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農技服務總結多篇

農技服務總結多篇

農技服務總結多篇

【第1篇】農技推廣服務中心半年工作總結

時光荏苒,六月到了尾聲,對此年的工作作如下概括性總結。

在春節的餘熱中,制訂出一一年的工作計劃及具體實施方案。三月初,在黨校培訓農技知識,三月中旬在局參加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範縣項目工作會議。

我們的工作就是為農民服務,苦在其中,樂也在其中。與泥土結親,與農民為舞,身上早已沾染了農民的氣息和教師的風範。

三月初,在各村組調查2022年蔬菜生產情況。宣傳農户種植優質稻,講解輕簡栽培技術,印發一一年農作物主要病蟲害發生趨勢情報,把黨的惠農政策傳到農民腦中。

評選基層體系建設與改革項目的示範户,將示範户門牌釘在正門顯眼位置,與示範户簽訂協議書,並指導如何填寫示範户手冊。

申報一個試驗示範項目,並一直處於實施中。進村入户調查沼氣項目使用情況,填寫待修復沼氣系統分户調查表。

四月初組織農户參加春季農技知識培訓,搞好配方施肥,取土樣4個送檢,發放測土配方施肥通知單並上交回執,水稻應用配方肥面積達95%以上,油菜應用配方肥面積達85%以上。

時時關注農民生活,適時發放張貼每期病蟲情報,宣傳農户使用機動噴霧器。

每個村、組設立一個農技宣傳欄,用小喇叭宣傳農技知識到農民心裏。

協助執法,及時舉報種子、農藥、肥料和農業環境污染等違法案件,並協助處理。

每月上報科技入户材料,現在正在做久旱接澇的恢復生產技術。

總之,我是根據年初擬訂的工作計劃、其後各級領導的安排,及農户的實際要求,認真踏實的做自己的份內工作。

【第2篇】農業局農技體系建設和服務年終總結範文

為進一步推進我市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我們調研組先後三次赴石首市並對該市的久合垸、高基廟、東昇、調關等鄉鎮農技服務中心站所建設、科技示範樣板和科技示範户等現場進行了認真調研。我們覺得石首市的經驗很有特色,值得在全市大力推廣。

近幾年來,石首市農業局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以發展為目標,以建立“以錢養事”新機制為契機,以規範管理為手段,不斷健全服務體系,創新服務方式,推進科技入户,科技推廣實現了新突破,服務水平得到了新提高,部門形象得到了新提升。2022年,石首市被荊州市委、市政府評為農業服務工作先進縣市;石首市農業局被省農業廳評為先進單位,在石首市政風行風評議中名列第一名;在該市開展以“加快工作節奏、加大落實力度,服務經濟、服務基層、服務羣眾”為主題的“兩加三服務”活動中,被石首市委、市政府評為十佳部門。石首市在農技體系建設和服務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體系建設,健全服務網絡

近年來,石首市積極穩妥地推進機構改革,狠抓了基層站所建設和科技示範户建設,進一步健全了農技服務體系,目前已形成了以石首市農技推廣中心為龍頭,以鄉鎮農技服務中心為紐帶,以科技示範户為載體,以產銷協會等為補充的推廣服務網絡。

一是穩步推進機構改革。2022年,按照鄉鎮綜合配套改革的精神和要求,石首市將原來的15個鄉鎮農技站改製為15個鄉鎮農技服務中心,原有的112名農技人員按政策進行了身份轉換和分流安置,通過考試考核和公開競聘從中擇優聘用了45名種植業服務人員,鄉鎮農技服務中心的人、財、物仍歸口農業局管理,並逐步建立了“以錢養事”新機制。通過改革,精減了人員,化解了債務、穩定了隊伍,提高了效率,確保了農技服務體系的相對穩定。

