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公文範文 >科學科技公文範文 >

科技創新工作總結和下一步工作計劃

科技創新工作總結和下一步工作計劃

2020年科技創新工作總結和下一步工作計劃1

科技創新工作總結和下一步工作計劃

2020年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推進“十三五”規劃的關鍵之年,全縣科技工作在省、市科技主管部門的關心指導下,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省創新驅動“5511”工程和市科技創新“2211”工程總體部署,努力優化科技創新創業環境,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科技進步對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努力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取得較好成效。現就相關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2020年工作開展情況

(一)高企申報數量再創新高。2020年,我縣總計申報獲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6家(其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1家,5家申請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全部獲認定通過),全縣高企總數達31家,位列全市前列,進一步夯實了萬年省級高新區產業發展基礎。

(二)知識產權工作穩步提升。2020年5月,我縣“江西省知識產權局富民強縣示範縣”項目,順利通過省知識產權局專家組驗收。截止2018年12月底,全縣專利申請量達到389件,比上年同期增長32.7%,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態勢;專利授權量達253件,專利授權總量與去年同比小幅下降,但授權發明專利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66.7%,專利質量有較大提高。

(三)創新平台和載體建設持續推進。2020年度,我縣新增1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君鑫貴金屬科技材料有限公司成功建立上饒市貴金屬廢料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創新平台,指導萬年中南環保研究院申報了2019年度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科技平台建設項目;支持漢氏貴金屬有限公司申報科技協同創新體等重大專項;經我局推薦,江西新紡創新創業服務有限公司運營的“中紡-萬年創客中心”被確立為市級眾創空間——饒城眾創。

(四)省級以上創新人才和團隊成果顯著。經項目申報人(團隊)申報,專家評審,省委人才辦組織實地考察等遴選程序,我縣在江西省“雙千計劃”引進類創業領軍人才項目、高層次創業團隊項目方面,成果顯著,以江西漢氏貴金屬有限公司總經理謝斌為帶頭人的“貴金屬催化新材料創業團隊”順利入選江西首批“雙千計劃”高層次創業團隊項目;江西漢氏貴金屬有限公司副總鬱豐善成功入選2018年江西省百千萬人才工程。

(五)創新創業成就凸出。本年度,為營造創新創業良好氛圍,由江西省科學技術協會和江西省科學技術廳聯合舉辦的“江西企業創新方法區域大賽”,我局積極組織本縣企業參加本次賽事,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江西昌碩户外休閒用品有限公司參賽項目“户外用隔熱降温室”獲二等獎,江西納宇納米新材料有限公司參賽項目“納米智能隔熱保温材料”和江西佳膜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參賽項目“含聚四氟乙烯納米膜的新型新風機”同獲三等獎。

二、存在問題

回顧一年工作,各項工作雖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的一些不足,一是科技人才總量偏少,我縣科技人才結構不優,尤其是領軍人才十分稀缺,主要是缺乏引得進、留得住、用得活的人才引進、人才培訓、人才保障機制,有的有機制難落實。二是科技創新意識待加強,全社會對科技創新工作重視不夠、氛圍不濃、意識不強。同時,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相對較弱,科技實力整體還不強,園區設立研發機構的企業不多。

三、明年工作計劃

2020年,全縣科技工作要在上級主管部門和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按照全縣總部署,圍繞省、市考核目標任務,積極融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總體部署,力爭在科技創新工作中取得新的工作成果。新年伊始,縣委、縣政府即出台了《關於促進科技成果轉化 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以進一步促進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提升經濟發展新常態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1、努力向上爭取項目,站穩落腳點。要結合全縣重點發展產業,圍繞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產品研發等項目,做好項目的儲備、培育、申報、跟進工作。按照“培育一批、成熟一批、發展一批”的思路,積極向國家、省、市申報一批重點科技項目,力爭在科技項目立項爭資上有新的突破。

2、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搶佔制高點。以迎接“國家知識產權強縣示點縣”驗收為契機,深入推進我縣知識產權戰略,積極引導企業培育高價值專利,全面提升全縣知識產權工作水平。以《關於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建設創新型萬年的實施方案》文件精神為依託,落實專利獎勵、項目扶持等措施為引導,不斷提高園區企業對專利申請工作的積極性,提升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產品市場競爭力。同時注重知識產權服務體系建設,引進1-2家知識產權服務中介代理機構,加強科技創新服務平台建設,加強知識產權服務能力。

