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三年級教學設計(合集45篇)

三年級教學設計(合集45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45篇《三年級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三年級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三年級教學設計(合集45篇)

篇一:三年級教學設計

課題:萬花筒

課時:1課時

課堂類型:設計應用

教學目標:

1、瞭解萬花筒的圖案是對稱的,並能描述它的對稱方式。

2、用繪畫,剪紙,拼貼等方式表現類似於萬花筒的圖案。

3、試着按自己的設計來表現色彩。

教學重難點:

1、能否表現對稱的圖案。

2、能否用“先設計一個花樣再複製”的思路來設計對稱的圖案。

3、能否表現記憶中的色彩的感覺。

教具學具:彩色紙,剪刀,繪畫筆

教學過程:

1、引導階段

讓學生看看萬花筒然後討論:萬花筒裏的“花”有什麼特點?

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的花樣是如何對稱的。

引導學生觀察萬花筒中最亮的那個六角形圖案,它是由六個三角形組成的。其中有一個三角形的花樣是真實的。其餘五個都是鏡子反射出來的,它們都是相同的並且圍繞一箇中心點對稱。

2、發展階段

我們要創作一個:“真實的”三角形花樣,可以剪,可以畫;再製作其餘五個“鏡子裏的”花樣,組成要做的圖案。

然後思考用什麼方法使圖案對稱。(將紙疊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來畫……)

色彩也是考慮的一個方面,可以讓學生再一次觀察萬花筒,將其中認為最漂亮的一個色彩組合記住。並且將它表現出來。

3、收拾與整理

學生應該已經習慣將剪下的紙屑放在紙簍中。那麼結束時只要再檢查一下週圍是否有紙屑就可以了。

萬花筒:

一種光學裝置。由幾面鏡片組成,能使人從其中窺見由彩色玻璃碎片拼成的對稱幾何圖形;轉動裝有玻璃碎片的部分即可顯示出變幻無窮的圖案。由布魯斯特於1816年前後發明,1817年取得專利權。簡單的萬花筒包含兩片楔形條狀反射鏡,成60度或45度相連,也可用一片明亮的鋁片折成。鏡片裝在筒內,筒的一端裝有可轉動的玻璃盒,其中放置彩色玻璃碎片,金屬箔或圓珠。有些萬花筒不裝玻璃片盒,而用反射鏡片反映遠方的物體。如在窺孔上裝一目鏡則效果更佳。

在萬花稠中歸亮的那個六邊形圖案的外面,還有無數個三角形花樣,所以,我們才叫它萬花筒。不同的學生看“萬花筒”,得到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建議學生試着用多種外形來概括萬花筒的形狀,表現它的繽紛。試着做一個萬花筒。

篇二:三年級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父母之愛,體驗親情的無私和偉大,讓學生懂得為什麼要感恩父母。

2。學生學會如何去感恩父母,體諒父母關心父母,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實際的行動來回報父母。

教學重點:

孩子理解父母的愛,感恩父母。

教學難點:

學會如何去感恩父母,並付諸行動去體諒父母關心父母。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孩子們,在這個世上,我們最親的人是——(爸爸媽媽),最疼愛我們的是——(爸爸媽媽),最值得我們信任的是——(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是我們最親、最愛、最值得信任的人,他們用無微不至的愛呵護我們的成長。這份愛,像清泉,滋潤我們的心田;這份愛,像路燈,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播放視頻兒歌“我有一雙勤勞的雙手”。學生看完談感受。

二、新知講授

活動一:我們都愛父母

教師:父母是我們最愛的人,你和下面的小朋友有過同樣的感受嗎?一起來交流一下吧!

例:天都黑了、爸爸怎麼還沒回來呀?

例:看到媽媽難受的樣子,我心疼的不得了,真想替媽媽分擔一點痛苦。

例:奶奶,元旦快到了,爸爸媽媽能回來看我們嗎?我想他們了。

學生交流:小組討論。

活動二:我們瞭解父母嗎?

教師:你瞭解父母什麼?通過哪些方法可以瞭解父母呢?

學生交流:我是問了外婆才知道媽媽的生日。

學生交流:我爸爸是種瓜能手!暑假去瓜田,我看到爸爸種的西瓜又大又多!

學生交流:我媽媽喜歡吃蔬菜,這是我平時觀察到的。

學生交流:我爸爸愛運動,只要一有空就帶我去踢足球。他常説:“運動使人健康。”

教師:我們瞭解父母嗎?(課件出示教材第74頁的“我為父母寫檔案”)

請同學們拿出課下調查結果“我為父母寫檔案”,給大家展示一下吧。

教師:從父母的小檔案中你有什麼發現和感受?把你的發現和感受與大家分享一下吧。

學生交流:媽媽做鐘點工,一天要做好幾家。爸爸開出租車,別人回家吃飯時卻是爸最忙的時候。遇上颳風下雨就更不用説了。爸爸媽媽真辛苦。

學生交流:……

三、教師總結

同學們,父母為了我們,為了家庭這麼辛苦,我們要好好了解自己的父母。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

(播放滿文軍演唱的歌曲《懂你》)

師:同學們,你們聽完這首歌有什麼感受呢?

生:父母對我們的愛恩重如山。

師:從小到大,父母為你們做的事數也數不清,生病時,父母對你悉心照料;犯錯時,父母對你諄諄教誨;失落時,父母給你鼓勵……點點滴滴都透露着父母對你們的愛,父母的愛像一杯濃茶,需要我們細細品味,“母愛似針,父愛似線,一針針一線線把親情串聯。”是啊,無論我們長多大、無論我們走多遠,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都要牢記心間。

二、活動三:愛父母,在行動

教師:我們都愛自己的父母,你為父母做過什麼呢?

學生交流:幫媽媽做家務;陪爸爸聊聊天……

教師:打開電子教材P75頁,讀一讀“楊敏的日記”。説一説楊敏是如何關心父母的,讀完你有什麼感受?

學生交流:自主閲讀思考。

教師:我們既要有關愛父母的心,也要有關愛父母的行動。

教師:閲讀電子教材P74頁“愛的味道”。奇奇關愛父母有哪些表現?想想你平時是怎麼做的,還可以怎麼做。

學生交流:爸爸累了,我幫爸爸捶背;媽媽煩心時,我會……

教師:愛父母並不是説要對父母百依百順,這種愛也表現在對父母不良嗜好的批評上。

你可以用什麼方法幫助父母改掉其他不健康的習慣呢?

學生交流:我和媽媽監督爸爸戒煙;媽媽不愛運動,我每天陪媽媽跑步……

三、教師總結

同學們的辦法可真不少呢?爸爸媽媽是我們最親、最愛、最值得信任的人,他們用無微不至的愛呵護我們的成長。這份愛,像清泉,滋潤我們的心田;這份愛,像路燈,照亮我們前行的路。

篇三:三年級美術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飛行器、宇航服等有關太空的知識。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設計創作能力。3.讓學生在設計創作飛行器遨遊太空的過程中,進一步激發他們熱愛祖國、熱愛太空、嚮往未來的情感。

教材分析:

自古以來,太空對於人類總是神祕莫測的,人類渴望探索太空的奧祕,卻苦於沒有方法,直到1961年前蘇聯的航天員加加林第一次登月成功,終於為人類揭開了太空的神祕面紗。美國也隨後實現了多次登月計劃。而中國,作為一個在世界上有着舉足輕重地位的泱泱大國,同樣熱切盼望着在太空中的某個星球上留下中國的國旗,烙下中國人的腳印。2003年10月15日,宇航員楊利偉駕我國自行設計的?神州五號?宇宙飛船升入太空,成功地完成了我國第一次載人宇宙航行,為我國探索太空書寫了歷史新篇章。本課以《我駕神舟遊太空》為題,通過了解太空的有關知識,讓學生在設計創作飛行器神遊太空的過程中,激發他們的設計能力、想象能力及動手創造能力。教材選了楊利偉駕?神州五號?宇宙飛船航行太空的圖片及其他飛船、衞星圖片等,目的是讓學生知道科學離我們的生活並不遙遠,激發學生熱愛科學、親近科學的情感及瞭解太空的慾望;另外,教材也選擇了一些學生作品,更是為了進一步拓展學生的思維,觸動學生創作(可以用手工或繪畫的形式)靈感,使學生在激情昂揚中想象自己駕神舟遊太空的情景。

重點、難點:

重點:能繪畫或製作出一幅太空遨遊圖。

難點:有創意地進行飛行器的設計。

第一課時

課前準備(學生)準備蠟筆水彩畫的工具,分創作組(4人一組),收集太空的有關圖片資料(教師)課件、範作、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準備太空飛行器的模型等

教學過程:提問導入。世界上除了鳥兒會飛外,還有什麼東西會飛?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小結。瞭解太空。學生分組交流自己事先收集的有關太空的圖片資料。教師補充小結並板書:宇宙飛船、宇航服、太空、星球。欣賞圖片。提問:説説宇宙飛船的組成部分並簡述其設計的注意點。

教師小結,板書欣賞要點:①形狀;②色彩;③結構;④其他因素。學生創作。主題:我駕神舟遊太空。提問:在太空遨遊時你希望駕怎樣的飛行器?穿怎樣的宇航服?最想到哪個星球上去探險?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小結。

學生創作作品,教師指導。啟發:①構思:與眾不同,富有創意;②構圖:重點突出,主次分明;③創作:掌握技法,熟練表達。作業講評。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學互評。有時間的學生進一步修改作品。

課外作業。收集有關太空的圖片資料。準備小組創作比賽。

篇四:三年級美術課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初步掌握運用各種材料進行創作鞋,培養動手操作能力。2、體驗綜合探索活動的樂趣,感受鞋的美,領域鞋的文化。3、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識與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體驗各種材料的造型表現活動,掌握製作方法。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審美情趣,提高創作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尋找鞋子,激發興趣。

師預先在每組周圍藏好各種鞋。板書:“鞋”你能説出鞋可分為哪幾個部分?哪些是中國鞋,哪些是外國鞋嗎?分一分哪些是古代的,哪些是現代的?學生找鞋觀察彙報、瞭解鞋的一些知識。

二、探索實踐,應用創新。

1、要求學生畫出一隻自己喜歡的鞋子。2、媒體出示各種材料各種樣式的鞋。板書:“各種各樣的”3、教師在每組預設一盒各種材料的盒子,並問學生盒子裏有些什麼?4、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合作與單獨做的效果。)(準備用哪些材料做怎樣的鞋?)5、比賽(音樂悠揚)(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創作)學生自己上台介紹畫的鞋。學生欣賞。學生彙報每組的學習材料。

三、展評添趣,促進提高。

篇五: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話豐富的想象力。

3、體會懂得關心別人,懂得用愛心對待生活。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朗讀,瞭解水罐的一次次的變化及原因,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學會關心別人,學會用愛心對待生活。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看過鑽石嗎?想看嗎?今天呀,老師帶來了幾張世界上最名貴的鑽石圖片,咱們一起去欣賞欣賞吧!(出示課件)

2、解説:這鑽石呀,是世界上最珍貴的寶石,它晶瑩剔透,純潔無暇,象徵着高貴、純潔與永恆。

3、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和鑽石有關,它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童話故事《七顆鑽石》(出示課件)

二、新授

(一)、入情入境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並學習了第一自然段,知道了:“在很久很久以前(教室配樂深情朗讀第一自然段)”(並出示課件)

2、此時此刻人們最需要的是什麼?(水)

(二)、透過神奇,體會變化,感受“愛”

1、就是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一天夜裏,一個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門,為她生病的母親去找水,她的水罐發生了怎樣的神奇變化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2、3自然段,並回答老師的問題。(出示課件)

2、學生彙報,多媒體出示相應的句子。

3、教師貼相應的水罐圖:空水罐――滿水罐――銀的――金的――鑽石――水流――星星。

4、分組讀。

5、一個普通的水罐發生了那麼多的變化,真神奇!那空水罐怎麼會裝滿水呢?快到課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1)指名回答。

(2)出示句子課件。

(3)問:小姑娘為誰找水?(母親)她為什麼要為媽媽找水?你體會到了什麼?(對媽媽的愛)你覺得她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孝順)小姑娘找到水了嗎?(沒有)你從哪裏可以看出?(哪兒也找不到)此時的小姑娘已經非常累了,誰來讀讀這段話?指導朗讀。(“哪兒”要讀出着急,“睡着了”要輕些,不能吵醒她)

(4)我想請女同學讀讀。

6、當小姑娘得到水後,心情怎樣?你從書上的哪句話可以看出?

(1)指名回答。

(2)出示句子課件(小姑娘喜出望外??????跑去)

(3)“喜出望外”是什麼意思?你們有喜出望外的時候嗎?説一説。誰來讀讀(指名讀)。

(4)儘管小姑娘也想喝水,但她還是先想到誰?(母親)從這裏我們再次感受到了什麼?(對母親的愛)讓我們帶着驚喜與對母親的愛齊讀這句話吧!指導朗讀。

教師小結:同學們,正因為小姑娘對母親的愛,才使空水罐變成了滿水罐呀。

7、那木水罐為什麼變成銀水罐呢?你又是從課文的哪裏知道的呢?

(1)指名回答。

(2)出示句子課件。(小姑娘往????????歡喜起來)

(3)小姑娘自己捨不得喝,卻把水給了誰?(小狗)小狗是動物呀,你體會到了什麼?(對小動物的愛)

小結:小姑娘不僅愛母親,也愛小動物。因此木水罐變成了銀的。

(4)想想,喝到水的小狗會對小姑娘説什麼呢?(感謝的話)學生自由説,文中還有一處描寫小狗的,快去找找。

(5)指名回答,並出示課件。

小狗哀哀地尖叫起來。這時小狗又會對小姑娘説些什麼呢?(哀求的話)

(6)現在咱們男生和女生比比賽,看誰讀得有感情。

8、銀水罐又變成了金的,你知道為什麼嗎?到書上去找找吧。

(1)學生回答,師出示課件。

(2)母親把水讓給了誰?(小姑娘)她為什麼要讓給小姑娘?(對小姑娘的愛,也就是母愛。)

(3)生病的母親會怎樣將話呢?誰來讀讀?(指導朗讀,適時表揚)

(4)讓我們這些做子女的一起來體會這偉大的、深深的母愛吧!齊讀。

小結:多麼偉大的母親,多麼偉大的母愛,正因為這樣,銀水罐變成了金水罐。

9、那小姑娘喝道水了嗎?你從課文哪裏可以看出。

(1)學生回答,教師出示課件。(這時?????過路人)

(2)小姑娘渴嗎?你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再也忍不住、嚥了一口唾沫變紅)

(3)誰來讀讀小姑娘焦渴的樣子?指導朗讀,男生讀

(4)就在這樣焦渴難忍的情況下,小姑娘把水遞給了誰?(過路人)她為什麼要給過路人?你體會到了什麼?(對陌生人的愛)她是一個怎樣的小姑娘?(有愛心)

小結:是呀,正因為小姑娘廣博無私的愛心,使一個奇蹟又發生了。一個什麼奇蹟呢?

指名回答,(出示課件)讓我們大聲齊讀這個奇蹟吧。

教師總結:(出示課件

)在焦渴難忍的情況下,小姑娘想到的是(),是(),是(),卻唯獨忘了(),因為她有一顆()。(板書:畫)這廣博、無私的愛心創造了一個個奇蹟。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那代表愛心的七顆鑽石又到哪裏去了呢?讓我們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

2、出示課件,這就是人們所説的大熊星座,也叫北斗七星,願愛心像星星一樣普照人間。

四、聯繫生活,深化主題

1、童話中的愛心故事讓我們感動,讓我們進入“愛心故事大家談”聊天室,説説你生邊的愛心故事吧。評價適時表揚。

2、生活中,我們不僅要愛自己的父母、家人,也要愛周圍的每一個人,愛需要幫助的人和動物。一首《愛的奉獻》送給你們。(出示課件)

3、教師總結:是呀,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五、佈置作業

今天的作業是:(課件出示“愛心小超市”)

篇六: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科學三年級上冊第7課

教學目標:

1、會選擇自己擅長的方式(如語言、圖畫)定性描述物體的位置。

2、意識到定性描述物體的位置對我們生活很有意義。

3、知道一個物體的位置需要參照周圍其它物體的位置來確定。

活動準備:

1、教師準備:與本課內容相關的多媒體課件,多份校園簡圖與中國地圖。

2、學生準備:

①思想上的準備:課前考慮在什麼情況下需要確定物體的位置和怎樣確定物體的位置。

②物質上的準備:水彩筆、圖畫本。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白雪公主嗎?可是她現在遇到困難了――(出示多媒體課件)白雪公主:“找不到果子在哪裏,願意幫助我嗎?”

幫助百雪公主採果子:學生描述果子的位置。

二、活動感知、引導探究

㈠描述生活中的位置。

多媒體課件:白雪公主問:“同學們,你們在哪裏?”

學生選擇喜歡的位置並描述。

為什麼一個位置能用兩個不同的方位描述。(體現參照物的作用。)

學生再選擇位置不同的參照物描述自己的位置。

觀察教室的東南西北四個方位上有哪些物體?

學生觀察並描述。

㈡描述圖上位置。

回想校園四個方位都有哪些建築。

獨立思考回答。

在校園簡圖上識別圖上位置。

教師引導小組探究相互提問回答。

應用識圖方法識別中國地圖。

㈢將方位知識應用於生活。

小遊戲,找方向。

全體活動,明確找到一個方向就可以辨別其它方向。

多媒體課件:白雪公主迷路了。

同學們,你們有什麼辦法幫助白雪公主回家。

(學生分析並彙報。)

多媒體課件:白雪公主的家。

通過周圍物體,確定百雪公主家的位置。

(學生討論彙報。)

自由活動:

多媒體課件:同學們,你們家周圍都有什麼呀?能畫在紙上嗎?

(學生畫自己家的位置。學生自評、相互評。)

課堂評價:對自己在這節課的表現滿意嗎?

拓展活動:

思考:怎樣確定輪船在大海中的位置。

板書設計:

4、我 在 哪 裏

北(上)

(左)西 東(右)

南(下)

篇七: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

學生分析:

對模擬聲音活動感興趣。

教學目標:

1、能夠利用感官發現周圍各種聲音。

2、能比較形象地模擬周圍一些物體發出的聲音。

3、能用科學的方式描述自己找到的聲音。

4、能提出一個以上自己想要研究的有關聲音的問題。

教學重點:能夠利用感官發現並模擬周圍的聲音,並提出問題。

教學難點:能提出一個以上自己想要研究的有關聲音的問題。

教學準備: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老師先提個問題,別緊張,很簡單。平時在學校裏,你是怎麼知道什麼時候該上課,什麼時候該下課的呢?(生:聽鈴聲)

師:好。你聽(師跺腳),這是――(跺腳的聲音)。

再聽(師拍手)你聽到了什麼?(拍手的聲音)其實我們生活中的聲音絕不止這幾種。有一位學者就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的確,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存在着各種各樣的聲音,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傾聽聲音。(板書課題:傾聽聲音)

二、猜聲音。看誰聽得清,猜得準。

播放課件:

1、播放第一種聲音,指名猜。

2、播放第二種聲音,指名猜。

3、播放第三種聲音,指名猜。

4、後兩個一起播放,看誰都能猜出來。

同學們猜的都很正確,可見同學們平時都很用心地傾聽聲音。

三、尋找聲音

師:現在正是旅遊的好季節,老師帶着同學們一起到野外旅遊。在這裏,你會聽到哪些聲音呢?你能找出來嗎?(播放課件)

(學生説出一種聲音,教師用鼠標點出聲音,邊點邊提示:我指着圖上的事物,按鼠標的左鍵就發出聲音,誰願意到前面來邊找邊點出聲音?)你們找的真準,那你有沒有發現青蛙叫與不叫的時候有什麼變化嗎?

小河和瀑布都是水的聲音,它們有什麼不同?

四、聯繫生活實際,尋找聲音。

在不同的地方,你還聽到過那些聲音?説得越完整越好。

生説一個,師提出要求:用“我在……聽到過……發出……的聲音。”

你能不能用這個句式來描述一下。

五、傾聽聲音

(課件展示)共同傾聽。教師點出一種聲音,學生傾聽並説出是誰的聲音。

六、遊戲鞏固。

1、兩個同學一組,一個模仿聲音,另一個同學猜。一會到台前比一比,看哪組同學配合得更默契。

2、師生配合表演。師説:現在,我要到農場去參觀,你們都是農場的小動物,我走到誰的面前,叫出誰的名字,你就來模仿它的叫聲。

分別叫出牛、馬、羊、狗、雞、豬。

七、

剛才我們聽到了這麼多各種各樣的聲音,對於聲音你有什麼想知道的嗎?(學生提問題)

下節課一起來研究,下課。

篇八: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道氣候特徵是一定地區的規律性天氣現象。

知道季節是根據特定氣候劃分的時間段。

瞭解四季的氣候特徵。

知道一些動植物的季節性變化。

教學準備

準備有秋季特徵景緻的圖片或錄象資料。

關於動植物的季節性生活規律變化的圖片,錄象資料。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複習引入。

學生展示自己收集有關春季、夏季、冬季氣候特徵的圖片。

自主學習

引導學生觀看本課圖片,瞭解在一定的地區,天氣現象總有一定的規律,這種規律稱為該地區的氣候特徵。

四人小組討論。

秋天氣候的特徵。

其他季節的氣候特徵。

小組彙報。

師生小結。

在不同季節裏,動植物有什麼變化?

