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傣族的風俗作文精彩多篇

傣族的風俗作文精彩多篇

傣族的風俗作文精彩多篇

傣族的風俗習慣作文 篇一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在五十六朵“花”中,傣族,這個有着悠久文化傳統的少數民族,在祖國這座大花園中有着無可替代的位置。

傣族中的節日多姿多彩,美輪美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便是傣族的潑水節了。關於這個潑水節,還有個動人的傳説呢:相傳古時,有個怪物胡作非為,為禍人間,這個怪物還搶了七個漂亮的。姑娘做妻子,七個姑娘為了為民除害,趁怪物不注意時砍下了它的頭,殺了這個怪物。可是妖怪的頭在哪兒,哪兒就冒火,七個姑娘為了不讓人民受苦,一人帶了一桶水,連人帶水撲向怪物的頭,為民捐軀。人們為了紀念她們,便有了“潑水節”這個節日。

在潑水節這天,人人穿上節日盛裝,相互潑水,表示祝福,希望用聖潔的水沖走疾病和災難,換來美好幸福的生活。一羣羣青年男女用各種各樣的容器裝水,湧出大街小巷,追逐嬉戲,逢人便潑。象徵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人們盡情地潑盡情地灑,笑聲朗朗,全身濕透,興致彌高。

這真是“水花放,傣家狂”傣家狂歡,熱鬧非凡啊!

傣族的風俗習慣作文 篇二

中國少數民族的節日很多,有關門節、開門節、火把節、潑水節……(這裏所列舉的這些節。是分別屬於 幾個少 數民族呢,還是傣族所特有?最好寫明)今天,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傣族的關門節吧!(開門見山,一 點明瞭民族 。二點明瞭節日,簡潔明瞭)

傣族的關門節是在傣歷九月十五日(農曆七月中旬)開始舉行,歷時三個月才能結束。(這一句話自成一 段, 既是概括總結,又是過渡,引出下文,點明瞭關門節的時間與時長)

關於關門節還有一個傳説。(很多民間節日常常與一些傳説有關。有的是因為傳説而演化成了節日,有的 是 因為節日而衍生出傳説)相傳每年傣歷九月,佛祖會到西天找母親講經,三個月後才能重返人間。(原來關 門節 與佛教有關)有一次,正當佛祖去西天講經的時候,佛徒下鄉去傳教,踏壞了百姓千辛萬苦種下的莊稼。 耽誤了 百姓的生產,弄得民不聊生,百姓們對佛徒十分不滿。佛祖得知此事後,心裏很不舒服。從此以後,每 當到西 天講經之時,佛祖便把佛徒集中起來,讓他們三個月內不許去任何地方。只能閉門思過,以贖前罪。故 人們稱 之為“關門節”。(以一個生動的傳説來説明關門節的來歷。傣族人信仰佛教,很多風俗都與佛教文化 有關)

關門節與許多節日不一樣,比如它和國慶節就不同。國慶節大家都開開心心的,還有人在這天結婚。而關 門節那三個月中,男女不得談情説愛或進行嫁娶活動,(介紹關門節的獨特之處)人們不得上佛屋去,也不可 以 沾跟佛有關的東西。(關門節因佛而產生,卻在這節日期間不能做與佛有關的事,確實特別。傣族人具體怎 麼過 關門節?對此再多加介紹一些就好了、

關門節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一共有三個月那麼長的時間,不像普通的節日,一兩天就過完了。(這也是關 門 節的特別之處)

希望大家看完我的介紹能更多地瞭解傣族的關門節。

傣族的風俗習慣作文 篇三

傣族又稱擺夷族散居於雲南的大部分地方。傣族民居與其他少數民族的民居大有不同。傣族的居民建築以竹樓為主上下兩層,以木、竹做樁、樓板、牆壁,房頂覆以茅草、瓦塊,上層棲人,下養家畜、堆放農具或其他物品。

傣族人的'服飾也很有特色。傣族男子一般上穿無領對襟袖衫,下穿長管褲,以白布或藍布包頭。傣族女子的服飾各地有較大差異,但基本上都以束髮、筒裙和短衫為共同特徵。筒裙長到腳面,衣衫緊而短,下襬僅及腰際,袖子卻又長又窄。

傣族的小吃也有當地的特色。傣族以大米為主食,喜愛糯米,最具特色是竹筒飯。傣族還有許多特色燒烤如,香茅草烤魚,是一道傣族風味菜。一般先將洗淨的魚裹上味道芬芳的香茅草,然後置於火上燒烤,烤後魚香四溢。真是讓人垂涎掛齒!

