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精品多篇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精品多篇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精品多篇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 篇一

10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名師導航

內容感知

本文節選自弗羅姆的著作《愛的藝術》。在作者看來,“愛”是改變社會性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愛作為一種藝術,是可以學習與掌握的。在這篇文章中,他從兒童成長過程的角度闡述了父母之愛與孩童情感與心智成熟的關係,從心理學的角度闡述了愛作為一種改變社會力量的心理基礎。

知識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履行(lǚ)  一剎(chà)那  罪孽(niè)   咄咄逼人(duō)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詞義

1.重點詞

淵源:比喻事情的本原。

罪孽:迷信的人認為應該受到報應的罪惡。

2.近義詞

鑑於•由於

鑑於:覺察到,考慮到。用在表因果關係的偏句裏,前邊一般不用主語。如:“鑑於這種情況,因此我們所有的人,無論是兒童還是成年人都牢牢地保留着對母愛的渴求,是不足為奇的。”由於:表因果或理由。

履行•實行

履行:實踐(自己答應做的或應該做的)。如:“我愛你,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為你履行你的職責,因為你同我相像。”實行:①法令、規章等公佈後從某時起發生效力。②按照某種方式或辦法去做。

阻礙•障礙

阻礙:①使不能順利通過或發展。②起阻礙作用的事物。如:“如果他只有母親的良知,那他就有失去自我判斷力的危險,就會阻礙自己和他人的發展。”障礙:①擋住道路,使不能順利通過。②阻擋前進的東西。

3.相關成語

休慼相關:“休”,喜。“戚”,優。形容彼此關係密切,喜憂相關,命運相連。

節外生枝:比喻在問題之外又岔出新問題。

歸根結蒂:歸結到根本上。

咄咄逼人:形容氣勢洶洶,盛氣凌人。

四、文學常識

1.弗洛伊德(1856~1939),奧地利精神病學家和心理學家,心理分析學派創始人。著有《夢的解析》《超越愉快原則》。

2.弗羅姆,美國哲學家,著有《愛的藝術》。

五、名篇名句

1.母親是我們的故鄉,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2.母親的作用是給予孩子一種生活上的安全感,而父親的任務是指導孩子正視他將來會遇到的種種困難。

3.一個成熟的人最終能達到他既是自己的母親,又是自己的父親的高度。他發展了一個母親的良知,又發展了一個父親的良知。

句段剖析

一、疑難妙句

1.這一階段用弗洛伊德的概念就是自戀階段。

剖析:作者引用這句話,目的在於進一步表現母愛對孩子的重大影響。用本文中的觀點來看,就是嬰兒在出生後一段時間內同他初生以前並無多大的區別,他不能辨認物體,意識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體之外的世界的存在,他只有温暖和食物的要求,在這個階段,母親對嬰兒來説就是温暖,就是食物,是嬰兒感到滿足和安全的快樂階段,這個階段用弗洛伊德的概念就是自戀階段。

2.如果不是一個仁慈的命運在保護嬰兒,不讓他感覺到離開母體的恐懼的話,那麼在誕生的一剎那,嬰兒就會感到極度的恐懼。

剖析:以假設的方式開頭是本文一大寫作特色。開始的這句話很明顯是一個假設的句子,使這個句子和後面的文章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母愛的重要性。

3.母親是我們的故鄉,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剖析:通過比喻的方式,進一步渲染、突出母愛的偉大、寬廣、博大以及它的不可替代性。

4.孩童式的愛情遵循下列原則:“我愛,因為我被人愛。”

剖析:這句話從表面上看,是為後文的“成熟的愛的原則是:‘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不成熟的、幼稚的愛是:‘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作鋪墊,以説明什麼是成熟的愛。仔細揣摩,這句話也暗示:母愛是重要的,因為母親無私的愛喚起了兒童對別人的愛心。

5.一個成熟的人最終能達到他既是自己的母親,又是自己的父親的高度。

剖析:意思是:一個成熟的人最終能夠使自己同母親和父親的外部形象脱離,卻在內心建立起這兩個形象。他發展了一個母親的良知,又發展了一個父親的良知。把母親的良知建築在他自己愛的能力上,把父親的良知建築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斷力上。

二、重點語段

1.“進入少年時代的兒童最終會克服他的自我中心階段”至“而成熟的愛是:‘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

剖析:不成熟的、幼稚的愛(天真的、孩童式的愛)與成熟的愛區別甚大,要説清這個問題確實不容易。但是作者在理論闡述之外,利用簡單的句式變換使讀者獲得更為形象更為鮮明的印象。“我愛,因為我被人愛。”“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這兩個因果關係的複句概括了孩童的心理邏輯:需要別人的愛,所以才愛別人。“我被人愛,因為我愛人。”“我需要你,因為我愛你。”兩句,只是前面兩句的因果倒置,卻立刻使讀者明白:所謂成熟的愛,就是把愛作為自己的責任和需要。

2.“同父親的關係則完全不同”至“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

剖析:這裏運用比較的方式,去説明父愛和母愛的不同,是本文的一大特色,用形象的比喻來闡述抽象的道理,是本文的另一特色,這兩大特色都在這一段中得到體現。“母親是我們的故鄉,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與歌頌母親的詩歌裏的句子看起來差不多,其實是作者獨到的安排:喻體“大自然、大地和海洋”具有母愛的性質——無條件、不需要爭取就可取的。

主旨探討

有關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文章闡述了一個嬰兒成長為一個“成熟的人”其心理結構逐步變化的過程,指出真正成熟的人應該能夠綜合母愛與父愛,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個健康而成熟的人。

