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社會實踐報告 >

馬克思社會實踐報告多篇

馬克思社會實踐報告多篇

馬克思社會實踐報告多篇

馬克思社會實踐報告篇1

調查目的:

時下,大學生通過利用課餘時間找份兼職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打暑期工、實習體味生活已經成為了一股熱潮。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掙錢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卻認為掙錢並不是大學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學把打工看作是參加社會實踐、提高自身能力的機會。許多學校也積極鼓勵大學生多接觸社會、瞭解社會,一方面可以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積累工作經驗對日後的就業大有裨益。通過調查可以瞭解當代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學生生活實踐情況,從而結合馬克思主義哲學分析大學生社會實踐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提出解決方法,使大學生能正確對待社會實踐,在實踐中見真知。在往後實踐中能更好地接觸社會、實踐自己的專業技能,尋找發展的機會。

調查對象:

大學生成長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關注的問題。而大學生社會實踐已成為培養合格大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決不能忽視或放棄大學生社會實踐。因此這次調查就選擇了在讀大學生50名,其中石油大學20名,傳媒大學10名,北京印刷學院10名,北京理工大學5名,石油化工學院5名。年級分別為大一學生5名,大二學生30名,大三學生15名。

調查內容:

本次調查通過對大學生有否參加過暑期工、兼職或實習,最想參與何種社會實踐,所參與的打工或實習是否與所學專業相符,能否體現實踐與理論知識相結合以及在工作或實習中獲得了什麼等問題進行展開。

調查方法:

通過派發問卷進行調查,發放問卷共50份,收回有效問卷50份。(調查問卷及數據統計詳見附錄)

調查結果:

從調查中發現,許多大學生都認為兼職是大學生的第二個“課堂”,通過兼職可以學到許多寶貴的東西。“存在就是合理”,職業沒有高低之分,無論什麼職業都有其可取與不可取之處,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學生覺得只要是能夠賺錢的工作,就可以去試一試,品牌代理,促銷等以前不會是大學生從事的工作,現在都成為了大學生們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

的同學認為如果要參加社會實踐,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業單位進行實習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職佔40%;而56%的同學有做過兼職,20%打過暑期工,14%參與過實習,表示從未做過的僅佔10%;現在大學生兼職、打工,除了做家教(14%)、網絡的實習實踐(6%)外,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兼職或打工時從事派傳單、商品促銷(22%)、校園銷售(14%)、當餐廳服務員(8%)等簡單、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卻與所學專業知識相去甚遠,76%學生認為所實習或兼職的工作與自己專業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僅24%的人認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夠使大學裏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的只佔38%,在實習或工作中66%的人滿意自己的課外實踐能力;12%的學生認為兼職是為以後的求職做準備,在選擇實習或打工目的是什麼的時候,有32人選擇“接觸社會,積累工作經驗”,佔了總數的64%,選擇“賺取生活費”,佔了20%。從選項人數中顯示,大學生兼職以賺錢和充實自己為主要目的。現在的大學生已經將打工看得很重了,錢雖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過打工獲取的經驗對將來就業時有所幫助應該是更多學生考慮的問題。大學生在打工時間上的彈性還是很大的,這應該和他們寬鬆的學習環境有一定關係。56%的人會選擇在假期實習或打工,30%會選擇任何沒有課的時間,12%會選擇週末。有31人認為在不影響學習的基礎上贊成合理兼職或打工實習,19人很贊成兼職、打工,沒有人反對。54%的人都提出學校除了提供就業指導以及專業課程外,還應該提供實習機會,22%覺得學校應該提供就業體驗,至於選擇素質拓展和職業生涯規劃的各佔12%。

調查結果分析:

在調查中發現沒有人在參加社會實踐上選擇“參加‘三下鄉’活動”一項,説明當代大學生與以往的大學生相比較,他們的求學經歷、生活條件、所處社會大環境都相對優越,也沒有經過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們意志往往比較脆弱,克服困難的能力也較差,常常是對社會的要求較高,對自我的要求較低。當前,大學生的責任意識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責任意識和誠信意識成為不少地方採用人才的兩個新標準。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是促進大學生素質教育,加強和改進青年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導學生健康成長和成才的重要舉措,是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服務社會,培養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徑。參與“三下鄉”實踐,其目的是為了支援農村的教育事業,同時給農民帶去相應的指導,本着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同時把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與勞動實踐相結合,並從羣眾中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於知道自己的將來的學習生活工作。現在大學生,除了一部分學生來自農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來自城市的,往往這些學生家庭環境好,父母親更是不允許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參加所謂的 “三下鄉”實踐活動,這樣,學校所提倡的通過 “三下鄉”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就未能夠達到。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中,三觀指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而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在個體價值觀體系中,人生價值觀處於主導地位,決定着總的價值取向,對價值觀系統中其它價值觀起着指導和制約作用。由於當代大學生的價值觀主要是圍繞自己出發,致使大學生自身社會閲歷和實踐經驗不足,更不用説參與“三下鄉”活動服務人民了。