傣族最重要的節日要數潑水節了,潑水節其實是傣族的新年,是西雙版納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之一,一般在清明節前後舉行。

傣族的風俗習慣作文 篇四

傣族聚居在雲南,那次嚴重的乾旱,給他們帶來了不必要的損失,現在又恢復了往日的美麗,讓我們走進雲南,瞭解他們的民風民俗吧!

傣家竹樓近似長方方形,以數十根竹子支撐着,屋頂呈“A”字形,密密麻麻的茅草整齊的鋪蓋着,既通風又透光,住在裏面舒服極了!竹樓只有兩層高,二樓的觀望台上擺放着各種花草,偶爾走出去欣賞風景,讓人心曠神怡!

更讓人嘖嘖讚歎的是他們的衣服,傣族婦女身材苗條,面目清純嬌美,穿上短袖衣和統裙,看上去亭亭玉立,儀態萬方,上面裹着緊身的短上衣,肚子裸露在外面,長統裙正齊腰部,直垂地面,顏色多種多樣,像孔雀開屏一般。

那香甜可口的竹筒飯,更讓人饞得直流口水。將米洗淨後飯放入竹筒中,將竹筒口塞緊,不過為了讓米更軟,可稍留一些空隙。裝好後放在温火上燒,這帶有竹子清香的米飯,讓人百吃不厭,滿口留香!

説到傣族,當然少不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啦!這一天人們提着桶,端着盆,早早的來到大街上。大街的兩旁早已準備好了清水,清水裏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開始潑水了,大家你追我趕,你拿着瓢往我衣領裏灌,我拿着盆往你的身上潑。天彷彿下起了花瓣雨,老人,孩子,姑娘,小夥子,個個身上濕淋淋的,人人臉上笑開了花。瞧,這幾個小姑娘潑得多開心啊!他們互相追趕,後面的小姑娘端着盆,先用手和碗潑水,後來便用盆和桶直接傾入而下。前面的小姑娘轉過頭來,埋着臉,緊緊的閉上眼睛,一隻手擋着,邊跑邊躲。接着趕緊提起地上的桶,準備反擊,你一下我一下,轉眼間兩個人就變成了“落湯雞”,真是痛快極了!人們邊潑邊唱,越潑越激烈,鼓聲,鑼聲,潑水聲,歡笑聲響成一片。

大家唱這歌,跳着舞,賽起了龍舟,放起了煙火,直到深夜都不肯離去。

傣族潑水節的風俗作文600字 篇五

去年寒假,我和媽媽去參觀博物館,一幅傣族潑水節的畫兒引起了我的注意。畫中的人們穿着節日盛裝互相潑水,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開,好美麗啊!我立即下定決心好好了解一下潑水節。

原來,潑水節源於印度,是古婆羅門教的一種儀式,後來為佛教所吸引。約在公元十二世紀末至十三世紀初經緬甸隨佛教傳人云南傣族地區。隨着佛教在傣族地區影響的加深,潑水節成為一種民族習俗流傳下來。

潑水節有一個有趣的傳説。很久很久以前,傣族地區出現了一個殘暴的魔王,他無惡不作,老百姓恨透了他。魔王有七個妻子。一天晚上,一個妻子問出了用魔王的頭髮可勒死魔王的祕密,於是,姑娘在當夜勒死了魔王。可魔王的頭顱滾到哪裏,哪裏便發生災難,只有姑娘抱着魔王的頭,才不會出事。為了免除災難,姑娘們決定輪流抱着魔王的頭,一人抱一年。每年輪換的日子,人們就為抱頭的姑娘潑一次清水,以便衝去血污和疲憊。後來,傣族人為紀念這七位姑娘,就在每年的這一天互相潑水。從此形成了傣族人辭舊迎新的盛大節日——潑水節。

潑水節的傳説很有趣,潑水節的主要活動更有趣!到了節日,人們穿上節日盛裝,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後開始潑水。一朵朵水花盛開在空中,象徵着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潑,到處是水的洗禮,水的祝福,水的歡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除了潑水,人們還要趕擺、賽龍舟、浴佛、鬥雞、放高升、放孔明燈等,有趣吧!

