產資料的交易、流通,逐漸形成“綜合物流區”。

3、以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為方向,以經營城鎮為重點,依託集鎮區的土地優勢和人口向集鎮集中的機遇,藉助區外資本的力量加快發展房地產,逐步推出部分地塊,走向市場,積極引導農民居住向集鎮集中,增加集鎮的人氣;同時,以工業園建設為帶動,加快配套,發展辦公、餐飲、住宿等配套服務業,逐漸形成“集鎮中心商貿區”。

通過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市場化運作,做到重點突破和全面發展相結合,以人為本,科學布點,努力謀求胡埭服務業新的突破。一是抓好在建專案的快竣工。主要是四隻重大專案的竣工執行。二是抓好意向專案的早落實。主要是xx銷售公司、著名汽車品牌4s店的落實簽約。三是抓好策劃專案的規劃推介。目前,我鎮已邀請上海設計院對我鎮的服務業專案進行規劃設計,爭取早日拿出一套可行性方案;同時,進一步做好對外推介招商。

【第8篇】敬老院服務管理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一、敬老院基本情況

縣目前共有2所敬老院,分別為縣中心敬老院和縣鎮農村敬老院(7月正式運營),其中縣中心敬老院修建於,佔地面積1200㎡,為2層樓房,共有床位80張,入住老人16名,管理人員3名、服務人員5名,已辦理法人證書和18位社會信用程式碼;縣鎮農村敬老院,專案總投資780萬元,該專案位於鎮呷擁社群,佔地面積560㎡,建築為4層樓房(帶無障礙電梯),建築面積2460㎡,共有房間80間。目前該專案已全面完成基礎建設和部分設施裝置採購,預計7月正式運營。

二、加強敬老院管理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我縣敬老院目前實行公辦公營,每年由縣財政配套60萬元用於敬老院正常運營開支,在具體的工作中我們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來做好敬老院管理服務工作:

1、建立健全制度,做到有章可循。在工作中,我們根據《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和《農村敬老院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結合敬老院工作實際,先後制定了《院長崗位職責》、《工作人員崗位職責》、《院民守則》、《衛生管理制度》、《食堂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制度》、《請假制度》、《安全消防制度》等十多項規章制度,實行目標管理,落實崗位責任制,既做到敬老院的規範管理,又充分調動了全體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2、實行院長負責制,突出自我管理,體現以人為本原則。敬老院作為一個大家庭,為了營造和諧、溫馨、生活有序“大家庭”氛圍,我們在全面推行制度管理的基礎上,突出抓好院民自我管理,全院形成周密的自我管理體系,從生產、生活到醫療出行等方面全部實行“院民自治、陽光操作”,提高了院民的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能力,增強了敬老院的凝聚力,營造了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和睦相處的良好氛圍,有力地促進了敬老院的健康發展。

3、開展“爭創”活動,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我們敬老院認真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組織評選出了一批“五好院民”,還給予獎勵。切實調動了院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極大地激發了院民們的生活熱情。

4、安全保障。敬老院制定突發事件應急預案,配備應急燈8盞、滅火器16個,實行敬老院定期走訪制度、安全隱患排查常態化,重點檢查用火、用電、用氣和食物方面存在安全隱患問題,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同時及時化解院民各類矛盾,從根本上消除各類安全事故隱患。

5、社會各界關心和支援。每年愛心企事業單位組織員工到敬老院開展獻愛心志願服務活動,部分企業每年為院民購置衣物,縣醫院組織醫療技術骨幹為院民做全面免費體檢,縣委政府每年給老人們拜年並給院民送來慰問品和慰問金。

6、優化服務,竭力建立星級敬老院。在敬老院管理服務工作中,始終貫串著“愛心管理、親情服務”這一宗旨。工作人員配備方面:管理服務人員都具備有愛心、有孝心的基本條件,服務人員掛牌上崗,工作主動熱情文明,不怕髒不怕累,能耐心細緻周到的為老人服務,院民普遍感覺滿意;生活方面:每週更換食譜,並由指定供應商供應菜肉奶等生活用品,確保食物安全與質量;醫療方面:全院院民全部參加新型合作醫療,每月定期為五保老人檢查身體,準確填寫院民健康檔案。做到小病不出院、大病有保障,切實做到“老有所醫”、“老有所靠”;文化娛樂方面:院內設照料中心,配備電視音響等裝置,每天組織跳鍋莊等文化娛樂活動,切實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樂”。使全體院民切實享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思想教育方面:經常組織有文化的院民帶領大家學習、收看電視,並加強對職工、院民思想道德和黨的基本路線教育,正確引導職工作職工愛崗敬業、誠實守信的模範、院民主動作爭創文明敬老院民,爭當文明院民的標兵。

三、敬老院服務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1.我縣敬老院作為一個公辦公營性質的事業單位機構,其經費全部由縣財政負擔,隨著對敬老院服務質量上要求逐步提高,所需財政資金逐步加大,同時敬老院作為一個服務行業,有政府與敬老院、敬老院與院民、敬老院與院民家屬等多重關係存在,各種不可預見性的因素較多,矛盾隱患突出,亟待法律法規對敬老院資金管理和服務管理進一步規範;

2.文化娛樂較為單一:入住院民主要的文化娛樂方式為跳鍋莊,讀書、看報等關內地區常見的老年人文娛方式基本沒有,這一方面是由於入住院民普遍文化水平較低,另一方面由於敬老院管理服務人員無相應業務水平來院民開展豐富的文娛活動;

3.院民高原病較多,普遍體弱,護理難度大:目前我縣敬老院共入住16名老人,其中生活部分自理5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4人,我縣敬老院護理人員只有4人,且全部為女性,因護理員工資比較低,招不到合格的男性護理工,在對入住院民的生活護理中多有不便。

四、做好敬老院服務管理工作的對策措施

一是加強財政和社會慈善資金投入,改善敬老院基礎設施;

二是加強人才引進,提升服務管理軟環境;

三是提高護理員工資,同時引導社工、志願者等參與敬老院服務管理。

【第9篇】政務服務工作調研報告

政務服務工作調研報告

為全面瞭解全市政務服務工作,深入分析政務服務工作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績、存在的主要問題及研判下步工作的主要方向,資陽市政務服務中心安排專人,集中精力,對全市政務服務工作基本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下步工作方向做了深入調研和全面分析,形成本調研報告。