另外,沒有人選擇反對大學生兼職、打暑期工或實習,大家都認為只要不影響學習能夠積攢經驗可以為以後的工作打基礎。對於當代大學生來説,應當刻苦學習專業知識,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和運用知識的技能。從大學生活的開始到走進社會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幾年時間,誰不想在將來的社會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認為大學生必須投身校園內外的各類實踐活動,有助於鍛鍊品質,提高能力。可見其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有不可牴觸的重要性。不能否認有過打工經歷的同學,看起來要比其它同學更成熟、社會適應力更強,但對於學生,社會適應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標,大學期間主要的任務是學業結構的搭建,即知識結構、專業結構的搭建,為了打工影響甚至放棄了專業知識的學習,結果是得不償失的。

結論與建議: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實踐是人自覺改造客觀世界,使外部對象發生某種改變的現實的物質性活動。實踐是人的活動,而人是社會的人,處在一定的社會關係之中,因此,實踐不是單個人孤立的行為,而是社會的活動。所以,實踐作為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一個階段,是在社會歷史中不斷髮展演變的。實踐的主體是人民羣眾。“三下鄉”是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在新時期的深化發展,是促進農村兩個文明建設的有益補充,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實踐出真知,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份,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和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充分發揮實踐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是檢驗所學理論知識的標準,社會實踐不但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發揮自我才能,展現自我風采的舞台,也是培養和鍛鍊同學們綜合能力的一個階梯,更是一個大學生進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前的演練場地。瞭解國情是年輕人的首要任務,這就需要放眼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對占人口80%以上的農民有所瞭解才行。學生利用假期時間參加“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這樣可以使同學在實踐中更好的認識國情,貼近社會,從而確定比較正確的人生前進方向。作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導大學生將強烈的使命感轉化為學習、服務、實踐、奉獻等實實在在行動,把行動變為責任,將會使大學生在人生軌跡上樹立起更高的起點。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應該説不僅有助於他們較快適應、融入社會,同時也是實現自我價值的必由之路。

馬克思社會實踐報告篇2

一、前言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引起社會的關注。儘管如此,大學畢業生數量仍在逐年上漲,就業形勢日益嚴峻。而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就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對此,我們小組的成員對身邊的同學就職業生涯規劃問題展開了調查。

調查時間:20xx.12。

調查對象:在校大學生。

調查內容: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情況。

調查目的:瞭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情況,提高大學生規劃職業生涯的意識。調查方法:通過網上派發《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調查問卷》,進行調查統計分析。

二、本次調查意義

當今社會正處在變革的時代,到處充滿激烈的競爭,職業活動的競爭尤其突出。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脱穎而出並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但是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相對薄弱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加強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意識勢在必行。

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個人意義有以下幾點:首先,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有利於大學生充分認識自己,從而積極發揮自身的優勢。其次,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有利於大學生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從而合理利用學習時間和學習資源。再次,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規劃個人的職業生涯,可以使職業目標和實施策略瞭然於心,並便於從宏觀上予以調整和掌控,能讓大學生在職業探索和發展中少走彎路,節省時間和精力。最後,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能對大學生起到內在的激勵作用,是大學生努力學習、不斷奮鬥的動力,同時也能促進大學生不斷完善自我。

另一方面,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也具有廣泛的社會意義。首先,規劃職業生涯有利於大學生建立科學正確的擇業觀。許多名牌大學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就是因為他們眼高手低,沒有看清就業形勢,沒有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其次,規劃職業生涯有利於提高就業市場配置的成功率,降低離職率。大學生對職業目標相對模糊,自我認識不足造成就業市場配置率低。同時,部分大學生盲目就業和擇業造成人職不匹配,草率跳槽,使得離職率不斷攀升。最後,規劃職業生涯有利於降低就業壓力。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就能夠儘早為就業做準備,有針對性的提高自己的某項技能,從而在畢業時能夠積極應對企業的考驗。

綜上,我們小組就這個問題進行了一次調查,在此基礎上分析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現狀與形成原因,並提出一些建議,以達到提高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減輕大學生就業壓力的目的。

三、調查結果分析

(一)大學生對未來有無規劃?有又是如何規劃的?

從從問卷1、2題調查統計結果可知,約74%對的大學生自己的未來“有明確的規劃”,其中有“長遠大致或細緻規劃”的同學佔63%,而有“長遠或短期細緻規劃”的同學只有27%。這一結果顯:當代大學生對自己人生的規劃意識是較強的,但是在細緻規劃未來這點還有待加強。比較細緻的規劃大學生的未來有利於幫助大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實現目標的決心,有利於大學生收穫一個美好的未來。

(二)大學生對未來規劃的理解以及途徑是什麼?

調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的大學生認為做事前規劃是有必要的。近半數的同學“大致瞭解職業生涯規劃”,其主要了解途徑是學校的宣講;有39%的同學“不太瞭解或不瞭解職業生涯規劃”。這一結果説明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瞭解的較少且不夠全面,學校應進一步加強對職業生涯規劃的宣講力度,同時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課外閲讀、影視報紙媒體等方式加強同學們對職業規劃認識的廣度和深度。

(三)大學生對自己生涯的部分具體規劃情況

70%的大學生“想或已經選擇第二專業”以加強自身的工作能力,説明大學生對嚴峻就業形勢有所認識並通過提高自身能力以適應社會需求。大學生對畢業後“考研”、“出國”、“就業”的選擇較為相當,分別約佔總人數的1/3,在此特別提醒打算畢業後出國的大學生要注意自身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家庭經濟能力。70%的大學生在選擇工作時“優先考慮工資、福利和個人發展空間”。69%的大學生認為“選擇工作以自己決定為主”,認為“選擇工作以父母建議為主”的同學只有12%,説明大學生們的獨立自主意識較強,但是建議大學生們在選擇工作時也應辯證的聽取父母建議和接受學校的引導。這有利於加強大學生了解社會對工作崗位的需求狀況,幫助大學生選擇自己勝任的工作崗位、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實現人生價值。

