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七年級上冊語文《夏感》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七年級上冊語文《夏感》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七年級上冊語文《夏感》教案設計(精品多篇)

七年級語文教案《夏感》 篇一

教學目標

1、感受夏天的特點及文章的語言魅力。

2、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品味文章充滿活力的語言。

2、難點: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先來欣賞幾幅圖片,同學們猜猜它們跟哪個季節關係最密切。(生欣賞幾幅圖片,回答)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樑衡的《夏感》。

二、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推薦一位朗讀水平較高的同學配樂朗讀課文:

1、其他同學認真聽讀,並在腦海裏想象畫面,以字詞,句讀,情感三方面為評判標準(做到準確、流利、有感情),點評朗讀。

2、感悟:請以“這是一個____的夏”,説説自己聽後的感悟。並説明理由。

師小結:這是一個具有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的夏,這是一個生機蓬勃的夏,這是一個生命力旺盛的夏,這是一個屬於勞動人民的夏。下面讓我們一起來品析作者是如何寫的。

三。研讀課文,品析文句

請你找出課文中你最喜歡的詞語或句子,並説出理由。

(一)品味句子老師先給我們同學做個示範:

範例:(一) (1)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牆。

示範:“沸騰”二字讓人體會到夏天的熱烈,此句運用比喻、擬人手法,並且虛實結合,形象地寫出從春到夏的過程。

範例(二)(2)火紅的太陽烘烤着一片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着,撲打着遠處的山,天上的雲,撲打着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湧着一艘艘的艦船。

示範:烘烤:太陽温度高。撲打:寫出了麥浪翻滾的氣勢。湧:描寫了麥浪翻滾的動態美。此句抓住了夏天典型的景物來描寫

範例(三)(3)金色主宰了世界上一切,熱風浮動着,飄過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麥子的香味。示範:從色、味幾方面描寫麥浪、表現了夏天的熱情。

同學們,從這些俊美的文辭中,你讀出了作者藴涵其中的一份怎樣的情感?

(二)體味情感

請完成下面的句式:這是一份____的感情。

師小結:這是一份熱愛自然,熱愛夏季的感情,是對旺盛生命力的謳歌。這是一份歌頌勞動,讚美勞動人民的感情。講到這裏,老師心中還有個疑問,(打出大屏幕:

(三)質疑探究:在作者的眼裏,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你是如何理解的?)夏天的色彩難道只有金黃的嗎?請同學們各抒己見。(學生髮表見解)作者選取金黃作為夏季的色彩,是否有其特殊的用意呢?請看下面材料。

(四)材料補充(便於瞭解本文作者和他在本文中體現的思想感情)

(1)作者簡介:

n 1946年生於山西

n現任:①新聞出版署副署長②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

③全國記者協會常務理事

(2)樑曉聲在《靜夜時分的樑衡》裏對樑衡的評價:

①樑衡很謙虛②樑衡待人誠懇

③樑衡品格高尚得令人心顫④樑衡的百姓心不需要強調

(3)就在林(則徐)赴疆就罪的途中,黃河氾濫,在軍機大臣王鼎的保薦下,林則徐被派赴黃河戴罪治水。他是一個見害就除,見民有難就救的人,不管是煙害、夷害還是水害都挺着身子去堵。 —— 《最後一位戴罪的功臣》

師小結:正是因為樑衡有着一顆不需要強調的百姓心,所以他關注百姓的生活和生存,同情百姓的疾苦,謳歌百姓的辛勤。也只有這樣,他才能為我們展示一個“見害就除,見民有難就救”的林則徐,為我們描繪一幅八百里秦川火熱的夏季勞作圖。這真是文如其人啊。

欣賞完北方的夏,我們再來品味品味南方的夏。

四。拓展延伸:

正如作者所説,“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有閒情逸致的人”不喜歡夏天“緊張的旋律”,閲讀下面這首詩,説説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山亭夏日

(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師小結:這首唐詩描繪了一幅情調清和的夏日圖畫,表現詩人悠閒自在的閒適情趣;而課文抒發的是對夏天充滿“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的讚美,和對那些在夏日裏分外繁忙的農人的謳歌,表達作者對這種充滿激情的火熱生活的嚮往。

五。課堂小結

下面老師想用這樣幾句話為我們這節課,也為樑衡的這篇文章作個小結:

樑衡有心創《夏感》,詞鏗句鏘顯情意。同學何幸賞佳作,摩拳擦掌見活力。

六、作業:

(1)課外閲讀峻青的《海濱仲夏夜》。要求:1.注意寫景方法2.體味作者感情

(2)寫作要求:1.緊扣住夏的一個特點進行描寫。 2.字數在150字左右。

七。板書設計:

夏感

樑衡

緊張急促熱烈

自然景物普通勞動者

熱愛讚美

嚮往

《夏感》教學設計 篇二

教材分析:

