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結合社會所需和當代大學生所乏的技能及素質所做的調研(精選多篇)

結合社會所需和當代大學生所乏的技能及素質所做的調研(精選多篇)

第一篇:結合社會所需和當代大學生所乏的技能及素質所做的調研

結合社會所需和當代大學生所乏的技能及素質所做的調研(精選多篇)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全社會就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據勞動保障部對全國114個城市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調查顯示,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僅佔新增崗位總量的22%。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為413萬人,比xx年增加75萬人,增幅達22%;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495萬,比xx年增加82萬,同比增幅達19.9%。而xx年這些地區對高校(推薦打開本站:)畢業生的需求與xx年實際接收安排的畢業生人數相比,降幅達到22%。

種種數據表明,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式的嚴峻性在不斷攀升。站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在就業的數量和質量的夾縫中,各高校如何利用自己辦學的特色和優勢全面適應社會所需、企業所求;學生如何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天賦才幹及專業知識,培養自己成為新型社會的複合型人才,以實現其自身價值;企業如何依據其實際發展要求及需求評定其人力資源配置。“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人與社會相輔相成的同時也是相生相剋的,針對企業文化的實際需求,當代高校學生以怎樣的意識形態、素質及技能提升自己影響力,爭創個人品牌效應也成了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我們做此“社會所需和當代大學生所乏的技能及素質”調研就是基於學校、社會、企業的共通性,通過調查研究努力尋求學生擇業、就業、創業的新起點,以緩解嚴峻就業形式所帶來的困擾,把學生從思想的泥沼中解放出來。

一、企業對大學生的要求

面對現在的社會,面對大學生越來越普遍的現象,面對下崗工人的事實。企業對我們大學生的要求也是特別的挑剔。優中選優,而相對的那些不為所知的個人素質也進入了選擇之列。

1、部分企業最看重畢業生紮實的專業知識

從下面的圖表中我們可以發現,企業最需要大學生所具有的能力是紮實的專業知識,其次是外語水平、組織協調能力,分別佔35.56%和34.66%,由此可見,在大學校園裏,最主要的還是學習這一塊,這也同時解決了大學生到底應以學習為主還是以工作為主的困惑。

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也日趨細緻,所有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趨勢。在招聘中企業也越發的重視員工的專業技能,因而在缺乏一個統一的客觀的專業技能評價標準的情況下,企業選擇了首先了解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我們還應該看到一個這樣的趨勢: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專業化複合型”轉變,在要求員工具有出色的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求員工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業認為大學生綜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數企業很是看重應聘者的社會實踐能力,相對於成績與學歷,社會應該更看重員工未來的發展潛力,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也會是當今學生注重培養的能力。

3、企業對畢業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較高

現階段企業對畢業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較高的(61.90%的企業將思想道德列為對畢業生的特別要求),這主要是由於企業為了應對目前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缺乏誠信的表現以及逃避人力資源風險而採用的措施。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企業的用人標準也日趨務實,在招聘中學歷、學校名氣等因素所佔比重都日趨合理,企業的評價標準更加合理。

但是,還存在不少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別等,企業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以免造成就業歧視,影響企業形象。

二、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和能力

1、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

作為當代大學生,首先要學會做人,並且要具有敬業精神,敬業精神是許多用人單位最看重的品質之一。所謂有敬業精神的人就是有成就感,有一定責任心的人,以圓滿完成工作來衡量自己,而不用升遷和報酬來衡量自己。談起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應該體現在以下4方面的素質:

2、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能力

2.1、對社會認識能力

對社會認識能力的不足是由於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巨大不同和大學生總體上缺乏社會鍛鍊而造成的。

2.2、對自身認識能力

對自身的認識能力是由於對社會認識能力的不足而導致對自身素質和能力的錯誤判斷(通常是高估)。

因此,後者是前者的必然結果。用辨證的方法將兩句話連在一起,就具有着十分現實的指導意義的:首先,要做事,先做人。作為一個人,只有具備一定必要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素質,尤其是成功必備的為人處世準則,才能在做事中正確思考、正確決斷,最終取得成功。其中最起碼、最重要的素質就是堅守信用,行事專一。俗話説,“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由此可見,信用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不僅關係到他的人生成敗,也與事業的成敗息息相關。做人行事專一,持之以恆,認準目標,決不放棄,才能感天動地,化作精神,永世長存。另一方面,學會做事才能更好的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礎,將事情做好,做出成績,是我們努力前進的目標,同時又對做人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創業有成並惠及他人,是最好的做人方式,是將做人與做事有機結合的重要手段。只有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才能依靠他的能力和修養去贏得別人的尊重與支持。

3、學校學生怎樣利用自身優勢為自己打開就業渠道

“面對就業機會,你不去,自有人去!”機遇總是偏愛有準備的人,每個人必須做好應對就業的各種準備,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挖掘自己的潛力。

