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高一語文教學心得(精選多篇)

高一語文教學心得(精選多篇)

第一篇:高一語文教學心得

高一語文教學心得(精選多篇)

日子過的很快,恍惚間高一的時間已經過半,回想去年的今天正在全力以赴備戰大學聯考。今年雖然教高一,但並沒覺得身上的擔子輕多少。不教高一已經6、7年了,習慣了高三大量做題、總結、歸納的教學模式,所以剛下高一時感覺自己還真有點手足無措。還好,經過大半個學期的努力,現在已經適應了高一的教學模式,兩個班的語文成績也在高一的四次考試中一次比一次進步,此次成績的取得是我和孩子們努力奮鬥的結果。回顧高一上半學期的教學我有以下心得和大家分享:

1.首先要做一名孩子們喜歡的老師,要有廣博的知識、嚴謹的教學態度、良好的生活心態,讓學生們在老師的言談舉止中時時刻刻感受語文的美麗。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儘可能的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多補充一些課外知識,既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又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

3.採取多種教學模式,如討論式、探究式、師生互調式等多種課堂模式,轉換教學思路,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4.課堂提問設計儘量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特別是中等生,要及時鼓勵,多用讚語。

5.課本中知識點要細講,講透;課外多補充一些好的文章讓學生欣賞。

6讓學生養成練筆的習慣,多寫隨筆,讀後感。

7.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和兩位年輕的班主任溝通,獲得了他們很大的支持。

不足之處:

1. 高一學生大部分學習不自覺,主要靠老師督促,所以有時作業不能及時檢查到位。

2. 因時間、精力有限,所以有時和學生交流溝通的少。

3. 缺少持之以恆的決心,沒能讓孩子們堅持每天練字。

4. 時間、精力有限每一堂課不能精益求精。

基於以上的不足,在下學期的工作中,我會努力改正,查漏補缺,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當中去。

高一語文教學心得(2):

高一語文備課組已連續多次被評為“示範性集體備課組”,這在我們高一語文備課組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我們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首先離不開校領導及年級領導的重視和大力支持,其次離不開各位老師的辛勤工作,這是高一語文組全體老師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各位老師集思廣益、集體智慧的結晶。各位老師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帶着為學校負責、為家長負責、更為學生負責的態度,積極備課,組織教學,所以我們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績。

大學裏我們(內容來源好 範文網)雖然學習了專業知識,具備了應有的專業素養,但關於教學設計、教師自身的發展、學生的實際情況等都瞭解的不夠。在面對實際的教學活動時,我們更多的是缺乏經驗,有時候忽略了學生的程度和接受能力,還有就是教學設計的針對性也不是很強,所以教起課來很吃力。通過這幾次備課活動,我們聽了有經驗老師的講解與討論,並向他們請教了一些教學上的難題,從而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及時改進了教學方法和策略。我們爭取再接再勵,把教學效果提高上去。

備課活動確實讓我們長了很多見識,在下面備課時,我們是儘量把要講的知識點教給學生們。但是在各位老師集體備課一塊討論時,卻發覺自己做的還不夠。比如《氓》中“體無咎言”的“言”字在文中到底作何解釋,是做實詞還是虛詞講。如果不是老師提出來,可真要把它忽略了。或許有人認為這太簡單了,沒必要拿出來討論,這是不對的。工作在第一線的老師在授課時,正因為有這種嚴謹、細緻、咬文嚼字的態度與精神,我們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從而改進教學。集體備課就是讓各位老師就教材理解和如何組織教學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這樣大家就都有收穫,同時討論的過程也是老師們思想碰撞交流的過程。做學問不能閉門造車,要懂得交流看法與心得,這樣才能共同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在討論《采薇》時,李傑明老師就邊塞詩的主題內容做了七個方面的總結,可謂是鞭辟入裏;劉國東老師就《采薇》最後一段是不是“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讓老師們展開討論,老師們也都説出了自己的見解,非常獨到。《離騷》老師們都覺得不好講,聽了張繼華老師對離騷的講解思路和策略,我們猶如醍醐灌頂,一下子思路就打開了。再如第一單元都是寫景狀物散文,老師們把以前的教材和現在的做了一下比較,一致認為新課改下我們的教材更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把更多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多讀多體味,提煉出自己的見解。同時也讓學生們體味文章的審美特徵,讓學生自己參考名家手法進行創作。

