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區域活動反思(整理21篇)

區域活動反思(整理21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21篇《區域活動反思》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區域活動反思》相關的範文。

區域活動反思(整理21篇)

篇1:區域活動反思

區域活動開始了佳佳小朋友選擇美工區。只見他在那裏正在聚精會神的畫一串大葡萄,我一看,綠色的葉子下面畫有一粒一粒的大葡萄,有紅的、綠的、紫的、咦?我想:“怎麼還有黑色的葡萄?我剛想去責備他,但我看見他一雙天真的大眼睛正看着我。於是,我耐下心來,輕輕地問他:“佳佳,葡萄有紅的、綠的、紫的,怎麼會有黑葡萄呢?”他卻笑着説:“老師,因為這個黑葡萄被蟲子咬了,所以這個葡萄就會變黑了!”

聽了他的話,我恍然大悟。心想:“孩子真的是天真無邪呀!孩子會把葡萄塗成黑色,原來也是有他的道理的。在成人眼裏葡萄是不可能被塗成黑色的,可是又有誰能否認世界上有因為被蟲子咬壞了而變黑的葡萄呢? 但慶幸孩子沒有死板的去模仿老師的作品,而是在生活中仔細的觀察,大膽的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而感到由衷的高興!

作為幼兒園裏的老師,每天都有孩子們圍繞在身邊,孩子的天真無邪、孩子的童言童語、孩子的奇思妙想,每天都伴隨着我們,通過“黑葡萄”事件的發生,讓我懂得身為孩子的啟蒙老師,不僅要照顧好孩子的起居、飲食、學習,更要學會與孩子溝通,開發孩子的潛力,因為每個孩子的潛力都是無窮無盡的,關鍵是讓孩子有機會表達出來,才能讓孩子的天分發揮出來!

篇2:區域活動反思

仿真廚房櫃、地墊、桌子、各種娃娃、各種仿真玩具。在仿真櫥櫃的地上鋪着地墊,孩子們在廚房裏可以隨意的坐在地墊上進行遊戲;桌子放在地墊旁,可以用於擺放玩具。

各種仿真的餐具和食物擺放在另一個區域裏的玩具櫃上,孩子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拿取。

今天的廚房可熱鬧了,小朋友們有的忙着在廚房是洗碗,燒菜;有的忙着在桌子鋪桌子,擺放着餐具,一時間巧虎廚房的地上到處都是玩具筐。小朋友走過去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踩在玩具上,當我過去讓小朋友把玩具筐放在桌上時,孩子們都沉靜在自己的遊戲過程中,對於我提出的要求幾乎沒人理會。滿地的玩具筐讓其他在廚房裏玩耍的孩子非常的不方便,一會兒踢翻玩具筐,玩具滿地都是。

材料的擺放:仿真餐具和食物因為擺放的離桌子有一定的距離,因此在遊戲的時候孩子們覺得把玩具拿到地上玩起來才更方便。如果把玩具筐擺放在桌子上,當孩子們“燒好”的飯菜就沒有足夠的空間擺放了。於是就出現把玩具筐隨意擺放的現象。

老師的指導:在整個活動中我一直處於孩子們角色之外,只有當我發現問題的時候才引導孩子應該如何去做。其實這時候我的要求對於孩子們來説根本無暇理會,因為他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遊戲中。

老師的指導:角色遊戲是孩子們自己的遊戲,在這個遊戲中老師是一個旁觀者,觀察孩子們在遊戲時的各種表現。但是在遊戲的過程中發現問題時老師需要指導時老師需要及時的轉變自己的角色,從遊戲的旁觀者變成遊戲的參與者。特別是託班的角色遊戲,他們遊戲的方式更多的處於模仿的階段,因此需要老師參與孩子們的遊戲中,進行一些隱形的指導,以身作則的方式給孩子們一些遊戲的規則。

篇3:區域活動反思

現如今幼兒教育越來越重視自主活動,而區域活動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有相對寬鬆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能夠滿足不同幼兒發展的需要,能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形成、發展和提高,區域活動以它特有的功能深受幼兒的喜愛。經過半個學期的區域活動,我班的孩子雖對區域活動的規則有了一定的認識,在進行活動時能有模有樣了。但是由於空間的侷限,我班在區域創設方面還存在着很多不足,在實踐中常常會因為種種的困惑感到束手無策,以至於區域活動只是成為一個過程,沒有達到真正的目的。

區域規則要更新

本學期針對幼兒的自主性,我班對區域的規則又做了相應的調整,每個區都做了一個插卡片的袋子,有六格,卡片是幼兒的學號和姓名,就像身份證一樣,憑證入區域。還有一個彙總的插卡袋分成與幼兒相符的格子,區域結束後,把自己的卡片放入對應的總袋格子裏。對於整理區域時間到了,以前是教師直接喊開始整理,現在是時間一到,播放音樂,幼兒聽到音樂就開始整理,自主盥洗喝水,把小椅子搬到指定的地方,準備進行第一個教學活動。由於實施的時間還不夠長,有些幼兒還是會忘記,需要提醒。在集體教學活動前,我們還會拍一段孩子在區域時的錄像,讓他們觀看,找出問題,及時評價。我相信經過一系列的更新,孩子們會在自主中得到成長。

區域安全要保障

我班共設有7個區域:娃娃家、玩玩樂、疊疊樂、美術吧、閲讀吧、小醫院、開心農場。由於地方比較小,原本的一個大教室被兩邊攔開了兩個小房間,使區域創設增加了難度,區域與區域之間缺少了連接性。也給教師的管理帶來了麻煩,不能使教師一眼就能看到,安全方面肯定是打了折扣,因此區域活動時,我和另一位老師一直會走來走去 ,儘量多看看,避免意外事故的發生。

區域內容要創新

區域內容要隨主題內容和孩子的興趣及時調整。今年開學初,為了激發幼兒的興趣,我們利用午休時間,又製作了一些材料投入到了區域中。如娃娃家的微波爐、灶頭、衣櫥,小醫院的諮詢台,掛號台等等。記得在一次剪紙活動中,我們發現孩子們很喜歡,還剪得很好看。經過討論後,就把剪紙作為我班的班級特色,並把簡直融入到了區域活動裏的美術吧。在這之前去美術吧的人非常少,自從創設剪紙後,每次都是人滿。所以要想讓孩子們有實質性的提升,一定要隨主題和孩子的需求對區域作相應的調整。

教師在區域活動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比傳統的以知識為本位、以教師為中心的集體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更加重要。要想使區域活動更富有個性化,更有利於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在今後的組織活動中我還需要不斷地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充分挖掘每個活動的教育功能,努力尋找課程賦予孩子發展的意義。我想只有不斷地積累好的經驗並積極運用,我們的區域活動才會熠熠生輝,富有生命力。

篇4:區域活動反思

案例背景:

説到區域遊戲的開展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從小班的娃娃家、中班的生活角、大班的表演區。區域遊戲是教師根據幼兒的發展現狀和發展目標,創設多種領域的學習區域。並提供活動材料,讓幼兒通過自身的擺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尋找問題的答案。而教師的任務是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的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讓孩子成為遊戲的主人,和孩子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

案例一:誰來當老爺

區域活動開始了,小朋友都到自己喜歡的區域角活動去 ,只聽見表演區裏傳來了吵鬧聲,“我要當小姐,是我先來的,我要當公主,我才不要當老爺呢”。我隨聲望去,原來是大家都為自己扮演的角色所爭吵,很多孩子都吵着爭當小姐。尤一卿和沈馨寧爭着當公主,他們正互相爭奪代表公主標誌的頭飾,誰也不肯讓。而胡一桑當了夫人,只有一個老爺就是沒有人願意當。就在他們爭執不下時,他們發現我在一旁,就把求助的目光指向了老師,希望老師給他們一點權威的評判。

像這樣爭吵經常發生,真是見了頭疼,原先我們是想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多給孩子一些自主權,就讓他們自己選擇角色,自己分配角色。迫於無奈,我只好指定誰當小姐,誰當是公主,分到自己喜歡的角色的小朋友很開心,沒有分到得嘟着嘴巴,最後見瑤瑤還沒有角色,我就問她:“你來當老爺吧?”她説:“我才不要當老爺呢,我喜歡當夫人。”我説:“那到底誰願意當老爺?”小朋友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願意當老爺。

反思:

在區域活動中,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自由選擇活動,這樣能更好的按照自己興趣能力來進行活動,能使幼兒體驗成功、愉快的機會,從而激起他們對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例如:我班幼兒他們對於角色扮演有着濃厚的興趣,他們最關心自己扮演什麼角色,自己會選擇喜歡的角色,卻不善於分配角色。所以當她遇到自己喜歡的角色,往往會爭論不休,這與他們的自我為中心狀態有關。作為老師可以不用硬性指派誰誰去當客人,可以採用相互協商分配角色,協商後沒有爭議了再開始遊戲。

教師可以引導幼兒自己互相分配角色,以一種協商的態度來選擇和分配,當孩子的意願與角色之間相距太遠而無法協商,這時教師應酌情協調,啟發幼兒制定輪換角色的規則,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擔任主要角色和自己喜歡的角色,當孩子得到自己喜歡的角色,教師應該對其提出一些遊戲的要求,讓他學會珍惜自己的機會。同時對做出謙讓的幼兒進行表揚,這樣有助於幫助幼兒逐步學會協商、合作,學會剋制自己,去理解和滿足同伴的需要,同時有助於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

案例二:亂七八糟了

在開展主題――有趣的水時,其中有一個活動是〈溶解的祕密〉, 教學活動時老師和小朋友一起做了有關溶解的實驗,當時小朋友都很感興趣,對於溶解非常好奇,在活動中對於那些介於溶解與不溶解的材料小朋友更是想探索。於是我們老師在益智區裏給孩子提供了操作材料。區域遊戲開始了,小朋友先是向上次教學活動一樣,一種一種材料做實驗,做完了還會在紙上做記錄。我在一旁看了心想:他們到是挺乖的,把老師教的都記住了。

過了15分鐘左右,我又來到了益智區,可這次我看到的卻不如人意。只見桌子上面粉、顏料什麼都有,小朋友的手都在用手抓操作材料,看到這情景真的很氣憤。可孩子們卻玩得很起勁,一邊玩,一邊還在嘰裏咕嚕的説着寫什麼。曹傑小朋友還小呵呵地舉起一杯黑乎乎的東西給我看:“老師,你看我調的毒藥。”其他幾個小朋友見了都問:“什麼呀,亂七八糟的?”於是我也跟着搭腔:“曹傑,你這是什麼呀,亂七八糟,黑乎乎的,就象泥漿水。”其他小朋友見我這麼説,都大聲笑了起來。沒想到那小子頭還挺老的,告訴我們説:“這是我用很多東西溶解在一起做的毒藥,有洗髮露、鹽、糖、紅色的顏料、黃色的顏料,對了,我還加了綠顏料和咖非的顏料。”其他小朋友聽他這麼一説也都紛紛往杯子裏放各種東西。看他們那麼投入,我也就沒有再阻止,只是對他們説:“你們好好玩,別忘了把你的實驗記錄下來,一會玩好了,歸你們整理乾淨。”

反思:

我很慶幸自己沒有因為一時衝動而阻止小朋友的自主探索活動。我們覺得在科學探索性的區域中,應該多些自主,少些束縛――舊式的教育觀、兒童觀使教師忍不住要説、要管、要問。覺得班級常規不能不抓,遊戲規則不能不講。於是,“看圖書不能説話、不同的玩具不能混着玩……”,這些所謂“規則”框住了孩子的言行,抑制了他們的自

由創造和表達。《綱要》中指出:“教師應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可見,幼兒才是遊戲的主人,教師提供的應是支持、鼓勵,而不是管理、束縛。老師應該多些鼓勵,少些説教。當孩子面對成人讚許、肯定的目光時,孩子心理會更自信、思維會更活躍。我認為只要是孩子喜歡的、孩子願意的、孩子主動的,在安全範圍之內的,我們老師都應該有目的的鼓勵孩子去嘗試。

我的感想:

只有解開束縛,為幼兒提供一個儘可能寬闊的自主空間才能達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的教育總目標。在幼兒區域遊戲過程中,教師應成為幼兒遊戲的支持者。不吝嗇讚美的語言,及時表揚他們的點滴進步,鼓勵他們大膽創造與表達。同時, 要成為幼兒的遊戲夥伴,以平等的身份與幼兒共同遊戲、共享歡樂。教師的童心、遊戲心會使孩子倍感親切、自然和融洽,從而營造出寬鬆、和諧的遊戲氛圍,使幼兒的遊戲更自主、更愉快。

篇5:區域活動反思

本週三的下午我進行了大班藝術活動――《手的變形畫》園級展示課的活動。這個活動的內容來自孩子們平時熟悉的又喜歡玩的手影遊戲。因為在平時的活動中,我發現我班的孩子特別喜歡做手影遊戲,孩子們的想象力很豐富,一雙雙小手就這麼變一變,小兔子、小魚、小貓、小鳥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就一個個活了起來。看着他們興奮的樣子,我就將手影遊戲牽引到教學活動中。因此,我設計了大班藝術活動――《手的變形畫》。通過此活動進一步滿足孩子們的興趣需要。因為大班的幼兒已經有了圖形添畫的經驗,因此本次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和發展幼兒的創造力。

本次活動的目標制定是通過玩手形遊戲,激發幼兒畫手形畫的興趣,和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及創新能力。因為在活動中,我做好了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讓孩子們在幼兒園和在家玩一玩手影遊戲,豐富了孩子們的想象力,積累了大量的美術創作的素材,從而為此活動做好了堅實的鋪墊。激發了幼兒的相象力和創造力。從活動中幼兒的表現我看到自己對目標定位還是比較準確的。

在活動中,我以遊戲導入,教師充當魔術師,引起幼兒興趣。老師要變個魔術給小朋友看,想一想老師的手會變出什麼東西來?讓幼兒自由想象。然後通過出示範畫小兔和大鳥的手形圖,讓幼兒觀察討論,老師變出了什麼東西?是怎樣變出的?並讓幼兒學一學、做一做。再啟發幼兒擺弄自己的手形,想象這種手形能添畫成什麼東西,然後將手按在紙上,用筆將手形沿着輪廓畫下來,再用神奇的小畫筆進行添畫和塗色。這個環節,幼兒思維活躍,想象力豐富,興趣濃 厚。

孩子們發現了只要在手形上添上幾筆,就可以變成另外的一樣東西來,他們都感到不可思議,原來畫畫這麼有趣。從而興趣被激發了,也拓寬了幼兒的思路。

本次教學活動,也作為我們大班行為跟進式的研討課。在第一次的教學活動後,我們大班組的全體老師都幫我出謀劃策,和她們一遍遍不厭其煩地幫我修改教案,讓我深受感動。所以在第二次的教學活動中,孩子們的思維更活躍了,想象力更豐富了。整個教學活動也比較流暢。

本次活動也有些不盡人意的地方,如教師的話太多,一直在重複某些詞語,

在最後美術評價的過程中,應該把好的作品都展示出來進行講評,並要顧及全體幼兒。

總之,通過這次教學活動,使我有了更深的感悟。要上好每一堂課,幼兒的課前經驗準備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後的教學中,自己要不斷的努力,不斷學習,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篇6:區域活動反思

遊戲玩法:

1、幼兒選取一張送糖果提示卡,看懂提示。

2、根據提示卡上的提示,在籃子中挑選與之相同的糖果。

3、推着小推車為照片上提示的幼兒送他們喜歡的糖果。

4、幼兒之間交流,並品嚐糖果。

遊戲提示:提高小年齡兒童大膽與人交往的能力及關注他人的情感。並提高幼兒對糖果的認知及物品與照片、人物一一對應的能力。引導幼兒在區域遊戲中安靜及方便的推小推車方法。

活動目標

1.遵守遊戲規則,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及控制性活動帶來的快樂。

2.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我能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和興趣點設計活動過程,將故事情境融入整個活動過程中,從幫助棒棒糖先生和棉花糖小姐分糖,根據觸覺分辨軟和硬;再到被邀請參加舞會,到分清棒棒糖先生和棉花糖小姐各自的朋友,讓孩子根據生活經驗區分軟和硬;最後通過辨別罐子裏面的聲音來分辨哪個多哪個少。孩子們在整個活動中,都十分感興趣。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例如:教具的選擇。在本次活動中,將糖果用餐巾紙蓋好,原本是不想讓孩子看到糖果,但是後來餐巾紙扔在哪裏成了問題。

