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徵文稿 >

抗疫的徵文(通用多篇)

抗疫的徵文(通用多篇)

抗疫的徵文(通用多篇)

抗疫英雄的感人事蹟 篇一

“一年之計在於春”,正值春耕時節,走進位於上黃路沿線的嵩縣黃莊鄉王村村,老遠就看見村民們正在翻地、除草、施肥,春耕播種作業正有序開展。嵩縣司法局派駐黃莊鄉駐村第一書記__在田間喊道:“大爺大娘們,疫情期間更要加倍小心注意防護,翻地期間也不要忘記戴口罩啊。”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自疫情爆發以來,__主動放棄休假返回村裏,帶領全村黨員羣眾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近日又提早行動忙着發展產業,保障王村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兩不誤”。

王村距離縣城25公里,溝深坡陡路險。疫情當前,村民出行受到了嚴格管控。作為第一書記,他主動承擔起為村民購買春耕物資的任務,通過電話逐一聯繫生產隊長,由他們收集村民對化肥、種子等春耕物資的需求,並按照種類和數量列出詳細清單,組織車輛到縣、鄉農業物資市場統一採購,解決了村民的燃眉之急。

化肥、種子到了,__又擔心起了香菇種植技術以及疫情期間春耕作業的相關問題。今年以來,王村先後平整土地近百畝,用於集中連片建設高標準香菇大棚,建成後村集體再招標承包出去,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户優先吸納,項目預計年產生扶貧收益30萬元,一方面能夠壯大村集體經濟,另一方面也將為本村及周邊村的貧困户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帶動大傢伙一起脱貧致富。

今天,__還通過電話聯繫到嵩縣源達農業開發公司總經理、優秀共產黨員、鄉土人才王小黑:“王大哥,疫情期間比較特殊,麻煩您多在微信羣裏分享一些香菇的種植經驗,我把您的電話留給村民了,遇到技術層面的問題向您諮詢,還請您多多指導啊!”

他在工作日誌中這樣寫到:“作為第一書記,危急關頭就應該凡事當“第一”,不能忘了來時的路,更不能忘了職責和使命,而我的職責和使命就是幫助羣眾脱貧致富”。

面對記者,__信心滿懷的説:“在建設香菇產業基地的同時,王村還將依託前坪水庫推進鄉村旅遊,發展“農家樂”,讓這方秀美山水吸引更多的城裏人。.。”

春天來了,田野裏一切都是新的!在通往鄉村振興的大道上,這位年輕的第一書記正帶領王村村民,滿懷希望地向前奔着。.。.。.

抗疫個人先進事蹟材料 篇二

某人,男,1989年出生,2019年入黨,現任副鎮長。作為一名黨員,他堅持講黨性、重品行,恪盡職守,竭誠奉獻。這次,疫情發生以來,他堅持以大局為重,視疫情如命令,視一線如戰場,舍小家顧大家,把人民羣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充分展現了一名共產黨員的風采。

一是聞風而動,雷厲風行,爭做抗疫“明白人”。這次疫情比2020年來得突然,來勢兇猛。3月1日晚接到相關消息以後,有基層一線豐富工作經驗的同志,馬上嗅到了一絲的不安;作為鎮村建設、交通道路的分管負責人,他不等不靠、主動作為,第一時間組織村建辦業務人員,佈置安排小區、在建工地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各物業小區、在建工地迅速摸排、掌握疫區往來人員,並及時上報屬地村和鎮衞計辦。在彙總到初步數據後,他又堅持與業務人員一起,採取視頻連線、電話對接、物業協管衞計齊抓的方式,整合梳理數據,共排查出相關人員40人,做到底數清、情況明。

二是服從大局,勇於擔當,爭當組織“放心人”。“在基層,凡是涉及到人民羣眾生命健康的事,就是大事,均為大局,我無條件服從組織的安排並堅決落實”。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從33日至今,隨着疫情防控工作的深入,該同志的工作分工也是多次調整、加量,但面對困難,他從未退縮。鎮機關組織人員加強社區核酸檢測工作,他主動報名參加;從核酸檢測點負責人到核酸檢測點負責人,説動就動,雷厲風行;細緻排查全鎮7個無物業小區、8個物業小區的常住人員底數,累計摸排3000人;從一開始主抓誠平崢嶸的區疫情防控工作,到物業小區的疫情防控工作,到現在的全鎮住宅小區的疫情防控工作,他未跟組織提過任何困難,一心一意做好手中的工作,替主官分憂,讓羣眾放心。

