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三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三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三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分析圖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數都得0”的計算方法。

2、理解商中間有0和商末尾有0的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商中間、末尾有0的`除法。

3、能主動思考、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口算:

28÷2 240÷8 36÷3 84÷7= 32-0 48+0

0×12 42×0 0+25 29+0 9×0 14×0

1、不計算,説出下面各題的商。

292÷2 358÷6 2147÷7 605÷5 488÷4

二、新授

1、出示28頁主題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敍述四幅畫的內容。

2、嵌入數學問題:(1)4個西瓜,師徒4人,平均每人吃幾個?生:4÷4=1

(2)當豬八戒把西瓜全吃光了,其他三人還能分到西瓜嗎?引導學生想到:三人一個西瓜業沒分到,怎樣用算是表示呢?這時可以通過故事情境寫出:0÷3=0,並深刻領會其中的含意。

(3)設置另一情境:當零為除數時的結果又是怎麼樣的呢?

由於這個內容不是國小時學到的,但為了讓學生有個認識,所以可以略帶一些,當0作為除數時,是沒有意義的。

三、做一做

0÷2 0÷4 0÷5 0÷102384393 0÷0

四。出示例

1、問:怎樣列式?怎樣計算?結果是多少?

2、同學會用豎式計算嗎?學生説説,教師板書。

3、指板演題,問為什麼十位上要寫0?

4、你有什麼看法?學生討論後,教師把省去的這步去掉。

小結:這題是怎樣計算的?

5、試一試。

505÷5 6018÷6 6015÷3

指第3題問:為什麼6015÷3上的中間會有兩個0?強調簡便寫法。

6、出示計算 420÷3

學生説,教師板書。問:商末尾這個0能省略嗎?為什麼?強調簡便寫法。

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麼?要注意什麼?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二

教材分析: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位置與方向,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在數與計算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以及小數的初步認識。這部分乘、除法計算仍然是國小生應該掌握和形成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重要基礎。例如,用兩位數除多位數,每求一位商的步驟與用一位數除的步驟基本相同;又如,兩位數乘兩位數是學習小數乘法的必要基礎。

從本冊開始引入小數的初步認識,內容比較簡單。此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用到有關小數的知識和問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可以擴大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範圍,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簡單的小數進行表達和交流,進一步發展數感,併為進一步系統學習小數及小數四則運算做好鋪墊。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位置與方向和麪積兩個單元,這是這冊教材的另兩個重點教學內容,為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提供了豐富的素材。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形成辨認方向、表達與交流物體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過現實的數學活動,讓學生獲得探究學習的經歷,探索並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進一步促進空間觀念的發展。

在量的計量方面,這一冊進一步擴大計量知識的範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這些內容的教學可以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時間觀念,並通過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學生估計面積大小和時間長短的意識和能力。

在統計知識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初步學習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教材向學生介紹了兩種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看這兩種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通過學習習近平均數的含義和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數的意義和實際應用,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安排了一個單元,專門教學用所學的乘除法計算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廣角”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學習簡單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換思想,並能應用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養他們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並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並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瞭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瞭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教學措施:

1、注重培養學生靈活的計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感。

2、結合現實問題教學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加深學生對統計作用的認識,逐步形成統計觀念。

3、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4、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班級情況分析:

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了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一定的興趣,大部分學生樂於參與學習活動。特別是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們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情況。因此對這些學生,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地保持,並逐步引導到思維的樂趣、成功體驗所獲得的樂趣中。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掌握筆算方法,理解算理與方法。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並能進行自主優化。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探索算法與解決問題過程中,增強相互交流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喜悦,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在理解算理基礎上掌握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乘的順序以及第二部分積的書寫方法

教學過程:

一、口算熱身。

老師這裏有一組口算題,誰敢在沒有見到題目之前就把手舉起來。請同學來口答,其他同學與老師一同判斷正誤。

12×20=12×3=11×5=11×30=24×10=24×2=

你能説一説24×2=48的各部分名稱嗎?

