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清明作文(合集57篇)

清明作文(合集57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57篇《清明作文》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清明作文》相關的範文。

清明作文(合集57篇)

篇1:清明作文

“窗透初曉,日照西橋,雲自搖……”又一次清明節的到來,不知怎的,《清明雨上》總是不自覺回想在耳畔,構成一種特殊的感覺。

掃至舅舅的墓前,心裏竟有些傷感,這個在我出生幾天後便因車禍逝世的舅舅帶給我不小的震動,或許親情就是這樣,多多少少把我和他聯繫在了一起。

望向四周, 遠方凸起的大大小小的墳格外顯眼,我歎了一口氣,其實人生,不管有多輝煌,卻總是會重回這大地的懷抱,社會上爾虞我詐,商場上勾心鬥角,又有何意義?就連秦始皇、成吉思汗那些有名的大人物,剩下的,也不過是一捧黃土罷了。

憶起好幾次因為辦喪事趕赴別人的家中,這樣真的有意什麼意義嗎?不過是真正的主人——死者,裝在骨灰盒裏、躺在棺材裏,而清楚的請來樂隊即興表演。坐在一旁大魚大肉的吃着或徹夜打麻將,所謂辦喪事不過是某些人用來宣揚“孝”道的藉口而已。這,到底有什麼意義?我不明白。

最悲傷的往往不是死者,而是活着的人。失去的滋味死人是感覺不到的,而活人,卻需要揹負所有。失去,不過是給我們一個珍惜的理由罷了。

篇2:清明作文

二十四節氣,節氣到清明。

家鄉的天地間便瀰漫着特殊的氣息,生機和活力張滿了大地和天空,殘冬的痕跡一掃而光,春天將五彩繽紛的顏料四處潑灑,鮮豔而明麗,萬物祥和而生動。

回憶以前的清明節,真叫人回味無窮……

清明時節盪鞦韆,那可是一個孩童的必備技能。

我家鞦韆在院子外面,將粗粗的繩索拴在一棵大樹的兩根健壯的枝幹上,繩索間拴着一塊木板。坐在結實的鞦韆上,兩腳用力蹬地,身子就隨鞦韆飄蕩起來,如同古老的吊鐘。忽上忽下,忽近忽遠,大地和天空隨着美妙的曲線晃動、旋轉、跳動起來。或乾脆閉上疲勞的雙眼,忘卻一切,盡情享受飛翔的快感。或哼起歌聲,任清風帶向遠方,學習的重擔和生活的煩惱也隨其帶走,高山流水,豈不悠哉!

清明時節,風箏難耐寂寞,凌風而起,傲視千雄,翱翔於藍天之上。

風箏是一個淘氣的娃娃,但只要你摸透了他的性情,任憑繩子怎麼扯動,它都會在空中為你戲耍、表演。隨風而起,風箏才會翱翔,任其自由的舞蹈,伴隨童年無盡的想象。一線一棍,只為飛翔而生,鳳舞九天,傲視千雄!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經典的詩句,經典的詩意,勾起了我對過去清明的暢想。回想過去,審視現在,暢想未來,清明將何去何從,逝去的清明能否重現,選擇權永遠在我們之手。傳承中國文化,理所應當,望君珍之慎之!

篇3:清明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古詩吟的好,這不,我和爸爸馬上就要去四年上山掃墓啦!

我和爸爸來到山腳下,哇!這山遠看像一位巨人,近看卻是一個小矮人。我看見許多人把車停在山下,他們應該也去山上掃墓吧?

一到山腰,我被山下的風景迷住了,小草從泥土裏鑽出來,好像在説:“別煩我,人家還想睡覺嘛!”水裏的小魚快樂地遨遊嬉戲……山下的大樹鬱鬱葱葱,高大挺拔。哎!你們可小心一點兒,我差點可踩到了狗屎。噁心!

我們來到了墓前,爺爺用刀把墓周圍的植物砍掉,再用鋤頭弄乾淨。奶奶拿出報紙,再把青團、雞蛋、雞爪……全拿出來。再點上香、蠟燭。然後燒了紙錢,奶奶朝墓前拜了三次,最後收拾東西回家。

我們告別了祖先,告別了這座春意盎然,桃紅柳綠的小山。

篇4:清明作文

提起清明時節,我一下子就會想去那一句詩詞: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似乎就是清明節的代表,這一句詩詞已經讓人銘記在心了。

也許真的是因為清明節是一個充滿悲劇色彩的節日,我從早到晚就沒有看見過陽光,這一日天一直陰沉着臉,我覺得今天必定會有一場雨,只不過不知道是不是大雨,不時之間吹過來的風都是有一絲寒冷,現在已經是春天了,有一些地方甚至是春暖花開時,然而我依舊有冬天來了的錯覺!

我一個人待在屋子裏,然而我總是感覺到刺骨的寒冷,我剛剛開始的.時候還以為這是因為窗户沒有緊閉,後來卻發現一個窗户根本就沒有打開,我不知道這個季節是不是春天,因為我有了生活在冬天的記憶,我記得當初寒假期間就感覺到這樣的寒冷!

篇5:清明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在我的家鄉光澤,跟全國各地一樣,都有掃墓,祭祖的風俗。4月5日,我跟家人一起去給太爺爺和太奶奶掃墓。我們把墓地周圍清理乾淨。擺好供品點上香,祭拜太爺爺太奶奶,然後燒了紙錢,就下山了。

家鄉除了掃墓祭祖外,還有吃清明果的習俗。長輩們到田裏採來一種叫水曲的野菜,洗淨後,把它放在缽頭裏打爛備用。接着把糯米打成漿,和打爛的水曲攪拌後一起放進鍋裏煮。要一邊煮一邊攪拌,直到米漿攪成綠色的團狀。拿到大桌上,用手沾些油抓一小團糯米糰搓成球形,再壓扁,弄成像餃子皮一樣大小的坯。接着放入用五花肉、香菇、蘿蔔乾等炒制好的餡,包成花朵一樣的圓形,一個帶着青草香味的清明果就做好了。包好的清明果還要放在蒸籠裏蒸,蒸好的清明果清香撲鼻,碧綠碧綠,晶瑩透亮。看到這漂亮的清明果,還沒吃就已經在咽口水了。咬一口,那個美味沒法用詞彙來形容。只有你親自品嚐才能體會。媽媽説:“清明果是為了紀念古代一個叫介子推的人而立的寒食節所吃的食物。”

這就是家鄉的清明節。

篇6:清明作文

清明掃墓,緬懷先人,既是民族習俗,也是人之常情。但近年來個別地方掃墓名堂越來越多。有人請大仙巫婆為祖宗祈陰德,為子孫求蔭庇;有人出售小紙人,而小紙人又大都是時髦女性模樣,説是要“奉上幾個給老人家浪漫浪漫”;有人嫌冥幣不夠,還製作“存款單”,“存款單”開户銀行的行長和副行長竟是玉皇和閻羅。

這些做法,褻瀆先人英靈,毒害人們心靈,背離了掃墓的初衷,也玷污了清明節的“清明”。如果先人地下有知,恐怕也不會同意這樣做。

時代變了,掃墓的方式應當更文明。送上一束鮮花,以此寄託哀思;借培土之機,在墳旁栽上一棵樹,既莊重節儉,又綠化環境。又快到清明節,希望人們自覺遠離封建迷信,要文明掃墓,讓清明節真正變得“清明”起來。

篇7:清明作文

很遠的路,五個小時。

還沒到就已經聞到香火的味道,爆竹聲遠遠地傳來,莫名地有些熱鬧。驅車前進,

看到稀稀拉拉銅絲般的荒草之間露出戈壁灘一樣的黃土,倒也有溝壑和土丘,丘脊處是灰色的碎磚沙粉,被風常年地吹成順着土地生長的脈絡,在陽光下顯出奇異的深藍色。

人不多,在遠處浮動,有人處就有煙,讀後感。通常用竹子搭成架,掛上一連串的爆竹,劈里啪啦劈里啪啦地,震動得空氣急促來回發響,人也看不真切了。我有些不明白,

在這個冷清的時節,為什麼要用那麼喧鬧的習慣呼喚先人。在這個一年一度的莊重的日子裏,似乎還沒等天地之間的橋完工,就魯莽地嚇跑搭橋的仙鵲。

然而我們很安靜。用新毛筆蘸着紅漆,把墓碑上的字謹慎地描一次。擺好祭品,上香,燒紙錢,再上香。還有把一黃一褐兩色的長紙條三兩搭在一起,深深地穩插在

土裏,要插得風再大也吹不動。末了,把雞蛋殼剝下來,還有貝殼均勻地撒在土上。關於那個雞蛋,上面塗了薄薄的粉翠色,敲碎了像青花瓷的瓶身,尤為好看,那時剝出來的雞蛋,美得不可思議,有幾分翡翠的透亮光澤。

我四處走動,看別人的墓碑。灰色碎花磚的千篇 一律的碑,上面有硃紅的碑文,有些寫到名字處金色的熠熠生輝,説明子孫的用心;也有不知多久沒來或者沒被重描過的碑,常年以來紅漆掉得淡淡的快沒有了,也許寂寞。有十年前的,也有己丑年冬的新墓,不管生前如何,畢竟同樣安靜。

陽光很好但不刺眼,四周風自由地掃動,這有生以來的掃墓,終於讓我的心寧靜片刻。

篇8:清明作文

今天又是清明節了,窗外的天空陰沉沉的,還下了點小雨,淅淅瀝瀝的,不由覺得好傷感為什麼,為什麼每個清明節都會下雨呢,是為那些英勇戰士的死感到悲傷,還是為那些小人的死感到欣慰而流下眼淚,不管為什麼,清明節總帶着點悲傷的感覺清晨,我和媽媽、爸爸頂着小雨漫步在崎嶇的山路上,我們要去為爺爺掃墓,爺爺生前最疼的就是我了,看着墓碑上爺爺的名字,心裏酸酸的,腦海裏不斷回放着昔日的點點滴滴,怎麼也停不下來…任性不吃飯的時候,爺爺總是給我講好多好多的故事,一直哄我,最後我還是被爺爺的糖衣炮打了下來。考試沒考好的時候,爺爺總會放下手中所有的事來陪我。

記得爺爺走的那個夜晚,天空也下起了濛濛細雨,整個屋子裏充滿了悲傷的氣味,還有哭成一片的人,我跪在爺爺牀前,我沒有哭,因為爺爺説過,喜歡看我笑的樣子站在墓前,心裏隱隱作痛,爺爺我一定會好好加油的,我會努力給你看爺爺,你在天國一定要過得很幸福,很快樂哦!

篇9:清明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吟着古詩,望着窗外——細雨綿綿。心,早以飛到了九霄雲外,飛到了那4月的清明……

以往的清明節在我眼中是個快樂的節日:盪鞦韆、踢足球、射柳……整一個快樂的兒童節。早上吃着甜滋滋的清明果陪着大人去掃墓,中、下午便盡情歡聲笑語,彷彿一切都如明媚的目陽光,滋潤着每個孩子幼小、純真的心靈。

每年的清明節,我們都要去掃墓。我們的祖忿在深山老林中,顯得極其富有神祕感。一路上,我對四周的一簇簇奼紫嫣紅不屑一顧,唯獨對想一睹墳墓的盧山真面目這個念頭情有獨鍾。老爸見我一路上耷拉着腦袋,對四周的萬紫千紅瞟都不瞟一眼,便給無精打采的我講了一個傳説: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着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説,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爸爸催人淚下的話語嘎然而止,我抬頭一看,一個墓碑映入眼簾:它的上邊已經被亂草遮掩,磚頭上也長出了青苔,為單調的墓碑提供了唯一的色彩。從磚頭上看,已經有些歷史了,老爸告訴我,這是我們上3代的人。我默默的遐想,遐想那時候的吃喝玩樂。啊,又一個與眾不同的世界……

最後,在陣陣鞭炮聲和金燦燦的黃昏下,我們疾步走下山去。

回到家中,一陣摩蹭之後,上牀便睡了。一閉眼,眼前是1000年前的生活,做夢時,還生活在那個極樂世界裏,連呼嚕聲中都帶着“鑼鼓齊鳴,鞭炮齊響”的味道呢,這聲音在我房間裏渺渺迴盪……

篇10:清明作文

人們習慣於在清明緬懷祖先,追思先人,這是中國幾千年來的習俗,家家户户都會在清明節這天回老家“掃墓”,我被父母生拉硬拖着回到了鄉下老家。

幫大人折完了紙花就上山了,又走上了已經走了無數遍的山路。跨上這座山,一種熟悉的感覺撲鼻而來,混雜着幾縷泥土的芳香。我曾經有過無數“夥伴”,一路走去,嗨,豇豆花好久不見了,你又漂亮了不少。咦,黃花大媽,去年結了多少果實?呃,是勿忘我啊,記得我嗎?哎!可愛的小草冒出了尖尖的腦袋,你又長高了多少。

到了墳前,愉悦的心情就像一盆灰炭,“唰”地被水澆滅了。爺爺,您還好嗎?常常看見您的畫像卻從來沒見過,因為您在我沒出生的時候就已經過世了,只好這樣陪您説説話,時間也不多,一年才來一次。您好長時間沒人陪您聊天,一個人悶吧?不悶?也對,有梨花陪伴着你,再煩惱的事也會忘光了。奶奶常常説您,自己家裏東西壞了,經您叮噹敲上一陣就行了,鄰居家有事要幫,您也是很樂意去做。您的艱苦樸素風範,一直保留到現在,櫃子、凳子、桌子……哪一樣不是您親手做的。不幸的是您在五十多歲時就離開了人世,當您重病在牀,與病魔做着殊死抵抗時,卻不忘翻字典,想着給我取名字。您不用擔心,我會繼續將您的優點發揚光大,梨花又開了,您最愛梨花卻不知為何。既然喜歡,那它一定會明白您的心意。梨花生生不息的代代相傳,您的思想也會永駐。

