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社會實踐農村總結報告多篇

社會實踐農村總結報告多篇

社會實踐農村總結報告多篇

【第1篇】暑期農村醫改宣傳社會實踐總結報告

7月12日,收拾行李,踏上赴基層實踐之路。這次社會實踐,收穫頗多。

因為辛苦,所以在一起。這次社會實踐,我的感受與所有隊員的一樣,用兩個詞形容:辛苦、快樂。旅途的勞累、住宿伙食的簡陋、開展工作的艱辛,足以讓我們感到疲憊。但是,我看中的是同學之間相處的快樂和感動。參與社會實踐,這是走出校門、走向社會的一次練兵。在學校,同學之間的相處主要是發生在學習生活過程中。但是,從這支實踐隊伍組建開始,我們就是一個温馨團結、同舟共濟的小集體。七天的時間,我們朝夕相處,共同出謀劃策、一起度過難關,互相關心,相互幫助,一起吃苦,吃同樣的苦;分享歡樂,親如家人。

現代人習慣於把內心的感動用幽默的方式表達。在實踐結束各奔西東的時候,雖然沒有依依惜別煽情的畫面,但是我們都在內心為彼此道聲珍重。

實踐的七天時間,同甘共苦的辛酸換來了真摯的友誼。付出真情,我們收穫感動。這些經歷讓我們多一份成熟,看不見摸不着,抽象得存在於記憶中,但是人與人之間的差別就是這些經歷背景的不同。這段寶貴的回憶:那年的夏天、那個南安的夜晚、那些我們十八個人共同關心過的可愛淳樸的老人……明天的我們,要起程奔往下一站,要帶着這份歷練奔跑!

收穫總在辛勤耕耘之後。十八個人一起踏入社會,深入基層。我們渺小得猶如一葉扁舟。而作為宣傳負責人的我,體會尤深。“心繫農村醫改,共建和諧海西”,我們是一支這樣的隊伍,沒有任何奢求,只為響應黨的號召,遵從學校的安排。但是,我們試圖吶喊一聲讓我們所服務的基層知道我們這羣人的存在,也顯得那麼困難,更不用説爭取哪個熱情的媒體留下一小塊容納我們存在的空間。我們拿着少得可憐的經費,承受着精打細算的壓力。掛着寒酸的唯一的一條橫幅,期盼地方媒體哪怕是南安電視台的光臨。

我深知,宣傳對活動的重要性。從實踐開始無依無靠的感覺,到後來南安電視台記者的來訪,我們本着不放棄不泄氣的精神,勇敢推銷自己。我們把每天簡報當天發送回學校,我們把每天的成果精心統計,不斷向相關媒體告知我們的動態。為此,我首先確保每天採集到最新的消息、提煉出最有價值的報道、捕捉到最有意義的畫面。其次,主動向泉州電視台和南安電視台電話訪問傳遞這些消息。但是,現在是雙贏的社會,經過我們再三的努力,終於在我們最精彩和籌備最艱辛的“急救安全演習晚會”時,南安電視台記者到現場做了饒有興趣的採訪!

慶幸的是,我們七天的努力終於通過這個平台體現出了價值。同時也拿到珍貴的錄象帶,我和所有隊員一樣興奮,這段時間的勞累:值了!

當然,我的收穫遠不止這些。一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讓我覺的很慶幸。我告訴自己,還好今年參加了社會實踐。不説今後這樣的機會難得,就是這次南安之行帶給我的動力就無法估量。我見到了中國農村最直接的面容,我接觸了中國最需要幫助的羣體,我認識到了自己還是除了理論知識以外什麼都不會的學生,我看到了自己在活生生的父老鄉親面前的無能為力。

我看到了他們對科學的渴望或者需求,但是我能做的只有一點點。我想幫助他們,卻是杯水車薪。

醫療改革是一個我們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的事業。需要無數人的努力。我把自己確定為其中的一股力量,不懈努力!

