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徵文稿 >

助學築夢鑄人主題徵文題目

助學築夢鑄人主題徵文題目

助學築夢鑄人主題徵文題目

“助學,築夢,鑄人”是國家對當代大學生的希望,也是國家賦予當代大學生最重要的使命。下面是給你準備的助學築夢鑄人主題徵文題目,歡迎借鑑閲讀!

助學築夢鑄人主題徵文題目:青春無悔,感恩前行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既然目標是地平線,留給世界的就只能是背影。——題記

坐在大學寬敞明亮的自習室裏,回憶起自己的求學之路,那曾經為讀書而默默拼搏的日子如今仍清晰如在眼前。只是相比以往,現在的我更多了份對生活的堅定與從容。

以前的我很自卑,從來不敢帶同學去過自己的家,只是因為我害怕同學會嘲笑我家那破敗的院落,會因此而瞧不起我。在我10歲那年,命運弄人,母親不幸得了一場大病,鉅額的醫藥費使得我們原本普通的家境幾乎是頃刻間傾家蕩產,負債累累。母親自此行動不便,生活的擔子全部壓在了父親一個人身上。父親很努力很辛苦,可我們的生活並沒有改觀,經常不得不依靠親戚的接濟。家庭的困境幾乎埋葬了我們全家對生活的全部希望。至今讓我記憶猶新的是簡單的晚飯後蒼老的父親蹲坐在地上狠命地抽着旱煙的情景,昏黃燈光映照下的他顯得更加憔悴而脆弱,我忽然很害怕,害怕自己的父親會失去力量和繼續支撐家庭的勇氣。那一刻,我告訴自己:我要盡己所能,幫父親撐起我們的家;我要拼命學習,讓我自己也讓親人們感受到生活的希望!

也就是從那時起,上學、幹農活和照顧年幼的弟弟就構成了我生活的全部。因為經濟上的窘境,國小時我不得不經常曠課去幫助父親幹些農活,晚上還要自己補白天落下的功課。當我升入國中後,學費成了問題。現在我依然感激我的母校,在我提交了貧困申請後給我減免了學費,幫我度過了那段艱難的日子。會考時,我憑藉艱苦的努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縣裏最好的高中。在那裏,我依然感受着國家和社會帶給我的温暖。高中三年,我刻苦學習,付出了比其他同學更多的汗水和努力。因為我深知自己求學的機會來之不易;我深知自己所揹負着的,是一個家的期待和希望。也許是因為當時自己過於看重大學聯考所能帶來的轉折,在考試過程中我壓力過大,發揮失常。但我仍以高於山東省文科一本線四十一分的成績考入大學,繼續我的求學夢想。

我曾無數次地想過,如果初高中時我因為經濟上的困難而不得不放棄學業,現在的自己早已經嫁人生子,繼續着我貧寒的命運,哪裏還會有在大學校園裏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我很慶幸,也很感激,感激黨和社會的温暖,讓我得以有機會改變自己的機遇。

進入大學,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調整心態。這是我第一次離開我們的小縣城,來到了首都北京。看着同學們隨行的父母,看着同學們時尚的打扮和我根本叫不出名字的名牌手機,我沒有了當初的惶恐和迷茫。生活的磨礪讓我實現了自己內心的成長。進入大學,我時刻也不能忘記自己肩上的責任和父母殷切的期待。我嚴肅而認真地面對課堂,也從不放棄與老師們交流的機會。老師們的支持和鼓勵讓我更加地自信與從容,學長們看待問題時不同的視角和思維也為我打開了認識世界的另一面窗口,讓我獲益匪淺。在學習之餘,我積極尋找兼職工作機會以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大學兩年多時間,七百餘個晝夜,我幾乎從沒有休息過哪怕是一個週末。天道酬勤,我在保持自己學習成績名列專業第一的情況下,至大二下學期已經基本實現了自己的經濟獨立。

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在大學期間,我積極參加志願活動,努力回饋社會。同時,我也深知自己作為一名大學生肩上的社會責任和價值所在。在平時的生活學習中,我把自己對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興趣積極轉化為實踐應用,經常在班級中組織相關討論。並於2013年暑假,擔任“赴陝西長武縣暑期社會實踐團”團長,學以致用,帶領其他六名成員一起深入陝西長武縣進行蘋果產業實地調研,形成了相關的論文並發表,更重要的是,我們把調研結果向當地果業部門做了彙報,為其相關政策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角度。是知識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力量和價值;是國家的助學政策圓了一個農村姑娘的求學夢。

對於青春,我選擇以奮鬥和感恩的姿態進行詮釋。當初求學是為了走出農村,圓自己對知識的渴望;如今求學是為了回去,用自己的所學為家鄉的農業發展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因為我深知,是這個社會讓我實現了成長,我也必將以自己的成長來回報社會!

