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小城鎮調研報告多篇

小城鎮調研報告多篇

小城鎮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2022年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

小城鎮建設側重農村鄉鎮建設,本文將介紹2022年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

2022年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1)

全省領導幹部會議,市委八屆九次全會,發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和諧創業,加速崛起已經成為省市的發展主題、工作主線、民意主流;也帶給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示,發展是崛起之本,創業是發展之源,和諧是創業之基。同時也向我們提出了一個新任務,在認清當前幹事、創業、發展的新形勢下,引領全民和諧創業,實現富民強縣。要實現這個目標,有方方面面的工作要去做,有許許多多的問題要解決。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決我縣富餘勞動力特別是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和創業問題。我縣經過這幾年的高速發展,社會、經濟各方面獲得了長足發展和進步,但是由於我縣基礎薄,起點低,仍然是一個農業大縣。農業人口仍佔據主要地位。這些人的就業、創業問題沒有解決,富民強縣就無從談起。而要解決這個問題,要做的一個基礎性工作就是加快小城鎮建設。

加快小城鎮建設有利於轉移農村剩餘勞力,使農業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農村剩餘勞動力滯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報率很高,收入總量也難以有較大增長。要富裕農民,必須減少農民。小城鎮地處農村,農民進入小城鎮,比進入大中城市的社會成本要低的多。促進農業人口轉為城鎮人口,即減輕了大中城市的壓力,又有利於城鎮化的長遠發展。

加快小城鎮建設有利於促進農業產業化和鄉鎮企業的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工業化進程。一方面,隨着農民不斷向小城鎮轉移,土地經營規模不斷擴大,有利於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推動農業先進科學技術的運用和普及,促進農業轉向集約化經營,促進鄉鎮企業的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另一方面,小城鎮建設可拉動建材、建築、家電、傢俱等行業發展。人口的集中使鄉鎮企業產品有更多的銷路,從而促進企業的發展,而企業發展的同時又為城鎮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加快小城鎮建設有利於第三產業的發展,從而創造新的就業崗位。2022年我縣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民生產總值比重為23.7。造成我縣第三產業發展緩慢的直接原因就是我縣城市化水平低,不能為第三產業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條件和相應的產業載體。沒有城鎮,就沒有人口的聚集,也就沒有第三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我縣在小城鎮方面取得不少成績,像x、y、z、m四重鎮建設和發展可以説是成績顯著,有目共睹,積累了許多方法和經驗。我們先來看看李渡的城鎮建設:

x鎮在城鎮建設方面走在全縣的前列.x鎮,鎮域總面積約40平方公里,鎮域總人口49829人.2002年國內生產值33億元,工農業總產值9.42億元,區域財政收入205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69元.城鎮建成區面積近2平方公里,人口近2萬人,成為a縣的經濟重鎮,跨入全省百強鄉鎮行列,今年6月份被省建設廳確立為省級重點示範鎮。李渡鎮在加快小城鎮建設主要做法:

1、科學合理,準確定位,高起點規劃小城鎮世紀。1986年,x鎮聘請市規劃設計院專家在全縣率先編制《1987-2022年x小鎮建設總體規劃》;2000年聘請省城鄉規劃設計院專家編制《2001-2022年x鎮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2002年省、市專家組評審和縣政府批准,新規劃把x的遠景定格為鎮區面積5.38平方公里、鎮區人口36000人的現代化歷史古鎮、工貿強鎮、旅遊重鎮、江南名鎮.2022年,請南昌大學設計專家進一步對世紀大道、李桐渠、醫療器械城、文化廣場進行了控制性詳規,為今後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2、創新機制,多元投入,高標準建設小城鎮。創新融資機制,多元化籌措城鎮建設資金。一是土地生一點。二是財政擠一點。二是爭取上級政策拔一點。四是向外引一點。五是民間融一點,六是羣眾自願情一點。狠抓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小城錦載體功能。投入6000多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四通一平,建起了兩座大橋,貫通硬化了近30公里主次幹道,鎮區形成了三縱三橫的道路網絡,開通4000門程控電話,完成了日供水量5000噸的自來水工程。

樹立精品意識,打造城鎮亮點:2000年,興建世紀大道;2001年,對城中湖鯉湖進行了清淤整治和綠化、美化、亮化,使其成為休閒娛樂場所;2002年,對主幹道李渡大道、世紀大道和工業園區實施了綠化、美化、亮化,2003年,我們將着力對世紀大道、李桐渠進行硬化改造和美化、亮化,使之成為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景觀帶。

3、嚴格規範,提升品位,高效能管理小城鎮。成立了由鎮長任組長的小城慎建設管理領導小組,建立了村鎮規劃管理辦公室,嚴把審批報建關,推行一書二證報建程序;設立專職保潔員,實行動態評估,落實責任制,聘請老幹部為義務監督員,

4、依託優勢,主攻工業,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立足工業基礎優勢,堅定不移地突出工業主導地位,着力發展優勢產業和培植骨幹企業?促進土業快速發展,一是加快工業園區建設,規劃了佔地面積6000多畝的三個工業園區,引進園區企業72家;二,是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2003年共引進項目8個,達成投資意向項目4個,其中省外項目7個,合同資金123億元,實際到他資金l900萬元,出口創匯110萬美元。

三是着力培植髮展骨幹企業。初步形成了李渡煙花集團公司、江西益康醫療器械集團公司、江西錦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李渡酒業有限公司為主體四大骨幹企業,形成煙花鞭炮、醫療器械、白酒三大產業。

x鎮的小城鎮建設是成功的。但是其他鄉鎮特別是那些經濟基礎薄弱的鄉鎮城鎮建設不盡如人意,還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

1、鎮財政困難、基礎設施欠帳多,拖了城鎮建設後腿。現行財政體制使鄉鎮財政僅勉強保證公教人員人員工資,無力再搞建設。城鎮供水、排水、供熱、環衞、防洪、路燈、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明顯滯後。出現了家家打小井,户户上鍋爐,路上倒污水,處處放垃圾的局面。

2、城鎮建設盲目攀比,不結合本鄉鎮實際,搞形象、政績工程,沒有量體裁衣、看菜吃飯,攤子鋪得大,財力跟不上,最後收不攏。導致城鎮建設,有頭沒尾,虎頭蛇尾。

3、建鎮時間長,舊城區改造量大,拆遷成本高,土地價格一時又上不來,影響了建設進度。

通過對x鎮城鎮建設成功經驗和其它鄉鎮存在問題總結,對今後小城鎮化建設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小城鎮建設要準確定位,小城鎮建設必須以產業為依託,增強小城鎮的綜合經濟實力。產業是立鎮之本,產業是興鎮之基。只有產業的發展和推動,城鎮的規模效應、聚集效應才能實現。李渡鎮就是依託三大產業,培育一批龍頭企業,發揮它們的示範和帶動作用,拉動地方經濟發展,以工業化促進城鎮化。

因此,要先研究產業主體,靠什麼立業才能把小城鎮支撐起來,要突出特色,不能千篇一律。像南台可以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服務業為重點,促進小城鎮經濟發展。再如羅溪可以依託資源優勢和農產品優勢建設交易市場,努力培育具有一定規模和集散能力的農產品、工業品市場,發展商貿,搞活流通。

加快發展服務業,增強小城鎮發展的後續動力。要把小城鎮建設與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大力培育優勢產業和特色經濟,促進小城鎮經濟發展。

2、鼓勵鄉鎮走市場運作,多元投資,經營城鎮的道路。同時,要強化市場觀念和競爭意識,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全方位的小城鎮建設投資體系,通過存量資產置換、出讓公共設施經營權、財政貼息貸款等途徑,吸收社會投資和外資,來籌措小城鎮基礎建設的資金,以緩解小城鎮建設資金短缺的矛盾,加快城鎮水、電、路、氣、郵電通訊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在基礎設施上要做到資源共享、設施共建、產業共樹、環境共保、防止各行其是,重複建設,以最大限度降低開發成本。

3、結合實際,科學地制定建設規劃。規劃應適當超前,立足於高起點、高標準、重科技合理佈局,一步到位,建設可分期進行,避免重複建設和盲目建設。規劃一經確定,就要嚴格執行,不能隨意改變。在制定建設規劃時,要把小城鎮建設目標與本地可持續發展目標結合起來,注重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全面發展,注意保護資源和生態環境,重視城鎮特色的研究,突出地方特色和風格,將特色風格和現代氣息有機結合起來。

4、集中力量重點抓好v、x、f、s、d幾個區位優勢和發展潛力較大的建制鎮的小城鎮建設,使之儘快完善功能,聚集人口,將其建設成為規模適度、規劃科學、功能健全、環境優美、各具特色、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農村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

5、精細規劃培育幾個生態、旅遊型,交通樞紐型,特色農業型袖珍小城鎮。像南台具備旅遊開發潛力,池溪有交通區位優勢等,小鄉鎮要善於利用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揚長避短,走特色興鎮之路。

黨的十六大把加快城鎮化進程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強調指出:要逐步提高城鎮化水平,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走我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

按着這個要求,我們要大力推進小城鎮建設,按照:水是城之靈,綠是城之魂,文是人之品,人是城之本的理念,把城鎮建設與發掘文化特質,打造產業特色,凸顯生態環境有機結合起來,着力打造一批工業主導型、市場貿易型、交通樞紐型、歷史文化型特色小城鎮,構築全民和諧創業的平台,為實現富民強縣這個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2022年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2)

一、基本情況

近幾年來,我市十分重視小城鎮建設,通過科學規劃、突出重點、以點帶面、分類指導、整體推進措施,努力推進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增強小城鎮內涵,提高小城鎮品位,塑造小城鎮特色,加快了構築農村新型城鎮體系步伐。

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大了小城鎮建設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鎮建設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調整我市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突破口。為搞好小城鎮建設,市委、市府出台了《關於加快城市化進程的意見》,確定了發展目標,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構築起我市小城鎮建設的總體框架,即突出三個中心(昌城、枳溝、皇華),發展七個重點(呂標、賈悦、石橋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興),以此輻射帶動全市城鎮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市裏專門成立了小城鎮建設領導小組,吸收建委、土地、民政、公安、計委、財政、農業、金融等部門參加,具體負責小城鎮建設的協調指導工作,各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把小城鎮建設納入了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了對小城鎮建設的組織領導。林家村鎮通過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作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決議,統一了全鎮上下的認識,增強了加快小城鎮建設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昌城鎮通過選樹十大典型現身説法,在全鎮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議城建、人人爭進鎮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編制規劃,促進了小城鎮建設健康有序發展。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是建設小城鎮、經營小城鎮、發展小城鎮的重要基礎。它既關係當前,更影響長遠。這個問題已越來越被各級領導所重視。近年來,各鄉鎮按照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的原則,開始運籌新一輪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並建立起規劃設計統一評審制。昌城鎮聘請省市有關部門的專家,經實地考查論證,制定了沿河拓展,順路延伸,依託優勢,重建五區的小城鎮建設規劃,保證了規劃的科學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枳溝、昌城、皇華、相州等鄉鎮成立了小城鎮建設管理委員會,制定了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辦法,認真實施一書兩證制度,使小城鎮規劃建設日趨規範。

(三)因地制宜,開拓了小城鎮建設的新路子。各鄉鎮緊緊圍繞市委、市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鎮建設,推進農村城市化進程的總體思路,結合本鎮特點,廣開門路,各唱各的拿手戲。突出體現在四個結合上:一是小城鎮建設與發展鄉鎮企業相結合。昌城鎮以鄉鎮企業為啟動點,引導鄉鎮企業向小城鎮集中,實行聯片發展,形成得利斯食品加工區、道口重工業區,既節省土地資源,又便於污染治理。二是小城鎮建設與發展市場相結合。枳溝、相州兩鄉鎮,牢牢抓住交通便利這一有利條件,充分發揮市場具有輻射力大,吸納力強,集散度高的特點,依靠市場帶動了小城鎮建設的發展。三是小城鎮建設與發展外向型經濟相結合。林家村鎮開發建成了佔地200多畝的外商投資工業園區,吸引外資建成了兩處工藝品龍頭企業,年產值達5200萬元,在周圍帶起了一個三產開發區。四是小城鎮建設與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相結合。昌城鎮集聚60多家民辦和個體私營企業到鎮區經營,轉移農村勞動力1.5萬名,經濟總收入佔全鎮的70%以上,壯大了小城鎮建設的規模,拉動了全鎮的經濟增長。

(四)制定政策,促進了小城鎮建設上規模。在小城鎮建設過程中,各鄉鎮本着放水養魚、欲取先予的原則,結合實際制定了一些優惠政策,鼓勵引導二、三產業向小城鎮集中,加快了小城鎮的開發建設。相州鎮規定,對進鎮建房經商農民,免交鎮政府統籌費和村提留;對在小城鎮新上的工商項目,鎮裏給予最優惠待遇等。這些優惠政策,激發了農民向小城鎮集中的積極性,促進了小城鎮建設的快速膨脹。

(五)強化管理,營造了小城鎮發展的良好環境。在制定優惠政策的同時,小城鎮的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就三個中心鎮管理情況看,主要呈現三個特點: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別制定了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辦法、環境衞生管理辦法等規範性文件,使小城鎮管理初步納入規範化軌道;二是加強了建設管理。本着合理佈局,有序開發的原則,嚴格建設程序,從批地到設計、建築、裝璜實行一條龍管理,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小城鎮。三是加強了環境治理。枳溝鎮組建了環衞所,負責整個鎮區街道的環境衞生,先後投資60餘萬元,上了叉車、翻斗車,增設了50多個生活垃圾箱,改善了鎮區的環境衞生;各地還不斷加大對小城鎮的治安管理力度,為小城鎮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調查情況看,各鄉鎮在小城鎮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但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認識上有差距。突出表現在:有些地方還沒有把小城鎮建設擺到應有的戰略位置,廣大幹部羣眾對小城鎮建設在促進農村改革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有的鄉鎮因缺資金對搞好小城鎮建設存有畏難情緒,缺少發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動;個別鄉鎮關起門來搞建設,難以形成大開放、大發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缺少長遠眼光,制約了小城鎮建設上檔次、上水平。 (二)規劃滯後。據調查,全市20處鄉鎮,已完成新一輪小城鎮總體規劃的鄉鎮有11處,佔55%;總體規劃通過評審的只有5處鄉鎮,佔25%;總體規劃經過鄉鎮人代會通過並報市政府批准的只有1處鄉鎮,佔5%;全市20處鄉鎮都沒有編制詳細規劃。從上述情況看,一是規劃不健全。9處鄉鎮沒有完成新一輪總體規劃,有個別鄉鎮只是口頭規劃,致使小城鎮建設無章可循、無序發展。二是總體規劃缺乏連續性和權威性。大多數鄉鎮的總體規劃還沒有經鄉鎮人代會審查並報市政府審批,因此規劃不具有法律效力,造成建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三是沒有編制詳細規劃。導致小城鎮建設佈局不規範,特色不突出,基礎設施不配套。

(三)政策落實不到位。近年來,隨着小城鎮建設進程的加快,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些優惠政策,如户籍、土地使用、各種收費等,還沒有得到很好地落實。一是現行户籍管理制度制約小城鎮建設。鄉鎮、村辦企業招聘的管理技術人才和進鎮經商辦企業的農民,户籍管理混亂,分別落在鄉鎮經委、建委、商貿園等單位,有的長期無處落,有些聘用人才、投資者因户籍問題解決不了而打退堂鼓。二是徵用土地手續多,時間長,收費偏高。據基層反映,徵用一塊土地,從審請到批覆大約需要半年時間,使用一畝土地需要繳納的土地出讓金、耕地佔用費、測圖費、復墾費、補償金等約在35000元左右,致使投資者和進鎮農民望而卻步。三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近幾年來,轉移到小城鎮的農村剩餘勞動力人數呈迅速遞增的態勢,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如住房、教育、社會保險等不配套,農民進鎮有後顧之憂。

(四)融資渠道不暢。主要表現是:⑴市鄉財政實行分税體制政策,分灶吃飯、自籌平衡,鄉鎮財政普遍打得很緊,小城鎮建設資金很難列入預算。⑵銀行對小城鎮建設貸款較少。⑶從小城鎮建設工程中收取得土地出讓金、基礎設施配套費、城市維護建設税等很少用於小城鎮基礎設施配套建設。⑷小城鎮建設經營程度低。有關部門、企業和個人投資少,利用外資開發小城鎮的力度不大,民間資金潛力挖掘不夠。這些因素,導致小城鎮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制約了小城鎮的發展。

三、幾點建議

鑑於上述情況,我們建議各級領導要把建設小城鎮、經營小城鎮,作為推進我市城鄉一體化進程,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內容,切實擺上重要位置,下大氣力抓緊抓好。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把小城鎮建設擺上突出位置。小城鎮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是推進我國城鎮化的重要途徑,是實現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橋樑和紐帶。發展小城鎮有利於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有利於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有利於輻射帶動周邊經濟快速發展,縮小城鄉差距。黨和國家對小城鎮建設工作十分重視。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隨着農業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推進城鎮化條件已漸成熟,要不失時機地實施城鎮化戰略。江澤民總書記早就指出,要引導鄉鎮企業在小城鎮適當集中,使小城鎮成為區域中心,在穩定發展農業的同時,積極發展二、三產業,搞好小城鎮建設。建設小城鎮、發展小城鎮,經營小城鎮已成為當前繁榮經濟,促進發展的重要內容。因此,各級領導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超前意識、機遇意識、發展意識,切實把實施城鎮化戰略放在農村工作的突出位置來抓,實行領導責任制,把規劃、建設、管理好小城鎮列入任期責任目標,調動一切社會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參與小城鎮建設,切實加強對小城鎮建設的協調指導,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

(二)科學規劃,夯實基礎。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要立足現實,着眼長遠,堅持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真正做到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管理一條龍。一是制定小城鎮建設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結合。要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依據,抓緊對小城鎮總體規劃進行修訂和完善,合理確定小城鎮發展規模,以保證集約用地和保護耕地。二是搞好小城鎮建設與保護耕地和生態環境相結合。進一步改革完善城鎮用地制度,調整土地利用結構,盤活土地存量,禁止土地閒置,在保護耕地和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妥善解決建設用地。堅決防止環境污染,杜絕土地資源的浪費和生態環境的破壞。三是小城鎮建設的總體規劃與詳細規劃相結合。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對工業園區、住宅小區、主要街區、各類市場和各類公共基礎設施等,都要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和技術標準編制詳細規劃。在人民羣眾承受能力允許的情況下,高標準高質量配套建設,提高規模效益和聚集效應。市政府要切實加強對規劃編制的領導和督查工作。調查發現,鄉鎮要編制一個總體規劃,設計費最低需8萬元,而且鄉鎮各自為政現象突出,造成小城鎮建設散亂。鑑於此,應成立專門班子,對全市小城鎮規劃的編制工作進行統一調度,統一聘請專家論證設計,以減少費用,使全市小城鎮建設既統一協調,又突出小城鎮特色,保證規劃編制工作的順利完成。同時,要進一步完善規劃的評審、審查、審批制度,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要嚴格堅持專家評審論證、人代會審查同意並報市政府批准的科學程序,切實保障規劃的權威性和連續性。

(三)深化改革,落實完善政策保障機制。一是要進一步落實進鎮人員的户籍政策。按照公安部《關於推進小城鎮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和我市《關於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決定精品源自政治科 》要求,協調公安、民政等有關部門,採取得力措施,儘快完善落實鄉鎮户籍管理辦法,在小城鎮設立居民委員會,按城市户籍管理有關規定管理小城鎮人口,形成城鄉人口有序流動機制。二是簡化土地徵用手續,降低收費標準。各職能部門要認真落實招商引資的各項優惠政策,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堅持一站式服務,一個漏斗收費,縮短建設項目的立項、審批和建設週期,提高辦事效率。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小城鎮的社會保障制度。要建立適應小城鎮發展要求的住房、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險等制度,發展公益事業,健全小城鎮公共服務和社區服務等功能,解除進鎮人員的後顧之憂,增強小城鎮的凝聚力。