三是眼到手到,口到心到,爭創一線“帶頭人”。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該同志常説“疫情防控無小事,我們要以抓安全工作的姿態,高於安全生產的標準,去抓好疫情防控工作”,“鄉鎮幹部即是指揮員,更是戰鬥員,黨員幹部要常喊‘看我的,跟我上’,在急、[]難、艱、重任務要衝在前,幹在前。”他是這樣説的,也是這樣做,在小區的疫情防控檢查中,每個小區他都走到,每個環節都盯到,每個環節的措施都落實。當聽到有小區反映防疫物資採購困難時,他立即與鎮衞計分管溝通,並協調區住建局房管站,累計給各物業小區分發消毒水23箱、酒精44箱、口罩10000個、隔離衣200件等急需的防疫物資。

疫情還未結束,堅守還在繼續。作為一名紮根基層三十多年的黨員幹部,在這場戰“疫”中,該同志初心不改,用精湛的業務技能和高度的責任感,繼續奔走在防疫工作的最前沿。

抗疫的徵文 篇三

這是第幾天了?她想。

簡單的鋪陳着的雙人房間,印着淺淡紋樣的壁紙,纖塵不染的潔白牀褥,空氣中飄蕩的日漸熟悉的消毒水的氣味……這是個酒店的房間,在牆邊一張再普通不過的暗棕色的塑料板書桌上,她仰躺着,這樣靜靜的仰躺着,具體是從哪一天開始,她已經記不太清了。自那一天起,他把她擺放在書桌上,之後幾次匆匆到來又匆匆離去,鬢角濕着,口罩都沒摘下,也再沒將她翻起。

作為一本日記,她同主人一起來到這裏。

最初的陌生感很快被鋪天蓋地的清冷和孤獨取代。在她的記憶中,這段日子過分的沉寂,不像是屬於自己的,卻隱隱約約喚醒了相反的思緒。身下的平整質地讓她想起過去那個熟悉的書桌,常常壘起的文件圍繞在自己的身旁,上面是她看不懂的圖文和化學式。他會在夜深的時候點亮書桌上的燈,周遭萬籟俱寂,但他提起筆,落在紙上是窸窸窣窣的聲音。

那是怎樣的夜晚啊。他坐在桌前,他握着筆,她看得清他的眼中有睏乏的紅,她看得清他的眼下有勞累的青,但她珍惜那每日短短的時光。他把一天發生的故事説給她聽,故事裏有一股淺淡的但是經年累月散不去的消毒水的氣息,嚴肅而冷清,彷彿已經刻入了他每一天的生活,彷彿已經成為他一生都將帶着的標記。

但是在那些或長或短的故事裏,她記得那個急診室裏熱情又耐心的女醫生,她記得那個藥房裏努力又細心的小護士,她記得那個同科室裏寡言又負責的老前輩,她記得他們從他筆下描繪出來時的鮮活的温度。偶爾在早晨,她願意自己把前夜的故事再回顧一遍,甚至覺得能看到他們嘴角在開心時揚起的弧度和眼中星星點點的光亮,連同早上灑在自己身上的朝陽,烘得自己暖洋洋的。然而在夜晚她不會提前這麼做,看着未合上的窗簾中透進的星光,她等待着每一個夜晚講述的故事的終結,又等待着他把她輕輕地合上,撫過頁腳,心情好時他會哼着小曲,啊,如果他願意唱得大點聲該多好,那樣她或許能聽出那是什麼樣的歌曲,在心中同他伴唱。但是他從不會,是啊,從開門起,他的一切動作都帶着夜晚的安靜,或許是為了不吵醒隔壁睡着的母親。這樣想着,她心中盈滿的惋惜便慢慢散去。

