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農民工調查報告多篇

農民工調查報告多篇

農民工調查報告多篇

農民工調查報告篇1

據農民工年度監測調查資料顯示,20**年我市700個農村居民調查户中,全部家庭人口2313人,其中農民工[1]920人,佔家庭人口的比重為39.8%,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平均每户擁有農民工1.31人。我市農民工呈現出男性多於女性、已婚多於未婚、31-50歲年齡者多、國中文化程度者多、未參加過技能培訓者多等基本羣體特徵;本地就業者多、製造業從業者多、生產或運輸設備操作者多等分佈特徵;從業時間增加、收入顯著提高、男女收入差距縮小等就業特徵。

一、我市農民工基本情況

1、男多女少

從性別看,男性佔68.3%,女性佔31.7%。男女比例為2.15:1,比xx年的2.23:1有所降低,男多女少的趨勢沒有改變,但近年來呈現出男性務工比重逐年上升趨勢。

2、八成以上已婚

從婚姻狀況看,已婚人員佔85.7%,其中男性和女性的已婚率分別為85.0%和87.0%;未婚人員佔12.9%,其中男性和女性的未婚率分別為13.1%和12.7%;離異或喪偶的人員佔1.4%,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

3、近六成農民工年齡在31-50歲

調查結果顯示,xx年我市農民工的平均年齡為41.3歲,其中男性為42.3歲,女性為39.0歲。

從年齡構成看,30週歲及以下的佔20.6%,比上年降低1.8個百分點;31-40週歲的佔23.7%,比上年降低1.4個百分點;41-50週歲的佔34.2%,比上年增加2.3個百分點;50週歲以上的佔21.5%,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31-50週歲的接近六成,是農村居民家庭中非農就業的主體。

4、文化程度以國中為主

從文化程度看,國小及以下佔13.8%、國中佔67.6%、高中及以上佔18.6%。我市農民工文化程度仍以國中為主。

從年齡看,年輕人羣文化程度相對更高,30週歲及以下年齡組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佔31.8%,比30週歲以上年齡組高16.6個百分點。

從性別看,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女性佔21.5%,男性佔17.2%,女性比男性高4.3個百分點。農村女性勞動力要付出更多努力,擁有更高學歷才能勝過男性,在競爭中獲得從業機會。

5、參加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不足兩成

調查結果顯示,xx年我市接受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佔17.9%。其中只接受過農業技術培訓的佔24.2%;只接受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佔62.4%;同時接受過農業技術和非農職業技能培訓的佔13.4%。

從性別看,男性接受過培訓的比例為19.4%,明顯高於女性的14.7%。

從文化程度看,文化程度越高,接受過培訓的比重越高。國小及以下、國中、高中及以上接受過培訓的農民工分別佔14.2%、17.5%和22.2%。尤其是參加過非農職業技能培訓,國小及以下、國中、高中及以上接受過的比重分別佔9.4%、13.0%和18.7%,顯著高於參加過農業技術培訓的比重5.5%、7.7%和4.1%。

二、我市農民工就業分佈狀況

1、近九成以本地就業為主

由於我市社會經濟發展程度高,為勞動力就業提供了大量崗位,一直以來都是外地農民工務工的流入地。對我市農村勞動力來説,基本上無需外出就可實現充分就業。調查顯示,在鄉內從業的佔88.9%,是我市農民工最主要的從業地區;在鄉外縣內、縣外市內及國內其他省市從業的農民工分別佔5.8%、3.8%和1.5%。

從年齡和婚姻狀況看,30歲以上農民工更傾向於在鄉內從業,比重比30歲及以下的農民工高19.4個百分點;已婚人員選擇在鄉內從業的比例比未婚人員高23.0個百分點。

2、五成農民工從事製造業

從產業結構看,從事第一產業的佔0.1%;從事第二產業的佔60.0%,比上年增加1.6個百分點;從事第三產業的佔39.9%,比上年減少1.6個百分點。

從行業分佈看,超過五成農民工從事製造業,佔51.3%,是吸納農民工就業最多的行業;其次是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佔17.8%;再次是批發零售業和建築業各佔8.0%;隨後是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佔7.4%。五個行業一共吸納了92.5%的農民工,比上年增加2.8個百分點。

3、近四成農民工從事生產、運輸設備操作等工作

從職業分佈看,經營類、管理類、技術類的從事人員比重較低。從事生產、運輸設備操作等工作的人員比重最高,佔39.8%;服務業人員佔13.5%;個體經營人員佔8.3%;專業技術人員佔7.3%;辦事人員及有關人員佔4.3%;商業人員佔2.0%;企業經營管理人員佔1.2%;私營企業主佔0.6%;農林牧漁水利業生產人員佔0.1%;從事其他工作種類的人員佔22.9%。

三、我市農民工的就業時間和收入狀況

1、平均從業時間略增

xx年我市農民工人均從業時間為10.9個月,比上年增加0.1個月,其中本地務工、本地非農自營、本地非農務工和外出從業時間分別為0.5個月、1.4個月、7.9個月和1.1個月。調查顯示,有26.1%的農民在從事非農活動的同時兼顧自家的農業生產,務工務農兩不誤。

2、非農收入顯著提高

調查結果顯示,xx年我市農民工月均非農收入為2535元,比上年增長18.0%,其中月均收入在600元及以下的佔1.8%;601-800元的佔2.6%;801-1200元的佔9.5%;1201-1600元的佔14.5%;1601-2400元的佔30.4%,2400元以上的佔41.2%。月均收入在1600元以上的農民工佔到了71.6%,比上年增加了14.4個百分點,呈現出收入大幅增長,低收入者比重減少的趨勢。

3、男女農民工收入差距略有縮小

從性別看,xx年我市男性農民工月均收入2774元,女性農民工月均收入1993元。男女收入比是1.39:1,比上年的1.55:1有所降低。

4、不同年齡組的農民工,收入愈高增速越低

從年齡組看,41-50週歲年齡組農民工月均收入最高,為2823元;其次是31-40週歲年齡組,為2662元;排在第三位的是50週歲以上年齡組,為2224元;最低的是30週歲及以下年齡組,為2205元。70後、80後是月均收入最高的人羣,他們從業多年,擁有較多的工作經驗,且年富力強,收入水平最高。

從收入漲幅看,漲幅最快的是30週歲及以下年齡組,增長25.6%;其次是50週歲以上年齡組,增長17.2%;第三是31-40週歲年齡組,增長16.4%;第四是31-40週歲年齡組,增長14.9%。增長幅度的高低正好與絕對收入的高低相反,收入越高增幅越小,呈現出差距縮小的趨勢。

5、國中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月均收入最高

從文化程度看,國小及以下、國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月均收入分別為2215元、2616元和2472元,比上年分別增長了26.2%、15.5%和20.4%,國中文化程度的農民工收入最高,增速最小。

6、本地非農務工收入最低

從就業方式看,本地非農務工、本地非農自營和外出從業的農民工月均收入分別為2155元、4667元和2600元,比上年分別增長了18.1%、14.9%和16.9%,本地非農務工農民工收入最低,自營農民工收入增幅最小。

