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實習報告 >

大學生野外實習報告多篇

大學生野外實習報告多篇

大學生野外實習報告多篇

【第1篇】8月大學生野外實習報告

實習概況:

此次野外實習地點選在距北京市西南六十公里的房山縣周口店鎮的山口村一帶,測區內主要有周張公路(周口店----張坊)和通往燕山石化的主要公路兩條,另外有三條以貨運為主的鐵路從測區穿過,交通比較方便.該地為山區,居民地大多位於山間盆地,其中世界聞名的北京猿人遺址坐落在周口店鎮以西一公里的龍骨山上,該鎮耕地較少,農業以種植業為主.工業則以水泥,採煤等到重工業和礦山採業為主.該地區氣候濕熱,雨季在七,八月份.

測區的具體範圍是:南至實習駐地----地礦部探工所北500米,北至良各莊村,西以山為界,東至迎風坡,大致形成北寬南窄的狹長地帶,面積大約為1000*1500平方米.測區內包括三條鐵路,一條公路,一條河流及大量的居民地,地物比較豐富;另外,兩側的山體亦表現出較好的地貌形態.

周口店測量實習的主要任務:

1 每小組完成一幅40cm*50cm,比例尺為了1:1000的地形圖測繪任務,並提交整飾後的聚脂薄膜圖;

2 完成首級控制測量(一級測距導線,三四等水準測量),並計算各控制點的三維座標(x,y,h);

首級控制測量的技術方法和成果質量評定:

從八月二十三號至二十八為期五天的時間裏,我們進行了首級控制測量.首級控制分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兩部分.在平面控制測量中,主要由指導老師,以及王金星和周鋒兩位師兄帶領我們完成.使用的儀器為所帶的儀器裏精度最高的全站儀.路線是從已知高程點開始,沿鐵路向北行進大約2—3公里之後,再向東轉至山上,在山上布控了d09 d09之後,又從山上下來向南進發,最後經過山口村的東邊界和南邊界後,與已知高程點實現了閉合.因為對測距導線測量的技術要求比較高,對於一級平面控制測量,其測距中誤差絕對值不得超過15毫米,測角中誤差絕對值不得超過5秒,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則須小於或等於1:14000,所以我們在測量過程中小心翼翼,而且平面控制測量決定了以後的圖根控制測量和碎步測量,更不容我們有絲毫大意了.每一測站,在精準的調平對中以後,我們都會進行兩次測回,爭取在短時間內儘可能的降低誤差.最後內業計算後,不論是角度閉合差,測角中誤差,還是全長閉合差均在誤差要求範圍之內,符合要求.

而高程控制測量則由我們獨立完成,高程控制要求精度不高,僅僅為三,四等水準測量,使用的儀器是ds3水準儀.測量過程是建立在平面控制測量基礎之上,沿以上路線進行高程測量.每一測站,採用設立偶數個子測站以消除尺墊的影響,採用”後前前後”的讀尺方式以消除儀器和標尺下沉帶來的誤差.經過內業計算後,得出高差閉合差為-23.5毫米,路線長度為了37133.8米,則三等閉合差不應超過24.3毫米,同樣符合要求.

圖根控制測量的技術方法和成果質量評定:

在地形測量中,僅僅依據等級控制點進行地形測圖,其點的密度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必須進行圖根控制測量工作.圖根點是在等級控制點下加密的,是直接供地形測圖使用的平面和高程依據.圖根控制測量也分為兩個方面,圖根平面控制測量和圖根高程控制測量.在測量過程中,我們對平面和高程進行同時施測.採用的方法主要是圖根導線測量(我們組採用的是附合導線和支導線兩種方法).

進行圖根測量,一個重要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慎重選點.於是在選點前,我們首先對測區進行踏勘,以求瞭解測區的現狀,地形類別,測區界線,已有控制點的可利用情況等.還是有一定效果的,為我們以後的測圖的順利進行埋下了伏筆.然而,畢竟經驗不足,仍舊出現了問題.比如布點過少,布點不均勻.當到後來將圖展至圖紙上,這些問題便暴露的一覽無餘.圖紙上的有些方格內擁有3-4個點,而有的方格內則是一個點也沒有.所以綜合來看,圖根測量是不令人滿意的.

【第2篇】10月大學生野外實習報告範文

一 實習概況

1.實習的目的和意義

常言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而實習正是理論知識與實地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從理論到實際,用哲學的觀點來看,這是一次飛躍。我們有了理論知識,並不等於我們可以很高的分析實際眼前的問題,只有把學到的理論應驗於實地,用理論來知道實踐,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才能真正瞭解地貌學。這種從理論上的認識到真正親臨現場去分析問題,就是一次飛躍。因此,作為一個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的學生,應該把實習看成是從理論到實際的過程,把自己對每一種地貌類型的認識看成是自己在認識論上的一次飛躍。這次實習無疑鞏固了地貌學的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習的質量與熱誠,讓同學們學以致用,能夠用書本的知識來解決實際上的一些問題,提高同學們的野外作業能力和分析能力,並學會了一些外出實習的基本要領和考察方法。

2.時間

20**年1月16日至20**年1月18日

3地點

肇慶市七星巖公園 三水木棉圍 崗美 東崗村 三榕峽公路旁

二 肇慶地區主要地貌類型

第一天,經過幾個小時從珠海到肇慶的車程,在白土鎮安頓好,我們馬不停蹄的趕到這裏的七星巖公園,考察七個秀麗的喀斯特石峯。由於地質運動,在七星巖附近形成了一個褶皺背斜山脈,正是由於肇慶地處亞熱帶,雨量多、氣温高,侵蝕嚴重,尤其是流水侵蝕,這些巖石的抗蝕力都比較弱,因此背斜被破壞,部分巖石受風化成土,最終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當地低矮的地形。再由於進一步流水侵蝕,成排的背斜谷地兩側開始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巖山峯。 七星巖風景區具體由閬風巖(峯頂高程103.3m)、玉屏巖(99.8m)、石室巖(89.8m)、天柱巖(108.0m)、蟾蜍巖(89.9m)、仙掌巖(61.8m)和阿坡巖(119.6m)七座喀斯特奇峯以及東湖、青蓮湖、中心湖、波海湖、裏湖等五個大湖組成。七座巖峯佈列,矗立在6. 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整個景區山環水繞,亭樓閣榭,波光巖影,渾為一體,自然風光絕佳。而這一次我們主要是要觀察這裏的水平溶洞(雙源洞)和斷層及窪地地貌。

緊跟着老師的腳步,我們找到了地下河腳洞性質的雙源洞。阿坡巖下的雙源洞,其實就是一個喀斯特地下溶洞,它是七星巖最長的靜水地下河,全長320米,洞中有兩條溪水匯合,向東流出洞外,故稱“雙源洞”,洞內有鐘乳石。雙源洞是發育在石炭系中上統的壺天羣灰巖,之前我們沿路看到的是石炭系下統的,比較老。雙源洞洞口上,斷層、節理、褶皺均有。在這裏,老師為我們解釋了有關的地質地貌知識。雙源洞是發育在石炭紀下統的壺天羣石灰巖,主要是由白雲石灰巖組成的,呈淺灰色,組成成分是方解石和白雲石,隱晶質(或稱泥晶質)結構,個別地方有粉晶結構,為厚層狀構造。因為存在白雲巖的緣故,故用10%的稀鹽酸滴在這些巖石上,巖石並不起泡,但是如果把巖石磨成粉,卻可以起泡,這是因為巖石成分裏面含有碳酸鈣和碳酸鎂。因這些巖石比較堅硬,故其經歷了千萬年而不倒,形成挺拔的山峯。雙源洞位於兩節理的交匯處,裂隙發育,洞內有兩條水源與外面的湖相連,使地下河水不斷循環流動。在雙源洞的洞口上,我們可以見到斷層、節理、褶皺以及強烈的根劈地貌。

在路的兩邊,時常看到像在山的表面長出的一大石柱,它是石鐘乳。在石灰巖裏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滲入石灰巖隙縫中,會溶解其中的碳酸鈣。這溶解了碳酸鈣的水,從洞頂 上滴下來時,由於水分蒸發、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鈣質又變成固體(稱為固化)。由上而下逐漸增長而成的。而我們看到的石鐘乳就像在山的表面長出的一大石柱,是原來巖洞崩塌後留下來的,屬於洞穴次生化學沉積物,是經過石灰巖的不斷融蝕、再沉積的過程而形成的。這個石鐘乳是淺灰色的不透明體,這是因為雖然礦物的組成成分大部分是方解石,但是裏面含有太多的雜質。

我們沿着一條小路登上馬欄崗。這是一個石灰巖與沙頁巖的交匯處,馬欄崗主要是由石炭紀下統沙頁巖風化後形成的,經過上千年的變遷,現在已經遠遠低於兩邊的阿坡巖和天柱巖。據老師的介紹,這是一個背斜,馬欄崗是背斜的中部,由於頁巖的抗風化的能力比較弱,而且背斜中部由於張性大,收到擠壓而造成巖石的支離破碎,很容易受到侵蝕,再加上這裏是沙頁巖與石灰巖的交界處,可溶性巖石與不可溶性巖石交界處喀斯特水的溶蝕作用一般比較強烈,受到侵蝕背斜逐漸被削低,發育到現在就成為現在的馬欄崗低於兩邊的阿坡巖和天柱巖了,而且地表水在這裏彙集形成一個巨大的落水洞。落水洞是開口於地面而通往地下深處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它的形成除了沿垂直裂隙溶蝕作用,還有侵蝕作用和重力作用,地表水彙集到落水洞後,流量增大,而與傾入洞內的砂礫同時衝擊和磨蝕洞壁,加上地下河及溶洞頂板崩塌,使之迅速擴大。落水洞發育於不可溶的砂頁巖和可溶的石灰巖交界處,喀斯特作用特別旺盛。由背斜理論可知,落水洞上面的巖石看上去是山,實則多是谷。落水洞四周長滿了植被,陽光很難直射到落水洞底,所以從崗上望下去,一片漆黑,很難判斷落水洞有多深。我們在這裏看到的就是落水洞,這裏正好是巖層層面和巖層裂隙交接地點,有利於地下水集中,溶蝕較強,頂板崩落後便形成了。

接着,我們來到天柱巖腳下,喀斯特作用形成的石峯十分筆直、陡峭,很少有石峯連接而成山脈。天柱巖高108米,由下而上有4層溶洞,最低的一層在地下,越往上,溶洞的年 代越久遠,這是由於抬升運動造成的,現在上面的三層溶洞由於缺少了有侵蝕性的水已經停止了發育。第二層的溶洞較小,我們沒有仔細觀察。而是選擇仔細觀察第三層的溶洞,這個洞比較大,裏面黑暗一片,我們無法看到洞裏有多深,我們在洞裏面的較外部聽老師講解。在洞裏,我們在閃光燈和電筒的微光下可以看到洞頂比較光滑,有些地方還向上凹入成為一個倒扣的“臉盆”,即石鍋,這是由於過去經常受地下水的溶蝕和侵蝕,而局部地區又受到強烈的紊流作用,水壓增大,溶蝕、侵蝕力加強,結果這些地方溶蝕量比周圍大,從而形成向洞頂凹入的弧形面。其上的裂隙發育有石鐘乳,但是目前已經停止發育。四周也是比較光滑,並且發育有石幔,這是由於含有碳酸鈣的水溶液在洞壁上漫流時二氧化碳迅速散逸而形成的。繼續往上,我們看到了第四層溶洞,但是這些溶洞經過長期的風雨侵蝕,現在已經變的很小了,很多就剩下一個凹進山壁的窟窿了,但是從這些 “窟窿”裏面還是可以發現一些溶洞的痕跡的,比如有些巖層上有明顯的水平層理,反映出靜水沉積的作用。老師説這一層以前經過很多河流的沖刷,雖然我們無法觀察到具體流向,但大致水面的位置和可能的方向還是可以判斷出來的。而在這裏,我們又看到了一個比較巨大的石鐘乳,老師説遲早一天他會整個掉下來。經過大概1個小時的登山,我們到達山頂的摘星亭。從山頂眺望,北領山脈自北向南過渡,背面有很多的別墅建在洪積扇上面,山前右傾斜平原過渡到沖積平原;西南是西江水到階地,接着是喀斯特丘陵;沖積平原上是市區;七星湖上是其它六個喀斯特山峯。這些山峯都是背斜中部被侵蝕挖空之後的兩翼形成山巖的(稱為殘峯),它們本來是連在一起的,但是由於抬升和平移運動,它們才逐漸斷裂分開發育成為今天的這種地貌類型,斷層中間破碎帶由於風化和搬運作用,就發育成今天的五個大湖。老師還在這裏給我們講解了肇慶市的地貌特點和大概的形成過程以及一些地貌知識,這裏真是一個令人流連忘返的地方啊。

