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家鄉的風俗精品作文800字多篇

家鄉的風俗精品作文800字多篇

家鄉的風俗精品作文800字多篇

家鄉的風俗800字作文 篇一

伴隨着除夕遠去的步伐,便又迎來了一個重要的節日—元宵節。在我的家鄉,吃湯圓、逛花燈是元宵節當天必不可少的節目,所以我印象中的元宵節是甜甜蜜蜜、五彩繽紛的。

這不,元宵節的前幾天,媽媽便帶着我到超市裏挑選元宵。看着貨架上擺放着的各種口味的元宵,竟不知如何選擇了,躊躇片刻,那袋五顏六色的小湯圓便被我收入囊中。

在我的翹首期盼中,元宵節終於到來了。中午,奶奶準備了一桌子好菜,可是我卻無暇顧及,就等着那一盤五彩斑斕的小湯圓上桌呢!夾起一顆放在嘴裏,真是香、甜、鮮、滑、糯,五種口感俱全。一會兒功夫,那盤湯圓就“全軍覆沒”了。

吃過午飯,媽媽和爸爸商量要帶我去唐山南湖觀花燈,所以那個下午我是在期盼中度過的。夜幕降臨,真正的高潮才剛剛開始。馬路兩邊的樹枝上懸掛的小燈籠全都亮了起來,街道上車水馬龍,到處都是賞燈的人。我牽着爸爸媽媽的手也擠進了人羣。人羣熙熙攘攘,像流水線一樣,緩緩向前挪動。要不是我們手牽手,恐怕早就被擠得各奔東西了。人羣這麼密集,只能踮着腳才能看到燈。走着走着,我們被嘈雜的人羣擠到了另一邊。不得不説,這邊的視野真不錯,一大片鈴蘭花燈盡收眼底,顏色各異,有紅的、粉的、白的、藍的、紫色的,交織在一起格外絢爛。在它們的中間還穿插着寫有“春”字和“福”字的大彩燈,使得整個地方更加光亮。大約五分鐘後,人羣漸漸散開了。向前一望,前面是小吃街。迎面撲來的燒烤香味,讓我忍不住停下了腳步。爸爸、媽媽帶着我大快朵頤了一番,便又開始逛起了花燈。

過了這條街,人羣不再擁擠,這個區域的花燈形態各異,有以十二生肖為形的燈,還有寶塔、拱門、輪船等造型的燈,讚歎之聲不絕於耳。行了一公里左右,就來到了燈謎陣,相比之下,這裏的人就更少了。只見有的人在盯着燈發呆,有的抓耳撓腮,還有的刷着手機,很有一番不猜出來不罷休的架勢。

從這裏沿坡路下去,逐漸地熱鬧起來。一羣人在台上舞着獅子,許多人圍着舞台大聲喝彩,氣勢不亞於一場大型音樂會。賞燈結束,元宵節也就隨之落下帷幕。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習慣,也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的沉澱和積累,所以我們一定要把它繼續傳承下去!

家鄉的風俗優秀作文700字 篇二

除夕是春節的前夜,又叫年三十。關於除夕,有一個傳説:古時候有個兇惡的怪獸叫“夕”,每到歲末便出來害人。後來,人們知道“夕”最怕紅色和聲響,於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貼紅春聯,燃放爆竹,來驅除夕獸,以求新的一年安寧。這種習俗從此流傳下來,年三十晚上便稱為“除夕”了。

除夕這天,是人們吃、喝、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除夕之夜,我們這兒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吃團年飯時,桌上的魚是不能動的,因為這魚代表“富裕”和“年年有餘”,象徵來年的“財富與幸運”,它屬於一種裝飾,是碰不得的。

