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端午節習俗精品多篇

端午節習俗精品多篇

端午節習俗精品多篇

介紹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一

“捉黃鱔,切香腸;鹹鴨蛋,喝雄黃;紅莧菜,端上堂;鍾馗掛樑佩香囊。”沒錯!這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定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名重午節。原本是夏季時驅除瘟疫的一個節日,後來因楚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投汨羅江自盡,就變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而由於民族的風俗差異,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和食俗更是多不勝數:賽龍舟、懸艾葉、跳鍾馗、飲雄黃酒。.。.。.但最有名的是吃粽子。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雖然各地人民過端午的習俗大同小異,但端午吃粽子,古往今來全國各地都一樣。粽子的體型較長,墨綠色的粽葉上纏著白色的細線,稜角分明,卻像一隻小巧的龍舟。輕輕地拿過一隻,將一端的細線拆下,往上一拎,粽子便聽話地從細線中脫出,接著,小心翼翼地剝去裹著的粽葉,中間便露出了白玉般的糯米,讓人垂唾欲滴,卻又被那略帶粽葉清香的濃郁糯米香味所吸引,讓人又再次禁不住誘惑,輕輕地咬下一口。

“粽子樂,齊聚堂,處處是端陽。”這一天便是端午節。

端午節習俗 篇二

老家的習俗可真多呀,數都數不完,各種節日都有不同的習俗。我就喜歡端午節了因為不僅可以吃到粽子還可以親手包粽子呢。

我們在端午節的前十幾天就開始準備,就只差等待了。

這一天終於到來了。我早早地就把圍裙穿好,等他們了。媽媽拿起香香的玉米葉開始包了(這種玉米也是用酒泡洗過的,所以很香,大家都用自己的`喜好來選擇葉子。我們喜歡玉米所以用玉米葉來包。)我也跟著學媽媽包,媽媽用慣有的手法熟練地包好了一個,我卻跟不上媽媽,所以只能慢吞吞的。放入棗子接著包。我想讓粽子甜一些,於是就多放了一些棗。等我包好一個的時候。媽媽已經包了好幾個了。等媽媽包完了我卻才包了三個。包完之後放入蒸籠慢慢等待,我趁粽子在包的時候跑到嬸嬸家,看見他們是使用筒子來包粽子的,我就也幫她們包了幾個

回到家之後粽子已經出籠了,我立刻撲上去拿了一個我自己包的粽子吃,因為我包的粽子很難看,還小,所以一眼就認出來了。我把粽子解開以後咬了一口,哇,好香好甜呀!一會兒功夫我就吃完了一個。媽媽說“別吃了,一會兒還有活動呢!”

全部好了之後,我們提著籃子上各家各戶交換粽子。回來以後就去參加吃粽子比賽。家裡派我作代表參加比賽。我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吃粽子了。終於開始了,姐姐把粽子解開,我快速地吃,吃到一半吃不下去了。姐姐說:“你還要不要你的大粽子了。”我硬撐著吃了下去,終於贏了比賽。獎品是紅豆味的一個超級大粽子。我抱著粽子開開心心地回家了。

“累死了,累死了!”我要放鬆一下,吃我的大粽子啦。

這就是粽子的習俗:“可好吃了呢!”

端午節習俗 篇三

今年的端午節,第一次作為法定假日,是一個劃時代的文化大事,是標誌性的文化事件。從民間意志的維繫與傳承,到國家意志的規定和推動,端午節,作為一個具體的文化符號,折射出傳統文化在大家這個時代的逶迤足跡。大家可以畫影圖形,去追溯歷史,也可以望梅止渴,去神思未來,但如果缺少當下的反思,不能從現實角度對端午節進行人文反思,那麼,一個傳統節日將又會淪為消費主義行為,會像中秋節一樣,成為公關社交的節日,遠離了文化的本質。

屈原先生和端午密不可分,一個現實的知識分子,和一個節日意義,互相勾連比附,這在中國傳統的節日裡,都是非常少見的。

史料記載: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楚國知識分子,詩人屈原先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訊息後,悲憤交加,不願做亡國奴的他,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屈原先生就是端午的精神的根柢。但是,大家對屈原先生的評價和認可,到了怎樣一個文化高度呢?甚至,在今天吃粽子、賽龍舟的時候,大家想起屈原先生了嗎?

