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實用58篇)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實用58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58篇《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實用58篇)

篇1: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今年是我第一次教數學。和我一起教四年級的老師都是一些經驗豐富的老師,他們心中有一種無形的壓力。當然,這不僅是鍛鍊的機會,也是對自己的挑戰。

我努力使教學結構適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注重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更注重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教學改革主要在課堂和業餘時間進行。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潛能的培養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業餘時間,他們注意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應用到現實生活中。班長在教學中也給了我很多幫助。他經常和我討論教學,互相傾聽,這也使我很快就走上了數學教學的正確軌道。一個學期就要過去了。我將總結這學期對數學教學的反思。

教學方法有待改進

我很幸運本學期參加了數學教研活動,但無論是公開課還是普通的“普通課”,如何把握課堂,如何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我一直有一種感觸。如何準確、嚴格地運用數學語言,還有很多問題。特別是在教材處理、教學方法、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以及與學生的融合等方面。

課堂無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篇2: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通過數學教學使我深深體會到,以往的數學教學是把傳承知識作為主要目的,這種理念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現代社會,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探索的精神、終身學習的願望要比其獲得有限的知識更有價值。為了適應新世紀的發展,真正進行素質教育,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我們必須讓教學活起來。教法要活,學法更要活。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模式。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正是配合當前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是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和飛躍。新課程標準旨在建立一種促進學生髮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數學課程體系。要使該教材真正實施到位,必須建立一種符合學生自主發展、融入社會生活、面向學生生活實踐、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的教學方法,而這樣的教學方法的實施應體現開放式教學。

一、把社會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大課堂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教學中,應探索與構建生活數學的教學體系。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生活實踐中;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解訣問題中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帶進課堂,嘗試着用數學方法來解決。這既是數學學習的價值體現,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能力。

二、給學生創設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1、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主關係,使學主放膽交流,敢於創新

新課程標準認為:數學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課堂氣氛的調節者,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營造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氛圍,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去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發表慾、表現欲,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教學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學習才會熱情高漲,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才會更高。可見,創設民主和諧的心理環境和自主參與的教學情境,是學生主動創新的前提。在課堂上應給學生提供大量觀察、實驗、活動的機會,使教學更容易體現“提出問題——相互交流——彙報總結——鞏固、實踐”的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

2、創設民主開放的課堂,關注每一位學主的發展

新標準的`理念是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應根據這一理念,精心設計教案、內容及練習,確實落實充分地尊重、關心每一位學生,使他們在課堂上都能生動活潑、健康發展。教材通過發現、探究及認知活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學生在民主開放的課堂中改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改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主動去發現數學問題,積極學習數學知識,探求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並在親身實踐中體驗數學。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使學生保持愉快而興奮的心境,自主明確學習目標,大膽設想,積極地通過書本認證或相互認證自己的見解,尋求達到學習目標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3、組織有趣操作,注重培養學主的語言表述和組織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的操作與思維聯繫起來,使新知識在操作中產生,創新意識在操作中萌發。通過動手,學生們發現自己也是一個創造者。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借用直觀演示、操作、組織遊戲。故事導入等形式,營造富有情趣的教學氛圍,儘量給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以及合作的機會。顯而易見,這樣的教學活動,“不用揚鞭自奮蹄”,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和解決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探索知識過程中,學生同桌合作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聽取別人的見解,合理地補充、調整自己的觀點,達到較完美的認知狀態。在教學中教師不僅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同時還關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組織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這樣才能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現代教育觀。

4、建立多種評價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取成功的體驗

開放式的教學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觀點,對同一個問題,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每一個學生的觀點都是受尊重的。

開放式的課堂不再以教師為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學生在評價別人的成功和被別人評價為成功的過程中滿足了好奇心,獲得了探求新知識的激勵。教師應發揮表揚的激勵功能,使學生樂於創新。在課堂中應巧妙運用激勵性言語,撩撥學生創新的慾望。

總之,現代課堂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取得一個裝知識的袋囊,而是從多方位、多角度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如何在教學中更好地應用開放式教學,如何為開放式教學提供更完整的理論體系,如何處理好開放式教學中“放”與“收”的關係,這些都是開放式教學在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然而教師在鑽研新教材,把握教學內容的前提下,適當地應用開放式教學,對於學生的自主發展、創新思維的培養、實踐能力的提高都將有較大的幫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有效途徑。

篇3: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設計意圖:把問題交給學生,放手讓學生探究尋覓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但學生的語言不一定很規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

2、(3分鐘)教師板書:13。6÷812。5÷2

師:誰願意來試一試用豎式計算出結果?

請兩生到前面板演,其餘學生自己練習。然後集體交流訂正,並讓學生説一説算法。

(設計意圖:及時進行相似題目的練習,對於接受快的學生有提高熟練程度的作用,對於接受慢的學生有逐步熟練的作用。)

三、試一試(10分鐘)

看來同學們已經掌握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了,願意用你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下,下面這幾道題嗎?

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商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數,估算可以讓我們檢驗自己的計算結果是否準確)

7。42÷71。2÷513。8÷15

題目分析:第一題是商的中間有0的小數除法;第二題和第三題是整數部分為0,除的時候還需要補0再除的小數除法,可以先放手給學生,在交流的時候再讓學生講明計算方法。

(設計意圖:充分相信學生在整數除法的基礎上,能遷移出類似的小數除法。如果學生對於練習不能全部接受,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估計每題的商,然後再進行計算。)

2、根據5145÷15=343,口算下面各題

514。5÷15=51。45÷15=5。145÷15=

3、開放題:(根據時間靈活練習)

小明在獻愛心活動中,準備把72。72元零花錢捐給災區的小朋友,你認為小明會捐給()位小朋友,每個災區小朋友()元錢。

師:在今後的學習中,希望我們的學生也能伸出友愛之手,將自己的零花錢節省下來,捐給哪些需要幫助的學生。

(設計意圖:聯繫生活實際,在鞏固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

四、總結反饋(3分鐘)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今天你有什麼收穫呢?請大家評價一下自己的表現,説説自己的體會、感受或想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對本節課進行多方面的反思與回顧,培養學生自我評價的能力。)

篇4: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金秋十月,我們又迎來了每學期一次的小組教學活動。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們組任課教師都能積極參與,勇於創新,在整個過程中體現出了濃郁的探究、鑽研氛圍。現將本次小組教學總結如下:

在接到小組教學活動開始通知後,老師們仔細斟酌,確定了各自的教學內容,明確了教學目的及教學重難點;準備過程中,大家隨時探討,相互啟發,王肖老師為了講好編碼這一內容,課前做了大量的知識、資料和課件的準備工作。這其中我們還得到了張鐵良、龔良江兩位老師熱心的幫助,使得我們得以順利完成這一教學任務,同時也為孩子們能直觀、形象的理解這一內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小組教學後,授課老師為了今後更好的工作,及時聽取老師們的評課,幫助自己進行反思。經過反思,我們認為本次小組教學,我們突出了以下幾方面:

1、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

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解決於生活實際問題。王肖老師創設了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藉助探究身份證號碼中的祕密來學習編碼知識,為突出學有用的數學,王肖教師在課上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為全校同學編碼,為新樓盤編碼等一些解決實際問題的環節,一下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學生們思維活躍,興趣濃厚,編碼方法多樣,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參與學習的同時,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老師們的小組教學課,可以看出老師們平時非常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和學習方法的培養,如;王宏老師做題前,教給學生審題的方法,然後先讓同學敍述比較方法,思路清楚後,再進行比較。這對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促進數學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

小組教學雖然結束了,但我們的教研還在隨時隨地的進行。通過反思我們發現,王宏老師在教學多位數大小比較時可以充分發揮主題圖的作用,領會編者的意圖,滲透分類的思想;把數的改寫這一內容,作為下一節課的授課內容就更好了。總之小組教學給我們每位老師產生的幫助和影響是長遠的,它不僅使我們在教學上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提高,還增強了我們年級數學教研組這個團隊的凝聚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會繼續發揚我們團隊的長處,開展好各項教育教學工作。

篇5: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新課程強調:數學學習應該是一個思維活動,而不是程序操練的過程。學生總是帶着自己的數學現實參與課堂教學,不地利用原有的經驗背景對新的問題作出解釋,進行加工,從而實現對新數學知識、數學思想的意義建構。在“温度的讀寫”這一環節中,首先考慮讓學生感知負數產生的必要性,以温度為切入點,通過學生感知零上温度、零下温度的冷暖,使學生初步認識到正負數是表示在一個情境中成對出現的兩個具有相反意義的量。 在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在温度計上撥出零上和零下温度,操作性強,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此基礎上再通過一系列的操作、觀察、討論,讓學生在思維的碰撞中明確感悟到:在温度中,0℃是區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點,比0℃高的温度用正數表示,比0℃低的温度則用負數表示。最後教師結合學生的操作結果,引導學生進行正負數大小的比較。在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正負數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點上温度計教具發揮了很大作用。

篇6: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在億以內的認識中,例5教學將整萬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例6是教學將非整萬的數用“四捨五入”的方法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近似數。在億以上數的認識中,例2是教學將整“億”改寫成用“億”作單位和非整億的數用“四捨五入”的方法省略億位後面的尾數改寫成以“億”作單位的的近似數。

教學例5時,我出示情境圖後引導學生一滴血液中含有:5000000個紅細胞;含有10000個白細胞。 1、讀出數看看這兩個數有什麼特點?2、你有沒有辦法使別人一看到這個數就能使學生很快就能讀出這個數嗎?(A、給數分級 B、把後面的四個0用東西蓋死。C、把4個0去掉,換成一個萬字)我問學生C,你是怎麼想出這種辦法的,她説:“我是看到報紙上就有這樣的數。”別的同學也有附和説,我也看到過。接下來再講例6時,再讓學生重點體驗用“四捨五入”法將非整萬數數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改寫成以“萬”作單位的數比較得到的近似數比較接近準確數後,做練習鞏固新知,讓學生把非整萬的數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用萬作單位求近似數。

當練習第18頁第8題時,題目要求:先寫出橫線上的數,再求近似數(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並沒有要求用萬作單位。

北京大釧寺的一口古鐘上有二十萬零一百八十四個漢字。

寫作:200184 省略萬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是:A、200000 B、20萬

當時,我在備課時就只想到答案B。這時我問學生A,你為什麼不把級上的數換成萬呢?學生作到:題目中並沒有要求用萬作單位。其它同學也點頭稱是。我就又啟發説:“你比較一下A和B兩個答案那個表達更簡潔呢?試圖把答案統一成B

學生A説:“答案B是比A簡單一些,但是從題目要求來看並沒有要求必須用“萬”作單位。我無言以對。只好強行命令到:題目沒有要求也要選擇簡單的方法寫,以後再遇到這種情況就要用“萬”作單位來寫。學生看了看我,無奈的坐到位上。從孩子的表情來看,學生並沒有得到滿意的説法。課後,我一至在思考這個問題。

其實教材中例5後面的做一做題目是:

中國科技館共接待觀眾1843527人次。省略百位後面的尾數近似數是( )……按題目要求應該寫成18435百,但這種寫法不符合我們的計數習慣。如果寫成1843500,如果學生學習了小數的取近似數後,這個數就表示省略個位後面的尾數求近似數的結果(也就是精確到個位),18435百實質是精確到百位,所以我做一做我並沒有處理。但在課後練習題中,又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如果學生A的答案和學生B的答案其實所表示的精確程度是不一樣的。所以我不知道教材為什麼這樣編排,如果從學生現有的知識來講兩種答案都是可以的,但從整個國小階段的數學知識系統來講,只有學生B的答案是正確的。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給學生A一個滿意的答覆……。

篇7: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回顧這一學期來的工作,我感觸頗深,尤其是第一次教四年級數學的一些感想。

開學之初我很慶幸自己教了四年級一個班級的數學,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班級我感到有些措不及防。不過聽説這個班級的整體水平還不錯,不過對於我這個數學方面的新手,也可以説是實習生來説還是有些難度。不過我深深地堅信着對於國小生來説“親其師,信其道!”只要學生喜歡我這個老師,那麼自然就喜歡我所教的學科,課堂教學的效率自然就高。

所以我的第一節課並不是給大家上課,只是讓大家認識我,我也認識大家,從而為下一步的教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效果是顯而易見地,漸漸地孩子們開始喜歡我,有時甚至離不開我。當我有事請假的時候總是會受到來自孩子們的問候,而當我回來的時候也總是被孩子們圍着水泄不通。而對於我來説,每一次的和孩子們一塊兒上課都會讓我忘卻生活中的不愉快和煩惱,那一刻我感覺自己是幸福的。

期會考試孩子們出人意料的從開始的從第二名進入到了第一名,我也和孩子們體驗着成功的喜悦。我和孩子們都對後面的學習熱情很高,希望在期末考試中能夠更上一層樓。漸漸地我對於學生的要求多了起來,加上自己生活中出現了很多的意外事件,使的狀態和情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不知不覺指責和批評多了起來。課堂上問題學生的問題也不斷地出現反彈,在無心應對之下,我只得以斥責去迴應。不知從何時孩子們似乎和我的距離有些疏遠了,課堂上也似乎有些安靜了,孩子們也不那麼積極地回答問題了。每次下課或者調課的時候孩子們的埋怨情緒也多了,看得出來他們不再以前那麼喜歡上我的課了。而我對於數學也沒有什麼特別好的教學方法,在後來的期末考中我們班的數學成績再次回到了原點。

當然對於學生成績倒退原因很多,可能是學生考試狀態或者出題不對路,但是這些都是客觀的原因,而真正地問題還是我們的課堂教學出現了問題。而相對於我來説我想是我和孩子們的師生關係出現了問題,或者説我沒有很好地處理好和他們的關係,讓他們更加地喜愛我,從而喜歡上我的課。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相對於我們班的學生來説,他們缺乏的是學習的熱情和學習的興趣,讓孩子們喜歡上自己,進而喜歡自己的課,這是需要老師的智慧和魅力的。

篇8: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0-72頁的例題和“試一試”、“想想做做”第1-3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操作,利用乘法算式,認識倍數的因數的意義,理解倍數和因數的關係,掌握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發現一個數的倍數、因數的某些特徵。

2、讓學生體會一個數的倍數與因數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發展學生的數感,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抽象能力,並在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有序性。

3、使學生感悟數學知識內在聯繫的邏輯美,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理解倍數與因數的意義及相互依存關係。

2、掌握找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方法。

難點:

1、理解倍數與因數的相互依存關係。

2、找全一個數的所有因數。

教學具準備:小黑板、12個小正方形

教學過程設計

(一)激趣導入

陶老師先來考考大家的語文水平,你能用“()是()的()”這樣一句話來表示陶老師和你的關係嗎?

人與人之間有這樣相互依存的關係,我們的數學中也有這樣相互依存的關係,相信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會有所發現。

(二)認識倍數和因數

1、出示12個小正方形。

師:數一數,一共有幾個小正方形?如果老師請你把這12個同樣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會拼嗎?能不能用一條簡單的乘法算式表達出來?

2、指名學生列式,提問其他學生:“你知道他是怎麼擺的嗎?”要求學生説出每排擺幾個,擺了幾排。

3、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貼出各種不同擺法:

12×1=12

6×2=12

4×3=12

4、12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拼成長方形,能列出三道不同的乘法算式,千萬別小看這些乘法算式,咱們今天研究的內容就在這裏。以4×3=12為例,12是4的倍數,那12也是(3的倍數),4是12的因數,那3也是(12的因數)。同學們很有遷移的能力,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倍數和因數。(板書課題)

5、根據另外兩道乘法算式,説説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

6、剛才在聽的時候發現12×1=12説因數和倍數時有兩句特別拗口,是哪兩句?

説明:雖然是拗口了點,不過數學上還真是這麼回事。12的確是12的因數,12也確實是12的倍數。為了方便,我們在研究倍數和因數時所説的數一般指不是0的自然數。

7、説一説

(1)根據72÷8=9,説一説哪一個數是哪一個數的倍數,哪一個數是哪一個數的因數。

(2)從下面的數中任選兩個數,説一説哪一個數是哪一個數的倍數,哪一個數是哪一個數的因數。

3、5、18、20、36

(三)探索找一個數因數和倍數的方法。

1、找一個數的因數。

(1)談話:看來同學們對於倍數和因數已經掌握得不錯了。不過剛才陶老師在聽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奧祕,好幾個數都是36的因數,你發現了嗎?這五個數中那些數是36的因數?

其實要找36的一兩個因數並不難,難就難在你有沒有能力把36的所有因數全部找出來?能不能?

由於這個問題有一點難度,所以陶老師作幾點説明:

①思考一下,什麼樣的數是36的因數?

②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③想一想怎麼找不重複不遺漏,如有困難可參照書本第71頁。

④寫下因數,如果能把怎麼找到的方法寫在作業紙上更好。

(2)學生找完後交流:你是怎麼找的?怎樣找不重複不遺漏?

(3)小結:為了不重複不遺漏,我們在尋找一個數的因數時,可以按一定順序,一組一組地寫出36的所有因數。

(4)完成“試一試”,然後集體交流。

2、找一個數的倍數。

(1)談話:尋找一個數的因數大家掌握得不錯,這節課還要研究倍數呢!你能找出3的倍數嗎?想一想,什麼樣的數是3的倍數?

(2)師生共同尋找。

提問:怎麼找不重複不遺漏?能全部説完嗎?可以怎樣表示3的倍數?

(3)小結並規範寫法:

3的倍數:3、6、9、12、15……

(4)完成“試一試”,然後集體交流。

3、探索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的特點:

①觀察比較:一個數的倍數和因數有什麼特點呢?

②學生在小組內進行比較、分析、討論,然後集體交流。

③小結歸納:一個數的倍數的個數是無限的,一個數的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一個數的倍數中最小的是它本身,最大的不存在,而一個數的

因數中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4、填一填。

15的因數有()

30以內7的倍數有()

(四)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發現數學中相互依存的關係了嗎?其實數學中有趣的事兒多着呢!