篇7:區域活動反思

現在我們班的區域主要是以美工區為主,在美工區投放了許多材料,如:橡皮泥,畫紙,剪刀,蠟筆,還有就是結合這次的環境佈置(小小蛋兒把門開),在美工區中還投放了一些雞蛋殼供幼兒操作,利用蛋殼製作蛋的一家,學會利用一些顏料,橡皮泥,繩子裝飾蛋。

針對小班幼兒他們的動手能力較弱,有些幼兒甚至手腳不太協調的,我們主要是讓幼兒畫一些簡單的線條,如:樹,太陽,大雁,小草,雞蛋等,對於這些簡單一點的幼兒掌握的還可以,就是有一點畫的不太大氣,小小的,還有就是顏色塗的不好,不會搭色,會塗很多顏色,感覺很亂。

為了培養幼兒的小肌肉的發展,我們在美工區投放了很多的橡皮泥,幼兒很感興趣,也很喜歡到這一區角去玩。有時候會擠滿了人,現在就是規定七人進去玩,這就好多了。以前幼兒會混了顏色,現在老師進行教育後幼兒都不會混了顏色,而且會自己來放橡皮泥了,把它揉成圈。在玩的時候我經常發給幼兒讓他自己想象自己要做的東西什麼樣,要怎麼做自己想好自己在做。這樣經常捏幼兒現在已經捏得很好了,而且很形象,幼兒的肌肉也得到一定的發展。這個比較有成效了。在裝飾蛋寶寶的時候幼兒會幫但寶寶做頭髮,直直的,卷卷的,還會做耳朵,眼睛,嘴巴,鼻子了,有些真得很形象哦。

在美工區中,我真正感覺幼兒學到了東西,而且一下子就看得到的成效。

教育反思:冷冷的冰

小班活動反思?我的朋友在哪裏

篇8:區域活動反思

在活動的小結評價中,幼兒在大膽、主動介紹自己的活動情況這方面的能力較弱,需要老師不斷的介入才能進行完整的講述。另外在活動中,幼兒的相互協商能力仍需要加強,以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

在本次區域活動裏小朋友都一直在快樂、自主的氛圍下,積極地投入活動,積極地參與探索,自主地進行着操作活動。

為了配合活動的進行在美工區為幼兒提供了一些有關的遊戲材料,如紙筒、宣傳廣告紙、紙杯、塑料瓶、色紙、鈕釦等;漿糊、剪刀;蠟筆、水粉筆等材料,孩子們對這一活動區非常感興趣。在活動中我發現:由於投放材料的改變,充分調動了幼兒遊戲的積極性,提高了幼兒遊戲的興趣。由於這些材料都是孩子們親自準備的,因此他們有着很強的玩的慾望,遊戲時孩子們根據自己的願望、興趣和需要自主選擇材料進行製作。他們能主動運用各種材料,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這樣既鍛鍊了幼兒的動手能力又發揮了幼兒的自主性。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獲得了成功的喜悦並在能力上獲得了發展。這是我深深體會到材料對於與幼兒發展的重要。同時也使我認識到:在投放材料時不僅要根據目標和幼兒實際發展情況有計劃地、逐步地投放,還要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材料的準備,瞭解孩子的需要,並聽取孩子們的意見,接受採納他們合理的想法和要求,和孩子一起準備遊戲材料更能調動幼兒遊戲的興趣,滿足孩子們的遊戲願望,真正做到孩子的自由自主。只有為幼兒提供豐富的、多樣化的材料才能使幼兒與材料發生積極的相互作用,從而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幼兒在與材料的互動中獲得發展。

建構區是幼兒最喜歡去的一個區域,本次建構區的目標是讓幼兒利用各種材料進行建構“動物園”的活動,提高幼兒的創造力和建構能力。建構這個“動物園”小朋友是需要很大的耐心和合作性的。在活動的過程中他們“動物園”的其中一角倒下來了,看着他們失望的神情,我介入了他的活動。我先告訴他,雖然“動物園”倒了,但並不算失敗然後再用提建議的方式讓他向自己挑戰,他們很快就接受了我的建議。在活動中,幼兒得到及時的反饋越多,就越能增強好奇心和主動性,積極探索,獲得新經驗。假如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只提供了材料,而不和幼兒進行交往,也不給他們迴應,那麼我想他們又會失去探索的積極性的。

孩子在閲讀區中,可以自由選擇圖書,並通過閲讀介紹動物的圖書,讓幼兒知道各種動物的名稱、種類和生活習性等知識。他們也能按自己的意願擺放椅子,自由結伴講讀,或選擇自己喜歡的指偶結伴表演。由於它坐落在活動室後邊的角落,“遠離”老師的視線與控制,孩子們又會感到自由與輕鬆。這兩個條件保證了他們自由自在的閲讀和講故事,他們樂在其中。“新”閲讀區內的環境、圖書豐富了,在活動中帶給孩子們的體驗也發生了變化。

語言區是最能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的一個區域,幼兒在語言區中能很好的看圖片進行講述,由於幼兒對小雞、小鴨的形象和特點比較瞭解,在動腦筋想辦法的過程中,大多孩子能根據小動物的特點來想幫助小夥伴的辦法。像這種幼兒喜歡的看圖講述,可以在以後的區域活動中多安排。在創作故事的過程中,由於幼兒已有自己的想法了,在製作禮物時比較大膽,幼兒能根據提供的材料製作禮物,有些幼兒的合作意識較強,能與同伴共同製作禮物,看他們的小禮物的精巧樣,就足以説明他們合作得很快樂。幼兒的語言學習具有主動性,創造性。幼兒學習語言,並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在現實生活的的語言環境中主動創編語言。他們在模仿中學習了語言,教師應鼓勵幼兒主動的從他們身旁的語言環境中和文學作品中吸收語言養分,並根據交往活動的需要,把自己的思維用語言表達出來。

在活動的小結評價中,幼兒在大膽、主動介紹自己的活動情況這方面的能力較弱,需要老師不斷的介入才能進行完整的講述。另外在活動中,幼兒的相互協商能力仍需要加強,以提高幼兒的合作能力。

篇9:區域活動反思

情景描述:又到了區域活動時間了,幼兒像往常一樣,拿了區域牌,開心地進入自己喜歡的活動區遊戲。而我就在旁邊當一名觀察者,觀察孩子們在區域活動中的表現,瞭解他們在語言、交往方面的表現,並且在孩子們需要的時候,適時得給予一些指導和幫助。

今天和往常一樣,娃娃家還是最受孩子們歡迎的活動區,來這裏的人也最多。毛毛進入娃娃家後拿起玩具手機給媽媽打電話,雯雯進了娃娃家後看見毛毛手中的電話,上前就搶,嘴裏還説着:“我打一個,我打一個。”兩個孩子開始爭搶起來,把那些“小朋友要一塊兒玩、和小朋友商量商量”的話拋在了腦後。我等了一會兒,兩人還是僵持不下,誰也不肯讓,而且看情形,她們馬上就要來告狀了,看來非要我出馬了。於是,我馬上走過去説:“雯雯,毛毛是小妹妹,先讓她打行嗎?”雯雯雖然停止了爭搶,但是仍不甘心地看着毛毛的手機。這樣不行,問題還是沒有解決,我靈機一動,去其他班上又借了一部電話,並大聲説:“鈴??鈴??雯雯快來接電話,媽媽找你。”只見雯雯滿心歡喜地跑去接電話,並和媽媽聊了起來。矛盾化解了,雯雯也投入到愉快的遊戲中去了。看來我這招轉移注意力的辦法還真是有效。

評價反思:

小班幼兒年齡小,常以滿足自己的需要為準與他人交往,且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而發生爭搶,教師可以利用幼兒情緒易轉移這一特點,適時地介入並加以引導,使“糾紛”很快化解。這樣,既保證了遊戲的正常開展,又不影響幼兒的遊戲情緒,真可謂一舉兩得。

每個孩子都愛玩區角活動,但是由於他們年齡小,生活經驗有限,如果沒有老師正確的引導,區域活動就會成為沒有組織沒有紀律沒有目標的玩!孩子什麼都學不到,而且會養成自由散漫的習慣,因此區域活動時更需要老師的積極引導。開學初我們就商量制定好了本學期活動區的內容,平時工作活動時大家各自做什麼,相互怎麼合作,什麼活動需要怎麼樣的配合我們都一一做了安排。所以各項活動在開展時都比較順利、有頭有緒。

在活動中我們幾位老師還是比較會觀察孩子的,活動時我們及時發現他們的困難在哪裏,隨時糾正,或下次改進。活動評價完了我們還會就本次區域活動做一個交流,相互瞭解孩子在其他區角的表現。一個月來,區域活動開展比較好的地方是:

1.活動有目標性

我們把開學初定的特色計劃中關於遊戲、區域活動的目標細化。3月份,我們的活動目的就是讓幼兒熟悉區域,瞭解區域活動。4月份1.引導幼兒自主選擇區域活動;2.活動中不隨便更換自己選擇的區角,逐步培養對活動的堅持性。通過兩個月活動,目標基本達到。 其他象美工區,3—4月份我們的重點是撕紙,4月份是學習使用剪刀,比如學習剪紙、學習紙帖畫等等。音樂區3—4月份願意參與音樂表演,5月份學習使用打擊樂器等參與表演。有目標活動才能順利開展。

2.建立合理必要的活動區規則

一個良好、有序的環境是幼兒能夠在區域中自由活動的必不可少的條件。我們通過觀察制定出幼兒可以理解能夠遵守的區域活動規,多引導、多督促、多讚賞來讓幼兒遵守規則和各種行為,逐步建立起班級區域活動的有序環境。不足的地方:

(1.對孩子的觀察還是不夠深入和細緻,特別是針對個別孩子或針對某件事物的觀察。

(2.開學初的區域活動還是比較處於老師主導的階段,接下來要考慮怎樣更好地引導幼兒自主地探索學習方法。通過區域活動培養他們的思維活躍。

(3.要在幼兒興趣點上不斷生成和改進材料,要考慮幼兒的發展水平提供具有層次性的材料,保證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體驗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兒樂於活動。

3.注重講評工作

小班幼兒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行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訴自己和其他人在區域中的表現。所以我們很注重區域活動後的評價。我們的評價不僅能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在潛移默化中也能讓幼兒養成正確評價自己和同伴的習慣。一個月下來,已經會有孩子評價同伴在區域活動中的表現了。

比較困惑的地方:

材料的投放——區域活動我們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層次性,幼兒有充分選擇的餘地。但是小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動手能力和生活經驗也比較缺乏,我們在材料的準備上也很有侷限性。在操作時,材料投放過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會影響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選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區域活動是體現幼兒自主性、表現幼兒個性的地方。但小班孩子動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畫、固體膠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師一個一個教會。所以在操作活動時我們選擇的內容比較單一,比如剪紙小組內大家一起剪紙,撕紙大家一起撕紙,這樣雖然活動比較單一,但是這樣我們覺得更有利於教師觀察幼兒的表現,培養幼兒的常規。我們考慮在幼兒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後再開展分層活動、幼兒自主選擇活動。

一、班級中區域活動的情況:

因為教室的侷限性,小班的區域活動多少會受到一些阻礙,比如:區域的擺放不能長時間固定、區域的佔地面積較小、區域材料投放的侷限等等。

但是,老師們還是根據現有的條件為孩子們創設了較好的區域環境,這學期,我們也可以從各個班級的區域中看到老師們的創設與理念的轉變。

班級中的各個區角是孩子們最喜愛玩的地方,但是因為他們是小班的孩子,生活經驗欠缺,如果沒有老師正確的引導,區域活動就不能很好發揮它的正確作用,從而使孩子們亂玩,什麼都學不到,或許還會染上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

二、本月區域活動的創設:

在活動中,我們是在觀察孩子的同時,及時發現他們的困難在哪裏,及時給予幫助解決。活動結束後要就本次區域活動做一個交流,相互瞭解孩子在其他區角的表現。

這次的區域我們根據孩子們在前幾次各區域的活動情況,進行了刪減和擴充。比如把建構區進行了擴充,把原來的娃娃家也納入到了建構,為孩子們的建構成果提供了保留和展示的空間。另外把閲讀區撤掉融入到日常的教學和生活中。就這樣根據不同區域的特點和活動的需要我們重新進行的規劃,今天是我們新區域的第一次展示,在孩子們的活動中我發現了重新佈置之後不合理和欠缺的地方。

篇10:區域活動反思

一、《小問號》活動反思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講到: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

本週的主題內容是《小問號》,由於幼兒年齡小,知識經驗不是很豐富,因此我們首先想到的是發動家長資源,我向家長介紹了這一活動的重要意義,得到了他們的支持和配合,他們為孩子們買了各種書籍、磁帶、vcd,內容有:謎語、腦筋急轉彎、十萬個為什麼、藍貓淘氣三千問等,和孩子一起看或向孩子介紹各種知識,充實孩子的大腦。每天回家我都要求幼兒重點了解2――3個小問題,能説題目,也知道答案,這樣就具備了來當小問號的基本條件。

《綱要》中所説的發展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説、敢説、喜歡説、有機會説的一個環境,也就是我們老師要為幼兒創設一個施展才能的舞台,所以,我們在主題區域內收集了幼兒的各種問題,請幼兒用繪畫的形式展示在區域內,並請幼兒來爭當小問號,“鱷魚為什麼會流眼淚?”“蜈蚣有幾條腿?”“誰肚子最大?”“什麼房不能住?”五花八門的題目從孩子們的筆中畫出,“我會的!”“我知道!”,每個孩子都表現得那麼積極,小問號站在區域內是那麼神氣,孩子們在這個舞台裏盡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能,讓知識在上空飛揚,在心頭回蕩!讓想説、敢説、喜歡説的種子在他們心間萌芽!

在幼兒學習活動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往往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加以解決。如:在開展“小問號”主題活動中,出現了“磁鐵能吸住哪些物體?”“哪些物體能浮出睡眠等問題,這時我提供了各種操作材料,先讓幼兒通過合作學習的形式,互相操作、交流自己的實驗結果,並用記錄的方式展示在調查區,在幼兒商量、討論、交流的同時,我適時地鼓勵每個孩子都來説出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想法和見解。在此同時,又要引導幼兒學習傾聽同伴的想法、分享別人的方法。

從而來更深入地瞭解他人對一個問題的不同理解,這樣有利於擺脱自我中心的思維傾向,讓孩子覺得大家一起想出來的方法有可能是最好的。

孩子們通過合作進行學習,彼此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尊重。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既充滿温情和友愛,又充滿了互助和競賽。活動中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也樂意傾聽他人的意見。孩子們在一起合作融洽,學習就變得更加愉快。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孩子們在合作中學會了溝通、互助、分享。

既能夠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賞他人,也能使自己更好地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與欣賞。所以,合作學習不僅能有效地調動所有參與者的積極投入,充分發揮每個人的聰明才智,而且能激發每個人高度的求異思維。這種合作的意識和品質對孩子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發展具有很深遠的意義。

這次活動中,教師的角色更多是觀察者,支持者。由於具體的內容的選擇是源於幼兒的興趣,因而是與幼兒的發展水平相符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更需要通過觀察,把握幼兒的最近發展區,並通過適當的介入、引導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要想最大限度地發揮主題活動的效益。家長及社區資源是極為重要的,家長的知識、信息的多元化成為幼兒,甚至是教師的最佳輔導老師。社區資源的豐富性,也成為主題活動的深入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但值得注意的是為了獲得最積極的配合與協助,幼兒園與家長,幼兒園與社區的溝通是非常關鍵的。

在活動過程,我們並不強調幼兒對某些特定知識技能的習得,而是將知識與概念隱含於幼兒樂於參與的情境中,引導幼兒在情境中探索與實踐,主動地習得知識和技能。幼兒不僅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習,而且也是在自己的興趣下組織自己探索的學習。

對於集體中的每位幼兒在主題實施過程中,他們都是活動的主人,都是參與者、設計者、收益者。通過實踐,我們感到主題活動以分組教學的組織形式,有利於教師的觀察與指導,更利於幼兒的參與與實踐,大大提高了師幼互動的質量,讓每位幼兒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獲得成功的體驗。

二、小一班區域活動計劃

區域活動是幼兒非常喜歡的一種學習活動,是當前幼兒園實施素質教育,推動幼教改革的一種重要的教育活動形式,它能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形成,發展和提高。區域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的一種學習活動,讓幼兒在自立、自由的探索活動中學習、探索,掌握知識。而不是先教後玩,也不是邊教邊玩。我們把區域活動看作是能給幼兒提供一個優化的有利於幼兒活動與表現的良好環境和機會,它可以合理地安排各項活動,提供充足的能刺激幼兒活動的材料,建立和諧、自由、輕鬆的氣氛,從而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

