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調查報告【精彩多篇】

調查報告【精彩多篇】

調查報告【精彩多篇】

調研分析報告 篇一

近幾年來,隨着我省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和改革的日益深化,城鎮企業職工工資收入總體上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職工生活水平也有了顯著提高。但由於體制、機制、法制和配套制度的不完善,以工資收入分配為核心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也日見突出。

省總工會於20xx年7-9月份,對近三年多來我省城市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分配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選取瀋陽等xxxx市的xxxx行業及瀋陽鐵路局、遼河油田等xxxx產業,共14xxxx企業、140xxxx職工為樣本,以抽樣問卷和填寫調查表為主,同時聽取勞動部門、國有資產管理部門的全面介紹和各市各產業工會的彙報,分別召開部分企業經營者、勞動工資負責人座談會、企業工會主席座談會、企業一線職工座談會,以及對部分一線職工進行個案訪談和對部分企業進行實地考察等,在全面瞭解情況的基礎上,對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分配問題進行了綜合分析。現將調查研究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從全省來看,經過多年努力,以“市場機制調節,企業自主分配,職工民主參與,政府監控指導”為主要內容的新型企業工資分配和調控體系已經初步形成。雖然這種新機制還相當不完善,但從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分配決定機制狀況、企業現行分配模式及特點、政府對企業收入分配宏觀調控情況來看,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分配機制建設,正朝着適應市場經濟的積極的方面邁進,主流是好的。

1、企業職工工資收入分配決定機制狀況。調查表明,隨着改革改制的推進,我省企業自主決定工資分配的'權力逐步落實,過去那種大鍋飯平均主義的分配製度和思維觀念正在逐步退出,企業根據社會平均工資和企業經濟效益自主決定工資水平的機制正在逐步形成。企業經濟效益的增長,勞動力市場指導價位,對企業調整工資水平發揮了主導作用。職工民主參與工資分配,在企業決定工資分配中,也有了較多的思想基礎。調查顯示,因企業效益增長而提高工資的佔54.8,有61.7的企業在招聘職工確定工資或調整職工工資時參照勞動力市場指導價位。企業決定工資分配時,31.1的企業認為“經營方應當聽取了工會或職工代表意見後決定”,59.7的企業表示“應當由企業經營方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協商決定”,兩項之和是90.8。有54.8的企業認為職工參與企業分配最有效的方式是“職工代表大會”,23.8的企業認為是“集體協商”,兩項之和是78.6。

另外問卷還顯示,75的企業在因各種原因需要降低職工工資時,遵循了“經營方與工會或職工代表協商決定”的程序。從不同所有制企業看,職工民主參與工資分配的方式不同。國有、集體企業工資調整方案一般都由職代會討論通過後施行;部分私營企業和其他類型的企業通過建立職代會制度和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在工資分配上發揮了一定作用。統計表明,83.3的職工認為,工資集體協商在企業工資分配中“作用很大”或“有一定作用”。

2、企業現行分配模式及特點。絕大多數企業改革工資分配製度,實行了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模式和以崗位工資為主、一崗一薪、崗變薪變的工資分配製度,少數具備條件的國有企業,實行了工效掛鈎、依據“兩低於”原則自主決定工資總額的辦法,約佔總數三分之一的企業實行了經營者年薪制。在各類企業中,最基本的工資支付形式是計時工資,以計時形式領取工資的職工佔90.9,以計件形式領取工資的佔9.1。

問卷統計,在8小時之內能夠完成規定勞動定額的職工佔88.8。企業現行工資分配製度突出了技能、管理等生產要素的工資薪酬佔有份額,收入分配明顯向技術崗位、管理崗位傾斜,職工各個不同羣體收入分配全面拉開了差距和檔次。調查顯示,企業漲工資優先考慮技術工人和技術幹部的,佔調查企業的57.2。這種以技術和管理為主要考核指標的崗位工資分配製度,對促進職工學技術學管理,調動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起到了明顯的激勵作用。