第二天,我們到了木棉圍的公路旁的河流階地上,那邊有大量的鵝卵石,普遍風化程度更深,形成歷史更長,部分被水泥蓋住了。此處階地鵝卵石磨圓度好,粒徑不大,硬度不大, 是河流長時間的搬運,所經距離遠。而且具有多種多樣的巖性,由於是主幹流形成,上流很多物質被帶下來沉積,形成當地複雜的巖性。而階地級數越高,形成時間越長,風化作用越強,巖性越脆,越易碎。階地是河流歷史時期的河漫灘下切或抬升造成,由鵝卵石可以判斷。

沿西江邊一滑坡壁往上走到二級階地,在第四紀,此處是西江河漫灘, 後來由於構造運動和河流的下切,使河漫灘抬升,從而形成了現在的二級階地。此現象體現了西江是擺動的,河流是下切的,兩岸是抬升的。沿途可見地上鵝卵石的成分多樣,體現此處基巖的多樣性。然後,我們還到一些村莊裏面觀察了不少階地。

而下午我們到了北嶺那邊的東崗村洪積扇參觀考察,肇慶市北部是北嶺山脈,西江從肇慶市的西部流進,在肇慶市的南端向東拐彎從肇慶市的南端流過,所以整個肇慶市自北向南的地貌構成基本上是從山脈到洪積扇,再到沖積平原的過渡。洪積扇是乾旱、半乾旱地區暫時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積形成的扇形地貌。組成洪積扇的泥沙、石塊顆粒粗大,磨圓度差,層理不明顯,透水性較強,扇面上水系不發育。由於山前構造斷裂下降,洪積物厚度可達數百米。從扇頂至扇緣高差也可達數百米。一系列洪積扇互相聯結形成洪積平原,又稱山麓洪積平原。洪積扇因山地不斷抬升,山前平原不斷下降,形成上疊式扇體。當山地上升規模、幅度均較大時,老扇隨之抬升,在其下方發育新扇體,形成串珠狀洪積扇。當山地前緣有不等量的新構造活動時,新扇體向相對下降的一側移動,使新老扇體並列向一側偏轉,造成不對稱形態。簡單來説,洪積扇是由於山上下雨的雨水自溝谷出山口後,坡度驟減,溝谷水流所攜帶的物質大量堆積,就形成了以溝口為頂點的沖積錐或洪積扇。如果擴大到整個山腳四周即稱為洪積羣,如果面積繼續擴大,即可形成洪積平原。老師介紹了關於東崗村附近這些地貌的特點,這裏的巖石以沙葉巖為主,磚紅色,有一定的磨圓度,但有些有稜角,粒徑較大,較疏鬆,大多為礫石,而且顆粒由上到下、由山裏到山外是由粗變細。

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我們到了三榕峽公路旁考察背斜,向斜,斷層,節理,巖層及滑坡等地貌。

首先,我們在公路旁的山邊學習羅盤的用法。如何量巖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如何用 羅盤定地物方位。然後,我們沿着公路一直走我們所在考察的地點位於背斜的北翼,面前的大山是北嶺山脈的延伸,巖性是砂頁巖。在這邊,地表大部分為沉積巖多覆蓋,但是可以看到明顯的節理和層理。背斜的軸部往往是比較低窪的地區。該背斜發育於最古老的泥盆系地層,主要是砂頁巖,頁巖具有巖理,與泥巖都是由粘土礦物組成。由於在公路旁200多人在走,警察也一度勸我們停止行程,但最後在老師們的交涉下,只出動警車為我們開路,看來應該有更重要的地貌值得我們冒這一個險。果然,一段步行後,我 們看到一個大型的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體或者巖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響,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軟弱面或者軟弱帶,整體地或者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象。滑坡是斜坡巖土體沿着慣通的剪切破壞面所發生的滑移現象。滑坡的機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應力超過了該面的抗剪強度所致。滑坡是我們地貌學第一節課所教的內容,現在親眼看到,還真是震撼。而3天的實習也到此為止。

三 結語

這次肇慶地區地貌學實習能夠圓滿完成,有賴於老師們事先充分的踩點佈置等各種的準備,令我們從課堂外這另一個角度去認識地貌學。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尤其要感謝我的實習指導老師劉希林老師和高全州老師,老師們的耐心指導教誨和經驗技術的授予,使同學的積極性和學習氣氛保持良好的狀態。這一次實習,我深深的感受到以往書本上沒有生氣的文字和圖片裏的石頭與地貌,活生生的呈現在我們的面前,鞏固了我對硬知識的認識的同時,從另一個角度去加深對地貌學的體會和理解。總的來説,這一次的實習是一次美好的經歷和一次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同時也是一次思維模式的轉換。希望再有機會去進行野外實習。

【第3篇】大學生野外實習報告範文

説這一次實習,其實也不是一次實習,因為這次實習中有一天,而且是在野外進行的,沒有直接參與到公司工作中去,不過這次實習的收穫還是不小的,雖然不是很正式的,但是總是有收穫的!

實習完全結束已經兩天,雖説實習報告裏面已經寫很長的感想,但是這裏還是想對這一次野外實習做一下總結,主要是經驗和教訓。

我不是地質專業的,所以一開始就沒有很用心,這是第一個教訓:即無論做什麼,一旦做了就必須要認真對待,並且必須無條件高要求完成,不然就不做。當然這其中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沒有時間怎麼辦,次要的任務要不要放一放?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在任何時候只能全神貫注做一件事,選擇主次,一件一件地來。以前的經驗證明同時做兩件事,我達不到那樣的水平。

有了第一個問題,後面的也就必然發生:在實習之前沒有作任何的準備工作。至少應該瞭解一下,地質實習應該注意些什麼,實習過程中要記錄一些什麼,實習要求有哪些知識準備的要求(包括學過又已經忘記了的)。還有就是有必要去圖書館查閲相關的資料,一來做到心中有數,二來防止實習完了之後書已經被借完了。到要寫報告的時候,我去圖書館沒有借到一本書。

如果説前一個説明了預習的重要性,那麼接下來就是提醒我時刻記得複習。每天實習之後,完全應該把一天的內容整理一下,寫一個日誌,以使以後的總結更方便一些。我也一直有這樣的想法,可是一拖再拖,一天也就很快過去了,結果到最後對每天實習的內容沒有一點印象,圖也會不出來。這也説明了今日事 今日畢的重要性。事實上,對於一個學生來説,每天必做的至少包括晚上留出一段時間來複習一天的功課,回顧一天的收穫。無論是實習還是其它的學習,絕對不能再像前兩個學期一樣在最後一個月臨時抱佛腳。

一個實習最終就是要得到一個報告,這也是實習的目的之一。因此對實習報告的準備一點也不能含糊,除了前面講的實習前的預習之外,還包括每天的日誌整理。每天整理的時候就應該標出來重點,繪出必要的圖形,當然這要在你知道實習報告要寫什麼的前提之下(可以問上一屆)。如此一來報告也就很輕鬆了。不想這一次那麼狼狽,還晚交了。實習報告時手寫的,這一次算是對一年到頭沒機會手寫的一個補償吧,也給我一個警告:需要練習手寫了。我那個字看起來真彆扭,不像一個大學生的字,歪歪扭扭,與塗鴉有得一拼。而且平時也發現很多字居然在電腦上面能夠打出來卻不會寫,這是一件悲哀的事。

總之,這一次實習儘管過程比較好,但是結果比較慘(自己的感覺),當然慘的同時也意味着收穫教訓。但是教訓一定要牢記心中,並針對性的付諸行動。希望我下次總結的時候不要出現遺忘這一條!!!

這一次實習總結的教訓有很多,我還是需要不斷的進步的,我知道自己面臨的困難有很多,可是我不會就因此而放棄,我會更加的努力的,只是這種努力不一定會實現,但是有想法總比得過且過好的多!

【第4篇】xxxx年8月大學生野外實習報告範文

實習概況:

此次野外實習地點選在距北京市西南六十公里的房山縣周口店鎮的山口村一帶,測區內主要有周張公路(周口店----張坊)和通往燕山石化的主要公路兩條,另外有三條以貨運為主的鐵路從測區穿過,交通比較方便.該地為山區,居民地大多位於山間盆地,其中世界聞名的北京猿人遺址坐落在周口店鎮以西一公里的龍骨山上,該鎮耕地較少,農業以種植業為主.工業則以水泥,採煤等到重工業和礦山採業為主.該地區氣候濕熱,雨季在七,八月份.

測區的具體範圍是:南至實習駐地----地礦部探工所北500米,北至良各莊村,西以山為界,東至迎風坡,大致形成北寬南窄的狹長地帶,面積大約為1000*1500平方米.測區內包括三條鐵路,一條公路,一條河流及大量的居民地,地物比較豐富;另外,兩側的山體亦表現出較好的地貌形態.

周口店測量實習的主要任務:

1 每小組完成一幅40cm*50cm,比例尺為了1:1000的地形圖測繪任務,並提交整飾後的聚脂薄膜圖;

2 完成首級控制測量(一級測距導線,三四等水準測量),並計算各控制點的三維座標(x,y,h);

首級控制測量的技術方法和成果質量評定:

從八月二十三號至二十八為期五天的時間裏,我們進行了首級控制測量.首級控制分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兩部分.在平面控制測量中,主要由指導老師,以及王金星和周鋒兩位師兄帶領我們完成.使用的儀器為所帶的儀器裏精度最高的全站儀.路線是從已知高程點開始,沿鐵路向北行進大約2—3公里之後,再向東轉至山上,在山上布控了d09 d09之後,又從山上下來向南進發,最後經過山口村的東邊界和南邊界後,與已知高程點實現了閉合.因為對測距導線測量的技術要求比較高,對於一級平面控制測量,其測距中誤差絕對值不得超過15毫米,測角中誤差絕對值不得超過5秒,導線全長相對閉合差則須小於或等於1:14000,所以我們在測量過程中小心翼翼,而且平面控制測量決定了以後的圖根控制測量和碎步測量,更不容我們有絲毫大意了.每一測站,在精準的調平對中以後,我們都會進行兩次測回,爭取在短時間內儘可能的降低誤差.最後內業計算後,不論是角度閉合差,測角中誤差,還是全長閉合差均在誤差要求範圍之內,符合要求.

而高程控制測量則由我們獨立完成,高程控制要求精度不高,僅僅為三,四等水準測量,使用的儀器是ds3水準儀.測量過程是建立在平面控制測量基礎之上,沿以上路線進行高程測量.每一測站,採用設立偶數個子測站以消除尺墊的影響,採用”後前前後”的讀尺方式以消除儀器和標尺下沉帶來的誤差.經過內業計算後,得出高差閉合差為-23.5毫米,路線長度為了37133.8米,則三等閉合差不應超過24.3毫米,同樣符合要求.

圖根控制測量的技術方法和成果質量評定:

在地形測量中,僅僅依據等級控制點進行地形測圖,其點的密度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必須進行圖根控制測量工作.圖根點是在等級控制點下加密的,是直接供地形測圖使用的平面和高程依據.圖根控制測量也分為兩個方面,圖根平面控制測量和圖根高程控制測量.在測量過程中,我們對平面和高程進行同時施測.採用的方法主要是圖根導線測量(我們組採用的是附合導線和支導線兩種方法).

進行圖根測量,一個重要的先決條件就是要慎重選點.於是在選點前,我們首先對測區進行踏勘,以求瞭解測區的現狀,地形類別,測區界線,已有控制點的可利用情況等.還是有一定效果的,為我們以後的測圖的順利進行埋下了伏筆.然而,畢竟經驗不足,仍舊出現了問題.比如布點過少,布點不均勻.當到後來將圖展至圖紙上,這些問題便暴露的一覽無餘.圖紙上的有些方格內擁有3-4個點,而有的方格內則是一個點也沒有.所以綜合來看,圖根測量是不令人滿意的.

