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幼兒園數學教學心得多篇

幼兒園數學教學心得多篇

幼兒園數學教學心得多篇

幼兒園數學教學心得篇1

生活中到處都有圖形的物體存在,不管是用的、穿的、擺設的、還是吃的,都離不開幾何形體。這樣就使幼兒園的圖形教育變得更豐富多彩,不再單調、枯燥、無味。更是教育幼兒數學生活應用的良好途徑。

這周的數學活動是《複習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目的是讓幼兒在生活中尋找三角形、圓形、正方形的物體。讓幼兒把枯燥的幾何形體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在準備階段,我讓家長帶着自己的孩子在家裏或超市尋找這三種圖形的物體或食品。結果家長們各顯神通,有的拿來家裏的盤子、時鐘,項鍊盒、蚊香盒,三角形、正方形、圓形的蛋糕、餅乾等等。可以看出家長帶幼兒收集這些物體的時候,就已經對幼兒進行圖形教育。後來,我就對這些物品進行整理,擺設,創設一個《娃娃圖形》超市。讓幼兒帶着三種圖形車票到《娃娃圖形》超市進行參觀(自己尋找、發現象這三種圖形的各種物體)、找家(按架子的不同圖形標誌幫物體找到自己的家)、遊戲(帶着不同的圖形玩找朋友的遊戲)、分享食品(引導幼兒説出各種食品的形狀並讓幼兒品嚐)。通過此次活動,可以讓家長了解是如何進行數學生活化的,同時也讓家長知道該怎樣對幼兒進行生活中的數學教育。

在這次活動之後,幼兒不僅對這三個圖形已有一定的認識。同時能在實際生活中自然而然地加以應用。在一次吃點心的時候,豪豪很高興地跑過來跟我説:“老師,這是圓形的蛋糕”。在玩玩具的時候,培培也找到正方形的塑料格子。在午休的時候,悦悦找到了圓形的藤球。還有家長説,幼兒進入超市看到各種形象的圖形物體都會顯得很興奮,而且還大聲説給家長聽。還有添添小朋友還從家裏拿來一個罐頭,很高興地跟老師説:“老師,這是圓形的”等等這一系列幼兒的發現,説明幼兒對圖形的認識,並且能將圖形應用到生活中的各種物體或物品當中。

因此,幼兒的數學教育已不再是純粹上的書面教育,它將是將書面的內容轉化為實際應用的能力。教師、家長都是幼兒的直接受益者,所以,要讓幼兒的數學不再枯燥無味。教師、家長應創設有數學教育的生活環境,讓幼兒能輕鬆地將數學應用到實際的能力。

幼兒園數學教學心得篇2

科學家認為,教學是人類思維發展的體操,幼兒期數的概念和數學計算能力的發展,直接反映着幼兒發展的趨勢。

幼兒教育有其獨特的獨點,幼兒由於其年齡的生理、心理特點,尤其喜歡遊戲和運動。而數學由於其學科特點,相對而言比較抽象和枯燥。如果將數學知識融入遊戲和運動中,讓幼兒在玩中學,在運動中學,就既可滿足幼兒的遊戲和運動需要,又可很好地完成數學教學目標。根據這一理論,在組織大班教學活動時,我就着手進行教學知識與遊戲運動相結合的實驗。結果表明,讓幼兒在遊戲、運動中學數學比單純的數學集體活動和操作活動效果要好。歸納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點經驗和體會:

一、在遊戲中學數學

遊戲是個體主動的、自發的、愉快的自由活動。教育學家説:“玩是幼兒的天性,遊戲是幼兒的伴侶”。年幼兒童必然會從事遊戲,除非在兒童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某種不正常狀況因而遭受痛苦,或者是被置於受到限制的環境。否則,他們是不可能不遊戲的,遊戲與兒童的關係更為密切,它是“兒童的工作”,但又不同於“成人工作”。將遊戲融入數學知識或者説將數學活動設計成遊戲則更受幼兒的歡迎。否則枯燥乏味的數學只能使幼兒敬而遠之。我總是採用遊戲的形式,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中去,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教師教的輕鬆,幼兒學的愉快,數學效果也會事半功倍。