二是不斷加強服務中心建設。近年來,石首市以建立“以錢養事”新機制為契機,以原鄉鎮農技站為基礎,籌資近100萬元,分批對基層站進行維修和裝備,鄉鎮服務中心有了新變化、新發展。石首市15個鄉鎮服務中心都達到了辦公有場所、服務有陣地、工作有裝備的基本要求,15個鄉鎮有14個服務中心達到了“五有”:一有固定場所,每個服務中心都有獨立院落,有辦公室、資料室、接待室等辦公場所;二有農技服務公示牌,每個鄉鎮農技服務中心樹立了一塊服務內容公示牌,將農技人員及聯繫電話、聯繫村及科技示範户、服務內容及科技項目等內容向社會公示;三有信息發佈欄,每個鄉鎮農技服務中心設有農技信息發佈欄,張貼農技簡報,及時發佈農村政策、農產品供求、農業技術等農業信息;四有農技諮詢部,每個服務中心設立一間農技諮詢室,備有桌椅、諮詢台、諮詢記錄本,每天安排1名農技人員“坐診”,負責接待農民諮詢。五有基本辦公設備,每個服務中心已配備電話、傳真機等辦公設備,部分鄉鎮配備了電腦、打印機、多媒體等辦公設備。

三是大力發展科技示範户。石首市將科技意識濃、種田水平高、帶動能力強的種植大户培養成科技示範户,建立科技示範户檔案和服務枱帳,進行統一登記、統一掛牌、統一印發資料、統一技術培訓,讓每個科技示範户達到“五有”,即:有門牌、有資料袋、有科技小黑板、有服務枱帳、有科技示範田。全市培養科技示範户2000户,每個科技示範户輻射50户,帶動全市10萬農户。

二、完善管理機制,規範服務行為

“以錢養事”新機制建立後,石首市從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入手,對鄉鎮服務中心實行合同管理、量化考核、績效掛鈎,目前已建立了“二、三、四、五、六”等一整套規範化管理機制。

第一、把好“兩個關口”。一是強化崗位培訓,做到先培訓後上崗。石首市農業局制定了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方案,對所有農技人員送到省、市每三年進行一次知識更新培訓,並將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納入“以錢養事”項目,落實培訓經費。石首市農業局每年組織一次農技人員春季集中培訓,同時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辦法,對農技人員進行業務培訓。2022年,先後組織30名鄉鎮農技推廣人員到華中農業大學、長江大學等大專院校參加知識更新培訓,進一步提高了農技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推廣能力。二是引入競爭機制,實行末位陶汰制。採取檢查、考試、考核相結合的辦法,加強對鄉鎮服務中心及其服務人員的管理。全年對業務工作分季度、半年和年終進行督辦檢查,每年組織一次專業知識測試,年終對服務人員的德、能、勤、績進行全面考核;綜合檢查、考試、考核結果對服務中心及服務人員進行排名,對連續三年排名末位的中心主任進行改選,對排名倒數三位的服務人員留職考察,考察期間只領取基本生活費,對連續三年考核不合格的服務人員予以解聘,打破了服務人員的“鐵飯碗”,增加了他們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

第二、簽訂“三個合同”。一是石首市農業局與鄉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所有人員簽訂聘用合同,三年一聘。二是石首市農業局與鄉鎮農技服務中心簽訂農技推廣公益性服務合同,各鄉鎮辦區政府為鑑證方,明確服務範圍、服務項目和工作要求。三是鄉鎮農技服務中心與崗位人員簽訂年度公益性服務合同。服務中心及其人員的日常管理以石首市農業局為主,年終考評由石首市農業局會同相關部門進行,其中石首市農業局考評佔50%,鄉鎮政府考評佔30%,服務對象考評佔20%,按考評結果兑現工資報酬,實行績效掛鈎,調動了服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第三、落實“四項經費”。主要是積極爭取落實省撥“以錢養事”經費和本級財政預算經費,確保工作報酬、辦公經費、養老保險、項目開支等四個方面的需要。2022年,石首市共下拔經費224.7萬元,其中:工作報酬81萬元、人平1.8萬元,辦公經費36萬元、人平0.8萬元,養老保險15.7萬元(五保合一)、人平3482元,項目開支93萬元。“以錢養事”新機制的建立,化解了農技推廣經費短缺的難題,鄉鎮農技推廣人員工作有經費,待遇有提高,養老有保障,基本解除了服務人員的後顧之憂,穩定了推廣隊伍。