編輯推薦:

小編推薦:標準實習報告格式

實習心得集錦

生產實習報告大全

頂崗實習報告大全

實習報告大全

【第5篇】xxxx年大學生野外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範文

1.實習概況:

xxxx年10月,我們土木工程專業進行了工程地質實習,工程地質實習是整個工程地質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踐環節,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並鞏固和深化課程理論,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畢業以後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一定的基礎。

2 實習目的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瞭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簡短的野外地址實習,鞏固學過的《工程地質》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此外,通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隨地址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同時,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掌握實地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能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聯繫。

3實習內容:

昌樂火山口

昌樂火山口,距今1800萬年是新生代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火山口呈圓錐形,石頭呈紅褐色,氣勢極為壯觀,數萬根六稜石柱,由山底到山頂,直插雲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內充填的玄武巖栓,經過200多萬年的長期風化剝蝕,被剝露出地面,巖栓柱狀節理髮育,呈輻射狀,向上收斂,向下散開,形象地記錄了當時火山噴發的自然景觀,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據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考證認定,該火山口為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距今約1800多萬年,它的發現,對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學研究都有很大參考介值。一色的紅褐圓稜柱石,豎指蒼天,凡經開鑿者皆顯露出明顯的噴發紋理,表明其成因於火山噴發,近百平方公里內的幾十座山包構成了蔚為壯觀的遠古火山羣。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山東省臨朐縣城東約22公里處,面積約13平方公里。地質公園地處魯中隆起區中的臨朐凹陷,公園內總體由兩個次級小盆地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圍均為由玄武巖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較大。為季節性河流。地質公園以聞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環境的火山地貌為特色。

公園內各種地質遺蹟豐富,一是第三紀中新世時期距今1800萬年山旺瑪珥湖沉積巖層(科學上劃分為山旺組地層---硅藻土),沉積厚度25米左右,具有標準的層型剖面,現已成為國際上中新世生物建階的重要依據。由於層薄如紙,稍加風化即層層翹起,宛若書頁,被古人形象地比喻為'萬卷書'。大量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層層型剖面所處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組玄武巖、第三紀中新世時期湖相沉積巖(山旺組)、第四紀黃土和晚期的火山巖浸入等地質現象組合而成。二是新生代時期(距今xx萬年)火山作用形成的古火山錐、熔巖流動特徵等各種火山地質現象,如黃山、堯山、擦馬山、靈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巖區的理想場所。特別是擦馬山玄武巖柱狀節理,直徑近於80cm,規模宏大,氣勢壯觀。堯山西側,火山作用形成了高高的台地,經長時間風化剝蝕,形成了自然景觀,人們稱之為'石樓'。

山旺組地層中的化石,形成於距今1800萬年的第三紀中新世時期。目前已發現的動、植物化石有10幾個門類700多種,其中大部分是已絕滅的物種。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蘚、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類。動物化石有昆蟲、魚、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特別是山旺山東鳥、齊魯泰山鳥等鳥類化石的發現,填補了中新世時期的空白,山旺成為我國鳥化石豐富的產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鹿類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產地。新發現的帶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唯一的,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轟動。植物化石枝葉最多,花、果實和種子也保存得非常完美。

山旺古生物化石主要保存於中新世山旺組硅藻土層中(距今約1千4百萬年),其種類之多、保存之完整為世界罕見,目前已發現的化石有十幾個門類600多種。動物化石包括昆蟲、魚、蜘蛛、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昆蟲化石翅脈清晰,保存完整,有的還保留絢麗的色彩,已研究鑑定的有11目46科100屬182種。山旺鳥類化石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完整鳥化石最豐富的產地,三角遠古鹿化石和東方祖熊化石是世界上中新世該化石保存最完整的標本。植物化石有苔蘚、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藻類。除100種藻類外,其它植物有46科98屬143種。它們在世界上研究古生態、古氣候、動植物演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被中外專家譽為研究中新世的“綜合實驗室”。

山東地下大峽谷

高峽深澗,鬼斧神工。飛瀑流泉,濺玉噴珠。天賦幻境,兆年孕育。暗河漂流,驚險刺激。管軌滑道,激越航程。江北溶洞,魅力所在。

山東地下大峽谷位於沂水縣城西南8公里龍崗山下,是一座風貌奇特的溶洞王國,洞體長度6100米,是江北第一長洞,中國特大型著名溶洞之一。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發育而成,形成於約0.65億年至2.3億年前。

特點:

一氣勢雄偉壯麗,峽谷深切近百米、兩壁如削、寬處百餘米、窄處僅可容身,成具體而微之地下三峽。洞內有一河、九泉、九宮、十二瀑、十二峽等景觀100餘處,構成了一幅氣勢恢宏的洞中峽谷雄奇畫卷,令人歎為觀止。

二 地下暗河漫長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長流,地下河瀑布十分壯觀,在我國北方溶洞內實屬罕見。

三 利用暗河水勢開發的1000米漂流項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記錄總部認證為“中國最長的溶洞漂流”項目。漂流道的設計充分體現了溶洞內的幽深莫測,起伏高下,波激浪湧,抑揚頓挫的特點。將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驚險刺激演繹的淋漓盡致。

4 實習總結:

短短一天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不過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習過程中能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增加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新的認識。實際觀察到各種地理特徵。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學的瞭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知識從感性認訓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瞭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在這裏深深的感謝老師在的認真指導。 在實習中學會了一定的觀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對象做一定的瞭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內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細節,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了我們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質地貌的興趣。同時,懂得和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後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實習報告範文

實習時間:10月14日~10月27日

實習地點:石家莊鋼鐵有限責任公司

專業:電氣自動化(冶金方向)

班級:電氣二班(冶金方向)

實習學校指導教師:自動化教研室全體教師,

實習目的: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適應社會的能力,增強學生職業意識、勞動報告的觀點,提高政治思想覺悟,擴大事業,鞏固所學理論知識的重要途徑;是提高技能人才的所不可缺少的實踐性教學環節。認識實習是教學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本次的認識實習是在完成基礎課和部分專業課上進行的一次實踐訓練。通過實習瞭解工廠工作環境;瞭解本專業在工作的作用、地位,熟悉本專業畢業聲在工礦企業可能從事的工作,對所學專業課的實用價值有明確認識;在學生接觸專業課程之前,認識常用的檢測元件,控制設備及各種生產機械,瞭解工廠自動控制設備的水平與線裝。同時,通過實習使同學們有機會較廣泛的接觸現場人員,學習社會省會,可使同學們獲得業務和思想雙豐收。

實習內容 :一安全教育 1、安全教育學習的目的: 2、事故的發生及其預防: ①、事故發生的因素 人為因素——不安全行為 物的因素——不安全因素 ②、發生事故的認為因素 1)、管理層因素; 2)、違章: a、錯誤操作 b、違章操作 c、蠻幹 3)、安全責任(素質)差。 ③、入廠主要安全注意事項 ⅰ、防火防爆 ⅱ、防塵防毒 ⅲ、防止灼燙傷 ⅳ、防止觸電 ⅴ、防止機械傷害 ⅵ、防止高處墜落 ⅶ、防止車輛傷害 ⅷ、防止起重機械傷害 ⅸ、防止物體打擊 10、班前班中不得飲酒。

二、相關內容:通過在鋼廠十天的學習參觀及查閲相關資料初步瞭解到了鋼材的分類及鍊鋼的工藝流程。

㈠、鋼材的分類:

1、按化學成份分

(1)碳素鋼 (2)合金鋼

2、按冶煉設備分

(1)轉爐鋼 (2)平爐鋼 (3)電爐鋼

3、按澆注前脱氧程度分

(1)沸騰鋼 (2)鎮靜鋼 (3)半鎮靜鋼

4、按鋼的品質分

(1)普通鋼 (2)優質鋼 (3)高級優質鋼

5、按鋼的用途分

(1)結構鋼 (2)機械製造用結構鋼 (3)工具鋼 (4)特殊鋼 (5)專業用鋼

6、按製造加工形式分

(1)鑄鋼 (2)鍛鋼 (3)熱軋鋼 (4)冷軋鋼 (5)冷拔鋼

石鋼公司是目前全國最大的優質碳素結構鋼、合金結構鋼的生產基地,具有年產200萬噸材的生產能力。

主要產品結構:優質碳素結構鋼、合金結構鋼、齒輪鋼、軸承鋼、低合金高強度結構鋼、管坯等。廣泛應用在汽車摩托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械加工、五金工具等行業。

㈡、鍊鋼流程:面對資源、能源稀缺狀況,石家莊鋼鐵有限責任公司“九五”以來,投入大量資金改造鋼鐵製造工藝流程,對排放物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目前,石鋼噸鋼綜合能耗比全國平均水平低72千克標煤,通過對排放物回收利用,每年贏得1.4億元環境效益。

為減少資源與能源損耗,石鋼公司投巨資逐步形成並完善“原料-燒結-鍊鐵-轉爐鍊鋼-lf精煉-vd精軋鋼”短流程生產線,形成了“鍊鋼、精煉、連鑄、連軋”四位一體的工藝流程,連鑄比、連軋比分別達到100%、80%以上。在優化工藝流程中,石鋼先後淘汰24平方米小燒結機、150立方米小高爐、60噸地坑式轉爐等高能耗、重污染、低效率技術裝備,增建50噸頂底複合吹煉轉爐、連續化自動化軋機,更新90%以上技術裝備。此外,石鋼還積極採用高爐濃相輸送噴吹煤粉、鍊鐵乾式布裝除塵、自動化鍊鋼、連續鑄鋼等一批節能降耗技術,大幅降低資源消耗水平。通過生產流程集約化和淘汰落後裝備,石鋼提高了資源利用率。石鋼累計投入環保資金,從根本上控制了污染物排放。石鋼將環境治理與排放回收的無害化、資源化處理相結合,實現水、氣、渣資源化綜合利用,變“三廢”為“三寶”:採用水質穩定和“零”排放技術,對各工序循環水系統進行改造,使全公司水循環利用率達到94%以上,廢水處理達標率、外排廢水達標率都達到100%,噸鋼耗新水3.8立方米,比全國平均噸鋼耗水少9.9立方米;提高轉爐煤氣、高爐煤氣回收率,使之最大限度用於生產,目前高爐煤氣回收率達100%,噸鋼轉爐煤氣回收達80立方米以上;利用廢渣資源開發新型建築材料,鍊鐵水渣全部銷售到水泥廠,作為水泥原料被利用,鍊鋼產生的鋼渣被用做彩色便道磚、鋼渣砌塊磚的原料。通過對排放物進行資源化處理,石鋼鋼鐵產量增加,但粉塵排放下降,污染物全部實現達標排放。

石鋼不足:在第三軋鋼生產線的建設中,沒有與轉爐鍊鋼緊密結合,造成鋼錠需要再次加熱才能進入軋機進行軋製,造成資源的浪費。

動力廠實習

動力廠是石鋼的主要輔助生產單位之一。主要擔負着公司生產所需要的電、氧、風供應和通訊電話的管理維護。石鋼動力廠的中變站操作規程 1)變電站電氣操作規程 1、非持證電工不能進行電氣作業。 2、任何人員有權制止不安全用電行為。 3、機械維修操作時,應當遠離易燃氣體。 4、在易燃易爆的場所,嚴禁進行帶電作業,以防止電弧引發爆炸。 5、在使用移動電動工具時,應當先關閉電源後再移動。導線要用合格的3線帶地式電纜,電源要用漏電開關保護,注意相線與零線不能接反,金屬外殼接地要可靠。 6、臨時照明燈,要用低壓供電,以36伏為準。 7、使用高壓電流的電器設備工作時,要穿絕緣鞋和戴橡皮手套,並站在橡皮板上,絕不能存在僥倖心理。 8、不準用水沖洗各帶電體,如電機、開關盒、線槽等。 9、發現有漏電情況時,馬上停機,將電源關掉後立即去找電工處理。 10、半成品油缸、油罐必須連接到地網,電機地線要接觸良好。 11、在搬動落地扇時,必須先關閉電源後才能移動風扇。 12、各線電源開關標識要準確,發生事故時能立即斷開。 13、在使用動力設備前,應認真檢查開關、馬達和機械設備各部分的安裝是否正確。 14、注意電線的乾燥度。遵守使用電器儀器的操作規程,離開房間時,要切斷電器加温儀器的電流。 15、在更換保險絲時,要按負茶裏選擇合格保險絲,不得任意加大或以銅絲代替。 2)配電室操作人員注意事項配電室是接受、變換和分配電能的環節,是企事業單位的動力樞紐。

實習心得體會

十天實習生活結束了,而在石鋼的每一天卻仍歷歷在目,讓我難以忘懷。的確,這次實習是我們第一次走出校門真正去做工程,這對於我們這些出世未深的學生來説意義重大,而我們也深感責任的艱鉅。同樣,這次實習讓我們真正體驗了生活,理解了生活,我們也感觸頗多。實習生活,實際上就是學習的另一種方式,這也是我們在課本上學不到的。通過在大一相關知識的學習,我們只能從理論上體會電氣自動化的理念,只能片面的理解電氣控制的相關概念。然而,正是這次實習讓我們在腦海裏對電氣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有了一個新的框架,讓我們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並且,充分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互相補充,互相融合。在實習的過程中,一點一點的積累經驗,一點一點的去摸索思考,逐漸的去領悟電氣控制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我想,這正是我們實習的意義所在,實習的目的所在吧。通過這次實習,的確學到了許多以前不懂的知識。這無疑對今後的工作有了一個認識,也對今後的測量實踐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更重要的是為以後的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這次實習生活雖然結束了,但卻是我人生當中很有意義的一次經歷。同樣,這種實習機會也是難得的。我希望以後還能有這樣的機會,在老師的教導下,讓我們更多的接觸社會,更多的在實踐中磨練自己的意志,鍛鍊自己的體格,提高自己的能力。

【第6篇】大學生野外實習報告參考

大學生野外實習報告參考

説這一次實習,其實也不是一次實習,因為這次實習中有一天,而且是在野外進行的,沒有直接參與到公司工作中去,不過這次實習的收穫還是不小的,雖然不是很正式的,但是總是有收穫的!

