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我愛的家鄉風俗作文800字

我愛的家鄉風俗作文800字

我愛的家鄉風俗作文800字

我愛的家鄉風俗作文800字1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不僅有很多的傳統文化,還有很多的傳統節日,在這些傳統節日裏又有很多趣味十足的傳統習俗。一起來看看我的家鄉——太和縣的春節習俗吧。

從臘月初旬開始,家鄉的人們就開始為過春節忙碌起來了。臘八這天,家家户户不僅要熬臘八粥,還會興致勃勃地去買牛肉,買回牛肉後切成小塊撒鹽醃製,每天還要翻一翻。這些牛肉大概醃製十天左右就可以拿出來泡一泡,然後煮熟食用了。可以説,家制牛肉這道菜是我們春節桌上的一道必備菜,色鮮味美,老少皆宜。誰家要是少了這家制牛肉,就會覺得少了很多年味。

臘八粥沒喝幾天,轉眼間就到了臘月二十三,也就是民間俗稱的“小年”,這一天的重頭戲就是“祭灶”。在這一天,人們從天一亮就開始對家裏進行大掃除。他們不僅要把房間打掃乾淨,更重要的是把廚房裏的鍋碗瓢盆全部拿出來清洗乾淨,然後把廚房裏的東西擺放整齊。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都是小心翼翼的,不允許有物品損壞的現象發生,因為這裏麪包含着祈求新年安康的願望。“小年”這天,家人們也會盡可能的團聚在一起吃團圓飯,大家都很重視過“小年”,因為從這一天開始,期盼已久的太和的春節就真的快到了。

剛過完“小年”,大人小孩都走上街頭,出入超市,為過大年做準備了。大人們會買很多雞鴨魚肉,買充滿喜慶氣氛的必備品:春聯、紅燈籠、窗花、花草等。小孩子會買很多美味的零食和各種玩意兒——風箏、電子花炮、魔卡等。

盼望着,盼望着,熱鬧的除夕到了。家家户户門上都貼上紅紅的春聯,窗上貼着喜慶的窗花。人人穿上新衣,喜笑顏開。晚上,每户人家都圍在一起吃團圓飯。這天最有趣的要屬吃餃子了。大人們會把一枚硬幣提前包在餃子裏,大家都想吃到那個包有硬幣的餃子。小孩兒吃到了,預示着學習進步、茁壯成長;大人們吃到了,預示着工作順利,事業有成;老年人吃到了,預示着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所以每個人都帶着一種期待的心情去吃餃子,都希望自己是那個幸運兒。晚飯後,一家人會其樂融融的坐在一起觀看《春節聯歡晚會》,享受着精彩的節目帶給大家的熱鬧與歡樂。

過了除夕,就是大年七年級了。大年七年級,家家都會拜年,人人相互祝福。這一天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日子,每個孩子的臉上都樂開了花,因為他們會收到很多大大的紅包。

太和的春節在人們的相互祝福聲中來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這天,家家都會吃湯圓,觀花燈。濕地公園的花燈花樣繁多,樣式新穎,惹得遊人徹夜觀望。

太和的春節在正月十六這天結束了。大人正常上班,小孩走進學校,大家都在快樂與祥和中向前奔跑着,美好的生活也在希望與拼搏中創造着。

我愛的家鄉風俗作文800字2

從小我就住在上海,我對在上海過節日非常喜愛,尤其是元宵節,“鬧元宵,煮湯圓,骨肉團聚滿心喜,男女老幼圍桌邊,一家同吃上元丸。”這歌謠,樸實中帶着老百姓深深的情感,而我也特別喜歡這別具特點的家鄉習俗。

聽爸爸講,元宵節的由來和南北朝有關。南朝時梁武帝蕭衍篤信佛教,宮中正月十五大張燈火,元宵張燈,漸成風氣,由此逐漸成為元宵節。在上海,元宵節的形式多種多樣,這是一個辭舊迎新,闔家團圓的日子,有吃湯圓,猜燈謎,踩高蹺,鬧花燈的傳統。但我獨愛那一碗湯圓,甜甜的,黏黏的,入口回味無窮,湯圓,團圓,寓意着一家人幸福美滿。

正月十五,大街上的店鋪開的很早,湯圓店的招牌古色古香,和着那飄出來的香甜味道,再加上店家那軟軟的叫賣聲,讓人止不住駐足不前。脾性懶散的,順帶捎回家一些,為這元宵節也增加了些許餐桌上的温暖。有黑芝麻的、有豆沙的、有肉餡兒的,還有酒釀圓子的,一種圓圓的食品妙就妙在只有口齒留香的那一刻,你才知道哪一種味道在裏面。

