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2022高校調研報告多篇

2022高校調研報告多篇

2022高校調研報告多篇

2022高校調研報告篇1

隨着社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升級,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高校應屆畢業生面臨的就業、創業形勢更加嚴峻,就業、創業問題更加突出。今年4月,國務院發佈《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指出要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創業。

為深入瞭解衢州市高校應屆畢業生就業創業情況,對就業創業政策的關注度,以及對政府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意見建議等,國家統計局衢州調查隊對衢州學院、衢州職業技術學院2所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和36名應屆畢業生開展了專題調研,其中衢州學院17人,衢州職業技術學院19人;從性別上看,男生20人,女生16人;從學歷上看,本科畢業生10人,高職(專科)畢業生26人;從畢業去向看,已落實就業單位的有31人,為繼續深造做準備5人。他們中過半數沒有關注就業創業幫扶政策,其餘關注的政策大多集中在創業貸款和就業社保領域。

一、就業情況

20xx年,衢州學院和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分別有應屆畢業生2343人和1991人,截止到5月底,兩校分別就業956人和732人,升學489人和155人,就業率61.7%和44.6%(含升學人員)。從歷史統計數據看,每年8月高校應屆畢業生的就業率最高,截止20xx年8月底,衢州學院就業率為98.0%,衢州職業技術學院為95.8%.調查顯示,高校畢業生就業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就業渠道廣泛。被訪的31名已落實就業畢業生中通過各類招聘網站落實就業單位的有8人,通過校園招聘會和老師、校友推薦的各6人,通過家庭或其他社會關係的有4人,通過工作實習和直接向用人單位申請的各3人,通過學校發佈的招聘信息的有1人,無人通過高校畢業就業信息網、政府(社會機構)組織的招聘會、報紙(雜誌)發佈的招聘信息渠道落實就業。可見專業招聘網站、校園招聘會、師友親屬等社會關係仍是畢業生落實就業的主要渠道。

(二)二三線城市更受青睞。31名已就業畢業生就業單位所在地在直轄市的有1個,省會城市的12個,非省會城市和縣級市各8個,鄉鎮和農村只有2個。畢業生更傾向於選擇發展機會較多,競爭壓力更符合自身承受能力的城市就業,壓力較大的一線城市和條件相對落後的鄉鎮農村對畢業生吸引力不大。

(三)非公經濟是吸納就業的主力。31名已就業畢業生去國有企業的有6人,事業單位1人,三資企業3人,其他企業(民營企業)21人。以民營經濟為代表的其他企業依然是就業市場最大的需求者。

(四)所學專業與崗位相關度一般。31名畢業生所學專業與即將從事的工作很相關的有5人,相關的有12人,一般的有6人,不相關的有7人,很不相關的只有1人。過半數被訪畢業生能夠學以致用,但所學專業與工作無關的也有四分之一。

(五)工作滿意度較高。31名畢業生對已落實的工作認為很滿意的有2人,滿意的有12人,一般的有17人,沒有不滿意勉強就業現象,表明自由擇業能夠讓近半數畢業生找到滿意的工作。

(六)受到能力制約影響較大。31名畢業生認為求職中遇到的主要困難是缺乏實踐經驗,同時也有就業能力不足、缺乏求職技巧等問題,選擇崗位信息不足、社會關係欠缺等客觀因素的較少。

二、就業指導服務情況

衢州學院和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均在就業指導工作上採取了強化組織保障、制度保障,健全工作機制,強化隊伍建設,加快改革創新,強化就業幫扶等措施。衢州學院表示今年就業形勢嚴峻,在為學生提供就業創業指導和服務上存在人員緊缺困難。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認為就業形勢與往年基本相當,但存在專業不對口、就業層次不高問題。學生求職時定位不準,心態不穩,經常變動單位;個別學生缺乏憂患意識,求職時不積極主動。

(一)就業指導與服務成效顯著。36名被訪畢業生均接受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簡歷製作與求職面試指導、就業政策宣傳解讀、招聘信息發佈、就業形勢分析與判斷、就業心理輔導、創業指導與訓練、就業實習與實踐、校園招聘會、就業困難幫扶、升學(或出國) 指導等就業指導與服務,所有指導服務項目均被過半數畢業生認為有很大或較大幫助。最受認可的是簡歷製作與求職面試指導,認為有很大和較大幫助的各有12人,其次是舉辦校園招聘會,認為有很大幫助的12人,有較大幫助的11人。就業心理輔導項目認可度相對較低,認為有很大幫助的只有7人,説明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和心理幫扶被各方忽視。

