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教育均衡化發展調研報告

教育均衡化發展調研報告

教育均衡化發展調研報告
***教育均衡化發展調研報告

近年來,我縣以辦好人民羣眾滿意的教育為目標,以高標準、高質量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為重點,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有關文件精神,把工作重心落實到辦好義務教育階段每一所學校和關注每一個孩子健康成長上來,不斷強化政府行為,加大教育投入,積極改善農村學校和城鎮薄弱學校的辦學條件,努力縮小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和學校之間的教育差距,深入實施素質教育,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顯著成績。
基本情況
從1998年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到2004年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再到2009年,我縣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浙江省教育強縣”,***教育實現了三次跨越發展。全縣現有幼兒園100所,在園幼兒26077人;中國小118所,在校生10.75萬人,其中義務教育階段中國小99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普高11所,職高8所;浙江電大***分校1所,在校生1951人。在職公辦教師7143人,離退休教師2503人,專任教師100%具備教師資格,教師學歷合格率幼兒、國小、國中、普高、職高分別達到99.84%、99.45%、99.61%、97.87%、97.98%,幼兒園、國小、國中高一層次學歷比率達到55.1%、87.33%、86.4%,普通高中教師研究生(含在讀)學歷達8.4%,中職雙師型教師比例達到78%。2011年,全縣義務教育編制數為4501人,現有教師教師5585人,教師配備大大超過編制標準的100%以上,校級生師比加權差異係數國小為0.28,國中為0.27,校際學生與中高級老師比的加權差異國小為0.22,國中為0.36。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95.5%;國小、國中適齡兒童入學率分別為100%和99.49%,鞏固率分別達到100%和99.99%;國中畢業生升入高中段比例95.55%,普、職比1∶1.02;三類殘兒入學率接近99%,全縣15週歲和17週歲人口教育完成率分別為99.9%和99.7%。
全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主要做法和成績
一、堅決貫徹“以縣為主”,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始終突顯
《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指出,我國農村義務教育實行在國務院領導下,由地方政府負責、分級管理、以縣為主的體制。200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了《關於完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的通知》,對實行以縣為主的體制提出了更為具體的要求。我縣堅決貫徹落實“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明確了推進區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責任主體,政府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把教育作為全局性、先導性和基礎性工作納入***經濟和社會建設體系,努力做到教育發展優先規劃、教育投入優先安排、教育用地優先保障、教育人才優先引進、教師待遇優先落實、教育問題優先解決的“六個優先”;出台了《關於優先發展教育  創建***教育特色與品牌的行動計劃(2008-2011)》,明確了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目標、步驟、措施,大力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進程,義務教育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不斷完善覆蓋城鄉的教育保障體系。
二、不斷增加教育投入,城鄉學校辦學條件顯著改善
1.教育投入逐年遞增。我縣建立和健全與“以縣為主”管理體制相適應的農村義務教育投入新機制,把義務教育經費全面納入公共財政保障範圍,大幅度地提高經費保障水平,切實保障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具體如下表)。同時,我縣做到“三項經費”全面落實。一是逐年提高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到2010年,生均公用經費從2007年的358元和441元分別提高到695元和725元。二是努力保障教師待遇。2007年,我縣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政策性待遇,全部納入財政保障體系;2009年,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實行教師績效工資制,教師收入逐步提高;提高了義務教育階段教師住房公積金標準,按每人每月391元額度預算到校,人均增加83元,同時教師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也逐年提高,到2010年提高至12%。三是建立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縣財政每年安排資金800萬元,專項用於義務教育中國小校舍維修和改造,為中國小的校舍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全面完成義務教育債務化解工作,2008年以來共化解債務5647萬元。
 




表一:縣級財政預算內教育撥款                       單位(萬元)




 


2008年


增長率(%)


2009年


增長率(%)


2010年


增長率(%)




財政對教育撥款


34905


25.55


39333


12.69


50057


27.26




財政經常性收入


88061


19.90


97482


10.70


123710


26.91




表二: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生產總值比例             單位(萬元)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教育經費支出


53355


61949


71239




生產總值


1638436


1738694


2025914




佔比例(%)


3.26


3.56


3.52




表三:縣級財政性預算內教育經費支出佔財政支出比例  單位(萬元)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教育經費支出