吃了年夜飯之後,我們小孩子就迫不及待地等待穿新衣,嚷着叫媽媽把新衣服拿出來。媽媽説:“不急,不急,還要洗頭,洗腳,把一身的髒氣洗掉,迎接嶄新的一年。”説着,媽媽就從早已準備好的大鍋裏舀起了熱水為我們洗頭、洗腳。穿新衣,戴新帽,從頭到腳一身新,心裏美滋滋的。我們蹦蹦跳跳地走出家門,和別的孩子比比誰漂亮。個個孩子的臉上喜氣洋洋。

除夕夜的高潮是長輩們發“壓歲錢”。弟弟的嘴此時特別甜,圍着大人轉個不停。奶奶一個,爸爸一個,媽媽一個,大大的紅包,數了一遍又一遍,總也數不厭。

接着就是張貼春聯和門神,並關上大門。到七年級的早上才開門“接財神”。接下來就是全家人守歲到凌晨,除夕夜的燈火,通宵不熄,俗稱“光年”。

除夕,好熱鬧啊!人們忙得不亦樂乎,貼了對聯又掛年畫,噼裏啪啦的鞭炮聲就像在鍋子裏炒芝麻似的接連不斷;啪啪啪的焰火聲就像北京天安門舉行盛大的慶祝會似的,穿過了大街小巷,穿過了高樓大廈,把漆黑的夜晚照得如同白晝。家鄉的除夕之夜到處洋溢着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

是啊,現在勞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確是提高了不少,這一切,全靠黨的富民政策好,全靠黨的領導好啊!除夕,這一天是多麼的熱鬧,我最愛這一夜——除夕夜。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三

“賣湯圓,賣湯圓,小二朗的湯圓是圓又圓。要吃湯圓快來買,三塊錢呀來一碗……”每當耳邊響起這首家喻户曉且動人心絃的旋律時,我就總是想起家鄉元宵節時的風俗——賞花燈,猜燈迷,吃元宵。

“正月十五時,家家鬧元宵。”當然我們家也不例外。自記事起,每一年的元宵節,父母就會帶我賞花燈,鬧元宵。元宵節絢麗的燈火,令我久久難忘。

然而,元宵節為什麼要賞花燈呢?對於這個問題,母親曾經對我説:“兒子,元宵節之所以要賞花燈,是因為漢明帝在位時提倡佛法,心繫佛教。而正月十五日,就是眾佛的吉日良辰。為了和弘揚佛法,明帝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流傳至今,這也就形成了正月十五賞花燈的民風民俗。

回想一下,五歲那年的元宵花燈會,仍然令我記憶猶新。

大約下午三人們就始準備元宵花燈會的“花燈”了。在大約七點時,我則牽着爸爸媽媽的手,興奮地走了元宵花燈會的現場。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只見燈會整個上空都佈滿了五彩斑瀾,絢麗無比的花燈。向前跳望,龍鳳呈祥,色如初署的燈籠數不勝數;扭頭一看,巧奪天工,美輪美奐的走馬燈燦爛奪日;左邊,五顏六色,五光十色的龍燈精美絕倫;右邊,獨具匠心,色彩斑瀾的禮花燈富麗堂皇。看到了這些精妙絕倫的花燈,我不得不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感到無比自豪!

賞完了花燈,我們又猜了燈迷。猜完燈迷後,我們全家則迫不及待地吃起了元宵,同時也欣賞了精彩的歌舞元宵晚會。

通過參加這次的元宵花燈會,我收穫了很多。看到了這些巧奪工天的花燈,我不僅為祖國悠久的節日風俗而驕傲,也為燈匠們細緻用心,勤於探究的製作精神點贊。

如今,我已是一位即將畢業的國小生,想要升入好的國中,當然也需要付出工匠般的努力。希望我今後可以揚帆起航,乘風破浪,也願祖國今後更加繁榮富強!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四

