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極地地區教學反思(整理8篇)

極地地區教學反思(整理8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8篇《極地地區教學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極地地區教學反思》相關的範文。

極地地區教學反思(整理8篇)

篇1:極地地區教學反思

極地地區教學反思

兩極地區對學生而言遙遠而陌生,感覺神祕而好奇,因此,我在課前請學生查找相關內容(位置、資源、氣候、我國科學考察站等),為本節課作鋪墊。本堂課在此基礎上作更深層次探討。課堂上主要採取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學生髮言相當踴躍,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教師主要起了引導作用。

在這節課中,我首先讓學生能從圖上判斷出這幅圖是屬於南極圖還是北極圖,它的位置、範圍、周圍海洋和陸地等這部分不是太難,學生都能順利掌握。南北極地區判斷方向是學生比較難以理解的問題,因為它需要學生有豐富的空間想象能力,還要結合曾經學過的地圖知識和地球知識來認識,可以説是一個比較綜合的體現學生讀圖能力的內容。然後我讓學生先從南極圖開始,先認識經緯線,然後讓學生通過想象在南極點上空看地球自轉方向,並用地球儀作直觀顯示,得出在南極點上空是呈順時針方向旋轉,那麼,順着地球自轉的`方向為向東,逆着地球自轉的方向是向西,然後,判斷某一點的東西南北,這樣,學生一步一步循序漸進的來學習如何判斷方向,就容易掌握了,此時在加進判斷東西經度和東西半球就好掌握了。

這節課成功之處在於把地球知識和地圖知識系統地通過南北極圖來加以綜合,並結合特殊的南北極地圖重新認識經度和緯度,以及如何判斷極點地區的地圖方向,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在地圖上識別地理事物的能力。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在於有些地方設計的還不夠細緻,如在方向的判斷上,在地圖上還存在一個距離遠近的問題,要讓學生注意一定要選擇距離最近的兩點來判斷。總的來説,整堂課有些“趕”,學生討論還是在老師設置的框內,思維得不到發揮和擴展,與新課改的教學理念還有些差距,還是有老思想,感覺一堂完美的課應完成教師預設的所有內容,沒有深入展開。這些將是我以後改進的方向。

篇2:極地地區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十一章《極地地區》,極地地區教學反思。本節的學習目的是認識極地地區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人類對兩極地區的利用及兩極地區面臨的問題。教材通過一系列的地圖、圖片、文字,引導學生綜合分析各種自然條件與人類活動的關係,不斷提高學生的讀圖、用圖、分析地圖的能力,體現了新課標對學生讀圖技能的要求,也體現學生對未知知識的探索和追求,教學反思《極地地區教學反思》。

學生們對神祕的極地地區是非常感興趣的,這樣有助於本節課的教學。所以特別選取了比較多的反映極地風光的圖片,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去思考極地地區氣候特徵的形成原因,結合必修一里面的氣壓帶風帶的有關知識,讓學生加深已有知識的印象,同時也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本節課的教學,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是呼籲學生們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全球性,對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引起重視,並且也呼籲大家從我做起,愛護我們的地球環境。

對於極地地區的教學,應該更多的去了解最前沿的地理進展,比如極地地區資源的.勘探開採,北極航線的開闢,極光的研究等等,這些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好該部分的興趣,更加可以讓學生體會地理學科的獨特魅力。

本節課的難點集中在極地地區方位的判斷,很多學生缺乏空間想象能力,該部分掌握的不夠好,應該加強該方面的研究與鞏固。

延伸閲讀——《極地地區》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兩極地區的位置範圍、氣候條件、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等。

2.會用地圖、景觀圖片和相關資料,總結歸納出兩極地區的環境特點。

3.學會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

4.培養從圖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標

1.掌握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説明某一地區位置特點的方法。

2.掌握使用兩極地形圖和景觀圖片,總結歸納兩極地區氣候特點的方法。

3.使用兩極地區氣温圖表區分兩極氣候的特點。

4.掌握利用經緯網在以兩極地區為中心的地圖上判斷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標

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家熱愛科學、不畏艱險、勇於探索的精神,並增強他們保護兩極地區環境的意識和熱愛祖國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與難點