34905


39333


50057




財政支出總額


84551


94905


115898




佔比例(%)


41.28


44.44


43.19




表四: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                         單位(元)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國小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


4300


5442


6478




國中生均預算內教育事業費


4583


5423


7595




表五:預算內生均公用經費                           單位(元)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國小預算內生均公用經費


550


694


695




國中預算內生均公用經費


623


724


725
















2.辦學條件不斷改善。我縣認真落實省教育廳關於創建教育強鄉鎮和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實施辦法,出台了《關於加快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施意見》,鼓勵鄉鎮開展教育強鄉(鎮)創建工作與評定活動,中國小辦學條件和教育裝備水平得到不斷改善。完成了***中學、***一小、***中心幼兒園等學校(幼兒園)遷建、改造工程。校舍安全工程、校舍維修工程、創強建設項目順利實施。全面完成農村中國小食宿改造工程,2008年完成改造食宿項目32個,建築面積29794平方米,總投資3383.4萬元,農村學校的食宿條件得到了明顯改善。從2009年開始,啟動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三年內實施236個拆(新)建、加固與改造、消防和防雷項目,總投資24144.8萬元,目前已完成85%。三年多來,共投入2.7億元,實施了2個遷建項目,完成了46幢教學樓建設,完成校舍維修改造面積15萬平方米。目前,國小生均用地面積達16.96平方米,普通中學生均用地面積達15平方米,國小生均校舍面積達4.93平方米,普通中學生均校舍面積達14.5平方米,校園面貌普遍煥然一新。
3.教育信息化力度不斷加大。投入1200多萬元為全縣農村學校配置數學、科學、音樂、體育、美術和實驗教學器材,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數學、科學器材配備率國小95.46%、國中94.82%,音體美器材配備率國小分別為92.98%、92.98%和91.2%,國中分別為86.36%、88.64%和90.9%;投入5600多萬元建設校園網、學校門户網站、校園智能廣播、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教室和學校圖書館等。幾年來,全縣共配備了68套校園智能廣播系統,新增計算機5911台,多媒體小平台709套,計算機生機比和多媒體班套比分別從2008年的12︰1和1.69︰1,提高到現在的6.22︰1和1︰1;建設了42個探究性實驗室和36個圖書館,學校生均圖書國小達到21.8冊、國中達到33.9冊,新增圖書按照5元/生·年來安排經費。近三年來,投入2130萬元,完成13所學校運動場、籃(排)球場塑膠化,這不僅優化學生的活動場地,減少傷害事故的發生,還美化了校園。目前,千兆主幹、百兆到校的教育城域網已覆蓋全縣所有學校,***縣小成為國家級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縣實驗中學實驗室和宋埠中學圖書館分別獲得浙江省示範實驗室和浙江省示範圖書館稱號。
4.校網布局日趨科學。近年來,我縣以佈局調整為突破口,加快農村薄弱學校向優質學校轉化的步伐,實現城鄉學校硬件均衡。縣政府結合全縣教育事業發展實際,按照“高中向城區集聚、國中向中心城鎮集聚、國小向鄉鎮中心集聚”的原則,將農村薄弱學校撤併到區域內的“龍頭”學校,提高辦學效益。三年中,共撤併國中2所、中心國小11所。到目前為止,全縣國中已縮減至31所,中心國小56所,完小4個。特別是2010年以來,我縣更是加大了教育投入力度,預計投入15億元左右,啟動了新一輪全縣學校規劃佈局,特別對昆陽、***、水頭三大鎮的教育佈局進行了深入研討,並啟動了昆陽二中、***五中、***一小、***二小、水頭實驗國小、***二職等校的遷擴建工程,全面優化全縣的校網布局。目前,我縣各校班均學生數國中為36.79人/班,而國小平均班額略大,其中大部分農村中國小已自然實現小班化教學。但由於城鎮人口聚集速度過快,鎮區學校班額超編的現象比較嚴重,全縣有**%的學校班級班額超過國家規定標準上限。最近,我縣正如火如荼開展新一輪校網布局調整調研工作,為進一步合理調整校網布局、緩解鎮區學校生源過多的壓力提供科學依據。
5.民辦教育規範扶持。修訂了《***縣民辦中國小規範辦學年檢標準》和《***縣民辦教育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認真做好全日制民辦學校、民辦教育培訓機構年檢工作,開展了民辦學校校長聘任核准工作。設立每年100萬元的民辦教育專項經費,專門用於獎勵民辦學校和個人。開展了民辦學校優秀個人的評選活動,對為促進民辦教育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進行獎勵,進一步穩定和優化民辦學校教師隊伍,促進了民辦教育健康發展,民辦學校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為我縣教育均衡發展注入鮮活力量。