閲讀《神奇而有趣的“完美數”》,感受數學的神奇。

學生嘗試尋找第二個完美數,師提示:第二個完美數比20大,比30小,是個雙數,而且正好是老師的年齡。

(五)課堂作業

《數學補充習題》

教後反思:

總的感覺是上好一堂課不容易。倍數和因數是學生聞所未聞的兩個新概念,是純知識性的內容,而且整節課的容量較大,學生能有效的掌握每一個知識點比較困難。為了更好更有效的達到教學目的,突破教學難點,我主要注重下面三個方面的設計:

1、捕捉生活與數學之間的聯繫,幫助學生理解概念間的關係。

試上下來我感覺學生對倍數因數間的相互依存關係理解不到位,看着學生我突然想到可以利用我與學生的關係呀。於是我把生活中的相互依存關係遷移到數學中的倍數和因數,這樣設計自然又貼切,既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又幫助學生理解了倍數因數之間的相互依存關係。

2、以思維的條理性和有序性作為難點的突破口。

在教學一個數的因數時,我讓學生通過比較發現,有序的思考一個數的因數不但可以避免重複、遺漏,而且書寫整潔清楚。讓學生充分感受有條理、有序的思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當學習求一個數的倍數時,學生就自然而然的去有序的思考,通過合作交流,學生作業的彙報,發現只有有序的去找,才沒有遺漏,沒有重複。整節課下來,我發現這種有序思維不但能加速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進度,而且還有利於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快速發展學生的思維。

3、以精心設計的練習作為有效訓練的載體。

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數和數之間的倍數和因數關係,練習中我設計了72÷8=9這道除法算式,讓學生説説哪一個數是哪一個數的倍數,哪一個數是哪一個數的因數,這樣學生就明白了除法算式中也有倍數和因數關係。接着我有設計了3、5、18、20、36這5個數,運用所學知識讓學生選擇性説説哪兩個數存在倍數和因數的關係。這樣的設計,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問題、口頭表達的能力,也為了更進一步鞏固了倍數和因數的概念理解。在課尾,我還設計了尋找“完美數”的活動,這一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並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的神齊、有趣,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篇9: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時間飛逝, 本學期是緊張忙碌而又收穫多多。在不斷的探索、學習中,我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轉變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把高效課堂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數學課堂教學的新思路、新設想結合起來,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教學創新,實現高效。

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為保證新課程標準的落實,我把課堂教學作為有利於學生主動探索的數學學習環境,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都能夠充分發展作為教學改革的基本指導思想,把數學教學看成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課前精心備課,撰寫教案,實施以後趁記憶猶新,回顧、反思寫下自己執教時的切身體會或疏漏,記下學生學習中的閃光點或困惑。同時積累教學經驗,找出不足,有利於改進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

在教學中努力處理好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努力處理好應用意識與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重視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

在數學課上,有思維深化,也有正誤辯論,有積極的合作。因此努力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努力使學生走進自己的課堂,使之樂思、善學,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為此,作為數學教師要以創新求發展, 進

一步轉變教育觀念,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好基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努力實現教學高質量,課堂高效率。

二、評價創新,全面發展。

把評價作為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手段,也作為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

對學生的學習評價,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抓基礎知識的掌握,抓課堂作業的堂堂清,採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定量採用等級制,定性採用評語的形式,更多地關注學生已經掌握了什麼,獲得了那些進步,具備了什麼能力。使評價結果有利於樹立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

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從點滴入手,瞭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查找資料,充分利用共享資源,精心備課,努力創設寬鬆愉悦的學習氛圍,激發興趣,教給了學生知識,更教會了他們求知、合作、競爭的意識,同時培養學生具備正確的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方法,使學生學得有趣,學得實在,學有所得。

一分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做好本職工作。

篇10: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精打細算》一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小數除法中的一部分內容。這是在學生學習了整數除法和小數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既是小數除法的起始點,又是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的基礎。

教材通過“精打細算”情境説明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是在整數除法的計算的基礎上,運用知識的遷移,只要商的小數點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就可以了。同時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又是除數為小數的小數除法的基礎,因為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都要轉化為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進行計算。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具體情境,體會小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知道小數除以整數的方法,能正確計算小數除以整數;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我認為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小數除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和讓學生理解商的小數點是如何確定的。而關鍵是弄清楚商的小數點為什麼要與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1.上課一開始,我先設計了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買牛奶的具體情景,讓學生從中發現問題並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當堂訓練的組題中,讓學生在具體情景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整節課中數學問題生活化一直貫穿始終,使數學知識充滿了生活的氣息。

2. 加大訓練量提高課堂效率

訓練題設計有層次並以題組的形式出現,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靈活把握,使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教師可隨機對後進生進行個別輔導,爭取做到堂堂清。

我創設“精打細算”的情境,提出了數學問題“哪個商店的牛奶便宜”。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對此展開研究,在交流時,尊重學生個性思想差異,使學生了解在計算時應注意什麼,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在總結比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重點掌握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豎式計算方法:與整數除法的計算方法相類似,只要商的小數點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就可以了,如果除到小數部分有餘數,可以添0再繼續除。最後將學生所學的新知識進一步與生活實際聯繫起來,鞏固深化,效果不錯。

篇11: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闡明瞭“愉快教育”的優越性。現代教學論也公認:課堂教學除知識對流的主線外,還有一條情感對流的主線。教學活動是在知識、情感這兩條主線互相作用、互相制約下完成的。情感這條主線在國小教學中尤其重要,因為兒童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可以消除緊張的情緒,抑制學習中的疲勞,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度的興趣,使內心世界變得活潑、開朗,從而有效地改善他們的感知、記憶、想象、思維和實踐能力。下面,就自己幾年來在國小數學教學中開展愉快教育談一點看法。

一、把微笑帶進課堂

“微笑是教師職業的需要”。教師推門走向講台,就象演員走向舞台一樣,應立即進入角色。無論在生活中遇到什麼不愉快的事情,決不能將其情緒帶入教室,若將不愉快的情緒傳染給學生,註定這節課失敗無疑。教師微笑的面容、親切的目光,可以消除師生間的鴻溝,縮短師生間情感的距離,可以給課堂定下一個愉快而安詳的基調,為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心理環境。

二、精心設計好導入課

教師要設法將一些枯燥、無味的教學內容,設計成若干有趣、誘人的問題,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中去品嚐學習數學的樂趣,使課堂產生愉快的氣氛。如在進行珠算加法訓練時,學生就感到枯燥,若用趣味的故事來進行,將有神奇的效果:“一張紙按0.1毫米算,摺疊多少次後,厚度可超過珠穆朗瑪峯呢?”有的學生懷疑能否辦到,有的説至少也得三天,這時你告訴學生,3分鐘內就可辦到,但要藉助珠算。此刻學生譁然,紛紛動手,在連加27次後就遠遠超出了世界最高峯。在數學百花園中,趣題比比皆是,如我國的“百雞問題”、“韓信點兵”、“三人分錢”等,都是進行“愉快教育”的好素材。

三、充分利用風趣和幽默

恰當的風趣幽默,能活躍課堂氣氛,起到組織教學的作用,許多有經驗的教師上課時常出現師生開懷大笑而又秩序井然的氣氛,這都得益

於教學中的風趣與幽默。如在講“雞兔同籠”問題:“有頭45個,足116只,問雞兔各幾隻?”時學生心算、筆算後仍面露難色。這時教師下令:“全體兔子起立!提起前面兩足!”學生開懷大笑。之後,教師説:“現在兔子和雞的足數一樣了,上面45個頭,下面多少足呢?”學生答:“45×2=90只。”“少了多少足?”“26只”這時學生歡快地叫起來“有26÷2=13只兔子,32只雞”。

四、要建立平等、民主、親密的師生關係

平等、民主、親密的師生關係是創設和諧愉快課堂氣氛的基礎。這種關係應用於課堂,但建立在平時。所以,我們教師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必須首先愛其生,才能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這就要求教師平素就應不斷培養自己良好的心理修養,不斷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自己的政治業務素質。

教師的愉快教育做好了,孩子們就能愉快學習了。要讓每一位學生品嚐到成功的喜悦。學習是一種勞動,學習是需要付出一定代價的。讓學生主動、愉快地學習,並不能滿足於課堂教學形式的活潑多樣,應該通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通過認真、努力的學習,變“苦”為“樂”,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尤其對學習較吃力的學生,教師要充分肯定他們的每一點進步,使他們感到,經過自己的努力是會獲得成功的。

這樣教師的愉快教育和學生的.愉快學習相結合,就能使教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開心。

篇12: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這個學期,學校為照顧懷孕的我,又一次安排我教四年級數學,雖然已經是第三次教學四年級了,但是面對這麼多新面孔的學生,心裏依然有一種無形的壓力。所以在教學上,我力求使教學結構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注意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教學的改革主要體現在課堂及課餘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餘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現今半個學期即將過去,下面談談這半個學期在教學上的得與失。

一、教學方法有待提高。

本學期有幸參加了區內青年教師的數學教研活動,但不管是上公開課也好,還是平常的“常態課”,我始終有一個感覺,自己對課堂如何把握、對怎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對如何準確嚴密的使用數學語言等許多方面還存在着問題。尤其是在對教材、教法、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的處理以及和學生的融合等方面。

二、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經過近半個學期的接觸,我發現我所任教的班級中有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課堂紀律得不到保證。這個學習態度包括他們平時上課的表現和對待作業的態度。有些學生對自己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習的結果無所謂,上課吊兒郎當,想聽就聽,不聽就幹自己的“事”,做小動作、找旁邊的同學講話,自己不認真學習還影響其他同學。還有一部分同學對待作業馬虎大意,缺乏良好的解題習慣,在審題上不夠細心,解題時書寫不夠規範。當然也不乏有一些所謂的“懶漢”,課堂作業不及時完成,回家作業漏做甚至不做的是大有人在。

三、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學生。

教師要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好表率。國小生很會看樣,他很會關注老師怎麼做,我經常聽到有學生説“老師説話不算話,答應我們的事自己沒有做到”。是啊,教師可能是因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疏忽了學生,但這樣的事情不能出現太多,要言而有信,説到做到。當然也不要放鬆對學生的要求,該完成的作業,一定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不能讓學生有拖拉的不良學習習慣。

改進措施:

1、要進一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指導自己的實踐工作,通過自己不斷地努力,儘早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

2、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使學生能認真及時地完成作業。

3、在課堂教學中儘量給學生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情境,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習比較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進行相應的輔導,鼓勵他們,還可以讓他們自己找互幫小組,進行比賽學習,激勵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後階段我才用了後,效果還是很好的。

5、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課堂教學中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篇13: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在教學《商不變的性質》時,嘗試從學生感興趣的實例引入,從學生的反應來看比我原來直接出現一些數學算式,讓他們直接計算的效果更好。課的開始我首先給學生講了一個小故事:悟空摘來了一些桃子,他拿出20個分給10個小猴子吃,小猴子們覺得太少了;於是悟空40個分給20個猴子吃,小猴子還是不滿意。於是孫悟空又拿出200個桃子分給100個猴子吃。同學們你們認為誰最聰明呢?於是我很順利的就引入了本課的教學。教學中我緊緊抓住:“孫悟空總是分給每個猴子2個桃子,你發現什麼訣竅嗎?”這個關鍵引導學生從自己編題到自己動腦探索,從數之間的變化得出“商不變”的規律,期間教師扶得少,學生創造的多;學生學會的不僅僅是一條數學性質,更重要的是,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學會了獨立思考,學會了進行合作,還學習了“像數學家一樣進行研究、創造”。同學們學習積極性很高,人人蔘與互動學習,通過列式、比較、討論,學生自己總結出了商不變的規律,同時還有個別同學能指出希望同學要注意的地方,這一點講的非常好,從這裏我看到了學生的潛力。

篇14: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根據數學新課標理念,我把本節課的重點放在經歷探索過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上。課開始引導學生進行一些特殊算式的口算,例如:25×4,125×8,25×8等,為學習簡算作鋪墊,再讓學生猜一猜情景圖中用了多少個小正方體,並估一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着出示課本情景圖,通過從不同角度觀察寫出計算小長方體個數的不同算式,在計算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合作交流討論後,舉例驗證,進而建立模型,歸納總結用字母表示乘法結合律。最後應用規律,由學生獨立嘗試練習,集體交流對一些算式進行簡便運算。課後仔細分析,我覺得從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來看,應該讓學生邊學邊練,講完乘法結合律就來進行簡便運算的教學,這樣更利於運算定律的掌握、理解。並不是每次按照學生上課隨機調整教學就是靈活的課堂,就是符合教學規律,有時也應該把學生調整到自己預定的計劃、預期目標、認準的方向去。

篇15: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時光荏苒,一個學期即將過去,在本期中我擔任了四年級的數學教學,下面我談談自己這個學期在教學上的得與失。

根據新大綱的教學要求,我力求使教學結構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注意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教學的改革主要體現在課堂及課餘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餘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

一、加強口算的練習。通過課前的3分鐘的口算練習,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通過他們自己喜愛的方式來練習,還不定期的舉行“速算手”比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二、加強小數加減乘除法的筆算。學生在四年級上期時已經學習了整數的乘除法筆算,在原有知識及對法則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

三、應用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針對這一情況,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學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懼怕應用題了。

四、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體會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繫比較緊密又藴涵着數學問題的活動。使學生通過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

五、為了貫徹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我還設計了一些帶有一定的難度的練習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選做,以便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數學能力。

一學期過去了,在新教學大綱的指導下,取得了一些成績,如:提高了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成績也有所上升等等,但同時還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比如:

一、課堂上沒有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自主交流合作學習。

數學課本身就是一門很嚴密的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是什麼就是什麼。我所存在的問題就是在課堂上不敢放手讓學生去想,有些問題需要合作學習,然後探討得出結論的,我缺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因為我擔心放手讓讓他們去做了,他們會太自由,從而講一些不着邊際的東西,導致完不成教學任務。其實正確的做法就是應該給他們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這樣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我知道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動的,他們喜歡“玩”,有時候不防讓學生也“玩一玩”數學。

三、個別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在本期中,我發現我班有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這個學習態度包括他們平時上課的表現和對待作業的態度。有些學生對自己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習的結果無所謂,上課吊兒郎當,想聽就聽,不聽就幹自己的“事”,做小動作、找旁邊的同學講話,自己不認真學習還影響其他同學。還有一部分同學對待作業馬虎大意,缺乏良好的解題習慣,在審題上不夠細心,解題時書寫不夠規範。當然也不乏有一些所謂的“懶漢”,課堂作業不及時完成,回家作業漏做甚至不做的是大有人在。雖然經過一個學期苦口婆心的教育,有部分同學已經改觀了,但還有一部分“屢教不改”的,希望在最後的複習階段,他們能有所轉變。

針對這些問題,擬定了以下改進的措施:

1、要進一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指導自己的實踐工作,通過自己不斷地努力,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

2、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使學生能認真及時地完成作業。

3、在課堂教學中儘量給學生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情境,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習比較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進行相應的輔導,鼓勵他們,激勵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5、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課堂教學中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本期已經結束,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和學生一起,不斷努力,爭取取得更多的成績

篇16: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角的度量”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國小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內容。在這個單元中,主要有四部分內容:(1)直線、射線和角(2)角的度量(3)角的分類(4)畫角。

它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之上,接着學習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這節課歷來是國小數學教學的難點。學生學習這個知識常見的問題有二個:一是量角器的擺放,二是利用內外圈的刻度正確讀出角的度數。針對學生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我們教師常常抱着習以為常的心態,要求在熟記量角“點重合、邊重合、讀刻度”的三大步驟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進行大量的技能訓練。在教學角的度量中,覺得學生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中下的學生,掌握的較難,在課前,我也預設到了這節課學生的難度,但是課上了以後還是不盡人意,如量角器的度數分內圈和外圈,學生看量角器時,不論角的一邊對的是哪一圈的“0刻度”線,他們習慣看的是外圈的度數;有的即使外圈內圈看對了,但是在讀刻度的時候,有時把四十幾讀成五十幾,從哪邊讀過來在他們的頭腦中比較模糊。我認為主要在於:

首先是教具量角器與學生的量角器有所不同,教具是木頭做的,中心點與零刻度線找起來在黑板上看不清,不能給學生以很好的示範;其次是學生對角的大小概念也不是很清楚,往哪個方向讀數容易受錯覺指引,再加上有兩排數據,有時分不清到底看哪一排,除了零刻度線沒找準外,視覺上產生的錯覺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另外,四年級的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態的、完整的角,還沒有認識到角是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而成,量角為什麼要“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邊看刻度”,對於角的旋轉過程、方向沒有建立表象,加以認識,自然讀度數也就茫茫然,弄不明白什麼情況下看外刻度線或內刻度線,儘管總結出量角方法,學生仍是不知所措。實踐證明,學生對文字的理解與把握遠遠遜於對形象的記憶。儘管也有教師的示範,但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説仍然太抽象。

如何讓學生能夠正確地學會量角,掌握量角器的用法呢?我改變了策略,除了指名上來量角,集體指正方法以外,安排四人小組互相學習量角方法,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動手量,看看別人是怎麼量的,會的同學教教不會的同學。還有,讓學生全面認識量角器的構造和如何指導學生量角的方法的前提是,要讓學生參與到對量角器的產生過程(知識的源頭)中去,不能只讓學生對量角器的認識停留在中心點、內外圈、零刻度線、刻度等一些標識性的靜止狀態,而無法用思維的連續性去指導量角行為的連貫性,“量角器為何能量角”這一問題解決了也就突破了量角這個難點。

篇17: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在教學“括號”時,本人通過讓學生解答生活中的具體問題來掌解掌握帶括號的四則運算順序,讓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課我做到了如下幾點:

1、將理解運算順序融於解決問題的過程之中。

在教學中充分運用了學生感興趣的生活情境,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自主體驗,並在合作交流的基礎上形成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每一步算什麼?求的是什麼問題?將解題的步驟與運算的順序有機地結合起來。正確引導學生髮現引入小括號的必要性,感受括號的實用價值。通過觀察對比由學生自己歸納出帶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印象更加深刻。

2、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對比、分析,強化小括號的作用。

出示有關拓展題目,從有無括號、括號的位置、括號的多少等不同角度引導學生進行分析和比較,讓學生自己説説“有什麼感受”,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括號的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

不足之處:通過本堂課的學習,雖然同學們理解了括號的作用以及在算式中的運算順序,但部分學生在應用的過程中還不夠熟練,也有粗心出錯的情況。

改進措施:強化練習,加深理解,多培養學生細心計算的好習慣。

篇18: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三角形的分類教學,着重是對按角的分類的教學,邊的分類只起了解和介紹。課前我先複習單個角的分類,再來引入對三角形的角的分類教學。

通過利用引導學生對直角三角形的分類歸納,學生們很快就把鋭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分類給挖掘出來了,我也及時給予了總結,讓知識模型很快的建立起來。

對邊的分類上,我課後發現,給學生介紹時,出現了點小問題。按邊分,我也是讓學生自主探究活動,所以學生們發現了三種情況:有兩邊相等的、三邊相等的和三邊都不相等的。我也就按學生的發現分了三類: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和不等邊三角形,但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但課後的練習中就出現了問題,在對圖形分類時,很多學生就沒有把等邊三角形歸到等腰三角形一類,而是單獨成類,雖然課上我有提到,但還是有很多學生忘記了這個特例,這就有問題了。課上我是分了三類,但等邊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種特殊形式,就如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一樣,等腰三角形是包含等邊三角形的。

針對這個教學失誤,我在練習課中,結合圖形實例,着重強調了等邊三角形和等腰三角的關係,讓學生對分類有了重新的劃分。

這次的失誤,讓我明白了,教學還是要嚴謹,不能模擬兩可,黑就黑,白就白,沒有灰色地帶。適當的教學放手很好,但知道的傳授不能遷就學生,該更正的就要更正,因為知識是不容隨意改變的。

篇19: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一直以來,我都有着相當的心理壓力,本班學生以前的數學老師,一方面教學效果好,一方面深受學生喜愛,再看看學校裏其他老師,能力都很強,我對自己完全沒有信心。

剛開始,我是很怕走進教室的,漸漸地,在其他老師的指導與幫助下,我才慢慢上道,有了一點信心。可是,就在期末複習階段,我又失去了信心。究其緣由,概括如下:

一、教學方法存在偏差。我是新手,對課堂如何把握、對怎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對如何準確嚴密的使用數學語言等方方面面的問題還處在探索前期,很陌生。新老師新接觸必定存在許多問題,還有對教材、教法、注意的問題、對學生心理的把握、和學生的融合等方面。我必須給自己加油。

二、課堂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缺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數學課本身就比較枯燥無味。我的方法實在單調,沒有什麼可以吸引孩子注意的,又不敢輕易浪費時間,生怕一點點時間都會錯過很多問題。特別是期末階段,很多孩子都只想着玩,上課注意力不集中,還想着説話,有些孩子手裏還在玩小東西,停下來糾正一下,只要一轉身,老毛病又犯了,正所謂“皇帝不急急死太監”。我卻不能好好抓住他們的心。我該反思,該請教前輩,該找些方法,真的很茫然。講解練習浪費太多時間,經常為了照顧那些比較困難的學生而浪費很多時間。

三、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對自己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習的結果無所謂,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習方法沒有掌握好,解題技能技巧單一;缺乏良好的解題習慣,在審題上不夠細心,解題時書寫不夠規範有些學生上課還在做自己的事,有些很喜歡説話,提醒這些學生時他們改過來,只要你一轉身,他們的速度比老師還快呢!有些學生作業不能全部及時獨立完成。學生作業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他要,有可能還要不到,真的缺少主動的精神。洪老師説,如果平時孩子作業認真做,不應該考得這麼不好的。確實,我們班的孩子太多不愛做作業,也有出現一些抄襲現象,所以我以後一定要更加努力抓他們的作業。初此之外,對於學習較困難的學生一定要加倍努力,多花時間。希望自己能有進步。

四、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學生,不要對他們有太多婦人之仁,不要輕易相信他們,需要家長配合一定多打電話;在教學方面要努力研究,多請教等等。希望自己有進步,學生和我也能夠友好相處。

改進措施:

1、要進一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特別要深入領會新一輪課程改革的精神,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指導自己的實踐工作,探索教學模式,樹立“以學生主動發展為本”的教學觀,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2、在課堂教學中儘量給學生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情境,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讓學生了解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實際教學中加強與實際生活相聯繫,加強實踐動手操作,加強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

4、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習比較有困難的學生。

5、注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諸方面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激勵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課堂教學中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合理有效的知識、技能訓練等。

方方面面的問題都有待初出茅屋的自己去發現、改善,雖然我的開始不好,但仍然希望,這些能夠給我警示,為我鋪好未來教育教學的路,讓我穩步前行。

篇20: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20xx年x月份,我正式迎來了自己的教師生涯的第十五年。帶着些許欣喜、些許希望、些許緊張,我見到了四二班的小孩子們。望着他們一張張稚嫩的笑臉,我立刻覺得自己的職業是多麼得神聖啊!於是,我在心裏暗自下決心:我要盡力教好這羣小精靈們,不要放棄任何一個掉隊的孩子。

時間是個頑皮的小孩兒,它從來都不説等你順備好了再走。回過頭來,靜靜地想一想自己的得與失,也想一想孩子們真正需要什麼樣的老師,更需要認真想一想今後自己應該怎麼教、怎麼終身學習、怎麼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以及怎麼才能讓小孩子配合好你的教學。這些問題,都需要我不斷地去總結經驗、反思自己。

一、不要太依孩子們的性子,做一個既和藹又嚴厲的有威望的教師。

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成功教學的金鑰匙。這點兒大家都是給予肯定的。但是,教師必須把握好這個“度”。我覺得自己就是對我們班的小孩子太好了,結果他們有些“蹬鼻子上臉”,不把你這個温柔的小老師放在眼裏,更不放在心裏。例如,我們班有個全校聞名的壞小子小亮(化名),曾經敲詐低年級的小朋友100元錢而“臭名昭著”,學習成績更是“慘不忍睹”,紀律性極差,髒話連篇,在班級裏的人際關係也不好,幾乎每天都有小孩子向老師報告他的“壞事”。但是,我本着及其善良的“拯救失足少年”的心,一次一次地去教導他,結合事例耐心地去給他講大道理,結果發現他真的是“狼心狗肺”。上課時,他經

