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精品多篇)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精品多篇)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精品多篇)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一

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市城鎮化建設的現狀

近幾年來,全市上下緊緊圍繞兩年明顯變化、五年大見成效、十年實現跨越的目標,堅持工業化和城鎮化相互驅動、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相互結合,大力實施城鎮化帶動戰略,狠抓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各縣區城鎮化步伐明顯加快,城鎮規模不斷擴大,城鎮功能持續完善,城鎮品味不斷提升,城鄉面貌日益改善。

(一)各縣區發展定位準確,城鎮化發展方向明確。根據省、市人民政府批覆的我市各縣區總規,各縣(區)城市發展定位為:畢節大方中心城區定位為國家開發扶貧、生態建設試驗區的核心及示範視窗、西南地區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現代物流中心、以新興產業為基礎的山水園林宜居城市。金沙縣定位為以發展能源、煤化工配套服務業、農產品加工業為主的小城市;百里杜鵑風景名勝區定位為具有觀光遊覽、休閒度假和科研教育的省級風景名勝區;黔西縣城著力打造成為以能源工業為主,具有獨特自然風光和多元文化的旅遊服務城市;織金縣定位為西南地區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和重要的旅遊城市、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黔中經濟區重要節點城市、具有黔西北地方特色的山水宜居城市;納雍縣城定位為以煤電產業為依託的旅遊服務小城市;威寧自治縣定位為貴州省西部門戶和西部經濟帶的重要節點之一、區域物質集散地、以發展旅遊業和輕工業為主的高原生態城市;赫章縣定位為全國知名的休閒度假和文化旅遊目的地、黔西北特色農副產品加工基地和貿易集散地、具有夜郎文化和喀斯特山區特色的宜居城市。

(四)高起點規劃設計,城鎮品味不斷提升。市縣區在城鎮化發展中,不斷強化規劃龍頭意識,注意發揮規劃對城鎮建設發展的巨集觀調控作用。市提出兩年內完成城鄉規劃全覆蓋 的工作目標,各縣區對不夠適應形勢發展要求的原有規劃及時進行了修編,一些縣聘請資深策劃人士參與城鎮發展策劃,編制了各種控制性詳細規劃、專項規劃。各縣區重點發展的鄉鎮政府也都積極編制了集鎮發展規劃、村莊整治規劃。同時,以規劃為引領,對重點打造的街道、廣場、標誌性建築等進行精心設計施工,著力提升城鎮品味。

(五)五園新村五古一特等具有畢節特色的建設專案有力助推城鎮化發展。全市實施以四在農家為特色,以五園新村建設和農村危房改造與村莊整治改治結合試點建設為載體的新型農村社群建立工作,建設出一批具有一定人口規模、產業發展、個性鮮明、規劃科學、佈局合理、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管理完善的新型農村社群,如織金縣珠藏鎮罵丫村、威寧縣迤那鎮芙蓉王新村。各地在推進特色小城鎮建設過程中,著眼於在挖掘歷史、民族文化內涵上下功夫,建設出一批規劃起點高、規模拓展大,富有特色、各具魅力的特色小城鎮,如七星關區海子街鎮,大方縣六龍鎮,黔西縣素樸鎮,金沙縣巖孔鎮,織金縣熊家場鄉,納雍縣勺窩鄉,威寧自治縣迤那鎮,赫章縣六曲河鎮等等。大方縣慕俄格古城、織金縣官寨古街等五古保護專案建設,增加了我市的旅遊亮點,提升了畢節旅遊文化品位。

(六)主導產業初步確立,發展後勁明顯增強。各縣區根據自身的資源情況,全面實施十大產業振興計劃,大力發展優勢產業,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著力實現三化互動。一是全面建設以畢節經濟開發區、織金經濟開發區、威寧經濟開發區為代表的12個重點產業園區,通過園區化承載、叢集化推進、大企業帶動、大專案支撐等方式推進園區發展。二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發展現代農業。三是大力發展旅遊業,努力將建設成為中國西部獨具特色的重要旅遊目的地。四是積極發展壯大現代物流、金融、房地產為主的新型服務業,為城鎮化提供強有力的產業支撐,增強城鎮發展後勁。