6.投入渠道不斷拓寬。為進一步籌措辦學資金,廣泛接受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及社會各界乃至海外人士的自願捐贈,2006年4月成立了縣人民教育基金會,大大促進了全社會支持教育事業的濃厚氛圍進一步形成。我縣在教育佈局調整、學校食宿改造及平安校園建設等項目中,涉及的資金、土地、政策以及審批手續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同時,我縣大部分鎮(鄉)均建立為學校辦實事的工作機制,為教育事業發展出資出力。
三、大力推進城鄉交流,全縣師資均衡水平逐步提升
2008年9月,縣委、縣政府出台了《關於優先發展教育  創建***教育特色與品牌的行動計劃(2008-2011)》文件,以進一步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2008年10月,縣教育局制定了《***縣教育局關於組建城鄉教育發展共同體的實施意見》,召開***縣城鄉教育發展共同體啟動儀式,把全縣各類學校組建成了23個教育共同體,在擴張優質教育資源、促進城鄉教育均衡協同發展方面邁出了實質性一步。2009年4月,縣教育局對該項工作進行梳理總結,又出台了《關於進一步深化城鄉教育發展共同體工作的若干意見》,將23個共同體調整為19個,採取“鎮區優質學校+農村學校”的方式,以鎮區優質學校為領銜學校,具體負責制定組建方案及實施辦法,並在教育資源共享、學校文化共建及教育教學幫扶等方面幫助農村學校共同提高、共同發展;農村學校則主動積極參與並努力實踐;高中學校作為支援學校參與共同體活動,主要任務是指導共同體學校提高管理水平,幫助農村學校改善辦學條件,標誌着***縣教育共同體工作的縱深推進。
1.構建教育幹部交流機制,努力實現城鄉學校幹部管理一體化
鎮區學校每學期應到農村學校開展一次教育教學及管理經驗學習交流活動。每學期應至少派出1名具有管理經驗的人員定期到農村學校指導學校管理工作,各農村學校分別派一名校級幹部到鎮區學校掛職鍛鍊。
2.實施骨幹教師“上掛下派”,努力實現城鄉學校教師管理一體化
共同體學校建立優秀師資互派互聘制度,通過統一的師資培訓、校本教研、師徒結對、同伴互助、師資交流等方式,促進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培養一批農村學校教學骨幹。鎮區優質學校每學期有國小2個、國中3個學科以上的骨幹教師擔任農村學校教學指導師,定期到農村學校進行業務指導,每學科安排1位優秀中青年教師與農村學校相應學科教師結對,根據農村學校教學需要,每學年選派優秀教師全職或兼職支教。每學年,農村學校還選派一定數量的教師,到鎮區學校上掛鍛鍊和跟班見習工作。同時,教育局着力研究制定鼓勵政策,不斷建立完善城鎮中國小及新聘用教師到農村任教制度,嚴格執行“城鎮中國小教師晉升高級教師職務,應有在鄉村中國小任教一年以上經歷”的規定,以推動該項活動的開展。
3.完善教科研聯動互動制度,努力實現城鄉教師研訓一體化
我縣完善了共同體內教科研聯動互動制度。要求共同體學校要結合各校實際制訂教科研總體計劃,讓農村學校共同參與教科研活動。鎮區學校要定期組織骨幹教師到農村學校開展指導,農村學校要定期派教師到鎮區學校參加教科研活動。其中每學期共同體學校要集中開展聽課交流、示範講座、教研(備課)組活動各一次以上,鎮區學校還要幫助農村學校開展課改工作,校本研訓等活動,並做好教學資料先進教學理念及教學經驗的交流和指導工作。共同體內各校的大型教育教學活動要切實整合資源,統籌安排,充分體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努力提高校際活動的效益。每學期組織一次以上的共同體內校際大型活動,以營造校際交流合作的良好氛圍。同時,教育部門不斷探索城鄉教師教育方式,積極推動“全員讀書、全員賽課、全員培訓、全員測試”的“四個全員”活動和“聯片教研”、“團隊賽課”等活動,不斷創新培訓的形式、方法和內容,有力地促進了農村學校隊伍建設。
通過組建教育共同體,實施城鄉教師“上掛下派”、“教研聯動”,實現學校管理經驗傳輸借鑑、學校文化共建共生、優秀師資互派共享、教科研聯動互動和學校活動統籌安排,努力推進師資隊伍均衡化。
四、有力促進教育公平,城鄉教育保障體系初步建立
1.積極推進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全面實現免費入學
我縣已全部免除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和課本費,實現了免雜費政策全覆蓋。
2.全力實施學生資助政策全覆蓋,全面實現“應助盡助”
我縣建立起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實現了貧困學生政府資助政策全覆蓋,做到了“應助盡助”。
3.着力完善教育收費和招生制度,基本實現規範辦學
出台了《***縣2011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工作實施方案》,堅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免試、相對就近入學原則,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方法,大力改造薄弱學校,縮小校際辦學條件差距,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堅決制止學校分設重點班、快慢班的行為,規範教育收費,逐步取消了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與入學掛鈎的收費。出台了《***縣2011年國中畢業生學業考試與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實施方案》、《關於認真做好2011年國中畢業生綜合素質評價工作的通知》和《***中學2011年保送生招收工作實施辦法的通知》,規範會考招生秩序,逐步減少高中“擇校生”的比例,規範了國中畢業生學業考試和高中招生制度,規定省一級重點高中每年有50%的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各國中學校,一定程度的遏制國中擇校問題。