小組討論後彙報。

教師小結。

課後作業

1、觀察小動物。

2、觀察植物。

3、把自己觀察到的動物或植物,記下它在不同時期的變化。

篇九: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課是蘇教版國小科學教材三年級上第二單元《研究土壤》的第2課。本單元教學內容分四個部分:一、觀察土壤的外觀,發現其外形的顆粒狀特徵以及顏色、顆粒等狀況,形成對土壤特徵的初步認識。二、通過閲讀材料,知道可以按照土壤中沙粒、粉粒和黏粒含量的而不同,將土壤分為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三類。三、通過動手操作、比較三種類型的土壤,描述它們各自的特徵。運用的方法有:看、捻、握和搓。四、通過閲讀材料,瞭解不同的土壤適宜生長不同的植物,並能舉例説出某種類型的土壤適宜生長什麼樣的植物。

【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通過上一課《土壤的成分》的學習,已經基本奠定了土壤的概念,知道植物要生長在土壤裏面。本節課,在上一課實地考察土壤,對土壤有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本課引導學生繼續深入觀察土壤。將引導學生認識土壤的基本類型,並展開一系列的對比性研究,進而瞭解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點。

【教學目標】

科學知識目標

1、瞭解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所含顆粒大小不同。

2、知道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種類型。

3、知道不同種類的土壤透水性能不同。

科學探究目標

1、能夠用感官和不同的方法鑑別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

2、能利用觀察、觸摸、握團等方法比較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的差異。

3、能通過實驗比較不同土壤的滲水性。

科學態度目標

1、形成探究意識,意識到自己感官的作用。

2、樂於為完成探究活動,分享想法,貢獻自己的力量。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瞭解人類的生活和生產可能造成對環境的破壞,具有參與環境保護活動的意識。

【教學重點】

知道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是土壤的三種類型。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不同土壤的特點。

難點:舉例説出不同類型的土壤生長着不同的植物。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等。

學生準備:每組沙質土、黏質土、壤土各若干,每組白紙3張、放大鏡1個、漏杯3個、燒杯3個、攪拌棒1根、紙巾若干、水若干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今天很開心,小象也很開心,因為週末大象爸爸想帶小象去植物園玩。出門旅遊需要做攻略,去植物園也需要知道植物分別適合什麼樣的土壤。所以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植物適合生長在什麼樣的土壤裏嗎?

2、生:仙人掌適合乾旱的土壤,西瓜適合比較濕潤的土壤,荷花適合很濕潤的土壤。

3、師:同學們可真聰明,通過剛剛我們發現其實這些植物生長在不同的土壤裏,土壤有很多種類型,那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土壤的類型吧。(板書課題)

二、用多種感官瞭解土壤的不同

1、師:既然土壤有這麼多的類型,那同學們,你們有什麼方法可以研究這些土壤呢?

2、學生回答觀察方法。(用放大鏡、用手捻、加水搓一搓)

3、老師歸納學生的觀察方法。師:你們幫小象想出了這麼多觀察土壤的方法,那老師也幫你們找了一些辦法。用放大鏡觀察,用手捻,和水握一握,加水搓一搓。

4、老師演示實驗,講解注意事項。

5、學生實驗,並填寫記錄單。

6、師:同學們,你們觀察完這些土壤了,那你們有什麼樣的發現呢?

7、學生彙報實驗結果。

8、師:你們都做的很棒,老師其實也事先做了實驗,填寫了記錄單。(貼土壤的特點)同學們,那老師有個問題,為什麼1號容易搓成團而3號不容易搓成團呢?生回答。

9、師小結:1號容易成團的原因是因為一號顆粒小,孔隙小,加了水之後就容易黏在一起,而3號顆粒大,孔隙大,比較疏鬆,所以不容易成團。

10、師總結:同學們,我們剛剛摸到的有大顆粒和小顆粒的土壤,它們都是有名字的,那我們來一起了解一下吧。土壤中有些大顆粒的摸起來比較粗糙的是沙粒,中等顆粒的是粉粒,而一些比較細小顆粒、摸起來比較細膩、還會沾在手上的叫做黏粒。大象爸爸為我們準備的這三種土壤也是按照他們含量的不同來進行區分的,沙粒含量特別多的是沙質土;黏粒含量特別多的是黏質土;沙粒、粉粒、黏粒三者比例差不多的是壤土。

三、比較沙質土、黏質土和壤土的滲水性

1、師:我們和小象一起了解了土壤的類型,但小象還是沒有辦法知道怎麼去種植這些植物,於是小象想到了一個辦法,它把這些植物分別種植在這些土壤裏,並往土壤中澆水,發生了奇怪的現象,為什麼有的土壤中的水流的很快,而有的土壤中的水流的很慢。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麼嗎?流的快的是什麼土?流的慢的又是什麼土呢?

2、學生談談自己的想法和預測。

3、師:為了更好地驗證自己的想法。小象準備了沙質土、黏質土、壤土、等量的水和過濾器。同學們待會兒要和小象一樣來進行這個實驗。

4、分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5、彙報交流實驗情況,並將結果與剛才的預測相對照。(沙質土下面的水最多,壤土次之,黏質土下面的水最少。這説明沙質土的滲水性好,黏質土保水性好。)

師:那為什麼會流的比較快,而黏質土流的比較慢呢?

生:沙質土,顆粒大,孔隙大;黏質土,顆粒小,孔隙小。

6、師:我們發現所有的土壤都有自己不同的特點,那我們一起把土壤的特點讀一讀吧。

7、總結:這是我們研究土壤的特點。小象也把自己觀察到的土壤做成了一個小視頻,那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他做的這個視頻吧。(播放視頻)

四、土壤的特點

1、師:小象終於可以和爸爸去到夢寐以求的植物園啦,去到植物園,爸爸問小象:仙人掌耐高温、乾旱,不喜潮濕。那它適合什麼樣的土壤呢?生:沙質土。

2、師:荷花是水生植物,停水一日,荷葉邊焦。生:黏質土。

3、花生需要土壤鬆緊適宜,有利於結果發育。生:沙質土。

4、蘋果樹需要排水系統良好,土質優良,陽光充沛。生:壤土。

5、水稻喜高温、潮濕,對土壤的保肥和供肥能力要求較高。生:壤土。

6、教師小結: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點,能滿足不同植物的生長需求。今天我們終於幫助小象找到了適合這些植物的土壤了。謝謝同學們。

[設計意圖:通過閲讀卡片,知道不同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點,能滿足不同植物的生長需求。]

【板書設計】

土壤的類型

黏質土

壤土

沙質土

顆粒小

顆粒中

顆粒大

孔隙小

孔隙中

孔隙大

易成團

不易成團

不易成團

保水性好

良好

滲水性好

篇十: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能夠用瓶蓋排列、拼貼圖形。

2、能夠將各種瓶蓋組合起來做成1——3件玩具。

3、對用廢舊材料自制玩具產生興趣。

教學重點:

瓶蓋的巧妙利用,如何來設計、組合。

教學難點:

把各種各樣的瓶蓋組成有趣的東西。

教學準備:

範作、示範用材料。

學生準備:

收集各種瓶蓋,臘光紙,剪刀,膠水。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以談話的形式)

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們帶來一份禮物。

你們看:(各種各樣用瓶蓋製作的的玩具。)

二、引導學生欣賞。

感受各種各樣不同造型玩具的藝術美。

引起學生對設計的興趣。

三、討論交流設計與製作方法。

(1)請學生列舉他們所看到過的圓(柱)形的物體及物體中的圓形部分,如水井、風扇、太陽、月亮、燈、籃子、娃娃的眼睛等。

(2)四人小組討論:如何將這些與眼前的瓶蓋聯繫起來。

(3)聯想遊戲:

將兩個瓶蓋放在一起,想一想,他像什麼,疊在一起,又像什麼?將三個瓶蓋放在一起,又像什麼?比一比,看誰想的最多。

(4)老師小結。

對有道理的方法都給予肯定,引導學生考慮:我今天準備用瓶蓋做什麼?還要用到哪些材料,怎麼做?四人小組商量討論。

四、學生動手製作

老師鼓勵學生髮揮自己想像,設計出與他人不一樣的物品。老師巡視並幫助能力較差的學生。

五、交流欣賞。

(1)全班互相欣賞每組的作品。

(2)請學生來説説你最欣賞哪一組的作品,為什麼?

篇十一:三年級上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調查交流,瞭解自己名字裏的故事。

2、敢於發表自己的意見,能清楚明白的向別人介紹自己名字裏的故事。

3、樂於交流,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態度禮貌大方,能就自己感興趣的話題與人展開交談。

教學準備:

課前每個學生向家長了解自己名字裏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猜姓名,揭題

1、教師導語:同學們,認識老師嗎?怎麼稱呼我?

對,老師也想認識一下你們,能告訴我,你叫什麼名字嗎?

那你們知道我叫什麼名字嗎?

2、教師引導:知道老師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嗎?猜猜看?(生答)告訴你們,老師這個名字是……所以就給我取……這個名字了。

3、揭示課題:現在同學們都知道我名字裏的故事了,老師還不知道你名字裏有些什麼故事呢。課前老師讓同學們向父母瞭解你名字的來歷,現在願意説給大家聽聽嗎?

二、介紹自己名字的含義

1、指名交流,哪位小朋友願意來告訴大家你名字裏的故事?(指名説,隨機強調説話時的注意點。)

2、師評點,並出示説話要求:(1)説説姓什麼,叫什麼;(2)説清楚是哪個字;(3)名字是誰給取的;(4)為什麼叫這個名字;(5)説説小名。

3、現在你想不想把你的名字裏的故事告訴你周圍的同學聽?這樣吧,我們六人合成一組來講講。(生小組交流)

4、周圍的同學都知道你名字裏的故事了,可老師還不知道,其他同學也都不知道呢,你願意説給大家聽聽嗎?(指名説,師隨機點評。)

三、拓展練習

1、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你有,我有,大家有。有些知名人物的名字也很有趣,老師來説兩個人的名字,你們看認不認識。王昊、謝婉瀅?不知道吧。那知道月亮姐姐嗎?冰心呢?告訴你們,其實王昊就是月亮姐姐,謝婉瀅也就是冰心奶奶。原來王昊、謝婉瀅是她們的父母給取的大名,而月亮姐姐、冰心是別人或者自己根據她們的職業、愛好等給取的暱稱或筆名。假如讓你給自己取個名字,你會取怎樣的名字?

2、你現在取好名字了,你能把你取的小名或者別名來告訴大家嗎?你還要告訴大家你為什麼取這個名字。(生説)

3、有些知名人物的名字也很有趣,課後可以去搜集、瞭解一下。

4、回家以後,和家裏人説説,你從名字裏知道了哪些新鮮事!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大家名字裏的故事,原來小小的名字裏有着大學問呢!【2】口語交際:名字裏的故事

教學目標:

1、瞭解自己名字的來歷。

2、説出對自己名字的看法,學會交際與溝通。

3、引導學生體驗研究的快樂,培養學生交際與溝通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學生了解自己名字的來歷,學會交際。從而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教學準備:

回家向父母打聽自己名字的來歷或者詢問家人或同學的名字的來歷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創設情境

師指一生:請問你叫什麼名字?

師問他/她:你知道你的同桌叫什麼名字嗎?你會寫他/她的名字嗎?(生寫)

師問:同桌,他/她把你的名字寫對了嗎?(同桌説正確的名字寫法。)

師再問:你知道他/她為什麼叫這個名字嗎?

二、以教材為依託,瞭解名字

1、我們學過的課文都是哪些作家寫的?説説他們的名字。

2、你知道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有那些人物?説説他們的名字。

3、你還知道哪些人的名字?

4、這些人的名字當中,你知道誰的名字的來歷。

三、以説話為基礎,小組交流名字的故事。

1、師: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説説你叫什麼名字?是誰給取的?為什麼給你這個名字?它有哪些特殊的含義?參考:大家好,我是(),在字典裏,我的名字中的()字的含義是()。通過調查,我瞭解到我的父母給我取這個名字是希望我()。知道了這個名字的含義,我感到()。

2、根據上述,小組內互相説説自己名字的來歷。

交流的時候,同學們要認真的聽,如果有感興趣的或不理解的內容,可以向講的同學提出來,進一步瞭解。注意用語要有禮貌,神情自然。

3、指名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評議:説清楚了沒有?説得有趣嗎?

四、作業

回家給家裏人説説,你從同學的講述裏知道了哪些新鮮事。看看你能不能講得清楚,説得有趣。

板書設計:

口語交際:名字裏的故事

清楚、有趣

教學反思:

説名字裏的故事,這是一個同學們都十分熟悉的話題。每個人都有名字,每個名字裏都有家人對他們的期待,因此,在課前我讓學生去詢問家人自己的名字有什麼含義,這不僅有利於加強親子關係,也讓學生理解家人的良苦用心。課堂上,我多讓學生説,讓學生寫他人的名字,也是在促進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和了解。交流故事環節,我以規範的語言引導學生髮言,使他們能清楚有條理地表達自己所想的內容,以真正地實現溝通和交流。課堂上學生積極發言,氣氛活躍。

篇十二:三年級夸父逐日教學設計

三年級夸父逐日教學設計

一、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默讀能力,邊讀邊思考的能力。感受神話的神奇色彩和語言的運用。

2、瞭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能和學生交流自己從故事中想到了什麼。瞭解夸父追求光明、不畏艱難的精神。

3、並以練筆的形式寫自己的感受。

(二)、過程與方法:

1、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語句來領悟神話故事的神奇和寓意。

2、 通過找出和理解描寫神奇的語句,來感悟神話的魅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感受古代人們的神奇想象力與征服自然、試圖瞭解自然的可貴品質。瞭解夸父追日所藴含的追求光明的精神並能談出自己的感受。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語句來領悟神話故事的神奇和寓意。

2、 感受神話故事的神奇,感受古代人們的神奇想象力與征服自然、試圖瞭解自然的可貴品質。

三、教具、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 啟發談話,導入新課,引起閲讀期待。

同學們看,你們認識他們嗎?對,這就是神通廣大的齊天大聖孫悟空;看,他是誰?(小哪吒)這是誰?(葫蘆娃)他們呀,都是神話故事裏的人物。你還知道哪些神話故事?(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神話故事是古代的人們因為無法征服自然,便把許多美好的願望加在了神話人物的身上。這節課咱們就來學習夸父追日的故事。看老師寫課題。好,誰來讀讀課題?圍繞着夸父追日,你想到了哪些問題?(問的好,很有價值,老師在黑板上寫上。)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質疑問難。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讀生字,相機正音。

課文讀過了嗎?讀通順了嗎?那老師來考考你們。仔細觀察第一行字,你發現了什麼?淵,河、澤、海(溪流、河、湖、海)指名讀後兩行。

2.指名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思考課文主要內容。

詞語會讀了,這些詞送到課文中,誰來自信的讀讀課文?其他小朋友我們有更重要的任務,認真傾聽,看他們讀的對不對,還要邊聽邊想,看看課文寫了一個什麼故事?

3.引導學生了解並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同學們想了嗎?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夸父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

1

4、與《山海經》古文進行比較。

同學們,你們知道夸父追日的故事最早記載在哪本書裏嗎?《山海經》(板書)這是一本寫地理方面的書,寫了這裏的山如何,那裏的水怎樣,還記載了許許多多的神話故事。書裏邊僅用寥寥幾十個字就把這個神奇的故事講出來了!你們想不想讀一讀?出示原文。(出示古文: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誰來讀讀試試?(指讀2)現在請大家自己讀一讀,然後對照課文,看看你能不能讀懂每句話的意思。(夸父與太陽相逐而跑,進入了太陽的光輪。他很渴,想要喝水,在黃河、渭水邊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他喝,就到北方的大湖去喝水。還沒有到,就在路上因口渴死了。被他丟棄的手杖,化作了一片桃林。)大家理解的很不錯。和古文比較起來,你覺得我們的`課文寫的怎麼樣?(神奇、生動)

(二)質疑問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1、圍繞“追日”的質疑,師生共同梳理。

深入學習課文的一個好辦法就是帶着問題來讀書。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走進課文,走進夸父。

2、 順學而導,解決問題,讀懂課文。

(1)夸父追日的過程。

你們對那部分最感興趣?(夸父追日的過程)夸父是怎樣追趕太陽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先來找一找,這個問題的答案藏在課文的哪些自然段裏。(2、3、4自然段都是在些夸父是怎樣追趕太陽的。)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夸父追日的過程嗎?(神奇)請同學們再次默讀課文2-4自然段,把夸父追日過程中你認為最神奇的地方勾出來,説説怎麼神奇?

“於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陽追

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裏。”

指名讀。為什麼你覺得這句最神奇呢?抓住“像風似的奔跑,一眨眼,兩千裏”

體會夸父速度快。還有哪裏看出夸父跑得快?

你的讀讓我感受到了風馳電掣般的速度,讓我們一起讀出夸父跑步的速度。夸父,

你為什麼跑的這麼快,這麼急?

(因為太陽要落山了)是呀,因為夸父心中始終銘記着這樣一個目標,——“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生齊讀)追日的道路上充滿了險阻與坎坷,但這都不能阻止夸父追日的步伐,因為他心中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

一路上,我們彷彿看到——

一路上,我們彷彿聽到——

一路上,我們彷彿感受到——

,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夸父?(宏大志向)

不知不覺中,一個“神”已深深印在我們心頭,夸父還“神”在哪裏?

b)“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裏的水。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他喝乾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霎時,時間非常的短,大河之大,喝水之多,喝乾之快,體會夸父的渴和神話的神奇。是呀,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他不顧疲憊去追趕太陽,那是因為他心中始終有一個目標支2 a)

篇十三: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一、【課文簡析】

《趙州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説明文,課文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通過對趙州橋的設計特點的説明,讚揚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一是讓學生領悟語言描寫的特色,積累語言;二是要學生認識趙州橋的建造特點,培養熱愛勞動人民的情感。

二、【學情介紹】

這是學生在三年級接觸的第一篇説明文,學生雖然對文體的瞭解並不深,但是趙州橋在中國乃至世界建橋史上都是一個創舉,它優美的造型和非常實用的設計讓世人讚歎,這也是中華的傳統文化之一,學生比較感興趣。學生處於三年級,識字和詞語的積累相對來説還是很重要的,結合文章和學生的特點,本課設計讓學生多讀,學生運用學過的讀書方法,多讀多想,在自讀中動腦思考,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三、【設計理念】

1、讀中感悟、探究性學習。這篇課文寫了趙州橋優美的造型和實用的設計,不但堅固而且美觀,把説明與具體的描寫結合起來。所以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默讀、感情朗讀、演讀等不同讀法,與文本之間進行直接交流,在自讀中動腦思考,學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瞭解趙州橋的特點,領悟語言描寫的特色。

2、理性思路,認識特點。引導學生在閲讀中獨立思考,理清思路認識趙州橋的雄偉、設計獨特和美觀等特點。寫橋的雄偉,運用了幾個數字,啟發學生學會聯繫生活實際去體會;寫橋的獨特設計,主要是抓住橋洞的特點來描述的。

四、【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縣、濟、匠”等10個生字。會寫“縣、設”等14個字。能正確讀寫“設計、參加、雄偉”等23個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能夠積累文中的一些優美詞句,在積累語言的同時,學習怎樣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

(2)能從列數字,舉例子等説明方法中學習寫作的方法。

3、情感與態度目標:

瞭解趙州橋的結構特點和建築特色,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增強民族自豪感。

五、【教學重點】

理解趙州橋的雄偉、堅固、美觀以及設計上的特點,體會語言描寫的特色。

六、【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及其好處,學會圍繞一個意思寫一段話。

七、【課前準備】

1、製作PPT。

2、佈置學生了解有關橋樑的資料。

八、【教學課時】2課時

篇十四: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朗誦背誦古詩,瞭解古代人民過年的節日習俗和熱愛生活、嚮往美好的情感。

2.能用自己的話解釋古詩。

3.能用簡單概括的語言描述現在的過年方式。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課

同學們,時間過得真快!很快就要過年了,新的一年馬上來到了。在這段時間人們都在幹什麼?説一説你是怎樣過新年的?(學生髮言)

同學們非常喜歡過年,瞭解了很多過年的習俗。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一起學習一首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描寫有關春節的古典詩歌。板書課題:《元旦》。(齊讀課題)讓學生質疑問難。瞭解“元旦”的含義。(我國古代以正月七年級為元旦,為一年的第一天。)

過渡:你能想像王安石在詩中都會寫些什麼嗎?自己讀讀古詩看看。

(二)新授

1.請同學們利用你手中的字典,自讀古詩體會含義,找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2.小組討論不理解的詞句。

3.班交流解決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

估計學生會對下列詞語不理解:屠蘇、瞳瞳日 千門萬户、新桃、舊符。

4.一讀古詩,你能自己説出這首詩的意思嗎?人們都在這一天做什麼?

