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校園一景作文600字八年級寫景【多篇】

校園一景作文600字八年級寫景【多篇】

校園一景作文600字八年級寫景【多篇】

校園一景 篇一

在我們的校園裏,有這樣一種景色,那就是道路兩旁長滿了銀杏樹。

站在窗口向外望去,高大的銀杏樹像一個矗立的士兵。茂密翠綠的枝幹如同士兵強大的身體,十分的強壯健碩。豎直的樹幹挺立着,即使強風吹過也毫不動搖。任他風吹雨打,依然屹立於風雨之中。

漫步到銀杏樹下,銀杏樹的分叉如同三頭六臂,展開來感受着清新濕潤的空氣。銀杏樹也十分的高大,和許多的樹相比,絲毫不遜色。仔細看它的樹葉;有大有小,綠葉邊緣泛着金色。細細一聞,一股清新芬芳,撲鼻而來,夢幻一般籠罩着我,樹葉上的水珠,在陽光的照耀下,像七彩的珍珠,閃閃發光。

秋日的清晨,第一縷陽光照在銀杏樹上,耀眼奪目,如同佛光普照,低垂的樹葉也感受到了温暖,挺胸抬頭,爭先恐後,沐浴着陽光。沐浴過後便開始了一天的忙碌。黃昏,銀杏樹望着太陽落滿分作文網山的地方,似乎在感歎,一天的光影已經流逝,時間過得真快啊!落日的餘暉,照到銀杏樹上,增添了幾分悽慘和悲涼。

冬天,銀杏樹一動不動地站在風雪中,大雪紛飛,白了樹梢,白了枝條。風吹動着雪花,將銀杏樹籠罩了起來,朦朦朧朧的銀杏樹讓我感受到了一絲絲神祕感。

“大雪壓銀杏,銀杏且挺直。”進入龍港國中的一年來,我慢慢感受到了學業的繁重,壓得自己喘不過氣來。但是,一次次的風吹雨打,沒有打倒銀杏樹。正是在這一次次的困難和磨練中成長起來!難道我們不應該這樣嗎?人生中一次次的磨練,都是對我們成長最大的幫助。

冬去春來,銀杏樹面貌一新,改掉去年那些不好的習慣,重新開始。樹葉蒼翠欲滴,充滿活力。而我們應該每天都朝氣蓬勃,積極向上。

校園裏的銀杏樹,就如同小精靈一般,為學校增添了活力與樂趣。

校園一景—銀杏樹 篇二

教學樓的旁邊,即是一片樹林,林中,無奇不有。而最讓我難忘的,確乎是那株銀杏。

於萬千植物中,銀杏,卻被譽為活化石。初來時,還是盛夏,卻不知有如此特殊的一棵樹藏匿於這片幽綠的小林之中。直到金秋,銀杏葉泛黃之時,才注意到了它。

它的模樣,確乎沒什麼特別的,只如松樹一般筆直地挺立着,只有一樹疏鬆的枝葉。在春夏冬三季之時,它平易近人地與其他綠樹為伴,直到秋天,才用它那泛黃的小扇般的葉,招得人們駐足觀望。

它鶴立雞羣般於小林之中,恰似一位滄桑的老者,用它那泛黃的葉,越過百年的時間,述説着它的生平,書寫着它深藏內心的一道道年輪。秋風拂過,星星點點的葉歎息般落下,每落下一片黃葉,也便落下了一段塵封的故事,亦或是作文一個陳年的夢。直惹得遍地黃葉翩翩襯得自己愈加悽老。

你小心翼翼地向它靠近,便能看見枝幹之上密集錯落的條紋,細細品味,你能透過它,觸摸到年邁的年輪,透過歲月的經,時間的緯,遇見一個活生生的靈魂。古色古香,飽經風霜,精緻的條紋,在陽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輝。徽微泛黃的一樹杏葉,無一例外地形似扇子,卻各有姿態。

再細看,卻能發現,樹幹與枝條的紋路,卻略有不同,忽地憶起科學老師上課時舉的例子:校園中的幾株銀杏,卻都是嫁接的……我也只是輕聲歎息:野生的銀杏,還剩多少呢?或是,從亙古奮力生存下來的“活化石”,已經弱小到只能由人工養殖,而不能適應野生一環境的“温室活化石”了呢?

來校一年,卻未見銀杏結果,甚為遺憾。

校園一景的 篇三

最近,學校新增了一樣有趣的設施——魚缸。

魚缸不大,差不多佔學校原來魚池的三分之一。整個魚缸裏都放滿了水,裏面還有很多小魚,用以前學到的成語來形容叫“不計其數”。小魚兒很可愛,花花綠綠、五顏六色的,還不時吐着泡泡。我仔細觀察過了,魚兒游來游去的時候,魚鰭也在不停地擺動。魚兒的品種很多,有金魚、紅鯉魚、小銀魚等種類。學校為了讓小魚有個舒服、温暖的家,還在水裏放了些水草、小橋等等,這些裝飾把魚兒襯托得更加美麗、可愛。魚兒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有時還在水裏玩“捉迷藏”等遊戲,玩得樂此不疲、興致勃勃。魚兒的外表千奇百怪,有的大眼睛、有的小魚鰭、還有的尾巴像一把扇子……

每次下課,我都要去魚池那邊看看,聽到上課鈴聲又只好戀戀不捨地返回教室。一次,我又來看小魚兒,突然意外地發現,魚兒全部都浮在水面上吐着泡泡,好像很難受的樣子。我抬起頭,只見天空烏雲密佈,快要下雨了。哦,我明白了,原來在下大雨之前,氣壓會比較低,所以魚兒就會浮上水面,這時我們就會知道大雨快要降臨了,看來魚兒們還是一個個小小天氣預報員呢!

小魚兒這樣可愛,我們都非常喜歡它們。但是現在環境惡劣,小河、大海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魚兒的數量也逐漸減少,所以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浪費、污染水資源,要愛護我們的地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9ole8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