二、我市推進城鎮化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

我市城鎮化建設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與發達地區相比、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仍面臨()著許多挑戰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二)建設資金缺口較大。一方面,由於財政壓力大,政府投入到城市建設的資金不足,導致城市建設中的功能服務設施和市政公用設施建設資金嚴重缺乏;另一方面,由於區位條件有限、交通滯後、政府貸款融資難,沒有穩定的融資渠道,導致資金匱乏。

(三)基礎設施仍較落後。由於我市城鎮化建設起步晚、欠賬多,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起點低、標準差,導致配套功能設施還不完善,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市民行車難、停車難、住房難、上學難、就醫難、入廁難、賣菜難、健身難、休閒難等等矛盾和問題。

(四)徵地拆遷比較棘手。由於利益分配關係複雜,補償與被補償雙方在補償標準期望值差距過大,利益雙方在徵拆補償未取得一致時,時常出現堵工現象,致使某些城鎮建設專案進度遲緩,給推進城鎮化建設和維護穩定工作帶來消極影響。

(五)經營城鎮經驗不足。一些縣(區)、鄉鎮政府對構成城鎮空間和城鎮功能的自然生成資本、人力作用資本和相關的延伸資本等進行集聚、重組和市場化營運的認識不夠、能力不強、手段不多,在城市資源、設施 變現增值的過程中不能獲取最佳收益。

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二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工業化的強大引擎和載體。我縣近年來牢牢把握贛南蘇區振興發展、羅霄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等重大歷史機遇,深化我縣新型城鎮化改革,千方百計把城鎮的綜合競爭力做強,科學合理地把城鎮規模做大,堅持不懈地把城鎮功能做全,精心細緻地把城鎮環境做美。根據縣委、縣政府的工作安排,我局組織專題調研組通過實際調查、查閱文獻、資料統計等方式,進一步摸清了我縣城鎮化的現狀,梳理了存在的主要問題,並形成專題調研報告如下。

一、當前現狀

我縣現有人口32萬人,城鎮人口15.11萬人(其中,縣城人口8.76萬人),轄7鎮8鄉。近年來,縣城區規模不斷擴大,建成區面積達10.04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45%,城鎮的聚焦、輻射、帶動功能顯著增強,城鎮化水平大幅提高。

1、規劃體系不斷健全。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的推進,我縣高起點完善各項規劃,先後聘請了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築設計研究院、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廣東省建築設計研究院等甲級規劃設計單位,編制了我縣總體規劃、近期規劃、城市設計、新東新區控制性詳細規劃、綠地系統規劃、黃崗山公園規劃、蘇區振興土坯房規劃等,城市框架進一步拉開,城市佈局更加合理。同時,按照新東新區控制性詳規的標準和要求,科學設計造型、立面、色彩和天際線,通過不同的建築樣式和綠地景觀,充分體現出顯山露水、水天一色的山水園林城市特點。吉潭鎮已完成圩鎮總規修編和控規編制工作,南橋鎮總規編制已初步完成並上報評審,羅珊、水源、菖蒲已啟動總規修編工作。

2、城區建設初具規模。縣城區面積達10.04平方公里,城區人口8.76萬人,道路面積57.92萬平方米,城市人均道路面積6.61平方米,建成區綠地面積386.05公頃,城鎮化率達45%,城區建設初具規模。

3、城市功能不斷完善。近年來,相繼實施了高速公路連線線、城區排水管網工程、垃圾中轉站工程、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工程等大批基礎設施專案。新區中學、體育中心、迎賓大道、濱河公園、城北出口路延伸改造等民生專案相繼竣工投入使用。新羅南路、青水山下沿河路、水角樓沿河路等一些節點路段全面打通。黃崗山公園、新區醫院、長舉大橋、文峰防洪工程等一批重點城建專案進展順利。統籌佈局教育、醫療、文化、衛生、辦公、購物、休閒娛樂等場所和設施,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

4、管理水平明顯增強。縣城綠化、亮化、美化工作成效顯著,精心打造了“一河兩岸”、新東新區、新區路網等重點區域的園林景觀亮化提升工程,城市夜景更加靚麗。縣城交通秩序整治力度增強,完備了交通標識、標誌、標牌,設定了電子監控裝置。開展了違法建設和非法土地交易專項整治,縣城規劃區內亂搭亂建行為得到有效控制。城區市場管理、環境衛生整治取得良好的效果,城區環境衛生狀況得到改善。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幾年來,我縣的城鎮化程序進一步加快,但城鎮化水平仍低於全市平均水平,有些指標(如綠地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縣城綠化覆蓋率、自來水廠生產供水量及人均生活用水量等)均低於省標要求。