二、情境引入

1、談話:同學們今天是幾月幾日啊?(4月22日)你知道今天是什麼特殊的日子嗎?老師來告訴你們,今天是世界地球日(出示世界地球日圖標)。世界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一項世界性的_¤_活動。説到環境保護你認為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多種樹、不亂扔垃圾……)對,我們可以做的事很多,每年這天我們平湖二小的紅領巾小隊都會到街頭去清掃垃圾和衞生死角。在一次整髒治亂活動中我們紅領巾小隊12人平均每人撿到垃圾23件。

課件出示:在一次整髒治亂活動中我們紅領巾小隊12人平均每人撿到垃圾23件。

師:從這句話中,你都知道了什麼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呢?

生:一共撿到多少件垃圾?

這個問題你會列式解決嗎?同學們,你們以前學過這樣的計算嗎?

2、引出新知:

今天我們大家就一起來研究像這樣的兩位數乘兩位數。(出示課題:兩位數乘兩位數)

請同學們估算一下,大約撿了多少件?(學生各自彙報估算結果和方法)

估一估,23×12約是多少?

怎樣才能知道誰估算的錢數最接近準確數呢?這就需要我們準確計算出23×12的得數,

三、算法探究

1、自主探索算法:

同學們,你能想辦法算出23×12的得數嗎?想想看,看誰能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計算,想好了寫在練習紙上。開始吧!教師進行巡視指導。

2、小組交流:

你剛才是怎樣算的?能不能讓你小組的同學也明白你的算法?請互相説一説。

3、全班彙報:(結合情景理解算理)

哪一個小組願意來説一説你的方法?

預計學生可能會出現下列當中的幾類方法:

(1)連加:23+23+…+23=276(12個24相加)

(2)分步:23×2=46(件)23×10=230(件)230+46=276(件)(板書)

引導:你能給大家解釋一下每一步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3)豎式大致選擇以下四種:

黑板上展示了幾位同學的寫法,請大家認真觀察、仔細思考,你覺得哪種方法是正確的?為什麼?這幾位同學一定是在哪兒出現了小錯誤,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們找一找。鼓勵學生找出:①對位錯誤,十位上的1和23相乘,得到的是23個十,3應該寫在十位上,②沒有按照一定的順序乘,漏乘了一位。

我們再來看這兩種(③④)方法,他們有什麼不同?由於十位上的1與23相乘,得到的是23個十,3在十位上,已經明確了3代表的是30,所以個位上的0我們可以寫成虛0,或者不寫,這樣書寫起來會更簡便。

下面誰能帶着大家回憶一下筆算的計算過程。學生説,教師用彩色標註。

關注口算與筆算的相同點,進一步理解算理。

下面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口算方法和筆算方法,他們之間有什麼聯繫嗎?畫箭頭,並結合説明46是23與2的乘積,23個十是10與23的乘積,個位上的0不寫。

正因為橫式和豎式有着相同的地方,所以我們國小筆算的基本方法是列豎式計算。

好,現在我們已經知道紅領巾小隊一共撿了276件垃圾,同學們估算的大致範圍與實際計算結果相符,筆算結束後我們要記得填好橫式結果。[完成板書:23×12=276(件)]。

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保護地球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責任,希望我們都為建設我們美好的家園出一份力。

改錯:請寫對了的同學,自己再説一説計算過程,有錯的同學一邊説運算順序一邊把錯誤的地方改回來。

4、初步優化

對比一下這幾種方法,你最欣賞哪一種方法?為什麼?

5、變式練習:

下面就請用你喜歡的方法來算一道題。出示:23×13=

問:同學們今天我們認識的豎式,與以前認識的兩位數乘兩一位數的豎式計算有什麼不同?是不是每一道兩位數乘兩位數都可以用豎式計算呢計算時你認為應該注意些什麼你覺得計算時,哪一步是關鍵啊?

先用第二個因數的個位去乘第一個因數的每一位,乘得的積的末位與個位對齊。再用第二個因數的十位去乘第一個因數的每一位,乘得的積的末位與十位對齊。然後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四、鞏固練習

1、填空: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時,先用第二個因數的去乘第一個因數的,乘得的積的末位與對齊。再用第二個因數的去乘第一個因數的,乘得的積的末位與對齊;然後把兩次乘得的積。

2、完成豎式

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我們的同學也做了幾道題目,可是遇到了困難,你能接着完成嗎?

問:兩個48一樣嗎?

我們班的一些同學在做題時出現了一些錯誤你能幫他指出來嗎?

3、我來判一判

師:學習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接下來我們用筆算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好嗎?