(四)大學生在職業規劃中的憂慮以及其相應的解決的方式

68%的大學生認為大學生生涯規劃的前景“壓力與希望並存”,只有少部分約4%的大學生對大學生生涯規劃的前景“不清楚”。而且87%的大學生面對目前緊張的就業情況寄希望於“自己能力的提升”。這説明絕大部分大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認識比較全面,並且選擇了正確的並且是最有效的解決途徑即加強自身能力。我們認為,大學生作為年輕的一代、是充滿生命力的一代,應該增強自己對未來的信心,相信自己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能力,對未來有美好的憧憬。

四、建議

根據問卷調查與結果分析,我們發現了大學生生涯規劃中展現的一系列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了一些建議。

(一)國家方面

(1)國家要加強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國家應加強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擇業觀的宣傳與教育,讓大學生認識到實現社會價值在職業生涯規劃中的重要地位,更深地考慮社會需求,並結合主觀條件與客觀實際規劃職業生涯,從而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2)國家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大學生就業難的現況制定積極的就業政策,增加就業崗位,創造穩定的就業環境。從調查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出,近半數學生擔心的就業問題是客觀環境艱難。因此,國家要制定行之有效的就業政策,才能從從本質上改變大學生就業難的現狀。

(3)國家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並加強宣傳力度,保證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生與社會上有經驗的工作者都能夠平等的進入勞動力市場。

(二)學校方面

(1)學校應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更多開展相關課程講座,進一步加深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瞭解並引起大學生的重視。

(2)學校應注重培養大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學校在傳授大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要增加應用性課程,為大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從而減輕大學生在規劃職業生涯時對自身實踐不足的憂慮。

(3)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多學習課外知識。

(三)大學生自身方面

(1)大學生一定要注重職業生涯規劃做好充分的準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大學生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職業傾向等,確定自己的奮鬥目標,並明確實現目標的方法、途徑,使自己在成長成才的道路上儘可能地少走彎路。大學生在校期間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就業之前做好充分的分析。

(2)大學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調查結果表明,很多大學生對自己的實力有所擔憂,正因為如此,我們才要在學習中完善與發展自我,打造屬於自己的創新精神和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汲取書本以外的營養,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素質要求。

(3)大學生要增強適應環境的能力。在十餘年的求學生涯中,我們充分接觸社會的機會比較少,所以,大學生要積極主動地進行社會實踐,以增強自己的適應能力。

(4)大學生要增強自主創新的能力。面臨嚴峻的就業壓力,很多大學生會選擇自主創業。自主創業能夠減輕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但是自主創業也有更高的要求,其中創新能力是最重要的一點。

(5)大學生要培養責任意識。這需要大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做起,從小事做起,在社團活動、班級工作中勇於承擔責任。大學生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責任感,能夠為自己的求職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五、結語

由於調查範圍有限,加之小組理論水平還有待提高,對有些問題的認識不夠深刻,因此反映的問題是否具有普遍性、提出的對策是否具有科學性還有待驗證。但是,通過本次調查,我們瞭解了大學生職業規劃的現狀,為老師以及學校提供資料,有利於學校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制定計劃,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選擇職業就是選擇人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可以使自己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在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同時也能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通過本次對大學生生涯規劃的調查分析,希望大學生能夠提高競爭意識,儘早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為進入社會做好準備。在此祝願廣大大學生,擁有一個輝煌的職業生涯。

馬克思社會實踐報告篇3

1. 報告前言:

隨着當今社會生產的高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由於人類不合理開發利用而引發的環境問題日益增多日,且人類認識自然的水平有限導致人與自然關係嚴重失衡,關於環境的問題也日益尖鋭。面對迫在眉睫的環境惡化現狀,全球人類都在關注和拯救地球,節能、環保、綠色、低碳等主題不斷充斥着21世紀的生活。我們現在從國情入手,從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入手,將其緊密聯繫,深入剖析,提出符合國情的措施活動內容。

12. 理論依據:馬克思主義生態哲學思想

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外部空間,人類對自身、社會的改造必將會影響環境,導致環境問題,因而環境問題是人類文明進步的必然產物。人類文明的進程歷經狩獵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和後工業文明,由於生產力的不同,導致處於不同階段的社會具有了不同的生態環境。隨着新科技革命的展開,全球面臨了嚴峻的生態危機:空氣污染、核威脅、温室效應、能源危機等困擾着世界各國。在這一歷史條件下,西方一些從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學者也就把生態學問題納入自己研究之列,把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和關於生態危機的激進主義結合起來,創立和發展了一種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 與一般的生態主義者侷限於描述生態危機的現象,並將之歸因於科技進步或人性弱點的做法不同,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者把生態危機的產生同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及社會制度聯繫起來考察。認為生態危機已經成為全球大部分國家的主要矛盾。資本主義生產以追求利潤為目的,唯利是圖、急功近利導致了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造成生產力和資源的嚴重浪費;為了追求更多的利潤,新的科學技術不斷地被運用於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進一步加大了對自然的破壞。