潑水節,是一個多麼有趣的節日啊!我下定決心,以後一定要去傣族體驗一次潑水節!

傣族的風俗習慣 篇六

傣語

傣族有自我的民族語言,因分佈而分別被稱為傣語、泰語、老撾語等,屬漢藏語系侗台語族(壯侗語族)台語支。

全球約有6600萬左右的人口使用傣語。在類型上同漢語一樣是單音節為主的有聲調語言。由於分化年代久遠、跨境分佈等原因,傣語內部雖然仍有相當數量的同源詞,但語音、詞彙、語法等等方面差異較大,如白傣語有22個輔音位,泰語則僅有21輔音位,已經難以互相通話。

傣文

傣族所使用的文字為傣文,是一種拼音文字,其字符為傣語字符。傣文擁有多種方言文字,其中中國境內的傣族使用有四種,即傣泐文(西雙版納傣文)、金平傣文、傣哪文(德宏傣文)、傣繃文,中國境外則有泰文、老撾文等。經過20世紀50年代的改善,中國境內通行西雙版納和德宏兩種傣文。

一般認為,傣文源於古印度文字系統,其構成與佛教東傳及傣族信仰小乘佛教有直接關係,但具體源於何種文字系統存在爭議,主要由源於巴利文和格蘭地字母兩種觀點,更早能夠追溯到公元前八世紀傳入古印度的婆羅米文。

傣文、泰文、老撾文都將輔音字母分組主要表示調類。但三種文字差別也很明顯,如傣文按古聲母清濁分為兩組;泰文、老撾文的古清字母還區分了送氣和不送氣,加上濁音,一共分成了三組。

民間文學

傣族文學的發展大致能夠分為四個階段:一是古歌、神話、創世史詩產生和發達的時期;二是英雄史詩、傳説、歌謠構成和昌盛的時期;三是故事、敍事長詩興起和繁榮的時期;四是新文學蓬勃的時期。

著名的《傣族古歌謠》共收30首傣族古歌,反映了原始時期傣族先民的生產活動和生活狀況。天地起源神話有《英叭開天闢地》、《古老的荷花》、《費梅嘎帕》(《大火燒天》)等,人類起源神話有《葫蘆人》、《葫蘆生蛋》、《人類果》、《污垢泥人》等,洪水神話有《葫蘆傳人種》等,圖騰神話有《鳥姑娘》、《象的女兒》、《神牛之女》等。史詩有《巴塔麻嘎捧尚羅》、《變扎貢帕》(《古老的荷花》)、《細木過》、《天地萬物的來歷》。英雄史詩有《釐俸》。歌謠主要是情歌、習俗歌、勞動歌、童謠等。

傣族有500部左右的長篇敍事詩。仍保留的傣族傳統長篇敍事詩題材廣泛,資料豐富,其中有歌唱人類創世活動的如《布桑蓋與瓦桑蓋》、《坤撒》,頌揚祖先創業事蹟的如《叭阿拉吾射金鹿》,反映歷史事件的如《召網香召網朔》、《勐卯與景欠戰爭史》,揭露統治階級貪婪殘暴的如《娥並與桑洛》、《召樹屯》、經過感情主線揭示社會矛盾的如《朗鯨布》、《線秀》,還有新中國成立後表現社會主義新生活的《彩虹》、《流沙河之歌》等。

武術

武術在西雙版納傣語叫“芬整”,德宏一帶叫“戛拳”。過去,傣族男子到了十四、五歲,一般都要學會幾套武術動作,作為防身、禦敵、防野獸之用。騰衝縣的永樂寨,男女老幼人人習武,被譽為“傣族武術之鄉”。