第四、制定“五條辦法”。為了強化服務人員崗位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做到規範管理,優質服務,石首市農業局制定了掛牌子、背袋子、翻本子、結對子、查位子等“五子”管理辦法。一是“掛牌子”。石首市農業局統一製作了農技人員工作牌,要求推廣人員上班時一律佩掛工作牌,既公開身份,又方便服務。二是“背袋子”。為鄉鎮農技人員統一配發了農技推廣專用包,每個專用包內裝有捲尺、放大鏡、處方單、取樣袋、標本盒、小刀、鐵鏟等工具,農技人員下鄉時攜帶工作包,既展示形象,又方便工作。三是“結對子”。鄉鎮農技人員每人聯繫30户科技示範户,每月入户指導兩次。四是“翻本子”。為每個鄉鎮服務中心及其服務人員統一印製了考勤記錄本、工作日誌本、諮詢服務枱賬、項目實施台賬、科技示範户服務枱賬等工作記錄簿,由中心主任和服務人員每天作好考勤及工作記錄,作為衡量全年工作的重要依據。五是“查位子”。採取突擊檢查、隨機抽查等形式檢查服務人員到崗到位情況,對擅自離崗的給予通報批評,並在年終考核中扣減相應分數。

第五、健全“六項制度”。石首市農業局與該市財政局、水產局聯合發文,印發了《石首市鄉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管理辦法》,制定了《石首市鄉鎮農業公益性服務“以錢養事”實施方案》,將服務中心管理納入制度化、規範化。各鄉鎮服務中心制定了考勤制度、學習制度、崗位責任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科技示範户聯繫制度、諮詢服務坐診制度等六項規章制度,並統一上牆公示,做到了有章可循,按章辦事。

三、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能力

近年來,針對農技推廣方式單一、手段落後、信息斷層等問題,石首市積極創新服務方式,採取六條措施推進科技入户,將農技服務網絡延伸到村、技術人員直接到户、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

一是以科技示範户為基地,帶動科技入户。石首市以科技示範户為抓手,在重點培養、規範管理和優質服務上下功夫,充分發揮他們的示範帶動作用。農技人員對科技示範户實行定向聯繫,定期上門服務,及時提供技術指導,免費發送“農信通”手機短信,定期發放技術資料,優先安排試驗示範,適時組織培訓考察。通過科技示範户的帶動,促進了新技術的推廣普及。

二是以新農培訓為契機,推動科技入户。在常年農技培訓的基礎上,新增了新型農民科技培訓。2022年,石首市被列為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縣市,該市按照“圍繞主導產業、培訓專業農民、進村辦班指導、發展一村一品”的培訓要求,建新農培訓學校50所,落實基礎學員2000人,全年組織進村培訓30000人次,組織農村實用人才創業培訓80人次。通過新農培訓,培養了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

三是以“農事直通車”為窗口,傳播科技入户。石首市與該市電視台聯合,開通了《農事直通車》電視專欄節目,請專家現場指導、解難答疑,每週製作2期,每天午間、晚間定時播放,節目開播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受到了農民朋友的一致好評。

四是以手機短信服務為平台,發送科技入户。石首市農業局與該市電信局合作構建了“農信通”手機短信服務平台,開通“農信通”手機短信服務10000部,履蓋石首市278個村2517個村民小組,免費發送農產品供求、農村政策、農業技術等農業信息。2022年,共發送手機短信14萬多條。

五是以電話諮詢服務為媒介,促進科技入户。石首市農業系統共設立了農技諮詢電話20部,局機關、農技推廣中心、農村能源辦、農業行政執法大隊、特產站分別開通了專家服務熱線;各鄉鎮服務中心開通了一部農技諮詢電話,設立了一間諮詢室,由農技人員輪流值班,為農民提供便捷服務,做到有問必答、有疑必解,有求必應、有請必到。