一、區域設置,適合幼兒

根據幼兒健康、社會性、認知、語言、藝術等方面發展的需要,站在幼兒的角度,從孩子的心理出發,為孩子創設了科學探索區、美工區、娃娃家、點心店、閲讀區、音樂表演區等不同形式的區域活動。為幼兒提供了動手、動腦、並且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

活動的場所和施展才能的機會。本着合理佈局便於流動的原則,根據活動室的特點,將閲讀區、點心店、娃娃家等區域設為固定區,其餘設為活動區。

二有計劃地投放材料

創設活動區要有一定的計劃性,要根據近期的教育目標和孩子發展水平有意識地選擇和投放一些材料。

有計劃、有目的投放材料是區域活動的物質支柱,是幼兒活動的工具,材料投放的是否得當,對幼兒的發展起着決定性作用。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最近教育目標及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投放材料。不要把材料一下子投入進去,應分期分批的不斷更新,由易到難,不斷吸引孩子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使他們有新鮮感。

三、區域活動的總目標

創設一個幼兒喜歡的、自由的、開放的環境,引導幼兒自主地進行活動,培養幼兒積極主動、活潑開朗的個性,促使幼兒樂意和他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

四、各活動區域分目標

1、美工區:喜歡參加美工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演。

2、科學探索區:樂意用多種感知周圍的物品、現象,瞭解物品的顏色、大小、形狀、數量、方位等明顯特徵,嘗試簡單的比較、分類,喜歡操作、擺弄,嘗試提問和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

3、表演區:喜歡用身體動作來表達自己想

法和各種思想,做有規律的動作,能用聲音、動作自由、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4、娃娃家:喜歡和同伴一起做遊戲,學會分享、等待與輪流,體驗與教師、同伴共處的快樂,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動規則。

5、閲讀區:喜歡看圖書,並願意把看到的內容講給小朋友聽,在講講看看中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豐富詞彙。

6、點心店:通過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結累,特別是吃點心的事例,模仿點心店師傅的工作。大膽地製作,熱情的招呼,鍛鍊幼兒開朗的性格和體驗遊戲的快樂。

五、區域之間的聯繫

加強區域間的配合,滲透,相互促進。不同區域雖然是相對獨立的,但它們之間可以相互聯繫起來,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使幼兒保持活動的興趣。比如引導幼兒在美工區印小魚等送到娃娃家,製作花環送到表演角。幼兒對這些活動會很感興趣,在做做玩玩中能輕鬆地得到了相應的知識。

六、活動開展內容暫定

第一到三週為準備階段,第四周起為幼兒自主開展遊戲活動

1)美工區:蘋果、香蕉、印章畫(蘿蔔)、手指畫、毛筆畫、小汽車、小房子、輪船。

2)科學探索區:鹽不見了、平衡(天平)、往瓶中灌水、泡S豆、聲音振動、沉浮。

3)表演區:節奏練習、小魚遊、小花舞、小鳥飛、小鴨舞、小孔雀、創編。

4)娃娃家:我和爸爸媽媽是一家、招待客人、爸爸媽媽去上班。

5)閲讀區:我喜歡看圖書、看地圖找家、我叫XXX、我給你講故事。

6)點心店:餅乾、湯圓、饅頭、水餃、包子、蛋糕。

七、加強指導,為幼兒營造一個寬鬆的心理環境

在區域活動中要重視講評,以講評推動活動的深化。小班幼兒評價能力差,開始可先組織幼兒説説:你今天玩了什麼?和誰一塊玩?以後逐步引導幼兒説説:你是怎樣玩的?誰玩得好?為什麼?讓幼兒在講評中把自己的經驗感受與同伴分享,體驗成功的快樂,發展

口語表達能力。而教師的講評則以表揚、鼓勵為主,推廣幼兒的成功經驗,把活動中的不足之處告訴大家,提出新的遊戲要求和規則,使幼兒在愉快、自信的感覺中結束,並激發幼兒下一次繼續活動的願望。

八、活動時間:

週一、週三、週五上午10:00DD10:40

週二、週四下午15:45DD16:25

篇11:區域活動反思

區域活動又開始了,今天我們要求孩子利用不同材料製作小豬,崢崢選來選去拿了一個土豆作為小豬胖胖的身體,可身上什麼也沒有,怎麼辦呢?我就鼓勵他自己想辦法解決。於是,他選了一張黃色的彩紙來做小豬的鼻子等各部位的器官,並貼了兩隻大耳朵、一個大鼻子、又畫了兩隻小眼睛,接着開始做小豬的四隻腳了,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他做着做着就停下來了,想了一會,還是不行,他走到我跟前對我説:“老師,我的`小豬為什麼腿都瘸了呀?”我看了一下他們桌子上都有幾個小的土豆、山芋,就對崢崢説:“你去找一找,哪些東西比較小點,能夠做小豬的腿的?”他開始找了一會沒找到,於是動翻翻、西翻翻,突然發現了一小土豆,正好可以做小豬的腿,困難解決了,他又開始做了……不一會,崢崢開心地對我説:“老師,你看這是我做的小豬。”我及時表揚:“你真棒!”

反思:

我覺得在我們各個主題活動的開展中,不斷地在區角活動中增添與主題活動相關的材料,讓孩子隨着主題活動的開展而有東西可操作,有東西可玩,讓孩子自由選擇操作,發揮孩子的自由想象。在孩子遇到問題時,我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發展孩子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孩子再一次遇到問題時,我又適當進行引導,還是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聰明的孩子一點就通,想到了好辦法。孩子在製作後體驗到了製作的愉快與成功的喜悦。教師及時對孩子進行表揚,更是讓孩子無比的激動與興奮。

在幼兒園,每個大班他們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東西,切實在開展區域活動,充分發揮區角的作用,併合理佈置有自己班特色的區域活動區,如:表演特色區、建構特色區、體育特色區。在不同的區域發展孩子不同的技能,這與集體活動的單一技能目標相比豐富許多。幼兒正是在這些區域活動中增長了知識,使區域活動與集體活動相互銜接,優勢互補。

在區域活動的材料投放中教師不僅根據教育意圖提供符合月份目標和幼兒發展需求的材料,而且考慮了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開發性。如益智區的飛行棋、跳棋、撲克牌等。表演區的各種頭飾、自制的相關道具。讓幼兒通過豐富的材料媒介來大膽地表現自我,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性。又如手工區:為幼兒又投放了一次性桌布、彩紙、漿糊、剪刀等,啟發幼兒運用不同的材料製作春姑娘的衣服,激發幼兒的製作興趣。

與此同時,活動材料不僅分期分批地不斷更新,由易到難,不斷吸引孩子主動參與活動的興趣,使他們始終保持一定的新鮮感,獲得新經驗。而且在設置區域時,能注重引導幼兒參與,根據幼兒的認識特點、興趣及月份目標,通過與幼兒共同探討來“生成”活動區域內容,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如:在活動前,老師出示了一個紙做的小機器人,小朋友感到特別的感興趣,老師就與幼兒共同探討與以往畫的機器人有什麼不一樣?這個機器人是怎麼做的?這樣,根據幼兒的求知慾望“生成”的認識活動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區域活動中,恰到好處的師幼互動是最重要的。活動前,老師與幼兒共同回憶上次活動中碰到得問題和獲得的經驗,以便使幼兒能在原有得基礎上得到更大得發展。同時老師詳細介紹了新投入的福娃棋盤,使幼兒能大膽地嘗試新內容;活動中,老師請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區域,讓幼兒做主,成為區域的主人,讓幼兒按照自己的的意願和能力,操作擺弄各種材料,進行個別化的自主學習或商量式的共同探索學習。區域活動中,既考慮到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干擾,從而使幼兒能專注投入某一活動,探索問題,如:幼兒在記錄自己的脈搏時因為旁邊區域聲音太吵而未完成活動,把此區域與比較吵鬧的區域都設置在了一起,動靜分區有點不夠合理,以後應當進行一些改進。活動後老師與幼兒一起交流活動的感受,使其能進一步體驗倒成功得喜悦。同時有針對性的對某一活動內容進行詳細的分析,如:在記錄鐘點時,教師能不厭其煩地為幼兒介紹兩種不同的記錄方法,並提出“為什麼有兩種記錄方法?”的問題,從而留下了更有利於活動開展的軌跡性材料。

通過這次觀摩學習,使我認識到區域活動能讓孩子學到更多的東西,讓每個孩子都能主動學習,主動參與,老師是區域活動的控制者、觀察者、指導者、完善者,在體現孩子的自主性的同時,也發揮了我們老師的作用。