按照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者的觀點,自然界並不是沒有抵抗的客體,自然界並不服從所有人的需要。人類活動必須尊重自然的界限,同自然界保持和諧一致,不能追求征伐自然,統治自然。否則就會遭受自然的懲罰。資本主義生產不是為了滿足人類的生活需要,而是為了追求利潤,掠奪性地去開發自然資源,結果造成了危及人類生存的生態危機。

3. 活動內容:

1.作為大學生,在能力、知識水平和經驗條件都不充足的情況下,本着事實就是的原則,我們選定了實踐課題“保護環境,從垃圾分類做起”。

城市垃圾是指為維持城市系統的正常運行而產生的,相對於佔有者來説不具有原有使用價值而被丟棄的以液態、固態和半固態形式存在的廢棄物。隨着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和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垃圾的年產量日益增多,垃圾成份的科技含量不斷增加,加上歷年來堆存在城市周邊尚未處理的60多億噸陳腐垃圾,使得垃圾的處理難度增加。城市垃圾現象已成為我國面臨的最緊迫的問題,也已成為人類現代文明進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就城市垃圾現象的相關知識宣傳,我們小組選擇了更為貼合社區居民生活的內容——垃圾分類。然而垃圾分類到底有什麼意義呢?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扔出許多垃圾,在一些垃圾管理較好的地區,大部分垃圾會得到衞生填埋、焚燒、堆肥等無害化處理,而更多地方的垃圾則常常被簡易堆放或填埋,導致臭氣蔓延,並且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體。垃圾無害化處理的費用是非常高的,根據處理方式的不同,處理一噸垃圾的費用約為一百至幾百元不等。人們大量地消耗資源,大規模生產,大量地消費,又大量地生產着垃圾。後果將不可設想。

2.分配任務: 本小組就“城市居民垃圾處理和垃圾分類意識薄弱”這一問題展開了社會實踐。確定了收集整理資料的人,準備物資的人,還有聯繫社區,策劃行動的人等等。確定了這些我們的小組就算是正式開始行動了。

3.前期準備:我們小組將收集的資料整合成傳單的形式,大概包括以下幾點內容:①垃圾分類的概念、②垃圾分類的意義、③垃圾分類的誤區、④垃圾分類的具體方法。通過這次的資料收集我們確實懂得了許多之前一直忽視的知識,也認識到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這在我們以後的實際生活應用中確實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下面是傳單部分內容的摘抄:

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廢紙:主要包括報紙、期刊、圖書、各種包裝紙等等,但是要注意紙巾和廁所紙由於水溶性太強不可回收。 玻璃:主要包括各種玻璃瓶、碎玻璃片、鏡子、燈泡、暖瓶等。金屬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頭盒等。布料:主要包括廢棄衣服、桌布、洗臉巾、書包、鞋等。通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污染,節省資源。如每回收1噸廢紙可造好紙850公斤,節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產減少污染74%;每回收1噸塑料飲料瓶可獲得0.7噸二級原料;每回收1噸廢鋼鐵可煉好鋼0.9噸,比用礦石冶煉節約成本47%,減少空氣污染75%,減少97%的水污染和固體廢物。

2.餐廚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每噸可生產0.6-0.7噸有機肥料

3.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衞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採取衞生填埋可有效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氣的污染。

4.醫療廢物包括帶血的棉籤、手術刀等含病毒垃圾。這種垃圾需要特殊處理,消毒後才可以進行填埋。

4.活動路線:首先是11月23號上午的活動,全體成員9:00在小西門集合之後出發去文心公園,向在公園散步的人們分發傳單並講解有關垃圾分類的知識。選取文心公園的原因有二,一是因為公園離學校較近,開展活動比較方便,其二就是該公園經常聚集着許多帶着小孩的大人,垃圾分類,從小抓起,多向小孩子宣傳知識,更能使我們的實踐活動更有成效。

在正式活動那天,天氣有些許悶熱,我們統一穿着紅色的馬甲,手拿一摞傳單,興致勃勃地走向文心花園開始了我們的垃圾分類知識的宣傳。剛走進花園就有一位母親領着孩子走過來問我們是來宣傳東西的嗎?在得到我們肯定的回答之後她非常熱情地向我們要了一張傳單並説想拿給小孩子看普及一下知識,我們都十分高興在活動未開始前就收到附近居民的歡迎。所以接下來我們的一位組員就很熱心地向小朋友講解了垃圾分類的意思、詳細做法等,小朋友聽的也很認真,在一旁負責拍照記錄的我立刻把這一幕定格了下來,感覺甚是欣慰呀。

接着我們繼續向公園進發,公園裏來休息的男女老少很多,有些是帶着孩子過來野餐,有些是老爺爺老奶奶過來納涼散步,又或是一些大媽大叔在跳舞健身。我們立刻開始了我們的發傳單行動,每個人拿着一疊傳單對着各位居民進行宣傳講解。組長還特意去找了一張KT板,希望支持我們活動的人可以在上面簽上他們的名字來作為這次活動的見證。在經過了一個上午的努力奮鬥,我們的簽名板上終於擠滿了來自各個年齡階層的名字,甚至包括老人和小孩,當那些剛學會拿起鉛筆寫自己的名字的小孩在聽完我們的介紹之後都拿着我們的馬克筆一字一筆地在板上籤下他們的名字時,我真的覺得我們這次活動或多或少都會在他們心裏起到了啟蒙的作用。