5.從古詩當中你能感受出怎樣一種氣氛?你是從哪句話或者哪一個詞語中感受到的?讓我們帶着這些心情齊讀古詩。然後指名有感情地朗讀。和同位一起背誦。

6.在這首古詩當中你感覺哪些字對你來説記住有些困難?找出來我們一起解決。(學生互相幫助,交流記字,寫字心得)

教師總結講解:

“爆”是一個形聲字,左邊表示它的意思,右邊表示它的讀音,在寫起來的時候需要注意右下部分共有5筆完成(教師示範)。

“屠”讓學生根據字典的解釋記住生字。

“蘇”讓班裏姓蘇的小朋友講解給大家聽。

“換”是一個我們平時常見的字,如交換、換位等,右邊不能寫成“央”。

“符”很簡單,注意寫的時候上小下大。

根據老師講的學生自由練習,可以選擇自己認為不太好寫的字多練(教師巡視指導)

7.同學們這首古詩要求大家會默寫,讓我們趁熱打鐵,在你們的練字本上默寫一遍試試。

8.我們現在過新年的方式和以往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你更喜歡哪一種方式,談談你的理由?(學生小組討論,交流意見)

(三)教學延伸

除了《元旦》,王安石還寫了很多優秀的古詩。老師非常喜歡他寫的另外兩首詩《梅花》和《泊船瓜洲》,實物投影儀出示。

梅花 泊船瓜洲

牆角數枝梅, 京口瓜洲一水間,

凌寒獨自開。 鐘山只隔數重山。

遙知不是雪, 春風又綠江南岸。

為有暗香來。 明月何時照我還。

學生自學後選擇自己喜歡的一首詩來背誦。你還知道哪一些?(鼓勵學生課餘多找找王安石的詩積累。)

(四)作業設計

不管是古時,還是現在人們都喜歡過年,請大家繼續蒐集有關過節的各種習俗的來歷資料,下節課帶來一起交流。

篇十五:三年級信任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讀準“跳躍歡吠、沁人心脾、根深葉茂、饞涎欲滴”等一些詞語的讀音;通過了解“沁人心脾、根深葉茂、饞涎欲滴”這些詞語中帶點字的意思。

2、能快速默讀課文找到文中小狗的活動線索,並在熟讀了解內容的基礎上以此為線索簡要複述課文講述的一件事。

3、能結合課文有關內容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的含義;並能在領悟中心的基礎上聯繫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説説自己的讀文後感想。

【重點和難點】

能結合課文有關內容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的含義;並能在領悟中心的基礎上聯繫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説説自己的讀文後感想。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1、藉助字典,讀通課文。

2、理解詞語:沁人心脾、饞涎欲滴、根深葉茂

3、思考:“信任”什麼意思?課文主要寫了誰信任誰?

一、檢查預習,導入新課,理清脈絡

1、導入新課,齊讀課題。

2、檢查預習:

1)“信任”什麼意思?(相信而敢於託付。)

2)課文主要寫了誰信任誰?

3、小結:桃園主人信任客人;客人信任主人,雙方互相信任。

板書:信任

桃園主人客人

4.雙方是怎樣信任?信任給人帶來怎樣的感受?一起學習課文。

二、學習2――6節,理解“主人怎樣信任客人”

1、讀讀2――6節,找出最能體現主人信任客人的一句句子。(第2節第3句句子)

(1)學生讀句子。

(2)出示填空:屋前有一張木桌,桌上()幾隻竹籃,籃下()一張紙條,上面():“朋友,歡迎您。每籃桃子五元錢,()自己採,然後把錢()箱子裏,祝您愉快!”

(3)給“儘管”換詞,理解詞意。(儘管――只管)

(4)你從這張紙條中獲得哪些信息?

A.把“我們”當作朋友;B

讓“我們”自己採桃子自己付錢;C

信任“我們”

板書:讓客人自己採桃子自己付錢

2.抓住小狗熱情好客的句子,體會“主人怎樣信任客人”

(1)過渡:“我們”一到桃園就感受到了主人對“我們”的信任,偌大一個果園不見主人蹤影,是熱情好客的小狗代替主人招呼客人。板書:小狗熱情好客

(2)快速默讀讀2――7節,劃出小狗招呼客人的句子。

(3)師生合作讀好這些句子。(讀準“吠”的讀音,理解“吠”的適用範圍)

(4)用詞組概括小狗是怎樣招呼客人的。

板書:等待到來

撒腿領路

帶回原地

熱情道別

(5)藉助詞組連起來説説小狗是怎樣代主人招呼客人的。

3.通過複述,進一步體會“桃園主人信任客人”。

(1)桃園裏只有小動物在代替主人招呼客人而忙碌,這是為什麼?

(體現主人充分相信每一位客人,這種“此時無聲勝有聲”的舉動讓人感到充滿温暖和人情味。)

(2)將“紙條上的內容”與“小狗的熱情好客”連起來複述,體會“桃園主人信任客人”。

三.以讀代講進一步學習2――6節,理解“我們信任主人”,體驗“被信任的喜悦”

1.當我們來到屋前看到主人的紙條,我們已經感受到了被信任的愉悦,在被信任的同時,我們也給予了對方信任,我們跟着小狗――(鑽進果林,只見根深葉茂的果樹上結滿了豐實的果子,一股沁人心脾的香味使人饞涎欲滴。)隨機理解“根深葉茂”、“沁人心脾”、“饞涎欲滴”的意思。

2.正因為有彼此的信任,“我們”才能感受到親手摘桃的愉悦――(我立即向一棵大桃樹跑去,先生跑向另一棵。我們沉浸在親手摘果實的歡愉中。)

3.當我們摘完桃子,不忘紙條上的託付,儘管一旁沒人,錢箱旁只躺着――一隻大花貓,我們卻守信地如數付錢。看着大花貓,我對丈夫開玩笑説――“你認為它會數錢嗎?”丈夫也淘氣地回答――“也許會學會的。”這種無人在一旁看管的摘桃、付錢方式,讓人感到自己得到他人的尊重,心情輕鬆愉悦,連話語中也多了幾分幽默。板書:“我們”如數付錢

4.小結:信任是對人的一種尊重,它是相互的。信任更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只有大家都真誠相待,都信守誠信原則,才能體驗到信任與被信任的喜悦。板書: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被信任的愉悦

四.創設情境,複述事情

如果“我”和丈夫回到家,會怎樣告訴家人由信任帶來的有趣的摘桃經歷?藉助板書複述事情。

五.學習第8節,

1.齊讀

2.“我”為什麼禁不住回過頭去,久久地注視着那片果林?這時,我心裏會想些什麼?請你根據提示,聯繫課文內容展開想象。

出示:我禁不住回過頭去,久久地注視着那片果林,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信任教學設計

2.誠實與信任教學設計

3.三年級寫字教學設計

4.三年級美術教學設計

5.三年級《一次成功的實驗》教學設計

6.三年級買文具教學設計

7.三年級課文《聽聽,秋的聲音》教學設計

8.三年級《面積的含義》教學設計

9.三年級語文《荷花》教學設計

10.三年級語文荷花教學設計

篇十六: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理解並掌握向別人請教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2、通過練説、討論、角色體驗、評價等方式來培養和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3、引導學生在通過請教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人與人之間相互交流思想、溝通情感帶來的愉悦,體會交際的意義。

教學準備:

與所講內容相關的圖片或實物。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引出“請教”

1、師:同學們,今年寒假我準備去揚州旅遊,我女兒讓我回來時給她帶點禮物。老師是大人,對小孩感興趣的東西沒有你們瞭解,現在想請教大家:我帶件什麼禮物比較合適?

2、學生為老師解答疑惑。

3、師:非常感謝大家!你們説的我都記住了,看來,請教他人的好處大着呢!在平時的生活與學習中,同學們也一定會像老師這樣,遇到過這樣那樣的問題,如果自己實在不能解決的,就得像老師這樣,學會向他人請教。(板書課題:請教)

二、示例引路,明白“請教”――舉一也

1、師:請教別人是我們學習和生活中經常做的事,別看它很簡單,其實大有學問。

2、播放錄像:星期天,一學生騎着車去朋友家,半路上向一位老大爺問路。他沒下車,徑直騎到老大爺身邊大聲問:“去李富林家怎麼走?”老大爺裝着沒聽見,繼續在路邊幹活。

3、師:同學們,錄象看完了,你有什麼想説的嗎?

4、學生交流,老師歸納板書:

用語禮貌 表示誠意 找準時機

5、師:同學們,看來平時在請教別人方面都挺在行的。下面教師和你們來個現場表演,看看你們的表現如何。

課件出示:陳小莉家裏近來發現了蟑螂,她不知道該怎樣消滅它們,就去請教教科學的魏老師。

師:現在,我就是魏老師,你們就是陳小莉,快把你的問題向我請教吧,我一定會幫助你的。

6、師生表演“向魏老師請教”的片段。

7、同學們,看了燕莉莉向魏老師請教的經過,你們覺得在請教的時候還需要注意什麼嗎?

8、生交流後,老師相機板書。

説清問題 注意場合

三、模擬情境,學習“請教”――反三之一也

1、師:看來請教別人還真是一門學問!生活中、學習上,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小問題,比如數學題不會做,心愛的飛機模型裝不起來了,經常忘記帶東西,鄰居小朋友借東西不還……

課件出示:

(1)我經常丟三落四,上課了才發現忘帶作業本,出去春遊又忘記帶水……我向班裏記性特別好的小林同學請教怎樣才能不丟三落四。

(2)鄰居家的小朋友借東西不及時歸還。前些天他把我的足球借走了,一直沒有還。提醒他吧,怕顯得小氣;不提醒的話,又擔心他一直不還……我準備向班裏的“智多星”李小奇請教。

2、師:同桌合作,選擇一個進行表演。

3、學生上台表演。

4、師生結合請教的注意點進行評議。

四、聯繫實際,實踐“請教”――反三之二也

1、師:在生活、學習中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困難,我們就應該主動去向別人請教。下面就請大家把你自己遇到的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向你的好朋友們請教,看看他們能不能幫你解決?

2、學生自由組合,進行溝通、請教(也可以向老師請教)。

3、小組未能解決的問題,向全班尋求解決(如還未解決,可課後向他人請教)。

五、總結收穫,拓展延伸――反三之三也

1、師:同學們,通過今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掌握了向人請教的方法和注意點,還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真是收穫不少!真誠地希望大家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別忘了請教別人;同時,更別忘了真誠地幫助向我們請教的人。

2、師:在今天這節課上如果你還有沒解決的問題,回家後,可以向家長或鄰居以及社會上的一些專業人士請教,相信你的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的。【2】口語交際:請教

教學目標:

1、培養口語交際努力,學會有禮貌、有條理地請教問題。

2、學會大方真誠地對待別人,培養謙虛,誠懇的品質。

3、發展學生認真傾聽,與人共處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練習大方有禮,條理清楚地請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會向人請教。

課前準備:

生想想: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有什麼問題不懂,有必要向同學和老師請教,到時候在活動時提出來。

師:交際視頻。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話題。

1、講有關請教的故事。

2、學生評議故事中請教的人與回答者。

(板書課題:請教)。

二、聯繫生活,明白如何“請教”

1、播放視頻一:課間,教室裏,學生趙友蘭遇到了一道不會做的數學題目,她大聲地對班長郭巧玲説:“喂!郭巧玲,這道題怎麼做啊?” 班長郭巧玲抬頭看了趙友蘭一眼,沒有理她繼續埋頭做題。

2、同學們,視頻看完了,你有什麼想説的嗎?

3、學生談談視頻中那位同學在請教時做的不夠好的地方。

師板書:注意禮貌時間(地點)合適

4、假如你是趙友蘭同學,她應怎樣向班長請教呢?(師生互演)

生:她用了很多方法還是沒有想出來,於是向班長請教:“你好!班長。我有一道數學題不會做,你可以幫我嗎?”

師:説得不錯,很有禮貌。

生:班長笑着説:“可以。我們來一起解決這道題。”

生:趙友蘭説:“我用了這幾種方法都解不出來,你看… …”

生:班長想了一會兒,笑着告訴瞭解決辦法。

生:趙友蘭高興的説:“你真了不起,謝謝你!”

師:你説的話很清楚、很有禮貌,演得也很像,好像這兩個人就在我面前。很好!

生:我覺得他説的話很符合學生的口氣,很注意禮貌用語。

師:請教別人在不同場合要用不同的語氣、不同的禮貌用語。我們再來看看其他的場合該怎樣。我想每個同學都有向他人請教的經歷。但是大家可別以為請教他人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哦,不信你瞧:

6、播放視頻二:華運昌和趙東傑在一起春遊,華運昌忘記帶本了,就和趙東傑同學請教。

7、學生根據剛才老師的表演進行互動,親自實踐“請教”。

三、指導請教方法。

1、學生討論:應該怎樣請教才能做到最好?

2、根據學生的討論歸納總結出請教方法:

注意禮貌語言清楚認真傾聽誠懇道謝

四、結合實際生活問題,學生再練習如何“請教”別人。

1、學生分組進行溝通、請教,老師巡視,有重點地記下小組中學生提出的未能解決的問題。

2、請個別學生提出問題,向全班同學請教。讓他們明白,有些科學性的、專業性的問題還得請教專業人士。

五、總結延伸

今天的學習,讓我們明白了請教別人也大有學問,讓我們學會了怎樣請教別人,也嘗試請教了別人。在我們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可以請教別人,也別忘記了請教別人,要把請教的問題説清楚,説話要有禮貌,要得體。更別忘了我們同時也要真誠地幫助向我們請教的人。

板書設計:

口語交際:請教

禮貌大方 語言清楚 認真傾聽 誠懇道謝

教學反思:

課本上設計的2個情境都是生活中會出現的,口語交際就是要提供背景,讓學生在環境背景下進行對話。我先讓孩子們説説請教別人要注意什麼,孩子們也能説出來:①有禮貌。②把問題説清楚。然後我讓孩子們同桌進行請教訓練並進行了表演。孩子們理論上知道應該怎麼做,但是在實際的訓練中出現了兩種問題:一是沒有禮貌,二是沒有把問題説清楚。所以,我想:口語交際的內容還是要創設情境,在情境背景下讓孩子們多練習,效果會更好。而且學生的禮貌等行為習慣養成還要落實到日常行為規範中,才能把禮貌變成一種習慣。

篇十七: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設計思路:

《空氣在哪裏》是一篇童話故事。通過寫小猴子和空氣玩捉迷藏的遊戲,介紹了空氣的作用及特點。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淺顯易懂,趣味性強。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應讓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設計中,首先用猜謎遊戲引入,激發學習興趣。接着讓學生據題質疑,帶着問題自由、充分地朗讀課文,讀後説説自己知道了什麼。在教學設計中,抓住關鍵要素,創建學習的平台,讓學生自學自悟,互幫互助地瞭解“空氣在哪裏,它又有什麼作用?”通過學習卡的填寫,概括了空氣的特點和作用。最後,啟發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有關空氣的知識,發揮學生想象力。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初步瞭解空氣的特點和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2.分角色朗讀課文,能學會本文語言描寫的方法。

3.會認“隱、計、胎、墨、瓶、捏、旺”等字。

重難點分析:

教學重點:自主學習、探究,瞭解空氣的特點和作用。

教學難點:瞭解空氣在我們身邊的各個地方,植物、動物都離不開空氣。

課前準備:

1.多媒體。

2.學習卡。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一)(展示第三屏)猜謎語。

[(二)看來同學們都是猜謎小能手!那你們知道空氣在哪裏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12課《空氣在哪裏》。導入課題。]

(三)據題質疑。

1.課題本身就是一個問句,圍繞課題,你還能提出哪些問題?

2.師生梳理:

(1)題目中的問題是誰提出來的?他找到答案了嗎?

(2)空氣有什麼作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自由輕聲讀課文。

1.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同桌互相檢查。

[3.教師以多種形式抽查生字讀音。

4.整體感知:題目中的問題是誰提出來的?他找到答案了嗎?]

5. 在四人小組中説:讀了課文,自己知道了什麼?

三、熟讀課文,合作探究

(一)(展示第四屏)讀一讀問題。

(二)自學感悟:帶着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邊讀邊在課文中做好筆記。

(三)交流彙報,完成學習卡。

1(展示第五屏步驟一)。

2. 四人小組交流。

3. 小組分工合作填寫學習卡。

4.小組展示學習卡。

5. (展示第五屏步驟二)。

6. 完善自己小組的學習卡。

7.分組朗讀學習卡兩部分內容。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注意讀出問句的語氣和小猴子的心情。

四、拓展思維

你還發現空氣在哪裏?各有什麼作用?

(展示第六屏)

1.齊讀問題。

2.同桌説一説。

3.指名彙報。

4。(展示第七屏)師適時提出:空氣到底在哪裏呢?請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談談。

五、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一)學習了本課,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1.向同桌談談自己的看法。

2.指名彙報。

3.師生評議,明確:空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世界上任何生命都離不開空氣等。

(二)既然任何生命都離不開空氣,那麼我們該如何預防或減少空氣污染呢?

1.小組討論交流。

2.彙報評議。

六、佈置作業

《語文百花園三》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語文教學要重視綜合知識的整合與運用,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去探求新知,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在教學過程中,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合作學習,構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同時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議、練、説、評等,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樂中學到知識,學到方法。

教學內容:語文園地三所有內容,包括:語海暢遊、積少成多、閲讀平台、能説會道、筆下生輝五項內容。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運用中區別同音字。

2.積累ABB式的重疊詞。

3.學會進行句型轉換,即“把字句”與“被字句”的相互轉換。

4.豐富語言積累:有關學習方面的名人名言。

5.通過學習閲讀材料是學生受到啟發:要從小養成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

6.學會向老師請假或請別人幫助請假,並會寫請假條。

教學重難點:閲讀有關請假條的內容,分析 向老師請假的方法,習作時,將分析探究到的方法運用到習作中。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運用中區別同音字。

2.積累ABB式的重疊詞。

3.學會進行句型轉換,即“把字句”與“被字句”的相互轉換。

4.豐富語言積累:有關學習方面的名人名言。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第三單元的學習接近尾聲了,在這一個單元的學習中,我們看到了許多有趣的現象,從中認識到要想有新的發現,就要像科學家那樣,細觀察,勤思考。多動手,與此同時,我們還收穫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這節課我們來整理近一段時間的語文知識,運用我們的語文能力去大顯身手一番!讓我們一起走進“語文百花園三”(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用簡潔的語言回顧單元重點,導引出本節課的任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語文學習的目的,就是實際運用。]

二、 語海暢遊

你認為漢字有趣嗎?舉例説説。(捕捉信息,進入同音字區別的學習)

1.打開書看看“漢字真有趣”,先讀一讀,然後説説讀後知道了什麼。

2.你認為怎樣才能將同音字用準確。(先組詞,再造句,在具體的語境中區別字義,達到準確運用。)

3.用“須”和“需”擴詞、造句,再次説説這兩個字的字義區別。

4.舉例説説,還有那些像這樣有趣的漢字,並進行區別。

(如:靜和淨,領和嶺等等)

[設計意圖: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自主探究出同音字的區別方法,再運用方法去拓展練習,學生不僅獲得了“魚”,也會去運用“漁”去捕獲更多的“魚”。]

三、照樣子寫詞語

1.自由讀例子,説説自己發現了詞語的什麼特點。

(都是ABB式的表示顏色的詞語)

2.結合語言習慣,照樣子完成練習:

3.紅( ) 黃( ) 黑( ) 白( )

4.交流,評改。

[5. 引導質疑:現在問題出現了,描述顏色時,“紅”“黃”“黑”“白”就能説清楚,為什麼要寫成“ABB”式呢?

(使色彩更濃了,使表達更生動,更形象。)]

6.小組合作:看來,“ABB”式的詞語真的好神奇呢。那我們多多積累些吧。比一比,那個小組在規定時間內想出來的詞語數量多,正確率高。

7. 彙報展示。

小結:這麼多的疊詞陪伴我們,我們今後在説或者寫的過程中多該自信呀!

[設計意圖:此環節,不僅讓學生練習了疊詞的正確組成,同時又潤物細無聲地插入了“ABB”式形容詞的修辭特徵及功能,激發了學生積累和積極運用的興趣。]

四、句型轉換

詞語沒有難倒我們,加大難度,來檢驗你們的能量!

1.指名讀例,再齊讀,感悟“把字句”的結構特點。

2.讀讀學習夥伴的話。

3.動手完成練習。

4.交流答案,説説做題的過程或做後的感想。

5.課堂練習:

(1)我讀懂了這篇課文。

(2)大家一起努力,終於找到了失蹤好幾天的小狗貝貝。

(3)指名出題,同桌答。

[設計意圖:“把字句”由“把”字短語接動詞短語充當謂語的句式,國小生不必説這些術語,但結合生活經驗在潛意識裏其實就是這麼個意思。讓學生説説做題的過程或做後的感想正是做題方法的總結。]

五、積少成多

出題的同學自信滿滿,答題的同學胸有成竹,可見知識與本領的積累是我們制勝的法寶!下面我們就再來積累一些名人名言吧。

1.自由多讀幾遍。找出名言的共同點。

2.指名讀,糾正不恰當的讀法。

3.齊讀。

[4.小組討論句子的意思,結合實際談談自己的認識。]

5.交流。

6.讀讀背背。

7.背出自己已經積累過的讀書方面的名言,也可自己寫一句。

[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讓學生在開放的學習過程中,自始至終處於積極狀態,主動地進行探索與發現,多角度和多樣化地解決問題,從而實現知識的自我建構。]

六、總結:一節課中,同學們充分調用自己的知識技能,完成了四項練習,輕鬆自如,還收穫了一些方法,希望同學們再接再厲,一天比一天有進步!