六是以示範樣板為亮點,引導科技入户。近年來,石首市農業局採取領導掛帥、部門配合、上下聯動、羣眾參與、經費保障等措施,圍繞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和發展現代農業,大力創辦示範樣板,發展特色農業,取得了明顯實效。先後創辦了東昇萬畝綠色食品西瓜基地、新廠萬畝無公害瓜椒基地、城郊(繡林、南口)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桃花萬畝無公害水果基地、調關萬畝蝦稻連作基地、久合垸萬畝“菜薹兩用”基地等一批特色農業基地,帶動該市建成並鞏固了40萬畝優質稻、40萬畝優質油菜、15萬畝優質棉、10萬畝無公害果蔬等一批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通過典型引導、樣板輻射,優化了農業結構,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科技入户,發展了農村經濟。

【第3篇】農業局農技體系建設和服務工作總結

[按]為進一步推進我市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我們調研組先後三次赴石首市並對該市的久合垸、高基廟、東昇、調關等鄉鎮農技服務中心站所建設、科技示範樣板和科技示範户等現場進行了認真調研。我們覺得石首市的經驗很有特色,值得在全市大力推廣。

近幾年來,石首市農業局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以發展為目標,以建立“以錢養事”新機制為契機,以規範管理為手段,不斷健全服務體系,創新服務方式,推進科技入户,科技推廣實現了新突破,服務水平得到了新提高,部門形象得到了新提升。2008年,石首市被荊州市委、市政府評為農業服務工作先進縣市;石首市農業局被省農業廳評為先進單位,在石首市政風行風評議中名列第一名;在該市開展以“加快工作節奏、加大落實力度,服務經濟、服務基層、服務羣眾”為主題的“兩加三服務”活動中,被石首市委、市政府評為十佳部門。石首市在農技體系建設和服務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加強體系建設,健全服務網絡

近年來,石首市積極穩妥地推進機構改革,狠抓了基層站所建設和科技示範户建設,進一步健全了農技服務體系,目前已形成了以石首市農技推廣中心為龍頭,以鄉鎮農技服務中心為紐帶,以科技示範户為載體,以產銷協會等為補充的推廣服務網絡。

一是穩步推進機構改革。2006年,按照鄉鎮綜合配套改革的精神和要求,石首市將原來的15個鄉鎮農技站改製為15個鄉鎮農技服務中心,原有的112名農技人員按政策進行了身份轉換和分流安置,通過考試考核和公開競聘從中擇優聘用了45名種植業服務人員,鄉鎮農技服務中心的人、財、物仍歸口農業局管理,並逐步建立了“以錢養事”新機制。通過改革,精減了人員,化解了債務、穩定了隊伍,提高了效率,確保了農技服務體系的相對穩定。

二是不斷加強服務中心建設。近年來,石首市以建立“以錢養事”新機制為契機,以原鄉鎮農技站為基礎,籌資近100萬元,分批對基層站進行維修和裝備,鄉鎮服務中心有了新變化、新發展。石首市15個鄉鎮服務中心都達到了辦公有場所、服務有陣地、工作有裝備的基本要求,15個鄉鎮有14個服務中心達到了“五有”:一有固定場所,每個服務中心都有獨立院落,有辦公室、資料室、接待室等辦公場所;二有農技服務公示牌,每個鄉鎮農技服務中心樹立了一塊服務內容公示牌,將農技人員及聯繫電話、聯繫村及科技示範户、服務內容及科技項目等內容向社會公示;三有信息發佈欄,每個鄉鎮農技服務中心設有農技信息發佈欄,張貼農技簡報,及時發佈農村政策、農產品供求、農業技術等農業信息;四有農技諮詢部,每個服務中心設立一間農技諮詢室,備有桌椅、諮詢台、諮詢記錄本,每天安排1名農技人員“坐診”,負責接待農民諮詢。五有基本辦公設備,每個服務中心已配備電話、傳真機等辦公設備,部分鄉鎮配備了電腦、打印機、多媒體等辦公設備。