【第2篇】關於大學三下鄉農村社會實踐總結報告

2022年7月22日至7月27日,我隨xx大學工程學院三下鄉隊伍來到平度市崔家集鎮周家村社會實踐。對於從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來説,是一次難得的經歷。短短的五天時間,感受了濃厚的鄉村生活氣息,也產生了很多感想。

周家村是遠近聞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積1550畝,住户面積200畝,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黨員19名。村固定資產120萬,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鄉村中屬富裕水平。周村長自74年上任以來,為村裏的工作耗盡心血,給村裏帶來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提起周村長,村裏的老少爺們兒們都直豎大拇指。

進村後,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齊的房舍,以及道路兩旁那既有經濟效益又能美化環境的柿子樹,與我想象中的農村有着相當大的區別。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後,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裏的治安情況相當好。經濟上的寬裕和生活上的安寧,使我毫不誇張的用了'安居樂業'來作為周家村給我的第一印象。

聽村裏的領導介紹,村裏的主要收入來源於種植業,其中200畝果園收益可達每畝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達到了每畝10000元。但當我們問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業和項目時,村裏領導向我們道出了苦衷:數年前曾有一木器廠,在村裏投入生產,但不到3年,木器廠就因接連虧損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後的幾次上項目的想法,都因缺資金少技術(尤其是少技術少人才)而夭折。

'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在其後幾天給孩子們上課的過程中,這個烙印日漸加深。

學校並不算大,還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殘缺的課桌,與偏遠山區相比,以令孩子們滿足。但與我從小生活的城市中的國小已有着天壤之別。僅從每天上完課孩子們必須將自己的凳子搬回家來説,這的學習環境並不能用一個'好'字來形容。但孩子們那對學習特有的熱情和認真把我深深的感動了,他們幾乎想要我們在5天之內把所知道的所有知識都教給他們。

在和孩子們的交流中我瞭解到,他們都很想成為大學生成為科學家,對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和憧憬。但當我問他們以後回不回來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沉默了。也許是還是國小生的他們尚未明白我這個問題的含義,也許是一直以來伴隨他們左右的'考大學,去大城市'的話影響着他們。沒有一個孩子表示自己將回到自己的家鄉。

'人才、教育'再一次在我的腦海中迴盪着。

一位朋友曾對我講過一個真實的故事,某省重點中學有一位來自窮山村的學生,學習非常用功。他的牀頭貼着一句激勵自己學習的話,只有九個字:別忘了!你是農村户口!!!

聽到這件事的時候,我的內心是沉重的。我國城鄉的巨大差異造成了教育觀念上一個極其偏激的錯誤。農村的孩子迫於自己農村户口及生活環境的壓力,幾乎用盡自己所有的精力去學習考大學,以此來擺脱落後的環境,實現自己美好生活的夢想。但當這些村裏的驕傲考出去成為大學生以後呢?他們中有幾個回到自己那還不富裕的家鄉,投身其中的建設呢?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這本無可厚非,但村裏留下的是什麼?幾個大學生的名字,一個虛幻的榮譽而已。人才依舊缺乏,生活依舊貧困。

這種人才流向並非只存在於農村和城市之間,也同樣存在於小城市和大城市之間,落後地區和發達地區之間,以至於我國的西部和東部之間及國內和國外之間。

孩子們的想法和做法並非出自自己思考,而大部分都來源於家長和老師的言傳身教。在和一位老大爺的聊天當中,老人告訴我們他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都考學去了城市,在談到孫子時,老人很自豪的告訴我們,他的大孫子剛在一所省重點高會考了前十名,以後考大學,考名牌大學,到大城市去!老人的笑容讓我感受到了家長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情。我問老人想沒想過讓孫子回家鄉支援家鄉建設,老人説:'村子裏太苦,能到外面去,幹嘛回來。誰不想讓自己的孩子過點好日子!'

以周家村的生活水平來説,村子應屬富裕的行列。周家村的村民都不想讓孩子回來,可想而知其他貧困村的情況。

周家村之所以富裕,關鍵在於和韓國合作的200畝高效田,其實這對村裏既是一筆客觀的收入,又是一種勞動力的利用。韓國人出種子,出技術,村裏出勞力,出土地,收穫後,韓國人回收所有果實和種子,付給村裏的報酬只是收益中極少的一部分。而且還規定村裏不得留果留種,否則將受重罰。這完全是一種勞動力的欺騙,可是以我們的知識就是無法掌握其中的技術關鍵。而我們為了這筆可觀的收入,還必須甘受韓國人的這種技術欺騙,其原因何在?人才不足!!試想如果村裏有這麼一批農業知識相當豐富的人才,我們完全可以掌握韓國人的技術,從而為我們自己所用,那時所有的收益都將歸我們自己所有。村裏將遠比現在要富裕!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村裏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一些客觀現實又使我們的教育觀念發生變化,造成了人才的流失。改革開放20年來,人們的思想有了極大的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已經意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在周家村採訪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80%的家庭將孩子的教育費用作為自己未來幾年內的最重要支出。在資金比過去有了保障之後,我們支持農村教育以不僅僅是財力上的幫助,還應是教育人才和教育觀念上的幫助。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樣需要做人的道理、適應時代發展的觀念和大局觀。我們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有責任有義務盡我們最大的努力支持農村的教育事業!