傣族武術廣泛吸收了漢族太極拳、長拳、形意拳和氣功的資料,又引進緬甸、泰國的武術,構成了獨特的風格。步伐多以四平馬步、弓步、跪步為基礎,步穩勢烈,節奏分明,多借勁含力,以巧取勝。

傣族武術在西雙版納有四個流派:一是以拳術為主的本地派,二是以棍棒為主的漢族傳來派,三是以長刀為主的緬甸傳來派,四是以短刀為主的泰國傳來派,總共有130多套武術。

武術中以拳術最為豐富,也最有地方特色,有大洪拳、小洪拳、撲虎拳、四方拳、老虎撩尾拳、螃蟹拳、梅花拳等。

傣族人還善於把各種動物的姿態糅合在武術之中,構成別具一格的青蛙拳、蛇拳、孔雀拳、鷺鷥拳、猴拳等。

傣族先民在數千年前就已經掌握日月星辰的運動規律,並根據日月星辰的運動規律安排生活與生產。

傣族的風俗習慣 篇七

傣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講究禮儀的民族。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會主動打招呼,端茶倒水,款待飯菜。無論男女老少,對客人總是面帶微笑,説話輕聲細語,從不大喊大叫,不罵人,不講髒話。婦女從客人面前走過,要攏裙躬腰輕走;客人在樓下,不從客人所在位置的樓上走過。每户人家都備有幾套乾淨被褥,供待客之用。有的傣族村寨,還在大路旁建有專用於接待客人的“薩拉房”。

到傣家作客,還會受到主人“潑水”和“拴線”的禮遇。客人到來之時,門口有傣家小卜哨用銀缽端着浸有花瓣的水,用樹枝葉輕輕潑灑到客人身上。走上竹樓入座後,老咪濤會給客人手腕上拴線,以祝客人吉祥如意,平安幸福。到過傣族村寨的遠方客人都被傣族熱情友好的接待所感動,留下難忘的印象。

傣族宗教

傣族信奉佛教。在傣族地區,隨處可見一座座建築精巧,造型別致。按照傣族習俗,男男孩子到了七八歲時都要被送到佛寺裏去過一段和尚生活,入寺後由佛爺舉行入寺儀式,剃去頭髮,身披黃袈裟,在寺裏生活三五年,在這其間不能回家,一切都要自食其力。還俗後能夠娶妻生子、參軍、上學等。在送孩子到寺廟裏和時候,孩子們通常騎在兄長的肩上,家裏的親戚則攜帶他們的生活用品及被褥等相送。入寺後由佛爺舉行入寺儀式,剃去頭髮,身披黃袈裟,在寺裏生活三五年,在這其間不能回家,一切都要自食其力。還俗後能夠娶妻生子、參軍、上學等。

傣族禁忌

忌諱外人騎馬、趕牛、挑擔和蓬亂着頭髮進寨子;進入傣家竹樓,要把鞋脱在門外,並且在屋內走路要輕;不能坐在火塘上方或跨過火塘,不能進入主人內室,不能坐門檻;不能移動火塘上的三腳架,也不能用腳踏火;忌諱在家裏吹口哨、剪指甲;不準用衣服當枕頭或坐枕頭;曬衣服時,上衣要曬在高處,褲子和裙子要曬在低處;進佛寺要脱鞋,忌諱摸小和尚的頭、佛像、戈矛、旗幡等一系列佛家聖物。

卧室是不容許外人窺看的,過去的習俗規定,若主人發現外人窺看主人的卧室,男人就要做主人的上門女婿,或到主人家做三年苦工,即使是女客人也要到主人家服役三年。所以,遊客無論到傣家參觀或做客,千萬不要因神祕感而窺看主人的卧室,雖説然此刻打破了過去的俗規,但窺看傣家卧室始終是不受歡迎的。