4、遊戲:貼出寫有算式的南瓜卡片。用語言描述菜園裏收南瓜的情境,請同學們幫助菜農收南瓜。讓學生自由選擇卡片,算對的就收穫了這個南瓜。

12×44 32×13 42×11 34×12 23×22 21×34 41×21 33×31

五、全課總結,交流收穫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筆算乘法時要注意什麼問題。?

板書:兩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乘法(不進位)

紅領巾小隊一共撿了多少件垃圾?

教學反思:

兩位數乘兩位數不進位筆算乘法是在學習了筆算兩、三位數位數乘一位數和含整十數的兩位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節課在新知的探索過程中,為了突破重點和難點,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法和自主探究法分三個層次進行。

第一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學生對兩位數乘兩位數算理的理解,而理解算理主要是以學生對乘法算式意義的理解為突破口,從引入部分的口算、學生用不同方法對例題的嘗試及學生對不同方法的理解,都僅僅圍繞乘法的意義來展開。

第二層次主要是為解決十位部分積的對位問題,這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讓學生嘗試用豎式計算23×13=,師巡視輔導,然後指名板演不同計算方法,讓學生根據題意觀察、比較、不同算法,辨析、交流分辨對錯。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掌握起來容易多了,能夠理解1個十乘3得到3個十,故3應照齊十位,其它依此類推。效果良好。

第三個層次,聯繫實際,強化練習

這是一堂計算課,學生要從不同的角度加深對法則及算理的`認識,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計算能力,並培養學生認真計算、書寫工整的良好學習習慣。由於練習是一種有目的、有步驟、有指導的教學活動。所以教師在設計安排練習題時,要悉心鑽研教材,緊緊圍繞教學目標精心安排。也就是説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必須明確每一道題,計算是枯燥的,但也是有用的,因此引導學生能應用知識解決生活裏相關的實際問題,既練習了所學知識,又體會數學的作用,逐步樹立應用數學的意識,讓學生更積極主動更有興趣的來學習今後的計算課。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滲透一種數學策略,掌握一種數學方法。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如課堂提問的策略問題,面對學生的突發問題,有時不知道怎樣去引導。出現了一些重複教學的情況。還可以對重難點內容再進行深入鞏固。在教學時,我只是簡單的讓幾個學生進行了乘法豎式的複述就完了,沒有顧及大部分學生。我可以再讓幾個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復述,練習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説過程,出現錯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説原因和正確的過程,但是我過於倉促的結束了教學,可能導致部分基礎差的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掌握不牢固。還有些孩子在計算的過程中,容易一部分按乘法計算,另一部分按加法計算;也有一些孩子把個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的積,十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的積,應該是相加,而寫為相乘。計算不熟練。在以後的學習中要強化訓練。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的:

1、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測、操作、驗證等活動,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

2、培養學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點:

利用天平或蹺蹺板的原理,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思想,為以後學習簡單的代數知識做準備。

教學難點:

初步體會等量代換的數學思想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或數學問題。

教具、學具:

卡片學具、課件。

師生活動:

一、情景引入。

師:看,今天水果園裏正在進行“體重”大比拼呢?(播放課件)我們先來看看西瓜姐姐多重?(4千克)你是怎麼知道的?

師説明:當天平平衡時,左右兩邊的物體一樣重,所以西瓜姐姐重4千克。

師:接下來進場的是蘋果妹妹,我們假設每個蘋果同樣重。(繼續播放課件)看!天平又平衡了,這又説明什麼?(引導學生説出:4個蘋果重1千克。)

師: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想提什麼數學問題?

讓學生自由提出問題,師生共同解答。

二、教學新知。

(一)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合作探究解決方案。

師:這個問題提得真棒,幾個蘋果與1個西瓜同樣重呢?(10個、12個、15個、16個……)

師:小朋友不要急着猜,好好動動腦筋。或者在小組內擺擺學具,通過合作解決這個問題。

(留給學生充足的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及操作學具的時間,老師巡視,給予學生適當的啟發與指導。)

小組彙報:這時大部分的學生喊出:16個。

師:你們是怎麼知道的?怎麼想的?