常搗亂,為了鼓勵他,我經常把發言的機會留給他,但是效果並不好,他紀律性仍然差、學習更差到了極點。我好不容易把所有的簡便計算的題目教會了他,結果他考試的時候仍然是胡亂一畫了事,簡便計算一道題也沒做對。我反覆思考這個孩子到底如何拯救,見了幾次他的家長,我才發現“孩子多多少少都隨自己的父母,家庭教育影響很大”,我覺得作為一個教師,我已經盡力了。但在語文課堂上,他卻收斂很多,老老實實地聽課。和語文老師交談,我才知道這個孩子“吃硬不吃軟”。以後我得把握好這個“度”,做一個既和藹又嚴厲的有威望的教師。

二、不要太高估孩子們的“聰明勁兒”,教師需要做一個好的鞭策者。

每次上完課之後,我都會感覺效果非常好,因為孩子們在課堂上的表現很好,氣氛很活躍,發言很積極。但是,一切問題等考試完時候,就會暴露無遺!小孩子們,“眼高手低”,非常容易翹尾巴。所謂“驕兵必敗”“謙受益,滿招損”“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教師還需要時刻調節孩子們的心理和情緒狀態。對於暫時落後的孩子,教師更多地給予鼓勵和期望;對於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需要告誡他們戒驕戒躁。例如,每次考試中,都會有幾匹“黑馬”顯露頭角,同時也有一些好學生“落馬”這時候,老師需要做的是告訴學生“失意不失志,得意不忘形”。同時告訴他們要持之以恆,“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會成功”。

三、補差對象有所失誤,應重點關注那些學習努力、渴望成功但暫時沒有取得進步的孩子。

一直認為影響整個班級的實力是班裏那幾個最差勁的孩子,但是看了《第56號教室》才知道,“有些學生就是教不好的,我不認為所有的學生都會成功,但我認為,我的工作是給學生一個成功的機會,一個老師的工作是為學生打開一扇門,學生要自己走進來,我不會使勁地把學生推進這扇門,不是拉他們或者推他們進來,而走進來必須是學生自己的事情。”雷夫?艾斯奎斯如是説。對於我們班的那幾個死活扶不上牆的孩子,我已經盡力了,我本着教育的良心想把每一棵小樹苗扶正,但是他們從骨子裏不想自己站起來。

教育的複雜程度遠遠超過我的預想,我只能説“教師也是個平凡的人,不是神,不是拯救萬事萬物的神。”教師的職業幸福感、教師的職業壓力、教師的職業倦怠,又有誰能真正關心呢?或許這個社會把太多的關注給了祖國的未來的希望——孩子,卻忽視了擔此重任的人——教師的感受。我相信絕大多數的教師,還是非常有良知的教師的,他們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過着清貧的生活,只有在孩子們成才成器的時候才會感受到些許的欣慰。都説教師是公務員,但事實是這樣子的嗎?除了週末、寒暑假,你們還能羨慕老師什麼呢?我只能這樣子説:“教師不是神,修行關鍵還是靠個人。我只能去拯救那些渴望成才成器的孩子們。”

四、多讓孩子們自己動手、自己觀察找出規律,然後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話説出規律。

記住了公式或計算法則,並不代表孩子們真正理解了這個規律或知識。應該讓孩子們嘗試着做一個“小老師”站在講台前面講解自己的看法與觀點。教師不要急於把結論或者規律説出來,要學會“等一等”,把這個發言權教給孩子們。

五、注意多幫助學生總結錯誤、經驗教訓。

篇21: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1、從生活中找數學:

在生活中挖掘數學,讓數學服務於生活,讓學生學習有用的數學,以人為本,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的宗旨。在教授可能性大小這一課,教師始終從生活出發,舉生活中的例子,將數學知識巧妙的引入到生活中,使學生感到不陌生,並且深刻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中明白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進一步增進學習數學的樂趣。數學是以一種我們看不見的方式影響着我們的生活,改變着我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方式。有一些是我們過於習慣了,已經融入到我們的生活裏了,它是那樣的自然,以至我們感覺不到它的存在,這就需要我們去把它挖掘出來,更好的服務我們的生活。

2、遊戲——學生的至愛

國小生都喜歡玩遊戲,一提到遊戲,他們總有説不完的樂趣,並且説得頭頭是道,由此可見,玩遊戲是每一個國小生的至愛。片段二中就採用學生喜歡的遊戲來進行,既滿足了孩子們愛玩的天性,又體現了新課改的理念。摸獎可以説是每一個人都參與過,並且感觸頗深。通過此遊戲使學生從玩中找到要學習的知識,讓學生玩得開心,同時學得自然。這樣的教學設計既讓學生教得輕鬆,又讓學生通過遊戲喜歡上了數學。

3、創設情景、貼近生活、激發興趣:

結合學生身邊的實例學習新課,不但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求知的內驅力,而且可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因此在新知的教學中,教師能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創設學生熟悉與感興趣的具體生活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聯想、類比,溝通從具體的感性實踐到抽象概括的道路,加深對新知的理解。因此在教學中如何使學生“領悟”出數學知識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能用數學眼光觀察生活實際,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每位數學教師重視的問題。教師選取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題材,以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憑藉生活經驗,積極參與嘗試探究。因此當學生掌握了某項數學知識後,可以有意識地創設一些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的環境。

篇22: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新課程改革實驗以來,大家越來越關注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我們的數學課堂也逐漸變得真實而生動,教學的設計樸實而又創新,學生學得紮實而又愉快。

本節課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垂直與平行》。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由於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係,對於國小四年級的孩子來説,他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哪些線是交叉的,哪些線是不交叉的。因此我們在課中要做的就是讓學生體驗在同一平面內,不交叉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交叉裏有一種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讓學生的認識上升到思維的層面來。針對本節課,我主要把握以下幾點:

1、準確把握教學起點,努力還學生一個“真實”的數學課堂。

本節課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從複習有關“直線”知識入手,喚起學生的回憶,為新知的探究學習做了較好的街接準備。同時,逐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研究的興趣,用數學自身的魅力來吸引、感染學生。

2、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學手段樸實無華。

回顧在《垂直與平行》的課堂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以分類為主線”展開探究活動,提出“在無限大的平面上同學們想象的兩條直線的樣子畫下來?”“能不能把這幾種情況進行分分類?”這樣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學生通過想一想、畫一畫、分一分、説一説等多種活動進行觀察、思考,逐步認識到:在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只有相交和不相交兩種情況,相交中有成直角和不成直角兩種情況。這樣的教學不僅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而且通過分類,分層理解,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又有利於提高學生生活實際,讓學生從自己的身邊發現數學知識,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的能力,發現垂直與平行現象。

在處理教學難點“在同一平面內”時,我利用課件出示一個長方體,在長方體的不同面上畫兩條不相交的直線,提問學生是否平行,幫助學生理解垂直與平行關係“必須在同一平面內”,直觀到位。

3、新知的訓練點和拓展點扎實有效。除了從主題圖中找垂直與平行現象,從生活中找,從身邊找,還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通過這些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進一步拓展知識面,使學生克服學習數學的枯燥感。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過程中來,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當然,樸實不是不追求完美,真實不是為了展示平淡無奇,紮實不是簡單重複的機械操作和訓練。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中,要充分應用數學課程改革的理念,紮紮實實從學生的實際出發,讓我們的課堂活起來,讓我們的學生動起來,讓課堂融入我們的智慧和思考,讓課堂充滿勃勃生機。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也有不少不足之處,如1、重難點處理速度較快,後進生沒有理解到位,以後的教學中應因材施教,照顧後進生。2、有一名學生的發言不夠準確,我沒有及時指正出來。3、時間把握不夠好,後面還有一個小環節沒有完成,學生們也失去了一個自我小結、交流的機會,這也算是一個遺憾吧。

總之,面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己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新。

《乘法估算》教學反思這節課一開始我用估一估幾個數,讓學生回顧知識,為本節課進行的數學活動作好鋪墊,接着創設日常生活中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主動參與到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估算方法“的教學中去,使學生體會到“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我發現在教學中有幾點值得思考:

1、在估算教學中,這是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確合理的運用估算,而不能盲目套用四捨五入法。例題的解決出現了多種方案:104×49 如算成110×50,104×50,100×49,100×50,100×45。怎樣使學生能自己感受到第四種算法的合理性,我讓學生小組討論,在討論中慢慢發現了前兩種方法的優越性。符合實際又方便計算,體會到了估算帶給我們的捷便。

2、通過練習讓學生理解,在進行乘法估算時根據實際情況有時要是把兩個因數都要估小,有時要把兩個因數都估大,有時要把一個因數估大,另一個因數估小??。

3、只有在實際情境中,才能產生多樣化的估算方法。單純地進行機械的估算訓練,是難以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只有結合曰常生活進行訓練,體驗估算的方法,明確估算還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應用,才能提高學生估算能力。

三、《垂直與平行》教學反思

垂直與平行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由於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係,而且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無論是走在寬廣的大街上,還是坐在明亮寬敞的教室裏,環顧左右應該都不缺少垂直與平行的現象。對於國小四年級的孩子來説,他們應該都有這樣的經驗:哪些線是交叉的,哪些線是不交叉的。因此我們在課中要做的就是讓學生體驗在同一平面內,不交叉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交叉裏有一種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讓學生的認識上升到思維的層面來。鑑於此,在課的開始部分,通過用鉛筆擺一擺,讓學生在白紙上去畫不同位置的兩條直線,然後從學生的作品中選出代表性的畫法進行分類,從而引出平行與垂直的概念。再通過讓學生去找一找,説一説生活中的互相平行與互相垂直的現象,加深學生對垂直與平行的理解。最後通過找、擺等環節,在學生進一步認識垂直與平行的同時,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通過欣賞生活中的垂直與平行,感受數學的意義。

1、在課的開始階段,我先讓孩子們閉上眼睛想象:在一個很大的平面上出現了一條直線,接着,又出現了一條直線,那麼這兩條直線的位置關係會怎樣?請同學們睜開眼,把你想象到的直線的位置畫出來。這樣,以空間想象為切入點,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在無限大的平面內出現兩條直線,並要求學生把想象出的兩條直線畫下來,直接進入純數學研究的氛圍,創設這樣純數學研究的問題情境,用數學自身的魅力來感染和吸引學生,並有利於學生展開研究,特別是為較深層的研究和探索打好基礎,做好過渡,逐步培養學生對數學研究產生興趣。

2、讓孩子在體驗中去感悟知識。在引出平行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我緊接着追問了一句:為什麼要加上“互相”兩個字?問題一拋出,我就後悔了,因為孩子們剛剛才對“平行”有大致的概念,馬上讓他們去説“為什麼”,可想而知,學生被我問得一頭霧水,只有很少幾個學生能按照自己的理解來説幾句。後來在評課的過程中,很多老師都有同感。作為比較抽象的概念性知識,必須讓學生在操作、體驗中去感悟,如光用口頭解釋,只會事倍功半。其實,這個問題非常重要,只是在出現的時機上還應再考慮、再斟酌。我校周老師建議,這個問題其實在讓學生説了兩條平行直線的關係以後,再拋出這樣的效果就會更好一些。

3、準備的教具使用不充分,我在白紙上畫了一組平行線,讓學生觀察是否平行,然後左右對摺白紙,讓學生觀察兩條直線是否還平行,由於太倉促,只有部分學生能夠看出並理解兩條直線不在同一平面了,如果多給學生一些時間,再去想象一下,效果會更好。

4、時間把握不夠好,後面還有一個環節,兩條直線互相垂直順利完成,孩子掌握不夠好。

四、對“魚”與“漁”的思考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句話經常掛在嘴邊,在自己的課堂上往往是教着教着,忘了“授漁”的事兒,一門心思撲到“授魚”上去了。聽了兩節區名師執教的《平行四邊形的認識》一課,給了我深刻地啟示。執教老師的精彩設計將學生的研究引向了深入。給我最深的印象的是知識和方法並行,在簡單中挖掘“不簡單”。教師不僅僅是在“授魚”,傳授知識,更是在“授漁”,教給方法。執教老師從“零件”和“關係”兩個方面研究平面圖形的方法。課一始,老師提出了研究的方法,我們在認識一個圖形的時候,主要從兩個方面來研究。一是看這個圖形含有多少個零件?(板書:零件)二是看零件和零件之間有哪些關係?(板書:關係)然後通過學生小組活動交流,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它是研究一切圖形的方法。這正是老師設計的精彩之處。教給了學生這個方法後,對後面的學習認識梯形、三角形、圓,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圓錐打下了基礎。

在小組合作活動中,學生每一個結論的得出是建立在學生實驗驗證的基礎上,通過具體的操作活動尋找驗證的方法。這些任務都是學生在學習小組內自己動手合作完成的。這樣的設計讓學生在研究中更加主動,經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知識也會更加印象深刻。

我們經常強調學生的經驗,實際上我們國小數學就是經驗的數學,每堂課都給學生這樣的訓練,對他將來的發展是有益的,同時我們老師也得到了解放,“教是為了不教”自然也就會得到實現。在聽課過程中也產生了這樣的思考和困惑。在我們數學課堂上什麼樣的內容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學?提出來也供大家討論。

五、如何培養學生認真檢查的習慣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説過:“良好的習慣是人在他的神經系統中所儲存的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增值,而人在其整個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這説明,國小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他今後的發展將起着重要的作用。這學期新接了兩個四年級的新班,發現很多孩子都缺乏認真的品質,更缺乏認真檢查的習慣,做完作業就交,好像只要寫完了就萬事大吉了。可交上來的作業總是這錯那錯,而改錯又要跑幾趟,老師指一個改一個,同樣的錯誤就不知道一起改。我在反思他們錯誤的原因,平時注意從以下幾方面着手努力,培養學生認真檢查的習慣。

首先要認真、正確地審題。正確審題是做對題的關鍵。要教給學生審題的方法:在審題時,把重點的字、詞點出來,要明確題目讓我們做什麼;一道題到底有幾個要求,每個要求的具體內容是什麼,一步一步地有序完成。如:在估算部分的《課外作業》上有一道練習題,是讓學生先估算,再準確計算,很多孩子都想當然地估算完了了事。在學習畫平行四邊形的高時,有一道作業題的要求是給下面的平行四邊形畫出兩條不同的高,由於學生不認真審題,不是隻畫了一條高,就是畫的兩條高都是相同的,只是位置不同,藉此機會,我又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審題。只有在典型題例面前,才更有説服力。

其次是要教會學生檢查題目的方法。很多學生所謂檢查就是把題目從頭到尾看一遍,其實是走馬觀花,一點用處也沒有。不同的題型檢查的方法是不一樣的。如:填空題、選擇題檢查時不要看自己的答案,重新做一遍,看是否和剛才做的一樣;計算題要用驗算的方法檢查:可以重算一遍,也可以利用逆運算檢驗等,如果是方程,就把未知數的值代入方程檢驗;應用題必須先弄清題意,再從問題入手,分析應用題,列式是否正確,同時更不能忽略檢查計算是否正確等,當然也可以根據題意將求出的結果代入題中檢查??這些方法在考試時尤其重要有效。

第三,計算實驗中,學生改錯前先找錯因的方法,廣泛適用於平時的作業。如果有條件面批,就讓學生説説錯誤的原因。當然,錯因要堅決杜絕“粗心”、“不認真”“做錯了”等毫無意義的字眼,這些都浮於表面,沒有實際作用。要讓學生從是否抄錯題開始檢查,在查計算方法,如果計算方法對了,就查具體哪一步出錯了,為什麼會出這樣的錯誤等。就像醫生治病一樣,必須找到“病根”,才能“對症下藥”,達到根治的效果,使學生儘量少犯,甚至不再犯同樣的錯誤,計算能力自然就會逐步提高。

總之,培養學生細心檢查,是在培養學生的一種習慣,而習慣是人們在長期實踐中養成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貫穿在整個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堅持嚴格要求,示範誘導,反覆訓練,才能取得預想的結果。

六、規範細節,才能越走越遠

第一單元大數的認識,新課的第一節,讀數,我決定一切從最簡單的開始。越是簡單的東西越容易接近數學的本質。開課,我從最簡單、最原始的數數開始,溝通新舊知識的聯繫,使學生自然的進入新知,大多數時間我喜歡潤物細無聲的感覺,就是不知不覺中使學生進入新知的研究,那種故弄玄虛,為新知鳴鑼開道的導入好像越來越不感冒了。隨着精心設計的數的出現,學生讀數節奏越來越慢,讀法也不盡統一整齊,如9999,10000,10001……我們開始慢下來,去研究讀法不統一的數,去研究讀得比較困難的數,逐漸的尋找讀數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輕鬆,順利實現了難度上的過渡。

規範細節,才能越走越遠。當讀數的時候,我強化了細節程序的規範,這是我在這單元的一個重要做法,即規定讀數前必須用虛線分級,經驗告訴我們,只要劃上分級線,分對級,基本就不會出現讀錯寫錯數的現象。

我想寫數對於學生來説,比讀數要難,特別是中間有0的情況是更是寫數的難點。深入思考之後,認為仍然要強調建立四位一級的概念,細節程序上我進行了這樣的規範即先劃分級線,寫萬級一般不會錯,寫個級時寫上4條小橫線再填。練習中有不少學生出現了三位一級,如1569300,擾,於是,我又進行了一下對比,使學生明確中國的讀數習慣和國際統一的讀數習慣的異同。再次強調,寫數也可先寫一條分級線,對應的是萬字,然後再分別去填寫萬級和個級。在求近似數,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數時,儘管我已經憑藉經驗對這節容易出錯的部分作了充分預設,學生出錯又有新花樣。我採用的細節規範是:先劃出分級線,再用三角標出省略尾數的最高位,然後四捨五入的得出結果,結合其中的道理,配合相應程序,大大降低了低級錯誤。

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於細。從簡單出發,深入研究,可以變難為易,將細節之處作規範,做成程序,可以深入淺出,便於學生有章可循,聽説外海國小規定學生每天喝六杯水,具體到喝的時間,教師的監督,使之落到實處,可見其用心良苦,做事之細,一方面充分體恤家長的心情,另一方面大事做細,才可以做得更長久,我想我還要堅持下去。

七、《積的變化規律》教學反思

《積的變化規律》是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它是在學生掌握了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主要引導學生探索當一個因數不變時,另一個因數與積的變化情況,從中歸納出積的變化規律。

在本課教學中,我注重讓學生充分參與積的變化這個規律的發現,讓學生在充分地觀察、大量的舉例中去感悟積的變化的.規律,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初步構建自己的認知體系。讓學生自己經歷研究問題的一般方法是:研究具體問題――歸納發現規律――解釋説明規律――舉例驗證規律。讓學生真正成為了課堂的主人,給學生留出了充足的探索空間,讓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索與交流。老師只是適時補充或糾正。我在練習題的設計上,既注重了基礎知識的鞏固,又注意了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我不僅使學生了解課本上的積的變化規律:兩數想乘,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積就乘(或除以)幾;我還通過練習,讓學生感知了:兩數相乘,一個因數乘(或除以)幾,

另一個因數除以(或乘)幾,積不變的規律;兩數相乘,兩個因數分別擴大若干倍,積就擴大兩因數擴大倍數的積的倍數。如:6×2=12 60×20=1200。拓展了學生的思路,我認為平時的教學不應受教材的框框限制,適合自己,適合學生,教會學生思考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是最重要的。

但我反思自己課堂上的一個現象就是:學生通過舉例、觀察對積的變化規律有了初步的感悟、也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學生在描述規律時,語言總是不夠準確、表述總是不夠完整。“語言表達是學生思維的全面展現”,學生們對於新知內容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靠語言描繪去反饋,當學生的概括能力受挫時,我想:首先應該反思的是我們的教學是否讓學生真正明白了。當學生真正明白了一道、兩道、十道,甚至更多的題目後,怎樣概括,而不是讓學生就題論題似乎也是個問題。今後我要不斷嘗試充分地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怎樣抓住一些關鍵的例子、抓住一些關鍵的詞語讓學生去推敲、去體會,最終引導學生完整、準確地描述出積變化的規律,並通過一些重點詞的理解,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規律,構建起完整的認知體系。切不可因為怕耽誤進度、怕麻煩、怕羅嗦而剝奪了學生説的權利,剝奪了鍛鍊學生思維的機會,使主導霸道地代替了主體。

另外,只有讓學生真正深刻地理解規律,才能熟練、恰當地運用規律,而不是生搬硬套。例如:1、貨車在普通公路上以45千米/時的速度行駛,4小時可以行多少千米?8小時呢?12小時呢?