實習完全結束已經兩天,雖説實習報告裏面已經寫很長的感想,但是這裏還是想對這一次野外實習做一下總結,主要是經驗和教訓。

我不是地質專業的,所以一開始就沒有很用心,這是第一個教訓:即無論做什麼,一旦做了就必須要認真對待,並且必須無條件高要求完成,不然就不做。當然這其中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沒有時間怎麼辦,次要的任務要不要放一放?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在任何時候只能全神貫注做一件事,選擇主次,一件一件地來。以前的經驗證明同時做兩件事,我達不到那樣的水平。

有了第一個問題,後面的也就必然發生:在實習之前沒有作任何的準備工作。至少應該瞭解一下,地質實習應該注意些什麼,實習過程中要記錄一些什麼,實習要求有哪些知識準備的要求(包括學過又已經忘記了的)。還有就是有必要去圖書館查閲相關的資料,一來做到心中有數,二來防止實習完了之後書已經被借完了。到要寫報告的時候,我去圖書館沒有借到一本書。

如果説前一個説明了預習的重要性,那麼接下來就是提醒我時刻記得複習。每天實習之後,完全應該把一天的內容整理一下,寫一個日誌,以使以後的總結更方便一些。我也一直有這樣的想法,可是一拖再拖,一天也就很快過去了,結果到最後對每天實習的內容沒有一點印象,圖也會不出來。這也説明了今日事 今日畢的重要性。事實上,對於一個學生來説,每天必做的至少包括晚上留出一段時間來複習一天的功課,回顧一天的收穫。無論是實習還是其它的學習,絕對不能再像前兩個學期一樣在最後一個月臨時抱佛腳。

一個實習最終就是要得到一個報告,這也是實習的目的之一。因此對實習報告的.準備一點也不能含糊,除了前面講的實習前的預習之外,還包括每天的日誌整理。每天整理的時候就應該標出來重點,繪出必要的圖形,當然這要在你知道實習報告要寫什麼的前提之下(可以問上一屆)。如此一來報告也就很輕鬆了。不想這一次那麼狼狽,還晚交了。實習報告時手寫的,這一次算是對一年到頭沒機會手寫的一個補償吧,也給我一個警告:需要練習手寫了。我那個字看起來真彆扭,不像一個大學生的字,歪歪扭扭,與塗鴉有得一拼。而且平時也發現很多字居然在電腦上面能夠打出來卻不會寫,這是一件悲哀的事。

總之,這一次實習儘管過程比較好,但是結果比較慘(自己的感覺),當然慘的同時也意味着收穫教訓。但是教訓一定要牢記心中,並針對性的付諸行動。希望我下次總結的時候不要出現遺忘這一條!!!

這一次實習總結的教訓有很多,我還是需要不斷的進步的,我知道自己面臨的困難有很多,可是我不會就因此而放棄,我會更加的努力的,只是這種努力不一定會實現,但是有想法總比得過且過好的多!

【第7篇】xxxx年10月大學生野外實習報告範文

一 實習概況

1.實習的目的和意義

常言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學習的目的在於應用,而實習正是理論知識與實地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從理論到實際,用哲學的觀點來看,這是一次飛躍。我們有了理論知識,並不等於我們可以很高的分析實際眼前的問題,只有把學到的理論應驗於實地,用理論來知道實踐,將理論和實踐有機的結合才能真正瞭解地貌學。這種從理論上的認識到真正親臨現場去分析問題,就是一次飛躍。因此,作為一個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的學生,應該把實習看成是從理論到實際的過程,把自己對每一種地貌類型的認識看成是自己在認識論上的一次飛躍。這次實習無疑鞏固了地貌學的教學效果,提高了學習的質量與熱誠,讓同學們學以致用,能夠用書本的知識來解決實際上的一些問題,提高同學們的野外作業能力和分析能力,並學會了一些外出實習的基本要領和考察方法。

2.時間

20**年1月16日至20**年1月18日

3地點

肇慶市七星巖公園 三水木棉圍 崗美 東崗村 三榕峽公路旁

二 肇慶地區主要地貌類型

第一天,經過幾個小時從珠海到肇慶的車程,在白土鎮安頓好,我們馬不停蹄的趕到這裏的七星巖公園,考察七個秀麗的喀斯特石峯。由於地質運動,在七星巖附近形成了一個褶皺背斜山脈,正是由於肇慶地處亞熱帶,雨量多、氣温高,侵蝕嚴重,尤其是流水侵蝕,這些巖石的抗蝕力都比較弱,因此背斜被破壞,部分巖石受風化成土,最終土山出露和石山形成當地低矮的地形。再由於進一步流水侵蝕,成排的背斜谷地兩側開始形成今天的七座石灰巖山峯。 七星巖風景區具體由閬風巖(峯頂高程103.3m)、玉屏巖(99.8m)、石室巖(89.8m)、天柱巖(108.0m)、蟾蜍巖(89.9m)、仙掌巖(61.8m)和阿坡巖(119.6m)七座喀斯特奇峯以及東湖、青蓮湖、中心湖、波海湖、裏湖等五個大湖組成。七座巖峯佈列,矗立在6. 5平方公里的湖面上,整個景區山環水繞,亭樓閣榭,波光巖影,渾為一體,自然風光絕佳。而這一次我們主要是要觀察這裏的水平溶洞(雙源洞)和斷層及窪地地貌。

緊跟着老師的腳步,我們找到了地下河腳洞性質的雙源洞。阿坡巖下的雙源洞,其實就是一個喀斯特地下溶洞,它是七星巖最長的靜水地下河,全長320米,洞中有兩條溪水匯合,向東流出洞外,故稱“雙源洞”,洞內有鐘乳石。雙源洞是發育在石炭系中上統的壺天羣灰巖,之前我們沿路看到的是石炭系下統的,比較老。雙源洞洞口上,斷層、節理、褶皺均有。在這裏,老師為我們解釋了有關的地質地貌知識。雙源洞是發育在石炭紀下統的壺天羣石灰巖,主要是由白雲石灰巖組成的,呈淺灰色,組成成分是方解石和白雲石,隱晶質(或稱泥晶質)結構,個別地方有粉晶結構,為厚層狀構造。因為存在白雲巖的緣故,故用10%的稀鹽酸滴在這些巖石上,巖石並不起泡,但是如果把巖石磨成粉,卻可以起泡,這是因為巖石成分裏面含有碳酸鈣和碳酸鎂。因這些巖石比較堅硬,故其經歷了千萬年而不倒,形成挺拔的山峯。雙源洞位於兩節理的交匯處,裂隙發育,洞內有兩條水源與外面的湖相連,使地下河水不斷循環流動。在雙源洞的洞口上,我們可以見到斷層、節理、褶皺以及強烈的根劈地貌。

在路的兩邊,時常看到像在山的表面長出的一大石柱,它是石鐘乳。在石灰巖裏面,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滲入石灰巖隙縫中,會溶解其中的碳酸鈣。這溶解了碳酸鈣的水,從洞頂 上滴下來時,由於水分蒸發、二氧化碳逸出,使被溶解的鈣質又變成固體(稱為固化)。由上而下逐漸增長而成的。而我們看到的石鐘乳就像在山的表面長出的一大石柱,是原來巖洞崩塌後留下來的,屬於洞穴次生化學沉積物,是經過石灰巖的不斷融蝕、再沉積的過程而形成的。這個石鐘乳是淺灰色的不透明體,這是因為雖然礦物的組成成分大部分是方解石,但是裏面含有太多的雜質。

我們沿着一條小路登上馬欄崗。這是一個石灰巖與沙頁巖的交匯處,馬欄崗主要是由石炭紀下統沙頁巖風化後形成的,經過上千年的變遷,現在已經遠遠低於兩邊的阿坡巖和天柱巖。據老師的介紹,這是一個背斜,馬欄崗是背斜的中部,由於頁巖的抗風化的能力比較弱,而且背斜中部由於張性大,收到擠壓而造成巖石的支離破碎,很容易受到侵蝕,再加上這裏是沙頁巖與石灰巖的交界處,可溶性巖石與不可溶性巖石交界處喀斯特水的溶蝕作用一般比較強烈,受到侵蝕背斜逐漸被削低,發育到現在就成為現在的馬欄崗低於兩邊的阿坡巖和天柱巖了,而且地表水在這裏彙集形成一個巨大的落水洞。落水洞是開口於地面而通往地下深處裂隙、地下河或溶洞的洞穴。它的形成除了沿垂直裂隙溶蝕作用,還有侵蝕作用和重力作用,地表水彙集到落水洞後,流量增大,而與傾入洞內的砂礫同時衝擊和磨蝕洞壁,加上地下河及溶洞頂板崩塌,使之迅速擴大。落水洞發育於不可溶的砂頁巖和可溶的石灰巖交界處,喀斯特作用特別旺盛。由背斜理論可知,落水洞上面的巖石看上去是山,實則多是谷。落水洞四周長滿了植被,陽光很難直射到落水洞底,所以從崗上望下去,一片漆黑,很難判斷落水洞有多深。我們在這裏看到的就是落水洞,這裏正好是巖層層面和巖層裂隙交接地點,有利於地下水集中,溶蝕較強,頂板崩落後便形成了。

接着,我們來到天柱巖腳下,喀斯特作用形成的石峯十分筆直、陡峭,很少有石峯連接而成山脈。天柱巖高108米,由下而上有4層溶洞,最低的一層在地下,越往上,溶洞的年 代越久遠,這是由於抬升運動造成的,現在上面的三層溶洞由於缺少了有侵蝕性的水已經停止了發育。第二層的溶洞較小,我們沒有仔細觀察。而是選擇仔細觀察第三層的溶洞,這個洞比較大,裏面黑暗一片,我們無法看到洞裏有多深,我們在洞裏面的較外部聽老師講解。在洞裏,我們在閃光燈和電筒的微光下可以看到洞頂比較光滑,有些地方還向上凹入成為一個倒扣的“臉盆”,即石鍋,這是由於過去經常受地下水的溶蝕和侵蝕,而局部地區又受到強烈的紊流作用,水壓增大,溶蝕、侵蝕力加強,結果這些地方溶蝕量比周圍大,從而形成向洞頂凹入的弧形面。其上的裂隙發育有石鐘乳,但是目前已經停止發育。四周也是比較光滑,並且發育有石幔,這是由於含有碳酸鈣的水溶液在洞壁上漫流時二氧化碳迅速散逸而形成的。繼續往上,我們看到了第四層溶洞,但是這些溶洞經過長期的風雨侵蝕,現在已經變的很小了,很多就剩下一個凹進山壁的窟窿了,但是從這些 “窟窿”裏面還是可以發現一些溶洞的痕跡的,比如有些巖層上有明顯的水平層理,反映出靜水沉積的作用。老師説這一層以前經過很多河流的沖刷,雖然我們無法觀察到具體流向,但大致水面的位置和可能的方向還是可以判斷出來的。而在這裏,我們又看到了一個比較巨大的石鐘乳,老師説遲早一天他會整個掉下來。經過大概1個小時的登山,我們到達山頂的摘星亭。從山頂眺望,北領山脈自北向南過渡,背面有很多的別墅建在洪積扇上面,山前右傾斜平原過渡到沖積平原;西南是西江水到階地,接着是喀斯特丘陵;沖積平原上是市區;七星湖上是其它六個喀斯特山峯。這些山峯都是背斜中部被侵蝕挖空之後的兩翼形成山巖的(稱為殘峯),它們本來是連在一起的,但是由於抬升和平移運動,它們才逐漸斷裂分開發育成為今天的這種地貌類型,斷層中間破碎帶由於風化和搬運作用,就發育成今天的五個大湖。老師還在這裏給我們講解了肇慶市的地貌特點和大概的形成過程以及一些地貌知識,這裏真是一個令人流連忘返的地方啊。