一、基本現狀

(一)體系建設方面

1. 四級便民服務聯動體系基本形成。近幾年來,按照省、市統一部署,全市各級各部門圍繞優化政務服務、創優發展環境的目標,立足服務發展、服務民生、服務基層,高度重視便民服務的建設工作,積極構建和完善便民服務體系,切實提高了政務服務水平,助推了全市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截至20xx年12月底,全市4個縣(市、區)均建立了政務服務中心,175個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已全部建成,2952個村(社群)已建成便民服務代辦點2811個(建成率95.22%),基本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覆蓋全市”的市、縣、鄉、村四級便民服務聯動體系。全市95%以上的地方能夠實現“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鄉(鎮)”,基本實現了“一站式辦理,一條龍服務,讓方便留給群眾,把麻煩留給自己”的服務。

2.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體系趨於完善。四川省從10月開始實施“兩集中、兩到位”相對集中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目前,市、縣(市、區)兩級行政審批部門基本完成該項工作。20xx年政府機構改革後,市本級具有行政審批職能的38個部門中有26個部門單獨設立了行政審批科,其中12個行政審批事項較多的部門的行政審批科整體進駐政務服務中心,視窗工作人員由之前的不到100人增加到120餘人,均比“兩集中、兩到位”改革前顯著增加。市本級設行政審批視窗28個(含綜合視窗和並聯審批視窗各1個),醫保、社保、機保、公積金中心等公共服務視窗4個,天然氣、自來水、銀行、商務中心等便民服務視窗4個,會計師事務所、印章中心等中介服務視窗2個。縣(市、區)設行政審批視窗27個(含綜合視窗暨並聯審批視窗1個),醫保、社保、機保、公積金中心、公證處、郵政局等公共服務視窗6個,中介服務視窗暫無。

3. 服務方式創新體系初步建立。全市政務服務中心始終緊緊圍繞“創新服務方式、延伸服務觸角、拓展服務領域”的原則,以“政策更優、門檻更低、審批更少、服務更好”為目標,創新開展上門服務、預約服務、延時服務、志願服務隊進園區服務等。此外,市農業局視窗創新服務機制,先後發出萬餘份信函,告知辦理年檢手續,極大地方便了資陽籍異地拖拉機車主及時辦理年檢手續;市國稅局視窗創新推出“免填單”服務,程度的簡化了審批流程;市質監局視窗建成了全省第二個規模性“便民服務標準免費查詢平臺”,得到辦事群眾充分肯定。

4. 政務服務公開體系基本構建。便民和為民,是政務服務中心的兩大核心職能,也是政務服務工作的價值取向和工作取向,作為政務公開的主要載體,切實履行了“陽光政府”的職責。促進政務服務的整合化、規範化、高效化,方便基層群眾辦事,提供讓群眾滿意的高質量政務服務,是政務服務中心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政務服務中心將行政審批(許可)的依據、內容、過程和結果全面向社會公開,使社會及公眾一目瞭然。政務服務公開體系的構建,增加了公眾對政府的信任、理解和支援,同時也把涉及群眾的事項全部放在群眾眼皮底下辦理,使政府工作真正做到了公開透明,在陽光下執行,保證了群眾對政府工作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二)機制建立方面

1. 主動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聯席機制逐步規範。近年來,全市政務服務中心始終按照“環境是生產力,環境是安全閥,環境是戰略資源”的原則,主動作為,切實提高政務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按照“全黨抓經濟、重點抓工業、關鍵抓專案”的總體要求,以服務重大專案建設為抓手,依託政務服務中心平臺,充分發揮重點專案綠色通道辦公室的作用,切實踐行“只要企業定了幹,一切手續我們辦”的。全面梳理重大專案推進過程中涉及的行政審批問題,主動針對問題提供個性服務,堅持“六個一、三個量化、三個倒排”原則,實行定期集體會商、會審、會籤和進展情況彙總、通報,落實專人跟蹤、全程代辦和並聯審批,有力地推動了百威啤酒、浙粵工業園、三岔湖長島國際旅遊度假區等30多個重點專案快速落地、加快開工建設,創造了百威啤酒專案75天實現從簽約到啟動主體工程建設,浙粵投資有限公司0.5天辦完所有證照的“新速度”。組建了天府新區資陽片區投資專案審批服務領導小組,在市本級及簡陽市政務服務中心專門設立了天府新區資陽片區投資專案受理綜合視窗,集中協調解決涉及兩級行政審批的有關申報工作,建立健全了專案審批聯動機制、聯席會議機制、會商會審機制、跟蹤服務機制等,切實做到“流程更優、時間更短、服務更好”。

2. 並聯審批提速機制已趨完善。,資陽市及4個縣(市、區)作為全省並聯審批工作的試點市,成立了由發改、政務服務中心會同經委、國土、建設等相關部門組成的並聯審批領導小組,納入並聯審批的範圍包括實行備案和核準管理的全部企業投資專案,主要有專案備案、選址審批等14項。全市政務服務中心遵循“創新思路,依法實施,重點突破,有序推進”的原則,優化審批流程,突出可操作性,達到了審批時限大幅縮短、行政成本降低、監督約束強化、審批效率提高的目的。

3. 政務服務監督機制基本完善。根據《四川省政務服務監督管理辦法》的規定,全市政務服務中心根據工作需要,聘任了具有一定政治素質、法律素質的人員作為政務服務行風監督員,對政務服務工作進行行風監督,反映政務服務中的問題,並提出改進工作的建議。市本級和4個縣(市、區)政務服務中心全部實現視訊影象適時監控。各縣(市、區)已試點向鄉鎮延伸,開通視訊監控監察,實現了政務服務工作延伸和監督制約延伸同步進行,無縫對接,完善了縣鄉政務服務工作體系建設。