7、交通運輸業收入最高,批發零售業增速最快

從農民工從事的五大行業看,收入水平由高到低分別是交通運輸業、批發零售業、建築業、製造業和居民服務業,月均收入水平分別為3313元、3241元、2798元、2434元和20xx元。收入增速由高到低分別是批發零售業、居民服務業、製造業、交通運輸業和建築業,分別為29.7%、21.7%、16.7%、7.1%和6.5%。

農民工調查報告篇2

一、調查時間:20xx年x月。

二、調查方式:採訪調查

三、調查對象:城市農民工

為了解*市農民工就業狀況、工資收入情況、工資被拖欠情況、下一步的就業打算以及希望政府幫助解決的主要問題,日前,徐州民調中心與徐州調查隊聯合開展了農民工就業、收入情況等快速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56.2%的農民工對自己的收入感到滿意,77.1%的農民工每月能按時領取工資,農民工收入主要用於“日常生活開銷”和“子女教育”;50.4%的農民工認為自己的工作“基本符合”期望,60.0%的農民工將“繼續外出打工”,15.4%選擇“在家創業”。

年齡在18至50歲間

半成以上為高中或以上

據市民調中心相關人士介紹,此次快速調查,調查對象為全市五縣(市)及銅山、賈汪兩區在本地企業和尚未外出打工的農民工,共計240人。被訪農民工年齡集中在18-50歲之間。

240位被訪農民工中,18-x0歲佔x8.x%,x1-50歲佔48.x%。男性佔85.0%,女性佔15.0%。半數以上的農民工學歷為高中、中專。52.5%的農民工文化程度為高中、中專,2x.x%為國中,xx.x%為大專及以上學歷,10.9%為國小及以下。

多數以短期零工為主

長三角為首選打工地

調查顯示,被調查民工以短期零工為主。57.1%的被訪農民工為“短期零工”,x0.0%為“長期合同工”,10.0%為“自主經營”,另有2.9%目前“失業”。在所從事的工種上以技術工人為主。6x.9%的農民工從事包括建築工、木瓦工、泥水工、電工、修理工、縫紉工、廚師、駕駛員等在內的簡單技術工種,15.9%為工廠工人,xx.x%為各類服務人員,另有6.9%為管理人員和辦事員。

調查顯示,長三角地區為首選打工地。40.4%的農民工選擇長三角地區為打工地,x5.4%選擇徐州本地作為自己的打工地,11.7%選擇中西部地區,選擇珠三角地區、京津地區等地的比例均不高於x.0%。

收入多集中在1至5萬

拖欠工資現象依然存在

調查顯示,農民工年收入大多集中在1-5萬元。50.8%的農民工年收入為1-x萬元;24.6%為x-5萬元;1萬元以下佔15.4%,其中不足5000元的農民工比例為2.9%;9.2%的農民工年收入超過5萬元,其中7.5%為5-8萬元,1.7%在8萬元以上。

調查顯示,農民工收入主要用於“日常生活開銷”。79.6%的農民工收入用於“日常生活開銷”,x9.2%用於“子女教育”,25.0%用於“人情往來”,17.1%用於“房租”,12.5%用於“贍養老人”,7.5%用於“醫療保健”,6.x%用於“儲蓄”,2.9%用於“娛樂支出”,僅有0.8%分別用於“技能培訓”和“投資”,x.8%用於其他方面。

調查中,農民工工資被拖欠現象仍然存在。77.1%的農民工每月能按時領取工資,有22.9%的農民工工資會被拖欠,其中6.x%的農民工表示“經常被拖欠工資,嚴重影響了平時生活”。

希望能有節假日休息

創業時能有政策支持

在對20xx年的外出打工的期盼中,調查顯示,選擇外出打工的農民工,最期盼政府能“督促老闆及時發工資,按月結”、“也能有節假日,能休息,能簽訂勞動合同,希望有養老保障”、能“辦理五險一金”。

調查顯示,選擇在家創業的農民工,最期盼政府能在“資金方面給予支持,特別是在貸款方面提供方便”,同時能在“政策上給予支持”。選擇在家種地的農民工,最期盼政府能“幫忙討回以前被拖欠的工資”,同時希望“醫療保險報銷多一點”、“孩子上學不能亂收費,管理好肥料農藥價格、質量”等。

農民工調查報告篇3

本文采用深入實地調查、與返鄉農民工座談、查閲有關資料等調查方法,對位於中西部地區,xx市xx鄉xx寺村返鄉農民工的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顯示,外出就業對農民的生存發展,起着不容忽視的作用,對近80%的農户有着決定性作用,但農民工在外務工期間大量存在合法權益受侵犯的問題,造成農民工外出打工的積極性受挫。

一、基本情況

xx位於省會鄭州西南40公里處,總面積1001平方公里,轄13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人口75.9萬。xx是全省26個加快城鎮化進程重點縣(市)、35個擴權縣(市)和23個對外開放重點縣(市)之一。

xx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8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生息繁衍,人文始祖軒轅黃帝在此出生,立宮建殿、建都定國,開創了華夏一統基業,締造了華夏五千年文明歷史。西漢高祖劉邦始置密縣,迄今已有20xx餘年。境內名勝眾多,風光秀美,軒轅丘古城寨城址、黃帝宮、鄭公墓、漢墓鍾華夏之靈,青屏山、神仙洞、香峪寺、桃花源毓溱洧之秀。軒轅丘古城寨址的發掘,被評為20xx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20xx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已被專家考證為黃帝古都軒轅丘。

xx資源豐富,物阜品優。礦產資源遍佈全境,已探明礦藏有25種,煤炭、鋁釩土、石灰石、硅石等儲量大、品位高,為工業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由此逐步形成了煤炭、耐材、造紙、建材四大支柱產業,超化鎮是聞名國內外的耐火材料專業鎮,大隗鎮被譽為全國造紙第一鎮。農特產金銀花、桑杈、大蒜、密香杏等品質優良,享譽海內外。

xx區位優越,環境優良。xx地處以鄭州為中心的中原城市羣隆起帶和“鄭州半小時經濟圈”內,已納入大鄭州建設規劃,交通網絡四通八達,緊臨京珠高速公路和鄭州國際機場,鄭少高速橫貫東西,基礎設施完備,電力、水資源充足,綜合通信能力已跨入全國百強。城市建設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城市功能更加完備,人居環境更加和諧,一座現代化的中等城市正在崛起。

二、農民工提前返鄉情況

xx鄉xxx村位於xx市北部山區,面積9平方公里,距離縣城10公里,是一個省級重點扶持的典型山區農業貧困村。20xx年底,全村總人口256户,954人,耕地面積900畝,人均耕地不足1畝,常年以種植玉米、小麥為主,沒有特色支柱產業,附近沒有任何廠礦企業。外出務工人員300人,佔總人口的34%,約佔農村勞動力總數的51%,人均純收入750元,其中務工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5%。舉家外出務工的有10户,外出務工人員中,輸入到鄉外省內佔25%,省外佔75%;男性佔80%,女性佔20%;16—25歲的佔70%,25歲以上的佔30%;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佔60%,高中文化程度的佔25%,中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佔15%。輸出務工地點主要集中在鄭州、廣東等地。目前,農民工返鄉200人,有10對夫妻同時返鄉,在返鄉的農民工中有100人準備過完年繼續出去打工,有50人準備就在xx附近打工,有15人準備在鄉自主創業,有20人決定不出去打工在種地,剩餘15人暫時不確定自己來年的計劃。