3、政府對企業收入分配宏觀調控情況。各級政府探索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管理企業工資分配的辦法和措施,初步形成了一套符合市場經濟體制目標要求,有利於在工資分配中發揮市場機制和政府引導作用的工作體系,建立了以工資指導線、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工資手冊和最低工資標準為主要內容的工資指導和調控制度。大連、丹東兩市還開展了企業人工成本信息試點。這些制度在指導企業進行工資分配中程度不同地發揮了一定作用。

其中最低工資標準的調控作用比較明顯。職工問卷顯示,93.3的職工,其工資高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79.2的職工工資沒有過“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情況。企業問卷顯示,在企業因經濟效益下降或資金困難不能按時足額支付職工工資時,有88.5的企業回答能保證職工月收入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水平。

調查報告 篇二

專 業: 班 級: 姓 名: 學 號: 指導教師: 成 績:

共青團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委員會制

關於普通地質學應用範圍的調查提綱

普通地質學(physical geology)是對地質學的概況和基本知識、基本理論的概括介紹,它不是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地質學的入門工具。其主要內容包括地球的基本知識、外動力作用、地質學的發展與演化等。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其內容還有一些變化。現在有的《普通地質學》教材還包括了資源、環境、減災、人與地球等方面的知識,反映了地質學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

本次調查主要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1.普通地質學的課程結構; 2.普通地質學的知識體系;

專業調查題目(黑體,三號,居中,單倍行距)

(空兩行)

(空三行,空行都以四號字體為準,下同)

摘 要:(四號,黑體)小四號宋體,行距單倍行距(自動調整和對齊網絡)。摘要是論文內容的簡要陳述,包括論文之中的主要信息,具有獨立性和完整性,一般不超過300字。

(空一行)

關鍵詞:(三號,黑體)教育技術學;研究方法;定性與思辨 (小四號,宋體,用分號隔開)

1 引言或者前言(第一級標題,標號新羅馬體,三號,頂格;題名黑體,三號。標號

與題名之間空一個英文字符,各級標題下同)

前言作為文本的開場白,應以簡短的篇幅,説明畢業設計(論文)工作的選題目的和意義,國內外文獻綜述,以及論文所要研究的內容,要求開門見山,突出重點,實事求是。

2 正文格式(第一級標題,標號新羅馬體,三號,頂格;題名黑體,三號。標號與題

名之間空一個字符)

2.1 正文(第二級標題,標號新羅馬體,四號,標號中的園點後面不要有空格,標號與題

名之間空一個字符,頂格;題名黑體,四號,下同。)

正文是專業調查報告的核心部分,佔報告書的主要篇幅,要求文字簡練,條理分明,重點突出,概念清楚,論證充分,邏輯性強。正文中涉及到的圖表、插圖、公式、符號、參考文獻、計量單位等都要符合有關國家標準的要求。

如果還有分層,通常使用如下格式:

(1)正文中引用文獻號用方括號“[ ]”括起來置於引用文字的右上角[1],[1]採用新羅馬字體。按上標書寫。

(2)XXXX

輔證材料1(另起一頁, 第一級標題,黑體,小二號,頂格,無標號)

輔證材料題目(第一級標題,黑體,小三號,,居中,無標號)

調研分析報告 篇三

近年來,隨着房地產開發熱、村村通公路建設、新農村建設等,對砂石料需求量逐年增大,促進我縣砂石料行業有了較快的發展。然而,面對全縣已發展起來的砂石料經營業户,税收徵收管理工作卻出現了相對滯後的局面。

一、砂石料經營税收徵管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筆者調查掌握的情況看,砂石料經營的税收徵管工作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證照不齊無證經營現象嚴重。截止目前,全縣砂石料經營業户中僅2户辦理了營業執照和砂石料開採許可證,其他的採砂業户只辦理了臨時採砂許可證。還有大部分經營業户由於受經濟利益的驅動,為逃避監督和管理,達到不繳或少繳税款的目的,根本不辦理税務登記證,造成税收管理真空和税收的流失。

2、生產經營不建賬,税收徵管難監控。砂石料經營業户認為生產工藝簡單,產品單一,不需建帳進行會計核算。致使税務檢查無據可查。即使有少數建帳户,也不如實提供其帳務,隱瞞銷售收入的現象嚴重,税務人員基本無法進行管理監控。