備課時,就作文和單元測試題問題,老師們也作了一致的規範性要求。單元測試題的模式要向大學聯考試題模式靠攏,作文的評分細則也仿照大學聯考評分細則,從而讓學生們能進行規範練習。這段時間確是學了很多東西,備好課是講好課的前提,備課活動也讓我們收穫很多。以前不明白的,現在在有經驗教師的幫助下理解的更透徹了。自己備課時忽略的知識點,在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點撥下更加明確了,這樣在給學生講解時就不會遺漏知識點,做到了有的放矢。

語文學科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教師在傳授學生知識時,不僅要做到授業解惑,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境界,拓寬思路及眼界。備課時不管是對字詞的深挖掘,還是對文本的反覆賞析與品味,以及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都體現了語文的性質。弄懂字詞的含義,讓學生們掌握好終身學習的工具,以便在以後學習中更好的進行閲讀;而對文本的解讀,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對審美意境的把握,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則側重於對學生們人文內涵的培養。一名好的語文老師,一定要在這兩方面下功夫。

集體備課是一種開放性的學習過程,無論對老師還是學生都是一種促進作用。俗話説:“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集體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集思廣益才能讓我們的教學活動安排的更合理,讓課堂更充實,讓學生學到更多的內容。

在這裏衷心的感謝各位老師對我們的點撥與幫助,我們將終生受益。

第二篇:高一語文教學心得

高一語文教學心得

日子過的很快,恍惚間高一的時間已經過半,回想去年的今天正在全力以赴備戰大學聯考。今年雖然教高一,但並沒覺得身上的擔子輕多少。不教高一已經6、7年了,習慣了高三大量做題、總結、歸納的教學模式,所以剛下高一時感覺自己還真有點手足無措。還好,經過大半個學期的努力,現在已經適應了高一的教學模式,兩個班的語文成績也在高一的四次考試中一次比一次進步,此次成績的取得是我和孩子們努力奮鬥的結果。回顧高一上半學期的教學我有以下心得和大家分享:

1.首先要做一名孩子們喜歡的老師,要有廣博的知識、嚴謹的教學態度、良好的生活心態,讓學生們在老師的言談舉止中時時刻刻感受語文的美麗。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儘可能的調動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多補充一些課外知識,既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又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興趣。

3.採取多種教學模式,如討論式、探究式、師生互調式等多種課堂模式,轉換教學思路,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4.課堂提問設計儘量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特別是中等生,要及時鼓勵,多用讚語。

5.課本中知識點要細講,講透;課外多補充一些好的文章讓學生欣賞。6讓學生養成練筆的習慣,多寫隨筆,讀後感。

7.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和兩位年輕的班主任溝通,獲得了他們很大的支持。不足之處:

1. 高一學生大部分學習不自覺,主要靠老師督促,所以有時作業不能及時檢查到位。

2. 因時間、精力有限,所以有時和學生交流溝通的少。

3. 缺少持之以恆的決心,沒能讓孩子們堅持每天練字。

4. 時間、精力有限每一堂課不能精益求精。

基於以上的不足,在下學期的工作中,我會努力改正,查漏補缺,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當中去。

高一語文教學心得(2):

高一語文備課組已連續多次被評為“示範性集體備課組”,這在我們高一語文備課組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我們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首先離不開校領導及年級領導的重視和大力支持,其次離不開各位老師的辛勤工作,這是高一語文組全體老師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各位老師集思廣益、集體智慧的結晶。各位老師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帶着為學校負責、為家長負責、更為學生負責的態度,積極備課,組織教學,所以我們才能取得今天的成績。