1.結合角色遊戲學數學

角色遊戲,是讓幼兒通過扮演各種角色,參與到活動中,通過模仿和想象,體驗活勸的樂趣,創造性地反映其周圍的現實生活。可通過角色遊戲幫幼兒掌握基本的數學概念。如:在複習整點、半點時,可做遊戲“報時”,一名幼兒戴上公雞雞頭飾,學公雞叫“喔、喔、喔……天亮了”。教師扮演“太陽公公,敲六下三角鐵,其餘幼兒扮演“時鐘”將鐘面的分針和時針分別撥到12和6,表示6點鐘。

在數學活動中,還要接觸到事物的數量關係和空間概念,可在“娃娃家”或“小商店裏”,讓幼兒扮演“小店員”或“娃娃阿姨”表演賣商品的遊戲。還可以在“小診所中”,讓幼兒扮演“白衣小天使”的角色,給幼兒看病。還可以在“娃娃家”活動中提示幼兒清點娃娃的“數量”、玩具的“多少”,設計物品擺放的位置等。

在角色遊戲中滲透數學知識,既調動了全體幼兒的積極性,又注重了對個別幼兒的教育,發揮了幼兒的創造力、想像力,達到了寓教於樂的目的。

2.結合結構遊戲學數學

結構遊戲中,幼兒在利用不同的結構材料時,要接觸到大、小、長短、粗細、寬窄、厚薄以及空間方位等數學概念,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瞭解、掌握、熟練這些概念,在遊戲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加以引導。如:讓幼兒明確用了哪類積木或插塑,應該放在哪個方位,哪塊應該放在上面,哪塊應該放在下面,哪塊放在中間,積木的形狀是梯形、三角形、圓形還是正方形、菱形,讓幼兒搭座“小木屋”等。藉助這些直觀形象的教玩具,能幫助幼兒掌握抽象的數學概念。

3.結合音樂遊戲學數學

音樂遊戲多種多樣,我們應該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不同的內容,滲透數學知識。讓幼兒在音樂中接受數學教育。如:在複習“8的分成”時,我們可以做“拍拍奏奏”的音樂遊戲。兒歌內容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七個阿姨來摘果,七個花籃手中提,七個果子擺七樣,每個摘了8個果,又有蘋果又有梨。七個阿姨七個樣,請你猜猜每個阿姨摘了幾個蘋果幾個梨?請七個小朋友代表七位阿姨,分別用紅、黃圓點卡片,擺出所摘蘋果和梨的數目,並説出相應的組成形式,如:第三個阿姨摘了3個蘋果5個梨(●●●○○○○○),以此類推。

4.結合智力遊戲學數學

在智力遊戲中,可培養幼兒的觀察、比較、判斷、推理能力及快速敏捷的反應能力。如:複習大於號、小於號時,把1-10的數字卡片,按單數在上,雙數在下襬成兩排,教師説“5和2比”,全體幼兒邊舉“>”的卡片,邊説5大於2。老師再説“4和7比”,幼兒邊舉起“<”,邊説“4小於7”。在複習對單、雙數的認識時,可做遊戲《神奇的花》。請一名幼兒做種花人,其餘幼兒集體朗誦兒歌:“神奇花,神奇花,風吹雨打都不怕,你猜猜,開的是什麼花?”種花人可以回答“單瓣花”或“雙瓣花”,其餘幼兒分組手拉手相應的各種單數(1、3、5、7、9)或雙數(2、4、6、8、10)。

二、在運動中學數學

有人説,幼兒是在摸、爬、滾、打中認識周圍的世界的,由於年齡特點,孩子們更喜歡運動,順應這一年齡特點,我注意將數學練習和運動即體育遊戲結合起來,讓幼兒在運動中學數學,收效也很明顯。

1.結合户外遊戲學數學

我園幼兒大多數家庭來自農村。結合本園實際情況,在學習了數的組成後,讓幼兒到户外活動時,讓幼兒撿些小石子,小樹葉或從家自帶玉米、小麥、大豆粒等進行數的分合練習,讓幼兒自己動手分一分,練習數的組成。在複習相鄰數時,可以做遊戲《找朋友》,讓幼兒在户外站成一排,每位幼兒胸前掛張數字卡片(1-10),老師邊拍鈴鼓邊説:“嗨、嗨快上來找好朋友”。老師用點兵點將的形式點到一名幼兒,幼兒大聲報數,“我是×”。然後與這個數的相鄰數一齊説:“嗨嗨,我是你的好朋友”。