板書設計:

● 形近字 ● ●讀書的名言:

需 靜 領 紅 紅彤彤 其義自見(xiàn)

須 淨 嶺 黑 黑洞洞 懊悔(huǐ)

●走馬燈吸引住了茅以升。

走馬燈把茅以升吸引住了。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閲讀材料是學生受到啟發:要從小養成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

2、學會向老師請假或請別人幫助請假時,要把請假的原因説清楚,説話要有禮貌。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1.指名背誦有關讀書的名言。

[2.過渡:的確,“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同樣,讀一篇好,也會有收穫。一起走進“閲讀平台”。]

二、閲讀平台

1.自由讀故事。

2.指名讀,思考:一次偶然的發現後,科普希是怎樣做的?他這樣做取得了什麼成就?畫出相關的句子。

3.討論交流。

[4.拓展:説説自己平時觀察事物有哪些獨特的發現。]

5.小結:看來,養成認真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的確是受益終身,讓我們們做生活的有心人,去發現奧祕,享受其中的樂趣。

[設計意圖:加強自主練習,凸顯閲讀訓練重點,注意讀與説的結合,着眼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

三、談話導入:同學們,如果你生病了,或有什麼重要的事,不能去上學,你準備怎樣向老師請假?是打電話請假,還是請爸爸、媽媽或者鄰居小夥伴幫你請假?這節課,我們就來談談如何請假。

1.明確要求:

(1) 自由讀要求,歸納要點。

(2)交流要點:(學生在向老師請假或請別人幫助請假時,要把原因説清楚,説話要有禮貌。

2.向老師請假

[(1)想一想,如果是打電話向老師請假,應該怎麼把原因説清楚,要用到那些禮貌用語?

(2)假如老師同意或不同意,又該怎麼説?

(謝謝老師 再次講清楚請假的必要性,有禮貌)

(3)兩人小組合作練習。]

(4)指名錶演,集體評議。

3.委託他人向老師請假

[(1)如果請爸爸、媽媽或鄰居小夥伴向老師請假,你認為該怎麼説?

(向對方説明意圖 説清請假的原因 有禮貌)

(2)強調:相比較,有什麼不同?

(要説明自己想要幹什麼,禮貌用語有所不同。)

(3)練習後指名向全班表演,集體評議。]

4.總結:看來無論自己請,還是請他人代請,都得注意:一是把請假的原因説清楚,二是説話要有禮貌。我們評價的時候也是針對這兩點去評,估計同學們今後有事,一定會把請假這件事完成得很出色!

[設計意圖: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課程的實踐性,感受到語文學習是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同時着重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課後作業:

1、 蒐集一些名人小時候的故事讀一讀,想一想。

2、 與家人或夥伴表演請假的全過程。

板書設計:

第一個望遠鏡 請 假

利普希 説明原因,有禮貌

{認真觀察} (説明意圖)

{ 勤于思考}

第3課時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本上的請假條,明白請假條要寫的內容、格式以及表達時要有禮貌。

[2.自己試着寫請假條,用書面形式表達自己要請假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又掌握了一種語言技巧――口頭請假。這節課呢,我們就從中選取一種,講話語變成文字。讓我們的信息傳遞更為多樣化,從而以不變應萬變。

二、思考交流:

打開書,讀題目要求和李曉芳同學的請假條,心中歸納一下,請假條應該怎麼寫。用自己清楚地記號標註。

[交流所得:

1.應寫清楚請假的原因,請多長時間的假;

2.注意請假條的格式,包括稱呼、落款、日期以及正文的格式;

3.要講禮貌,注意使用禮貌用語。

小結:同學們真是火眼金睛,要點一個也沒逃脱,下面的請假條一定不成問題!]

三、自主探究:

1.出示自學提示:

(1)請假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請假的時限為多長更合理?

(3)請假條的格式要注意些什麼?

(4)列舉可用的禮貌用語。

2.學後交流,集體評議總結。

3.小結:大家的生活經驗可真豐富,你們的大腦像一個容量極大地儲存器,列舉的內容包羅萬象呢,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哪!佩服你們!

[設計意圖:要讓學生更紮實地掌握請假條的寫法,自己靜心思考更為有效。學生對要求的自我分析,歸納的過程是其理解和內化的過程,加之學生在這方面的生活經驗也不少,通過教師的肯定、鼓勵性的語言,學生體會到自豪感,成就感。既發揮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四、實踐內化:

1.小組合作完成:回憶自己近期的一次請假,或自設一個請假的原因,根據當時的情況,口頭表達請假條的內容。

2.推薦小組代表上台口述,集體評議。

[3.動手寫一張請假條。

4.同桌互評,可請老師幫助解疑。]

5.認真修改。

五、課後作業:

試着寫一張請假條吧。

板書設計:

請假條

(稱呼):

(請假的原因,請假的時限)

姓名

[教學反思]

百花園中通過詞句的練習,瞭解同音字的不同,激發學生對漢字的興趣,引導學生尋找同音字,並能區分不同;初步理解了疊詞的特點,積累了詞彙;能夠把陳述句改為“把”字句,培養了學生的語感,提高了表達能力。通過 朗讀、理解並背誦關於名人讀書的名言,懂得了讀書的重要。 學生在獨立閲讀《第一個望遠鏡》中,提高了學生的閲讀興趣和閲讀能力,激發了學生觀察、思考的興趣。 通過練習請假和學習寫請假條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篇十八:三年級《珍珠泉》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珍珠泉的美麗,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家鄉的感情。

3.體會抓特點表述景物的方法。

4.積累課文優美語言。

教學準備

閲讀課後的資料袋,蒐集關於泉水的其他資料。

朗讀課文,思考;為什麼叫珍珠泉。

教學過程

一、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1.全班交流關於泉水的資料。

2.板書課題:同學們介紹了那麼多泉水,各有特點,令人驚歎,那麼珍珠泉有什麼特點呢?

二、自讀討論,朗讀體會

1.生自讀課文,思考自己提出的問題。

2.討論交流,朗讀體會:

(1)説説為什麼叫珍珠泉?(出示句子:①開始,水泡消失了!②水泡閃亮珍珠啊!③這就是美麗的珍珠泉!)

(2)從中你知道了珍珠泉的什麼特點?請同學們認真讀書體會,跟同伴討論討論。

自己讀書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

(3)小組交流討論,全班交流

體會珍珠泉水綠、探、清的特點。

(4)指導朗讀,讀出珍珠泉水的特點,重點練習朗讀2.3自然段。

第2段指導學生邊讀邊在頭腦中想象,形成畫面水是那樣綠,綠得像。

第3段要讀出泡泡的趣和美。

三、練習朗讀,體會感情

師:假如你是作者,向別人介紹珍珠泉時,語氣是怎樣的呢?心情是怎麼樣的'呢?為什麼這樣説?

練習朗讀,體會作者對珍珠泉的喜愛、讚美之情,為家鄉有此泉而自豪。

四、理清課文的記敍順序

佈置作業

1.在文中找出你認為寫得憂美的句子,摘抄背誦。

2.看看自己的家鄉有沒有這樣美好的景物,它們有什麼特點,仔細觀察,記在心裏。

篇十九:三年級可能性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通過推想和對熟悉事物的討論,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能用合適的語言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並和同伴交流想法。

3瞭解可以用數學語言描述某些生活現象,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難點:

能用合適的語言對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學準備:紙鶴、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同學們,看老師帶來了什麼?(出示兩盒紙鶴)看到這些紙鶴覺得熟悉嗎?

生:熟悉,都是我們自己折的。

(以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新課,激發學習興趣。)

師:是的,同學們在手工課上折了這麼多精美的紙鶴,證明你們都是心靈手巧的孩子,你們很棒!那麼老師相信今天這節數學課你們表現也會很棒,有沒有信心?

(幫助學生建立自信,為充分發揮其主動性奠定基礎。)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兩盒紙鶴,看每盒有什麼特點?

生:1號盒子裏全是紅紙鶴,2號盒子裏既有紅紙鶴又有黃紙鶴。

(培養觀察能力。)

師:你們喜歡什麼顏色的呢?

學生自由發言。

師:喜歡紅色紙鶴的人很多,老師也喜歡紅色的。因為紅旗是紅色的,紅領巾也是紅色的,紅色象徵着熱情,我們對待生活就應該具有火一樣的熱情。

(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二、體驗與感悟

請同學們思考一個問題:在哪個盒子中一定能摸出紅紙鶴,在哪個盒子中不一定能摸出紅紙鶴?為什麼?(出示課件)

請同學們小組合作,猜一猜結果,要説清為什麼?(要求每個同學都發言,並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將課件中的“哪個”改成“1號盒”和“2號盒”,把“?”改成“。”

課件演示“一定”、“不一定”

學生:

1、小組合作討論。

2、交流猜的結果及猜想的理由,重點討論“為什麼”。

3、親自摸一摸,驗證自己的猜想。

3、親自摸一摸,驗證自己的猜想。

同時學會用“一定”、“不一定”描述摸紙鶴的結果。

4、將全班同學摸紙鶴的結果統計在統計表中。

5、觀察統計表,再次肯定猜想結果。

(培養合作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

師:在剛才的活動中我們學會了用哪兩個詞來描述摸紙鶴的結果?

生:一定、不一定。

(掌握“猜想—驗證”的數學思維能力。)

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一定”或“不一定”描述下面的事件。

課件演示教材第30頁的內容:

1、9月10日是教師節。

2、扔一枚硬幣,背面朝上。

3、後天本地有雨。

4、地球每天都在轉動。

你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用上“一定”或“不一定”來説一説身邊的事嗎?

(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

“説一説”

1、在生活中有哪些現象是可能發生的,哪些現象是不可能發生的。

(課件演示教材第31頁的情景)

學生:(1)思考女兒與媽媽的年齡大小、身材高矮等方面的問題。

(2)説一説生活中還有哪些現象是確定的,哪些現象是不確定的。

(在生活中學數學。)

2、判斷下面現象哪些是可能發生的,哪些是不可能發生的。

(課件出示教材第31頁的內容)

1)太陽從西邊生起。

2)每天都有地區下雨。

3)小樹一年長高一米。

4)亮亮一年長高一米。

總結:生活中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問題討論”

(1)獨立判斷。

(2)全班交流。重點説一説判斷的理由。

(鞏固所學知識)

三、知識拓展

1、指名讀一讀。

2、討論“為什麼叫爆出了冷門”

總結:出乎人們意料的事件發生就叫“爆冷門”。

四、小結

説一説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篇二十:三年級《蜜蜂》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經歷探究蜜蜂辨別方向的試驗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首先請大家欣賞幾幅圖片,(幻燈片出示幾幅昆蟲的圖片)

想探究一下昆蟲世界的奧祕嗎?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羣了不起的小客人。(幻燈片出示蜜蜂的圖片)

(預計學生通過預習課文已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可能會情不自禁的喊出課題。)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讀文

1、通過課前的蒐集,你知道了哪些過於蜜蜂的知識?交流一下。

2、初讀,處理生字:

同學們知道的真多,説得也很流暢。但是還不知道讀課文讀的怎麼樣呢?要想讀得正確、流利,首先要把一個個“攔路虎”消滅掉,先自己讀一遍課文,把自己的“攔路虎”圈出來。

學生自由讀文,圈畫生字。

同位幫忙消滅“攔路虎”。

4、檢查生字:

試驗

證實

阻力

幾乎(jī)

幾個(jǐ

推測

沿途

超常

儘管(jǐn)

盡力(jìn)

陌生

準確無誤

悶熱(mēn)

納悶(mèn)

多種形式檢查,單個讀,齊讀,男、女生接讀等。

老師用“準確無誤”來形容讀得正確的孩子,以此來幫助學生理解這個詞語。

4、檢查句子,

先出示三個帶有多音字的句子,還需要看看書的同學,馬上在課文中找出句子練一練吧,一會兒請自信的孩子來試着讀一讀。(給孩子當堂學習的時間)

“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

“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

“儘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三、生生互動,解疑促讀

1、句子讀得真不錯,連着幾個有難度的多音字也讀得準確無誤。不知道課文讀得是不是也很好啊。接讀課文,不讀的孩子,仔細聽,想一想課文説了一件什麼事。

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或者做了一個什麼試驗。

指名説(做試驗;測試蜜蜂是否有辨認方向的能力。)適當引導説完整。

2、那麼你有沒有興趣和作者一起去做這個實驗呢?畫出能表示作者實驗做法的詞語和句子,(第二~五自然段)自己讀一讀,請學生説,其他人可以補充。老師相機板書。

3、“幾乎要觸到地面”轉換角色,你看到這種情景你會怎樣想?

4、到底能不能回到家呢?回來了幾隻?用了多長時間。

⑴你們覺得小女兒告訴爸爸説有兩隻蜜蜂回來了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激動,興奮)帶着自己的感受讀句子。

“沒等我跨進家門,小女兒就衝過來,臉紅紅的,看上去很激動。他高聲喊道:‘有兩隻蜜蜂飛回來了!他們兩點四十分回到蜂窩裏,滿身都是花粉呢。’”

⑵看到經歷過那麼多困難之後歸來的蜜蜂,你是什麼心情。

“這樣,二十隻蜜蜂中,十七隻沒有迷失方向,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

5、學到這兒,大家一定很佩服小蜜蜂辨認方向的能力,想不想弄清楚它們怎麼會有這種能力的?我們看看本文作者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是怎麼説的。

“蜜蜂的不是超常的記憶力,而是一種我無法解釋的本能。”你們同意他的這個結論嗎?你怎麼認為的。

四、書寫指導

歸類識字

1、左右結構的字中,有“論、試、證、誤”四個字都是言字旁,一起出示,引導學生觀察規律,形聲字,左形右聲,左窄右寬。

2、“途、超”都是半包圍結構的字,注意捺劃的指導。

3、“袋”是上下結構,上半部分的右下角沒有小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找出感興趣的句子,説説自己的理解或讀出自己的感受。

2、學習法布爾認真觀察和探索的精神

3、學習用關聯詞説句子。知道用詞準確有利於表達。

教學過程

一、檢查句子

在上一節課的學習中,同學們讀熟了課文,老師找出幾個有困難的句子,看看你們的能不能把他們讀準確。首先出示帶多音字的三個句子,要求仔細看,用心讀。(鞏固多音字的識別)

“那些被悶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飛散,好像在尋找回家的方向。”

“這時候起風了,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大概這樣可以減少阻力。”

“儘管它們逆風而飛,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他們確確實實飛回來了。”

二、複習

複習上節課的內容(你知道了些什麼?)指名説,老師隨機板書。

做試驗:原因

過程

結論

聽説

準備

不是……而是……

無論……總……

放飛、兩隻、十七隻

三、感悟課文

瞭解了這麼多內容,讀課文,找出你最感興趣的一段或一句,讀出來,説理由,(其他人可以補充)或者讀出自己的感受來。聽清要求,先自己讀一遍,再找。

學生通讀課文,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句子。(在學生找到相應的句子或段落時,預設了以下幾個討論,希望能夠促進對遣詞造句的感悟,體會用詞準確的妙處。)

1、討論:大家都知道科學是嚴謹的,來不得半點馬虎。為了保證試驗的準確,試驗過程的每一個環節是否都是必須的?少一個行不行,説出自己的理由。

2、換位思考:有十七隻蜜蜂飛回了家,如果你是其中的一隻,在途中你有可能遇到哪些事情?(可以是困難,也可以是巧遇。)

3、通過“我想、我推測、也就是説”等詞,來學習作者的認真觀察、用心思考的精神,體會用詞準確為課文表達所增添的色彩。

四、通讀課文,看看還有什麼新的發現

把自己品味詞語的所得再放回到課文中,朗讀全文,通過第二課的學習,希望能給孩子一些新的啟發。

五、拓展訓練

其實蜜蜂身上還有好多小祕密和知識,等着愛思考、細心觀察的孩子去發現呢,你願意做這樣的孩子嗎?課後

1、可以查閲資料,多方面瞭解蜜蜂的知識。

2、續編故事。以《失蹤的三隻蜜蜂》為題,發揮你的想象,注意用詞準確。

篇二十一:三年級論語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誦讀《論語》一書中記錄的孔子關於“學習”的言論。

2.指導學生如何積累和誦讀經典的方法。

教學重點:指導積累和記誦經典的方法。

教學難點:結合經典談感受。

教學過程:

複習

一、 創設情境,回憶孔子的言論。

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

敏而好學 不恥下問

……

二、初步瞭解孔子和《論語》

出示白板:20世紀末,80位諾貝爾獎獲得者聚會巴黎,發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500年前,從一個人那裏汲取智慧”。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個人是誰嗎這被科學家敬仰的人物,就是我們中國的孔子。(簡介孔子)

孔子—我中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偉大的教育家。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尊稱孔子,我國春秋末期魯國陬邑(現山東曲阜)人。他從小生活貧困,由於勤奮好學,成為一個博學多才的人。他曾辦過私學,據説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孔子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曾周遊列國,晚年從事整理和傳播古籍的工作,整理了《詩》、《書》、《禮》、《易》等古代文獻,編著了《春秋》。

師:同學們,聽了老師的介紹,你感覺到孔子是怎樣一個人

生:孔子是一位教育家,思想家。

生:孔子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

師:在《論語》一書裏,有這樣一句話是寫孔子外貌的。

(出示白板):子温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師:這裏的“子”指孔子,這句話的意思是孔子温和又嚴肅,威嚴而又不兇猛,莊重而安詳。孔子的思想,儘管是兩千年以前的,但它對人類具有永恆的意義。你知道孔子説過哪些智慧的話語嗎

生: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生:寢不語,食不言。

生:……

師:(展示《論語》一書),孔子説的這些話,全部在《論語》這部書中,《論語》記錄了孔子及其徒弟的言行。全書共20篇,500多章。

三、指導誦讀

師:今天,我們主要誦讀《論語》一書記錄的孔子關於“學習”的言論。(小黑板出示)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為政》)

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公冶長》)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子罕》)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衞靈公》)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

師:下面我們進行第一個環節,聲音先於義理———放聲讀。

要求做到:讀準音,正確斷句,讀通順,讀流利。

師:大部分同學已經讀得不錯了,下面我們進行第二環節:學而不思則罔——讀而悟。

請同學們對照譯註的字詞,自己邊讀邊悟,或小組討論理解原文。(不求深刻,初知大意即可。)

第三幕:古文今説洗耳聽——明大意

加深理解文意。請同學們白板,把古文和譯文對照讀一讀,再回照第二幕自己的理解,看出入在哪兒。(重在體驗解讀的樂趣)

師:這些語段全是孔子關於學習的言論,請你結合自己的體會,説説哪句話讓你深有同感或者你想就哪句話表達自己的看法

第四幕:熟讀成誦過目不忘——我樂背。

按“鏤空指示法”練習背誦。集體背,小組比賽,個人擂台賽。

第五幕:引經據典古今為用——格言美

師:同學們看一看,這些語段中哪些詞語和句子,我們今天仍然在用,請畫出來。(學生用筆畫)

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師:這已成為一個成語,如果要表示自己謙虛好學的態度,就可以運用這個成語。成語不一定是四個字。

生: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師:這是典型的四字成語。

生: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師:這已成為格言警句。

生:……

師:我們不難看出《論語》中凝練,思辨的語言是我們今天現代漢語的源頭,我們在平常的説話中,作文中,如果能夠恰如其分地運用這些格言警句,就會增加你語言表達的魅力。

四、總結

老師最後還要把孔子老師的一句話送給大家。請看——(出示句子)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注:弟子:年紀細小的人。弟:同“悌”弟弟對哥哥的愛。

師:今天的“弟子”指學生、徒弟,而《論語》中“弟子”指年紀細小的人。孔子老師説“年輕人在父母身邊就要孝順父母,離開家裏就要敬愛兄長,做事要謹慎,説話要誠實,博愛大眾,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有剩餘力量,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從這句話看出,孔子老師特別看重做人。

同學們,誦讀《論語》,不僅僅是學習語言,更是在學習我們民族的文化,希望大家做一個有中國靈魂,有世界眼光的中國人。

篇二十二:三年級《荷花》教學設計

【目標導航】

1、會認3個生字,會寫出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積累優美語言。

3、體會作者豐富的想象,學習邊閲讀,邊想象畫面的讀書方法。

【實踐支點】

一、我能在加粗字正確的讀音下畫“ ”

挨挨(āi ái)擠擠 彷彿(fú fó)

了(le liǎo)不起 花骨(gǔ gū)朵兒

二、讀句子,先填空後造句

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

這句話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反過來,用________比喻________。

我也會用“像”造這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能按課文內容填空

1、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 )出來。有的( )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 )展開了,露出( )黃色的小蓮蓬。有的( )花骨朵兒,看起來( )得馬上要( )似的。

2、我忽然覺得自己( )就是一朵荷花,穿着( ),站在陽光裏。一陣( )吹過來,我就( ),( )隨風飄動。

【能力跳板】

一、我能理解文中“泡泡”裏的問題

1、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

“冒”用得真好。“冒”的原意是液體或氣體往外或往上湧,這裏是形容在一片綠色的荷葉中,白荷花___________的意思,形象地表現了白荷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過了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我”怎麼會忘記自己是在看荷花呢?這是因為我在看荷花的時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能理解這句話的意思

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

把一池荷看作一大幅畫,這説明荷花________;説這幅畫是“活的”,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裏的“畫家”是指________________,説“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這是作者對________的由衷讚歎。

【創新台階】

我會想象

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會看到、聽到、想到些什麼呢?