從山上下來,我一直沒有再説話,一個人回去了,大家也都走了。墳邊只留下一株梨樹,一株開滿了花的梨樹,花兒白,真的很白,也很漂亮,獨立在山林之中……

篇11:清明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到清明之際,這首唐詩,總會引起人們對是是親人的懷念之情。

清明節是一個莊重肅穆的節日,在這一天,無論是身處異國他鄉,還是工作忙碌的人都會放下手頭的一切工作,回到自己的家鄉祭拜逝世的先人。

早晨!儘管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我和家人早已走在了踏青的路上。經過春雨滋潤後的大地,充滿了勃勃生機。冬去春來,四季更替,大樹現在張開翠綠的巨大傘蓋高高的聳立在小路旁。小草探出了頭,花兒笑開了臉……不知不覺我們已經來到墓地前,氣氛頓時變得沉重,嚴肅,爸爸首先擺好幾瓶,然後點上蠟燭。對着先人的墓碑默哀,祝他們在天堂那邊能夠過的和我們一樣幸福快樂,也祈求他們保佑自己能夠一切平安。之後就燒了一些紙錢,從而表達對親人的懷念之情。在山中,前來掃墓的人絡繹不絕。他們都帶着嚴肅,沉着以及對親人的懷念來到墓地前,有的人悲痛欲絕,不經在目前流下了傷心的眼淚。最後,我們對墓碑周圍的草進行修剪。然後再獻上鮮花,墓地頓時煥然一新。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篇12:清明作文

清明節又到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準備祭祖掃墓,按照我們寧海的習俗,當然不能缺少麻餈。星期六,媽媽提起籃子,帶我到田間地頭挑“青”。“青”的學名就是艾草,葉子像豆瓣兒,撥開草叢,到處可見。

回到家,我和媽媽把一大籃的“青”擇了,清洗幾遍,然後放進鍋里加點水煮。不一會兒,媽媽揭開鍋,只見大堆的“青”已經蔫了,榨出綠綠的汁水。她用勺子撈起“青”擰乾,切碎盛到大碗裏。

爸爸把米淘洗乾淨,放進大蒸籠裏。旺火一燒,鍋裏一下子變得熱氣騰騰的,水泡一個接着一個冒出來。我站在一旁,聞着米飯散發的清香,饞得直流口水。鄰居叔叔呢,清洗石臼,準備搗麻餈。

不一會,爸爸端起那籠已經蒸熟的米飯,往石臼裏倒,然後舉起搗杵,用力地砸呀碾呀,那軟軟的米團一下子就變形了。爸爸幹得滿頭大汗,叔叔在旁邊添水,左鄰右舍的小夥伴都趕來了,圍着石臼嘰嘰喳喳,我也像小尾巴,緊緊地跟着大家,看見白白的米團興奮地説:“我要甜的。”媽媽拿來青和糖,均勻地撒在米團裏,爸爸用一根粗粗的木棍在粉團上來回地滾動,直到壓成平整的薄片為止。

一個大大的“圓盤”呈現在眼前,色如碧玉,香氣四溢。我更饞了,在旁邊不停地催促:“好了嗎?我都快餓扁了。”阿姨説:“馬上就好了,第一塊肯定給你!”她邊説邊往粉盤上均勻地撒些松花,然後拿起菜刀,一塊一塊地切起來,有的長,有的方,還有菱形……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塊往嘴裏送,滑溜溜、軟綿綿的,甜到心底!旁邊的小朋友也你爭我搶地吃起來,好不開心!

篇13:清明作文

“清明時節雨競相,行人慾斷魂。遙問酒樓哪裏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我覺得很多同學們都瞭解這首歌有關清明節的詩,可是大家對清明時節的由來是否很清晰呢?今日大家就來了解一下吧!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因國亂逃跑,趕到了一個十分窮的地區,它是她們的食材也沒了,身旁僅有介子推等好多個臣子了。重耳因長期性風餐日曬餓的快不行,介子推悄悄的從自身的大腿根部上割掉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羹給重耳吃,但重耳並不瞭解它是介子推自身的身上的肉,過去了很久,重耳才知道並流下來了打動的淚水。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君主,便是在歷史上的晉文公。作了晉國君主後的重耳獎勵了當時隨着他逃亡的臣子,但唯有沒有介子推,很多人都未介子推抱不平,勸他去面君討賞,但介子推並沒有去,只是帶著媽媽在綿山歸隱。晉文公聽聞後慚愧無比,親自帶人登門拜訪去請介子推,但這時候的介子推已背井離鄉去綿山。晉文公帶人趕到綿山,但莽莽蒼蒼高山,讓她們無法找到介子推,為了更好地將他找出去,因此晉文公下令火烤綿山。走紅並沒有將介子推逼出綿山,卻將他活生生殺死了。火滅掉後,大夥兒見到的是介子推身背媽媽,依靠一顆大柳樹殺死了。晉文公瞧見十分憂傷,這時候大夥兒在灌木叢裏發覺了一封血書:斬倉奉君盡丹心,只願全民公主常清明節。為了更好地留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這一天列入寒食節。第二年去時,發覺那棵老垂柳又復活了,因此 ,寒食節的後一天是清明時節。

看過這個故事大家是否對清明時節擁有大量的掌握。

篇14:清明作文

清明節到了,老師帶我們去掃墓,同學們高興極了。老師説,掃墓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可不能嬉皮笑臉呀。大家立刻安靜下來,一個個非常莊重的樣子。

烈士陵園可真大啊,河邊是一排又一排淺綠色的柳樹,山坡上是一大片一大片蒼翠的松柏,紀念碑矗立在山頂上,人們都往紀念碑的方向走。同學們隨着人流往前走,忍不住又熱鬧起來了。

我們來到一塊巨大的石碑前,石碑上寫滿了烈士的名字,大家都在上面找啊找,都想找到跟自己同姓的烈士名字,每找到一個,就能聽到一聲驕傲的尖叫。我找到了熊光登,熊三朗,熊益生等等,我激動地説:“我也是烈士的後代,真是感到太光榮了,我一定要向我的這些太老爺爺們學習,做一個對國家有貢獻的人。”

掃墓活動正式開始,《國歌》奏起來了,我們都跟着一起唱。唱到“起來,起來,起來,我們萬眾一心”時,不知怎麼的,我的鼻子酸酸的,只想哭。我的腦海裏浮現出戰場上的情景,只看到無數軍人向敵人衝過去,我的太老爺爺也在中間,只見了衝在最前面,英勇殺敵,突然一把刺刀伸向他,他倒下了……

接下來,我們朗誦詩歌《在紀念碑前》。同學們站得筆直,一個個表情嚴肅,聲音宏亮:

“五星紅旗為什麼這麼鮮豔?”

“因為染上了先烈們的熱血。”

朗誦完畢,我們向烈士獻上了插滿白色與黃色菊花的花籃,再深深地鞠了三個躬。老師與同學們都恭恭敬敬,我也從來沒有這麼恭敬過。

今天是我參加活動最認真的一次,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一天。

篇15:清明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媽媽告訴我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拜祖先和掃墓的日子。所以爸爸帶着我和媽媽一起去了爸爸的老家——安徽省宿松縣。

我這次回家是來給爺爺上墳的。上墳那天天下着濛濛細雨,爸爸帶着我、媽媽、奶奶和姑姑一家人開車來到埋着祖墳的山腳下。我看到了山上到處都是金燦燦的油菜花,在微風細雨中輕輕搖擺,好美麗啊!我想一定是爺爺知道我從很遠的杭州來看望他,在歡迎我呢。我們大家來到爺爺的墳墓前,爸爸給爺爺燒了很多紙錢,還和大家一起拜祭爺爺。跪在爺爺的墳前,我的心裏突然很難過,想到爺爺一個人孤零零睡在這裏,我的眼淚就忍不住地流下來了。我給爺爺磕了幾個頭,説:“爺爺,我是你的孫子,我們來看你了,我們都很好,你放心吧!”爸爸和姑父還在爺爺的墳前放了很多煙花和鞭炮,放得很響,也放了很久。

離開前我向爺爺再次告別:爺爺,您在這裏好好安息吧!明年的清明節我再來看你!

篇16:清明作文

又是一個清明節,前一夜,又恍惚聽到故去英雄們的呼喚,他們又在想念我們了?

目視着一塊塊的石碑,也目視着其間一些無碑的墳頭——英雄們的事蹟是不能用碑來表達的,更何況一座土墳。似乎是想使烈士們知道自己的功績之大,之重,不錯,他們的功績無限大,碑墳也許是象徵。我們去懷念英雄,一定要懷念,他們的血和我們的光明永遠成正比,沒有前者即沒有後者,我們實在無法用語言來描述偉大,對不起,英雄!眼淚模糊中望着那些當之無愧永垂青史的名字。昔日的拼殺,吶喊覺得又浮在眼前,血一直在流,流到墳裏。黑土下的壯士們,你們還在擔心戰鬥勝利嗎?你們還在擔心侵略者嗎?你們還在手握鋼槍怒視敵人嗎?不必了,不必了,壯士們,你們好好安息、放心安息吧。世間已經安定,太平。我想,每個英雄的嘴角都一定泛起微笑。為了和平,為了尊嚴,他們犧牲了太多太多,我們何以報答?何以補償?!明媚的陽光映照着他們幾許成熟又幾分稚嫩的臉龐,他們永遠偉大!烈士們,你們看到了嗎?祖國的盛世火焰永不停熄,偉大造就偉大這句話決不會出錯,世界東方將永遠閃耀着紅星。

篇17:清明作文

小的時候,對於清明的印象是簡單的,是清晰的。記憶中的清明是簡單,圖畫上面有幾縷香霧,有燒掉的紙錢,有些許貢品。

當時的我對於清明的理解很淺薄,畢竟是一年接觸一次的,當時的我們也對此很新奇。有時候我們也會盼着清明快到來,國小時讀到"清明時節雨紛紛"時的驚奇,畢竟在我印象裏,清明節那天大多是晴天。

和着輕柔的春風,蝶在花間玩耍,蜜蜂陪着它,摟着一捆清明棍,偶爾冥花會被勾住,會引起我們的些許笑聲,一點兒也沒有"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味道,氣喘吁吁地爬在厚厚的石階上,俯瞰腳下那片沃土。

直至開始,乖乖聽從大人的叮囑,關心的也只有打鞭炮和燒紙錢,而墓的主人也不記得是否曾經見過,清明就這樣過去了。

那時候的清明,只要一顆童心和準備擁抱大自然的心情就夠了。

我漸漸長大,每次心情也更加沉重,因為我認識到,這是一個祭奠,緬懷先烈和親人的日子,發覺物是人非,物人皆非的時候,內心變得空蕩蕩。

樹木愈加變的更少,花和動物也少了,雖然石階還是和以前的一樣,錯落有致,但在心中總覺得少了一份情趣。極目遠眺,看到的也只是山外的"鋼鐵森林"。

但不變的是我們的那份心,對先祖的敬重的。不變的是我們的習俗,來到先祖的墓前,每一步都是安靜的,敬重的。上貢品,打鞭炮,燒紙錢,上香,不等香燒完,便默默的離開。

綿綿的雨揉打着我的心扉,淡淡的霧搖曳着我的懷念,淚眼朦朧,依稀望見燈火闌珊處,思想有些迷濛,心有些顫動……

又是一年的清明過去了,但在我的心中似乎少了些什麼。

篇18:清明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自古至今每年的清明都是如此淒涼。風是颳着的,雨是早晚得下的,可不管怎樣,人們總會去“看望”先人先烈。

人們來來往往,往往來來,個個脣齒緊閉,面目肅穆。有的人,不忘本,去祖墳“看望”祖先;有的人,不忘“紅”,去“守候”為國捐軀的先烈。人們都知道“人死如燈滅”,但人們更深知:“燈”在“亮”時為大家所做的貢獻是無價的。但在我看來,“人死”和”燈滅“不同,有的人活着,“燈”已經“滅了”,有的人死了,他的“燈”依舊“發光”。不管是好人還是壞人,在他們的生前多多少少都做出貢獻,不過有的是功大於過,有的是過大於功。像秦始皇,一生作惡多端,但他建築了萬里長城,他也應該是有功勞的。在清明這個特別的日子裏,請放下一切恩恩怨怨,一起去懷念每一位過世的人。

上帝在今天憋了一天,最後在晚上還是流了眼淚,即使不是血肉之軀,也受不住人間真情。在懷念過世的人的同時,請學會包容,珍惜身邊的每一個人吧!