我的家鄉在樂陵南邊的一個小村子裏,那裏有那裏的過年習俗,那麼作為一個在濟南生濟南長的樂陵人,就讓我來一一闡述這裏的習俗。

第一,掛燈籠、放鞭炮:先説一句題外話,濟南的年味好淡哦!鞭炮放的也少,至於燈籠嗎,也就小區門前掛一兩個。而老家就不一樣啦!大年三十晚上五六點鐘,家家户户掛上通紅的燈籠,鞭炮也響得和打雷一樣了。每户人家都要放一堆鞭炮,有大鞭炮、小鞭炮、煙花、鑽天猴,大鞭炮震耳欲聾;小鞭炮清脆響亮;煙花五顏六色;鑽天猴拔地而起,升上天空後綻放出五顏六色的光彩,把整個村莊照的跟白天一樣;家家户户還燃放起了篝火,不是為了取暖,而是預示新的一年紅紅火火,大吉大利!

第二,給逝去的祖輩磕頭,在我們的老家,家家户户都供有家譜,上面列有逝去祖輩的名字,大年三十晚上放完鞭炮,小輩子孫就要給祖輩磕頭,希望祖輩可以保佑子孫平安、健康、幸福。看到大爺們磕得那麼虔誠,我也跟着跪下磕頭,絲毫沒有覺得不好意思。

第三,吃水餃,拜年,在我們的村裏,大年七年級這一天都起的很早,大概也就五六點鐘就起牀了,抱柴火,燒大鍋,煮水餃,不知怎麼的,感覺大鍋裏煮出的水餃格外的香!吃完水餃大家都走街串巷給自己的長輩拜年,互致問候,那鄉音不是一個親切可以形容的!

第四,扭秧歌:扭秧歌的時間在大年三十後的幾天,大概在每天晚上七八點鐘,已經是鑼鼓喧天了,敲鼓的敲鼓,打鑼的打鑼,剩下的都在扭秧歌,除了一些舞步熟練的老爺爺老奶奶,也不乏一些新手,他們依葫蘆畫瓢的扭着,倒也有模有樣,其中數小孩子的舞步最搞笑了,簡直可以當春晚小品看了,他們的舞姿張牙舞爪,把人逗得捧腹大笑。突然有一個小孩自己絆到了自己的腿,一屁股跌坐到地上,嚎啕大哭起來,接着就是親戚們的安慰聲……

我老家的習俗還有很多很多,在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祝老師和同學們春節過年愉快!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五

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各個地方的風俗都不一樣,但我相信,有件事兒人們回老家過年時都要做串門!每到春節,絡繹不絕的串門人總在水泥路上留下一串串腳印

小時候,我特別喜歡到親戚家拜年串門。因為每家每户的茶几上都擺滿了糖果和零食,我總能撈點糖吃,但最重要的還是能領紅包,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一到親戚家,首先要想長輩們問好。可我們老家人特別多,一見到七大姑八大姨我就“臉盲”,我一時半會兒不知該如何稱呼,只能拋個眼神給媽媽,讓她告訴我該怎麼叫。之後,大家圍在一起看電視,我一邊吃糖一邊聽阿姨們嘮家常,好不熱鬧!

比起串門去別人家,我更喜歡親戚們起來我家串門。

“丁零”門鈴響了,舅公舅婆來了。媽媽趕緊迎上去,互相問候。媽媽給他們作了介紹了以後,大家坐下來,吃着瓜子,聊起了天。

菜上來了,於是你請我讓,大家一一入座,爸爸舉着酒杯笑容滿面地説:“來,今天我們齊聚一堂,祝大家新年快樂!鼠年心想事成,萬事如意!”我們也歡笑着,“嘭”十多隻酒杯碰在了一起。

大家邊吃邊説着新年裏要大吉大利的話。媽媽又為大家倒上了酒,笑着説:“我在這兒祝大家家庭和美、財源廣進!”“好”隨着歡呼聲,酒杯又碰在了一起。媽媽招呼着:“別光喝酒,吃菜呀!這粉蒸肉可糯了!”大家紛紛夾起粉蒸肉,慢慢地嚼着,不住地發出“嘖嘖”的讚歎聲,好像有一股暖流,流過了大家的心田。

