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 蘇州園林説課稿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 蘇州園林説課稿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 蘇州園林説課稿

《蘇州園林》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積累理解“軒榭、敗筆、丘壑、嶙峋、鏤空、薔薇、明豔、因地制宜、重巒疊嶂”等詞語。

2.理清説明順序,把握蘇州園林的整體特點。

3.掌握本文所用説明方法,並理解其作用。

4.揣摩準確、簡潔、生動的語言,體會文章語言美。

5.瞭解我國園林建築的特點,激發愛國之情。

【學習重點】

把握嚴謹的結構層次,理清説明順序,整體把握蘇州園林的特點。

【學習難點】

1.掌握本文所用説明方法,並理解其作用。

2.揣摩準確、簡潔、生動的語言,體會文章語言美。

【學法與教法】

圈點勾畫法、討論法與點撥法結合。

【學習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

【學習目標】把握嚴謹的結構層次,理清説明順序,整體把握蘇州園林的特點。

【學習方法】圈點勾畫、批註、典型板書

【教學環節】

課前準備:把握學情

因為面對的是陌生的學校,陌生的學生,所以課前主要是把握學情。如提前10分鐘到教室,和學生溝通交流平時語文學習情況,瞭解第一手的資料;翻閲學生的課本,留意學生的課本上的圈點勾畫,瀏覽學生的預習作業等;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精神面貌,所用文具,如是否帶《新華字典》,課前準備是否到位等等。這些都是決定這節課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

一、(鈴聲響後)師(面帶微笑):大家準備好了嗎?(師生行禮)

老師結合課前瞭解到的有關學情導入新課,如表揚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或課前準備情況,然後引入本課的學習。(用時1分鐘即可)

師:我們都預習了《蘇州園林》,有少部分同學可能也去欣賞過蘇州園林,但老師和大多數同學一樣,都沒有去過,卻都知道蘇州園林很美,是不是呢?

(學生回答)

師:的確很美。那麼如此美的園林該如何給讀者説明介紹呢?這就是一件難事了。

師:今天我們就學習葉聖陶老先生的《蘇州園林》,看看葉老高在何處?

二、葉聖陶及文體簡介(多媒體播放,或者學生彙報此方面預習成果,語言一定要簡潔)

三、預習檢測(師:大家都預習課文了吧?那好,我們現在就文中字詞進行檢測。)

老師請一名學生上講台聽寫(板書),其他同學在筆記本上聽寫,或在空中用手書寫。(老師報生字詞,學生聽寫。提醒學生一定要注音。(“軒榭、敗筆、丘壑、嶙峋、鏤空、薔薇”)聽寫結束後,叫一位學生談詞語“軒榭、胸中有丘壑、因地制宜、重巒疊嶂”的意思。(識字寫字的重要性,一定要反覆給學生講清楚,積少成多)

四、文章結構之美、順序之美(理清文章思路是本節課的主要任務)

師:前邊我們學習了《中國石拱橋》《橋之美》,老師也教給了我們學習説明文的方法,下來,哪位同學能給大家説説應該怎樣學習説明文?

老師明確板書:説明對象(特點)、説明順序及結構、説明方法、説明語言等。

師:很顯然,從《蘇州園林》的題目我們會立刻明晰本文的説明對象就是“蘇州園林”。那麼蘇州園林的特點是什麼呢?葉老又是如何説明這個特點的?下來,我們要認真閲讀全文,拿着筆,首先給每段標註序號,然後找每段的中心句、核心詞或短語,概括每段段意(一定要有書面表達),從而理清文章的結構以及説明順序。

(學生閲讀文本10分鐘,概括段意,老師巡視指導,同時注意發現典型,便於後期板書。)

一位學生上講台板書,其他學生繼續完善自己的書面作業。

師生討論板書內容,修改完善。

老師明確:提醒學生在理清層次、概括層意的基礎上,練習製作“思維導圖”。以便加深對文本結構和內容的理解。就本課而言,顯然“圖畫美”是核心,那麼學生可以以“圖畫美”為中心,製作一個輻射性的思維導圖。如下:

老師小結:閲讀説明文,理清文章的思路是極為重要的一步,必須紮紮實實進行。

五、學生質疑。(針對本節課所學習內容,學習提出自己的困惑或想法)

作業佈置:

思考課後第三題:説明文中常用一些説明方法,如下定義、舉例子、作比較、打比方、分類別、畫圖表、列數字、引用等,看看本文以及《中國石拱橋》中用了哪些説明方法,並結合實例説説其作用。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簡潔生動的語言(滲透説明方法的學習)。

【學習方法】師生討論交流

【教學環節】

師:首先老師提一個問題,請大家思考“四個講究是並列關係嗎?”(學生思考作答)

(大部分學生認為是並列,老師可追問“既然是並列關係,那四個講究的順序完全可以調整?對不對”學生認為肯定不可以,這樣就會引起學生深入思考。)

(如有個別學生認為是“由大到小”的關係,或程度上“遞減”的關係,那麼老師要及時的詢問“為什麼”,如果學生回答有困難,老師引導如下。)

師:請大家找出四個講究句中的核心詞(提示:兩個字)?