3、砂石料銷售不用發票,購貨單位不索取發票使偷税成為可能。由於城鄉居民建房、房地產開發商,購進砂石料時不需要發票,缺少索取發票的意識,使砂石料經營業户不需領購發票和開據發票,收入照樣能夠實現。税務人員無法獲得砂石料經營業户真實生產、銷售的信息,使偷税成為可能。

4、生產經營環境複雜,税款核定難。現在砂石料行業經營中的一個最大特點是:砂石料經營者不需把砂直接送到用砂單位和個人那裏;用砂單位和個人也不需直接和砂石料經營者接洽,而是由跑運輸的農用車主與兩者聯繫通過買和賣賺取運費。砂石料經營者為了把砂石料銷出去,自已或組織親屬購置運輸車輛運砂,税收管理員無法確切瞭解每個砂石料經營業户的生產和銷售情況,給税款核定徵收帶來很大困難。

5、納税人納税意識淡薄,申報管理難。由於經營砂石料的羣體,80%以上是農村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民,對税收的理解就是認為掏他們口袋裏的錢,很難自覺納税。

二、加強砂石料行業税收徵管工作的對策

1、加大執法力度。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税收徵收管理法》第六十條、六十三條、六十四條之規定,要求納税人按期及時辦理税務登記證和申報納税,違者依法給予及時處罰。依法執行税收政策,加大對偷税的處罰,是體現税法剛性的有力保證。

2、根據生產經營規模的大小,必須要求砂石料納税人建立簡易賬,特別是我縣燒磚行業、預製件加工行業應強制推行建帳工作,實行查帳徵收;這樣就能從多個環節、多渠道督促砂石料經營業户銷售開據發票,用砂石料單位能夠取得發票,實現查賬徵收,以票控税的目的。

3、對那些確無建賬能力不能進行會計核算的砂石料經營業户採取工人工資監控、燃料動力監控、產銷量實地監控,堵好產銷兩個口。按照税源管理辦法,加強監督檢查,積極堵塞税收漏洞。實行查賬與查定相結合的徵收方式。

4、加強納税宣傳輔導和提高服務質量。將有關税收法規送到納税人手中,及時通報與納税人有關的最新税收政策,使納税人明白税收政策,瞭解國家税收政策的變化,讓納税人繳“明白税”、“放心税”,提高納税人對税收的重視程度,督促其正確進行財務核算,誠信納税,進而提高納税人的納税意識。

綜上所述,只要我們找準砂石料行業税收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切入點,時刻關注砂石料行業的發展變化情況,適時調整徵管策略,就能夠全面管理好砂石料開採加工行業,讓這些納税人為我縣的經濟發展,增加財政收入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

調查報告 篇四

調查機構正望諮詢日前披露的《中國20xx年度網上購物調查報告》顯示,京滬穗三大城市裏,有超過400萬人在網上購物。與此同時,京滬穗有近半(48.6%)網上賣家20xx年度實現了盈利,盈利賣家平均月淨賺2230元。

調查報告大學生調查問卷問卷調查市場

網購平台強者恆強

新鮮出爐的對“網絡買家”的調查數據顯示,在京滬穗20xx年度超過400萬人的網購人羣中,近290萬人在淘寶上有過購物,90餘萬人在易趣有過購物,近30萬人在拍拍有過購物。在噹噹網有過購物的人數90餘萬,在卓越有過購物的近80萬人。

一成賣家專職做網店

有意思的是,大約每五個c2c的買家中就有一個是c2c賣家。20xx年度,在京滬穗三個城市,平均每個淘寶賣家的成交金額為33300元;平均每個易趣賣家的成交金額為20970元;平均每個拍拍賣家的成交金額為6790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京滬穗網絡賣家中,已有超過10%是全職經營。

據瞭解,正望諮詢本次調查通過電話訪問共獲得了4089份有效問卷。

調研分析報告 篇五

一、基本情況

根據每月報送的工業園區企業用工變化情況表來看,截至20XX年8月底,全市共有工業園區企業1868家,在職員工總數為31.4萬人,較上月增長1%,缺工總數為16305人,較上月增長11%,其中,普工13830人,技工964人,缺工企業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

二、缺工分析

勞動密集型企業招工難問題的出現,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歸納起來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因新投產、新增生產線、臨時增加訂單等導致用工相對集中造成缺工。