3、培育高新技術產業,抓住突破點。大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把培育、壯大創新型科技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作為科技創新工作的突破口。在高新技術產業領域內實施一批科技計劃專項,着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大力開發高新技術產品,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逐步形成紡織服裝、機械電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多個高新技術產業集羣。力爭全年新增20家以上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繼續擴大萬年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佔比,提升園區科技研發投入水平和經濟發展質量。

4、大力推進協同創新,強化支撐點。一方面,堅持“政府引導、企業主體、院校支撐、市場運作、社會服務”的原則,加快推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建設步伐,,瞄準主導產業,開展關鍵技術研究。力爭新增1-2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3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3家市級和省級眾創空間、星創天地項目;另一方面,培育和組建技術創新聯盟體,引導和支持企業聯合省內外科研院所、高校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和創新協同體,為關鍵技術、核心技術攻關以及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提供技術支撐.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力爭實現新認定江西省重點新產品10項以上,專利成果轉化及技術成果示範項目5項以上。

5、拓寬科技融資渠道,築牢支力點。一是真正推進和落實“科貸通”試點工作,充分運用好“科貸通”政策,做好企業和銀行溝通服務,力爭做到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企業應貸盡貸。二是推進實施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定期調查企業科技金融需求,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對接服務,推進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為企業創新發展融資提供便利。

6、踐行創新型城市建設,把握關鍵點。圍繞省委、省政府創建創新型省份建設和市委市政府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為契機,利用知識產權日、科技活動周等活動,加強科技宣傳與普及。利用互聯網、新媒體等平台,加大科技創新政策、典型事例、重大科技成果、科技活動、科技人才及創新企業的宣傳力度,營造科技創新輿論氛圍,整合全縣資源推進創新型萬年建設步伐。

2020年科技創新工作總結和下一步工作計劃2

今年以來,全市科技創新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省科技廳的具體指導下,堅持和加強黨對科技創新工作的領導,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有力支撐了全市經濟轉型發展。

一、今年以來工作指標及所做重點工作

1-10月份,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20.7%,居全省第二位。60家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評審,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總數達118家,首次突破100家。1-10月份,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額4.86億元,居全省第9位。2018年全市R&D經費15.2億元,較上年增長7.5%,居全省第10位。R&D佔GDP比重為1.35%,較上年度提高0.01個百分點,居全省第9位。獲省科學技術獎12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

(一)紮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一是召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研究制定完善《市科技局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方案》。二是舉辦讀書班,認真學習《選編》《綱要》和《習近平關於科技創新論述摘編》,開展專題學習研討5次,到鳳台縣板張集烈士陵園接受革命傳統教育。三是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形成調研報告9篇,認真開展調研成果交流,局領導班子成員到黨支部、黨小組講專題黨課。四是開展對照黨章黨規找差距專題會議,堅持眼睛向內,相互咬耳扯袖。融合推進專項整治、集中治理和專題整改,制定完善領導班子和成員問題、任務、責任、標準“四清單”,認真抓好整改落實。五是結合“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依託“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深入推進基層黨支部學習教育和檢視整改。

(二)着力優化創新發展環境。一是《淮南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已於2019年12月1日實施。二是出台《淮南市關於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實施意見》。三是突出“科技強國、科普惠民”主題,開展“科技活動周”活動17場次。四是紮實開展“四送一服”活動,組織各類政策宣講會、產學研用對接會、銀企對接會等16場,服務企業600餘家,發放《政策彙編》等資料2000餘本。五是積極爭創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制定完善《安徽省淮南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方案》。

(三)加強科技創新能力建設。一是全力推進創新型城市、高新區、可持續發展示範區、農業科技園區四大“國字號”創新平台建設。國家級高新區及省部共建深部煤礦採動響應與災害防控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運行勢頭良好;淮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以全省第一位次通過國家科技部驗收;毛集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複核工作已通過初審。二是鼓勵企業科技創新。2018年度全市184家企業享受研究開發費用税前加計扣除共計32944.81萬元,減免税額8236.2萬元。審定2018年度科技創新政策兑現資金3596.9萬元,其中市本級承擔2605.6萬元,縣區共同配套承擔991萬元,即將兑付。三是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培育,獲批60家,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達到118家。四是積極開展創新人才團隊建設,新認定“50·科技之星”創新團隊10家。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審批納入局權力清單範圍,簡化辦理流程,營造良好引智環境。

(四)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行動。一是1-10月,完成科技成果登記316件。截至10月份,我市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額4.86億元,居全省第9位。其中企業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額4.35億元,居全省第7位。二是新增市級備案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市級備案眾創空間2家。