(一)教學重點

兩極地區的位置、氣候、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等。

(二)教學難點

1.判斷兩極地區的方向,辨別周圍環境。

2.讀圖理解、區分兩極地區的自然環境的差異。

3.讀圖分析能力與技巧的培養。

三、教學突破

1.分別用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的地圖,説明兩極地區的位置。

2.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用經緯網辨別方向。

3.利用兩極地區氣温圖,區分兩極地區自然環境的差異。

4.利用圖片等相關資料,總結、歸納兩極地區的自然環境特點。

四、教學準備

北極地區圖、南極地區圖、兩極地區氣温比較圖、有關閲讀資料、圖片、課件等。

五、教學過程

(一)冰雪覆蓋的地區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請大家看一段錄像,猜一猜片中展現的是哪兒的景象?(播放極地地區的景觀錄像)

總結:這就是神祕的北極地區和南極地區,今天我們進入到這兩個特殊地區,去揭開它們神祕的面紗。

板書:兩極地區

2.兩極地區都是被冰雪覆蓋的地區,為什麼呢?我們來揭示這一問題。

板書:冰雪覆蓋的地區

展示北極地區圖和南極地區圖。

請同學們從圖中查出兩極地區的位置範圍和周圍的大洲或大洋。(北極地區:位於北緯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圍被亞洲、歐洲、北美洲環繞。南極地區:位於南緯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極大陸,周圍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環繞。)

3.引導:從緯度位置看,兩極地區接受的熱量多嗎?試從這個方面解釋兩極地區冰雪覆蓋的原因。(兩極地區緯度高,太陽斜射,所得的太陽光熱少,氣温低,大部分地區冰雪終年不化,所以形成厚厚的冰雪,覆蓋着陸地和大洋。)

總結:由於太陽斜射,兩極地區氣温很低;都有極晝、極夜現象,這是由地球公轉引起的。

4.南北極氣温比較圖

讀圖對比一下兩極的氣温值,結合課本102頁有關材料,探究在兩極地區不同的氣温影響下,氣候和自然景觀會有什麼差異?(南極氣候:酷寒、乾旱、大風。南極景觀:厚厚的冰層,附近海面有冰山,被稱為“白色沙漠”和“風庫”。北極氣候:氣温高於南極,降水多於南極,風速小於南極。北極景象:終年冰封,冰雪天地。)

板書:緯度高,氣温低,冰天雪地,南極酷寒、乾旱、大風

5.引導:儘管兩極自然條件惡劣,但也有生命存在,看圖10.3和圖10.4,説説最能代表兩極的動物各是什麼?(南極:企鵝。北極:北極熊。)

6.怎樣在以兩極為中心的地圖上辨別方向?(站在南極點上,前後左右都是北方。站在北極點上,前後左右都是南方。)

7.過渡:南極遠離人類的居住地,自然條件又非常惡劣,但每年都有大批的科學家前去考察,出於什麼目的?帶着這一問題,我們探究下一個問題。

(二)科學考察的寶地

承接過渡語,板書:科學考察的寶地。

1.閲讀自學104~106頁教材內容,歸納總結南極地區有哪些自然資源?(1.有煤、鐵等豐富的礦產資源。2.儲存着大量的固體淡水資源。3.沿岸棲息着無數的海洋生物。4.還有原始的自然環境,成為天然實驗室。)

板書:豐富的自然資源

總結:科考環境也是一種寶貴資源。為什麼把南極地區稱為“天然實驗室”?

板書:天然實驗室

南極大陸地下的煤是怎樣形成的?

原始的自然環境為科學家們進行氣象、冰川、地質、海洋、生物等學科的科學研究提供了便利。根據大陸漂移學説,南極大陸原來並不在南極位置,而是位於温帶地區,生長着茂密的森林,經過地質變化形成煤層。

2.展示我國科學家在南極地區考察的照片,看到這些圖片,我們感到很自豪。目前,已有18個國家在南極地區建立了140多個科學考察實驗站。

從南極地圖上,找出中國的兩個科學考察站(長城站和中山站),描述它們所在的位置。(長城站在西經60°、南緯60°附近。中山站在東經70°、南緯70°附近。)

長城站和中山站的建立時間為什麼都選擇在2月?(2月是南極地區氣温最高的季節。)

小結:兩極地區的地理位置用經緯線來確定,南極的氣候與北極相反。

3.自學105頁閲讀材料《穿越南極》,體會南極考察隊員勇於為科學獻身的精神。

4.閲讀課本秦大河的描述,體會極地的科考價值。

南極考察如火如荼,自讀課本106頁內容,説説北極科考為什麼越來越頻繁?(北極與南極一樣,都有重要的科考價值。二戰之後,又在北極地區發現和開採了石油、天然氣、煤、鐵等資源。)