完成在文心公園的垃圾分類宣傳之後,我們小組還考察了周邊小區的垃圾分類情況,以海心花園為例。該小區是垃圾分類試點小區,在獲得安保人員的許可之後,我們小組進入到了花園內,在前庭入口處即可以看到三個分類垃圾箱,分別是: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廚餘垃圾。可以看到垃圾都有規整地投放到垃圾箱內,在垃圾箱周圍也沒有出現亂放亂扔垃圾的行為。在小區的宣傳欄上我們還可以看見張貼着有關於垃圾分類的知識宣傳,可見海心花園在垃圾分類知識傳播這點上確實落到了實處。

4. 實踐後思考:

根據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者的觀點,自然界並不是沒有抵抗的客體,自然界並不服從非人的需要。人類的各種活動必須尊重自然,同自然界保持和諧一致,而不能盲目地謀求征伐自然,統治自然,如果人類的活動超越了生態規律的界限,人類勢必要遭受自然界的懲罰。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取決於人類社會與自然界之間是否和諧統一,如果沒有生態文明,人類也勢必會陷入生存危機,進而人類的一切文明成果也勢必衰落。當今世界上資本主義國家,進行為了追求利潤的資本主義生產,掠奪性地去開發自然資源,結果造成了危及人類生存的生態危機。人類不加遏制地向自然汲取、不顧後果的開發利用,已經使人類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現狀警示我們,人類勞動生產力的增長不能超越某一極限,同時以謀利為宗旨的無限的商品生產一定要結束。此外,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也都在不同程度地破壞着自然,使得全球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和環境壓力日益增大。而無論是什麼樣的國家,全人類要求生存要謀發展,也只有學會尊重生態規律,善待自然,正確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係。只有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我們人類社會的永續發展才能得以實現。

我們以小見大,在這次垃圾分類知識宣傳當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問題的存在:

1. 市民們雖然十分積極地配合我們的活動,也表示之前接觸過的類似宣傳也不少,但是簡單的紙上談兵對他們來説仍然不足夠。更多的實際學習操作可能更能讓他們接受。

2. 條件限制。許多小區內對垃圾分類問題仍舊不夠重視,相關的設施仍不夠完善,市民們也是有心無力。比如一位女士向我們描述到的:她們家每次用廢了的電池都會積攢下來,按照垃圾分類原則應對其進行單獨處理,但是她卻苦於小區沒有專門的處理地方,足見政府在這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

3. 不可避免的,還是有部分市民不是很能理解我們的活動,對此類知識仍不夠重視。

4. 對活動的評價

這次實踐活動已經在部分市民的心中埋下了啟蒙的種子,很多之前沒有方面相關知識的市民都已經開始意識到了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在這次實踐活動中我們接觸更多的,是小孩子和年長的老人——都是在人羣中較缺乏此類知識的羣體。相信我們派發的雖然只是一張小小的傳單和幾句簡單的介紹,但都會引發他們的思考,讓他們在以後的日常生活中更加註重相關的知識的積累和實踐的應用。

馬克思社會實踐報告篇4

關於大學生如何看待鬼神的調查

一、調查背景及目的

從古至今,人們對鬼神的看法各不相同,對大學生的信仰產生一定的影響。為了瞭解大學生對鬼神的看法,我們小組成員對此進行了一系列調查,旨在幫助更多的大學生端正對鬼神的態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二、調查對象

南京曉莊學院在校大一學生(本調查共發放了100份問卷,實際收回100份)

三、調查內容

1、你相信世界上有鬼嗎?

A、相信 B、不信C、半信半疑

分析:有48%的人選擇相信,33%選擇半信半疑,僅有19%選擇不信。説明大多數大學生對鬼神的態度還是很不明確的。

2、你覺得鬼神對你的生活有什麼影響?

A、到夜晚會特別害怕

B、相信惡有惡報,上天會懲罰壞人

C、做壞事飽受折磨,推動自己做一個正直的人

D、眾生受苦享樂,都是自作自受,與鬼神無關

分析:選A的人佔51%,選B的人佔36%,只有少部分人選了C、D。這説明大學生對於鬼神有一定的畏懼感,鬼神對於的大學生的價值觀也有一定影響。

3、如果有鬼神存在,你會怎麼做?

A、敬奉它,燒香拜佛求保佑 B、不去管它

C、與它鬥爭

分析:選A的人佔35%,選B佔60%,僅有5%選擇C。這説明雖然有不少大學生信奉鬼神存在,但大部分不迷信鬼神,這是個好現象。

4、當你遇到靈異事件,你覺得?

A、純屬巧合 B、幻覺 C、鬼神作怪

分析:58%的人選擇A,30%的人選B,12%的人選C。這説明了儘管許多大學生相信有鬼神,但並沒有把現實和鬼神混淆。

5、對於求神拜佛,你比較認同哪種觀點?