4. 政務服務績效考核機制基本建立。市政務服務中心作為市政府13個目標績效考核部門之一,對市本級43個部門及各縣(市、區)政府在服務質量方面進行目標績效考核。出臺了《資陽市政務服務系統視窗工作人員行為規範》,進一步完善了績效考核辦法,將視窗工作人員的業務技能等納入績效考核範疇,按績效考核結果綜合評定服務視窗和服務人員,並按相應的標準給予獎勵。各縣(市、區)政務服務中心結合本地實際,出臺了相應的績效考核管理辦法。市政府決定從20xx年開始,對基礎設施好、群眾反映好、執行效果好的優秀便民服務中心和先進便民服務中心連續實施3年的“以獎代補”,予以激勵。

5. 基層便民服務中心執行機制基本規範。在建成的175個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中,雁江區4個街道辦事處、簡陽市清風鄉整體新建,雁江區臨江鎮、安嶽縣清流鄉等23個便民服務中心為整合鄉鎮文化站、計生指導站等專案新建,雁江區小院鎮、安嶽縣嶽源鄉等85個便民服務中心為盤活閒置資源或租賃門面等形式改建,簡陽市董家埂鄉、樂至縣通旅鎮等62個便民服務中心為掛牌,總體合格率為77.52%。全市175個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均設立了主任和執行副主任,已建成便民服務代辦點的2811個村(社群)均設立了代辦員。市政府先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做好政府資訊公開和政務服務工作的通知》、《關於進一步加強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和村(社群)便民服務代辦點規範執行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規範性檔案,為基層便民服務中心執行機制的規範指明瞭工作方向。

(三)便民服務事項設定方面

1. 依法清理,實現“五統一”。近年來,全市政務服務中心會同法制部門對行政審批專案先後進行了5次清理,並對行政審批事項實行動態管理,有法律法規依據的,該增加的及時增加,無法律法規依據的堅決取消。要求需要政務服務中心進行行政審批的專案,除須現場踏勘和調查以外的各環節必須全部在政務服務中心完成。對專案名稱、專案數量等實行“五統一”進行規範,並統一製作了《辦事指南》,讓辦事人員一目瞭然,清晰的知道各行政審批事項的辦理流程、辦結時限及是否需要前置審批等相關事項。

2. 科學設定,切實方便群眾辦事。在規範清理的基礎上,經市政府審定,決定保留縣(市、區)級17個部門的行政審批專案86項,保留縣(市、區)級8個垂直管理部門的行政審批專案26項,調整為公共服務的行政審批專案88項,調整為擱置的行政審批專案69項,進入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的服務事項28項。根據服務民生、服務基層的要求,社群便民服務代辦點進駐專案14項,村便民服務代辦點進駐專案12項。從執行情況看,基本上實現了“涉群必進”,將所有涉及群眾利益、關乎百姓民生並能方便群眾辦理的事項全部納入了基層便民服務中心或便民服務代辦點。

(四)電子政務大廳執行方面

1. 積極主動試點,實現智慧辦事。市政務服務中心主動開展全省電子政務大廳建設試點工作,20xx年10月,市本級和樂至縣電子政務大廳正式開通執行,參加全國第六屆省際政務服務工作交流會議的近30個省、市參會代表觀看演示了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電子政務大廳的三級聯網,突出了上下互動和高效便捷,展示了政務服務中心這一政府平臺的對外形象。20xx年10月底,雁江區、簡陽市、安嶽縣電子政務大廳全部開通執行,提前完成了省政務服務中心下達的目標任務,一個覆蓋更加廣泛的電子政務平臺已建設成形。目前,全市電子政務大廳實現了行政審批事項和公共服務事項的文字下載、流程查詢、網上預審等功能,較好地方便了群眾辦事,節約了辦事成本,實現了實體政務服務大廳的有益補充。

2. 推廣網路申報,提升審批效能。全市政務服務中心先後對中介機構、考試機構、從業資格證經辦人員和其他代辦人員等辦件頻率較高的群眾進行了多次培訓,鼓勵他們通過電子政務大廳完成申報,節約了行政成本,提高了辦事效率。

3. 開通政務服務熱線,搭建諮詢平臺。3月,全市政務服務中心統一開通了96196政務服務熱線,鼓勵投資企業和辦事群眾撥打96196政務服務熱線,享受足不出戶的政務服務,減少審批環節,縮短審批時限,提高辦事效率,降低辦事成本。依託電子政務平臺和入口網站,及時更新應向社會公開的政務資訊。落實專人對入口網站進行維護,確保各視窗單位的工作動態、外地先進經驗、政務要聞等第一時間更新到相應欄目,方便公眾瀏覽。

(五)場地建設方面

1. 縣(市、區)級政務服務大樓逐步達標。按照《政務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建設規範》要求,市轄縣(市、區)政務服務中心一級標準應為6000m2以上,二級標準應為3000m2以上,三級標準應為1000m2以上。樂至縣和簡陽市政務服務中心基本符合《政務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建設規範》的二級標準。雁江區、安嶽縣新建政務服務中心辦公面積均在6000m2以上,符合《政務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建設規範》的一級標準,預計20xx年正式投入使用。

2. 市本級政務服務大樓不達標。按照《政務服務中心基礎設施建設規範》要求,市政務服務中心一級標準應為15000m2以上,二級標準應為10000m2以上,三級標準應為5000m2以上。從全省21個市(州)政務服務中心現有辦公場地看,已有14個市(州)達二級以上標準,4個市達三級標準。目前,市本級政務服務中心服務大廳面積僅有2174m2,與省上要求和實際工作需要差距較大,不能滿足群眾的辦事需求。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標準化建設滯後

因多方面原因,目前,市本級政務服務綜合大樓建設沒有實質性進展。

(二)鄉鎮便民服務中心硬體設施滯後

近幾年來,各縣(市、區)政府向部分便民服務中心購置並配送了電腦、辦公桌、群眾休息椅等設施裝置,各鄉鎮自籌資金配齊了檔案櫃、電風扇、飲水機、電話等設施裝置,基本能滿足日常辦公需要。但與服務型政府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鄉鎮便民服務中心辦公設施還不能滿足工作需要,變向延長了辦理時間、降低了辦事效率。