2.本文從兒童成長過程的角度闡述了父母之愛與孩童情感與心智成熟的關係,從心理學的角度闡述了愛作為一種改變社會力量的心理基礎。

我的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審美鑑賞

多種手法的綜合運用

這是一篇學術論文,因此文章中用了一部分學術用語。如“自戀階段”“理想典型”,引用了同科目的其他專家的觀點,如弗洛伊德、馬克斯•韋伯等,作者引用的這些觀點,都能加強文章的可讀性,通過其他專家觀點的比較,也可以突出自己的觀點,更好地增加自己文章的可讀性、可信性。

以假設的方式開頭,突出母愛。作者在開始就説:“如果不是一個仁慈的命運在保護嬰兒,不讓他感覺到離開母體的恐懼的話,那麼在誕生的一剎那,嬰兒就會感到極度的恐懼。”這句話很明顯是一個假設的句子,使這個句子和後面的文章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母愛的重要性。

運用比較的方式,去説明父愛和母愛的不同。第5自然段作者主要講母愛的性質,而第7、8自然段則主要説明父愛的性質及其重要意義,這兩相比較使母愛和父愛的特徵更加明晰,在讀者心中也更加深刻。

運用總分的説明方式,使文章的脈絡更加清晰。如第8自然段、第9自然段都是採用先總説再分説的方法,即開頭第一句都是本段的中心句,後面再加以詳細的説明。

問題探究

問題:在《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一文中,對父愛有如下表述:“父親總是挑選他認為最合適的兒子當繼承人,也就是與他最相像,因而也是最得他歡心的那個兒子。父愛是有條件的愛。”你認為父愛有條件嗎?

導思:這是一個與社會人生密切相關的問題,對這個問題的探究,不僅能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還有助於對家庭、社會關係的認識,從這個問題的探究中,可能會得出不同的答案,但是我們不論“父愛”有沒有條件,也不論這個條件是什麼,我們應該明白,父愛是不可或缺的,我們需要父愛,我們為人之父以後,我們要愛我們的子女。

探究:(1)探究這個問題,首先要反覆閲讀文本,把握住作者對這個問題的有關論述,看看作者為什麼這樣説。再想一想,這樣説有沒有道理。

(2)聯繫現實生活,從身邊生活中仔細體會一下父愛,看看身邊的這些父親們對其子女的愛中有沒有“條件”?

(3)對這個問題,也可以採用問卷的方式,分別對父親和孩子進行一項社會調查,問題可以這樣設計。如(詢問父親的)“你喜歡你的子女的原因是什麼?”如(詢問子女的)“你喜歡你的父親嗎?你知道你的父親為什麼喜歡你嗎?”等。

(4)可以根據自己調查研究的結果寫一篇小論文,闡述自己對“父愛是否有條件”的看法。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對弗羅姆的“愛”的理論有一個基本的認識。

2.學會一種在小組研討的基礎上的研究模式。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小組研討目標的確定以及研究計劃的編制與實施。

[教學過程]

一、個人準備階段

認真閲讀文本,整理四項內容:

1.母愛的優點與缺點。

2.父愛的優點與缺點。

3.人在生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情感變化特徵表。

年齡段

特徵

剛出生階段

8歲以下

8~10歲

少年時期

成熟時期

4.羅列可以進行研究的話題。

二、研究目標確定階段

教師明確中心課題:深入理解弗羅姆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具體方向:

1.通過對文本的細緻分析,發現新的內涵

2.通過對弗羅姆《愛的藝術》的閲讀,對課文進行進一步閲讀

3.通過相關的評論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組成學習小組,就研究課題進行討論,每個人都應該就此問題充分發表意見,在發表觀點時必須闡述以下三方面的問題:①研究課題;②研究價值;③研究條件,儘量説服小組接受自己的觀點。最後由小組協商確立一個研究課題,以及研究計劃,並請教師提出意見。

三、研究實施階段

在這一階段必須保證每一個人在小組活動中都有自己明確的分工,每一個人都應該在研究過程中及時做好札記,最終彙集成課題研究的檔案袋。

四、總結匯報階段。特別鼓勵學習小組進行富有創意的回報與展示

【相關鏈接】

1.重讀弗羅姆

在中國,有赤裸的資本主義者;在西方,也不乏真正的社會主義者,弗羅姆是其中之一。最近改革出版社出版了《弗羅姆論文集》,收集了弗羅姆的一些主要著作,從最初的《逃避自由》到《健全的社會》,再到晚年的回憶錄式的著作《超越幻想的鎖鏈》,雖然不全,但能給讀者一個有關弗氏著作思想的全貌,也給愛好弗氏著作的讀者們一個收藏的機會。

縱觀弗羅姆一生著作,發現他是以他的“規範的人本主義”為中心的,他認為自己的理論與以往不同的是,以往的理論即傳統的理論是一種關於社會發展的純理論性的科學,而他自己的理論即批判的理論是一種關於“生活藝術”的應用科學,並且力圖把它付諸實踐,建立理想中的“健全的社會”。作為法蘭克福學派的主要成員,與馬爾庫賽不同的是,弗羅姆的理論缺少一種衝動和激情。卻多一種沉穩和理性,這注定了他的理論對人們的影響是循序漸進深遠而持久的,而不是熱烈而短暫的,他屬於不容易被人忘懷的那一類。事實上,作為新弗洛伊德主義的主要代表,弗羅姆摒棄了弗洛伊德關於個體性心理動力學的研究,與阿德勒走的是一條完全不同的路,他以“普遍的人”為研究對象,來構建自己“普遍的人道主義”。因此,他的理論又是以“先驗的人”為基礎的一種心理動力學的研究,特別是在《愛的藝術》中對愛的本質的精彩描述。所以理解弗羅姆不應拘泥於某一學派。雖然弗氏一生著述頗豐,但他的思想理論基礎主要體現在《健全的社會》、《為自己的人》和《愛的藝術》等著作中,特別是1947年由紐約出版社出版的《為自己的人》,集中地反映了他的“規範的人本主義”思想。