(五)助力打贏脱貧攻堅戰。一是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週年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選派科技特派員138名,對接建檔立卡貧困村162個,實現貧困村科技特派員科技服務全覆蓋。開展實用技術培訓35場,培訓人員1500餘人,幫扶貧困户2436户,推廣實用技術62項,推廣新優品種42個。二是深入推進定點幫扶壽縣瓦埠鎮鐵佛村“雙包”工作,實現脱貧240户493人,貧困發生率由7.94%降至0.36%。

(六)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一是認真學習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深入開展學習研討。二是組織開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8週年系列活動,引導全體黨員幹部守初心、擔使命。三是開展“以案示警、以案為戒、以案促改”警示教育,推進省委巡視我市和市委巡察反饋意見整改,召開巡察整改專題民主生活會。四是認真學習貫徹《黨組工作條例》《黨支部工作條例》,深入開展“嚴規矩、強監督、轉作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集中整治專項行動,召開2019年黨建工作、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暨作風效能建設工作會議,簽訂《全面從嚴治黨責任書》,認真履行“一崗雙責”。五是完成機構改革任務。

二、存在問題不足

主要表現在:全社會R&D投入水平偏低,產學研結合緊密度不夠,科技成果轉化的渠道不夠暢通,科技企業孵化器服務企業能力相對薄弱,少數黨員幹部精神狀態還不夠振奮。原因分析:由於國際、國內市場經營環境發展變化,我市大多數企業注重追求短期經濟效益,研發投入增長乏力;創新型龍頭企業缺乏,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多停留在個別項目上或臨時合作上,沒有形成長期穩固的結合;創新型人才隊伍不足,高層次的科技創新人才非常匱乏,特別是缺乏創新型企業領袖和企業家,相當數量的企業決策者對科技創新認識不足;科技企業孵化平台不強,載體專業化程度不高,孵化培育科技型企業的能力較弱。

三、2020年科技創新工作謀劃安排

2020年,全市科技創新工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聚焦建設創新型城市,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突出創新主體、創新載體、產學研一體,積極融入長三角科技創新陣地,持續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水平。R&D佔GDP比重達到1.36%。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5%,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0家。企業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6億元。

(一)着力優化科技創新環境。開展《淮南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等政策的宣傳、貫徹、落實工作,營造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着力推動科技界作風學風轉變取得新成效,弘揚科學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良好的科研創新生態。啟動“十四五”科技創新發展規劃編制工作。紮實開展“四送一服”活動,大力支持民營科技企業創新發展。落實科技企業税收優惠政策。

(二)着力推進省級創新型城市建設。按照創新要素充分集聚、創新能力大幅提升、產業結構顯著優化的要求,進一步健全具有淮南特色的技術創新體系,充分發揮創新支撐經濟社會發展作用,加快省級創新型城市建設,積極爭創國家創新型城市,全面落實創新型城市建設指標任務。

(三)着力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加快企業創新發展步伐,形成一批引領產業高端發展的創新型龍頭企業;積極培育高精尖科技創新企業,推進省級生物及新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礦用電氣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速達到15%,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0家,培育“科技小巨人”企業5家。

(四)着力推進科技創新大載體建設。推進國家高新區、毛集國家可持續發展示範區、鳳台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三大“國字號”創新平台建設,支持安理大科技園建設。建立大院大所常態化對接機制,加強與長三角地區大學和科研院所合作,共新中國成立家技術創新中心,支持行業龍頭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組建各類省、市級研發平台。

(五)着力推進高層次人才培養和引進。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眾創空間等人才創新載體,推進院士工作站等建設,完善柔性引進人才工作機制,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現代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培育一批推動主導產業發展的高層次人才和勇於創新的創新型企業家。建設“50·科技之星”創新團隊10家。

(六)着力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器體系建設,推進創新創業互動融合,加快建設一批以成果轉移轉化為主要內容、專業服務水平高、創新資源配置優、產業輻射帶動作用強的科技企業孵化器。高質量舉辦創新創業大賽,對獲獎項目進行獎勵。發揮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的重要作用,支持企業吸納技術,企業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6億元。落實科技成果登記制度,完成科技成果登記350件。打通科技成果供給方和需求方對接通道,組織企業參加科技成果轉化交易會。