(二)就業指導服務仍需加強。36名被訪畢業生認為學校就業指導服務的不足主要集中在就業信息的收集發佈不到位,就業政策宣傳解讀不夠,需要有針對性的就業培訓指導。大部分被訪畢業生不瞭解國家或地方基層就業項目和就業服務政策,僅有6名被訪者表示有所瞭解,他們相對認可應徵入伍服兵役、對困難家庭畢業生就業援助、鼓勵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等政策,對三支一扶計劃、畢業生到基層或中西部就業專項政策的認可度最低。

三、創業情況

兩校選擇創業的應屆畢業生都非常少,但大部分被訪畢業生有強烈的創業意願,沒有馬上選擇創業的主要困難是缺乏資金、人脈和經驗。

(一)創業意願強烈。被訪畢業生普遍懷有創業理想,同時對自身現有能力有清晰認識,大多選擇先就業提升綜合素質後再開始創業。36名應屆畢業生中有29人表示願意自己創業,其中26人打算工作幾年後開始創業,畢業後馬上創業的僅2人。從創業形式看,選擇合夥創業的有12人,個體商户形式的7人,互聯網創業的5人,自己辦公司等其他形式的5人。

(二)創業指導服務欠缺。36名被訪畢業生認為學校創業指導服務主要問題在於對學生創業上的指導不夠,創業孵化基地配套不完善,未能全部發揮作用,創業信息、政策宣傳解讀不到位,希望得到更有針對性的創業指導,完善創業基地相關配套措施。他們中認為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需要在加強資金支持力度上改進的有14人,簡化審批手續的有10人,加強場地支持力度和提供科技創業實習基地的各有8人。

(三)希望政府加強幫扶。衢州學院希望政府在推動高校就業創業工作上加強幫扶力度,關愛基層就業創業工作者;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認為應當及時落實相關政策,支持大學生創業項目。被訪畢業生對政府的政策期許主要集中在提供低息貸款的資金幫扶和技術、法律方面的指導等。

四、幾點建議

(一)加大就業、創業幫扶投入。提高高校就業、創業環境建設投入,增加校園招聘活動補助。加大高校就業、創業軟硬件設施建設,提高高校就業、創業師資隊伍素質;積極利用現代化科技平台,提高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科學設置專業和招生規模,簡化高校專業設置和招生審批制度,讓教育教學與生產實踐緊密結合,貼近市場和社會需求,加大對行業急需但生源不足的專業財政投入,減免人才緊缺專業學費,保證人才緊缺專業生源,優化人才供給。

(二)建立高效的聯動機制。加強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政校合作,優化就業創業環境,實現產教融合。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及時共享人才供需信息,定期發佈本區域行業人才需求情況和行業總體薪資水平,規範行業薪資信息發佈披露。完善創業指導服務,加強創業宣傳和引導,簡化畢業生申辦各類創業政策手續,優化畢業生就業歸口管理,為畢業生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務。

(三)培養畢業生正確擇業觀,提高就業能力。加大基層環境建設,加強基層工作宣傳,引導畢業生全面認識、科學擇業。建立向基層傾斜的分配機制,提高基層工作補貼,保障基層工作者收入,抓好基層用人單位社保補貼、培訓補貼、税費減免、畢業生落户、人事檔案管理等政策宣傳和落實。優化非公有制機構的權益保護機制,轉變傳統擇業偏見。加強對"雙困生"的個性化幫扶,在提供物質幫助的同時,強化就業能力指導,重點解決家庭困難、就業困難學生就業問題。

2022高校調研報告篇2

高校住宅區是各高校在自己原有校園土地的基礎上通過各種方式投資興建的居住小區,其目的主要是解決本校教職工的居住問題,為教職工營造一個穩定、舒適的居住環境,住宅區環境建設管理的好壞,直接牽掣到職工的根本利益,對學校的穩定和發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高校住宅物業管理是隨着高校後勤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及社會化物業管理企業的不斷完善和發展而出現的具有高校特色的新型後勤服務行業,學習、借鑑和研究這種新型管理模式和方法,分析和探討高校住宅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尋求具有科學性、社會性、專業性及高校屬性的住宅物業管理辦法,逐步推行規範化、專業化的高校住宅物業管理模式,為教職工創造文明、安全、舒適、和諧的生活和工作環境,是高校後勤工作者應該認真思考和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高校住宅物業管理的現狀