2.結合體育遊戲學數學

體育遊戲是幼兒非常樂於參與的活動。幼兒可以通過蹦蹦跳跳鍛鍊體質、提高技能、學得知識。在體育活動中滲透數學知識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如:進行“投球”比賽,比較遠近。在複習1-7的序數時,在硬紙板上畫一幢樓房,一共七層,每層有兩個房間。56張小兔卡片,小雞、小鴨、鵝、狐狸、小熊、小烏龜、小花貓、小狗、小豬、小羊等14種動物的卡片。幼兒送小動物(小兔子除外)住新房,每種小動物住一間房,説説玩玩,每個小動物住在第幾層樓,誰和誰是鄰居。在複習10以內數的相鄰數、序數、雙數、單數時,可為每一位幼兒編上號,從小到大排成一橫隊。教師説:“請單數幼兒出列,然後再請雙數幼兒出列。請比某數大1或小1的數(幼兒)出列”。另外,通過訓練幼兒各種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還可以促進幼兒對空間方位和時間概念的認識。

3.根據需要創編體育遊戲

根據數學學科的教育計劃,許多遊戲是讓小朋友在室內進行桌面操作的,能不能創編一些包含數學練習的室外體育遊戲呢?因為那樣既可以滿足幼兒户外活動的需要,同時也能進行數學練習。實踐證明,根據數學教學的需要,創編一些易組織的體育遊戲是可行的。如:結合“按大小排序”的教學,可創編《我給球兒來排隊》的室外遊戲;結合圖形的數學,可創編體育遊戲《跳房子》等。

根據皮亞傑的認知理論,有學者提出了讓幼兒從“操作中學數學”向“社會情景中學數學”的理論。總之,遊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在各類活動中,進行數學知識的散點滲透,能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接受數學知識,發揮創造力、思維能力、想象力,使抽象的數學知識簡單化、具體化、形象化,讓幼兒掌握得更牢固、紮實,從而達到幼兒園數學教育的目標。

幼兒園數學教學心得篇3

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説可能也會有難度,而對於中班的幼兒來説可能更難。但它既然出現在了幼兒園中班的教材裏,就説明這個年齡段的幼兒還是能夠理解的,因而在今天的活動中我決定選擇《我的鄰居朋友》這一課,為了上好這一課讓幼兒能夠學會這一知識,我做了精心的設計和準備,活動一結束就發現許多的問題。為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特對此次活動作以反思:

一、藉助故事,激發幼兒學數學的興趣

本次活動我嘗試打破傳統教學的模式,把幼兒數學活動與故事進行了有機的結合,在設計的過程中,我充分結合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讓幼兒在輕鬆地在故事情節中自然將問題解決,為幼兒提供了主動探索的機會。

二、調整教學順序,分解知識難點

在閲讀教材的過程中,我發現教材中對學習相鄰數的安排是先認識比本數多1的數,再認識比“本數”少1的數,最後總結出比本數多1或少1的數是它的相鄰數。我覺得這種教學不利於幼兒掌握相鄰數這一知識,本課的重點應該是先學會找相鄰數,然後再認識相鄰屬於本數的關係,幼兒接受起來也就更加容易。

三、遊戲化的教學過程,促進幼兒對知識的掌握

雖然因個體差異有的幼兒不能脱口而出某一數字的相鄰數,但一定會用一節課中的學習方法,然後慢慢找出答案

一堂課下來我收穫頗多,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更要勤於動腦思考選擇好教學方法。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意語言的嚴謹性和規範性,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的傾聽和應變能力也顯得尤為重要。讓幼兒真正意義上做到“玩中學,學中樂”,從而達到教學效果。