篇19:清明作文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伴着濛濛細雨到來了。星期二,我跟着爸爸媽媽到外婆家——即墨去掃墓。

我們是上午去掃墓的,外婆的墳在山上。車子穿行在一座座山丘之間,路的兩旁是整齊的樹木和綠色的麥田,當時還下着淅淅瀝瀝的小雨,不過沒走多久雨就停了,當時外公講是外婆知道我們要來看她,所以保佑我們,就讓老天沒有下雨了

終於來到了墓地,媽媽和姨媽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冥錢、供品和香燭,擺放整齊後傷心的哭了起來。爸爸和舅舅一齊動手,清除墓地四周的雜草,平整墓碑前後的鬆土,大舅把黃紙摺好,然後壓在墳頭的,接着,還在黃紙上面壓了一塊石頭。我不知道為什麼要壓着黃紙,可能是因為怕黃紙被風吹掉吧!準備停當後,我們一起在墓前給外婆磕頭,並把帶去的紙錢和香燭統統點燃,燒給了外婆,據説這樣外婆在天堂就有很多錢花了。

等掃墓儀式結束,太陽已經出來了。往回走的時候,心情輕鬆了許多,我也抬頭欣賞四周的景色,遠處的山巒起起伏伏,田野裏麥苗綠油油的,路邊的草地裏開滿了五顏六色的小花,成了一幅美麗的山水畫。陽光從還未散去的雲朵的縫隙中撒落在田野裏,時明時暗,像極了我們現在的心情。

我在回來的路上默默地想:先輩們,你們在天之靈好好安息吧!我們這些做子孫的一定把家園創造的更加美好!

今年的清明節我過得最有意義。

篇20:清明作文

星期六,我們全家去老家為祖先祭祖。

到了祖墳所在的山坡上時,我就拿起掃把,把祖墳周圍的落葉等垃圾掃得乾乾淨淨。接着又拿起抹布,沾上清水,仔仔細細地擦着墓碑。經過一番有力地擦拭後,祖先的墓碑祖先的墓碑新的一樣一塵不染,光亮如新。沒多久,祖墳就被我們掃好了,我們祭拜後,便走回老家吃午飯。

吃完香噴噴的午飯後,我躺在牀上,心中不由得想到:傳統清明佳節是個祭拜祖先的節日,是我們大家應該做的,祭祖的我們要表揚,想來卻不能來的也要給予表揚。但從來沒有想過祭祖的人應該受到批評與譴責!大家有沒有想過,祖先功勞有多大?祖先為我們留下了土地,讓我們有地蓋房,有地耕種……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祖先,就沒有我們,祖先的功勞不可沒啊!而現在有些人到了傳統清明佳節,卻絲毫沒有祭祖的想法,把已過世的祖先冷落一旁,任憑野草長滿墳墓。這樣的人難道不應受到人們的譴責嗎?

又是一個傳統清明佳節,這是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篇21:清明作文

每每這個時候,心裏都是一陣感傷。

夜裏雨聲,閒讀宋詞,聽北宋詞人晏殊淺吟:“燕子來時春社,梨花落後清明”。翻過幾頁,又聽見晏殊第七子晏幾道歎息:“舞煙眠雨過清明”。

心裏驀地一驚,春社已過,清明又至了。

清明既是節氣又是節日,古時也叫三月節,有20xx多年曆史。“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節後雨水增多,萬物由陰轉陽,吐故納新,一派春和景明之象。

在現代人眼裏,“清明”與掃墓祭奠的聯繫則更緊密。這是因為,清明節前一天是寒食節。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後來,唐玄宗被這個故事感動,於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且列為當時“五禮”之一。寒食與清明僅隔一天,為圖方面,人們乾脆決定在清明掃墓,到明清時,清明掃墓更為盛行。新中國成立後,人們也選擇在這天祭掃烈士墓,緬懷革命先輩。

篇22:清明作文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每當這個節日到來時,我們都會去掃墓,來祭奠着親人。同樣的,我和媽媽姐姐也一起去掃墓了。同時,我知道了清明節的來歷。

在我們去外公家的路上,我問媽媽清明節是怎麼來的,媽媽説:“是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候,普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跟隨他的介子推從腿上割下一塊肉給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普國當了國君,封賞跟他流亡在外的隨從,但介子推拒絕了。在山上隱居生活,普文工沒有辦法了,只好放火燒山,想讓介子推母子從山上下來,可誰知道,卻把他們都燒死了,為了紀念他們,普文工下令每年這一天禁止生火,還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也是清明節的由來。”“原來是這樣的啊!”我説。

不一會,我和媽媽姐姐就來到了外公家,外公家裏還有我的舅舅、姨姨、哥哥。我的媽媽和他們聊了一會,就帶着我和我的一些親人一起去掃墓了,到了裏,媽媽、舅舅、姨姨分別去給自己死去的親人燒紙,還都哭了出來。我也回想起來了他們在世時對我的關愛,情不自禁的哭了出來。然後,我們帶着痛苦的心回外公家了。

到了家,外公又給我們聊了一會,還讓我和姐姐、哥哥去放風箏,説在這一天放風箏能消除你們的煩惱。於是,我們高高興興的去放風箏了。

現在,清明節已經過了。但我的心裏還記得那一天,去掃墓、和外公談話、放風箏。這些景象依然記憶猶新。

篇23:清明作文

今天是清明節,一個祭拜已逝親人的日子。早上,我和父親母親一起去掃墓,途中,我發現原來車水馬龍的街道變得清淨了許多,馬路上的行人稀少並行色匆匆,平時隨處可見的的士今天也非常少。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杜牧的《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今年的清明也是細雨紛飛,讓人的心情無端多了幾分傷感。我們來到了花店,看到平時五彩繽紛的花店,今天幾乎都被樸素的黃菊花和白菊花所替代,我們買了一盆菊花,然後,我們就奔向目的地。

快到龍王山的時候,我隱隱約約地聽到了一串串鞭炮聲,原來,是一些掃墓的人放的,濛濛的細雨中飄着一些灰白色的煙霧,以及掃墓人給先人燃燒祭品後在空中的漂浮物。我來到龍王山以後,父親把花送到外祖母和外祖父墓碑旁,姨媽點燃了鞭炮,外婆也在燃燒祭品,點上蠟燭後,我們都要祭拜磕頭。我聽見不遠處一些年紀大的人在一起談論自己兒時的趣事和父母健在時的情景,並不時傳來幾聲歎惜聲。外公、外婆也談着自己的父親母親健在的時候的事情,都在説如果現在老人還健在,可以過上多麼幸福的生活。

回家的路上,我看見停放着許多外地的車輛,母親告訴我,這些都是從四面八方趕回來祭祖的人的車。母親也跟我説起她兒時的事情,母親説:“當時,家裏不是非常富裕,但是,母親總能夠從你的外祖母和外祖父手中吃到一些廉價的水果,還能夠得到一些零花錢,母親在當時算是非常幸福的孩子。”説到這兒,母親有一些黯然神傷。雖然我沒有見到我的外祖母和外祖父,但我祝他們在天堂過的幸福安逸!

篇24:清明作文

今天早上我一起牀就發現家家户户都插着柳條在門櫃上我問爸爸:“為什麼家家户户都要把柳條插在門櫃上。”爸爸對我説,這是一種風俗習慣。在我們農村清明節除了插柳條還有踏青訪友,祭拜祖先,每年清明節人們都要從外地趕回來給祖先掃墓,那車來來往往,非常熱鬧。

“嘟嘟嘟……”爸爸的手機鈴聲想起來了,是爺爺打的,電話,他催我們快去給祖先掃墓,可外面的雨一直下個不停,我想要是晴天該有多好啊,還能去看看風景,豬豬蝴蝶,放風箏,那該多好啊。可是天下起了大雨,這時我想起了杜牧寫的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是啊,清明節下點小雨,能使萬物茂盛的生長,不一會兒大伯開着車帶爺爺來到了我們家門口。這時大雨漸漸變小了,我們上了車開了將近一個小時,終於到了目的地。

一路上,來來往往的車很多,爸爸説如果是晴天,堵車的可能性非常大。我想:清明節大概是人們懷念祖先寄託哀思的日子,這雨水就像人們的心情很悲痛。爸爸指着一座墳墓對我説:“這裏躺的是爸爸的爺爺和奶奶”。只見爸爸和大伯們忙着忙那的,一會兒工夫之前就燒着了,我們一個個像祖先叩拜表達對祖先的敬仰之情,雖然我的衣服被雨水弄濕了,但我一點兒也不在意,我決定好好學習,做一個懂事聽話的好孩子。

篇25:清明作文

今天是清明節,我和爸爸媽媽去媽媽的乾媽家了,因為今天是媽媽的乾媽逝世十週年的紀念日,我們走到那裏,就聽見了吹笛子的聲音,還看見好多人聚在一起跪在地下,爸爸説這是在寄託哀思,我感覺莫名其妙了。

一會兒就過來了好幾個小孩,我們就在一起玩的很開心了,等到吃飯時,大街上擺滿了好多桌子,好多人都坐在大街的桌子上準備吃飯了,我也和媽媽還有其他的人也坐在大街上的桌子旁吃飯,更讓我驚奇的是我們吃飯桌的旁邊是一桌吹笛子和唱歌的人,我們吃飯他們在那一會兒唱歌一會兒唱戲,好不熱鬧啊!

這樣的情景我可是第一次見到。

篇26:清明作文

清明思念爺爺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題記

這是古人在清明時節留下的詩句,路上的行人因思念逝去的親人而悲傷。清明節的習俗有兩個,一是踏青攬勝景,二是緬懷逝去的親人,在這個時節,我已無沒有欣賞春天美麗景色的興致,在這個時節,我只有對在天堂的爺爺的無盡的思念。

在家裏,我的爸爸每到這個時候都會用他特有而樸素的方式來表達對爺爺的感情。在清明節臨近的時候,爸爸會去集市趕集,買上一塊比較大的豬肉,然後切成四四方方的形狀,還會讓媽媽準備一個像雪一樣白的大的圓饅頭,這些東西都放在碗裏,再插上筷子,把它們放到竹籃裏,還會準備拜祭用的黃色的燒紙,然後去爺爺的墳地,在爺爺的墳前説一些我不是太懂的話,完了之後離開。在這個時候我的兩個姑姑都會來,我的家裏還要招待他們。這就是我家裏的清明節,不過相比城市的獻花的方式而言,這是農村的傳統,這兩者都是思念親人的方式,沒有好壞之分。

我的家裏也會在清明節前在家裏的房檐上插上一根根柳條,記得古人有柳條懷人的習俗,看的這些柳條,我倍感親切,也更加悲傷,這些柳條不知不覺的勾起了我對我爺爺的思念。王維有“每逢佳節倍思親,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在這樣的一個節日,我怎能不想我的爺爺。

我的爺爺是一位勤勞而和愛的人。一位滿臉刻着時間留下的皺紋的老人,一把鋤頭在身後,一雙寬大而粗糙的手拿着,這是我的爺爺給我留下的終生難忘的一個形象,我記得這是我爺爺在他六十多歲的時候,這時爺爺只能幹一些比較輕的農活,這是我記得爺爺去我家的菜園的情景。後來爺爺年紀大了,身體也每況愈下,不能再下地了,只能待在家裏。我記得在秋收時家裏是很忙的,爸爸媽媽要收花生玉米,讓後把這些拉回家裏在做處理,我的爺爺看見這麼多的農活,就非常勤快,我記得爺爺是每天起早貪黑的幹活,直到幹完為止,這就是我的爺爺。

當然我的爺爺也是一位愛我的人,我腦海中留着這樣一種場景:在秋天的一個陽光十分明媚的下午,我和爺爺一起在家中的院子裏享受這美妙的陽光,我吃着爺爺親手剝了的瓜子,當爺爺有剝不了的瓜子時,我的爺爺讓我用自己的嘴剝開,爺爺看見我的開愛的樣子,不由自主的笑了,我當時不知爺爺為什麼笑,我也笑了。這就是爺爺留給我的美好回憶,我現在只能在夢裏享受這份難得幸福了!

我爺爺在我14歲時我家而去,當我知道爺爺走了的時候,簡直像晴天霹靂,我不敢相信,但這就是事實,我被迫接受這樣殘酷的事實,爺爺我不能再見到您了,也無法享受您的愛了,爺爺,在天堂要安好!我會永遠記得您!

篇27:清明作文

一直都很喜歡杜牧的那首《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作者喻情與景,讓人似乎看到一個常年漂泊在外的遊子,在清明時節的紛紛細雨中,獨自站在異鄉的路上而感受到的那份濃濃的鄉愁。他也許此時正在思念家中的親人,亦或是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裏不由得想起了已逝的故人,無處釋放的愁悵,又哪裏是一杯杏花酒所能澆滅的呢?