A、神明知音我們的生活,拜神自由神庇佑

B、半信半疑,但寧可信其有祈求保佑

C、是堅定的科學主義者,從不拜佛求神

分析:選A的人佔11%,選B的佔40%,選C的人佔49%。這表明了現在的大學生在科學與鬼神之間傾向於科學,但對鬼神仍存有懷疑之心,態

度並不明確。

四、個人心得

1、XXX

在科學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大家無疑是相信科學的,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我們無法用科學知識來解釋的問題,例如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鬼神。一直以來,我都是一個無神論者,這些年的學習讓我對鬼神並不相信,但是又有一些毫無根據的害怕。我覺得有很多人和我一樣對這些始終半信半疑,不信吧,好像總有一些我們無法解釋的問題;信吧,又沒有經歷過,好像無法解釋為什麼。

在中國“鬼神論”可以説是歷史悠久。在我國的古代,因為佛教流傳入中國,為我國的對鬼神的看法提供了基礎,再後來佛教對鬼神論的宣傳讓人們對鬼神的看法更加強化,甚至是在人們的心中形成了崇高的信仰,以至於當人們有婚喪嫁娶、風雨不調、疾病纏身等事的時候,都會祈求鬼神的保佑,如此一來,鬼神已經成為風土名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而在古時,鬼神的看法同樣深入到文學創作中,有很多的中國鉅著都與鬼神有關,例如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這部小説裏描述了各種各樣的鬼怪,惟妙惟肖,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生在農村,這是一個封建的環境,鬼神的觀點是伴隨我長大的。在親人的眼裏,鬼神是一種信仰,是主引行為的嚮導這是幾千年的傳統了,因為人們在現實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十分無助或者迷茫的時候,這時在現實中沒有辦法只能寄託於人格化的神鬼,或者獲得心理安慰,或者代做決定,或者寄託情感。但,歸根結底,這還是與我們國家幾千年的農耕文明息息相關的。

在我看來,鬼神是否存在是人類還無法涉及的一個領域,或許這只是人類的一種意識的,精神的寄託。

2、XXX

迄古至今,絕大多數人是相信鬼神存在的,從問卷也可看出現如今的狀況,而我,作為一名普通的大學生,對鬼神也很是畏懼。我就是問卷中的典型患者,不敢走夜路,不敢看鬼故事,連鬼這個字眼都不能提,這確實會對我的生活產生影響,太過畏懼使我變得膽小怕事,阻礙了我挑戰未知事物的可能。

我現在明白了,其實這就是一種心理作用。鬼神只存在於我們的意識當中,不可能跳出來擾亂我們的生活。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要尊重和遵循客觀規律,不斷超越前人和自己的認識過程。我想我要做的就是戰勝自己,超越自己的認識過程,我會讓自己試着接受有關鬼的圖片、電影之類的,畢竟熟悉之後就會慢慢自然了。我也會慢慢地去練膽量,一個膽小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必須克服這些障礙。

馬克思社會實踐報告篇5

轉瞬間,短短一段時間過去了,我們也結束了這一段暑期社會實踐。雖然這次的暑期社會實踐時間並不是非常長,但我們還是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不僅僅是理論上的知識,還有很多日常生活中有需要的東西,對我們的各方面發展都有一定的好處。社會實踐是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對我們的思想提升有很大的幫助。也讓我們對我們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有了一定的瞭解。社會實踐是我們學生接觸社會生活,增長見識最有效的途徑。

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

也許剛開始我們並不是很明白這一暑期社會實踐的意義,也認為它並沒有太大的作用,畢竟它只有這麼短的一段時間,又能改變我們多少呢?然而,當這次暑期社會實踐結束的時候到來時,我知道,它雖然很短暫,但仍能告訴我們很多東西。我們能夠從中學到很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實踐必定有它的道理在,有其必要性。存在必然是需要的。

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我們先去了瑞安,和當地的國小生一起去了萬松山公園免費涼茶供應點,對那裏涼茶的某些方面做了些簡單的瞭解,例如:涼茶的組成成分,一年大概的費用,以及主要的飲用人羣等等,並在那裏做了些義務勞動:幫他們把煮涼茶的草藥搬出來曬,並打掃了草藥的儲藏地點。同時我們問了當地的負責人,瞭解了煮涼茶的費用主要來源於人們的捐贈。他們的愛心為附近的居民提供了方便。每天早上,總有很多人來到這裏運動,當口渴時,就喝一點涼茶,為他們提供了便利與好處。接着,我們到温州市區各個涼茶點去了解情況,進一步瞭解温州涼茶。然後我們又在實驗室裏查資料,對涼茶的各種組成成分,進行了解,知道它們所屬的科屬以及具有的作用,對涼茶做一個總結。

在這一暑期社會實踐中,我們先去了各個地方實地考察,瞭解温州涼茶的幾種基本組成成分。以前我並沒有這一方面的知識,甚至也沒有接觸過涼茶,對這並不瞭解,可以説毫無所知,然而通過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我對涼茶有了一些基本的瞭解。補充了一些我原本沒有的知識,增長了自己的見識。

涼茶其實並不僅僅是一種茶,就某種程度而言,它更多的是一種藥,對人的身體有一定的好處。但也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喝涼茶。涼茶也有很多的禁忌,例如:涼茶並不應該喝涼的,反而最好喝熱的,這樣更有效果。而隔夜的涼茶是不能喝的,對身體並不好。還有一些人,如月經期的女子也不應喝涼茶。

因此,我們在喝涼茶之前也應該先對它做一些瞭解,不應盲目的跟從他人喝涼茶。要根據實際需要來決定。其實不僅僅是涼茶,其他很多東西在使用前也都應該先了解一下它的作用以及副作用、禁忌等等。任何東西都有兩面性,合理的使用會給我們帶來好處,反之,在不瞭解的情況下胡亂的使用,反而會給我們帶來壞處,甚至是傷害。因此我們也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多關注食品及其他安全問題,對自己以及對他人負責。