我趁機站起來説:“我祝舅舅、舅媽、姨姨,姨夫工作順利、身體健康、鴻運當頭、牙齒天天曬太陽!”“好!”大家鼓起了掌。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大家的話匣子打開了。外婆説起小時候我的糗事,大家聽了都笑起來,弄得我很不好意思,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吃飽喝足,娛樂節目必不可少!我和哥哥姐姐下起了五子棋,大人們打起了撲克,其樂融融。

可惜今年疫情緣故,國家不允許串門拜年了。我心裏有點失落,不過風雨過後見彩虹,我期待着明年過節的串門!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六

家鄉的風俗,總是散發着一種熟悉而又陌生的味道。

我的家鄉上高,是一座美麗的小縣城,算不上大,但在我心中的分量卻很足,它的一些風俗你知道嗎?

在上高,人們建房子都極為講究,從選擇地址、破土開工、上樑,直到喬遷,都遵循着一套極為嚴謹的傳統風俗。

首先是選擇屋址。在定地基時,通常要請一位風水大師來看風水,大門一定不能對着山溝深壑、開闊大道以及直衝江河,屋址一定取順勢,並要前低後高,立一塊帶有“福”字的壁照,可以“辟邪去煞”。正所謂“左青龍,右白虎”,左可比右高,右不比左高,顯然,這是古代崇龍尚左的風俗。

其次是破土開工。人們在開工前,先打好房基,然後在木樁上端裹上紅紙或紅布,由主家家長挖第一鍬土,俗稱“破土”,再在四角撒上太平銅錢,俗稱“鎮邪”。開工多選雙日,尤是“逢六”“逢八”,最忌“十四”。有些人還會貼對聯,以示喜慶。

再次是上樑。上樑一定要選黃道吉日,乘太陽高高升起,吹嗩吶。並按老幼次序拜樑,讓工匠們把樑升起,擺正後,在樑的兩端壓上麻餈。那場景,熱鬧非凡,大傢伙聚在一起,歡歡慶慶,一醉方休。這種酒,就稱之為上樑酒。據傳統風俗,一席木、二席泥、唯有三四席。此風俗一直沿襲至今未變,唱彩調,放鞭炮,説吉祥話,拋酒麻餈,糖果……

最後是喬遷。人們在喬遷時,對小孩一定要和睦,在搬家的過程中,不可多與他人打招呼,切忌午睡,而且一定不能打破東西。在搬家當天,因在新宅煮一些開水及將電風扇在家中四方吹撥,以求“風生水起”,晚餐可煮一些湯圓,甜品,全家共食,表示團團圓圓之意。

看到喬遷之喜的場景,再思這一連串的過程種種,應該是上高的祖輩們的經驗積累,更是前輩對生活更好更美的追求。

至今,有些風俗已被改革掉了,但還是流傳下來了一些風俗。那是家鄉熟悉而又陌生的味道。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七

我的故鄉是個山清水秀的地方,每年五月初都會格外熱鬧,因為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準備端午節。

最終等到了五月初五這一天。

早上,太陽還沒有鑽出被窩,人們就已經開始忙碌了。瞧!東家的孩子起了個大早,跑進跑出;西家的孩子也早早起牀,忙前忙後;大人們則在屋裏屋外一向忙活着。猜猜看,他們在幹嘛?他們正忙着做端午節的特色食品——粽子。那裏的粽子可謂一絕:白色的糯米摻着幾粒紅豆,顯得格外調皮;有的粽子包裹着豬肉,吃起來噴香可口;有的粽子包裹着蜜棗,包你吃了甜甜蜜蜜……並且,形狀也不一樣,有三角的,也有四角錐形的;有枕頭形,也有小寶塔形的;有圓棒形的,還有一角向上,其餘伸向四方的呢!