清明,二十四節氣之一,有清潔明亮之意。意謂在這段時間裏,雨水較多,空氣清潔,氣温回升,陽光充沛。這是一個我們漢民族祭奠先人的民間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適合外出旅遊的一段時光,古人所説的“踏青”也大致就是指的這段時光。這時温度適中,柳樹發芽,田野裏各種花都競相開放了,鶯歌燕舞,花香陣陣。晚上,夾雜着香味的晚風透過窗子,吹的人神清氣爽。此起彼伏的蛙聲迴盪在鄉村的夜空裏,把你的思絮帶飛到遙遠的空間,任你喜也好,憂也罷,都不得不折服於大自然的魅力所在。

記得小時候,每年到了清明,母親便早早的到菜地裏割回一籃韭菜。這是我們老家的習俗,清明要吃“頭刀韭”,割回來的是那一年的第一茬韭菜。老人們認為清明這天吃了韭菜,能清心明目,保證這一年都健健康康。而我們也有自己的事要做。首先要到柳樹上砍下幾根嫩綠的枝條,分別插在門頭上和屋檐下,據説這樣可以避邪。同時老百姓相信“清明要明”,清明這天如果曬枯了屋檐下的柳枝,那這年一定有個好收成,所以有句諺語“清明曬死柳,饅頭噎死大黃狗”。而我們更喜歡折下一根根柳枝編成帽子,戴在頭上,既滑稽有趣,又能享受到濃濃的清香味兒。如果把柳枝兒截成短短的一截,內部掏空,便做成了笛哨,放在嘴裏嗚嗚的吹着,滿村的笑着,跑着。

其實,清明的很多傳統習俗是和一個人分不開的,他就是春秋時期的介子推。據史料記載,晉文公早年曾有過一段流亡生活,介子推便是當時追隨他的人之一。在最困難的日子裏,介子推“割股啖君”,割下自己的肉填飽了晉文公的肚子,救了他一命。後來晉文公登了基,很多追隨他的大臣都得到了重用,唯獨介子推隱身於綿山之中一直不願出仕,晉文公於是想出了一個不太高明的計策:令人四面燒山,想以此把子推逼出來。據《東周列國志》記載:“於是放火燒山,三日方息,子推終不肯出,與老母相擁,死於枯柳之下......”焚林之日,恰逢清明節氣,百姓憐惜子推之死,因為他死於山火,所以家家不忍生火,自願吃冷食一個月,後漸減少為三天。因而又把清明的前一天稱為“寒食節”。每年的這一天,家家都在門上插上柳枝,欲招子推之魂。同時焚燒紙錢,設野祭。所有這些,可能也就是後來清明要掃墓祭祖的風俗習慣的起源吧?

如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人們也更加註重清明節掃墓祭祖這些傳統文化了。每當這時,有人長途跋涉,有人全家出動,就是為了要在先人的墓前表達自己的哀思。而且,現在生活壓力很大,人們外出祭祖的同時,也正好能放鬆一下自己的身心呢!

篇28:清明作文

前天申了個號,申時先就遇上個“暱稱”,想一想,網絡暱稱名目雖多怪誕,卻也不想隨流。本想把筆名搬來,覺得有些做作,剛好生日正在清明,就把“清明”搬來罷。其實這名目是頗不錯的。清者,清淡,清正,清麗,清秀也;明,明智,明白,明朗,明淨之意。倘為官者能“清正廉明”,更是百姓之大福。

想到這名目之後,腦中隨即又冒出一句話:“美目盼兮,清而且明”。隨即又以為是《詩經》中的句子。翻查了一遍,在《國風、衞風、碩人》中有這樣幾句:“手如柔胰,膚如凝脂,領如蝤鱭,齒如瓠犀。獉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其實並沒有那句“清而且明”。但我的腦中何以會突兀的冒出這樣一句實際上並不存在的詩句?《詩經》中的這段詩句描寫的是一位絕色佳人,整個是晶瑩剔透、猶如玉琢。而那顧盼生輝的美目,清麗明澈如秋波,又豈非清明而不能言哉。我以為把這句加在後面恰到好處。當然我這裏是有些曲解,這段詩原本並不全是這樣的意思。而整部《詩經》中很有些這樣美的句子。孔夫子有云: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其出意是:凡詩之言,善者可以感發人之善心,惡者可以懲創人之逸志。其用在於使人得其性情之正而已。故夫子言詩三百篇,而惟此一言足以盡蓋其意,其示人之意亦深切矣。我也一言以蔽之:清明。其言柔婉而清麗,其意誨人以明白。雖然愚鈍如我輩很難看懂。

一般看到這清明二字,人們大抵想到清明節,是祭祖掃墓祭拜先人的節日。民間有稱為鬼節的,與七月十五、十月一日總稱三冥節。這樣看起來,這名目用來做“網名”,就不見得怎樣好了。

説來也怪,這樣一個很有些陰氣的節日,偏偏跟這樣的一個清風和日的節氣合在一起。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在春分之後,穀雨之前。《孝經緯》有云:萬物至此,皆潔齊清明。蓋當時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其時天氣回暖,草木明茂,一改冬日寒瑟枯黃景象。山嶽河湖,窗前屋後,一片清明。自古清明節不僅講究掃墓、祭祖、禁火、寒食,還有踏青、盪鞦韆、打馬球、插柳等民俗活動。相傳是因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防寒食冷餐傷身,故以此類活動暖身。於是,這個節日中既有祭祖掃墳、生死離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運動娛樂的歡笑聲。真真是個奇異特別的節日。而我的生日又恰在這一天,雖無奇特,卻總又明明暗暗的以為有些不一般。我自己知道,這是我總愛胡思亂想的緣故。但也因此而引得我很想要弄清楚這節日的來歷。

清明原本只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陽曆4月5日前後。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現在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是清明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春秋時晉文公悼念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一事,(至於這是件什麼事我就不願再查考了。)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這習俗首先在山西流傳開來。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掃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

篇29:清明作文

記得那是清明節前夕,我們一家人一起去磐石的草莓基地裏摘草莓。

一下車,我們的目光便被那一望無際的草莓田吸引住了。四周青山圍繞,綠樹叢生,成片成片的草莓田綠意盎然,微風拂過,像泛起綠色的波浪,起伏不絕,星星點點的紅光掩映其中,一些遊客正在其中忙碌着,好一幅田園風景圖!

我們像剛出籠的小鳥,迫不及待地飛向自由快樂的天空——草莓田。只見草莓葉像大大的手掌向外張開,四周佈滿了鋸齒,草莓被細細的、綠綠的莖連着,簇擁在葉片下,躺在黑黑的薄膜上,像是在曬日光浴。而那葉片就是她們的遮陽傘。有的草莓,像個脾氣壞的小老頭,理都不理我們;有的草莓,像個害羞的小公主,歡迎我們的到來。

果農先為我們示範了摘草莓的正確姿勢,只見她一手託着草莓,一手輕輕掐斷草莓與莖的連接點,一個胖胖紅紅的草莓就躺在了她的手心。

我也迫不及待地嘗試了起來。我小心翼翼地依照着果農的樣子摘了起來。一個小巧玲瓏的“草莓公主”就恬靜地躺在我的手中,我的心裏被喜悦漲得滿滿的。我仔細打量着“草莓公主”,她全身通紅,頭上還俏皮地頂着一頂小綠帽,身上均勻地佈滿了一些綠色的小圓點,難道是太陽曬後的小雀斑?我俏皮地摸了摸她的臉蛋,軟軟的,我生怕把她捏碎了。

一股淡淡的清香直竄我的嗅蕾,我忍不住把她輕輕放入口中,咬了一口,哇!“草莓公主”的果肉十分鮮嫩,酸酸甜甜的,直衝我的.味蕾,“小雀斑”們在我的嘴裏翻滾着,整個人似乎要快樂的飛翔起來。

嘗過草莓,我的勁頭更足了。我像只勤勞的小蜜蜂,穿梭在草莓田間,這裏瞅瞅,那裏翻翻,仔細尋覓着“草莓公主”紅紅的身影。太陽越來越大,炙烤着大地。我們一個個汗流浹背,滿臉通紅,像煮熟了的蝦子。草莓一個個像暖寶寶似的,渾身發燙。我戲曰道:“看來我們要吃烤草莓了!”此言一出,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摘着摘着,媽媽同果農聊起了天:“你們家的草莓田為什麼會鋪上黑色的薄膜?”

果農微笑着説:“以前我們地裏鋪着白色的薄膜,地裏老長野草,我們三天兩頭就要去鋤草,可麻煩了!後來我們更換了黑色的薄膜,阻擋了陽光,黑膜下的草就沒法生長了。

聽了這些話,一種敬佩不由得從心底裏升起。

果農打開了話匣子:“我們辛苦半年了和,就等如今天氣明媚,有個好收成。前年草莓成熟時下了一場冰雹,使我們顆粒無收、損失慘重……”

望着自己親手摘的草莓,我的心裏有種説不出的滋味。後來,每到草莓成熟的季節,夜裏下起暴風雨時,我便不禁為草莓揪心,在風雨中,她們是否安好?

篇30:清明作文

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令人慾斷魂。”在我們國家有一個十分傳統的節日,那就是清明。清明又明“寒食”因為清明和寒食只相差一天,人們為了方便就把清明和寒食合二為一了。並且在寒食那天裏要禁明火,只能吃一些生的東西。清明同樣也是祭祖的日子,但對我來説是一樣很有趣的事,第一件大事就是買東西。要買的東西很多,要買專給死人用的紙錢、香、打火器及燈籠。第二件大事就是除去墳上的雜草及培墳。第三件大事燒東西,人死後在冥界沒有錢,需要後人把錢燒掉才能有錢,還要上香。然後再叩拜祖先,為的是願他們安息,我們平安吉祥。第四件大事就是放鞭炮,大概是驅邪吧。清明還有各種各樣給死人用的清明條,代表着對祖先的思念,懷念之情,他們多為凌形,裏面還有一個小燈,用電池控制。 清明是我國的一種傳統習俗,是為了紀念死去的親人而創造的習俗,這是中化民族的民風習俗,是世界的文化遺產,我們要保留着一種文化習俗。

篇31:清明作文

清明放假,我們一家和舅舅家到南沙度假。上午,我們就收拾好行李出發了,經過不到一小時的路程,就到達了目的地。南沙空氣清新,呼吸着清新的空氣,讓人心情很好。和舅舅一家匯合了後,我們就找地方去美餐了,我們開車去了一家海鮮酒家,雖然我對有些海鮮過敏,但我還是吃得很開心。下午,我們去海邊騎自行車,岸邊海的氣息撲鼻而來,海風輕輕地吹過,海水拍打着海岸,不時激起浪花,許多萬噸巨輪停留在海面上,還有虎門大橋橫跨兩岸,像一道彩虹橋掛在海面上,美麗極了。岸這邊是天后宮,天后也就是媽祖,保佑外出打漁的漁民平安歸來。

我們在岸邊騎自行車,我騎着自己的小自行車,正在和舅舅比賽呢!後來舅舅還帶着我和弟弟坐一部自行車,到上坡的時候,舅舅吃奶的力都用出來了,舅媽卻在一旁看笑話。

瘋狂的玩了一下午,我們的肚子已經開始咕咕叫了,我們決定去旁邊公園酒吧大吃一頓。媽媽説那兒的啤酒是鮮榨的,味道很好,我好奇地嚐了一口,很好喝,就是有點苦。

第二天,吃完早飯,我們去餐廳後面的花園散步,遇到一隻肥嘟嘟的小狗,爸爸説那是中華田園犬,是用來看家的。媽媽讓它趴下,它就趴下,很聽話,它還一直追着弟弟跑。我們一起同小狗玩了一會,我們要走了,它還依依不捨地扯着爸爸的褲子,我要是有一隻這樣的小狗就好了!

後來我們去了蕉門公園,很多人在那放風箏,騎自行車,劃劃艇。我和弟弟一起乘船遊了大半個蕉門河,看見了很多人在釣魚,看來河裏應該有很多魚。我還看到河裏很多垃圾,我覺得有些人太不環保了,也不講衞生,我們小朋友要愛護環境,保護我們的地球。

這次南沙遊增長了知識,而且很開心,下次還要去南沙玩!

篇32:清明作文

又是一度清明節,在四月和煦的春風下,懷揣着感恩與期待,我們來到嶽麓山看望明德老校長及曾擔任過明德老師的烈士。春風把我的思緒吹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吹到了那個無數革命烈士為新中國的誕生拋頭顱撒熱血的年代。

首先我們來到的是胡老校長的墳墓前。胡老先生曾留學於日本,在甲午,庚子兩役後來湖南長沙創辦明德學堂,以“堅苦真誠”為校訓,鍛鍊學生們的艱苦意志。這也就是明德中學的歷史由來。最後胡老先生應病而死,但練就了“北有南開,南有明德”的美譽。

胡老先生的後人如今來看望胡老先生,告訴老先生明德心天中學的大致情況。好讓胡老先生在天之靈保佑他的莘莘學子。明德中學還有一位老師——黃興是我們祭拜的對象。

在祭獻花籃之後校長和副校長別發言,我聽着他們的講話,心裏不斷地想:是呀!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呀,曾經,中華母親倍受欺凌,中華人民被人四分五裂,但,有壓迫就有反抗!不願屈服的中國人拋頭顱、撒熱血,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新中國!他們是中國人民最堅強的脊樑!是他們,忍受住了敵人殘無人道的折磨,縫補了中華母親受傷的心!

在今天,我們能做的就只有祭奠他們了。當站在他們的墓碑前,你會有一種敬佩之情,敬佩他們的英勇,敬佩他們的堅強。想想當時的環境,吃不飽,穿不暖的。在這樣的環境下打勝仗,我們今天的生活是多麼來之不易啊!

我們少先隊員胸前的紅領巾飄揚着,鼓舞着我們,做個有文明,愛學習的好學生。這鮮豔的紅領巾是用先烈們的血液染成的,那些先烈們的精神、鬥志都藴含在着紅領巾中,好讓我們永遠記住那些為解放事業而犧牲的戰士們。他們的犧牲換來的新中國的成立;他們的犧牲換來的解放事業的勝利;他們的犧牲換來的今日的美好生活,讓文明永遠地記住這些在戰場上英勇奮戰的戰士們!他們的那種精神也將永遠記在所以中國人的心上!

在曲曲折折的道路上,我們彷彿聽見那硝煙瀰漫,戰火紛飛那個年代戰士們的喊殺聲,看到了志士們寧願死去,也不願倒下的英勇形象。綠樹叢中,有朵朵小白花,可誰知道每朵白花後面都隱藏着一個悲慘動人的故事呢!