傳統舞蹈:孔雀舞

傣語叫“戛洛湧”、“煩洛湧”或“戛楠洛”。這是傣族最為喜聞樂見的舞蹈,流傳於傣族聚居地。富饒美麗的傣鄉,素有“孔雀之鄉”的美稱,過去每當晨曦微明或夕陽斜照時,常見姿態旖旎[yǐnǐ]的孔雀翩翩起舞,所以,孔雀在傣族心中是吉祥、幸福、美麗、善良的象徵。每逢佳節,傣族民眾都要雲集一堂,觀看由民間藝人表演的根據民間故事、神話傳説,以及佛經故事等編成的孔雀舞及表現孔雀習性的舞蹈。如根據神話故事《魔鬼與孔雀》而編演的孔雀舞至今在民間廣為流傳。舞蹈表現了魔鬼欲霸佔孔雀為妻,人面鳥身的孔雀,奮力抖動自我美麗的羽毛,那絢麗、燦爛的光芒使魔鬼兄弟雙目失明,孔雀取得了勝利。

傣劇

傣劇是傣族特有藝術,流傳於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和臨滄市耿馬縣、普洱市孟連縣等地。

傣劇發源於有必須人物情節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經講唱,後吸收滇劇、皮影戲的藝術營養,與此同時,傣劇從土司衙門擴散到民間,湧現出很多民間傣劇表演組織。新中國建立後,傣劇有了新的發展。1960年是第一個專業演出團體潞西縣傣劇團成立,1962年擴建為德宏州傣劇團。

1962年,《娥並與桑洛》參加西南區少數民族戲劇觀摩演出引起轟動,被譽為“東南亞的明珠”。除德宏州傣劇團這樣的專業團體以外,較大的傣族村寮幾乎都有業餘演出隊伍。傣劇基本上只為老年人所喜愛,年輕人因為聽不懂而對其沒有多大興趣。傣劇在傳承方面的困難日益凸現。

戲劇文學

傣族文學的發展大致能夠分為四個階段:一是古歌、神話、創世史詩產生和發達的時期;二是英雄史詩、傳説、歌謠構成和昌盛的時期;三是故事、敍事長詩興起和繁榮的時期;四是新文學蓬勃的時期。

着名的《傣族古歌謠》共收30首傣族古歌,反映了原始時期傣族先民的生產活動和生活狀況。天地起源神話有《英叭開天闢地》、《古老的荷花》、《費梅嘎帕》(《大火燒天》)等,人類起源神話有《葫蘆人》、《葫蘆生蛋》、《人類果》、《污垢泥人》等,洪水神話有《葫蘆傳人種》等,圖騰神話有《鳥姑娘》、《象的女兒》、《神牛之女》等。史詩有《巴塔麻嘎捧尚羅》、《變扎貢帕》(《古老的荷花》)、《細木過》、《天地萬物的來歷》。英雄史詩有《釐俸》。歌謠主要是情歌、習俗歌、勞動歌、童謠等。

傣族人十分喜愛詩歌,尤其是敍述長詩。佛教的傳入,傣文的創制,都對敍事詩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傣族民間藝人理解、翻譯和傳播外來的佛經文學,同時還把傣族民間故事吸納進來,創作了很多的民間敍事長詩。據研究,僅阿鑾敍事詩(即以佛本生經為核心資料的佛祖輪迴轉世的修行故事)的數目就多達550部。

總的來説,常見的傣族敍事詩有《金蛙阿鑾》、《口袋阿鑾》、《大葉子阿鑾》、《金羚羊阿鑾》、《香谷阿鑾》、《酸魚阿鑾》、《十二位王妃的眼珠》、《朗兑罕》、《蘭嘎西賀》、《相勐》、《召樹屯與楠瑪諾娜》、《娥並與桑洛》、《金皇冠》、《三牙象》、《七頭七尾象》等作品,是中華民族的寶貴文化遺產。

家鄉的風俗作文六年級 篇八

過去的老家有一個習俗,每逢“立秋”這天,就要吃肉、吃魚,名曰:“貼秋膘”。

立秋這個節氣,正好在“三伏”當中,正是一年當中最炎熱的時候。立秋之後,就只有末伏了,其意就是説暑熱就將要過去。老家有一句諺語“立秋十天懶過河”,也正式印證了出伏後的涼爽。

在暑熱當中,人們的飲食受到影響,身體有些消瘦。要把天熱厭食而掉的膘,吃些魚肉重新補回來,這就叫“貼秋膘”。每當立秋的前一天,人們都要到集上買一些雞鴨魚肉,到立秋這天,吃上一頓。這時,正是瓜果梨桃的成熟時期,同時也要買一些回來,大家共同品嚐。

在鄰里之間,話語之間順便都要問一句,你家“貼秋膘”了嗎?

