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精彩多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精彩多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精彩多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一

《論語》中説: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是自我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強加於別人身上。這句話説得短小而經典,所以被許多人引為座右銘掛在身上。

沒錯,這句話説得很對,可是我想了想,難道僅有是己所不欲,才能勿施於人嗎那麼己所欲,是不是就能夠施於人

每個人都有這麼一個習慣,就是總喜歡把自我認為好的東西介紹給另一個人。我有一個同學,他很喜歡周杰倫,於是他把周杰倫的海報貼滿了整個宿舍,又不厭其煩的給我們講述他的經歷,最終找來了同學對他的反感。可他最終還很委屈的説:這麼厲害的人,難道你們不敬佩他嗎誠然,JAY的名氣很大,但也不是全天下的人都喜歡他一個,畢竟還有喜歡劉德華,喜歡李宇春的。那位同學很喜歡周杰倫,是沒錯。但如果把這種喜歡橫加與別人身上,就是他的不對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相信只要大家剋制一點都能做到。但己所欲,勿施於人,這點要做好就相對困難了。因為己所欲是指自我喜歡的東西,依照每個人的心理特點,自我喜歡的東西就必須是好東西,既然是好東西,那把它拿來分給大家難道有什麼錯嗎其實錯就錯在這,因為我們喜歡的東西不必須每個人都喜歡。有人是金錢為至高無上,又認識金錢為糞土垃圾,道理便是這樣。有時我也會不知不覺地做出一些這樣的事情,比如我迷戀應屆畢業生網,便把同學們都推薦到應屆畢業生網上去,結果他們都認為那隻可是是一個很普通的網站,絲毫不感興趣。剛開始我也費解,這麼好的網站為什麼他們全都置若罔聞可是此刻我明白了,每個人的興趣不一樣,一個文學愛好者當然喜歡像創網這樣能發表文章的網站,反之如果對一個厭惡寫作的人來説又怎會喜歡上那裏可見一個人的愛好不一樣,個性不一樣,他所構成的世界觀也就不一樣。所以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東西,也沒有絕對差的東西,關鍵是我們自我對它的看法。

大千世界,形形色色。有人愛江山,有人愛美女,有人愛財富,有人愛自由。如果把比爾蓋茨的金錢送給犬儒學派的第歐根尼拉爾修,我相信他必須會嗤之以鼻。正如我們無法理解自我厭惡的東西一樣,也許別人也無法理解我們的好意呢!己所欲,亦勿施於人!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二

一個富人去請教一位哲學家,為什麼自己有錢以後很多人不喜歡他了。哲學家説:因為你有錢後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別人了,富人仔細體味着這句平淡無奇的話,百思不得其解。

其實,人往往是自私的。只是有的人私心特大,有的人私心較小而已。但這個世界是公平的,自私的人永遠是不受歡迎的。世界是由許多人組成的一個整體,我們都是隻有一隻翅膀的天使,只有擁抱着才能飛翔,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和理解。人活一輩子,其實就是與其他人溝通。要能夠溝通,就必須堅持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現在許多人就如前面那個富人,一有些錢就目中無人,説話也變了味,這樣的人渾身盡是銅臭味,他只願交往比他富的人,完全忘記了“達者兼濟天下”這句話,別人在他眼裏都是窮光蛋,説話不客氣,完全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這樣的人是要吃大虧的。

陳世美一心只想榮華富貴,他攀龍附鳳,殺妻滅子,終究是人才兩空,死在包大人鍘刀之下。唐明皇寵信楊貴妃,不顧百姓勞頓,嶺南快馬送荔枝往長安,終究弄得眾叛親離,江山破碎。

而唐太宗則知道這個道理,他採納魏徵的“十思”而天下大治,百姓安居樂業,自然國泰民安,歷史上才有貞觀之治的美譽。

孟子進言齊威王,以“齊桓晉文之事”曉之以理,闡述了要體諒百姓,使其“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則天下可運於掌上,民之歸如水之下也。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凡事多為別人想想,世界將更加和平。想想那些醫療事故,那些殘疾人,如果是你呢?想想那些被虐待的戰俘,那些流離失所,掙扎在水深火熱中的難民,如果你也在其中呢?想想那些被端上餐桌的猴頭、熊掌,難道動物就沒有生存的權利嗎?這些太可怕了,可這卻是一些人的所作所為,他們的行為將被人們唾棄,他們終有受到懲罰的那一天!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別人着想,別人也會為你着想,真誠才能換真心。生活中如果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世界一定會更加和平,安寧。生活得更加和諧,充滿快樂。

評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語出《論語·顏淵》。意思是,自己所不要的,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這是儒家的信條之一,以此作為文章的標題,略嫌“迂腐”,倒也無可厚非。

話題內容不正是“看到自己與看到別人”嗎?

何其相似乃爾!無論是擬題還是立論,這位考生都顯示了比較豐富的文史知識。文中列舉了孟子、齊威王、唐太宗、魏徵、唐明皇、陳世美等歷史人物的行跡,不僅充實了論點,而且使文章搖曳多姿,充滿趣味性。不惟如此,作者還十分關注生活和時事。文中如“醫療事故”、“虐待戰俘”、“難民問題”、“動物保護”等等這些現實生活中的熱點問題都被一一提及,體現出當代學子的廣闊視野和強烈的人文情懷。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三

憑啥讓我為你做那點破事兒?