3.1塑造自我

1、鞏固自己的知識、技能層面

從xx屆畢業生的對就業區域的選擇來看,呈現以下趨勢:大學生對北京、上海、廣東等東部經濟發達地區以及其他的省會城市較為青睞,直接導致了這些地區人力供給的相對過剩;而對於廣大中部、西部地區來説,人力資源供給相對較少,無法滿足該地區對人力的需求,區域性人力資源供給矛盾顯著。

2、轉變觀念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現在畢業生的就業觀念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對專業與崗位不對口的認識也日趨理性。但大多畢業生期望值都非常的高,都對三類用人單位感興趣:國企、外企、私營企業,可見大學生就業選擇上還在“過獨木橋”,還需要進一步轉變就業觀念。

企業對大學生現在户籍、計算機能力、外語能力等非專業要求的偏見還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然而大學生對企業的規模、地區、性質的選擇上是還有不少的偏見。

3、注重個人道德修養

現在的大學生或許專業技能操作與專業理論知識不錯,但個人修養不見得有多少人會注重。

4、注意積累工作經驗

對於一個大學生説,在校學的都是以理論為主,操作大多隻是一種形式,一次實訓下來,能夠有一半人的懂得、清楚、明白就已經是非常好的了。這樣只有理論而缺乏了操作經驗的學生,畢業了哪來的工作經驗之談,利用課餘時間在外上班的同學,若以後畢業自己從事的就是自己所做的工作,那也是一件好事,但若不是,就只能是當課餘賺錢了。經驗充其量也就是去社會上適應過。

5、加強對工作適應能力

往往很多大學生到企業的適應期特別長,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其大多是由於對自身的認識不足導致心理不平衡所引發的適應不良現象。

3.2建議

1、樹立及時就業的觀念,從硬、軟件等各方面為就業打好堅實的基礎

畢業學生對就業的準備工作十分不到位,絕大多數學生沒有過求職經歷,只有7.33%的學生有過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很大一部分學生仍然沒有及時地轉換自己的角色定位,他們只是被動地接受學校組織的招聘,而更深層的原因則在於社會對大學生就業的引導還沒有到位。

2、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不盲目追求經濟條件

大學生在就業區域選擇、就業單位性質選擇上都有趨同現象,“經濟發達地區、高薪酬、外企或國企”仍然是多數畢業生的首先,但是現實的情況是能夠實現這種願望的大學生的比例其實是很小的,那麼多的大學生都在爭奪很少的職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職位,這可能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同時,大學教育的專業設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起到了引導作用。

而就在大學生都往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跑時,他們又都不約而同地表示對專業與職位是否對口不介意,這相對擴大了企業以及畢業生的選擇範圍。我們認為,只有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才能在求職的大潮中乘風破浪。

3、能力技術是條件,品德應該是基礎

對比大學生和企業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認識,學生一味的選擇“先就業後擇業”,並不一定是非常合適的就業觀念,這十分容易打擊企業的積極性。而大學生就業時對品德的冷落,更突出在當今社會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價值取向的重大轉變,而這種轉變值得人們深思,應該引起相當關注。

4、建立大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更流暢、有效的溝通交流渠道

大學生對用人單位不瞭解,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不能及時、有效的讓大學生了解,學校、畢業生、企業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高校在培養大學生上自有一套體系,而這套體系與招聘大學生的單位聯繫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養大學生,而事實上對該怎麼培養大學生以有利於他們更好的就業缺乏瞭解。而建立一種基於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才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之所在。

3.3要求

站在企業的角度當代大學生應具備七個方面的素質要求:

1、首先要自信,要堅定自己一定能成功。要像斯托克代爾悖論所説那樣,要具有這樣的自信:用心學習、勤于思考,就能夠做到:辦法總比問題多。

2、其次要認同企業文化及理念。要有正確的價值觀。你到了一個企業,如果你想在那裏好好幹,就要用這個理念和文化來規範自己的行為,提高自己對企業的忠誠度,這是一個大學生進入企業後很快適應和融入的基礎。

3、在企業裏找準自己的位置。自己的發展要與企業的發展目標一致,要相互依存。要有這樣一個思路,企業要往什麼方向發展,我能做什麼,我需要具有什麼樣的素質和能力,我才能做出我應該做的和我能做的。要相信只要具有企業需要的東西,就會有你發光有你實現人生價值的舞台。作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想持續發展,都已樹立了以人為本,人是最重要的資源,合適的人在合適的位置,實現企業與人才的同步發展。會想方設法去做到這一點。

4、對崗位的興趣和對事業追求的內在動力。作為企業一般會根據你個人的專業或特長安排你的崗位,能否成功或很快地進入角色這就要看個人對崗位的興趣,是作為一個飯碗還是作為事業(我想做一點事和我找到了一個比較穩定的職業了)是兩種不同的理念會產生不同的動力。

5、要具有團隊精神,要有有效溝通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較快進入角色.

6、創新能力和善於思考的能力。創新能產生活力,善於思考,能解決面臨的問題.