篇33:清明作文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也是重要的祭祖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據史書記載:清明節是春秋戰國時的晉文公重耳為了紀念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而設立的紀念節日。當年重耳流亡期間,有一次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晉文公執政後想報答介子推,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介子推不來,已經揹着老母躲進了綿山。重耳派兵去找,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説,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屍體哭拜一陣,發現介子推脊樑堵着個柳樹樹洞,洞裏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為紀念介子推把4月5日定為清明節。

我們家可重視清明節了,天還沒亮爸爸就拿着一大堆紙錢去給逝去的先輩掃墓了。爺爺也不遠千里的回老家給太公太婆掃墓了。

清明節是一個思念的日子,但每個人對清明節的理解卻各不相同。爸爸認為清明是感恩的日子,感恩關愛過自己的親人,所以他每年都會非常認真的準備紙錢啊、花啊、鞭炮啊等等;爺爺認為清明是一種優良傳統,他希望我們把這個優良傳統一代一代的傳下去。我認為清明是個對先輩感恩、報答、思念的節日。

篇34:清明作文

哎!真無聊,作業全寫完了,電腦又被爸爸給霸佔了,我在門口晃悠了一圈,發現店後面老井裏的小金魚也很鬱悶,老是在原地打着轉轉。我剛回到店門口,“呼嚕嚕。”一陣呼嚕聲傳入我的耳朵,我抬頭一看,電腦視頻裏的聲音正常播放,原來是爸爸仰靠在凳子上已經睡着了,還打着呼嚕。

哈哈哈!真是好機會,趁着爸爸呼呼大睡,我想玩多久都沒有關係。

我找來一支一米多長的竹竿走向井邊,小魚兒看見我來到,也興高采烈地圍着井邊搖頭晃腦地遊了起來。”哼!我可不是陪你玩的,我可是找你打仗來的“。小魚兒好像知道我心思一樣,在原地轉了一下,一下就往井底游去,似乎在挑釁我一樣。

“好,那就開仗”!我拿起竹竿往井裏扎去,小魚兒一點也不怕,身子一扭,早就逃之夭夭了,本來如鏡的井水蕩起了一圈圈的漣漪。我繼續奮戰,小魚兒也不甘示弱,只要我竹竿一碰到水面,小魚兒便迅速地遊向另一邊,或者就躲到井底,鼓着大大的眼睛,似乎在嘲笑着我對它們無可奈何。

無聊的戰鬥繼續了好長的一段時間,該回去預習功課了,“小魚兒,咱們下次繼續”。

篇35:清明作文

摘要: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他問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當我想起唐代大詩人的這句詩歌時就想到好像清明節快要到了,清明的腳步已經不遠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四年級寫清明節,的作文四年級寫清明節,的作文

由於,清明節是在學校過的不能在家裏過。在家裏,吃上那平時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餚啊!而且不能在家裏和家人一起去鄉下掃墓(踏青),給死去的故人請安,給他們拜年,送上家中做出來的佳餚——清明果。讓他們保佑我的學習更好,學業成功。

於是,星期六爸爸在家很空,決定帶我回鄉下去給奶奶掃墓。我立即拿來自己家裏做出來的清明果,拿來一個籃子在下面鋪了一張乾淨的報紙,然後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鋪在裏面,以免發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後,我把籃子放在車子的後備箱中。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全家就坐上了車子。在坑坑窪窪的山路上車子不停的顛簸,這時我想起了後備箱中的佳餚非常擔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開慢些特別是有坑的地方。我們就慢慢悠悠的坐車,就像老牛拖慢腿。 經過,半個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到了奶奶的墳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個躬,拜了幾拜。給奶奶請了安,向他問好。對他行完了中華民族的禮儀以後,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響了起來。那聲音震耳欲聾,就像天上打雷一樣。把弟弟嚇的嗚嗚大哭起來。後來我又默默的在墳墓前許願“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學習快些進步,全家生活快樂,身體健康,學業有成”。(上墳的經過不具體)

不愧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節日啊,是那麼的有意義,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麼的有趣不同尋常。又有活動,又有學問,還有佳餚。是一個與其他節日不同的節日。比西方節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義。

篇36:清明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到了這個節日,我都會在心裏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寫的詩句,來表達咱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天,我和全家人一起去無錫為外婆掃墓。到了外婆的墳以後,咱們每個人拿起掃帚或抹布,為外婆的遺像和墓碑擦洗乾淨。接着,咱們放置了幾束鮮花,幾盤糕點及一些水果。最後咱們再燒香,把摺好的錫箔,紙錢和元寶燒給外婆,表達咱們對外婆的思念與祝福,願外婆在另一個世界裏得到許多錢,幸福的生活。我希望外婆能保佑我有一個充滿了光明的未來。此時,我不禁想起曾經與外婆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我在很小的時候,外婆還沒有去世。那時的外婆雖然已經滿臉皺紋,頭髮花白,但是很疼愛我,外婆那和藹的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如今,外婆已經逝世了,可她那慈祥的面孔還留在我的腦海裏。

遠處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着動聽的曲子,遍地金黃色的油菜花,到處是一片生機勃勃、萬物復甦的景象。清明時節,讓咱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裏,咱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身的生命活的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讓自身的每一天都充充實實的,這樣才會不留下遺憾。

篇37:清明作文

四月五日清明節,大家都會去掃墓,為先人盡一份孝心。

今天,春光明媚,我們準備去掃墓。路上,小花開放,小草穿着綠油油的外衣,為這個節日送去了真誠的祝福。大約過了二十多分鐘,我們就到達了目的地。這裏的人可真多,大家手中都拿着掃墓的.工具,供品和鮮花。我發現他們都繪聲繪色地講着和親人之間的親情與動人的往事。這時,天空中下起了濛濛細雨,我不禁想起一首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又過了一會兒,我們就到達了墓地。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毛筆和紅顏料開始和爸爸順墓。接着,我們又把鮮花、水果、肉和一些供品擺好。隨後,爸爸還拿出彩色的紙來燒。爺爺嘴裏還念着一些句子,雙手合拜,眼睛裏閃爍眼淚,我想他是在思念去逝的親人。最後我們還放了一串長長的鞭炮。

中國是“禮儀之幫”,古人云“百善孝為先”。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我們是炎黃子孫,應該把這個習俗傳承下去。

篇38:清明作文

今天是週五,又趕上明天的清明節,我和媽媽都要放三天假,下午放學以後,媽媽接上我説:”準備放鬆一下。“ 放鬆的最好方法,我們選擇的是散步回家——這需要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才能到家,但我們都願意!我們走在人行道上,説(聊)起了”清明節“的話題。

我先給媽媽背誦一首詩:”《清明》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媽媽告訴我,這首詩是中國詩歌歷史上變體最多的一首詩歌……比如以前有人這樣讀:其一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其二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過去的人原來都不用標點符號。我們兩個又不斷變換讀法,笑的路上的人好像都聽見了。

”你知道為什麼叫清明節嗎?清明節為什麼要放假呢?“媽媽問我。

這個難不倒我,上幼兒園大班的時候,老師就告訴我們了——”清明節,又被稱為掃墳節,讓人祭祀祖先,還有英雄。讓我們記住先輩們的事蹟,去懷念,去學習! “

媽媽還告訴我:”每年的4月5日前後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大約始於周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的農諺。

媽媽説今年的清明節,天氣預報説,我們這不下雨。那我們再重新寫一首詩歌吧!

《清明節》 張譽月和媽媽

清明時節鬧紛紛,路上行人慾送魂。借問先魂何處有?我們銘志慰英魂。

説着笑着,我們已經回到了家……

篇39:清明作文

關於清明作文

他和她都老了,很老很老,清明作文。老到那隻他娶她時送的銀鐲子,已經被磨損的看不清花紋;老到他為她戴上銀鐲的手,已經變得顫抖。清明時節雨紛紛,讓人想起那時的他和她。

他年輕時,也是個皮相極好的小夥;她年輕時,也是隔壁村裏愛漂亮又樸實的農家女。或許是一天,她揹着揹簍在清明的小雨中,偷採了爛在山中的白茶,在温泉邊奢侈地用茶泡腳,遇見了他;或許是那年清明早起,本想拜隔壁的阿婆的墳,卻迷迷糊糊地拜成了他家的。總之,似乎是緣,兩個人拉拉扯扯,走到了一起。

菱葉縈波荷?風,荷花深處小船通。

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簪頭落水中。

他替她戴上了銀鐲子,穩穩地。

親戚鄰里們説,她嫁得好。她是農家女,卻真不會做菜做飯。每天早晨,他揉好面,真好饅頭,煮好豆漿,她便起來了。每年清明,她準會吃到她做的清明饃饃。聽她講晉文公,介什麼推。他是文化人,也是愛讀書的農村人。他是説過怎樣做清明饃饃的,酒米,棉花草……她不在意的聽着,因為她知道,他會做給他吃。

後來他們有了一雙兒女,他是嚴父,她是慈母。他做父親可做得真好,兒女們還未入學,他便把他們抱在腿上,講講氣壯山河的歷史人物,長長的中華歷史。那會兒農村,有哪家孩子受這般教育,他是前瞻遠見式人物。每每過節,他也會應時節講講玉兔嫦娥,年獸,晉文公,介什麼推的。他講這些時一向嚴肅,板着臉,唔,他説敬畏文化和歷史。她在兒女面前,不怒自威。但對村裏的其他鄉親,他卻熱心到不行。哪家有困難,他手一揮,便把他們的小半積蓄借了出去,再借,再借。可她很少制止他,因她深知他內心的善良、熱忱以及執着。她是慈母,也是良妻。在全家人都得緊肋褲腰帶時,他再借錢出去,她也只能一抿嘴裏的苦澀。在他心裏,四周的鄰里,均是骨肉至親,村子裏的每個人,都與他有着同一個姓氏。慈母和良妻,她扮演得並不完美。那時無油無鹽的飯菜,她也會做,卻無法像他做的那般,美味可口。良妻只能在夜晚,坐在燈下,等她的丈夫從大隊下班回來。

再後來他們的兒女長大了。

他們給她買了電飯煲,她終於可以煮香白的米飯,雖然有時夾生,高中三年級作文《清明作文》。他們可以供養他們了,田裏的農活在逐漸減少。她經常在午後,同他踱到後面的竹林打麻將,口中哼着老舊的歌。竹林裏的鄰里都是和他們差不多年歲的。一羣老人顛三倒四地打牌,稀裏糊塗地開心,一元兩元的不謂輸贏。

更後來他們有了孫子,他和她在慢慢變老,他的執拗勁更厲害了。他接孫子放學,孫子今天的拼音還沒掌握牢。那會兒教育開始現代化了,漢語拼音可重要了。他犯起了倔,把孫子往路中間一放,直到孫子把拼音念得滾瓜爛熟,他才用自行車把孫子載回家。她只是在聽到糟老頭的倔脾氣後,想起了當年那些借走的錢。轉眼間利息已經回來,黃二孃的雞蛋,王五的魚,張小子的桑葚……這次他所堅持的,説不定也是這因果的鏈吧,她笑了。再是清明,他又講起清明寒食的來源,是為紀念叫介子推的,介、子、推。她想起他給兒女孫兒們講的語句,年年都講,連她這個農村老婦都記得了。

後來他們更老了。他開始經常傷風咳嗽,她倒還健康,時時照顧他。

有一次他不知從哪裏聽來醫生給他用的藥不對,犟脾氣一犯,竟然咳嗽了也不吃藥。於是她便偷偷跑去告訴醫生。醫生趕至,責怪他生病還那麼武斷,居然不遵醫囑。他臉色鐵青,知道是有人告了密。她呢,就當他是一時犯倔脾氣了,管他呢。

但她突然生了病。突然,忘記了怎樣喝水,怎樣咽飯,怎樣穿衣。似乎一剎那,她把什麼都忘了。她果真是老了,老得認不得經常玩的麻將,甚至,有時,連他們的`兒女也不認得了。但她唯一記得的,依然是他,他的模樣、聲音,熟悉而清楚。自從生了病,她變得有些小孩子了。去城裏最好的醫院住院,她定要他陪伴,子女守着是不行的。他也老了,在醫院守了幾天,竟傷了風,但仍不忍離去。

冥冥之中,他們都感受到了什麼。她在兒女的勸説下,縱心裏不捨,也急急忙忙地遣他回家休息養病。他説,好,明天來看你。

在醫院住了一段時間,她要回家了。他早早出發,站在村口最醒目的地方,等她。她慢慢下車,他慢慢走近。夕陽很暖,他牽着他的手,慢慢回家。

她想起了介子推,在很久很久以前,寧願被火燒死,也抱着樹不放,不離開母親,不下山的人。她不懂介子推的深意,只知道,她也想的,不離開他們,不離開安謐的村莊,他們的家。

又是清明,門口開花的的玉蘭樹因小雨變得疏落。空氣裏泥土開出芬芳的小花,一如那年清明雨中的茶香。雨紛紛,舊故里草木深,人,漸漸遠行。孫女要向他學做清明饃饃,她知道,或許明年,他就老到做不動了。酒米,棉花草……她依然沒學會呢。她,他和他們的子孫去給祖先上墳。雨一直不停,落在葉面,落在泥土上,匯成細流,和他們的光陰一同逝去。或許有一天,他們也要這麼,長眠地下。她想,誰也免不了呢。

