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做企業調查報告多篇

做企業調查報告多篇

做企業調查報告多篇

做企業調查報告篇1

一、走訪調研活動的基本情況

組織召開由5家礦山企業和5家房地產開發企業參加座談會,發放《威寧縣國土資源局走訪企業調查表》10份,參加的企業分別是:爐山鎮大山煤礦、爐山鎮連昌煤礦、爐山鎮振華煤礦、結裏孔家溝煤礦、威寧縣西洋焦化有限公司、貴州大明醫藥公司、威寧縣億科房地產開發公司、貴州飛龍房地產開發公司、貴州奧力房產、威寧伊卓置業發展有限公司。

二、主要問題

(一)各家企業對當前影響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制約發展的機制和體制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連昌煤礦認為:當前影響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對煤礦而言,主要是政策因素變化太快。

大山煤礦認為:煤礦的建設跟不上政策的發展,停建影響建設工期,增加了巷道維修工程量。

貴州大明醫藥公司認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

貴州奧力房產認為:拆遷徵地工作相對力度不夠,特別是在回族區的拆遷工作無行之有效的方法;行政審批環節過於複雜,時效性不強。

威寧縣億科房地產開發公司認為:影響當前我縣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是交通不便。

威寧伊卓置業發展有限公司認為:對於房地產開發,徵地、拆遷是關鍵,只有加快徵地、拆遷的速度才能加快投資建設的力度。

(二)企業反映的主要問題總結如下:1.縣職能部門不準煤礦出關的規定影響了企業資金的運轉。2.煤礦安監壓力大,隨時都有可能叫停產,聯合生產不能按時完成,工程量增加,時間緊迫而政府給的各方面的壓力都比較大。3.九萬噸煤礦在兼併重組集團化後的處境困難。4.以飛龍地產為代表的房開公司一致反映目前面臨的問題是徵地、拆遷問題,拆遷不到位,資金投入很大而工程卻沒有進展,企業如坐鍼氈。5.企業還提出在房地產開發中拆遷不力的一個問題是在於政府朝令夕改,前任領導出台的政策後任領導不認可,項目推進辦公室成立的多,落到實處的少。

(三)各家企業對國土局工作表示滿意。溝通交談中,對企業提出的一些問題,縣國土局能給予答覆的當場給予答覆。如非法轉讓和越界越層問題,非法轉讓按照相關要求清查是否有非法轉讓行為,以及是否在省廳辦理轉讓手續,把相關證明資料補件入省廳窗口。越界越層的縣國土局是否處罰過,如處罰過,把處罰決定書和罰款收據補件入省廳窗口。不能給予答覆的請企業把建議和問題寫在調查表上以便上報縣相關部門領導。

做企業調查報告篇2

有72、7%的被訪者屬於低危機識別能力者,9、4%屬於中等危機識別能力者,僅有18、0%屬於較高危機識別能力者。

一、半數企業處於危機狀態

如同在戰場上沒有常勝將軍一樣,在現代商場中也沒有永遠一帆風順的企業,任何一個企業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機的可能性。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企業在經營與發展過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機是正常和難免的,危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中的一種普遍現象。

零點調查最新公佈的《京滬兩地企業危機管理現狀研究報告》顯示,如果將正面臨1-2種危機的企業界定為一般危機狀態企業,將正面臨3-4種危機的企業界定為中度危機狀態企業,將正面臨5種以上危機的企業界定為高度危機狀態企業,那麼目前有超過半數的被訪企業處於中高度危機狀態之中(其中40、4%處於中度危機狀態,14、4%處於高度危機狀態),僅有45、2%的企業處於一般危機狀態。