生1:因為:一個西瓜

4千克

(等於4個砝碼),

1千克

(1個砝碼)等於4個蘋果,我們用替換的方法,把一個

1千克

(1個砝碼)換成4個蘋果。西瓜重

4千克

(4個砝碼),總共要換4次,因此是16個。

(師依學生的回答,一邊擺學具,利用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

生2:我們組認為:如果第二個圖中天平的`右邊變成原來的4倍,左邊也要變成原來的4倍,就是16個蘋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生3:一個西瓜和4千克砝碼同樣重,而4個蘋果和1千克

砝碼同樣重,所以4千克砝碼就有4個4,4×4=16(個)。

生4:……

(二)進一步體會等量代換方法。

師:小朋友説得都對,(課件展示:1個西瓜等於16個蘋果。)這時又來了波蘿哥哥,1個波蘿的“體重”等於2個蘋果。一個西瓜與幾個波蘿一樣重呢?(課件)為什麼呢?

讓學生獨立思考,同桌交流,彙報結果。

生1:32個。

(可能有些學生會出現這樣的錯誤,老師要及時給予分析引導,再通過生生評析,幫助其改正。)

生2:8個。因為,2個蘋果可以換1個波蘿,1個西瓜等於16個蘋果,就可以換8個的波蘿。

生3:2個蘋果換一個波蘿,16個蘋果裏面有8個2,16÷2=8(個),所以1個西瓜和8個波蘿一樣重。

生4:把2個蘋果變成原來的8倍就是16個,等於1個西瓜的重量。把1個波蘿也變成原來的8倍就是8個,這樣天平也平衡,所以是8個。

師:(略小結。)

(三)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完成p109“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老師巡視,個別輔導。講評時,讓學生説説是怎麼思考的,最後師生共同梳理解題思路:要求2頭牛和多少頭羊同樣重,首先要知道2頭牛和多少頭豬同樣重,再利用豬和羊的關係進行替換(計算),最後求出結果。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四第3題。

引導學生讀題、分析關係,並嘗試抽象地推導(計算)一下。如果學生抽象地想象有困難,可以讓學生先用學具擺一擺。

2、完成練習二十四第4題。

提示:直接比較1只雞和1只鴨誰重一些比較困難,可以轉化為2只雞和2只鴨,或4只雞和4只鴨的比較。

3、完成練習二十四第5題。

第1小題,把第一個等式中的△用□+□+□替代,就變成了□+□+□+□=240,所以□=60,而△=□+□+□,所以等於180。

第2小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流討論,尋找方法。

建議:直接用等量代換的方法來解決比較困難,可以先把三個等式的左邊相加,右邊相加,可得到2×(○+△+□)=200,所以○+△+□=100,然後再利用等量代換,依次求出○、△、□的值。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五

一、談教材分析

《分一分》是國小數學概念中比較抽象,學生較難理解的一課,這部分教材是在學生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初步認識分數的含義。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上、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是有很大差異。開始學生掌握分數的含義是很困難的,因此,本單元第一次出現分數時,通過一些學生熟悉的具體事例和一些圖形,着重使學生理解一些簡單的分數的具體含義,給學生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這一節教學能為以後深入學習分數系統知識和小數系統知識打下良好而必要的基礎,更為以後解答分數四則運算和應用題奠定堅實而重要的基礎。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這套教材,分數這部分知識是分兩次進行教學的。第一次是三年級的分數的初步認識,第二次是五年級的系統學習分數知識。《國小數學課程標準》中對第六冊的要求是:能結合具體情境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這一課是分數教學的起始課。它是學生已經掌握整數平均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今後進一步學習分數的大小比較、分數的加減計算等知識的基礎,在整個國小數學教學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

根據以上分析及《課標》要求,我擬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使學生經歷從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數的過程,直觀認識幾分之一,初步形成關於幾分之一的表象,會讀寫幾分之一。

(2)能運用生活經驗,通過一系列的數學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主動參與、合作交流的樂趣,培養自主探索的學習習慣。

二、講“教、學”方法

對於國小生來説,數學學習往往是他們自己生活經驗中對數學現象的一種“解讀”。在教學中,如果能密切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利用他們喜聞樂見的素材喚起其原有的經驗,那麼學起來必然親切、有趣、易懂了。學生的好勝心理強,教師在學生認識了1/4。紙上折了1/4後,誰還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數,學生動手積極性很高,紛紛折出了其它分數。當問誰折的分數大的時候學生就更願意比了。起初,學生對分數的比較這一知識停留在比較表面、比較膚淺的水平上。他們用整數的大小比較方法來比較分數,教師也不做出判斷,使學生主動得構建自己的知識,激發學生對知識學的熱情。而不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