第二天,我們到了木棉圍的公路旁的河流階地上,那邊有大量的鵝卵石,普遍風化程度更深,形成歷史更長,部分被水泥蓋住了。此處階地鵝卵石磨圓度好,粒徑不大,硬度不大, 是河流長時間的搬運,所經距離遠。而且具有多種多樣的巖性,由於是主幹流形成,上流很多物質被帶下來沉積,形成當地複雜的巖性。而階地級數越高,形成時間越長,風化作用越強,巖性越脆,越易碎。階地是河流歷史時期的河漫灘下切或抬升造成,由鵝卵石可以判斷。

沿西江邊一滑坡壁往上走到二級階地,在第四紀,此處是西江河漫灘, 後來由於構造運動和河流的下切,使河漫灘抬升,從而形成了現在的二級階地。此現象體現了西江是擺動的,河流是下切的,兩岸是抬升的。沿途可見地上鵝卵石的成分多樣,體現此處基巖的多樣性。然後,我們還到一些村莊裏面觀察了不少階地。

而下午我們到了北嶺那邊的東崗村洪積扇參觀考察,肇慶市北部是北嶺山脈,西江從肇慶市的西部流進,在肇慶市的南端向東拐彎從肇慶市的南端流過,所以整個肇慶市自北向南的地貌構成基本上是從山脈到洪積扇,再到沖積平原的過渡。洪積扇是乾旱、半乾旱地區暫時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積形成的扇形地貌。組成洪積扇的泥沙、石塊顆粒粗大,磨圓度差,層理不明顯,透水性較強,扇面上水系不發育。由於山前構造斷裂下降,洪積物厚度可達數百米。從扇頂至扇緣高差也可達數百米。一系列洪積扇互相聯結形成洪積平原,又稱山麓洪積平原。洪積扇因山地不斷抬升,山前平原不斷下降,形成上疊式扇體。當山地上升規模、幅度均較大時,老扇隨之抬升,在其下方發育新扇體,形成串珠狀洪積扇。當山地前緣有不等量的新構造活動時,新扇體向相對下降的一側移動,使新老扇體並列向一側偏轉,造成不對稱形態。簡單來説,洪積扇是由於山上下雨的雨水自溝谷出山口後,坡度驟減,溝谷水流所攜帶的物質大量堆積,就形成了以溝口為頂點的沖積錐或洪積扇。如果擴大到整個山腳四周即稱為洪積羣,如果面積繼續擴大,即可形成洪積平原。老師介紹了關於東崗村附近這些地貌的特點,這裏的巖石以沙葉巖為主,磚紅色,有一定的磨圓度,但有些有稜角,粒徑較大,較疏鬆,大多為礫石,而且顆粒由上到下、由山裏到山外是由粗變細。

第三天,也是最後一天,我們到了三榕峽公路旁考察背斜,向斜,斷層,節理,巖層及滑坡等地貌。

首先,我們在公路旁的山邊學習羅盤的用法。如何量巖石的走向、傾向和傾角,如何用 羅盤定地物方位。然後,我們沿着公路一直走我們所在考察的地點位於背斜的北翼,面前的大山是北嶺山脈的延伸,巖性是砂頁巖。在這邊,地表大部分為沉積巖多覆蓋,但是可以看到明顯的節理和層理。背斜的軸部往往是比較低窪的地區。該背斜發育於最古老的泥盆系地層,主要是砂頁巖,頁巖具有巖理,與泥巖都是由粘土礦物組成。由於在公路旁200多人在走,警察也一度勸我們停止行程,但最後在老師們的交涉下,只出動警車為我們開路,看來應該有更重要的地貌值得我們冒這一個險。果然,一段步行後,我 們看到一個大型的滑坡,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體或者巖體,受河流沖刷、地下水活動、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響,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軟弱面或者軟弱帶,整體地或者分散地順坡向下滑動的自然現象。滑坡是斜坡巖土體沿着慣通的剪切破壞面所發生的滑移現象。滑坡的機制是某一滑移面上剪應力超過了該面的抗剪強度所致。滑坡是我們地貌學第一節課所教的內容,現在親眼看到,還真是震撼。而3天的實習也到此為止。

三 結語

這次肇慶地區地貌學實習能夠圓滿完成,有賴於老師們事先充分的踩點佈置等各種的準備,令我們從課堂外這另一個角度去認識地貌學。在實習的過程中,我尤其要感謝我的實習指導老師劉希林老師和高全州老師,老師們的耐心指導教誨和經驗技術的授予,使同學的積極性和學習氣氛保持良好的狀態。這一次實習,我深深的感受到以往書本上沒有生氣的文字和圖片裏的石頭與地貌,活生生的呈現在我們的面前,鞏固了我對硬知識的認識的同時,從另一個角度去加深對地貌學的體會和理解。總的來説,這一次的實習是一次美好的經歷和一次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同時也是一次思維模式的轉換。希望再有機會去進行野外實習。

【第8篇】大學生野外實習報告

大學生野外實習報告1

實習概況

本次的韶關野外實習是在大學學習了《地質學》與《地貌學基礎》課程,對各種地質構造,包括褶皺構造、斷裂構造等有一定的知識基礎,且對不同時代地層的巖性、化石特徵、巖層接觸關係等了初步的知識儲備,以及學會如何使用地質羅盤、作信手剖面圖、素描圖、標本採集後,在唐曉春院長、李春生教授、葉浩老師和王芳老師等的帶領下,和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兩個班的本科同學,在丹霞山、大峽谷、芙蓉山等地方,進行主要針對各種地質構造和不同時代地層的巖性、化石特徵、巖層接觸關係等的實習活動。

實習目的

野外實習是我們自然地理專業學習的重要環節之一,在韶關地區進行對於地質和地貌的野外實習是學習自然地理學及地質學的重要環節之一,一方面可使學生加深理解和鞏固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通過實習,初步掌握野外工作方法和相關技能,並在實習中培養學生獨立觀察和分析地貌現象的初步能力和嚴肅、嚴格、嚴密和實事求是的科學修養,為將來參加地理調查或科研奠定基礎,也為今後的專業學習提供實踐動力。

實習內容之一:芙蓉山礦山公園

芙蓉山礦山公園是第一批二十八家國家礦山公園,其目的為了恢復原來開礦留下的礦業遺蹟恢復破壞的生態,是具有礦山文化的礦山博物館。

礦山公園屬向斜下部一翼,此向斜形成於晚古生代石炭紀下統的石磴子組,是原本水平的地層由於褶皺導致層面向上傾斜形成,巖性為灰黑色中層石灰巖淺海相。用羅盤在出露巖層測產狀,測得該巖層傾向為北東37度,傾角20度。

在礦山公園內向斜剖面的礦層斷層中,從斷層面兩側,通過斷層面兩側巖層是否延續性判斷斷層上下盤,斷層面上部為上盤,斷層面下部為下盤,正斷層是上盤相對下降,下盤相對上升的斷層;逆斷層是上盤相對上升,下盤相對下降的斷層。在該斷層中找一個標準層,發現斷層面兩側上盤上升,下盤下降,所以為逆斷層。剖面上還有些裂縫,不過由於有些裂面兩端沒有發生錯動,因而不能是斷層,只能稱為節理。

在向斜核部的芙蓉湖區域,由於巖性變為白雲巖和石灰巖,抗侵蝕能力下降,發育了地表和地下的喀斯特地貌,而芙蓉湖實際上就是一個受喀斯特溶蝕和侵蝕形成的窪地。

喀斯特地貌有三種組合,分別是峯林谷地,孤峯盆地和峯叢窪地,而芙蓉湖就是一個典型的峯叢窪地。在地表,湖對面有峯叢地貌,兩側還分佈着不少石灰巖孤峯;在地下,有許多溶蝕而成的喀斯特洞穴,有些洞穴被人工開挖成機耕道,而其中著名的芙蓉仙洞有三層結構,是喀斯特溶蝕洞穴的典型。

實習內容之二:丹霞山

丹霞山位於廣東省韶關市仁華縣和湞江區交界地帶,總面積約180km,由680多座頂平、身陡、麓緩的紅色砂礫巖構成。早第三紀以後的喜山運動期中,丹霞盆地基本上繼承了燕山晚期構造運動的特徵,仍以較大規模的斷塊抬升為特徵,而無明顯的褶皺運動,因而丹霞組地層得以保持水平或近水平的產狀,在地塊抬升過程中,相對脆性的,主要由較堅硬的礫巖和砂礫巖組成的丹霞組形成了大量呈菱形的垂直節理。水流的不斷切割侵蝕使節理深度加大,同時,在懸崖峭壁的底部由堆積着許多由崩積物組成的山麓堆積物,形成了典型的丹霞地貌。

丹霞山的丹霞組按巖性可劃分為三個巖性段,從山下到山頂巖性由粗到細再到粗,分下、中、上三段。下段為下景觀層,半山亭—錦石巖為主要景點,也是觀察丹霞組下段粗碎屑巖組成的巖溶及懸崖峭壁等地貌景觀的典型地點。上段為上景觀層,在長老峯的觀日亭不僅可以觀賞日出和晚霞,還可以觀賞丹霞組上段的砂礫巖。

實習內容之三:乳源大峽谷

乳源大峽谷位於廣東省韶關市乳源縣城西南68km處的大布鎮。峽谷長約15km,深約300m。峽谷寬度介於100~1000m之間。該區域出露的巖層主要為泥盆系中下統的含礫砂巖、石英砂巖、石英巖、和第四系礫巖及砂質粘土層,另有少量泥盆系中統的片巖、頁巖、灰巖和泥盆系下統的生物灰巖,地層傾角約為5度。

峽谷頂部地形平緩,為粵北地區古夷平面的一部分。峽谷由兩組斷層形成,隨着河流侵蝕與新構造運動,屬於地塹式峽谷,在觀測點近處山頂為大峽谷頂面,屬於剝削麪,因構造陷落、地殼開裂、河流下切形成,大約300萬年左右,遠處山頂主要由砂巖、礫巖組成,受現代地質構造運動強烈抬升而成,海拔約1296。7m,峽谷附近海拔平均約1000m,至少有2—3級剝蝕面,是由於地殼階段性抬升及階段性穩定的隆起與夷平。大峽谷發育有多級裂點,形成裂點帶,説明該地殼有多次抬升或侵蝕基準面多次下降。垂直落差200餘m的埕頭瀑布就是大布河從大峽谷谷口沿梯級河牀裂點墜下形成。

實習內容之四:馬壩人遺址、馬壩人博物館

馬壩人為早期智人,馬壩人的化石是在獅子山發現的。獅子巖為可溶性,巨厚層(200m以上),屬於發育在水平流動帶的大型溶洞。洞內含有的石鐘乳、石筍、石柱都比較少,石鐘乳少也許是因為洞頂層薄,水裏碳酸鈣的含量少。獅子巖有3層溶洞,説明地殼階段性抬升。第一層溶洞有地下暗河,第二層溶洞有13萬年前的馬壩人頭骨化石及動物化石,第三層溶洞裏有生物化石。從獅子巖往下看,有喀斯特的地貌組合:孤峯和盆地。

馬壩人博物館的內容主要有兩部分:一樓為馬壩人遺址及附近同期化石地點出土的人類化石、文化遺物和動物化石;二樓為石峽遺址出土的各類人類文化遺存。

實習心得

在學完了大一的相應地貌地質基礎知識,我終於有機會把它應用於實習中,但是在實際情況中,我們看到的地質地貌基本都不是它的原始樣貌。由於受到多種因素干擾,特別是人工開鑿挖取山體,導致其受到了破壞。所以我們在鑑定考證某種地質地貌時,要謹慎細微的從多方面觀察,才有可能判斷正確。理論知識是進行户外拓展的前提,但是不可生抄照搬,需結合具體場景綜合考慮。而且,野外實習是一種苦力活,考驗的不單單是應用實踐的能力,更是對意志信念力的磨練。至今在乳源大峽谷爬的那個1368級階梯攀爬過程仍歷歷在目,雖然中途真的筋疲力盡,但是登到了最頂級,那種喜悦那種快感難以言語。那是意志力的勝利勛章。

大學生野外實習報告2

第一章 緒論

1.1 野外實習的目的與任務

1.1.1 實習的目的

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更好地鞏固課堂所學的理論知識,得到一手野外資料,鞏固深化掌握地質地貌基本概念,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切身體會地質與地貌,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通過這次野外實習,積累大量感性資料,分析對比,歸納分類,通過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循環往復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觀事物本質的結論。同時,也要鍛鍊學生的毅力與耐心,發揚艱苦奮鬥的精神,培養合格的與地學專業相關的學生。