三是大力發展科技示範户。石首市將科技意識濃、種田水平高、帶動能力強的種植大户培養成科技示範户,建立科技示範户檔案和服務枱帳,進行統一登記、統一掛牌、統一印發資料、統一技術培訓,讓每個科技示範户達到“五有”,即:有門牌、有資料袋、有科技小黑板、有服務枱帳、有科技示範田。全市培養科技示範户2000户,每個科技示範户輻射50户,帶動全市10萬農户。

二、完善管理機制,規範服務行為

“以錢養事”新機制建立後,石首市從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入手,對鄉鎮服務中心實行合同管理、量化考核、績效掛鈎,目前已建立了“二、三、四、五、六”等一整套規範化管理機制。

第一、把好“兩個關口”。一是強化崗位培訓,做到先培訓後上崗。石首市農業局制定了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方案,對所有農技人員送到省、市每三年進行一次知識更新培訓,並將農技人員知識更新培訓納入“以錢養事”項目,落實培訓經費。石首市農業局每年組織一次農技人員春季集中培訓,同時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辦法,對農技人員進行業務培訓。2008年,先後組織30名鄉鎮農技推廣人員到華中農業大學、長江大學等大專院校參加知識更新培訓,進一步提高了農技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推廣能力。二是引入競爭機制,實行末位陶汰制。採取檢查、考試、考核相結合的辦法,加強對鄉鎮服務中心及其服務人員的管理。全年對業務工作分季度、半年和年終進行督辦檢查,每年組織一次專業知識測試,年終對服務人員的德、能、勤、績進行全面考核;綜合檢查、考試、考核結果對服務中心及服務人員進行排名,對連續三年排名末位的中心主任進行改選,對排名倒數三位的服務人員留職考察,考察期間只領取基本生活費,對連續三年考核不合格的服務人員予以解聘,打破了服務人員的“鐵飯碗”,增加了他們的責任意識、服務意識。

第二、簽訂“三個合同”。一是石首市農業局與鄉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所有人員簽訂聘用合同,三年一聘。二是石首市農業局與鄉鎮農技服務中心簽訂農技推廣公益性服務合同,各鄉鎮辦區政府為鑑證方,明確服務範圍、服務項目和工作要求。三是鄉鎮農技服務中心與崗位人員簽訂年度公益性服務合同。服務中心及其人員的日常管理以石首市農業局為主,年終考評由石首市農業局會同相關部門進行,其中石首市農業局考評佔50%,鄉鎮政府考評佔30%,服務對象考評佔20%,按考評結果兑現工資報酬,實行績效掛鈎,調動了服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第三、落實“四項經費”。主要是積極爭取落實省撥“以錢養事”經費和本級財政預算經費,確保工作報酬、辦公經費、養老保險、項目開支等四個方面的需要。2008年,石首市共下拔經費224.7萬元,其中:工作報酬81萬元、人平1.8萬元,辦公經費36萬元、人平0.8萬元,養老保險15.7萬元(五保合一)、人平3482元,項目開支93萬元。“以錢養事”新機制的建立,化解了農技推廣經費短缺的難題,鄉鎮農技推廣人員工作有經費,待遇有提高,養老有保障,基本解除了服務人員的後顧之憂,穩定了推廣隊伍。

第四、制定“五條辦法”。為了強化服務人員崗位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做到規範管理,優質服務,石首市農業局制定了掛牌子、背袋子、翻本子、結對子、查位子等“五子”管理辦法。一是“掛牌子”。石首市農業局統一製作了農技人員工作牌,要求推廣人員上班時一律佩掛工作牌,既公開身份,又方便服務。二是“背袋子”。為鄉鎮農技人員統一配發了農技推廣專用包,每個專用包內裝有捲尺、放大鏡、處方單、取樣袋、標本盒、小刀、鐵鏟等工具,農技人員下鄉時攜帶工作包,既展示形象,又方便工作。三是“結對子”。鄉鎮農技人員每人聯繫30户科技示範户,每月入户指導兩次。四是“翻本子”。為每個鄉鎮服務中心及其服務人員統一印製了考勤記錄本、工作日誌本、諮詢服務枱賬、項目實施台賬、科技示範户服務枱賬等工作記錄簿,由中心主任和服務人員每天作好考勤及工作記錄,作為衡量全年工作的重要依據。五是“查位子”。採取突擊檢查、隨機抽查等形式檢查服務人員到崗到位情況,對擅自離崗的給予通報批評,並在年終考核中扣減相應分數。