大學裏我們雖然學習了專業知識,具備了應有的專業素養,但關於教學設計、教師自身的發展、學生的實際情況等都瞭解的不夠。在面對實際的教學活動時,我們更多的是缺乏經驗,有時候忽略了學生的程度和接受能力,還有就是教學設計的針對性也不是很強,所以教起課來很吃力。通過這幾次備課活動,我們聽了有經驗老師的講解與討論,並向他們請教了一些教學上的難題,從而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及時改進了教學方法和策略。我們爭取再接再勵,把教學效果提高上去。

備課活動確實讓我們長了很多見識,在下面備課時,我們是儘量把要講的知識點教給學生們。但是在各位老師集體備課一塊討論時,卻發覺自己做的還不夠。比如《氓》中“體無咎言”的“言”字在文中到底作何解釋,是做實詞還是虛詞講。如果不是老師提出來,可真要把它忽略了。或許有人認為這太簡單了,沒必要拿出來討論,這是不對的。工作在第一線的老師在授課時,正因為有這種嚴謹、細緻、咬文嚼字的態度與精神,我們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從而改進教學。集體備課就是讓各位老師就教材理解和如何組織教學暢所欲言、各抒己見,這樣大家就都有收穫,同時討論的過程也是老師們思想碰撞交流的過

程。做學問不能閉門造車,要懂得交流看法與心得,這樣才能共同提高語文的教學質量。在討論《采薇》時,李傑明老師就邊塞詩的主題內容做了七個方面的總結,可謂是鞭辟入裏;劉國東老師就《采薇》最後一段是不是“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讓老師們展開討論,老師們也都説出了自己的見解,非常獨到。《離騷》老師們都覺得不好講,聽了張繼華老師對離騷的講解思路和策略,我們猶如醍醐灌頂,一下子思路就打開了。再如第一單元都是寫景狀物散文,老師們把以前的教材和現在的做了一下比較,一致認為新課改下我們的教材更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把更多的自主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多讀多體味,提煉出自己的見解。同時也讓學生們體味文章的審美特徵,讓學生自己參考名家手法進行創作。

備課時,就作文和單元測試題問題,老師們也作了一致的規範性要求。單元測試題的模式要向大學聯考試題模式靠攏,作文的評分細則也仿照大學聯考評分細則,從而讓學生們能進行規範練習。這段時間確是學了很多東西,備好課是講好課的前提,備課活動也讓我們收穫很多。以前不明白的,現在在有經驗教師的幫助下理解的更透徹了。自己備課時忽略的知識點,在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點撥下更加明確了,這樣在給學生講解時就不會遺漏知識點,做到了有的放矢。

語文學科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教師在傳授學生知識時,不僅要做到授業解惑,更多的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審美境界,拓寬思路及眼界。備課時不管是對字詞的深挖掘,還是對文本的反覆賞析與品味,以及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都體現了語文的性質。弄懂字詞的含義,讓學生們掌握好終身學習的工具,以便在以後學習中更好的進行閲讀;而對文本的解讀,對人物形象的分析,對審美意境的把握,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則側重於對學生們人文內涵的培養。一名好的語文老師,一定要在這兩方面下功夫。

集體備課是一種開放性的學習過程,無論對老師還是學生都是一種促進作用。俗話説:“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集體的智慧是不可估量的,集思廣益才能讓我們的教學活動安排的更合理,讓課堂更充實,讓學生學到更多的內容。

在這裏衷心的感謝各位老師對我們的點撥與幫助,我們將終生受益。

第三篇:高一第二冊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高一第二冊語文教育教學心得體會 説來也巧,晨讀期間跟王老師聊起教材説明部分裏關於“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這一話題時,倆人頗有同感,而這和我這段時間一直在醖釀着的但又難以下筆的一篇教學心得有關。正是這次閒聊,觸發了我寫作的衝動,同時伴隨着一種心中塊壘不吐不快的興奮與舒坦。

一直以來,總感覺高中語文教材教學與大學聯考似乎存在一定的差異,或者更直接更具體地説,除古詩文閲讀與分析這一板塊“有用”之外,其他單元(現代文閲讀)學與不學“並無大礙”。我的理由是:看看這幾年的大學聯考語文卷,你會發現,假如接下來幾年仍按照這種模式出卷的話,或許我只要讓學生從高一起始年段起就通過大量練習捲來強化語感,讓他們機械般地熟習現代文閲讀題的文字遊戲(科技文部分選擇題)、捉迷藏遊戲(閲讀部分主觀題),剩下時間專門練習語言應用表達部分和作文寫作部分,大學聯考結果呢,我敢説,不一定會都考高分,但肯定也不至於會考低分。這樣一來,教學現代文單元意義已不復存在,而學生和我這科任老師也樂得逍遙自在??