7、學習能力.將是個人綜合素質的基礎。

第二篇:結合社會所需和當代大學生所乏的技能及素質所做的調研

透析社會服務就業

——結合社會所需和當代大學生所乏的技能及素質所做的調研

調研人員:彭天勇徐值兵趙興濤趙仁銘閆亭亭曾望

劉新梅張小豐傳先書

調研時間:7月15日——8月30日

調研內容:社會所需和當代大學生所乏的技能及素質

調查對象:

指導老

師: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全社會就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據勞動保障部對全國114個城市勞動力市場供求狀況調查顯示,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僅佔新增崗位總量的22%。2014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為413萬人,比2014年增加75萬人,增幅達22%;2014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495萬,比2014年增加82萬,同比增幅達19.9%。而2014年這些地區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與2014年實際接收安排的畢業生人數相比,降幅達到22%。

種種數據表明,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式的嚴峻性在不斷攀升。站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在就業的數量和質量的夾縫中,各高校如何利用自己辦學的特色和優勢全面適應社會所需、企業所求;學生如何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天賦才幹及專業知識,培養自己成為新型社會的複合型人才,以實現其自身價值;企業如何依據其實際發展要求及需求評定其人力資源配置。“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人與社會相輔相成的同時也是相生相剋的,針對企業文化的實際需求,當代高校學生以怎樣的意識形態、素質及技能提升自己影響力,爭創個人品牌效應也成了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我們做此“社會所需和當代大學生所乏的技能及素質”調研就是基於學校、社會、企業的共通性,通過調查研究努力尋求學生擇業、就業、創業的新起點,以緩解嚴峻就業形式所帶來的困擾,把學生從思想的泥沼中解放出來。

一、企業對大學生的要求

面對現在的社會,面對大學生越來越普遍的現象,面對下崗工人的事實。企業對我們大學生的要求也是特別的挑剔。優中選優,而相對的那些不為所知的個人素質也進入了選擇之列。

1、部分企業最看重畢業生紮實的專業知識

從下面的圖表中我們可以發現,企業最需要大學生所具有的能力是紮實的專業知識,其次是外語水平、組織協調能力,分別佔35.56%和34.66%,由此可見,在大學校園裏,最主要的還是學習這一塊,這也同時解決了大學生到底應以學習為主還是以工作為主的困惑。

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也日趨細緻,所有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趨勢。在招聘中企業也越發的重視員工的專業技能,因而在缺乏一個統一的客觀的專業技能評價標準的情況下,企業選擇了首先了解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我們還應該看到一個這樣的趨勢: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專業化複合型”轉變,在要求員工具有出色的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求員工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業認為大學生綜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數企業很是看重應聘者的社會實踐能力,相對於成績與學歷,社會應該更看重員工未來的發展潛力,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也會是當今學生注重培養的能力。

3、企業對畢業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較高

現階段企業對畢業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較高的(61.90%的企業將思想道德列為對畢業生的特別要求),這主要是由於企業為了應對目前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缺乏誠信的表現以及逃避人力資源風險而採用的措施。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企業的用人標準也日趨務實,在招聘中學歷、學校名氣等因素所佔比重都日趨合理,企業的評價標準更加合理。

但是,還存在不少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別等,企業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以免造成就業歧視,影響企業形象。

二、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和能力

1、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

作為當代大學生,首先要學會做人,並且要具有敬業精神,敬業精神是許多用人單位最看重的品質之一。所謂有敬業精神的人就是有成就感,有一定責任心的人,以圓滿完成工作來衡量自己,而不用升遷和報酬來衡量自己。談起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應該體現在以下4方面的素質:

1.1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

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是當今人才觀的一個重點。所謂人才,首要的應該是一個品質高尚的、和諧的和趨於人格完善的人,是一個和社會融洽相處並且受社會歡迎的有道德的人。而在一個人身上確立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同樣需要經過長期的學習和鍛鍊過程。加強思想素質建設,首先要建立辨識思維。這是一個人的世界觀問題。其次,要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的作

用是越來越大,但它們不能作為人生價值觀的核心。金錢在經濟領域裏的作用越來越大,這是一種市場條件下的進步,它比情説了算,比權力説了算要進步。但是,金錢一越出經濟軌道,介入社會其它領域,就會產生腐敗和社會醜惡現象。因此不能把它當作人生的最高目標,要正確對待金錢。我們必須以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大小來衡量他的價值,這也是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

要求。

1.2良好的業務素質

業務素質是大學生的必要素質,是我們為社會服務,為國家做出貢獻的必備本領。現代社會的特徵之一是社會競爭的加劇,而競爭時代的要求就是誰都必須憑真才實學取勝。業務素質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雄厚紮實的學科基礎知識和精闢的專業造詣;(2)不斷進行專業研究、專業應用、專業開拓的興趣和能力;(3)管理能力。例如效率觀念,同一個工程,它消耗的精神、時間、財力最小的當然是最好的。一個工程它有一個規劃、組織、環境、人員、機制、時間、效率等一系列指標。因此,專業管理能力的培養,已成為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4)融合能力。當今時代的任何科學技術的突破都來自學科專業的融和,培養學生的專業融合能力實質就是培養創造能力。(5)敬業精神。貝弗基在《科學研究的藝術》一書中總結道:“科學上成年人思維的發展,只能達到青年時期打的基礎所能支撐高度。”必須充分意識到基礎的重要性,特別要在“牢固”和“紮實”上下功夫,切忌搞花架子。