(四)廣闢投融資渠道,建立多元投資機制。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原則,拓展小城鎮建設資金渠道。一是小城鎮建設市場化。要改革小城鎮建設方式,由建設小城鎮轉向經營小城鎮。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積極探索把公用基礎設施建設推向市場的融資路子。在統一管理的前提下,各鄉鎮要組建綜合開發公司,由住宅開發向二、三產業延伸。鼓勵市直部門、企業、個人投資參與小城鎮開發建設。二是要實行財政、金融扶持政策。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決定》,市、鄉兩級財政、金融部門要加大力度,每年投入一定的資金引導、支持小城鎮建設;小城鎮建設的各項税費,如從小城鎮收取的土地出讓金(地方留成部分)、基礎設施配套費、城市維護建設税等,要重點用於小城鎮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三是擴大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利用外資開發建設小城鎮,構築開放式的投資主體多元化、多層次新格局。

(五)進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優化發展環境。要理順體制,建立健全鄉鎮建設管理機構,明確管理職責,強化對農村建築市場和施工隊伍的管理和監督檢查。要加強小城鎮內部的綜合治理,優化內部環境;制止亂攤派、亂集資、亂收費、亂罰款,營造寬鬆環境;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營造平安環境;加強美化、綠化和公共衞生管理,打破一條街,兩行樹的舊格局,營造優美的自然環境;加強文化建設,突出文化特色,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第2篇】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為紮實推進我市小城鎮建設,全面提高城鎮化水平,根據市委點題部署和市政協xx年工作要點,市政協組建以陳達新主席為組長、王能軍副主席為副組長的調研組,於xx年4月至5月,採取實地考察、聽取彙報和召開座談會相結合的方式,對本市壩黃鎮、萬山鎮、太平鎮、田坪鎮、大龍鎮、中壩鎮、本莊鎮、木黃鎮、塘頭鎮、合興鎮、煎茶鎮、洪渡鎮、官舟鎮、寨英鎮、孟溪鎮、盤石鎮等16個示範小城鎮進行了專題調研。在此基礎上,充分聽取相關部門意見,形成此報告。

一、基本情況

16個小城鎮中,大龍鎮、木黃鎮、煎茶鎮、塘頭鎮為省級示範小城鎮,其餘為市級示範小城鎮。鎮域總面積為2214.61km2,總人口為548152人,人口密度為247人/km2;建成區總面積為41.43km2,總人口為215059人,人口密度為5191人/km2,城鎮化率為39.23%;xx年社會生產總值40.69億元,財政總收入5.2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71.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687.2元。各示範小城鎮在地緣區位、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方面各有優勢。壩黃鎮、田坪鎮緊貼消費市場,生態條件好,交通便捷;太平鎮、木黃鎮、寨英鎮、萬山鎮、中壩鎮旅遊資源豐富,對外有高速公路聯結;大龍鎮工業基礎好,處於鐵路、高速公路樞紐位置;塘頭鎮、本莊鎮、煎茶鎮、合興鎮、官舟鎮、孟溪鎮商貿繁榮、交通便利、特色農業基礎好;洪渡鎮是烏江航道和銅仁融入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盤石鎮地處湘黔苗族羣眾聚居區核心地帶,民族風情、民俗文化、民間絕技資源豐富。

二、主要成效

各區(縣)及示範小城鎮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於示範小城鎮建設的系列指示精神,按照“特色鮮明、設施完善、功能齊備、宜居宜業”的要求,狠抓規劃編制、項目建設、產業發展和城鎮管理,示範小城鎮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一)城鎮規劃全面覆蓋。依據地緣區位、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各示範鎮就小城鎮發展定位進行了策劃。大龍鎮策劃打造工礦園區和交通樞紐型示範鎮;木黃鎮、寨英鎮、太平鎮、萬山鎮策劃打造旅遊景觀型示範鎮;煎茶鎮、塘頭鎮、官舟鎮、本莊鎮、合興鎮、孟溪鎮、盤石鎮策劃打造商貿集散型示範鎮;壩黃鎮、田坪鎮、中壩鎮策劃打造綠色產業型示範鎮;洪渡鎮策劃打造移民安置型和旅遊景觀型示範鎮。普遍完成城鎮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壩黃鎮、田坪鎮、太平鎮、木黃鎮、塘頭鎮、煎茶鎮、合興鎮、寨英鎮編制了近期修建性詳細規劃。此外,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在一些示範鎮已經啟動。如《木黃鎮旅遊景觀概念性規劃》、《木黃鎮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寨英古鎮保護性規劃》、《寨英鎮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等等。

(二)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以實施“8個1” 、“8+3” 或“8+x”工程為抓手,示範鎮市政設施逐漸完善,公共服務能力得到提升。新建或改造城鎮路網100.5公里,建成區面積增至9.59km2;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有序推進,萬山鎮已正式運行,大龍鎮、煎茶鎮、官舟鎮、塘頭鎮、本莊鎮基本完工;新建或完善敬老院15個,8個投入使用,7個主體完工;新建或完善衞生院16個,投入使用或主體完工12個;新建或完善社區服務中心13個、農貿市場16個、體育場5個、市民廣場或公園10個,實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程10個,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16個,總面積101.8萬m2。

(三)產業支撐逐漸增強。一是特色農業發展壯大。官舟鎮現代高效循環農業示範園投入使用,年產值xx多萬元。園區內年產6萬噸優質有機肥廠1家,年育肥1000只規模的白山羊繁育場1個,年產飼料5萬噸的優質牧草顆粒飼料加工廠1個;建成蔬菜基地800畝、現代烤煙育苗工場50畝,鎮內有5家農產品加工企業。塘頭鎮建成關中壩國家級葡萄產業園基地5000畝,計劃投資5000萬元的芭蕉有機農產品基地,已完成投資1000多萬元。本莊鎮烤煙產值突破1000萬元,蛋雞養殖園區提升為省級示範園區。木黃鎮在鞏固茶葉、烤煙、養殖等傳統產業的同時,建成以食用菌為主導產業的省級高效農業示範園,規模達到xx萬棒。煎茶鎮規劃煙草農業基地2.5萬畝,培育養殖大户156户,種植優質牧草2萬畝、天麻5萬平方米,發展茶園1.5萬畝,前胡、太子參等中藥材連片種植均在xx畝以上。盤石鎮已建成3000多畝人工草場,引入梵淨牧業、大哥大牧業、希望集團等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種草養畜。二是工業發展勢頭較好。大龍鎮推行“以城帶產、以產促城、產城互動、產城一體”發展模式,xx年招商引資項目53個,簽約資金34億元,到位資金30.72億元,建成標準化廠房19.5萬平方米,現有工業企業160多家,實現產值112.6億元。萬山鎮建成張家灣汞化工產業園,入園規模企業達到15家,實現年產值12.8億元。田坪鎮三湘藥業、醫用氧生產和精米加工、御園春食品等生物醫藥和農產品加工企業落地建成,建豐液壓機機械製造廠、建安混泥土工程、甲硫基乙醛肟項目即將建成投產。

(四)管理能力明顯提升。一是設立機構,建設隊伍。16個示範鎮均成立了規劃建設管理所,落實工作人員52名,解決了辦公場所和工作經費。全市舉辦3期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培訓班,培訓相關幹部458人。從小城鎮建設的長期經營出發,市政府委託職院連續5年定向培養600名建工專業高職生,xx年、xx年已分別完成150名招生計劃。二是綜合整治,改善面貌。如塘頭鎮出台《鎮容和環境管理實施辦法》、《户外廣告管理辦法》、《垃圾管理辦法》、《煙花爆竹燃放制度》等城鎮管理制度,組建城管中隊、消防支隊等管理隊伍,配備了垃圾清運車、城管監察車、消防灑水車、治安巡邏車,推行住户衞生“三包”管理,依法開展了“亂停亂放、亂搭亂建、佔道經營”專項整治活動,城鎮管理實現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

在近兩年示範小城鎮建設實踐中,各級加深了認識,積累了經驗。歸納起來,有三個方面:

一是建立了“政府推動、政策扶持、市場運作、嚴格考核”的推進機制。各區(縣)成立了以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的示範小城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有政府分管負責人、相關部門負責人蔘加的示範小城鎮聯席會議制度,全面加強指揮調度、綜合協調和要素統籌。如印江縣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項目資金統籌辦公室,對財政資金進行整合,支持小城鎮加快發展。各區(縣)普遍出台支持示範小城鎮建設的實施意見或方案,從用地指標、資金安排、幹部配置、部門幫扶等方面予以支持。推進市場運作,xx年16個示範小城鎮招商引資項目102個,簽約資金96.18億元,到位資金42.31億元。印江縣採取異地bt模式融資1.5億元,加快了木黃鎮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建立了“按月調度、季度檢查、半年通報、年度考核”的跟蹤督查和考核推動機制,營造了“比學趕超、增比進位”的競爭發展氛圍。

二是探索了“規劃先行、路網拉開、項目推動、建管並重”的建設路徑。各區(縣)和示範鎮黨政領導能夠認識到,通過加強規劃解決城鎮空間佈局、發展時序和避免無序建設、重複建設的問題,敢於聘請高資質、高水平專家設計論證,捨得在規劃上花錢。通過拉開路網,以新區建設促進老城疏散。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完善市政設施,強化公共服務,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堅持建管並重,通過改變鎮容鎮貌、提供公共服務,營造良好人居和創業就業環境,16個示範鎮新增小微企業38家,新增城鎮人口3426人,促進了產業發展和人口聚集。

三是市級層面作出了促進城鎮建設長期健康發展的一系列重要制度安排。如: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國有土地熟地出讓,不僅延長土地增值鏈條、為城鎮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來源,更有利於掌握城鎮發展的主動權,改變由開發商牽制城鎮規劃的被動局面;規劃和土地審批一支筆,不僅有利於規劃的實施、形成城鎮風貌,更有利於控制開發商的圈地行為;開發城鎮地下空間,不僅有利於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也有利於增加城鎮綠地面積。

三、問題和困難

(一)思想認識不夠。一些地方沒有從全局的高度去認識推進小城鎮建設的意義,主動發展意識不強,簡單地認為小城鎮建設就是搞“8個1”、“8+3”和“8+x”工程,存在被動應付考核的現象。

(二)規劃佈局不優。有的地方城鎮功能定位模糊,選項較多,重點不突出;有的地方城鎮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不相銜接;有的地方缺少對外交通、城鎮路網、市政設施和公用事業等專項配套規劃;有的地方修建性詳規編制力度不夠,建築風格不統一;有的地方規劃實施不好,規劃僅僅用來應付檢查,而不是引領小城鎮建設。

(三)建管水平不高。有的地方路網不發達,只有主幹道,沒有次幹道和支路,“一條路、兩排房”,“路即是街、街即為市”的現象還較突出;交易市場、停車場、公共廁所、垃圾收運等設施建設滯後;“兩違”建築突出,農貿市場閒置,佔道經營普遍,衞生保潔不夠,城鎮管理水平不高。

(四)要素保障較難。土地指標不能滿足建設用地需求,為了完成建設任務,有先上車後補票的情況。資金籌措難度大,民間資本參與建設的積極性還沒有調動起來。城鎮規劃管理和建設人才少,不適應小城鎮加快發展的需要。

(五)推進亟待發力。省委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100個示範小城鎮改革發展的十條意見》(黔委廳字﹝xx﹞68號文件,以下稱省委《十條意見》)尚未落地,擴權強鎮要求落實不好,權責不對等;區(縣)政府協調統籌力度不大,部門政策、資金、項目向示範鎮傾斜不夠,幫扶作用不明顯;考核指標設置不盡合理。示範小城鎮基礎不一,有的存量多,有的基礎差,但考核指標卻沒有太大區別。如考核“8個1”或“8+3”建設內容,對存量較多的示範鎮,即便增量小,也會有個好的考核結果,這就形不成足夠壓力;而沒有存量或存量少的示範鎮,即便增量多,也難以取得好的考核結果,這就容易挫傷積極性。

四、幾點建議

(一)強化宣傳培訓,增強思想自覺。各級黨委政府都必須認識到,城鎮化是非農產業向城鎮集聚、人口向城鎮集中的自然歷史過程。不是簡單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麪積擴張,而是要在產業支撐、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實現由“鄉”到“城”的轉變。其建設內容不侷限於“8個1”、“8+3”和“8+x”工程,涉及到城市設計、基礎設施和市政公用事業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的各個方面,以及進城農民居住、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系列問題,核心是以人為本,要求是城鄉統籌。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是我市減少農民、富裕農民,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

(二)突出功能定位,着力規劃佈局。堅持“先策劃後規劃、先規劃後建設、先環境後建設”的思路,着力推進示範小城鎮規劃佈局。一要系統策劃。以國家、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市“兩區一走廊”戰略佈局為總要求,結合自身的地緣區位、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明確城鎮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重點。二要完善規劃。注重規劃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推進示範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使之與城鎮總體規劃、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有機銜接;着手產業發展、對外交通、城鎮路網、市政設施和公用事業等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加大詳細規劃編制深度,把規劃落實到每一個地塊,以詳細規劃引領城鎮風貌建設,打造個性特色小鎮。三要科學佈局。堅持節約集約原則,建設空間規模適當、建築密度合理、功能組合科學、物理形態緊湊、邊界自然增長的緊湊型小城鎮,避免散亂和無序。四要狠抓落實。加強規劃宣傳,強化規劃執法,嚴懲違法行為;建立規劃實施抽檢制度,及時發現、糾正違規行為,確保一張藍圖幹到底。

(三)優化建設思路,提高建管水平。一要提高路網建設起點。既要建設主幹道,又要建設次幹道和支路,改變“一條路,兩排房,以路為街,以街為市”的狀況。二要優化建設開發時序。地面路網體系和地下管線通道要同步推進,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同步實施,交易市場、停車場、公共廁所、垃圾收運設施等優先建設,其它公用事業設施要注意輕重緩急、統籌安排、逐步配套。三要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在城鎮建設中要防止破壞山體、污染水體行為,建成一批山體公園、濕地公園,着力建設綠色小鎮,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四要加大城管執法力度。依法開展違法建設、佔道經營集中整治,積極引導入市經營,建立衞生保潔常態化機制。

(四)方法靈活多樣,強化要素保障。一要加強用地保障。每年從上級下達的建設用地指標中,安排一定數量用於支持示範鎮發展,並拿出一定份額用於經營性土地招、拍、掛;支持示範鎮整合農村危房改造工程、保障房建設工程、扶貧生態移民搬遷工程、地質災害點整體搬遷工程等民生項目和重大交通水利設施建設項目,用活“美麗鄉村.四在農家”六項行動計劃和“5個100工程”政策,向上級有關部門申報城鎮建設用地與農村用地指標,土地綜合整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週轉指標向示範鎮傾斜;推行城鎮建設用地規模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規模減少,與吸納農村人口進城落户數量掛鈎,促進節約用地;儘快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節餘指標流轉。二要破解資金難題。建立土地增值機制。支持示範鎮設立土地收儲中心,牢牢掌控城鎮用地一級市場,適量適度投放土地二級市場,實行熟地出讓和額度控制,確保國有土地增值。開闢民間資本投資渠道。一些地方民間“高利貸”、“非法集資”等問題突出,既反映了融資難的問題,又反映了社會閒置資本缺少投資渠道的問題。如何將城鎮化建設資金需求與閒置的社會資本有效對接,變“非法集資”為“合法融資”,山西省靈石、襄垣、武鄉等縣組建城鎮化建設基金的做法值得借鑑。主要做法是:政府主動對接資本市場,發揮政府資金的種子作用,吸引本地民營企業家和社會資金,發起設立城鎮化建設基金(混合私募基金),由私募基金公司與政府國資公司共同組建基金管理機構,負責城鎮化建設基金的投資運營;政府在基金管理公司的協助下,對城鎮化建設項目進行完善提升,形成可行的投融資“項目包”與基金和金融機構對接。改變財政資金使用方式。將補助小城鎮建設的資金直接注入有實力的融資性擔保公司,發揮擔保資金的槓桿作用,從而放大融資規模。推行土地入股模式。引導農民以土地入股,既減輕政府融資壓力,也能增加失地農民收益。以項目爭取上級資金。加大項目編報力度,如編報小城鎮對外交通聯結和過境公路改道、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河道治理項目,等等,有項目,就有資金。三要抓好隊伍建設。通過內部調劑的方式,適當增加市和區(縣)規劃、住建部門編制和人員,按要求配齊小城鎮規劃和建工專業人員。在定向培養建工人才的基礎上,返聘一批身體尚好、現已離崗退休的專業人才,以解燃眉之急。

(五)推動政策落地,強化責任監督。以推進擴權強鎮為抓手,出台《關於推進擴權強鎮工作的意見》,使省委《十條意見》得以落地,強化示範鎮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職能,增強其經濟社會發展活力。一是賦予規劃建設管理權。示範鎮規劃建設管理站(所)根據縣級規劃主管部門委託,依據控制性詳細規劃,負責確定鎮轄區建設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條件;核發鎮轄區建設工程的規劃許可證;核發村莊規劃區內建設工程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負責本轄區違法建設的查處和集體土地範圍內的房屋登記發證工作。二是下放行政審批和執法權。簡化項目審批服務環節,需報國家、省和市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核准或備案的項目,由示範鎮人民政府辦理預審,報縣級投資主管部門“見文行文”,予以轉報;其他項目由示範鎮辦理備案預審,報縣級投資主管部門“見章蓋章”,予以備案。按照“統一簽訂委託協議、統一規範操作流程、統一組織業務培訓、統一授牌授印”的要求,在城管、環保、勞動、安全生產、食品安全、工商、住建、國土局、水務等領域,依法委託示範鎮行使部分縣級行政審批和處罰權,併成立綜合性執法機構具體處理相關事宜。所有下放、委託給示範鎮的行政許可和審批事項,一律進入便民服務中心,實行“一站式服務”。三是擴大人事管理權限。示範鎮黨政主要負責人按副縣級高配,轄區內各部門,除上級有明確規定外,實行屬地管理。垂直部門派駐到示範鎮的機構及主要負責人的考核納入鎮考核體系,接受鎮黨委的統一領導。示範鎮可在核定的機構、編制、領導職數範圍內根據需要自主設立機構,不要求上下對口,鎮黨委對鎮管中層幹部在編制數內具有考察、任免權。四是增強財政保障能力。按照發展優先、區別對待原則,根據示範鎮職能範圍擴大、城鎮建設任務加重的實際,提高示範鎮財政分成比例。在鎮域內發生的各種税費收入,劃歸區(縣)的,全部或部分返還給示範鎮。鎮域內土地出讓淨收益實行全額返還,用於示範鎮基礎設施建設。市和區(縣)直部門整合各類專項資金,加大對示範鎮建設的支持力度。示範鎮符合條件的產業、社會事業和基礎設施項目,優先列入區(縣)政府的重點建設項目。五是加大部門支持力度。將省委《十條意見》中所涉及的部門作為責任部門,督促責任部門拿出具體貫徹方案,界定支持範圍,列出任務清單,明確承諾事項,落實分管負責人和承辦聯絡人,經市和區(縣)政府審定同意後,由部門行文下發,統一彙編成冊,方便各示範小城鎮對接,推動建立“1+n”政策支持體系。六是嚴格目標管理考核。將考核對象劃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考核各區(縣)政府。重點考核相關政策、項目、資金的協調統籌和擴權強鎮各項要求的落實情況,增強區(縣)黨委政府責任感。第二層,考核示範小城鎮黨委政府。堅持共性指標與個性指標相結合的原則,實行差別化考核。共性指標,基於建設、管理在內容和要求上的一致性而設置,比如地面路網體系與地下管線通道同步建設,或治理髒、亂、差,這些要求是一致的,是每個小城鎮必須完成的事項;個性指標,基於基礎不同,或發展重點不同,其建設內容和時序上有差異而設置,應以增量業績進行評價,推動建立“公平公正、比學趕超、增比進位”的競爭發展機制。第三層,考核市和區(縣)責任部門、幫扶部門。重點考核責任部門執行支持方案和幫扶部門落實幫扶任務的情況,使部門項目和資金向小城鎮傾斜,促進小城鎮增強產業支撐、完善基礎設施、實現功能配套。