而我所興奮的是,每次都能與外婆一起親手包湯圓。外婆先用糯米粉和水一和,就成了湯圓的皮,再揉成一塊塊的小球,擀成薄皮,捏成小碗狀,在裏面包上黑芝麻餡兒,豆沙餡兒,接着把口封上,搓成一個小圓球,一個圓溜溜的湯圓就包好了。我們學着外婆包湯圓,看起來容易,包起來可不是那麼簡單。有的搓成一個橢圓形,有的凹凸不平,還有的做到一半,餡兒漏了出來,總是包不好。但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湯圓在我們手中成了型,我們可以嚐到自己親手包制的湯圓。

外婆先在鍋中倒入白開水,等水煮開,把我們包好的湯圓放入鍋中。只見那圓滾滾的湯圓在沸水中滾來滾去,就像一個個雪球,真誘人啊!等湯圓煮熟了,外婆用把一個個湯圓舀到我們的碗裏,我聞了聞,有股淡淡的清香。輕輕咬下去,黑芝麻餡兒從湯圓皮中滑到我嘴裏,甜甜膩膩的感覺,讓人覺得元宵節的燈火璀璨中多了幾多温和。

這就是我的家鄉別具風格的節日,那軟軟的湯圓回味悠長,家鄉的風俗多的是人情味,多的是那軟軟的甜香,圓圓的,暖暖的,它像一方的景緻,長久地生長在家鄉的土地上。

我愛的家鄉風俗作文800字3

我的家鄉是福建,向海而生,四處討生活的福建人在哪裏都有自己的食物家園。走南闖北,涉足海外,依然不改的家鄉風俗就是那一碗熱騰騰的餛飩。

大街小巷裏,放眼望去,有各種各樣的小吃店,小挑餛飩的名稱隨着時代的變遷也變得有些名不副實,由走街串巷一根挑子到別具風味的小店。慢慢地美食街上的餛飩店都成為了特色小吃店,但店裏的吆喝聲依然不改曾經的經典。每次回家鄉,只要能吃到餛飩,聽到那地道的家鄉吆喝聲我就心滿意足了。

餛飩是一種湯食,湯食中的餡兒滿足了口感和味覺的需求,而湯流進了我們的胃裏,温暖了我們的整個身體。人們常説,福建的餛飩就有那一種鮮美味,在不知不覺間,這也成了我們的地理標籤,於是,回家的人,要吃一碗家鄉的餛飩也就演化成了家鄉的習俗。

記得我第一次吃餛飩還是幾年前跟爸爸回家鄉,一路上風塵僕僕,回到老家已經是黃昏了,可我們一家人還沒吃晚飯,早已是飢腸咕嚕了。於是爸爸就帶着我們到了一個餛飩店,他説他小時候經常在這吃呢!不知道老店還在不在。但讓父親眼前一亮的是,幾十年的老店不僅還在,門簾也越發的威武了。爸爸點了幾碗餛飩,幾分鐘後,餛飩終於上來了,看着冒着熱氣同時又散發着香氣的餛飩,我想起來父親多次給我形容的家鄉美味,就有點期待。

只見餛飩有透明感,似乎古代形容美人的臉,吹彈得破。而且每個都包成精緻的蝴蝶狀,這就有了一種體型美。我把它吹了幾下,放入口中,它滑溜溜的,好像在我的嘴巴里跳舞。當一口咬下,那一口餛飩,一股肉香頓時瀰漫了整個口腔,它的餡肉質鮮嫩,口感爽嫩。而餛飩湯是原本單調的麪湯,加上配菜和配料,烹煮後,湯和配菜、配料融入到一起,湯就變得更加有味了。滋滋有味吃了個底朝天,那味道,簡直幸福感爆棚!在那次之後,我就開始喜歡上了餛飩。

走過很多地方的路,品過很多鮮美的食物,唯獨帶着家鄉味的餛飩,讓我回味悠長,長大後慢慢明白,那餛飩裏包的不僅是美味,還有家鄉的風俗。

我愛的家鄉風俗作文800字4

“鬼”這個恐怖的字,一聽,令人瑟瑟發抖。可我們豐都人吶,不怕!還有一個民間風俗——鬼城廟會。

説到這“豐都鬼城廟會”,就要説説“鬼城”的一個傳説:

民間傳雲,漢代陰長山、王方平兩方士曾於平都山修煉成仙,民間將他們倆的姓氏合在一起,稱謂“陰王”。後來又被誤傳為“陰間之王”。一傳十,十傳百,大家紛紛來此祭拜,祈求“陰王”消災降福。

鬼城這廟會由來已久,早從明朝開始,就已經有了存在。傳説是為了紀念閻羅天子和他的妻子天子娘娘的結婚紀念日。廟會的主要項目就是上山“進香”,有的是獨自上山,稱“散香客”,有的則組成幾十乃至上百的進香團。