1.3較高的文化素質

文化素質,通常又被稱作人的文化素養,是知識、能力、觀念、情感、意志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一個人的內在品質,外化為人的人格、氣質、修養。文化可以給我們很多直接和間接的人生體驗和人生哲理,幫助我們瞭解世界,記憶自己對社會的責任。人文中有些很精彩的東西,能直接給我們啟迪。孔子説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文化修養較高的人雖然各有自己的個性,但大家在一起卻很和諧;小人沒有自己的個性,但在一起卻不能和諧。這話多深刻,對我們待人、處理人際關係很有啟發。而以往教育的明顯缺陷是人文教育薄弱,從而出現人的知識結構以至人格不和諧、不完善現象。二十世紀的人才必須懂得交流,而且還要善於溝通,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建議,把一待所學,貢獻給社會主義國家。

1.4良好的心理素質

企業用人歷來重視心理素質,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少有意識的艱苦磨練教育、承受挫折教育、適應環境教育、正確處理人際關係教育等心理素質的強化教育,造成一部分學生心理非常脆弱,遠不適應競爭的環境,這就給高校教育和大學生自身提出了增強心理素質的艱鉅任務。

當代的大學生面臨挑戰多多,要想成功的邁出走向社會的第一步,一定要有這些基本的素質,才能適應社會的挑戰。

2、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能力

2.1、對社會認識能力

對社會認識能力的不足是由於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巨大不同和大學生總體上缺乏社會鍛鍊而造成的。

2.2、對自身認識能力

對自身的認識能力是由於對社會認識能力的不足而導致對自身素質和能力的錯誤判斷(通常是高估)。

因此,後者是前者的必然結果。用辨證的方法將兩句話連在一起,就具有着十分現實的指導意義的:首先,要做事,先做人。作為一個人,只有具備一定必要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素質,尤其是成功必備的為人處世準則,才能在做事中正確思考、正確決斷,最終取得成功。其中最起碼、最重要的素質就是堅守信用,行事專一。俗話説,“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由此可見,信用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不僅關係到他的人生成敗,也與事業的成敗息息相關。做人行事專一,持之以恆,認準目標,決不放棄,才能感天動地,化作精神,永世長存。另一方面,學會做事才能更好的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礎,將事情做好,做出成績,是我們努力前進的目標,同時又對做人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創業有成並惠及他人,是最好的做人方式,是將做人與做事有機結合的重要手段。只有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才能依靠他的能力和修養去贏得別人的尊重與支持。

3、學校學生怎樣利用自身優勢為自己打開就業渠道

“面對就業機會,你不去,自有人去!”機遇總是偏愛有準備的人,每個人必須做好應對就業的各種準備,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挖掘自己的潛力。

3.1塑造自我

1、鞏固自己的知識、技能層面

從2014屆畢業生的對就業區域的選擇來看,呈現以下趨勢:大學生對北京、上海、廣東等東部經濟發達地區以及其他的省會城市較為青睞,直接導致了這些地區人力供給的相對過剩;而對於廣大中部、西部地區來説,人力資源供給相對較少,無法滿足該地區對人力的需求,區域性人力資源供給矛盾顯著。

2、轉變觀念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現在畢業生的就業觀念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對專業與崗位不對口的認識也日趨理性。但大多畢業生期望值都非常的高,都對三類用人單位感興趣:國企、外企、私營企業,可見大學生就業選擇上還在“過獨木橋”,還需要進一步轉變就業觀念。

企業對大學生現在户籍、計算機能力、外語能力等非專業要求的偏見還在一定的程度上存在,然而大學生對企業的規模、地區、性質的選擇上是還有不少的偏見。

3、注重個人道德修養

現在的大學生或許專業技能操作與專業理論知識不錯,但個人修養不見得有多少人會注重。

4、注意積累工作經驗

對於一個大學生説,在校學的都是以理論為主,操作大多隻是一種形式,一次實訓下來,能夠有一半人的懂得、清楚、明白就已經是非常好的了。這樣只有理論而缺乏了操作經驗的學生,畢業了哪來的工作經驗之談,利用課餘時間在外上班的同學,若以後畢業自己從事的就是自己所做的工作,那也是一件好事,但若不是,就只能是當課餘賺錢了。經驗充其量也就是去社會上適應過。

5、加強對工作適應能力

往往很多大學生到企業的適應期特別長,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其大多是由於對自身的認識不足導致心理不平衡所引發的適應不良現象。

3.2建議

1、樹立及時就業的觀念,從硬、軟件等各方面為就業打好堅實的基礎

畢業學生對就業的準備工作十分不到位,絕大多數學生沒有過求職經歷,只有7.33%的學生有過好的職業生涯規劃,很大一部分學生仍然沒有及時地轉換自己的角色定位,他們只是被動地接受學校組織的招聘,而更深層的原因則在於社會對大學生就業的引導還沒有到位。