那一天來臨之前,她想和他,慢慢共老:那一天來臨之後,他願同她,靜靜靠在一起,躺在土堆一隅,看清明,煙雨紛紛。

篇40:清明作文

在我懂事以後知道了清明節的含意,是在那一天對已經不在人間的親人祭奠思念的日子。聽媽媽説在這一天通常都會下雨,因為人們會為離開我們的親人而傷心落淚。而今年的清明節這一天天空是那麼的晴朗,陽光是那麼的燦爛。

早上我剛睜開睡意朦朧的雙眼,就聽到媽媽激動的對我説:“寶貝張家嶺的礦工叔叔有消息了,第一批獲救的九名工人都脱離了生命危險。”在媽媽説話的語氣中我感覺到媽媽在哽咽,並且眼裏還含着眼淚,我感覺到媽媽有一種説不出的激動。

整整8天8夜了100多個小時,每一分每一秒全中國人的心都在為被困在井下的礦工叔叔們所牽掛。在新聞裏得知有三千多人蔘加了救援工作,他們在和時間賽跑,他們眾志成誠建起了愛的長城,在困難和死神面前他們不離不棄,幾天幾夜沒有閤眼,終於在清明節這一天給了井下的礦工叔叔重生的希望。

在新聞中我看到每一名獲救礦工叔叔眼睛都是用東西遮蓋住的,從爺爺那裏我知道由於在井下長時間處於黑暗中,突然遇到強光線會刺傷他們的眼睛的。但即使這樣我相信被救叔叔們的心裏能感受到人間有大愛,他們在被困的每一分鐘都沒有被遺棄。

也就是在這一天,黑龍江還有一家煤礦被困井下的5名礦工叔叔也被成功獲救。這一天新聞裏傳來的都是讓人們振奮的好消息。我高興的對全家説:“今天是不是復活節啊!”全家人聽了我的話哈哈大笑。

傍晚時分,晴朗了一天的天空竟然下起了小雨,我在想這是清明節人們傷心的淚水呢還是我們中國人不離不棄的精神感動了“老天爺”流下了感恩的淚水。

篇41:清明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這個時節,我都會在心中默默地吟誦這首詩來懷念先人,寄託我的哀思。

今年的清明節,親戚們提着祭品走在前面,我蹦蹦跳跳的走在後面。我們穿過竹林,走過峽谷,繞了許久才上山。近了近了。山中傳來一陣陣沙沙聲。“前面就是墓地了”不知是誰大聲喊出來。大家臉上都露出一種欣喜的表情,或許是因為快要見到親人了吧。是啊,每個人都在思念,我也不例外。看着久違的地方,我在心中隱約幻出一個人的面容——爺爺。縱使已經去世,可我還是想知道,您過的好嗎?孫女和您近在咫尺,但是又遠在天涯。那種抹不去的深厚情誼,如圖種子般在我心中紮根,永遠也拔不走。隊伍開始前行了,我被迫打斷思念。來的墓地,看着刻入爺爺名字的石碑,燒起了冥紙。心醉不禁想起爺爺生前對我的好。那時我還小,猶記得爺爺總在屋檐下,嘴裏叼着煙,那是盼孫女回家的信號。等我回家了,就纏着爺爺講故事,爺爺也不煩,只是輕輕撫摸我的頭……想着想着,淚水便止不住的流。爺爺我來看你了,我跪在石碑前,默默地念道。正當我轉身之際,突然看見了一隻金絲鳥,像是脱離了枷鎖,在綠色的枝幹上自由自在的跳躍。我猛地想起,去年清明節,也有一隻同樣的金絲鳥落在爺爺墳前。小鳥,你是在替我陪伴爺爺嗎?想必爺爺現在一定無憂無慮,沒有任何束縛吧!再見了,爺爺,我要離開了。我望着石碑久久不能回神。

篇42:清明作文

清明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是嶺南人極重視的日子。這天,我們將拜祭祖先。臨走時,爆竹紅遍了祖墳,祖輩歡聚一堂。晚輩供奉祖先,祖先保佑晚輩。這,應該是清明節的意義了吧。 ——題記

每年農曆四月初五,我們一家和其他親人都會把奶奶提前摺好的紙錢、元寶蠟燭香帶上,還有另外買的“天地銀行”“襯衫、外套、鞋、襪”等。用承盆裝着雞、燒鵝、酒和茶等食物,乳豬也是祭祀必不可少的供品。

今年,也如似往年。我的語文老師對東莞文化很感興趣,所以我也熱情的邀請老師與我們一起過清明。山上陰氣重重,路也是凹凸不平的。老師似乎像將要如獲尊寶一樣激動,手上的相機也是從未離手,又是一陣不停地猛拍。到了我們家的墳地,每個人都總會有些事做。姑姐把去年壓在每個“缸塔”上的“歸錢”換去,換上新的“歸錢”用石頭壓着。男丁們都在勤奮的除着雜草,媽咪和嬸嬸在插香和蠟燭。每個“缸塔”前插上三根香兩支蠟燭,我和弟妹們都把一沓又一沓的冥錢給拆散,一袋又一袋的“元寶”被倒在地上。我拿起一沓印着“天地銀行”的冥錢,看看今年又有什麼“新樣式”。“哇,今年連通行證、護照、貴賓卡、金卡、飛機片都齊全了”反過來的是各國家的千億紙幣。老師也湊過來看看“喲,衣服鞋襪都有啦。”姑姐卻不以為然地説“飛機、跑車,iphone4都有了”老師又是一陣狂拍。

“啊”嬸嬸大叫了一聲,火焰在迅速的蔓延,原來是爺爺無聲無息的點起了火,全體後退,冥錢燃燒起來。所有人都目睹着那一小山高的冥錢燒成灰燼,這時,叔叔才發現“土地”還沒拜呢!又把承盆端到“土地”那兒,燒起了元寶。接着,就該放爆竹了,叔公爸爸,叔叔用爆竹將整個墓地包圍。兩百萬的爆竹響遍了整個山頭,滿祖墳一大片紅,點綴大地。所有人都在誠心的拜着,寄託了每個人心中的願望,也祈禱祖先保佑我們這些晚輩。敬了茶酒後,我們都收拾好東西,重陽時再會。

後記:希望以後的日子如祭祖結束時所願,滿堂紅。

篇43:清明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又是一年清明節,我和媽媽摘了許多清明菜回家,準備做我們的傳統美食——青團。一路上我們邊找邊摘,頭髮已被濛濛細雨打濕。

回到家後,媽媽就開始忙活起來,把之前準備的食材都拿了出來,有肉、豆腐乾、紅蘿蔔、粉條……不一會兒,廚房就傳出“篤篤篤”的響聲。我看着媽媽把這些食材剁成細小的顆粒狀,攪拌到一起成了青團的餡。做好了青團的餡,她又把摘來的清明菜洗乾淨,搗出汁,放入麪粉中,雪白的麪粉被染成青色了,最後她又把麪粉揉成了一個大面團。

媽媽囑咐我把手洗乾淨,要我一起包青團。青色的大面團和一大碗香氣撲鼻的餡擺在桌子上,讓我不知從何下手,我只能跟着學。媽媽從大面團上扯下一小塊,放在手心搓,她搓得很圓很圓,麪糰很聽媽媽的話。然而,麪糰在我的手裏卻從東滾到西,一點也不聽話。媽媽看到了,就耐心地教我。媽媽一手託着搓好的小圓球,一手用食指在圓球的正上方輕輕地戳一個洞,在大拇指兄弟的幫忙下,一邊捏,一邊轉,小面球就變成了一口小碗的形狀。

開始放餡了,我舀了一勺又一勺,要把這口“小碗”裝得滿滿的。之後,媽媽教我怎麼把“碗口”給收回來,而我在收口的過程中收得很糟糕。媽媽一邊笑一邊説:“你怎麼放這麼多餡呀,太貪心了!”媽媽説着,把我青團中的餡舀掉了一些,我的第一個青團終於包好了。

我們花了一上午的時間,青團終於全包好了。媽媽開始放在鍋裏蒸,沒過多久,青團濃濃的香味就往我鼻子裏鑽。

清明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而我開始漸漸喜歡這個節日裏的特色美食——青團。

篇44:清明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我的記憶裏,清明也是很鄭重而又充滿温馨的節日。 當柳樹又重新穿上綠裙子,在風中偏偏起舞;當桃花、杏花向我們展開張張笑臉;當春日的天空清澈明朗,空氣清潔明淨時……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我的記憶裏,清明也是很鄭重而又充滿温馨的節日。

當柳樹又重新穿上綠裙子,在風中偏偏起舞;當桃花、杏花向我們展開張張笑臉;當春日的天空清澈明朗,空氣清潔明淨時,清明節已經到來

前幾年的清明,我們全家都回去探望家裏的長輩。在清明的前一天,我們就買好了探望長輩的“禮物”,媽媽買了水果、點心、紙錢、還有飯菜,還有姥爺生前愛喝的酒。

清明又踏着輕鬆的步伐來了,我們一家人浩浩蕩蕩地出發,去祭拜長輩。林中很安靜,會聽見各種鳥聲,還有風吹動樹“沙沙”的聲音。終於,我們來到了姥爺的墓碑。很多年了,墓碑覆上了厚厚的灰,墓碑旁邊還長了一些雜草。大人們很快忙起來,拔除雜草、平整土地、清潔墓碑。沒一會,墓碑立刻變得乾淨整潔了許多。然後,我們長幼有序的輪流到墓前跪拜磕頭。跪拜磕頭之後,大人們開始給姥爺燒紙錢。很快,我們探望完姥爺,該回家了。這次祭拜,我欣賞到,學習到了不少。

路上,下起了綿綿細雨。但是細雨擦不去傷感人的眼睛的淚水。人生漫長的旅途不會停歇,宗脈的延續是一串加粗的省略號,老人的白髮便是清明節最醒目的問號,孝順與贍養是唯一正確的選擇,是炎黃子孫對清明的最佳詮釋……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是個念舊的日子,我們去祭拜逝去的親人,孩子去踏青、春遊,但這更是一個親人團聚的時光……

篇45:清明作文

清明的時候,我回老家去掃墓。

暮春的田野青黃相接,遠遠的泛起些新鮮的綠色,層疊起伏的山巒為雨後青白而明淨的天空所映,顯出幾分青黛與黎黑的墨色。

繞過一座座山,行過一道道橋,趟過縱橫泥濘的鄉間土路,漸漸清晰的,是舊居殘破的門窗,檐上的燕巢依舊,而燕羣已不知何方。

一家人會齊,隨着祖母上山。清明時節雨紛紛,上山的路不好走,但山野清和景明,影影綽綽的樹影勾畫得很清楚。

荒草自在坦蕩地長着,鐵灰的水泥下是祖父的安眠之地。大人們在打理荒草,清掃墓園。而我在一邊待着,零碎地念想着。祖父死的時候我少不更事,死亡的概念對於當時的我而言過於遙遠,但我還是喜歡用“死”這個字眼,去世未免顯得缺少人情味。我唯一的印象是那個佝僂的身影漸漸萎縮,最後蹙入一片清明茫茫的白色中,當這些印象與記憶都開始消逝時,野地裏一片片荒墳最終都歸入被遺忘的大流中。

祖母顫巍巍地疊着紙錢,那上邊的各種符號讓我想到了別的什麼,那是跟這個節日存在關聯的,你可以理解為迷信,或是更為古老而難以言喻的寄望。在她滄桑的臉上,那神情如同輕風吹過的湖面。

我突然隱隱地恐懼起祖母的離去,因為這樣的畫面讓我想到了她終將也被遺忘的事實。我終日在她歲月的邊緣徘徊,但那給我的是更深的愧怍,她的面對如今世界的茫然與新奇,第一次用手機的欣喜與激動,每次回覆她語意不通的微信時,我都感到無言的感傷。人的衰老是一個眾叛親離的過程,由被社會到被子女所遺忘,我們所愛的人最終也將永遠地別離。

冥錢紙堆的火焰慢慢亮起來了,映照得那石碑上的名字愈發斑駁,青煙漸漸瀰漫開來,播散出一種温熱而微苦的氣息。

我看着墳頭上柱香飄散的輕煙,氤氲的熱氣彷彿要使人與它一起彌散在空中。而祖母依舊是沉默地微微笑着,望着紙錢在火焰中靜靜地蜷曲成黑色的灰燼,然後歸於永恆的寂靜中。

這一年一度的祭掃最終沒有退卻永恆的遺忘,但卻使我銘記更多於此的記憶。緬懷仍是緬懷,而更深的,是人之生死最終歸於天道,安於更為廣大而浩瀚的循環中,那樣生與死的規律,是我還無法觸及的,出於自私的情愛。

人生中的小別離,最終都歸於生者與死者的告別。而清明時節的祭掃,也只是一次次的預演,讓我們最終能坦然地面對。

在那清和景明的空氣中,死者同生者的聯繫,就如同長逝的水流般漸漸遠去,最終流入不動聲色的亙古的洪荒中。終將逝去的靜好與永恆的靜寂在這個時節分外清晰起來。

這樣想着,在鞭炮的硝煙中,我忽然漸漸地舒暢輕鬆起來,覺着那些方才的念想也變得清晰,隨着炮聲一起漸遠漸淡。

回程,下車時,祖母啞着嗓子跟我告別。我透過模糊的.車窗,看着她蒼老的背影蹣跚地踱過一條又一條的街,然後消失在一個拐角處。

篇46:清明作文

“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是我們已經學過的古詩《清明》,今天,我和爸爸媽媽還有許多人一起去給太公太婆、爺爺奶奶上墳。

太公太婆的墳在山上,我們要走一小段的階梯,到了目的地,我們就開始上墳了。首先,我們獻上鮮花,媽媽把清餅、清團、豆麪、香絲、水果、老酒等祭品擺好,又點了香和蠟燭,我們一個接着一個拜過去,我們用這種方式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裏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幸福、快樂地生活着。

清明也是踏青的好時節,我拿出自己帶的零食分給大家,一邊野餐,一邊欣賞野外美麗的風光,還跟姐姐玩捉迷藏的遊戲。清明節不愧是我們中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啊,既有學問,又有活動,真是一個有意義的節日!