(三)“兩集中、兩到位”工作還有差距

按照省政府要求,市級部門行政審批“兩集中、兩到位”工作由於場地受限,部分事項、環節應進未進,住建、公安、公共服務等部門進駐不徹底,一定程度影響工作的正常開展。

(四)政務服務中心視窗人員結構不合理

由於機關行政效能建設、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工作涉及面廣,標準要求較高,部分單位認識還不到位,思想觀念尚未完全轉變。有的單位把進駐政務服務中心當作一種形式,進駐政務服務中心的人員變動頻繁,有的部門在選派人員時,未按照要求選派業務骨幹到政務服務中心,而是抱著“應差”的想法,把中心的視窗工作當成“守攤子”,派一些業務不熟、不會計算機操作、年齡偏大的工作人員入駐大廳,甚至選派工勤人員、臨聘人員、退休返聘人員頂崗,致使服務質量受到影響。同時,由於各單位派駐人員由政務服務中心代管,其人事關係、工資關係及選拔任用均在派員單位,政務服務中心只負責日常管理、辦件情況監管等,部分人員派駐政務服務中心後,與原單位聯絡較少,擔心受影響,加之各方面管理嚴格,不願意到中心工作,工作熱情不夠。

三、下步工作方向

(一)逐步推進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

嚴格按照中辦發〔20xx〕22號和川委辦〔20xx〕26號檔案精神,認真落實“一級地方政府一個視窗對外”的工作要求,將政務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範疇,政務服務中心場地等硬體建設納入基本建設專案投資立項解決,搭建集行政審批、公共服務、資源交易為一體的公共服務平臺,努力把政務服務中心建設成為為企業、社會和基層群眾提供優質高效政務服務的綜合平臺。按照“政務服務中心應選址於本城區位置適中、交通便利、方便服務物件辦事的地方”的要求,爭取儘快啟動市本級政務服務綜合大樓建設,實現“整體工作逐步進入全省第一方陣”目標。督促部分縣(市、區)加快縣級政務服務中心新場地建設,實現功能配套,加大投入,逐步改善鄉鎮便民服務中心辦公場地。

(二)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1. 繼續全面清理行政審批專案。嚴格按照《國務院關於第六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專案的決定》(國發〔20xx〕52號)檔案要求,會同相關部門對行政審批事項進行再次全面清理。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能夠自主決定,市場競爭機制能夠有效調節,行業組織或者中介機構能夠自律管理的事項,政府都要退出。凡可以採用事後監管和間接管理方式的事項,一律不設前置審批。以部門規章、檔案等形式違反行政許可法規定設定的行政許可,要限期改正。新設審批專案必須於法有據,並嚴格按照法定程式進行合法性、必要性、合理性審查論證。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任何地方和部門不得以規章、檔案等形式設定或變相設定行政審批專案。

2. 進一步健全行政審批服務體系。繼續推進政務中心建設,健全市縣鄉村四級聯動的政務服務體系。加強行政審批績效管理,推行網上審批、並聯審批和服務質量公開等做法,不斷提高行政審批服務水平。

3. 深入推進“兩集中、兩到位”。要求各級各部門對行政審批和行政許可事項進行全面清理,簡化工作程式,提高工作效率,在法律法規許可的範圍內,對下充分授權,基層站所也應將相關稽核、審批權授予視窗工作人員,實現“一站式服務”。

(三)進一步增強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能力

1. 認真執行“三項制度”。認真落實首問負責制、辦結制和責任追究制,同步執行並聯審批、綠色通道等制度規定,強化組織領導,細化工作方案,搞好協調溝通,按照“特事特辦、急事快辦”的原則,保障各類辦理事項在政務服務大廳規範、高效辦結。

2. 提升綜合服務水平。按照“拓展內涵、完善功能、優化服務”的要求,強化政務服務中心的服務功能,努力提高綜合服務水平。強化為企業、群眾辦理審批的服務功能,開展配套服務、提供便民服務。對重大建設專案實行“一站式”服務和全程跟蹤服務。加強審批部門與專案單位之間的溝通聯絡,建立健全重點企業聯絡制度,積極推行全程代辦、網上預審、預約服務、上門服務等措施,程度的方便專案單位辦事。重點加強與天府新區資陽片區投資專案的完善對接,積極實施專案綠色通道。加強與招商、開發區、督查室(目標辦)等部門的協調配合,適時開展督促檢查,幫助企業及時解決行政審批辦理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四)加大便民服務中心硬體設施投入

1. 爭取建立專項工作經費。各縣(市、區)政府在對鄉鎮(街道)的年初預算中單獨設立便民服務工作專項經費,經費按一類鄉鎮5萬元、二類鄉鎮3萬元、三類鄉鎮2萬元的標準足額保障。市政府繼續對那些基礎設施好、群眾反映好、執行效果好的優秀便民服務中心和先進便民服務中心實施“以獎代補”,予以激勵。

2.爭取增加便民服務中心行政編制2-3個,增配一個副科級便民服務中心主任。

3. 完善辦公必需的設施裝置。各縣(市、區)政府逐步為鄉鎮便民服務中心統一配備傳真機、印表機、影印機、掃描器等辦公必需設施裝置。鼓勵有條件的鄉鎮開通並使用電子政務大廳、行政審批系統和視訊監控系統。

(五)加強政務服務中心自身建設

1. 出臺剛性管理檔案。積極學習借鑑優秀地區的做法,由組織部門、人社部門和政務服務中心聯合制發《關於加強政務服務中心視窗工作人員的管理辦法》,明確政務服務中心作為培養鍛鍊幹部的實踐基地,視窗工作人員在政務服務中心視窗工作視為下基層鍛鍊,視窗工作時間計算為下基層鍛鍊時間。選派人員必須是本部門的行政編制工作人員,業務熟悉,有群眾工作基礎和一定政策水平,提高工作人員整體素質。

2. 加大激勵考核力度。繼續對市級行政審批部門及縣(市、區)進行績效目標考核,市政府每兩年表彰一次政務服務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市政務服務中心不斷完善績效考核辦法,充分調動視窗人員工作積極性。

3. 建立健全學習交流機制。建立健全政務服務中心學習交流機制,學習借鑑先進地區經驗,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主動作為,建設一支“留得住、幹得好、上得去”的政務服務隊伍,奮力促進資陽市政務服務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國前列。