助學築夢鑄人主題徵文題目:向日葵

別讓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也辜負了曾經經歷的苦難與磨練。——題記

自習室裏,我在本子上寫下這樣一句話作為題記。這是偶然在瀏覽網頁時看到,很喜歡,一直沒忘,也不敢忘。透過敞開的窗,和着陽光,金黃的葉子閃耀着光。忽然我想起了家鄉成片的向日葵,還帶着些許夏天的味道,泥土的芳香。

我的家鄉在黃河上游,蘭州市的一個小縣城,古時是絲綢之路的重鎮。如同那向日葵花田中的向日葵,我也只是那平凡的一株。直到去讀大學,我才離開了家鄉。那是唯一一次的奢侈,也是記憶中唯一一次全家一起“旅行”,十幾個小時的火車,隆隆隆隆,在我聽來是那麼的幸福和温馨。?

到了學校,我仍記得父母眼中驕傲的光。新生報到,註冊,填表,領軍訓服,打掃鋪位,他們都一步不離的跟着,忙前忙後,倔強地不肯我插手。熾熱的夏,父親逆着光,流着汗,在眾多通信公司搭起的帳篷之中,買了一個在我看來十分奢侈的手機給我。我堅持着不肯要,要換一個便宜的,父親急了:“收好,上了大學還是要用點好的。”拗不過父親,我只好收下,也許在其他同學眼中這只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手機,甚至可能會覺得廉價,但它就是我的珍寶。

為了節省高昂的住宿費,在食堂簡單吃完晚餐,父母便要去西站搭乘深夜的火車。“多讀書,該花的錢就花,別委屈自己。”臨走前,母親握着我的手,眼裏閃着淚光,“你從小就懂事,話也不多,怕你受委屈。”為了讓他們寬心,我強忍着不捨和心酸,微微的朝着他們笑:“你們放心吧,我都知道。”

到現在,大學生活也都過去了一年多,再回首,雖然有時會貪玩會懶惰,總體上還是差強人意。大學是一個大熔爐,同學之間的貧富差距也很大。

在這裏,我第一次知道了還有一個叫“蘋果”牌子的手機,第一次知道了服裝還分很多牌子,就連耐克也並不算什麼,有些同學的一枝筆都是我好幾個月的飯錢。但我不羨慕。我不能奢求我的父母給我這麼多,能讓我讀上大學,已經是我最大的感恩,我的家境不允許我想這麼多,父母下崗後,日子過得很辛苦,但他們從來不説,所以這些,我也不會説。

申請助學金的時候,班上並沒有什麼人去,我也在內心掙扎過,聽到有些同學對助學金的嗤之以鼻:“我才不缺那點錢呢,都是給窮人的作文吧http://wwW.ZuowEn8.coM/作文吧。”以至於到了後來,有些和我一樣要申請的同學交表的時候就像做祕密工作一樣,偷偷的交。我莞爾,想開了也就那麼回事,何必裝呢。我家境的確如此,我承認,我也需要這些錢減輕家庭的負擔。都説這是個“拼爹”的時代,可我偏偏想要跟他們比未來。