所謂“規範的人本主義”,實質上是一種關於人的自由、人的解放和人的全面發展的人文主義學説,弗羅姆稱之為“普遍的人道主義”。他的普遍的人道主義以“先驗的人”為基礎,利用社會批判和心理分析,以倫理學為範疇,剖析個人與社會的各種內在與外在的關聯。他認為,個人與社會的各種外在矛盾和衝突,實質是“代表普遍的人”的個人與“代表少數的權威”的社會的衝突,是人權與特權的衝突,而個人與社會是內在統一的,因為“人越發展,就越少自私性”,他的“生產性的力”要釋放,“愛的頂點是給予而不是索取”。之所以普遍的人道主義的倫理與社會的內在的權威主義的倫理總是相沖突,在於以往的社會“不健全”,所以他針對權威主義的倫理學構建了自己的“人道主義的倫理學”。所謂人道主義的倫理學,就是一套由人自己制定評判善惡標準的符合人自身發展的規範,這些規範不以社會權威評判為標準,因為存在着“人性的固定法則和人性發展和實現的固有目標”,即是以是否符合人性的發展規律為標準。

然而人性的發展規律是什麼呢?單就“普遍的人”而言,“個人不僅僅是社會的一個成員,他還是人類的一個成員,個人代表着全人類”,用馬克思的話説,就是“人所具有的我都具有”。人生存的目的就是要成為他自己,展現他自己的力量。因此,人性善惡的標準是由人自己定的,即它在多大的程度上遵循了他自己的本性。所以,弗羅姆與其他西方馬克思主義學者一樣,都熱衷於馬克思關於人的“異化”的研究,並且在他的《我所理解的馬克思》中指出馬克思的理論實際上是一種人學理論,同時擴大了“異化”的概念。事實上,作為一種企圖融合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理論,在西方,弗羅姆理想中的“健全的社會”只能是一種現代烏托邦。

然而弗氏的理論卻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他所洞察的可能正是我們所忽略的,他所強調的可能正是我們所不以為然的。在西方,弗羅姆是孤獨的吶喊者;在中國,或許他能找到知音。願越來越多的人來了解弗羅姆。(熊平等)

2.《愛的藝術》選段

愛情的每一個理論必須要以人的理論、人的生存理論為前提。我們所能看到的動物的愛情或者更確切地説動物身上類似愛情的東西,主要是動物的一部分本能。在人身上只能看到這一本能的殘餘。人的存在的根本要點是人超越了動物界,超越了本能的適應性,脱離了自然——儘管人永遠不可能完全脱離自然。人繼續是自然的一部分,但又同自然分離,永遠不可能再同自然合二為一。人從天堂裏被趕出來後失去了同自然的和諧狀態,帶有火劍的天神就擋住了人的歸路。人只能繼續前進,不斷髮展人的理智,用一種新的、充滿人性的和諧去取代永不復返的類人猿時代的和諧。一生下來——亦指種族和個人——就從一個確定的環境,如本能,被推到一個不確定的、完全開放的環境中去。人只瞭解過去,對未來——除了知道要以死亡告終外——一無所知。

人們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在一定的範圍則取決於人所達到的個性的高度。在一個孩子身上,“我”字幾乎還沒有形成。每個孩子都同母親融為一體,只要母親在他身旁,他就不會有孤獨感。他的孤獨感通過母親的存在,同母親的乳房和肌膚的接觸而得到和緩。一直到孩子發育到產生孤獨感和個性這個階段,母親的存在才不足以消除他的孤獨感,他必須以其他的方法克服這種孤獨感。

人類在孩提時代幾乎是以同樣的方式體驗與大自然的和諧。大地、動物和植物完全是人的世界。人把自己看作和動物完全一致,這表現在人裝扮成動物以及崇拜圖騰或其他的動物神。但人類越脱離原始的紐帶,就越疏遠自然世界,就越要尋找擺脱孤獨的途徑。

什麼是“給”?這個問題看起來似乎很容易回答,實際上卻很複雜並有雙層意義。十分流行的誤解是把“給”解釋為放棄,被別人奪走東西或作出犧牲。一個性格還沒有超越接受、利用或者貪婪階段的人對給的理解就是這樣。一個“重商主義”的人也準備給,但一定要通過交換。只“給”而沒有“得”對他來説就是欺騙。那些基本上是非生產性性格結構的人則會有一種被別人拿走東西的感覺。因此這種類型的大多數人拒絕給予別人東西。而有些人卻又把“給”變成一種自我犧牲的美德。他們認為,正因為“給”是痛苦的,所以應該這麼做。“給”的美德就是準備犧牲,對他們來説,“給”比“得”好這一準則就是意味着寧可忍受損失也不要體驗快樂。