下鄉過程中所見所聞很多,但我認為最重要的還是教育問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新時期農村的教育事業依然面臨很多的問題,解決好這些問題將極大的促進農村的發展.

關於大學三下鄉農村社會實踐總結報告

【第3篇】大學生農村社會實踐總結報告

大學生農村社會實踐總結報告

這次社會實踐的時間為七天,參加隊員有六名。在這短短的幾天裏,我們主要開展了四項較大的活動,下面我就簡要的進行一下彙報。

一、“放飛孩子的夢想,托起明天的太陽”主題班會。

在班會上,我主持的專題叫“美麗照片,精彩北京”,做這個活動我的初衷是想借照片展示給沒到過北京的山村孩子們一個感性的認識,那些照片都是我去下鄉之前親自到北京各大景點拍攝的(包括******、人民大會堂、歷史博物館、人民英雄紀念碑、故宮、新華門、中央電視塔、中華世紀壇、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

我的這個專題在班會上是第一部分。當我給孩子們一張張地做講解的時候,孩子們那種渴望知識的眼神深深的打動着我、震撼着我,勤奮、刻苦、努力、上進是在場的每一個孩子都具備的,從他們那雙充滿求知慾的眼睛裏,我可以清清楚楚的看到。

和孩子們一起的幾個小時裏,我過得快樂而充實,彷彿又回到了自己的童年,當學生代表給我們佩帶紅領巾的時候,我真的很激動,激動的程度不比我第一次帶紅領巾的時候差;當孩子們用洪亮的聲音唱着《好一朵茉莉花》時,我不知為什麼,也許是一種衝動。我的眼睛開始模糊了,我想我真的是被他們感動了,被他們的純真、活潑、樸實感動了。

在這些孩子的身上,我真正體會到了“從絕望中尋找希望”這句話的深刻含義,讓我感覺到我的做法是對的,如果這次活動能增強他們對未來美好的憧憬,那我們的這個活動就算是成功了!

我們的這次活動得到了當地領導、老師、同學的一致好評。其實我們的活動時間是有所改變的,不是嚴格按照計劃的。計劃是到達的第二天開展這個主題班會的,但我們到達的那天已經是晚上六點了,食宿問題還沒有安排妥當,所以第二天開展活動的條件根本不具備,我們就馬上開會,一致通過決定第三天再做。實際證明,我們的調整很正確,主題班會因為準備的充分,所以開的很成功。這也告訴了我們在以後的工作中,根據實際情況,適當調整計劃是很必要的。

二、走訪農民,尋找科技帶頭人。

為了儘快瞭解舊堡村,我們第二天一大早就和村幹部進行了座談,座談會的地點就在村委會,形式很簡單,但內容卻很充實。

村幹部介紹説:“舊堡村共一萬三千畝耕地,二十六眼機井,平均三、四畝地就有一眼井,不算缺水。種植的主要作物是玉米,其他還種一些蔬菜,象豆角,西紅柿什麼的。養殖業也不算髮達,正處在剛剛起步的階段,還沒有形成什麼規模,主要品種比較單一,就豬、牛、雞等傳統品種,特種養殖還沒有。”

我是農大東區學機械的學生,這次下鄉的目的有一個就是調查一下農業機械在農村的普及程度和農民需要什麼樣的機械。但當我問到這個問題時,村幹部很乾脆的回答:“我們村根本不存在農業機械化,一切農活全部由農民手工去做,完全是原始的東西,不存在什麼機械化。”當時我真的很驚訝,問他們為什麼不用一些機械代替人來做這些重複性很強有很繁重的工作時,他們是這樣回答的:“如果都機械化了,那不就有的剩餘勞動力了?”我想農民他們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也許他們就是這麼認識的,我們的任務是來調查的,在短短的幾天裏,我們不可能改變他們的思想,就沒有在往下追問。