(大部分學生都能很快找出“佈局”“配合”“映襯”“層次”)

師:請大家結合上下文認真揣摩“佈局”的內在含義。

(學生思考,要準確把握學生肯定有難度,這裏比較費時間,但一定要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思考、推敲、比較、斟酌等)

(老師明確:“佈局”就是對事物的全面規劃和安排。)

師:知道了“佈局”的意思,我們就不難發現“四個講究”絕不是並列關係。

師:這就是老師想給大家説的第一個是意思,那就是揣摩語言,一定要抓句子中的核心詞,關鍵詞。

師:那麼,你還能從文中找出相關的實例,並作簡析嗎?

(學生有可能談到的詞句羅列,紅體字為核心詞。)

(1)倘若要我説説總的印象,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

(學生談到“標本”一詞時,及時地給學生滲透“作比較”的説明方法,因為“標本”是建立在其他地方園林和蘇州園林相比較的基礎之上的)

(2)誰如果要鑑賞我國的園林,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

(3)假山的堆疊,可以説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

(4)“可是牆壁上有磚砌的各式鏤空圖案,廊子大多是兩邊無所依傍的,實際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緻的深度。”

(5)遊覽蘇州園林必然會注意到花牆和廊子。

師:我們談了這麼多,大家都能結合上下文揣摩詞或短語的內在含義,這很好!那麼我接着想一想,這些詞或短語在詞性上有什麼特點?

(學生大多會説是動詞或名詞,但不一定能談到動作行為以及表示人、事物等的特點。)(老師板書:動詞、名詞等核心詞,表示實在意義。)

師:所以説,學習詞或短語的相關知識非常重要,如實詞和虛詞、短語的類型及特點等,這樣做,有利於指導我們深入挖掘文本。

師:那我們接着研讀文本。大家認真讀一下第二段説明蘇州園林總體特點的句子“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詞句中的“務必”“總是”能否刪去?為什麼?

(學生談自己的理解,應該都能理解,但語言表述可能會不規範)

師:這兩個詞都是副詞,表強調作用,強調了蘇州園林的圖畫美特點,加強了語氣,如果刪去,語意減弱。

師:此中用法在文中有很多,大家不妨找一找,談談自己的理解!

(學生可能找到的詞語有“據説”“不該”“絕不”“都”“也”“往往”“很少”“必然會”“大多”“幾乎”“大致”“一律”“有些”“極少”“當然”等等。)

師:那麼,這些詞語有什麼特點?

(學生談自己的理解,如起修飾作用,或不太引人注意,或缺少了句意有變化等)

師:副詞是屬於虛詞類的,不表示實在意義,只表示語法意義。如副詞常限制、修飾動詞、形容詞性詞語,表示程度、範圍、時間等意義。用在説明文裏,體現出説明文語言的準確性。

(老師板書:副詞,限制、修飾作用,表示語法意義)

師:所以説,研讀説明文的語言,緊抓動詞、名詞、副詞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方法。

師:但是,葉老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就本文而言,出我們上邊研究的動詞、名詞、副詞之外,還有一些表示事物的性質、狀態和特徵的形容詞或形容詞性的短語,我們試着找一找,並體會其作用?

(老師板書:形容詞,性質、狀態、特徵)

(學生可能找到的有“重巒疊嶂”“高低屈曲”“寂寞”“玲瓏”“歡悦”“盤曲嶙峋”“珠光寶氣”“稱心滿意”等)

(老師在此處滲透舉例子的説明方法)

師:有什麼作用呢?

(學生很可能答出“形象生動”的特點及表達效果)

師:所以,形容詞的運用,體現了説明文語言的生動性,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師:當然,文章的語言之美絕不止這些,如果我們繼續深挖的話,我們依然會有新的發現,如親切自然的詞語“我覺得”“似乎設計者”“好像故意避免什麼似的”等,顯得委婉而有分寸;還有四個講究的句式特點,以及3、4、5、6段的開首句,同中有異。諸如此類,因為時間原因,我們不再深入探討,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自己做個笑研究,就文本的語言,寫一篇小論文,題目就定為“淺談蘇州園林的語言之美”。

(此時,老師注意觀察學生情緒)

師:不知大家還記得不,再開始學習新課前,我給大家提了這樣一個問題“那麼如此美的蘇州園林該如何給讀者説明介紹呢?看看葉老高在何處?”

師:現在我們學習研讀完了此篇課文,大家説葉老高在何處呢?

(學生肯定會談到“語言美”,其它的學生不一定談到)

師:(明確)老師個人認為,葉老高在其文“結構美,順序美,方法美,語言美”。有機會,讀讀葉老的其它文章,或者對比閲讀一下其它名家的作品,看看有什麼異同之處!