從小母親就説我脾氣倔,也就是這樣一股倔勁,我撐到了現在,以後也要一直支持下去。當其他同學上課低頭玩他們高級的手機的時候,我抬着頭看着老師的PPT;當他們血拼在各大商場買他們品牌的衣服的時候,我穿着家裏帶來的褪色的衣服默默自習。我安靜,但我不自閉,家境不好,但我不自卑。我參加了很多社團,也結交了很多朋友,很多時候,我都過得很開心,這一路,能碰到他們帶我開闊眼界,瞭解到我在家鄉不曾瞭解的東西,我感到很滿足。身邊也有一些因為家境而不敢放開自我的同學,很多時候我也看得心疼,可是這總歸是心病,我也只能偶爾在談心中鼓勵他們。我覺得一個人的家境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如何看待。我記得有人説過,你怎樣面對世界,世界也會如何待你。就好像照鏡子一樣,你是什麼樣子的,鏡子反應給你的也就會是你的那個樣子。我不會忘記自己的出身,但我絕對不會因為自己的出身羈絆到自己,我很快樂。

在甘肅,最常種的花應該算是向日葵,我不知道城市裏是怎樣,但在我們那個縣城,荒郊、街邊,都會種上向日葵。這也是我最愛的花,金燦燦,給人生命和希望的感覺,繞着太陽,生生不息,彷彿是太陽給予了他們生命。於是在北京的一片金色秋天中,我莫名的想起了家鄉開的熱烈的向日葵。像它們一樣吧,我。可我希望我是那裏面開的最燦爛的一朵,也許養育它的泥土很貧瘠,但是它會努力汲取陽光和養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助學築夢鑄人主題徵文題目:做一隻“蝸牛”

若問我,大學四年的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麼?我會告訴你,是2010年8月31日——我的大學生活開始的第一天。記憶最深的不是那天見到的北京這座帝都的繁華,亦不是對大學生活的新奇與興奮,而是我和爸走在學校附近的街上,一家挨着一家找留宿的地方。

記得當聽到老闆説最便宜的單間是120元一晚時,爸驚了一下,低聲説了句:咱那兒20塊錢都能住一晚差不多的。我知道,給完我生活費,爸口袋裏連300塊錢都不到,回家的車費都得100多。

在附近的幾條街上一遍遍走着,直到夜色降臨,街上路燈車燈亮起,爸的住處卻依然沒有着落。他讓我先回學校,很“瀟灑”得説肯定能找到的,大不了坐車回火車站呆一夜。我心中又急又怕,甚至以為爸要流落街頭,可我什麼忙也幫不上。只輕聲嗯了一句,在他面前多説一個字,那已經忍到極致的眼淚恐怕會再也收不住。不想讓他看到,我便立刻轉身離去,而後,視線一片模糊。

大學的第一天,就已經讓我深深感受到,“貧窮”在這座大城市裏的無力掙扎與無地自容,並讓我在進入大學很長一段時間裏,不停得迷失,在自卑中深陷。

依然記得,當知曉班裏只有我一個人貸款上學時,我的臉刷得紅了。當身邊同學掏出自己的三星、蘋果手機時,我是多麼羞於拿出大學聯考後在家買的幾百塊的山寨手機。當舍友買了一件一千多的衣服時,我不禁驚歎。媽一天在家才掙30元,掙一個月也買不起這麼件衣服。我不敢和他們一起去逛街,我怕自己會傾家蕩產了。我不敢主動跟他們説起我的家庭,避免涉及“農村”“貧困”的字眼,甚至不會使用“堂屋”“姥娘”這樣聽起來低端土氣的用語,而學着他們代之以城裏的“客廳”和“姥姥”。

那時的我,是那樣的謹小慎微和敏感脆弱。我覺得自己就像是隻蝸牛,每天揹着沉重的殼,被貧困和自卑壓得喘不過氣,過得好累。而所謂的自尊,更像是揉成一團的廢紙,被自己扔進了垃圾桶。

大一下學期,為了賺生活費,我去學校附近一家燒烤店打工。有一天給顧客端菜,竟然發現是幾個同班同學。當時,我覺得很尷尬,不好意思得笑了。但他們反倒很自然,還開玩笑説:同學來是不是得打折呀。那一刻,從他們身上,我能體會到一種真誠的關切,心裏覺得暖暖的。

我還以為他們會因為我是農村人瞧不起我,會因為我的家庭貧困,不屑於與我交往,我以為或許,所有的“看不起”、“歧視”,都只是我臆想出來的。而所有殫精竭慮的掩飾,都只不過是在讓自己更加卑微。