有創造性的人對“給”的理解完全不同。他們認為“給”是力量的最高表現,恰恰是通過“給”,我才能體驗我的力量,我的“富裕”,我的“活力”。體驗到生命力的昇華使我充滿了歡樂。我感覺到自己生氣勃勃,因而欣喜萬分。“給”比“得”帶來更多的愉快,這不是因為“給”是一種犧牲,而是因為通過“給”表現了我的生命力。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公開課教案設計 篇三

一、活動目的:

1、讓學生了解父母之愛,感受父母之情,體驗親情的無私和偉大,即讓學生懂得為什麼要感恩父母。

2、讓學生學會如何去理解父母、尊敬父母、體諒關心父母,與父母和諧相處,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以實際行動來回報父母。

二、活動準備:

1、準備班會相關資料,蒐集相關的文章、笛子獨奏、小品、歌曲、製作感恩卡,自制課件,主持人準備串聯詞。

2、學生利用雙休日觀察瞭解父母在一天之中都做了哪些事情。

3、開展“爸爸、媽媽給孩子一封信”活動。

4、邀請部分學生家長參加班會。

三、活動過程:

班長開場講話:同學們,我們班今天很榮幸能坐在這裏參加“烏鎮鎮的感恩教育啟動儀式”,你們知道再過兩天是什麼日子了嗎?(母親節)對,母親節快到了,作為一班之長的我,和我們的班主任沈老師還有班幹部們一起策劃了今天這節感恩教育為主題的班隊課,大家掌聲歡迎主持人:高晨、梅逸……上場。(掌聲響起,主持人上場)

(一)創設情境,導入主題

甲:你入學的新書包有人給你拿,雨中的花折傘有人給你打。(配動作)

乙:你愛吃的三鮮餡有人給你包,你委屈的淚花有人給你擦。(配動作)

甲:這個人就是娘呀!

乙:這個人就是媽。

甲:這個人給予了我生命,給我一個家。

乙:自從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

甲:父母為我們付出了無私的愛!

乙:所以我們要感恩父母雙親。

合:我們宣佈植材國小五0三班“感恩父母”主題班會現在開始!

(二)感受親恩,體會親情

(1)真實故事《地震中的母親》

甲:在生活中,父親永遠給我們擋風雨,

乙:母親永遠牽着我們的手;

合:父母的愛是危急時刻撐起我們生命的一片晴空!

甲:同學們,你們還記得2008年的5月12日嗎?(齊答:記得)那天發生了什麼事?指名一生回答。

乙:是呀,那年春天感人的事比比皆是,今天沈以睿同學也給大家帶來一個發生在當時的真實故事。我們掌聲有請沈以睿。

(講故事、聽故事)

(2)聽後隨感,暢所欲言

甲:聽了這個故事,同學們有哪些感受呢?(指名2學生回答)

乙:同學們,這是人世間最崇高、最聖潔、最勇敢的母愛,我們面對這樣偉大而又無私的愛,內心當中充滿了對這位母親的敬佩。

甲:那麼就讓我們用隊禮表達我們對這位母親的敬意:全體起立,敬禮!禮畢!坐下!

B:深入感知,感悟親情

(1)笛子獨奏,觸動情感。

甲:唉,梅逸,其實在我們的身邊也有很多很多和地震中的母親一樣的父母。

乙:是呀,高晨。在我們的生活中,父母為我們做過許多事,為我們付出很多。大家説是嗎?(齊説:是)

甲: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父母養育了我們十多年,想想你的父母讓你最感動的一件是什麼事?

乙:讓我們的思緒隨孔鴻暄的笛聲盡情飛舞,請聽孔鴻暄的《世上只有媽媽好》。

(2)聯繫自我談體會。

甲: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有沒有喚起你的美好回憶,請把你父母最讓你感動的事説給同學聽聽,與同學分享,好嗎?(好)

乙:剛才同學們談論得很激烈,看來父母給我們的感動很多很多。那誰能談談你的父母讓你最感動的一件事是什麼事嗎?請4名學生上來講述。

(三)辨別是非,自我反思

甲:聽了同學們一件件的敍説,我不禁一陣陣地感動。同學們,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父母對子女總是毫無私心、無怨無悔地付出,絕大多數孩子也能體諒父母、感恩父母、回報父母,

乙:可是也有一些孩子不懂事、不明事理,他們做事讓父母很無奈、很傷心。

甲:請看屏幕,看一看以下同學的做法對嗎?如果不對,你認為應該怎樣做?

(共4幅圖,每幅圖請一至二位學生説説)

乙:大家很有辨別能力,我想以後這些事再也不會發生在我們身上了。

(四)親子互動,體會親恩

甲:現在我們來做一個親子游戲,測測我有多愛你!誰願意帶着你的父母上來?(屏幕顯示問題)請一生一家長上來。

甲:阿姨(叔叔)請您回答關於孩子的問題,XX同學,請你回答關於父母的問題,好嗎?(先請阿姨(叔叔)回答,及時反饋,瞭解回答是否正確)

乙:看來,父母對孩子的瞭解總是多過孩子對父母的瞭解,父母給孩子的愛總是多過孩子給父母的愛,

甲:看:這是愛的天平,請同學們把父母為你做的事和你為父母做的事例舉出來,作為砝碼放在天平的兩端,看看你“愛的天平”是否傾斜得太厲害?(每人發一張紙,讓學生在紙上寫一寫,同時播放《愛的奉獻》)

乙:看看,結果怎麼樣?我請幾位同學上了介紹一下自己的愛的天平。點幾位學生上來介紹。

甲:看來同學們的天平基本上都呈現了這樣一種狀態,(指投影)看來我們對父母的關心真是太少了,我們還等什麼,如果你的父母今天在現場,那就給你一個機會,現在就請你來到父母的面前,拉起父母的手,向他説聲:“謝謝您,我愛您!”