通過這次暑期社會實踐,我更加了解到了團隊的力量是強大的。古語“團結就是力量”在科技發達的當今社會依然有他的地位。團隊合理的分工合作會給我們每個人都帶來好處,也會在很大程度上為我們節省時間及其他資源。而一個團隊合作的方式也是多樣的,團隊有時並不需要統一行動,合理的分配工作,在一定時間內,各自去完成自己的工作有時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例如,在實踐的第二天,我們要到温州各個涼茶點實地考察,瞭解情況。我們選擇了分開行動,各自去幾個點,瞭解情況,回到學校後在進行彙總和整理總結,這為我們節省了很多時間,提高了我們的效率。因此,充分了解自己的團隊以及要完成的工作,在進行合理的分工安排,會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團隊的工作效率,為大家節省時間及其他資源。時間就是金錢,因此這樣的團隊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須的。團結就是力量。

暑期正是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而我們的暑期社會實踐,並不僅僅是呆在房間裏研究,還必須外出到各個涼茶點進行走訪調查瞭解,頂着火辣辣的太陽,炎熱的天氣在考驗着我們,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汗流浹背,感覺整個人都快要燃燒起來了,但我們都堅持了下來。也許每個人學到的東西不一樣,有的人學的多,有的人少,但我相信,這份堅持是值得大家讚賞的,只要堅持下來了就是勝利。

暑期社會實踐是每個大學生的舞台,是我們不可缺失的鍛鍊機會。參加暑期社會實踐可以鍛鍊我們自己的動手能力,也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識,使我們瞭解更多的事。為我們以後步入社會,打好了鋪墊,以便於我們將來更好的適應社會環境,適應社會生活。對我們每個人來説都是不可或缺的一次鍛鍊機會。因此,他對我們來説是非常重要的。以後我們也應該把握好各種機會,在實踐中鍛鍊自己,增加自己的能力,為以後打好鋪墊。

雖然這次實習我們不是去找工作,增加自己的工作經驗。我們沒有在服務他人,體驗工作的艱辛上得到太多的感受,但我們在其他方面獲得了很多。例如,我們走訪了温州地區的很多免費涼茶施放地,瞭解了其實我們的社會上還是有很多助人為樂的人。他們奉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為温州地區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我們可以在很多地方看到免費的涼茶提供地。

在這麼多的地方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紅日亭。它是有很多老人開設的,用別人捐贈的錢,免費提供給行人和附近的人一份愛心。她們在冬天的早上免費提供粥,在夏天她們煮涼茶,為行人提供涼茶。也許他們自己並沒有花費很多錢,而且打發了退休後的時間,但這是一項辛苦的事情,多年堅持下來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冬天,我們最喜歡賴牀的時候,他們卻要早早的起牀,甚至在天還沒亮時就起來了,當他們煮好了粥後,再運到紅日亭,其後還要洗碗,這一系列工作都需要他們付出很多。而堅持多年最重要的是他們的這份愛心。所以説,在我們現在的社會中,還是有很多真心為他人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的人。他們是值得我們尊敬和敬佩的。

但任何地方都不會十全十美的。在我們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我們還是看到了很多不好的地方。在社會實踐的過程中,基本上大家都會做一件事,那就是發傳單,可是傳單的效果又有多大呢,我們很多人都會在馬路的各個地方發傳單。而很多人都會選擇忽略他們,管自己走路,還有些人雖然接下了傳單,但他們不會去看上面的內容,只是隨手接過,一轉身他們就隨手把傳扔單進了垃圾桶,甚至有些人還隨手把傳單扔在了地上,所以當我們發完傳單後,可以看到地上到處都是紙張。這些都使整個城市的環境變得差了起來。也給了別人一個不好的第一印象。

一座城市,甚至一個國家都是由人組成的,只有其中的人好了,城市或者國家還會真正的繁榮富強,給他人美好舒適的感覺。人們的素質高了,就不會有人亂扔垃圾,那這個城市給人的感覺就會整潔,使大家都開心快樂。

每個地方都會有它的缺點,這是我們避免不了的。但我們可以儘自己的一份力去克服這些缺點,使我們自己的家園越來越好。每個人都嚴格要求自己,不亂扔垃圾,那居住的地方就會越來越美麗。這樣才能越來越完美。

社會實踐是我們都會經歷的一件事。我們從中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不僅僅是我們實踐的主題內容,還能對當地的風土民情有一定的瞭解,對這個地方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他是我們走出校園,瞭解社會的重要的一步。使我們對社會有了一個初步的印象,對以後正式步入社會至關重要。

因此我們要正確對待社會實踐,把握好這次機會。社會實踐使我們學到了很多,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

馬克思社會實踐報告篇6

在今年的七月份,我嘗試了人生的第一次投身於社會的工作。雖然,我只是做暑期工,雖然,我工作的時間不長,但是這一切都是那麼難忘,也令我受益終身。

回想找暑期工的那段時間,我覺得可謂一波三折。因為我要經過多處地方的尋覓,才找到那份工作。不過靜下來想想,我之所以陷入那種境地,其實與我沒有把握時機有關。因為在我放假的頭幾天,我都只顧着休息和等待消息,卻沒有主動去找工作,結果到了後來,有招暑期工的地方都已經招滿人了,我才開始行動。這正與馬克思哲學觀點中,提出的“不失時機,促成飛躍”不謀而合。它教會我們要把握好時機,促成事情發展的成功。假如我們沒有在條件充分時立刻抓緊時機,那麼成功將會離我們而去。這也恰恰體現了量變與質變的關係。我總是想找份適合自己去做的暑期工,這時候其實是在一種量變之中,但光是想,又沒有實際的行動,結果還是沒有發生質的變化,也就是説,還是找不到工作。