1、住宅區基礎設施差

目前我國各高校特別是校史悠久的老牌大學,其住宅區都是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建成並投入使用的,隨着時間的推移,特別是過去六七十年代建造的住宅樓,最初的規劃設計已不能適應現代社會人們居住和生活的需要,好多線路、管道已嚴重老化,房屋質量參差不齊,配套設施不齊全,設備陳舊、老化。住宅區內綠化地雜亂不堪,住户私自開荒種花種菜,或到處亂搭亂建,樓宇整體破舊不堪,在消防及安全設施存上也存在很多隱患,實行物業管理難度較大。

2、從業人員服務意識差,缺乏專業的物業管理服務隊伍

我國各高校物業管理服務人員,大多數都是從原房管部門或總務部門分離出來的後勤人員,物業管理專業技能性不強,素質不高,“鐵飯碗”思想嚴重,觀念轉變緩慢,始終認為自己是學校事業單位的正式職工,後勤改革不管怎樣變化,自己都不會下崗,工作不努力,專業技能學習上不積極進取,沒有使命感、緊迫感和危機感,服務意識差,對待住户態度生、冷、硬現象存在,服務不能及時到位,或服務質量不能保證。

3、缺乏配套的管理辦法

高校住宅小區是本校職工生活和學習的重要場所,而物業管理部門則是為小區內住户提供服務的單位,目前各高校在住宅物業管理中因沒有相應的管理辦法,而使住宅區內好多方面管理無法可依,如近年來,隨着住房產權的多元化,校內職工外購商品房的增多,校內住宅區外租户增多,因外租户人員身份複雜,不愛護小區公共設施,環境衞生方面自治性差,不注意公共道德行為,嚴重影響本校教職工的正常生活和學習,還有小區內基礎設施的管護,住户房屋裝修的管理等都沒有配套的管理辦法,而物業管理中心或公司作為服務部門,沒有相應的行政管理或處罰權,使得住宅物業管理在好多方面束手無策,難以提高住宅物業管理質量,無法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

4、住户物業付費意識不強,依賴性較大

實行高校後勤改革以前,高校住宅區各項服務都是學校大包大攬,包括共用部位的維修、小區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衞生保潔、綠化管護、消防安全及門衞管理,甚至包括住户室內維修、有線電視收費等都是由學校支付,隨着後勤改革及住宅物業管理的不斷深入,以上各項福利性服務逐步實行住户有償使用,好多住户對此不滿,認為小區是學校的住宅區,自己是學校的職工,自己有權免費享受住宅區內的各項服務,過去都是學校出錢搞服務,而現在要自己出錢,觀念一時難以轉變,福利性服務思想濃厚,對物業管理缺乏認識和了解,對物業管理收費採取消極態度,對學校的各種管理辦法故意刁難不予配合,難以接受“自己花錢買服務”的物業管理消費觀念。

5、物業管理經費短缺,難以創建優質服務

高校物業管理不同於社會上的物業管理公司,它是以給教職工提供優質服務為目的,而不是以盈利為目的。所以其收費標準普遍低於同等商業性社會住宅小區收費標準,而隨着高校社會化的不斷深入,學校對住宅區的投入也逐步減少,使得住宅區物業管理成為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的經濟實體。長期以來,由於高校住宅的維修工作量大,加之外租户比例逐年增加,使的學校物業經費收入產出嚴重失衡,同時由於物業中心在高校後勤人事改革中富餘人員的安置,使得高校物業從業人員隊伍龐大,人員工資基數大,服務成本高。作為住户方面,隨着現代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住宅區不再只是教職工生活居住的場所,也是其思想文化交流、休閒娛樂、開展各種文體活動的重要場所,而要創建高素質的人文環境,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綜合性的優質服務,均需要一定的資金做保障。有限的物業管理經費使得物業管理部門日常支出很難日益為繼。