第五、健全“六項制度”。石首市農業局與該市財政局、水產局聯合發文,印發了《石首市鄉鎮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管理辦法》,制定了《石首市鄉鎮農業公益性服務“以錢養事”實施方案》,將服務中心管理納入制度化、規範化。各鄉鎮服務中心制定了考勤制度、學習制度、崗位責任制度、財務管理制度、科技示範户聯繫制度、諮詢服務坐診制度等六項規章制度,並統一上牆公示,做到了有章可循,按章辦事。

三、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能力

近年來,針對農技推廣方式單一、手段落後、信息斷層等問題,石首市積極創新服務方式,採取六條措施推進科技入户,將農技服務網絡延伸到村、技術人員直接到户、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

一是以科技示範户為基地,帶動科技入户。石首市以科技示範户為抓手,在重點培養、規範管理和優質服務上下功夫,充分發揮他們的示範帶動作用。農技人員對科技示範户實行定向聯繫,定期上門服務,及時提供技術指導,免費發送“農信通”手機短信,定期發放技術資料,優先安排試驗示範,適時組織培訓考察。通過科技示範户的帶動,促進了新技術的推廣普及。

二是以新農培訓為契機,推動科技入户。在常年農技培訓的基礎上,新增了新型農民科技培訓。2008年,石首市被列為國家級新型農民科技培訓項目縣市,該市按照“圍繞主導產業、培訓專業農民、進村辦班指導、發展一村一品”的培訓要求,建新農培訓學校50所,落實基礎學員2000人,全年組織進村培訓30000人次,組織農村實用人才創業培訓80人次。通過新農培訓,培養了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農民。

三是以“農事直通車”為窗口,傳播科技入户。石首市與該市電視台聯合,開通了《農事直通車》電視專欄節目,請專家現場指導、解難答疑,每週製作2期,每天午間、晚間定時播放,節目開播以來,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受到了農民朋友的一致好評。

四是以手機短信服務為平台,發送科技入户。石首市農業局與該市電信局合作構建了“農信通”手機短信服務平台,開通“農信通”手機短信服務10000部,履蓋石首市278個村2517個村民小組,免費發送農產品供求、農村政策、農業技術等農業信息。2008年,共發送手機短信14萬多條。

五是以電話諮詢服務為媒介,促進科技入户。石首市農業系統共設立了農技諮詢電話20部,局機關、農技推廣中心、農村能源辦、農業行政執法大隊、特產站分別開通了專家服務熱線;各鄉鎮服務中心開通了一部農技諮詢電話,設立了一間諮詢室,由農技人員輪流值班,為農民提供便捷服務,做到有問必答、有疑必解,有求必應、有請必到。

六是以示範樣板為亮點,引導科技入户。近年來,石首市農業局採取領導掛帥、部門配合、上下聯動、羣眾參與、經費保障等措施,圍繞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和發展現代農業,大力創辦示範樣板,發展特色農業,取得了明顯實效。先後創辦了東昇萬畝綠色食品西瓜基地、新廠萬畝無公害瓜椒基地、城郊(繡林、南口)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桃花萬畝無公害水果基地、調關萬畝蝦稻連作基地、久合垸萬畝“菜薹兩用”基地等一批特色農業基地,帶動該市建成並鞏固了40萬畝優質稻、40萬畝優質油菜、15萬畝優質棉、10萬畝無公害果蔬等一批優勢農產品生產基地。通過典型引導、樣板輻射,優化了農業結構,增加了農民收入,促進了科技入户,發展了農村經濟。