三、農民工提前返鄉原因

xx村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部分在耐火材料企業打工的,由於上游鋼鐵企業受到鐵礦石價格波動影響停產或者減產,造成耐火材料企業停產放假;二是部分企業經濟效益差並停工停產、減員減薪,昂貴的城市生活花費使部分農民工在務工地留不下來;三是臨近年關,建築行業疲軟,建築工地停工,少數技能偏低、年齡偏大的農民工沒有活幹,自己又不能夠勝任其他工種而被辭退;四是個別在外務工人員利用國家針對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户的優惠政策,決定返鄉自主創業、自謀發展。

四、農民工返鄉後存在的問題

xx村作為省級貧困村,位於山區,缺乏資源,主要是靠勞務輸出支撐。從目前情況,xx村返鄉農民工帶來的影響還不大。一是春節臨近大家主要集中在過年;二是大部分返鄉農民工是領到工資返鄉的,暫時手頭寬裕,還不急於尋工作。

將來可能帶來以下幾方面的影響:一是影響社會穩定,20xx年全球金融危機,工廠倒閉、破產或企業裁員,外出務工的農民提前返鄉,由於臨近年關在本地難再找到工作,而青年農民工不懂耕作也不願耕田,以至返鄉後無所事事四處遊蕩,酗酒鬧事、打架鬥毆時有發生,如何幫助返鄉農民工再就業確保

地方穩定成了一道難題。二是可能出現返鄉農民工爭地現象、違章建房、超生等現象,將會影響本地農業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xxx,1980年出生,國中畢業,在廣東一家機械廠做電焊工已經2年,從去年開始,他明顯感覺到工資少了,到12月他被裁掉了。在那裏找不到工作被迫返鄉。失業回家後,有人介紹他去酒店當服務員,月薪600,工資感覺太少了就沒有去,除了喝酒就是打麻將,整日遊手好閒。

xxx是,今年46歲,國中沒畢業,沒有什麼專業技能,只能在建築工地賣苦力,20xx年10月份被辭退了。他曾跟遠房親戚到東莞、珠海等建築工地打工,多年來工種一直沒改變。為什麼農民工這麼扛不住金融危機?根據我的走訪得出結論:整體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專業技能,只能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競爭力較差。

五、返鄉農民工務工期間遭遇困難的具體表現

1、社會管理嚴重歧視農民工。在社會穩定上,把農民工作為不安定因素,一旦整頓社會秩序,就把矛頭指向農民工,強制審查,收容遣送。農民工xxx説,外出務工一般都需要身份證、外出務工證、暫住證、健康證、所在工廠工作證這五種基本證件。未婚婦女還需辦理未婚證,已婚婦女要辦婚育證。每年在家鄉和打工地兩頭辦證花的“冤枉錢”就達300元左右。若被當地派出所查出“五證”不全,則會被扣留、罰款甚至送到收容遣送站。

2、就業限制。農民工xxx反映,大多數城市將農民工排斥出城市明文禁止的一些崗位,絕大多數農民工只能在非正式市場尋找就業機會,從事城市人不願乾的清潔、搬運、地下、高空等“髒、累、粗、危”工作。許多城市還從保護本地人就業的角度出台了禁止和限制外來人口就業的政策。

3、就學歧視。一些地方對解決農民工子女接受義務教育政策的執行大打折扣,甚至違背政策。公辦中國小校向農民工子女額外亂收費的現象,並未停止。農民工xxx反映,其在外務工期間,子女上學交借讀費國小每學期少的1000元,多的20xx至5000元,還暗示要拿不成文的一次性贊助費,不然就以學生名額已滿拒收。

4、社會保險和福利權利的缺失。大多數用人單位,特別是個體和私營企業要麼不給農民工買社會保險,要麼為了應付檢查只給少部分農民工投保,要麼避重就輕只買一種保險,而回避其它幾個險種。大多數用工單位沒有按《勞動法》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一些從事危險行業的用工單位與農民工簽訂“事故責任自負”的“生死合同”。

5、拖欠工資問題仍然存在。在調查過程中,有部分民工反映工資存在被拖欠和剋扣,佔調查人數的62%。據民工反映,拖欠、剋扣工資的形式多樣,有的是建築業包工頭在工程完工後拒發工資,有的拖欠工資發給回家路費,有的連路費也不給。有的是企業向民工收取上崗押金,或扣發一個月工資,也有的是企業一年中平時只發給民工生活費,把大部分工資扣在老闆手裏佔用,並隨時找藉口處罰民工、剋扣工資,如果農民工對企業不滿意,要離開,那已做幾個月的工資也就拿不到了(這種情況在建築行業尤其明顯)。

六、個人建議

1、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一是向農民工提供製度化保證。對農民工輸出及就業實行市場化、網絡化運作,減少農民工的盲目流動。農民工輸出地政府要主動與用工地政府取得聯繫,增加溝通,爭取對方在農民工管理和維權工作上的支持,維護其合法權益;二是加大懲處侵權行為力度。組織有關部門對侵權行為嚴重的企業或僱主依法進行查處、重罰並公開曝光。

2、着力降低農民工就業門檻

放寬城鎮門檻,讓更多的農民工成為城市的新市民,加大對農民工密切行業及企業的社會保險面力度,制定管理辦法,農民工工作流動後,對其保險費用要有規範的累計和轉移程序。

3、加強外出就業前培訓工作。一是職業技能的培訓,提高農民工的勞動技能和勞動力價值。二是要結合技能培訓做好農民工維權的教育。要提高農民工的法律意識,通過教育使農民熟悉法律,運用法律維護自己正當合法的權益。

4、大力扶持返鄉農民工創業。對返鄉農民工有創業願望的,採取系列幫扶措施,如:免費開展創業培訓,創業項目推介,快捷落實小額擔保貸款,組織專家和企業成功人士進行技術指導,並爭取有關政策支持進一步幫助他們創業。

農民工調查報告篇4

xxxx縣現有農村勞動力10.8萬人,外出務工年均6.5萬人左右。近兩年,受經濟下行和政策調控的影響,沿海及發達城市一些資本少、技術裝備程度低的企業陸續停產或倒閉,在外務工人員就業受到不同程度地影響和衝擊。如何做好返鄉農民工就業工作,成為影響我縣當前發展與穩定的重要問題。近期,筆者通過實地調查研究,就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提出幾點建議。

一、我縣農民工就業情況分析

(一)返鄉農民工逐年增多。一是由於發達城市企業受經濟下行和政策調控影響,部分企業停產倒閉,出口生產企業訂單減少,企業遭遇困難,不得不裁員,而城市生活費用較高,被解僱的農民工大部分選擇返鄉;二是受待遇低下的打擊,不少民工在城裏居無定所,職業穩定性差,生活壓力加大,萌發回鄉念頭;三是受惠農支農政策影響,農民發展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提高,面對就業壓力,許多農民工選擇返鄉從事農業;四是一些農民工經過數年打拼,積累了一定規模的資金,掌握了一些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重返家鄉進行二次創業。