5.總結: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不久的將來,兩極地區必將為人類提供寶貴的財富。

(三)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

1.展示日本南極捕鯨的資料。兩極地區都有大量的生物資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濫捕和濫殺,使兩極地區的鯨魚資源已陷於危機之中。該怎樣對待兩極地區的資源呢?我們以展示的資料為背景材料,分成日本和國際社會兩方進行辯論,在辯論中達到探究的目的。(按照日方和國際方各分成幾個小組,然後以小組為單位,準備辯論材料。各組派代表發言、辯論,氣氛熱烈,精彩之處鼓掌歡迎。日本方的辯論中心:捕鯨是為了搞科研,鯨肉食品只是科研的副食品。國際社會方的辯論中心:進行科研並不需要每年大規模捕鯨,況且,現代科學技術並不需要殺死鯨魚來搞科研。)

板書: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濫捕、濫殺

2.總結:人類再也不能失去最後這片淨土了,各國要引起重視,務必用條約的形式束縛各國。旨在保護南極環境的《南極條約》於1959年12月簽訂,我國於1983年正式加入。

板書:南極條約。

(四)本課小結

通過本節學習,我們認識了兩極地區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我們瞭解極地地區,就是為了更合理地利用它,保護它,為人類做出應有的貢獻。

篇3:極地地區教學反思

本節選自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由地理課程研究開發中心編著的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十章《極地地區》。本節的學習目的是認識極地地區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人類對兩極地區的利用及兩極地區面臨的問題。教材通過一系列的地圖、圖片、文字,引導學生綜合分析各種自然條件與人類活動的關係,不斷提高學生的讀圖、用圖、分析地圖的能力,體現了新課標對學生讀圖技能的要求,也體現學生對未知知識的探索和追求。

本章是七年級第十單元的內容,其教學對象是七年級級學生。學生經過一個學年的學習,初步具備了獨立學習地理的思維和能力;思想活躍,感情豐富,求知慾強,好勝心切,在接受知識上往往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樂於接觸有趣的感性知識;有一定的自主性,但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夠強,需要一定的指導與幫助;處於課堂自控能力培養階段;有一定的分析與判斷能力,能對資料進行初步整理。根據以上的學生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要多用一些能夠激發學習興趣的方法,提高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如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導入;教學過程中以實圖等感官衝擊,增強學生的印象;注重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不斷提高讀圖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極地地區作為一個獨特的地理區域,是一塊神祕的土地,對這節內容的安排,分為三部分:冰雪覆蓋的地區(惡劣的自然環境)——科學考察的寶地(豐富的資源)——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知識脈絡清晰,層次分明,邏輯性強。可以引導學生沿着這條思路進行學習。

本節內容發散性較強,因此課前安排好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相關內容(如位置、氣候、動物、科考站)進行搜索和整理,促進學生的交流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本節圖文並茂,知識點通過用地圖來分析總結,體現出了培養學生讀圖、用圖來歸納知識的技能。並且,地圖中的動態部分,既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又能清晰的説明知識點,在新授課中應充分利用。本節地理語言豐富、注重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注重知識點之間的聯繫。

篇4:《極地地區》教學反思

本章是七年級第十單元的內容,其教學對象是七年級級學生。學生經過一個學年的學習,初步具備了獨立學習地理的思維和能力;思想活躍,感情豐富,求知慾強,好勝心切,在接受知識上往往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樂於接觸有趣的感性知識;有一定的自主性,但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夠強,需要一定的指導與幫助;處於課堂自控能力培養階段;有一定的分析與判斷能力,能對資料進行初步整理。根據以上的學生特點,在教學過程中要多用一些能夠激發學習興趣的方法,提高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如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導入;教學過程中以實圖等感官衝擊,增強學生的印象;注重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不斷提高讀圖分析能力,增強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

極地地區作為一個獨特的地理區域,是一塊神祕的土地,對這節內容的安排,分為三部分:冰雪覆蓋的地區(惡劣的自然環境)——科學考察的寶地(豐富的資源)——極地的保護與和平利用,知識脈絡清晰,層次分明,邏輯性強。可以引導學生沿着這條思路進行學習。

本節內容發散性較強,因此課前安排好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相關內容(如位置、氣候、動物、科考站)進行搜索和整理,促進學生的交流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本節圖文並茂,知識點通過用地圖來分析總結,體現出了培養學生讀圖、用圖來歸納知識的技能。並且,地圖中的動態部分,既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又能清晰的説明知識點,在新授課中應充分利用。本節地理語言豐富、注重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注重知識點之間的聯繫。