2、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不盲目追求經濟條件

大學生在就業區域選擇、就業單位性質選擇上都有趨同現象,“經濟發達地區、高薪酬、外企或國企”仍然是多數畢業生的首先,但是現實的情況是能夠實現這種願望的大學生的比例其實是很小的,那麼多的大學生都在爭奪很少的職位而忽略的其他的職位,這可能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很重要的一方面原因,同時,大學教育的專業設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起到了引導作用。

而就在大學生都往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跑時,他們又都不約而同地表示對專業與職位是否對口不介意,這相對擴大了企業以及畢業生的選擇範圍。我們認為,只有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才能在求職的大潮中乘風破浪。

3、能力技術是條件,品德應該是基礎

對比大學生和企業對大學生就業觀念的認識,學生一味的選擇“先就業後擇業”,並不一定是非常合適的就業觀念,這十分容易打擊企業的積極性。而大學生就業時對品德的冷落,更突出在當今社會的大背景下,大學生價值取向的重大轉變,而這種轉變值得人們深思,應該引起相當關注。

4、建立大學生和用人單位之間更流暢、有效的溝通交流渠道

大學生對用人單位不瞭解,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不能及時、有效的讓大學生了解,學校、畢業生、企業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高校在培養大學生上自有一套體系,而這套體系與招聘大學生的單位聯繫很少。高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去培養大學生,而事實上對該怎麼培養大學生以有利於他們更好的就業缺乏瞭解。而建立一種基於需求的人才培養體系才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根本之所在。

3.3要求

站在企業的角度當代大學生應具備七個方面的素質要求:

1、首先要自信,要堅定自己一定能成功。要像斯托克代爾悖論所説那樣,要具有這樣的自信:用心學習、勤于思考,就能夠做到:辦法總比問題多。

2、其次要認同企業文化及理念。要有正確的價值觀。你到了一個企業,如果你想在那裏好好幹,就要用這個理念和文化來規範自己的行為,提高自己對企業的忠誠度,這是一個大學生進入企業後很快適應和融入的基礎。

3、在企業裏找準自己的位置。自己的發展要與企業的發展目標一致,要相互依存。要有這樣一個思路,企業要往什麼方向發展,我能做什麼,我需要具有什麼樣的素質和能力,我才能做出我應該做的和我能做的。要相信只要具有企業需要的東西,就會有你發光有你實現人生價值的舞台。作為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想持續發展,都已樹立了以人為本,人是最重要的資源,合適的人在合適的位置,實現企業與人才的同步發展。會想方設法去做到這一點。

4、對崗位的興趣和對事業追求的內在動力。作為企業一般會根據你個人的專業或特長安排你的崗位,能否成功或很快地進入角色這就要看個人對崗位的興趣,是作為一個飯碗還是作為事業(我想做一點事和我找到了一個比較穩定的職業了)是兩種不同的理念會產生不同的動力。

5、要具有團隊精神,要有有效溝通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較快進入角色.

6、創新能力和善於思考的能力。創新能產生活力,善於思考,能解決面臨的問題.

7、學習能力.將是個人綜合素質的基礎。

第三篇:論當代大學生步入社會所需技能及素質

論當代大學生就業所需技能及素質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全社會就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然而,在近年高校畢業生數量急劇膨脹的形勢下,就業的難題似乎變得更加嚴峻和突出——全國就業工作座談會傳來消息,2014年應屆畢業生規模是本世紀初的6倍,2014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為660萬人,“十二五”時期應屆畢業生年平均規模將達到近700萬人。比近不比遠,這一數據比起距今僅僅6年的05年就多出了近一倍。

種種數據表明,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式的嚴峻性在不斷攀升。站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在就業的數量和質量的夾縫中,各高校如何利用自己辦學的特色和優勢全面適應社會所需、企業所求;學生如何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天賦才幹及專業知識,培養自己成為新型社會的複合型人才,以實現其自身價值;企業如何依據其實際發展要求及需求評定其人力資源配置。“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人與社會相輔相成的同時也是相生相剋的,針對企業文化的實際需求,當代高校學生以怎樣的意識形態、素質及技能提升自己影響力,爭創個人品牌效應也成了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我們做此“當代大學生就業所需技能及素質”研究就是基於學校、社會、企業的共通性,通過調查研究努力尋求學生擇業、就業、創業的新起點,以緩解嚴峻就業形式所帶來的困擾,把學生從思想的泥沼中解放出來。

作為當代大學生中的一員,抱着對自己的將來負責任的態度,瞭解和培養當代大學生就業所需技能及素質應該是必須的也是急切的。因此,首先我們就應當從企業的角度出發,去調查下企業所需的當代大學生應具有怎樣一種能力。以下是我們小組蒐集的資料:

1、 部分企業最看重畢業生紮實的專業知識

資料顯示,企業最需要大學生所具有的能力是紮實的專業知識,其次是外語水平、組織協調能力,分別佔35.56%和34.66%,由此可見,在大學校園裏,最主要的還是學習這一塊,這也同時解決了大學生到底應以學習為主還是以工作為主的困惑。