可正是因為這樣才讓我痛心!痛並憂慮着!漢語是我們偉大民族的母語,她的影響力正逐漸波及整個世界,正如咱們國家蒸蒸日上的國力一般。可身為華夏兒女,在人生的最關鍵時期對自己的語母語卻如此般地虐待和褻瀆?!——語言基礎知識分值少得可憐,現代文閲讀純粹是一種貓抓老鼠的遊戲,作文套題現象愈演愈烈??

在這裏我並不是在抨擊大學聯考,更不是把矛頭指向誰。我只是想説咱們的大學聯考還可以再合理、科學些。例如,語言基礎知識考查內容可以和中學教材再貼近些,現代文閲讀題可以是中學教材內容的深入或延伸,作文題材中更多地關注學生的精神生活、思想實際等等。如此一來,老師和學生在備戰大學聯考就不至於太過盲目而被動;反過來説,有了針對性(“學到就能用上”),我們老師和學生在教和學雙方面也就更加地積極主動,對教材內容進行創造性地發揮乃至最後語文素養和能力的大幅度提升自然就水到渠成,而這不正是咱們國家賦予我們人民教師培育“四有”新人的歷史使命嗎?

憂慮也好,牢騷也罷,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我的教學激情卻在與日俱增。教師教學的靈感閃現源於不斷嘗試,創新動力則來自學生主體,這是我在教學過程當中的一點頗深體會。每每看到學生眼神裏強烈的求知慾望,我倍感欣慰;可當看到學生困惑的表情和疲於應付的回答,我便深深自責。而在大部分的時候,我看到的是後者,這種挫敗感與自責心理反而激起了我挑戰傳統教學方式的鬥志,接下來我對其中的幾個轉變作一介紹,意在和同行們探討並請雅正:

一、古詩文閲讀模塊

1、因為這一板塊的學習需要記憶的東西較多,所以我把它安排在了學期初進行教授,這也是依據了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規律,再加以反覆鞏固,這樣方便於記憶,而且效果不錯。

2、以往我發現在分析古文文意過程中,學生普遍感到吃力,所以這學期我在第一課時裏先掃除該課文字障礙並通篇翻譯,讓學生有一整體把握,接下來的課時我並不急於分析課文,而是照此法教這單元剩下的三課,每天都會劃一些重點詞語、語句乃至段落,並告知臨近週末的一節課要聽寫、默寫,這樣被動接受

(文意分析)與主動學習(背誦記憶)相結合,而且有足夠時間應付週末考試,易讓學生接受。

3、值得再提的是古詩文教學一定要注意反覆鞏固,實虛詞歸納、特殊句式和熟讀背誦部分是反覆考查訓練中的重點。

二、現代文閲讀模塊(本冊第一單元是小説單元,依次為雜文、科技文、文化隨筆單元)

1、小説單元教學,我圍繞小説三要素分別讓學生揣摩人物心理細膩的刻畫、分析環境對氛圍的烘托、感受情節發展的起伏,如對祥林嫂波折的命運、翠翠情竇初開的羞澀、銅牆鐵壁般的大荷葉、可笑可悲的別里科夫形象等進行課堂大討論,在傾聽激烈辯論的同時,我深深被學生那獨特的思維方式和創新潛力震撼着。

2、雜文單元教學,我認為學好這一單元更多的意義在於對學生作文寫作的啟發上,所以我和學生從課文中總結出這麼九條值得借鑑的寫作手法:《拿來主義》中的反諷、比喻論證、先破後立的論證方法,《我若為王》中的歸繆推理、鋪排手法,《莊周買水》中的改編典故、白描寫法,《剃光頭髮微》中的以小見大、聯想手法等。接着我及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風格選擇其中的幾種手法進行模仿創作,寫出來的文章果然更出色了,內容充實,形式活潑,見解也較以往深刻了許多。