此外,建議市政府組建專門班子,全面啟動大龍開發區申報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的相關工作。

【第3篇】產業化與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

今年10月,縣委十一屆四次全體(擴大)會議提出,力爭用3~5年時間,重點抓好官莊、xxxx溪、七甲坪、借母溪、明溪口、麻溪鋪、筲箕灣、二酉、馬底驛、楠木鋪等10個鄉鎮集鎮開發。結合xxxx實際,我縣該如何在小城鎮開發熱潮中乘勢而上,利用自身優勢推動產業化與城鎮化,實現經濟社會協調持續發展,對此,我們談幾點粗淺的認識:

小城鎮建設目前存在的問題

一、規劃與實際脱離,城市功能不夠完善。一是規劃欠長遠。規劃立足不夠長遠,考慮不夠周全,隨着社會的快速發展,無論是羣眾生活還是地方發展都對城市功能提出新的要求,規劃很快就呈現相對滯後,導致城市功能短缺,制約了地方發展。比如,鄉鎮的停車場問題,下水道。二是規劃不統一。城市建設規劃與產業發展規劃脱離,與交通、土地、水利、生態環保等規劃銜接不夠,土地、衞生、交通、治安等未形成一個協調統一的綜合管理體系,導致城市功能佈局散亂,城市管理呈現出低效、無序和分散。三是規劃難執行。由於鄉鎮的城建國土部門缺少正在意義上的行政執法權,面對違法建築、違規用地等行為只能下達書面停工通知卻不能進行行政處罰,對違法違規行為缺乏必要的威懾力,違法建築、違規用地等行為屢禁不止,導致規劃編制無法落實、形同廢紙。一旦遇到重大項目需要徵地用地,就要花大力氣進行拆遷和補償,既增加了工作難度,造成社會資源和行政資源的嚴重浪費,也給社會帶來了不穩定因素。

二、資金短缺,基礎設施嚴重不足。一是交通環境不佳。交通建設遠遠落後於交通量的增長,交通對於城市就如同血管對於人體,交通不暢不僅使居民的生產生活不便,更抬高了整個城市的運行成本,導致城市對外資缺少吸引力,使招商引資、產業發展遇到“血栓”;二是環境污染嚴重。垃圾集中處理處於初始階段,處理能力十分有限、處理工藝過於簡單,垃圾無害化處理基本未啟動,環境污染還比較重;三是生活資源匱乏。商貿物流不夠發達,產品集散功能有待提高,醫療、教育、文化等資源稀缺,難以滿足公眾需求;四是投融機制尚未完善。城市基礎建設的多元化投融機制尚未完全形成,資金短缺成為困擾小城鎮建設的核心問題,一些關係民生和產業發展的重要設施無法配套,城市功能不齊全,阻礙了小城鎮建設整體水平的提高。

三、城鎮化與產業化脱離,城市建設缺乏活力。一是小城鎮建設缺乏產業帶動。對小城鎮建設的內涵缺乏準確理解,單純追求城市規模的擴張,簡單的通過“建房修路、圈地為城”來搞小城鎮建設,忽視產業化對城鎮化的帶動作用,致使城市發展漸顯乏力。二是產業化缺少基礎支撐。在設施配套、功能佈局、優化服務等方面對人居環境考慮多,為產業發展謀劃少,產業發展缺少必要的基礎支撐,制約了地方支柱產業的形成。三是小城鎮建設與產業化未形成統一佈局。產業區和生活區劃分不合理,廠房與住宅散亂交叉,生產受阻礙、生活受干擾,沒有實現土地的集約高效利用,亟需建成統一的產業園區。

對小城鎮建設的思考與建議

一、以規劃為先導,合理配置城市功能。一要立足長遠。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條件,明確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及時調整和完善規劃,高起點編制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專業規劃,擴好工業、商貿、住宅、文化等小區詳規,提高城鎮建設水平。二要科學統籌。加強城市規劃與環保、交通、水利等規劃的相互銜接,統一縣、鄉、村三級規劃,強化中心城市功能,提高小城鎮集聚能力和建設水平,形成以城帶鄉、功能完善、佈局合理、整體協調的小城鎮羣落。三要強化執行。嚴格按照規劃進行控制,進一步規範城建、國土等部門審批程序,形成多部門聯動機制,強化執法力度。四要產城結合。依據資源優勢和產業結構,優化城市功能佈局,做好城市建設和產業發展整體規劃,將小城鎮建設作為培育產業的孵化基地,着力構築城市功能與產業發展需求相匹配的“宜產宜居”新型城鎮。

二、以產業為龍頭,推進小城鎮建設健康持續發展。

近年,大量農村人口選擇背井離鄉到東部沿海發達城市打工,根本原因在於這些城市能提供大量的工作機會。小城鎮建設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就是城鎮化過程中如何創造足夠的城市就業崗位來實現農業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轉變。沒有產業就沒有就業,小城鎮建設要健康持續發展,就必須堅持以產業為龍頭,將引進、培育和發展符合地方實際的產業作為城鎮化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目標,擴寬城鎮居民的就業渠道,促進小城鎮建設與產業發展的良性互動。一要突出抓好特色經濟。要充分利用當地資源和比較優勢,抓好產業結構調整,圍繞礦產、竹木、旅遊、“兩茶一魚”等重點特色產業,打響特色產業品牌,促進農民增收,壯大小城鎮實力。二要加快繁榮第三產業。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大力發展小城鎮服務產業。主要發展以商貿、物流、交通等第三產業,發展商貿流通業,按照現代流通發展要求,搞好各種專業市場和集貿市場建設,大力開展邊貿活動。充分挖掘小城鎮的生態、自然景觀、人文等旅遊資源,發展休閒度假旅遊、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和民俗文化旅遊。三要培育壯大工業企業。大力發展工業小區,支持和鼓勵工業企業集中連片發展,並享受政府制定下發關於工業園區建設的各種優惠政策,開設“綠色通道”服務增強工業小區對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的吸引,以小區的產業集聚帶動人口、市場等要素集聚。

三、以城鎮化為支撐,優化產業發展環境。

產業化是城鎮化的持續動力,城鎮化是產業化的生長土壤,二者互為因果,不可分割。小城鎮建設過程中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就是要為農業人口從農村走向城市、走向更高水平的生活創造新空間。因此,小城鎮建設必須緊緊圍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服務經濟發展、改善生態環境三個方面目標和任務,達到“引進產業留住人”的效果。

一要集約高效地利用土地資源,完善產業配套設施,發揮好城鎮的產業集聚和商品集散功能,促進城鄉一體化,形成城鄉互為資源,互為市場的格局,提高城鎮的產業承載能力。

二要全力推進教育、醫療、商貿、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生態宜居城市,通過逐步推動基礎設施的延伸、公共服務的覆蓋及現代文明的輻射,吸引農民到城鎮從業、創業、居住,讓城鎮物質、技術、人才、文化及制度文明向廣大農村滲透和傳播,促進農村不斷髮展、農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

三要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堅持走市場運作,多元投入的經營城鎮的道路。一是抓住國家重視小城鎮建設的機遇,積極向上爭取。二是把國有土地資產和公共基礎設施有償推向市場,實現土地收益最大化;三是爭取銀行貸款;四是引導新上企業向小城鎮相對集聚,擴大城鎮規模。

四要加強環境衞生治理和文明創建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爭創文明城鎮,加強化小城鎮綜合管理。結合城鄉整潔行動開展生態型文明城鎮創建活動着力塑造整潔優美、秩序良好的城鎮形象,風氣端正、工作高效的形象,文明禮貌、精神振奮的居民形象和道路暢通、安全舒適的交通形象,形成由點到面、連線成片、全面推進的城鎮發展格局,實現城鎮面貌美化、居民素質優化、管理服務規範化、基礎設施配套化的目標。運用各種宣傳形式,對居民進行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城鎮管理知識及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增強廣大居民的環境意識、公德意識和管理意識,引導居民積極支持、參與管理,逐步形成人人爭當文明居民,個個參與城市管理的良好社會風尚。

【第4篇】2022年小城鎮規劃建設問題調研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宏觀經濟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城市化模式的外部發展條件也隨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發達地區的小城鎮建設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高速發展後,已經走上調整戰略、集約發展的道路,着重於提升產業結構檔次,調整經濟與發展戰略,優化空間結構,完善城市功能。目前我市共有27個省級重點鎮,79個一般建制鎮,117個鄉集鎮,2522個村莊。如何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加快小城鎮建設,我市的小城鎮建設中又存在什麼問題?如何解決?這是擺在我市城鄉規劃工作者面前的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下面,僅以信州區的沙溪鎮和靈溪鎮兩鎮為例,談談對小城鎮規劃建設的認識。

一、小城鎮發展的有利條件

沙溪鎮和靈溪鎮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好時機,主要表現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已經把小城鎮建設作為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五大戰略之一,指出小城鎮要合理佈局,科學規劃,重視基礎設施建設,注意節約用地和保護環境,明確了今後小城鎮建設發展的方向。同時,小城鎮規劃建設工作已經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並從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上意識到,我市要實現現代化,只有城區現代化是不夠的,其與周邊小城鎮的現代化息息相關,沒有周邊小城鎮的現代化,我市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

加快小城鎮建設,將成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的增長點。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客觀要求大力發展小城鎮,隨着產業結構的調整,一些原來佈局在城市中的傳統產業今後將主要向小城鎮轉移;隨着農村產業的集約化經營和生產效率的提高,一些老的村鎮企業及新建企業將會集中佈局在小城鎮;隨着土地管理工作趨於嚴格,過去“遍地開花”式的企業佈局方式將逐步改善;隨着小城鎮經濟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湧入,這羣人的户籍安置、轉化政策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生存發展、第三產業的服務對象和居住人口的結構,並進一步擴大了小城鎮住房與用地規模、基礎設施配套等需求。

我市小城鎮建設發展的有利條件相對較多。如靈溪鎮和沙溪鎮離市區分別為8公里和22公里,北與311高速公路連接,320國道穿境而過,依託上饒市這個區域中心城市,信息來源渠道多,人才多且引進容易,資金引進比較方便,隨着今後市區自來水廠等基礎設施的東遷及新火車站的北移,這些都為兩鎮的建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二、經調研,發現小城鎮的規劃建設及規劃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城鎮建設質量不高。兩鎮依託320國道建設,在國道兩側各建一排兩至三層高的門面房,造成“一條街兩層皮,鴨舌帽子一樣齊”。背後的街區多是原有的耕田,是城?是村?概念模糊,發展模式不清晰。

(2)市政公共設施不完善,欠帳過多。鎮區沒有完善的道路體系,公共服務設施也不完善,綠化水平低,缺乏公共綠地。

(3)規劃管理中的有關小城鎮建設的法規不健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在小城鎮建設中違法批地、違章建築案例仍然存在。

(4)城鎮體系建設的觀念尚未確立,規劃起點低,缺乏通盤考慮。受本土觀念的影響,規劃的立足點在本鎮域,建設與佈局各自為政,很難使有限的資源發揮其最大效能。

(5)城鎮規模偏小。如靈溪鎮,鎮區人口2190人,全鎮人口2.8萬人,即使全都住到鎮區上,也因其規模小,只能搞小而全:“一條商街,一處公園,一所中學,一家衞生所…”,雖已鋪馬路,裝路燈,搞綠化…,有城市外觀,卻無城市生活內在魅力和氣氛。人氣不旺,行人稀落,夜幕未垂,店門早閉,毫無誘發消費之氛圍。據研究,亞洲四小龍,增加一個第二產業就業崗位,相應增加1.5—2.9的第三產業就業崗位,而我國僅為0.6,相差近6倍之多,這和城鎮規模有直接的關係。

(6)工業佈局分散,無法集中統一進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xx年底,如沙溪鎮共有鄉鎮企業1424個,工業產值1.2億元,龍頭企業是夏布娟紡生產,雖有特色,但手工生產加工為主,吸納勞動力能力有限,缺乏門類齊全的產業結構;靈溪鎮工業總產值7900萬元。企業空間佈局分散,用地規模偏大,企業規模偏小,類型層次偏低,從而使污染點多而廣,難以治理,不僅帶來環境污染,農田佔用等問題,也不利於企業自身經濟效益的提高,是自身發展的一大制約因素。

(7)分散佈局制約城市化的進程。對城市化進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由於農村大量從事非農業生產的人口離土不離鄉,難以轉移的城鎮,不利於小城鎮規模的擴張;二是鄉鎮企業之間難以實現基礎設施及相關資源條件的共建共享,效率和效益均難以提高;三是農村兼業現象普遍,農業釋放出來的過剩勞力和其他生產要素,難以向城市聚集,不利於農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和小城鎮第二、三產業的發展,推進城鄉的協調發展。

三、針對上述問題,根據我市的實際,提出如下小城鎮規劃建設對策:

小城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思路是:城鄉規劃將充分發揮出綜合調控作用,按照“科學規劃,分類指導,突出重點,有序推進”的原則,規劃重點放在培育縣城,積極發展中心集鎮,兼顧一般集鎮,提高城鎮的聚集能力和建設水平,形成以城帶鎮、以鎮帶村、梯度推進、整體協同的發展格局,建立規模等級合理、佈局和結構有序、相互聯繫、各具特色的城鎮網絡體系,推動城市化進程,促進城鄉經濟的一體化。

(1)抓緊完成各類城鎮規劃的編制,各鄉鎮要高起點、高標準編制總體規

劃,並認真組織編制重點地段的詳細規劃。推廣《江西省村鎮小康住宅通用圖集》和其它農民建設標準圖、通用圖,村鎮規劃和設計水平。

(2)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進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至少在小城鎮,應推行以居住地為條件劃分城鎮人口、農村人口,以從事職業為標準劃分農業勞動力和非農業勞動力的動態户籍管理辦法。農民在小城鎮只要有固定的住房、有相對穩定的收入,就可在小城鎮落户。對於遷入小城鎮的居民,應當在就業、醫療、上學、入托、保險等方面,與原居民有同等權力。由此而吸引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小城鎮的遷移和聚集,從而為小城鎮的發展奠定人口規模的基礎。

(3)建設工業小區,積極推進鄉鎮企業的集中發展和規模經營。鄉鎮企業集中連片發展,既是推進小城鎮建設的需要,也是鄉鎮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要運用規劃手段和經濟手段,在小城鎮內適當的位置,引導企業集中佈局,形成相對集中的鄉鎮工業小區。事實上,許多鎮都設有自己的鄉鎮工業小區,關鍵問題是既沒有很好的規劃,也沒有很好的建設,形不成規模、缺乏必要的條件,也就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為此需要我們健全現行法律制度,制訂優惠政策,確保投資者利益,鼓勵鄉鎮企業的搬遷集中,限制新建鄉鎮企業分散佈局。

(4)實行多種形式的建房購房制度。應制定有利於農民遷住小城鎮的房地產政策。如城鎮居民建房購房的抵押貸款制度、住房按揭制度,支持農民進入小城鎮後順利解決住房問題。應鼓勵商業銀行,尤其是農業銀行,對離開農村遷往城鎮的農民,提供購買住宅或商業鋪面、廠房設施的按揭式貸款。還可考慮集中使用宅基地指標,在小城鎮附近,按規劃統一建設農民新村,將原有村落整體搬遷,復墾還田。

(5)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籌集應當總結自己的經驗,結合本地經濟發展狀況,以及對未來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金融創新機制的客觀估計,廣開籌措資金渠道,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堅持由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積極推行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建立城鎮建設發展基金,實行滾動開發,逐步改善小城鎮投融資環境,建立起政府、集體經濟、個人等多元化投資體制。

(6)城鎮規劃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突破行政區域界限,在城鎮體系中找準自己位置和職能定位,構建上饒市城鎮羣體系。遠期規劃由沙溪與湖豐共同構成,沙湖新城組團,按10萬人口規模規劃控制,建成大上饒城鎮羣輔中心之一,並在此建設沙湖物流工業園,以物流和一、二類工業為主,面積約5平方公里。靈溪鎮的饒北河以西納入上饒中心城區120平方公里規劃範圍之內,饒北河以東部分,以現狀為基礎重點發展滿足鎮區以及區域範圍內需要的各項城鎮職能中心區,包括行政中心、商業中心、文娛中心、居住中心以及醫療等各項市政基礎設施,為未來信州區行政中心外遷作準備。

(7)在實施小城鎮規劃和建設中,要堅持三個原則和三個注重。堅持三個原則:一是鎮長(或分管鎮長)一支筆原則;二是各部門通力協作,現場辦公原則;三是多渠道籌集資金,經營城鎮的原則,如土地有償使用、房地產開發、招商引資項目等。堅持三個注重:注重基礎設施投入;注重建築施工質量,樹立精品意識;注重人居環境建設和投入,如環境設施、公共設施、綠化建設、停車場建設等。

【第5篇】小城鎮規劃建設調研報告

發展小城鎮,積極推動城鎮化建設,是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項戰略性任務,是推進新農村建設和美麗鄉村的關鍵所在。加快城鎮化建設有着舉足輕重地作用。因此如何加快小城鎮建設,提高城鎮承載力與品位,全面建設小康示範鎮,已成為每個城鎮化當前經濟發展的重要課題。20_____年省委召開了全省城鄉建設工作暨小城鎮工作會議,2022年_____副省長3月5號對沿_____小城鎮規劃建設工作進行了調研,對我縣當前和今後的小城鎮規劃建設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作為規劃建設的行政主管部門就如何做好小城鎮建設工作,大荔縣規劃管理站領導班子就我縣規劃建設工作進行了全面、詳實的調查,為做好小城鎮規劃建設工作提供基礎信息。

一、我縣小城鎮建設的現狀

我縣小城鎮建設近幾年來在上級部門和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下,切實推進小城鎮建設,在推進城鎮化建設進程和美麗鄉村建設中同步並進,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完成了市級重點鎮官池鎮的規劃編制工作,省級文化旅遊名鎮_____鎮規劃編制以及市級新型農村社區柳池社區的規劃編制,同時完成了暢家村、秦豫村、坡底村等20個示範村的建設規劃。美麗鄉村美麗鄉村建設堅持因地制宜、分類實施、示範帶動、整體推進的實施辦法,大力推進三產融合,突出天下糧倉、景城融合_____鎮,孝道文化、同州飲食柳池村,農耕體現休閒度假暢家村,農業觀光、馬術休閒平羅村,黃河風光、水產體驗福佑村等。同時縣級重點鎮羌白鎮、下寨鎮、許莊鎮建設管理、管理、經營、發展小城鎮工作已初具雛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諸多問題。