幼兒園數學教學心得篇4

數學教學活動是很多老師都比較頭疼的,覺得數學活動不好組織。曾經我也這樣覺得,每次數學活動的設計我都是比較困難,光看教案書上的教案組織活動,覺得實際操作起來都不是那麼順手,今年又是新教材,我不得不根據幼兒實際情況設計數學活動教案,覺得數學活動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難,覺得數學教育活動其實很有趣,好的數學活動的開展然自己覺得很有成就感。

一、數學活動設計

小班的孩子年齡小,思維方面還存在於具體形象思維,將數學活動設計成具體的情境,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是非常符合幼兒特點的,活動的效果也很好。如在“比較大小”活動中,我將活動設計為“去遊樂場玩”,讓幼兒坐椅子的過程中感知人數和椅子的多少關係,玩跳圈的遊戲中感知人數和圈數量的多少關係,抽獎票得到獎票進行比較感知每個人點卡的數量多少關係,非常情境化的設計,讓孩子們在遊戲中掌握了多、少、一樣多。在如在“按照大小分類”活動中,我將活動設計成了“勤勞的小兔子”,小兔子去幫兔媽媽拔大小不同的蘿蔔並裝進大小不同的筐子裏,幫兔媽媽摘大小不同的蘋果也放進大小不同的筐子裏,孩子們在運動、勞動的過程中很自然的感受了物體大小的關係。在按照大小排序活動中,我設計的是“大毛和小毛”的活動,大毛和小毛分別是三個大小不同的圓按照大小的正逆排序而成,孩子們通過找到大毛和小毛很自然的學到了大小的正逆不同排序。類似這樣的活動還有很多。小班的數學活動設計成具體的遊戲,有一定情境性,可以加入體育活動,這樣活動能滿足小班孩子的心理特點,孩子們在遊戲中快樂的學習,在運動中快樂的習得。

二、數學操作材料的設計

操作是幼兒學習數學的有效途徑,在小班數學活動中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幼兒只有親身去操作擺弄那些材料了才能有更深一步的掌握,這是關鍵。在操作材料方面給幼兒提供的是幼兒所熟悉的、經常接觸到的,如在“認識圖形”中,給幼兒提供的是餅乾,買來兩種形狀的餅乾幼兒在吃吃、比比的環節中認識圖形。在“學習四以內的點數”過程中講活動設計成“水果舞會”,給幼兒提供了各種水果塊,幼兒按照要求製作出相應的水果串。在“按照顏色分類”的活動中提供的學具是幼兒喜歡的小汽車,幼兒將不同顏色的小汽車送到相應的停車場。操作材料的提供也應結合相應的活動情境,這樣活動更整體、完整。

三、數學活動中教師的指導

對於小班幼兒來説,數學活動中老師的作用也是非常關鍵的,不僅只是單純的給幼兒提供材料和適當的引導,在很多時候需要一定的教授,如在“圖形分類”活動中教幼兒分辨不同顏色和形狀的圖形的時候,引導幼兒表述圖形特徵,幼兒這個時候往往會表達不清楚,教師這個時候應該告訴幼兒正確的表達方式,如:“紅色的三角形”“綠色的小圓形”等等。另外教師的示範也比較重要,比如在活動中應該給幼兒示範正確的點數方法,示範排序方法、比較、對應方法。教師有意識的把學習數學的方法貫穿其中,這樣最終提高的是幼兒學習數學和思考操作的方法。

四、數學活動內容的選擇

作為幼兒園階段數學教育的最終目的,我想有以下幾方面:一是要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二是數學要為生活提供幫助,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三是有一個基本的數學學習的方法。其中第二點是非常關鍵的,教師應該抓住身邊的教育契機對幼兒進行教育,圍繞幼兒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件讓幼兒學習數學知識,幼兒能隨時隨地學,不斷地積累學習經驗。如吃午點蘋果時,讓幼兒先觀察發現盆子裏有許多塊蘋果,小朋友一個人拿一塊,感知一和許多的關係。如我在午餐前,讓幼兒分發碗和勺子時,就引導幼兒發一隻碗後就在碗裏放一把勺子;做操時,一個小朋友站在一個點上等等,這個是比較多少的對應重疊方法。孩子們帶來許多水果來開展認識水果的活動時,帶領幼兒一個一個的點數,孩子們學習了點數。看天線寶寶的動畫片時,引導幼兒觀察四個寶寶不同的顏色和電線特徵就認識了顏色和圖形。這些都是教育,其實生活中充滿着數學知識,只要我們老師能夠注意觀察,教育的契機非常多。

