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人生三境作文(精品多篇)

人生三境作文(精品多篇)

人生三境作文(精品多篇)

人生三境作文 篇一

總有一個夢想,它説“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總有一種堅持,它誓言“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總有一抹喜悦,它坦然“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人生有三境,曰欲之,行之,終便得之。

欲之泡上一壺雨前龍井,那是追求品享甘霖之時的豁然開朗。那是千百年來文人騷客的無盡思量。注視被沸水擁舞的細尖茶葉,你會震驚得發現它的嬉戲與温順。第二春的舒靈綻放,是茶葉的幽幽求慕。這不禁讓人玩味,什麼是最好的理想追求?誰會給予回答?

蘇子答曰,江上之清風,山間之明月是擁抱蔚藍的追求。

漁父戲言,西湖波上一芥子,裊裊餘煙浸浮生是水光粼粼中耀眼的享受。

蒼鷹説,是鷹就要搏擊長空,翱翔於九萬里青天;青松説,是鬆就要毅然挺立,豈可知凌雲之志;清風説,是風就要飄飛舞蕩於天地間,看我笑意人生!

追求是太陽,星辰才有了無盡的動力,不捨晝夜,追趕向前。人生有了追求才會歡歌笑語向崑崙,一聲浩氣嘯長天。欲之,有益,有行。

行之,古人云,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而未行者,未嘗惜哉!

成功不是源於“偶然”,但成功卻是“必然”的辛澀之路步步走來。中國明末清初着名思想家顧炎武提出經世致用,主張實踐多行。行,亦有多解,一為實踐,二為實行。讓一切不可能轉化為可能。“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不再懦弱徘徊,勇於行前邁進,在荊棘與泥濘,黑暗與光明,蕭瑟與安然間留下自己持之以恆的矯健步伐。亦如現代着名數學家華羅庚,身處涸轍貪泉都未曾放棄對數學的鑽研,行出一條穩健之路。亦如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為畢生熱愛之事業,行出一條至死方休之徑。

成功不是偶然,因為它總有無數必然聚集而成。遍觀古今中外,我們發現,“尋夢之行,始於足下”。

得之,我們不要“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成功就在眼前,捨我其誰,何須馮唐般垂垂老矣的等待!

我們亦不要“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的悲嗟傷懷。行路固然艱難,理想騰飛卻更為壯美。陰暗與晦澀屬於潘多拉,我們得到的是希望!

成功毋須多言,明媚就在前方。辛勤的汗水,風塵僕僕的疲憊,衝破象牙塔的堅定,成功讓我們唾手可得!

如同“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一覽眾山小”的杜甫,自豪一笑。

更若莊周夢蝶,微然有懷。

成功便是得到,得到永無止盡。

人生有三境,

曰欲之,行之,終便得之。

那是一種尋求,一份渴望,一抹成就。

那是一種堅定,一份忘我,一抹安然。

人生三境作文 篇二

面對同一樹野果,兄弟三人看法迥異。

老大説:”我看到了野果,還有清泉、飛鳥和翠綠的山林。”老二説:“我看到了爸爸、哥哥、弟弟和野果。”老三則説:“我只看到了野果。”

三種不同的看法,其實正是一個人三個不同的人生階段。

年輕的時候,我們帶着清澈的眼光看待世界,在少年人的眼中,世界都是充滿詩情畫意的。步入中年階段,家庭的羈絆隨之而來,脈脈的親情成了我們的牽掛。等到老年階段,當我們審視過往一切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原來自己唯一不變的追求就是那懸掛於樹上的野果。

簡而化之,人生三個階段不過如此:詩意看世界,温情閲生活,返璞品人生。

在少年的眼中,世界是到處充滿鳥語花香的。晨起只聽大海鳴唱,晚歸則看長河日圓。專注某一種事物,並非少年人的追求。年紀雖輕,閲歷尚淺,但心胸卻寬闊得能容納下整個天地,那搖曳於枝頭的野果雖然充滿誘惑,但小橋流水,飛雲落霞,此番情景更能觸動少年人懵懂的心。少年時期,我們的內心是紛繁的,但卻一點都不繁雜。我們對這個世界充滿着好奇。在這個階段,我們快樂地成長着,少年人雙眸中折射出來的世界是美好的。