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也日趨細緻,所有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趨勢。在招聘中企業也越發的重視員工的專業技能,因而在缺乏一個統一的客觀的專業技能評價標準的情況下,企業選擇了首先了解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是一個必然的選擇。我們還應該看到一個這樣的趨勢: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專業化複合型”轉變,在要求員工具有出色的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求員工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等。

2、 大多企業認為大學生綜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數企業很是看重應聘者的社會實踐能力,相對於成績與學歷,社會應該更看重員工未來的發展潛力,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也會是當今學生注重培養的能力。

3、 企業對畢業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較高

現階段企業對畢業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較高的(61.90%的企業將思想道德列為對畢業生的特別要求),這主要是由於企業為了應對目前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缺乏誠信的表現以及逃避人力資源風險而採用的措施。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企業的用人標準也日趨務實,在招聘中學歷、學校名氣等因素所佔比重都日趨合理,企業的評價標準更加合理。

但是,還存在不少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別等,企業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以免造成就業歧視,影響企業形象。

從以上資料可以發現,企業對於大學生的要求歸納起來就是三點:專業技能,綜合素質和思想道德。專業技能很簡單,就是你在大學所學的專業。這個毋庸置疑需要熟練掌握,但從現今的角度看,初高中的應試教育並未對一個人的價值觀產生很大影響,在這樣價值觀模糊的情況下,當初選擇專業更多的人是根據父母推薦或者自己的一個模糊的概念或者直接根據分數來選的,這樣的選擇其實並不一定真的適合你,很多事情需要天分和毅力,而對於工科學生來説,天分很重要。選擇了一樣你沒有天分或者根本不喜歡的專業,是學不好的。説了這麼多,無非是想證明大學的專業並不代表你以後的事業。據調查,70%以上的人從高校畢業後所從事的工作是和專業無關的。所以,大學也是一個人在選擇自己今後道路的過程。綜上所述,大學中專業技能很重要,但卻不是必要的。

接下來就是看綜合能力。其實這個詞很模糊,什麼叫綜合?什麼叫能力?其實綜合能力就是一種在社會上與人交往,與人合作,與人競爭的一種手段。在一大羣面試者中,如何脱引而出?其實更多的就是看你的綜合能力。那企業所需人才的綜合能力包括哪些?我歸納如下:具有對環境的主動適應能力、對文化的整合能力、為理想而奮鬥的實踐能力以及對固有事物的創新能力。

1、 對環境的主動適應能力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具有獨立創新精神的現代人,必然具有較強的環境適應能力,在人與環境的互動過程中,個體能夠以前瞻性的思維與眼光作出預測與判斷,並及時調整自己的人生目標和行動方案,以保持與變化着的環境的協調統一,

而不是消極被動地等待和忍耐。特別是在知識經濟、市場經濟時代,只是技術的不斷更新,職業崗位的不斷轉換,人際關係的不斷變化,使得人們幾乎始終處在一個陌生的社會環境中,這就尤其需要具備良好的自我調試能力,做到“與時俱進”,無往而不勝。

2、 對文化的整合能力

現代社會生活在最大程度上體現了文化的多元並存、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主流文化與邊緣文化等多種文化並存,使得許多人產生了深深的文化困惑,難以選擇和研究個體的文化態度和生活方向。作為一個具有高素質的當代大學生,必須有更加寬闊的文化視野,始終把實踐主題生存與發展的最關鍵問題,“以我為主”,大膽批判和選擇,在此基礎上,進行文化的再整合和再創造。只有這樣,才能在市場化,全球化過程中辨清方向,確定目標,開創新天地。

3、 為理想而奮鬥的實踐能力

認識世界的真理性固然重要,但問題在於改造世界。沒有時間,理論上的科學構想就難以轉化成現實生產力;沒有實踐,人生理想和價值追求永遠只能是精神的“空中花園”,難以轉化成現實的文化存在。因此,時間觀念的有無,實踐能力的強弱,對於一個現代人事業的成敗至關重要。

4、 對於固有事物的創新能力

金利來領帶的創始人曾憲梓説:“做生意要靠創意而不是靠本錢。”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缺乏創新的企業很難站穩腳跟,改革和創新永遠是企業活力與競爭力的源泉。從這件事中也可以折射出企業對於大學生所需要的創新能力。每個大學生都應當具備這樣一種創新能力,多思考,多注意細節,改變生活的態度,自然能乘風破浪。 最後再看看道德思想。我也做了一下歸納,主要自信心、進取心和責任心。在大學,我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在接觸各種各樣不同的人的過程中學習如何做人。在以後的事業中,毫無疑問自信心將給你一個更好的面貌,將你最好的一面展示給所有人。而進取心則會讓你不斷進步,不斷超越,不管從物質上還是精神上。責任心則是對於家庭,事業,社會的責任。不管如何這些素質都應該與大學生所有的能力相匹配,不然自信將變成自負,進取將變成奪取,責任則變成一種負擔。