篇12:區域活動反思

中班語言《又…又…..》教學反思

孩子上中班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經常聽到家長來傾訴孩子在傢什麼事都不做,不會自己吃飯,不會自己穿衣,自己的玩具不會整理等等。於是我們老師天天在學校鼓勵孩子,你們是中班的哥哥姐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似乎這些話説多了也不怎麼見效。通過學習用《又….又…》説話這節活動課,孩子們慢慢感受到了自己的能幹。在家裏自己的事情自己學着做,開始慢慢學會了自己疊衣服、自己吃飯等等。

在活動中我首先用了提問的方式導入,“你們會幹些什麼”對幼兒進行提問,讓幼兒為活動中看圖説話做了很好的鋪墊,同時也讓幼兒切實感受到自己是個有用的好孩子。

活動前教具的準備:我根教材的內容用圖片的形式表現出來,很快地引導幼兒理解並掌握了畫面的大意,輕鬆地解決了活動的重點。在教師的引導下,活動中幼兒能將自己會做的事、身邊的物品進行簡單的講述和比較,並讓幼兒説説“自己在家會做哪些事”讓幼兒自由説説,滿足了孩子們我要説,我想説的慾望。接着我就藉助課前準備的圖片有序地一一出示,這樣幼兒就能很容易的看着圖片把意思説出來。在活動中帶孩子們跟讀,還採用齊讀的方式,提高了幼兒閲讀畫面的興趣,幫助幼兒掌握句型。

整個活動,幼兒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情緒高漲,注意力集中,孩子們正是在我創設的這個寬鬆的語言環境中發展了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並樂意與人交往。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連續性的過程,需要教師把幼兒語言的發展滲透到各個領域的教育中去,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促進幼兒語言發展。 可我在活動只抓住了幼兒的好吃好動的特點進行講述,卻把忽視了教師的言行舉動,只是我突入到孩子們中去,教師的文明舉動卻忽視了。在下次開展這樣的活動時,我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

篇13: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

1、資料

2、投放材料:找圖形

3、活動目標:每組學會輪流玩玩具,學會新玩具的玩法。

4、活動過程:經過上週的情況,我覺得每組人輪流玩玩具會更好,這樣就每個人可以玩每種玩具。

第一組:數字口袋

第二組:找規律

第三組:拼圖

第四組:小貓釣魚

第五組:找圖形

第六組:多功能包

教師觀察幼兒遊戲情況,十分鐘交換玩具。

5、反思

這種輪流的方式好,但也不是對每位幼兒,有些幼兒早能掌握,比如謝靜,她玩的玩具都能掌握的很好,而且每次都能很早的掌握。有些幼兒不能掌握的很快和還好,比如李欣,她拿到玩具不知道怎麼玩,要看到別的幼兒玩她才會去看看玩玩,而且玩了一會就不去玩了,就開始打擾別的幼兒了。

篇14: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

隨着幼兒教育方式的深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越來越受廣大幼兒工作者的歡迎,也越來越能在教學過程中體現教育的價值。

在眾多現代靈活的教育中,區域活動成為了一種趨勢,它給予幼兒自由的遊戲空間和自主的遊戲氛圍,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平台。同時它具有靈活性,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實施個別化教育的有效形式。當然在區域活動中,會出現各種的問題。在這兒,我根據自己的一些教學中的感受和心得總結一些常見的問題。

1、活動的規則、環境與目的

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教學更是如此。在為幼兒營造一個好的區域活動的環境時,作為教育工作者更要制定出幼兒可以理解能夠遵守的區域活動規則,逐步建立起班級區域活動的有序環境。如此,才能達到活動的目的,幼兒才能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活動內容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探索和交往。

2、活動的指導

由於幼兒年齡較小,一些還不能完全的.理解,沒有老師正確的引導,很大程度上是達不到幼兒教育的教學成果的。首先,在活動材料的準備上,我們必須觀察幼兒對材料的態度,適時的更新和豐富活動材料,以至於不讓幼兒有枯燥感,增加活動的趣味性,其次,老師在活動中要明白幼兒才是活動的主體,我們只是“綠葉”,活動本來就是幼兒自我發展,自我想象,自我探索的過程,過多的干預反而達不到教學效果。最後,活動中,老師要仔細的觀察,同時進行適度的交流,在點滴中瞭解幼兒的內心。

3、活動的講評

區域活動後的評價,我個人認為十分的重要。在講評中,我們可以從自我的評價和幼兒的評價兩方面出發,進行自我的總結。當然,還有很多的小問題也是我們教學工作者應該注意的,希望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篇15:幼兒園區域活動反思

區域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的目標和幼兒發展的水平,有目的地創設活動環境,投放活動材料,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願和能力,以操作擺弄為主的方式開展個別化的自主學習活動。為了讓幼兒在區角活動中得到鍛鍊和學習,我省開展了幼兒園區角活動評比.三月份我們鐵東區選取了8所幼兒園參加評選,教工幼兒園和旭虹早教幼兒園被省裏抽檢.這次活動從去年開始就進行了,我們除配合市初檢外,還多次下到幼兒園進行指導. 通過這次檢查指導,使我對幼兒園活動區的活動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和提升.下面是我的幾點反思:

一、教師活動前的用心準備使我很受觸動

準備是第一環節,其中包括區域環境的創設和區域材料的準備。在區域活動中,活動環境和材料是活動成功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在與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會獲得經驗和知識。教師充分利用特定的空間和四周牆壁展示與課的主題相關的資料、照片或孩子的美術製作作品。比如“巧手區”:使用湯勺勺豆子、繫鞋帶、編辮子等;“益智區”:用小木棍排序粗細長短、加減編應用題等;“表演區”:蚌殼做成沙球,竹塊做成快板等進行打擊樂等。教師的用心準備給孩子提供了創造和學習的空間。

二、教師有目的的組織與指導使幼兒玩得開心

組織與指導是區域活動的主體部分,在這個環節裏,活動完全是自由的。幼兒自主地選擇遊戲材料,選擇活動內容和合作夥伴,按照自己的想法意願進行遊戲。在活動中教師完全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幼兒創造性地、主動地活動,推動和激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幼兒的主動參與和教師的協助參與使區角活動變得更有興趣性和教育意義.幼兒玩得非常開心!

三、活動後的總結評價恰當好處

總結評價是開展區域活動的第三個環節,也是區域活動的結束環節,這一環節的目的在於引導幼兒自發自願地進行交流、討論,積極表達情感、共享快樂、共解難題提升經驗。提供充分表現、交流、學習的機會,同時激發其參與再次活動的慾望。評價的結果也往往影響到幼兒以後活動的情況,評價對幼兒進一步發展有一定的導向作用,因此,教師在評價中很注重幼兒創造性的發展。教師運用多種評價方式進行評價總結,有全班進行的,由分組討論的,還有讓幼兒自己評價的,也有老師指點迷津等。 幼兒的自主評價和教師的全面評價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使區域活動的過程感覺很完整。

區域活動是幼兒最快樂的活動,如何創造一個適合幼兒主動發展的環境,如何進一步調動幼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更好地為幼兒的主動發展服務,是我們幼兒教師努力要做的.作為教研員我們要給教師創造更多的平台進行展示和交流,不斷地進行研究,使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得到學習和發展.