慢慢得,我開始嘗試打開自己的心,並學着真正融入到這個集體,這所學校。我告訴他們,我是家裏超生的孩子,小的時候喜歡和哥哥去河裏捉魚,還經常和姐姐搶貓咪;我會經常打掃宿舍衞生,起早幫舍友帶早飯,舍友給我過生日的時候,説我是她們遇到的這輩子值得相交的人;班裏同學會在混籃比賽上,喊我的名字加油;大家還一起去廣院之春比賽現場起鬨噓人。

如今,一晃大學本科四年已經過去了。這四年裏,我做過校內的勤工助學和校外的兼職,並且一直在拿獎學金,給家裏減輕了生活負擔。回顧在廣院的生活,可能我並沒有做太多事情,但當歷數一些經歷時,還是為自己的成長和成熟感到欣慰。

大一寒假和學校的河南老鄉去南陽支教,心疼那裏手被凍得發裂流膿卻又對都市如此渴望的孩子;去通州養老院做義工時,老人們的侃侃而談讓我敬佩;大三和同學做北京地區流浪人員現狀調查,拍攝塵肺病人專題片的時候,我看到了那些真正在底層為了生存掙扎的人,而又深感自己的力量微弱;每個星期我都去西門一位過百歲的老爺爺那裏,買一雙4塊錢的鞋墊,倔強的老人不肯接受別人的施捨,我只好以這種方式來維護他的尊嚴。

在家的時候,爸常跟我提起我們家延續下來的字輩——“義順為本”。爸這一輩是“義”字輩,當年,為了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負傷的爺爺,他放棄當兵的機會,一輩子留在了農村。爸做人做事的“義”和“順”對我影響很大。大學聯考報專業時,我堅定得要報考新聞學,就是覺得新聞記者是可以帶給別人幫助的。

由於大學期間學習成績優異,綜合測評總排名專業第二名,在大四上學期,我順利保送上了本校的研究生。還記得查到錄取通知的第二天,我打電話給家裏,媽聽了很高興,就像當年我考上大學一樣。問起爸的情況,她在電話裏,輕描淡寫得説半個月前受了點兒傷。我突然想到大學聯考那年爸的腿被一根木棍扎穿在牀上躺了一個月,他們也愣是瞞着我。瞞着爸媽,當天晚上我買了車票,站了一夜,第二天到家,才知道爸是在開三輪車收穀物時,不小心把腿卡在車裏,縫了八針。到家那天,他竟然下牀又出去幹活了。我甚至有些不敢去看他的腿,黑瘦得像是兩根乾柴,佈滿了大大小小的疤印。媽總説,爸的肉就是“狗肉”,能忍能挨的。我開玩笑説,俺老爸要是生在戰爭年代,絕對是一條好漢。

離家的前一天晚上,媽和我在堂屋包餃子,爸一個人在房間裏開着電視,累得睡着了。我和媽聊着天,説我會攢錢,等畢業的時候,一定要讓他們來北京好好看看。媽笑了,但臉上隨即露出了為難的表情:咱這農村人的,讓你同學看到了是不是不太好。我抗議了:農村人咋了,咱農村人樸實能幹,不比別人差。媽又笑了,輕輕點了點頭。

今年5月份,畢業前一個月我兑現了自己的這個“承諾”,將媽和姐姐接到了北京。而爸則因為執意要呆在家看門,沒能來成。那天我在朋友圈裏寫道:能夠和家人在京城一起看電影、喝奶茶、攬風景,於我而言如此珍貴,實實在在得圓了這四年來的一個心願。

現在的我已經是一名研究生了,入學兩月,畢業前的種種卻依然清晰浮現,包括今年上半年的日本之行。在通過日本東京廣播公司(TBS)的面試後,今年二月底我前往日本東京進行了為期十二天的公費研修學習。雖然不到兩週,於我卻是一個很大的激勵,是它打開了我視野之外的另一扇門。以前總以為,出國是有錢人的專利,而現在的我堅信還能繼續開拓一個屬於自己的更為廣闊的天地。到那時,我要帶上爸媽,讓他們也能真切地體會到第一次坐飛機和第一次走出國門的心情。