1.1.2 實習的地點

河北省秦皇島市柳江盆地撫寧縣石門寨鎮上莊坨村北江地質實習基地

1.1.3 實習時間

20xx年7月7日至7月14日。為期一週。

1.1.4 實習的主要任務及工作

實習的任務

系統的瞭解秦皇島柳江盆地地質地貌的概況。學會野外實習所必須掌握的基本要領和考察方法,掌握一定的野外工作技能。

實習的主要工作

{ = 1 * gb3 * mergeformat |① 礦物和巖石(礦石)的肉眼鑑定與描述;

地質羅盤的基本使用方法和野外巖石產狀的判別;

斷層、褶皺等地質構造的識別;

地層的劃分與對比及其描述;

河流階地、海岸地貌等的識別;

野外地質素描的練習;

實測地層剖面的野外構造方法;

學會野外實習報告的編寫。

1.2 實習區地理概況

1.2.1 位置與交通

位置

秦皇島地區位於河北省東北部,地理座標為:119o30'e~119o50'e,39o50'n~40o10'?n。包括三區四縣,三區為海港區、北戴河區和山海關區;四縣為昌黎縣、撫寧縣、蘆龍縣和青龍縣。市區南北長20km、東西寬13km,總面積約7812.4k㎡,人口約為289萬人。全市海岸線總長為126km,是一個狹長帶狀濱海城市。北倚燕山,南臨渤海,東接遼寧省市,西接,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燕山山脈東段,南部為華北平原北端的濱海沖積平原。柳江盆地國家地質公園(北江)實習基地位於秦皇島市北部,其中心距秦皇島市區28km,地理緯度為:119o34'45?e~119o36'10?e,40o7'45?n~40o9'50?n。位於燕山山脈東段,屬河北省秦皇島市阜寧縣管轄。

交通

秦皇島交通便捷,通訊發達。交通以水路、陸路為主,是連接東北與華北的交通樞紐,陸、海、空交通都極為方便。秦沈高速鐵路、京哈、京秦、四條鐵路幹線和、、102、205國道貫穿全境。從、到只需兩個多小時。開通了至、、、、等國內數十條航線。此外,其港口是我國北方最重要的不凍天然良港,是我國最大的能源輸出港,由秦皇島碼頭乘輪船,可直接抵達煙台、青島、大連和上海等地。 秦皇島發達的通訊網絡系統,可與全國各地和世界上230多個國家、地區直接通話,銀線連五洲,秦皇島與世界宛若比鄰。

1.2.2 實習區的地形

秦皇島北倚燕山,南臨渤海,東越長城與遼寧省綏中縣毗鄰,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燕山山脈東段,南部為華北平原北端的濱海沖積平原。

鳥瞰秦皇島地區,表現為北高南低,西高東低,總趨勢為西北高,東南低,由山地、丘陵、平原、濱淺海四個地帶組成,總體上屬於丘陵區。但其北部和西北部的局部為低山區,低山區以東、以南為丘陵地區,山體海拔高度在500m以下,並且多孤山,少線性山脊。

貫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區最主要的水系。盆地內以低山、丘陵地形為主,最高山峯為西北部的老君頂,海拔493.7m,最低處為東南部大石河河谷內的南刁部落,海拔為70m左右。盆地中西部的火山巖分佈區為山高坡陡的地形,海拔多在200~300m之間,山峯多在400m以上;東部山區山峯海拔高度一般為160~300m。在低山和丘陵之間,多發育有小盆地和河流,河流短小,河牀全是礫石堆積,河牀、河漫灘和階地等河流地貌發育。總的地貌特徵與全區相同,亦表現為西北高,東南低。

1.2.3 實習區的氣候

本區地處於中緯度地帶,為暖温帶半濕潤季風區,屬於暖温帶半濕潤華北型大陸性季風氣候。主要特徵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熱資源豐富。春季多日照,氣温回升快,降水少,相對濕度低,空氣乾燥,蒸發快,風速較大;夏季多陰雨,空氣潮濕,氣温高但少悶熱;秋季時間短,降温快,秋高氣爽;冬季長,寒冷乾燥多晴天。年氣温差較大,年降水量多寡變化顯著。四季氣候特徵為,夏季平均氣温為25.7℃,冬季平均氣温為-7℃,春、秋季介於兩者之間,全年平均氣温為10.5℃。每年11月中旬初入冬,到翌年3月底為冬季,長達140天;4月初到6月中旬初為春季,長約75天;6月中旬初到9月中旬初為夏季,約90天;9月中旬到11月上旬末為秋季,約60天。年降水量為400~1000mm,年平均降雨量為695.5mm,多集中於7~8月份,可達年降水量的70%,山洪也多集中在這個季節。 總體而言,不熱不幹不濕,氣候宜人。

1.2.4 實習區的水文狀況

秦皇島市水資源總量為16.22億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12.74億立方米/年,地下水7.08億立方米/年,重複計算水量為3.6億立方米/年。現已開發利用水量8.6億立方米/年,有大型水庫一座,蓄水量1.42億立方米/年;中型水庫兩座,蓄水量1立方米/年;小型水庫286座。目前國家正在青龍河下游,即青龍縣與盧龍縣交界的三道河附近興建桃林口大型水庫,總庫容17.5億立方米,年平均調節水量7.14億立方米。實習區的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湯河、洋河和戴河等,均系入海河流,為臨海小型水系,都是明顯的季節性河流,且處於華北最大暴雨中心地帶。其特點是流程短、流量小、含沙量高、水系分散、汛期洪水量大、非汛期河水乾涸或斷流、暴漲暴落。境內各河均發源於燕山山區,其流向均為由北向南、由西北向東南流入渤海。河流的補給以降水補給佔絕對優勢,約佔全年徑流量的80%左右。

大石河

大石河發源於青龍縣黃前山附近,是本區最主要的水系,由西北向東南流經柳江盆地後在山海關西側老龍頭注入渤海,全長約70km,其中近60km河段流經山區,並有九條小河匯入,僅下游12km河段流經向海傾斜的平原。該河流域面積約為600k㎡,其中560k㎡以上為山區,故為山區性河流。河牀總高差為400m,平均坡降為6‰左右,河牀組成主要為礫石,少有粗砂和中砂,礫石的主要巖性為中生界侏羅系中的火山巖,其次為花崗閃長巖和花崗巖,河岸邊多鵝卵石,主要是沉積巖。大石河及其支流在小傍水崖村匯合,由於地殼斷裂和河流的侵蝕作用,再此形成離堆山。

圖1-2 離堆山與大石河

大石河水量水量豐富,年平均徑流量多為1.68億立方米,河流補給來源以降水為主,所以平時流量很小,一般為0.3~0.6立方米/秒,枯水期最小流量僅為0.15立方米/秒,7~8月雨季時,平均流量為25.4立方米/秒,佔全年的70%~80%,暴雨後洪水立即上漲,且暴漲暴落。據統計,大石河大汛週期為二十年,小汛週期為五年,過去曾造成多次水患。

湯河

湯河發源於撫寧縣柳觀峪西溝和温泉市一帶,全長約36km,在秦皇島(海港區)西側入海,流域面積約177k㎡,流域內除了西北源頭為低山外,其餘皆為丘陵和平原。

洋河

洋河由東洋河和西洋河兩大支流組成,與洋河水庫匯合,至洋河口村西入海。東洋河發源於青龍縣南大峪和獨石,高差達500m,西洋河發源於盧龍縣相公莊的李家窩鋪,高差100m。洋河全長80餘公里,流域面積約932k㎡。

戴河

戴河分為北戴河和南戴河,都是極好的旅遊勝地,全長約35km。北戴河地處黃金旅遊帶的節點,二十里長、曲折平坦的沙質海灘,沙軟潮平,背靠樹木葱鬱的連鳳山,自然環境優美。南戴河海濱旅遊區東起戴河口,西至洋河口。海岸線長3公里,總面積為2.5平方公里,與避暑勝地北戴河海毗鄰相望,一橋相連。是一個進行日光浴、海浴、沙浴的理想天然佳境。

1.2.5 實習區的社會經濟狀況

秦皇島(海港)區是全市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工業、農業、商貿業,共同發展,地處東北、華北平原交界處,為西北地區最主要出口港。年運輸量達2億噸,與100多個國家有聯繫。近年來,北戴河區依託區域特色,着眼於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立足城市發展定位,以園區建設為載體,以項目建設為內容,以精細化服務為手段,對會展商務、廣告公關、影視傳播、運動保健等類文化創意產業進行精心培育,實施了'五大基地'建設,即:時尚運動基地、名人創作基地、名校實踐基地、國際觀鳥基地、全國影展基地和婚紗攝影基地。

大學生野外實習報告3

一、實習目的:

本次實習是地質課程的野外認識實習,其目的旨在通過短期的野外實踐是同學們對地質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特點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概括性的瞭解,鞏固和掌握地質科的基本內容和方法,初步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址問題的能力,為以後的工作實踐打下堅實的基礎。主要目的有三:

(1)認識各類地質現象,瞭解華北地台基本地層層序。

(2)瞭解各種內外力地質作用。

(3)初步掌握一般的野外地質技能,從野外觀察、記錄、描述羅盤儀的使用。此外,通過實習是同學們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於地質學科的重要性及其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從而逐步樹立艱苦奮鬥的思想作風和勇於探索的科學求實精神。

二、實習時間:20xx年x月x日到20xx年x月x日

三、實習地點:xx島石門寨地質實習基地

四、實習內容:

本實習區出露地層屬華北地台型(包括前古生界及古生界)。除較普通缺失中上奧陶統至下石炭統、下中三疊統、白堊系、第三系外,就華北型地層而言,該區地層出露較全,化石較豐富,各單位地層劃分標誌清楚,地層特徵具有一定代表性。全區範圍內所有出露的地層有元古界的青白口羣,下古生界的寒武系,下奧陶統,上古生界的中石炭統至二疊,中生界的上三疊統至侏羅系、新生界的第四系。

(一)元古界青白口羣

(1)龍山組:分佈於張崖子至東部落,南部雞冠山等地。由兩個沉積韻律組成。不整合於下元古代之前形成的綏中黃崗巖之上。主要是紫紅色、黃綠色、灰黑色及蛋清色等雜色頁巖,底部為砂巖。屬典型濱海相沉積,與下伏的綏中花崗巖呈沉積接觸關係。厚91米。

(2)景兒峪組:主要分佈在區內的東部地區,出露最好剖面在李莊北溝,在黃土營村東也有出露。巖性由粗至細,由碎屑巖—粘土巖—碳酸巖,構成一個完整的韻律,具有海侵沉積的特點。與龍山組呈整合接觸關係。其分界標誌是其底部黃褐色或鐵鏽色的中細粒鐵質石英砂巖,其中含大量海綠石,其底部的中細粒長石石英淨砂巖具大型海成風暴波痕。本組地層屬濱海相至淺海相沉積。厚38m。

(二)寒武紀

(1)饅頭組:該組由於巖體的侵入破壞和構造破壞,出露零星,東部落的北部和西部都有出露,可作為標準剖面。本組上下界限明顯,與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頂部的鮮紅色泥巖作為標誌層的。巖性特徵是鮮紅色泥巖、頁巖為主,頁巖中含石鹽假晶,並夾有白雲質灰巖。沒有發現可靠的化石依據。與下伏的府君山組呈平行不整合接觸;與上覆毛莊組為整合接觸。厚 71m。

(2)徐莊組:分佈較廣,東部落西剖面出露較好,化石十分豐富,本組地層上下界限清楚,可作為標準剖面。巖性為淺海相的黃綠色含雲母質粉砂巖,夾暗紫色粉砂巖、細砂巖和少量鮞狀灰巖透鏡體或扁豆體。含有三葉蟲化石。與下伏毛莊組的分界是以黃綠色粉砂巖與暗紫色粉砂巖互層為標誌。厚101m。

(3)張夏組:受到覆蓋和破壞較少,是寒武系地層在區內分佈最廣的地層之一,幾乎盆地周圍都有分佈,在揣莊北 288高地以東的山脊上出露最好,是區內較好的標準剖面。下部為鮞狀灰巖夾黃綠色頁巖;上部以鮞狀灰巖為主,夾藻灰巖、泥質條帶灰巖。三葉蟲化石最豐富。本組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厚13m。