篇16:小班區域活動反思

關於區域遊戲中的指導

在一次遊戲講評中,我們以棉花楊和棒棒糖作為溝通點,棉花糖是軟軟的,易變性。能夠變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在本次遊戲中,我們讓小朋友們想象自我就是一個大大的棉花糖,變成各種各樣的形狀,一會是小白兔,一會是大灰熊,讓小朋友們充分的發揮自我的思想,可是小朋友主要還是跟着我們所變的形象改變,缺少自我的想象力。

反思:小班的孩子是好模仿的,他們喜歡模仿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在這種主角遊戲中,我們教師能夠以一種主角來參與到孩子們遊戲中去,從而更深入的觀察孩子,進一步地指導孩子

篇17:小班區域活動反思

關於區域遊戲中的講評

在一次遊戲講評中,我和孩子們交流的是的是小蘋果,這些小蘋果早早起來做早操,於是我就把這個作為一個交流的點了。當我把蘋果拿出來給孩子們看的時候,孩子們都説好看,蘋果是紅紅的,圓圓的。於是我啟發到,“這些蘋果裏面藏着一個祕密呢?你們發現了嗎?”孩子們還是沒有發現問題,於是我又問了一個問題“我們仔細看看,這些蘋果是怎樣排隊才能更好做早操呢?”有個別本事強的孩子是能夠説出來了,可是大部分孩子還是不能到我想要的那個點上來,我的目的是想讓他們自我發現這個排序規則,可是卻沒有到達這個效果,為什麼呢?原因之一,因為以前很少有關於排序這樣問題的交流,使得孩子很難明白教師的意圖;原因之二,也可能是我講評的方式與孩子們當下的經驗是不相貼合的,確切的説與孩子們的年齡特點是不貼合的。

反思:對於小班遊戲中的講評,異常是技能性的講評,我們想讓孩子自我發現一些問題的時候,是不是能夠供給一些能夠比較的東西,讓他們在比較去發現,如果我們單純的只是一樣東西擺在那,然後讓孩子們去發現問題對於正處於具體形象思維的小班孩子來説還是比較困難的,所以當我出示一條有規律排序的項鍊的同時,我還能夠出示一條無規律排序的項鍊,有了這種視覺上的比較,孩子們應當是更能夠發現問題的。

篇18:小班區域活動反思

在幼兒園學習的日子,每個孩子都喜歡區角活動,在整個區角活動中,小孩子都玩得很開心,很盡興,可是由於他們年紀小,沒有任何生活經驗,如果沒有我們教師的正確引導,整個區域活動就會很亂,很沒有紀律性,並且也沒有目標。不僅僅孩子們學習部到任何知識,還會養成自由散漫的生活習慣,所以區域活動時,我們教師應進取引導。在開展一系列的區域活動中,教師之間應更好的制定活動區的資料,平時工作活動時,大家各自的分工,相互怎樣合作,活動需要的配合,我們都要做一系列的安排。確保在各項活動中,順利、有頭有序。

在活動中我們教師還應努力觀察孩子的各項行為,活動時我們及時發現他們的困難在哪裏,隨時糾正,或下次改善。活動評價完了我們還要就本次區域活動做一個交流,相互瞭解孩子在其他區角的表現。

我們把最初定的特色計劃中關於遊戲、區域活動的目標細化。具體分配到每個月,細化到每週,同時我們經過每次活動讓幼兒首席區域,瞭解區域活動。引導幼兒自主選擇區域活動,活動中不隨便更換自我選擇的區角,逐步培養對活動的堅持性。經過近期的活動,目標基本到達。

關於區域遊戲中的隱性暗示

為了進行合理的區域遊戲佈局,我們教師往往會在區域遊戲中設置一些隱性暗示的東西,以此來幫忙孩子更好的進行遊戲,區域遊戲也能夠更加的均衡。比如,為了控制好一個區域的遊戲人數,教師往往可能會在一個區域添一些輔助性的東西,進來遊戲的孩子必須戴着這個東西,當這個輔助性的東西沒有了的時候,其他孩子就不能進來了。

反思:區域遊戲中隱性東西的添放有時候是能幫忙孩子更好的遊戲,可是我們在投放這些輔助性的東西之前應當研究到其價值所在,研究到孩子的年齡特點,如果不適合孩子當前本事發展的水平,那麼這些東西的投放反而會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所以不管是區域環境的創設還是區角材料的投放乃至這樣一個小小隱性暗示工具的投放都要研究到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的年齡特點應當是我們開展活動、設計材料的首要出發點。

篇19:大班區域活動反思

區域活動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有相對寬鬆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在開展區域活動中,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發展需要及主題目標,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共同參與設置各種區域。同時,我們還為幼兒提供了具有多用性和開發性的遊戲材料,並以同伴的身份對幼兒加以適時的點撥指導。通過一年的實踐探索,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師生互動,設置區域

區域的設置直接影響幼兒活動的效果。在設置區域時,我注重引導幼兒參與,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生成”內容

2(公安局學習十九大精神心得體會及感受).解決問題。

針對某些區域活動中人過多過擠的現象,我引導幼兒通過分析和討論來重新設置區域數量,更換區域內容,增添遊戲材料。在解決各種問題的過程中,幼兒的`團體精神,操作能力,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培養。另外,我們也通過持卡入區的辦法來限制某個區域的人數。這種辦法既解決了人多擁擠的問題,也培養了幼兒的規則意識,豐富了幼兒的交往經驗。通過討論,讓幼兒理解各個區域要動靜隔開,減少干擾因素。

二、投放開放性的材料

區域活動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過遊戲材料來實現的,活動材料可直接影響幼兒活動的質量,關係到幼兒發展的速度和方向。因此,教師應善於根據教育意圖提供符合月份目標和幼兒發展需求的材料,要考慮材料的多用性、安全性和開發性。讓幼兒通過豐富的材料媒介來大膽地表現自我,充分發揮想像力和創造性。另外,充分利用自然物和廢舊物品製作玩具的做法值得提倡,如在科學探索區投放塑料袋、木塊、各種小石頭、泡沫塊、磁鐵、等。這些自然物和廢舊物品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幼兒又能時時玩出新花樣。

三、以同伴的身份參與活動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應留意觀察每個幼兒的興趣、操作情況、自主性及交往能力等,針對所出現的問題,選擇恰當的機會參與幼兒的活動,與幼兒共同探索,發現、解決問題,做幼兒的支持者和引導者。

現代幼兒教育的主題內涵是’以幼兒發展為本’,而幼兒發展的核心實質就在於其主體性的發展,主體性是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與個性化發展的基礎與支柱。即充分體現了我們在幼兒園遊戲實踐領域率先向綜合性、整體性、超前性方向努力!

篇20:大班區域活動反思

幼兒園開展區域活動,我為此做足了準備。活動程序在腦子裏過了一遍又一遍,生怕遺漏哪個環節。因為幼兒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所以我在材料準備上更是花足了心思。特別是在自主遊戲環節,為了避免出現爭搶遊戲材料的情況,我在每個遊戲區角投放了足夠種類、數量的玩具和材料。為了避免幼兒擁擠,我把活動室中所有空間都利用起來了,小書屋、計算區、建構區、體育區、手工紡等區角讓整個活動室都生動起來。充分的準備給了我順利開展半日活動的信心。晨區活動開始了,孩子們看着琳琅滿目的玩具和材料,興趣都十分濃厚,勁頭十足,我樂在心裏。於是,我放手讓幼兒自己去選擇區角進行遊戲。可接下來的情形出乎我的意料。眾多的區角,讓孩子分散開來了,每個區角里最多隻有三五個孩子。看到那麼多玩具和材料,孩子們便拿起玩具自顧自玩了起來,根本顧不上和同伴交流,更別説區角之間的互動了。很多孩子不停地調換着玩具、材料,拿起一個玩具擺弄兩下,再換其他的來玩,始終靜不下心來。看到這種情況,我急忙來到建構區,提醒幼兒,原本以為孩子們會把注意力轉回到遊戲角色中來,誰知孩子們你推我我推你的,誰也不讓着誰,繼續搶着玩具。我看到一些幼兒把區角里的玩具都擺弄了一遍後,開始把目光投向其他區角的新材料上,而語言區、小書屋等幾個新材料較少的區角漸漸遭到了冷落,幾個新材料較多的區角聚集了很多幼兒,於是,材料出現了短缺,我一直想避免的爭搶場面還是出現了。

活動雖然結束了,卻給我帶來了很多思考。在活動前做足了準備,提供了豐富的遊戲材料,是否一定能讓幼兒有規則地開展遊戲呢?從上述案例來看,答案是不一定。於是活動後我想了一個好辦法,要想幼兒不“扎堆”地遊戲,我給每位幼兒都做了一個“進區卡”,又在每個區域粘上了掛鈎,幼兒要想進入區域遊戲必須拿上“進區卡”才能進入自己想玩的區域,一但本區域的掛鈎掛滿了進區卡,你只能去別的區域活動了,這樣幼兒不僅能在自己喜歡的區域活動,也不影響別的幼兒了。

區域活動又開始了,今天我們要求孩子利用不同材料製作小豬,崢崢選來選去拿了一個土豆作為小豬胖胖的身體,可身上什麼也沒有,怎麼辦呢?我就鼓勵他自己想辦法解決。於是,他選了一張黃色的彩紙來做小豬的鼻子等各部位的器官,並貼了兩隻大耳朵、一個大鼻子、又畫了兩隻小眼睛,接着開始做小豬的四隻腳了,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他做着做着就停下來了,想了一會,還是不行,他走到我跟前對我説:“老師,我的小豬為什麼腿都瘸了呀?”我看了一下他們桌子上都有幾個小的土豆、山芋,就對崢崢説:“你去找一找,哪些東西比較小點,能夠做小豬的腿的?”他開始找了一會沒找到,於是動翻翻、西翻翻,突然發現了一小土豆,正好可以做小豬的腿,困難解決了,他又開始做了……不一會,崢崢開心地對我説:“老師,你看這是我做的小豬。”我及時表揚:“你真棒!”