想起以前聽到的一個關於蝸牛的故事。小蝸牛説:我們好可憐,天空不保護,大地也不保護。蝸牛媽媽安慰他:所以我們有殼啊!我們不靠天,也不靠地,我們靠自己。

現在我願意做一隻蝸牛,繼續揹着這個“殼”一步一步往上爬,在前行的路上,任風吹乾流過的淚和汗,總有一天,我會擁有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在這片天空下,我得以守護我的家庭,捍衞自己的夢想,並能傳遞給他人希望。

助學築夢鑄人主題徵文題目:我的青春我奮鬥

我們不能選擇出身,但卻能選擇以奮鬥的方式爭取光明的未來;我們不能選擇處境,但卻能選擇以樂觀的態度面對命運的挑戰。——題記

在雄雞般的中國版圖上,我的家鄉位於高昂的雞頭。鬱鬱葱葱的長白山擁有豐富的林礦資源,悠悠流淌的鴨綠江灌溉着肥沃的黑土地。然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家鄉冬季漫天飛舞的冰雪和獵獵刺骨的寒風。

北方冬天的氣候不適宜在室外進行工作。父親的單位在冬季會放近兩個月的假。為了補貼家用父親不得不騎着摩托車到距家500公里左右的小工廠打工。路途上凜冽的北風呼嘯着鑽進他的衣領,皚皚積雪下的薄冰又時刻隱藏着危險。太陽公公在冬季總是偷懶,才六點鐘窗外就已經是黑壓壓的一片。我一邊坐在火爐旁一邊向門口張望焦急的等父親回家。聽到摩托車的聲響我就一溜煙似的跑出去。父親看見我便親暱的將我抱起。我用手輕輕掃去他肩頭的積雪。

2006年母親所在的工廠因效益不好而倒閉,她成了幾百名下崗女工中的一員。她們曾經為之奉獻全部青春的工廠如今卻荒草萋萋。那一雙雙因夜以繼日勞作而變得粗糙不堪的手卻討不回工作的血汗錢。

從那時起家裏的唯一微薄的收入便是父親每月1000元左右的工資。父親是家裏的頂樑柱。生活的重擔使有着1米73大個的他身板佝僂,不惑之年時頭髮就已經花白。由於長期從事體力勞動父親更是常年被各種病痛折磨。他看起來要比同齡人蒼老很多,每當聽到別人稱他為“張老頭”時我的心都在隱隱作痛。父親用他的青春歲月換來我一天天的成長。我多希望時光能慢一點,多希望歲月的痕跡不要刻在他的前額留下深深地皺紋。

父親當了一輩子的工人,我是他唯一的驕傲。大學聯考成績出來後,他沒有呵責我一句,只是簡單的説了句“丫頭,在哪學好都一樣。英雄不問出處。”我突然想起國中時我考了班級第一名,央求父親帶我去看海洋表演。我站在海洋劇院門口看見父親在售票處詢問了好久,他時不時的轉過頭看看我。父親回來時手裏僅拿着一張票對我説:“我在這裏等你,你進去看海洋表演吧。”我伸手拿過了票,一邊往裏面走一邊回過頭看他。小時候自己總是不夠懂事,不能體會到父親在烈日下等候的炎熱。我在裏面逛了整整四個小時才出來。我遠遠的看見父親就蹲坐在劇院門口的石階上,心裏就開始難過起來。我暗自對自己説以後一定要帶父親來看一場海洋表演。小小的心也許就是從那時開始想要變得堅強。

大學昂貴的學費讓本不富裕的家庭更顯得捉襟見肘,貧窮像一張巨大的蛛網盤踞在家中的每一個角落。從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我瞭解到國家助學貸款的相關事宜。在領導和老師的幫助下我順利的辦理了助學貸款,它圓了一個貧寒學子的大學夢。九月我終於踏上了開往南方的列車,四周是擁擠的人潮和喧囂的聲音。我偷偷的從窗口看來為我送行的父親,他的雙眼佈滿了紅色的血絲,灰白的頭髮被風吹的蓬亂。我轉過頭耳畔響起的卻是臨行前父親的叮囑“好好吃飯,用功唸書。”