甲:我們漸漸長大,已經很久沒有牽上父母的手了吧?像幼兒時一樣,讓我們小手牽大手互相撫摸對方的手感受這份温馨與甜蜜,互相仔細看看對方還和以前一樣嗎?

甲:(找一對母(父)女,來到他們身邊,讓孩子説説摸上媽媽的手的感覺是怎樣的?再問問那母親)。阿姨,您感覺您孩子的手摸上去怎麼樣的?XX,你摸你媽媽的手又有怎樣的感覺呢?

乙:同學們是否有同感呢?(是)

甲:同學們,父母的這雙手就是在默默地為我們付出中漸漸粗糙漸漸蒼老的。額上的皺紋和耳鬢的絲絲白髮也是為我們操心所留下的印記。

乙:同學們:請讓我們一起對在身邊的或不在身邊的父母齊聲高呼:“爸爸、媽媽,你們辛苦了!”(生:齊呼)

甲:請記住這兩個日子吧!(主持人以手指示屏幕的顯示)

(五)學會感恩,及時回報

乙:前面班長也提醒我們再過兩天就要是母親節了,那天我們送給母親什麼禮物呢?請學生説一説:(賀卡、買小東西、吃的……)

甲:下面請欣賞高俊傑、沈菲凡等帶來的小品《母親節的禮物》,看看你能否從中得到些啟示?

乙:同學們,看完小品能告訴大家以後你會怎麼做呢?

甲:同學們真的懂事了,那麼我想此時此刻,我們的爸爸、媽媽一定也有話想對我們説,請家長髮言。(家長代表發言2名)

甲:由於時間關係我們不能讓所有的家長在此一一傾訴了。

乙:同學們,父母親説出了內心最真摯的話語,我們還等什麼,把你要説的話寫在這張感恩卡上,寫完後,走到爸爸、媽媽面前,敬上你的卡片,給他們一個深情的擁抱。

甲:道上一聲:“爸爸、媽媽,我愛你!”

乙:如果你爸媽今天不在現場,就請你把要對他們説的話寫在感恩卡上,寫好後掛在這棵感恩樹上,等會回去送給他們。

(六)情感昇華,感恩一切

甲:我愛我的家,我愛我的爸爸媽媽,一張張卡片寄託着我們一片片真摯的感恩之情。

乙:同學們,在生活中除了父母還有許許多多關心我們的人。

甲:老師、同學、朋友等等,他們都在我們身邊支持我們,鼓勵我們!

乙:無論是父母的養育,師長的教誨,他人的服務,大自然的賜予……人自從有了自己的生命起,便沉浸在恩惠的海洋裏。那就讓我們感謝一切使你成長的人吧!(齊讀感謝)

甲:是呀,我們要感謝身邊所有的人。每天,我都以一顆感動的心去承接生活中的一切。

乙:帶着一顆感恩的心,我們要感謝的太多太多,讓我們將千言萬語匯成一段美妙的旋律——感恩的心!

甲:讓我們隨着歌聲,放飛我們的感激之情!用手語表達出我們內心的感謝吧!齊唱(手語表演)《感恩的心》。

班長結束講話:

在陣陣的感恩聲中,我們的班會也接近了尾聲。現在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請班主任沈老師講話!

班主任講話:

親愛的同學們,今天的主題班會開展得非常成功!老師欣喜地看到,感恩的種子已經在你們心中紮根、發芽了。常懷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常懷感恩之情的生活是最甜美的。讓我們學會感恩,感恩祖國,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使我們成長的一切!

結束語:

甲:學會感恩,就要學會尊重他人。

乙:學會感恩,就要有奉獻精神。

甲:學會感恩,就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甲:讓我們感恩於心,

乙:讓我們感動於行。

合:感謝今天到場的所有領導和來賓,我宣佈植材國小五0三班感恩父母主題班會到此結束!同學們,我們下週再見!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公開課教案設計 篇四

活動準備:

1、照片,父母的簡單情況,家庭生活中的2--3件。

2、音樂,錄像資料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放《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曲,聲音由弱到強。

1、小朋友們,你們知道這首歌的名字嗎?

2、聽到這首歌有什麼感受,你的心情是怎樣的?你的腦海中出現了那些情景?

3、誰能説一説這首歌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二、情感體驗

小朋友們,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唱出了我們擁有母親的愛是多麼的幸福,失去母愛是多麼的淒涼,父母給了我們生命,養育我們長大,他們為我們做了許許多多的事情,下面我們一起做一個遊戲,走進心靈深處去尋找我們的爸爸媽媽。

1、心理遊戲

(1)準備活動:使身體輕鬆,最後達到輕鬆自然的狀態。身體坐直,靠近椅子背,坐穩,然後做三次深呼吸,再從頭、頸、肩、胸慢慢放鬆,這是可以提醒幼兒可以趴在桌子上,火靠、躺在椅子上,宗旨、做呢樣放鬆怎樣舒服就可以怎樣,繼續腰部放鬆,腿、腳放鬆,提示:啊!好輕鬆啊!好舒服!真想睡一覺,可以輕輕的閉上眼睛。

(2)活動開始(心理暗示)

現在,腦子裏空空的,大大的,白白的,亮亮的,或者是黑黑的,什麼都沒有,靜靜的停一分鐘。(很輕的嬰兒聽哭聲想起)那一天,隨着聽哭聲,一個小生命誕生了,原來,那就是我,看,那眉毛、那眼睛、那小嘴、小手、小腳丫,渾身上下……。我躺在媽媽身邊……。媽媽看着我…慢慢的…,我會説話了,會走路了,會吃飯了,會穿好衣服了。

那天,媽媽沒送你上幼兒園,你一天一天長大了,那天,下雨了…。.媽媽來接你,那天,你得獎了……(停頓一會,給幼兒充分的想象時間)。好請小朋友們睜開眼睛看一看,站在你面前的是誰?