我會看到一些小動物接近我,聽到它們告訴我的一些趣事。不信,下面我來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上幾句。

篇二十三:三年級《荷花》教學設計

一、説課: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述了公園裏的一池美麗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時的感受。全文文字簡短,卻把一池的荷花寫活了,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正確理解下列詞語:荷花、蓮蓬、飽脹、翩翩起舞。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荷花的美麗。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感情朗讀的能力;閲讀想象能力;會背課文;積累優美語言。

情感目標:培養審美情趣和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感受荷花、荷葉各種美麗的姿態,想象畫面,培養對大自然美的體驗。

(三)教學難點:理解“把眼前的這一池的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 — — — — — ”等句的意思。

(四)教學方法:

1、通過品詞、析句,感情朗讀,想象畫面,讓學生感悟語言生動形象和描寫的優美。

2、通過讓學生欣賞美麗的荷花,查閲資料,體會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導入新課:

昨天我們學習了生字,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請同學們想一想哪幾個自然段寫了荷花?哪幾個自然段寫“我”以為自己是荷花?

(二)新課:

1、 師:那麼第一自然段寫什麼呢?請一名同學讀第一自然段。

你覺得這一段哪個詞用得恰當?為什麼?這一段在全文起什麼作用?

師小結:本段作者直接了當,引起下文,引人入勝。

2、荷花開了會是怎樣的情景呢?你們想不想看一看?

出示掛圖:你都看到了什麼?作者又是怎樣描寫的呢?

3、學習二、三自然段:

自由讀二、三自然段,你讀懂了什麼?(板書:荷葉、荷花)

指名讀描寫荷葉的句子,你覺得這句話寫得怎麼樣?(板書:挨挨擠擠、像大圓盤)這樣的荷花給你什麼印象?

師啟發:荷葉就已經這麼美了荷花會是什麼樣的呢?

指名讀描寫荷花的句子。問:這裏一共寫了幾種樣子的荷花?(板書:半開、全開、含苞)指名分句朗讀要求讀出荷花的美麗。

對照圖畫朗讀第三自然段討論:

(1)、這些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勢是什麼姿勢?

(2)、“一幅活的畫”是什麼意思?

(3)、文中的畫家指的是誰?

4、學習四、五自然段

(1)、看到大自然這麼美的畫,我有什麼感受呢?

聽錄音回答:我在幹什麼呢?我會這樣説明什麼?(板書:荷花美)

師小結:作者看荷花已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把自己完全融入大自然中了,才產生了這種感覺。

(2)、指導感情朗讀體驗感悟:下面我們也把自己當作一朵荷花融入其中,感情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想象:蜻蜓會告訴我什麼?小魚呢?(自由討論)

(三)總結全文:課文按照看荷花的順序進行敍述,語言樸實優美想象力豐富,對荷花的描寫形象逼真,賦予感染力,讓人讀後產生一種美感。

(四)展示資料:將學生課前準備的文字圖片等資料進行展示,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五) 作業:

1、背誦課文。

2、我們也來當一回了不起的畫家畫一幅荷花圖。

篇二十四:三年級的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1、聽懂、會説Hello./bye./Bye-Bye.I’m...,PEP三年級。

2、通過創設見面打招呼、自我介紹以及道別等情景,讓學生學會見面打招呼、自我介紹及道別的日常用語。

3、培養學生樂於開口,敢於開口講英語的習慣,激發學生想學、樂學英語的興趣和願望。

教學建議:(1)教材分析:在本課時主要學習見面打招呼、自我介紹及道別用語Hello./bye./Bye-Bye.I’m...。為此,教師為學生創設見面打招呼、自我介紹以及道別等情景,使學生了解英語常用用語以及使用環境。教學中,除讓學生聽懂以上日常用語以外,還應讓學生敢説、會説。學生對於打招呼和道別用語Hello./bye./Bye-Bye.的發音比較熟悉,而對於自我介紹用語I’m...的發音不容易到位,學習起來較難,教師要適時糾正,切不可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2)教法建議:通過聊天、討論還可以讓學生了解一些學習英語的作用和意義。可利用教科書開始的蝴蝶頁WelcometoEnglish的彩圖,為學生呈現我們生活中已經會説或較熟悉的詞彙如CD,VCD,DVD,OK!Hi!Yeah!Wow!Bye!Cartoon,Mickey等等來激發學生想學英語的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在講授本課的打招呼、自我介紹及道別用語時,可以先給學生播放卡通片,瞭解所學語言運用的環境。在鞏固操練時,教師可採取交談的方式與學生聊天,用英語和他們打招呼、自我介紹,並告知Hello./Hi是英語中常用的打招呼用語,甚至讓學生自己説説這些語言都運用在哪些情景中。教師還可用擊鼓傳花、角色扮演等遊戲來練習。最後教師可引導學生創設生活情景,實現真正的語言交流。

篇二十五:三年級的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方案

題目:UnitOneHello

教學重點:本部分主要是見面打招呼、自我介紹及道別用語的會話學習,使學生在不同的情景中聽懂、會説Hello./bye./Bye-Bye.I’m...。

教學難點:自我介紹用語I’m…的發音不容易到位,學習起來較難,教師要適時糾正,切不可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教具準備:

1教材相關人物的面具或頭飾

2為Let’splay中的擊鼓傳花遊戲準備相應的道具

3教材相配套的錄音帶

教學過程:

1.熱身(Warm-up)

(1)由於學生是第一次正式接受英語課的學習,教師可在此基礎上採取交談的方式與學生討論一下英語的作用以及學習英語的意義。不妨請學生説説他們在現實生活中已經瞭解的英語單詞或日常用語。利用教科書開始的蝴蝶頁WelcometoEnglish彩圖中呈現的`我們生活中學生已經會説或較熟悉的詞彙如CD,VCD,DVD,OK!Hi!Yeah!Wow!Bye!E-mail,Cartoon等詞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學習願望。

2.呈現新課(Presentation)

(1)在學生初步瞭解打招呼用語後,教師播放本課的歌曲“Hello”的錄音,自然引出師生之間的打招呼,國小英語教案《PEP三年級》。

T:Hello,:Hello.

(2)教師利用這個機會及時向學生介紹自己Hello,I’m…/Hi,I’m…

(3)教師還可帶上Sarah的頭飾介紹Hello!I’mSarah./Hi!I’mSarah.(教師在示範時,應定要用手勢語言輔助學生理解。對於初學者來講,體態語言和手勢語可幫助他們理解和記憶,因此教師要適時利用手勢和動作甚至表情來配合教學。)

(4)給學生帶上Sarah,ChenJie,Mike,WuYifan的面具或頭飾,扮演這些人物到講台前説Hello!I’m…

3.趣味操練(Practice)

(1)遊戲

玩Let’splay中的遊戲“擊鼓傳花”。首先,將全班學生分為兩大組。教師可有節奏地敲擊小鼓,兩組學生同時開始傳花,當老師的鼓聲停止時,兩組各有一名學生拿到花,這時,拿到花的學生就説Hello,I’m…/Hi,I’m…(這個遊戲也可用放音樂來代替擊鼓,學生可待音樂停止時起立做自我介紹。)

在做此遊戲時,教師應提示學生髮音,引導學生區分正確、錯誤的發音。特別是I’m的發音,應為[aim]不能讀成[em]或[ai],但要注意,教師不能一味的糾正發音,而挫傷孩子的學習興趣或打消孩子練習的積極性。教師可根據學生情況,逐步在以後的課時中感受語音,感受發音。

另外,此次練習中,若學生已有英文名字,即可使用,若沒有英文名字可先用中文名字代替。若班級學生人數不多,可在此為學生起英文名字。

(2)讓學生自己説説所學用語的使用環境,並讓學生自己擬定一個使用所學用語的場所。結合圖片,進一步鞏固情景。

為學生出示情景圖,讓他們自己説説,在此情景中該説些什麼?

<情景一>清晨,兩個小朋友在校門口相遇,猜猜看,他們説了些什麼?

<情景二>上課了,老師帶一名新同學進教室。新生Lily該怎樣做自我介紹?

<情景三>下課了,有好幾名同學與Lily結識,他們是怎樣説的呢?

<情景四>放學了,同學們相互道別,他們彼此都説了些什麼?

(3)兩到四個人一組練習自我介紹。若學生已有英文名字,即可使用,練習更有真實感。若沒有英文名字可先用中文名字代替。在此強調分手時説Goodbye./Bye-Bye。

(4)自由結合或自己下位子瞭解、結識新夥伴,尤其是瞭解夥伴的英文名字。再次練習Hello,I’m…/Hi,I’m…Goodbye./Bye-Bye。

4.課堂評價(Assessment)

做活動手冊第一單元的第一部分練習。由於學生剛剛接觸英語,而且是第一次做活動手冊,教師要進行全面、細緻的指導。

1)教師與學生討論本單元獲獎的小花數量,由於是第一單元,起點可以稍微低點,儘量讓每個學生都得到棕熊或小松鼠的小貼紙為獎勵。

2)讓學生看書上的圖,才圖中人物,想他們在説什麼。

3)教師講解題目要求並指導做的方法。建議教師提醒學生注意題目要求標記的識別,以便今後遇到相同問題時學生能獨立完成。

4)讓學生聽錄音做練習。

5)再次播放錄音,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一句一句地跟讀並相互核對答案,最後通過給小花塗色進行自我評價

5.擴展性活動(Add-activities)

板書設計

Unit1Hello

[將“清晨,兩個小朋友在校門口相遇”的圖貼在黑板上,圖旁寫上Hello/Hi]

[將自我介紹的圖片貼在黑板上,並寫Hello,I’m…]

[將放學時,師生互道再見的情景圖貼於黑板,並寫Goodbye.]

篇二十六: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利用感官來初步感知空氣的性質。

2、能夠利用所提供的實驗材料,設計實驗證明我們的周圍、各種物體中都存在着空氣,空氣佔據一定的空間。

3、通過實驗培養學生認真傾聽、願意合作、科學交流的實驗常規和科學素養。

教學重點、難點:

能夠利用所提供的實驗材料,設計實驗證明我們的周圍、各種物體中都存在着空氣,空氣佔據一定的空間。

教學方法:實驗法

教學準備:

水槽、礦泉水瓶、方便袋、粉筆、海綿、玻璃杯、紙、氣球、硬紙板、乒乓球、肥皂水、紙筒等

教學過程:

一、謎語導入

1、談話:同學們,老師有一個小謎語,請大家來猜一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見來摸不着,動物植物都需要”

2、你們知道空氣在哪裏嗎?(板書課題:空氣在哪裏) 就讓我們先來一起找一找吧!

二、尋找空氣

1、談話: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方便袋、硬紙板、書、飲料瓶、粉筆……誰能利用身邊的東西幫老師找到空氣呢?

2、學生藉助各種媒介尋找空氣

3、巡視。幫助學生實驗。

4、交流反饋,總結尋找空氣的諸多方法,感知空氣的真實存在。

5、教師針對學生的交流情況進行小結。 引導學生思考空氣到底在哪裏。

同學們真聰明,利用各種方法找到了空氣,那誰能説一下空氣到底在哪裏呢?(板書:到處有)

三、認識空氣

1、觀察認識空氣的特點

談話:通過剛才的實驗,同學們發現我們身邊處處有空氣,那麼同學們就來觀察一下我們眼前的空氣,有什麼樣的特點?(跟水的特點比較)板書: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氣體。

2、認識什麼是氣體、感受空氣會流動,流動的方向的向着四面八方的

(1)跟固體、液體比較

談話:我們知道,像木塊、橡皮這樣不會流動的物體,我們叫它固體,像水、牛奶這樣會流動的物體,我們叫它液體,那氣體會流動嗎?

(2)香水實驗,認識氣體可以向四面八方流動

老師灑一下香水,問學生:同學們聞到了什麼?剛才我們聞到我們周圍的空氣是沒有氣味的,現在怎麼有的香水的氣味?我只灑在這兒,那兒的同學怎麼聞到了?(板書:會流動)其他同學聞到了嗎?你覺得空氣流動的方向是怎樣的?(板書:四面八方)

(3)教師小結,像空氣這樣能在空中向四面八方流動的物體叫做氣體,而空氣就是一種沒有顏色、沒有氣味、沒有味道、透明的氣體,它會流動、而且流動的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四、空氣佔據空間

談話:同學們覺得空氣佔據空間嗎?

實驗一:

1、出示裝紙的杯子:杯子裏有什麼?(紙、空氣)把杯子倒過來,現在杯子裏有什麼?(紙、空氣)如果我把杯子直直地插入水中,杯子中的紙可能會怎樣?如果濕了説明了什麼,如果不濕又説明了什麼?

2、學生實驗(強調直直插入,直直提起,杯子不要傾斜)

3、學生彙報(紙沒濕是因為空氣佔據的空間)

4、如果把杯子傾斜,你會發現什麼?

實驗二:

1、把乒乓球放入水中,拿一空玻璃罩在上面,問學生:如果老師,往下摁水杯,乒乓球會原地不動,還是也被摁了下去?為什麼?

2、老師演示實驗

3、學生解釋現象

實驗三:

1、談話:同學們喜歡吹泡泡嗎? 誰能不吹就製造出泡泡來呢?

2、學生實驗並説出理由

四、談收穫

通過本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五、拓展

關於空氣的知識還有很多很多,比如我們四周到處有空氣,那月球上有空氣嗎?水裏有空氣嗎?空氣有重量嗎?老師希望同學們能在課下通過看書,上網,查資料,找到問題的答案,學習更多關於空氣的知識。

篇二十七: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生有能夠相互溝通,小組協作能力。提高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動手實踐能力。

2、通過自己動手造一張紙,親身體驗紙張的來之不易,養成了節約用紙的習慣。

3、學生了解古代與現代造紙工藝,產生對祖國璀璨歷史文化的濃厚興趣,有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準備:

紙巾、玻璃杯、清水、攪拌棒、棉布、毛巾(或舊報紙),每組1份。學生查找古代造紙工藝(或現代造紙工藝)的資料。

小組合作人員:每組6~8人。組長1名,負責領導組員進行科學實驗和探究性研究。

副組長1名,負責本小組紀律。

教學過程:

一、整個教學過程

1、引入。

古代的造紙工藝(學生以小組彙報交流的形式進行交流)。

學生通過課前查閲有關資料,瞭解到古代的造紙過程,可以通過小組交流的形式進行資料共享,同時每組派出一個組員到講台前,閲讀他們小組收集到的資料,全班進行資料共享。

2、授課。

資料共享完成後,引出本節課的重點。

同學們,我們既然已經知道了古代我們的祖先是如何製造紙的,那麼,我們能不能試着自己也來製造一張紙呢?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學生通過對比古代造紙工藝(或現代造紙工藝),可能會聯想到自己造紙的過程。(給學生一定的想像空間)

教師給予一定評價。

引入書上的造紙過程,教師進行簡單的步驟講解,學生自己動手“造紙”,教師巡迴指導。

實驗完畢後,教師提問:同學們,你們造的紙怎麼樣了,能不能在上面寫上自己的名字。

學生的回答是否定的,可能有一些組造的“紙”很糟糕,不能揭下來。

小組交流討論彙報,各小組組長向全班彙報製造“紙”的過程。(自己認為最成功的地方,還需要改進的地方)

小組互相交流,改進造紙“工藝”,製造出自己滿意的“紙”(薄、厚、均勻的紙)。

教師提出節約用紙的倡議。

(建議:造一張紙的主要目的是要讓學生在造紙的過程中體驗紙的來之不易,所以教師的教學活動就要圍繞這個目標進行開展。教師在教學的引入中要讓學生交流造紙的材料,再引領學生親身經歷製造紙的探究活動中。教師的設計意圖要明確。)

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現在化的造紙廠也這樣造“紙”嗎?引入現代造紙廠的資料(或作為一項課外作業,學生自己查找資料)。

二、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追蹤記錄

收集保存學生的作品:製作的“紙”。

篇二十八: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

課題分析:

這是學生接觸《科學》課的第一節課,在此之前我們的學生對科學觀察沒有概念。本節課是要讓學生記錄一次學習科學觀察的經歷。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對靜止的大樹,當學生觀察這張圖片,他們所能説出的內容是極其有限的。然後在一棵真正的大樹前他們所看到遠遠要比書本上看圖片要多的多。運用感知和科學方法對大樹進行觀察,讓學生經歷一次科學觀察,體驗真正的科學觀察活動。

標題主要活動內容活動計劃我看到了什麼什麼是觀察觀察圖片,組織討論我想觀察什麼明確觀察目的,為討論作準備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容大樹下進行觀察

教學要求:

初步瞭解什麼是觀察,我們要觀察什麼?經歷科學觀察活動的過程;

想辦法進行觀察,努力知道得更多;能和同伴合作,認真進行觀察;

能夠運用感知和科學方法對大樹進行觀察,獲取一些關於樹的知識,並且對自己的科學觀察活動進行記錄。

教學準備:

學生觀察用:記錄本、放大鏡等簡單的觀察工具。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從今天開始我們要開始上《科學》課了。

科學書看過了嗎?

上面都有些什麼內容,請大家翻到第一頁,書上的大樹看過了嗎?

二、在照片上我看到了什麼?

從書上這幅大樹的照片裏,我看到了什麼?

自己邊看邊數,數數在這張照片上你看到了哪些內容?

把你看到的內容與小組成員相互説説。

現在來説説你們小組看到了哪些內容,我們大家幫他們數數。(學生上台説,教師記錄。)

三、在真正的一棵大樹前看到什麼?

以前在一棵真正的大樹前我們看到過什麼?(學生説老師記錄)

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內容?

肯定!為什麼這麼肯定?

出示課件。

當我們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帶着這樣的目的去看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估計我們現在去觀察一棵大樹,你能觀察到的哪些內容?

四、在一棵真正的大樹前我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容?

如果現在我們來到一棵真正的大樹前,你想觀察關於大樹的什麼內容?

在一棵大樹前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容?小組可以討論一下。

在一棵大樹前我們看,我們聞,我們聽,我們摸,我們還能……(出示課件)

五、來到一棵真正的大樹下進行觀察。

我們已經有自己想觀察的內容,現在想不想到大樹前去觀察?

我們現在就到操場上去觀察大樹,要愛護花草樹木。

全班去觀察大樹。

篇二十九: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教科版國小科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51頁至52頁

教學目標

1、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會描述“水的形狀”,它與固體的形狀相比有着本質的區別。

2、讓學生在玩水的活動中認識能流動是水的基本性質。

3、讓學生在交流活動中總結水是一種什麼樣的物體,認識怎麼樣的物體叫液體。

4、引導學生認識水平面,討論水平面的運用。

5、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他們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學會與人合作交流,通過互評達到反思學習的目的。

教學重點

1、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會描述“水的形狀”,它與固體的形狀相比有着本質的區別。

2、讓學生在玩水的活動中認識能流動是水的基本性質。

3、讓學生在交流活動中總結水是一種什麼樣的物體,認識怎麼樣的物體叫液體。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認識水平面,討論水平面的運用。

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

各種形狀的能裝水的容器、一瓶水、。

教師準備

分組實驗材料:水槽(裝有水)。演示實驗材料:木塊(立方體)、玻璃(圓柱體)球、啞鈴;五個杯子,裏面分別裝有蒸餾水、雪碧、牛奶、橙汁、酒精、五顆小球。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複習回顧

1、實物投影出示五個杯子提問:同學們,你能判斷一下,這五個杯子裏哪個裝的是水?

1、出講台判斷,説出原因。

鞏固原有的知識,為下一個環節做好鋪墊。

二、提出問題,

引入學習新知識

1、 實物投影分別出示木塊(立方體)、玻璃(圓柱體)、球、啞鈴,提問:這是什麼?它是什麼形狀?

2、 實物投影出示剛才學生判斷正確的一杯水,問:這是什麼?

3、 問:你能猜一猜,水是什麼形狀的?

1、 一一回答。

2、 集體回答。

3、 小組討論,小組代表發言,説出看法和根據。

引起學生的注意和學習興趣,引入課題。

三、探究新知識

(一)認識水的形狀

1、 談話:到底哪一種説法對呢?我們光聽別人説而不親自動手去試一試,行嗎?

2、 課件出示實驗要求。

3、 指導學生實驗。

4、 談話:通過這個實驗,你們發現了什麼?

5、 總結:你們的發現真了不起!不錯,水在不同的容器裏有不同的形狀。水在自然界裏的形狀是怎樣的呢?(課件出示影片)

6、 提問:水在自然界裏的形狀是怎樣的呢?

1、 集體回答。

2、 閲讀要求。

3、 按要求小組合作完成實驗操作和實驗報告。

4、 各小組代表把實驗報告投影出示,彙報實驗現象和結論。(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小組互評)

5、 觀看。

6、 描述。

1、 讓學生通過實驗認識水的形狀。

2、 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他們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學會與人合作交流,通過互評達到反思學習的目的。

3、 通過讓學生觀看自然界裏的水的影片,讓學生在感受水的壯觀的同時,體會到水是沒有固定的形狀的。

(二)發現水的流動性

1、 談話:水還有哪些特性?我們一起來玩一玩,好嗎?怎樣玩?(課件出示操作圖)

2、 與學生一起做實驗:

(1)讓水從杯子裏流到水槽裏,

(2)用雙手撥動水槽裏的水。

3、提問:你看到了什麼?