(二)返鄉農民工就業壓力增大。一是受土地資源限制,我縣農業經濟的現狀不能容納,也不需要這麼多的勞動力同時就業;二是隨着城鎮化步伐的加快,我縣許多農民從高山搬遷到城鎮、社區集中居住,原耕地無法耕種,為這一部分羣眾增加新的就業機會成為當前工作的重點之一;三是我縣一些重點建設項目陸續完工,原本就近務工的農民必須尋求新的就業崗位。

(三)農民工就地創業人員增多。調查表明,部分返鄉農民工不願再外出,希望在本縣經濟發展中尋找就業崗位和創業機會,不想再務農,由於在外務工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技術和資金,想在家鄉自主創業,搞一些特色種植、養殖業以及創辦企業和從事個體經營。各鎮湧現出了一批在本地搞種、養殖的農民工,以傳統養殖業養豬、雞、羊為主,也有部分從事梅花鹿、孔雀、野豬等特色養殖,這部分人具有創新性思維和開拓精神,積極關注市場和信息,具有農業產業化經營的目標,期望政府能夠在資金、技術和信息上多給予扶持。

二、目前我縣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採取的主要措施

面對複雜就業形勢,我縣採取多項舉措,幫助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和外出轉移就業,已初見成效。

(一)強化就業服務,讓農民工就業有門路,求職有信息。針對農民工節前返鄉時間提前的情況,一方面,加強勞務合作和交流,在輸出地和輸入地之間搭建勞務對接平台,強化信息蒐集和發佈工作,舉辦大型專場勞務招聘洽談會、啟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組織引導農民工有序外出。截至全縣共舉辦8場招聘會,提供就業崗位6500個,1580名求職人員與企業和用工單位達成用工協議。另一方面,大力開發本地就業崗位,促進返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開發縣內公益性崗位,吸納安置返鄉人員就業。藉助“十大工程”、獅子山開發等重大項目的實施建設高潮的機遇,搞好本縣企業和用工單位與農民工供需對接,農村基礎設施和重點項目建設與農民工供需對接,以項目帶動返鄉農民工就業。目前,就地轉移就業近1.3萬人。

(二)開展大規模的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針對金融危機對企業用工需求帶來衝擊的影響,加大財政投入,擴大培訓規模,按照“新增勞動力一個不少”、“返鄉人員一個不閒”的要求,組織返鄉農民工大力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技能和創業培訓,解決目前崗位需求和勞動力技能不相匹配的問題,優化勞務產業結構,提高農民工市場就業創業能力,推進轉移就業和提升創業能力。今年以來,全縣已開展計算機應用、電子電工、電氣焊、電動縫紉、風味小吃等專業的職業技能培訓2236人。

(三)搭建創業就業服務平台,提供項目推薦、創業指導、跟蹤服務等全方位的創業服務。在資金、場地、證照辦理、經費等方面給予優惠。縣上設立專門的創業服務機構,健全縣、鄉、村三級創業就業和勞務經濟組織領導服務體系,加強組織領導,從項目論證、項目孵化、項目落實、開業指導等各個方面搞好服務,指導、幫助返鄉農民工選好、選準創業項目,實現自主創業,通過自主創業實現就業,今年全縣已累計發放小額創業貸款2615萬元,扶持創業423户。

三、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勞動力就業盲目性大。往年外出務工的農民工在節後返城、返廠的時間都比較規律,但近兩年不少返鄉農民工對節後出行方向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有的還處於觀望狀態。城市企業對農民工的用工數量有所擴大,但農民工的工資需求與就業供求矛盾比較突出,導致一些務工者因未找到工作又再次返鄉。

(二)勞動力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主要是現有農村勞動力年齡、性別、文化程度、專業技能等與勞動力市場的實際需求存在較大差距。部分有技術的人員受經濟波動影響相對小,即使失業也能很快重新找到工作,而技術單一或無一技之長的人只能回家觀望。從我縣農民工外出務工的調查情況看,大部分外出務工的農村勞動力屬國中以下文化程度,少數人掌握部分專業技能。由於文化程度偏低又缺乏專業技能,加之人生地疏,在競爭中與城市勞動力相比明顯處於劣勢,農村勞動力缺乏就業競爭力。

(三)返鄉農民工對政府給予就業方面的支持表現出較高的期待。通過走訪調查,在就業問題上,一是農民工期望政府在就業門路上予以幫助,特別是提供就業崗位。在宏觀環境複雜多變的情況下,農民工更希望得到來自政府及有關部門權威準確的就業信息和更直接的就業幫助。二是在自主創業上提供支持,特別是資金扶持。調查顯示,考慮返鄉留在本地自主創業的農民工,期望“提供信貸資金優惠和支持”和“提供創業服務指導”是農民工自主創業時最希望政府能給予的幫助。

四、促進返鄉農民工就業的對策和建議

(一)充分利用好上級扶持政策,加快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密集型產業具有投資少、吸納勞動力多、技術操作規程簡便、資金週轉較快等特點,對擴大城鄉就業、促進羣眾增收具有重要意義。市政府出台了《關於扶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意見》〔安政發(20xx)9號〕,加大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扶持力度。從20xx 年起,市、縣財政每年安排不少於5000 萬元的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其中:市本級1000 萬元、每縣不少於400萬元,列入年度財政預算。並以不少於當年新增地方財力的10%逐年補充,到20xx 年年度預算達到1 億元以上,並從財政貼息、項目扶持、融資擔保、税費優惠、用地保障、培訓補助、社保補貼等方面給予支持。利用這些優惠政策,把勞動密集型產業作為招商引資工作的重點來抓,發展好勞動密集型產業,促進返鄉農民工就地創業就業。

(二)加大技能培訓力度,增強返鄉農民工再就業能力。切實做好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的技能意識,有效緩解產業升級與經濟波動所帶來的就業困局,才是應對農民工就業問題的根本所在。針對企業用工需求創新培訓模式,調整培訓方向,豐富培訓內容,根據農民工自身特點,制定相應培訓計劃,有針對性地集中開展農民工轉移、轉崗培訓,使他們能夠掌握就業技能,適應新形勢工作需要。一是對技術水平不高的返鄉農民工開展回爐培訓,提升新一輪輸出人員擇業競爭力;二是組織沒有技術的返鄉農民工參加農村勞動力轉移技能培訓,鼓勵他們自主擇業,以減輕社會就業壓力;三是對有志於迴歸創業和有一定創業基礎的的返鄉農民工開展創業培訓,提升自主創業能力;四是對有意繼續從事農業的返鄉農民工開展農業實用技術培訓。對年齡偏大、知識水平偏低,不願再外出打工的農民開展特色種養殖技術培訓,提高他們的農業生產技能,實現科技種養增收。