【第4篇】上半年農技服務中心工作總結

XX年陸城農技服務中心在辦事處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在市農業局的具體指導下,緊緊圍繞新農村建設這一重大歷史任務,立足“三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部門服務功能增強)、突“三點”(圍繞農民增收抓重點、圍繞結構調整攻難點、圍繞生產發展出亮點)、力求“三實”(工作目標、具體措施實、工作效果實),全面完成陸城農村公益性事業農技服務合同。回顧上半年的工作,陸城農技中心主要抓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積極開展農業抗災自救技術服務

今年年初特大雨雪冰凍天氣給我處農業生產帶來重大損失,糧油作物受凍嚴重面積:8650畝,。多經作物受凍面積:14050畝,蔬菜受凍面積;5197畝,農作物受凍總面積達到:17897畝,經濟損失:1165.8萬元。

在災害面前,農技服務中心一方面為政府當好參謀,制定了農業抗災自救措施,另一方面深入各村開展抗災自救技術服務。實行包村到人,分片負責。

主要實施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技術服務,

一是在《陸城農業》資料上,專刊印發防凍抗災技術資料7000份,下發到各個村組重點大户,同時各村召開廣播會,每天2次,共計召開廣播會240次,確保了防凍抗災措施宣傳到位

二是巡迴到組到户宣傳防寒抗凍措施,督促檢查防寒抗凍措施的落實情況,並根據實際情況召開防寒抗凍技術現場會,共計380場次,受訓人員5600人次。

三是全面技術服務與重點扶持相結合。對重點柑桔生產大户、受災情況嚴重的村組實行重點技術服務,到村到户重點幫扶農户採取措施防寒抗凍,如對我處蔬菜生產重點村三江村,農技服務心經常到該村進行防寒抗凍的技術指導,指導農户進行大棚除雪及其它防凍措施,並組織農户根據實際情況利用有利時機及時銷售蔬菜,力爭把災害損失降低到最低程度,搶收蔬菜10萬多斤,減少損失10萬多元。同時該村在我們的建議下,對凍死的菜園,採取統一供種的辦法,及時補種,降低了災害帶來的損失。

二、狠抓春季培訓,提高農民種田水平。

針對陸城農業生產現狀,農技服務中心年初合理制定了全年農業技術培訓計劃:對春糧油管理、柑桔春管和夏管、柑桔、蔬菜無公害生產及病蟲防治技術、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等進行了全方位的技術培訓。培訓方式更加科學,主要採取以多媒體為主等現代技術培訓農民,半年來採取各種形式的技術培訓達到48場次,參加受訓人 6800人次。其中採取多媒體授課達到15場,5500人次,圖文並茂、生動形象、簡便易懂,深受廣大農民的歡迎和好評。上半年共印發各類技術資料達到 2.8萬份,其中印發《陸城農業》共4期22100份,《宜都農業》3800餘份。把各類科技信息及時準確地送到農民手中,指導農民的科學種田。

三、加大柑桔精品園、安全菜園的建設力度、打造精品名牌

一是在廣泛調查瞭解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了各個方面的因素,確定了在三江村建設安全菜園800畝、在十里鋪村建設柑桔精品園200畝,制定了周密的柑桔精品園、安全菜園的實施方案。

二是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培訓“兩園”農户,在柑桔管理的幾個關健環節,根據柑桔標準化生產的要求。現場指導柑桔枝序修剪、病蟲綜合防治,半年共培訓指導“兩園”農户18次。

三是按照柑桔“兩園”的建設方案精心組織實施,上半年實施了“六個統一”,即統一修剪,統一進行病蟲害防治;統一掛黃色捕蟲板;統一掛捕食蟎;統一發放技術資料;統一掛頻振燈。我們組織100多名科技服務隊員到園修剪,“兩園”共掛黃板 6000 張、掛捕食蟎 3000代、安裝頻振燈 8盞、太陽能頻振燈1台、發放技術資料400多份。