於是我就轉換話題,説:“在現在的這種耕作過程中,有沒有哪種工作是農民認為比較繁重的,希望由機械代替的?”村幹部想了想説:“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玉米杆被收割後,剩餘的部分,一部分在地裏,一部分在地上,農民處理起來比較費勁,現在全憑農民用鋤頭一棵一棵的往出挖,又費時又費力。希望能有一種機器代勞。”我個人認為,市場上應當有這種機器,只不過當地的信息不是很豐富。打算回來在網上或者從別的渠道幫農民們找找,如果真的沒有的賣,那下次學校再舉辦創新大賽,我就做這個機器了。

其他的隊員也就他們自己的專業問了些問題,例如,學法律的就比較關心農業的法規政策等問題,像税費改革什麼的;學化肥的就問的是作物的一些疾病。在他們問的時候,我就仔細地聽,然後認真地作筆記,我想雖然這些跟我的專業不相關,但是多知道一些總沒有壞處。

座談大概持續了兩個小時,我們對舊堡的總體情況有了個整體的認識,但光聽村幹部講,是絕對不能完全瞭解的,所以我們決定下午親自到農民家裏去看一看。

吃過午飯,我們來到一家養羊的專業户,它是全村開始養羊較早的一家,直到今年已經5年了。我們去的那天是下午,正好他丈夫趕着羊羣去放羊了,家中只有女主人和3歲的小女兒在,15歲的大女兒今年開學上八年級,放假去學校補課了。

她家養羊的數目是全村最多的,現在有70只大羊,30只小羊,最多的時候有140只呢;總共有8畝半地,除了七分種的是胡蘿蔔,其餘種的都是玉米,每年收穫的胡蘿蔔和玉米都用來餵羊,但據她所説,這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一定量的放牧。雖然國家現在正在實施“退耕還林”政策,明令禁止放牧,但如果不放牧,只讓羊吃飼料是根本吃不起的,起早貪黑的幹上一年,説不定還會賠上一、兩千呢,所以他們不得不偷着放。

她家有一隻母羊的肚子右側偏下的地方有一軟的疙瘩,是去年冬天發現的,請獸醫來看過,做過一次手術,打開後疙瘩裏邊是小腸,沒敢動,又給縫上了,其間,這隻母羊還生育了小羊,這個疙瘩也沒有遺傳給小羊,小羊現在很健康。為了趕在他們放羊之前看到那隻母羊,第二天我們起了個大早,對他們家進行了回訪,並給那隻羊拍了照,打算回來向學校的有關專家教授請教一下。

為了節約時間,我們制定了十六字的訪問過程,即“贈送資料、説明來意、瞭解情況、記錄問題”。有了明確的過程,我們訪問起來,越來越得心應手了。

接下來,我們又走訪了另一家以養羊為主業的養殖户,與上一家相比顯得正規了許多,有專門的羊舍,而不是簡單的羊圈,羊的品種也很統一——小尾寒羊。

他家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規模,是因為他貸了20萬元的款,也是全村一次性貸款貸的最多的。當我們問起對貸款風險的看法時,他是這樣回答的:“只要你把所貸的款都投到項目上去,然後一心一意的去幹,一般是不會賠的,就是賠了,像你建的羊舍,買的羊,也足夠還貸款的,其實風險是很小的,重要的是你認真去對待。”他還很誠實的告訴我們,在貸款方面,除了要把項目計劃認認真真做好,憑關係,找路子,也是很重要的。