(七)着力推進科技惠民工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科技特派員制度推行20週年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推深做實科技特派員科技服務貧困村全覆蓋工作,爭取引進新技術新模式新品種10個,開展技術培訓指導100場次,加快農村特色產業培育,全面助力貧困地區打贏脱貧攻堅戰和鄉村振興發展。鼓勵科技特派員開展創新創業示範,培育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示範基地10家。提升鳳台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科技創新水平,推進園區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加快壽縣迎河省級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壯大果蔬水產等特色產業;積極培育潘集農業科技園區,爭取邁入省級隊。大力提升社會發展科技創新水平,實施生態環境應用技術研發項目;推進毛集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複核工作,確保通過科技部複核驗收。

(八)着力提升科技系統工作能力。提升全市科技系統“學習力、執行力、凝聚力、創新力”,加強學習和調研,打造一流的科技管理部門。深化縣處級領導幹部、各科室對接服務基層制度。特別是針對重點目標任務、重大平台、重點項目建立跟蹤服務機制,及時掌握信息和跟蹤推進。

2020年科技創新工作總結和下一步工作計劃3

2019年,阜南縣科技局在上級主管部門和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上級主管部門和縣委縣政府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各項任務指標,立足部門職責,緊緊圍繞科技創新發展這根主線,開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現將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開展高新技術企業及其他科技項目申報情況。按照上級主管部門文件要求,積極開展高企認定管理工作,2019年12家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企業16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24家。1家企業獲省科技廳省級重大專項立項,開展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個,3家企業進入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庫。2019年阜南縣共有69各企業涉及12項目,共轉撥市級科技創新資金770.85萬元,縣兑現獎勵資金1673.08萬元。

(二)全縣研發投入歸集統計工作獲新突破。縣科技局先後組織召開5場培訓會,並邀請相關專家對200餘家縣內規上企業進行系統培訓,做到應統盡統。上報研發投入費用3.3億,上級認定1.5億,較上一年增長近1億元。

(三)積極開展農業科技扶貧項目及科技特派員(三區人才)工作。實施省、市科技扶貧項目共9個,總投入經費497.7萬元,其中財政經費165.7萬元,帶動企業自籌資金投入近332萬元。 匯同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選派科技特派員135人,其中省級“三區人才15人”,市、縣科技特派員120人,做到全縣特別是沿淮行蓄洪區90個貧困村全覆蓋。重點建設科技扶貧培訓基地10個,建設科技示範點10個,指導企業112家,開展農業科技培訓58期,發放各類技術資料46200份,培訓貧困人員3.2萬人(次)。

(四)積極開展科技成果登記、轉化和產學研工作。2019年累計組織3次科技成果登記培訓會議,培訓企業和個人35人次,累計發放技術資料90餘份。33家企業和個人開展登記,發佈210件。推薦3家企業進入安徽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項目庫。

對接安大科技處,開展企業技術難題徵集工作。並於5月20日,在阜南天築大酒店與安徽大學聯合舉辦學校企對接會,33家企業參加對接會,12家企業邀請安大專家教授赴企業實地調研,確定開展合作。

(五)認真抓好阜南第二家眾創空間建設。EGO阜南萬創空間,總投資5000萬元,現已經建成運營2200㎡的眾創空間工作場地,內設有開放辦公區、獨立辦公區、微巢學院、創業咖啡(書吧)、會議室、洽談室等區域,已入駐20家企業。預計2020年全面完成眾創空間功能搭建,並爭創省、市級眾創空間。

(六)組織企業參加創新創業大賽。2019年,縣科技局組織5家企業參加創新創業大賽,其中安徽高雅家居有限公司晉級全國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並獲優秀獎,獲國家財政30萬獎勵。

(七)做好黨風廉政工作。建立健全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召開黨組專題部署會議,落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主要工作任務分解。把主要工作任務逐項細化分解落實到每位領導班子成員和股室負責人,按照各時間節點認真開展,切實抓好落實。同時針對縣委巡查回頭看指出的問題和意見建議,逐條逐項認直分析,研究制度整改方案,明確整改目標,細化責任分工,強化整改措施和具體完成時限。同時,嚴格教育管理,不斷強化幹部自律意識,積極推進機關作風建設。創新工作舉措,紮實開展專項治理活動,不斷提升反腐倡廉工作成效。