《夏感》是人教版第一冊第三單元的課文,本單元課文是以反映自然世界內容為主,這個單元為我們展現了色彩斑斕的大自然。

單元的教學目的是引導學生欣賞精彩生動的文學語言,神遊優美深遠的詩化意境,培養學生的審美和想象能力,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願望和熱情。

學情分析及教學設想: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還是一片描寫北方夏天景緻來抒情的文章,對我們南方的七年級學生來説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我從網上下載幾幅北方夏天的圖片,藉助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讓學生更直觀的瞭解北方夏天的特點,但更多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語言想象能力,切記把課文上成圖片展示課。

教學目標

1.感受夏天的特點及文章的語言魅力。

2.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比喻、擬人、對比等修辭的運用。

4、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2、品味本文語言魅力。

教學方法:朗讀法 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

教學輔助:多媒體。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用多媒體展示一組夏天的“荷塘風光”圖片。讓學生欣賞完這一組如詩如畫的荷花圖片,然後請學生説説有這幅圖你想到哪首古詩?生回答後,老師點擊展示出詩歌視頻,《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一詩,學生齊誦,並説説這首詩寫的是什麼地方?什麼季節(西湖,夏天)

剛才我們欣賞的是清新,柔和,恬靜的南國之夏,那麼,北方的夏天又是怎樣的呢?現在,讓我們走進樑衡的《夏感》,體會他筆下那緊張,熱烈,急促的北方之夏吧(展示課題)。

2、課前預習檢查(指導學生積累字詞):

(1)讀準加點字字音 (查學生預習本)

芊芊(qiān qiān)細草 黛(dài)色 磅礴(páng bó) 貯(zhù)滿

匍匐(pú fú) 秋波澹澹(dàn dàn)

(2)説出下列詞語詞義 (屏幕顯示詞語,學生説出詞義)

芊芊:草木茂盛。 黛色:青黑色。

磅礴:氣勢盛大。 澹澹:盪漾的樣子。

閒情逸致:閒適的情致 春華秋實:春天開花,秋天結果

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一位同學朗讀課文,其他同學認真聽讀,然後從字詞、句讀、情感三方面為評價。

2自讀課文,同桌或前後桌合作討論、用簡潔文字歸納段意。然後師生歸納後明確:

第一段:夏天總體特點。

第二段:夏天的自然景物。

第三段:夏天的色彩。

第四段:夏天的旋律。

第五段:對夏天的情感、態度。

三.引導點撥,研讀課文

在瞭解了文章的大致內容後,教師引導學生解讀文本。

1、生齊讀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樣概括北方夏天的特點的?

多媒體顯示下列A 、B問題,學生合作完成:

A、在文中劃出寫夏天特點詞語。

B、從全文看,第一自然段在結構上有什麼作用?由此,可看出文章是什麼結構?

生回答後歸納明確:

緊張,熱烈,急促。 (板書)

總領全文。(可看出文章結構是總——分——總。)

2、指明學生朗讀第二自然段,學生合作完成下列問題(多媒體顯示):

A、本段選擇了哪些富有季節性、特徵性的自然景觀來寫的?

B、第二自然段描寫夏天是怎麼慢慢來到的?(提示:找出關鍵詞、句)

C、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説説你為什麼喜歡?(討論回答後引導學生小結)

D、從那些角度來描寫夏天到來的?(找出相關的詞語),本段運用哪些修辭及其表達效果?

生回答後歸納明確:

☆ 好象爐子上的一鍋泠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一樣。

草漸密漸厚,林帶凝成了黛色的長牆。

蜂蝶不見了,換來蟬兒潛在樹葉間長鳴。

太陽烘烤着金黃的大地,

熱風浮動着,飄過田野,吹送着熟透了的麥香,經過半年的積蓄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夏天到了。

☆ 選擇:草,樹,蟬,陽光,遠處的山,天上的雲,麥浪。熱風

☆ 從視覺 聽覺 嗅覺、觸覺上描寫。

☆ 本段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寫形象生動,突出了夏天景物的特點。

如“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一樣”這個句子,它採用比喻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由春到夏的醖釀過程。

“輕飛漫舞的蜂蝶不多見了,卻換來煩人的蟬兒,潛在樹葉間一聲聲地長鳴”這個句子,它採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並用一個“潛”字寫出了夏天的炎熱。

3、自讀第三段,説説本段描繪夏天的什麼色彩?為何要寫到春天和秋天的景色呢?(多媒體顯示問題)

生回答後明確:

(大屏幕展示農作物圖片:高粱——赤紅,玉米——金黃。讓學生對夏天的色彩有直觀的感覺。)

☆ 金黃色 突出夏的特點——熱烈

☆ 寫春和秋是運用對比修辭方法,更加突出“夏天無不迸發出旺盛的活力”。

師:第二、三自然段寫的是夏天的自然景物,那麼文中寫到了人的活動沒有?在第四自然段中,作者為我們展現了夏日裏什麼人的什麼景象?