篇5:《極地地區》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七年級《地理》下冊第十一章《極地地區》。本節課的學習目的是認識極地地區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人類對兩極地區的利用及兩極地區面臨的問題。教材通過一系列的地圖、圖片、文字,引導學生綜合分析各種自然條件與人類活動的關係,不斷提高學生的讀圖、用圖、分析地圖的能力,體現了新課標對學生讀圖技能的要求,也體現學生對未知知識的探索和追求。

學生們對神祕的極地地區是非常感興趣的,這樣有助於本節課的教學。所以特別選取了比較多的反映極地風光的圖片,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去思考極地地區氣候特徵的形成原因,結合必修一里面的氣壓帶風帶的有關知識,讓學生加深已有知識的印象,同時也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本節課的教學,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是呼籲學生們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全球性,對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引起重視,並且也呼籲大家從我做起,愛護我們的地球環境。

對於極地地區的教學,應該更多的去了解最前沿的地理進展,比如極地地區資源的勘探開採,北極航線的開闢,極光的研究等等,這些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好該部分的興趣,更加可以讓學生體會地理學科的獨特魅力。

本節課的難點集中在極地地區方位的判斷,很多學生缺乏空間想象能力,該部分掌握的不夠好,應該加強該方面的研究與鞏固。

篇6:《極地地區》教學反思

《極地地區》教學反思

一、學生活動情況

本章書內容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因為一方面,內容是學生前面未涉及到的全新內容,另外一方面,所學內容與日常常識和學生生活體驗有很大的差別,學生充滿疑惑,都想找到原因。課程安排內容多引用科考時事材料,讓學生感覺生活化和富有情趣。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讓學生在讀材料中學,看視頻中學,思考中學,合作中學,聽中學,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同時獲得更多的學習樂趣。

重點以“南極洲”為案例,結合圖示、圖片、閲讀材料、課堂活動對該地區進行了概括性闡述。學生在分析討論的過程中,讀圖分析能力、動力能力得到鍛鍊,但是在這過程中要注意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學習習慣,構建知識系統。

課堂表現反映的情況,學生的資料信息處理、整合能力比較差,只注重資料的收集,而不注意將有用的資料加以重新篩選。另外,臨場心理素質比較差,致使一些相關資料沒有盡現,現場表述因心慌而不流利,同時反映出學生的準備不充分。在以後的課堂中要注意培養學生這方面的心理素質。

二、教法建議

1、從“構建開放式地理課程”的理念出發,組織編制教學內容

地理新課標明確提出:“地理課程要充分重視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形成學校與社會、家庭密切聯繫,教育資源共享的開放性課程”,為此我設計了二個課前準備活動:一是調查內容分成幾個專題;二是由同學自由組合,分兩個小組分別對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進行考察,感受不同的地區自然環境特徵並選取最感興趣的內容表現出來。目的是由此激發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2、從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入手,設計教學活動

倡導自主、探究、體驗、合作的學習方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主動創造及協作精神。利用大量直觀的圖片、圖表,發揮學生的參與能力,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生的情趣動機,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求索反思。

3、教材配有精美的'地圖、圖片資料和文字資料,並附有大量的活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相關材料,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本章教學中,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這一點。安排既符合知識的層次特點,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對學生感覺抽象的東西,教師儘量地通過創設情景來拉近距離。例如,通過兩極地區的自然景觀、錄象片段導人新課;通過不斷地展示兩極地區的景觀圖片來創設情景等。另外,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的培養是地理教學的任務,教學中,注意要讓學生多讀圖,多分析圖,做到圖文隨意轉換,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技能。

三、在教學過程中列表對比南北兩極時適應加入以下三點區別:

1、北極與南極的最大不同之處就是北極有居民。目前在北極地區的當地居民已達700多萬,其中真正的北極土着居民不到200萬人。

2、北極地區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有大面積的永久性凍土帶,這在世界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這些永久性凍土層和北極、南極冰蓋一樣,都儲存有大量的地球古環境信息,通過鑽取凍土芯和冰芯分析,可以瞭解古氣候的變化過程和古環境的變遷情況,從而為預測未來全球氣候變化的趨勢提供重要依據。除此以外,這些永久性的凍土中還保存有大量的固體碳及碳氫化合物,因而具有調節温室效應,進而影響全球性氣候變化的巨大潛力。

