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識點總結多篇(新版多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識點總結多篇(新版多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識點總結多篇(新版多篇)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識點最新 篇一

1、參考系:描述一個物體的運動時,選來作為標準的的另外的物體。

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一個物體是運動的還是靜止的,都是相對於參考系在而言的。

參考系的選擇是任意的,被選為參考系的物體,我們假定它是靜止的。選擇不同的物體作為參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結論,但選擇時要使運動的描述儘量的簡單。

通常以地面為參考系。

2、質點:

① 定義:用來代替物體的有質量的點。質點是一種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學的抽象。

② 物體可看做質點的條件:研究物體的運動時,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可以忽略。且物體能否看成質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關鍵一點]

(1)不能以物體的大小和形狀為標準來判斷物體是否可以看做質點,關鍵要看所研究問題的性質。當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對所研究的問題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時,物體可視為質點。

(2)質點並不是質量很小的點,要區別於幾何學中的“點”。

3、時間和時刻:

時刻是指某一瞬間,用時間軸上的一個點來表示,它與狀態量相對應;時間是指起始時刻到終止時刻之間的間隔,用時間軸上的一段線段來表示,它與過程量相對應。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來描述質點位置的變化,是質點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是矢量;

路程是質點運動軌跡的長度,是標量。

5、速度:

用來描述質點運動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與通過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比值,其定義式為v = Δx/Δt,方向與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對變速運動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時速度:是質點在某一時刻或通過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時速度簡稱速度,它可以精確變速運動。瞬時速度的大小簡稱速率,它是一個標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變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義式為。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與速度的變化量方向相同(注意與速度的方向沒有關係),大小由兩個因素決定。

易錯現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慮大小,不注意方向。

2、錯誤理解平均速度,隨意使用。

3、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間的關係。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識點總結 篇二

力的合成

求幾個共點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力是矢量,其合成與分解都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一條直線上兩力合成,在規定正方向後,可利用代數運算。

(3)互成角度共點力互成的分析

①兩個力合力的取值範圍是|F1-F2|≤F≤F1+F2

②共點的三個力,如果任意兩個力的合力最小值小於或等於第三個力,那麼這三個共點力的合力可能等於零。

③同時作用在同一物體上的共點力才能合成(同時性和同體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於某一個分力。

力的分解

求一個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1)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運算,同樣遵循平行四邊形定則。

(2)已知兩分力求合力有唯一解,而求一個力的兩個分力,如不限制條件有無數組解。

要得到唯一確定的解應附加一些條件:

①已知合力和兩分力的方向,可求得兩分力的大小。

②已知合力和一個分力的大小、方向,可求得另一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③已知合力、一個分力F1的大小與另一分力F2的方向,求F1的方向和F2的大小:

若F1=Fsinθ或F1≥F有一組解

若F>F1>Fsinθ有兩組解

若F

(3)在實際問題中,一般根據力的作用效果或處理問題的方便需要進行分解。

(4)力分解的解題思路

力分解問題的關鍵是根據力的作用效果畫出力的平行四邊形,接着就轉化為一個根據已知邊角關係求解的幾何問題。因此其解題思路可表示為:

必須注意:把一個力分解成兩個力,僅是一種等效替代關係,不能認為在這兩個分力方向上有兩個施力物體。

矢量與標量

既要由大小,又要由方向來確定的物理量叫矢量;

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的物理量叫標量

矢量由平行四邊形定則運算;標量用代數方法運算。

一條直線上的矢量在規定了正方向後,可用正負號表示其方向。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 篇三

一、探究形變與彈力的關係

彈性形變(撤去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外力後能恢復原來形狀的物體的形變)範性形變(撤去使物體發生形變的外力後不能恢復原來形狀的物體的形變)3、彈性限度:若物體形變過大,超過一定限度,撤去外力後,無法恢復原來的形狀,這個限度叫彈性限度。

二、探究摩擦力

滑動摩擦力:一個物體在另一個物體表面上相當於另一個物體滑動的時候,要受到另一個物體阻礙它相對滑動的力,這種力叫做滑動摩擦力。

説明:摩擦力的產生是由於物體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三、力的合成與分解

(1)若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僅受兩個力作用,這兩個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即二力平衡