二、高校住宅物業管理的發展

1、物業管理人員要更新觀念,增強服務意識

高校住宅物業管理人員大都是過去高校後勤舊體制下的後勤服務人員,“大鍋飯”思想嚴重,隨着後勤改革及物業管理的不斷完善和推廣,物業從業人員應強烈意識到“鐵飯碗”的體制已不復存在,要有憂患意識,要破除“學校後勤非我們不可“的舊觀念,樹立優質服務的新理念,開拓進取,自我加壓,主動出擊,變“要我幹”為“我要幹”,確立“服務求生存,效益求發展”的經營理念,努力鑽研物業管理新知識,學習和了解物業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瞭解行業動態,培養一切為了住户,住户是上帝的新理念,樹立“誠心、創新、拼搏、向上”的企業精神,把提供優質服務作為我們工作的核心和行動的指南。

2、要創建專業化的物業管理服務隊伍

高素質的人才是創造優質服務的基本條件,對於高校住宅物業管理服務人員,學校或集團應採用多種渠道、形式對員工進行培訓和教育,重視員工的能力培養和潛力開發,創建科學的用人機制,鼓勵員工進行技能創新和探索符合高校特色的新型物業管理模式,逐步實現員工持證上崗,加強與國家級、省級示範小區的聯繫,通過參觀、學習、交流等方式提高員工的物業管理水平,通過專業講座、技術大練兵等實踐活動來提高企業的整體效能和市場競爭力。並利用高校優勢,向社會上招聘高素質的物業管理人才,充實到高校物業管理隊伍中來,努力造就一支懂經營、善管理、通技術、精業務的高校物業管理隊伍。同時要引進競爭機制,加強考核,實行競爭上崗、按勞取酬,從而形成科學規範的物業管理體系,為住户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

3、建立完善的規章制度

高校住宅區的地產及房產屬於國有資產,住户只具有使用權,如何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學校領導及國資主管部門應予以重視,高校住宅管理實行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符合高校後勤社會化改革的要求,有利於學校減輕財政負擔,使住宅物業規範健康的發展,而物業管理部門作為服務單位,只能搞好服務工作,無行政管理或處罰權,學校應協調各職能部門之間的關係,配合物業中心按照國家有關物業管理的方針、政策、統一制定高校物業管理的具體政策、辦法、收費標準和服務內容,包括住宅裝修管理辦法、外租房户管理辦法、公共環境及國有財產管理辦法、自行車存放管理辦法等,並在各住宅區按照物業管理條例,積極成立小區管委會,形成學校、小區管委會、物業管理中心三方共同管理的局面。

4、建立質量監督保證體系

住宅物業管理中心應主動接受學校相關部門包括國資、後勤、紀檢、審計、財務部門的監督和管理,對服務內容包括共用部分及住户室內維修、消防、門衞安全、綠化管護、道路的維護、住宅區內公共設施的維護服務等項目進行檢查,物業中心要根據國家有關法規和行業條例,建立和完善物業管理法規,實行企業化管理,使住宅區內的各項管理規範標準,甲乙雙方應按照約定條款認真履行合同,對物業中心在日常服務中不符合規定的項目要進行整改,對服務達不到標準的甲方可進行處罰,用法規和制度規範約束物業部門的行為,確保教職工能有一個乾淨、整潔、優美的居住環境。

5、積極開展社區文化建設

高校物業住宅區不同於社會上的商業住宅小區,具有濃厚的文化環境及學術氛圍,教職工羣體素質比較高,住户對居住環境的建設及服務的要求都表現出較高層次的需求,作為高校住宅物業管理中心,在搞好各項服務的同時,應加強對物業管理的宣傳力度、廣度和深度,並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配合工會、離退休處、校團委黨委、宣傳部等部門積極開展社區文化建設及羣眾性娛樂活動,要讓每一位有熱心和愛心的職工積極的參與到我們的小區物業管理中來,大力開展“小區是我家,美好環境靠大家”的宣傳活動,培養住户的主人翁思想,營造積極、健康、向上、富有高校特色的社區文化,通過提高文化內涵,創建祥和的社區環境,通過籌建小區特刊和物業網站,多形式開展社區文化、體育、公益事業及社區旅遊等活動,開設宣傳欄和網上聊天等形式,以形成具有高校特色的文化氛圍和格調。