1、規劃編制工作滯後。目前,我縣各項規劃雖在不斷完善中,在專項規劃中只編制完成城市綠地系統規劃、排水系統規劃和城市天燃氣規劃,仍有大量專項規劃沒有編制,比較迫切的有管線專項規劃、綜合交通規劃、綜合市政設施規劃、綜合防災減災規劃、戶外廣告專項規劃、村莊布點規劃等。在鄉鎮規劃方面,除吉潭、南橋、羅珊、水源、菖蒲已完成或啟動總規修編外,大部分鄉鎮均沒有編制圩鎮控規和沒有對原有總體規劃進行修編,由於規劃滯後,加上管理缺失,城鎮佈局欠合理、建設較零亂,沒有特色、缺乏品味。

2、資金投入相對不足。儘管我縣城市建設投入不斷加大,但由於我縣財力有限,加上長期以來對城市建設的欠賬較多,對城鎮建設資金的投入還相對不足。小城鎮建設方面更為突出,由於當前鎮域經濟發展水平低下,圩鎮產業過於單一,鄉鎮還屬於“吃飯財政”,很難拿出資金用於小城鎮建設,小城鎮建設更多的依賴上級財政的投入和補助。目前,不少鄉鎮缺乏相應的路燈、環衛等配套設施,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建設明顯滯後。

3、配套設施不夠完善。比較突出的是自來水供水管道老化、滴漏嚴重,回收率只有60%左右,排汙管網不全、環衛設施不達標、城市道路擁擠、公園綠地建設欠賬大、公共停車場缺乏、農貿市場不足等問題。在文教衛生方面,隨著縣城人口的增加,突出表現在縣城幼兒園緊缺,目前只有一所縣城公辦幼兒園;縣衛生院人滿為患,病床經常供不應求。一些鄉鎮的道路、排水排汙、垃圾處理等一些基礎設施建設落後,綠化水平低,居住環境差。

4、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主要存在城市管理人員不足、裝備落後、經費不足、體制不順等問題。大部分鄉鎮沒有專門的城鎮建設管理隊伍和人員,也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髒、亂、差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

5、產業支撐能力不強。工業基礎薄弱,近幾年,我縣工業發展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工業產業集聚程度不高,工業園區規模小、檔次較低,產品科技含量低,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缺乏具有較強市場競爭能力的大型規模企業、新型支柱產業和知名產品品牌;服務業發展緩慢,我縣第三產業還侷限於傳統的交通運輸、商業和服務業,現代物流、科技教育、資訊中介等服務業從業人員少,服務功能弱,專業化和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緩慢,由於第三產業發展相對緩慢,城鎮就業崗位不足,制約了城市化程序;農業產業單一,抗市場風險和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隱患也日益凸顯,果業對農民的增收效應呈現出減慢的趨勢,也就打擊了農民進城的積極性,影響了城市化程序。

與此同時,還存在制約我縣城鎮化發展的四大瓶頸:一是理念瓶頸。主要體現在缺乏新型城鎮化理念,特別是有的鄉鎮沒有樹立科學經營城鎮的理念,不能辯證處理城鎮建設與經濟發展的關係,沒有有效整合和利用本地資源,將之作為資產來經營。二是體制瓶頸。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協調配合管理機制、工作推進機制等,未形成新型城市化發展的強大合力。三是人才瓶頸。主要缺乏高素質的城建管理專業技術人才,註冊規劃師、建築師、結構師、監理工程師等中高階專業技術人員較為缺乏,使得我縣部分專業機構資質難以得到提升,影響城鎮化程序的推進。四是徵地拆遷瓶頸。由於徵地拆遷補償標準、失地農民保障及徵地拆遷管理機制不完善等,導致徵地拆遷難的問題一直未得到有效破解,影響了城市建設的推進。

三、意見和建議

推進新型城鎮化和城市建設,提高城鎮化水平,對增加投入、擴大消費、拉動內需具有重要意義。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緊緊抓住贛南蘇區振興發展重大歷史機遇,以規劃為引領,以專案為抓手,以產業為支撐,以創新為動力,以民生為根本,堅持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經濟高效、社會和諧、城區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城鄉互促共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一)完善城鎮規劃體系,進一步提升規劃水平。