危機在爆發之前如同人體惡性腫瘤,都有一定的隱蔽性,但是,這並不意味着危機就完全不可防範。任何事物都不是空穴來風,多數危機在爆發前都有或多或少的預警信號,只是在危機真正爆發之前,這些蛛絲馬跡的預警信號往往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和足夠的重視而已。從字面上看,“危機”中既包含“危”危險和危難,也包含“機”時機和機遇,危機的危險性和機遇性是同在的。中國的一句古語:“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辨證地闡明瞭危機本質的雙重性。危機的危險性不言而喻,危機的機遇性在於:首先,危機可以暴露企業的弊端,使企業能夠對症下藥,為進一步發展清除障礙;其次,企業在危機中往往會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如果危機處理得當,可以比在常態下更為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是提升企業公眾形象的一次機遇。危機的危險性是固有的,而危機的機遇性必須基於企業成功的危機處理。

危機的普遍存在性、隱蔽性和本質的雙重性決定了現代企業要想在商場中有最高的勝算,就必須具有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危機意識,必須充分考慮和重視企業的危機管理問題。

二、缺乏高級管理人才

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變數越來越多,企業所面臨的危機類型也越來越多。有的危機只是特定企業所特有的,有的危機卻困擾着很多企業。當前企業最經常面臨的前三種危機依次是人力資源危機、行業危機、產品和服務危機,分別有高達53、8%、50、0%和38、7%的被調查企業曾經經歷過或正在面臨着這三種危機的困擾。其中人力資源危機不僅是中國企業最經常面臨的危機,也是給企業造成嚴重影響的危機之一,有33、7%的被調查企業表示人力資源危機對其企業產生了嚴重影響。

當前中國企業的人力資源危機主要表現為普通員工的頻繁跳槽和中高層管理人員的非正常離職。人員一定的流動率是經濟發達、社會發展的一個必然結果,在今天這樣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人員的正常流動是必需的,關鍵在於流動的頻率(過度頻繁的流動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企業都是一種資源的浪費)以及流入的是否是企業想要的人、流出的是否是企業想留的人。中國最缺的不是資金,也不是技術,更不是市場,而是人才,特別是優秀的高級管理人才。

人力資本天然屬於個人,是“主動資產,只能由其天然的所有人控制着這種資產的啟動開發和利用,其總是自發地尋求實現自我的市場。人力資本的激勵機制不足或者不合理時,其資產可以立刻貶值或蕩然無存。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力資源這一“主動資產的最大價值,如何才能有效地吸引人才、穩定人才?零點研究集團的另一項針對新社會階層從業人員“跳槽原因的調查表明:員工跳槽的主要原因是:個人發展空間小、工資福利待遇低、想體驗新的生活;他們心目中理想職業的特點是:收入高、個人發展空間大、單位有前途;他們對單位最不滿意的地方是:單位所提供的文化活動太少。由此可見,員工既關注當前的福利待遇,也關心個人和單位今後的發展前途及企業的文化氛圍。要想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穩定人才,既需要完善與員工經濟利益直接相關的薪酬體系,更需要創建良好的企業文化,因為良好的企業文化也是增強激勵效果、提高員工滿意度的重要保證。如何在企業發展的大前提下,尊重個人的發展和提高,給人才提供儘可能多的發展機會和實現個人自我價值最大化的平台,以事業吸引人才,以企業良好的發展前景來凝聚人才是當前企業所需考慮的問題。因為一味“高薪只會使跳槽現象更加頻繁,只有當自身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都達到最大合理化之後,人才才能真正穩定下來,企業的人力資源危機才能真正得到解決。

三、危機識別能力薄弱

20xx年春季,肆虐中國大地的非典危機喚起了許多企業的危機管理意識,絕大多數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認同“企業管理人員應具備危機管理意識”、“每個企業都有弱點,如果處理不當就可能轉變成危機”、“危機管理不僅僅是事後採取應對措施,事前更要做盡可能多的計劃工作”、“大多數危機是可以防範的,危機發生前都會有警告信號”、“企業應倡導每個員工都應具備危機管理意識”等説法。

儘管普遍意識到了危機管理的重要性,中國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卻同樣普遍地具有危機識別能力和危機處理能力薄弱的“通病”。