(三)深挖市場,拓寬農村轉移就業渠道。一要靠血緣、人緣、地緣關係,增加輸出數量、擴大輸出規模。二靠能人帶動,充分發揮勞務輸出能人的作用,積極鼓勵他們為家鄉的勞務輸出獻計獻策,幫助更多的農村富餘勞動力走出家門。三靠政府推動,構建農民工輸出轉移平台。政府主管部門要發揮政府主管部門和勞務輸出組織作用,積極開展人力資源市場跨區域協作,為勞務輸出尋求新的途徑,引導返鄉農民工實現跨區域轉崗轉業。四是要加大本縣建設項目的爭取力度,利用農村交通水利、生態移民、新農村、產業示範園等項目建設就近就地轉移一批。五是支持發展勞務中介組織。鼓勵發展各類勞務中介組織和勞務經紀人,逐步形成主體多元化,形式多樣化,服務規範化的勞務中介服務體系,切實為農民提供職業介紹、就業指導、法律諮詢等各項服務。六是加強就業信息服務,開闢綠色通道,為農民工提供高效便捷的就業信息、就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同時加強輸出地和輸入地配合,及時溝通農民工就業和返鄉信息,為農民工提供更為周到的就業服務。七是加快建立健全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依託政府、部門、中介組織、勞務經紀人,在用工量大的地區、城市建立勞務信息服務站,廣泛收集、篩選和發佈勞務信息。積極利用網絡、報紙、廣播、電視、短信等媒體向農民工傳播勞務信息,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規範化和組織化程度。

(四)大力扶持農民工返鄉創業,以創業帶就業。農民工自主創業,這將是今後農民工轉移就業的一個重要渠道。在引導返鄉農民工創業方面,一是要進一步加大對有關創業政策的宣傳力度,增強投資的吸引力;二是要在項目、資金上給予一定支持,幫助他們把企業辦成、辦好;三是要貼近服務,及時為創業農民工提供生產技術、致富門道、市場信息等方面的諮詢和指導,積極幫助解決他們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四是要典型引路,發掘和報道一批返鄉農民工創業的好典型,激勵返鄉農民工勇於創業。積極引導返鄉農民工轉換思路,利用他們在技術、資金、信息等方面的優勢,鼓勵、引導有創業願望和創業條件的外出務工返鄉人員立足本地資源,創辦個體私營企業和發展各類經濟實體,實現自主創業。同時,引導他們創辦養殖業、農業產業化以及農村服務業等項目,實現自主創業、轉移就業。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優惠政策的落實力度,各級政府應採取積極的扶持政策,幫助他們解決融資、招工和行政審批等問題,統籌規劃安排,優化自主創業的環境。

(五)營造全社會關心返鄉農民工、支持幫助返鄉農民工再就業的良好社會氛圍。要從思想上、組織上、經濟建設上、文化建設上以及社會綜合治理等各方面做出努力,統籌部署,加強指導,多角度掌握農民工返鄉動態。黨政領導、司法服務、勞動保障、農林水教育等相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分工負責,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確保農民工在返鄉潮中實現良性迴歸。

農民工調查報告篇5

按照總隊1—2月份市縣隊調查信息報送要點,我隊就“外出農民工務工情況”,於2014年2月24日—25日對工程村、藺家河村、南井寨村和陳窯村部分外出農民工進行了電話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彙報如下:

一、外出農民工以男性青壯年為主。

通過調查瞭解,外出務工的農民工以青壯年為主,以男性較多。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男性8人,佔88.9%,女性1人,佔11.1%,;50歲以下的8人,佔88.9%,50歲以上的1人,佔11.1%。

二、外出農民工文化程度不高。

通過調查瞭解,外出務工的農民工文化程度不高,以國中以下文化程度居多。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國中以下文化程度8人,佔88.9%,只有1人是大專以上文化程度,佔11.1%。

三、外出農民工獲取工作多以親朋好友介紹為主。

通過調查瞭解,外出農民工獲取工作多是依靠老鄉、親戚、朋友、同學等熟人介紹為主,通過職業介紹所的較少。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獲取工作全部來自於親朋好友介紹。例如工程村一姓劉民工介紹,他年前到唐山市遷安縣某鋼鐵廠打工,就是通過熟人介紹,瞭解到務工信息後組織和自己交情不錯的'老鄉出去打工的。

四、從事工作以建築業和製造業等勞動強度較大的工作種類為主。

通過調查瞭解,外出務工農民工由於文化程度不高,勞動技能缺乏,就業渠道窄,以從事二、三產業為主,以建築業、製造業等勞動強度較大的工作種類居多。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在鋼鐵廠務工的就有7人,佔77.8%。

五、工資收入以3000元—4000元居多,收入和生活有一定保障。

通過調查瞭解,外出的9個農民工中,月收入在3000元—4000元之間的有7人,4000元以上的有2人。工程村外出的6個農民工執行的是日工資,標準是130元/天。陳窯村外出的1個農民工工資是3000元/月加提成,這7人是按月發放工資,無拖欠、剋扣現象;藺家河村外出的1個農民工工資是3000元/月,工資無剋扣現象,但是延遲一月發放;南井寨村外出的1個農民工工資是6000元/月,每月只發1000元保底工資,其餘工資每年11月15日左右或者辭職不幹的時候一次性結清,無剋扣現象。例如工程村一姓劉民工表示,如果工資低於130元/天,他就不出去打工了。

六、居住和飲食有保障,但條件和標準有待進一步提高。

通過調查瞭解,外出農民工的居住和飲食一般都有保障,但是居住條件和飲食標準有待進一步提高。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有8人是管吃管住,居住的是集體宿舍和工棚,飲食是集體食堂。

飲食方面。工程村一姓劉民工介紹,僱主每天給20元的生活費,由於工作強度和青壯年飯量較大,有些農民工每天20元的伙食補貼大部分都不夠吃,也有極個別經濟比較困難的、比較節儉的人略有剩餘。

居住方面。工程村一姓劉民工介紹,僱主給提供住宿,居住的是集體宿舍,每間12㎡的宿舍居住6個,比較擁擠,有時休息不好。

七、工作強度較大。

通過調查瞭解,外出從業的農民工工作強度一般都比較大,特別是從事第二產業的農民工。工程村一姓劉民工介紹,他從事的鋼鐵廠維修工作每天需要工作10小時,上午7點—11點30分,下午1點—6點30分,並且是日工資,有些農民工為了多掙錢,一般都不休息,即使有個小病小痛也就忍一忍、堅持去上班。

八、合同簽訂率較低,維權意識和觀念淡薄。

通過調查瞭解,由於農民工打工有很大程度上的自由度,絕大多數農民工通常與用工單位或僱主口頭協商工資待遇,與用人單位和僱主簽訂合同的農民工很少,要求繳納五險一金的更少,用工單位或僱主主動為他們繳納五險一金的寥寥無幾。當他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部分人感到孤立無助,少數人不知道該怎麼辦。同時他們享受的工作待遇也較少,大部分農民工享受不到法定休息日,節假日也無雙倍工資。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有8人沒有簽定用工合同。被調查的9個外出農民工中只有2人簽訂了用工合同,只有3人用工單位或僱主給繳納了工傷保險。只有南井寨村一姓劉民工介紹,用人單位在每年國慶節和中秋節這兩個節日給100元過節費。