第四篇:面向企業的當代大學生所需的技能及素質

面向企業的當代大學生

高校畢業生就業是全社會就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之一。種種數據表明,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式的嚴峻性在不斷攀升。站在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在就業的數量和質量的夾縫中,各高校如何利用自己辦學的特色和優勢全面適應社會所需、企業所求;學生如何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天賦才幹及專業知識,培養自己成為新型社會的複合型人才,以實現其自身價值;企業如何依據其實際發展要求及需求評定其人力資源配置。“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人與社會相輔相成的同時也是相生相剋的,針對企業文化的實際需求,當代高校學生以怎樣的意識形態、素質及技能提升自己影響力,爭創個人品牌效應也成了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我們做此“社會所需和當代大學生所乏的技能及素質”調研就是基於學校、社會、企業的共通性,通過調查研究努力尋求學生擇業、就業、創業的新起點,以緩解嚴峻就業形式所帶來的困擾,把學生從思想的泥沼中解放出來。

一、企業對大學生的要求

面對現在的社會,面對大學生越來越普遍的現象,面對下崗工人的事實。企業對我們大學生的要求也是特別的挑剔。優中選優,而相對的那些不為所知的個人素質也進入了選擇之列。

1、部分企業最看重大學生紮實的專業知識

企業最需要大學生所具有的能力是紮實的專業知識,其次是外語水平、組織協調能力,由此可見,在大學校園裏,最主要的還是學習這一塊,這也同時解決了大學生到底應以學習為主還是以工作為主的困惑。

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也日趨細緻,所有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趨勢。在招聘中企業也越發的重視員工的專業技能,因而在缺乏一個統一的客觀的專業技能評價標準的情況下,企業選擇了首先了解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我們還應該看到一個這樣的趨勢: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專業化複合型”轉變,在要求員工具有出色的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求員工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業認為大學生綜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數企業很是看重應聘者的社會實踐能力,相對於成績與學歷,社會應該更看重員工未來的發展潛力,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也會是當今學生注重培養的能力。

3、企業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較高

現階段企業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較高的,這主要是由於企業為了應對目前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缺乏誠信的表現以及逃避人力資源風險而採用的措施。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企業的用人標準也日趨務實,在招聘中學歷、學校名氣等因素所佔比重都日趨合理,企業的評價標準更加合理。

但是,還存在不少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別等,企業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以免造成就業歧視,影響企業形象。

二、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和能力

1、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

作為當代大學生,首先要學會做人,並且要具有敬業精神,敬業精神是許多用人單位最看重的品質之一。所謂有敬業精神的人就是有成就感,有一定責任心的人,以圓滿完成工作來衡量自己,而不用升遷和報酬來衡量自己。談起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應該體現在以下4方面的素質: 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 ,良好的業務素質 ,較高的文化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

2、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能力:對社會認識能力 ,對自身認識能力

第五篇:當代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調研問卷

當代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調查問卷

尊敬的領導:

您好!非常感謝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們的問卷調查。為了幫助在校大學生更有針對性地提升其社會適應能力,聽取您對高校培養人才方面的建議和要求,我們特組織了本次面向珠三角地區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情況調查。對您所提供的信息我們將予以保密,不會對貴單位產生任何影響。再次感謝您對我們的支持與幫助。

1、貴單位的性質是:()

a黨政機關b科研設計單位c教育單位d國有企業e外資企業f合資企業g個人獨資企業h醫療機構i其他

2、貴單位所在的城市是:()

a廣州b深圳c佛山d珠海e東莞f中山g江門

3、您對近幾年貴單位招收的大學畢業生的總體印象是:()

a 比較滿意b 一般c 不滿意

4、您覺得大學生在高校裏培養的能力是否能否滿足用人單位需求()

a 能b 存在比較大差距c 基本能

5、從總體上看,當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如何?()

a 主流是好的,大多數思想積極上進b 一般,有逐漸下滑的趨勢

6、從總體上看,您認為當前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表現如何?()

a 善於交往,人際關係十分和諧

b人際關係較和諧,偶爾出現的矛盾可以自己解決

c人際關係不和諧,不善於處理矛盾

7、從專業知識及技能的角度,您認為大學畢業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否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求?()

a能b基本能c基本不能

8、您對大學畢業生心理素質評價如何?()

a總體比較好b一般c比較差

9、您認為大學生畢業生目前最欠缺的素質是什麼?()

a思想道德素質b人際交往能力c心理素質d專業知識和技能

10、您認為導致當代大學生社會適應困難最主要的原因是?()

a社會大環境b高校c家庭d個人

11、您認為大學生不能勝任工作的主要原因是?(最多選三項)()

a專業知識欠缺b溝通及社交能力不夠c職業道德欠缺

d學習能力不夠e承受壓力能力不夠f外語水平不夠

12、您認為導致大學生思想道德存在問題的最主要原因是?()

a 高校不重視思想道德教育b 家庭環境影響

c 學生個人問題d 社會環境影響

13、您認為高校在大學生專業知識技能培養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

a知識陳舊,難以適應社會發展及變化要求

b培養模式單一,理論與實踐脱節

c

您認為本單位聘用的大學生最有待提高的能力和素質是什麼?(最多選三項)