隨着全市決戰八千億工作部署取得階段性成果,新投產、新增生產線、新增加訂單的企業明顯增多,導致用工相對集中,從而造成用工相對緊缺。如:中傑鞋業因新建廠房、新增生產線今年計劃招聘3000人;新海洋因訂單增加今年計劃招聘1600人;新成動力能源因新增生產線今年計劃招聘1200人;昌聖科技因新增生產線今年計劃招聘1000人。

(二)因工資相對較低、工作環境相對較差等企業內部問題造成人員流失缺工。

企業平時不注重員工穩定,沒有合理的人力資源計劃,在如何留住員工上鮮有作為,以至於員工再度流失,而企業總是陷入“招工—辭工—招工”的惡性循環。例如:新海洋從建廠至今招工總數超過5萬餘人次,目前廠中只有2304人,離職率高達93%;捷和電機有限公司總需員工人數約1700人,現有職工約1100餘人,因增加生產線需600人左右,而工資待遇偏低,使缺工率達到54.5%;在留住員工方面做得較好的企業如佛吉亞好幫手科技、同和藥業、新景象陶瓷等,今年員工離職率都在5%以內。

原因在於:

一是薪資待遇有待改善。部分企業看重的是生產成本的降低,不注重投入和改善,薪資待遇達不到員工要求。

二是晉升空間有待規劃。沒有規劃好企業員工晉升的空間和通道,讓員工在企業感覺不到工作有奔頭、事業有前途。

三是企業文化有待完善。企業沒有注重核心文化的打造,員工覺得自己和企業之間僅僅是一種工資上的僱傭關係。

四是員工榮譽感有待提升。企業對員工的法定權益保障沒有引起足夠重視,法定休息日照常上班,員工休息時間較少,難於建立“企業是我家”的榮譽感。

(三)因企業需求與員工期望有落差、市內薪酬與省外薪酬有落差、園區配套欠成熟等原因造成缺工。

1、求職者就業觀念已發生了較大轉變,對薪酬待遇、工作環境、晉升空間等有更高要求目前,90後新生代已成為就業大軍的主力軍,他們與第一代農民工相比,大多接受了更好的教育,學歷較高,生存壓力也遠沒有父輩大。一方面,受改革開放帶來的社會發展的影響,新生代對職業期望值更高,更注重生活品質、自由度和發展機會等,擇業觀發生了較大變化;另一方面,新生代普遍耐受力更差,也是形成招工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如:奉新縣的紡織行業因用工環境差、勞動強度較大,招工較難,其中,寶丰針織人員流失率25%,寶源彩紡人員流失率15%,金源紡織人員流失率20%。

2、本地企業薪酬水平相比沿海地區競爭力不足,園區軟硬件條件有待完善從全市工業園區企業用工調查情況看,全市工業園區企業普通工人平均月工資在2800元左右,較長三角、珠三角等發達地區來説低25-30%,加上本地工業園區在教育、生活、娛樂等方面的各項設施不夠完善,部分企業距離城區較遠,公共交通網絡不便捷,文化娛樂設施匱乏,造成企業職工工作生活不便,故而外出務工仍是大部分勞動力尤其是青壯年人的首選。此外,年輕人也都存在想到外面去闖一闖、看一看的意願,故而年輕人外出務工的仍佔多數。

3、對本地企業發展宣傳力度不夠,供需結構矛盾導致招工難。一方面,各部門對本地企業、家鄉發展的宣傳力度不夠,部分求職者對家鄉企業的認識仍停留在以往的工資低、強度大、環境差的狀態,對家鄉企業的發展認識不夠全面。另一方面,全市富餘勞動力也存在整體上文化、技術水平不高的現象。同時,企業方面的招工也存在侷限性,部分縣市區如陶瓷企業,部分崗位用工年齡要求在40歲以下,一些光電產業等勞動密集型企業由於企業生產特點,招工更是嚴格,大多選擇年輕女性。因上述原因,導致用工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受技術、師資、設備等因素影響,縣市農民工技能培訓都是短期培訓,在培訓效果上與中小企業的用工需求需要缺乏必要銜接,導致學校培育的普通人才企業用不上,企業需要的專業人員學校培養不了,從而導致中小企業招工難,特別是招技術工人難。