(2)若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受三個力作用,則這三個力中的任意兩個力的合力一定與另一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

(3)若處於平衡狀態的物體受到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力的作用,則宜用正交分解法處理,此時的平衡方程可寫成

①確定研究對象;

②分析受力情況;

③建立適當座標;

④列出平衡方程

四、共點力的平衡條件

1、共點力:物體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線或作用線的延長線能相交於一點的力

2、平衡狀態:在共點力的作用下,物體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的狀態。

説明:這裏的靜止需要二個條件,一是物體受到的合外力為零,二是物體的速度為零,僅速度為零時物體不一定處於靜止狀態,如物體做豎直上拋運動達到點時刻,物體速度為零,但物體不是處於靜止狀態,因為物體受到的合外力不為零。

3、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條件:合力為零,即0

説明;

①三力匯交原理:當物體受到三個非平行的共點力作用而平衡時,這三個力必交於一點;

②物體受到N個共點力作用而處於平衡狀態時,取出其中的一個力,則這個力必與剩下的(N-1)個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③若採用正交分解法求平衡問題,則其平衡條件為:FX合=0,FY合=0;

④有固定轉動軸的物體的平衡條件

五、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學過物理學的人都會知道牛頓第三定律,此定律主要説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的關係。在對一個物體用力的時候同時會受到另一個物體的反作用力,這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並且保持在一條直線上。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 篇四

一、基本概念

1、質點

2、參考系

3、座標系

4、時刻和時間間隔

5、路程: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

6、位移:表示物體位置的變動。可用從起點到末點的有向線段來表示,是矢量。 位移的大小小於或等於路程。

7、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位置變化的快慢程度。

分類平均速度: 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

瞬時速度:

與速率的區別和聯繫 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標量

平均速度=位移/時間,平均速率=路程/時間

瞬時速度的大小等於瞬時速率

8、加速度

物理意義:表示物體速度變化的快慢程度

定義: (即等於速度的變化率)

方向:與速度變化量的方向相同,與速度的方向不確定。(或與合力的方向相同)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識點總結 篇五

力的合成和分解

1、標量和矢量:

(1)將物理量區分為矢量和標量體現了用分類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2)矢量和標量的根本區別在於它們遵從不同的運算法則:標量用代數法;矢量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

(3)同一直線上矢量的合成可轉為代數法,即規定某一方向為正方向,與正方向相同的物理量用正號代人,相反的用負號代人,然後求代數和,最後結果的正、負體現了方向,但有些物理量雖也有正負之分,運算法則也一樣,但不能認為是矢量,最後結果的正負也不表示方向,如:功、重力勢能、電勢能、電勢等。

2、力的合成與分解:

(1)合力與分力:如果一個力作用在物體上,它產生的效果跟幾個力共同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效果相同,這個力就叫做那幾個力的合力,而那幾個力叫做這個力的分力。

(2)共點力的合成:

1、共點力

幾個力如果都作用在物體的同一點上,或者它們的作用線相交於同一點,這幾個力叫共點力。

2、力的合成方法

求幾個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①若和在同一條直線上

a.、同向:合力方向與、的方向一致

b.、反向:合力,方向與、這兩個力中較大的那個力向。

②、互成θ角——用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

3、平行四邊形定則:

兩個互成角度的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這兩個力的有向線段為鄰邊,作平行四邊形,它的對角線就表示合力的大小及方向,這是矢量合成的普遍法則。

求F、的合力公式:(為F1、F2的夾角)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從平行四邊行法則。

(2) 兩個力的合力範圍: F1-F2 F F1 +F2

(3) 合力可以大於分力、也可以小於分力、也可以等於分力

(4)兩個分力成直角時,用勾股定理或三角函數。

注意事項:

(1)力的合成與分解,體現了用等效的方法研究物理問題。

(2)合成與分解是為了研究問題的方便而引入的一種方法,用合力來代替幾個力時必須把合力與各分力脱鈎,即考慮合力則不能考慮分力,同理在力的分解時只考慮分力,而不能同時考慮合力。

(3)共點的兩個力合力的大小範圍是

|F1-F2|≤F合≤Fl+F2.