二、存在的問題

我縣城鎮化建設的步伐與城鎮化的改革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在撤鎮並鎮、撤村並村的小城鎮工作創新機制中鎮村的規劃、建設、經營、發展與之不相適應,需要科學的定位,高效的規劃指導,實效的建管辦法來為小城鎮建設提質增效。一是認識上有差距。突出表現在:有些地方還沒有把小城鎮建設擺到應有的戰略位置,廣大幹部羣眾對小城鎮建設在促進農村改革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有的鎮因缺資金對搞好小城鎮建設存有為難情緒,缺少發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動;個別鄉鎮關起門來搞建設,難以形成大開放、大發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缺少長遠眼光,制約了小城鎮建設上檔次、上水平。二是規劃滯後。目前全縣各鎮處無一鎮編制詳細規劃。從上述情況看,(一)規劃不健全。鎮還沒有完成新一輪總體規劃,有個別鄉鎮只是口頭規劃,致使小城鎮建設無章可循、無序發展。(二)總體規劃缺乏連續性和權威性。大多數鄉鎮的總體規劃還沒有經鄉鎮人代會審查並報市政府審批,因此規劃不具有法律效力,造成建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三)沒有編制詳細規劃。導致小城鎮建設佈局不規範,特色不突出,基礎設施不配套。(四)政策落實不到位。近年來,隨着小城鎮建設進程的加快,上級部門和縣級部門出台了一些優惠政策,如户籍、土地使用、各種收費等,還沒有得到很好地落實。一是現行户籍管理制度制約小城鎮建設。二是徵用土地手續多,時間長,收費偏高。三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近幾年來,轉移到小城鎮的農村剩餘勞動力人數呈迅速遞增的態勢,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如住房、教育、社會保險等不配套,農民進鎮有後顧之憂。(五)融資渠道不暢。主要表現是:⑴縣鎮財政實行分税體制政策,分灶吃飯、自籌平衡,鎮財政普遍打得很緊,小城鎮建設資金很難列入預算。⑵銀行對小城鎮建設貸款較少。⑶小城鎮建設經營程度低。有關部門、企業和個人投資少,利用外資開發小城鎮的力度不大,民間資金潛力挖掘不夠。這些因素,導致小城鎮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制約了小城鎮的發展。

三、幾點建議

鑑於上述情況,我們建議各級領導要把建設小城鎮、經營小城鎮,作為推進我市城鄉一體化進程,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內容,切實擺上重要位置,下大氣力抓緊抓好。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把小城鎮建設擺上突出位置。小城鎮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是推進我國城鎮化的重要途徑,是實現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橋樑和紐帶。發展小城鎮有利於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有利於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有利於輻射帶動周邊經濟快速發展,縮小城鄉差距。黨和國家對小城鎮建設工作十分重視。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隨着農業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推進城鎮化條件已漸成熟,要不失時機地實施城鎮化戰略。因此,各級領導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超前意識、機遇意識、發展意識,切實把實施城鎮化戰略放在農村工作的突出位置來抓,實行領導責任制,把規劃、建設、管理好小城鎮列入任期責任目標,調動一切社會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參與小城鎮建設,切實加強對小城鎮建設的協調指導,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

(二)科學規劃,夯實基礎。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要立足現實,着眼長遠,堅持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真正做到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管理一條龍。一是制定小城鎮建設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結合。要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依據,抓緊對小城鎮總體規劃進行修訂和完善,合理確定小城鎮發展規模,以保證集約用地和保護耕地。二是搞好小城鎮建設與保護耕地和生態環境相結合。進一步改革完善城鎮用地制度,調整土地利用結構,盤活土地存量,禁止土地閒置,在保護耕地和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妥善解決建設用地。堅決防止環境污染,杜絕土地資源的浪費和生態環境的破壞。三是小城鎮建設的總體規劃與詳細規劃相結合。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對工業園區、住宅小區、主要街區、各類市場和各類公共基礎設施等,都要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和技術標準編制詳細規劃。在人民羣眾承受能力允許的情況下,高標準高質量配套建設,提高規模效益和聚集效應。縣政府要切實加強對規劃編制的領導和督查工作,切實保障規劃的權威性和連續性。

(三)深化改革,落實完善政策保障機制。一是要進一步落實進鎮人員的户籍政策。二是簡化土地徵用手續,降低收費標準。各職能部門要認真落實招商引資的各項優惠政策,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堅持一站式服務,一個漏斗收費,縮短建設項目的立項、審批和建設週期,提高辦事效率。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小城鎮的社會保障制度。要建立適應小城鎮發展要求的住房、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險等制度,發展公益事業,健全小城鎮公共服務和社區服務等功能,解除進鎮人員的後顧之憂,增強小城鎮的凝聚力。

【第6篇】小城鎮的建設調研報告

一、加快推進**小城市建設的背景分析

把**作為我縣經濟社會副中心、東部區域中心來建設,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主動接受沿海大開發和鹽城大市區的輻射,拉動我縣包括岡東、岡西、草堰口等三個鎮在內的東部區域發展,形成我縣經濟發展的又一增長極。我們認為縣委提出這一戰略構想,主要基於以下三點考慮:

一是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考慮。“十五”期間,我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近一倍,財政收入增長近兩倍,固定資產增長三倍,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在省市的位次進一步提升。“十一五”是我縣全面小康建設的決戰階段,又是為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的關鍵階段。而我縣地域狹小,資源貧乏,產業層次低,企業規模小,科技含量不高,總體競爭能力較弱,面臨着較大的發展壓力,要在新一輪競爭中始終保持領先優勢,必須創新思維,採取超常舉措,全力推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我縣東部四鎮總面積313.4平方公里,佔全縣27.2%;總人口19.3萬人,佔全縣24%;而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5.5億元,財政收入5311萬元,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9.8億元,工業用電量3164萬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了6.29億元,分別佔全縣15.1%、6.1%、9.1%、7.2%、13.4%,從以上數據來看,東部四鎮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縣所佔份額,與土地及人口資源佔有量不相符,明顯偏低。因此,縣委經過充分考慮,認真分析東部四鎮發展現狀,結合實際,適時提出這一戰略,着力推進超常發展、跨越發展,全面拓展建湖經濟增長新空間。

二是從策應沿海大開發戰略的角度來考慮。沿海開發是我省“十一五”生產力佈局“四沿”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市的海岸線佔全省的56%,擁有海岸線資源的地區只有響水、濱海、射陽、東台和大豐五個縣(市)。隨着交通條件不斷改善,區位優勢日益顯現,具有巨大潛力的沿海開發被我市提上重要位置,目前,正按照省裏“以工興港、以港興海、集約開發、保護生態”的總體要求,進行沿海發展戰略研究。我市考慮到區域開發的整體性和經濟發展的關聯性,最大限度地發揮地區發展優勢,將市區和建湖、阜寧都納入規劃範圍,這為我縣、尤其是東部四鎮的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我縣的東部地區處於射陽、阜寧、亭湖和建湖四縣(區)交界,大致以204國道為中軸線,東西各佔一半;同時204國道與鹽淮、岡合公路三道交叉,將沿海、寧靖鹽、京滬、鹽淮等4條高速公路聯成一體;新長鐵路穿境而過;通榆河、串場河、黃沙港等航道通江達海,水陸交通十分便捷,是沿海地區向內陸輻射的重要連接點、重要中轉站和重要通道。我們可以更多地獲得省、市為加快沿海開發,在資金、技術、人才等方面提供的政策扶持;可以促進交通等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區位優勢將更加凸顯;可以帶動特經、林牧畜、旅遊、物流等一批新興產業發展;可以為我縣化工企業實施搬遷、集聚發展提供良好的載體,緩解環保、用地等方面壓力;可以使我縣更快融入長三角經濟圈,接受上海輻射,引進大項目落户。

三是從融入鹽城大市區發展的角度來考慮。近年來,我市圍繞“一城三區(市直、鹽都、亭湖、市開發區)”率先發展、跨越發展和聯動發展的目標,積極實施建設百萬人口大城市的重大戰略,大市區正在成為全市跨越式發展的龍頭,對全市的輻射帶動能力顯著增強。我縣東部區域與市區相連,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鎮南部與亭湖的新興、永豐相接,集鎮距市中心僅20公里,素有建湖門户、鹽阜咽喉之稱,是我縣接受大市區輻射、主動融入大市區發展的最前沿陣地。我縣加快推進**小城市建設,可以促進以**為中心的東部區域與市區形成互補、依存、協調和共進的關係。一是可以促進工業經濟快速擴張,加快**工業園區建設,吸納大市區“退二進三”轉移項目和汽車零部件配套生產項目,錯位發展,形成企業集羣、產業集聚、配套緊密的格局。二是可以加快**城市建設步伐,規劃建設**小城市時,重點將鎮區向南拓展延伸,縮短與大市時空距離,實現無縫連接;大力發展商貿、餐飲、旅遊、休閒等公共服務業設施,新建配套完善、環境宜人、品味高雅的現代居民住宅小區,吸引大市區市民來居住消費;重點依託**境內通榆河深水港池,規劃建設綜合物流中心,為大市區進出貨物提供倉儲、運輸、配載、集裝箱中轉等綜合性服務。三是可以帶動農業規模發展,發揮東部四鎮蔬菜、畜禽、糧食等生產優勢,大力發展高效農業、特色農業、觀光農業,為市區市民提供豐富的農副產品,努力把**小城市建成融入大市區的配套產業基地、物流服務中心、綠色食品基地和生活休閒的後花園。

二、東部區域四鎮的基本情況

加快推進**小城市建設,首先要認真分析**發展的現狀,研究把它作為小城市來建設的比較優勢和制約因素,既要和自身發展相比較,又要思考東部其他三鎮如何發展,更要拓寬視野汲取周邊縣市(區)的重點中心鎮加快發展的經驗。

1、**鎮基本情況及分析

**鎮現轄15個行政村、8個居委會,總面積102平方公里,總人口8萬人。交通條件十分優越,公路、鐵路、水路在鎮區形成四通八達的水陸交通網絡。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南距鹽城機場20公里、新長鐵路鹽城站和寧靖鹽高速公路起點僅10公里,東距射陽港40公里。人文底藴深厚,鎮區內曾有文廟、武廟、泰山廟等歷史古蹟,

惜遭日寇毀損;人才輩出,如英國牛津大學碩士王伯鈞、德國法學家博士陳宗浩、曾任省政協副主席的陳宗凡、台灣大學校長的薛洪尤等。經濟建設快速發展,20xx年,**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9億元,財政總收入2533萬元,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6.6億元,工業用電量2181萬度,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2.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059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7.8%、58.3%、33.4%、47.3%、42.8%、7.8%。工業經濟佔全鎮經濟總量的65%以上,現有各類企業100多家,初步形成紡織服裝、機械加工、食品化工、新型建材、農產品加工等支柱產業。美昌公司的山梨酸、山梨酸鉀產品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能力,該公司是江蘇最大的同類產品出口企業,年實現產值3億元,税收超千萬元。紡織服裝產業形成一定特色,近年新上的海利達、龍成、海天等一批紡織業項目,與金順昌服飾、利達製衣等服裝加工項目,進一步壯大了主體經濟。機械加工具有一定產業基礎,企業眾多,門類齊全,有板材機械、礦山機械、油田機械、塗裝機械、液壓機械等,發展空間廣闊。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先後建成岡南大棚蔬菜、南莊苗禽炕孵等基地,興辦了恆祥食品廠、東昌牧業場等龍頭加工企業,成功註冊“範堤牌”商標,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獲得省級認定。服務業發展迅速,商貿大街縱橫交錯;**招商場被評為江蘇省百強市場和全國農村大型市場,成為鄰近市縣重要商品集散地;蔬菜、苗禽、水產等專業市場十分繁榮;賓館、休閒、文化遊樂等現代服務設施齊全。集鎮建設初具規模,建成區面積4.5平方公里,常駐人口4萬人。19xx年被確定為全國和江蘇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19xx年被省命名為新型小示範小城鎮,19xx年又被確定為全省30家重點中心鎮之一。社會事業較大進步,被評為省文化工作先進鎮、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教育、體育、衞生、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層黨校等工作多次獲得省市縣表彰。

近幾年,**鎮經過克難求進,拼搏爭先,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縱比有不小的進步,但由於所處的區位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出來,擁有的資源條件沒有充分利用起來,自我發展的潛力沒有充分挖掘出來,發展速度跟縣委、縣政府的要求相比,跟我縣西南各鎮相比慢了;跟縣外市內原有基礎差不多、甚至趕不上的一些中心鎮橫向比較,差距十分明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經濟增長速度相對不快。從自身進行比較,20xx年,**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和財政收入這兩項主要經濟指標分別比20xx年增長57.5%、50.1%。與東部地區其他三鎮進行比較,岡東、岡西、草堰口鎮地區生產總值20xx年比20xx年分別增長82.2%、75.4%、96.7%;財政收入20xx年比20xx年分別增長127.5%、152%、68.5%,增幅均快於**。與縣外周邊及重點中心鎮比較,新興、益林、新坍、長蕩、富安、龍岡、大岡七鎮的地區生產總值20xx年比20xx年分別增長103.9%、65.9%、104.1%、131%、124.9%、152.5%、82%;新興、溝墩、益林、新坍、富安、龍岡、大岡七鎮的財政收入20xx年比20xx年分別增長73.3%、55.3%、77.9%、82.9%、60.5%、143.8%、68.9%,大多數鎮的增幅遠遠超過**。

二是產業特色不夠明顯。工業上的紡織服裝、食品化工、機械加工等產業雖具有一定基礎,但總量規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市場競爭能力較弱,輻射帶動能力不強。農業上的蔬菜種植僅以岡南為主、苗禽炕孵仍處於一家一户傳統作坊操作,特色優勢沒有形成。服務業仍以商貿、餐飲等傳統項目為主,生產性、新興服務業份額很小。益林的玻璃工藝品、富安的繭絲綢、大岡的製鞋機械、鹽東的紡織、三倉的西瓜等特色鮮明,壯大一方經濟。

三是項目推進亮點不多。近年來,全鎮引進各類企業20多家,但所上項目規模都不大,有些項目分期實施,形象進度較慢,還沒有形成對經濟支撐作用。園區建設整體規劃水平不高,僅限於沿路排開,縱深不夠,特色不明顯,集聚功能還不強。

四是集鎮建設管理不到位。19xx年,**就被確定為全國和省小城鎮建設試點鎮,然而建設步伐不快,到目前僅4.5平方公里,規劃起點不高,實施隨意性較大,特色不夠鮮明,經營城鎮的理念不夠超前,管理措施落實不力,環境不夠整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對外形象。我們參觀學習的益林鎮總面積42.8平方公里,佔**的一半還不足,集鎮建成區面積6平方公里,超過**1.5平方公里,總人口8.2萬人,其中流動人口2.4萬人,非農人口占總人口75%以上。該鎮堅持工業集聚區與小城鎮建設兩手抓,相互促進,優勢互補,走出一條既建區,又造城,工業化帶動城鎮化,城鎮化促進新型工業化的新路子,鎮內東鎮區、玻璃工藝、紡織工業、輕工食品、民營科技“一城四園”,既是經濟增長點又是城鎮亮麗點。同時結合新農村建設,把中心村建設大部分放在鎮郊村,已建成豪華別墅型的王樓中心村、經濟商住型的大東中心村、居民實用型的倪東中心村和鑫源、益北、倪東三個居民集中居住區,使中心村建設與小城鎮區建設形成眾星捧月新格局。該鎮現為國家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全國重點鎮、全國創建文明鎮工作先進鎮、省市文明鎮。

2、岡東、岡西、草堰口三鎮基本情況及分析。

岡東、岡西、草堰口位於**北部,呈半月環抱狀,鎮域面積分別為82.4、68.1、60.9平方公里,總人口都在3.7萬人左右。三鎮各項經濟指標都比較接近,20xx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3.2、2.7、2.6億元,分別佔全縣3.1%、2.7%、2.5%;財政總收入分別為853、867、1058萬元,分別約佔全縣的1%、1%、1.2%;規模以上主營業務收入,岡西與草堰口都是1.2億元,岡西略低為0.9億元;工業用電量分別為304、244、435萬度,都佔全縣的1%還不到;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都在1.2億元左右;農民人均純收入岡西與草堰口都在4700元左右,岡東4800元。三鎮的區位條件,草堰口鎮優勢明顯,南接**,北連阜寧,204國道穿境而過,岡東與岡西集鎮都距204國道8公里左右,位置相對偏僻,從近幾年招商引資來看,草堰口鎮新上的項目多一些,發展後勁比岡東、岡西鎮強勁。三鎮的主導產業,農業方面十分相近,工業方面各有特色。工業上,岡東已培植了紡織服裝、機械加工、化工塗料、電線電纜等產業,天成液壓件公司榮獲“江蘇省明星企業”稱號,縣軋花廠、星宇、宇盛紡織公司等一批企業落户境內。岡西鎮以土工器材產業為主,全鎮現有排水板生產企業20多家,塑料粒子加工、插板機生產施工等配套企業80多家,年產銷排水板3億米,全國市場佔有率70%以上,年創税收500多萬元,佔全鎮工業税收60%以上;近年還引進坤泰、龍華紡織、外貿箱包、機械鑄造等項目,主體經濟不斷壯大。草堰口鎮近幾年充分利用國道優勢,引進新上銀海氣紡、鑫業、鑫龍紡織、金龍發紙業等一批項目,紡織基礎初步形成;建築業進一步鞏固,年均實現建安產值5億元。農業上,三個鎮都以優質糧棉種植為主,岡西與草堰口鎮草雞養殖業在縣內外較有影響,尤其岡西鎮年飼養草雞300萬隻以上,市級龍頭企業方圓公司牽頭組建的“鹽阜”草雞協會被評為省級優秀農民合作組織。岡東鎮常年植棉30xx公頃,年產皮棉40xx噸左右,是我市產棉大鎮之一;蔬菜種植面積10xx公頃,年產辣根等各類蔬菜5萬多噸。三鎮的集鎮建設,都已形成一定規模,建成區面積都在2平方公里左右,基礎設施基本配套,環境不斷改善,集鎮人口逐年增加,服務業快速發展,比重明顯增加。

綜合以上分析,我縣東部區域四鎮尤其是**鎮在上一輪全市經濟大發展的過程中,與縣內外一些重點中心鎮相比,發展速度相對不快,岡東、岡西、草堰口三鎮由於過去經濟基礎比較薄弱,現在經濟總量仍偏小。縣委提出加快推進**小城市建設,全力打造全縣經濟社會副中心、東部區域中心,拉動整個東部區域發展這一戰略,是十分及時必要的。東部四鎮更應積極主動搶抓機遇,全力以赴,同心協力,採取超常舉措,不斷加快自身發展,努力實現經濟社會事業大跨越。

【第7篇】小城鎮建設三嚴三實調研報告範文

一、基本情況

近幾年來,我市十分重視小城鎮建設,通過科學規劃、突出重點、以點帶面、分類指導、整體推進措施,努力推進農村城鎮化,城鄉一體化,增強小城鎮內涵,提高小城鎮品位,塑造小城鎮特色,加快了構築農村新型城鎮體系步伐。

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大了小城鎮建設工作力度。加快小城鎮建設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是調整我市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突破口”。為搞好小城鎮建設,市委、市府出台了《關於加快城市化進程的意見》,確定了發展目標,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構築起我市小城鎮建設的總體框架,即突出三個中心(昌城、枳溝、皇華),發展七個重點(呂標、賈悦、石橋子、朱解、相州、百尺河、辛興),以此輻射帶動全市城鎮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市裏專門成立了小城鎮建設領導小組,吸收建委、土地、民政、公安、計委、財政、農業、金融等部門參加,具體負責小城鎮建設的協調指導工作,各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領導機構,把小城鎮建設納入了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了對小城鎮建設的組織領導。林家村鎮通過第xx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作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決議,統一了全鎮上下的認識,增強了加快小城鎮建設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昌城鎮通過選樹“十大典型”現身説法,在全鎮形成了人人想城建、人人議城建、人人爭進鎮的良好局面。

(二)注重編制規劃,促進了小城鎮建設健康有序發展。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是建設小城鎮、經營小城鎮、發展小城鎮的重要基礎。它既關係當前,更影響長遠。這個問題已越來越被各級領導所重視。近年來,各鄉鎮按照“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的原則,開始運籌新一輪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並建立起規劃設計統一評審制。昌城鎮聘請省市有關部門的專家,經實地考查論證,制定了“沿河拓展,順路延伸,依託優勢,重建五區”的小城鎮建設規劃,保證了規劃的科學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枳溝、昌城、皇華、相州等鄉鎮成立了小城鎮建設管理委員會,制定了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辦法,認真實施“一書兩證”制度,使小城鎮規劃建設日趨規範。