九、外出農民工精神生活匱乏。

通過調查瞭解,外出農民工最大的生活感受就是空虛寂寞。他們一般把大部分時間用在工作上,閒暇時間一般就是聚在一起聊天,打牌、看電視、喝酒,年輕人玩手機較多,學習充電的機會很少。例如南井寨村一位20多歲的姓劉民工介紹,他是長期在野外作業,閒暇時間就是看電視、玩手機,無所事事,精神上非常空虛。

十、多數人外出打工意願明確,但外出務工地點、工作種類尚不固定。

通過調查瞭解,由於多數農民工文化程度較低、勞動技能缺乏,造成就業面窄,就業渠道少,就業消息滯後;部分學歷較高人員對職位、工資、待遇要求較高,造成合適的工作崗位不好找。通過對9個農民工進行調查,瞭解到他們多數人明確表示仍然想外出務工,但是需要重新找工作,所以外出務工地點和從事工作種類尚不固定。例如陳窯村一女性民工原來在石家莊務工,每月工資是1000元加提成,嫌棄工資低下,通過同學去北京找工作了。

十一、希望和建議:

1、繼續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提高農民工基本素質和職業技能,拓寬就業渠道,增加就業崗位。

2、加大對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切實去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積極引導、扶植他們去就業、創業,為他們提供學習機會,創業條件。

3、出台和完善相關政策,切實維護農民工利益,並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農民工的維權意識,使其知道如何用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4、進一步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確保用工管理規範化,切實維護農民工的切身利益。

5、要繼續暢通就業渠道,做好用工信息的收集、發佈工作,搭建就業服務平台,支持創業、就業等公共服務。

6、由農民工輸入地政府負責,為農民工提供更多的、有利於身心健康、促進學習和勞動技能提升的場所和環境,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

農民工調查報告篇6

一、農民工規模

(一)農民工總量增加,增速繼續回落

根據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結果,20xx年農民工總量為27747萬人,比上年增加352萬人,增長1.3%。20xx年以來農民工總量增速持續回落。20xx年、20xx年、20xx年和20xx年農民工總量增速分別比上年回落0.5、1.5、0.5和0.6個百分點。

農民工總量及增速

(二)本地農民工增長較快,佔比提高

從農民工構成看,本地農民工10863萬人,比上年增加289萬人,增長2.7%。外出農民工16884萬人,比上年增加63萬人,增長0.4%。本地農民工佔農民工總量的39.2%,所佔比重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

(三)中部地區農民工數量增長快於其他地區

從輸出地看,中部地區農民工9609萬人,比上年增加163萬人,增長1.7%,佔農民工總量的34.6%;東部地區農民工10760萬人,比上年增加96萬人,增長0.9%,佔農民工總量的38.8%;西部地區農民工7378萬人,比上年增加93萬人,增長1.3%,佔農民工總量的26.6%。中部地區農民工增長速度分別比東部、西部地區高0.8和0.4個百分點。

二、農民工基本特徵

(一)女性農民工比例有所提高

在全部農民工中,男性佔66.4%,女性佔33.6%。其中,外出農民工中男性佔68.8%,女性佔31.2%;本地農民工中男性佔64.1%,女性佔35.9%。農民工中女性比例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主要是由於本地農民工在農民工總量中佔比提高,而本地農民工女性比例較高所致。

(二)青壯年農民工比重繼續下降

農民工仍以青壯年為主,但所佔比重繼續下降,農民工平均年齡不斷提高。從平均年齡看,農民工平均年齡為38.6歲,比上年提高0.3歲。從年齡結構看,40歲以下農民工所佔比重為55.2%,比上年下降1.3個百分點;50歲以上農民工所佔比重為17.9%,比上年上升0.8個百分點。

(三)農民工受教育水平不斷提高

農民工中,未上過學的佔1.1%,國小文化程度佔14%,國中文化程度佔59.7%,高中文化程度佔16.9%,大專及以上佔8.3%。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農民工所佔比重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其中,外出農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佔27.9%,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本地農民工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佔22.6%,提高1.2個百分點。

三、農民工流向分佈

(一)在中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比例提高

從輸入地看,在中部地區務工農民工5977萬人,比上年增加184萬人,增長3.2%,佔農民工總量的21.5%,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在東部地區務工農民工16489萬人,比上年增加64萬人,增長0.4%,佔農民工總量的59.4%,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在西部地區務工農民工5209萬人,比上年增加104萬人,增長2%,佔農民工總量的18.8%,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二)跨省流動農民工比上年減少

外出農民工中,跨省流動農民工7745萬人,比上年減少122萬人,下降1.5%,佔外出農民工總量的45.9%,比上年減少0.9個百分點。分區域看,東部地區外出農民工17.3%跨省流動,比上年下降1個百分點;中部地區外出農民工61.1%跨省流動,下降1.7個百分點;西部地區外出農民工53.5%跨省流動,下降0.4個百分點。

(三)流入地級以上城市的農民工比重繼續上升

在外出農民工中,流入地級以上城市的農民工11190萬人,佔外出農民工總量的66.3%,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其中,8.6%流入直轄市,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22.6%流入省會城市,提高0.2個百分點;35.1%流入地級市,提高0.9個百分點。跨省流動農民工80%流入地級以上大中城市,比上年提高3個百分點;省內流動農民工54.6%流入地級以上大中城市,提高0.7個百分點。

四、農民工就業

(一)在第三產業就業農民工比例提高

農民工在第二產業中從業的比重為55.1%,比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其中,從事製造業的農民工比重為31.1%,下降0.2個百分點;從事建築業的農民工比重為21.1%,下降1.2個百分點。農民工在第三產業就業的比重為44.5%,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其中,從事批發和零售業的農民工比重為11.9%,提高0.5個百分點;從事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的農民工比重為10.6%,提高0.4個百分點。

(二)在中西部地區從事第三產業的農民工比重提高較快

在中、西部地區從事第三產業的農民工比重提高,分別比上年提高1.9和3.1個百分點,主要是從事批發和零售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的農民工比重提高。其中,在中部地區從事批發和零售業的農民工佔13.9%,從事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的農民工佔11.5%,分別比上年提高0.7和0.6個百分點;在西部地區從事批發和零售業的農民工佔14.8%,從事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的農民工佔12.9%,分別比上年提高1.7和1.1個百分點。

(三)本地農民工從事製造業比重上升,從事建築業比重下降明顯

本地農民工從事第二產業的比重為49.9%,比上年下降1.2個百分點。其中,從事製造業的佔27.7%,提高0.2個百分點;從事建築業的佔19.4%,下降1.3個百分點。外出農民工從事第二產業的比重為60.2%,比上年下降1.6個百分點。其中,從事製造業的佔34.4%,下降0.6個百分點;從事建築業的佔22.8%,下降0.9個百分點。