如果將能從19種潛在危機中正確識別出5種或者5種以下者界定為低危機識別能力者,能正確識別出6-10種的為中等危機識別能力者,能正確識別出10種以上者為較高危機識別能力者。

根據這一劃分,有72、7%的被訪者屬於低危機識別能力者,9、4%屬於中等危機識別能力者,僅有18、0%屬於較高危機識別能力者。企業管理者危機識別能力之薄弱由此可見一斑。

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不僅危機識別的能力比較薄弱,在危機識別時還具有一定的短視性,表現在對於與企業的生產經營和效益具有非常直接關聯的危機,如人力資源危機和產品服務危機等具有較高的敏感度,而對於併購、訴訟、工作事故、天災xx、媒體危機等與企業的經營和收效間的關聯似乎不那麼直接的危機的敏感度相對較低。

但是,媒體危機、工作事故、天災xx、訴訟等危機發生之後,如果得不到及時有效的處理,同樣能給企業帶來嚴重危害甚至是毀滅性的打擊,而因為它們與企業的生產運營間的非直接關聯性使得企業管理者對它們缺乏足夠的重視和敏感的反應,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在危機管理功效追求上的“短視性”應該引起重視。

四、處理危機措施不力

該項調查顯示:多數企業在危機來臨時,採取的措施普遍不力。主要表現為:

(一)、企業處理媒體危機的措施。在現代信息社會中,大眾傳媒在塑造公眾價值觀念、強化公眾意識、反應和引導社會輿論等諸多方面發揮着巨大的作用。媒體的社會傳播通過影響企業的形象、知名度、美譽度而影響着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另外,互聯網的出現更是使得信息傳播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影響範圍。當企業面臨各種危機、內外交困時,企業無法避免地成為媒體競相報道的目標,媒體對企業的影響可謂是一把雙刃劍。縱觀商海,既有因在危機中沒有處理好與媒體的關係而使形象一落千丈的企業,也不乏因在危機中妥善處理好了與媒體的關係,不僅使危機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還“乘勢”擴大了知名度和美譽度的企業,現代企業與媒體保持和諧關係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目前許多企業在處理與媒體的關係時普遍存在以下特點:對企業在常態時與媒體建立和諧關係的重要性缺乏足夠認識,與媒體的合作主要是常規的、表層的合作,缺乏積極有效的深層次合作;當企業處於危機狀態時,或者是比較消極被動地應對媒體的報道,或者是對於媒體不利於自己企業的報道採取過激的反應,導致與媒體間關係緊張,這些都不利於企業的危機公關。調查發現:對於媒體不利於本企業的不真實報道,11、5%的企業採取聽之任之的態度;36、3%的企業要視公眾的反應之後再反應;33、2%的企業要投訴該報道的記者。這些消極被動或者是過激的反應均不利於企業與媒體間良好關係的建立,不利於企業用好媒體這把雙刃劍。

(二)、企業處理產品和服務危機的措施。產品和服務是企業的靈魂,當企業出現產品和服務危機時,如果處理不當,往往還會引發媒體危機、客户危機、經濟抵制、索賠、訴訟等諸多危機。如果處理得當,則有助於企業的技術創新、知名度和美譽度的進一步提升。

當出現產品危機時,企業如何應對?9、2%的企業認為產品和服務難免會出現問題,因此當出現產品和服務危機時,“不採取任何措施”;25、5%的企業採取“觀望”態度:當出現產品和服務危機時,先不採取措施,視媒體和公眾的反應再製定應對方案;39、3%的企業會按照企業內部現行的處理機制進行處理;只有25、5%的企業會立刻根據具體情況制定處理方案並採取行動。處理危機,“兵貴神速”,危機來臨時,選擇不採取措施和“觀望”態度往往會使企業“兵敗如山倒”。