【第10篇】納稅服務工作調研報告

納稅服務工作調研報告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按照我國稅務機關確定的“以申報納稅和優化服務為基礎,以計算機網路為依託,集中徵收、重點稽查”的徵管模式要求,我市稅務部門在加大打擊偷逃稅行為的同時,為納稅人提供服務的觀念日益增強,在納稅服務方面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不僅提高了稅務稽查的權威性,而且樹立了良好的稅務形象,為確保稅收收入,推進依法治稅,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創造良好的納稅環境作出了貢獻,但是,也應該看到,我市納稅服務所取得的成效還是初步的,對納稅服務的認識及服務機制等還待於進一步提高。

一、正視我市納稅服務工作中的現狀

近年來,我市稅務部門以“服務於經濟建設,服務於社會發展,服務於納稅人”為宗旨,通過簡化辦稅程式、優化辦稅流程,推行“一站式”、“一窗式”、“全程式”服務等一系列納稅服務措施和現代資訊手段,不僅極大地提高了納稅服務的質量和效率,而且還從根本上改變了過去稅務幹部高高在上、鐵面執法,納稅人納稅意識淡薄,被動應付的納稅局面。但是,通過調查發現當前基層納稅服務工作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納稅服務觀念亟需轉變。一方面上級稅務機關不斷推出各種納稅服務舉措,而另一方面作為納稅服務的具體落實者——基層稅務機關的納稅服務工作大多數還只是停留在完成工作任務,偏重於口頭上、材料中、牆壁上的服務。沒有從思想觀念上將納稅服務工作上升為一種自覺行動。新《徵管法》第九條明確“秉公執法、忠於職守、清正廉潔、禮貌待人、文明服務、尊重和保護納稅人、扣繳義務人的權利,依法接受監督”是稅務機關、稅務人員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然而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要求更多的是強調反腐倡廉,真正以納稅人的權利為出發點的依法行政的教育要求卻往往被忽視了。結果,徵納雙方的關係沒能融洽地協調發展,納稅人的牴觸情緒沒能有效化解,給徵管工作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阻力,妨礙了徵管工作的發展進步,徵管成本也居高不下,影響了徵管工作的效果和質量。

(二)納稅服務長效機制不健全。隨著稅收徵管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基層稅務系統不斷建立和完善了規範科學的各職能部門崗責體系,職能明確,崗責到位,但是,從優化納稅服務的新理念、新要求重新審視,則納稅服務相應的工作流程、工作標準、責任追究、質量管理、監督控制等納稅服務的重要內容尚沒有形成有機的整體,其崗責體系之中注重了管理和執法,納稅服務的內容則相對缺位。沒有建立起統一的、規範的、系統的納稅服務崗責體系。而由此而來產生的評價納稅服務工作的質量考核標準也過於簡單化、單一化。當前對納稅服務質量好與壞的評價考量方法,主要是地方政府組織的行風評議和系統組織的建立辦稅服務廳等。其評價的特點具有主觀性和事後性,評價的方法、標準和指標隨意性較大,缺乏科學性、規範性、嚴謹性,沒有建立起納稅服務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沒有健全的納稅服務質量評價制度等等。納稅服務質量的評價工作還處在事後總結性的主觀性評價階段。納稅服務的任務不明,帶來了職責不清,職責不清無法規範納稅服務的內容、標準和方式,而不規範的內容、標準和方式勢必又將無從建立起納稅服務質量評價體系。究其原因是納稅服務作為行政行為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得到落實,談起納稅服務是行政責任,做起納稅服務是職業道德建設,另外,現代的科學管理思想、理念和理論沒有應用到稅收徵管工作中。

(三)納稅服務的形式不統一,針對性不強。近年來推行的首問責任制、一站式服務和多元化申報方式、電子繳款、文明用語、禮貌用語等等,這些專案尚不繫統,與真正意義的納稅服務還有很大的差距,不能滿足不同納稅物件的不同要求。

二、更好發揮納稅服務職能的建議

(一)倡導服務理念,強化服務意識,在強化稽查活力上下功夫

用法律賦予稽查部門的權利,在執法中服務,在服務中執法,把執法當天職,將服務做宗旨,促使稽查工作由過去“單一型執法”向“執法服務型”轉變。要提高對納稅服務的認識,確保納稅服務的思想統一,要切實加強全體稽查人員的宗旨、廉潔、法律意識教育,徹底轉變與建設服務型稅務稽查不相適應的思維模式和思想觀念,把納稅服務具體落實到日常稽查工作中。

1.規範執法行為,維護稅務機關的形象

規範稅務稽查的執法行為,堅持依法辦案,公正執法,強化內部監督機制,杜絕執法不嚴,以權謀私,損害稅務機關形象的行為。

2.正確行使權利,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

切實維護納稅人的合法權利,對《稅收徵管法》賦予納稅人的權利應予保障,嚴格按稽查程式辦案,要正確行使處罰權,保證處罰公正性,對納稅人涉稅情況要進行分析,切忌處罰一刀切,要更好的維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

3.落實服務,提高服務質量和效率

健立完善服務制度,對原先好的傳統要保持,繼續推行稽查回訪制度,建立稽查服務考評制度,全面提高稽查服務質量和效率,在納稅人中樹立稅務稽查執法的公正、廉潔、文明、高效的優良形象。

(二)夯實五項制度,規範稽查行為,在強化服務型納稅上下功夫

稅務稽查工作要落實“以人為本”,要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提升工作效能,從實際出發,把“又好又快”和“人民滿意”貫穿於地稅稽查工作始終,在稽查執法中嚴格依法辦事,夯實五項制度,規範稽查行為,在建設服務性稽查上下功夫。

1.夯實稅務檢查計劃制度,提高服務效率

進一步夯實檢查計劃制度,嚴格控制檢查次數,加強稅收稽查的計劃性管理,嚴格稽查的計劃審批、備案程式,除舉報案件、協查案件、專項檢查和上級交辦案件等特殊情況外,不得有重複現象發生。

2.夯實稅務稽查告知制度,實現“陽光稽查”

為切實保障納稅人的合法權益,規範稅務執法,要進一步要求稽查人員對納稅人進行稅務檢查前,對納稅人下達《稅務檢查通知書》,隨同《稅務檢查通知書書》將《稅務檢查告知書》一併送達被查人,進一步規範稅務執法行為。