4.大力保障弱勢羣體受教育權利,實現優質教育全覆蓋
我縣將殘疾兒童少年教育納入當地教育體系,現建有1所特殊教育學校,按規定配備特殊教育師資,適齡三類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為99%,我縣“三殘”兒童少年基本全部接受優質教育。2010年5月,我縣教育局出台了《關於印發***縣義務教育階段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就學管理試行辦法的通知》,主動降低門檻,方便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就近入學,且100%都在公辦學校就讀。兩項措施保證了我縣義務教育階段優質教育資源的全覆蓋。
五、深入實施“減負提質”,城鄉學校教學管理全面規範
1.“減負”工作深入實施。為了深入實施素質教育、規範全縣中國小辦學行為、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動基礎教育持續健康發展,我縣多次召開專題會議,多次進行專項檢查,堅決貫徹落實省教育廳提出的“六個嚴格”,要求各地各校建立“六項制度”,健全降低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機制,保障減負措施有力有效落實,堅決規範中國小辦學行為。各校均能做到嚴格開設課程,嚴格控制學生作業量,嚴格控制補課,嚴格規範考試管理,嚴格確保學生的休息和鍛鍊時間,嚴格規範招生秩序。在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的同時,我縣還加強對教學質量的監測和教育評價制度改革的科研力度,促使教師通過改變教學方式,學生改變學習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努力做到減負不減質。
2.課外文體活動紮實開展。我縣十分重視中國小生課外文體工程建設,有力推進“體育、藝術2+1”項目的實施,各校均能開展體育大課間和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確保學生每天不少於一小時的文體活動時間。全縣中國小生積極參與各項文體活動,學生參與課外文體活動普及率達到94%以上。全縣現有省級藝術特色學校6所,市級藝術特色學校5所,省級體育特色學校5所,市級體育特色學校6所,省陽光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學校1所,市陽光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學校2所,市科技特色學校2所。今年12月,我縣迎接“省中國小生課外文體活動工程示範縣”創建驗收,得到了驗收組的一致好評。
3.學校管理水平逐步提升。我縣提出了***教育“雙十大工程”建設,着力打造活力校園、人文校園、平安校園。以實施文體活動工程為抓手,積極為中國小生創設展示自我的舞台,不斷豐富活動文化內涵,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努力打造活力校園;以啟動新一輪校園文化建設為抓手,努力營造既生動活潑又富有濃郁人文氣息的校園文化,打造人文校園;以加強學校安全衞生工作管理、完善安全管理機制為抓手,努力打造平安校園。在這樣的背景下,全縣中國小呈現出了學校辦學行為規範,環境整潔,安全措施到位,學校設施設備狀態良好,校園文化氛圍濃厚、特色鮮明的良好態勢,學校管理水平逐步提升。
全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困難
近年來,義務教育改革與發展取得了積極的成效,有力地推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但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離人民羣眾對優質教育的期望還有一定距離,還需作長期的努力,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方面還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問題和需要解決的困難。
一、教育投入仍不能滿足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的需要
一是是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生產總值比例偏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2012年達到4%。”今年12月28日,中國教育部部長袁貴仁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實施情況。他在陳述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時強調,提高保障水平,確保2012年如期實現“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4%”目標。我縣近三年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生產總值比例分別為3.26%、3.56%和3.52%,達成2012年的目標尚有一段距離。我縣是經濟欠發達縣,全縣生產總值基數不大,比例又小,對於教育的投入還不能滿足義務教育高位均衡發展的要求。