1、堅持發展定位。我縣城市發展定位為贛粵閩三省邊界以果品、稀土資源加工產業為主導的邊貿山水城市,按照“合理佈局,有利發展,突出特色”的原則,以“北拓、南延、東進、中優”為總體思路,構築縣城未來發展的基本框架。形成“一軸、兩心、五區”的規劃區用地佈局。即:一軸是以河為中軸,形成貫穿城區南北的城市空間拓展軸,兩心是新城區形成教育、行政、衛生中心和健身、休閒、購物中心,五區為老城區、新東新區、向陽坪居住區、長舉居住區、黃坳工業小區。從具體實踐來看,該定位比較符合實際,應按該定位進行高標準規劃、高標準建設,紮實推進。

2、優化城鎮佈局。按照“一城兩鎮,強化中心,點軸帶動,城鄉一體”的發展戰略,引導城鎮分層次、有序發展,構建功能完善、佈局合理、結構協調、規模有序、職能明確的現代化城鎮體系。重點建設一箇中心城區長寧鎮(含文峰鄉)和兩個重點鎮(南橋鎮、澄江鎮),完善中心城區職能,打造縣域發展中心,向南北延伸,向東西拓展,集中培育城鎮發展帶,統籌城鄉一體化建設發展。

3、完善規劃體系。一是加快總規修編工作,目前已完成總規修編的初步方案,儘快完成總規修編的正式文字,做好評審及報批工作,構築縣城未來發展的基本框架。二是完善城市專項規劃,啟動管線專項規劃、綜合交通規劃、綜合市政設施規劃、綜合防災減災規劃、戶外廣告專項規劃等,做到城市佈局合理。三是啟動各鄉鎮圩鎮總規修編和控規編制工作,編制村莊布點規劃,改變小城鎮規劃滯後,城鎮佈局欠合理、建設零亂,沒有特色、缺乏品味的現狀。同時,要加大規劃執行力度,全面整治違規違章建築確保規劃的全域性性和權威性。

4、提高文化內涵。看一個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競爭力,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它的文化資源、文化氛圍和文化發展水平。要樹立以地方文化特色為依託實施城市建設規劃的理念,大膽採用新技術、新方法,應把具有我縣特色的紅色文化和客家特色作為城市文化主題,使文化元素有機地融入城市建設規劃中,打造具有客家特色的景觀及客家文化園。提升新區基礎設施的文化內涵和檔次,增強基礎設施的文化韻味。

(二)加大城市建設投入,進一步提升建設水平。

1、完善配套設施。完善城區道路、供水、環衛、排汙、照明、停車、休閒娛樂等基礎設施,加快縣城規劃區的綠化美化亮化步伐,提升土地升值的潛在價值,營造一個設施齊全、服務配套、生態優美、適宜居住的良好環境。一是加快推進新城區路網建設。啟動城東xx年內完成繞城快速線路,改善出行條件,提升城市形象。

(三)加強建築業管理,進一步提升質量安全

1、促進建築市場健康發展

堅持以基本建設管理和質量安全生產管理為軸心,深化建設領域專項整治,提升建築工程監管水平,保持建築安全生產平穩態勢。在建築市場、建築工程和建築企業管理中,嚴格執行建設工程報建制度、施工許可制度和驗收備案制度,把好工程開工和交付使用兩道關。

2、全面落實五方主體專案責任人質量終身責任

一是明確專案責任人質量終身責任。按住建部規定,建設單位專案責任人、施工單位專案經理和監理單位總監在工程設計使用年限內,承擔相應的質量終身責任。二是推行質量終身責任承諾和竣工後永久性標牌制度,增強相關人員的質量終身責任意識。三是建立專案責任人質量終身責任資訊檔案,將五方責任人質量終身責任資訊檔案納入城建檔案統一管理儲存。

3、深入開展安全治理

一是經常性開展專項治理工作,提高防範工程安全事故的能力。針對我縣建築安全生產中的薄弱環節,嚴格執行建築工程質量安全制度,加強建築施工現場文明施工管理,突出開展對高墜、坍塌、垂直運輸、深基坑等專項治理工作。二是加大質量監督抽檢力度,實行嚴管重罰,使施工安全生產始終處於高壓態勢。要求所有施工單位嚴格按施工質量標準化工程管理進行施工。三是積極組織推薦工程評優工作,嚴格執行對安全生產、工程質量、建設手續方面存在問題的施工企業、工程建設管理人員進行停止投標資格和記不良行為的處罰。