3.夯實稅收政策公開度,增強執法透明度

針對納稅人的因不瞭解稅收政策而少繳稅款的情況,要積極開展稅法宣傳。一是開展送法上門活動,二是開展稅務稽查前的稅收政策輔導,鼓勵納稅人查前自查自糾。避免企業對稅收政策理解不透、非故意的漏稅國家稅款而導致的偷稅處罰,幫助企業樹立依法納稅的意識。

4.夯實檢查制約制度,規範稽查行為

從規範稽查行為入手,強化檢查制約制度。一是稅務檢查必須雙人上崗,並出示《稅務檢查證》、《行政執法證》等;二是稅務稽查推行各稅統查;三是嚴格調帳檢查管理;四是優化稽查服務;五是要注重查後引導。

5.夯實違規預警制度,增強納稅意識

一是積極開展新辦企業的查前輔導;二是對實施檢查的納稅人,如果查前納稅人能主動做到自查自糾的,處罰時可從寬處理。

(三)做好三種服務,促進內外和諧,在構建和諧納稅上下功夫

內求團結,外求和諧,這是環境對我們的要求,也是我們自身發展的需要,構建和諧服務型的納稅工作機制,要做好服務文章。

1.服務徵管,形成執法合力

稽查和徵管是同屬於稅務部門的兩個不同部門,是統一的,不是相互對立的。一方面要堅持準確選案,另一方面,要落實稽查建議,規範徵管行為。對與檢查過程中發現的徵管工作的問題和薄弱環節,要總結普遍規律,制訂防範措施,提出可行建議,要維護稽查權威,在履行監督職能的同時,又要注重促進徵管,優化稅收環境,形成上下一體的執法合力。

2.服務納稅,強調執法為民

淡化權力觀念,強化服務意識,始終把理解納稅人、關心納稅人、服務納稅人貫穿於稽查工作的全過程,通過查後建議、查後諮詢、查後輔導等措施,積極、主動、及時為納稅人提供優質高效服務,用對納稅人的尊重贏得納稅人對稅法的尊重。

3.服務發展,找準執法切入點

要有針對性地開展稽查工作,為廣大納稅人提供一個公平、公正的競爭環境,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保駕護航。同時又要加強調查研究,找準稽查部門服務經濟發展的切入點,促進社會經濟既快又好地發展。

(四)確保服務規範,營造良好氛圍,在建立長效納稅服務上下功夫

1.健全服務規範,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

為進一步維護納稅人合法權益,建立和諧稅收環境,要對稅務機關和稅務人員的納稅服務行為作明確的規定和要求,要繼續大力推行首問責任、全程服務、文明服務、服務、“一站式”服務、“一窗式”管理、服務、提醒服務、預約服務等多種服務方式的同時,不斷創新服務方式,豐富服務內容。

2.構建和諧徵納,營造納稅服務氛圍

積極營造“傾聽納稅人呼聲、維護納稅人權益、構建和諧徵納關係”的良好氛圍。將為納稅人服務的理念和要求貫穿於稅收各項工作中,在嚴格執法和規範管理中加強服務,在優化服務中提高執法和管理水平。如:建立和完善稅法宣傳、諮詢輔導等制度,加強與納稅人聯絡與溝通,為納稅人辦理各種納稅事項提供便利條件;積極開展稅收宣傳,提高納稅人依法納稅的意識和水平等。

3.優化納稅程式,提高納稅辦事效率

大力加強辦稅服務廳建設。要進一步加大辦稅服務廳裝置、設施投入力度,不斷亮化、美化辦稅服務廳環境。要充實辦稅服務廳力量,將一部分懂專業、能力強、素質好的年輕幹部充實到辦稅服務廳來,從而進一步提高納稅服務的質量和效率。要在納稅服務廳設立相關部門辦事處,開展預約服務、延時服務、上門服務等個性化服務,改變辦事程式冗長的弊端,為辦稅企業提供高效的服務。加強辦稅服務廳人員業務培訓力度,培養一批專業化、科技化、現代化的辦稅人員。規範和加強稅務網站建設,進一步拓寬納稅服務的方式和渠道。

文明執法,真誠服務,樹立稅務部門新形象,是稅務機關創新稅收管理,促進現代稅收文明發展,依法行政、執政為民的內在要求,稅務納稅服務工作要做到有的放矢,優化納稅環境,建立服務型稅徵,以提高工作辦稅效率,為有效打擊偷、逃、漏稅,增加國家稅收,嚴格執法、淨化稅收環境做出應有的貢獻。

【第11篇】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執行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為落實開展“效能革命”優化經濟發展環境領導小組會議上,*書記關於鄉鎮便民服務中心的有關講話精神,近期,*縣紀委對全縣各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執行情況及下步發展方向進行了調研。我們先後走訪了全縣各鄉鎮的主要領導和中心工作人員,召開了來自農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及工商界人士、一般群眾等組成的座談會,傾聽社會各界對鄉鎮便民服務中心的意見建議。這次調研,全面瞭解和掌握了鄉鎮便民服務中心的執行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啟迪我們創新工作思路,進一步完善中心執行機制,優化服務平臺。

一、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執行現狀

200*年,按照焦作市統一部署,全縣*個鄉鎮全部建立了便民服務中心,*月*日正式投入執行。鄉鎮便民服務中心的初衷是,各鄉鎮具有行政審批、行政收費、行政服務的基層站所統一視窗對外辦公,通過開展集中服務,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眾辦事,改善政府形象。當時要求進駐的站所有財政所、土地所、民政所、計生服務站、農業辦、信訪辦、公安派出所、工商所、教辦等9個單位。一年來的實踐表明,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在方便群眾、改善服務上起了一些積極作用,但離預定目標還有不小距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1.進駐專案有限。由於辦公條件限制,*等單位沒有進駐中心,一些鄉鎮服務中心主要依託財政、信訪等一二個站所進駐辦公,才得以維持,保持門常開、人常在。

2.辦理服務事項少。我們對一箇中心執行比較好的鄉鎮的調研顯示,一年來,該鄉鎮便民服務中心直接為基層群眾服務的事項只有信訪、民政等個別視窗共*個專案。

3.人員不到位。鄉鎮人員編制一般都在*人左右,每位工作人員都有包村任務,鎮中心工作又較多,中心工作人員經常進村或承擔其它工作,造成人員不能堅守崗位,工作時斷時續。