(4)共點的三個力合力的最大值為三個力的大小之和,最小值可能為零。

(5)力的分解時要認準力作用在物體上產生的實際效果,按實際效果來分解。

(6)力的正交分解法是把作用在物體上的所有力分解到兩個互相垂直的座標軸上,分解最終往往是為了求合力(某一方向的合力或總的合力)。

易錯現象:

1、對含靜摩擦力的合成問題沒有掌握其可變特性

2、不能按力的作用效果正確分解力

3、沒有掌握正交分解的基本方法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識點總結 篇六

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1、物體的平衡:

物體的平衡有兩種情況:一是質點靜止或做勻速直線運動;二是物體不轉動或勻速轉動(此時的物體不能看作質點)。

2、共點力作用下物體的平衡:

①平衡狀態: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物體的加速度為零。

②平衡條件:合力為零,亦即F合=0或∑Fx=0,∑Fy=0

a、二力平衡:這兩個共點力必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

b、三力平衡:這三個共點力必然在同一平面內,且其中任何兩個力的合力與第三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即任何兩個力的合力必與第三個力平衡

c、若物體在三個以上的共點力作用下處於平衡狀態,通常可採用正交分解,必有:

F合x= F1x+ F2x + ………+ Fnx =0

F合y= F1y+ F2y + ………+ Fny =0 (按接觸面分解或按運動方向分解)

③平衡條件的推論:

(ⅰ)當物體處於平衡狀態時,它所受的某一個力與所受的其它力的合力等值反向。

(ⅱ)當三個共點力作用在物體(質點)上處於平衡時,三個力的矢量組成一封閉的三角形按同一環繞方向。

3、平衡物體的臨界問題:

當某種物理現象(或物理狀態)變為另一種物理現象(或另一物理狀態)時的轉折狀態叫臨界狀態。可理解成“恰好出現”或“恰好不出現”。

臨界問題的分析方法: 極限分析法:通過恰當地選取某個物理量推向極端(“極大”、“極小”、“極左”、“極右”)從而把比較隱蔽的臨界現象(“各種可能性”)暴露出來,便於解答。

易錯現象:

(1)不能靈活應用整體法和隔離法;

(2)不注意動態平衡中邊界條件的約束;

(3)不能正確制定臨界條件。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識點 篇七

【一】

1、質點:

(1)沒有形狀、大小且有質量的點

(2)質點是一個理想化模型,實際並不存在

(3)一個物體是否能看成質點並不取決於這個物體的大小,而是看所研究的問題中物體的形狀大小和物體上各部分運動情況的差異是否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體問其具體分析。

2、加速度(A)

(1)加速度的定義: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變快慢的物理量,它等於速度的改變量跟發生這一改變量所用時間的比值,定義式:

(2)加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是速度變化的方向

(3)在變速直線運動中,若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同,則質點做加速運動;若加速度的方向與速度方向相反,則則質點做減速運動。

(1)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它等於位移s跟發生這段位移所用時間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體運動的方向。在國際單位制中,速度的單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變速運動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一個作變速運動的物體,如果在一段時間t內的位移為s,則我們定義v=s/t為物體在這段時間(或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體在這段時間內的位移的方向。

(3)瞬時速度是指運動物體在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從物理含義上看,瞬時速度指某一時刻附近極短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瞬時速度的大小叫瞬時速率,簡稱速率。

4、勻速直線運動(A)

(1)定義:物體在一條直線上運動,如果在相等的時間內位移相等,這種運動叫做勻速直線運動。

根據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質點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位移相等,質點在相等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等,質點的運動方向相同,質點在相等時間內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識點 篇八

1、牛頓第一定律:一切物體總保持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靜止狀態,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變這種狀態為止。

理解要點:

(1)運動是物體的一種屬性,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2)它定性地揭示了運動與力的關係,即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運動狀態指物體的速度)又根據加速度定義:,有速度變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可以説:力是使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不能説“力是產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維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説“力是改變加速度的原因”。);

(3)定律説明了任何物體都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屬性——慣性;一切物體都有保持原有運動狀態的性質,這就是慣性。慣性反映了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難易程度(慣性大的物體運動狀態不容易改變)。質量是物體慣性大小的量度。

(4)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第二定律的基礎,物體不受外力和物體所受合外力為零是有區別的,所以不能把牛頓第一定律當成牛頓第二定律在F=0時的特例,牛頓第一定律定性地給出了力與運動的關係,牛頓第二定律定量地給出力與運動的關係。

2、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

公式F=ma.