2、一塊長方形的果園,長是18米,面積是108平方米。如果長不變,寬擴大3倍,擴大後的果園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很顯然,這兩道題用積的變化規律來解決是最簡便快捷的方法。而學生只有真正深刻地理解了積的變化規律,才會活學活用,而不至於再用老法子去繞圈解決,從而使學生更深體會到學數學、用數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八、課後反思-計算器的教學是否應該在教材中出現

當我教完計算器這一內容後,學生就很依賴計算器,什麼都用計算器來算,我很矛盾,我們是不是杜絕學生把計算器帶入學校呢?把這一知識點放在第一單元傳授合適嗎?

於是,我晚上躺在牀上又重新打開教參與大本教案,尋找專家把有關計算器教學放在這一冊的真正用意,因為我想專家把計算器放在這一單元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了,也肯定會考慮到學生在後面的學習中會使用計算器的情況。

教師用書上説,這冊是整數四則運算的終結,學生面對多位數的乘除法時,計算就非常苦惱,學生把計算器當救星,我們應該理解,但我們不能放任,用計算器來代替口算估算筆算,那是行不通的。

一味的杜絕只能增加師生之間的敵對意識。我們應該對計算器計算這一方面,讓學生認識它的好處,也要正確看待它的壞處,將高年級學生的問題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判斷如何合理使用計算器。

那老師該怎麼辦呢?

各有各的方法,但我認為老師不能杜絕,要正確的引導和疏導,曉以利害。平時加強管理,特別是課堂和作業中計算器使用的管理,明確計算器的用途,將口算,估算,筆算和計算器計算做比較,讓學生切實利用計算器,起到更好,更大的作用。

教材中也考慮到這一點,學生的依賴性,所以也有相應的內容安排進去,就需要老師們深入的研究如何管理。教材給我們指明瞭方向。

第一、利用計算器對大數計算方面的找規律,激發學生巧算心算的能力,把計算和探索規律有機的結合在一起,既讓學生學習了用計算器的方法,又激發了學生探索數學奧妙的興趣,還培養了學生觀察,推理的能力。通過學習還可以使學生感受到計算器在日常生活,生產實踐的作用。

第二、利用計算器進行檢查口算估算筆算,明確利用計算器計算的步驟,先口算,然後估算,然後筆算,最後才是計算器計算來檢查。如果不利用計算器就可以計算,檢查,我們就不能用計算器來算。

第三,根據實際生活經驗,使他們認識到在實際生活中並不是每一次計算都可以使用計算器,計算器的使用會受到一定條件的限制。所以每個人都應該具備一定的口算,估算,筆算的能力,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的發展。

所以,老師們要讓學生有利用計算器計算的機會,也要讓學生知道,該什麼時候使用計算器。簡單的計算,我們不能使用計算器,計算器是要在非常複雜的計算時,才使用,另外使用計算器是為了準確的檢查錯誤,發現錯誤要仔細檢查自己在計算時的問題所在,千萬要強調學生不能在用計算器計算出來後馬上就把正確答案抄到題目裏面,對自己的錯誤要仔細研究。

所以我個人認為,不能埋怨計算器,也不要埋怨教材編寫的問題了,計算器的使用的確是必要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去操作,如何去引導,讓學生認識到計算的作用,也認識到計算器生活中的侷限性,讓學生在計算能力方面得到提高,熟練掌握多位數的計算方法。

九、課後反思:角的度量

教學開始,我從生活中的常用物品椅子導入,創設情景讓學生判斷那張椅子坐得舒服,引發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得到靠背角度起着關鍵的作用,自然而然的聯想到測量靠背角度工具――量角器。使學生感受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問題,激起學生認識量角器的內在動力。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出示下面三張椅子問學生,你覺得那張椅子會坐得舒服點呢,為什麼?

學生回答第三把椅子坐着舒服,因為靠背與座位的角度人們坐起來比較適宜。

學生回答後小結:根據剛才同學的回答,看來椅子坐的舒不舒服,其靠背的角度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哪位同學有辦法知道他們的角度?

教師歸納:同學們想的方法都很巧妙,但它們都有一定的誤差,而且在實際生活中尤其是不方便運用這些方法,想要方便、準確的確定角的大小,就要用到量角的工具――量角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角的度量。(板書課題:角的度量)。

十、《角》教學反思

本課是在學生認識角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量角的單位和學習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大小。怎麼看量角器的刻度是一個難點,什麼時候從內圈看,什麼時候看外圈是學生容易混淆的地方。教學中的數學概念多,(如中心點、零刻度線、內刻度線、外刻度線都是一些抽象的純數學語言)知識盲點多,幾乎沒有舊知識作鋪墊,操作程序複雜,尤其是對於動作不夠協調的四年級學生來説,是一次關於手與腦的挑戰。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幫助學生掌握這些知識點,教學中,我為學生提供了動手、動腦、動口“做數學”的時機,從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問題意思。

認識量角器這一環節,先讓學生觀察自己的量角器,在量角器上你發現了什麼?同桌討論,全班交流,新鮮的事物總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學生的觀察是認真的,仔細的,彙報發現也很積極,我給予肯定和表揚,然後引導歸納小結,這個環節學生自主探究學完,從中體驗了探索的樂趣。緊接着提出怎樣用量角器去量一個角呢?激發學生往下學習的慾望。

學生嘗試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學生看到的只是一個靜態的、完整的角,還沒有認識到角是由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而成,量角時為什麼量角器中間那個點對準角的頂點,零線對準角的一邊,另一邊看刻度,對於角的旋轉過程和方向沒有建立表象加以認識,自然讀角的刻度時很茫然,弄不明白什麼情況看外刻度線上的數或內刻度線上的數,儘管有的同學會量,也不知所措,説不出理由,因為學生的理解抽象思維遠遜於對形象的記憶,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去尋找量角的方法,中心對準角的頂點,就意味着量角器上有角的頂點,零線對準角的一條邊,另一條邊旋轉到量角器的另一條刻度線上,説明你要量的角就是量角器上形成的這個角。教學時發現學生比較容易認錯刻度,因為每條長刻度線上都有兩個數,這是教學的一個難點。我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有什麼好方法來突破這個難點,之後請學生髮言。有的説:“與量角器的零刻度線重合的這條邊對着的0是在內圈的,另一條邊就看內圈的數字,如果對着的0是在外圈的,另一條邊就看外圈的數字。”還有的説:“我先判斷畫的角如果是鋭角就認刻度線上的小數,如果是鈍角就認刻度線上的大數。”

在這個時機引導總結出量角的方法:

“中心對頂點,零線對一邊,另一邊認刻度,內外分清楚。”還真不能小看學生的力量,他們總結的方法很適合大家用。這樣給學生留出思考和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得出的結論,比教師一一講授要好。

此外,近階段本人教學收穫是:在上常態課時,有時會牽着學生的鼻子走,讓學生朝自己設定的方向發展,通過觀察我發現,其實學生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體驗,在教學時要關注這些,選取合理的因素加以利用。給學生提供思考和解決問題的空間,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取得不同的進步。

十一、把一個大數變成“億”或“萬”做單位的數

教學把一個大數變成“億”或“萬”做單位的數時,發現只講算理,讓學生理解,再應用,對於理解力較差的學生而言,這個知識點確實有些抽象,較難理解,出錯率較多。

於是,經過思考與實踐後,發現用簡單的口訣讓學生先記憶方法,用口訣練習較多的題目後,不易理解的知識,就在慢慢的練習中,消化理解了。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我的小竅門:

口訣:“一圈、二看、三省略”

如:把1276270000變成“億”做單位的數。

一圈:題目讓我們把數變成誰做單位的,我們就把哪一位圈起來。現在讓我們變成“億”做單位的,所以我們就把億位上的“2”圈起來;

二看:看圈後面的第一個數,運用“四捨五入”的方法,判斷它需不需要向前面的數進“1”。1276270000; +1

三省略:“12”變成“13”後,圈後面的的數字省略,加“億”字。 整個變化過程:1276270000=12≈1300000000=13億

注:其實此類題目還要根據問題的不同,靈活處理。

1、變成“萬”或“億”做單位的數,可用上面的方法;

2、省略“萬”或“億”後面的為數時,最後一步,只需把圈後面的

數字都變成“0”即可。

如:1276270000=1276270000≈1300000000

我們也可以給學生介紹一下“1300000000”與“13億”的異同點。他們的大小是相同的,但所表示的意義不同。

“1300000000”表示13億個1,計數單位是“一或個”;

“13億”表示13個一億,計數單位是“億”;

之所以會發明“13億”這種技術方法,是為了書寫,辨別起來更加方便、簡潔。

今後學習了小數後,我們還會更進一步、更準確的把大數變成用“億”或“萬”做單位的數。

如:1276270000=12.7627億

十二、教學疑問

在教學《平行四邊形》一課時,有一個環節是讓學生小組合作,通過測量等方法,發現平行四邊形邊及角的特點。

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操作,彙報時,強調了“對角相等,對邊相等”的特點,對於對邊平行很少能考慮到。老師提醒後,也能發現,但在他們的意識裏,對邊相等記憶、理解得更深刻。

所以在讓學生總結“你認為,什麼樣的圖形是平行四邊形”時,很多同學都説:“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就是平行四邊形”。可是,書上的定義是:“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做練習時,很多學生還是填寫:(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不知這種填寫答案是否也算正確呢?

十三、末尾帶“0”的數怎樣計算不容易出錯

在三位數乘兩位數末尾帶“0”的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在計算中,不是把積末尾的零少寫,就是在積的末尾多添零,怎樣才能不讓學生出錯呢?

經過思考,我想到了在大數的認識教學中的分級方法。把因數末尾的“0”也按分級的方法那樣用虛線分開,這樣在計算時就會與乘積末尾的“0”分開,學生出錯的就少了。

例如: × 我把這種方法交給了學生,並且要求學生在豎式上把因數末尾的“0”,用虛線分開,這樣積的末尾到底寫幾個“0”,學生很快就掌握了,在實際的計算中學生的錯誤真的減少了。

十四、漂亮的十進制計數法

我喜歡數學,其中十進制計數法更讓我對數學古人佩服的五體投地,這是何等的智慧?簡單的十個數字因為這種聰明的方法,變化無窮,大數小數全部搞定。所以每次教到這部分內容,我都試圖將自己的這份佩服感染給學生。多年前,曾經上過這節的公開課,有數的發展歷史引入,隆重推出十進制計數法。這次因為是剛合校,投影電腦都沒有到位,無法展開給學生,只能口頭介紹,效果大打折扣,還好,孩子們的眼神告訴我,他們很感興趣,在我的極力渲染之下,漸漸溢出欽佩之意,心下暗喜。於是遊戲上場。十進制計數法中讓學生紮實的理解數位、計數單位,數級十分重要,為了讓孩子們切身理解,我讓他們自己變身計數單位,那他的座位自然就是數位了,按順序排列,一排就成了一個生動的數位順序表,每個孩子身臨其中,樂滋滋的接受組數,解釋數的任務,以此讓學生真正走進了數位順序表,而不再是枯燥無味的死記硬背,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同樣的數字在不同的數位上意義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讓一個孩子來當數字9他在數位順序表示上移動,大家説出它代表的意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我一向不主張孩子死記硬背,因為我當學生的時候就特別不喜歡背東西。為了讓孩子們記住數位順序表,我還想到了一種方法,試了幾次,效果不錯:用左手四個指頭表示個級,大拇指表示萬,然後類推,這樣就把數位順錶帶在了手上,隨時都可以用。對於一些有困難的學生幫助比較大。一直在朝着這樣一個方向努力:讓數學學習更接近數學的本質,讓數學課堂更多一點文化氣息,有時覺得自己像個聲嘶力竭的叫賣者,總是見縫插針的把中國數學文化的點滴加入課堂,希望能夠多多少少的滲進學生的思想之中,有時候看到一些孩子茫然的眼神,就覺得很可悲,希望我的努力能多少改變他們一點點。

十五、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教學反思: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一課,在對教材進行仔細地分析後,設計瞭如下的教學思路:通過複習四邊形,開門見山,為學習新知識作準備。

篇23: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具體的情境,體驗“調商”的過程。能正確計算三位數除以兩位數,並能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本課教學中,我精心設計與實際生活相聯繫的數學情境,把那些需要學生解決的矛盾問題帶到一定的情境中去,以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的學習慾望。教學時,我讓學生説一説情境圖上的信息,然後討論怎樣安排乘車,在學生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引出第(1)題;接着估計商的得數。教材中呈現了兩種估計的方法:一是把除數看作整十數,估計約需要 9 輛車;二是車輛數直接取整十數,知道需要的車輛應比 10 輛少。在討論時,學生可能會有其他的估計方法,只要他們説得合理,就應肯定。在試商的

過程中,學生仍會把“34”看作“30”來進行試商,但在具體的計算時,會發現“9 × 34的積”比被除數大。那麼,積大了説明什麼,為什麼會大呢,這些都是討論的重點問題。學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那麼商是改大還是改小,自然就理解了。

篇24: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説,信息技術是陌生的,他們並不理解這門課程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意義;同時,信息技術又是熟悉的,他們把這門課等同於“玩電腦”。如何上好信息課,如何抓住四年級學生愛“玩”的特性,在玩中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提升信息技術素養,是我一開始就要思考的問題。

我所執教的《信息與信息技術》是信息技術基礎的第一課,通過本課教學要讓學生了解開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重要性。信息和信息技術是比較抽象的概念,本課的教學重點並不是在於讓學生知道信息及信息技術的概念,而是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信息,體會信息技術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由於四年級學生無意注意佔優勢,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所以我把這節理論課分成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主要介紹信息,讓學生感受信息無處不在,對學習生活至關重要。在設計第一課時時,我主要通過四個部分的內容層層遞進。

誇美紐斯説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既然學生對遊戲感興趣,那麼就讓學生通過玩遊戲來激發他們想學的意願。在第一個環節中,我就設置了遊戲導入,遊戲“你來比劃我來猜”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學們的興趣,他們踴躍的參與遊戲,打破了傳統課程的教學方式,學生在這個教學環境中不僅能夠玩得開心,潛移默化中他們也能感受到這些都是信息,並且為第二課時信息的傳播打下了基礎。第二環節中,教師出示一些圖片,讓學生説出圖片的內容,在學生説的過程中,教師也強化了“這些都是信息”的概念。有了這樣的基礎,教師設置疑問“你能説出生活中的信息嗎?”指導學生説出身邊的信息就不難了,每位學生都能夠做到有話可説,在學生回答的時候,我還抓住了學生的比拼心理,採用開火車的方法每組一排同學依次回答,同學們回答的越來越精彩,課堂氣氛也越來越活躍了。這時候,我引導到“什麼是信息?”同學們同桌討論、向書本請教,很快就理解了這個概念。第四環節中,我進行了課堂小結並且佈置了一個任務讓每個同學回家跟父母説説你上學以來的信息。這個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課後不僅鞏固了本課所學內容,同時感受了信息無處不在。

現代教育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學目標即學生髮展的需要與學生現有發展水平的矛盾。因此,教育必須要進行信息技術的教學,與社會發展相適應。作為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要具備生活實踐性,讓學生不僅能感覺到生活就在身邊,而且感覺到學習掌握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你來比劃我來猜的環節中,參與的學生可以涉及面更廣下,每組的學生可以在遵守遊戲的規則下,給自己組的同學比劃。這樣學生能夠更好的遵守遊戲規則,也真正做到了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課堂,體驗快樂學習的意義。杜威説過:“生活即教育”,教學中要選擇學生身邊比較貼近的事例來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引起注意,培養學習的興趣,在看圖説一説的環節,圖片的選擇應擺脱書本的束縛,放寬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並且把圖片分為幾類,由淺入深、層次遞進,學生不止是從圖片中看出信息,還要能感受到圖片中隱含的信息,比如荷花能反映出夏季,北方的大雁預示着冬天來了,這樣也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信息,感受信息的無處不在。

篇25: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小數的大小比較”並不難,學生對這部分知識早已有了較豐富的生活經驗。學生在幼兒時期就會對兩個商品的價錢的高低進行比較,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並且在三年級時學生已經學習了“小數的初步認識”,會藉助“元、角、分”和“米、分米、釐米”來比較兩個小數的大小。但是,我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以及對學生進行的學情分析,發現學生的正確率並不象我們想象的那樣高,往往會用比較整數大小的方法來比較小數的大小,誤認為小數位數多的那個數就大。因此,我這節課主要明確比較的方法,使學生注意比較小數大小時,位數多的小數不一定就大,這也是小數大小比較的難點。

在本節課上學生的學習興趣盎然,課堂氛圍民主和諧。創設“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是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要求之一。我們的數學課堂應該是現代化,人文化的課堂。這節課中,教師寓 “導”於“情”,變傳統教學的“指令性”語言為合作、幫助、關愛性的語言,為課堂注入活力。

篇26: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觸及學生的心靈。”

的確作為一名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是必不可少地,但如何才能真正的觸及孩子們的心靈,卻不是每一位教師可以做到的。

這幾日,看着著名特級教師李烈的《我教國小數學》讓自己感觸頗深。其中就有一例是説到了解決一名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孩子的事例,讓自己特別的興奮,應為我覺得她這裏寫得非常好,至少我覺得很有道理,咱們的孩子最缺乏得是被理解與尊重,不管孩子們做了什麼錯事,都應該被寬容的接受,理解,並且寬恕。

我自己班上也有這樣的一名同學,學習成績還算是不錯的,可是上課總是聽不好,沒幾分鐘就開始做不住了,我也使了不少發子,可是收效甚微,始終找不到辦法去解決這一“難題”。今天上課又是這樣,若是在平常,我肯定又要好好批評他一頓了,所以當我叫他來我辦公室的時候,他就表現的非常不願意,知道自己“在劫難逃”了。

卻生生跟着我來到辦公室,低着頭,似乎是準備接受我的批評了。可是我倒是一反常態了,並沒有説什麼,只是笑咪咪地搬來一把凳子,叫他坐在我的旁邊。

“請坐,為什麼這麼害怕呀?”我和緩的對他説。

他眨巴着眼看了我一下,又低下了頭。

“怎麼,不敢?哈哈”,我見他沒有動靜,又加了一句。

他又看了我一眼,小心翼翼地坐了下來。

我見他坐下來了,感覺比較緊張,為了緩和氣氛,我關心的詢問了一些旁的事,藉機表揚了他,是剛才的緊張氣憤一下子變得融洽多了,我就順勢切入了正題。

“某某,陳老師想向你請教個問題,你願意幫老師解決下麼?”

他懷疑的望了望我,然後説到:“當然可以。”

“陳老師上數學課是不是不夠生動,不夠有吸引力?”

“沒有,沒有,是我聽得不夠好”,聰明如他馬上意識到了什麼。

“不要擔心,陳老師是真心向你請教的,但説無妨”,我依舊微笑地看着他。他又一次抬起頭很快地掃視了我一眼,又低下頭,而後又抬頭看看我,確信自己是足夠“安全”了之後,他開始向我打開了話匣子。

“陳老師上課講得挺好的”,他一邊説一邊觀察我的反映,“只是有些地方講的不夠清楚。”

我知道他説的是早上爭論不止的那道題目,我感到一陣欣慰,學生願意與我講真話了,我高興的回答到:“你肯定是説早上爭論的那個吧?謝謝你的指正哦,那其他的還有麼?”

他見我沒有責備的意思,便繼續這個那個的説了一些,我都一一接受了他的“指點”。

“陳老師,總體上來説,你的課還是挺好的”,他對我進行了總結。感謝我的學生,讓我聽到了來自孩子們的建議,對我來説,收穫的確不小,這個可以説是這次談話的意外收穫。

“老師忠心的感謝你的建議,老師一定會做出相應的改進,希望你不對地對老師提出寶貴的建議”,我靜靜地看着我一直認為是小孩子的這個“大人”,其實他們並不小,他們有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有他們的想法,只是“專橫”的我們忽視了他的存在,“老師還有一個問題想問問你,可以嗎?”

“可以的”,他定定地看着我説,那——是一種信任。

“老師經常看到你上課的時候不是聽得很認證,是因為上面這些原因麼?”

他遲疑的看了我一眼,等了一會他才緩緩抬起頭,看着我説,“陳老師,是……是因為上課的知識我在外面上補習班的時候都學過了,所以我覺得不想聽了。”

“哦?原來是這樣啊,哈哈,你真是了不起,陳老師為你感到高興,那要不這樣,你看行不行?下回再遇到這樣的情況,你就想想如何你作為老師你會怎樣講這個題目,如果你有獨到的見地想講給老師和同學們聽,你就居舉起你的左手,陳老師就安排你來講,怎麼樣?”