(四)受僱就業的農民工所佔比重上升

受僱方式就業的農民工所佔比重為83.4%,自營就業的農民工所佔比重為16.6%,受僱就業農民工比重較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其中,本地農民工中受僱就業的比重為72.8%,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外出農民工中受僱就業的比重為94.1%,提高0.2個百分點。

五、農民工收入

(一)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速有所放緩

農民工人均月收入3072元,比上年增加208元,增長7.2%,增速比上年回落2.6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建築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分別比上年回落6.7、4.4、2.2和4.1個百分點。

(二)在東部地區的農民工收入保持較快增長

分地區看,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月均收入3213元,比上年增加247元,增長8.3%;在中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月均收入2918元,比上年增加157元,增長5.7%;在西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月均收入2964元,比上年增加167元,增長6%。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月均收入增速分別比在中、西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高2.6和2.4個百分點。

(三)外出務工農民工收入增速高於本地農民工

外出務工農民工月均收入3359元,比上年增加251元,增長8.1%;本地務工農民工月均收入2781元,比上年增加175元,增長6.7%。外出務工農民工月均收入比本地務工農民工高578元,增速比本地務工農民工高1.4個百分點。

六、外出農民工消費和居住

(一)外出農民工生活消費支出增速加快

外出農民工月均生活消費支出人均1012元,比上年增加68元,增長7.2%,比上年加快1.4個百分點。其中,居住支出人均475元,比上年增加30元 ,增長6.7%;居住支出佔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為46.9%,比上年下降0.2個百分點。分區域看,在東部和西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生活消費支出增長快於中部地區,且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居住支出增長最快。

(二)在地級以上城市務工生活消費支出增長較快

分城市類型看,外出農民工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務工的月均生活消費支出人均為1106元,比上年增長8.4%;在地級市務工的月均生活消費支出人均1043元,增長7.7%;在小城鎮務工的月均生活消費支出人均為892元,增長4.5%。在地級以上城市務工的外來農民工居住支出佔生活消費支出比重與上年基本持平,在小城鎮務工的外來農民工居住支出佔生活消費支出的比重比上年下降0.6個百分點。

(三)獨立租房、購房、早出晚歸農民工比重上升

外出農民工中,在單位宿舍居住的佔28.7%,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在工地工棚居住的佔11.1%,下降0.6個百分點;在生產經營場所居住的佔4.8%,下降0.7個百分點;與他人合租的佔18.1%,下降0.3個百分點;獨立租賃居住的佔18.9%,提高0.4個百分點;鄉外從業回家居住的佔14%,提高0.7個百分點;在務工地自購住房的農民工比例為1.3%,提高0.3個百分點。

(四)得到僱主(或單位)提供免費宿舍或住房補貼的農民工減少

外出農民工中,從僱主或單位得到免費住宿的農民工所佔比重為46.1%,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從僱主或單位得到住房補貼的農民工所佔比重為7.9%,下降0.7個百分點;不提供住宿也沒有住房補貼的比重為46%,提高1.4個百分點。

七、農民工權益保障

(一)超時勞動情況有所改善

外出農民工年從業時間平均為10.1個月,比上年增加0.1個月。外出農民工月從業時間平均為25.2天,日從業時間平均為8.7個小時,均較上年略有下降。日從業時間超過8小時的農民工佔39.1%,周從業時間超過44小時的農民工佔85%,分別比上年下降1.7和0.4個百分點。

(二)簽訂勞動合同的農民工比重下降

20xx年與僱主或單位簽訂了勞動合同的農民工比重為36.2%,比上年下降1.8個百分點。其中,外出農民工和本地農民工與僱主或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比重分別為39.7%和31.7%,分別比上年下降1.7和1.6個百分點。農民工簽訂一年以下短期勞動合同的情況有所改善,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三)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比重提高

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所佔比重為1%,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分地區看,在東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比重為0.8%,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在中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比重為1.5%,提高0.3個百分點;在西部地區務工的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比重為1.3%,提高0.2個百分點。

20xx年建築業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比重為2%,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高於其他農民工集中的行業。製造業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比重為0.8%,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比重為0.7%,提高0.2個百分點。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比重均為0.3%,與上年持平。其他行業農民工被拖欠工資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

(四)人均被拖欠工資有所上升

20xx年,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人均被拖欠工資為9788元,比上年增加277元,增長2.9%。其中,被拖欠工資的外出農民工人均被拖欠工資為10692元,比上年增加79元,增長0.7%;被拖欠工資的本地農民工人均被拖欠工資為8667元,比上年增加519元,增長6.4%。

農民工調查報告篇7

貴單位於xx年8月4日轉來《關於做好項目農民工飲用水水質監測配合工作的函》,指出新聞在線以《雨淹工棚淹出大問題》為題,報道項目施工農民工引用的地下井水存在污染情況。我局於8月5日下午派出城區疾控中心、衞生監督所專業技術人員會同住建局相關人員前往龍域香醍項目施工工地進行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項目施工工地位於大道東側,工地管理人員及工人共有200餘人,吃住均在工地周圍。工地接設有市政集中供水用於生活;工地旁自建有一口水井,抽水用於生產,該水井未設有過濾和消毒裝置,井水未進行過濾和消毒。

二、事件發生經過

項目工地的部分工人因天氣炎熱,未按要求在施工項目部安排的移動板房居住,而擅自到工地一處位於低窪地帶的爛尾樓上搭建工棚居住,並將該工地的生產用水接到居處用於生活和飲用。因使用的生產用水未經過過濾和消毒處理,水質較渾濁,無衞生保障,該居處工人也向施工項目部提出接入市政集中供水,但施工項目部因工人要求與管理制度不符而未同意接入市政集中供水到該住處。

三、現場調查

目前,項目工地工人統一居住在施工項目部安排的移動板房,生活使用市政集中供水,未使用自建水井供水。現場走訪中,部分工地工人稱其原住在低窪處搭建的工棚裏,生活使用工地自建水井的生產用水,洗澡身上曾起小紅疙瘩,用來做飯,有的人吃了會拉肚子,但症狀較輕微,目前已痊癒。

通過現場走訪及對醫療機構的查詢,未發現該工地有因飲用污染的水引起的腹瀉病例。

四、原因分析

該工地部分工人違反施工項目部的規定,擅自到工地一處位於低窪地帶的爛尾樓上搭建工棚居住,並將該工地自建水井抽取的生產用水接到居處用於生活和飲用。工人生活使用未經過過濾和消毒的生產用水是事件發生的主要原因。

五、事件處理經過及採取的措施

本次事件發生後,住建局、衞生監督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到現場調查處理。並採取以下幾點處理及防控措施:

1.要求施工項目部加強對市政集中供水和自建水井供水的管理,區分生產和生活用水,按要求分管、分開使用,生產用水嚴禁用於生活使用。

2.對施工項目管理人員及工人進行疾病防控知識的宣傳教育工作,告誡其樹立良好的衞生習慣,注意飲食衞生,使用經過過濾、消毒等處理的生活用水,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發生,有發生因水引起的不適症狀及時報告。