3、科技文單元教學,不言而喻,是讓學生對現行大學聯考模式裏的科技文閲讀題型有一接觸瞭解。我認為重點是培養學生對術語概念的準確把握和篩選、汲取觀點的能力,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的結構提綱,《神奇的極光》裏“極光的來龍去脈”部分的成因、條件及原理等等。

4、文化隨筆單元教學,既是隨筆,特點當然是在它的旁徵博引和“理趣”上。它裏面的觀點難免帶有作者主觀色彩的不嚴密性,理論性也不強。我們要掌握的一是學習作者如何蒐集論據論證論點,一是品味妙語佳句,再有更重要的就是結合自己的體會或者深入挖掘,或者重新闡釋它。通俗一點説,就是我們也來再次“隨”一下“筆”。學以致用,乃是學習的最終目的。

5、課外閲讀指導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相關的優秀的評論和建議也很多,這裏我就毋庸贅言了。

以上的這些,便是我個人本學期嘗試了的一些有別於教參上“大而全”的改變,也可以説是自我教學風格上的一種突破。總的説來,我教學的目的性、針對性加強了,感覺學生課堂上的幹勁也越足了。而這,最主要的是源自教材説明裏的那句話“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 説起來還得順便感謝和王老師的那番閒聊啊。

這裏我也提出自己的一個觀點供大家商榷——因“材”施教。意即教材的編寫和教材的結構是經過專家們審查編訂的,這點我們大可相信。而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專家們的苦心和意圖發揮到極至,根據不同單元的不同特點“施”以不同的教學目標、教學方式和教學藝術,盡展咱們偉大中華民族的漢語魅力。

廖伯海

2014-5-19

第四篇:高一語文教學計劃

高一語文教學計劃

一、教育教學指導思想

1.結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學習,再語文教學中有步驟地落實我校語文組的民主的、開放的和人文化的語文教育理念;

2.推廣我們使用新教材的過程中已經獲得的經驗,繼續發現新問題,探索新教法,把課堂的研究性閲讀推向深入,爭取形成一套與新課標配套的新課型並加以完善。

二、學情分析

本屆高一學生由於入學成績總體偏低,故情況不容樂觀,國中基礎普遍不夠紮實,閲讀能力、分析鑑賞能力及對文章整體感知能力均令人擔憂,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重視語文。所以,在對學生全面強化督促的同時,如何抓好基礎,強化針對性,有的放矢,探索改進講與練的方法並努力提高效益,就成為這一階段教學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新教材的體系和構建,在試驗修訂本的基礎上作了“四大改革”:一是建立了閲讀、寫作、口語交際三線並行的教材編寫體系;二是破除了比較複雜的記敍、比較複雜的説明、比較複雜的議論三個階段模式,閲讀部分不再以文體為中心編排,而是結合能力培養目標和課文本身實際組織單元;三是編寫了與教材相配套的語文讀本,作為語文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供學生在課外閲讀;四是設計了探究性學習的內容,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

閲讀教材分為互相銜接的三個階段:高一階段着重培養理解分析能力,高二階段着重培養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高三階段着重培養研討、評價的能力。呈現出”兩大特點”:一是人文性,教材的文學氣息濃,對於豐富學生情感、陶冶學生情操意義重大,二是工具性,重思維訓練,重能力培養。文言文的閲讀仍然按朝代先後的循序編排,但是篇目有所減少,難度有所下降,對於學生高中文言文的入門非常有好處。

寫作教材分為互相銜接的三個階段:第一冊按寫作心理要求編排,突出了學生個體主體能力要求,第二至五冊按常用文體能力要求,分點訓練,分體訓練,第六冊按寫作過程編排,突出了各種文體的共性要求。