理解要點:

(1)牛頓第二定律定量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係,即知道了力,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研究其效果,分析出物體的運動規律;反過來,知道了運動,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研究其受力情況,為設計運動,控制運動提供了理論基礎;

(2)牛頓第二定律揭示的是力的瞬時效果,即作用在物體上的力與它的效果是瞬時對應關係,力變加速度就變,力撤除加速度就為零,注意力的瞬時效果是加速度而不是速度;

(3)牛頓第二定律F=ma定義了力的基本單位——牛頓(使質量為1kg的物體產生1m/s2的加速度的作用力為1N,即1N=1kg.m/s2.

(5)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的步驟:

①明確研究對象。可以以某一個物體為對象,也可以以幾個物體組成的質點組為對象。

②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同時還應該分析研究對象的運動情況(包括速度、加速度),並把速度、加速度的方向在受力圖旁邊畫出來。

③若研究對象在不共線的兩個力作用下做加速運動,一般用平行四邊形定則(或三角形定則)解題;若研究對象在不共線的三個以上的力作用下做加速運動,一般用正交分解法解題(注意靈活選取座標軸的方向,既可以分解力,也可以分解加速度)。

④當研究對象在研究過程的不同階段受力情況有變化時,那就必須分階段進行受力分析,分階段列方程求解。

注:嚴格按照以上步驟解題,同時認真畫出受力分析圖,標出運動情況,那麼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6)運用牛頓運動定律解決的動力學問題常常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兩類動力學基本問題):

(1)已知物體的受力情況,要求物體的運動情況。如物體運動的位移、速度及時間等。

(2)已知物體的運動情況,要求物體的受力情況(求力的大小和方向)。

但不管哪種類型,一般總是先根據已知條件求出物體運動的加速度,然後再由此得出問題的答案。

3、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

理解要點: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賴性,它們是相互依存,互以對方作為自已存在的前提;(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時性,它們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同時變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後有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質的力;(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疊加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別作用在兩個不同的物體上,各產生其效果,不可求它們的合力,兩個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這應注意同二力平衡加以區別。(5)區分一對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對平衡力:一對作用力反作用力和一對平衡力的共同點有: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不同點有:作用力反作用力作用在兩個不同物體上,而平衡力作用在同一個物體上;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種性質的力,而平衡力可能是不同性質的力;作用力反作用力一定是同時產生同時消失的,而平衡力中的一個消失後,另一個可能仍然存在。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識點總結 篇九

力 重力 彈力 摩擦力

1、力:

力是物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有力必有施力物體和受力物體。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點叫力的三要素。用一條有向線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來的方法叫力的圖示。

按照力命名的依據不同,可以把力分為

①按性質命名的力(例如:重力、彈力、摩擦力、分子力、電磁力等。)

②按效果命名的力(例如:拉力、壓力、支持力、動力、阻力等)。

力的作用效果:

①形變;②改變運動狀態。

2、重力:

由於地球的吸引而使物體受到的力。重力的大小G=mg,方向豎直向下。作用點叫物體的重心;重心的位置與物體的質量分佈和形狀有關。質量均勻分佈,形狀規則的物體的重心在其幾何中心處。薄板類物體的重心可用懸掛法確定,

注意:重力是萬有引力的一個分力,另一個分力提供物體隨地球自轉所需的向心力,在兩極處重力等於萬有引力。由於重力遠大於向心力,一般情況下近似認為重力等於萬有引力。

3、彈力:

(1)內容:發生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會對跟它接觸的且使其發生形變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叫彈力。

(2)條件:①接觸;②形變。但物體的形變不能超過彈性限度。

(3)彈力的方向和產生彈力的那個形變方向相反。(平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於接觸面;曲面接觸面間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於過研究點的曲面的切面;點面接觸處產生的彈力,其方向垂直於面、繩子產生的彈力的方向沿繩子所在的直線。)

(4)大小:

①彈簧的彈力大小由F=kx計算,

②一般情況彈力的大小與物體同時所受的其他力及物體的運動狀態有關,應結合平衡條件或牛頓定律確定。

4、摩擦力:

(1)摩擦力產生的條件:接觸面粗糙、有彈力作用、有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三者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跟接觸面相切,與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方向相反。但注意摩擦力的方向和物體運動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還可能成任意角度。

(3)摩擦力的大小:

① 滑動摩擦力:

説明:a、FN為接觸面間的彈力,可以大於G;也可以等於G;也可以小於G

b、為滑動摩擦係數,只與接觸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關,與接觸面

積大小、接觸面相對運動快慢以及正壓力FN無關。

② 靜摩擦:由物體的平衡條件或牛頓第二定律求解,與正壓力無關。

大小範圍0

(fm為最大靜摩擦力,與正壓力有關)

靜摩擦力的具體數值可用以下方法來計算:一是根據平衡條件,二是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求出合力,然後通過受力分析確定。

(4) 注意事項:

a、摩擦力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以與運動方向相反,還可以與運動方向成一定夾角。

b、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負功,還可以不作功。

c、摩擦力的方向與物體間相對運動的方向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相反。

d、靜止的物體可以受滑動摩擦力的作用,運動的物體可以受靜摩擦力的作用。

易錯現象:

1、不會確定系統的重心位置

2、沒有掌握彈力、摩擦力有無的判定方法

3、靜摩擦力方向的確定錯誤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識點總結 篇十

一、運動的描述

1、機械運動:物體在空間中所處位置發生變化,這樣的運動叫做機械運動。

2、運動的特性:普遍性,永恆性,多樣性。

3、質點:在研究物體運動的過程中,如果物體的大小和形狀在所研究問題中可以忽略時,把物體簡化為一個點,認為物體的質量都集中在這個點上,這個點稱為質點。

4、時間與時刻:鐘錶指示的一個讀數對應着某一個瞬間,就是時刻,時刻在時間軸上對應某一點。兩個時刻之間的間隔稱為時間,時間在時間軸上對應一段。路程和位移:路程表示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但不能完全確定物體位置的變化,是標量。從物體運動的起點指向運動的重點的有向線段稱為位移,是矢量。

二、探究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1、物體僅在中立的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叫做自由落體運動(理想化模型)。在空氣中影響物體下落快慢的因素是下落過程中空氣阻力的影響,與物體重量無關。

2、伽利略的科學方法:觀察→提出假設→運用邏輯得出結論→通過實驗對推論進行檢驗→對假説進行修正和推廣。

三、研究物體間的相互作用:探究彈力

1、產生形變的物體由於要恢復原狀,會對與它接觸的物體產生力的作用,這種力稱為彈力。

2、彈力方向垂直於兩物體的接觸面,與引起形變的外力方向相反,與恢復方向相同。繩子彈力沿繩的收縮方向;鉸鏈彈力沿杆方向;硬杆彈力可不沿杆方向。彈力的作用線總是通過兩物體的接觸點並沿其接觸點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彈性限度內,彈簧彈力F的大小與彈簧的伸長或縮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F=kx。

4、上式的k稱為彈簧的勁度係數(倔強係數),反映了彈簧發生形變的難易程度。

5、彈簧的串、並聯:串聯:1/k=1/k1+1/k2並聯:k=k1+k2。

四、牛頓第二定律

1、物體的加速度跟所受合外力成正比,跟物體的質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a=k·F/m(k=1)→F=ma。

3.k的數值等於使單位質量的物體產生單位加速度時力的大小。國際單位制中k=1。

4、當物體從某種特徵到另一種特徵時,發生質的飛躍的轉折狀態叫做臨界狀態。

5、極限分析法(預測和處理臨界問題):通過恰當地選取某個變化的物理量將其推向極端,從而把臨界現象暴露出來。

6、牛頓第二定律特性:

①矢量性:加速度與合外力任意時刻方向相同。

②瞬時性:加速度與合外力同時產生/變化/消失,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

③相對性:a是相對於慣性系的,牛頓第二定律只在慣性系中成立。

④獨立性:力的獨立作用原理:不同方向的合力產生不同方向的加速度,彼此不受對方影響。(5)同體性:研究對象的統一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gongzuojingxuan/wk36q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