孩子楞楞地看了我好一會,然後突然意識到了什麼似的,輕輕的説了聲:“謝謝您,陳老師。”

我感覺得到這句謝謝是發自他的內心的,謝謝你孩子,謝謝你對老師的信任。

這是一次極有意義的談話,他讓我決定全方位好好的審視自己,他讓我感受到了來自孩子的心聲,他讓我知道只有尊重學生,與學生平等相處,平等交流,才能夠得到來自孩子的真正信任。

孩子需要被尊重,需要被理解,讓我們蹲下身子站在孩子的高度來與孩子們進行交流吧,我相信孩子的世界會令我們感到震驚。

篇27: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會正確的讀數、寫數。在教學時我結合本班的實際情況,把該內容分成2課時教學。由於學生對萬以上的數位順序表還沒有完全熟練,所以在課堂中我花了10分鐘的時間幫助孩子鞏固萬以上的數位順序表。只有學生熟練地記住數位順序表,才能順利地學習讀數、寫數。在教學讀數時,我還特別強調學生分級。引導學生認識四位一級,從最高位讀起,每一級的讀法都和個級一樣,讀完億級在後面加個億字,讀完萬級在後面加個萬字。

篇28: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對加法運算律的運用,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一方面鞏固學生對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理解和運用,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到學習運算律的價值。

首先以計算47+58+42為教學例題,討論:你會怎麼做?生:先給58+42加上小括號。運用了加法的結合律。師:怎麼計算89+14+56。最後出示:78+(47+22),學生獨立做在本子上。交流時,強調這裏運用了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練習時候,我以怎麼計算204+417為例,學生獨立完成。交流時出現兩種情況:一個是把204拆成200+4,一個是把417拆成400+17。師:哪個數更接近整百呢?把哪個數拆開更有利於我們接下來的計算?學生們統一了認識,在後來的練習中,還是有好多孩子不能選擇更接近整百的數去拆。

對於例如:345+201這樣的計算,在怎樣運用簡便計算時掌握的不是很好。這反映了學生對於運算律的運用還不夠靈活,尤其是對運算律的逆向運用,我覺得可以進行一個專項的訓練。

篇29: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教學的改革主要體此刻課堂及課餘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潛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餘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年級組長對我的教學也起了很大的幫忙,經常和我討論教學和互相聽課,也使我很快的走上了數學教學的正軌,一個學期即將過去,下面談談這學期在教學上的得與失。

一、要嚴格要求學生,務必先嚴格要求自己

教師要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必須要先做好表率。國小生很會看樣,他很會關注老師怎樣做,我經常聽到有學生説“老師説話不算話,答應我們的事自己沒有做到”。是啊,教師可能是因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疏忽了學生,但這樣的事情不能出現太多,要言而有信,説到做到。當然也不要放鬆對學生的要求,該完成的作業,必須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不能讓學生有拖拉的不良學習習慣。

1、要進一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指導自己的實踐工作,透過自己不斷地努力,儘早構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

2、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使學生能認真及時地完成作業。

3、在課堂教學中儘量給學生創設簡單、和諧的學習情境,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習比較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進行相應的輔導,鼓勵他們,還能夠讓他們自己找互幫小組,進行比賽學習,激勵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後階段我才用了後,效果還是很好的。

5、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課堂教學中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以便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二、感覺課堂上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本身就是一門很嚴密的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是什麼就是什麼。我們存在的問題就是在課堂上不敢放手讓學生去想,有些問題需要合作學習,然後探討得出結論的,我們缺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因為我們擔心放手讓讓他們去做了,他們會太自由,從而講一些不着邊際的東西,導致完不成教學任務。其實正確的做法就是就應給他們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這樣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因為我明白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動的,他們喜歡“玩”,有時候不防讓學生也“玩一玩”數學。

三、加強學生的計算潛力訓練

1、加強口算的學習。透過課前的3分鐘的口算練習,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透過他們自己喜愛的方式來練習,還不定期的舉行“速算手”比賽,激發他們的用心性。提高學生的口算技能,對於筆算也是提高和幫忙。

2、加強乘、除數的三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學習了乘、除數是二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在原有知識及對法則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學生的計算潛力不好,個性是除法,甚至個別學生的乘法口訣還不會。因此,在教學之外,我讓學生天天練幾道計算題。計算題中還包括簡便計算,學生的漸變計算潛力更是差,個性是乘法分配律。

四、單元檢測方面

根據平時檢測成績狀況,本學期在認識更大的數、乘法兩單元檢測考的比較好一些。在圖形變換、除法這單元學生學習的比較困難,考得較差,相當部分學生對空間圖形認識較次,空間想象潛力不強。除法運算方法以及除法的相關運算規律掌握的不夠好。

五、解決問題方面

應用題一向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但對於四年級的狀況,更是個性,絕大部分學生的應用題的理解潛力都差。針對這一狀況,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潛力,學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樣懼怕應用題了。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體會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繫比較緊密又藴涵着數學問題的活動。使學生透過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

六、在培優輔差方面做了這些工作:

對個別優生進行培養,發揮優生的所長,使優生更優,並對差生進行教育,提高差生的學習用心性,使差生變優,根據學校的要求,有目的,有組織有資料地開展工作,鞏固他們的學習基礎,分層教學,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因材施教。

1、進行分層教學,優生以提高為主,如:曾雨倩、官昭泰、温寶華等學生,佈置必須數量的有難度的題讓他們完成,差生以鞏固基礎知識為主,如:官繞、華琳、張瓏等學生,佈置稍微簡單一點的題讓他們分層練習。

2、向學生傳授學習方法,發掘他們的潛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3、經常出一些思維性較強的練習和潛力型的訓練讓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4、利用課堂、課間時間進行輔導,確保學習時間和質量。在課堂上設計一些有深度的問題讓學生思考。

5、經常向優生進行思想教育,找差生談話,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

6、開展一幫一活動,讓優生幫忙差生,以照顧個別差生的發展。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已結束了,學生在成績上取得了必須的進度,也存在必須的問題。但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會和學生一齊,不斷努力,爭取獲得更大的成績。

篇30: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已經教完考完,感覺除法豎式計算和四則遞等式運算教得比去年好些,大部分的學生已掌握,很少出現形式各異的錯誤,個別學習能力弱的學生試商仍感覺困難,我也感到力不從心了,只能慢慢來。 除法這一單元,由於計算都是死算,不像簡便運算那麼難,相關的解決問題也較為簡單,只是在三年級的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問題情境中把數字改為除數是兩位數而已,所以大部分學生容易接受理解其中的數量關係。 今年教除法的體會是,不再是示範,讓學生模仿。而是改變教學方法,讓學生因充滿疑惑而變得有興趣。我在教商不變的規律豎式計算時,採取和學生比賽的形式,學生都輸給我了,不服氣,進而對我的方法很感興趣。自行觀察發現簡便省時之處,就輕鬆學會了。我只需要強化下難點:如末尾有O:7800/30= 和有餘數的情況:7700/300= 還有不夠商要補0:7560/70= 的計算方法即可。另外利用商不變的規律進行簡便方法計算時也可用此種方法,效果不錯! 另外,充分利用好學生錯誤的生成資源,把錯誤全部暴露,讓學生多做“森林小醫生”找出計算毛病,集體分析糾正。這樣,學生犯的錯誤就慢慢少了,印象也比較深刻。 發現,計算教學的單元容易讓學生產生成就感,他們會發現只要自己細心計算就能拿A+,這樣,讓中等生和中下生都找回了一些學習數學的信心,有利於他們以後的數學學習。

篇31: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金秋十月,我們又迎來了每學期一次的小組教學活動。在本次教學活動中我們組任課教師都能用心參與,勇於創新,在整個過程中體現出了濃郁的探究、鑽研氛圍。現將本次小組教學總結如下:

在接到小組教學活動開始通知後,老師們仔細斟酌,確定了各自的教學資料,明確了教學目的及教學重難點;準備過程中,大家隨時探討,相互啟發,王肖老師為了講好編碼這一資料,課前做了超多的知識、資料和課件的準備工作。這其中我們還得到了張鐵良、龔良江兩位老師熱心的幫忙,使得我們得以順利完成這一教學任務,同時也為孩子們能直觀、形象的理解這一資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小組教學後,授課老師為了今後更好的工作,及時聽取老師們的評課,幫忙自己進行反思。經過反思,我們認為本次小組教學,我們突出了以下幾方面:

1、讓學生學有用的數學

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解決於生活實際問題。王肖老師創設了與學生生活環境,知識背景相關的,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藉助探究身份證號碼中的祕密來學習編碼知識,為突出學有用的數學,王肖教師在課上精心設計教學環節,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為全校同學編碼,為新樓盤編碼等一些解決實際問題的環節,一下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學生們思維活躍,興趣濃厚,編碼方法多樣,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用心性。使學生在參與學習的同時,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從老師們的小組教學課,能夠看出老師們平時十分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潛力和學習方法的培養,如;王宏老師做題前,教給學生審題的方法,然後先讓同學敍述比較方法,思路清楚後,再進行比較。這對於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促進數學的學習起到了很好的推進作用。

小組教學雖然結束了,但我們的教研還在隨時隨地的進行。透過反思我們發現,王宏老師在教學多位數大小比較時能夠充分發揮主題圖的作用,領會編者的意圖,滲透分類的思想;把數的改寫這一資料,作為下一節課的授課資料就更好了。總之小組教學給我們每位老師產生的幫忙和影響是長遠的,它不僅僅使我們在教學上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提高,還增強了我們年級數學教研組這個團隊的凝聚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會繼續發揚我們團隊的長處,開展好各項教育教學工作。

篇32: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根據新大綱的教學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力求使教學結構符合11--12歲學生的年齡特徵,注意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教學的改革主要體現在課堂及課餘時間上,在課堂上注重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餘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在教學過程中,我逐漸進行了以下實踐:

一、.加強口算的學習。通過課前的3分鐘的口算練習,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通過他們自己喜愛的方式來練習,還不定期的舉行“速算手”比賽,激發他們的積極性。

二、加強乘、除數的三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學生在三年級時已經學習了乘、除數是二位數的乘、除法筆算,在原有知識及對法則理解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多加強鞏固練習,防止學生因粗心大意而計算出錯。

三、應用題一直以來都是學生學習的一大難點,針對這一情況,我讓學生多練、多想、多問,從量到質,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再一個方法就是將繁瑣的應用題以生活中常用的問題展現出來,這樣就把問題簡單化,便於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四、增加實踐活動,培養學生體會數學應用數學的意識。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繫比較緊密又藴涵着數學問題的活動。使學生通過在活動中解決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從日常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例如在學習“平行與相交”時,我們一定要讓學生走進生活,從生活中學到知識,將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五、為了貫徹面向全體學生和因材施教相結合的原則,還可以設計了一些帶有一定的難度的練習題,供學有餘力的學生選做,以便更好地發揮他們的特長,培養他們數學能力。其實練習後面的“聰明小屋”就是不錯的選擇,學生再找到解決方案後會有非常大的成就感,當然教師也要進行適當的表揚獎勵,激發學生更大的學習興趣。

一學期馬上就要過去了,在新教學大綱的指導下,我們只要勇於探索、勇於實踐,一定會讓我們的學生更加喜歡數學,也會讓我們的教學更上一個台階。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要積極地探討,望來年,我們能再接再厲,更創佳績。

篇33: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教學內容:第6頁的例題和“試一試”,想想做做的第1-3題。

教材簡析:本課時是在學生掌握了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的基礎上學習的,第6頁例題及試一試,主要教學把除數看作與它接近的整十數來試商的方法,而且在初商後不需要調商。例題是把除數個位上的數“四舍”後,再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進行試商。“試一試”是讓學生依據例題的基本思路,把除數個位上的數“五入”後,再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進行試商。“想想做做”第1、2兩題鞏固基本的試商方法。

教學重點:掌握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筆算試商方法(除商後不需要調商)。教學難點: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後試商。

教學目標:讓學生掌握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筆算試商方法(除商後不需要調商)。正確地筆算三位數除以兩位數。不斷增強學生口算和估算意識,培養他們的數感。養成及時改正,驗算的習慣。

教學過程:.創設情境、探索算法複習210÷30、160÷80,口算出商是幾【教師拿一本書説】老師手裏的書共192頁,現在老師決定每天看30頁,你覺得我能看幾天,還多幾頁?【出示題目讓學生理解題意後列式並估算結果,集體交流後,複習除數是整十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請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提問:怎樣解決茄子老師的問題?怎樣列式?學生列出式子後,引導學生觀察除數和剛才的除數有什麼不同,引出課題估計大約幾天可以看完這本書?先獨立估算,再交流估算方法。

交流個人觀點後,引導學生討論可以把32看作幾十來試商把32看作30,6個30是180,接近192。大約6天看完。如果要得到精確得數,該怎樣算?嘗試用豎式算。(提示:可以把32看作幾十來試商?)交流豎式計算的方法。

小結:把32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30來試商,想多少個30接近192?驗算一下,看看算得對不對,書寫完整答句。(必須強調,否則作業中又要出現不書寫答句的問題。)完成試一試,總結算法出示題目後,讓學生討論這回應該把39看作多少來試商?組織討論結果,你想把39看作幾十來試商?幾個40接近192?説明為什麼看作40來試商;交流試商結果後,再讓學生完成計算。

獨立計算,交流計算方法組織學生討論你覺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可以怎樣試商?讓學生自由説,只要意思對就行。

歸納總結: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把除數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數,想幾個這樣的整十數接近被除數再試商。分層練習,鞏固方法對比練習,突出試商(想想做做的第一題)。先讓學生一組一組地對比着説説把除數分別看作幾十來試商,再獨立計算。

聯繫實際,鞏固應用(想想做做的第二題)。引導學生髮現要先求出每天播放的總時間,然後用除法進行計算,在計算時要學生説説是怎樣試商的?

作業:想想做做第二題。

篇34: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三角形的分類教學,着重是對按角的分類的教學,邊的分類只起了解和介紹。課前我先複習單個角的分類,再來引入對三角形的角的分類教學。

通過利用引導學生對直角三角形的分類歸納,學生們很快就把鋭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分類給挖掘出來了,我也及時給予了總結,讓知識模型很快的建立起來。

對邊的分類上,我課後發現,給學生介紹時,出現了點小問題。按邊分,我也是讓學生自主探究活動,所以學生們發現了三種情況:有兩邊相等的、三邊相等的和三邊都不相等的。我也就按學生的發現分了三類: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和不等邊三角形,但等邊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但課後的練習中就出現了問題,在對圖形分類時,很多學生就沒有把等邊三角形歸到等腰三角形一類,而是單獨成類,雖然課上我有提到,但還是有很多學生忘記了這個特例,這就有問題了。課上我是分了三類,但等邊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一種特殊形式,就如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一樣,等腰三角形是包含等邊三角形的。

針對這個教學失誤,我在練習課中,結合圖形實例,着重強調了等邊三角形和等腰三角的關係,讓學生對分類有了重新的劃分。

這次的失誤,讓我明白了,教學還是要嚴謹,不能模擬兩可,黑就黑,白就白,沒有灰色地帶。適當的教學放手很好,但知道的傳授不能遷就學生,該更正的就要更正,因為知識是不容隨意改變的。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統計》教學反思

我講授的《統計》一節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例1的內容,本節教學我精心設計,並認真備課,雖然如此,但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很多不足,現總結一下,為以後積累經驗。

一、關注統計的現實意義。

本節我精心選取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使統計知識與生活建立了緊密的聯繫。如:24屆─28屆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獲得的金牌數,我校近年來學生總人數的變化,沙塵暴天數的變化,兩廠的產品銷售情況等,提供這樣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讓學生在分析數據、解讀數據的過程中,探究、發現數學知識,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產生積極的情感。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重視學生己有的知識與生活經驗。

學生己掌握了初步的統計知識,會對數據進行簡單的描述、分析,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以知識遷移的方式建立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互相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思維能力。

三、練習設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根據本節知識結構的特徵和學生的認識規律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精心設計了三道練習題,分別為:一是基本題,通過看我校近幾年來學生人數變化統計圖,發現數學信息。二是變式題,對比出示兩個統計表,提問應選擇條形統計圖還是選擇折線統計圖。三是拔高題,通過觀察兩廠的生產情況統計圖,提問應選擇哪廠投資。練習有層次有坡度,環環相扣,教學節奏明快。通過多層次的練習,使學生在簡單運用、綜合運用、問題解決、擴展創新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使能力得到發展。此外也照顧了全班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使他們都獲得了成功的喜悦,使情感得到了滿足。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很多不足,如:

一、前面導入的時間過長,導致練習時間有些倉促,造成了前鬆後緊的局面。

二、對於有爭執的問題,如第2、3題,應讓學生爭辯起來,這樣才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的參與到學習中來,而不應該是僅有的幾名學生回答,教師小結收場。

篇35: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在教材的安排上,體現出新課程的理念:

1、重視口算和簡便運算。如在一個數乘三位數的乘法、除數是三位數的除法中,先學習因數及被除數、除數是整百數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數、除數末尾有0時的簡便方法計算。學了乘法運算定律和商不變性質後,用定律和性質進行簡便運算,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各種計算方法。

2、加強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運用遷移規律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在多位數的讀法和寫法中,讓學生憑藉原有的知識基礎,把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推廣到多位數;也可以加深對對位數的認識。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能力培養。在多位數的加減法中,引導學生在積累大量加減計算和解答應用題的基礎上,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概括,對加減法進行定義,闡明加法的運算定律及加減法的關係,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

4、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注意多讓學生觀察、猜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

滲透教學思想方法。本冊教學內容是學習整數的最後階段,在學生積累了大量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得出整數的計數法和讀寫法、四則計算的關係、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商不變性質等,在運用中加深了認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5、要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要注意聯繫學生的實際,重視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能力,提高探究能力。

6、突出開放性,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計算方法、試商方法上,允許學生選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靈活運用,不做硬性規定,應用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帶*號的練習題和思考題,作為學有餘力學生的練習補充,以進一步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能力,拓寬學生思考的空間,增強學生思考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四、改進教學工作的措施:

(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思想、轉差、減輕過重的學業負擔)

1、改變教學思想。

具有新觀念、新思想、新體驗。改變原有的老師講、學生學的思想觀念,實施互動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網合作等),自主 探究,老師給營造一個寬鬆、合諧,充滿愛、民主、喜悦的學習氛圍。由學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討,老師作好參謀,當好後勤,作學生的服務員。

2、注重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繫

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學要考慮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富有情趣的習題,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重視數學知識的課外延伸,加強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和開放性。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正歸一和反歸一等應用題時,結合生活實例,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激發學生求知的內驅力。

3、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機會。

4、面向全體、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1)、加強基礎訓練,在計算方面,重點是要加強口算訓練,。在應用題方面,要重視一步計算應用題的練習。在練習中必須重視應用題結構的訓練,如根據條件補充問題、根據問題補充條件等,這種題目要經常訓練,它對於提高學生分析數量關係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2)、實施分層教學,彈性教學,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不同的接受能力,採取不同的`方法,佈置不同的作業,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即下要保義務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導興趣濃厚,學有餘力的學生進一步發展。把共同要求和發展個性結合起來。

(3)、重視學生的課時目標過關和單元素質過關,作業嚴把關,加強信息交流,及時反饋,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5、結合多媒體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計算機對文字、圖象、聲音、動畫等信息進行處理,形成聲、像、圖、文並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進行視、聽、觸、想等多種方式的形象教學; 改革課堂問答方式,實施參與性教學。 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教學或實驗上的技能問題,而提出問題,卻需要創造性和想象力。”我計劃在教學中以注重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指導。常把提出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給他們提供廣闊的參與空間,讓他們學得主動 積極,有充分的機會去發現,去研究,去創造。

6、作業設計力求準確、簡潔、規範、方便教學。

篇36: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有付出定會有收穫,認真反思,我認為本節課有以下幾點處理的較妥:

1、目的性與情境性相融合:

在教學中許多內容較抽象,教師教得費勁,學生學得吃力,抽象內容的學習中學生只是憑死記硬背,而不是理解記憶。直角在本冊內容中就比較抽象,教學時我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巧妙的以擬人的方式,把一個直角説成一個活生生的人物,以故事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如: “你們能在生活中找到我嗎?”“你能給我畫張像嗎?”等富有挑戰性的語言,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好勝的心理,在輕鬆的玩中學到了新的知識。

2、兼顧各層次學生學習需求,體現分層教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如果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教師再努力也無濟於事,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在於教學內容與學生實際水平不相適應,特別是學困生,在舊知識尚未掌握的情況下,又要學習新知識,長時間失誤積累只能更加厭倦。而本

課實施分層教學,體現在內容分層、練習分層,使學生依據各自的學習水平,充分調動原有知識經驗,運用各自的思維方式解決不同問題,使每個學生能在適合自己的層面上進行學習,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都有成就感,提高了學習數學興趣,使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得到了發展。

3、改進教學方式,適時為學生的思維活動搭設“腳手架”

新的教學觀認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學習過程不是單純的知識接受,而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數學活動。在以往的教學中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後學,學無條件的服從與教,使教學由共同體變成了單一體。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力求改變原有的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通過創設情景,為學生提供要探究的對象,讓學生自主探究,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發現、掌握知識。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展示出自己的想法,還可以相互啟發、相互吸收、相互補充,使認識漸趨完善、深化,這樣學生就可以逐步形成具有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篇37: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知識掌握情況。