三、意見建議

(一)抓企業發展,發揮企業吸納就業能力。

財政、税務、工信、發改、金融等相關部門聯手,重點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促進勞動密集型產業可持續發展,發揮其吸納就業功能。繼續發揮失業保險穩崗和技能提升補貼政策作用,減輕企業負擔,幫助園區企業穩定就業崗位,提升企業員工技能水平,穩定企業就業崗位。

(二)抓企業責任,強化企業招用工主體作用。

引導企業積極探索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堅持以人為本,實行人性化管理,根據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和自身經營狀況合理確定薪酬待遇,增強崗位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在園區企業開展用工誠信等級評定、和諧勞動關係創建等活動,幫助企業合理制訂全年用工計劃,避免發生生產淡季大量裁員、生產旺季又招不到工的現象。

(三)抓用工監控,及時掌握園區企業用工狀況。

充分發揮就業信息管理系統以及社區平台的作用,加強“一網五點”建設,重點做好工業園區企業用工動態監測,尤其是對園區用工量大的企業實行重點監測和服務,定期進行分析,掌握企業用工變化情況,做好服務跟進和用工對接,及時為科學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四)抓技能培訓,優化職業培訓相關政策。

職業培訓是緩解結構性矛盾的根本途徑,也是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的重要方面。但是,目前現行的職業培訓政策還主要侷限於農民轉移就業勞動者、貧困家庭子女、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退役士兵、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等五類人員,且在培訓時間、流程上都有比較嚴格的限制。建議將所有有需求的勞動者全部納入職業培訓範圍,進一步優化職業培訓補貼等相關政策,並與當地產業發展緊密結合,更好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緩解人力資源供求的結構性矛盾。

(五)抓市場配置,扶持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發展。

充分抓住國家大力發展人力資源服務產業的契機,積極建設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給予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更多扶持政策,通過對入園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提供貸款貼息、財税減免、租房補貼、獎勵激勵等扶持政策,促進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健康蓬勃發展,提升人力資源服務及公共就業服務水平。目前,xx市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一期)裝修改造升級已完成投入使用,已簽約32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下一步,將結合市民中心統一規劃建設產業園(二期),預計規模為4萬平方,集人力資源市場、就業創業、社保、醫保、人事考試、勞動關係等全部人社業務於及其他業務於一體,為xx乃至贛西地區提供充足的人才智力保障。

(六)抓平台共享,推動全省人才有序流動。

構建全省人才平台共享機制,從而推動全省範圍內的人才有序流動。整合各地、各部門、各單位的人才信息庫,建立全省多元化、綜合性、專業型、智能化的人才信息資源共享庫,實現全省範圍內人才信息和資源的實時共享和查詢。此外,建立人才信息互通發佈機制,實現各地、各部門、各單位人才信息網站互聯、重要信息協助發佈、人才信息數據庫共享。

(七)抓服務意識,完善園區設施,優化園區環境。

增強招商、安商服務意識,落實各部門工作責任,進一步完善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工業園區內保障房、醫院、學校、商場、金融網點等配套項目的規劃佈局和建設,確保園區內企業職工住有所居、閒有所樂、學有所教、病有所醫。

調研分析報告 篇六

一、高速公路行業現狀及投融資情況

高速公路作為政府提供的一種準公共產品,具有典型的資本密集型特徵,資金投入數額巨大,佔用時間長,對區域經濟發展、自然和環境影響較大,投資風險較高。高速公路作為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基礎設施,具有較強的公益性,其目的主要是為社會公共需求服務,西方經濟學界通常將其視為公共產品,在方便出行、改善投資環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長期以來,我國公路基礎設施建設落後於經濟社會發展,併成為發展的瓶頸。1984年我國出台了“貸款修路,收費還貸”政策用於促進高速公路建設,提出適當“貸款修路”,建成後“收費還貸”,以彌補政府投資的不足。這項政策實施以來,效果非常明顯,高速公路里程由起初的幾百公里,發展到了20xx年的4.54萬公里,交通長期制約經濟發展的狀況得到緩解。總體來看,我國高速公路發展呈現以下態勢。