反思:

我覺得在我們各個主題活動的開展中,不斷地在區角活動中增添與主題活動相關的材料,讓孩子隨着主題活動的開展而有東西可操作,有東西可玩,讓孩子自由選擇操作,發揮孩子的自由想象。在孩子遇到問題時,我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解決,發展孩子自我解決問題的能力。當孩子再一次遇到問題時,我又適當進行引導,還是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聰明的孩子一點就通,想到了好辦法。孩子在製作後體驗到了製作的愉快與成功的喜悦。教師及時對孩子進行表揚,更是讓孩子無比的激動與興奮。

觀察記錄:

開展區域活動的時間又到了,孩子一切就緒,就待老師發號施令了。為增加孩子們開展區域活動的興趣,我會定期在區角添加一些活動材料,在每次活動前都會向孩子介紹新玩具。這次區域活動我沒有給孩子們分配區域,而是讓他們自由選擇區域開展活動。基本上每次區域活動都是給孩子們分配好區域內容,時間久了會讓活動很死板,顯得侷限性。但要是突破原有的活動模式,我難免會對活動有很大的擔憂和顧忌。我們班的孩子都非常的活躍,這樣把它們放散開去,會不會亂成一團,以至一發不可收拾?沒有指定性,會不會有爭搶玩具的現象?這樣那樣的問題在我的腦海裏呈現。當然,在活動前對孩子們的活動教育是不可缺少的。活動開始了,孩子紛紛選擇區域、材料、同伴遊戲了。

一開始的時候還有很多小朋友來問我:“老師,xxx玩具可以玩嗎?”“可以,區域裏的材料都可以玩,但是要保護好這些玩具,玩好要整理好。”劉熙、貝貝、思雅幾個人在位子上認真的玩編織“蘋果、西瓜、籃子……”這是新加入的玩具,孩子還不怎麼會編織,於是我稍稍進行指導。之後我再去觀察發現他們根據範例及我的指導已經編織的很完美了。孩子的仿編能力已經達到了一定的程度。鄧楠天、黃瑩、高穎幾個在玩辦家家。看着她們的情景表演,我是既佩服又好笑。佩服的是,由於材料有限,孩子自己創設材料。她們把外套豎直抱在懷裏當做小寶寶,自己折碗筷等。好笑的是,她們完全投入到情景中,學着大人的行為舉止,學的有模有樣的,真乃是一位位的小大人啊!可見她們平時關注大人的行為舉止,大班的孩子有着很強的模仿慾望。有的孩子這個玩了會整理好又換了地方,有的孩子邀請其他的孩子進入自己的區域遊戲,有的孩子在觀看他人遊戲。

觀察反思:

活動開展的'很順利,我之前的多種顧忌全然消失,沒有亂哄哄的現象。意想不到的是,這樣開放式的活動反而使活動更有生趣,孩子們可以自由選擇區域、選擇材料、選擇夥伴,反而顯得井然有序了。發現孩子們有着自己的人際交往,行為模式,遊戲方法,而作為老師的我則在旁觀察他們的言行舉止,適當的時候進行指導給予幫助。在我的關注指導下,孩子玩的很投入很開心,但願時間在那一刻多停留會。形式多樣的區域活動有助於孩子游戲的興趣,在活動上有深層次的突破,在以後的活動中我也將會嘗試新的活動形式,讓活動變得更有意義。

在區域活動中,教師是觀察者、引導者。我們支持、鼓勵幼兒自發地探索和操作材料,根據幼兒在區域中的表現,隨時給予一定的幫助、指導。

我們建立區域活動常規,引導幼兒自主地進行區域活動,培養幼兒自主自律能力為了讓幼兒適應區域活動能獨立地參與,我班兩位老師和一位保育員在區域開放時間分散到各個區域進行有目的的指導,教師對幼兒每一點創造都表示欣喜,給予鼓勵,為幼兒創設一個輕鬆和諧的環境。另外,在區域指導中,我們加強區域間的配合,滲透,相互促進。不同區域雖然是相對獨立的,但它們之間可以相互聯繫起來,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使幼兒保持活動的興趣。

如我們引導幼兒在美工角印小魚等送到娃娃家,製作花環送到表演角;數學角引導幼兒學習有規律地排序,將有規律裝飾的項鍊送給娃娃家的娃娃等。幼兒對這些活動很感興趣,在做做玩玩中輕鬆地得到了相應的知識。

篇21:大班區域活動反思

區域活動創設的是一個豐富多彩、多功能、多層次的遊戲活動,它具有自由選取的條件。並能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觸貼合自身特點的環境,並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區角活動最大的特點在於:它給予幼兒自由的遊戲空間長自主的遊戲氛圍,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同時它具有靈活性,能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是實施個別化教育的有效形式。因此,區角遊戲是孩子們的最愛。

每當孩子們進入遊戲區,很快就進入了主角。他們有的看書、有的下五子棋、有的開心的搭積木、玩插塑……他們常常將搭好的積木拿給我看,並開心地告訴我自己搭的是大炮、飛機、寶塔……看着孩子們一個個快樂地玩着,我也很開心。因為在這個環境中,孩子們能夠盡情地發揮,盡情地釋放盡情地構思他們的奇思妙想。所以,每當進行區域遊戲活動時,孩子們就會高呼“萬歲”,很快就融入其中,盡情地享受遊戲帶來的快樂。因為在那裏,他們是區角的主人,伴隨他們的`是愉悦、快樂、興奮和滿足。培養了他們自我發展的興趣,這也是我們最初的目的。在此過程中,我們能從多方面瞭解孩子,敏鋭地觀察孩子之間的差異。從而因材施教,更有效地開展教育活動孩子。

但是在區角活動中,我們也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問題。

問題一:準備了許多材料,孩子們卻不理會,或操作馬虎。出現這種現象,其原因可能是活動本身缺乏趣味性、單調枯燥,操作活動難度大(或過於簡單)。我們嘗試增加活動的趣味性,適時地調整活動材料,除了思考教育的需要外,幼兒興趣及發展的需要也能忽視,透過與幼兒共同商量,更新豐富材料,讓幼兒感受到自己是區域活動的主人。當然,區域活動的材料還應具有層次性的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顧及到幼兒的個體差異。

問題二:我們可能指導不當,或急於指導,讓孩子自主探索的機會悄然流失,使區角活動喪失了應有的價值。要解決此類現象,首先我們應樹立幼兒是區角活動主體的觀念,只有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幼兒才能充分體驗自身的存在價值,更好地獲得發展。在區角活動中,活動的整個過程主要是一個幼兒自發生成、自由想象,用心創作長大膽表現的過程,要給幼兒留出充分探索、質疑的時間和空間,在活動中給予用心的期望。

透過對幼兒園區域活動的教研學習,我們明白所謂區角活動,簡單地説就是小組或個別活動,也就是教師根據教育目標,有意識地將整體活動範圍分割成小區活動活動空間,有目的、有計劃地投放材料,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選取活動資料和活動夥伴,主動地進行探索和交往。在此過程中,教師就應及時的分析反思,在觀察指導的基礎上,做好觀察記錄長進行理論、實際的分析。在這其中,能夠從兩個方面思考:一是教師自己,環創是否適宜,佈局是否合理;材料帶給上是否要做調整;遊戲中的介入行為是否及時、適時,對幼兒的遊戲是否有推動作用。二是幼兒:孩子的興趣在哪裏,遊戲中需要幼兒積累怎樣的經驗,幼兒是否已經具備幼兒在遊戲中的效、合作等到達怎樣的水平,還存在什麼問題,需要怎樣的幫忙......有了分析反思,才能體現指導的價值,幫忙我們不斷髮現區活動的價值,促進幼兒在自主遊戲中得到進一步發展。

同時,我們還能夠進一步將主題與區角有機結合,互相滲透,使主題在區角中生成和發展,使區角在主題背景下豐富和深入,體現課程資料的整體性,促進幼兒整體性發展。

標籤: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vkkqg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