(三)因地制宜,開拓了小城鎮建設的新路子。各鄉鎮緊緊圍繞市委、市府提出的“加快小城鎮建設,推進農村城市化進程”的總體思路,結合本鎮特點,廣開門路,各唱各的“拿手戲”。突出體現在“四個結合”上:一是小城鎮建設與發展鄉鎮企業相結合。昌城鎮以鄉鎮企業為啟動點,引導鄉鎮企業向小城鎮集中,實行聯片發展,形成得利斯食品加工區、道口重工業區,既節省土地資源,又便於污染治理。二是小城鎮建設與發展市場相結合。枳溝、相州兩鄉鎮,牢牢抓住交通便利這一有利條件,充分發揮市場具有輻射力大,吸納力強,集散度高的特點,依靠市場帶動了小城鎮建設的發展。三是小城鎮建設與發展外向型經濟相結合。林家村鎮開發建成了佔地200多畝的外商投資工業園區,吸引外資建成了兩處工藝品龍頭企業,年產值達5200萬元,在周圍帶起了一個三產開發區。四是小城鎮建設與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相結合。昌城鎮集聚60多家民辦和個體私營企業到鎮區經營,轉移農村勞動力1.5萬名,經濟總收入佔全鎮的70%以上,壯大了小城鎮建設的規模,拉動了全鎮的經濟增長。

(四)制定政策,促進了小城鎮建設上規模。在小城鎮建設過程中,各鄉鎮本着放水養魚、欲取先予的原則,結合實際制定了一些優惠政策,鼓勵引導二、三產業向小城鎮集中,加快了小城鎮的開發建設。相州鎮規定,對進鎮建房經商農民,免交鎮政府統籌費和村提留;對在小城鎮新上的工商項目,鎮裏給予最優惠待遇等。這些優惠政策,激發了農民向小城鎮集中的積極性,促進了小城鎮建設的快速膨脹。

(五)強化管理,營造了小城鎮發展的良好環境。在制定優惠政策的同時,小城鎮的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就“三個中心鎮”管理情況看,主要呈現三個特點:一是完善了管理制度。分別制定了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辦法、環境衞生管理辦法等規範性文件,使小城鎮管理初步納入規範化軌道;二是加強了建設管理。本着合理佈局,有序開發的原則,嚴格建設程序,從批地到設計、建築、裝璜實行“一條龍”管理,高起點、高標準建設小城鎮。三是加強了環境治理。枳溝鎮組建了環衞所,負責整個鎮區街道的環境衞生,先後投資60餘萬元,上了叉車、翻斗車,增設了50多個生活垃圾箱,改善了鎮區的環境衞生;各地還不斷加大對小城鎮的治安管理力度,為小城鎮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調查情況看,各鄉鎮在小城鎮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和經驗,但在實際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四點:

(一)認識上有差距。突出表現在:有些地方還沒有把小城鎮建設擺到應有的戰略位置,廣大幹部羣眾對小城鎮建設在促進農村改革和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有的鄉鎮因缺資金對搞好小城鎮建設存有畏難情緒,缺少發展新思路,造成工作被動;個別鄉鎮關起門來搞建設,難以形成大開放、大發展的格局;有些地方存在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缺少長遠眼光,制約了小城鎮建設上檔次、上水平。 (二)規劃滯後。據調查,全市20處鄉鎮,已完成新一輪小城鎮總體規劃的鄉鎮有11處,佔55%;總體規劃通過評審的只有5處鄉鎮,佔25%;總體規劃經過鄉鎮人代會通過並報市政府批准的只有1處鄉鎮,佔5%;全市20處鄉鎮都沒有編制詳細規劃。從上述情況看,一是規劃不健全。9處鄉鎮沒有完成新一輪總體規劃,有個別鄉鎮只是口頭規劃,致使小城鎮建設無章可循、無序發展。二是總體規劃缺乏連續性和權威性。大多數鄉鎮的總體規劃還沒有經鄉鎮人代會審查並報市政府審批,因此規劃不具有法律效力,造成建設的隨意性和盲目性。三是沒有編制詳細規劃。導致小城鎮建設佈局不規範,特色不突出,基礎設施不配套。

(三)政策落實不到位。近年來,隨着小城鎮建設進程的加快,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些優惠政策,如户籍、土地使用、各種收費等,還沒有得到很好地落實。一是現行户籍管理制度制約小城鎮建設。鄉鎮、村辦企業招聘的管理技術人才和進鎮經商辦企業的農民,户籍管理混亂, 分別落在鄉鎮經委、建委、商貿園等單位,有的長期無處落,有些聘用人才、投資者因户籍問題解決不了而打退堂鼓。二是徵用土地手續多,時間長,收費偏高。據基層反映,徵用一塊土地,從審請到批覆大約需要半年時間,使用一畝土地需要繳納的土地出讓金、耕地佔用費、測圖費、復墾費、補償金等約在35000元左右,致使投資者和進鎮農民望而卻步。三是社會保障體系不完善。近幾年來,轉移到小城鎮的農村剩餘勞動力人數呈迅速遞增的態勢,各項社會保障制度如住房、教育、社會保險等不配套,農民進鎮有後顧之憂。

(四)融資渠道不暢。主要表現是:⑴市鄉財政實行分税體制政策,分灶吃飯、自籌平衡,鄉鎮財政普遍打得很緊,小城鎮建設資金很難列入預算。⑵銀行對小城鎮建設貸款較少。⑶從小城鎮建設工程中收取得土地出讓金、基礎設施配套費、城市維護建設税等很少用於小城鎮基礎設施配套建設。⑷小城鎮建設經營程度低。有關部門、企業和個人投資少,利用外資開發小城鎮的力度不大,民間資金潛力挖掘不夠。這些因素,導致小城鎮建設資金投入不足,制約了小城鎮的發展。

三、幾點建議

鑑於上述情況,我們建議各級領導要把建設小城鎮、經營小城鎮,作為推進我市城鄉一體化進程,繁榮農村經濟的重要內容,切實擺上重要位置,下大氣力抓緊抓好。

(一)進一步提高認識,切實把小城鎮建設擺上突出位置。小城鎮是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是推進我國城鎮化的重要途徑,是實現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的橋樑和紐帶。發展小城鎮有利於促進人流、物流、信息流聚集,有利於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有利於輻射帶動周邊經濟快速發展,縮小城鄉差距。黨和國家對小城鎮建設工作十分重視。黨的xx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隨着農業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推進城鎮化條件已漸成熟,要不失時機地實施城鎮化戰略。xx早就指出,“要引導鄉鎮企業在小城鎮適當集中,使小城鎮成為區域中心”,“在穩定發展農業的同時,積極發展二、三產業,搞好小城鎮建設”。建設小城鎮、發展小城鎮,經營小城鎮已成為當前繁榮經濟,促進發展的重要內容。因此,各級領導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樹立超前意識、機遇意識、發展意識,切實把實施城鎮化戰略放在農村工作的突出位置來抓,實行領導責任制,把規劃、建設、管理好小城鎮列入任期責任目標,調動一切社會力量,全方位,多角度,參與小城鎮建設,切實加強對小城鎮建設的協調指導,形成齊抓共管的合力。

(二)科學規劃,夯實基礎。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要立足現實,着眼長遠,堅持高標準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水平管理,真正做到“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管理一條龍”。一是制定小城鎮建設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相結合。要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為依據,抓緊對小城鎮總體規劃進行修訂和完善,合理確定小城鎮發展規模,以保證集約用地和保護耕地。二是搞好小城鎮建設與保護耕地和生態環境相結合。進一步改革完善城鎮用地制度,調整土地利用結構,盤活土地存量,禁止土地閒置,在保護耕地和保障農民合法權益的前提下,妥善解決建設用地。堅決防止環境污染,杜絕土地資源的浪費和生態環境的破壞。三是小城鎮建設的總體規劃與詳細規劃相結合。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對工業園區、住宅小區、主要街區、各類市場和各類公共基礎設施等,都要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和技術標準編制詳細規劃。在人民羣眾承受能力允許的情況下,高標準高質量配套建設,提高規模效益和聚集效應。市政府要切實加強對規劃編制的領導和督查工作。調查發現,鄉鎮要編制一個總體規劃,設計費最低需8萬元,而且鄉鎮各自為政現象突出,造成小城鎮建設散亂。鑑於此,應成立專門班子,對全市小城鎮規劃的編制工作進行統一調度,統一聘請專家論證設計,以減少費用,使全市小城鎮建設既統一協調,又突出小城鎮特色,保證規劃編制工作的順利完成。同時,要進一步完善規劃的評審、審查、審批制度,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要嚴格堅持專家評審論證、人代會審查同意並報市政府批准的科學程序,切實保障規劃的權威性和連續性。

(三)深化改革,落實完善政策保障機制。一是要進一步落實進鎮人員的户籍政策。按照公安部《關於推進小城鎮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和我市《關於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決定精品源自政治科 》要求,協調公安、民政等有關部門,採取得力措施,儘快完善落實鄉鎮户籍管理辦法,在小城鎮設立居民委員會,按城市户籍管理有關規定管理小城鎮人口,形成城鄉人口有序流動機制。二是簡化土地徵用手續,降低收費標準。各職能部門要認真落實招商引資的各項優惠政策,切實轉變工作作風,堅持一站式服務,一個漏斗收費,縮短建設項目的立項、審批和建設週期,提高辦事效率。三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小城鎮的社會保障制度。要建立適應小城鎮發展要求的住房、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險等制度,發展公益事業,健全小城鎮公共服務和社區服務等功能,解除進鎮人員的後顧之憂,增強小城鎮的凝聚力。

(四)廣闢投融資渠道,建立多元投資機制。堅持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的原則,拓展小城鎮建設資金渠道。一是小城鎮建設市場化。要改革小城鎮建設方式,由建設小城鎮轉向經營小城鎮。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積極探索把公用基礎設施建設推向市場的融資路子。在統一管理的前提下,各鄉鎮要組建綜合開發公司,由住宅開發向二、三產業延伸。鼓勵市直部門、企業、個人投資參與小城鎮開發建設。二是要實行財政、金融扶持政策。認真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小城鎮建設的決定》,市、鄉兩級財政、金融部門要加大力度,每年投入一定的資金引導、支持小城鎮建設;小城鎮建設的各項税費,如從小城鎮收取的土地出讓金(地方留成部分)、基礎設施配套費、城市維護建設税等,要重點用於小城鎮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三是擴大開放,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利用外資開發建設小城鎮,構築開放式的投資主體多元化、多層次新格局。

(五)進一步加大管理力度,優化發展環境。要理順體制,建立健全鄉鎮建設管理機構,明確管理職責,強化對農村建築市場和施工隊伍的管理和監督檢查。要加強小城鎮內部的綜合治理,優化內部環境;制止“亂攤派、亂集資、亂收費、亂罰款”,營造寬鬆環境;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營造平安環境;加強美化、綠化和公共衞生管理,打破“一條街,兩行樹”的舊格局,營造優美的自然環境;加強文化建設,突出文化特色,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第8篇】小城鎮建設的調研報告範文

我處於5月下旬先後到全省18個重點示範鎮、10個文化旅遊名鎮進行調研,深入到重點示範鎮新區、老鎮區、社區和文化旅遊名鎮的街區,多次與縣、鎮、村幹部座談,瞭解建設發展情況,認真傾聽幹部羣眾意見,提出了今後加快小城鎮的思路和推進措施。

一、我省小城鎮現狀與特點

(一)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重點小城鎮

近年來,陝西許多小城鎮加強對自身資源的開發利用,湧現出一批有產業發展前景、經濟發展快、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小城鎮。目前,陝西省有全國重點鎮68 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3個、全國特色景觀名鎮3個、陝西省重點示範鎮35個、31個文化旅遊名鎮(街區)以及84個市級重點鎮。這些鎮基本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人口規模、區位條件等,全省初步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鎮。

(二)小城鎮以交通幹線為主軸呈帶狀分佈

(三)小城鎮綜合承載能力不斷增強

(四)人口和勞動力吸納規模不斷增大

(五)形成一批鎮域產業園區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城鎮規模總體偏小。建制鎮平均人口規模4851人,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3/4,人口不到1萬的小城鎮佔到城鎮總數的85%,70%以上的建制鎮建成區面積小於1平方公里。

(三)產業發展基礎薄弱,規模偏小。大部分小城鎮產業以粗放型的小微企業和家庭作坊為主,規模小,在培育產業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方法。全省小城鎮只有 160多個初步形成特色產業,且科技含量低。雖然近年來陸續組織各地參觀學些南方一些工業的發展路子,但總體看,多以傳統手工業的產品為主,市場銷量大,產值高的產品少,沒有出現沿海塊狀經濟類型的小城鎮。

三、加快我省小城鎮建設的思路、目標及推進措施

要實現我省城鎮建設跨越式發展,就必須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實施城鎮化戰略,堅持統籌城鄉,合理佈局,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結構完善,各具特色的原則,走市場推進和政府引導並重的小城鎮發展道路。

(一)總體思路。按照做美城市、做強縣城、做大集鎮、做好社區的總體思路,以規劃為引領,以保障性住房建設、有條件農民進城落户、移民搬遷、重點示範鎮建設、文化旅遊名鎮(街區)、沿渭重點鎮、市級重點鎮為抓手,堅持城鄉政策一致、規劃建設一體、建設管理同步、公共服務均等、收入水平相當的方針,擴大城鎮規模,完善城鎮功能,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

(三)推進措施

1、科學制定規劃。堅持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城鄉統籌、節約用地、因地制宜,着力構建符合省情的城鎮空間格局。省級重點示範鎮及市級重點鎮要按照建設城市社區和農民幸福家園的標準,設計一鎮一模塊及新型農村社區標準化模塊,突出特色,推進新區建設。沿渭重點鎮儘快調整原有規劃,綜合利用渭河水資源、灘塗資源和生態資源,打造各具特點沿渭景觀帶。31個文化旅遊名鎮的規劃建設原則是保護修復,修舊如舊,儘快完善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

2、保障建設用地。將小城鎮規劃範圍內的工業園區、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用地、生態用地、民生用地和規劃區範圍內的建設用地納入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範推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優化城鄉用地佈局。穩步推進土地管理改革,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鼓勵進城農民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流轉,探索建立進城農民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有償退出機制。

【第9篇】小城鎮建設的社會調研報告

全省領導幹部會議,市委八屆九次全會,發出了一個強烈的信號,和諧創業,加速崛起已經成為省市的發展主題、工作主線、民意主流;也帶給我們一個深刻的啟示,發展是崛起之本,創業是發展之源,和諧是創業之基。同時也向我們提出了一個新任務,在認清當前幹事、創業、發展的新形勢下,引領全民和諧創業,實現富民強縣。要實現這個目標,有方方面面的工作要去做,有許許多多的問題要解決。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決我縣富餘勞動力特別是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和創業問題。我縣經過這幾年的高速發展,社會、經濟各方面獲得了長足發展和進步,但是由於我縣基礎薄,起點低,仍然是一個農業大縣。農業人口仍佔據主要地位。這些人的就業、創業問題沒有解決,富民強縣就無從談起。而要解決這個問題,要做的一個基礎性工作就是加快小城鎮建設。

加快小城鎮建設有利於轉移農村剩餘勞力,使農業人口轉化為城鎮人口。農村剩餘勞動力滯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報率很高,收入總量也難以有較大增長。要富裕農民,必須減少農民。小城鎮地處農村,農民進入小城鎮,比進入大中城市的社會成本要低的多。促進農業人口轉為城鎮人口,即減輕了大中城市的壓力,又有利於城鎮化的長遠發展。

加快小城鎮建設有利於促進農業產業化和鄉鎮企業的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和城鎮工業化進程。一方面,隨着農民不斷向小城鎮轉移,土地經營規模不斷擴大,有利於農業種植結構的調整,推動農業先進科學技術的運用和普及,促進農業轉向集約化經營,促進鄉鎮企業的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另一方面,小城鎮建設可拉動建材、建築、家電、傢俱等行業發展。人口的集中使鄉鎮企業產品有更多的銷路,從而促進企業的發展,而企業發展的同時又為城鎮居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加快小城鎮建設有利於第三產業的發展,從而創造新的就業崗位。2022年我縣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民生產總值比重為23.7。造成我縣第三產業發展緩慢的直接原因就是我縣城市化水平低,不能為第三產業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條件和相應的產業載體。沒有城鎮,就沒有人口的聚集,也就沒有第三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我縣在小城鎮方面取得不少成績,像x、y、z、m四重鎮建設和發展可以説是成績顯著,有目共睹,積累了許多方法和經驗。我們先來看看李渡的城鎮建設:

x鎮在城鎮建設方面走在全縣的前列.x鎮,鎮域總面積約40平方公里,鎮域總人口49829人.2002年國內生產值33億元,工農業總產值9.42億元,區域財政收入205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669元.城鎮建成區面積近2平方公里,人口近2萬人,成為a縣的經濟重鎮,跨入全省“百強鄉鎮行列,今年6月份被省建設廳確立為省級重點示範鎮。李渡鎮在加快小城鎮建設主要做法:

1、科學合理,準確定位,高起點規劃小城鎮世紀。1986年,x鎮聘請市規劃設計院專家在全縣率先編制《1987-2022年x小鎮建設總體規劃》;2000年聘請省城鄉規劃設計院專家編制《2001-2022年x鎮小城鎮建設總體規劃》;2002年省、市專家組評審和縣政府批准,新規劃把x的遠景定格為鎮區面積5.38平方公里、鎮區人口36000人的現代化歷史古鎮、工貿強鎮、旅遊重鎮、江南名鎮.2022年,請南昌大學設計專家進一步對世紀大道、李桐渠、醫療器械城、文化廣場進行了控制性詳規,為今後發展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2、創新機制,多元投入,高標準建設小城鎮。創新融資機制,多元化籌措城鎮建設資金。一是土地生一點。二是財政擠一點。二是爭取上級政策拔一點。四是向外引一點。五是民間融一點,六是羣眾自願情一點。狠抓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小城錦載體功能。投入6000多萬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四通一平,建起了兩座大橋,貫通硬化了近30公里主次幹道,鎮區形成了三縱三橫的道路網絡,開通4000門程控電話,完成了日供水量5000噸的自來水工程。

樹立精品意識,打造城鎮亮點:2000年,興建世紀大道;2001年,對城中湖鯉湖進行了清淤整治和綠化、美化、亮化,使其成為休閒娛樂場所;2002年,對主幹道李渡大道、世紀大道和工業園區實施了綠化、美化、亮化,2003年,我們將着力對世紀大道、李桐渠進行硬化改造和美化、亮化,使之成為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景觀帶。

3、嚴格規範,提升品位,高效能管理小城鎮。成立了由鎮長任組長的小城慎建設管理領導小組,建立了村鎮規劃管理辦公室,嚴把審批報建關,推行“一書二證”報建程序;設立專職保潔員,實行動態評估,落實責任制,聘請老幹部為義務監督員,

4、依託優勢,主攻工業,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立足工業基礎優勢,堅定不移地突出工業主導地位,着力發展優勢產業和培植骨幹企業?促進土業快速發展,一是加快工業園區建設,規劃了佔地面積6000多畝的三個工業園區,引進園區企業72家;二,是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2003年共引進項目8個,達成投資意向項目4個,其中省外項目7個,合同資金123億元,實際到他資金l900萬元,出口創匯110萬美元。