(4)崮山組:本組與張夏組在區內的分佈相仿,比較好的有288高地上的剖面,可為標準剖面。下部和上部都以紫色礫屑灰巖及紫色粉砂巖為主;中部則是灰色的灰巖與張夏組界限明顯,接觸部位兩者巖性差別很大。化石十分豐富,幾乎每層都可以採到。主要三葉蟲化石有:蝙蝠蟲未定種、帕氏蝴蝶蟲。厚102m。

(5)長山組:出露較好的剖面在揣莊北288高地,為標準剖面。巖性為紫色礫屑灰巖、粉砂巖與頁巖互層,夾有藻灰巖及生物碎灰巖。三葉蟲化石主要有:蒿里山蟲未定種、長山蟲未定種、狀氏蟲未定種。與下伏地層為整合接觸兩者分界清楚。本組在區內出露厚度較小,只有18m左右。

(6)鳳山組:本組分佈與崮山組、長山組相同,出露較好的揣莊北288高地可作為標準剖面。主要巖性為黃灰色泥灰巖夾礫屑泥灰巖。黃綠色鈣質頁巖及薄層狀泥質條帶狀灰巖。泥質成分增多,容易被風化,風化往往形成黃色土狀物。化石豐富三葉蟲化石垂直分帶明顯。礫屑形成小團塊,本組與下伏長山組為整合接觸,分界是以底部的青灰色礫屑泥灰巖為標誌層。厚92m。

五、實習總結:

短短五天的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我們從中學到了不少東西。增加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的認識,瞭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本次實習親眼見到了很多課本中描述過的地質構造以及巖石,學會了羅盤的使用方法,練習了利用地形圖使用後方交會法確定自己的位置,練習了通過讀地質圖來判斷當地巖層的年代、產狀等,深刻地感受了僅有課本上的知識是不夠的,還要通過實踐才能真正地將知識化為己用。本次實習真的收穫了很多,感謝兩位老師一路辛苦的教導。

六、實習心得

對我來説,這次實習是一個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過程,這樣的一個過程給了我無限的啟迪,在這個過程中我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和運用,從而加強我們對這門課程的瞭解,從之前的感性認識上升為如今的理性認識,這種質的飛躍,應該歸功於實踐的作用。而不論我們以後從事怎麼樣的工作,我們的的人生應該是不斷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這是一次完美的體會。同時在實習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無法學到的東西,古語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説的便是這樣一種情況。最後在這裏我還要感謝學院給我們提供的這次實習機會,感謝老師在實習過程中的細心指導。

大學生野外實習報告4

説這一次實習,其實也不是一次實習,因為這次實習中有一天,而且是在野外進行的,沒有直接參與到公司工作中去,不過這次實習的收穫還是不小的,雖然不是很正式的,但是總是有收穫的!

實習完全結束已經兩天,雖説實習報告裏面已經寫很長的感想,但是這裏還是想對這一次野外實習做一下總結,主要是經驗和教訓。

我不是地質專業的,所以一開始就沒有很用心,這是第一個教訓:即無論做什麼,一旦做了就必須要認真對待,並且必須無條件高要求完成,不然就不做。當然這其中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如果沒有時間怎麼辦,次要的任務要不要放一放?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應該在任何時候只能全神貫注做一件事,選擇主次,一件一件地來。以前的經驗證明同時做兩件事,我達不到那樣的水平。

有了第一個問題,後面的也就必然發生:在實習之前沒有作任何的準備工作。至少應該瞭解一下,地質實習應該注意些什麼,實習過程中要記錄一些什麼,實習要求有哪些知識準備的要求(包括學過又已經忘記了的)。還有就是有必要去圖書館查閲相關的資料,一來做到心中有數,二來防止實習完了之後書已經被借完了。到要寫報告的時候,我去圖書館沒有借到一本書。

如果説前一個説明了預習的重要性,那麼接下來就是提醒我時刻記得複習。每天實習之後,完全應該把一天的內容整理一下,寫一個日誌,以使以後的總結更方便一些。我也一直有這樣的想法,可是一拖再拖,一天也就很快過去了,結果到最後對每天實習的內容沒有一點印象,圖也會不出來。這也説明了今日事 今日畢的重要性。事實上,對於一個學生來説,每天必做的至少包括晚上留出一段時間來複習一天的功課,回顧一天的收穫。無論是實習還是其它的學習,絕對不能再像前兩個學期一樣在最後一個月臨時抱佛腳。

一個實習最終就是要得到一個報告,這也是實習的目的之一。因此對實習報告的準備一點也不能含糊,除了前面講的實習前的預習之外,還包括每天的日誌整理。每天整理的時候就應該標出來重點,繪出必要的圖形,當然這要在你知道實習報告要寫什麼的前提之下(可以問上一屆)。如此一來報告也就很輕鬆了。不想這一次那麼狼狽,還晚交了。實習報告時手寫的,這一次算是對一年到頭沒機會手寫的一個補償吧,也給我一個警告:需要練習手寫了。我那個字看起來真彆扭,不像一個大學生的字,歪歪扭扭,與塗鴉有得一拼。而且平時也發現很多字居然在電腦上面能夠打出來卻不會寫,這是一件悲哀的事。

總之,這一次實習儘管過程比較好,但是結果比較慘(自己的感覺),當然慘的同時也意味着收穫教訓。但是教訓一定要牢記心中,並針對性的付諸行動。希望我下次總結的時候不要出現遺忘這一條!!!

這一次實習總結的教訓有很多,我還是需要不斷的進步的`,我知道自己面臨的困難有很多,可是我不會就因此而放棄,我會更加的努力的,只是這種努力不一定會實現,但是有想法總比得過且過好的多!

大學生野外實習報告5

海南島旅遊業的發展如此迅速具有其獨特的區位優勢。海南是我國最具熱帶海洋氣候特色的地方,全年暖熱,雨量充沛,乾濕季節明顯,常風較大,氣候資源多樣。 海南島年平均氣温在23-25攝氏度之間,全年無冬。大部分地區降雨充沛,全島年平均降雨量在 1600毫米以上。海南島海岸線長達 1617.8千米,沿岸84個港灣可開發成港口,已開發18個。海南島四周多為優質沙灘,可開發成海濱旅遊勝地。近海水深200米以內的大陸架漁場6.65萬平方千米,水温適中,海洋生物豐富,有魚類1000多種,藻類200多種。海中五光十色、千姿百態的熱帶珊瑚礁魚和各種珊瑚、海葵等海洋生物,是潛水旅遊的觀光美景。 海南已經成為一個著名的旅遊勝地,以海口和三亞為兩個端點,海南的旅遊行程基本分為三條線,一條是東海岸的海濱旅遊風景線,一條是中線的黎苗少數族風景線,另一條是西海岸的原始叢林風景線。這些無一不吸引着世界的遊客。

第一站:儋州螞蝗嶺地區水土流失及其原因調查

螞蝗嶺方圓50多平方公里,前些年,因森林植被遭受破壞,加之土質疏鬆,水土流失日益侵蝕溝壑縱橫密佈,最深的達20多米,螞蝗嶺日趨荒漠化,嚴重水土流失面積達33.4平方公里,導致附近上百畝農田被泥沙淹沒,河道淤積,嚴重影響了附近村莊農民的農業生產。螞蝗嶺水土流失嚴重的狀況引起了儋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在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螞蝗嶺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項目被列為國債項目。針對螞蝗嶺的土壤特點,儋州市水利、林業等部門採取工程措施(開挖擋土壩)與生物措施(人工造林)相結合,分期對螞蝗嶺進行綜合治理。水利部門在林間開挖谷坊、截水溝等,並進行溝頭防護,這些水土保持工程發揮了攔沙蓄水的作用。林業部門則全力實施基地化工程造林,選用耐旱、涵水、固沙力強且能夠改良土壤的馬佔相思樹和桉樹樹種,實行科學造林,據統計,幾年來已完成人工造林3萬畝。同時在行間種植覆蓋物,以減弱洪水的沖刷力。經過幾年的綜合整治,治理區域的雨水基本上就地入滲,地表徑流得以控制,減少了洪水流量而增加了下滲量,極大地促進了植被的生長,小鳥、兔子等野生動物相繼出現,使螞蝗嶺地區的生態系統步入了良性循環的軌道。

第二站:儋州千年古鹽田

儋州千年古鹽田位於洋浦經濟開發區新英灣南面的鹽田村,距今1200年,是我國最早的日曬製鹽點之一,也是我國至今保留最完好的原始日曬製鹽方式的古鹽場。鹽田村是個非常平靜悠閒的海邊

大學生野外實習報告6

前 言

本次綜合地理野外實習活動是在大學學習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專業課程,對氣象、土壤、植物、綜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學習完成後,於20xx年5月13日至20xx年5月19日,在莫世江教授、陳羣利副教授、丁衞紅副教授、張羣生老師的帶領下,和全體畢節學院地理與生命科學學院xx級地理科學本科班同學,在北海海底世界、北海銀灘、北海老街、北海金海灣紅樹林、潿洲島火山等地區,主要針對土壤、植被、氣候、地貌、地質、人文景觀的實習活動。

1.實習目的和意義

綜合野外實習是地理科學本科專業重要的教學內容和環節,是理論聯繫實際、強化技能和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通過對野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綜合考察和調查,能夠獲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關知識,拓展視野,陶冶情操,加深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並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調查方法和步驟。

2.實習時間、地點和線路

2.1實習時間: 20xx年5月13日至20xx年5月19日

2.2實習地點:廣西北海

2.3考察路線:海底世界——北海銀灘——北海老街——北海金海灣紅樹林——潿洲島火山地貌

3.實習區域概況

3.1地理位置:北海市是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所轄地級市之一,地處廣西南端,北部灣東北岸,面向東南亞,位於東經108°50′45′~109°47′28′,北緯20°54′~21°55′34′之間,西北距南寧206公里,東距廣東湛江198公里,東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它背靠大西南,面向東南亞,南與海南省隔海相望,西瀕越南,是東南亞、中亞、西亞、非洲和歐洲各國與中國大陸海運最近的港口之一,雲、貴、川及廣西各省區對外貿易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著名的“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之一。

3.2面積:總面積3337平方公里

3.3人口:總人口135萬,其中市區人口43萬

3.4氣候:北海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南部沿海地區、北部灣東北岸,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温、光、雨源充沛,氣候宜人。

北海市每年從春季開始雨量逐漸增多,濕度變大,有時會出現

陰雨連綿的天氣。夏季温度不算太高,平均最高温度為32-33℃,極端最高氣温也不過36-37℃,但由於濕度大,人們仍會感到炎熱潮濕。夏季是北海多雨的季節,時常出現大到暴雨,月雨量可達300-400毫米,此時出門需要注意攜帶雨具。北海的秋季雨量鋭減,秋高氣爽。到了冬季,雨量更少,月雨量約20-30毫米,天氣不冷,平均温度在15℃左右。

3.5概貌:環視市區,道路寬闊筆直,綠樹成蔭,四季飄香。碧藍的大海,明媚的陽光,沙白水淨的海灘,中西合壁、華洋並存的市區建築,環境優美的住宅小區,別具風格的綠化廣場,組合和諧,相映成趣,美不勝收。城市居民淳樸友好,珠鄉文化、客家文化、蛋家文化形成了鮮明的地方文化風貌。

北海素有“南珠之鄉”之稱,其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陲,北部灣東北岸,總面積3337平方公里,約有139.46萬人口,海岸線長達500公里,地理位置優越。

北海所瀕臨的北部灣是中國沿海四大漁場之一,有經濟魚類600多種、蝦類10多種,海產品十分豐富。北海自古是南珠故鄉,這裏出產的珍珠素有“西珠不如東珠,東珠不如南珠”之稱,為珠中極品。北海盛產優質亞熱帶水果、蔬菜和花弈。

北海的貝雕、角雕、竹編工藝品美倫美奐。北海同時是中國煙花炮竹生產基地。在北海,你可以自由燃放煙花炮竹,五彩繽紛的煙花令你童心大發。

3.6景觀:北海市擁有北海銀灘國家旅遊度假區和潿洲島、星島湖兩個省級旅遊度假區、冠頭嶺國家森林公園、山口國家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儒艮(美人魚)國家自然保護區、白龍珍珠城遺址、合浦漢代墓葬保護區和大士閣、東坡亭古建築羣等一大批國家級、省級著名的旅遊景區(點),集“海、灘、島、湖、山、林”於一體,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兼備。北海銀灘被國家列為中國五個最美的休憩地之一;星島湖是大型電視連續劇《水滸》拍攝的主要外景地,湖光山色,景色迷人;潿洲島是中國最大的火山島。島的周圍淺海生成的珊瑚礁,是中國最靠近大陸架的珊瑚礁,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