6、多渠道開展便民有償服務,增創服務經費

經費是物業管理的基礎,也是物業公司開展服務工作的保障,物業公司在取得學校劃撥的經費、住户交付的物業管理費及職工室內維修費外,還應充分發揮區域優勢,挖掘服務潛力,拓展服務項目,通過開展有償便民活動,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此方面,學校應該給予政策支持,包括住宅區周邊門面房的開發,住宅區內蔬菜、水果市場的開發,洗衣店、服裝加工店、飲食服務攤點、糧油銷售店等商業網點,廣開資金來源渠道,補充物業服務費的不足,從而確保住宅物業管理的良性持續發展。

7、以人為本,構建和諧居住小區

高校物業管理除立足於物業的管理外,更重要的是為住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務,要按照“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不斷提升服務水平,使住户能深入體會到“住户物業是一家,有困難找物業”的温暖,把住户對物業的滿意作為物業人最大的欣慰,樹立良好的物業管理形象。如小區內有好多老教授、專家、學者等老人,他們的子女常年不在身邊,物業管理人員要經常同他們進行深入溝通,瞭解住户在小區內的需求和困難,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對待服務工作要高效、細緻、態度和藹、服務熱情周到。同時中心領導要關心職工生活,重視人性化管理,對於職工及家屬的生老病死,婚喪嫁娶,中心都應予以慰問、祝賀、看望,員工有不順心的事時,中心領導要與他們進行交心談心,幫助他們排憂解難,使得員工的積極型和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增強企業的凝結力和向心力,達到住户滿意、領導滿意、職工滿意的和諧居住及工作環境。

總之,高校住宅物業管理是一個新型的服務行業,它不同與社會上的物業管理模式,它的各項政策及服務標準應服從學校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各高校應結合自身的特點和實際情況,按照住宅區行政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的原則,轉變原有管理部門的職能,注入新的物業管理機制,依靠學校的支持,住户的配合,建立起具有高校特色的物業管理模式,向教職工提供全方位、高質量、綜合性服務,最終實現社會、學校、住户、物業管理企業的共同滿意和長足發展。

參考文獻:

1、《重慶物業管理的現狀及發展趨勢》作者:徐志國、常劍、賀雲華,《現代物業》刊載;

2、《物業管理導論》王青蘭主編,中國建築出版社;

3、《試論高校物業管理》作者:蔡炳華,《重慶工學院學報》05年1期刊載;

4、《中國物業管理的發展狀況及當前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作者:謝家謹(建設部住宅與房地產業司司長);

5、《中國物業管理條例》

2022高校調研報告篇3

自從我國高等院校實現收費制並軌後,學生學費、住宿費等收費資金(以下簡稱“收費資金”)佔高校財力的比重越來越大,成為一項重要財源。但因為種種原因,收費資金的欠繳的問題也日益突出,只是在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之間程度不同而已。本文在調查的基礎上,就目前高等院校學費等費用收繳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作初步探討。

一、欠費學生的行為特徵

(一)羊羣行為。人們都有一種從眾心理,由從眾心理而產生的盲從就是羊羣行為。在高校收費過程中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極強的羊羣行為,看周圍的同學繳費就繳費,看周圍的同學不繳費就不繳費。這部分欠費學生不瞭解國家、學校有關的收費資金管理規定,而是受極少數惡意欠費者的影響,把家長給的學費私留起來不交學校。由此,欠費現象愈演愈烈,迅速傳染,許多學生盲目跟風,做出非理性的選擇,無故拖欠學費,只注重自己受教育的權利,無視學校的收費制度。

(二)博弈行為。由於信息的不對稱性和預期的不確定性,一個策略組合,給定對手的策略,每個參與的人選擇自己的最優策略。一部分學生在交費過程中有與學校、與銀行、與其他同學非合作博弈的行為特徵。一是不如實填寫家庭經濟狀況調查表,自稱是家庭貧困的學生,想憑此獲得助學貸款或其他資助來交學費,這部分學生的説法是“白撿的便宜,能佔就佔,先貸到款,等還的時候看情形再説”;二是有一部分學生對自己沒有信心,懷疑自己有可能無法獲得畢業證、學位證,想等畢業前看情況而定。這些學生都有拖欠國家教育費用的僥倖心理,根據自己的效用函數權衡按時交費與拖欠學費所產生的效用大小,依據自身行為效用最大化原則來選擇自己的策略。在貧困生不易甄別、社會信用制度不健全、學校收費管理制度不完善的情況下,惡意拖欠學費的行為沒有受到應有的懲戒,選擇拖欠學費就成為學生博弈的效用最大化行為,而按規定交納學費的學生損失最大化。其結果引發信用崩潰,學校、銀行處於兩難境地,有限的教育資源不能充分發揮作用,影響了資助經濟困難學生的力度,造成欠費嚴重的惡性循環。