a責任心b團隊精神c道德誠信

d溝通能力e外語水平f自我管理能力

g創新能力h學習能力i承受壓力能力

j職業知識k其它

4、

6、

7、請問您認為應屆大學生,除大學文憑外,哪些證書比較重要(最多可選擇三項)a英語四、六級證b計算機等級證c獎學金證書

d體育文藝類獲獎證書e報關、報檢員證f註冊會計師證

g“優秀學生幹部”證書h駕駛證i各種專業人員上崗證書 j 其他

8、貴單位最歡迎什麼樣的大學畢業生:

a 責任心強b 勝任工作c 綜合素質高

d 知識技能好e 其他

9、您對現階段高校畢業生的看法有哪些(可多選):

a 能力知識寬而不精

b 實際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c 書本知識與實際操作不能很好的銜接

d 吃苦耐勞能力較差

e 不願從基層做起且缺乏主動性

f 心浮氣躁、要求過高和對自身素質認識不夠

g 其它

10、

11、您認為用人單位選擇大學畢業生,最重要的原因是:

a 能夠給企業帶來業績b 能夠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c 能夠和大家相處,關鍵時候能發揮作用d 不計較個人得失

14、請問貴單位會通過以下哪些途徑招聘員工呢?

a獵頭公司b人才招聘市場c招聘廣告

d因特網e 自動上門求職f熟人介紹g其他

15、

16、請問貴單位要求畢業生擁有哪些經驗?

a社會實踐經驗

b學生幹部或社團實踐經驗

c企業實習或工作經驗

17、請問貴單位對大學生下列哪些思想道德比較重視?(多選)

a尊敬上級b吃苦耐勞c有上進心

d謙虛謹慎e心理素質好f其他

18、您認為現時本科畢業生在踏上工作崗位前最欠缺的人文素質是什麼?

a職業生涯規劃指導b職業道德教育

c行業背景知識d職業禮儀培訓

19、貴單位認為目前本科生學歷求職者存在的最大問題是?

a眼高手低b經驗不足

c修養不足d能力不夠

20、請問對於專業是否對口的問題有什麼看法嗎?

a專業與能力同樣重要,同等考慮

b能力比專業更重要,能力優先考慮

c專業比能力更重要,專業優先考慮

d有能力與潛力,專業是否對口不太重要

21、您認為在校大學生應該培養哪幾種能力來適應社會?

a學習知識的能力b社會適應能力c交際能力

d組織管理能力e動手能力f創新能力

g心理承受能力

22、貴單位對目前所用大學生的能力水平的滿意度是:

a很滿意b基本滿意c不滿意d非常不滿意

23、您認為培養和獲得社會適應能力與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徑是什麼

a社會兼職b畢業實習c假期實習

d參加社會實踐活動e參加學生社團活動

24、您認為大學生怎樣才能成功走進社會並在社會生活實踐中保持良好的可持續發展的狀態呢?

a正確認識當代中國社會

b正確認識人的核心競爭力

c加強個性修養,提高人際溝通協調能力

d努力增強挫折承受力,勇於並善於走出困境

25、您認為高校培養大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有效對策是什麼?

a改進教學方法,優化課程結構b加強社會實踐

c注重大學生理想、信念和責任感的培養d加強人格鍛鍊

26、您認為高校人才培養存在什麼主要問題?

a實踐環節少b專業設置不合理

c忽視職業道德素質培養d教育理念陳舊

27、在眾多的應聘者中,相同條件下貴單位會優先選擇哪類應聘者?

a擁有各種資格證書的b擁有的姣好的外表氣質c有工作經驗 d曾擔任過學生幹部e專業對口f其它

28、請問貴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有哪些?

a 在最短時間內認同企業文化

b 不苛求名校出身,只要綜合素質好

c 有敬業精神和職業素質

d 有專業技術能力

e 有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

29、請問貴單位對學生心理素質方面有哪些要求?

a 要能承受起壓力

b 要做到時刻保持心理輕鬆

c 不能因為挨批評而放棄

d遇到問題應該冷靜對待

30、請問貴單位對大學生的合作精神有哪些看法?

a 要懂得與對友溝通

b 要以集體利益為重

c 不能因為是合作而產生依賴

d 有問題應該做到即時與領導溝通

31、請問貴單位對剛畢業的大學生

a 完全接受b 基本接受

c 無所謂d 不接受

32、請問貴單位傾向於選擇哪一類型的大學生?

a 心理素質好的大學生

b外型良好的大學生

c談吐得當的大學生

d有創新能力的大學生

e 有責任心的大學生

33、請問貴單位希望大學生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a 專業技術

b 實踐動手能力

c 談吐禮儀

d 吃苦耐勞的精神

e 良好的心理素質

34、企業希望學校在職業教育中加大以下哪些方面的培養力度()

a動手技能b思想政治c職業道德 d專業素質e社會活動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7rzj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