説不定明天會知道的,她想,畢竟還有那麼多夜晚。

已經記不清是幾天前了,總歸是一個平凡的晚上。開門聲後任憑她在書桌一角翹首等待,聲音卻先從客廳傳了進來。她好奇地從未合緊的門縫中向外望,他和母親並排坐着,這一次久久沒有説話。他的眼瞼低垂,似乎在輕掩着深處的感情,但是他很快再次抬頭,望向母親,也面向着這一側的方向,她驚訝於他目光中的火光,那是激情和坦然,是許多夜裏他沒有也不用表現出的淋漓的勇氣。她總是習慣把他同夜晚聯繫在一起,晶瑩而且冷靜,但是那不是完整的他,她這才發現,他更應該是同白晝一般,明亮而且年輕。

“我很快就會回來的,”他説,“媽,你放心。”

母親額前的幾絲灰髮顫了顫,卻最終平靜下來:“武漢需要你。”

不捨的話兒沒有再講,他把母親摟在懷裏,母親卻是抬手疼愛地撫了撫他的短髮,好像過去做過無數遍的一般,好像這真是一個最最平凡的晚上。

但她沒有輕易忘記那一晚,她隨他到了機場,感謝沒有拉緊的揹包,她看到周圍發生的一切。在臨行和送別的人羣中,她看到了一個和曾經無數次晨間想象中如出一轍的女醫生,初見,還沒來得及為自己的摹畫感到自豪,她就聽到一聲嗚咽,竟是從那位醫生的身邊傳來。是一個小男孩,大概十歲的模樣,他抹了一把眼角,又急急摟着女醫生的手臂,彷彿要其留下,只是一遍遍喚着媽媽,其餘的話卻説不出來。這時一抹更高大的身影走到小男孩的身邊,拍了拍男孩的肩膀,俯下身在他耳邊説了什麼,男孩漸漸垂下手臂,退開一步,咬着牙關眼淚卻還在眼眶中打轉。女醫生笑了笑,笑聲分成不捨的卻不粘連的兩段,她對面前的兩人説:“我很快就回來。好好照顧自己。”小男孩點點頭:“爸爸説了,他們更需要你。”女醫生——媽媽——揉了揉男孩的頭髮:“偶爾,媽媽也想當一次超人呢?”剩下的話盡數隱沒在三人的細語和擁抱之中。

她不再朝揹包外望,卻彷彿還能看見一幕幕相似的畫面。這是一個怎樣的夜晚啊。她意識到,這是一個充斥着離別的難眠的夜晚,但同時她也知道,這是一個滿含着生機的希望的夜晚。口罩下大家的嘴角是緊緊抿着的,還是輕輕上揚的呢?上了機後被取出的她漫無邊際地忐忑着。突然,如同過去無數個夜晚,他哼起了小曲,這一夜,她聽清了他的曲調:

“聽,風雪喧嚷,看,流星在飛翔,我的心向我呼喚,去動盪的遠方。”

一個寒夜,兩個城市,無數的人,心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這一次的離別固然不捨而悲傷,但是飛機上的人們心中沒有恐懼和危險,他們在想着,航班會如何在祖國另一寸的目的地降落,明天的太陽會如何在祖國另一方的地平線上升起。

太好了,她想,畢竟他們的眼中的火光還一如既往。

這是第幾天了?她想。

她知道,房間裏的安寧僅屬於她,不遠處醫院裏的危機和忙碌是不曾停歇的。房間另一側的窗户窗簾不曾合上,她好像看到那裏的過道,來自不同地方的醫療團隊在樓道間穿梭着,但她突然不覺得周圍冷清,她記起女醫生,她記起小護士,她記起老前輩,她記起他眼底沉靜的芒寒色正……她看到窗外遼遠的星光,稀疏卻堅定,一顆一顆與記憶中的夜空相合,冷靜而晶瑩。

她卻彷彿透過清冷的星光,看到明天英雄的太陽將如何升起,人們將如何開始大地上一天平凡的生活。

抗疫的英雄事蹟 篇四

“作為一名老黨員,疫情面前就要衝在前、幹在前。疫情一天不結束,我絕不下戰場。有我在,我一定守護好咱們的村口大門!”大年九年級,年近七旬的老黨員__,面對突然而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向托克托縣伍什家鎮大北窯村黨支部作出莊嚴承諾。