你到街上走一走,空氣中瀰漫着迷人的粽子的香味。步入並不繁華的街道,小街小巷人山人海,挑東西的,拉家常的人,隨處可見。最熱鬧的要數村子裏那片空地啦!看!裏三層,外三層的人圍成了一個偌大的圓。人們期待着舞獅的隊伍快點登場。在一陣鑼鼓聲中,兩隻漂亮的獅子登場了。他們左一下,右一下,像只笨拙的小熊。可愛極了!

時間像個頑皮的孩子,轉眼間,一點多了。人們排着長隊,又一次走出了家門,站在街道兩旁。年輕的小夥子穿上節日的盛裝,從街道中穿梭而過,到鎮上去參加一年一度的賽龍舟。此時,鎮上那條不知名的河變得可熱鬧了。

午時三點,比賽開始了。河中的那一隻只龍舟一字排開,像一批威武的戰士。龍舟上隊員們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他們緊緊地握住划槳,整裝待發。鼓手們也擺出了各自的架勢,好象在説:“今日的比賽必須是我贏”。三點十五分,不知從哪裏傳來了一聲鏗鏘有力的哨聲,龍舟彷彿是一條真龍在碧波上划行,水面上留下一道道水紋。鼓聲、吶喊聲交織成一支動聽的樂曲……

夕陽西下,夜晚的靜寂替代了白天的繁忙。飯後,人們集中坐在空曠的平地上,樹陰下,打個火堆,圍着火堆盡情地跳着,唱着,饒有興趣地聊着午時的比賽。

家鄉的端午節樸素中帶着幾分華麗,繁忙中帶着幾分悠閒。走在大街上,我的心境異常激動。因為,這也是孩子們的節日。

家鄉的風俗作文 篇八

每逢端陽,家鄉那條裕溪河總是會和往常不一樣,五顏六色的龍舟在各自着裝統一的劃手們的驅動下,在河面上風馳電掣般地遊着,紅的、白的、藍的……猶如一條條彩龍,很好看。平時冷冷清清的河堤上變得人山人海,那是鄉親們從四面八方趕來為自己村的龍舟隊加油喝彩。這就是我的家鄉蕪湖市二壩鎮的端午習俗——裕溪河賽龍舟的情形。

小時候,我就聽村裏的老大爺們説,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屈原投江後,許多人划船打撈他,為防止魚兒啃食,投下粽子餵魚。後來,端午節划龍舟就成了一項習俗,流傳了下來。

別看龍舟普通,可製作起來卻很講究。首先要製作下龍(底樑),要用直徑約40釐米的老杉木加工而成的條木,用巨大榫頭嚴密拼合而成。杉木一定要乾燥,以防船身變形。然後將做好的下龍木料放到大凳上,在木料的兩頭各掛五六百斤的石頭,並在靠兩頭的位置用大而硬的木板向上頂,使船頭和船尾形成翹狀。再在龍身兩邊釘上三四釐米厚的光滑的木板,每隔15釐米左右就要打個三角形小孔,在木板下方用十幾釐米長的“草釘”固定木板。做完下龍外框架,就要接着做龍舟的座位、船槳、龍舟架、鼓架、鑼架和龍舟舵。最後,由油漆工拋光,上桐油,打蠟,使龍舟表面更加光滑,行駛起來速度更快。

我們家鄉流傳着一句俗語,“一舵,二鼓,三頭槳”。大家都知道,龍舟的舵手可不是誰都能當的,這可是一門技術活,他控制着整條龍舟的方向;鼓是龍舟的靈魂,鼓手打得越激烈,劃手們劃得頻率就越快,力度就越大;劃頭槳的人就好比羊羣中的領頭羊,經驗最豐富。不過,就算“領頭羊”再厲害,如果沒有後面劃手幫持,龍舟也不會有多快的。所以,划龍舟講究的是齊心協力,勁往一處使。

賽龍舟承載的是炎黃子孫的美好品德。我相信,家鄉的賽龍舟精神一定會流傳下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lk413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