那麼大家就會永遠生活在人造的光源下,光線足夠明亮,足夠溫暖,但是沒有成長,沒有愛,沒有白天和黑夜的更替,也就沒有理性的明天……

端午節習俗 篇四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提起這首民俗瑤我就想起端午節,想起了關於端午的傳說和習俗。

戰國時楚國有個詩人叫屈原,他屢次直諫楚王,楚懷王不聽他的諫言,結果亡了國。他在悲憤中跳入了汩羅江。人們擔心魚兒吃了屈原的屍體,就往河裡扔粽子,讓魚兒吃,這樣魚兒就不再吃屈原的屍體了,後來這一天就被定為端午節。

每到五月九年級,媽媽都會準備五種不同顏色的線,然後嘴銜著一頭,兩手不停地搓捻,不一會五條線就合在一起了。媽媽把我的手腕、腳腕處都繫上五彩線。繫好後媽媽心滿意是地說:“這下好了,五色線繫上,一年都不會生病嘍。”

端午節還有個習俗要吃粽子,粽子是怎麼做的呢?我親眼見了媽媽包粽子的過程:只見媽媽先將糯米、大棗、白糖準備好,然後攪拌均勻。

接著,媽媽又找來了幾片又長又大的葉子,將攪拌好的原材料包在裡面,包成一個個三角形,最後用一根繩子綁好,粽子就包好了。

包好後放在鍋內煮,不一會兒一股香味撲面而來。又煮了一會兒粽子熟了。

我迫不及待的拿了一個,咬了一大口,米飯的香甜和葉子的清香融為了一體,真是美味佳餚。

端午節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傳承,是一種愛國精神的傳承,也是家庭團圓的時刻。

端午節的習俗 篇五

“小潔,起床了!吃粽子啦!”“粽子!呀,今天是端午節!”我立刻翻身下床,還沒走到廚房,一股粽子的清香便跑進了我的鼻子。

我兩步竄進廚房,只見餐桌上圓圓的盤子裡,一個個綠油油的粽子小巧玲瓏,正冒著煙,發著光,散發著濃濃的香味。我三下五下扯下一個,拉開粽繩,剝開粽葉,一個白胖胖的粽子娃娃出現在眼前。“啊,真香!”我情不自禁的咬了一大口……“啊,好燙!”我想吐,可捨不得,想吞下出,可實在太燙了。只得張大嘴不停地哈著氣,一遍使勁用手扇著。爸爸看見了,樂呵呵地說“小饞貓喵,這下知道心急吃不了熱粽子了吧!”我接過媽媽遞來的牛奶,終於把粽子吞了下去。“哼,今天我就是要吃熱粽子!”我端起碗,舀了一大瓢芝麻糖,津津有味地吃起來。“來,吃個鹽蛋!”奶奶端著一碗鹽蛋走過來。“不要,我就吃粽子!”“端午節,就得鹽蛋下粽子吃!這可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還有這規矩?我只好接過鹽蛋,悶悶不樂的吃起來。

吃完粽子,我和妹妹走出家門,準備找小夥伴玩。“姐姐你看,誰在這裡掛了一把草。”我回頭一看,“呀,誰在我家大門大門旁掛的草,被我知道……”我火冒三丈,疾步走過去幾下扯下來,扔在地上,踩了幾腳。“你們在幹什麼,這可是爺爺一早出去找來的……”“爺爺,您幹嗎在自己家門上掛草啊?”妹妹偏著頭,好奇地問。“端午節掛艾草、石菖蒲,可以驅邪。你們看看,是不是家家戶戶都掛了啊?”“對不起,爺爺,我們再去找來掛上吧!”“好!”

來到山上,只見三三兩兩的人們揹著大大小小的揹簍,有的已經滿載而歸,有的正左顧右盼的尋找著。“爺爺,他們為什麼找這麼多啊?”我家的好奇寶寶又開問了。“端午節,藥王爺下神水,今天的草都有藥性……洗澡對面板好,夏天不長疙瘩……”“呀,這麼好,我也要洗藥水澡,我要變成漂亮的小公主!”“我也要……”

今年的端午節真有意思——吃粽子,掛艾草,看龍舟,洗藥水澡……啊!我發現,端午節的'習俗真有趣!

介紹端午節的習俗作文 篇六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划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zh-tw/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l5pjy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