(三)、企業處理中高層管理人員意外離職的措施。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的意外離職,有時會給企業帶來非常直接和巨大的損失,因為他們熟悉本企業的運作模式,擁有較為固定的客户羣,而且離職後只要不改換行業,投奔的往往是原企業的競爭對手,勢必會給原企業的經營和發展帶來較大的衝擊。

但是,僅有17、2%的企業在平時就比較注重培養高層管理人員的“接班人”,一旦出現重要管理人員意外離職情況,可由“接班人”直接接任其工作,對企業的正常運轉不會造成過大影響;18、2%的企業對企業重要高層管理人員的意外離職持不在意態度,出現高層管理人員意外離職情況時由上級領導指定臨時接班人;47、9%的採用先企業內部競聘,然後由管理會決定的方式;14、4%的採用由管理會直接決定的方式。

中國企業經理人職業化是發展的必然趨勢並且現在已在進行,但是,對於當前許多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而言,他們是在尚未真正成熟起來之時就被推上了國際化、市場化的大舞台,如同一個剛開始學駕駛者卻不得不自己駕車上路,並且上的是一條車多人多、路況複雜的路。隨着wto時代的來臨,市場越來越開放、越來越複雜,相比於國際化的規則和知識,“新手上路的中國企業管理者更缺乏的是經驗;相比於掌握危機管理知識,更難的是提高實際的危機識別和危機處理能力,因為後者更多的是基於實踐經驗,而這恰恰是中國企業管理者當前最缺乏的。如何在正確危機管理理念基礎上提高實際的危機識別和危機處理能力,是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所必須解決的問題。

五、危機防範勝於危機處理

“隱患險於明火,預防勝於救災”,在企業的危機管理中,防範危機同樣勝於處理危機,危機防範是成本最為低廉的危機管理方式。不同的企業應該根據自己的特殊情況採取靈活多樣的防範措施,而下面四條防範措施則應該受到所有企業的重視。

(一)、防微杜漸。有些危機(如重大自然災害、疾病等)具有突發性和不可預知性,有些危機卻可能源於企業日常生產和經營活動中不足或失誤的積累。前一種危機具有一定的不可預防性,而後一種危機如果能及早得到重視卻是可以避免的。在日常的經營運作中對企業的薄弱環節或潛在問題給予足夠重視並對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形成正確認識,是危機防範的主要方法之一,我們可以稱之為“防微杜漸”法。

有多少企業具有“防微杜漸”意識?在此次調查中,有74、7%的中高層企業管理人員表明他們所在的企業會對企業薄弱環節和存在的潛在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有23、8%者表示不會。

(二)、設立危機管理團隊。雖然危機管理並非只是特定部門或特定人員的職責,而是企業內各部門的聯合責任,在企業內設立危機管理團隊還是完全應該且必需的。調查發現,44、1%的企業內尚沒有設立危機管理團隊。

危機管理團隊應該是企業的常設機構,因為危機類型繁多,一個有效的危機管理團隊應該包括決策層負責人以及企業各部門(如公關部、人事部、保衞部、財務部、技術部等)的主管或優秀人才,還可外聘公關專家,組成一個智囊團。這些人才在企業常態時除了幹好本職工作外,還起着防範和預警企業危機的作用,當企業一旦出現危機他們就應該在高級管理人員的組織和協調下快速起到處理危機的作用。當企業出現危機時,高層管理人員應該具有快速直接調用相關專業人員的權利和能力。危機出現時,能否快速組建成一個高效的危機管理團隊,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平時的人才資源儲備情況。

每個企業都有遭遇危機事件的可能性,但是並非每個企業都有足夠的能力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危機管理體制並儲備足夠的危機處理資源。在社會資源合理配置法則和現代社會分工越來越專業化的趨勢下,這一對矛盾的客觀存在將會孕育出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危機管理中介服務市場。目前的中國危機管理專業服務市場尚不發達,但已有一些公關公司、管理顧問和諮詢公司注意到了這一商機,推出了一些危機管理項目,但其重點只是集中在對實際危機的處理上,少有危機防範和危機預警服務。