本節課中主要採用“學生自學,同桌互學,小組研討,集體辯論”等形式,不僅能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和合作意識而且能起到傳遞感情,增進友誼的作用。使學生明白團結就是力量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本節課注重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他們積極參與教學,讓學生親自參與知識推導的全過程,通過親身經歷理解了分數的意義。

三、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起探究興趣

導入新課時創設一個分蘋果遊戲,三個同學一組把6個蘋果分給兩個同學,怎樣分才公平?每人分幾個?接着分4個蘋果,分2個蘋果。教師把學生回答的3、2、1分別板演,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兩個同學,每生分多少?遊戲

1、起學生對平均分的回憶,突出平均分這一關鍵。

2、通過把一個蘋果分給兩個同學,每個同學得不到一個蘋果(半個)該用哪個數表示呢?給學生留下懸念,為探索新知創設了情鏡,也使教學從整數很自然的過渡到分數,由整數不夠而用分數表示是符合數的擴展規律的。

(二)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學習

本節課通過學生的實踐操作,使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有時遇到不夠一個的,就不能用整數表示,那用什麼數表示呢?有知道的嗎?有的學生有預習的習慣,也有的同學學奧數就知道用1/2表示,讓他在師板書的3、2、1下面試寫,學生看到整數不夠可以用分數表示,從整數過渡到分數學生一點也不感到陌生,很自然便於接受。寫對後教師加以表揚,學生有了成功的體驗,感到很自豪,課上表現的會更積極。讓學生拿出學具袋中的卡片用自己喜歡的顏色塗自己喜歡的圖形,分別塗出它們的1/2.塗後展示給同學們。教師放慢速度,提高音量講解1/2的讀寫法,分數各部分名稱。再讓學生讀。突出教學重點。在這裏教師重組了教材把教材後面的內容先學了。讓學生把正方形紙折成它的二分之一併塗色,讓生把塗好色的正方形粘到黑板上,師鼓勵生用多種折法折,如有困難同學間合作,研究折。(對於偏離對角線的折法教師給予表揚)讓生説一説為什麼圖色的`形狀不同都能用1/2表示呢?這一設計培養學生歸納推理能力,給學生提供想象的空間,注重發散思維培養髮揮學生聰明才智。讓學生想在日常生活中在哪還見到過可以用1/2表示的事物。注重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使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數學。在重點理解了二分之一的含義的基礎上大膽放手發揮小組學習的作用。學生從學具口袋中拿出學具,動手操作把不同形狀的紙平均分成幾分把其中一分或幾份塗色並用幾分之一或幾分之幾表示。開展小組奪紅旗遊戲活動,看哪組折法多,折法特別,小組合作,研究折法,在探索,合作中獲取多種折法,多個分數,激發創新意識,在評選活動中,對於折法特別塗法特別的與重不同的讓他們説出表示的意義。突出了難點。活動後評出紅旗組,組中每個成員得一朵小紅旗,裝在自己成長記錄袋中又一次體會成功的快樂。設計遊戲活動學生積極參與,興趣濃厚,提高學生參與意識,合作意識,競爭意識。

(三)愉快教學,創設寬鬆環境。

如讓學生標出繩子的1/10,再讓學生標出不同的方法,教師在表示出其中的兩部分,這又怎麼表示呢?學生互相説一説,再出示五角星圖,點子圖説一説圖的3/5,5/6等表示的意義。突破難點,讓生靈活運用知識。由於有“折一折”做鋪墊,“説一説”部分,教師不是以講授方式傳授那樣勢必侷限學生思維活躍性,影響他們思維發展這樣開放式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充分發揮想象的空間,可以在分享彼此思考見解的過程中得到發展。師有意識把學科進行整和,競賽時男女孩頭像下用英文girl,boy書寫在學生進行摺紙活動時放舒緩的音樂,學生學起來更加輕鬆,課堂上不再是枯燥無味,鴉雀無聲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體驗數學的樂趣,活潑的遊戲,優美的音樂,教師豐富的表情,鼓勵性的語言都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使他們整堂課都能興趣昂然。