進香形式一是“燒拜香”,二是“燒供香”。“燒拜香”,香客在“叫口先生”的率領下,邊唱邊走,作揖打供,一唱一和,路上逢廟必拜,逢牌坊、土地都要插香燭贊祝一番;“燒供香”,出發時,每人需在名冊上話押表誠心,要專心虔誠奉神,不得與人爭鬥。進香這個習俗,可是又有趣、又嚴肅。

廟會期間各種民間遊樂活動多不勝數,四方商家更是雲集於此,讓人目不暇接。晚上時,人們會到縣城對岸的名山鬼城遊逛,五彩繽紛的射光照耀了整個名山,縣城都能看見閃爍的燈光,還有壯觀的玉皇大帝雕像屹立在山峯。吃的、喝的、玩的……應有盡有,琳琅滿目,最多的就是關於“鬼”的玩意兒,很多人都“裝神弄鬼”——戴着個恐怖的面具,穿着個滑稽的鬼衣,再咆哮幾聲,來嚇唬遊客。鼓聲鑼聲在名山上響成一片。

白天,是令人沸騰的廟會遊行。有龐大威武的花車,有善良可惡的鬼,有美麗温婉的天子娘娘……孟婆、黑白無常、牛頭馬面……許許多多著名主角通通在內。遊行特別精彩,不同的角色,不同的服飾,不同的善惡面目,使遊行的每一個方陣五花八門,各個都有特色呀!最有趣的,是那可愛的兩兄弟——黑白無常,有的扮演吐舌的白無常,有的扮演咬牙的黑無常,總之,許多黑白無常穿上溜冰鞋在大街上到處亂竄,給人一種莫名的滑稽感,還稍帶有恐怖感。這遊行遊他個三四天也毫不稀奇,人們看得毫不厭倦。

豐都,我親愛的家鄉,一個擁有歷史悠久“鬼”文化的小縣城,鬼城傳説四海名揚,向人們訴説着“懲惡揚善,唯善呈和”的魅力傳奇。

我愛的家鄉風俗作文800字5

火,在朦朧的夜色裏燃燒了起來,人們的歡呼聲和歌聲打破了夜的寧靜。火,是彝族人的圖騰。火把節,是彝族傳承上千年的古老節日。

彝族人為何如此地崇敬火?打火把又是為了什麼?

這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説。在很久以前,天上有個人叫斯惹阿比,地上有個人叫阿體拉巴,兩個人都有拔山的力氣。一天,斯惹阿比要和阿體拉巴比賽摔跤。可是阿體拉巴有急事要外出,臨走前,他讓母親用一盤鐵餅來招待斯惹阿比。斯惹阿比認為阿體拉巴竟然以鐵餅為食,力氣一定很大,連忙逃走了。阿體拉巴回來後,聽母親説斯惹阿比已經逃走了,便追了上去,還把斯惹阿比殺了。天神恩梯古茲知道後,氣得七竅生煙,派了大批蝗蟲去啃食地上的莊稼。阿體拉巴便在農曆六月二十四這天,帶領人們點燃火把,燒死了蝗蟲。從此,彝族人便把每年的農曆六月二十四定為“火把節”,寓意驅除害蟲、祛除瘟疫,祈求豐收和平安

火把節的習俗很多,比如打火把、選美、鬥牛、賽馬、摔跤等,熱鬧非凡。但其中最吸引人的自然是打火把了。

夜幕降臨,天空剛剛露出幾顆星星,年輕的男女們就點燃了早已準備好的火把,跑到屋外繞屋三圈,然後奔向自家田地繞行一週,把黴運從家裏帶出,把害蟲從地裏趕走。隨後,年輕人們逐漸向山寨空壩彙集,站在高處向下看,彷彿一條條“火龍”在大地上穿行。在空壩上早已燃起巨大的火堆,大家將手中的火把扔進火堆,一時間火光沖天,映紅了天空。大家手牽着手,圍着火堆,跳起了歡快的“鍋莊舞”,嘹亮的歌聲響徹雲霄,整個山寨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夜深了,火堆漸漸熄滅,人們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山寨又恢復了往昔的寧靜,但依稀還殘留着火把的温暖,還隱隱約約飄散着動聽的歌聲。

這就是被稱為“東方狂歡節”的彝族火把節,我的家鄉涼山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熊熊的火堆,動人的歌舞,誘人的美食,它給家鄉人民帶來了無限的歡樂。來吧,遠方的朋友,到美麗的大涼山來吧,和我們一起歡度火把節!

標籤: 風俗 家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vkzn1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