篇47:清明作文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來到了,相信有許多人都和我一樣,每到這個時候,都懷念已故的親人。這一天我起了個大清早,我和家人提着祭品出門去掃墓。坐了一段時間的車,我們就步行走進墓地裏。時隔一年了,這裏雜草叢生,樹林茂密,野花開放,一羣羣小鳥飛來飛去,小蝴蝶也在你追我趕,此時正是春天的美景。

我們來到外公的墓碑前,大家一下子變得安靜下來,整個空氣都凝重了許多,我能感覺到每個人的心裏都懷着無限的哀思。我們先把外公墳墓周圍的雜草清理乾淨,接着把供品一一擺放在墓碑前,然後大家一個接着一個燒香上墳,一起排成隊鞠躬祭拜。整個過程結束後,正要收拾東西,我聽見媽媽説:“如今已是陰陽兩相隔,我的父親你在天堂還好嗎?”這句話媽媽説得既傷感又失落。

踏往回家的路上,我們都不捨地回頭朝外公的墓望去,這時讓我們想起杜牧的那首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不正是表達大家在清明時節對親人懷念之情嗎?

篇48:清明作文

又到清明,追念故人,特別是自己的至親,在這幾日,像約好似的,紛紛託夢,儀容相貌,如此清晰,言談舉止,栩栩如生。

昨夜,夢見了母親,依然笑容滿面,依然大嗓門,但只見其形,不聞其聲,母親和人交談,説話間不住回望,像擔心春日的風颳走輕飄的花朵,無時無刻不在惦記自己的兒女,走多遠,有多忙,都放不下牽掛,滿含着不捨,怕影響孩子,怕拖累孩子,就像身患重病時也不肯讓孩子們耽擱工作一樣。

多少生活艱難,多少命運坎坷,在母親那裏,都是爽朗一笑。那笑聲像一把利劍,刺破蒼穹烏雲,那笑聲似一團赤火,消融冰寒冷漠。

可是,聽不清,母親在説什麼,明明看見了我,卻好像並無留意,自顧和別人交流,我大聲疾呼,卻發不出微絲的響聲,母親要走,歡快而急促的聲音飄然而去,自己卻腿也邁不開,話也説不出,急得身子前傾,想去追趕,急出一身冷汗,原來是夢。

母親離我如此之近,似觸手可及,又如此遙遠,只餘思念。

悽愁的細雨,固化着內心的悲涼,父母在,你知道你來的路,也知道你去的路,父母不在,你只有去的路可走。你突然覺得自己像一個孤兒,像一個孤魂野鬼,心無所寄地晃來游去。

在世時,好像沒有感覺,訣別後,刻骨銘心。或許,清明時節,就是一個懺悔追憶,親情交流的時刻,在天堂的父母和在世時一樣對子女無私付出卻不願打擾子女,一心在子女身上卻往往忽視自己,可能,不到一定的年紀,沒有如此深刻的體會。

對親人的思念與牽掛,越到節日,感受越濃郁,越清晰。記得父母去世頭幾年的春節,閤家團圓的日子,常常感覺心裏慌亂無比,坐立不安,只有遠行,離開這塊熟悉的土地,在山清水秀,人來人往的他鄉度過節日。

這幾年,內心慢慢平復,開始對家族長者給予更多的關懷與問侯。

想想前幾日夢見父親,還是那麼嚴厲,那麼寡言,冷酷的外表下掖着一顆滾燙的心。一個退休後回到農村給母親養老送終,妻子病重日夜操勞不分黑明,對子女無私奉獻,嚴格要求的真正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

父親在世時,有許多不理解,但現在與鏡現對,自己的神情輪廓,有了父親的影子。

還有祖母,這是和我最親,也是最疼愛的人,就和祖母經常給我説的一樣:“你一拃長點你媽就把你抱來,吃也不會吃,喝也不會喝,硬叫婆把你養活那!”

祖母九十三歲無疾而終,七十歲以後幾乎都是獨立生活,大伯一家就在對門,祖母仍堅持自己獨院居住,大媽不時抽空看看,送點吃的,但大多時間,都是自己開火,自己做飯,直到最後幾年,父親回家,娘倆相依而伴。

記憶猶新的是祖母收拾棺材的場景,祖母早早把棺材做好放在閣樓上。記得70年代有一次祖母病了,住院一段時間後,醫院説人不行了,讓回家,回家後赤腳醫生每天給掛掛吊瓶,家裏人把棺材從樓上抬下在院子裏收拾,祖母端個小凳坐在房檐台看着畫材。

匠人首先用小刷把棺材縫隙灰塵處理乾淨,再用膩子粉填平晾乾,用麻紙將棺材裏粘平糊好,在外面畫些松鶴一類圖案。畫匠畫着,祖母看着,説着,指導着,我們從棺材旁跑來跑去,也不覺清冷陰森,和自己家打傢俱沒什麼兩樣。

棺材畫好了,祖母病也好了,又開始張羅做飯洗衣掃院子。

到了八十年代末,祖母腹痛難忍,腹瀉不止,到醫院住了半月又回來了,把棺材從樓上抬下來,十年前畫的色彩已經黯淡,沒了多少痕跡,又重新收拾一遍,祖母仍舊顫顫巍巍地交流着,指導着。

這次沒等收拾利落,祖母又好了,可以在村上幾個聊得來的老姊妹那裏走走看看,並開心地交流她收拾棺材的前前後後逸聞趣事了。

最後一次把棺材抬下來,祖母確實老了,坐在房檐下,燦爛陽光的暖意都無法驅逐徹骨的寒涼,祖母埋怨這次材畫的不好,別人不敢説,我給祖母解釋説“給你畫材的人都死了,這是人家他兒子,差不多就行了,再過幾年就沒人幹這活了,好不好都沒人畫了。”

親人託夢,憶舊追遠,每到清明時節,上墳祭奠,叩拜燒紙,送去感恩和思念,或許,唯有過好每一天,認真撫育他們的後代子孫,才可讓生者寬慰,使逝者安息。

篇49:清明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題記

朱自清在《匆匆》中寫道:“燕子飛到南方去了,有在飛回來的時候。楊柳枯萎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就是人死了卻無法再回來,親愛的姑姑,在這冰冷的墓裏,您一個人長眠在這太久太久……

有時我感覺我和您近在咫尺,卻又陰陽兩隔,如此遙遠,我的千呼萬喚也無法和您相見。這怎麼不讓侄女悲傷,痛苦,而又惆悵滿懷呢。

記憶中傳統清明時節曾有過的快樂早已蕩然無存。沒有姑姑的傳統清明時節就連天都灰濛濛的。無休無止的綿綿細雨讓我悲從心起。寒風啊,請你告訴斷腸人,那樣疼愛侄女的姑姑為什麼就再也不回來了?

在以前,爸爸媽媽工作非常忙,都不在我身邊陪我。您就陪在孤獨的我身邊。我的童年因您而美麗、快樂。

透過那濛濛的雨絲,我又看見了那熟悉的小山坡。滿山的小草還是那麼嫩綠,油菜花盛開了,還有那五顏六色的野花寂寞地開放着。這一切都讓我感到親切極了。景物依舊,姑姑您卻早已不在了。畫面再次重現,蔚藍的天空下,一個小女孩握着風箏的線軸,歡快地跑着。那個緊隨其後的慈祥婦人不正是姑姑嗎,她的臉色為何這樣蒼白,為什麼不停下休息,我明白她是捨不得。

畫面模糊了又清晰了,小女孩在婦女那嘮嘮叨叨的話語中,小女孩知道了傳統清明時節,清明果,僅此而已。可是粗心的小女孩,你怎麼沒有看出姑姑眼中的憂傷,老婦人是在用最後的力量延長着小女孩的快樂。最後就無奈地離開人世。

姑姑您走了,在思念和等待中,我一天天長大了。也終於明白,燕子能再飛回來,楊柳有再青之時,姑姑您卻再也回不來了,而陪我度過的卻是那長長的思念和一年一度的傳統清明時節!

篇50:清明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轉眼間,一年一度的四月四日清明節已到來了。

今天,我們全家準備了拜祭的貢品,就要開始出發。一路上,人山人海。馬 路上,人們來回穿梭,看着密密麻麻的車子,我吧禁淚如雨下。

一個小時過去了,我們回到家鄉侖昆。我們與四伯聚集後,一起上山拜祭爺爺。我們翻過一座座高山,?過一道道河流,走過一片片森林,終於到爺爺的墓前。個個累得豆大的汗珠從額頭上滾落下來。只看見,墓前長滿了高高的野草。爸爸拿起鋤頭鋤草,雖然非常累,但爸爸仍堅持着。可見爸爸是多麼牽掛着去世的爺爺啊!鋤完草後,大夥們有的放鞭炮、有的`插蠟燭,有的撒石灰……

當我還未從鞭炮聲中回過神來,爸爸的手搭在我的肩上説;"燕,快過來跟爺爺説出自己的心願吧。”我來到墓前,雙腿跪下來,手合成十,眼裏閃着淚光説;“爺爺,雖然您已去世多年,但我們依然牽掛着你,回憶我們在一起度過的快樂時光。您就像與山同高,與水同流,與天同大,奶奶一人在家鄉非常孤獨,無聊。不過您放心,我們會接她去我們家,給她好吃的、穿好的,睡好的,甚至講故事,講笑話,逗她開心!陪伴她過幸福的日子。爺爺,您在天之靈,請您保佑我們全家幸福快樂!您安息吧!”我用絲巾檫去眼淚,然後把一束菊花插在公爺的墳墓上,依依不捨的離開了……

望這鬱鬱葱葱的樹木,自由自在的小鳥,各式各樣的白雲,綠茵茵的草叢中點綴着五顏六色的野花,我輕輕吸了一口新鮮的空氣,彷彿進入另一個世界裏。

我將永遠記住這美好的清明節!

篇51:清明作文

十里桃花,十里瀟湘,風竹林盡,才知是落拓清明。

一抹淡淡的哀愁在心中迴盪,揮之不去。我緊握着它,不願其隨風而逝。殘陽在前方揮灑着它最後的光芒,那餘暉給前方緩緩遠去的身影渡上了一層金芒。我奔跑着,試圖抓住前方的身影,卻不過是一廂情願的妄想。短短的距離,卻彷彿咫尺天涯般的遙不可及。那道身影隱沒在落日的餘暉之中,只剩一聲無可奈何的歎息在耳邊縈繞。

憂思在心頭糾纏不休,夢醒時分的我已行走在芳草萋萋的山間水路之上,因為清明又攜帶着豔陽到來了。輕撫心口,回想起昨夜的夢,不禁將目光投向遠方。那裏一座墳高高的聳立着,我又來了,奶奶!只是靠的越近,心口的痛就越清晰,淡淡的憂傷在心中擴散,匯聚成一場煙雨朦朧。

印象中的清明總是煙雨朦朧,這次卻不然。抬頭仰望,萬里無雲的天空中豔陽高照,沒有絲毫降下甘霖的跡象。而沒有煙雨的清明,卻是失了幾分韻味。只有煙雨朦朧,才能寫盡清明的神韻,顯現出清明所特有的淡淡的悲涼。是這雨襯托了清明,也是清明成全了這雨。絲絲細雨,落入凡塵,那是天的悲泣。為逝者,也為我們。

面前的紙灰中,橙紅色的精靈緩緩地上升,火舌貪婪地舔舐着它們,將其吞噬殆盡。在一縷淡淡的青煙中,風,吹拂而過,紙灰化作翩翩起舞的蝴蝶,飛向遠方。它帶着點點餘燼飛逝,化作冥界的使者,替人們捎去對逝去親人的思念和關切。熊熊火光映紅了我的臉頰,儘管心中的悲傷似洪水氾濫,卻還是無言的笑了。在奶奶逝世後,本就不愛哭泣的我,更是很少哭了。因為我學會了以微笑來替代淚水,去笑對人生。寧願做一匹孤狼,在黑暗的角落裏,獨自一人默默的舔舐自己的傷口,也不願輕易在人前流露出悲傷,任淚水在臉上肆意流淌。另一些悲痛在心中好為一場苦雨,傾瀉而下。只留淡淡的傷感縈繞於心,印刻其上,以證明它曾經的存在。

站在奶奶的墓前,抬頭偶望,卻見百墳拱起,千碑林立,一片荒涼,一片死寂,一片悽迷。映入眼簾中的這一切,無不透露出傷感悲涼,這才幡然醒悟,為何“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因為“古墓花影白楊樹,盡是生死離別處”。此情此景怎能不令人觸目傷懷?“滿目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即是如此。

在殘陽的餘暉中,火焰一點點地黯淡下去。我久久凝視的眼眸逐漸閉合,片刻後又睜開。我心中明白,該走了……

歲月侵蝕着一切,生者也終將成為逝者。紅塵似水,久悲不悲,紅處成灰,願誰記誰。我沒有這份灑脱,可能是我執念太多、太深、太重。即便放下、舉起皆是錯,我也不願放手。看着眼前的墓碑,那種明明近在眼前,實則相隔着整個世界的傷感,令我我迷惘彷徨,卻更堅定了心中所想。遠道在歲月的年輪上,無需拘泥於結果。