直待有一天,我們娶妻生子,有一天,我們都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此時再度審視這個世界,我們會發現,在我們的心目之中,這個世界除了一種抽象的詩意朦朧美之外,其實還有一種長存人與人之間的,具體可感的,“潤物細無聲”般的親情之美。少年人的世界是幻想多於現實,而中年人的世界是現實取代幻想。畢竟詩情的收放之後,現實的步伐終將隨之而來。枝頭的野果再美,一旦有必要,也得給現實的親情讓路。在此階段,凝現在我們胸中的最美圖景便是:親人平安無事,家庭其樂融融。在此階段,縈繞在我們心頭的最大願望就是:把這美好圖景一直延續下去,直待我們老去的那一刻。

是的,是人都會有老去的那一刻,在另外的有一天,我們終於來到了這風燭殘年的那一刻。年輕時,我們輕裝上陣,人至中年,我們為家庭所繫鎖。此時此刻,曾經的詩意幻想,曾經難以割捨的親情,都即將隨着我們老邁的身軀化入黃土之中。這個時刻,難道我們還有什麼追求嗎?這個時候我們還有什麼放不下的嗎?古來老易念當初,此乃人之常情。此時我們的眼中並無其它,就只有當初那搖曳於枝頭的灼紅似火的野果。年輕的時候,我們為他事煩擾,無暇顧及野果。中年階段,我們為家庭而忙碌奔波,更是將其拋諸腦後。直待老年階段,當一切迴歸本真的時候,我們才總算明白這一程走來的目的。

王國維説:“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而人的這一生走來,何嘗不是經過這迷濛到堅守,再從這堅守到恍然的三個階段呢?

這一路走來,驀然回首,我們才發現,原來我們一直尋覓的東西就是最初自己所追求的,只是在歲月的不經意推移中,我們有時將其放在不顯眼的位置上。當然,其中所幸的是,無論在哪一個時刻,我們都沒有將野果完全地放棄。

人生三境作文 篇三

借用王國維先生將學問分為三重境界之思路,我也想將語文素養的提升途徑分為三境,課堂上隨名師以解惑,課堂外厚閲讀以薄發,生活中重實踐以體驗,構建語文大廈,浸潤精彩人生。

“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課堂上進行有效的學與問,夯實語文素養大廈的基石,此第一境也。課堂是提升語文素養的主要陣地,學生不能脱離課堂學習,單打獨鬥、閉門造車。我們以一個懵懂無知的孩子走入學堂,在心靈上寫下拼音,寫下漢字,連詞成句,品咂江浪淘盡後留下的一篇篇字字珠璣的文化精華。在課堂有限的學與問中,逐漸培養起對語文的最初興趣,聽老師傳道授業解惑,通過背誦積累為建設語文素養的大廈鋪上最原始的基石,在課堂有效交流中碰撞思想,昇華素養。

“人讀等身書,如將十萬兵。”課外進行大量閲讀來豎起語文素養大廈的支柱,此第二境也。相比濃縮有限的課堂學習,課外閲讀是語文素養大廈的支柱,是對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閲讀可以使我們吸收中外古今優秀文化營養,讓我們看到莊子的深邃、諸葛的妙計。在《老人與海》人魚相搏的精彩瞬間中,我們看到了生命的堅韌頑強;在《琥珀》爾虞我詐的社會裏,我們懂得了女性的獨立解放。在街邊的舊書店裏、在高大靜肅的圖書館裏,我們心接千載,視通萬里,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這何異於將率十萬雄兵衝鋒陷陣。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通過豐富的生活實踐來鋪就語文素養大廈的華蓋,此第三境也。社會實踐能將眾多積累的知識沉澱下來,在反覆的揣摩與思索中,在切實的理解與運用中,融會貫通,更上高層,受益終生。司馬遷壯遊九州,故能多知放佚之事,採以入筆,便為獨絕佳作;唐玄藏西行萬里,方獲得無邊智慧,諸法空相,終成一代高僧;孔仲尼東遊列國同弟子辯理,《論語》開創儒學大境;蘇東坡被貶黃州與赤壁結緣,前後赤壁賦盡顯其時代風流。

此三境,步步相生,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只有潛心課堂夯實基礎,大量閲讀撐起支柱,實踐體驗鋪就華蓋,才能一步步提高語文素養,建成語文乃至社會文明的自信大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dp9k3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