4、演示實驗:小球從杯子裏落到水槽裏。

5、提問:你看到了什麼?

6、提問:你認為這兩個實驗有什麼不一樣?

7、 談話:同學們,你能告訴你的同學,水是一種什麼樣的物體?

8、 提問:誰能大聲地告訴我們,水是一種什麼樣的物體?

1、集體回答,觀看操作圖。

2、與教師一起做這個實驗。

3、回答。

4、仔細觀察。

5、回答。

6、回答。

7、 交流。

8、 回答。

1、 讓學生在“玩水”中發現水的流動性。

2、教師通過與學生一起“玩”,使學生在自由和信任的課堂上玩得更開心,發現更多。

3、讓學生在交流活動中總結水是一種什麼樣的物體,認識怎麼樣的物體叫液體。

(三)認識水平面

1、指導學生觀察同一瓶裏的水的水面。

2、讓學生談談發現。

3、指導學生觀察不同容器中水的水面。

4、讓學生談談發現。

1、小組討論,觀察。

2、談發現。

3、小組討論,觀察。

4、談發現。

1、 使學生在觀察中認識水平面。

2、 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習慣。

四、思維拓展

1、 把一張凳子放上講台,問:我們用什麼方法可以檢測這張凳子是否放平?小組討論。

2、 談話: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1、小組討論。

小組代表回答。

2、回答。

1、 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

2、鼓勵學生在課後繼續研究水。

五、板書設計

一杯水的觀察(二)

1、認識水的形狀

2、發現水的流動性

3、認識水平面

六、教學設計的評價(自評)

這個教學設計,體現了本次課程改革在教學改革方面的突破:

(1)強調教學與課程的整合。教學過程中的演示實驗:小球從杯子裏落到水槽裏是教材裏沒有的。我在教學過程中加入了這一環節,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領會到水與石頭不一樣,水會流動。同樣地,在教學過程中,我將教材裏的討論“我們用什麼方法可以檢測桌子是否放平”改為“我們用什麼方法可以檢測凳子是否放平”,目的有兩個:

一是便於操作(把凳子放上講台),

二是讓學生理解“放平”,只有理解了,才能討論。

(2)注重科學探究的教學,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突出以學生為中心和全體參與。

(3)關注體驗性教學,讓學生在玩水中發現水的流動性。

(4)讓學生在交流與合作中學習。

(5)鼓勵學生自主創新學習。

(6)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

篇三十: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瞭解和掌握提出問題的方法。指導學生從愛提問到會提問。

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在仔細觀察周圍事物時愛提問。

能對一些流行的説法、觀點大膽質疑。

能在動手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積極探究,交流討論。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想知道,愛提問。

對流行的一些説法、觀點不盲目相信,能合理懷疑。

感受並體驗到科學並不神祕,科學就在身邊。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法布爾的圖片,讀物《昆蟲記》;廚房圖片,校園一角圖片,伽利略和比薩斜塔圖片

2、同學們回家觀察廚房,試着提些問題;選擇校園熟悉的地方,仔細觀察,記下想提的問題。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通過近一個學期的學習,我們認識了自然界中許多有生命的物體,並深入研究了水和構成我們的生活物質的材料,大家一定積累了許多的問題。這個單元我們就來總結一下大家的問題。本單元我們要學習的是《提出問題》,今天我們首先來看怎樣儘可能多地提出問題(板書課題)

二、新授:懂得怎樣儘可能多的提出問題

(一)在仔細觀察周圍事物時提出問題。

1、介紹科學家是怎樣提出問題的。出示法布爾的圖片以課文中介紹的法布爾的事蹟為例,指出可以像法布爾那樣在仔細觀察中提出問題。介紹讀物《昆蟲記》。

2、出示校園一角圖片,討論我們在觀察校園裏的生物時,大家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呀?

(交流:如蚯蚓喜歡黑暗潮濕的地方嗎?栽在密封罐裏的小草靠什麼存活下來?)

3、出示廚房圖片,引導學生回憶,觀察廚房後可以提出哪些問題。

(如:鍋蓋上的水滴是怎樣形成的?

為什麼用布包着鍋的把柄就不燙手了?

洗碗盆放水時,水為什麼會形成旋渦?)

(二)對一些流行的説法提出懷疑。

1、教師講解《兩個鐵球同時落地》的故事。

學生討論:你對哪些結論產生過懷疑?

2、你對哪些流行的説法有懷疑?

例如:金魚喂太多會脹死因為它不知道自己是飢是飽。

“冬蟲夏草”就是冬天變成蟲子,夏天又變成草的一種藥材。

指導討論,你還有哪些疑問?

(三)在科學小製作的過程中,也能提出問題。

活動:請大家來作折飛機的遊戲。摺好飛機後飛一飛,看看你們能提出什麼問題?

例如:什麼樣的紙飛機會拐彎?

什麼樣的紙飛機飛得遠?

什麼樣的紙飛機在空中停留時間長?

動動手,把你提出的問題記下來,和同學們交流。

三、小結

如何理解大科學家愛因斯坦的這句話: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篇三十一: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

活動目的

1.過實踐活動研究使物體立的道理,在動手操作過程中學科學、用科學。

2.簡單的紙條紙片,通過玩中學、想中學、做中學、用中學,在小玩意兒裏體現出大科學。

3.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培養學生愛科學的思想情感。

活動準備

教師準備:

1.掛圖、紙條、各種材料的紙。

2.麻繩、筷子、紙板、瓶子、凳子。

學生準備:

剪子、膠水、膠條。

活動過程

活動意圖

教師支架

學生任務

使用素材

預估時間

以卡通掛圖引課目的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運用生動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通過看掛圖產生疑問。

2分鐘

讓學生使麻繩、筷子、紙板、瓶子立起來,目的是讓學生從活動發現問題。

巡視各組聽他們在組內的發言,對有困難的組給予啟發。

學生四人一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並討論四種物體立不起來的原因,體現生生互動。

麻繩、筷子、紙板、瓶子。

3分鐘

學生彙報組內發現的問題,並説説其原因。

對學生的回答給予充分的肯定,並用語言引出下一步的活動。

學生彙報組內發現的問題及討論的結果。

3分鐘

學生分組活動,想辦法讓紙立起來。目的是使學生自己實驗解決問題。

巡視各組,對有創意的同學及時給予表揚。

學生動手運用各種方法讓紙立起來,並將其粘在一張大紙上。

膠水、膠條、剪刀。

5分鐘

學生分組討論製作什麼支架,他們是怎樣構思的,以及組內怎樣分工製作。

傾聽學生的想法,並給予充分地肯定和鼓勵

分組討論製作什麼紙支架,並説説他們是怎樣構思,以及組內怎樣分工。

5分鐘

學生以組為單位制作紙結構比賽,要求使紙結構又高又牢固。目的使學生積極地活動起來,並從活動中發現使紙結構牢固的方法。

下到各組巡視,給予適當地指導。

學生運用各種紙材料以組為單位制作紙支架。

紙、膠水、剪刀、線。

10分鐘

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並介紹其優勢。目的使學生間互相補充知識。

傾聽,給予評價。

各組展示作品,並介紹其優勢。

5分鐘

以一結構為例,讓學生幫助解決歪斜傾倒的問題,目的使學生進一步瞭解結構立的牢固的方法。

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並根據學生提出的辦法進行改進。

提出解決結構歪斜傾倒的方法,並改進自己的作品。

紙結構。

5分鐘

學生和教師共同立起一個又高、又大、又牢固的紙結構。目的激發學生回家繼續研究的興趣。

和學生共同完成紙結構。

幫助完成紙結構。

紙結構的半成品。

3分鐘

總結

學生共同欣賞活動成果。

總結活動情況

欣賞活動成果。

學生作品。

2分鐘

篇三十二: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

課題8:葉的蒸騰作用

教學目標:

1 、通過本課學習,使學生知道葉有蒸騰作用。

2 、使學生了解葉的蒸騰作用在植物的生活中的意義。

3 、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葉的蒸騰現象、氣孔形態等。

教學重難點:

知道葉的蒸騰作用及意義。

在正確分析實驗結果的基礎上想象出植物體內水分的排出過程。

教學準備:

1 、課前,找一盆植物,澆足水,用透明塑料袋把這株植物的枝葉罩起來,把袋口紮緊,置於向陽處。

2、分組實驗材料:盆栽植物一株、透明塑料袋、水;蠶豆、青菜、洋葱、蘿蔔、天竺葵或馬鈴薯的葉片任選幾片;顯微鏡、載玻片、蓋玻片、吸管、碘酒。

3 、關於蒸騰作用的示意圖。

前置作業:

課前感受森林和空地上空氣的不同。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體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植物的根,瞭解了根的作用。那麼植物的葉有什麼作用呢?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師板書:植物的葉(一)

二、學習新課

1 、指導學生認識“葉有蒸騰作用”

(1)推想植物有散發水分的作用。

①出示兩幅掛圖或幻燈片: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沙漠中走,另一幅是一位小孩在樹林裏跑步。

②提問:人在沙漠中和在樹林裏,會有什麼不同的感覺呢?

③提問:為什麼樹林裏的空氣比較濕潤,沙漠裏的空氣比較乾燥?

(2)指導學生觀察“植物能蒸騰水分”的實驗。

①出示課前準備好的“用塑料袋罩住枝葉並將袋口用繩捆住的盆栽植物”的實驗裝置。

②觀察:你們看,在這棵植物外面的塑料袋內壁上有什麼?

(學生觀察後回答:塑料袋內壁出現了許多小水珠。)

(3)啟發學生思考:這些小水珠是怎樣形成的?如果這些小水珠是由水蒸氣凝結的,那麼這些水蒸氣是從哪裏來的?

由此可以想象植物體內可能有什麼樣的構造?

學生討論回答:植物能排出水分;根據人從汗孔排出水分推想,植物可能有像人的汗孔那樣的小孔。

(4)指導學生觀察植物葉片上的氣孔的形態。

①演示:撕下一片蠶豆葉的下表皮,貼在載玻片上染色後,放在顯微鏡的載物台上。(除蠶豆葉外,還可用青菜、洋葱、蘿蔔、天竺葵、馬鈴薯的葉,這些植物的葉片上很容易找到氣孔。)

②講述:課前,我在各組的顯微鏡上都裝好了像老師這台顯微鏡上一樣的蠶豆葉的切片。下面,大家通過顯微鏡觀察:蠶豆葉面是什麼樣的?葉面上有什麼?

③分組觀察,觀察後彙報。

④出示“葉片下表皮氣孔”的掛圖或幻燈片。

⑤講述:在葉的下表面,有很多小孔,小孔兩邊是兩個半月形的。這些小孔叫做“氣孔”。

⑥觀察:對照掛圖上氣孔的形態,在顯微鏡下再觀察、辨認。

(5)指導學生認識“葉的蒸騰作用”的含義。

講解:通過推想,我們認為植物可能有散失水分的作用。在植物體上可能有散失水分的小孔;通過實際觀察,我們在葉的表面確實找到了一些小孔。根吸收的水分運到植物體內,有的被植物體自己用了,有的則在受熱的條件下變成水蒸氣飛散到體外去了。這些水蒸氣正是從葉表面的氣孔跑出去的。植物體內的水分受熱變成水蒸氣,從氣孔跑出去,騰飛到空中。葉的這種作用叫做蒸騰作用。(板書:葉有蒸騰作用)

2.指導學生認識葉的蒸騰作用的意義

(1)討論:“葉的蒸騰作用”對植物的生活、對自然界有什麼意義?

(2)出示葉的蒸騰作用示意掛圖或投影片,啟發學生對照圖思考。

(3)學生討論回答。

(4)教師講解。

葉蒸騰水分具有以下作用:

①由於蒸發要吸熱,就像人出汗可以涼快一些,調節體温一樣,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使植物在炎熱的夏季“涼快”一些,不被曬焦。

②由於蒸騰了水分,植物體內水分減少。這樣可以促進根不斷地吸收水分、養分。

③可以使空氣濕潤。

三、應用實踐

請同學們根據“葉的蒸騰作用示意圖”,自編一個有趣的童話故事。

四、拓展研究

選擇下面問題中的1 — 2個問題,通過實驗進行研究:

1 、葉的蒸騰作用與光照時間長短是否有關係?有什麼關係?

2 、葉的蒸騰作用與葉的數量多少是否有關係?有什麼關係?

3 、葉的蒸騰快慢與根吸收水多少是否有關係?有什麼關係?

總結提升:這節課有哪些收穫?還有什麼疑問?

板書設計:8、葉的蒸騰作用

水分和養分→根→葉的蒸騰作用(氣孔)→空氣中

篇三十三: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

課題6:植物的根

教學目標:

1、能用簡單的工具對植物的根進行細緻的觀察,並能利用簡單器具做根吸水的對比實驗。

2、體驗到合作與交流的快樂;意識到搞科學研究必須要有嚴謹、認真的態度。

3、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1、使學生知道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作用。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按”問題。假設。驗證。結論”的程序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彙報交流

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去觀察各種植物的根,你們觀察了嗎?有什麼發現?

並且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生答自己的發現。(讓學生把他們的發現儘可能的都表達出來,教師適時引導)

二、設置疑問,大膽猜測

師:同學們課前觀察的真不錯,發現了這麼多根的祕密,可是,聽了同學們的彙報,老師有一個問題搞不懂了,同學們觀察了很多植物,它們都有根,植物為什麼要長根呢?根對於植物有什麼作用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9課:植物的根。教師隨機板書。

師出示在課文《高梁情》裏也看過對高梁根的描述:高梁的根像鷹爪一樣,它們強有力地抓住土地,彷彿擒拿一個龐大的活物,等到暴風雨來臨時,高梁就能穩穩的站在土地上。

師:看來,植物的根確實能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長在土地上。板書: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師:植物的根除了固定這個作用,還有其它作用嗎?它有沒有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作用?我們來做一個實驗。

三、設計實驗、驗證猜想

活動一:引導學生設計“根有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作用”的實驗

師:課前老師為同學們準備了各種實驗用品,現在同學們各小組先討論一下,這個實驗該怎麼做,討論出一個最佳方案後,再進行實驗。(各小組均有一棵生命旺盛的植物幼苗、小量筒、盛有水的水槽、棉花、橡皮泥、植物油、膠頭滴管等。)

小組討論並實驗(教師巡迴指導,適時點拔。)

師:各小組彙報一下,你們的實驗方法。

小組找代表彙報。

師:為什麼要用橡皮泥封起來?

(不封起來,筒內的水會蒸發,水也會減少。)

教師適當點播:

1、可用橡皮泥封起來。

2、也可用兩個量筒,一個量筒裏放植物,另一個量筒裏不放植物,讓它們的水面相平,然後看看一段時間後水面是不是相平。

3、也可把這棵植物放在量筒裏,倒進一些水並在水面處作一記號,然後又滴上一層植物油,最後用棉花把植物固定住,再來觀察水面的情況。)

短時間內還看不出水位的變化,那就先把你們的裝置放在向陽處,過一段時間再來看結果。

生把實驗裝置放在室內向陽處。(也可以放在室外,視情況而定。)

活動二:引導學生觀察根

師:課前同學們觀察了很多植物的根,發現了不少根的祕密,現在,我們藉助一些工具,再來更細緻的觀察一些植物的根,看誰還能發現根的其他祕密。

師介紹桌上的材料,提示學生作好觀察記錄。

生藉助工具對各種植物的根進行細緻的觀察。(教師巡迴指導)

彙報觀察結果

(發現不同植物的根形狀不一樣,但數量都很多。有的根還特別嫩,小根尖端有白色的絨毛。)

師:剛才同學們非常細緻地觀察了幾種植物的根,發現它們的根都很多,事實上,植物的根還遠不止這些,我們在挖取植物時,把很多小根都留在了土壤裏,那麼,一棵植物的根到底有多少呢?

投影資料卡,師進行簡介。

師:這麼多的根對植物體有什麼意義呢?

1、可以使植物更牢固的生長在地上。

2、植物就會有很強的生命力。

3、就能吸收更多的水分、養分……

師:根到底能不能吸收水分和養分呢?(生想起剛才的實驗)去看看你們的實驗吧!

生彙報實驗結果:

實驗發現水位下降了一點兒,説明根確實能吸收水分。師進一步講解:根主要是靠根毛伸進土壤吸收水分。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時,把溶解在水中的養分也吸收了。師並板書:根有吸收水分和養分的作用

師:通過剛才的研究發現,植物的根對植物體來説作用可真不小!

四、自由活動

師:植物的根還有其他用途嗎?(投影:幾種植物的根:甜菜、蘿蔔、胡蘿蔔、地瓜、人蔘等)

誰能根據圖中植物的根,説一説它們的用途?(1、甜菜、蘿蔔、胡蘿蔔、地瓜都能吃。2、人蔘可以做藥材。3、地瓜能做澱粉。4、甜菜能加工糖。……)

總結提升:這節課你的收穫多不多呢?(在課本“我收穫”欄)

板書設計:

一、根的特點:直根(主根粗大)、鬚根(由不定根組成)、根毛

二、根的作用: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養分

篇三十四: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

課題五:植物的身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植物體(限於種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是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組成的。

2.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觀察、交流活動,讓學生知道植物是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組成的。

2、學生正確的分析、總結植物的組成部分。

教學準備:

課件、鳳仙花的掛圖、鳳仙花的分解圖片(自制)、可供學生閲讀有關植物的圖書(如:《十萬個為什麼》)

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1、談話:今天我想請各位同學當個畫家,請給你在課前觀察的植物畫個像。(學生畫畫)

2、展示學生作品:

問:你畫的是什麼植物?你都畫出了這棵植物的哪些部分?

你認為一棵完整的植物要由幾部分組成呢?今天我們就帶着這個問題進行下面的研究活動。

師板書:8、植物的身體

二、學習新課

1、研究植物的組成

⑴講述: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棵植物圖片。(出示掛圖)這是一棵完整的植物,它由幾部分組成呢?你有什麼辦法可以知道?

(學生討論研究的方法:看圖、查閲資料、上網、問別人等等)

指出:你們可以自由結成研究小組,在講台上我給大家準備了一些有關植物的書籍,你們可以查看,找出答案。

⑵學生分組,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研究,尋找答案。

⑶學生用不同的方式彙報研究結果:

問:我這有一些鳳仙花各部分的圖片,你能拼成完整的植物嗎?

(學生拼圖,進一步認識植物的組成)

⑷談話:剛才我們觀察了鳳仙花,現在我請大家再來看幾幅圖。(用實物投影機出示課本插圖)

問:你知道這是什麼植物?請你們小組繼續研究這些植物的身體是由幾部分組成的,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師引導學生繼續研究,通過分析其他植物的組成,進而得出植物都有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組成。

(5)小結:通過我們的研究發現: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構成了植物的“身體”。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內容。

師板書: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個部分構成了植物的“身體”

(6)問: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是由這六部分組成的?你有辦法來解決這道題嗎?請你快速找出這道題的答案。(學生繼續分組查閲圖書資料,尋找答案。)

學生彙報答案。

講述:由此可見,在植物世界中,並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由根、莖、葉、花、果實、種子六部分組成的。有的植物沒有根、莖,或者不開花、不結果(如藻類植物海帶、紫菜、海白菜、裙帶菜等),所以在實際生活中要學會注意觀察周圍的一切事物。

三、總結提升

通過我們今天的探討,你有哪些收穫?你感覺自己表現如何?

板書設計:5、植物的身體

一、豐富多彩的植物世界: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已經知道的有30多萬種

二、植物的身體:

種子植物:根、莖、葉、花、果實、種子

苔蘚植物:只有莖和葉

蕨類植物:根、莖和葉

篇三十五: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

《水》是教科版國小三年級科學上冊第四單元的第1課,主要有三個活動環節的內容,一是通過學生間交流有關水的已有認識,結合觀察視頻,能用網狀圖加以描述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態、用途、與生物的關係、基本特點等;二是讓學生通過多種感官辨別水和其他物質;三是給物質分類,讓學生掌握物質分為固態、液態、氣態。固體有固定的形狀和一定的體積;液體沒有固定的形狀,但有一定的體積;氣體沒有固定的形狀和體積。

【學生分析】

人的生活離不開水,三年級的孩子們對水是非常熟悉的,但熟悉程度是停留在感性 認識層面的,本課的教學探究活動就是要讓學生形成關於水的科學概念。

【設計理念】

引導學生全面觀察,結合實驗探究活動,形成水的科學概念。

【教學策略】

引導學生運用看、摸、搖、聽、聞等多種方法,動用多種感官參與,對水形成較全面的感性認識;引領學生通過“水在哪個袋中”、“給袋中的物體分類”這兩個環節的實驗探究,形成對水特性的理性認識。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物體可分為固體、液體、氣體三類,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固體有固定的形狀,液體和氣體都沒有固定的形狀。

過程與方法:

用網狀圖展現對事物的認識;熟練運用各種感官對物質進行觀察對比,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物質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情感、態度、價值觀:

積極參與有關水的已有認識的研討,發表有根據的見解;意識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在識別水的活動中,學會小組合作。

【教學重點】

用網狀圖展現對水的認識,熟練地運用各種感觀對物質進行觀察對比。

【教學難點】

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根據物質的相同點確立分類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1、給每小組準備:7個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個透明塑料袋、1塊小石頭、1塊小木頭、1片樹葉、分類用圖紙1張。

2、給每個小組準備:1瓶醋、1瓶牛奶、網狀圖記錄紙1張。

【教學過程】

一、課前觀察:

上課前,我讓學生每人倒一杯自來水,觀察可以發現些什麼,同時比一比誰觀察最認真,誰收穫最多。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重在培養學生養成細緻觀察習慣。

二、檢查觀察情況,導入新課:

上課了,師生問好後檢查課前觀察一杯水的情況。

老師:同學們,剛才我們對一杯水進行了認真觀察,現在請幾名同學彙報觀察收穫。

【設計意圖】趁熱打鐵,讓學生收穫成功的喜悦,為本課學習積極性的調動給力。

三、新課學習:

(一)、我們知道的水

1、師:請同學們用簡潔、準確的語句或詞語將自己知道的關於水的知識記錄下來。

2、視屏觀看(課本配套視頻)四人小組成員相互交流,我們知道的水

3、合作填寫教材P.66.關於水的網狀圖。

4、小組彙報展示, 教師適時小結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態、水的用途、水與生物的關係、水的基本特點等。

【設計意圖】該環節分四步進行,第一步是讓學生對“水”已有認知的回顧、總結,也是對“水”進行描述的語言提煉;第二步視屏觀看,小組成員交流,為學生相互進一步認知“水”提供了條件;第三步填寫網狀圖,是對第二步的進一步梳理和概括;第四步師生互動,讓學生對水的存在形態、用途、與生物的關係、基本特點等有了更加詳盡的瞭解。

(二)、水在哪個袋中

1、師出示幾個不透明的袋子(袋子中分別裝有石頭、木塊、樹葉、水、醋、牛奶、空氣)並提問:在不打開袋子的前提下,我們怎樣將袋中的水和其他物體一一分辨出來?