(三)享樂行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一部分家庭確實貧困的學生由於過分的自尊,缺乏健康、積極的心態,在學費的資助上有“等、靠、要”思想,對待學校安排的勤工助學崗位要麼怕苦嫌髒,怕丟面子;要麼缺乏崗位責任,這種行為蔓延會在校園裏養懶漢。二是有些欠費學生把家長給的學費挪作他用。為滿足個人的虛榮心和物質享受,不顧父母的經濟負擔,把學費都用在了超前消費上,生活觀念和生活方式上缺乏艱苦奮鬥意識。

二、學生欠費的主要原因

(一)少數學生或家長誠信度不高,不自覺繳費。由於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欠費學生中確實存在不少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但是,有相當多的學生卻是有錢不交費,把家長給的學費用於高消費而惡意拖欠,甚至逃廢學費。當然,在當今整個社會誠信意識不是很強的大環境下,很難企望“象牙塔”裏的誠信意識會很高。

(二)國家關於高校教育收費的法規不健全。《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國家建立以財政撥款為主、其他多種渠道籌措高等教育經費為輔的體制,使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同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相適應。”這是高校對學生收費的根本性規定。除國家税法外,這是我國法律中少有的對收費的規定。再加上於9月1日起實行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教育部令第21號)第十條“每學期開學時,學生……未按學校規定繳納學費或者其他不符合註冊條件的不予註冊”和“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可以申請貸款或者其他形式資助,辦理有關手續後註冊”的規定,都強調了“先繳費後註冊”。共4頁,當前第1頁1234

2022高校調研報告篇4

深入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新的歷史時期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作任務,是統籌城鄉發展、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具體體現。學習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在科學發展觀和新農村建設闡述中有兩句話我印象很深,一是解決好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事關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大局,必須始終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前者闡明瞭“三農”工作的重要性,後者概括了工作方法。我認為,學習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做好農業和農村工作,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構建和諧新農村。

一、魯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展現狀

魯村位於祁縣城東南,208國道穿村而過,地理位置優越。現有村民447户,1639人,耕地面積2500畝,主導產業為果樹種植業。

20xx年以來,魯村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二十字總體要求,致力於改善生活環境,大力發展生產,增加羣眾收入,魯村新農村建設工作呈現出特色鮮明的新氣象。

(一)圍繞新農村建設的核心目標抓改善,生活水平實現“新提高”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其核心目標就是為了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為此,魯村以發展規模化養殖業為取向,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突出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不斷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切實解決農村民生問題,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是發展特色農業,提高農業效益,增加農民收入。二是提高農民素質,魯村堅持以農民技能培訓為着力點和突破口,多次邀請畜牧局相關人員到村講授雞、豬的科學餵養方法及疾病的防治等問題,提高農民素質。三是改善生產條件,是自20xx年以來,共投資150萬元對村內15公里街巷進行了硬化,20xx年年底,硬化工程竣工,村民們告別了下雨天走“水泥路”的歷史。“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魯村的工作重點是學校的新建,在集體經濟極為薄弱的情況下,村兩委幹部從各種渠道籌資金,圓滿的完成了學校新建工程。魯村新學校共投資50萬,是一所高標準的農村國小。

(二)圍繞新農村建設的關鍵環節抓轉變,鄉風民俗倡導“新風尚”

不斷提高農民羣眾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靈魂和關鍵環節。建設文明的鄉風,滿足農民的精神需要,不僅可以提高農民的精神動力,而且有利用創造和諧的公共空間,可以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發揮重要的協調作用。一是推進健康教育工程,幫助農民告別陋習。魯村在農村廣泛開展以“五亂”、“四改”,重點解決柴草亂堆、垃圾亂倒、禽畜亂跑的環境問題,幫助農民養成良好的衞生健康生活習慣。二是實施道德建設工程,促使農民改變舊俗。積極開展“文明家庭”和“知榮辱、樹新風、促和諧”的主題教育,提倡移風易俗,反對封建迷信,樹立先進的思想觀念和良好的道德風尚。