二生均公用經費偏低。分析其原因有三:教育現代化程度越高,其運行及維護的成本也越高;隨着素質教育的實施,學生實踐活動日趨豐富,學校開支增大;物價指數上漲。我縣國小、國中的生均公用經費撥款與學校實際需要仍有較大差距。
二、教育資源配置仍不能適應我縣建設和教育事業發展的需求
近幾年,我縣的校網布局調整雖取得了階段性成績,但是學校擴容問題以及校點佈局分佈不合理狀況仍普遍存在,校際之間的發展不夠均衡,鎮區學校隨着居住人口逐步集聚,學校設點佈局規劃建設滯後的現象已經開始顯現。學校用地面積小的問題依然存在,校園用地面積小,發展空間十分有限,在鎮區改造和建設中無論增加或置換教育用地難度都大。近兩年來,我縣政府在調整學校設點佈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目前國中、國小的設點佈局不盡合理,教育資源配置不盡均衡。有些學校(主要是鎮區優質學校)規模過大,班額數大大超過有關規定,而有的國中和國小(主要是農村薄弱學校)卻是規模過小,班額明顯不足,最少一個班級只有8人。
隨着在我縣的外來務工人員的增加,非本縣户籍學生增長迅速,部分學校在校生非本縣户籍學生已超過本縣户籍學生,如昆陽五小、***五小等學校農民工子女已達75%以上,給縣政府為其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帶來了困難;而且非本縣户籍人口流動性大,對我縣教育行政部門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帶來難度。
三、師資水平仍不能適應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需求
近幾年,通過以集中培訓、校本研修為主,運用多層次、多形式培訓相結合的方法,較大程度地提高了國中、國小師資水平,但優質師資仍滿足不了學生和家長的需要。一是師資配置不均衡,優質師資相對集中於基礎好的學校。二是教師實行流動剛剛起步,還沒有形成比較完善的運行機制和管理制度。三是部分教師素質不高。有些教師的教育觀念、專業水平、教學能力不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師資不均衡是“擇校熱”的根源,是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難點。
四、辦學水平難以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對優質教育的需求
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不但是落實《義務教育法》,保障每個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促進基礎教育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舉措。目前不同學校之間的辦學水平、教育質量存在很大的差別,難以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對優質教育的需求。這直接導致屢禁不止的“擇校熱”,政府部門雖然明確規定,義務教育階段各類學校招生,採取“就近入學原則”,不得舉行或變相舉行與入學掛鈎的選拔考試或測試,但現實中,擇校情況依然存在,一些家庭為了讓孩子進入更好的學校,不惜在好學校附近購房遷移户籍,而更多的家長則從幼兒園開始,就想盡辦法為孩子選擇一個好幼兒園,並送孩子上各種培訓班、參加各種考證,以獲得進入好國小的各類證書,而進入好國小之後,又開始為進入好國中做準備。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建議與對策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一個長期的、動態的、辯證的過程。辦學條件均衡是基礎,師資均衡配置是關鍵,教育質量均衡是中心,管理水平均衡是突破口。為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人民羣眾提供基本均等的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和機會,必須進一步加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力度。我們提出如下的建議與對策:
一、繼續加大對教育投入的力度,注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活力
縣政府在推進教育現代化的進程中,要繼續加大對教育投入的力度,依法保障財政性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儘快提高骨幹教師獎勵標準,逐步提高教師待遇,不斷提高生均公用經費標準,不斷提高學校辦學條件現代化水平。基礎建設投入努力做到各項標準能達到或超過全省的平均水平,新增、擴建鎮區學校,以適應城鎮人口集聚給辦學帶來的壓力,切實加大農村薄弱學校標準化建設力度,以提升農村薄弱學校辦學水平,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科學規劃學校設點佈局,實現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