四是加大投入,強化保障。按照柑桔精品園、安全菜園的建設要求,辦事處籌資5萬元。完善了果園道路配套,溝渠整治,同時我們為了加快提升全處柑桔生產水平,在全處村村建設“柑桔田頭學校”使我們的科技人員都有用武之地,我們在車家店、亮家堖、太保湖、驛馬衝、寶塔灣等村也相應建立了百畝示範園,累計投入達到了15萬元。

四、狠抓農產品安全生產

為了有效防治“柑桔大實蠅”的危害,陸城辦事處成立大實蠅防治指揮部,陸城農技服務中心根據市統一安排,結合陸城實際,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1、制定切實可行的實施方案,並由辦事處與各村負責人及打蠟廠業主簽訂大實蠅防治責任書。

2、組建專班,由辦事處黨委副書記張傑任指揮長,組建“聯防隊”,定聯防負責人、定技術負責人、定聯防範圍、定獎懲制度,由村民吳遠財等6人負責對疫區80畝柑桔進行統一防治。

3、辦事處落實專項資金捌仟捌佰元整,確保資金到位。

4、掛缽誘殺,消滅成蟲。大力推廣使用新型誘殺藥劑獵蠅、大實蠅食物誘劑進行樹冠誘殺,共使用“獵蠅”10公斤,大實蠅實物誘劑200代,掛缽XX個,進行蟲情監測,隨時掌握柑桔大實蠅的發展動態。

五、紮實抓好科技入户工作

1、認真搞好農業污染源普查工作,我們深入村組、農户排查污染源種類,源頭,到實地查看受污染農作物的狀況,共走訪農户58户,填寫相關資料58 份。並及時上報,出色的完成了普查工作。

2、實施沃土工程,在全處搞好測土配方施肥取樣100個。進行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培訓2場600人,發放測土配方施肥單300份,實現配方施肥2萬畝。

3、培植農業科技示範户330户。

4、XX年在水稻上引進試種新品種珞優8號、示範推廣紅蓮優6號、ⅱ優084。玉米引進新品種奧玉17、示範推廣臨奧一號、連玉15。在油菜上試種希望98,示範推廣中油雜2號。半年提供優質兩雜種子及各類蔬菜種子共計3萬餘斤,使全處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

六、大力推廣病蟲綜合防治技術、提高兵農業生產效率

為了有效地做好病蟲防治工作,我們採取培訓、發技術資料、開廣播會等多種形式加大宣傳力度,把病蟲信息及時傳到千家萬户。上半年我們在病蟲防治上重點抓了以下幾個方面:

1、在柑桔上,大力推廣病蟲綜合防治技術。一是大力推廣物理防治技術,全處共掛黃板紙3000張。二是推廣“以蟲治蟲”生物防治技術,全處掛捕食蟎 3000代。四是大力推廣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全年為農民提供優質農藥3噸。總之,通過推廣各種實用技術,使柑桔的紅、黃蜘蛛、粉蝨、瘡痂病等各種病蟲害得到了有效控制,為提升柑桔的優質果品率奠定基礎。

2、在水稻生產上主要抓了早稻、中稻的病蟲防治工作。農技中心全體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進行病蟲調查,制定合理的防治方案,實行統一時間,統一藥劑,統一防治方法,及時發送病蟲防治技術資料。

3、在玉米上重點抓了玉米螟、紋枯病的防治工作。

半年來雖取得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我單位財力有限,收入來源較少;二是在抓政治思想工作的同時,業務素質有待提高,我們將繼續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1、繼續抓好科技培訓和《陸城農業》的發放工作,及時為農民傳遞各種信息,提高農民科技種田水平。

2、狠抓柑桔精品園、安全菜園建設,建立一批示範園。

3、抓好大實蠅的防治工作,將蟲果危害率控制在千分之二以下,確保不蔓延、不傳播。

4、抓好病蟲綜合防治工作。

5、大力推廣柑桔、蔬菜無公害標準化生產建設。

6、繼續抓好科技入户工程。大力推廣高效種植模式、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培植農業科技示範户,實現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大力推廣優良品種,使全處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

7、搞好信息反饋及各項配套服務工作。

陸城農業技術服務中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gongzuojingxuan/41qrm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