(三)、制定危機管理計劃。雖然説預先識別出危機並將危機“扼殺”於無形是成本最低的危機管理方式,但是,任何一個企業即便防範措施做的再好,也不能保證“萬無一失”,保證危機絕對不會發生。因而企業應該“未雨綢繆”,超前決策、精心策劃出全面的危機管理計劃,以便一旦危機真的來臨時能夠從容面對,不至於措手不及地去打無準備之仗。超過半數(58、5%)的企業意識到了危機管理計劃的重要性,在制定年度經營計劃的同時會制定出一份完整的危機管理計劃,但是,由於危機管理計劃與一般計劃之間最大的區別在於一般計劃在制定後就要努力使之付諸實現,而危機管理計劃在制定之後,人們並不希望該計劃有實現的機會,並且在現實中確實有許多危機管理計劃並沒有實施。這就使得有些管理者存在僥倖心理,不願意花費人力物力財力來思考和制定危機管理計劃。調查發現有近四成(39、5%)企業在制定年度經營計劃時並沒有制定正式的危機管理計劃。

(四)、危機管理培訓與演習。任何企業行為都是通過員工的行為來實現的,因而有必要對企業員工進行危機管理知識培訓。向員工進行危機管理知識培訓,首先要強調“居安思危”,強化其危機意識,強調許多大的、災難性的危機可能僅僅源於小的疏漏,提高他們對於危機事件發生的警惕性;其次,則在於培訓和提高員工防範和處理危機的能力。培訓內容應該包括:①熟悉危機時企業內部的溝通系統和應急反應計劃;②瞭解危機時應該如何與客户、合作伙伴、媒體、政府等羣體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③傳授其它企業實際危機管理中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調查發現,有31、2%的企業沒有對內部員工進行危機管理的培訓。

危機既可給企業帶來損失,也可以給企業帶來啟示和機遇。從危機中得到的教訓往往是深刻的,而從危機中獲得的經驗也往往是非常寶貴的。危機過後,企業如果能夠吸取經驗和教訓,從危機中發現自身弊端、看到自身應該改進的地方,採取措施為今後的發展掃除障礙,那麼,危機就有可能成為企業的轉機。

做企業調查報告篇3

一.調查背景與概況

1.調查對象:大學生

2.調查方式:實地走訪為主,參考資料為輔

3.調查內容:大學生對寒假生活的安排

二.調查內容及結論

寒假,對於很多學生來説是一個放鬆身心,提高自身修養的大好時機。能夠把握這一個月多的時間真正去學點什麼,做點什麼應該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所考慮的。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就應當肩負起歷史賦予我們的重任,做一個合格的大學生。

通過調查瞭解到當代大學生寒假生活分為四類:

一、參加社會實踐兼職打工。

二、埋頭苦學,參加各類培訓班。

三、出行旅遊度假觀光。

四、在家“無聊”一族。

社會實踐 兼職打工

調查結果顯示,現代大學生打工的主要目的是:有35%的大學生是為了增加收入;有36%的大學生是想自食其力;有29%的大學生認為要鍛鍊自己的能力,對報酬無所謂。隨着社會的變革和思想觀念的轉變,大學生打工的形式開始變得異常豐富起來。有22%的大學生選擇網絡公司;4%的大學生選擇暑期教師;19%的大學生選擇市場調研員;13%的大學生選擇營銷策劃員;16%的大學生選擇做志願者;9%的大學生選擇做促銷;5%的大學生選擇到快餐廳做鐘點工;12%的大學生選擇其它。社會實踐是大學生接觸社會,瞭解社會的一條重要途徑。到企事業單位實習的大學生也為數不少,這樣既可鍛鍊自己,提高專業水平,又可開闊視野,接觸社會,為日後工作積累社會經驗。寒假兼職打工賺錢是許多學生的選擇。“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自己多吃點苦,父母少花點錢。”這是時下不少大學生“打工族”秉承的至理名言。傳統的家教、推銷翻譯到現在的網吧管理員、市場調研員、快餐店鐘點工,甚至是一些大膽另類的選擇,如(在網上建立自己的商店或)替網絡公司試玩遊戲等都成為現在大學生打工時所選擇的職業。儘管大學生“打工族”具備“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和自信,但他們也同樣有着缺乏經驗和辨別能力有限的“先天不足”。正因為如此,大學生因打工而上當受騙的事件才層出不窮,有的甚至被騙入傳銷組織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埋頭苦讀 繼續深造