4.工作停頓。個別鄉鎮服務中心長期沒有人坐班,全年沒有基層站所開展服務,沒有受理任何業務事項。

就調研結果看,中心執行效率很差,已經在社會上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領導和群眾稱其為追求形式不講效能。

二、存在的主要困難及問題成因

造成鄉鎮服務中心執行困難重重,執行效果不如人意的原因比較複雜,從主觀上看,有宣傳、認識上的因素,從客觀上看,有定位與農村實際不相符、操作與現行體制不對接等因素,其中客觀因素是主要的。

1.宣傳不夠。

從調研和座談了解的情況看,農村80%以上的群眾不知道有便民服務中心,或者不清楚便民服務中心的職能和作用,造成群眾找中心要求提供服務的寥寥無幾。

2.職能設定與群眾需要不相適應,長期無業務,造成領導重視、幹部輕視、群眾漠視,從而缺乏生命力。

調研中,包括鄉鎮主要領導在內的大多數幹部群眾對建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的必要性與可行性提出質疑,有些甚至認為鄉鎮服務中心是“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一是認為中心提供的服務不是大多數農村群眾所需要的,農村群眾最需要的是信訪調解、農業科技服務、法律援助,按目前的執行機制,中心重視的是行政服務,對群眾最需要的服務力不能及。二是認為中心集中設立辦公視窗是多餘的。認為鄉鎮各站所辦公地點相對集中,設立中心意義不大。三是認為各站所在中心設視窗限制了職能的發揮。本來可以進村入戶服務的,農民反過來需要到中心辦理,增添麻煩,比如糧食直補、救濟補貼等,服務到戶更實惠;有些事項到職能站所可以一次辦結的,現在需要中心和站所來回跑,效率低下,比如計生服務包括生育證等證件的辦理髮放,*前申請人必須到計劃生育服務站進行b超孕檢,或者有縣計生委的鑑定,如果將計生*進駐中心,申請人需要在中心和計生部門來回奔波,浪費時間和精力。

3.服務事項少造成人員閒置。

由於經濟發展水平不高等因素,當前農民要求提供行政服務的事項不多,多數服務事項和行政事項需要直接到縣裡辦理,中心一些服務人員長期清閒。而同時,鄉鎮和各職能站所人員編制緊缺,鎮經濟和其它中心工作多,如招商引資、專案建設、秸杆禁燒、清查違規土葬、安全生產、防汛、突發性信訪事件處置、植樹造林、道路拆遷等,中心人員都有包村任務,還經常被借調參與其它中心工作。*等站所只有一名工作人員,*等也只有二三名工作人員,國稅、地稅等屬於劃區設所,幾個鄉鎮只有一個所,人員也不多,而工商、公安等工作機動性大,人員多為身兼數職,,如果進駐中心,勢必影響其他工作,所以,這些部門從人員上考慮,也不願進駐中心。

【第12篇】運輸服務工作調研報告

運輸服務工作調研報告

為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建設“四好農村路”重要批示、指示精神,我縣堅持大規劃引領、高標準建設、快速度推進、新機制管養、一體化運營,全縣農村公路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加速推進了“四好農村路”建設任務。

四好農村路集“建設好、管理好、養護好、運營好”於一體,路通百業興,運營是主題、是關鍵,縣交通運輸局運管所按照自身職能職責,緊緊圍繞四好農村路中的“運營好”為發力點,加班加點,放棄週末休息日,積極整理收集各類建立中所需的業內資料,努力做好通村客運、物流服務設施各項工作,對鄉鎮客運站、沿途客運招呼站點、程度滿足廣大農牧民出行候車舒適感。

運輸服務現狀:

客運中心站有三條客運班線線路:縣至成都市,承運車輛七輛;縣至市,承運車輛三輛;縣至縣客運班線,承運車輛二輛。共計19名駕駛人員。

農村客運三輛(其中鎮一輛、鎮二輛),縣農村客運從開始,起始年限共計有69輛農村客運車輛,到後因農客經營者不願購買保險及更新車輛,為保證出行安全,我所報縣委政府同意後,將部分不合格車輛退出農村客運,截止底只剩三輛,現目前各鄉鎮為更好的改善農牧民出行條件,及配合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我縣將在底積極發展農村客運,現目前已有16輛農客申請更新車輛,另有15名各鄉鎮農村駕駛員報名新參加農村客運;全縣運營出租汽車15輛,另有5輛正處於更新狀態。

我縣具備通客車條件的建制村比例達到100%。目前全縣11個鄉鎮,40個建制村已開通公交車。縣運管所將制定詳細的實施方案,尤其是針對偏遠山區、人口稀少的建制村要採取預約、電召等多種方式,確保全縣60個建制村全部通客車;公交公司要結合實際合理布點,並製作縣城公交站點佈置示意圖和站點明細表;縣城至鄉鎮所在地間實現公交化執行比例達到91%。公交公司要嚴格按照經營線路許可程式提交相關資料並辦理合法手續後正式運營,對擬開通的公交線路情況以文字和表格的形式做詳細說明,包括線路走向、總里程、途徑站點、車輛及駕駛員配置數量、首末班、票價等。加強和改進公路、公交、出租等多種運輸方式之間的協調發展,綜合考慮公路、公交、計程車、農村客運車輛等各種型別交通方式及轉乘銜接,減少旅客換乘次數、方便旅客的出行,力爭做到“0”距離換乘。

目前我縣貨運物流四家,鴻錦物流,中通快遞,圓通快遞、郵政,以上物流公司都在鎮,因我縣鄉鎮地處偏遠山區、人口稀少除郵政外,另外三家物流在各個鄉鎮均無物流配送點。

存在問題及建議:

1、運輸服務水平和能力仍顯不足,農村物流發展剛剛起步。農村物流發展是一項涉及多部門的艱鉅工程,應以政府為主導,加強多部門合作,明確各自分工及應當承擔的義務,才能實現優勢互補,無縫對接,降本增效。同時農村物流的天然屬性決定了其市場兼公益的特性,因此,在開展農村物流工作中,應當正確處理成本與效益的關係。農村物流的最終目標必須是建立在市場機制下的企業化運作,實現可持續發展。同時,也要兼顧農村物流的公益性,對於部分明顯缺乏收益,但又關係到農村民生和村民生活便利的部分服務,尋求政府財政支援,使其能夠實現收支平衡,程度上地滿足農村的物流需求。