2、學生分組實際操作,教師温馨提示:運用多種感覺器官進行感知,才會更加全面。

3、小組彙報交流:哪些物體我們可以比較容易辨別出來?辨別的依據是什麼?哪些比較難辨別?難辨別的原因是什麼?

4、指導學生把那些較難辨別的袋子單獨取出,然後引導學生思考:如果可以打開袋子,但是不能直接用眼睛觀察,能準確地找到水嗎?為什麼?

5、學生分小組實際操作。

6、小組彙報,教師適時評價後歸納總結。

【設計意圖】本環節重在引領學生學會運用看、摸、搖、聽、聞等多感官觀察事物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

(三)、給袋中的物體分類

1、引導學生思考並分小組討論:我們將袋中的物體都一一分辨出來後,將他們分類,如何分類呢?分類的標準又是什麼呢?

2、彙報交流(注重分類理由)。

3、教師評價後歸納總結:給物體分類的方法多種多樣,把物體分成固體、液體和氣體是正確分類方法中的一種。

【設計意圖】讓學生準確把握物質的分類方法,理解把物體分成固體、液體和氣體只是正確分類方法中的一種。標準不同,給物體分類的方法也不同。

四、課外延伸:

在生活中找找哪些是固體、哪些是液體、哪些是氣體?

[設計意圖] :科學探究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對固體、液體、氣體的理解更加深入,記憶更加深刻。

篇三十六:三年級科學教學設計

教學要點:

初步嘗試猜想與假設,瞭解科學家猜想的途徑。

教學目標:

1、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問題,進行大膽的猜想與想象。

2、能説出自己猜想的依據,初步瞭解科學家猜想的有效途徑,瞭解地球表面是在不斷變化的。

3、培養學生敢於猜想和想象的思維能力,積極參與頭腦風暴活動。

教學過程

1、大膽猜想

同學們,在生活中充滿着神奇的科學奧祕,人們總喜歡問個為什麼,併力求尋找到正確的答案。現在老師這有一些有趣的問題,你們想猜猜看嗎?(想)課件出示問題與畫面,學生猜想。

下面我們來做一個小遊戲,我們把全班同學分成兩組,一組提問題,另一組則對這些問題進行猜想。我們看一看哪一組做的最棒。(遊戲活動)

2、討論猜想的依據

在猜想與假設的過程中,無論是對問題起因的猜想,還是對問題結果的猜想,以及對過程的猜想,人們都是依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出不同程度的説明和解釋。通過剛才的猜想,同學們從中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並説一説你猜想的依據是什麼。

3、閲讀科學家猜想的途徑

閲讀《海洋變成了高山》。

全班交流科學家猜想的途徑以及自己的收穫。

篇三十七: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一)情景導入。

教師:你有過賽跑的經歷嗎?跟誰賽跑?跑的結果怎樣?

學生根據自己的記憶回答老師的問題,老師藉機詢問:你們大部分都是和同學和家人賽跑,那你們和時間賽跑過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作家林清玄的一篇優美散文《和時間賽跑》。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文筆清新流暢,情感浪漫醇厚,風格樸實感人,有人説,讀他的散文有如飲一杯甘美的山泉。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品一品這杯甘美的山泉,看看誰能品得其中的真味。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出示詞語,指名讀。(出示課件詞語,可以節省時間,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2、帶要求讀課文,整體感知,畫出體會最深的句子,並寫下自己的體會。(出示閲讀要求,讓學生有目的的去讀,寫下的體會,鍛鍊學生的閲讀能力、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3、學生交流自己的體會。

(三)品讀課文,深層領悟。

1、品讀第四自然段。

結合着學生的彙報問:爸爸看到“我”為失去外祖母哀痛的樣子,對“我”説了什麼話?(學生讀爸爸的話。)

請同學們認真默讀課文,找一找這段中説到了哪些事物永遠都不會回來了。(學生默讀,標畫,彙報)

師總結:我們來概括一下,到底是什麼事物永遠都不會回來了呢?

昨天、爸爸的童年還有外祖母。

指導朗讀:當爸爸和自己的孩子説起這些的時候,他會是怎樣的心情?

師總結:看來,這一段當中凝結了爸爸太多的感情。有失去親人的悲傷,有挽留不住時光的無奈,還有對孩子的一種安慰。這麼多複雜的感情糾結在一起,你能讀出來嗎?請你試一試。

2、學習第六、七自然段。

課文當中還講到了哪些事物也是這樣永遠不會回來了呢?請你把相關的句子讀給大家聽。注意:儘可能讀出自己的感受。

學生交流:太陽,小鳥飛行,並指導這兩段的朗讀。(學生交流到雖然明天還會有新的太陽,但永遠不會是今天的太陽時,出示日出日落的課件,讓學生感知時間的一去不復返,要珍惜時間。)

3、過渡:當作者懂得了父親的話中包含了這麼深的藴意,於是他決定和時間賽跑。他賽跑的結果到底怎樣呢?(學習課文後三自然段。)

第八自然段講我跑贏了太陽,你從字裏行間能夠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是(指導學生朗讀。)

師總結:讀得時候節奏稍微快一點就更能突出作者這種愉快、興奮的心情了。

(學生再次練習朗讀第八自然段,很投入)

這段話當中出現了三個“有時”。聽老師讀,你能體會到什麼?

(教師範讀:“有時和太陽賽跑,有時和西北風比賽,有時一個暑假的作業我十天就做完了。”)

生談,師總結:我在讀的時候想到在我小的時候,我和太陽和西北風賽跑,我贏了,我能夠十天就把一個暑假的作業寫完,那真的是一件值得回味的美好的事情。同學們,這就叫讀出感受。你們再來試試。

(學生練習讀)

4、作者説,在後來的二十年來,他一直和時間賽跑,並因此而受益無窮。那真的能跑過時間嗎?學生讀文中的相關語句。

師:也就是説在有限的時間裏做更多的事,就等於延長了時間,就是在和時間賽跑。請你們再來讀讀這句話,在讀中體會體會。(學生練習)

5、作者結合自己的生活實踐,最後想告訴我們: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反覆讀,讀出成功的感覺。

6、學生談學習課文的收穫。

(四)課文拓展。

1、像作者這樣的人、這樣的事還有很多很多。他們正用他們的實際行動來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與時間賽跑!你們看——(出示圖片,讓學生了解到我們身邊的很多人時時刻刻在和時間賽跑)

這是去年汶川大地震後,解放軍戰士在和時間賽跑,爭分奪秒搶救傷員,因為他們知道,用的時間越少,傷者生還的希望就越大。

對田徑運動員來説,冠軍與亞軍的區別往往就差那麼零點零幾秒,所以他們一直在和時間賽跑。

對醫生來説,時間就是生命,所以他們也在和時間進行着賽跑。

2、老師這裏還蒐集了一些關於時間的名言,讓我們一起來讀一下。

(五)總結。

孩子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和時間賽跑》一課,從中獲得了很多的啟迪。將來有一天,我們也會和作者一樣長大,面對我們的孩子,我們會告訴他——

在這節課即將結束的時候,請同學們全體起立,把這句話聲音洪亮地送給台下聽課的老師,讓我們一起和時間賽跑。

板書:

和時間賽跑

外祖母去世

↓和時間賽跑→獲得成功

時間飛逝

篇三十八: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讀懂課文,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3.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學習課文懂得在生活中要知道去關愛他人,關愛生命。

4.學習課文按順序敍述的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理解螞蟻是怎樣救助同伴的。

難點: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看到螞蟻相互救助情景後的感受。

【教具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談話,交流對螞蟻的認識:螞蟻是一種怎樣的小動物呢?當螞蟻的同伴遇到困難時,它們是怎樣救助自己的同伴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新課文《螞蟻的救助》。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畫出生字新詞。

2.同桌相互讀生字,糾正讀音。

3.教師檢查讀音,指導書寫難寫易錯的生字。

4.再次自由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三、學習課文,感悟理解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起因是什麼?找有關的段落讀一讀。

2.“我”看到黃螞蟻浸在水中是怎麼想的?

重點指導理解“生命力、生靈、實施、救援”等詞語。

3.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重點讀好描寫“我”的句子。

四、小結

從第一自然段,我們知道了什麼?

五、佈置作業

把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摘抄下來。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1.複習:上節課同學們通過學習第1自然段,知道了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起因。誰能跟大家説一説?

2.過渡:“我”認為螞蟻會安然無恙的,但是螞蟻的實際處境是怎樣的呢?

二、學習課文,深入感悟

1.默讀第2、3自然段,想一想螞蟻的處境怎樣。

2.“我”看到螞蟻的處境後準備怎樣做呢?

3.當作者看到螞蟻相互救助的情境後,感到很意外,他的決定有什麼改變?

4.重點理解“這個讓我心靈震撼的生命故事”。

(1)指名讀這句話。

(2)探究:為什麼説作者的心靈感到震撼呢?

5.小組合作學習第4自然段。

(1)小組自由朗讀文段,讀後討論:螞蟻是怎樣救助同伴的?

①彙報。②相機引導體會“小心翼翼、試探、迅速、逃離”這些動詞用得十分準確生動。

(2)“我”是怎樣救助螞蟻的?引導學生從“我”的動作中感悟:“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3)救助的結果怎樣?

(4)你覺得這些螞蟻可愛嗎?可愛在哪兒?

(5)齊讀第4自然段,深化對螞蟻的感情。

(6)默讀第5自然段,引導學生理解“我”的感受,點明文章的主題。

三、總結全文

深化文章主題,理清文章是按事情發展順序寫的

四、感情共鳴

你覺得螞蟻是怎樣的小動物?你想對它們説些什麼呢?

五、課外拓展

以“當別人遇到困難時……”為題,開一次討論會。

三年級語文《螞蟻的自救》教學反思

上這一課,來源於去年聽了竇桂梅老師上的以“母愛”為題的閲讀文章《合歡樹》一課。該課堂的教學中,竇桂梅老師緊緊地抓住了“好好活……”,把史鐵生筆下那份深深的慈母深情發揮得淋漓盡致。教學中,竇老師適時地引入了史鐵生其他文章,讓孩子們在一種濃厚的母愛氛圍中,感受作者筆下那份深沉、樸素而又高潔的母受。感受史鐵生對母親的那份真切的愛。後來,我又在網上看到了竇桂梅老師的《朋友》主題閲讀教學實錄。大師手筆,不同凡響。

今年,我們開始進行課外閲讀課的教學嘗試,可是,到底怎麼進行?如何操作?我簡直無從下手。後來,我想,就算是東施效顰,我也學學竇老師吧。於是,我選了五篇文章。準備以《螞蟻的救助》為切入點,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閲讀,滲透閲讀方法的指導。

從課前的準備,到課堂的實施,到課後的反思,我覺得自己成長了許多。

一是更明確了課堂教學的目標意識。這堂課我共改了6次。改得最多的,是課的目標。姚校長告訴我,如果課上得失敗了,但目標、方向是明確的,那麼,只是操作的失誤。而如果目標也沒有定準確,那麼,這課還有什麼必要去上?

我啞然。是啊,我上這課的目標是什麼?一開始,我定的目標是“感悟朋友之情”。可是,這朋友之情的範圍也太大了,“生死之交”是朋友之情,“相互敬重”也是朋友之情,“雪中送炭”更是朋友之情……這節課,就讓孩子們感悟那麼多的“友情”,然後再聯繫實際,説自己的感受嗎?那麼,這是語文課還是品德課?我否定了這個定位。幾經反覆,我確定了“通過閲讀文章,感悟螞蟻困難時不離不棄的朋友之情;通過學習,懂得課外閲讀一些基本方法”,這個定位就比較小,也比較容易操作了。

二是明確了課外閲讀方法指導的含義。作為課外閲讀指導課,閲讀方法的指導應是非常重要的。那麼,這堂課中,我要滲透怎樣的閲讀方法的指導呢?我覺得,作為40分鐘的課堂,你想把一篇文章析透,已經很難很難,更別説還要帶其他的幾篇文章了,那麼,怎麼辦呢?我覺得,比較恰當地把握精讀課文的度,讓學生學習“抓住主要句子理解文章中心”應該也是一種比較好的閲讀方法指導。於是,我把閲讀方法指導定在了“抓住主要句子理解文章中心”這個方面。希望通過一篇文章的閲讀指導,使學生能把這個方法遷移到學習其他幾篇新的文章中去。課堂結果顯示,這種遷移還是比較成功的。

三是課外閲讀指導的度的掌握。這個問題,我上課前覺得很困惑,上課後,還是覺得非常困惑。因為《螞蟻的救助》這一課中的螞蟻精神,那在危急關頭,不惜犧牲自己去救助他人的品質不是平常的“朋友”之義所能概括的,甚至可以説,在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是沒有這樣的朋友的。對學生來説,那種在朋友需要幫助時,比如同學要向他借橡皮時,要請教他問題時,熱情地幫助他的,就是一種實實在在的友誼了。課堂上,我把重心放在那隻自己剛脱離危險,卻不肯離開這是非之地,拼命銜咬泥土救同伴的螞蟻身上,通過品讀那句話,讓孩子們真正地感受那種“不離不棄”的患難之友情。

教學結果顯示,這樣的目的還是基本達到的。但是,與之相應的是,學生的“共鳴”有多少?

課外閲讀指導課到底怎麼上?主題性閲讀到底如何把握?路漫漫其修遠兮,還需耐心求索。

篇三十九: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一、讀春:積累詞句

1.出示四字詞語: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風得意 春色迷人 春色無邊 春意盎然 春暖花開

2.出示佳句名詩:

春風楊柳萬千條。

春風又綠江南岸。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一年之計在於春。

季節不等人,春日勝黃金。學生讀詞讀句子。幫助學生進行有關春天的詞句積累。

二、詠春:享受春天

1.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讚歎。他們對春天是那樣痴情,那樣狂放,那樣欣賞!真可謂把春天描摹得絢麗而又迷人,達到了絕妙的地步。古人讚美春天的詩詞很多,然而,人們最喜愛、最推崇的是南宋詩人朱熹的《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出示《春日》)教師談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引導學生理解詩句:作者到泗水邊尋找春天,他看到了什麼?能想象都有什麼“煥然一新”嗎?

自己練習讀,邊讀邊想象。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積累具體感知“無邊光景一時新”。

指名讀,師生評議。

(2)“萬紫千紅”是説春天的什麼?能具體説説嗎?(藉助圖畫形象感知花兒的繽紛色彩,春天的美麗景象)

(3)結合第一課《燕子》講講春天的美麗景色,感受春天的美麗。

3.練習用自己的話講講古詩的意思。

學生用自己的話説古詩的意思。藉助圖畫形象感知花兒的繽紛色彩,春天的美麗景象。

三、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指導學生練習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學生誦讀古詩。

四、總結延伸,昇華主題。

1.師:春天在每個人的眼中是不一樣的,在詩人賀知章的眼中春天是碧綠、神奇的——引讀《詠柳》;在朱熹的眼中春天是萬紫千紅的、富含哲理的——引讀《春日》;

2.在其他別的詩人眼中春天是怎樣的呢?他們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課外再找描寫春天的古詩閲讀,體會詩人不同的感情和心情。

師生合作讀詩。拓展延伸,昇華感情。

五、佈置作業

1.背誦古詩,默寫《詠柳》;

2.完成指導叢書。

板書設計:

1、詠柳 碧玉 柳枝 柳葉

粧 打扮

一樹 滿樹

2、春日 勝日 晴日

濱 水邊

六、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 反思在備課過程中對教材內容、教學理論、學習方法的認知變化。

2. 反思教學設計的落實情況,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出現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如何解決等,避免空談出現的問題而不思考出現的原因,也不思考解決方案。

3. 對教學設計中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尤其是對以前教學方式進行的改進,通過設計教學反饋,實際的改進效果如何。

4.如果讓你重新上這節課,你會怎樣上?有什麼新想法嗎?或當時聽課的老師或者專家對你這節課有什麼評價?對你有什麼啟發?

篇四十: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主題:

通過教學使學生通過學習《可貴的沉默》一課,從故事中受到教育,不僅要感受到父母的愛,還應當去了解、關心和愛戴自己的父母,通過實踐活動要學生有意識地感受父母對自己的愛,並學會如何去回報父母的愛。

活動計劃:

1、課堂教學。學習《可貴的沉默》,知道課文講了一個故事,上課時,老師瞭解到,幾乎所有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的生日並向孩子們祝賀,知道父母生日的孩子只有幾個,而且沒有一個孩子為父母祝賀生日。在老師的引導下,孩子們懂得了怎樣去愛自己的父母和關心別人。理解孩子們情緒變化有興奮到沉默,有沉默又回到熱鬧的過程。

2、實踐活動。積累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資料及父愛母愛的名言,組織學生向自己的父母祝賀生日,表示關心,送賀卡、寫一封信等,幫助父母做點事,用實際行動表示對父母的愛。向老師、同學、鄰居表示關心,將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活動過程:

一、課堂教學。

一)、自學彙報

1、彙報朗讀情況。

2、文章講了怎樣的故事?

3、彙報自學的詞、句。如:傳染、情緒、阻止等語句。

4、從文章中你體會到什麼?

5、質疑。

二)、精講重點部分。

1、練讀產生沉默的過程,體會孩子們的可愛之處。聯繫上下文體會。

2、分段讀孩子們沉默前、沉默中、沉默後的表現及家長的反饋,體會孩子們在沉默中懂得了要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

3、體會“啊!我真快活!這一片沉默給了我多大的享受啊!”的原因。

三)、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愛。

1、父母怎樣給“我們”過生日的?

2、你要怎樣回報父母的愛?

四)、總結全文,安排實踐活動。

二、實踐活動。

1、採取恰當的方式瞭解並記住父母的生日。

2、動手設計一張賀卡。

3、給父母寫一封信。

4、每天幫父母做至少一件事,用實際行動表示對父母的愛。

5、向老師、同學、鄰居等關心自己的人表示關心。

6、將自己的感受寫一篇日記。

7、集中展示,評價實踐活動的成果。

篇四十一: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掌握多音字“切”。能正確讀寫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能有感情地朗讀對話,培養語感。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

課前準備:

1、生字、生字卡片。

2、有條件,可準備與課文相協調的音樂及反映課文內容情景的課件,以幫助學生有感

情地朗讀課文和感悟童話主題。

教學方法:

朗讀指導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板書:“樹”,提問:你知道的樹是什麼樣的?

再板書“去年的樹”,提問:看到課題有什麼疑問嗎?

2、一隻美麗的鳥兒和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他們之間會發生什麼事情呢?讓我們一起來讀一段美麗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

1、自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

2、認讀生字詞。

3、指名分段讀文,看看字音是否讀準,句子是否讀通順。

4、再讀課文,讀後談談自己知道了什麼。

三、確立本文的閲讀方法

1、這篇課文對話較多,讓我們主要採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來閲讀本文。

2、畫出寫對話的句子。

四、指導朗讀第1組對話

1、過渡談話:冬天到了,小鳥要到南方去過冬了,臨走之前,一對好朋友依依惜別。

他們説了些什麼呢?讀一讀。

2、生活中,你也許經歷過離別,想一想那是怎樣的情景?想後再讀一讀。

3、組內練習朗讀,注意讀出感情來。

4、指名朗讀。注意讀出自己的個性。

第二課時

一、讀第2~4組對話

1、學生分組練習

他們就這樣依依惜別,並做了約定。第二年的春天,小鳥滿懷深情地跑回來找它的好朋友大樹。然而,往日朝夕相處的夥伴卻不見了。她着急地找了又找,問了又問……下面的三組對話,請同學們自己選定一個角色在四人小組裏面合作練讀。

2、指名朗讀,讀後評價那一聲聲急切地詢問,流露出小鳥對大樹的無限深情。讀着讀着,誰不被小鳥的這一份真情感動呢?我們一起來朗讀,互相説説究竟怎樣讀更能反映小鳥的這份真情。

3、扮演角色,體驗感知

誰來做一回小鳥。你們可以像寸鳥一樣在教室裏,就這樣飛呀,飛呀,尋找着她的好朋友,你在誰的身邊停下來,那個同學就做你的配角讀。(兩組同學分角色一起朗讀)

二、朗讀、想象,體悟主題

1、同學們,小鳥對大樹的這種焦急、牽掛、擔心就是奉獻給大樹的最最珍貴的友情。讓

我們再一次深入地和課文傾心地交流對話,來體會這種感情。村子裏,煤油燈旁,一對好朋友又見面了。大家把書拿起來,讓我們一起讀最後三段。

2、引導想象。親愛的小鳥,你看到朋友了,你盯着燈火看了一會兒,你想説什麼?你要走了,但你又對着燈火看了一會兒,你還想説什麼……課文中有好多話作者想説都沒説出來,給我 們很大的想像空間。我們來把作者沒説的話説出來,行嗎?