寒假,成為一些大學生備戰的“黃金時期”。參加各類培訓班早已經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各類形形色色的招生廣告在校園內隨處可見,寒假報名參加英語、電腦培訓班的大學生,大都是為了在原有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將來社會需要的是複合型人才,掌握多種專業知識,取得多個文憑、證書更有利於找到理想的工作。還有不少大學生趁寒假報名參加汽車培訓,為了將來更方便找工作,即使找工作時用不上,也對自己有好處。此外,不少大學生到圖書館、書店“充電”,攝取精神食糧,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技能等。這些大學生如果能夠勞逸結合,在用功學習的同時放鬆自己的心情,“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已經與時代不相吻合,寒假是一個充電的好機會,也是一個瞭解社會的良機。

外出旅遊 飽覽風光

大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接受美的薰陶,包攬祖國山河風光,使生活張弛相濟、勞逸結合,使人腦得到精神保艦生命獲得和諧運動,現在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潮流。部分大學生利用寒假欣賞名山大川,不僅豐富了閲歷,增長了經驗,從外出經歷中體會人生,感觸社會,同時也能體驗到出門在外的不易出行旅遊,度假觀光,與同伴相互照顧,增進了解,培養提高了與人交流的能力。

做企業調查報告篇4

一、東北地區衞浴建材市場基本概況

隨着中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中央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政策的深入,東北地區的經濟建設一日千里,由此也帶動了房地產行業的一派勃勃生機。以瀋陽為例,20xx年,瀋陽地區將陸續有100多個樓盤投入使用,預計住宅銷售面積將在1100萬平方米左右,建材及相相關銷售在50億元以上,衞浴潔具的銷售同比將達到6~8億元。加上瀋陽對外埠周邊城市的輻射,巨大的市場需求和商機吸引了眾多商家的目光。

二、建材市場調查分析

1、建材市場調查情況

2、競爭品牌調查情況

3、終端促銷方式情況

三、建材市場調研總結

中國已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建築材料生產國和消費國。主要建材產品水泥、平板玻璃、建築衞生陶瓷、石材和牆體材料等產量多年居世界第一位。同時,建材產品質量不斷提高,能源和原材料消耗逐年下降,各種新型建材不斷湧現,建材產品不斷升級換代。

20xx年,中國建材行業受到政府宏觀調控的影響,產業政策調整對某些建材企業造成了一定衝擊。20xx年行業發展仍繼續保持高速發展態勢,產量與銷售額總體上穩健增長;中國建材行業發展的宏觀經濟環境和投資環境依然較好。

20xx年,建材行業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又快又好發展態勢。生產銷售增速明顯加快,經濟運行質量進一步提高,產業結構有了新的改善。規模以上建材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現價)13275億元,增長29.1%;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1534億元,同比增長29.3%;實現利潤603億元,增長47.1%。

20xx年我國建材工業完成增加值524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0.7%,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300億元,比上年增長30%;實現利潤總額950億元,比上年增長10%。

20xx年,在國家實施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惠民生一攬子措施的推動下,我國建材工業克服國際金融危機不利影響,總體保持了較快增長,主要建材產品生產銷售增速回升,價格水平止跌回穩,經濟效益穩定增長,建材投資熱情高漲,結構調整取得新的成效。