4.實習觀察路線及其描述

4.1第一觀測點:海底世界

觀測時間:20xx年5月14日中午

觀測點編號:01

觀測點路線:水產展覽館——海獸廳——珊瑚海——珊瑚海海洋劇場展廳——高科技打造的無水水族館——負壓缸——海底隧道海——人鯊共舞海之角——豹表演常

觀測點的意義:北海海底世界座落於北海海濱公園內,是以展示海洋生物為主,集觀賞、旅遊、青少年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海洋館。

觀測點的位置:北海海底世界座落於北海海濱公園內。

觀測點的地理內容:北海海底世界坐落於北海海濱公園內,是以展示海洋 生物為主,集觀賞、旅遊、青少年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海洋館, 分為a、b兩區。這裏有珍稀的海牛(美人魚)、鯨魚骨骼、龍蝦標本、千年海龜標本和奇特的亞熱帶魚類等2800多件展品和近千種海洋生物;還有水族箱、海龜池、海豹池、360度全方位透視海底隧道、潛水錶演、餵魚表演和人鯊共舞表演等。4.2第二觀測點:北海銀灘觀測時間:20xx年5月14日下午觀測點編號:02觀測點路線:沿海岸和銀灘觀測觀測點的意義:北海銀灘面積超過大連、煙台、青島、廈門和北戴河海濱浴場沙灘的總和,而平均坡度僅為0.05。沙灘均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積而成,在陽光的照射下,潔白、細膩的沙灘會泛出銀光,故稱銀灘,北海銀灘以其“灘長平、沙細白、水温淨、浪柔軟、無鯊魚”的特點,被譽為“天下第一灘”。觀測點的位置:北海銀灘度假村位於風景秀麗的北海銀灘國家旅遊度假區內,北海銀灘西起僑港鎮漁港,東至大冠沙,由西區、東區和海域沙灘區組成,東西綿延約24公里,海灘寬度在30--3000米之間,陸地面積12平方公里,總面積約38平方公里。觀測點的自然地理內容:北海銀灘度假區內的海域海水純淨,陸岸植被豐富,環境優雅寧靜,空氣格外清新。由於其具有“灘長平,沙細白,水温淨,浪柔軟,無鯊魚。”的特點,可容納國際上最大規模的沙灘運動娛樂項目和海上運動娛樂項目,是我國南方最理想的濱海浴場和海上運動場所,所以被海內外遊客所深深地吸引。北海銀灘的沙質,均為高品位的石英砂,沙灘中二氧化硅(石英)的含量高達98%以上,為國內外所罕見,被專家稱為“世界上難得的優良沙灘”。沙子晶瑩潔白,掬一把在手裏,如精鹽一般。因為沙子細膩緻密,遊人在潮水剛退去的平坦寬闊的海灘漫步,甚至連腳印也不會留下。這一灘碎銀,便是無價的富礦。石英砂是製造玻璃、搪瓷、光學儀器等工業品的上好原料。4.3第三觀測點:北海老街觀測時間:20xx年5月15日上午觀測點編號:03觀測點路線:沿珠海路觀測觀測點的意義:廣西北海的珠海路以其歷史悠久及房屋建築風格的特殊,於20世紀80至90年代備受中外專家、學者的關注。該路建於20世紀20年代後期。它的建成與當時北海建制的升格有關,並經歷了一段曲折的過程。觀測點的位置:北海市珠海路觀測點的自然地理內容:北海老街——珠海路是一條有一百多年曆史的老街,始建於1883年,長1.44公里,寬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騎樓式建築。這些建築大多為二至三層,主要受19世紀末葉英、法、德等國在我市建造的領事館等西方卷柱式建築的影響,臨街兩邊牆面的窗頂多為卷拱結構,卷拱外沿及窗柱頂端都有雕飾線,線條流暢、工藝精美。臨街牆面部不同式樣的裝飾和浮雕形成了南北兩組空中雕塑長廊。4.4第四觀測點:北海金海灣紅樹林及海岸觀測時間:20xx年5月15日下午觀測點編號:04觀測點路線:紅樹林——紅樹林海岸觀測點的意義: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休閒度假旅遊區是我國極富濱海濕地風情和漁家文化內涵的黃金景點。觀測點的位置:位於北海市區東南方約15公里處。觀測點的自然地理內容:金海灣紅樹林景區內有紅樹種類7種:白骨壤、桐 花樹、秋茄、海桑、滷蕨、木欖和紅海欖;整個景區面積約20平方公里,由紅樹林觀光帶、金灘和主園區三部份構成。區內擁有一片xx多畝的海上“森林衞士”——紅樹林,百種鳥類、昆蟲、貝類、魚、蝦、蟹等生物在此繁衍棲息,是我國罕見的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區。景區內的紅樹林屬於沙地紅樹林,約xx多畝。金灣沙地平坦、陽光充足、降雨充沛,非常適宜紅樹林的生長。紅樹林也是陸地與海洋間特有的景觀。紅樹林是一種特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紅樹胎生的方式非常特殊。紅樹種子成熟以後不掉落,而是在母樹上發芽,向下伸展出幼根,將胎根暴長成莖,上端生出兩片葉子,變成一棵幼樹。幼樹一旦長成,便自行從母樹上脱落。由於莖和根較重,幼樹便垂直下墜,幼根很好地插入海灘泥中,繼續獨立地生長,一至二年後便可長成一株小灌木。從種子成熟到完全成材,紅樹的這一系列創造生命的過程,完全可以和哺乳動物生養後代的行為相比。適應海水,胎生幼樹,紅樹的這兩種特性是植物中獨一無二的,所以它受到世界許多國家科學家和民眾的高度重視。此外,紅樹林還有個奇特的功能,它的根葉可以濾去使植物死亡的鹹水,因而是惟一能生長於熱帶地區沿海灘泥和海水中的綠色灌木。在金海灣鬱鬱葱葱的紅樹林和浩瀚的海天之間,是一望無際的迷人沙灘,金海灣的沙灘遼闊、純淨,雖然和與沙質細白著稱的銀灘相隔不遠,卻呈現出迥然不同的令人驚豔的金黃,遠遠望去像是鑲在岸邊的一條金色絲帶,這片沙灘因此得名金灘,金海灣紅樹林生態休閒度假旅遊區也由此命名,金灘綿延20多裏,灘平坡緩,沙質細膩,因為紅樹林的原因有着豐富的海產品資源。退潮時寬廣的沙灘上留下無數的貝類、螃蟹、沙蟲、泥丁,當地的漁民男男女女都走出家門拿着工具準備去趕海,他們的工具分為兩種鋤頭和鏟子,男的力氣大用鋤頭,女的力氣小用鏟子。看到沙灘上有小洞,洞口裏有水並有小氣泡,那就説明洞裏有東西,這時要求動作非常快把小洞挖開,迅速掏出裏邊的東西,有時是沙蟲,有時是貝類總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哦!説到這時有些朋友忍不住要躍躍欲試了,那麼一會我們到主園區後,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到我這報名領取工具,小扒犁和小竹簍跟隨漁民一起在沙灘上去趕海,摸螺、捉蟹、挖沙蟲、挖泥丁,體驗漁民生活。經常有很多遊客在趕海的過程中,不僅學會了摸螺、捉蟹、挖沙蟲的技巧,而且還確確實實收穫了不少的海產品,樂趣無窮!

4.5第五觀測點:潿洲島地貌特徵

觀測時間:20xx年5月16日至20xx年5月17日

觀測點編號:05

觀測點路線:火山口地質公園——潿洲島燈塔——滴水丹屏——石螺口海灘

觀測點的意義:潿洲島是火山噴發堆凝而成的島嶼,潿洲島是中國最大、地質年齡最年輕的火山島,有海蝕、海積及溶巖等景觀,尤其南部的海蝕火山港灣更具特色。現在也是中國國家地質公園。潿洲島火山地貌十分典型,選擇潿洲島作為重點觀測點,對於瞭解火山地貌具有重要作用。

觀測點的位置:潿洲島是南海北部灣中的最大島嶼,位於北海市沿海南面濱外淺海,離岸直線距離48km,距北海南、北部港口分別為26海里和36海里。

觀測點的自然地理內容:潿洲島由第四紀玄武巖漿噴發時在水下堆積而形成。該島經受長期的地質作用和演變過程,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地貌類型。據調查、分析,該島地貌可分為火山地貌、流水地貌、海蝕地貌、海積地貌、珊瑚岸礁地貌、海積一沖積地貌、重力地貌、人工地貌等八大類型。潿洲島總的地貌特徵是南部沿岸以海蝕地貌為主,北部沿岸以海積地貌和珊瑚礁地貌為主,島上不同程度地保存有火山活動的遺蹟。總的地勢則為南高北低,自南向北緩緩傾斜。

火山噴發加上隨後的海洋抬升,留下了千姿百態的火山熔巖、火山灰、火山彈以及海蝕崖、海蝕洞、海蝕平台,那一壁壁因火山爆發的燒灼,擠壓留下的線條怪誕,色彩絢麗的巖紋和多姿多彩的海蝕,海積地貌隨處可見。尤以奇特的海蝕、海積地貌,火山熔巖及絢麗多姿的活珊瑚最為出色,成為島上豐富的旅遊景觀。潿洲島因此被譽為“難得的火山地貌博物館”。經地質專家考察認定,潿洲島及相鄰的斜陽島為距今第四紀海底火山噴發沉積,後經構造運動而升出海面的火山巖島。

潿洲島地勢南高北低,其南面的南灣港是由古代火山口形成的天然良港。港口呈圓椅形,東、北、西三面環山,東拱手與西拱手環抱成娥眉月狀,像世大無比的螃蟹橫卧海中。碼頭背靠高10~30米的懸崖峭壁,崖頂青松挺拔,巨型仙人掌攀壁垂下,各式船艇進進出出,人來貨往;飛鳥水禽,時隱時現;浪湧波興,空闊無邊;水天一色;氣象恢弘。位於潿洲島西南端,是潿洲最富特色的遊覽區,其火山口景觀、海蝕景觀、熱帶植物景觀、生物和天象景觀獨特,並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主要景點有絕壁攬勝、龍宮探奇、平台聽濤、百獸鬧海等。

在港口東拱手與西拱手下,有幾處景點:有個山洞傳説是反清武士的駐地,叫“賊佬洞”;有個狀似卧龜的石穴,叫“海龜窿”;一個形像仔豬的小島,叫“豬仔嶺”;一個酷似一張長着寬額、高鼻、翹下齶的人臉的巖石,叫“洋人頭像”。在波浪、海流、潮汐的侵蝕下,潿洲島海岸基巖出現海蝕洞、海蝕溝、海蝕龕、海蝕崖、海蝕柱、海蝕台、海蝕窗、海蝕蘑菇等奇妙地貌。

從整體山巖上分離出的巨型石塊,在海水旋流沖刷剝蝕下,形成頭大腰細的海蝕蘑菇。島上西港碼頭有高3米、寬6米的巨型海蝕蘑菇。當幾個海蝕洞受侵蝕而連成一體時,就成為凹進陸地的槽形穴,它被稱為“海蝕龕”。潿洲島風光壯美,比較著名的景點有“滴水丹屏”,“龜豕拱碧”,“芝麻灘”,“法國傳教士人頭像”,“火山彈薈萃”及三婆廟,聖丹廟,天主教堂和湯顯祖觀海處等。

5.體會與收穫

這次綜合地理野外實習北海之行不僅讓我們豐富了地質、地貌等自然地理和人文知識,進一步提高了我們對地理科學這個專業的認知程度。在這個野外實習實踐過程中,我們學會了如何使用自身所學的知識來對我們生活或專業領域內碰到的一些現象及問題進行廣泛的思考,並尋求出呵護主客體雙方利益或多方利益的博弈機制。

本次野外實習,可以活也算得上是一次畢業旅行,沿途到處流溢着無限的地質地貌和海灘風光。在看過很多地方後,我們會發現,有差別的地理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地域發展前景,這一點我們可以在北海老街的文化景觀——建築景觀上看出來。當地的氣候、水文、地貌、植被、土壤等地理要素決定了其主要的建築骨骼,而文中的一些宗教、政治等因素也是一個地域所具有的特點。

任何在地理空間存在的事物都能在它所處的地理環境中找到能與之對應的地理因素(自然地理六大要素:氣候、水文、地貌、土壤、動物、植物),而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相互作用而產生各種地理人文景觀現象的分析要素、方法則是在本次實習過過程中感覺到應該鍛鍊的地方。也就是説,以後要通過綜合地理學各種理論、方法來綜合分析各種地理空間現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shixibaogao/41d5l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