《蘇州園林》説課稿

一、説教材

1、説教材地位與作用

《蘇州園林》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本單元所節選的課文主要是介紹我國的建築園林、名勝古蹟的説明文。教學本單元,要注意課文怎樣抓住特徵來介紹事物,要理清説明的順序,瞭解常用的説明方法,體會説明文準確、周密的語言。

《蘇州園林》是葉聖陶先生的一篇準確把握事物特徵的優美的説明文,原是為攝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蘇州園林聞名中外,林林總總,設計者與建築者爭奇鬥巧、別出心裁,因此異彩紛呈、特色鮮明,而本文作者另闢蹊徑,異中求同,牢牢把握住蘇州園林的“圖畫美”這一特徵,從整體到局部,從大處到小處,作了富於藝術性的説明,從而使讀者不僅瞭解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徵,又得到美的享受這是一篇很好的説明文的典範,對指導學生寫作,陶冶學生的情感大有裨益。

2、説教學目標: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的語感和思維,養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注重培養創造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因此,我結合教材和學生實際,擬定教學目標為:

認知目標:理清文章脈絡,明確本文的邏輯順序;學習掌握作比較、舉例子等説明方法;品味準確生動的説明語言,從而讓學生體會文章的結構美和語言美。

能力目標:學習抓住事物特徵,培養學生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掌握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概括事物的共同特點的能力;通過對文章語言的品味,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通過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感知蘇州園林的畫意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鑑賞能力。

情感目標:領略蘇州園林的圖畫美,陶冶審美情趣,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二、説教法

陶行知先生説過:“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因此,我在本節課中採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主要通過展示蘇州園林的圖片,創設直觀教學,主要採用情境式、探究式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興趣,突破教學重難點,另外,教會學生相應的閲讀方法,培養自學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説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要是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在整體感知課文內容方面,學生主要是採用自主學習的方式,通過自主閲讀快速提取信息,語言的品味也要調動自己的生活體驗去鑑賞、品味,對於圖片的欣賞要説出自己的獨特感受。

合作學習:討論説明方法和品味語言這一方面,採取學生探究與教師點撥相結合的形式,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得出結論,提高學生分析和運用能力,同時指出答題的規範性問題。

四、説過程

(一)設置情景,導入課文。

(大屏幕展示部分蘇州園林圖片)

凡到過蘇州園林的人,沒有不被蘇州園林典雅別緻的景色所陶醉的,但很多的學生沒到過或沒看過蘇州園林,所以對蘇州園林的瞭解甚少,因此在導入部分我通過播放介紹蘇州園林四大名園的圖片象,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同時層層引導,拉近與學生間的距離,力求增強師生互動的效果。

(二)簡介作者,掃除字詞障礙。

這部分的設計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為後面的合作探究打下基礎。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進一步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

(三)閲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大屏幕出示問題。

(1)文中哪句話能概括蘇州園林設計建造上的共同特點?(設計者和匠師們的設計的意圖)

(2)設計者和匠師們是怎麼做的?

(3)遊覽者的感受如何?(用文中的一句話回答)

2、師生互動,解決以上問題。

3、梳理結構,分析説明順序。

這一部分作為本節課的主要教學內容,學生在自主學習可能會出現理解上的偏差,因此,在出示問題時,我在問題後加了提示語,從而讓學生跟好的把握方向。四個講究在第2自然段有明顯的説明,學生容易把握,但這四個講究對應3—6自然段的內容,學生稍難理解,因此,我製作了課件帶着他們簡單分析一下每一段所寫的內容,並注意引導學生把握每段的中心句,梳理文章的結構,突出本課的重、難點。7-9自然段的引出主要是通過課件出示的先後和點撥得出,力求使學生看清文章的脈絡,並未引出邏輯順序蓄勢。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概括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四)合作探究,分析説明方法,體味文章語言。

説明方法的分析這一環節,我考慮到學生前面已學習了相關內容,因此教學時着重培養學生的判斷能力和解題能力,特別是答題規範性的問題,強調用公式化的語言答題。體味文章語言這一環節我主要是通過抓住幾個重點的詞句的揣摩品味,體會説明文語言的準確、周密、的特點,並通過幾個實例加以強調,同時也強調其規範答題。

(五)本課總結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想在學生對蘇州園林的美和設計者的設計有了初步認識後,用比較有感染力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完成教學目標中情感目標要求。

(六)作業

作業設計的主要目的是彌補因時間不足而忽略的一些知識點,讓學生系統、全面的學習這篇經典而又幽美的説明文。

(七)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使學生體會到教材內容的系統性和內在聯繫,從而準確地把握住知識的整體結構本課的板書設計主要是文章結構的體現,層次清楚,各種關係表示準確,使學生一目瞭然,便於課堂小結時看出知識的系統和邏輯關係,使學生在整體性的體會中,對所學的知識進一步加深理解。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理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努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讓學生學會有關説明文閲讀相關考點的答題技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r733e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