運輸能力增長較快。到20xx年底,全國公路營運汽車達802.58萬輛,比上年增加69.36萬輛。運輸量持續快速增長。20xx年全社會完成公路客運量186.05億人、旅客週轉量10130.85億人公里,分別比上年增加16.31億人和838.76億人公里。貨運量完成146.63億噸、貨物週轉量達9754.25億噸公里,分別比上年增加12.46億噸和1061.05億噸公里。高速公路主營業務收入達20xx多億元,居世界第一。分地區看,盈利水平高低依次為東部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在路網效應漸趨顯現、車流量持續較快增長、計重收費普遍實施,高速公路行業景氣度持續向好,處於高投入期,20xx年公路建設資金仍以銀行貸款和地方自籌資金為主,所佔比重比往年有所提高。全年公路建設到位資金5481.85億元,國內貸款佔40.7%,地方自籌佔32.8%,所佔比重比20xx年分別提高2.5個和0.9個百分點。在未來若干年我國經濟保持年均增長8%的條件下,高速公路年均竣工里程需求在4000公里左右,20xx年總需求在6萬公里左右。預計20xx~20xx年間,全行業需投資0.5萬億~0.6萬億元,平均每年投資規模在1400億~1600億元左右。

目前,高速公路建設融資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財政撥款用於公路和區域幹線公路建設。

(二)徵收車輛購置費税。對所有購置車輛的單位和個人,徵收車輛購置税,資金納入國家財政預算管理。

(三)徵收公路養路費、客貨運附加費。

(四)貸款修路。1984年國務院作出了“貸款修路,收費還貸”的重要決定,允許通過集資或銀行貸款修建收費公路,並對通過收費公路(橋樑、隧道)的車輛收取過路過橋費,用於償還貸款。

(五)利用資本市場。積極利用國內、國外兩個資本市場,採取轉讓公路收費權、發行企業債券和在境內外發行股票等形式,拓寬融資渠道,籌措建設資金。

(六)利用外資,國家鼓勵利用境外金融機構、經濟組織或外國政府貸款建設公路。利用外資建設公路主要是兩個渠道:一是直接利用外資;二是利用外國政府貸款和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等。雖然我國高速公路建設投融資形式呈多樣化,但實際情況是以國內貸款和自籌資金為主。

近年來,隨着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政府承擔了許多社會和經濟建設的職能,由於政府的預算收入和支出有限,因而單靠政府的財政預算很難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了加快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步伐,伴隨着政府投融資體制和財政預算體制的改革,為優化政府支出結構,降低政府負債的風險,許多省(區)市都成立了國有獨資或控股的高速公路投資企業,作為融資平台,拓寬融資渠道,發揮槓桿作用,吸引更多的民間資本和國外投資來參與高速公路建設。

二、當前存在的問題

(一)融資渠道單一

在現有投融資體系下,高速公路建設的投資主體還不夠廣泛,資金主要來源於財政性資金、政府出面獲得的政策性和商業性貸款、政府收取的土地出讓費,以及依靠政府信用舉借的內債和外債等。由於地方財力的有限性,政府只能更多地依靠銀行貸款等間接融資方式,缺乏直接融資手段,高速公路建設的大部分融資來源於負債融資。在項目運作上,政府通過財政撥付項目一定比例的資本金,然後以高速公路的收費權質押,向商業銀行貸款,用於高速公路建設。項目建成後再用收費償還銀行貸款的本息,這種模式通常概括為“貸款修路,收費還貸”。但這種模式必須是在高速公路項目在其法定的收費年限內(《公路收費條列》規定為30年)車輛通行費的收益大於項目財務費用的前提下,才能進入良性循環,否則高速公路項目在發揮其良好的社會效益的同時將政府將承擔鉅額的負債。這也使得政府投資項目的資產負債率過高,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政府投資項目的財務風險。

直接融資的主要來源是證券市場,通過企業上市直接募集資金。到20xx年5月為止,全國收費路橋類上市公司已經達到19家,諸多效益較好的高速公路已經納入上市公司。但是在20xx年底,為規範高速公路經營權轉讓,國家交通行政部門暫停了直接融資的審批。

