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孫悟空大鬧天宮與人才使用問題

孫悟空大鬧天宮與人才使用問題

《西遊記》一書,家喻户曉,婦孺皆知。通常理解,大鬧天宮故事反映了孫悟空不畏強權、敢於挑戰強權、挑戰舊有秩序的反抗精神、鬥爭精神。孫悟空為什麼大鬧天宮?實質上反映的是用人問題。

孫悟空大鬧天宮與人才使用問題

一、什麼樣的人可稱為人才

(一)現代的人才概念

《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明確指出:“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或專門技能,進行創造性勞動並對社會作出貢獻的人,是人力資源中能力和素質較高的勞動者。”

(二)吳承恩是不是人才?

吳承恩,《西遊記》的作者。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羣書,為文下筆立成。”——有文才。

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明清時,每年或每兩三年從各府、州、縣學中選送生員升入國子監就讀,這稱為歲貢,如此錄用的讀書人便是“歲貢生”,相當於保送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家用。晚年因家貧出任長興縣丞,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因不滿不順從當時的用人制度,不為體制所容

文學作品是作者價值觀念和思想情感的投射。通常情況下,作者是會根據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表達對外部世界的看法和寄託。《西遊記》也反映了吳承恩的思想情感和價值追求,比如人才觀。作為封建社會文人,他滿腹經綸,才學超羣,但一生懷才不遇,對於當時的社會現實和朝廷的用人制度有深刻體會和認識,其人才思想突出表現在“孫悟空大鬧天宮”中。

(二)孫悟空是不是人才?

1.獨自找出水簾洞,被尊為王——敢闖敢幹、有冒險精神

2. 為“學一個長生不老,常躲過閻君之難”,從東勝神洲到南贍部洲再到西牛賀洲,隻身一人,漂洋過海,尋仙訪道,拜師學藝,吃盡千辛萬苦——有理想,意志力強。

3. 迅速領悟師父心思,一點即透,很快學成七十二般變化和筋斗雲——聰明、領悟力強、勤奮好學、本領高強。

4. 作為猴王把花果山建成了猴子王國;做弼馬温把馬養的膘肥體壯——有敬業精神,有責任心,執行力和組織管理能力強。

——孫悟空是個來自最底層,從實踐中成長起來的學習型、實幹型、創新型領導人才。

二、孫悟空大鬧天宮的原因

共鬧了兩次:

第一次,發現弼馬温是個不入流的官;

第二次,天庭舉辦蟠桃大會竟然沒邀請他齊天大聖。

問題的產生是需要從兩方面即矛盾的雙方,各找原因。

(一)孫悟空的問題

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個性問題。

1. 桀驁不訓,不懼權威——見了玉帝也不拜,只是“唱個大喏”;稱太白金星為“你這老兒,老星”……出道後,沒任何人罩着他,也沒有人指點他提醒他,有點“愣頭青”,難免不斷闖禍。

2. 沒經過組織生活鍛鍊——不懂天庭規矩、不遵守規矩、不尊重領導。連如來都不認識,初次見面就厲聲高叫:“你是那方善士?敢來止住刀兵問我?”

3. 喜歡到處交遊,有拉幫結派、搞“小圈子”嫌疑(被許旌陽真人舉報)——“閒時節會友遊宮,交朋結義。”“與那九曜星、五方將、二十八宿、四大天王、十二元辰、五方五老、普天星相、河漢羣神,俱以弟兄相待,彼此稱呼。”

4. 認為“強者為尊”,不知道任職還有背景、資歷、關係問題——面對如來質問,孫悟空高喊“靈霄寶殿非他久,歷代人王有分傳。強者為尊該讓我,英雄只此敢爭先。”“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要玉帝搬出去,將天宮讓給他。認為“我有七十二般變化,萬劫不老長生,如何坐不得天位?”但在如來的眼裏,能力並不重要,玉皇坐尊位是他資歷不一般——“你那廝乃是個猴子成精,焉敢欺心,要奪玉皇上帝尊位?他自幼修持,苦歷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你算,他該多少年數,方能享受此無極大道?你那個初世為人的畜生,如何出此大言!”

二是出身和背景問題

1. 體制外的人才——石頭裏崩出來的,出身不明,且無任何社會背景,是“妖猴”。

2. 師承不明——其師父須菩提來歷不明,在孫悟空學藝之後,就人間蒸發,孫悟空離山後再無聯繫。

3. 與天庭沒有一絲一縷的聯繫,與西方佛祖也無任何瓜葛。

(二)天宮和玉帝的問題

一是組織的問題即體制問題——排斥體制外人才,天庭是由神和仙組成,西天是另一個體系。

二是一把手的問題即玉帝的問題——不識人才,如何用人,沒主見,任由手下忽悠。

1. 不重視人才,不能量才用人,還忽悠人才。任弼馬温——隨意授官,不求才位相配;封齊天大聖——授官不授祿,忽悠人才。

2. 不會用人,用其長而忘其短——讓猴子看桃園(可能故意設的陷阱)。

3. 用人講究出身、背景、資歷、裙帶、師承,歧視體制外人才——蟠桃會邀請了東西南北中、上中下八洞、各宮各殿大小尊神都邀請,連“注世地仙”都請了,但唯獨沒請齊天大聖。

三、幾點啟示                                                                                        

1. 不識才,則會失去人才;不重才,則人才難至;不善用才,則會誤才;不用才,則會激反人才(例如曾國藩與洪秀全,他們是同一時代的人才,曾通過科考進入朝廷,成為大清的中興之臣,洪因多次科考不中,憤而走向反抗的道路)。

2. 英雄不問出身,只要是人才也應不問來處。

3. 用才要用長避短,不能只用其長、不顧其短。

4. 人才皆有個性有稜角,要予以尊重,不能要求其做奴才。

5. 名氣是金箍棒打出來的,地位是靠實力掙來的,事業是用真本領拼出來的。孫悟空大鬧天宮,一鬧成名,迅速進入最高層視野,後被如來納入麾下,成為取經團隊的骨幹成員。有如來、觀音罩着,從此天上地下,體制內外,各界神佛仙魔都要讓他三分,再也不是昔日的妖猴、潑猴、畜生。進入體制內,就要按照體制規則行事,因此,大鬧天宮後,取經路上的孫悟空就不再挑戰天庭和西天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3gmv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