在養羊的過程中,他遇到了許多實際問題。一是飼料的貯藏,今年他花了9000元建了一個貯藏飼料的大坑,但是到現在一直不敢用,因為還沒有經過科學的論證,如果這貯藏大坑設計的不合適,貯藏的飼料到冬天就會腐爛,貯藏的飼料腐爛了是一筆不小的損失,羊又不能不喂,還要去買飼料,這時的飼料是很貴的,所以裏外裏就虧了許多,所以一直不敢投入使用;二是農民或者説是養殖户急需貯存青杆和黃杆所能獲得的營養價值的具體數據表,要是有了這樣的表,農民就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青貯還是黃貯了,從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三是市場上沒有一種可以專門用來餵養羊的飼料,要是有這麼一種羊飼料,農民們也就不用貯存飼料了;四是農民已經有了作胚胎移植的願望,但苦於沒有技術,如果有哪位教授有研究這方面的可以與他們合作,他們願意提供羊等基本材料,實驗成功後的具體事宜還有待於進一步的商量。其實,這個農民的這種思想已經是“公司+農户”的最新的經營模式的雛形了。看來,有些農民的思想已經很先進了。就這樣,那天我們走訪了3家,在後來的幾天裏,我們又走訪了13家,這次共走訪了16家。收穫真的不小,常常被有思想、有遠見、有決策的農民所感動,更被他們的勤勞、樸實的品質所折服。

三、建立“中國農業大學農村發展研究會舊堡農業科技服務站”,與當地進行長期合作。

建立這個服務站的目的或者説是初衷就是使我們農大的學生與農民保持密切的聯繫,充分了解農民的需求,在我們的學習當中,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有所側重,真正做到學有所用,這樣,我們學習起來就更有動力了;

同時,農民也能得到真正的實惠,首先,我們所提供的資料、信息都是免費的,沒有經濟利益在其中,也就不存在什麼欺騙,不像有些種子公司賣假種子可以得到的利潤卻不顧辛苦一年而顆粒無收的農民,我們不會;其次,是長期合作,農民可以隨時把遇到的比較棘手的問題通過服務站告訴我們,要是我們能解決、有把握的東西,會毫無保留的告訴農民,如果我們解決不了,或者把握不大,我們也會負責的告訴農民,讓他們先等等,我們會替他們去請教學校裏專家、教授們。

畢竟,我們是全國重點大學,是全國最棒的農業大學,擁有農業方面的權威人士,相信他們也肯定願意幫助農民的。我們願意起一個橋樑作用,一個窗口作用,讓農民和教授見上面、説上話。我們的教授們也許會從這些問題當中,得到些靈感,説不定有的新科技成果誕生呢!學生、農民、教授三方面都受益的一件事情通過建立一個農業科技服務站就能實現,而受益多少就要看日後服務站的運作情況了。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這次建站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項工作:

1、制定“中國農業大學農村發展研究會舊堡農業科技服務站”管理制度的暫行辦法;

2、經過走訪農户,對農民進行了解,確定農業科技服務站站長以及舊堡村科技帶頭人;

3、向農業科技服務站捐贈圖書、光盤等資料,其中部分留在服務站作為保存本;

4、由於怕耽誤農民的時間,我們決定為農民送書到家,加強對服務站的宣傳。

四、農事實習。説起來是很簡單的活,就是給玉米地鋤草。

不過這可是我長這麼大以來第一次幹這種活。一開始不會鋤,亂鋤一氣,草沒鋤掉幾棵,手上倒磨出了幾個泡,後來慢慢的掌握技巧了,也鋤的快多了,不一會我就把一壟鋤完了。玉米地裏不透氣,很熱,我這才親身體會到了農民們的不容易,作為農大的學生應該給農民辦點實事,更堅定了我把農業科技服務站建下去的決心。

以上是我對主要活動進行的簡要介紹,其中穿插了一些感想,下面我要對整個活動談一些感受:

1、“團隊精神、共同合作”在工作當中的重要性。

每個人對每件事的看法不會是完全相同的,所以處理事情有分歧是很正常的,但隨着大家相互的逐漸瞭解,分歧會慢慢減少,工作開展也會越來越順利。只有大家的思想統一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工作才能順利出色的完成。

2、宣傳工作和前期準備工作在整個工作中的重要性。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都被人説爛了,可只有經歷以後才能體會到它的真正含義。你要開展一項活動,如果宣傳工作做的不到位,沒有人來參加,活動怎麼能開展下去呢?即使你準備的再充分再也白搭,給誰看呢?如果你前期準備的不夠充分,觀眾或者説參與者一多,你準備的不夠充分,肯定就會手忙腳亂,更別提發揮水平了。從這次活動中,我充分認識到準備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有可能出色的完成任務。

3、我覺得做一件事情只要你努力了,用心去做了,不管結果怎樣都是成功的!

這次的社會實踐我的收穫很大,感受也很多,以上只是一部分,請老師給予批評、指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gongzuojingxuan/zj3y4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