2、目前四條公交化改造農村線路,由於人口密度小,出行人數少,公交化運營舉步維艱。政府部門應加大對公交企業的補貼力度,降低運營風險。客運中心站也曾設想增添二輛公交車輛,開通縣縣城至茸木達鄉和縣城至宗科鄉的二條公交線路,但購買公交車輛資金短缺,面對投入營運後乘座旅客少、運營公交線路長特點,以及公交車輛耗損和折舊、營運的保險購買、駕駛員工資、公交車輛的維護和維修等成本,導致無法實施。

3、農村客運線路公交化運營受私家車、順風車、黑車的影響較大,雖然運管部門針對違法違規運營行為進行多次集中整治,但面對暴力抗法、網路攬客、電子支付、等行為,深感力不從心,黑車依然打而不絕,亟需政府、公安、交警、等部門的大力支援。

【第13篇】公共法律服務工作調研報告

公共法律服務工作調研報告

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現狀

為使法律服務深入基層,貼近群眾,縣司法局以“53321”的模式強力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統籌推進法治宣傳、人民調解、公證、法律援助、特殊人群管理等工作。一是構建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在不斷完善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建設的基礎上,通過試點先行、逐步推進、目前正在建設中的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已經建設完成的縣永樂鎮公共法律服務站,130個行政村(社群)建立公共法律服務室,48個貧困村建立法律援助聯絡點,各村建立公共法律服務公示欄和普法、法律服務微信群,全力整合法律援助、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人民調解等法律服務職能,在縣級平臺為廣大群眾提供“視窗化、綜合性、一站式”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務,在鄉鎮級平臺開闢開放式服務大廳為群眾提供法律諮詢、法律援助、糾紛調解等“常日製”“坐診”服務,在村級平臺提供“預約式”“定期制”的法律諮詢、人民調解服務,切實增強公共法律服務供給能力,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的法律服務。二是打造“網際網路+”線上互動平臺。積極打造“司法行政”公眾號,並在上面設定“新法速遞”“律師服務”“法治禮包”等核心欄目,開放法律知識學習、法律問題諮詢、法律服務引導、法律援助申請等功能,努力形成公共法律服務與電子網路平臺對接互通、有機融合的服務機制,全力縮小公共法律服務供給的時空距離和質量差異。三是健全“一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立足“12348”24小時法律服務熱線,以縣法律援助中心為龍頭、法律援助工作站為骨幹、法律援助聯絡點為補充的“一小時法律援助服務圈”,已全面實現鄉鎮(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全覆蓋,村(社群)法律援助聯絡點覆蓋率已達100%,讓法律援助服務直接延伸最基層、最前沿,讓群眾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法律援助,降低維權成本。

二、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公共法律服務總量不足。一是服務供給方式傳統。我縣公共法律服務是政府傳統的管理類模式,公共法律服務的提供方式、服務內容等基本由政府單向確定,與社會和群眾的要求有差距,供需脫節現象依然突出;二是服務領域狹窄。僅能滿足於一般民事、婚姻家庭、基層基礎法律服務,服務總體水平不高;三是法律服務資源匱乏。律師是法律服務的主力軍,是法治建設的重要力量,但我縣律師數量為3人,突出的供需矛盾,成為制約基層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瓶頸,基層群眾“找法難”“用法成本高”問題比較嚴重。

(二)公共法律服務結構不協調。一是服務平臺還不完善,目前,我縣公共法律服務主要依靠“12348”法律服務熱線,輔以縣局法治微信,線下平臺為縣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鄉(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村(社群)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但服務流程和評價標準還不統一,線上線下未實現無縫對接;二是服務功能未有效發揮,法治宣傳方式傳統、“誰執法、誰普法”未得到有效落實;專職人民調解員匱乏,調解組織作用發揮不明顯;法律顧問作用發揮不充分。

(三)公共法律服務機制不健全。一是工作推進機制不完善。部分黨政領導對建立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重視不夠、支援不力,部門協調配合不夠,司法行政“孤掌難鳴”。二是保障機制不完善。投入嚴重不足,政府購買公共法律服務的制度體系尚未完全建立,導致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基層基礎嚴重滯後。

三、公共法律服務工作下步工作建議

(一)抓好服務體系建設的整體設計。一是出臺政策檔案。縣委縣政府出臺縣公共法律服務建設實施意見,明確公共法律服務的性質定位、物件範圍、供給機制、保障措施等,細化相關部門職能職責,形成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推進合力。二是加大政府投入。擴大政府購買公共法律服務的範圍,建立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陣地建設和經費投入保障機制,把政府購買公共法律服務列入政府採購目錄,調整完善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等個案補貼標準。三是加大公共法律服務社會知曉度。利用縣、鄉、村三級法律服務網路積極宣傳公共法律服務體系“三大實體平臺”。

(二)健全公共法律服務線上線下平臺。一是強化實體平臺。規範化建設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強化縣法律援助中心的龍頭引領作用,理順法律援助工作站、法律援助聯絡點工作機制,發揮“一小時法律服務圈”作用。二是拓展線上平臺。以“12348”法律服務熱線為統領,集微信、移動app、公共法律智慧服務系統為一體,建成具有九寨特色、科技和網際網路含量更高的公共法律服務網上平臺,規範網上服務、管理、監督流程和標準,讓群眾真正享受到“一鍵式”完美法律服務。

(三)優化公共法律服務資源配置。一是加大 法律服務機構招引和培育,通過政策減免、場地租賃優惠、業務優先供給、稅收減免等方式,鼓勵引進律師事務所、司法鑑定所等,制定扶持政策努力把現有法律服務機構建成品牌服務單位,提升影響力和服務水平。二是加大 法律服務人才培養,將法律人才納入縣級人才培養計劃;強化公共法律服務人才培訓,加大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招錄,不斷充實法律服務人才隊伍。三是培育法律服務社會組織。指導和支援建立以提供公益性法律服務為宗旨的新型社會組織,完善法律志願服務制度,吸納高校師生、志願者、退休政法幹警參與,推動建立多元化公共法律服務供給主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tw/gongzuozongjie/diaoyan/1vzed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