北極不同於南極的第三個特點是陸地生物多樣性。

這個特點顯然是由於北極本身的環境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北極地區比南極相應緯度的年平均氣温高20℃,比南極更有利於不同門類的生物的生存與發展。

其次是北冰洋周邊的陸地可一直向南延伸到中、低緯度環境,極有利於陸地生物的遷徙與進化。所以,與被環極洋流隔絕而幾乎成為生命禁區的南極大陸相比,北極陸地的生命活動更加豐富多彩。對於北極生物多樣性、生物總量、生態環境的研究,不僅直接關係到當地居民的生存環境,而且由於北極與北半球中、低緯度區生物的親緣關係,這些研究從人類的生物資源前景、生物基因工程角度來看就具有更加廣泛而深遠的意義。

補充加入這些知識有助於學生對比學習,加深理解,從而更系統地掌握知識。

篇7:《極地地區》的教學反思

【極地地區】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認識兩極地區的位置範圍、氣候特徵、自然環境、特有生物等。

(二)能力目標:1、會運用地圖和相關資料説明某一地區位置特點的方法。

2、會使用兩極地形圖和景觀圖片,歸納兩極地區氣候特點的方法。

3、會使用兩極地區氣温圖表區分兩極氣候的特點。

4、會利用經緯網在以兩極地區為中心的地圖上判斷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標:1、通過學習,讓學生通過感受極地其後,體會到科學家不畏艱險、勇於探索

的精神;並增強他們保護動物的意識。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參與意識和合作態度及對地理知識的探究

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兩極地區的位置、氣候、自然環境、自然資源等。

(二)教學難點:

1、判斷兩極地區的方向,辨別周圍環境。

2、讀圖理解、區分兩極地區的自然環境的差異。

3、讀圖分析能力與技巧的培養。

三、教學準備:

1、學生提前按4~6人分組。

2、極地地區的教學幻燈片(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導入語)同學們,在地球的南北兩端,有兩個十分特殊的地區,他們是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由於這兩個地區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當地獨特的自然、物質景觀,吸引了各國的科考工作者前往考察。今天老師也將帶你們進入這兩個特殊地區,進行一次考察。

(二) 新課探究:

1、瞭解極地考察四項任務

教師講述:這次考察的任務①探尋兩極地區的地理位置;②領略兩極地區的地表狀況;③感受兩極地區的氣候特點;④認識兩極地區的特殊生物。

(過渡)地圖是考察必備的工具。我們首先要掌握如何看地圖。

2、學看極地地圖辨認方向

教師提問:①對於一般的地圖我們如何辨別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②經緯網地圖如何辨別方向呢?(經線-南北、緯線-東西)

教師講解:這兩幅地圖分別是從南極和北極上空俯視的角度,繪製而成的經緯網地圖。

教師提問:①對於這兩幅圖我們該如何辯方向?(經線-南北、緯線-東西)

②這幅圖上,什麼表示緯線,什麼表示經線?(圓圈-緯線,直線-經線。)

③如果你站在南(北)極點上,你的前後左右分別是什麼方向?北(南)

④請你辨別亞洲在北極的什麼方位?北美洲呢?歐洲呢?(南面)

⑤如果你們乘坐飛機從加拿大出發,一直向北飛行,是否能到俄羅斯?如果要飛往俄

羅斯,你的飛行方向要做如何改變?(北極;先往北,飛到北極後再往南飛)

(過渡)學會了看圖。下面請同學們探尋南、北極地區的地理位置。(分組)

3、探尋極地地區地理位置

考察任務一:探尋南極和北極地區的地理位置及南極和北極地區圖

教師提問:讀圖查找南極和北極地區的範圍,並説出南極和北極地區海陸分佈狀況,它們的主體是大陸還是海洋?

小組討論。

請兩組的代表彙報考察的結果,教師邊對照圖講評。

教師同時歸納總結。

4、領略南極地區地表狀況

(過渡)經過漫漫航程,終於到達了我們的目的地。同學們,來到南極和北極地區,你們看到的是什麼?你的感覺是什麼?