我國建材工業的發展將進入重大轉折時期,進入主要依靠自主創新和經營管理制勝的新時代。由單純追求產能規模的擴張轉向追求質量和效益的提升;由原材料製造業為主轉變為加工製品為主;技術上由從對國外先進技術的模仿跟進轉向自主創新;由粗放式的無序、準無序競爭轉向規範有序的競爭。

做企業調查報告篇5

為貫徹縣黨政聯席會關於手套行業發展問題的有關精神,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我鎮及時組織經貿委人員對全鎮手套生產企業進行調查摸底,摸清了手套生產企業的個數、經營情況、市場情況及發展趨勢。現報告如下:

全鎮手套生產企業可以説只有濟寧三園工貿有限公司一家,其餘均為作坊式加工,不能稱之為企業,為此,只能以這家公司為例進行分析。

濟寧三園工貿有限公司位於疃裏鎮前賈村327國道南側。公司成立於20**年5月,6月正式投產。公司佔地3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2000平方米,現有職工150人,主要生產防滑手套等產品。設備齊全、配套,固定資產475萬元。通過調查發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是:

1、思想不夠解放。在全縣上下“解放思想、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下,特別是縣委、縣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的優惠政策,給全縣經濟注入了活力,激發了企業內部潛力。作為三園公貿內部,還存在着發展定位不高、怕擔市場風險的錯誤認識,沒能把握住機遇,導致企業發展不快。

2、產品科技含量底。三園公貿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產品科技含量不高,需要的是技術熟練的年輕工人。但隨着近幾年青島、膠東等地的快速發展,工人報酬高,大部分工人都遠赴外地打工,導致我們當地勞動力市場人員不足,使現有的設備不能全部正常運轉,影響了企業的高速度發展。

3、缺乏高素質的管理人才。現在的私營企業的管理大多還是家族式的粗放管理,企業內高素質、經營理念先進的管理人才較少,加上企業疏於對人才的培訓,導致企業不能形成一支高效的管理人才隊伍,使企業負責人大事小事一肩挑,抽不出較多的時間研究市場、充電學習,管理水平得不到快速提高。

1、發展思路是:用足用好縣委、縣政府的各項優惠政策,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促進生產機制的高效運轉,提高產品數量,提升產品質量,擴大市場佔有率,利用自主出口權的優勢,使產品迅速打入國際市場。全力推進外貿出口,擴大出口創匯額,使三園工貿成為疃裏鎮的知名龍頭企業,帶動一方經濟的發展。

工作目標是:按照超常規、高速度、跨越式發展的總體要求,預計年產品數量達到15萬打,產值突破500萬元,實現利税80萬元,出口創匯突破20萬美元。

2、具體工作措施:

(1)進一步解放思想、樹立搶機遇、大發展的意識。縣委、縣政府對企業發展越來越重視,對企業制定的政策越來越優惠。各級領導對企業發展越來越關心,為企業出謀劃策,增強了我們幹事創業的信心和決心。給我們企業的發展、招商引資提供了一個較大的發展空間。所以我們要牢牢把握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以思想的大解放促進經濟的大發展,增強壓力感和緊迫感,堅定發展的決心和信心。

(2)加大企業投入,增加企業效益,帶動經濟發展。充分利用我縣全力推動招商引資的優勢,與韓國客商積極洽談、合作,投資150萬元新上一條牛仔褲服裝生產線,把企業發展成集手套加工,服裝生產多個品種共存,互助互補的企業集團。

(3)積極推進外貿出口。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企業實現了外貿出口10萬美元,但其餘的多為代理出口。明年,將充分利用已有的自主出口權積極向國外市場進軍,打出產品品牌,使代理出口變為自主出口,增加企業效益。

(4)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向發達地區、縣內的先進企業學習,努力探索先進的管理經驗,建立現代化的管理模式。培訓提高現有人才,引進科技人才,向管理要質量,向先進機制要產量,向科技、人才要效益。最大限度地調動每一位員工的積極性,挖掘他們的潛力,激發他們幹事創業的激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gzn56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