(四)深入推進“三城同創”,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

1、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以開展“三城聯創”活動為契機,創新機制,規範管理。一是充實城管隊伍,招聘正式城市管理人員,切實解決城管隊伍人員少、年齡大的現狀,做到定人定崗定區域管理,確保管理效果。二是紮實開展“三治”活動,重點規範專業市場,切實解決建材銷售、汽車銷售、汽車維修、廢品收購以路為市,佔道經營等問題;三是建立社群城市管理網路體系,充分發揮城區內村(居)委會作用,落實村(居)委會的城市管理職能和責任,把村(居)委會、小區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公司等納入到城市管理體系中來,劃分管理責任區,嚴格所屬管理責任。四是全面推行城區環衛保潔、園林綠化、廣告管理、市政設施維護、道路停車收費的市場化運作,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五是加強城市秩序管理。嚴厲整治店外經營、車輛亂停亂放等行為;加強戶外廣告審批管理;規範建築工地管理,實施施工工地出入口硬化,狠抓運輸建築材料、餘土與拋灑滴漏行為;抓好公園、廣場等重點區域管理。

(五)加快培育優勢產業,進一步提升城市活力

1、著力發展果業產業。堅定信心,下定決心,切實做好柑橘黃龍病防控工作,著力扶持楊氏、源興、泓源達、桔都等現有果品企業,在鞏固發展果業產業的同時,充分利用我縣的現有資源,發展茶葉、油茶、毛竹、花生生產等產業,調優農業產業結構。

2、著力發展工業產業。把城鎮化與工業化、農業產業現代化相結合,立足優勢,進一步做大做強稀土精深加工、礦產品精深加工產業,提升優勢產業核心競爭力。努力化解產業集聚過程中存在的資源、體制、管理障礙問題,將園區打造成縣域經濟的核心增長極,加快經濟社會結構的現代化轉型。

3、著力發展城市服務業。大力發展現代物流產業,積極構建集約發展的現代物流體系,重點實施好城南物流中心,啟動汽車站及物流中心專案等現代物流產業建設,啟動南橋物流園區建設,著力構築物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方便群眾生活的現代商貿、休閒觀光、文化娛樂、體育健身以及社群服務、家政服務、養老服務和市政公用事業,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方便、快捷、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

(六)全面優化體制機制,進一步提升創新能力

1、創新投資融資渠道。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亟需化解資金瓶頸的制約,建立透明規範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擺脫過分依賴財政投入的習慣心理,樹立“經營城鎮”的理念,增強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資金保障能力。合理界定政府和市場作用的範圍和領域,對於公共服務領域,明確政府的投資主體地位,強化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責任。對屬於市場運作的領域,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投資,明確民間資本投資主體的地位,對通過市場行為提供公共服務的企業,應適當補貼以保障投資者的合理收益。

2、創新專案推進機制。建立健全重點工程專案目標責任機制、督查通報機制、動態管理機制、推進激勵機制,優化專案推進工作機構,對全縣重點工程根據專案性質進行科學分類,分別成立各類專案推進工作組。制定科學合理的重點專案考評辦法,通過獎優罰劣激發全縣上下克難攻堅,推進重點專案建設,以專案建設的龍頭作用促進全縣經濟加快發展、轉型發展和跨越發展。

3、創新示範鎮管理機制。建立示範鎮新型管理體制,改革並落實示範鎮用地保障、財政扶持、產業扶持等機制,打造南橋物流園區,加快啟動南橋示範鎮“擴權強鎮”改革試點,配齊配強示範鎮領導班子,堅持能放則放,賦予試點鎮部分縣級經濟社會管理許可權,行政許可事項由縣級部門依法委託示範鎮行使職權,非行政許可事項由縣級部門直接交給示範鎮行使,強化鎮級管理職能,進一步優化管理機構,把南橋打造成為縣城副中心鎮。

(七)堅持科學發展觀,進一步轉變發展觀念,

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價值取向是以為人本,致力於實現城鄉居民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等領域的同等權利,為的是讓城鄉居民都能夠平等分享改革開放的成果,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因此,在推進城鎮化的整個過程中,要突出以人為本的理念。在科學搞好整體規劃的同時,從群眾反映最迫切的地方入手,著力優化城市環境,完善城市功能,改變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迴應幹群期待。在實際操作中,努力做到“四個改變”:

1、改變“重面子、輕裡子”的觀念。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既要注重搞好“面子”,為居民提供一個舒心舒適的生產生活環境,更要注重“裡子”,完善提升城市的各項功能,堅決避免將城市的“面子”打造的光鮮漂亮,卻忽視了“裡子”建設的通病。

2、改變“重地上、輕地下”的觀念。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要注重地面上的綠化、亮化、美化等看得見的“地上工程”,也要注重城市排水系統等看不見的“地下工程”,遵循“先地下、後地上”的原則,統一規劃地下空間,高標準建設地下排水設施、燃氣管道、強電弱電工程,做到“雨汙分離”。

3、改變“重硬體、輕軟體”的觀念。城市的發展不僅要有良好的“硬體”設施,更要有與之適應的“軟體”配套。硬體方面要致力於解決制約城區發展的環節、基礎設施、重點工程等。軟體方面要通過降低門檻、拓寬渠道,加快完善以人為本的勞動就業、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政策,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使農業轉移人口能夠享受子女教育、公共就業、基本養老、保障性住房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的“陽光”。

4、改變“重短期、輕長期”的觀念。城鎮化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推進城鎮化程序中,要從長遠發展推進城鎮建設,走集約高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在規劃建設過程中,要綜合考慮城市今後的發展,為未來發展預留空間。注意節約用地,凡是能夠保留的山體和水面,都儘量予以保留。