(八)認真抓好黨建工作。年初詳細制定了黨建工作計劃,提出具體措施,完善了工作制度。局黨組將基層組織建設納入科技創新工作目標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彙報黨建工作。2019年,全局黨員幹部集中學習40餘次,召開黨員大會4次,支部會議10次。積極參加縣組織部及縣直機關工委舉辦的學習培訓活動,上傳黨建工作信息30餘篇。同時,黨組書記及局領導班子成員帶頭講黨課4次。認真落實“三會一課”等制度,堅持黨支部民主集中制原則,做到了民主充分、集中有力、決策科學,打造了思想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黨支部班子。充分利用每月10日的黨員活動日,積極組織局全體人員開展到曹集烈士陵園清明祭奠、走訪慰問退休老幹部及省級文明城市創建等各類黨員活動,豐富黨內活動,加強黨內日常工作管理。

二、存在問題

1、科技隊伍及人才嚴重不足,企業缺乏智力支持。縣規模企業員工大學生少,技術人員多無職稱,高級技工和工程師更少。一些技術人才,存在“引不進、用不好、留不住”等問題。

2、創新服務機構不健全。一是阜南縣科研機構數量少,實力弱。二是大多數企業沒有自己的科研創新機構,有科研機構招牌的缺技術人員,沒有能正常開展科技研究和開發。三是與外地科研單位和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關係不穩定,且進展緩慢。

3、企業創新主體認識不到位。一是企業研發投入不足,各規上企業研發投入強度不足,企業核心競爭力弱。二是企業創新意識不強,創新能力弱。縣內規上工業企業近七成沒有開展自主創新活動。大多企業與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聯繫少,較高層次的產業創新能力支撐不夠。三是企業自主創新動力不足。企業自主創新熱情不高,研發投入太少。

三、下一步打算

縣科技局緊緊圍繞上級主管部門與縣委縣政府各項科技指標,結合我縣實際,2020 工作計劃如下:

1、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圍繞主導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着力扶持培育一批技術含量高、發展前景好的後備企業,建立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和支持條件成熟的企業積極申報國家高新技木企業。對新進規企業,符合高新技術產業目錄的,及時上報統計。2020年要新增高新技術企業6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培育企業、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各20家,力爭全縣高新技術企業數佔規模以上工業數企業比重達到全市平均水平。

2、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進村入企工作。組織實施“三區才支持計劃科技人員專項計劃,組織100名科技特派員與農業科技企業、貧困村和創新示範基地對接,促進產業發展。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培育和引進優良品種,加快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

3、加強人才引進和“產學研用”合作工作。加強高層次科技人才和團隊的引進工作,同時加強與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安徽農業大學、中科院等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及時簽訂技術研究、開發合作協議。要圍繞主導產業和骨幹企業技術需求,建立產學研合作項目備選庫。全縣80%以上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至少要與1家以上的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建立穩定的產學研合作關係。

4、加強科技服務平台建設。落實與高校院所戰略合作協議,培養引進高層次創新人才,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的聯合研發,通過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科技聯姻和科技開發,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與機制框架。爭創省級科技孵化器和省級技術研究中心各1家。

5、抓好科技項目攻關及關鍵技術研發創新工作。重點圍繞制約我縣企業發展的關鍵技術進行集中攻關,重點支持柳木工藝、電子產品、農特產加工等及土壤改造、黃梨高產栽培等關鍵技術引進和研發。支持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壯大特色農業產業和加工企業規模,申報實施市級以上科技項目。

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和新型農民技術培訓。

6、落實科技成果轉化和重點項目創建工作。重點謀劃一批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的科技項目,申報省級重大專項,爭取上級科技專項基金。積極開展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中的投融資服務,爭取市級以上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落户阜南。

7、開展科技成果登記工作。2020年開展省級30項科技成果登記。

8、加大科技政策宣傳,做好各類科技服務活動。開展送科技下鄉活動,對從事特色種養業的農户進行技術培訓,引導貧困村農業從業人員調整產業結構,幫助農户提高科技水平,降低成本,增加農業收入。邀請部分果樹、蔬菜及養殖科技特派員,深入企業、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種養殖技術,為科技下鄉做好示範。

9、加大省市科技扶貧項目實施力度。結合阜南縣發展實際和需求,培育壯大“果樹+養殖”、蔬菜大棚種植和稻蝦共養產業鏈,充分發揮科技特派員優勢,積極整合本地科技資源,組織科技計劃項目實施,開展有針對性的精準扶持。圍繞阜南縣農業特色產業,深入挖掘科技扶貧項目的調研、篩選工作,引導各類項目資金向精準扶貧工作傾斜。實施省市科技扶貧項目8個。

標籤: 創新 計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wenfanwen/keji/lol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