五、數學活動環境的充分利用

幼兒與環境之間存在着一種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係,豐富的環境刺激幼兒的感知,知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注意為幼兒創設與數學活動相適應的教育環境,為幼兒提供活動和表現的機會和條件。特定的環境可使人產生相應的態度,情緒、情感。創設好的環境,可以激發人產生某種情緒的態度,強化人的某種行為,從而產生情景效應。如在“認識圓形”的活動中,我在教室裏佈置了很多圓形的物品,在幼兒認識圓形的基礎上讓幼兒找出周圍的圓形物品參加活動。比如“區別多少、一樣多”的活動中,我將幼兒帶到了幼兒園的音體教室,以去遊樂場玩的形式首先請幼兒觀察遊樂場裏有哪些東西?並一一帶領幼兒點數,幼兒在點數的過程中有對周圍環境的熟悉,也有複習點數的過程,還有區別物體不同特徵如:大小、顏色等過程。環境的適當運用可以為活動的開展形成好的鋪墊。

六、數學活動開展的連續性

數學是比較規範、系統的一門學問,在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組織中也應該注意到這方面。教師在安排整個學期計劃的時候應該是目標非常明確的,涉及到具體的活動內容應該是逐步遞進、有層次性。這個我們在一般的設計活動中都會注意。教師應該注意的是每個活動之間的隱形聯繫,後面的活動內容中有對前面活動內容的複習。在一個活動中幼兒不光是由新的知識習得,對舊內容也應有相應的複習,這個複習不是單純的複習活動,是可以通過材料的提供和隨機教育來完成的。

以上是我開展小班數學活動的一些心得和體會,最關鍵的是教師自身,教師只要做個有心人,從幼兒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運用恰當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手法,不管是大班還是小班的孩子都是在數學的王國中自由自在地探索,愉快地學習,從而感到無窮的樂趣。教師自身也會有一種成就感!我想我會繼續學習和努力!

幼兒園數學教學心得篇5

一、創設情境,給學生充分的觀察和交流的時間。

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學生易於理解容易於接受,就易於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的積極性。所以,這一節課,我運用創設情境,給學生充分的觀察和交流的時間。展示“美麗的校園”圖之後,先讓學生隨意看、隨意説,自由發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指定內容,讓學生“看看,説説”,全面瞭解畫面的內容,並把尊敬老師、愛護同學等思想品德內容滲透在其中。然後讓學生由數畫上的物體的數量到數身邊的實物的數量,體驗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數一數”的學習動中,注意關愛每個學生,及時給予鼓勵,尤其特別關注學困生的培養,細心觀察,及時發現,發現他們的進步和他們的優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學生感到“我能行”,不斷獲得成功和體驗,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個好的習慣可以讓人受益終身。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比較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數一數”這節課,也是入學教育課。在上這節課時,我充分利用“美麗的校園”的畫面資源,指導學生看圖數數。由學生自由觀察數數到有序地進行觀察數數,讓學生領悟觀察的方法。由老師反覆提問“還有什麼?”使學生明白要認真、仔細、用心地觀察。引導學生觀察、説説“畫面中的學生在校園裏看見老師時是怎麼做的?”猜一猜“他們這時會説些什麼?碰見同學時他們又是怎麼做、怎麼説的?”來培養學生講文明、懂禮貌的習慣。把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到數數的活動之中,使學生在掌握數數方法的同時,受到良好的行為習慣的教育。

幼兒園數學教學心得篇6

?自編8以內的應用題》課後反思

大班數學中“口述應用題”是鍛鍊幼兒邏輯思維能力的重要內容。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努力貫徹邏輯思維訓練的原則。並要貫穿教學的全過程。

應用題都是有情節和數量關係兩個方面組成的。情節和數量組成一道口述應用題的結構框架。幼兒要解答口述應用題,必須對題的情節和數量進行分析,瞭解構成要素的概貌,然後才能解答。這也就是口述應用題所必須進行的結構訓練。

情景一:

出示圖片

師:草地上原來有幾隻兔子?又來了幾隻兔子

幼:草地上原來有2只兔子,又來了3只兔子

師:那老師想用加法來計算,應該問一個什麼問題?