從上學期的期末質量檢測來看,學生對雙基知識掌握得還不夠,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噸千米的認識掌握得不太好。

在計算方面,學生的差別比較大,多數學生對於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於部分學生對於乘除知識掌握不好,直接影響了口算的速度和計算的正確性,學生在這方面表現出來的差距非常之大。對於一些計算式題,部分學生的計算速度極待提高,各種計算的良好習慣有待養成。應用題掌握得還不夠,只有部分學生能認真分析題意,正確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據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去分析題意,對各種應用題的結構掌握的還不夠。同時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有待於提高。這對本學期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少數優等生的知識和經驗、獲取知識的能力、抽象思維水平有了一定的發展. 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一定的學習數學的能力。而學困生連乘除法的計算都有困難。

1、學習習慣、興趣、方法及心理特徵

從學習習慣、興趣、方法看,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都較好,對數學課學習興趣較濃厚,能按正確學習方法去學數學。他們能上課遵守課堂常規,專心投入,認真完成作業,對不懂問題能及時大膽提問;學生上進心強,班級學生之間競爭意識濃;接受新知識的主動性較好,好奇心,好強心都很強,具體形象思維活躍。由於年紀較小,學生的個性顯得不穩定,對事物的認識和個人的情感不能客觀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強,對人對事熱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敗面前易灰心。同時也有個別學生上課注意力分散,思想開小差,學習目的性不夠明確,對實施課堂教學有一定難度。

從心理特徵看,多數學生喜歡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喜歡錶揚誇獎,班上競爭意識濃;學困生上課比較被動,不聞不問,積極性不高,作業完成較難,但也喜歡激勵。

2、優秀生學習特點和後進生成因:

(1)優秀生少,根據平時的質量檢測,真正成績穩定,思維靈活,對應用題能認真而正確地分析的同學只有5、6個。他們對數學學習興趣很濃厚,能較好遵守國小生課堂常規,同學之間能互相幫助,共同探討,互相協作,他們思維活躍,發言大膽,對有爭議的問題能大膽爭論,上進心強,上課認真聽講,作業及時認真,不懂問題能大膽提問,恐怕學習成績會下降。這些學生的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較為重視,大部分的家長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師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個別的輔導。

(2) 中等生對應用題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績有回落的可能。他們學習認真,作業態度好。

(3) 班中的後進生,大多數是因為基礎知識掌握不好,存有知識斷層,學習的自律性比較差,學習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也提不起興趣。在他們當中有的是單親家庭,父母對子女的學習關心,指導,督促不夠;有的是父母對子女過於溺愛,過於遷就;有的是由於不好的學習習慣影響了他的學習成績。上述原因形成惡性循環,使他們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後進生。也有幾位學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縱觀全班,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別很大,如計算速度、參與討論的能力,解答應用題的思維能力等。課堂中教師雖盡力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由於班中學生數多,個別學生的知識斷層點,無法彌補,優等生的潛能也沒能充分挖掘出來,無法面面俱到,這也是本學期需要解決的教學難點之一。

3、其他因素:

學生多數來自農村,他們熱愛勞動,活潑好動,集體榮譽感強,學生多數家庭貧困,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雖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但教育方法不當,家校配合不夠,並對“減負,推素”存有認識偏差。

三、教材簡析:(教材知識結構體系、重點、難點、德育滲透點等)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國小階段,本學期結束後,有關正整數的認識和計算的內容將全部教學完。本冊這些知識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學會用較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掌握較大數範圍內的計算技能,進一步發展數感;另一方面通過十進制計數法的學習,對有關數概念的各方面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融會貫通,為學生形成科學、合理的數學認知結構奠定基礎;併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分數及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做好鋪墊。因此,這部分知識仍然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重點教學內容。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射線、角、垂線、平行線、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會一些簡單的作圖方法;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徵及圖形之間的關係,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複式條形統計圖。教材介紹了縱向和橫向兩種不同形式的複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會看懂這兩種統計圖並學習進行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的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學習應用優化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數學的綜合應用──“1億有多大”和“你寄過賀卡嗎?”,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篇38: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今年是我第一次教數學,與我一起任教四年級的老師是一些有經驗的教師,心裏有一種無形的壓力。當然這是一次鍛鍊的機會,也是對自己的一次挑戰。我力求使教學結構符合兒童的年齡特徵,注意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教學的改革主要體現在課堂及課餘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能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而課餘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年級組長對我的教學也起了很大的幫助,經常和我討論教學和互相聽課,也使我很快的走上了數學教學的正軌,一個學期即將過去,下面談談這學期在教學上的得與失。

一、教學方法有待提高。

本學期有幸參加了數學教研活動,但不管是上公開課也好,還是平常的“常態課”,我始終有一個感覺,自己對課堂如何把握、對怎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對如何準確嚴密的使用數學語言等許多方面還存在着很大的問題。尤其是在對教材、教法、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的處理以及和學生的融合等方面。

二、課堂上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本身就是一門很嚴密的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是什麼就是什麼。我所存在的問題就是在課堂上不敢放手讓學生去想,有些問題需要合作學習,然後探討得出結論的,我缺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因為我擔心放手讓讓他們去做了,他們會太自由,從而講一些不着邊際的東西,導致完不成教學任務。其實正確的做法就是應該給他們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這樣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為我知道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動的,他們喜歡“玩”,有時候不防讓學生也“玩一玩”數學。

三、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經過近一個學期的接觸,我發現我所任教的班級中有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課堂紀律得不到保證。這個學習態度包括他們平時上課的表現和對待作業的態度。有些學生對自己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習的結果無所謂,上課吊兒郎當,想聽就聽,不聽就幹自己的“事”,做小動作、找旁邊的同學講話,自己不認真學習還影響其他同學。還有一部分同學對待作業馬虎大意,缺乏良好的解題習慣,在審題上不夠細心,解題時書寫不夠規範。當然也不乏有一些所謂的“懶漢”,課堂作業不及時完成,回家作業漏做甚至不做的是大有人在。雖然經過一個學期苦口婆心的教育,有部分同學已經改觀了,但還有一部分“屢教不改”的,紀律也好了些,希望在最後的複習階段,他們能有所轉變。

四、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學生。

教師要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先做好表率。國小生很會看樣,他很會關注老師怎麼做,我經常聽到有學生説“老師説話不算話,答應我們的事自己沒有做到”。是啊,教師可能是因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疏忽了學生,但這樣的事情不能出現太多,要言而有信,説到做到。當然也不要放鬆對學生的`要求,該完成的作業,一定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不能讓學生有拖拉的不良學習習慣。

改進措施:

1、要進一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指導自己的實踐工作,通過自己不斷地努力,儘早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模式。

2、加強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使學生能認真及時地完成作業。

3、在課堂教學中儘量給學生創設輕鬆、和諧的學習情境,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主動探究新知,在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4、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全面發展,關注學習比較有困難的學生,對他們進行相應的輔導,鼓勵他們,還可以讓他們自己找互幫小組,進行比賽學習,激勵他們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後階段我才用了後,效果還是很好的。

5、加強與學生的交流與溝通,課堂教學中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及時地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

方方面面的問題都有待自己改善,雖然前幾個單元的考試的成績不理想,它給了我壓力,我相信它也將成為一種強大的動力,激勵我前進。我會和學生一起,不斷努力,爭取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令人滿意的成績。

篇39: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本課《平移與平行》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平移又認識了直線、線段、射線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教材設計了六個環節,首先通過“看一看”讓學生髮現平行線的特徵;再通過實際操作“移一移”“折一折”,進一步讓學生體會平行線的特徵;通過後面的:“説一説”讓學生知道在我們生活中,每天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平行線,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在此基礎上讓學生“畫一畫”,學會畫平行線,達到知識與技能的結合;最後在實踐活動中,進一步讓學生運用前面所學知識學會在立體圖形中如何找平行線,達到對知識的鞏固認識的提升。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滲透新課程理念,大膽開放自主探索空間,實現數學學習的“再創造”。主要是結合生活情境,使學生感知兩條直線的平行關係,認識平行線。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學會用合適的方法做出一組平行線,能借助直尺、三角板等工具畫平行線。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認識平行線、畫平行線。而畫平行線,更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初步研究教材後,我設計了課堂教學的基本流程:

( 1、創設情境,認識平行。 2、觀察思考,尋找平行。 3、動手操作,創造平行。 4、觀察感悟,畫出平行。讓學生自學課本上畫平行線的方法,再通過任意畫一組平行線,畫一條已知直線的平行線,過一點畫出已知直線的平行線這三個層次,讓學生掌握畫平行線的方法。 5、歸納收穫,總結平行。)

課堂教學中,總體感覺時間非常緊張,在學習畫平行線時顯得太倉促了。教學怎樣畫平行線比較費時,學生不能很快接受並掌握。看似簡單的問題,學生為何不能較快地掌握呢?照着書上一模一樣地畫,怎麼也這麼難呢?看着一些同學在畫平行線時,不知道尺到底該怎麼放,真為他們着急。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呢?課後我認真地反思了這節課的成敗。不是學生的問題,是我教學方法的問題。學生雖然會模仿書上的畫法,但是並不真正理解為什麼要用這樣的方法來畫,所以只要線條換了個方向,學生就無從下手了。看來問題出在平移,怎樣才能讓尺平移。只要讓物體沿着某條直線移動,就能實現平移。有了以上的鋪墊,此時,再讓學生獨立思考怎樣讓三角板平移,學生就不難想到再用一把直尺就能解決問題,只要讓它緊靠三角板的另一條邊,固定直尺,就能讓三角板沿着直尺的一條邊平移了。而且方法也不止書上的一種。對於沒有想到辦法的同學,也可以讓他們在書上尋找答案,自學課本上的內容。

學生有了平移的體驗,在畫平行線時,感覺輕鬆了許多,也節省了不少時間,更讓人驚喜的是,有同學用了不同的方法畫出平行線。有同學想到了用另一塊三角板或量角器代替直尺,起到沿這一條直線平移的作用,只要是直的都可以利用。還有的同學發現用直尺靠在三角板的第三條邊,同樣也能讓它平移。更有同學把直尺與三角板交換位置,讓直尺沿着三角板的任意一條邊平移。

在這一部分教學中,學生不僅學會了畫平行線的方法,還能靈活地運用它。同時,在活動過程中,他們發現了更多有關平行線的知識。比如:能畫出無數條互相平行的直線,但是過直線外一點卻只能畫出一條已知直線的平行線,以及如何檢驗所畫直線是否平行的方法。

具體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的課堂教學過程中:

一、創設情境,架起新知與舊知的橋樑。

《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根據這一理念,我在新課導入時,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的平移現象,再平移鉛筆、觀看生活中的平行現象的圖片,從中使學生抽象出平行線的特點和它與平移的關係,不僅架起了新知與舊知的橋樑,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更讓學生對數學產生了親近感,激發了他們主動的探索慾望。

二、強化動手實踐,拓寬探究空間。

《標準》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應是一個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必須在學生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為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根據這一理念,我在教學中注重為學生自主探究提供充分的時間和空間。例如上課一開始,我讓學生根據原有平移知識來平移鉛筆,從中發現平移與平行關係。再讓學生通過“移一移”“折一折” “畫一畫”“找一找”的實踐活動,經歷從具體形象的操作中抽象內化平行與平移關係和平行的特點,不僅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活動的探究性和創造性,而且體驗到自已是數學學習的主人。

三、讓學生經歷數學學習的“再創造”過程。

學生的數學學習應該是一種“再創造”的過程。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通過自已的觀察和探索,自主發現、合理建構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平行線的畫法過程中,我並沒有直接地講授畫法,而是讓學

篇40: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旋轉與角》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鋭角、直角、鈍角,感知了圖形的旋轉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是:通過操作活動,認識平角和周角;能説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通過教學,知道鋭角、直角、鈍角、平角、周角的形成過程,理解各角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教材從旋轉入手,使學生體會旋轉過程中角的變化;從而引出平角和周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本節課,我以學生喜愛的小動物演節目創設情境,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興趣,從而以旺盛的求知慾投入到後繼的學習中去。學生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已經認識了鋭角、直角、鈍角,也感知了圖形的旋轉。在此基礎上,通過旋轉的過程建立角的“動態表象”,同時在旋轉的過程中,感悟平角、周角及鋭角、直角、鈍角之間的大小關係。教學中,我選擇了突出概念本質的學具(活動角),設計了恰當的數學學習活動,提出了有價值的問題,圍繞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的研究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認識了平角和周角,同時也經歷了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過程,在思維能力、空間觀念、興趣、態度與習慣等方面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現、探索、研究,因為這樣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本節課很好地遵循了這一理念,將教學置於一種“動態生成”的過程中,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數學,通過動手實際操作,使學生在動手、動腦的活動中,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在廣泛的實踐活動中獲得體驗,掌握新知。這節課我還注重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不斷強化學生的數學意識。如劉翱翔、高景颯、李澳談到的教室內物品等,使他們有機會,從周圍熟悉的生活中學習和理解數學,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真正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做到在體驗中學習、在體驗中感悟、在體驗中內化。真正實現書本世界與生活世界的有效溝通,使生活世界成為學生最豐富的學習資源。

在學生認識了這些角之後,讓學生找出各種角的特點和它們之間的關係,區別各角。最後,完成一組嘗試練習,通過練習,加深學生對本課內容的印象。然後我安排了讓學生用身體的動作擺一擺角,我介紹你來猜角的名稱,在點子圖上畫角,給學過的角排排隊等課堂活動。還安排了時間表,這一道題目對學生要求較高,學生想象出該時刻鐘表的時針和分針的指向,再判斷其形成角的類型。尤其最後一個小問題:“9點半、12時、3時的時候”,這是道提高題,需要學生的生活體驗,因而考查的不僅是角的知識,更多的是考察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總的來説,本節課課堂氣氛輕鬆愉悦,教學層層遞進,課堂活動教學效果較好,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很高,主動感知各類角,感悟他們的特徵。

篇41: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通過數學教學使我深深體會到,以往的數學教學是把傳承知識作為主要目的,這種理念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現代社會,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探索的精神、終身學習的願望要比其獲得有限的知識更有價值。為了適應新世紀的發展,真正進行素質教育,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我們必須讓教學活起來。教法要活,學法更要活。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模式。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正是配合當前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是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和飛躍。新課程標準旨在建立一種促進學生髮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數學課程體系。要使該教材真正實施到位,必須建立一種符合學生自主發展、融入社會生活、面向學生生活實踐、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的教學方法,而這樣的教學方法的實施應體現開放式教學。

一、把社會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大課堂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繫,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教學中,應探索與構建生活數學的教學體系。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生活實踐中;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解訣問題中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帶進課堂,嘗試着用數學方法來解決。這既是數學學習的價值體現,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能力。如第二冊“元、角、分”的教學,結合教材中的實踐活動,我創設了“小小百貨商店”的情景:把學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標上價錢。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買賣商品的模擬活動,讓其中的一人當售貨員,其他的同學當顧客,“顧客”要把選中的商品的價錢準備好再交給“售貨員”,若給的錢數不對,其他同學要指出,角色要互換。然後,我拿着一支標價 9 元 7 角 4 分,讓學生進一步思考:你若想賣這支筆打算怎樣付錢?有幾種不同的付錢方法?同學們情緒高漲,紛紛説出自己的想法。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學習元、角、分的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給學生創設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1、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師主關係,使學主放膽交流,敢於創新

新課程標準認為:數學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課堂氣氛的調節者,在課堂教學中,為了營造學生自主發展的課堂氛圍,教師應以平等的態度去熱愛、信任、尊重每位學生,滿足學生的發表慾、表現欲,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教學中,只有在民主、愉悦的課堂氣氛中,學生的學習才會熱情高漲,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才會更高。可見,創設民主和諧的心理環境和自主參與的教學情境,是學生主動創新的前提。在課堂上應給學生提供大量觀察、實驗、活動的機會,使教學更容易體現“提出問題——相互交流——彙報總結——鞏固、實踐”的開放式課堂教學模式。如,教學“ 8 加幾”時,教師可先讓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用學習9 加幾的方法來學習8 加幾,讓學主觀察課件、擺小棒、討論,歸納出 8 加幾的計算方法,最後通過練習、遊戲鞏固本節的內容。

2、創設民主開放的課堂,關注每一位學主的發展

新標準的理念是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因此教師應根據這一理念,精心設計教案、內容及練習,確實落實充分地尊重、關心每一位學生,使他們在課堂上都能生動活潑、健康發展。教材通過發現、探究及認知活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學生在民主開放的課堂中改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改要我學習為我要學習,主動去發現數學問題,積極學習數學知識,探求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並在親身實踐中體驗數學。自由開放的課堂空間使學生保持愉快而興奮的心境,自主明確學習目標,大膽設想,積極地通過書本認證或相互認證自己的見解,尋求達到學習目標的方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3、組織有趣操作,注重培養學主的語言表述和組織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的操作與思維聯繫起來,使新知識在操作中產生,創新意識在操作中萌發。通過動手,學生們發現自己也是一個創造者。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經常借用直觀演示、操作、組織遊戲。故事導入等形式,營造富有情趣的教學氛圍,儘量給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以及合作的機會。顯而易見,這樣的教學活動,“不用揚鞭自奮蹄”,讓學生成為問題的探索者和解決者,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在探索知識過程中,學生同桌合作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在合作學習中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聽取別人的見解,合理地補充、調整自己的觀點,達到較完美的認知狀態。如,教學“認識圖形”時,小組合作學習,不同的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得出長方體、正方體角的特徵、邊的特徵,通過相互交流、補充,就能較完整地歸納出長方形、正方體的特點。然後我讓學生動手拼一拼、拿一拿、摸一摸、猜一猜,進行多次的練習,整堂課氣氛十分活躍,通過遊戲,在輕鬆、愉快、和諧的環境中,學生們學得很開心,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不但學得快,而且記得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教學中教師不僅注重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訓練,同時還關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組織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這樣才能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現代教育觀。如教材中 9 加幾的這一節,例 1 式子旁的文字是用文字語言來描述運算方法,通過教師的教讀,學生齊讀,抽讀,同桌互讀,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的表述,然後在例 2 讓學生自己擺學具,在小組內互説運算方法,進而在例 3 和例 4 用填空的方式,讓學生對運算方法用語言有條理地表述。從這些小細節裏面,我深深明白了教材編寫者們的編寫理念,是要逐步培養學生的語言組織和歸納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意會與言傳的必要性,通過對知識的文字語言描述,同學們看法、思維交互推進,完善了自我認識。

4、建立多種評價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取成功的體驗

開放式的教學允許學生保留自己的不同觀點,對同一個問題,學生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每一個學生的觀點都是受尊重的。如,教學“認識圖形”時,在鞏固新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讓學生用不同形狀的學具擺出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兒童可以根據自己的不同情趣拼出不同的圖案,而每個學生所拼的圖案都是被認可的。

開放式的課堂不再以教師為唯一的評價主體,學生也成為了評價的主體,學生在評價別人的成功和被別人評價為成功的過程中滿足了好奇心,獲得了探求新知識的激勵。教師應發揮表揚的激勵功能,使學生樂於創新。在課堂中應巧妙運用激勵性言語,撩撥學生創新的慾望。如當某位同學提出創造性的解法時,就以他的姓氏命名為“ X 氏解法”,號召全班同學向他鼓掌,對他説“ XXX ,你真棒!”;當某位學生的創造性解法不夠成熟完善時,教師下課後和他一起探討;當學生的創造性解法明顯不對時,教師首先肯定他的創新意識,然後幫他分析錯誤的原因。我常用一些彩色的紙,剪成蘋果狀,一個蘋果上寫一個算式,然後請孩子們來,“摘蘋果”,如果孩子答對了,全班小朋友就對他説“對對對,這個蘋果屬於你。”如果答錯了,就對他説“錯錯錯,請你繼續再努力。”通過這些激勵性的語言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保護其創新的熱情。

總之,現代課堂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取得一個裝知識的袋囊,而是從多方位、多角度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如何在教學中更好地應用開放式教學,如何為開放式教學提供更完整的理論體系,如何處理好開放式教學中“放”與“收”的關係,這些都是開放式教學在實施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然而教師在鑽研新教材,把握教學內容的前提下,適當地應用開放式教學,對於學生的自主發展、創新思維的培養、實踐能力的提高都將有較大的幫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有效途徑。

通過數學教學使我深深體會到,以往的數學教學是把傳承知識作為主要目的,這種理念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現代社會,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探索的精神、終身學習的願望要比其獲得有限的知識更有價值。為了適應新世紀的發展,真正進行素質教育,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我們必須讓教學活起來。教法要活,學法更要活。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模式。

新課程標準的出現,正是配合當前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環節,是素質教育的進一步深化和飛躍。新課程標準旨在建立一種促進學生髮展、反映未來社會需要、體現素質教育精神的數學課程體系。要使該教材真正實施到位,必須建立一種符合學生自主發展、融入社會生活、面向學生生活實踐、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精神的教學方法,而這樣的教學方法的實施應體現開放式教學。

篇42: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這個數的0怎樣讀——多位數讀法教學中的一點困惑;

多位數讀法的規律關於0的讀法有這樣的話,“數的中間有一個或者連續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0;每級末尾的0都不讀。”這似乎解決了讀0的問題。但是,我在參考相關教學資料的時候,碰到這樣的題目:讀出這個數:400004000。按照我們的讀0的規律,個級的三個0肯定是不讀的,這沒有疑問。現在的問題是,萬級的四個0,到底讀不讀呢?