(三)圍繞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抓整治,農村面貌呈現“新變化”

村容整潔,樹立嶄新形象,創造良好環境,是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是廣大農民羣眾的呼聲,也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的實施過程中,兩委幹部高度重視,親自上陣督導抓,逐步掀起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熱潮。一是廣泛宣傳造氛圍。利用宣傳冊、宣傳標語及宣傳專欄等宣傳載體,印發宣傳資料20000餘份,刷寫懸掛橫幅標語200多條.二是突出重點抓整治。針對農村髒亂差現象,制定了村莊整治方案,並以“一建三改五清”為整治着力點,開展了建沼氣池,改廚、改廁、改圈,清垃圾雜物、清亂搭亂建、清亂堆亂放、清污水淤泥、清各種路障為主要內容的村莊環境集中整治活動,放置垃圾筒50餘個,主要路口修蓋垃圾池,從而基本實現了柴草歸院、垃圾歸點、禽畜歸圈的目標。魯村充分利用村裏路邊的軟土路肩,投資4萬元用來建造村裏路邊綠化帶。更有一些村民在自家門前種植花草,創造温馨祥和的居住條件。在園林村的建設的道路上有邁出了一步。

(四)圍繞新農村建設的政治保障抓完善,治理健全“新機制”

不斷健全和完善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等村民自治機制,是新農村建設的政治保證。魯村以新農村建設為主題,深入開展農村黨的建設“三級聯創”活動,村級領導班子、黨員幹部的羣眾意識、法紀意識和廉政意識極大增強,農村黨員幹部帶領羣眾致富奔小康的水平不斷提高,湧現出了一批農村先進基層組織和優秀黨員幹部。

二、新農村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農業方面

目前,農民仍然停留在果樹種植上,科技利用率低、市場競爭能力差,應積極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的經營方式,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推進特色農業、高效農業的發展。

(二)農村勞動力方面

應突出解決好農民思想觀念、文化素質、經營意識差的問題,提高農民綜合素質是一項艱鉅任務。一是抓技能提高。採取系列措施,提高農民的科技綜合素質。二是抓民風塑造。引導羣眾樹立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三是抓文化薰陶。加大農村文化建設力度,鼓勵農民自發的自辦文化場所,開展文體活動。

(三)村民居住環境方面

通過去年的“創三優”及今年的環境整治,村居環境得到了較好的改善,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還必須從提高廣大村民環保意識入手,從加大公共基礎設施投入上做努力。一是繼續搞好綠化、美化、亮化工程。二是繼續積極推行農村“四改”。

(四)經濟方面。

近年來,全村經濟發展較快,農民收入逐年增高,但總的來看村集體經濟還沒有擺脱困境,缺少經濟來源,揹負着多年來積累的外債,導致農村公益事業和基礎設施改造投入資金嚴重不足,農村社會事業建設滯後。應圍繞“兩個帶動”抓增收。一是示範帶動。努力培植一批種、養示範帶頭户,帶動全村特色種植、養殖業的發展。二是龍頭帶動。以糧食加工、水果深加工,帶動更多的農民從事加工業。

(五)農村班子建設方面

今年以來我們不斷強化了村級班子建設工作,但少數村班子成員仍存在諸多不適應。應下氣力解決好乾部思想觀念不適應的問題。目前,部分村班子成員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夠,經濟發展的意識不強,缺乏幹大事業的開創精神,沒有把主要精力用到發展經濟上來;應着重解決好農村班子狀況的不適應問題。現在農村幹部待遇低,為民辦事難,個別班子成員,只能應酬上級佈置的一般工作,不能主動組織羣眾從事經濟發展;應着重解決好乾部政治素質上存在的不適應問題。部分幹部公僕意識差,沒有把心思用到解決羣眾疾苦、難處上。圍繞班子建設抓提高重點抓好兩項工作,一是抓鞏固,強化村班子建設;二是抓機制,提升農村幹部素質。

村兩委”為了加快解決在調研工作中發現的問題,制定了相應的對策及提出建議,支部書記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職責,投入足夠精力抓落實,班子其他成員要認真抓好分管工作,把解決問題與自身實際緊密結合起來,通過調研活動促進單位作風的轉變,促進各項制度的建立和落實,推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取得羣眾滿意的實際效果。