(二)融資環境不容樂觀

由於中央、省級財政性資金對高速公路投入不足,導致高速公路建設經營公司的資本金嚴重不足或到位情況不好,高速公路的外部形象下降,無形資產貶值,失去了應有的吸引力和投資盈利空間,這一問題在中西部尤為突出。高速公路投資大、建設週期長、回報率不高等特點,決定了國家投入應是建設資金的主渠道,而這塊資金正逐年減少。

此外,針對當前投資規模依然較大,貨幣流動性過剩問題依然嚴重的情況,國家通過宏觀調控,控制商業銀行信貸規模,通過剛性的制度約束,限制了信貸投放的增長,對投資增長產生明顯的抑制作用。另外,20xx年、20xx年的連續7次加息,增加了資金使用的財務成本。近期,央行表示不排除央行再次提高存貸款利率的可能性。在這種背景下,一方面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受影響,放不出款;另一方面,承貸主體的財務成本屢創新高,使得目前還主要依靠信貸資金支持的高速公路行業的資金需求與供給存在較尖鋭的矛盾。

(三)融資的系統風險

目前,高速公路舉債或融資主體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市場主體,無項目決策權,但仍須按照政府部門的

規劃完成高速公路建設項目,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由於地方政府融資的決策主體與這些投資主體間責權利模糊,由於舉債融資未完全納入地方政府債務總量,缺乏有效監督制約機制,債務責任不與權利掛鈎,領導者借債和還債情況不考核、不評價,造成債務責任缺位,導致公路建設投資效益被忽視,甚至出現了形象工程和政績工程,工程建設資金的使用管理出現了嚴重問題。許多項目往往不具備經濟可行性,回報率很低,但為使項目通過審批,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中的收益卻完全可以支撐項目。沒有誰去考慮融資、負債、收益的關係。政府不斷下達項目,高速公路公司不斷融資,企業運作的量化指標,如負債率、償債率等也無法操作,沒辦法對償債作統一的安排,一旦出現明顯的償債高峯期,並且償債額巨大,那麼就可能爆發企業的債務危機和信用危機。

另外,高速公路融資的價格風險主要是服務價格,即通行費價格風險及其導致的收費額的變動風險。高速公路融資特別是銀行借貸融資均以通行費收費權和收入作擔保,而高速公路公司又不能像一般的公司按《公司法》規定具有產品(通行費價格)的定價權,通行費的初次定價或事後調價主要是政府(有關部門)決定,所以當初在融資談判台上估計或約定的擔保金額往往難以兑現。現在貸款是按工程進度和質量驗收情況撥付,一些分段通車收取通行費的工程項目,經常因估計的通行費價格與實際執行的價格有差距,直接導致通行費收入下降,其履約質量下降,信用度降級,使整個融資受阻甚至夭折。高速公路運營成本高,債務負擔重。據統計,截至20xx年底,全國收費公路(90%以上的高速公路收費)貸款餘額為5900億元,貸款利息約500億元,而同期收費額僅400多億元,不足以支付貸款利息。因此,這些問題作為系統性風險,最後將全部集中到政府身上。

(四)融資地區性差異大

東部高速公路伴隨經濟發展起步早,發展快,車輛流量大,收益性好,已經完成了資本的積累,總體上資產負債結構已進入良性循環。高速公路建設市場發育較完善,相對融資渠道較寬廣,高速公路建設的融資比例達80%以上,其中地方自籌和企事業單位的資金比例佔總投資的18%。而西部地區位於國家道路網的末梢,地質條件複雜、經濟欠發達和人口稀少,其工程造價高、收費價格低、車流量小的特點,使得投資者望而卻步。儘管國家的西部開發戰略加大了扶持力度,再加上自身融資能力差,融資渠道單一,高速公路建設的國家直接投資比例佔將近30%,地方自籌比例僅為總投資的4.8%,只相當於東部地區的1/4。隨着新一輪的高速公路建設投資高峯期結束,“十五”時期公路建設貸款已開始進入還貸期,還貸任務很重,壓力大,一些地區的一些項目已經出現了償還困難,甚至形成不良貸款。甚至有專家稱,國外20世紀70年代公路建設中出現的債務危機有可能在我國中西部地區出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zj759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