南方小鎮總是温婉可人,空氣裏有着濕濕的細密水珠,街道兩旁是高大的香樟樹。我在美麗的大學校園開啟了成長新的征程。在大學的課餘時間裏,我閲讀各式各樣的書籍。從紅樓詩詞到古典音樂鑑賞,從營銷策略到法律金融……它們是我通往異彩紛呈世界的窗口。通過廣泛的涉獵我在各大作文比賽中也開始嶄露頭角。從系級的讀書徵文到校級的寫手大賽再到全國的大學生徵文大賽,我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我還在校刊《發現》中擔任採訪編輯的工作,文章也多次在上面發表。每當我把這些喜訊告訴父母時,他們總是一邊為我加油鼓勁,一邊告訴我要戒驕戒躁繼續努力。我就這樣懷揣着父母的期望繼續上路。

大一時我加入了學生會和“演講與口才”社團,鍛鍊了自身能力。一方面協助老師處理工作上的事情,一方面幫助同學們解決學習生活上的難題。每當任務繁重時我總要深夜才能睡,但我仍然覺得現在所做的一切都值得。班級裏的各種活動我也積極的策劃、參加。熱烈舞動的健美操大賽,氣勢磅礴的詩朗誦,揮灑汗水的運動會……這些精彩的畫面都被我珍藏在青春的紀念冊。

清晨的怡心湖畔有我朗朗的讀書聲,橘黃色的路燈見證了每一個夜晚我自習歸來的身影。課堂上我總是坐在最靠近講台的第一排,厚厚的筆記本記錄了我點滴的知識積累。古訓有云:“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校期間我多次榮獲校級優秀學生獎學金。校領導老師在瞭解我的家庭狀況之後又將國家助學金的名額給了我。老師同學的關愛使我覺得大學就是我另一個家鄉。正是懷着這份感恩,我一直希望自己能身體力行的將愛繼續傳遞下去。

大二時我作為志願者去一所偏遠的鄉村國小支教,看見十多個小朋友在簡陋的土坯房裏甕聲甕氣的讀課文。我注意到窗台上有一個用礦泉水瓶截成的器皿裏裝着厚厚的黑土。便悄聲問旁邊的一個扎着羊角辮的小女孩那是什麼。她歡快的眨了眨眼睛説:“那是在睡覺的牽牛花。”贈送禮物時我特意送了一盒水彩筆給那個小女孩。臨走時我在她的耳畔悄聲説:“等牽牛花睡醒了就把它畫下來寄給姐姐吧。告訴我它穿了什麼顏色的衣裳。”

國家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政策使我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它讓我們這些社會的草根也能有機會成為國家的精英。我一直希望能在大學畢業後成為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於我而言,當一名記者也許是最好的方式。

還記得上大學的第一堂課時,老師就告訴我們説,記者就是一個掃雪工。各種紛亂的事情會將世界掩蓋,我們只有去偽存真才能展現真實的世界。正是秉着這個信念,身為預備記者的我有着無限的自豪感。“首先你是一個人,然後你才是一個記者。”當陳虻以嚴厲的口吻告誡柴靜時,我也將這句話工工整整的謄寫到筆記本的扉頁,當作對自己的一種鞭策。

我想記者這一職業之所以閃光是因為它宣稱“關懷社會要高於關懷個人。”新聞專業不僅要學習大量的新聞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擁有一種博愛的人文情懷。“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需要我們用生命去踐行。當一名記者也許意味着微薄的收入和無止境的奔波,但我卻願意投身其中做一隻沒有腳的候鳥不停地飛翔,潛伏在社會的最底層做一粒塵埃。這個社會需要有一羣人去做公眾的發聲器,去大聲疾呼那些不公與陰暗。如魯迅先生所言“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敢於直視淋漓的鮮血。”做照亮黑暗的光明之燭,做刺破權勢的公義之劍,做維護弱小的牢固之盾。我們永遠不期望成為時代的英雄,但卻要時刻以英雄的標尺來衡量自己。為了成為一名合格的記者我一直默默努力着。

北大才女劉媛媛曾在演講中説到:“你要相信命運給你一個比別人低的起點,是希望你用你的一生去奮鬥出一個絕地反擊的故事。”讓我們成為命運的主宰者,向着夢想的方向奔跑,奮鬥出屬於自己的無悔青春!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hengwengao/g45dy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