(四)競賽練習,激發競爭意識。

設計了“勇奪小紅花”節目老師當主持人,學生是競賽選手,分男女兩組進行競賽,讓同組的做在一起,獲勝組每生一朵小紅花,粘到班級紅花欄中,共設計三關題,第一關必答題,男女生互選題,答對得蘋果卡。第二關搶答題,答對得卡,答錯扣卡。第三關能力測試題,此題目的是為了對問題深層次的理解,給學生一個思維開放的空間,讓他們自身水平和能力得以展現。練習活化了題形,新包裝,新口味題形必將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參與性得到空前高漲。

(五)及時評價,體驗成功快樂

評價目的在於激勵,課堂上學生通過老師、同學、自己的及時評價更加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體會成功感。

三年級下冊的數學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課本23-24頁的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觀察和操作活動,初步認識軸對稱圖形。會直觀判斷軸對稱圖形,能用對摺的方法找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讓學生學會欣賞數學之美。

教學重點:

認識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能畫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難點:

能直觀判斷出軸對稱圖形,能用摺紙的方法找出對稱軸;

教學準備:

課件、一些軸對稱圖形圖片、紙和剪刀、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等。

教學過程:

一、巧設情境,激發好奇心。

花園裏有隻可愛的蝴蝶在翩翩起舞。一天她遇見了小蜻蜓,對小蜻蜓説:“我們是一家人。”小蜻蜓就奇怪了,我是小蜻蜓,你是蝴蝶,怎麼是一家人了。蝴蝶笑了笑説,在大自然裏還有很多物體和我們是一家呢。

二、欣賞圖片,建立表象。

1、這不,你瞧。蝴蝶找來了什麼?

課件出示:蝴蝶、楓樹葉、七星瓢蟲、蜻蜓、臉譜、交通標誌、數字8、飛機、天平、一些字母等。這些圖形漂亮嗎?學生欣賞各種對稱圖形。

2、引導觀察圖形,交流彙報

剛才同學看到的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還有很多很多,那麼這些圖形中你發現都有什麼特徵呢?把你的發現在小組內説一説。

師:你發現了什麼數學問題?

生1:我發現他們都很美。

生2:左右一樣。上下?

生3:我發現它們是對稱的。

師:你是怎麼理解對稱的?

生3:對稱就是左右兩邊是完全一樣的。

3、教學板書“對稱”

(1)課題導入

師:是啊,剛才我們看到的其實是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的現象。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來研究數學上的軸對稱圖形。(板書課題)劉元平三下《軸對稱圖形》教學設計劉元平三下《軸對稱圖形》教學設計

(2)結合剪紙作品,抽象概念

師:誰能在最快的時間內剪出一個葫蘆嗎?

學生自己操作創作。(先把紙對摺後再剪)

教師選幾張學生剪得好的軸對稱圖形貼在黑板上。

找出不同的剪法,讓學生説一説是怎樣剪的。

師:請大家觀察,比較這些圖形,你發現了什麼?

生1:他們的形狀不同。

生2:他們的大小也不同。

生3:他們的兩邊是完全一樣的。

生4:這些圖形上都有一條摺痕。

現在你們把你自己剪的圖形重新對摺一下,你們會發現他們怎麼樣?(兩邊完全重合)是的,那麼什麼樣的圖形才是軸對稱圖形呢?

學生回答自己理解的`軸對稱圖形。(對摺後兩邊的部分完全重合的圖形就是軸對稱圖形)

那麼這條摺痕應該給它取個什麼樣的名字呢?(對稱軸)

老師把課前準備好的作品展示給大家看。(燈籠、衣服等)

三、實踐操作,深化認識。

1、組織活動——折一折

(1)每個學生剪下附頁中的圖1,先對摺,看兩邊是否完全重合,再打開,看摺痕的位置。

(2)學生小組合作,完成折一折。組織學生將自己小組折出的對稱圖形進行展示並彙報各自的折法。

(3)學生認識對稱軸,中間這條摺痕我們就把它叫做對稱軸,用虛線表示。

請學生用鉛筆畫出你們剪出的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2、小結:通過折、畫,小朋友們都認識了軸對稱圖形,那麼現在誰能為大家介紹一下這樣的圖形。

得出結論:如果一個圖形沿一條直線對摺,兩側的圖形能夠完全重合,這個圖形就叫做軸對稱圖形。

摺痕所在得直線叫做對稱軸。

四、鞏固練習,深化認識。

1、看下面那些圖形是軸對稱圖形。劉元平三下《軸對稱圖形》教學設計

2、找一找下列哪些數字、漢字、字母是軸對稱圖形,劉元平三下《軸對稱圖形》教學設計

3、用對摺的方法找出下面圖形的對稱軸

五、迴歸生活,體會美感。

1、談一談:其實生活中也有很多對稱的圖形、物體,你能説一説嗎?