三是着力培植髮展骨幹企業。初步形成了李渡煙花集團公司、江西益康醫療器械集團公司、江西錦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李渡酒業有限公司為主體四大骨幹企業,形成煙花鞭炮、醫療器械、白酒三大產業。

x鎮的小城鎮建設是成功的。但是其他鄉鎮特別是那些經濟基礎薄弱的鄉鎮城鎮建設不盡如人意,還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

1、鎮財政困難、基礎設施欠帳多,拖了城鎮建設後腿。現行財政體制使鄉鎮財政僅勉強保證公教人員人員工資,無力再搞建設。城鎮供水、排水、供熱、環衞、防洪、路燈、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明顯滯後。出現了家家打小井,户户上鍋爐,路上倒污水,處處放垃圾的局面。

2、城鎮建設盲目攀比,不結合本鄉鎮實際,搞形象、政績工程,沒有量體裁衣、看菜吃飯,攤子鋪得大,財力跟不上,最後收不攏。導致城鎮建設,有頭沒尾,虎頭蛇尾。

3、建鎮時間長,舊城區改造量大,拆遷成本高,土地價格一時又上不來,影響了建設進度。

通過對x鎮城鎮建設成功經驗和其它鄉鎮存在問題總結,對今後小城鎮化建設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小城鎮建設要準確定位,小城鎮建設必須以產業為依託,增強小城鎮的綜合經濟實力。產業是立鎮之本,產業是興鎮之基。只有產業的發展和推動,城鎮的規模效應、聚集效應才能實現。李渡鎮就是依託三大產業,培育一批龍頭企業,發揮它們的示範和帶動作用,拉動地方經濟發展,以工業化促進城鎮化。

因此,要先研究產業主體,靠什麼立業才能把小城鎮支撐起來,要突出特色,不能千篇一律。像南台可以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村服務業為重點,促進小城鎮經濟發展。再如羅溪可以依託資源優勢和農產品優勢建設交易市場,努力培育具有一定規模和集散能力的農產品、工業品市場,發展商貿,搞活流通。

【第10篇】2022小城鎮建設情況調研報告範文(精選)

一、小城鎮建設基本情況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立足交通區位和資源優勢,堅持“規劃先行、突出重點、統籌推進”的原則,全面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一是科學規劃,合理定位小城鎮功能。按照高檔次、高標準、超前規劃的總體思路,投資8萬元,邀請北京北方設計研究所編制完成了鎮域總體規劃,為小城鎮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二是統籌協調,全面抓實繁榮發展明珠商城工作。重點實施了陳庚街、杏林街南延工程和明珠路升級改造工程。陳庚街南延工程全長268米,寬12米,正在進行道路硬化,南部路面現已硬化完畢,沿路兩側建成商鋪150間,建築面積7500平方米,所有商鋪已全部預售完畢。杏林街南延工程拆遷工作正與相關單位積極協調,施工前期各項準備工作已經完成。明珠路升級改造工程已全面完成,共鋪設便道3500平方米,安裝路燈14盞,中華燈2座。三是示範引導,統籌推進新農村社區建設。目前,佔地60餘畝的明珠社區一期工程1—5號住宅樓已交付使用;6—8號樓已完成100套單元房主體工程建設,目前正在掃尾。9—13號樓共270套單元房,第五層正在封頂。道路硬化、地熱供暖、給排水、綠化亮化等配套設施建設已經完成。

二、存在問題

1、基礎設施陳舊,建設資金缺口較大,僅靠鎮財政投入難度較大。

2、市場管理機制不健全,自我運行能力不足,明珠商城管委會作用發揮不明顯。

3、環境衞生整治長效機制難以建立。

4、明珠商城無鮮明特色,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明顯。

三、下步工作打算

1、制定完善明珠商城建設規劃,避免重複建設造成資源浪費,着力打造特色鮮明、分類清晰、功能完善、形成規模的小商品批發市場。

2、由鎮黨委、政府牽頭,成立商城自治管理機構,吸收部分商户業主共同參與,加強市場日常管理。

3、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商城內交通、排水、照明、衞生等基礎條件。

4、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吸引外地客商投資,打造規模化專業市場。

5、進一步整合商城內閒置土地,合理開發利用,避免資源浪費。

6、引導商户經營項目集羣發展,科學分行劃市,建設多條特色經營街道。

四、幾點建議

1、縣委、縣政府協調有關職能部門積極向上爭取小城鎮建設配套資金,解決資金投入難題。

2、加大對非法、違章建築打擊力度,賦予鄉鎮執法權限。同時,在建築方取得土地使用資格的基礎上,賦予鄉鎮辦理開工建設證明、規劃許可證權限,為商城內土地開發、設施建設提供便利條件。

3、協調物價部門為鄉鎮辦理執法證明,為建立環境衞生治理長效機制提供法律依據。

小城鎮建設情況

【第11篇】最新的農村小城鎮建設與管理的調研報告

積極穩步加快小城鎮建設,是農村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全面實施農業工業化、農村城市現代化的客觀要求,更是破解“三農”難題的重要舉措。建設好一個小城鎮可以帶動一批產業,振興一地經濟,富裕一方羣眾、文明一個區域。建好農村小城鎮為提升農村經濟,推進農業產業化深化升級,吸納農村富餘勞動力,促進農業人口向城市轉移,實現農業現代化創造了有利條件。對擴大農業的土地經營規模,加快第三產業發展,節約農村用地,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民富裕程度,縮小城鄉差距,促進農產品加工,促進農村交通運輸業的發展,開拓農村市場,刺激內需都有明顯作用。xx辦事處城鎮化水平較低,輻射力、集聚效應差。因此,研究、探索我辦事處加快城鎮化進程的制約因素、潛在動力和政策措施顯得尤為必要。

一、城鎮基本情況

目前,xx辦事處有10建制村,其中有3個為全旗“50強村”,10個村總面積為239.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6萬人,規模最大的是全勝村,面積49.8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1608人,最小的是德富村,面積為11.53平方公里,居住人口586人。在各村建設中,除德富村,因地域、資源的特殊原因,發展緩慢,其餘各村建設自2022年以後發展迅速,以雙花村、雙勝村、義新村、xx村較為突出。通過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各項服務功能逐步提高。從服務功能和服務體系上看,xx辦事處的城鎮建設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比較落後。在黨工委、辦事處的高度重視下,加大了小城鎮建設的投資力度及管理力度,使基礎設施的建設趨於完善,服務功能得到了加強,但小城鎮面貌和建設缺乏特色及個性,發展後勁不足,無持續發展的動力。其餘村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變化不大,服務設施及服務功能較為落後,小城鎮面貌較差,農村居民的生產方式、質量、生活方式沒有實質性轉變,小城鎮建設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不明顯。

二、小城鎮建設中的主要問題

(一)建設體制不順,資金投入少

由於辦事處體制原因,存在建設項目立項難或不予立項的問題,影響制約了小城鎮的建設水平。另外,資金扶持力度不大,缺少基本服務設施的啟動資金,城鎮建設無法進行。

(二)城鎮規劃編制滯後,執行不力

沒有進行詳細規劃的編制,規劃不到位,具體表現為:

1、由於城鎮體系規劃滯後,小城鎮的發展及促進關係模糊,普遍只注重於本地的資源及環境的開發與利用,個別地方以破壞環境為代價謀求發展,城鎮建設沒有從經濟、人文和環境等方面統籌考慮,政策及資金扶持沒有重點,效果甚微,以致城鎮建設後勁不足。

2、有的雖然認識到規劃對建設的重要性,但普遍存在精品及特色意識差,規劃起點不高,缺乏特色,執行規劃不力。

3、規劃實施無監督和管理機制,辦事處沒有專門的規劃管理機構及人員,且管理人員偏少,水平不高,加上規劃亦存在隨意變動等諸多因素,使規劃與實際建設偏差較大,影響了小城鎮的建設水平,另外,辦事處一級無專門規劃建設管理機構,普遍為兼職管理,最終導致了規劃與實施的分離狀態。

(三)小城鎮建設資金缺乏,建設緩慢

1、融資力度不夠。xx辦事處雖然有一些地方資源和特色,但受區位及地形因素的影響,其交通及對外服務、輻射作用較小,同時對資源的開發利用宣傳力度不夠,使融資力度弱化,建設資金缺乏,導致了多數小城鎮投資與建設基本處於停滯狀態。

2、投資單一。xx辦事處非農業人口不足1000人,集聚及輻射能力較差;經濟基礎薄弱,持續發展的能力較差,而其投資主體主要為當地政府通過土地運作,爭取上級資金扶持及銀行信貸等模式,其建設資金十分有限,形成了一投資就負債,一欠債就無法建設,無法經營的現狀。(四)小城鎮管理編制不夠,機構不健全

1、管理體制不順、資金不足。主要表現在政府管理經濟和社會事務應有的職能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很多上掛部門對下屬機構的人、財、物上收,造成小城鎮的政府經濟、社會管理職能弱化。

2、小城鎮管理機構不健全,人員嚴重不足,導致開展工作滯後。

3、管理職責不夠明確,管理不到位,沒有明確的崗位責任劃分及獎懲制度,因管理人員少,不能充分發揮管理和協調作用,執法範圍及權限較小,較大地影響到執法水平和執法力度。

三、意見和建議

(一)進一步加強對小城鎮建設的組織領導,建立健全相應的建設管理機構

小城鎮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由各級黨委、政府齊抓共管。各級小城鎮建設領導小組應由黨、政主要領導親自抓,總負責。辦事處也應建立健全城鎮規劃、建設和管理的職能機構或派出機構,以便及時處理一些相關業務以提高辦事效率及建設質量。

(二)科學規劃、突出重點、合理確定小城鎮佈局

應加快規劃編制進程,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標準管理,在“提質”上做文章,儘快合理地確定小城鎮佈局及近期建設重點區域。根據城鎮體系規劃及近期建設規劃確定的行政區劃調整及重點建設和改造區域,各級領導應以大局為重,統一認識,為行政區劃的調整及重點片區的建設創造條件,從而推動和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集中力量和資金,重點突破,形成品位和特色,防止不講條件的一哄而起,遍地開花的現象。把引導農村各類企業合理集聚,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和社會服務等與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科學規劃、全理佈局,體現特色,規模適度,注重實效,完善功能,發揮作用。

(三)培育支柱產業,形成地方特色

把小城鎮建設搞上去,經濟發展才是小城鎮發展的基礎,是小城鎮建設最堅強的後盾和活力源泉。因此,小城鎮建設始終把發展經濟,培植財源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小城鎮建設必須突出發展特色產業,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有了產業的支撐,小城鎮發展才會有後勁和競爭力。

(四)加大改革力度,繁榮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

濾布在城鎮建設中,要與時俱進、立足創新、積極探索,加大改革力度。應深入研究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摸清對小城鎮發展的實際需要和主導產業,並以此制定小城鎮建設的計劃和方案,做到有的放矢,防止出現為建設而建設的現象。小城鎮建設要為農業產業創造適宜的軟硬環境,為農業生產資料交易和農產品加工、貿易、運輸提供便利的條件。同時,不斷增強小城鎮的吸納能力,積極引導農民有序轉移,推進農户承包地使用權流轉,促進農業的規模化經營。

(五)大力推進小城鎮的經濟結構調整

加大城鎮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要以農副產品加工業和農業提供產前、產後服務的產業為主導,大力發展農副產品精加工業和農產品專業市場,重點扶持一批利用本地資源帶動農業發展的龍頭企業。

【第12篇】2022最新的小城鎮規劃建設問題調研報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宏觀經濟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城市化模式的外部發展條件也隨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發達地區的小城鎮建設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高速發展後,已經走上調整戰略、集約發展的道路,着重於提升產業結構檔次,調整經濟與發展戰略,優化空間結構,完善城市功能。目前我市共有27個省級重點鎮,79個一般建制鎮,117個鄉集鎮,2522個村莊。如何面對新的發展機遇,加快小城鎮建設,我市的小城鎮建設中又存在什麼問題?如何解決?這是擺在我市城鄉規劃工作者面前的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下面,僅以信州區的沙溪鎮和靈溪鎮兩鎮為例,談談對小城鎮規劃建設的認識。

一、小城鎮發展的有利條件

沙溪鎮和靈溪鎮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好時機,主要表現在:中共中央已經把小城鎮建設作為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五大戰略之一,指出小城鎮要合理佈局,科學規劃,重視基礎設施建設,注意節約用地和保護環境,明確了今後小城鎮建設發展的方向。同時,小城鎮規劃建設工作已經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並從不同程度和不同角度上意識到,我市要實現現代化,只有城區現代化是不夠的,其與周邊小城鎮的現代化息息相關,沒有周邊小城鎮的現代化,我市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化。

加快小城鎮建設,將成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的增長點。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客觀要求大力發展小城鎮,隨着產業結構的調整,一些原來佈局在城市中的傳統產業今後將主要向小城鎮轉移;隨着農村產業的集約化經營和生產效率的提高,一些老的村鎮企業及新建企業將會集中佈局在小城鎮;隨着土地管理工作趨於嚴格,過去“遍地開花”式的企業佈局方式將逐步改善;隨着小城鎮經濟的發展,有越來越多的外來人口湧入,這羣人的户籍安置、轉化政策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生存發展、第三產業的服務對象和居住人口的結構,並進一步擴大了小城鎮住房與用地規模、基礎設施配套等需求。

我市小城鎮建設發展的有利條件相對較多。如靈溪鎮和沙溪鎮離市區分別為8公里和22公里,北與311高速公路連接,320國道穿境而過,依託上饒市這個區域中心城市,信息來源渠道多,人才多且引進容易,資金引進比較方便,隨着今後市區自來水廠等基礎設施的東遷及新火車站的北移,這些都為兩鎮的建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二、經調研,發現小城鎮的規劃建設及規劃管理中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1)城鎮建設質量不高。兩鎮依託320國道建設,在國道兩側各建一排兩至三層高的門面房,造成“一條街兩層皮,鴨舌帽子一樣齊”。背後的街區多是原有的耕田,是城?是村?概念模糊,發展模式不清晰。

(2)市政公共設施不完善,欠帳過多。鎮區沒有完善的道路體系,公共服務設施也不完善,綠化水平低,缺乏公共綠地。

(3)規劃管理中的有關小城鎮建設的法規不健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在小城鎮建設中違法批地、違章建築案例仍然存在。

(4)城鎮體系建設的觀念尚未確立,規劃起點低,缺乏通盤考慮。受本土觀念的影響,規劃的立足點在本鎮域,建設與佈局各自為政,很難使有限的資源發揮其最大效能。

(5)城鎮規模偏小。如靈溪鎮,鎮區人口2190人,全鎮人口2.8萬人,即使全都住到鎮區上,也因其規模小,只能搞小而全:“一條商街,一處公園,一所中學,一家衞生所…”,雖已鋪馬路,裝路燈,搞綠化…,有城市外觀,卻無城市生活內在魅力和氣氛。人氣不旺,行人稀落,夜幕未垂,店門早閉,毫無誘發消費之氛圍。據研究,亞洲四小龍,增加一個第二產業就業崗位,相應增加1.5—2.9的第三產業就業崗位,而我國僅為0.6,相差近6倍之多,這和城鎮規模有直接的關係。

(6)工業佈局分散,無法集中統一進行公共基礎設施建設。20xx年底,如沙溪鎮共有鄉鎮企業1424個,工業產值1.2億元,龍頭企業是夏布娟紡生產,雖有特色,但手工生產加工為主,吸納勞動力能力有限,缺乏門類齊全的產業結構;靈溪鎮工業總產值7900萬元。企業空間佈局分散,用地規模偏大,企業規模偏小,類型層次偏低,從而使污染點多而廣,難以治理,不僅帶來環境污染,農田佔用等問題,也不利於企業自身經濟效益的提高,是自身發展的一大制約因素。

(7)分散佈局制約城市化的進程。對城市化進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由於農村大量從事非農業生產的人口離土不離鄉,難以轉移的城鎮,不利於小城鎮規模的擴張;二是鄉鎮企業之間難以實現基礎設施及相關資源條件的共建共享,效率和效益均難以提高;三是農村兼業現象普遍,農業釋放出來的過剩勞力和其他生產要素,難以向城市聚集,不利於農業生產規模的擴大和小城鎮第二、三產業的發展,推進城鄉的協調發展。

三、針對上述問題,根據我市的實際,提出如下小城鎮規劃建設對策:

小城鎮規劃建設的指導思路是:城鄉規劃將充分發揮出綜合調控作用,按照“科學規劃,分類指導,突出重點,有序推進”的原則,規劃重點放在培育縣城,積極發展中心集鎮,兼顧一般集鎮,提高城鎮的聚集能力和建設水平,形成以城帶鎮、以鎮帶村、梯度推進、整體協同的發展格局,建立規模等級合理、佈局和結構有序、相互聯繫、各具特色的城鎮網絡體系,推動城市化進程,促進城鄉經濟的一體化。

(1)抓緊完成各類城鎮規劃的編制,各鄉鎮要高起點、高標準編制總體規劃,並認真組織編制重點地段的詳細規劃。推廣《江西省村鎮小康住宅通用圖集》和其它農民建設標準圖、通用圖,村鎮規劃和設計水平。

(2)改革户籍管理制度。進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至少在小城鎮,應推行以居住地為條件劃分城鎮人口、農村人口,以從事職業為標準劃分農業勞動力和非農業勞動力的動態户籍管理辦法。農民在小城鎮只要有固定的住房、有相對穩定的收入,就可在小城鎮落户。對於遷入小城鎮的居民,應當在就業、醫療、上學、入托、保險等方面,與原居民有同等權力。由此而吸引農村剩餘勞動力向小城鎮的遷移和聚集,從而為小城鎮的發展奠定人口規模的基礎。

(3)建設工業小區,積極推進鄉鎮企業的集中發展和規模經營。鄉鎮企業集中連片發展,既是推進小城鎮建設的需要,也是鄉鎮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要運用規劃手段和經濟手段,在小城鎮內適當的位置,引導企業集中佈局,形成相對集中的鄉鎮工業小區。事實上,許多鎮都設有自己的鄉鎮工業小區,關鍵問題是既沒有很好的規劃,也沒有很好的建設,形不成規模、缺乏必要的條件,也就不具備足夠的吸引力。為此需要我們健全現行法律制度,制訂優惠政策,確保投資者利益,鼓勵鄉鎮企業的搬遷集中,限制新建鄉鎮企業分散佈局。

(4)實行多種形式的建房購房制度。應制定有利於農民遷住小城鎮的房地產政策。如城鎮居民建房購房的抵押貸款制度、住房按揭制度,支持農民進入小城鎮後順利解決住房問題。應鼓勵商業銀行,尤其是農業銀行,對離開農村遷往城鎮的農民,提供購買住宅或商業鋪面、廠房設施的按揭式貸款。還可考慮集中使用宅基地指標,在小城鎮附近,按規劃統一建設農民新村,將原有村落整體搬遷,復墾還田。

(5)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小城鎮的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籌集應當總結自己的經驗,結合本地經濟發展狀況,以及對未來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金融創新機制的客觀估計,廣開籌措資金渠道,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堅持由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積極推行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建立城鎮建設發展基金,實行滾動開發,逐步改善小城鎮投融資環境,建立起政府、集體經濟、個人等多元化投資體制。

(6)城鎮規劃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突破行政區域界限,在城鎮體系中找準自己位置和職能定位,構建上饒市城鎮羣體系。遠期規劃由沙溪與湖豐共同構成,沙湖新城組團,按10萬人口規模規劃控制,建成大上饒城鎮羣輔中心之一,並在此建設沙湖物流工業園,以物流和一、二類工業為主,面積約5平方公里。靈溪鎮的饒北河以西納入上饒中心城區120平方公里規劃範圍之內,饒北河以東部分,以現狀為基礎重點發展滿足鎮區以及區域範圍內需要的各項城鎮職能中心區,包括行政中心、商業中心、文娛中心、居住中心以及醫療等各項市政基礎設施,為未來信州區行政中心外遷作準備。