如果把這四個0的位置放在個級,比如:40000,這不需要讀出來,因為它是級的末尾。那麼,現在400004000萬級的四個0同樣是在級的末尾,當然不是個級是萬級,應該不讀的吧,又覺得不對,我這樣推測,所以我認為400004000是不讀:四億四千。但是看了書後面的答案,讀作:四億零四千。

於是就出現了異議,請教了些朋友,下面就是朋友的觀點:

“是讀四億零四千”“讀:四億零四千”因為萬級的零一定要讀出來。”“四位一級,級的末尾的0不讀,連續幾個0的`時候只讀一個0,這好象是我們多位數讀0的要求,如果説萬級的零一定要讀出來。為什麼??怎樣向學生解釋?”“告訴學生這是規則。”“可是,這樣的解釋很牽強”。“數學上有很多是認為規定的規則,這些是不需要學生猜測的,是必須要記住而且遵從的”“四億零四千,法則就這相關規定的,我們誰也無法改它。從高到底逐級讀。”

從我的朋友觀點上看,好象認為要讀的比較多,但是理由似乎很不充分,有的説是法則規定的,可是依據的哪一條?有人説這是規則,不需要學生猜測的,是必須要記住而且遵從的,這樣解釋似乎很生硬。、

我原來是偏向不讀的,但是現在我無法判斷,因為我認為其實在規律中的表述好象有問題:“數的中間有一個或者連續有幾個0,都只讀一個0;每級末尾的0都不讀。”那麼,400004000萬的四個0是應該作為數中間的0呢?還是作為級末尾的0?現在似乎兩個都符合,那麼它適用哪一句?

一直困惑着!

篇43: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一、《四則運算》教學反思

回頭看以住教學“四則運算”,一般是直奔主題,告訴學生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然後讓學生進行模仿,機械訓練,使學生達到計算的準確、熟練。但練習中忘記運算順序的情況常會出現。單純的機械訓練,學生只會覺得數學枯燥無趣,感受不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我嘗試給學生提供探索的機會,讓學生經歷創造的過程,從中體會運算順序的合理性和小括號的意義。在探索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是自主的,學生的選擇是開放的,學生的表述也是多樣的。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認為這節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有以下幾方面:

1、注重學生的自主活動,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

2、給予學生髮展思維的空間,交給學生思考的主動權。

3、幫助學生逐步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策略。

二、《位置與方向》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好的數學教育應從學習者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提供給學生充分進行數學實踐和交流的機會。因此,結合方向在生活中的表現和反映,本節課我注重培養學生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上下來這節課之後,我認為本節課基本達成了教學設想所期望的目標,但也有不少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幾點:

1、節課的最大特點是:整個方向的認識都表現為學生的自主探索習得,我只是起了引路人的作用,我為學生提供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學生在現實中進行觀察、實踐、猜測、想象、討論、交流,從而認識了方向和物體的空間位置。

2、這節課的教學評價方式上略顯單一。我對學生的評價多一些,但缺少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評價,如果在判斷方向這一環節中,可以組織學生之間進行評價,把評價的權力交給學生,及時激勵學生。

三、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

四年級下學期第三單元是《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它把加法運算定律和乘法運算定律放在了一起,學生在學習了加法運算定律後,隨後學習了乘法運算定律,這樣,有利於知識的遷移,學生更容易理解。在簡便計算這一部分中,除了應用“加法和乘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以外,還安排了減法和除法的簡便計算。可以説簡便計算的方法,在這一冊中全部出現了。如何讓學生把這些簡便運算都掌握,並且能融會貫通的運用,這是我們每位老師所思考的首要問題。

篇44: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本學期,我擔任的是四年級教學教學工作,作為一名新教師我積極主動的去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並努力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採取有效的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取得了一定效果。現總結如下:

首先,我以課堂教學為核心,認真備課、上課。學期初,鑽研了《數學課程標準》,教材,教參,對學期教學內容做到心中有數。學期中,着重進行單元備課,掌握每一部分知識在單元中,在整冊書中的地位,作用。思考學生怎樣學,學生將會產生什麼疑難,該怎樣解決。在備課本中體現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過程。充分理解課後習題的作用,設計好練習;考慮教法,解決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傳授給學生,包括如何組織教材、如何安排每節課的活動。課堂上,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全體學生,注意信息反饋,調動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對穩定性,同時,激發學生的.情感,使他們產生愉悦的心境,創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課堂語言簡潔明瞭,克服了以前重複的毛病,課堂提問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引發學生學數學的興趣,課堂上講練結合,佈置好家庭作業,作業少而精,減輕學生的負擔。現在學生普遍對數學課感興趣,參與性高,為學好數學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第二,我還認真做好課後輔導工作,這兩個班的學生普遍都是愛玩、好動,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有的學生抄襲作業,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並使這一工作落實到學生的學習中,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後進生的轉化上,對後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比如,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或幫助整理衣服。從讚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談時,對他的處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還有在批評學生之前,先談談自己工作的不足。

第三,我積極參與了學校的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採眾長,提高教學水平。培養多種興趣愛好,到網上查閲資料,不斷擴寬知識面,為教學內容注入新鮮血液。

當然,作為一名新教師,我還有很多不足,還需要繼續學習,不斷充實自己。新的課程改革對教師的素質要求更高,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為美好的明天奉獻自己的力量

通過數學教學使我深深體會到,以往的數學教學是把傳承知識作為主要目的,這種理念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知識更新週期日益縮短的現代社會,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主動探索的精神、終身學習的願望要比其獲得有限的知識更有價值。為了適應新世紀的發展,真正進行素質教育,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素質,我們必須讓教學活起來。教法要活,學法更要活。要做到這一點,就需要我們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模式。

篇45: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小數的意義是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生學習小數的開始,是數的概念的又一次擴展。國小四年級的學生對小數並不是全然不知的,在日常生活已經有所接觸,但由於小數的意義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還有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一現狀,我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找出生活與數學知識的契合點,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學習過程。

課前讓學生收集了許多關於小數的資料,先把這些資料讀一讀,然後挑選你最感興趣的一條,談談你瞭解到了什麼?又想到些什麼?如:一枝鉛筆0.35元,一把直尺1.2元。雷聲在空氣中傳播的速度是每秒0.3千米。籃球運動員姚明的身高是2.26米。88層的上海金茂大廈高420.5米,是目前我國第一、世界第三的高樓。

小數的意義就這一內容用傳統的接受式教學方法比較恰當,因為小數的意義是約定俗成的,新型的學習方式(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也只能是一種課堂的裝飾。因此在本課的設計上,以小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為切入點,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體驗。例如,在“提出問題、解決問題”設計時,我分三個層次進行不同方式的教學設計:第一層次:小數該怎麼讀?這類比較簡單的問題,讓學生用自己的經驗、以及個別與集體的讀直接解決。第二層次:小數有什麼用呢?為什麼會有小數?這類一般問題,通過學生的相互討論、客觀分析,在互動中自我感悟、自我體會。第三層次:小數的意義是什麼?這是本課中重點要解決的概念問題,採用學生利用教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把學生引入研究性學習的氛圍,主動建構知識。這三種不同的教學方式其實有着本質聯繫,那就是,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讓學生主動學習。

在教學中,我也通過兩年前的前一輪教學發現教材的編寫順序不太適合我校學生的接受能力,於是我對教材進行了重新的組合,第一課時上生活中的小數與小數的意義(1)分數與小數。第二課時上認識小數與小數的讀寫。第三課時上小數的數位順序。第四課時上小探究。第五課時上小數的組成。第六課時進行練習。我將學生比較熟悉的小數的讀寫和數位順序提前教學,然後再進行小數的組成這一學生比較難以理解的部分的教學,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比較順暢。

篇46: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三角形三條邊之間的關係》主要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討論的活動中,經歷探索三角形三邊關係的過程,進一步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本節課是讓學生以同桌活動動手操作的形式充分感知三角形的三邊關係。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和我的教學設計是相符的,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一、關注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

本節課的一個突出特點就在於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上,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環節:一是動手操作,發現問題,讓學生利用桌子上的紙條擺一擺,看看能否圍成三角形,結果有的學生圍成了三角形,而有的學生沒有圍成三角形,此時,老師接過話題:這是為什麼呢?能否擺成三角形估計與三角形的邊的長短有關係,這樣很自然地就導入下一個環節的教學。二是同桌合作,探究規律:讓學生根據自己實驗的三張紙條的長度填寫表格,這個過程必須得學生親自動手,在此基礎上觀察、分析、發現、比較,從而得出結論“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教學中,我有意設置這些實際動手操作、共同探討的活動,既滿足了學生的精神需要,又讓學生在濃烈的學習興趣中學到了知識,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二、關注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數學離不開生活,數學知識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本節課我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知識和生活經驗,創設學生熟知的、貼近他們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情境,架起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的橋樑,使學生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學習,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如:由老師上班的路線圖導入,教學新知後我再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解釋為什麼老師上班走中間這條路最近?練習中的“用花盆擺三角形花壇”等都是從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三、將“猜想—驗證—歸納”貫穿始終。

整個一節課我都採取相應的措施引導學生自己猜想、自己驗證、自己歸納,體現了一種新的教育思想:知識老師是教不完的,可是老師教的這種方法卻可以受用無窮。

不足之處:

1、在教學中,我們不能束縛在教材的條條框框中,而忽視了班上少部分同學的靈感和智慧。在課堂中,如果我能及時捕捉這一信息,並因勢利導,我相信本節課,不僅能找出三角形三條邊的關係,還能找出能否三角形的三條線段的最優化方法,一定會為本節課增色不少。

2、不太注重教學細節,未能順利的駕馭課堂。如:學生動手操作時,具體要求説得不夠細緻,導致有些同學操作時得不到要領,對學生出現不同意見時的處理,也需提高。

篇47: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本節課充分體現了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教學設計獨具匠心,注意面向全體學生,把講變成學。教學中教師既能放心的退出去,又能適時地站出來,引導質疑,點撥難點,教會學生學習,讓學生正正經經地經歷了學習的全過程。教好的完成了教學任務。縱觀整節課,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一、教法得當,優化了課堂教學。

本節課,我們以“教學目標”為主線,按照目標導學的教學流程出示目標運用目標導學,使教師教得清楚,學生學得簡便。清楚較好地完成了我們課前預設的教學目標。縱觀整個課堂教學,其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運用目標導學,關注學法指導,培養學生自學本事。

本節課,我們以“學習目標”為主線,按照目標導學的教學流程進行教學。教師根據學生的特點和本節課的重難點,站在學生的角度,將教學目標轉換成3個學習目標之後。教師制定了相應的學法指導,例如,在教學“初步瞭解平行線特徵”這一環節中,教師引導學生運用觀察、猜想、測量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按照“提出猜想———舉例驗證———得出結論”的探索步驟去學習一些特徵,為學生學會學習奠定基礎。

二、本節課,注重設計數學活動,促使學生理性思考,給學生供給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例如,在“認識平行線”這一環節中,教師經過移一移,擺一擺,説一説等活動,為正確掌握平行線概念供給了形象條件。促使學生對平行線的認識由模糊到清晰。學生在這些活動中,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三、本節課,教師給學生供給了充分體驗的機會,讓學生參與知識探索,發現與構成的全過程。經過體驗與感受建構屬於自我的認知體系。例如,在教學“畫平行線”這一過程中,教師運用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孩子們試畫平行線,使學生第一次體驗畫平行線的方法,然後比較各種畫法的優缺點,引導學生第二次體驗,尋找畫平行線的尺規方法,學生正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親身體驗中,掌握了方法,提高了他們的創造本事。

當然,這節課同樣也存在着需要反思的地方。比如説,教師在組織學生尋找,小魚平移前後的圖形中,哪些線段是互相平行這一環節,教師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探索空間,我認為,如果教師讓學生用不一樣顏色的筆,描出互相平行的線段,這樣,不僅僅加強了學生動手操作本事,還會使不一樣學生的思維差異得以顯現。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評意見,此刻由請説課教師樊**,做課教師李**。我們誠懇的期望各位評委,同行們留下寶貴意見,促進我們團隊更好的發展。多謝大家!

篇48: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今年是我第一次教數學,與我一齊任教四年級的教師是一些有經驗的教師,心裏有一種無形的壓力。當然這是一次鍛鍊的機會,也是對自我的一次挑戰。

我力求使教學結構貼閤兒童的年齡特徵,注意促進學生的學習遷移,培養創新意識,更注重在實踐活動中,使學生體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教學的改革主要體此刻課堂及課餘時間上,在課堂上我注重加強潛力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而課餘時間則注重讓學生“學以致用”,讓學生將數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年級組長對我的教學也起了很大的幫忙,經常和我討論教學和互相聽課,也使我很快的走上了數學教學的正軌,一個學期即將過去,下頭就這學期的數學教學反思總結一下。

教學方法有待提高

本學期有幸參加了數學教研活動,但不管是上公開課也好,還是平常的“常態課”,我始終有一個感覺,自我對課堂如何把握、對怎樣才能到達最好的教學效果、對如何準確嚴密的使用數學語言等許多方面還存在着很大的問題。尤其是在對教材、教法、教學中就應注意的問題的處理以及和學生的融合等方面。

課堂上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數學課本身就是一門很嚴密的科學,來不得半點虛假,是什麼就是什麼。我所存在的問題就是在課堂上不敢放手讓學生去想,有些問題需要合作學習,然後探討得出結論的,我缺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因為我擔心放手讓讓他們去做了,他們會太自由,從而講一些不着邊際的東西,導致完不成教學任務。

其實正確的做法就是就應給他們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這樣也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因為我明白孩子的天性都是好動的,他們喜歡“玩”,有時候不防讓學生也“玩一玩”數學。

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

經過近一個學期的接觸,我發現我所任教的班級中有部分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夠端正,課堂紀律得不到保證。這個學習態度包括他們平時上課的表現和對待作業的態度。

有些學生對自我參與學習的過程、學習的結果無所謂,上課吊兒郎當,想聽就聽,不聽就幹自我的“事”,做小動作、找旁邊的同學講話,自我不認真學習還影響其他同學。還有一部分同學對待作業馬虎大意,缺乏良好的解題習慣,在審題上不夠細心,解題時書寫不夠規範。

務必嚴格要求自我,嚴格要求學生

教師要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做到的,自我必須要先做好表率。國小生很會看樣,他很會關注教師怎樣做,我經常聽到有學生説“教師説話不算話,答應我們的事自我沒有做到”。是啊,教師可能是因為工作忙或其他原因,疏忽了學生,但這樣的事情不能出現太多,要言而有信,説到做到。當然也不要放鬆對學生的要求,該完成的作業,必須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不能讓學生有拖拉的不良學習習慣。

總之,數學教學充滿學問充滿魅力,數學課堂更是魅力無窮.教師僅有做有心人,善學善鑽善創新數學課堂就會生機勃勃,課堂會更精彩.

篇49: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有付出定會有收穫,認真反思,我認為本節課有以下幾點處理的較妥:

1、目的性與情境性相融合:

在教學中許多資料較抽象,教師教得費勁,學生學得吃力,抽象資料的學習中學生只是憑死記硬背,而不是理解記憶。直角在本冊資料中就比較抽象,教學時我改變了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式,巧妙的以擬人的方式,把一個直角説成一個活生生的人物,以故事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如:“你們能在生活中找到我嗎?”“你能給我畫張像嗎?”等富有挑戰性的語言,激起了學生濃厚的興趣,好勝的心理,在簡便的玩中學到了新的知識。

2、兼顧各層次學生學習需求,體現分層教學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如果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教師再努力也無濟於事,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發現,學生對數學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在於教學資料與學生實際水平不相適應,異常是學困生,在舊知識尚未掌握的情景下,又要學習新知識,長時間失誤積累只能更加厭倦。而本

課實施分層教學,體此刻資料分層、練習分層,使學生依據各自的學習水平,充分調動原有知識經驗,運用各自的思維方式解決不一樣問題,使每個學生能在適合自我的層面上進行學習,得到不一樣程度的發展,都有成就感,提高了學習數學興趣,使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得到了發展。

3、改善教學方式,適時為學生的思維活動搭設“腳手架”

新的教學觀認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數學學習過程不是單純的知識理解,而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數學活動。在以往的教學中是以教為基礎,先教後學,學無條件的服從與教,使教學由共同體變成了單一體。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力求改變原有的單純理解式的學習方式,經過創設情景,為學生供給要探究的對象,讓學生自主探究,進取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從而發現、掌握知識。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不僅僅展示出自我的想法,還能夠相互啟發、相互吸收、相互補充,使認識漸趨完善、深化,這樣學生就能夠逐步構成具有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篇50: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由於本課教學資料是線的認識,國小四年級學生對直線、射線、線段理解起來有必須的困難,不容易掌握它們的特點,為了使學生更好的認識直線、射線和線段,我是這樣預設以下情節的: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開始就讓學生説一説從圖中你看到了什麼?火車的軌道是怎樣的?斑馬線是怎樣的?等等這樣的問題能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我們從日常生活體驗數學知識,如從三個圖形中歸納總結出直線、射線和線段,學生從直觀到抽象,從生活中的事例到學生的學習知識的轉變,有利於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並且貼合學生髮展的認知體系。這樣的情景設計即完成了銜接了新課資料,培養了學生的的學習數學的進取性。

2、小組合作、深入探究:

在小組合作前,我先是讓同學們看到直線、射線、線段以及結合圖上,説一説三種線的特點(獨立思考3分鐘),用自我的話説你想到什麼就説什麼,讓學生敞開心扉,對三種線的理解到底是怎樣的,再經過小組合作相互理解、相互促進、達成共識。完全在學生開放的情景模式下展開。有的教學搞小組合作在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這樣的教學我個人認為是不完美的,是不以不一樣學生髮展為基礎的。假如説在小組合作前沒有學生的獨立思考時間,這往往是優等生的專利,而後進生只能是跟着走路沒思考。在小組合作4分後時我也和同學們互相交流説一説,逐步引導從端點、長度、與直線的關係中説一説。學生完全開放學習後要適當的引導是有必要,這樣有利於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輕負高質是現代教學的一個永恆話題,我們不能脱離這個目標。

3、實踐活動、體會規律。

讓學生動手操作,體現了學生自主性。從學生自我玩中體會經過一點能畫無數條直線,過兩點只能畫一條直線,從學生枯燥乏味的教學中解脱出來,貼合數學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學生的數學學習資料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資料要有利於學生主動的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等數學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學生學的有滋有味,發揮了學生自我應有的個性特點。

篇51: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經過學習“認識更大的數”,“線與角”,“乘法”,“圖形的變換”四個單元的教學,感到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互動是完成教學任務所不可缺少的教學手段,是促成學生知識構成的一劑“良藥”。此刻本人就對這半學期做個總結。

一、教學上

比如在教學“乘法”時,我遵循了以下教學原則:

1、複習溝通,建立聯繫。在教學新知識前,先複習一節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筆算和驗算試題,目的在於回憶已學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為遷移做好準備,加強了新舊知識之間的溝通。

2、突出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在學習例題之前,我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根據情景提出數學問題,並列出算式,引出例題。

3、經過觀察、探討、交流,掌握新知。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本事及合作交流的意識。

4、鞏固知識、深化練習。這樣的設計目的是讓學生分層次掌握所學的知識,先進行基本練習,使學生掌握兩、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運算方法,再經過變式練習進一步鞏固深化,培養學生的計算本事及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本事。

在教學完本單元后還發現一部分的同學基礎知識不紮實,可是關,異常是計算可是關。在這部分學生中,很多是由於基礎差,基礎知識薄弱,有個別幾個學生甚至連加、減、乘、除四則運算都可是關。

在學習“線與角”和“圖形的變換”時,首先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掌握理解,從實際操作中,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實踐本事,另一方面讓學生感悟到有些測量不能得到結果,從中體會到圖形的產生是生產、生活中測量和計算的需要。那麼,學好“線與角”和“圖形的變換”的有關知識,就能更好地為生產、生活實際服務,從而增強學習的目的性和自覺性,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進度上

鑑於教學中學生學習理解情景,不得不在具體教學中做了很大的教學進度調整,本來能在第十二週左右就能進行其會考試卻無法如期進行。不得不重新調整教學進度和安排測試的時間。

三、提高策略

這是對這次期中反思的情景總結。在下半學期裏,我將吸取經驗教訓,根據這次反思情景,制定各種有效措施,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及時跟蹤追進,瞭解其學習情景,因材施教。同時,虛心向其他教師求教,學習經驗,爭取下半學期把提高上去。