2022高校調研報告篇5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

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的關鍵階段,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用工市場已經出現了“僧多粥少”的尷尬局面,大量畢業生“漂浮”於社會。廣東省副省長宋海指出,當前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較大,xx年我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將超過27萬人,比xx年增加6萬人,增幅達28%,加上外省院校來粵就業的畢業生,以及前兩年未落實就業崗位的省內外高校畢業生,預計xx年在我省求職擇業的畢業生可能超過40萬人。根據人事部進行的有關統計,近幾年大學畢業生的需求量不斷下降;而根據教育部的數據,近幾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卻不斷上升。由此可見,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是不爭的事實。一般説來,大學生“就業難、易”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就業率的高低和就業滿意度的高低。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近年,隨着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有一句話可以很生動的形容現在大學生的現狀和就業形式:“本科滿街走,碩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這就是中國特色的就業行情。”説起來可笑,現在為就業發愁的大學生,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們的……”“要有歷史的使命感……為21世紀中國四化建設貢獻力量”。n年寒窗下來,才發現自己不但不是什麼國家棟梁,而是連參與建設的機會都幾乎沒有了。曾經的天之驕子,你被誰拋棄。大學生已被用人單位拋棄!用人單位困惑:大學生在寫字樓幹事不如中專生,在工廠幹事不如技術工人。他們能幹什麼?大學生也困惑:居然被招過來搞跑腿打雜,收入也壓得低低的(尤其應屆生)。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現在的大學生就業難,首先是由於近年來的大學生擴招,使得市場上的大學生就業供過於求,大學生的就業形式也就日益嚴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學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問題:

1、考證存在盲目性:2、先就業後擇業漸流行:3、對企業不夠了解:4、對薪酬的期望更加現實:5、職業規劃意識不夠強:6、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現狀:

三、大學生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就業心理準備不足

(1).自我角色轉換不夠及時

對於80%的學生來説,大學階段過的是一種單純而有保障的生活,學習、生活、交際都較有規律,這樣的生活與現實社會自然存在一定的距離。在大學生活結束之際,踏上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轉換,做好就業心理準備。就是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客觀、冷靜地進入求職狀態,認識社會,瞭解社會,以自身的實力,積極主動地去適應社會需要.

(2).自我認識,自我瞭解不夠準確

個性是個體統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動中那些穩定的,具有個人特色的心理特徵與心理傾向組合成的有層次的動力整體結構。它以個體穩定的行為模式與態度體系表現出來。能力、特長應包括教育培訓的程度,因為教育和培訓可以轉化為能力、特長。能力是求職擇業以及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

2、擇業過程中的心理素質參差不齊

(1).敢於競爭,善於競爭。

(2).正確對待挫折

人們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總保持着自信心,如喪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開拓新生活的勇氣。順境中有自信心不足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四、大學生就業政策

1、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結構性就業難題

各專業畢業生就業水平雖然會不平衡,冷熱不均,但是社會對不同專業的需求量會有所變動。如果能夠放低期望值,願意到西部、到基層去工作,應該説無論是熱門專業的學生,還是冷門專業的學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招聘單位將更加理性化

大部分用人單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學歷畢業生不用的狀況,現在更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的培養。

3、民營企業將成為就業機會的最大提供者

一些名企仍將為大學畢業生提供相當數量的工作崗位。

4、就業空間將就一步擴大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可能。

5、人才市場趨向在轉變

據調研顯示,人才市場未來長期的趨向是,有新知識,高技能的良好品質的人才有機會,而非大學生身份,這就要求我們大學畢業生,必須在畢業後,繼續學習各種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五、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思考

如前所述,我們學院畢業生近三年的就業率雖高,但仍面臨着“就業難”問題。要有效解決此一現實問題,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大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端正就業意願和提高供求匹配的效率。

1.大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構成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可分為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知識結構、心理素質、交流表達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追蹤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其中,知識結構是基礎。只有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求職者才會顯得“有內涵”。而心理素質是否過硬,已越來越成為“雙向選擇”成與敗的關鍵。交流表達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追蹤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則是能否持續工作和取得工作成功的關鍵。

2.進一步端正當前大學畢業生的求職意願。

這些事例和數字進一步向我們説明了一個簡單的事實:當前年輕人的求職意願明顯偏離社會用人需求。這也可以説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教育青年大學生樹立職業平等觀、幫助年輕人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已成為當前高校就業工作的迫切需要。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drn8w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