遊戲結束後,幼兒慢慢回到現實情境中。

2、請小朋友説説你在遊戲中看到了什麼?現在心裏有什麼感受?

3、在我們的生活中父母把無私的愛給了我們,許多小朋友都想講一講,(找幾個人)

4、在將父母事情時,你又是什麼感受?

5、聽別人將父母的事情是你又是什麼感受?

三、激發情感

1、每一位父母都是偉大的、無私的,他們用心呵護着自己的兒女,願意為兒女付出一切,無論生活多麼艱辛,工作多麼艱苦,他們都能克服困難,幸福的生活着,快樂的工作着,你願意介紹一下你的父母嗎?

2、誰願意介紹一下自己的父母(不指明自願上台)

你認為你的父母是一個怎樣的人?你在説這句話的時候心情怎樣?

四、暗示導行

1、如果你的父母就在你面前,你想對他説什麼?

2、你愛你的爸爸媽媽嗎?你是怎麼愛他們的?

3、你現在心理是一種什麼感受?

4、愛是一種付出,更是一種享受,我們付出愛的同時,享受着一種幸福和快樂,享受着生活,享受着人生……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嗎,,讓我們一起去回報我們偉大的父母。

師幼一起做手語操--------感恩的心。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公開課教案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在交流與溝通中理解什麼是真正的父愛母愛,建議父母改進方法。

2、學會主動與人溝通的方法,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3、表達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教學重點

1、在交流與溝通中理解什麼是真正的父愛母愛,建議父母改進方法。

2、學會主動與人溝通的方法,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教學難點

表達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計

一、激趣導入

父母的愛有時候是和風細雨,有時候卻又是狂風暴雨。無論哪一種,都是他們對我們真情的付出。今天,就讓我們把自己感受到的愛表達出來,與同學、老師、父母一同分享吧。

板書:父母之愛

二、講事例,感悟父母深情(出示課件1)

1、把父母愛自己的生活片段和大家分享。

2、教師提出口語交際的要求。

板書:交際要求:

①認真傾聽;

②表達清楚;

③文明有禮;

④大膽發言。

3、指名講述。引導學生講述親身經歷的故事,體會父母之愛。

4、學生評議。引導學生從口語交際的要求出發,評議同學的發言,做出中肯的評價。

5、教師點評。教師根據交際要求,圍繞學生的發言,抓住要點,做精要的點評,表揚學生的精彩發言,指出學生的不足,讓學生從教師的點評中學會交際的技巧。

三、閲讀故事,説説自己的見解(出示課件2)

出示三個小故事:

故事1:媽媽的包辦,使劉明明養成了丟三落四的不良習慣。應該像《慈母情深》中的母親,有意識地鍛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

故事2:爸爸教育方式不當,使馮剛畏懼考試。爸爸應該幫助他找出失敗原因,鼓勵他盡力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提高。

故事3:李路傑的成功是爸爸正確引導的結果。

(出示課件3)

1.談談自己對這三個故事的理解和看法。

2.小組交流。學生先自由在學習小組內評説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小組長對不同看法進行簡要記錄。

3、全班交流。選派有代表性意見的同學在全班發表見解。

四、再創情境,提升應對能力(出示課件4)

1、假如劉明明的媽媽、馮剛的爸爸就在你的面前,你會怎樣去勸説他們?

2、教師扮演劉明明的媽媽,學生紛紛勸説,教師隨機應變,相機指導學生注意禮貌和語氣委婉等。

3、指一名學生扮演馮剛的爸爸,學生根據剛才教師的提示再次勸説。

4、教師根據學生的表現展開評説。

五、走進生活,分享體會(出示課件5)

1、在你的生活中有過類似的經歷嗎?你當時是怎麼想的?現在又有什麼新的想法?説出來與大家一起討論。

2、小結。聽了這麼多的見解,我想同學們一定也有很多話想對你的父母説,回去以後可以把你的想法和你的父母進行溝通。世上沒有不愛子女的父母,只是愛的方式各不相同。無論用哪種方式溝通,我希望每一位同學都能體諒你的父母,做一個孝順、懂事的好孩子。能做到嗎?(出示課件6)

六、訴説心語,昇華情感(出示課件7)

1、對爸爸媽媽説説心裏話。

2、學生交流。讓學生自由地表達,充分表現自己對父母的感恩之情。

七、作業設計(出示課件8)

1、把這三則小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並讓他們説説自己的想法。

2、向父母講講自己上課的感受,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感恩之情。

3、收集有關父母之愛的故事、詩歌、散文。

板書設計:

父母之愛

認真傾聽

表達清楚

文明有禮

大膽發言

教學反思:

1、在開課導入的環節,我利用充滿感情的描述將學生導入情景,激發學生的交流慾望,讓學生為了表達自己的愛而自然地和同學們去進行交流。在指導交流的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將自己的所想説具體。我也將本環節作為了教學的重點,不僅出示了交際要求,還在教學過程中圍繞學生的發言,抓住要點,做精要的點評,表揚學生的精彩發言,指出學生的不足,讓學生從教師的點評中學會交際的技巧。