這裏是一片冰雪世界,極其寒冷。北極地區的海洋大多數是終年冰封,南極地區的陸地大部分是終年覆蓋着厚厚的冰雪。這厚厚的冰雪到底有多厚?下面讓我們來揭示南極洲地表狀況的祕密。

教師提問:1、世界各大洲中哪個大洲的平均海拔最高?(南極洲) 2、平均海拔約多少米(2350米) 3、圖中的410米是什麼的海拔?(陸地) 4、陸地上面白色部分又是什麼?(冰蓋) 有多厚?(1940米)

其實,南極洲陸地海拔只有410米,冰蓋近2000米厚,南極洲於是就成了冰雪堆積成的高原,/故有“冰雪高原”之稱。

提問:1、請看那是什麼?(冰山)2、主要分佈在哪裏?(南極大陸附近的海面上)3、如何形成

的.?(大陸冰川下滑崩裂入海形成的)4、屬哪種自然資源?(淡水資源)

講解:南極洲的冰川約佔世界總量的90%,佔世界淡水總量的2/3,是世界上淡水資源的主體部分。在淡水資源日益緊缺的今天,西亞一些國家已經開始研究如何利用南極地區的淡水資源。

提問:同學們知道為什麼會是西亞的國家首先研究這個問題。

西亞氣候乾燥,水資源緊缺。還記得這地區什麼資源豐富?石油。這裏水比油還貴重。

這裏厚厚的冰雪已經讓我們感受到了這裏的寒冷,下面再讓我們具體感受這裏的氣候狀況。

5、感受極地地區氣候特徵

瞭解一個地方的氣候,一般我們從幾個方面瞭解?(氣温、降水,還包括風力)

首先讓我們來感受這裏的氣温狀況。

下面請同學們讀教材104頁圖10.5比較南北極地區的年平均氣温和最低氣温。

教師提問①請一同學自上而下讀出圖中各數據。(可看出兩極地區的氣候都很寒冷。)

②兩極地區為何如此寒冷?((兩地區緯度高,太陽斜射,所得太陽光熱少,氣温低。)

③哪個地區更寒冷?(相比,南極地區氣候更嚴寒,最低氣温達-88.3°C是世界上最

寒冷的地區有“世界寒極”之稱。)

④為什麼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更為寒冷呢?

小組討論—為什麼南極地區比北極地區更為寒冷呢?

學生小組討論回答。

教師講解:

講解(南極洲地勢高平均海拔達2350米,海拔每升高1000米,氣温下降6°C,故氣温低。) 講解(南極大部分地區被冰雪覆蓋着,冰雪對陽光有強反射??)

(過渡)瞭解了年平均氣温狀況,再讓我們看看南極和北極地區氣温的年變化。

讀南極和北極地區氣温年變化圖及探究與應用。

教師提問:①一年中,兩極地區最高氣温出現在什麼時間?為什麼出現時間不同?

(北極地區7、8月;南極地區12、1月。南北半球季節相反。)

教師講解:北極地區的冬季很長,長達半年;春、夏、秋季各兩個月。

南極地區氣候嚴寒,一年沒有四季之分,只有暖季(每年的11月—次年3月)和寒季之別。

②那你認為考察南極和北極地區的最佳時間在什麼時間?

(放在氣温稍高的時間。南極:暖季,每年的11月—次年3月,北極-夏季,7-8月)

教師提問:有人把南極地區稱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風庫”,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請你們閲讀教材102頁有關內容説明原由。

小結:這反映了南極地區的降水和風力特點:乾旱和烈風。

教師總結並簡要介紹北極氣候。(除了降水量高於南極地區外,它的寒冷和風力都遠遠不及南極地區。)

(過渡)儘管兩極自然條件惡劣,但仍然有生命存在。兩極地區自然條件的差異,導致兩地區的生物也不盡相同。下面就讓我們去結識那些生命力頑強的朋友。

篇8:《極地地區》的教學反思

學生們對神祕的極地地區是非常感興趣的,這樣有助於本節課的教學。所以特別選取了比較多的反映極地風光的圖片,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引導學生去思考極地地區氣候特徵的形成原因,結合必修一里面的氣壓帶風帶的有關知識,讓學生加深已有知識的印象,同時也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本節課的教學,還有一個重要的意義是呼籲學生們意識到環境問題的全球性,對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引起重視,並且也呼籲大家從我做起,愛護我們的地球環境。

對於極地地區的教學,應該更多的去了解最前沿的地理進展,比如極地地區資源的勘探開採,北極航線的開闢,極光的研究等等,這些不但可以激發學生學好該部分的興趣,更加可以讓學生體會地理學科的獨特魅力。

本節課的難點集中在極地地區方位的判斷,很多學生缺乏空間想象能力,該部分掌握的不夠好,應該加強該方面的研究與鞏固。

標籤: 極地 反思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o76r9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