2、欣賞生活、藝術、自然、建築、剪紙等領域的對稱之美。

六、總結全課,昇華主題。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七、板書設計、

軸對稱

對摺:兩邊完全重合——軸對稱圖形

摺痕——對稱軸

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和問題,經歷自主嘗試計算經過時間的過程。

2、會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完成某件事情經過的時間。

3、通過我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的事情,受到熱愛科學、

熱愛祖國的教育,切身體會到作為一箇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

教學準備:

課件、28頁列車時間表每生一份。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都知道,郵電、交通、廣播等部門在工作中需要很強的時間觀念,在我們的航天事業上更需要有很強的時間觀念,我們都知道2003年10月16日,中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取得了圓滿的成功。神五的起飛降落,及降落地點都是很多的科學家經過精密的計算得出的結果。當然了,我們還沒有辦法參與這些精密的計算,不過有一些簡單的計算我們還是可以進行的,同學們有興趣嘗試一下嗎?

二、自主嘗試

課件出示例題。

指名學生讀題。

讓我們來試一試吧。

某某同學的算法和書中紅紅的算法是一樣的,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們是怎麼樣算的。

你還有其他的算法嗎?

同學們完成的真棒,看來同學們數學學得真不錯,真心希望學生們在數學的海洋裏能夠如魚得水。

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神五”的一些精彩畫面。

引導學生感受我們的祖國太偉大了!

結合“兔博士網站”的內容,介紹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情況,激發學生作為一箇中國人的自豪感。

三、試一試

同學們,剛才我們經歷了計算經過時間的一個全過程,你們有沒有信心完成更難一點的挑戰呢。

學生拿出師給準備好的列車時刻表。

師:你瞭解到哪些信息?

生答。

師:同學們瞭解到這麼多信息,想必不會被老師的問題給難住了,請看大屏幕。

生嘗試解決。

師: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不僅能夠解決問題,還能自己提出問題並解決了

四、練一練

師:孩子們,你們喜歡看電視嗎?

生:喜歡。

師:每個電視台呢都有自己的一個節目單,我們來看一看中央七台的節目單吧。

師:這個跟我們剛才接觸到的。不太一樣,它只有開始的時間,沒有結束的時間,我們怎麼計算它的經過時間呢?

學生討論回答。

師:你真聰明,那我們先來計算一下,大風車大約播放多長時間。

生自己完成

師:同學們完成的不錯。接下來同學們自己給自己提一個問題並且完成。可以嗎?

生自己完成。

交流自己的結果。

使學生受到熱愛科學、熱愛祖國的教育。

讓學生交流各自的算法,鼓勵學生提出其他問題並解答。

引導學生讀懂列車時刻表。

問題提出後,學生興趣盎然,紛紛動手進行計算,很快列出具體作息時刻,方法大致有如下幾種:

1、數手指計算。

2、畫時間軸,在軸上數出經過時間。

3、畫出模擬鐘面,標上睡起時刻再數出經過時間。

4、少部分學生筆算。

1.T1次列車是從北京西開往長沙的,開車時刻是下午5點。

2.T2次列車是從長和開回北京西的,開車時刻是下午4點36分。

3.向上箭頭表示進京,下向箭頭表示離京。

4.T1次列車到達鄭州的時刻是23點29分。

5.T1次列車到達武昌的時刻是5點01分。

6.T1次列車到達岳陽的時刻是7點12分。

7.T2次列車到達岳陽的時刻是17點56分。

8.T2次列車到達武昌的時刻是20點04分。

9.T2次列車到達鄭州的時刻是1點39分

1. 每個節目的結束時間其實就是它後邊的節目開始的時間。

2. 可是這裏邊還有廣告時間,因此如果我們把每個節目看結束時間看成後邊的節目開始時間的話,裏邊是加了廣告的時間。所以算出來的節目時間只是大約的時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g4kj7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