3、教師小結同學們,你們都是守信多情的孩子啊。小鳥飛走了,帶着淡淡的傷感,飛走了。但他給

大樹留下了歌聲,留下了友情,留下了我們世間最最寶貴的誠信。

三、拓展昇華

編寫“友情卡”

小鳥對大樹的情,把大樹也給深深地打動了。大樹想在自己還沒有被燃盡之前,為小鳥寄去一張友情卡。同學們你們願意為大樹寫這張友情卡嗎?

四、學生自由寫,教師指導

1、讀了這篇課文,對鳥兒,對樹,你一定有許多話要説,讓我們再來讀讀全文,讀後説一説。

2、總結我們通過老師和同學,同學和同學,我們一起和課文進行多次的交流對話,讓我們真正地走進課文、真正體會了“信守諾言,珍愛友情”的可貴。但願這個世界“誠信與友情同在。”

板書設計:

8 去年的樹

去年——小鳥樹——今年

信守諾言

珍愛友情【2】8 去年的樹

教學目標:

1、會認6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掌握多音字“切”。能正確讀寫生字組成的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能有感情地朗讀對話,培養語感。感受童話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3、體會小鳥與大樹之間的真摯情誼,感悟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的。

教學重、難點:

1、指導學生朗讀、領悟課文中的情感。

2、懂得童話故事藴涵的道理。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課文、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導入,課題質疑。

1、齊讀課題——《去年的樹》。

2、課題質疑:

去年的樹和今年的樹有什麼不一樣呢?文章為什麼會以“去年的樹”作為題目?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到文中去看看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課文講述的是一隻鳥兒和一棵樹是一對好朋友,它們約定好第二年再相見,可是第二年春天,鳥兒回來之後,大樹已經被人類加工成火柴燃燒了。)

2、檢查字詞掌握情況。指導生字的書寫。

(1)指導觀察字形,説説寫時要注意什麼?

(2)學生自由書寫。

(3)小結書寫情況。

3、默讀課文,畫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同桌之間進行交流。

三、研讀課文,訓練朗讀。

1、自由讀1—4自然段,去年的樹和鳥兒在一起是怎樣的情形?你的感受是什麼?

重點體會:天天唱、天天聽;分手時的約定。

(教師指導學生朗讀。)

2、鳥兒是怎樣尋找大樹的?你的體會是什麼?

默讀7—14自然段,概括鳥的尋找過程,反覆朗讀鳥兒詢問的話,體會鳥兒的心情。

3、教師範讀最後三個自然段,生説感受或疑問。

(1)鳥兒為什麼睜大眼睛,盯着燈火看?她看到了什麼?學生帶着各自的體會朗讀。

(2)鳥兒唱完了歌,又對着燈火看,它在想什麼?

四、總結昇華,佈置作業。

1、結合學生髮言,師進行小結。

2、根據學情,設計作業。

第二課時

一、談話激趣,複習鞏固。

1、談話激趣。

2、小結上節課情況。

二、分角色表演故事。

1、四人一組自由分角色讀。

2、指定一小組上台表演。

3、全班進行評價:你認為誰讀得好,好在哪兒?你認為誰讀得還不夠,你能讀讀嗎?

三、教師小結同學們,你們都是守信多情的孩子啊。小鳥飛走了,帶着淡淡的傷感,飛走了。但他給

大樹留下了歌聲,留下了友情,留下了我們世間最最寶貴的誠信。

四、學生自由寫,教師指導

1、學了這篇課文,對鳥兒,對樹,你一定有許多話要説,讓我們再來讀讀全文,讀後説一説。

2、總結我們通過老師和同學,同學和同學,我們一起和課文進行多次的交流對話,讓我們真正地走進課文、真正體會了“信守諾言,珍愛友情”的可貴。但願這個世界“誠信與友情同在。”

板書設計:

8 去年的樹

大樹(圖) 小鳥(圖)

珍惜友情

信守諾言

篇四十二: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一、 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趙州橋》這篇課文。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趙州橋具有什麼特點?

2、快來讀讀這一自然段,你從中知道了什麼?

3、聽清楚老師的的要求:

(1) 用你的朗讀,告訴我們它坐落在哪?

(2) 用你的朗讀,告訴我們它的設計者是誰?

(3) 用你的朗讀,告訴我們它的年代?

(4) 用你的朗讀,告訴我們它在世界上的影響?

4、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已經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這座石拱橋了,你們呢?

二、 體會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1、請你快速默讀第2自然段。趙州橋非常雄偉,哪些語句讓你感受最深?標畫下來,並説説你的感受。

2、學生彙報:

l 橋長50多米,有9米多寬,中間行車馬,兩旁走人。

(1) 指學生讀出句子説出感受。

(2) 50多米長,9米多寬。它的橋長大約有我們的6個教室那麼長,橋寬比我們的2個教室還要寬。中間通過的是古代的大馬、馬車,兩旁還有川流不息的人羣。真可惜當時沒有照相機,不能再現這熱鬧的景象。

(3) 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這麼長的橋,全部用石頭砌成,下面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橫跨在37米多寬的河面上。

(1) 指學生讀出句子説出感受。

(2) 仔細找一找,趙州橋與我們經常看到的橋有什麼不同?而我們的趙州橋卻完全不需要這些橋基或是橋墩就能橫跨足有37米寬的橋面,多麼有氣勢啊。能讀出這種氣勢嗎?

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平時,河水從大橋洞流過,發大水的時候,河水還可以從4個小橋洞流過。

3、聽老師的問題,試着用你的朗讀向我們介紹介紹趙州橋。

(1) 趙州橋有多長?有多寬?

(2) 這麼長的橋,有什麼特點?

(3) 大橋洞上還有什麼?

4、“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

(1)這種設計”是指怎樣的設計? 可以讀讀書上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2)教師簡單介紹原理。

(3)再讀讀這句話,你有什麼疑問嗎?

(4)課文的哪句話告訴我們答案了?

(5)能用幾個短語概括嗎?

5、趙州橋的這幾個設計優點課文用了一組關聯詞語就把它們串聯起來了,誰來再讀讀這一句,讀出這組關聯詞語。老師也想讀讀,願意和我配合一下嗎?

6、趙州橋的建造已經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也就是1300多歲了,在這漫長的歲月裏,它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趙州橋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樑專家茅以升説,趙州橋能夠穩穩當當地屹立於此1300多年就説明了這的的確確是一個創舉。你現在就站在這座修建於1300多年以前的趙州橋上,你想對誰説?説些什麼?

三、 體會文章的第三自然段

1、趙州橋的特點還遠不止這些呢。“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

(1)讀一讀,這是什麼句?

(2)什麼作用?。

(3)哪部分是承上?哪部分是啟下?

(4)教師説明用法:過渡句的作用是承上啟下。因為它與下文的聯繫更密切,所以多放在段首。在你的習作中也可以運用到過渡句,使內容更加連貫。

2、同學們,現在我們如願以償的來到了趙州橋邊。美觀的的橋面兩側有石欄,欄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圖案,無數只龍個個栩栩如生,可稱為藝術珍品。快找找,它們都藏在哪呢?請在書中找到對應的語句,讀一讀。

(1)你最喜歡那哪幅雕刻?把它的特點讀給我們聽聽。教師評價:

l 趙州橋上的圖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語言描繪是優美的,所以我們讀這段時,聲音表情都應是甜美的。

(2)作者是運用什麼句式將精美的雕刻展現在我們眼前的?

(3)既然喜歡這些雕刻,能把它印在腦海中嗎?試着填一填。

(4)看看你填的內容和前面的句子有什麼聯繫?

(5)再試着背一背:

3、同學們,你們看,作者在描寫“雙龍戲珠”的圖案時還沒有來得及具體描寫呢,你能不能發揮想象,幫助作者把它描寫具體呢?

4、長50多米的橋面上難道僅僅只有這三幅雕刻嗎?展開想象,運用這樣的句式,用自己優美的語言向我們介紹欄板上更多的精美雕刻。

(1)小組內練習説一説。

(2)指名展示。

5、多美的石雕啊,同學們。所有的龍似乎都在遊動,真像活的一樣。

6、我們知道,在石頭上刻圖案是非常困難的,只有手藝高超的精工巧匠才能完成。趙州橋已有1300多年了,但雕刻的圖案並未因時間的流逝而消失。此時此刻,面對趙州橋,你又想對古代的勞動人民説些什麼?

四、 總結全文

1、趙州橋以它獨特的建築風格聞名中外,以它雄偉、美觀的氣勢引來世界上許多橋樑專家參觀學習。作為一名中國人,你有什麼感受?

2、讓我們齊讀最後一段,把你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有感而發的對勞動人民的讚美、對身為中國人的驕傲、把對趙州橋認識都融入其中。

3、這節課我們領略了趙州橋的風采,體會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才幹。感興趣的同學在課後還可以查閲更多關於趙州橋的資料,看看你還會發現什麼奧祕?

篇四十三:三年級語文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字詞目標: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俊俏、聚攏、增添、五線譜、音符”等詞語。

2.導入新課,初讀課文。

3.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感受小燕子活潑可愛的樣子。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春天,在農村,在城市,在樹林,隨處可以看到一種從遙遠的南方飛來,為春光增添生機的小動物,你們知道是誰嗎?(燕子)誰見過燕子?它是什麼樣子的?(出示幾張燕子的圖片)燕子是一種美麗可愛的小鳥,它在田野裏、在小河邊、在村子裏飛翔,打扮着春天。你想進一步瞭解它嗎?現在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描寫燕子的文章。

(板書課題:l燕子)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的讀音,畫出帶有生字的詞語,把課文讀通順。

2、默讀課文:(l)標出自然段序號,想想每個自然段講的是什麼?(2)畫出自己不理解的語句。

3、小組內彙報交流自讀情況。

(1)讀生字組詞,説説生字書寫時應注意的問題,重點注意“倦”、“添”兩個字。通過組詞,鞏固生字的掌握。

俊( ) 駿( ) 俏( ) 悄( ) 攏( )

竣( ) 峻( ) 哨( ) 梢( ) 籠( )

添( ) 沾( ) 倦( ) 譜( ) 符( )

填( ) 粘( ) 圈( ) 普( ) 附( )

(2)説説每個自然段主要講了什麼。

(3)交流不理解的語句,有的問題可在小組內解決,組長歸納組內仍然解決不了的問題,記錄下來。

(4)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三、全班交流並質疑

1、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思考:課文是從哪幾方面描寫燕子的,表現了燕子怎樣的特點?

(1)課文是從哪幾方面描寫燕子的?(課文是從燕子的外形、燕子為春光增添生機、燕子的飛行、燕子的停歇四個方面來描寫燕子的。)

(2)可讓學生談一談你最喜歡燕子哪個方面的特點,並説出喜歡的理由,學生提到哪個方面的特點教師就引導學生理解相應的段落。

2、交流對第1自然段的理解

(1)抓住“湊”字理解燕子外形上的特點。

(2)教師提供媒體演示,幫助學生體會燕子的外形特點及理解“湊”字的意思。

(3)指導感情朗讀。

(5)背誦第1自然段。

四、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一自然段。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2—4自然段,繼續感受燕子的活潑可愛和光彩奪目的春天景象,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學習作者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和表達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分自然段指讀全文,思考:每個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什麼?

2.背誦第一自然段,説説你的感受是什麼?

二、學習第2自然段

1、默讀思考:課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徵來表現春天的?邊讀邊勾畫有關詞語。

2、理解“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光彩奪目”“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

3、學生邊説教師邊板書:

細雨、微風、柳絲、青草、綠葉、鮮花→增添生機

4、指導感情朗讀。

三、學習第3自然段

1、自由讀,思考這段是從哪個方面來描寫燕子的?(飛行),燕子飛行時有什麼特點?

着重理解“掠”、“沾”這兩個動詞。

2、思考:作者是按什麼順序觀察和描寫燕子飛行的?(上→下)

3、指導感情朗讀

四、學習第4自然段

1、自由讀,邊讀邊畫出你最喜歡的詞、句子。

2、交流,重點賞析“幾痕”、“五線譜”等詞。

(1)辨析“幾痕”和“幾根”。

(“幾痕”寫出了電線很高很遠,看上去淡淡的,隱隱約約的。)

(2)體會為什麼説“電杆之間連着幾痕細線,多麼像五線譜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教師利用板畫進行巧妙的點撥,勝似講解,因講解難説清楚。)

(3)理解“春天的讚歌”,課文最後一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讚美春天充滿生機,表達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這一自然段。

五、總結全文

1、學了本課,你有何感受?

(愛護鳥——人類的朋友,保護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讀全文。試着背背課文。

六、佈置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把你喜歡的句子摘抄下來。

3、仿照課文喜歡的段落,進行仿寫。

《燕子》是一篇講讀課文。描寫了燕子活潑可愛的樣子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可愛的外形,飛行的輕快、休息時的優雅,都一一躍然紙上,字裏行間流露出了對春天的喜愛和燕子的喜愛之情。我在教學中作了以下一些嘗試:

一、充分突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教學的自主性。在本課教學中,我儘可能地創設條件,提供了各種吸引學生個體,學習、自主參與的機會。備課時,我發現課文的插圖給人春意盎然的感覺,平靜的湖面,淡綠的湖水,婀娜的柔柳,粉紅的桃花,新綠的稻田。遠處,羣山起伏,連綿不斷,山依着水,水繞着山。靈巧翻飛的燕子,更為明媚的春光增添了生趣。在設計教案時我決定指導學生看圖,並提示學生觀察圖畫,可以按照由近到遠,由上到下的'順序進行。但是,假如就這樣放手讓學生去觀察的話,學生可能還是無法理解為什麼伶俐可愛的燕子從南方飛回來,加入這百花爭豔的盛會,就為春天增添了許多生趣?在實際教學中,我轉念一想,何不在此給學生創設一段優美的教學情境,進行閲讀教學呢。我就請同學們當小燕子,“這時候,你們從南方飛來了。啊,春天是這樣的美,你們得仔細地欣賞一下,把你們觀察的美景説出來啊!”説着,我一邊又給學生出示了一句導語:“春天來了,我們從南方飛來了,_________。”進行語言訓練。過了一會兒,一隻只小手都舉了起來。有的説:“春天來了,我們從南方飛來,看見羣山綠了,桃花紅了。”有的説:“春天來了,我們從南方飛來,看見桃花笑紅了臉,柳枝壓彎了腰,美極了!”還有的説:“春天來了,我們從南方飛來,看見春風把田野吹綠了,小草兒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了,嫩嫩的,多可愛!”……

二、不斷豐富學生想象,鏈接生活實際,促進語言積累。人們常説,文學作品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要讀懂這篇課文,必須要與生活聯繫起來學,才能學得靈活,學得透徹。如:在理解“趕集”一詞時,我讓學生先説説自己去趕集時的感受,再想想課文中是説誰趕集?為什麼這樣説呢?學生通過與生活聯繫,一下子就明白了春天花開之多,給人以熱鬧的感覺。在學生觀賞了春天美景之後,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談談你還可以用哪些詞語來讚美春天;在讓學生感受春風、春雨的柔美和燕子的活潑可愛時,讓學生聯繫已學到的一些古詩詞來説説。學生的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學生説出了:“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等優美的詩句。這樣不僅拓展了課堂的教學,更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積累,也激發了學生對祖國語言的熱愛。

春天是美的,燕子也是美的。春天因為有了燕子,更有生趣;而燕子因為有了春天的襯托,又顯得更矯健。同樣的,讓學生擔任角色,把學生帶入課文描寫的情境——充滿情趣的春天,這樣,學生的觀察伴隨着自己的情感,就對教材產生了親切感,思維活了,語言豐富了,課堂也就精彩了。何樂而不為呢!

篇四十四:燕子三年級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朗讀課文,並適當注意感情。

2、能根據課後提示預習課文。

3、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小節背湧。

4、能抓特點説説自己喜歡的一個小動物。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貼燕子圖,板書課題燕子

2、用自己的話説説燕子是什麼樣的?

3、讀課文,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燕子外形的句子。

5、填空:

從南方飛回來的燕子()着它剪刀似的尾巴,()着身子在天空裏()過,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趣。

6、讀讀這個句子,説説這是一隻怎樣的燕子。

二、感知全文

1、輕聲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交流朗讀體會:讀完這篇課文你能説説小燕子是如何給出春天帶來光彩的?第二小節要點:

1)理解“光彩奪目”的春天是怎樣的?(色彩一一各種顏色的花)

2)理解“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從四面八方集合到一起,這都是因為春天到了,是季節的原因,才使得百花盛開,作者用非常形象的句子,把春天的特徵寫清楚了,也正因為春天的緣故,小燕子才從南方飛來,為春光增添色彩。

第三小節要點:

這小節寫小燕子的個體活動,是小燕子的飛行,寫了幾個場景:天空裏;稻田邊;高柳下;湖面。

從中可以看出小燕子飛行之處多,飛行速度快,也可以看出小燕子的靈巧。

3、再讀課文2,3節,區分兩個小節的不同風格。

4、讀課文最後一小節説説燕子飛倦了,它又會怎麼樣呢?

小聲讀最後小節,完成填空:

有幾對燕子()倦了,()在電線上。這多麼像正待演奏的曲譜啊!

5、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請小朋友發表自己的意見。

6、自己讀全文,選擇喜歡的一個小結背誦。

三、語言實踐和延伸。

説一説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注意抓住小動物的特徵。

篇四十五:三年級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三年級鷸蚌相爭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 會認11 個生字和1 個多音字, 會寫8 個字。

2. 自主積累4 個以上詞語。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 瞭解課文內容, 能講述這個成語故事, 知道與人相處時要懂得退讓。

教學重點:

1. 會認11 個生字和1 個多音字, 會寫8 個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講述這個成語故事。

教學難點:

感悟課文內容, 知道與人相處時要懂得退讓。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時數:

2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1. 同學們, 讓我們一起看一段動畫片。( 課件出示《鵲蚌相爭》的動畫片, 學生觀看。)

2. 學生思考: 看了這段動畫你知道了什麼? 有什麼問題? 還想知道些什麼?

3. 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 學習生字。

1. 自由輕讀課文, 邊讀邊標出自然段, 標畫出課文中的生字, 自學生字。

2. 出示會認字字卡, 指名認讀。組詞。

3. 同桌討論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用開火車的方式讀生字。

4. 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 學生評價。

三、精讀課文。

1. 讀讀課文, 你認為哪些自然段講了鵲蚌相爭這個故事?(3-6 自然段)

2. 精讀3-6 自然段。

(1) 自己讀一讀這個故事, 認為有意思的地方畫上“一”, 不理解的詞句旁畫個“?”。

(2) 學生彙報。

(3) 故事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4) 學習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朗讀第三自然段。

②請同學們默讀這一自然段, 想想這一個自然段講的是關於誰的故事?這一段有很多表示動作的詞語,你能把它們找出來並配上相應的動作嗎?

③學生彙報。

④老師指導朗讀。

(5) 學生自主學習4-6 自然段。

課件出示學習要求:

①請同學們找出寫鵲和蚌爭論的自然段, 同桌分角色朗讀, 並評一評同桌讀得怎麼樣? 練一練爭取讓自己讀得更好。

②自己讀讀第4-6 自然段, 想想還有什麼不理解的'詞語或不懂的地方, 同桌討論討論, 還是弄不懂就作個記號,待會兒提出來, 大家解決。( 理解: 擺脱、毫不示弱、相持不下、毫不費力等。)

(6) 學生彙報。

(7) 齊讀第3-6 自然段。

(8) 試試看, 自己能繪聲繪色地把《鵲蚌相爭》講給大家昕嗎?

3. 同學們, 你們知道嗎, 其實這篇課文還藏着一個故事, 聰明的孩子們快找一找吧!(1 、2 、7 、8 自然段)

4. 請想讀的同學自由地讀讀第1 、2 、7 、8 自然段, 想想故事裏都講了什麼? 比比誰説得最棒!

5. 你知道蘇代為什麼要對趙王講這個故事嗎?

四、拓展延伸, 聯繫實際。

1. 自由讀讀全文, 讀了這個故事, 你知道了些什麼?

2. 聯繫生活實際説説, 在生活中你見過類似鵲蚌相爭的事情嗎?

標籤: 三年級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8ovle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