__同志擔任過10多年的大北窯村村委會主任。2003年,他領導和參與了全村抗擊“非典”戰役。在這場阻擊新冠肺炎的特殊戰場上,他第一時間向村黨支部報到,肩負起了一線抗“疫”的職責。日日守護在村口站點,守護全村村民的平安與健康,成為了他的常態,也詮釋了他奉獻、責任與擔當。

“我的老父親,是我的榜樣。我必須回到村裏,與父親並肩戰鬥,這是我不可推卸的責任”,張海霞對家人説道。

張海霞是__的女兒。已經43歲的她,在17年前參加過抗擊“非典”的戰役。那年,身為村醫的她,在一線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

17年後,聽到黨組織的召喚,父女倆再一次走向戰“疫”一線,並肩戰鬥。這是歷史的重演,更是使命的必然。

舍小家為大家。戰“疫”場上的“父女兵”,面對疫情,全心全意投身於疫情防控阻擊戰,日夜堅守在疫情處置和防控工作第一線,保護身後村民的生命健康安全。疫情宣傳、入户排查、卡點值守……連續奮戰十多天,身體疲憊,但他們沒説一個累字,依然在第一線堅守堅持着。

一個帳篷、一個口罩,當疫情來臨的時候,還有許許多多像__父女一樣的黨員同志奔赴到了抗“疫”一線,堅守在村莊路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着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帶領人民羣眾築起了疫情防控的一道道防線。向羣眾展示了危難關頭黨員的責任和擔當,兑現着入黨時“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的莊嚴承諾。

抗疫的徵文 篇五

雲深夜闌擁月色,蒼穹與地間皆為一片昏暗,黑雲壓城城欲摧,墨色營造出的低壓氣氤氲着整個城市。四周萬寂俱靜,寂寥無人。落筆,凝眸外望,唯見醫院徹夜燈火通明。

今年的春節同往常不再一樣,沒有煙花的響聲,沒有温馨的笑聲,沒有喧囂的車聲,只有冷清的餐廳,小聲的談話,陣陣的咳嗽,救護車的長鳴聲。

從疫情開始,各個城市就接踵進入一級防備狀態,從封城到封小區,中國把每一步都走的鏗鏘,踏實。但最先出現病毒的武漢卻更加嚴重,病情的加重促使整座城陷入黑暗,但其他的城市,以及國外同胞,海外僑民卻沒有放棄。許多醫生自願報名奔赴前線,他們不畏艱辛,不怕犧牲,奔赴武漢參加救治,他們也知道這一去,可能會殉職,也會很久不能見到家人,但他們並沒有懼怕,奮鬥在前線,做最美的逆流者。奮鬥在前線的不止是醫生,還有警察,他們每天起早貪黑的守護着自己的城市,他們站在每個收費站口,每個交叉路口,每個進出口,只為守住進出人員和車輛的安全,不讓疑似病例進入,他們的任務很艱辛,但他們卻盡職做好每一份任務,檢查好每一輛車。

一直在奮鬥的不止是每個中國市民。還有海外僑胞和其他國家。海外僑胞在知道疫情後,立馬開始籌集口罩和防護服,並免付資助給武漢,也有很多給武漢募捐,給生育他們的祖國獻出一份力。日本、俄羅斯、韓國、巴基斯坦等十多個國家,分別向中國捐獻口罩等物資。日本一千萬只口罩,而且在運來的箱子上還印滿了鼓勵和支持的話,比如:“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等話語。俄羅斯更是派出醫療防疫專家前來支援,和150萬個口罩和醫療物資。中國的“鐵哥們”巴基斯坦也前來支援,他們雖然不富裕,但也是第一時間舉全國之力,籌聚了全國庫存的30萬隻口罩,800副防護服,6200副手套支援中國,但與此同時,他們正遭受着蝗災,但依然願意傾全力相救。

雖然現在的中國疫情很嚴重,但我們從來不會放棄,我們的祖國會越來越好,冬日中疫情也會漸漸消散,迎來春日的美好,在我們心中春是希望,也希望如期而到的不止是春天,還有疫情過後平安的所有人。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hengwengao/wkz4n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