面對了幾次找工作的失敗,我卻沒有放棄,我還是四處打聽,哪裏還會招人。而且我發現光是自己一個人去找的力量實在太單薄,於是我就請求親戚,朋友一起來幫我留意一下,這也反映出,人一定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當面對困難時,要冷靜地分析問題的所在,並要想出解決困難的辦法,而不是輕易地放棄。

最終,我還是來到了一家商店做“理貨員”。這時候,我是覺得有種成功感,因為我覺得,我的不放棄是有價值的我的選擇是正確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告訴我們:“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指揮阻礙事物的發展。”它要求我們要擁有正確的意識來對世界進行改造,用正確的意識指導我們的行動。沒錯,正因為我有不放棄的信念,我才找到我的第一份暑期工。

找到暑期工,其實就是意味着另一階段新的開始,因為我要開始上班。

第一天上班的時候,雖然我什麼都不懂,但是我卻覺得自己融入了一個充滿活力的集體當中。因為這家商店在每天的早會前,主持會議的人總會先精神飽滿地説:“各位同事早上好!”接着大家就會神采奕奕地回答:“非常好!”這種做法無疑是在壯大士氣。而且在那裏工作,最令我感到震撼心靈的是和大家一起卸貨。在一條長長的樓梯上,大家站成一條傳貨線,即使再多的貨物,都很快地從一樓傳到二樓。其實,上面的內容,目的都是説明整體與部分的問題。在同一結構裏,假如每個元素能合理地組成在一起,那麼它們發揮的作用就會大於其總和。這家商店每天堅持這種問候方式,其實是想讓大家彼此增強認識,使大家的心團結在一起,更有利提高幹勁;而搬運貨物這種工作線的合理的安排,其實是充分發揮每個人的力量,使大家形成一個強大的集體,加大了工作效率。

而且在我工作期間,我還了解到同一貨物擺在不同的地方,會有不同的銷售量,這與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有關。而且,貨物要堅持“先進先出”的擺放原則,貨架上擺放的貨物要時刻整齊。的確,這不得不讓我想起聯繫是具有普遍性的原理。任何事物都與其周圍的事物處在一種聯繫當中。商店裏一般都是講同類的商品擺放在一起,而將能銷售量較大的商品放到顯眼易見的地方,從而提高商店的營業額。而且值得我關注的是,那家商店總喜歡開展特價活動,經常保持將最新的貨品更新到貨架上,這又恰恰反映了事物總是變化發展的道理。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變的,總是處以一種運動狀態。保持一種發展的目光看問題,不斷對自己進行改進,這樣才能適應時勢的發展。

但話又説回來,其實這份工作是很辛苦的,而且受到的報酬又是不多。在每天勞累工作後,我總有一種自己立刻想躺下就睡一覺的感覺,不時,我還會萌發出放棄的念頭。可是,哪份工作是不辛苦呢?事物的發展總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如果要縱觀整個人生來説,這只是一個小小的起點,雖然現在道路是艱難的,但其實是一個吸收經驗的過程,假如沒有了這段辛苦的小小的一段路,沒有這樣曲折的一段路,我又豈能明白父母賺錢供養我們的艱難,我又豈能真真正正地取得進步,向前發展呢?

“書上得來終覺淺,欲知此事要躬行”。沒錯,假如沒有這次社會實踐,我又怎能得到如此豐富的認識,吸收到如此多的書上沒有的知識呢?譬如如何去以禮待客,如何使用打價機,如何安排擺貨位置……這些即使書本上是有的,但如果沒有去實踐過,是根本不會了解到過中的細節問題的。這樣,也證明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認識是能反過來指導實踐的。實踐是認識的來源,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得到了許多新的認識,它們將會成為指導我以後的人生如何去走,為我取得成功奠定了基礎。當然,這些認識還是要不斷通過再次實踐的驗證,這樣才可以確保它們的正確性。

還有,通過這次社會實踐,我還明白了一切要從實際出發,要實事求是。因為結合我自己當前的狀況,我當時只是大學一年級,而且基本上可以説是沒有社會經驗,因此,我就不要好高騖遠,只顧着找份高層次的工作,這樣只會使自己陷入更大的困境,反而一事無成。因此,我就要選擇一份從基礎做起的工作,這樣既可以吸收過中的經驗,又可以體現到基層人們的生活狀況,使自己更要珍惜日後取得的成果。

這次社會實踐使我受益良多,它雖然是我人生的一段小插曲,但它卻響出了動聽的樂聲,使整段曲譜增添了活力;它雖然是我人生的一段小路,但它卻獨顯出美麗的風光,使整段道路增添了光彩;它雖然是我畫中的一筆,但它卻勾畫出畫像的輪廓,使整幅畫顯得清晰而富有美感!

我為我這次社會實踐的成功而感到自豪!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shehui/vn96w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