(7)在實施小城鎮規劃和建設中,要堅持三個原則和三個注重。堅持三個原則:一是鎮長(或分管鎮長)一支筆原則;二是各部門通力協作,現場辦公原則;三是多渠道籌集資金,經營城鎮的原則,如土地有償使用、房地產開發、招商引資項目等。堅持三個注重:注重基礎設施投入;注重建築施工質量,樹立精品意識;注重人居環境建設和投入,如環境設施、公共設施、綠化建設、停車場建設等。

【第13篇】最新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範文

最新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範文小城鎮是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的重要節點,是實現城鄉統籌的重要融合點。為紮實推進我市小城鎮建設,全面提高城鎮化水平,根據市委點題部署和市政協20xx年工作要點,市政協組建以陳達新主席為組長、王能軍副主席為副組長的調研組,於20xx年 4月至5月,採取實地考察、聽取彙報和召開座談會相結合的方式,對本市xx鎮、xx鎮、xx鎮、xx鎮、xx鎮、xx鎮、xx鎮、xx鎮、xx鎮、xx 鎮、xx鎮、xx鎮、xx鎮、xx鎮、xx鎮、xx鎮等16個示範小城鎮進行了專題調研。在此基礎上,充分聽取相關部門意見,形成此報告。

基本情況

x個小城鎮中,xx鎮為省級示範小城鎮,其餘為市級示範小城鎮。鎮域總面積為xx.61km2,總人口為xxxx人,人口密度為xx人/km2;建成區總面積為xx.43km2,總人口為xxx人,人口密度為xx1人/km2,城鎮化率為xx.23%;20xx年社會生產總值xx.69億元,財政總收入5.2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71.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687.2元。各示範小城鎮在地緣區位、資源稟賦、產業基礎方面各有優勢。 xx鎮、xx鎮緊貼消費市場,生態條件好,交通便捷;太平鎮、木黃鎮、寨英鎮、萬山鎮、中壩鎮旅遊資源豐富,對外有高速公路聯結;大龍鎮工業基礎好,處於鐵路、高速公路樞紐位置;xx鎮商貿繁榮、交通便利、特色農業基礎好;xx鎮是烏江航道和銅仁融入長江經濟帶的重要節點;盤石鎮地處湘黔苗族羣眾聚居區核心地帶,民族風情、民俗文化、民間絕技資源豐富。

主要成效

各區(縣)及示範小城鎮認真貫徹落實省、市關於示範小城鎮建設的系列指示精神,按照 特色鮮明、設施完善、功能齊備、宜居宜業 的要求,狠抓規劃編制、項目建設、產業發展和城鎮管理,示範小城鎮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城鎮規劃全面覆蓋。依據地緣區位、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各示範鎮就小城鎮發展定位進行了策劃。大龍鎮策劃打造工礦園區和交通樞紐型示範鎮;木黃鎮、寨英鎮、太平鎮、萬山鎮策劃打造旅遊景觀型示範鎮;煎茶鎮、塘頭鎮、官舟鎮、本莊鎮、合興鎮、孟溪鎮、盤石鎮策劃打造商貿集散型示範鎮;壩黃鎮、田坪鎮、中壩鎮策劃打造綠色產業型示範鎮;洪渡鎮策劃打造移民安置型和旅遊景觀型示範鎮。普遍完成城鎮總體規劃和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壩黃鎮、田坪鎮、太平鎮、木黃鎮、塘頭鎮、煎茶鎮、合興鎮、寨英鎮編制了近期修建性詳細規劃。此外,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在一些示範鎮已經啟動。如《木黃鎮旅遊景觀概念性規劃》、《木黃鎮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寨英古鎮保護性規劃》、《寨英鎮省級歷史文化名鎮保護規劃》,等等。

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以實施 8個1 8+3 或 8+x 工程為抓手,示範鎮市政設施逐漸完善,公共服務能力得到提升。新建或改造城鎮路網100.5公里,建成區面積增至9.59km2;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有序推進,萬山鎮已正式運行,大龍鎮、煎茶鎮、官舟鎮、塘頭鎮、本莊鎮基本完工;新建或完善敬老院15個,8個投入使用,7個主體完工;新建或完善衞生院16個,投入使用或主體完工12個;新建或完善社區服務中心13個、農貿市場16個、體育場5個、市民廣場或公園10個,實施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工程 10個,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項目16個,總面積xx.8萬m2。

產業支撐逐漸增強。一是特色農業發展壯大。官舟鎮現代高效循環農業示範園投入使用,年產值xxx多萬元。園區內年產6萬噸優質有機肥廠1家,年育肥xx只規模的白山羊繁育場1個,年產飼料5萬噸的優質牧草顆粒飼料加工廠1個;建成蔬菜基地xx畝、現代烤煙育苗工場50畝,鎮內有5家農產品加工企業。xx鎮建成關中壩國家級葡萄產業園基地xx畝,計劃投資xxx萬元的芭蕉有機農產品基地,已完成投資xx多萬元。xx鎮烤煙產值突破1000萬元,蛋雞養殖園區提升為省級示範園區。木黃鎮在鞏固茶葉、烤煙、養殖等傳統產業的同時,建成以食用菌為主導產業的省級高效農業示範園,規模達到xx萬棒。煎茶鎮規劃煙草農業基地2.5萬畝,培育養殖大户156户,種植優質牧草2萬畝、天麻5萬平方米,發展茶園1.5萬畝,前胡、太子參等中藥材連片種植均在 xx畝以上。xx鎮已建成3000多畝人工草場,引入梵淨牧業、大哥大牧業、希望集團等龍頭企業,大力發展種草養畜。二是工業發展勢頭較好。大龍鎮推行 以城帶產、以產促城、產城互動、產城一體 發展模式,20xx年招商引資項目53個,簽約資金34億元,到位資金30.72億元,建成標準化廠房 1xx.5萬平方米,現有工業企業xx多家,實現產值xx.6億元。萬山鎮建成張家灣汞化工產業園,入園規模企業達到15家,實現年產值xx.8億元。 xx鎮三湘藥業、醫用氧生產和精米加工、御園春食品等生物醫藥和農產品加工企業落地建成,建豐液壓機機械製造廠、建安混泥土工程、甲硫基乙醛肟項目即將建成投產。

管理能力明顯提升。一是設立機構,建設隊伍。16個示範鎮均成立了規劃建設管理所,落實工作人員52名,解決了辦公場所和工作經費。全市舉辦3 期小城鎮規劃建設管理培訓班,培訓相關幹部458人。從小城鎮建設的長期經營出發,市政府委託職院連續5年定向培養600名建工專業高職生,20xx年20xx年已分別完成150名招生計劃。二是綜合整治,改善面貌。如塘頭鎮出台《鎮容和環境管理實施辦法》、《户外廣告管理辦法》、《垃圾管理辦法》、《煙花爆竹燃放制度》等城鎮管理制度,組建城管中隊、消防支隊等管理隊伍,配備了垃圾清運車、城管監察車、消防灑水車、治安巡邏車,推行住户衞生 三包 管理,依法開展了 亂停亂放、亂搭亂建、佔道經營 專項整治活動,城鎮管理實現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

在近兩年示範小城鎮建設實踐中,各級加深了認識,積累了經驗。歸納起來,有三個方面:

一是建立了 政府推動、政策扶持、市場運作、嚴格考核 的推進機制。各區(縣)成立了以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的示範小城鎮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有政府分管負責人、相關部門負責人蔘加的示範小城鎮聯席會議制度,全面加強指揮調度、綜合協調和要素統籌。如印江縣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項目資金統籌辦公室,對財政資金進行整合,支持小城鎮加快發展。各區(縣)普遍出台支持示範小城鎮建設的實施意見或方案,從用地指標、資金安排、幹部配置、部門幫扶等方面予以支持。推進市場運作,20xx年16個示範小城鎮招商引資項目102個,簽約資金96.18億元,到位資金42.31億元。印江縣採取異地bt模式融資1.5億元,加快了木黃鎮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建立了 按月調度、季度檢查、半年通報、年度考核 的跟蹤督查和考核推動機制,營造了 比學趕超、增比進位 的競爭發展氛圍。

二是探索了 規劃先行、路網拉開、項目推動、建管並重 的建設路徑。各區(縣)和示範鎮黨政領導能夠認識到,通過加強規劃解決城鎮空間佈局、發展時序和避免無序建設、重複建設的問題,敢於聘請高資質、高水平專家設計論證,捨得在規劃上花錢。通過拉開路網,以新區建設促進老城疏散。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完善市政設施,強化公共服務,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堅持建管並重,通過改變鎮容鎮貌、提供公共服務,營造良好人居和創業就業環境,16個示範鎮新增小微企業38家,新增城鎮人口3426人,促進了產業發展和人口聚集。

三是市級層面作出了促進城鎮建設長期健康發展的一系列重要制度安排。如:壟斷土地一級市場、國有土地熟地出讓,不僅延長土地增值鏈條、為城鎮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來源,更有利於掌握城鎮發展的主動權,改變由開發商牽制城鎮規劃的被動局面;規劃和土地審批一支筆,不僅有利於規劃的實施、形成城鎮風貌,更有利於控制開發商的圈地行為;開發城鎮地下空間,不僅有利於土地節約集約利用,也有利於增加城鎮綠地面積。

問題和困難

思想認識不夠。一些地方沒有從全局的高度去認識推進小城鎮建設的意義,主動發展意識不強,簡單地認為小城鎮建設就是搞 8個1 8+3 和 8+x 工程,存在被動應付考核的現象。關於加快小城鎮建設的調研報告文章關於加快小城鎮建設

規劃佈局不優。有的地方城鎮功能定位模糊,選項較多,重點不突出;有的地方城鎮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不相銜接;有的地方缺少對外交通、城鎮路網、市政設施和公用事業等專項配套規劃;有的地方修建性詳規編制力度不夠,建築風格不統一;有的地方規劃實施不好,規劃僅僅用來應付檢查,而不是引領小城鎮建設。

建管水平不高。有的地方路網不發達,只有主幹道,沒有次幹道和支路, 一條路、兩排房 , 路即是街、街即為市 的現象還較突出;交易市場、停車場、公共廁所、垃圾收運等設施建設滯後; 兩違 建築突出,農貿市場閒置,佔道經營普遍,衞生保潔不夠,城鎮管理水平不高。

要素保障較難。土地指標不能滿足建設用地需求,為了完成建設任務,有先上車後補票的情況。資金籌措難度大,民間資本參與建設的積極性還沒有調動起來。城鎮規劃管理和建設人才少,不適應小城鎮加快發展的需要。

推進亟待發力。省委辦公廳、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100個示範小城鎮改革發展的十條意見》(黔委廳字﹝20xx﹞68號文件,以下稱省委《十條意見》)尚未落地,擴權強鎮要求落實不好,權責不對等;區(縣)政府協調統籌力度不大,部門政策、資金、項目向示範鎮傾斜不夠,幫扶作用不明顯;考核指標設置不盡合理。示範小城鎮基礎不一,有的存量多,有的基礎差,但考核指標卻沒有太大區別。如考核 8個1 或 8+3 建設內容,對存量較多的示範鎮,即便增量小,也會有個好的考核結果,這就形不成足夠壓力;而沒有存量或存量少的示範鎮,即便增量多,也難以取得好的考核結果,這就容易挫傷積極性。

幾點建議

強化宣傳培訓,增強思想自覺。各級黨委政府都必須認識到,城鎮化是非農產業向城鎮集聚、人口向城鎮集中的自然歷史過程。不是簡單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麪積擴張,而是要在產業支撐、人居環境、社會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實現由 鄉 到 城 的轉變。其建設內容不侷限於 8個1 8+3 和 8+x 工程,涉及到城市設計、基礎設施和市政公用事業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的各個方面,以及進城農民居住、就業、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系列問題,核心是以人為本,要求是城鄉統籌。加快推進小城鎮建設,是我市減少農民、富裕農民,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

突出功能定位,着力規劃佈局。堅持 先策劃後規劃、先規劃後建設、先環境後建設 的思路,着力推進示範小城鎮規劃佈局。一要系統策劃。以國家、省主體功能區規劃和市 兩區一走廊 戰略佈局為總要求,結合自身的地緣區位、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明確城鎮功能定位和產業發展重點。二要完善規劃。注重規劃的系統性和完整性,推進示範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使之與城鎮總體規劃、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有機銜接;着手產業發展、對外交通、城鎮路網、市政設施和公用事業等專項規劃編制工作;加大詳細規劃編制深度,把規劃落實到每一個地塊,以詳細規劃引領城鎮風貌建設,打造個性特色小鎮。三要科學佈局。堅持節約集約原則,建設空間規模適當、建築密度合理、功能組合科學、物理形態緊湊、邊界自然增長的緊湊型小城鎮,避免散亂和無序。四要狠抓落實。加強規劃宣傳,強化規劃執法,嚴懲違法行為;建立規劃實施抽檢制度,及時發現、糾正違規行為,確保一張藍圖幹到底。

優化建設思路,提高建管水平。一要提高路網建設起點。既要建設主幹道,又要建設次幹道和支路,改變 一條路,兩排房,以路為街,以街為市 的狀況。二要優化建設開發時序。地面路網體系和地下管線通道要同步推進,綠化、亮化、美化工程同步實施,交易市場、停車場、公共廁所、垃圾收運設施等優先建設,其它公用事業設施要注意輕重緩急、統籌安排、逐步配套。三要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在城鎮建設中要防止破壞山體、污染水體行為,建成一批山體公園、濕地公園,着力建設綠色小鎮,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四要加大城管執法力度。依法開展違法建設、佔道經營集中整治,積極引導入市經營,建立衞生保潔常態化機制。

方法靈活多樣,強化要素保障。一要加強用地保障。每年從上級下達的建設用地指標中,安排一定數量用於支持示範鎮發展,並拿出一定份額用於經營性土地招、拍、掛;支持示範鎮整合農村危房改造工程、保障房建設工程、扶貧生態移民搬遷工程、地質災害點整體搬遷工程等民生項目和重大交通水利設施建設項目,用活 美麗鄉村.四在農家 六項行動計劃和 5個100工程 政策,向上級有關部門申報城鎮建設用地與農村用地指標,土地綜合整治、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週轉指標向示範鎮傾斜;推行城鎮建設用地規模增加與農村建設用地規模減少,與吸納農村人口進城落户數量掛鈎,促進節約用地;儘快實施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節餘指標流轉。二要破解資金難題。建立土地增值機制。支持示範鎮設立土地收儲中心,牢牢掌控城鎮用地一級市場,適量適度投放土地二級市場,實行熟地出讓和額度控制,確保國有土地增值。開闢民間資本投資渠道。一些地方民間 高利貸 非法集資 等問題突出,既反映了融資難的問題,又反映了社會閒置資本缺少投資渠道的問題。如何將城鎮化建設資金需求與閒置的社會資本有效對接,變 非法集資 為 合法融資 ,xx省xx等縣組建城鎮化建設基金的做法值得借鑑。主要做法是:政府主動對接資本市場,發揮政府資金的種子作用,吸引本地民營企業家和社會資金,發起設立城鎮化建設基金(混合私募基金),由私募基金公司與政府國資公司共同組建基金管理機構,負責城鎮化建設基金的投資運營;政府在基金管理公司的協助下,對城鎮化建設項目進行完善提升,形成可行的投融資 項目包 與基金和金融機構對接。改變財政資金使用方式。將補助小城鎮建設的資金直接注入有實力的融資性擔保公司,發揮擔保資金的槓桿作用,從而放大融資規模。推行土地入股模式。引導農民以土地入股,既減輕政府融資壓力,也能增加失地農民收益。以項目爭取上級資金。加大項目編報力度,如編報小城鎮對外交通聯結和過境公路改道、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河道治理項目,等等,有項目,就有資金。三要抓好隊伍建設。通過內部調劑的方式,適當增加市和區(縣)規劃、住建部門編制和人員,按要求配齊小城鎮規劃和建工專業人員。在定向培養建工人才的基礎上,返聘一批身體尚好、現已離崗退休的專業人才,以解燃眉之急。

此外,建議市政府組建專門班子,全面啟動大龍開發區申報為國家級經濟開發區的相關工作。

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小城鎮規劃滯後。我縣小城鎮規劃編制工作是由1999年開始的,到xx年已完成了5個鄉鎮的修編,雖然有了規劃,都沒有詳規。規劃超期的有17個鄉鎮。按照xx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小城鎮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和黨的xx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總的目標要求,我們的規劃明顯滯後,已經不適應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需要。

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道路欠帳太多。除大虎山鎮較好以外,其它三個老鎮主路是黑色路面,其它通向居民住宅街巷路都是沙石路、土路。以新立屯鎮為例,只有一條通往鎮上的路,暨胡新線是柏油路,其它所有的大街小巷的路都已破損不堪,雨天處處積水,晴天道道車轍,嚴重影響了行人和車輛通行。

排水存在死角。四個老鎮基本上都是靠土溝自然排水。僅有少量的明渠排水,也都坍塌淤堵,到雨季經常出現溢水現象。八道壕鎮,雨量超過40毫米,主路兩邊積水超過50毫米,雨水進屋。大虎山有的開發樓,靠沉井排水,由於樓基高,雨季雨量超過30毫米,附近居民住宅屋裏就進水。

供水、供熱問題凸顯。自來水管網急需改造。新立屯鎮自來水管網使用30年已經嚴重老化,有7000多延長米的老化管網急需更新改造,鎮區周邊村屯自來水網底鋪設工程也迫在眉睫。八道壕鎮供水系統形成於1980年,管網也早已老化,造成供水不足,只能早、中、晚3個時間段保證3個小時的供水。供熱雖然有了大小不同的供熱站,但覆蓋面不全,新立屯鎮仍有很大一部分樓房還在沿用以前陳舊的取暖模式。室內達不到温度,住户與供熱矛盾突出。大虎山鎮有供熱面積87萬平方米,取暖期室內平均温度只有10度左右,曾一度造成用户上訪。

美化、綠化、亮化遠遠不夠。先進小城鎮的綠化率達到了50%以上,而我們小城鎮的綠化率還不到16% 。路兩旁栽的樹特別少,有的鎮上千米的一條街看不到一棵樹。安裝的路燈只限於主要節日亮幾天,有的還沒有獨立的燈柱,安裝在高壓電線杆上。路兩邊的大部分空間被個體商户擺攤佔去。中心鎮沒有一處公益活動廣場,。

衞生環境差。主要街道大部分沒有垃圾箱,垃圾到處可見。縣級財政撥款少,每年8萬元(新立屯環衞所職工18人,八道壕23人,大虎山53人)清運垃圾還是原始的拖拉機、鐵鍬。沒有固定的垃圾掩埋場,臨時就地填坑,大風一吹,遍地都是塑料等垃圾。

市場建設水平低。全縣有39個市場,其中全封閉式1個,(黑山城內綜合市場),半封閉式5個(大虎山、新立屯、八道壕、無樑殿、勵家),其餘的都是露天市場,任意擺攤,秩序混亂。有關部門對市場管理力度不夠,存在無序競爭,降低收費標準等現象。

房地產開發緩慢。據統計,xx年至xx年黑山共開發建設樓房270棟,面積427.51萬平方米。xx年到xx三年間,共開發面積為282.13萬平方米,其中黑山鎮267.021萬平方米,大虎山鎮13.550萬平方米,八道壕鎮10855平方米,新立屯鎮4735平方米。今年除大虎山鎮開發了5萬平方米外,新立屯、八道壕均沒有開發。

小城鎮特色不明顯。特色農業經營規模小,產業化經營水平不高,科技支撐力不強。工業項目少,名牌產品不多,輻射帶動能力不強。二三產業發展不快,專業產業化優勢不明顯。人文環境、生態環境建設緩慢,景觀風格等特點沒有顯現。