傣族的風俗習慣作文 篇九

在雲南少數民族——傣族。一直有一個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影響力最大,參加人數最多的節日 ,那就是潑水節。

據説,每到潑水節,傣族人民就穿上節日盛裝,去山上採集一些鮮花和樹葉,還要殺豬,殺雞、釀酒,還要做許多“毫諾索”以及用糯米做成的多種粑粑。到了節日這一天傣族男女老少到佛寺浴佛,拿着採集的花葉沾水,開始互相潑水,一朵朵水花在天空勝開,祝福的水花四處飛濺,而且就在這一天如果誰身上的水最多,誰今年就更幸福,更美滿!而青年手裏明亮晶瑩的水珠,還象徵着甜蜜的愛情,就這樣,大家互相潑呀潑。到處是洗禮水的讚歌,水的祝福,朵朵水花、串串笑聲使潑水節成了歡樂的海洋、幸福的世界。在加上那一支支舞蹈在眼前浮現,更是令人興致彌高, 入夜、村寨鼓樂想聞,人們縱情歌舞、熱鬧非凡。整個期間有賽龍舟、放高升、放孔明燈、潑水,丟包,等活動,喜慶極了。而在傣族的潑水節中,也一直有一個傳説。

在很早以前,一個無惡不作的魔王霸佔了美麗富饒的西雙版納,並搶來七位美麗的姑娘做他的妻子。姑娘們滿懷仇恨,合計着如何殺死魔王。一天夜裏,年紀最小的姑娘儂香用最好的酒肉,把魔王灌得酩酊大醉,使他吐露自己致命的弱點。原來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魔王,就怕用他的頭髮勒住自己的脖子,機警的小姑娘小心翼翼地拔下魔王一根紅頭髮,勒住他的脖子。果然,魔王的頭就掉了下來,變成一團火球,滾到哪裏,邪火就蔓延到哪裏。竹樓被燒燬,莊稼被燒焦。為了撲滅邪火,小姑娘揪住了魔王的頭,其他六位姑娘輪流不停地向上面潑水,終於在傣歷的六月把邪火撲滅了。鄉親們開始了安居樂業的生活。從此,便有了逢年潑水的習俗。

現在,潑水的習俗實際上已成為傣族人們相互祝福的一種形式。在傣族人看來,水是聖潔、美好、光明的象徵。世界上有了水,萬物才能生長,水是生命之神。

傣族風俗作文 篇十

老師佈置了一個作業,讓我們查找關於少數民族節日的資料。我就查了傣族的潑水節。

我才知道為什麼傣族要有“潑水節”這個奇怪的節日了。我原本以為他們的潑水節就和我們的“六一兒童節”一樣是為了讓我們小朋友玩的。我查完才知道原來誰身上的水越多反而越好。因為誰身上的水越多誰的受祝福就越多,誰身上的水少,誰受的祝福也少。

關於潑水節還有一個故事。有一個大魔王,非常兇殘,他娶了七個姑娘。其中最小的七姑娘非常聰明。有一天,她把大魔王灌醉,然後問他:“我怎麼樣才能把你殺死?”大魔王神志不清地説:“只要從我頭上拔一根頭髮繞道我脖子上,一定要用力繞緊,這樣我就會死了。”説完大魔王就睡覺了。七姑娘用這個方法把大魔王殺死了。可是大魔王的頭掉了以後着起火來,有人抱着才不着火,七個姑娘輪流抱着大魔王的頭,每個姑娘每次抱一年,讓後別的姑娘接着抱。在換班的時候要用水潑那個姑娘,這就是潑水節的由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81856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