2、我對課文中出示的三個小故事的討論、交流做了重點訓練。圍繞以情為主線,以理解父母、體貼父母、感恩父母為目標,採用多項互動的交際形式,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課堂上,針對三個生活中的小故事,同學們各抒己見,從不同的角度彙報交流。

美中不足的是仍有一部分學生只用幾句話簡單地描述了自己的看法,敍述還不夠具體。通過反思我認為,問題可能主要表現在對學生的問題預設不夠充分,針對問題設計突破方法不夠具體有效。我將會在以後的課堂中投入更大的精力鑽研學生,將問題預設得更充分些,將要求提得更細一些。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優秀教案 篇六

【教學目的】

引導學生對“愛”的認識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從而對“愛”進入哲學層次的思考。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如何理性地看待愛。

【教學課時】

1課時

【課前準備】

佈置學生先預習一下課文,學生思考你是怎樣理解“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的?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社會學家弗羅姆的《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看到這個題目我想大家馬上就會想到父母之愛。從小到大,我們感受到的或聽説過有關父愛和母愛的描述應該是數不勝數,如果要問對父母之愛的感受,恐怕每個人都可以象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一樣滔滔不絕説上三天三夜。但老師現在要求只用一個或兩個詞來形容(或概括)父愛和母愛的特點。

在同學們的心中父母之愛是——偉大、無私、含蓄的,那麼在弗洛姆的筆下父母之愛是怎麼樣的呢?

(幻燈片)

母愛的特點

母親代表自然世界,是我們的故鄉,是大自然,大地和海洋。

母親從身體和心理上給孩子以愛和關懷,給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母愛是無條件的。

積極面: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每個人內心深處最為渴求的。

消極面:不能用努力去換取,而且根本無法贏得。

父愛的特點:

父親代表思想世界,代表法律、秩序和紀律等事物的世界。

父親從孩子六歲左右開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樹立孩子挑戰生活的自信心。

父愛的原則是:“我愛你,因為你符合我的要求,因為你履行你的職責,因為你同我相像。積極面:可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獲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消極面:必須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負父親期望的情況下,可能會失去父愛。

如果説我們剛剛對父愛和母愛的感受是處在感性的,較淺的層面的話,那麼弗洛姆則是用理性的眼光給我們概括了父愛和母愛的特點。不過,弗洛姆僅僅是想告訴我們父愛和母愛的性質特點嗎?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父母對孩子的愛”

題目包括“父愛、母愛、孩子的愛”三者的愛,那麼在文章中“孩子的愛”是怎樣的?

(幻燈片)

人在生長過程中各個階段的情感變化特徵表

剛出生階段無愛的意識

8歲以下有被愛的意識

8——10歲有愛的意識: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喚起愛

少年時期克服自我中心階段,體驗關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統一,感覺到愛喚起愛的力量,愛比被愛更重要,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快樂!

成熟時期既是自己的母親,又是自己的父親。成熟的愛。

(幻燈片)

無愛——被愛——有愛——創造愛

可見,愛不是與生俱來的!

很明顯,在10歲之前,孩子還沒有主動去愛的意識,如果説他愛自己的父母,那也只是因為像弗洛姆書本上説的“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常常可以看見這樣的場景:父母一旦不能滿足孩子的要求,孩子的愉悦感就馬上消失,大哭大鬧。自己的快樂完全建立在別人能不能滿足自己需要的基礎上。再看看,生活中的孩子在父母或奶奶爺爺之間,有誰在一段時間內經常滿足他的要求,在那一段時間內他就會跟那個人比較好。是不是?這就是弗洛姆説的不成熟的、幼稚的愛——“我愛,因為我被人愛”“我愛你,因為我需要你”。説得是太好了!

那麼我想,我們在坐的各位,有沒有那個是10歲以下的?8歲以下的?剛出生的?就更沒有了!可是同學們想想,我們中間現在還有沒有這樣的人:他像10歲以下的孩子一樣,因為被人愛,才去愛;因為需要別人,才去愛別人;甚至是連自己正在被愛的感覺都沒有,對別人的愛無動於衷,像剛出生的嬰兒一樣——“意識不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他身體之外的世界的存在”?

可見,愛既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隨着人的生理年齡的增加就會逐漸成熟的。愛是一種能力。

(幻燈片)

《愛的藝術》這本書的主要觀點和內容:它闡釋了愛並不是一種與人的成熟程度無關的感情,而是一個能力的問題,是一門通過訓練自己的紀律、集中和耐心學到手的一門藝術。

可是我們生活中面對已經超過10歲的這樣的人的時候,經常聽見這樣的話:還是孩子,等長大了自然就明白了,就會愛了。想當然的認為,“愛”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我不大讚同這樣的話,正如巴拉塞爾士説的:

(幻燈片)

一無所知的人什麼都不愛。一無所能的人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懂的人是毫無價值的。但是懂得很多的人,卻能愛,有見識,有眼光……對一件事瞭解得越深,愛的程度也越深。如果有人以為,所有的水果都同草莓一起成熟,那他對葡萄就一無所知。

巴拉塞爾士(1493-1541),德國醫學家,自然科學家及哲學家。

所以我們應該有意識的培養我們愛的能力,

(幻燈片)

弗洛姆《愛的藝術》前言

如果不努力發展自己的全部人格並以此達到一種創造傾向性,那麼每種愛的試圖都會失敗;如果沒有愛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謙恭地、勇敢地、真誠地和有紀律地愛他人,那麼人們在自己的愛情生活中也永遠得不到滿足。每個人都可以問問自己,你確實見過多少真正有能力愛的人呢?