善待學生,善待自我。學生的學習生涯還很長,如何讓他們學會自個在知識的海洋裏探究知識的奧祕,這正是我今後要努力的方向。

篇52: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在教材的安排上,體現出新課程的理念:

1、重視口算和簡便運算。如在一個數乘三位數的乘法、除數是三位數的除法中,先學習因數及被除數、除數是整百數的乘除法口算,被除數、除數末尾有0時的簡便方法計算。學了乘法運算定律和商不變性質後,用定律和性質進行簡便運算,讓學生學會靈活運用各種計算方法。

2、加強新舊知識的內在聯繫,運用遷移規律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在多位數的讀法和寫法中,讓學生憑藉原有的知識基礎,把萬以內數的讀寫法推廣到多位數;也能夠加深對對位數的認識。

3、突出整理、概括、提高本事培養。在多位數的加減法中,引導學生在積累很多加減計算和解答應用題的基礎上,對學過的知識進行整理概括,對加減法進行定義,闡明加法的運算定律及加減法的關係,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本事,發展學生的思維。

4、重視知識的構成過程,注意多讓學生觀察、猜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

滲透教學思想方法。本冊教學資料是學習整數的最終階段,在學生積累了很多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經過觀察、猜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得出整數的計數法和讀寫法、四則計算的關係、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商不變性質等,在運用中加深了認識,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本事。

5、要注意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要注意聯繫學生的實際,重視引導學生經過實踐操作活動,讓學生的應用意識和應用本事,提高探究本事。

6、突出開放性,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在計算方法、試商方法上,允許學生選用自我認為適宜的方法,靈活運用,不做硬性規定,應用題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解答。帶*號的練習題和思考題,作為學有餘力學生的練習補充,以進一步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本事,拓寬學生思考的空間,增強學生思考的主動性,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四、改善教學工作的措施:

(教學資料、教學方法、教學思想、轉差、減輕過重的學業負擔)

1、改變教學思想。

具有新觀念、新思想、新體驗。改變原有的教師講、學生學的思想觀念,實施互動學習(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生網合作等),自主探究,教師給營造一個寬鬆、合諧,充滿愛、民主、喜悦的學習氛圍。由學生自主合作去探究、研討,教師作好參謀,當好後勤,作學生的服務員。

2、注重生活與數學的密切聯繫

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教學要研究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設計富有情趣的習題,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生活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重視數學知識的課外延伸,加強數學知識的實用性和開放性。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正歸一和反歸一等應用題時,結合生活實例,使所要學習的數學問題具體化、形象化,激發學生求知的內驅力。

3、注意教學的開放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本事。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適當設計一些開放性問題,給學生供給自主探索的機會。

4、面向全體、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1)、加強基礎訓練,在計算方面,重點是要加強口算訓練,。在應用題方面,要重視一步計算應用題的練習。在練習中必須重視應用題結構的訓練,如根據條件補充問題、根據問題補充條件等,這種題目要經常訓練,它對於提高學生分析數量關係的本事是大有裨益的。

(2)、實施分層教學,彈性教學,針對學生的不一樣特點,不一樣的理解本事,採取不一樣的方法,佈置不一樣的作業,注意因材施教,力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頂”即下要保義務教育的共同要求,上要引導興趣濃厚,學有餘力的學生進一步發展。把共同要求和發展個性結合起來。

(3)、重視學生的課時目標過關和單元素質過關,作業嚴把關,加強信息交流,及時反饋,增強教學的針對性。

5、結合多媒體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計算機對文字、圖象、聲音、動畫等信息進行處理,構成聲、像、圖、文並茂的多媒體教學系統,進行視、聽、觸、想等多種方式的形象教學;改革課堂問答方式,實施參與性教學。愛因斯坦説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僅是教學或實驗上的技能問題,而提出問題,卻需要創造性和想象力。”我計劃在教學中以注重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本事指導。常把提出問題的權利交給學生,給他們供給廣闊的參與空間,讓他們學得主動進取,有充分的機會去發現,去研究,去創造。

6、作業設計力求準確、簡潔、規範、方便教學。

篇53: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知識掌握情景。

從上學期的期末質量檢測來看,學生對雙基知識掌握得還不夠,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噸千米的認識掌握得不太好。

在計算方面,學生的差別比較大,多數學生對於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於部分學生對於乘除知識掌握不好,直接影響了口算的速度和計算的正確性,學生在這方面表現出來的差距十分之大。對於一些計算式題,部分學生的計算速度極待提高,各種計算的良好習慣有待養成。應用題掌握得還不夠,僅有部分學生能認真分析題意,正確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據應用題的數量關係去分析題意,對各種應用題的結構掌握的還不夠。同時解決實際問題本事有待於提高。這對本學期的教學帶來了必須的困難。少數優等生的知識和經驗、獲取知識的本事、抽象思維水平有了必須的發展.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具備了必須的學習數學的本事。而學困生連乘除法的計算都有困難。

1、學習習慣、興趣、方法及心理特徵

從學習習慣、興趣、方法看,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態度都較好,對數學課學習興趣較濃厚,能按正確學習方法去學數學。他們能上課遵守課堂常規,專心投入,認真完成作業,對不懂問題能及時大膽提問;學生上進心強,班級學生之間競爭意識濃;理解新知識的主動性較好,好奇心,好強心都很強,具體形象思維活躍。由於年紀較小,學生的個性顯得不穩定,對事物的認識和個人的情感不能客觀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強,對人對事熱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敗面前易灰心。同時也有個別學生上課注意力分散,思想開小差,學習目的性不夠明確,對實施課堂教學有必須難度。

從心理特徵看,多數學生喜歡在別人面前表現自我,喜歡錶揚誇獎,班上競爭意識濃;學困生上課比較被動,不聞不問,進取性不高,作業完成較難,但也喜歡激勵。

2、優秀生學習特點和後進生成因:

(1)優秀生少,根據平時的質量檢測,真正成績穩定,思維靈活,對應用題能認真而正確地分析的同學僅有5、6個。他們對數學學習興趣很濃厚,能較好遵守國小生課堂常規,同學之間能互相幫忙,共同探討,互相協作,他們思維活躍,發言大膽,對有爭議的問題能大膽爭論,上進心強,上課認真聽講,作業及時認真,不懂問題能大膽提問,恐怕學習成績會下降。這些學生的家長對學生的學習成績較為重視,大部分的家長能並且有本事配合教師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個別的輔導。

(2)中等生對應用題的分析和理解本事一般,成績有回落的可能。他們學習認真,作業態度好。

(3)班中的後進生,大多數是因為基礎知識掌握不好,存有知識斷層,學習的自律性比較差,學習本事弱,理解本事差,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也提不起興趣。在他們當中有的是單親家庭,父母對子女的學習關心,指導,督促不夠;有的是父母對子女過於溺愛,過於遷就;有的是由於不好的學習習慣影響了他的學習成績。上述原因構成惡性循環,使他們失去信心,致使構成後進生。也有幾位學生是智力低下,理解本事差。

(4)縱觀全班,學生的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本事的差別很大,如計算速度、參與討論的本事,解答應用題的思維本事等。課堂中教師雖盡力關注學生的個別差異,由於班中學生數多,個別學生的知識斷層點,無法彌補,優等生的潛能也沒能充分挖掘出來,無法面面俱到,這也是本學期需要解決的教學難點之一。

3、其他因素:

學生多數來自農村,他們熱愛勞動,活潑好動,團體榮譽感強,學生多數家庭貧困,家長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雖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之心,但教育方法不當,家校配合不夠,並對“減負,推素”存有認識偏差。

三、教材簡析:(教材知識結構體系、重點、難點、德育滲透點等)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頭一些資料: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複式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認識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資料。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大數的認識,三位數乘兩位數,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在國小階段,本學期結束後,有關正整數的認識和計算的資料將全部教學完。本冊這些知識的學習,一方面使學生學會用較大的數進行表達和交流,掌握較大數範圍內的計算技能,進一步發展數感;另一方面經過十進制計數法的學習,對有關數概念的各方面知識進行系統的整理和融會貫通,為學生構成科學、合理的數學認知結構奠定基礎;併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分數及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做好鋪墊。所以,這部分知識仍然是國小生應當掌握和構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角的度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兩個單元,這些都是本冊的重點教學資料。在已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經過豐富的數學活動,讓學生進一步認識直線、線段、射線、角、垂線、平行線、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學會一些簡單的作圖方法;同時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體會各種圖形的特徵及圖形之間的關係,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安排了複式條形統計圖。教材介紹了縱向和橫向兩種不一樣形式的複式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會看懂這兩種統計圖並學習進行數據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構成統計的觀念。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乘法和除法兩個單元,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資料,引導學生經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初步體會的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感受數學的魅力。同時讓學生學習應用優化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本事,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綜合應用數學的綜合應用──“1億有多大”和“你寄過賀卡嗎?”,讓學生經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本事。

篇54: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三位數乘兩位數》教學反思

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基本方法,是在學生掌握了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基礎上安排的。這樣安排進一步完善和提升整數乘法的筆算本事,為以後提高學習乘法計算打好基礎。

教學時先複習已有知識,幫忙學生知識復甦,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利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嘗試練習,初步感知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過程,然後經過交流,幫忙學生明確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基本方法。

可是,在學生的作業中,反映出許多的問題。主要是計算本事可是關,原因是多方面的。教材分得過散也是一方面原因,一學期四五節課,學生還沒掌握內化為自我的技能,一單元結束了。所以在新授之前,必須要對已有知識複習,掌握要領,其次加強訓練強度,使之構成技能,到達熟練掌握的程度。

第六單元《統計》教學反思

我講授的《統計》一節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例1的資料,本節教學我精心設計,並認真備課,雖數我講授的《統計》一節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例1的資料,本節教學我精心設計,並認真備課,雖然如此,但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很多不足,現總結一下,為以後積累經驗。

一、關注統計的現實意義。

本節我精心選取了很多的生活素材,使統計知識與生活建立了緊密的聯繫。如:24屆─28屆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獲得的金牌數,我校近年來學生總人數的變化,沙塵暴天數的變化,兩廠的產品銷售情景等,供給這樣富有現實意義的素材,讓學生在分析數據、解讀數據的過程中,探究、發現數學知識,體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從而增強學習的動力,產生進取的情感。這樣不僅僅能使學生感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重視學生己有的知識與生活經驗。

學生己掌握了初步的統計知識,會對數據進行簡單的描述、分析,教學時我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以知識遷移的方式建立了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互相合作,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思維本事。

三、練習設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根據本節知識結構的特徵和學生的認識規律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我精心設計了三道練習題,分別為:一是基本題,經過看我校近

幾年來學生人數變化統計圖,發現數學信息。二是變式題,比較出示兩個統計表,提問應選擇條形統計圖還是選擇折線統計圖。三是拔高題,經過觀察兩廠的生產情景統計圖,提問應選擇哪廠投資。練習有層次有坡度,環環相扣,教學節奏明快。經過多層次的練習,使學生在簡單運用、綜合運用、問題解決、擴展創新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使本事得到發展。此外也照顧了全班不一樣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使他們都獲得了成功的喜悦,使情感得到了滿足。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很多不足,如:

一、前面導入的時間過長,導致練習時間有些倉促,造成了前鬆後緊的局面。

二、對於有爭執的問題,如第2、3題,應讓學生爭辯起來,這樣才更能調動學生的進取性,使學生進取的參與到學習中來,而不應當是僅有的幾名學生回答,教師小結收場。

以上説是教學反思,倒不如説是在學習過程中的幾點拙見,它將指引我以後的教學學信

第七單元《數學廣角》教學反思

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和規律,在本節課的設計中,我遵照《課標》的要求和四年級學生學習數學的實際,着眼於學生的發展,注重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經過課件演示、動手操作、小組活動等方式組織教學,做到: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孩子們是天真無邪、愛憎分明的,充滿着好奇心理。他們感興趣的就會很進取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反之他們則會不予理睬。本節課中,我以明明和同學們一齊參觀為線索,設計了“密碼門”、“密碼鎖”、“握手遊戲”、“穿衣搭配”等一系列活動,各教學環節緊密聯繫了生活實際,體現了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使學生在簡便愉快中學習數學,並在數學學習中享受着歡樂。

2、關注合作,嘗試解決。

在本節資料的教學中教師不是學生學習的指揮者,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夥伴,為了充分發揮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與學生一齊構建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情境體驗中“學”、在解決問題中“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表現意識,使學生髮現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本事得到提高,思維也更加活躍。

3、聯繫生活,引發思考。

心理學家的研究證明,兒童的智力活動是與他對周圍事物的作用緊密聯繫在一齊的,也就是説兒童的理解來自他們作用於物體的活

動。排列與組合具有抽象性,國小生往往缺乏感性經驗,僅有經過實際操作獲得直接經驗,才便於理解排列與組合的方法,從而發現排列數與組合數的規律。所以在設計過程中,我讓學生們從生活經驗中發現數學,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瞭解生活。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學習的是有用的數學。

篇55: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國小四年級,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良的學習氛圍。可是,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的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同學也很難做到,教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教師身上。下頭是我教了四年級一學年來的一些感受和反思。

對於優生,要想抓住他的思維必須給他留有懸念,並且是最能吸引他的,還得不要讓他處在勝利之中;對於中等生,他們通常不會擾亂課堂紀律。但有時你把他叫起來,他根本不明白你在講哪兒。這就要要不斷提醒他們注意聽,多組織課堂教學;而對於後進生,首先給他們訂的目標就不要太高,讓他們跳一跳夠得着。這樣讓他們自我覺得有期望,嚐到成功的喜悦。只要他們取得一點點成績就要適時的表揚。讓他們覺得教師並沒有放棄他們,覺得自我還是很有期望提高的。除了這些之外,作為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説話要和聲細語。營造一種簡便和諧的學習氛圍,給學生講課時不管你多生氣,多着急,這時都要忍住,要耐心的講解。永遠記住: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僅有不會教的教師。要做一名學生喜歡的教師。他喜歡你才會願意學這門學科。在教學中,我細心觀察了學習吃力、成績始終不能有較大提高的學生,我發現他們沒有真正意識到學習是一個努力、嘗試、多次失敗的過程。對此,我常給他們講我以前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只要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心理訓練,養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煩、不怕失敗、敢於挑戰,必須能使學生學有所成。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煥發師生生命的活力,讓課堂更精彩!

篇56: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1.學生收集到的圖案大多是平面圖形,聯繫生活較少,教師要有意識地尋找相關圖片,引導學生感受到美麗的複雜圖案能夠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

2.部分學生對於根據較複雜的圖案找出一個簡單圖形,運用平移、對稱現象畫出對稱圖形有必須的困難。

篇57: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資料,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學習了直線與角的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也是認識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礎。由於垂直與平行是同一平面內兩條直線的兩種特殊的位置關係,並且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無論是走在寬廣的大街上,還是坐在明亮寬敞的教室裏,環顧左右應當都不缺少垂直與平行的現象。對於國小四年級的孩子來説,他們應當都有這樣的經驗:哪些線是交*的,哪些線是不交*的。所以我們在課中要做的就是讓學生體驗在同一平面內,不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交*裏有一種特殊的叫做互相垂直,讓學生的認識上升到思維的層面來。鑑於此,針對本課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我精心設計教案,把學生的自主探索與教師的適時引導有機結合,把知識點清晰地展此刻學生的面前,使得教學過程零而不散,教學活動絮而不亂,學生在簡便愉悦的氛圍中,提高了學習本事,增強了學習信心。針對本節課,我主要把握以下幾點:

1、準確把握教學起點,努力還學生一個“真實”的數學課堂。

2、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教學手段樸實無華。

3、新知的訓練點和拓展點扎實有效。除了從主題圖中找垂直與平行現象,從生活中找,從身邊找,還讓學生動手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經過這些練習,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平行和垂直概念的理解,進一步拓展知識面,使學生克服學習數學的枯燥感。讓學生真正參與學習過程中來,在學習過程中提升自我的本事。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也有不少不足之處,如:

1、重難點處理速度較快,後進生沒有理解到位,以後的教學中應因材施教,照顧後進生。

2、有一名學生的發言不夠準確,我沒有及時指正出來。

3、時間把握不夠好,後面還有一個小環節沒有完成,學生們也失去了一個自我小結、交流的機會,這也算是一個遺憾吧。

總之,應對新課程課堂教學的成功與失敗,我將真實地對待,坦然地看待,將在不斷地自我反思中加強“新理念”的再學習、再實踐,相信自我能在不斷的自我反思中成長,在不斷的自我實踐中發展,在不斷的自我成長中創新。

篇58:四年級數學教學反思

隨着新課標新理念的實行,在教學過程中老的教學模式已經被社會所淘汰,要想在教育教學工作上有所突破就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以往在教學時都是以老師為主導,學生為輔。在講課時,老師進行枯燥無味地講説學生洗耳恭聽,課下認真做好複習,對於知識點進行死記硬背即可。而今的教學要求我們教師不能在這樣下去了,要改變這種陳舊的教學模式,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多動手動腦,並通過思考把自己的觀點看法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才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的興趣。使他們樂學願學好學,其實用一句話概括就是: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得到快樂。

課上不能以老師講為主,這樣不但課程進展的慢,老師累,而且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也較死,其效果必定會是事倍功半。在講《三角形的高》這節課的時候,我就是怕學生不會不懂,所以由自己全全包辦了。講課時以我説為主,沒讓學生實際動手操作,在我認為他們都會的情況下讓他們動手畫時,讓我始料不及的是他們居然沒幾個畫對的,我見此情景後以為他們不明白就又給他們進行講解,但再次操作時,他們還是沒能正確無誤的畫好,而且一連幾節課都是如此。這個結果是我沒有想到的,難道我錯了嗎?其原因何在呢?我當時真的是搞不懂,課下我認真進行了一下反思,感覺在教學過程是自己的教學方法不對頭,對學生管的太多太死,打消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我知道這不是學生的錯,錯就錯在自己不能真正放手,讓他們自己主動去探索其中的奧祕。

在教育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在學習中主動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在講解三角形三邊的關係的時候,我採取了讓學生自己探究的方法進行教學的,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習的效率,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首先,給學生提供三組不同的數據(一組是兩條相等的線段和一條不等的線段;一組是三條不等的線段但兩條邊的和小於第三條邊;另一組也是三條不等的線段但兩條邊的和大於第三條邊。),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根據數據畫出三角形。學生在動手畫動腦思考的過程中,知道了三角形三邊的關係。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課上多進行演示實驗,並讓學生動手操作,這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平行四邊形》時,我將課前紙做好的平行四邊形展示在黑板上,讓學生先觀察它是什麼圖形有什麼特點,再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利用手中的量角器直尺三角板等學具動手來驗證一下自己的説法是否正確,然後進行交流。學生通過眼睛看動手操作,很快就説出了平行四邊形的特徵並給其下了定義,這就是學生的主觀性所起的作用。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高時,我採取的是師生一起動手摺動筆畫的方法,做出了平行四邊形的高,找到了底,與此同時總結出了什麼是平行四邊形的高和底。而後,學生用剪刀將長方形紙剪成平行四邊形,再將一個平行四邊形剪成長方形。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進一步加深了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也提高了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在探索平行四邊形的特徵時,我拿出課前準備的能動的平行四邊形教具讓學生到前面來拉動,讓其他學生在觀察中知道平行四邊形還具有不穩定性的特徵。我感覺這節課的教學效果很好,其成功的所在之處就是充分調動起了學生的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讓他們有種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快樂的快感。

在數學教學工作中儘可能的運用教具來進行教學,這樣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中有多媒體課件,如果使用它們進行教學的話學生的注意力會很集中,興趣也很容易培養,但每個班級每堂課都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是不切實際的。其實,在教學工作中即便是利用幾張紙製作的最簡單的教具也能讓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在教學《梯形》的這節課時,我出示了課前用長方形紙剪成的不同的梯形,學生在認真觀察動手操作中很快就把它們分類並説出了梯形的特徵,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交流得出梯形的高與平行四邊形的高的聯繫,並動手畫出了梯形的高,又用剪刀將長方形紙剪成梯形,用梯形拼出長方形。在這節課中學生的表現讓我感覺很滿意,能達到預期效果的就是簡簡單單的幾張紙片,這幾張紙做的教具就調動起了他們的學習激情。

還有,在數學教學時要多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多説多練,提高他們的表現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思維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還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在《多邊形的內角和》這節課中,我首先讓學生回憶了一下三角形的內角和,然後拿出一個多邊形讓學生觀察並動腦筋想想怎麼才能知道它的內角和呢?在學生獨立思考後有好多學生都舉手表示自己知道用什麼方法了,於是我就讓會的同學到前面來給大家講解一下自己的思考過程也就是採用的什麼方法,並在圖中表示出來讓其他同學更明白,學生在説和畫的過程中培養了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在新課標提出後,要想在數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就必須在教學上採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要做到這一點,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就要時時對自己的教學方法進行總結反思,找到工作中的不足之處加以改進,在不斷改進中提高自己的教學效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9y585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