第二冊口語訓練的重點,培養單向的口語交際能力:傾聽、應答。探究性學習着眼於對文學作品主題的多種解讀、書法文化的思考。

四、教學構想

1、繼續貫徹國家課程標準計劃的教學思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2、新教材的“減負增效”尤為重要,加強探究性閲讀教學和創造性作文教學的實踐和總結,共同研究課堂三種方式的變革(教學方式、學習方式、評價方式)。

3、閲讀教學要以“點”帶面,關注能力培養的不同層級目標,不斷反思教學的實效性。寫作、口語、文言等內容可作穿插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特別重視語言的感悟、文言的積累、文化的積澱、文學的評鑑等教學要點的夯實。

4、自由寫作實踐活動也納入正常的語文課堂教學工作之中,讓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開展活動。此外,在常規課堂教學中不可忽視學生的“動腦、動口、動手”等語文實踐性能力的培養。

5、繼續探討新教材活動課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式。

五、教材處理

1、以單元教學為“點”,以讀寫實踐為“鏈”,拓展常規教學思路。

新編語文教材以實現不同能力層級目標而劃分“單元”,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三個維度編排,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因此,教師在使用新教材過程中,要注意教學單元的整體性、能力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性”,還應注意“閲讀”部分與“寫作、口語”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學,避免單一的直線式重複性教學。

2、精講“教讀課”,指導“自讀課”,逐步形成探究式能力課型。

每個單元精講1—2篇“教讀課”,以“課”為例,舉一反三,側重能力的全程培養,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以達“教,為了不教”之目的。“自讀課”必以學生自學為主,強調自學課型的內在特點和學法指導,不可將“自讀”與“教讀”兩課型作簡單化 “一刀切”的辦法處理。

3、重視文言文閲讀能力培養,增強學生文化底藴。

本學期的學習重點還是應放在積累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容,增強學生文化功底之上。計劃將文言文單元穿插到現代文單元中進行教學,本學期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文言文閲讀興趣,抓好誦讀和默寫指導,並適當為其補充有關文言知識。

4、推薦課外閲讀書籍,擴大學生閲讀量,不斷提高語文積累和素質。

充分利用學生的課餘時間,學生的課外閲讀,必須安排一定的課時,對學生進行閲讀指導,提出具體的閲讀意見,做到有計劃、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過場。或點評或自讀或檢測或講座或串講……因材施教,因“校”制宜,將課

外閲讀教學落實到實處。本期推薦課外閲讀書籍篇目有《吶喊》《彷徨》《唐詩三百首》《紅樓夢》《論語》《孟子》。

六、具體措施:

我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一)、積極研究課改實施辦法。

高一所有的語文老師都是課改成員。所有成員都要認真學習語文新課程內容,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週的備課組活動時間,有計劃、有步驟地討論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操作程序、教學方法,做到活動主題明確,有中心發言人。

(二)、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語文課堂教學應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幫助他們樹立主體意識,根據各自的特點和需要,調整學習心態和策略,探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而合作學習有利於在互動中提高學習效率,有利於培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因此,我們鼓勵學生在個人鑽研的基礎上,積極參與討論及其他學習活動,善於傾聽、吸納他人的意見,學會寬容和溝通,學會協作和分享。為了改變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狀況,我們提倡並實施在課堂上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提高組織教學和引導學生學習的質量。組織學習小組,開展合作性學習。落實課前預習疑難問題收集制。課堂教學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努力創設交流、表達空間。

(三)、多閲讀,開闊眼界,陶冶情操。

除教學上安排的閲讀內容外,我們將充分利用圖書館和網上的資源,讓學生閲讀更多的課外知識,同時要求做好摘記,寫讀後感、隨筆等,這樣,提高學生閲讀的速度、理解文章內容的水平,訓練學生學會自己找資料,既達到開闊學生的視野又積累資料的目的。課前語文活動突出成語、古詩詞、好書等介紹。

(四)、改變做練習的習慣

如何處理練習問題,我們嘗試以下辦法:

1、整合原則。將練習處理融合到課文教學當中,在課堂上解決。因為練習是圍繞課文內容和單元

要求而設計的,它對課堂教學起一定的引導作用。因此,決不能將課堂教學與練習的處理分割開來,而應該將二者巧妙地整合,有專家説:“老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課文的過程中,練習的某些問題能夠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地解決。”這樣,既讓學生學得輕鬆,又能節省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2、自由原則。新課標在練習設計上富有彈性及開放性,這就為教師和學生自主處理練習提供了靈活的空間。教師可以根據不同的教學環境和不同的教學對象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此外,教師在處理練習時應留給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各取所需,要求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靈活機動地完成。學生可以把練習中的字詞抄上幾遍;可以發揮想象,把這些字詞連綴成一段文字;也可以摘抄書中含有以上字詞的句子。不同程度的學生會根據自己的興趣和學習實際選擇練習的形式。總之,讓每個學生都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不再把練習當成負擔。

3、重視過程。傳統的處理練習的方式是注重結果,追求答案的準確性。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常常預先設計好結論,然後讓學生千方百計進入所謂標準答案的窠臼。這種消極接受的方式, 剝奪了學生獨特的閲讀體驗,把學生變成了不善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兩腳書櫥”。而重視過程策略,是呈現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過程策略要注意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分解和細化。對於一些難度不大的理解性練習,教師也不要急於讓學生説答案,而是先讓他們思考,並將思考的過程説出來,最後再説出答案。運用過程策略,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教給他們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

4、評價策略。評價是一種檢測激勵機制。對學生完成練習的情況做出評價,能使學生形成競爭意識,激勵他們不斷進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運用評價策略要堅持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過去,我們一味強調終結性評價,用百分制、劃分等級等方法來評價學生完成練習的情況,缺乏形成性評價的意識。因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意評價學生在完成練習的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主動參與精神,認真負責的態度,注意發現並及時表揚他們取得的微小進步,淡化學生之間的差異。同時,練習評價的形式要多樣化,克服過去那種學生練習由教師裁決的單一模式,除了教師評價,還可讓學生互相評價,學生自我評價,或讓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從而在評價活動中,既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的興趣,又培養評價意識、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的能力和進步的信心。

總之,新教材練習設計的目的不是為了加重學生的負擔,而是為了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課文。課上,引導學生動起來,質疑問難,深入探究,師生一起切磋學問,砥礪思想;課外,通過少而精的作業,積累知識,激發興趣,培養能力。課堂內外,都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

為完成我們的課改目標,我們高一語文備課組所有成員將團結協作,發揚二中人刻苦鑽研的精神,在集體備課、分工合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電子備課、電腦教學的優勢,羣策羣力,努力探索並走出一條課改的路子,使學生真正想學、樂學和會學,真正愛上語文這門課。

七、教學工作安排

(一)必修

1.教本

(1)必修課教本的處理,依據合理有利的原則、單元組織的原則、集體備課的原則、改革創新的原則,按時完成。

(2)教學內容的組織:

a.前半期完成一、二、五單元,後半期完成三、四、六單元。每個單元都安排中心發言人;每個中心發言人都承擔一堂“公開課”。

b.按照單元教學要求,在教學中要突出各種文體的特點,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知識要點,並引導學生模仿和創作。單元內部的各篇文章可以聯繫起來,進行比較閲讀研究,從而深化對文章和單元要點的把握。每個單元的教學完成之後,組織並指導學生完成單元小結。

c.要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要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自學,引導他們自主鑽研課文,自奮其力,自力得知;要突出研究性學習特點,拓展課堂內容,深化課文理解;要組織合作學習小組,鼓勵學生相互切磋,相互討論。

(3)教材的備課

我們堅持每週星期四集體備課。每個單元的中心發言人,要詳細解説本單元的重點、難點、疑點,要提出教材處理意見。要全備課組在聽取這些意見後要各抒己見,細緻討論,最終達成共識。

2.讀本

根據教本與讀本相結合的原則,做如下安排:

(1)課本、讀本銜接。

教本(單元)————讀本(課文番號)

第一單元1—15(文言文)

第二單元16 —30(美的真諦)

第三單元21—31(透視人生百相)