一是要根據我縣的經濟社會發展現狀和財力許可,確定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目標和任務,逐步實現義務教育資源的配置標準化,實現對同類學校生均教育成本的均衡投入,為學校創造平等辦學競爭條件,不斷滿足我縣廣大學生家長對優質均衡教育需求。二是縣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結合新一輪的城區建設與改造,在確保教育資源不流失的前提下,立足長遠,進一步合理配置和整合教育資源,科學、合理地規劃與調整好學校的設點佈局,擴建或新建一批鎮區學校,以滿足城鎮人口集聚帶來的辦學壓力(教育用地的擴增資金,應由政府承擔),以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為縣域內學生提供接受優質教育的良好環境,為每所學校提供均衡的辦學條件,把義務教育提高到新的均衡發展水平。三是進一步提高對農民工子女融入城市接受教育的重要性的認識,合理規劃,確保農民工子女在公辦學校平等受教育的權利,盤活資源,正確引導,形成經驗,合力推進農民工子女的教育發展,高標準實現新***人子弟的受教育同城待遇。
三、加強師資校長隊伍建設,提高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軟實力
一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繼續採取有效措施,多形式、多途徑加強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尤其是骨幹教師的培養,在教師專業職務評審中,逐步提高國中和國小高級教師、骨幹教師的比例,為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內涵發展提供保障。二是進一步深化學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整體優化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師隊伍結構,逐步縮小校際間師資的差距,大力推動優質師資傾斜農村薄弱學校的力度,進一步促進師資均衡。在總結梳理教育共同體活動成功經驗的同時,要積極發現和整改存在問題,加大共同體所應發揮的作用,促使各項工作落到實處,效果得在實處。下階段,可以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試運行組建教育集團,推動師資均衡發展。優質均衡的關鍵是教師的自身提高和現有優秀師資的均衡配置。三是加快名師名校長基地建設,實施人才強教工程,構建教師教育資源聯盟,推進校本研修和教師專業支持等多種措施,進一步提高師資隊伍的師德修養和專業化水平。鼓勵並促進校長、教師的有序、合理流動,加快教師流動的推進步伐,加強鎮區與農村之間的教育合作交流。
四、促進學校依法辦學,整體提升義務教育階段辦學品質
一是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以科學發展觀推進學校均衡發展,在注重學校硬件達標的基礎上,給各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在資源配置和辦學競爭環境等方面進一步創造均衡發展的條件。二是要繼續對重點建設國中和國小加強領導,建立和完善學校管理制度,提高學校管理水平。要引導學校注重對設備設施的管理和使用。進一步提高實驗室、圖書室、電子閲覽室等設備的使用效益,發揮為教學服務,為師生服務的作用。要激勵學校不斷增強自主辦學的能力,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的中國小發展格局。三是因地制宜地推進“小班化教育”,進一步擴大“小班化教育”範圍,用小班化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化。
五、規範民辦學校的辦學行為,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公平
實施義務教育是政府的職責,民辦學校不恰當的擴招將改變義務教育的性質,並衝擊其它公辦學校,要按照《義務教育法》及《民辦教育促進法》,嚴格控制其規模和招生數量。現有的民辦學校要改變不公不民的性質。民辦學校既然是滿足優教優費的需求,其招生不能經過考試擇優,而要給願意出資者以均等的機會。民辦學校要以社會效益為重,自主辦學,政府應視其對社會承擔義務的程度給予政策優惠或補償。
六、推進招生和評價制度改革,建立均衡發展的督導評估機制
一是進一步深化招生考試製度和學生評價制度改革,嚴格按照免試就近入學原則做好義務教育階段的招生入學工作,並着力加強對招生入學工作的檢查和督查。二是積極推進中國小綜合素質評價,把綜合素質評價作為學生升入高一級學校的依據之一,引導學校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引導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三是建立和完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督導評估和監測等制度,開展對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督導評估,並以適當方式公示公佈,接受社會監督。以發展性評價理念引領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以發展性督導評價實踐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以專業化督導評估隊伍服務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rzwk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