某日,天氣甚好,潔白的雲朵在天上飄呀飄,微微的風吹得窗前的風鈴“叮叮”直響。

記不得是誰説過,暴風雨來臨之前總是安靜的。

剛剛吃過午飯,老媽便以一個經典的睡美人姿勢霸佔了整個長沙發,半眯着眼,哼着小曲,手指隨着節拍輕輕顫動,神遊其中,怡然自得。少頃,或許哼久了,口有些渴,便開始發令,“他爸,給我倒杯水來,”“還有那本雜誌……”“順帶個蘋果……”。“你有完沒完,我的遊戲正在打通關呢!”老爸有些怒了,“啥?”老媽好看的眉尖輕輕一挑。老爸徹底怒了:“我正忙着呢!憑啥老讓我為你做那點破事兒?”於是,在這個小小的空間裏,立刻瀰漫了戰火的硝煙……

雖然我並不反對女性在家中樹立威信,可是,也得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嘛。

記得看過一個故事,一個富人問智者,為什麼在自己有錢後,很多人都不喜歡他了?智者回答道:“那是因為你只看見自己而看不到別人。”

人們的眼光往往是狹窄的,只能看見以自己為中心的地方,常常忽略別人的感受。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每個人都是擁有一雙翅膀的天使,但是,擁抱才能飛翔,我們只有多顧忌別人的感受,才能飛得更高更遠。唐太宗採用了魏徵的“十思”,體恤人民,國泰民安,經濟飛速發展,於是便有了史上頗負盛譽的“貞觀之治”。唐玄宗獨寵楊貴妃,不理朝政,不恤民生,千里送珍寶,萬里摘荔枝,結果叛亂陡生,驚破“霓裳羽衣由”落得縊死貴妃倉皇逃命的結果!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同樣身為一國之君,唐太宗因多為他人着想,治國安邦,流芳百世。可他的子孫唐玄宗卻不懂這個道理,一意孤行,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

芸芸眾生中,人是最聰明的,也是最自私的動物。先古孔子曾雲: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道理是隨着歷史的長河流淌,傳流了數千年,可是,曾幾何時真正進入人們的心中?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曾經轟動一時的“三鹿”早已引起了全國人民的信任危機。想想真是可怕!誰沒有親人,誰沒有孩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些古訓到哪裏去了?做人的良心到哪裏去了?

夏天,當我們在舒適的房間裏吹着涼爽的空調的時候,冬天,當我們窩在温暖的被窩裏睡大覺時,那些在生與死的邊緣掙扎着的難民們又在幹什麼呢?

他們也許正躺在爛泥地裏,眼睜睜的看着自己親人的屍體腐爛,眼中滿是無奈的,徹底的淒涼!也許在硝煙瀰漫的戰場上,他們充滿怨恨的眸子正驚慌而憎恨地看着世界的一切!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我們的世界才會和諧,安寧而美好!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文 篇四

春秋時期的某一天,子貢向他的老師,也就是大聖人孔子問道:“有沒有一句話可以終身奉行的呢?”孔子略加思索,道:“應該就是恕了吧!已所不欲,勿施於人。”於是,“已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個流傳千年至今不變的道理便出現了。

現在的很多人都應該學過這個道理吧?不妨在看到此文時細細想一想,你的行為和孔子所言一致嗎?相信很多人都會點頭稱是,但是這不大現實吧,再仔細想想吧。就像我的一個朋友,當我問他這個問題後,他想都沒想就點了頭。其實我這個朋友比較小氣,每次別人送了他他不喜歡的東西,他不會丟掉,而是要等到要送給其他人禮物時就趁機把這些他不喜歡的東西當做禮物送出去。什麼不合他尺碼的T恤啦,戴着不舒服的表啦,不太喜歡的書啦,統統送了出去,卻把那些好看的,實用的小玩意兒給自己留下來。有一次我看他這樣做,忍不住問:“你這樣做會不會不太好啊?”他卻頭也不抬答道:“你懂什麼!我這叫做省錢好吧。”

幾年省了下來,他身邊的朋友卻越來越少,直到某天他收到一個朋友寄來的生日禮物—一大箱的爛蘋果,他剛開始忿忿不平,卻在突然間想起了自己寄出去的那些禮物;那些收到這種禮物的人,會不會心情也同現在的自己一樣呢?他頓悟,此次不再將自己不喜歡的禮物送給別人。

也許你看了這個故事,就會發現自己身上也有我朋友的這種毛病。雖然我們知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意義,但我們卻無法做到,哦不,應該是隻能偶爾做到。我們言行不一致,我們經常口是心非,我們的心還會不時地被自私矇住,我們會因此而忘卻一切美德,一切道理,這往往是會讓我們後悔的,但很多人也會不以為意地忘掉這些事情。我們太自私,不懂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我們的不對。

如果孔子活到如今,肯定是不希望我們這樣子的吧。但“人無完人”孔子也不一定做得到沒有私心吧,所以,別管他,因為“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j4d9w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