同學們現在是少年了,如果像弗洛姆説的應該是“克服自我中心階段,體驗關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統一,感覺到愛喚起愛的力量,愛比被愛更重要,給比得更能使自己滿足、快樂!”的階段了,我們來想想怎樣通過生活中的小事來培養訓練自己對父母的愛?

愛是交流的。孩子領受着父母的愛,也想着應該怎麼回報父母。只有當你有愛父母、愛他人的能力時,當你的心理年齡與你的生理年齡一致時,才可以説你時一個靈魂健康和成熟的人。所以這堂課老師送大家的金玉良言就是:

在享受無私而博大的父愛母愛的同時,請付出愛心給父母,讓他們也能享受到我們對他們赤誠的愛,讓生命因為愛而更為富足!

《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公開課教案設計 篇七

教學目的:

通過這次主題班會,使學生能夠體諒父母,能縮短與父母的心理距離,學會如何與父母溝通,真正走近父母,閲讀父母!

教學方法:

討論法,説説、議議。

教學程序

一、主持人開場白:

主持人A:是誰,把我們帶到這美麗的世界?是誰,呵護我們、保護我們、照顧我們?是誰,為了我們,他們操碎了心,付出了艱辛的勞動?

主持人B: 是我們的父母!可是,現在你是否覺得父母和你們的距離已經慢慢地拉大。你和父母是否已經沒有了親密感?

主持人A:我們總以為自己已經長大,父母的思想早已落在時代的尾巴;我們總以為享受父母的愛是理所當然的權利,卻往往忽略了自己的給予也是在所不辭的責任!

主持人B:其實沒有哪對父母不想了解自己的孩子,沒有哪對父母不願意走進孩子的心海,

主持人AB:因此,在父母竭力要了解我們的同時,我們也要走近父母,閲讀父母。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如何走近父母。

主持人A:現在《走近父母》主題班會正式開始。下面請大家回顧一些生活中的片段。

二、情境創設:(安排學生表演以下的情境)

1、通宵上網,荒廢功課。

2、長時間看電視,影響作息時間。

3、經常“煲電話粥”,對工作了一天的父母熟視無睹,家務事還要父母親自動手。

主持人A: 除了以上情況?你是否還會不願與父母外出,或長時間看電視,或與父母爭吵等情況?

主持人B:如果你有以上情況,父母會如何懲罰自己?請同學們講講並説説被懲罰後的感受。請同學講講與父母還有哪些地方關係緊張?

主持人A: 被父母懲罰,責罵,或者打,你會覺得父母很不近人情。那讓我們站在父母的角度看看——

三.從父母角度看

投影畢淑敏的“孩子,我為什麼打你”。請一個同學朗讀全文

四.從自身找原因

主持人A: 是的,打與不打都是愛,那被打事件中,你又有沒有做錯?

主持人B:嚴是愛,鬆是害,愛之越深,恨之越切,父母的每一句話,每一舉一動何嘗不寄託着他們對自己子女更深的企盼呢?

主持人A:請曾經被父母懲罰過的同學,説説自己做錯了什麼?

五.小組活動

寫一寫,算一算父母每一天要為家庭做多少事,付出多少時間?

想一想,父母容不容易?你有沒有分擔父母的艱辛?

議一議,對自己父母不滿意的同學,説一説你認為誰的父母最理想?

説一説,擁有“最理想父母”的同學説説自己父母的不是。

六.討論:怎麼與父母交流

主持人A: 既然父母不能調換,我們就一定要包涵、接納自己的父母,並儘量和父母多一點交流。那我們該怎麼和父母交流呢?

1.請老師説説自己與父母孩子交流的情況?

2.請學生説説自己與父母交流的情況。並説説應該怎麼樣才能更好的與父母溝通。

主持人總結:

1、多向父母表達你愛他們:主動承擔家務; 紀念日、節日送點小禮物; 遇特別情況寫一封信表達感激; 適時為父母倒杯茶、削個水果。

2、和父母有分歧時學會換位思考,站在父母的角度上去想一想。

3、應讓父母感覺你相信他們,多交流並經常給予讚美。 多向父母説説自己的情況,自己的願望; 多傾聽父母的話; 遇上煩惱,告訴父母,尋求父母的幫助。

4、回家和外出主動給父母打招呼。

5、時時緊記,父母只會愛孩子,決不會害孩子。 只要能理解、孝敬、尊重父母,你就和父母走近了。

主持人B:由此可見,我們與父母的關係並非不能改變,父母也不是不近人情的,他們也在關心我們,也在想辦法走近我們。那我們就該主動走近父母。

主持人A:父母用愛托起了我們的生命之舟,他們用愛滋潤了我們稚嫩的心田,他們用愛撫慰了我們孤寂的心靈,父母用愛温暖着我們整整一生。

主持人B:同學們請珍惜這份愛吧,因為這種愛只有餘生,沒有來世。

主持人A:同學們請把握這份愛吧!因為她會使我們成為世界上最最富有的人,她為我們帶來一座開掘不盡的寶藏。

AB合:讓我們的心永遠和着父母的心愉快的跳動吧!讓我們相親相愛,相伴永遠。

七:請班主任點評,以歌曲《燭光裏的媽媽》結束班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4w9j4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