主要原因

一是對小城鎮建設缺乏高度認識,重視不夠,抓的不力。

二是受財力所限,縣級、鎮級投入小城鎮建設資金很少,爭取上級小城鎮建設的資金不到位。

三是缺乏改革意識,市場運作、多元化投資渠道還沒有建立起來。四是政府對房地產開發的有關税費政策沒有放開。

幾點建議

科學調整小城鎮規劃佈局

規劃是發展的先決條件,沒有一個好的規劃,就不可能實現快速的發展。我縣已由中國城市建築研究院完成了總體規劃修編,要在總體規劃的櫃架內修編完成小城鎮規劃。調整行政區劃,撤鄉並鎮,撤點並村,實行合理的區域空間調整,集中資金與力量扶持中心鎮發展,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培植新的增長點。結合新農村建設,制定主導產業定位、基礎設施建設、公益事業發展、農民新村、人文、生態環境等詳規。規劃要創新理念,以縣域和重點鎮為基礎,功能互補,規模等級結構合理,空間佈局有序,通過規劃促進城鎮用地相對集中,公益設施相對完善,人口向城鎮有序轉移。形成各具特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城鎮建設新格局。要依照 經濟與生態並重,自然與人文交匯,商貿與休閒娛樂一體 的規劃原則,將功能區劃,使小城鎮發展優勢得以體現。

加強規劃建設領導,把小城鎮建設納入領導班子目標管理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做到換人不換目標,按照規劃積極穩妥推進小城鎮建設。關於加快小城鎮建設的調研報告關於加快小城鎮建設的調研報告。

最新小城鎮建設調研報告範文,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14篇】廣東省小城鎮建設的調研報告三嚴三實範文

我處於5月下旬先後到全省18個重點示範鎮、10個文化旅遊名鎮進行調研,深入到重點示範鎮新區、老鎮區、社區和文化旅遊名鎮的街區,多次與縣、鎮、村幹部座談,瞭解建設發展情況,認真傾聽幹部羣眾意見,提出了今後加快小城鎮的思路和推進措施。

一、我省小城鎮現狀與特點

目前,全省共有1119個建制鎮,建成區面積1035.97平方公里, 建成區人口501.33萬人。xx年末,全省建制鎮建成區完成投資90.53 億元。人均道路面積8.62平方米,排水管道暗渠密度3.96公里/平方公里。人均公園綠地面積0.48平方米,人均日生活用水量61.59升,用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分別達到55.5%、16.1%。全省累計建成鎮污水處理廠28座,日處理能力達到0.58萬立方米,累計處理水量165萬立方米。建成運行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場20座,日處理能力823噸,累計無害化垃圾處理量達到31萬噸。

(一)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重點小城鎮

近年來,陝西許多小城鎮加強對自身資源的開發利用,湧現出一批有產業發展前景、經濟發展快、輻射帶動作用強的小城鎮。目前,陝西省有全國重點鎮68 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3個、全國特色景觀名鎮3個、陝西省重點示範鎮35個、31個文化旅遊名鎮(街區)以及84個市級重點鎮。這些鎮基本具有一定的產業基礎、人口規模、區位條件等,全省初步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鎮。

(二)小城鎮以交通幹線為主軸呈帶狀分佈

自1990年後期,我省開始高速公路的大規模建設,xx年-xx年的十餘年間,全省高速公路通車裏程由348公里增加到3000多公里,是 xx年前的10倍。同時鐵路、機場等交通樞紐建設也進入高峯期,西安為軸心一小時經濟圈已擴大到周邊半徑為100公里內的30多個縣區,西安3小時經濟圈已擴大到陝北、陝南的延安、漢中、安康。交通設施的便利,加快了一大批原先交通閉塞的小城鎮迅速形成。全省小城鎮分佈多為“兩軸”、“兩帶”為主軸呈帶狀型。“兩軸”,即隴海鐵路(沿渭河)和連霍高速公路沿線東西向城鎮發展主軸,西包西康鐵路和包茂高速公路沿線南北城鎮發展主軸;“兩帶”即陝北長城沿線城鎮和陝南十天高速及陽安線城鎮發展帶。

(三)小城鎮綜合承載能力不斷增強

xx年,為加快推動全省城鎮化進程,統籌城鄉發展,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省政府在全省確定31個重點示範鎮,按照城鄉政策一致、規劃建設一體、公共服務均等、收入水平相當的要求,模塊化規劃、標準化建設,從資金、土地、機制、人才等方面予以支持,力爭通過3—5年時間,將31個重點示範鎮建成縣域副中心,為農民進城落户及創業搭建平台,示範引領全省小城鎮發展。兩年多來,31個重點示範鎮累計開工及建設項目1441個,完成投資229.5億元。鎮區建成面積擴大14.8平方公里,提升全省城鎮化水平0.4百分點,建設市政道路201公里,垃圾處理場17個,污水處理廠16個,學校30個,醫院8個,幼兒園18個,文體中心24個,休閒廣場16個,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綜合承載能力顯著增強。

(四)人口和勞動力吸納規模不斷增大

xx年與xx年相比,全省建制鎮鎮區人口從120萬增加到439萬人,增長了2.6倍;鎮區面積從46322公頃增加到103596公頃,年均增長11.3%。據初步統計,兩年來31個重點示範鎮共吸納進鎮人口15.38萬人。

(五)形成一批鎮域產業園區

鎮域相續建成的工業園區、現代農業園區、物流園區吸引了一大批企業落户,帶動了旅遊業、服務業等第三產業快速發展,拓寬了就業渠道,促進了農民增收,成為農民進城落户、創業的重要平台。特別突出的是,錦界工業園入駐企業68家,xx年工業共產值60億元,吸納就業1.3萬人;西吳工業園入駐企業 12家,20xx年工業總產值40億元,吸納就業1萬人;沙河子鎮工業園入駐企業8家,xx年工業總產值達14.8億元,吸引就業0.47萬人。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城鎮規模總體偏小。建制鎮平均人口規模4851人,僅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3/4,人口不到1萬的小城鎮佔到城鎮總數的85%,70%以上的建制鎮建成區面積小於1平方公里。

(二)小城鎮基礎設施落後。建制鎮功能普遍不完善,全省建制鎮的人均市政公用設施的全國的56.16%;xx年全省建制鎮市政設施投入人均僅 649元,僅相當於城市的17%。多數建制鎮僅有1條主要的商業街道,與大中城市的設施水平有相當大的差距。就陝西省而言,小城鎮的基礎設施,政府有限的財政投入是主要來源。小城鎮缺乏建設資金,市政設施落後,成為招商引資和產業發展的瓶頸。

(三)產業發展基礎薄弱,規模偏小。大部分小城鎮產業以粗放型的小微企業和家庭作坊為主,規模小,在培育產業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方法。全省小城鎮只有 160多個初步形成特色產業,且科技含量低。雖然近年來陸續組織各地參觀學些南方一些工業的發展路子,但總體看,多以傳統手工業的產品為主,市場銷量大,產值高的產品少,沒有出現沿海塊狀經濟類型的小城鎮。

三、加快我省小城鎮建設的思路、目標及推進措施

要實現我省城鎮建設跨越式發展,就必須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實施城鎮化戰略,堅持統籌城鄉,合理佈局,以人為本,生態優先,結構完善,各具特色的原則,走市場推進和政府引導並重的小城鎮發展道路。

(一)總體思路。按照“做美城市、做強縣城、做大集鎮、做好社區”的總體思路,以規劃為引領,以保障性住房建設、有條件農民進城落户、移民搬遷、重點示範鎮建設、文化旅遊名鎮(街區)、沿渭重點鎮、市級重點鎮為抓手,堅持“城鄉政策一致、規劃建設一體、建設管理同步、公共服務均等、收入水平相當”的方針,擴大城鎮規模,完善城鎮功能,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

(二)建設目標。到2022年, 35個重點示範鎮建成縣域副中心,全省建制鎮建成區面積擴大15%,人口增加47%。從xx年起,全面啟動31個文化旅遊名鎮(街區)的規劃建設工作,力爭用5年時間,使31個文化旅遊名鎮(街區)旅遊設施完善,基礎設施健全,年旅客人數達到100萬人次,吸納就業人口15萬人,旅遊收入達到150 億元。沿渭重點鎮綜合利用渭河水資源、灘塗資源和生態資源,打造各具特點沿渭景觀帶,把沿渭鎮做大、做強、做美。市級重點鎮按照“模塊化規劃、標準化建設”的思路推進發展,加快建設富裕、和諧、美麗小鎮。建成1000個左右標準化新型農村社區,20%的農村社區化,居住人口占農村人口的25%。

(三)推進措施

1、科學制定規劃。堅持科學規劃、合理佈局、城鄉統籌、節約用地、因地制宜,着力構建符合省情的城鎮空間格局。省級重點示範鎮及市級重點鎮要按照建設城市社區和農民幸福家園的標準,設計一鎮一模塊及新型農村社區標準化模塊,突出特色,推進新區建設。沿渭重點鎮儘快調整原有規劃,綜合利用渭河水資源、灘塗資源和生態資源,打造各具特點沿渭景觀帶。31個文化旅遊名鎮的規劃建設原則是保護修復,修舊如舊,儘快完善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專項規劃。

2、保障建設用地。將小城鎮規劃範圍內的工業園區、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國家重點建設項目用地、生態用地、民生用地和規劃區範圍內的建設用地納入當地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範推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優化城鄉用地佈局。穩步推進土地管理改革,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鼓勵進城農民將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流轉,探索建立進城農民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有償退出機制。

3、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一是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用好財政支持資金,建立小城鎮建設以獎代補激勵機制,激發各地加快小城鎮建設積極性。二是積極組織策劃包裝各類項目,爭取國家支持,同時整合各類項目和資金,優先向重點示範鎮和文化旅遊名鎮(街區)傾斜。三是加快推廣閻良區關山鎮、高陵縣東樊村的成功經驗,使更多小城鎮在資金、土地“兩個平衡”上取得突破,通過土地收益解決小城鎮建設資金不足問題。四是加大招商引資,吸引大中型企業和民間資本通過合資、合作、獨資等方式參與小城鎮建設和經營。五是用足用好小城鎮管理體制改革政策,增強小城鎮建設的內生動力。

4、加快體制創新。加快小城鎮行政、財政管理體制改革,落實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擴大土地使用權、財政支配權、行政審批權和事務管理權,積極探索適合的體制機制。增強人口聚集能力。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支持小城鎮發展的相關政策,放寬外來人口進入小城鎮的條件,鼓勵有條件的農村居民就地就近向小城鎮轉移,擴大住房、就業、教育、基本醫療、工傷、養老等保障覆蓋面,依法將進城農民納入各項社會保險範圍,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5、全面加快建設步伐。

一是強力推進重點示範鎮建設。要按照“加快建設新區、改造提升老區、整合鎮域社區、發展產業園區”的思路全面加快建設,繼續推進新區道路、供排水、垃圾、污水處理等市政基礎設施,學校、幼兒園、衞生院等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各類保障性住房建設;堅持新鎮區開發建設與建成區改造提升並重的原則,加快老鎮區改造提升,實現新老鎮區同步推進、協調發展;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思路,不斷完善鎮域規劃,抓好新型農村社區建設試點,為全省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積累經驗,提供示範;發展產業園區,因地制宜發展工業、現代農業、旅遊業和倉儲物流業等,培育小城鎮主導產業,增加就業崗位,確保羣眾進得來、留得住、能致富。

二是精心打造沿渭小鎮。調整完善岐山縣蔡家坡鎮、眉縣常興鎮、楊淩示範區揉谷鎮、興平市西吳鎮、周至縣啞柏鎮、高陵縣涇渭鎮、臨潼區零口街辦、潼關縣秦東鎮等8個沿渭的省級重點示範鎮現有規劃,充分利用渭河治理綜合效應,發揮渭河水資源、灘塗資源和生態資源優勢,做好規劃模塊設計、濱水景觀設計,打造特色各異的沿渭景觀帶,發展設施農業、生態農業、生態湖泊等觀光旅遊產業,開發濱河商業服務產業,實現產城結合,帶動區域統籌發展。

三是加快31個文化旅遊名鎮(街區)建設。突出歷史文化、景觀資源特色,分類指導歷史街區和新區的建設。把歷史文化景觀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有效結合起來,深入挖掘歷史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內涵,優先考慮鎮域內歷史建築、文物古蹟和傳統文化比較集中的街區保護和修繕,新區建設要注重延續名鎮的古色古香古貌。

四是跟蹤指導市級重點鎮。重點擇優選擇16個區位優勢明顯、產業發展強勁、發展潛力較大、縣鎮兩級政府積極性高的市級重點鎮,省上跟蹤指導考核,地方政府參照31個重點示範鎮“模塊化規劃、標準化建設”理念組織建設,以此調動更多的鎮按照省級重點示範鎮建設模式進行建設,帶動全省小城鎮科學、有序、健康地發展。

6、建立考核獎勵機制。每年評出10個重點示範鎮建設先進鎮、10個文化旅遊名鎮(街區)建設先進鎮和5-8個建設成效顯著的市級重點鎮,年終給予表彰獎勵,將小城鎮建設考評工作納入省上對各市縣的目標責任考核內容,推進重點示範鎮“月通報、季講評、半年觀摩、年終考核獎勵”工作機制,加大對重點示範鎮建設和文化旅遊名鎮(街區)的督查力度,做好重點示範鎮黨政主要領導和掛職幹部的考核工作,對綜合考評優秀的優先考察使用。

【第15篇】關於小城鎮吸納農村人口調研報告

小城鎮發展作為“夯實底部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加快我省城鎮化進程,實現城鄉統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對我省小城鎮吸納農村人口方面的調查研究,分析我省小城鎮吸納農村人口的現狀、問題和原因,探討科學促進農村人口向小城鎮轉移的路徑和措施,將對我省小城鎮在就地就近低成本安置農村人口方面充分發揮作用有所裨益。

一、四川省小城鎮吸納農村人口的現狀

據統計,XX年四川省常住人口8050萬人,其中城鎮人口3367萬人,鄉村人口4683萬人,城鎮化率41.83%,比上年增長1.65個百分點。全省縣城及縣城以上的城市吸納的人口約2730萬人,對城鎮化的貢獻率為34%;小城鎮吸納的人口約636萬人,不到城市(主要指縣城及縣城以上的城市)人口的1/4,對城鎮化的貢獻率僅為8%。

目前,四川省存在“半城市化”現象,針對農村村民不願意進城影響因素調查統計顯示,13%的村民因為户籍制度而不願意進城,71%進入小城鎮的農村村民仍屬於農村户口。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以城鎮人口和非農人口計算的城市化率之間的差值逐步增大,表明四川“半城市化”現象越來越明顯。

二、小城鎮對吸納農村人口的作用

(一)加快小城鎮發展是實現新型城鎮化的先決條件

新型城鎮化是以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節約集約、生態宜居、和諧發展為基本特徵的城鎮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促共進的城鎮化。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在於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着眼農民,涵蓋農村,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和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加快小城鎮發展,正與新型城鎮化的內涵要求相契合,是實現新型城鎮化的先決條件。

(二)小城鎮吸納農村人口可實現“就地、就近、低成本”轉移,促進城鎮和諧發展和生態宜居

小城鎮作為吸納農村人口的主要平台,較大中、城市而言,具有對農村人口就業素質需求相對較低,遷移距離較近、生活成本較低等特性。因其低門檻,較易融入,使其吸納農村人口的作用日益凸顯。農村人口轉移至小城鎮可有效降低其進入大、中城市的就業風險及消耗成本。並且有效緩解大中城市因外來流動人口過多,造成城市生態環境質量下降,公共服務設施與基礎設施不足等情況。隨着小城鎮不斷吸納農村人口,促使小城鎮的發展與建設,其自然的生態景觀和完善的配套設施,將會使城鎮更加和諧發展和生態宜居。

(三)農村人口向小城鎮轉移是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的有效手段

隨着農村剩餘勞動力進城務工現象普遍化,“留守兒童”、“空心村”“臨時夫妻”等社會問題引發不少社會的關注。而這些問題的癥結正是由於打工目的地與務工者原居住地相距甚遠,夫妻聚少離多,子女不能親自撫養等因素造成的。而小城鎮就近吸納農村人口,將會有效解決務工者進大城市務工來帶的一些列的社會問題,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的負面影響。

(四)農村人口向小城鎮轉移符合農民意願

通過實地問卷調查統計,50%以上的村民願意搬離農村,轉移進入城鎮,其中,意願搬遷進入本鎮的村民佔意願搬遷村民的比例為71%。願意去往大中城市居住的村民所佔比例較低,僅佔願意進城村民的4%,絕大多數村民選擇居住在當地小城鎮,首先因為村民文化水平低,在大中城市缺乏就業競爭力;其次鄉土情結較重,對地方歸屬感和人際關係的依賴,也決定了小城鎮吸納農村人口更有優勢。

三、四川省小城鎮吸納農村人口存在的問題

(一)發展小城鎮扶持政策措施不足

小城鎮發展的扶持政策措施不足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政府缺乏城鎮建設資金,由於小城鎮自身造血功能不足,相關税收均上繳縣級財政,小城鎮建設資金基本依靠項目資金xx縣級財政下撥,數量較少,不能很好的滿足城鎮建設需要。鎮級財政屬報賬制,縣級財政的自身建設資金已捉襟見肘,因此對小城鎮建設支持力度不夠,導致小城鎮規模、社會經濟發展和城鎮化的綜合效益較低。二是小城鎮土地投放指標不足,現有的小城鎮發展用地土地指標非常少,主要消化以前剩下的土地指標,在下達的指標中,90%以上的土地多用於進行小城鎮房地產開發建設,而對社會公益性設施土地建設投入不夠,導致功能佈局不合理。三是多數小城鎮規劃的公共服務設施佈局分散,配套程度較低。如沿公路設市場、沿途亂設攤點,這將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交通;鄉鎮工業與居民區相互混雜,相互影響。

此外,小城鎮建設中仍存在一些政策和體制障礙,而這正是制約着小城鎮發展的重要因素。如農村土地流轉、小城鎮勞動者權益維護保障、城鄉户籍等制度尚未完善。受上述影響,農村非農勞動力就業大多都採取半工農的形式,即就業者“離土不離鄉,進廠不進城”,勞動力只“流動”不“流轉”,從而導致無法真正的城鎮化。

(二)產業支撐力較弱,結構不合理,就業崗位較少

我省多數小城鎮在發展過程中表現出產業結構趨同的現象,多為利用當地資源發展農副產品初加工、建材等技術含量低,規模較小的行業,競爭力較弱。由於第二產業在小城鎮產業結構中所佔比例偏低,沒有較多的就業崗位,第三產業發展滯後,導致小城鎮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能力不足,因而消弱了通過就業實現轉移農村勞動力的作用。

(三)規劃建設管理水平低,制約了小城鎮的發展

90%的小城鎮缺乏相應的規劃建設專業技術人員,對小城鎮規劃建設的日常管理不到位。小城鎮建設管理效率低突出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基本上沒有規劃建設的專業人才。導致城鎮建設多是“小而全、小而散、小而亂”的現狀。二是小城鎮管理的組織機構不健全,即使有相應的機構也因為身兼數職而形同虛設,沒有形成系統化的管理,更多的是陷於事務性的管理。三是相關配套政策沒有跟上,依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鎮級部門沒有執法權,縣級部門又往往受到人力物力的限制,無法直接對於小城鎮進行管理,造成了“縣管不了、鎮無權管”的現象比較普遍。

(四)農村剩餘勞動力受自身素質的制約

農民自身文化素質不高,以國中學歷為主,佔58.94%,其次為國小及國小以下,佔23.67%。進城務工只能侷限於勞動強度大、就業面窄的體力勞動,小城鎮可以提供創業的平台,但是更多的進城務工農民無法勝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9owj9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