第四單元32—44(建構精神家園)

名著與文化素養:66—68;

語言運用、閲讀和寫作:69—79

(2)讀本納入備課方案。

單元備課,不僅備教本,也備讀本,對兩者教學的重點難點、方式方法,都做通盤考慮。

(3)讀本課文處理方法

——以“讀”為主,教師組織學生閲讀和討論交流。要在讀本的閲讀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以寫促讀,佈置讀書筆記的寫作練習,促進學生對讀本的閲讀理解;

——讀本的“名著導讀”部分,結合“研究性閲讀”實施;

——在練習、檢測時以讀本為材料,促進學生的讀本學習。

(二)作文教學

1依據教材編寫體例,完成教本上的“口語交際與寫作實踐”訓練。

2寫作練習分步驟進行達標訓練,要求學生逐漸達標,形成基本的語言修辭意識。

3提高學生考場作文的完成速度,在40分鐘內能根據要求寫出700字左右的文章。

4調動學生參與作文批改與點評,提高批改實效。

5作文教學重講評,通過講評明得失,知方法。要引導學生自批自改。

6鼓勵學生寫作文後記,做自我總結。

7本期擬做大作文8次,練筆10次。

(三)課外活動

1、在“校園文化周”中舉行“背誦大賽”。

2、4月和6月分分別舉辦“魯迅小説賞析專題” “《紅樓夢》賞析”講座。

八、教研工作

抓好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除了要鑽研教育教學理論,鑽研教材外,更重要的是要認真研究學生,根據所帶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進行課堂教學和課外指導。備課的核心是備學生。

1、本學期教研重點是繼續探討新教材活動課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式。

2、組內交流探討“自主、探究、合作”教學模式的方法。

第五篇:高一語文教學計劃

2014-2014學年度上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結束了高三後的漫長暑假,又重新走入課堂。新學期又如約而至。學校又有了新的面貌,也迎來了新一批懷揣夢想的孩子。這一學期我教一年二班和一年八班的語文課,剛經歷高三的緊張的教學和系統複習,接觸新高一的學生,無論在教學上和課堂上都要做相應的調整,高一級上學期,是學生從國中向高中過渡,適應高中教學的關鍵時期。學生能否掌握好高中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自學語文的良好習慣,本學期的教學至關重要。現作簡單計劃,如下:

一、高一級學生剛從國中升學上來,學習成績參差不齊,語文科更是其薄弱環節,不少學生對學習語文存在着懼怕心理,對高中語文的學習更是茫然不知所措。利用最短的時間和班主任、學生溝通,儘快瞭解學生,以做好因材施教。第一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的任務不僅在於讓學生明確高中語文學習的要求,更在於通過會考和大學聯考試卷的對比分析,讓學生更好地明確語文知識考點的遷移,完成國中向高中學習目標的轉化,更好地適應高中語文學習的特點。

二、緊抓語文基礎,落實日常教學工作,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充分了解高中語文與國中語文在知識、講法、學法上的區別,以儘快適應高中的語文課堂。日常語文教學還貫穿寫字、背誦等基礎訓練。寫字訓練一方面是為了正字,另一方面是為了訓練學生的“坐功”,這對於16、17歲左右、生理和心理正在發生轉折的高一級學生來説應該是不無裨益的;背誦一定數量名詩名篇名句,有利

於學生開拓視野,積累寫作素材,提高口頭表述能力,提高學 生的文學修養。

三、利用高一上半學期充分打好學生的基礎,充分調用語文晨讀鞏固遼寧省考綱中背誦篇章中國中的那部分內容,並計劃讓同學自由訂閲《讀者》《意林》等雜誌,拓寬學生的閲讀範圍。

四、本學期計劃兩項工作重點,一是打好學生文言翻譯的功底,一是多留作文,從高一抓寫作,堅持不懈。

五、以考代練,學會知識遷移,及時訓練。

新高一年部繼續實行晚考訓練,訓練以日常學習內容為主,考試作為日常學習的再次訓練。

2014-2014學年度上學期教學工作計劃

宋佳豔

營口實驗高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z7mn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