農民工調查報告篇8

一、調查目的與意義

伴隨着金融危機的不斷蔓延,我國各行各業都遭受着衝擊。社會就業壓力不斷增大,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矛盾的加劇。而在就業方面,首當其衝的就是農民工的就業問題。中國在實現工業化的過程中,有着大量農民工羣體,他們為經濟的迅速發展做出了貢獻。據有關資料顯示,將近百分之八十的農民工集中在東南沿海地區。這些地方的產業特點是以外向型經濟為主,以出口為導向,用工需求和國際經濟週期有很大關係。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影響很大,受到嚴重打擊的是沿海外向型經濟,特別是外向型經濟中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首當其衝。農民工成為全球金融危機下我國最先受損的龐大羣體,被迫失業走上返鄉回家之路。因此能否處理好農民工的就業問題,將影響到我們整個社會的發展節奏和發展進程。而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從農民工自身素質技能着手,只有真正瞭解到他們是否想進一步學習,希望學習哪方面的技術知識,並幫助他們學到一定的技能,才能從根本上改善他們的社會地位,同時解決我國的一系列衍生矛盾。

我國的農民工問題一直十分突出,嚴重阻礙了我國城鄉協調發展的戰略要求。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了勞動就業人員的流動,尤其農村進城就業的熱潮,農民工為城市建設提供了無窮的生產力,但由於農民工生活環境的影響和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造成自身綜合素質偏低,在進城務工時,農民工受到社會的排斥和歧視,被限制和禁止從事某些職業,很難找到得心應手的從業行業,基本都在勞動強度最大,工作環境最差,薪資待遇很低的行業內工作,這一方面是城鄉差異影響下思維觀念的差異造成的,另一方面主要還是因為廣大農民工本身缺乏相關的素質,這裏包括行為習慣和專業技能。且政府和社會對農民工的關注沒有達到法制化、系統化、規範化的程度,使農民工的很多權益得不到有力保障。

因此,切實去了解農民工的思想動態,積極引導、扶植他們去就業;同時在國家出台有利政策的情況下,許多農民工積極開展創業。但是農民工科技文化素質不高,勞動技能單一;農民工經營風險較大。為他們提供學習的機會,創造學習的條件,是任重道遠的,也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客觀要求。這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舉措。一旦讓廣大農民工掌握了一定的技能,提升了相關的素質,他們不但能促進經濟發達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也能為他們家鄉的經濟事業做出巨大的貢獻。

而當今,找工作難,工作找人也難。這是為什麼?本次調查研究就是旨在回答這個問題。

二、社會調查的時間和地點

為了解農民工的學習需求,使電大遠程開放教育更好地提供服務,根據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統一安排,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農民工進行了社會調查,調查時間和地點如下:

調查時間:20xx年2月2日

調查地點:省縣鎮、鄉

三、調查方法

此次調查採用訪問調查和個人問卷調查兩種方式結合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民工個人的基本情況(文化程度、政治面貌、婚姻狀況、家庭成員、工作區域、工作地域、工作單位、税後月收入),民工個人的學習需求情況(是否願意繼續學習,學歷層次、學習科類,學習方式、學習學校或機構),民工個人目前最關心的問題,民工再學習的希望和要求等。

四、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圍繞“農民工學習需求”問題,處於掌握較多的信息的考慮,調查對象選在不同年齡階段,調查了五名羣眾。調查對象均是隨機找到的農民工,滿足條件。

五、討論與建議

無論是一開始的闡述還是上面材料中的敍述,我們不難看出,要強人強市強省乃至強國,教育的重要性仍舊是不容置疑的。現在社會上同樣是這樣一個局面,很多農民工爭相去競爭培訓機會,去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去提升自己的能力。雖然這只是很多農民工中積極的一部分,但是,一旦我們的教育支持跟上去了,一部分農民工頭腦“富”起來了,難道我們就不能再利用先富帶動後富這個道理嗎?雖然我們現在還不能給這個方式下什麼定論,但是,看看當今金融危機的影響,今年二月失業返鄉的農民工數量達到20xx萬左右。如果不妥善處理好這麼一大批的人的就業問題,後果可想而知。

教育,仍舊是教育,我們沒有足夠的資金去支持一個又一個農民工兄弟去搞創業搞科研搞自主。我們只能依靠社會,依靠政府,依靠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去給那些想學習,需要技術的農民工兄弟創造學習的機會,拓寬學習的渠道。盡最大的力量去優化現有的教育培訓機制,加強教育培訓的改革力度,扶植那些能大量吸納農民工的企業。

我想就這一問題再提出並重申幾個觀點和看法。

第一,充分利用職教資源加強農民工職業教育和培訓。

我國現擁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約1.5萬所,高職院校有1100餘所。這是農民工培訓的豐富資源,當務之急是制定政策,並給予經費支持,使得中高等職業學校真正成為農民工教育的重要載體。

第二,教育資源重心下移延伸到農村基層。

我國教育資源城鄉分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及縣城,農村本土教育資源匱乏。只有把教育資源的重心延伸到了基層,從上向下貫徹,從下向上執行,才能將教育培訓做到位。特別是在當前農村普遍存在中國小生源減少和校舍閒置的背景下,可以充分利用那些閒置的校舍資源,建立一些長效性的基層教育基地和培訓網絡。

第三,加大新農村文化設施的建設力度。

農民工教育還有賴於自我教育,靠別人靠社會畢竟不能有長久的作用,只有靠自己的雙手去改變自己的命運。為此需要構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加大基層文化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在一些勞動力資源豐富且輻射範圍廣的中心村規劃佈局學習網絡。充分利用現有閒置的中國小校舍,建設文化活動室和圖書閲覽室等公共設施豐富農民文化生活,並使新農村成為農村人口自我學習的基地,成為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陣地。

第四,加強發達地區對農民工教育的支持

相對於農民工大量湧入大中型城市的現狀,這在暫時沒有可以解決的具體方案。大城市的發展需要廣大農民工的建設,而作為一定的回報,政府應當鼓勵並加大經濟發達地區對周邊農村的扶持。充分關心農民工的生產和生活的基礎上,擴大政府培訓機構的培訓面,以抓好質量為突破,加大對農民工培訓的財政支持,切實做好農民工培訓工作。只有將農村建設成城市,才能從根本上把農民工帶離邊緣化,讓他們重新正常的軌道上。

第五,積極探索“以工代學”的繼續學習模式

指農民工以學徒身份到培訓機構培訓,在師傅的指導下學習技術,免去學習費用,根據合格產品數量領取學徒工資,以解決農民工繼續學習費用困難,“以工代學”模式的探索將為解決農民工繼續學習費用問題走出一條新路。

總而言之,要把加強農民工教育這件事作為我國現行教育任務的一個重點,通過解決這個問題來緩解或解決城鄉教育資源長期失衡的現象。教育要面向農民工,為其創造更多的教育培訓機會;教育要面向新農村,使教育成為當前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使新農村成為農民工教育的主陣地;教育要面向未來,使其成為提高農民工技能和素質的主渠道,成為提升全民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毫無疑問,無論是對於推動城鄉公共資源公平配置,還是對於全面提升全民素質,農民工繼續教育都將具有長遠的戰略性意義,三農問題也能在這個問題解決的同時得到解決或大大的改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9omk6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