幼:草地上一共有幾隻兔子?

師:這幾幅圖講了一件什麼事情?有哪兩個已知數?最後提了一個什麼問題?

分析:草地,兔子是非常接近幼兒的生活,很容易激發幼兒的思維興趣,引起他們的聯想。

這樣幼兒的思維閘門也就打開了。接着把“原來有2只兔子。又來了3只兔子”這樣一個數量關係,寓於結構,容於情節中,讓幼兒在潛移默化中理解道理。

反思:口述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和算法是隱含在情節中,而情節又由多個客觀要素構成,只有引導幼兒分析多個要素之間的關係,才能正確地選擇方法,得出答案。這個過程實質上就是分析、綜合的思維過程,不僅可以使幼兒達到真正理解題意的目的,同時也促進了幼兒初步的分析、綜合能力的提高。

既然是口述應用題,那麼讀題也就是訓練幼兒的分析,綜合能力,是符合幼兒的生理特點的。

情景二:

出示圖片

師:看看這張圖片上講的是什麼事情呢?

教師操作卡片

幼:河邊原來有4只紅蝴蝶,又飛來了2只黃蝴蝶。

師:請你來編一道加法應用題?

幼:河邊原來有4只紅蝴蝶,又飛來了2只黃蝴蝶,河邊一共有飛來幾隻蝴蝶?

教師把幼兒的題目重新念一遍

請幼兒把題目跟念一遍。

提問幼兒:“原來有幾隻”,“又來幾隻”“一共有幾隻”等概念。

分析:在讀題時,教師

口齒要清楚,速度要適中,先進行 初讀,使幼兒對題目形成一個總的初步的印像,能説出題目説了一件什麼事;其次,再進行強化,使幼兒在頭腦中把題目劃分為幾個部分,分別理解它們,能説出題中告訴了什麼,要求什麼,突出主要信息;最後使幼兒能把信息綜合起來,在頭腦中把題目的各部分聯結起來,形成一個整體。

反思:要素、數據和問題寓於口述應用題的情節中,情節藴含着數據和問題的關係。讀題的過程就是在整體中認 識部分,在理解部分的基礎上把握整體。

在最後把應用題轉化成數學問題,又把教學問題轉化為算式。

幼兒園數學教學心得篇7

一、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回顧舊知引入新知。本課我通過主題的情境,一步一步地將學生引向學習內容,教學自然巧妙,有水到渠成之感,充分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通過豐富的情景,引導學生用“同樣多、多、少、大、小、長、短、高、矮”來描述事物之間的量的關係,讓學生輕鬆自如地參與到教學中來,能主動地學數學。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分析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建立起較強的數感。

二、尊重學生,鼓勵學生

本課教學過程中,我尊重學生的見解,注重給予學生語言的鼓勵,學生用詞不當時委婉糾正。鼓勵學生髮表不同意見,尊重學生合理的選擇,給學生一個寬鬆的學習空間,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油然而生,學生逐漸地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了,提出的數學問題也能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去解決了。

三、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

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長短、高矮的比較並不是純粹的知識性的學習,而是一種體驗的活動。本節課,我通過“初步感知——直觀比較——操作練習”幾個環節的教學,使學生在活動中理解和掌握比較的方法。因此整個教學過程中,我雖作為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讓學生進行有序的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高,都能積極的參與,思維的火花不時的出現。

四、聯繫生活實際引導學習

在實際生活中,比較大小、多少、長短、高矮是經常遇到的,學生也較熟悉。所以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通過聯繫生活實際,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猜想、觀察、操作和交流,從而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讓他們學會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從矮到高排隊、判斷鉛筆的長短和尋找最近的路、看誰做得多等。讓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能力,發展思維。

五、不足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的地方。如:

1、有些學生性格有些內向,在活動的過程中不夠主動,我在教學過程中有些忽略他們了。

2、給學生思考的思時不夠充足,老擔心內容上不完。

3、課堂的控制能力還有待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3rnoe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