落日下,背影被拖得長長的,似沒有盡頭一般,一切都在這一刻顯得安寧而祥和。走在歸途,亦是走向未來。心中輕吟:夢裏花開花不敗,故地踏青青猶在。零得半世傾君許,彼岸花前憶清明。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牡丹。日落狐狸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篇52:清明作文

歲歲清明,眷眷感念。又一年風和日麗,又逢清明這個令人感傷的時節。想起了黃庭堅的《清明》:“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又想起這周的綿山踏青,陽光明媚,暖風融融,邁着輕快的步子,我們一行來到綿山。

遠遠地便望到了開得正豔的桃花林,路上游客很多,來到刻着“道若天台”“風義輝映昭清明,香火隆顯動春秋。“坐在那休息,看着綿延的台階,想起了這裏曾經的主人——介子推。

清明節源於寒食節,據《左傳》記載,是為了紀念春秋時代的高尚之士介子推。介子推是晉國公子重耳的忠實隨從,在重耳被迫流亡的十九年裏,一直跟隨在重耳身邊,幫助重耳渡過重重危機;後重耳終於回國當上國君並大封功臣,但晉文公卻一時忘記了不肯言祿不願自我表功的介子推。

沒有得到任何封賞的子推回到家中,對母親講述了當下的遭遇,並決定偕母親一道隱居過隱士的生活,母親同意了子推的選擇,於是子推就背起母親到綿山隱居。後來晉文公想起了子推,派人到綿山呼喊尋找,子推堅不肯出,晉文公求其心切,於是焚山以求之,子推竟抱木而死。

為了紀念子推,文公“綿上”之地封作子推的“祿田”,綿山因此又被稱作介山。晉文公要以此記住自己的過錯,也以此表彰子推的高尚品格“以志吾過,且旌善人”,並下令國人於子推燒死日禁火、冷食。於是寒食清明這個敦促春耕、迎接春天的節氣節日演變為紀念先烈、紀念祖先的節日。寒食清明文化內涵有了更為強烈的人文精神色彩。子推故事的加入,對中華民族忠貞、愛國、寬容、奉獻、不計回報、隱忍、感恩、有恩必報的民族精神的形成起了催化的作用。

篇53:清明作文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給人們的印象總是濕潤潤的,彷彿有了這絲絲細雨才有清明節該有的韻味,才能讓人心中感到哀思悲痛。然而今年的清明節,沒有雨只有風,沒有烏雲只有太陽。又是一年清明時。

清明節的早晨,我們帶上祭品驅車前往了姥姥的墓地。滿兜子的水果、糕點、煙酒和紙錢裝滿了我們對她的思念。姨媽説姥姥和其他的`人在“過節日”要送去我們最大的祝福,她老人家才會高興,我們便開始了可謂隆重的祭掃儀式。

首先是添土,每年的清明節都要給墳頭上多蓋一層土,意喻着蓋上一層棉被。相鄰的幾個老墳旁草長得都特別少,只有姥姥的墳旁邊長滿了草,媽媽説這代表着兒孫滿堂、香火旺盛。這些迷信的説法,那時候我還真信了。添完土壓上墳頭白,給墓上圍一圈花表示清理完畢。

添完土後,開始燒紙跟姥姥“聊家常”了,告訴她這一年家裏頭的情況,讓她放心。一疊一疊的“億元大鈔”,一包包的金元寶、紙錢堆滿了一地,我們蹲在姥姥的墳前仔細地燒着,暢心地聊着。姥姥的墳躺在高速公路下,來來往往的車,將我們燒的紙錢帶到遠方,帶到那個姥姥也許會收到的地方,真希望她能收到,過個好年。這裏沒有哭聲,只有對遠方故去親人的祈福聲。我沒有燒紙,我一直在點煙。有人會奇怪,為什麼要一支一支地點煙,為什麼不直接把煙扔進火堆裏燒掉?因為一下子燒掉的煙,姥姥享受不了抽煙的樂趣。姥姥是在家裏找煙的時候突發腦出血的,所以對於我來説煙是決定着姥姥生或死的一樣東西,如果姥姥在活着的時候沒有抽上最後一口煙,我就要讓姥姥在地底下再享受享受香煙帶給她的樂趣吧。我把一盒紅塔山挨個點着,圍着姥姥的墳插滿了一圈,看着煙頭一點點變短、熄滅真像是姥姥在一點點的吸吮,這是令我最高興的一件事情,姥姥你收到了,對吧。

添完土、燒完紙、説完話,掃墓的程序也就結束了。對比着姥姥墳前各式各樣的貢品和其他墳旁空蕩蕩的地面真是替姥姥感到高興,姥姥有着孝順她的兒孫是最幸福的事情。

依依不捨的離開墓地,姥姥,明年再來看您!祝您在天堂過得安逸幸福……

雖然沒有陰雨配合我的心情,但是明媚的陽光告訴我,姥姥的一切都好都好……。

篇54:清明作文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節”(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日,但其節期很長,有十日前八日後及十日前十日後兩種説法,這近二十天內均屬清明節。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節源於商代時代,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污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

古有清明前一天為“寒食節”之説,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為一。唐代掃墓日期一般在寒食節,宋後移到清明。傳説中“寒食節”的起源地就在山西中部介休,介休一名的來歷即是為紀念介子推“割股充飢”而不圖為報,最終在此被大火燒山而亡,綿山也因此又稱“介山”。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為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之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為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説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鞦韆為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也極盛。

寒食節----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預先煮好的食物。相傳這個習俗起源於春秋時代,當時晉國有人慾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護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飢寒交迫之際,割下自己的肉給重耳吃,希望日後他安然回國,當上國君,並勤政愛民。

篇55:清明作文

清明節的腳步一天天走近,母親離開我們已整三年了。平常過節不知不覺,而清明節卻成了我們思母祭母的節日。母親出生在清明節,春暖花開大地復甦的時節,好像生怕我們忘了母親似的,辭世也是在清明節後,XX年4月11日母親走了,永遠的走了,享年81歲。

母親是一位平凡的女性,也是一位偉大的母親。雖不識文斷字卻不忘讓兒子們唸書識字。常説:不要顧及家裏有知識走遍天下。母親一生雖沒有什麼驚人的成績,唯有驕傲的是和父親含辛茹苦的操持家務田地,把我們兄弟四人培養成人,從此不再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生活。有着各自的幸福小家。她常説。這是她一生最大的幸福和驕傲。

由於我們都在外參加工作,家裏缺少勞力,生活的艱難也一直伴隨着二老。可我們兄弟每次回家,從未聽父母抱怨和叫苦。總是告訴我們家裏什麼都好,在外好好工作,過好自己的日子不用惦記他們。閒暇之餘母親還為村裏的孤寡殘疾縫縫補補做飯剪窗花。一張張紅紙在母親的手中眨眼間龍飛鳳舞,百花齊放。幾十年的農村勞作,母親的堅韌勤儉包容博大的母愛,讓我們終身受益,一生難忘,永遠懷念。

如今我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來,老家的條件也改善不少。母親卻在此刻撒手人寰。最讓我難以釋懷的是在母親去世前一個月回家看望父母陪母親待了幾天,由於工作需要不得不匆匆返京。不想這一別卻成了和母親的永別。這成了我此生最大的遺憾再也難以彌補。

北京的梅花又要開放了,看到梅花總要想起母親。因為母親的名字也有個梅字。雖然京城的梅花是一年一次綻放,而母親這朵梅花卻是月月開,因為她叫“月梅”。世上花開萬千,唯有“梅花”我最愛。

不知不覺母親離開我們已三年了,兒子們難以再報母親的養育之恩,唯有把年邁健在的父親接過來照顧,讓他代母親享受人生享受天倫。“家有一老賽過一寶”“子欲養而親不待”人到中年,我們才真正領略它的真諦。那就讓我們緬懷母親教誨,孝敬健在的父親安享晚年!如今兒子們難以報答母親只有祝願母親在天國不再受那人間疾苦。每天開心,幸福。這是我們最大的心願和祝福。

母親,清明時節,讓兒再叫一聲“娘” 。

篇56:清明作文

久違的春風吹綠了大地,吹開了人們內心因畏懼嚴寒而緊閉的窗;温柔的春風喚醒了動物,喚醒了人們內心因懷揣夢想而蠢蠢欲動的希望。

又是一年清明時,春風,帶着我們對故人的相思,輕輕撥動了心底的那根弦。

清明節掃墓,是中國特有的傳統習俗。善良的中國人,用“天國的紙幣來安慰自己失去親人的悲痛,用小小的火苗輕輕點燃心裏的那份愁思,希望在天堂的親人,能聽到自己深深的呼喚……

奶奶離開我六年了。六年的時間,這個世界都變化許多,可是,奶奶看不到我長大的樣子。常常在夜裏醒來,起身,拿出奶奶的照片,貼在胸口,然後將窗簾拉開一條小縫,一個人看着深邃的天空發呆,直到淚水把雙眼緊緊粘在一起……

站在奶奶的墳前,望着給奶奶捎去的那些紙錢化成灰燼,一片白煙瀰漫開來。回想起童年時無憂無慮的快樂,和同奶奶在一起的時光,在那一片氤氲裏,我彷彿又看到奶奶那慈祥的笑臉……

風,輕輕拂過我額前的髮絲,一粒細沙飛入眼中,淚水撲撲的落了下來……

月亮在天上,我在地下,就像是你在海角,我在天涯,月亮升的再高,也高不過天,你走的再遠,也走不出我的思念……

篇57:清明作文

“梨花風起正清明,遊子尋春半出城。”春天到了,清明節也到了。雲兒像白蓮花一樣在天上綻放的時候,我和媽媽準備去踏青。

我們來到郊外,看見春暖花開,就連那馬路兩旁人行道上的樹木也都綻出了嫩芽。不久以前,它們還是光禿禿的呢,可是現在你看,它們披上了嫩綠的衣裳,興高采烈地迎着路人,傾吐着濃郁的春天氣息,一派生機勃勃的樣子啊。我們開心的奔跑着,快樂着。

天空是那樣的沉碧,太陽像海綿一樣温軟,風吹在人們身上使人着了魔一樣快活,我快要溶解在這種光景裏了。我和媽媽走在林子裏,泥土夾雜着清新的氣味,小草也慢慢地開始探頭。在樹根,在灌木叢,在我的腳下,安靜地蔓延着不為人知的淺綠,像淡淡的水粉,遠遠看着地上,綠得有了煙霧,暈得如夢一般,禁不住過去看時,地上卻沒有葉片。

河邊的柳枝吐出了嫩芽,河裏平靜的水,也從冬天的肅靜中甦醒過來,被大自然的色彩打扮得青翠了。真是“弱柳千條杏一枝,半含春雨半垂絲”呀!

走着走着,我看見許多大人提着大包小包的東西,不知去幹什麼。我奇怪地問媽媽:“媽媽,他們都是去幹什麼的呀?”媽媽回答:“孩子,他們都是去掃墓的。”“為什麼要在清明節掃墓呢?”“清明節是踏青的日子,也是祭祖的日子,人們祭祀祖先,緬懷親人,表達對先人的崇敬、感恩,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

媽媽還告訴我,清明節還有一個動人的傳説呢。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代,晉文公的妃子麗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想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他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就流亡出走了。他身邊的大臣大都離開了他,只剩下幾個人,其中有一個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在路上餓暈了,介子推就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烤熟給重耳吃,保住了重耳的性命。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晉文公執政後忘掉了介子推對他的恩情,後來有人提起這件事,晉文公感到很慚愧,就派人去請。可是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又親自去找他,可他已經帶着媽媽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下令用火燒山,逼他出來,但是火熄了以後,發現介子推母子倆已經抱着一棵大柳樹死了。晉文公在樹洞裏發現一片衣襟,上面是介子推的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晉文公為了紀念介子推,便把這天定為清明節。以後,晉文公常把血書帶在身邊,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的很好。

我聽完這個傳説,對清明節頓時肅然起敬。令人我想了《論語》中一句話:“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看來人們要祭拜祖先,就是要學習和繼承先人的優良傳統呀!

我和媽媽邊走邊聊,不遠處看見幾位農民伯伯在種樹苗。他們附近有一些大坑,有些樹已經種好了,還沒有種好。他們黑黑的臉上躺着汗珠,在陽光的照耀下,泛着光亮,要是我也能種一棵樹該多好啊!我央求媽媽種樹,媽媽爽快地答應了。於是媽媽買了一棵小樹,它是筆直的,跟我的身高差不多,樹幹像是我的胳膊一樣粗細。媽媽挖了一個深深的小坑,我把小樹苗小心翼翼地放進去,扶正,媽媽開始往裏面培土。我們又在上面使勁地踩。硬實以後,又向農民伯伯借來水桶,澆了一桶水。嘿!種好了!

我望着它,心裏在想,它長成參天大樹的時候,一定會把根鬚扎得深深的。那時,我會是什麼樣子呢?我現在也要打好基礎,把根扎得深一點,再深一點,將來長成參天大樹!我們走時,我對小樹留下了最美好的祝福:祝願你快快長大,長成棟樑之材!

這個清明節裏,沒有綿綿的春雨,只有旭日清風,它帶給我的是温暖,是希望。哦。又是一年清明時。

標籤: 清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lv7wj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