新型城鎮化建設調研報告 篇三

新型城鎮化建設不同於一般的經濟形式,它對於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別是基礎設施建設專案,從立項、完工到產生社會效益,從而拉動經濟增長,有一個漸進的過程。我從20**年起開始擔任鄉鎮的主要領導,經歷了鎮區建設的全過程,鎮區從雜亂無章到現在的三縱四橫的基本格局,從沒計劃的建設到聘請省設計院設計中長遠規劃,從窄小的的街道到現在的寬20米的兩條共長5公里的主街道,從低矮瓦房到鱗次櫛比的商業服務區,處處凝聚了黨委政府的心血和汗水,但現在看到對全鎮經濟發展產生的巨大的拉動作用,從內心感到欣慰。下面我就近幾年關於鄉鎮新型城鎮化建設拉動鎮域經濟的增長談幾點體會。 經濟增長的動力主要表現在投資和消費兩個方面。新型城鎮化建設首先具有投資功能,又能營造一種新的。消費環境,兩者互動作用,對經濟增長產生了巨大的拉力。 1、新型城鎮化建設作為一種投資行為來看,直接拉動建築、建材、裝潢等相關行業的發展。新型城鎮化的道路、橋樑、房屋建設,可創造建築工人的大量就業需求,進而拉動建材、冶金、機電等相關產品的需求。2000年以來,我們本著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使用的目標對鎮區規劃進行了重新修編,打通了寬32米、共長4.5公里的南北和東西兩條主幹道,鎮區形成了“三縱四橫”的主體框架,鎮區面積擴大到了3.2平方公里,人口增加到2萬多人。同時我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實施了南北大街亮化工程、XX莊的視窗工程、中心遊園工程、市場工程等四大工程,南北大街鋪設了25000平方米的彩磚,開挖了下水道,種植了大葉女貞,安裝了路燈和無線廣播,設定了垃圾箱,架起了過街彩虹,規劃了斑馬線。**村商業街拆舊建新,還修建了一大二小3個“綠島”。在鎮區中心位置投資135萬元建起了佔地1萬多平方米的中心遊園。建起了佔地1.5萬平方米的封閉農貿市場。這些工程需求共吸納2.8萬人從事建築業,消耗大量水泥、鋼材、磚等建築材料,直接拉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2、新型城鎮化建設改善了消費環境,改變了村鎮居民的消費觀念,提高了消費水平。新型城鎮化建設改變了傳統農業社會形態,自然村落被城鎮取代,小農消費觀念,被市場經濟沖淡,農民入住新型城鎮化後,消費觀念和水平向前邁了一大步,現代傢俱、電器、電話乃至汽車走入尋常百姓之家。20**年全鎮擁有各類市場5個,消費品銷售總額達5000多萬元,其中新型城鎮化居民消費1400萬元。新型城鎮化居民人均消費水平達4200元,電話、彩電、摩托車的普及率達35%、90%和26%。 3、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了人口從農業中分離的步伐,為實行農業產業化創造了條件。新型城鎮化建設不僅轉移了大量的農村人口,而且為農業的規模經營、集約管理創造了條件,農業人口的減少,提高了農民人均土地佔有面積,相應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拉動了農民的消費。()“農民進城”數量的增加,使本地農民有條件、有可能擴大農業生產規模。 4、新型城鎮化建設推動了鄉鎮企業的集中,通過規模經營,招商引資等方式拉動了經濟增長。新型城鎮化建設使村鎮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為鄉鎮企業的二次創業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城鎮交通、通訊、商貿、學校、文化娛樂等服務設施的逐步配套,城鎮功能的日趨完善,為鄉鎮企業提供了服務保障體系,促進了工業園區的形成。在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科學規劃,興建了2平方公里的工業小區,先後投資3000多萬元興建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對企業實行專線供電,吸引了100多家非公企業和360多家個體私營企業,形成聚合優勢,集結髮展。目前區內形成了機械鑄造、刺繡、磨料、細木板加工等四大支柱產業,培植了10家年產值過千萬元的企業。此外,新型城鎮化整體素質的提高和環境的優化,使之成為招商引資的聚寶盆,吸引了外部企業的青睞,紛紛洽談入駐。 5、新型城鎮化建設促進了現代文明。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和現代文明之風的薰陶,人們不再侷限於培養普通的體力勞動者,而是著眼於長遠目標,迎接市場經濟和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因此文化教育發展資料的消費悄然膨脹。2010年底鎮區建有大型廣場、群眾文藝宮、鎮辦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等群眾娛樂活動場所,全鎮自發組織文藝劇社30多家。群眾對文化娛樂的消費需求不斷增加。 我鎮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歷程表明,新型城鎮化建設可拉動建築材料的消費需求,建築工人的生活消費;住宅建設可拉動裝飾裝潢及家庭生活必需品的消費;新型城鎮化建設本身還包括生產類投資,這些經濟支撐系統的正常執行又拉動大量生產資料的消費;新型城鎮化建設完善了市場體系,拉動商品交易量的擴大;新型城鎮化建設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對其建設主體提出更高的要求,拉動居民的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消費,可謂新型城鎮化建設牽一髮而動全身,關聯度高,影響面大,顯示了強大的經濟拉動力。 當前我鎮新型城鎮化建設面臨的機遇和存在的問題 當前,新型城鎮化建設面臨許多新的機遇。一是經過改革開放20多年的發展,廣大農民不僅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有了一定的物質積累,改善居住條件,提高生活水平是廣大農民的迫切要求,正確引導農民建房,搞好基礎設施建設,順民心,合民意,必將大大加快經濟增長的步伐。二是當前國家正在想方設法啟動消費,新型城鎮化建設是啟動點之一,抓住機遇,完善政策,必將加快經濟的發展。三是XX鎮新型城鎮化建設起步早,基礎好,思路清,在全省有較大的影響,變壓力為動力,乘勢而上,必將推動新型城鎮化的經濟再上新臺階。對於這些機遇,我們認識是清醒的,行動是及時的,但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是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結合不夠緊密,就新型城鎮化抓新型城鎮化的情況多。對新型城鎮化拉動經濟的作用認識不足,在經濟建設尤其是在推進鄉鎮企業二次創業、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發揮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載體作用不力。 二是政策措施不到位,新型城鎮化建設資金嚴重匱乏。在前一階段,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由於現在都是吃飯財政,財政缺乏調節手段,鎮本級財政拿不出更多的資金用於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阻礙了新型城鎮化的各項功能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 深化改革,樹立產業觀念,加快實施以新型城鎮化拉動經濟增長的戰略 新型城鎮化不僅是生產力的載體,而且本身就是一種生產力。新型城鎮化建設就是產業建設。因此,必須轉變視新型城鎮化建設投入為非生產性投入的觀念,把新型城鎮化建設作為重要的產業來抓,象抓產業建設一樣搞城鎮建設。應當認識到:第一,城鎮建設對基礎設施所作的投入,帶動了建材業、建築業、運輸業、機電業、流通業等眾產業的大發展;第二,它有效的利用了土地資源,並開發了閒置的土地,培植了新的財源;第三,它拓展了經濟發展空間和就業空間,開闢了發展經濟的新天地;第四,它的許多基礎設施投入本身也是經經濟發展的必須的保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tw/gongzuozongjie/diaoyan/n3v9w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