4、學生自讀第四自然段,然後合作完成下面問題(多媒體逐個顯示):

A、作者通過描寫什麼景色突出夏天“緊張、熱烈、急促”氣氛的?

B、他們忙些什麼?忙到什麼程度?

生討論後明確:

☆ 寫農民勞動場面。們忙着收割麥子,為秋苗澆水,追肥。夜間還擔心天氣變化。

5、文章描寫了夏天的景美,是如此的熱烈、緊張、急促,難道僅僅是為了讚美自然景色嗎?目的是讚美什麼?表達作者什麼情感?(圖片展示農民勞動割麥和打麥場上打麥兩個場景)

回答後明確: 讚美農人的勞動,抒發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

6、文中第五段是否有能概括文章主旨的句子?文章一開篇就描寫夏之景,直到文末才抒發讚美之情,這種寫法是什麼表現手法?(屏幕顯示)

回答後明確:文章最後一句。抒發了對勞動人民的熱愛、讚美之情。 這是欲揚先抑手法。

7、集體朗讀第4、5自然段,體會作者抒發的感情。

師:通過學習本文大家知道,作者讚美夏天,其實是在讚美夏天裏辛苦勞作的人們。小時候我們學過一首古詩,描繪的是烈日當空的正午時分,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揮汗如雨地勞作……每天中午吃飯時,學校校園廣播也播誦,同學們是哪一首詩?(《憫農》唐·李紳),對。雖然今天我們生活水平提高了,糧食富足,但是仍要愛惜糧食,農民耕種辛勞,糧食來之不易,對農民要尊重,對勞動者要尊重。

四.比較閲讀:問作者説,“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有閒情逸致的人”不喜歡夏天“緊張的旋律”,閲讀下面這首詩,説説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回答後明確:

這首唐詩描繪了一幅豔麗的大紅大綠夏日荷花圖畫。詩人通過對美景的讚美,曲折的表達對友人的眷戀之情。而課文抒發的是對夏天充滿“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的讚美,和對那些在夏日裏分外繁忙的農人的謳歌,表達作者對這種充滿激情的火熱生活的嚮往。

五.課堂小結:

夏天的色彩是金黃的,是一個承前啟後,生命交替的旺季。同學們你們現在正是人生的春天,也處於金子般的年齡,但願你們在這人生的黃金季節,飛揚激情,勃發英姿,和着這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去抒寫你們輝煌的明天!奏出你生命的樂章!

六、作業:

1、品味下邊描寫春之色、秋之色的句子,然後仿照這個句式仿寫。

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

秋之色為熱的色,如夕陽,如紅葉,標誌着事物的終極。

夏之色為 ,如 ,如 , 。

冬之色為 ,如 ,如 , 。

2、課外閲讀峻青的《海濱仲夏夜》。

要求:1.注意寫景方法2.體味作者感情

七.板書設計:

夏 感

樑衡

教學反思:

教學中結合北方夏天景色及其的一些勞動場景的圖片來輔助教學後,學生不難理解課文。

可是教學中要研討的內容過多,時間顯得緊張,朗讀的時間少了些,第一段的第二個問題,學生不易瞭解,如果放到文章末段的研討後再思考回答效果可能更好。

七年級人教版語文《夏感》原文 篇三

充滿整個夏天的是一個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

好象爐子上的一鍋泠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漸漸滋成一片密密的厚發,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長牆。輕飛慢舞的 蜂蝶不見了,卻換來煩人蟬兒,潛在樹葉間一聲聲的長鳴。火紅的太陽烘烤着金黃的大地,麥浪翻滾着,撲打着遠處的山,天上的雲,撲打着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 湧着一艘艘的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熱風浮動着,飄過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麥香。那春天的靈秀之氣經過半年的積蓄,這時已釀成一種磅礴之勢,在田 野上滾動,在天地間升騰。夏天到了。

夏天的色彩是是金黃的。按繪畫的觀點,這大約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 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誌着事物的終極。夏正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花色——收穫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後,生命 交替的旺季。

你看,麥子剛剛割過,田間那挑着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無不迸發出旺盛的活力。這時她們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慢長,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向秋的終點作着最後的衝刺。

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人們的每一根神經都被繃緊。你看田間那些揮鐮的農民,彎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麥子上場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們早 起晚睡已夠苦了,半夜醒來還要聽聽窗紙,可是起了風;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雲。麥子打完了,該鬆一口氣了,又得趕快去給秋苗追肥澆水。“田家少閒月, 五月人倍忙”,他們的肩上挑着夏秋兩季。

遺憾的是,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總是浸在苦澀的汗水裏。有閒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歡這種緊張的旋律。我卻想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金黃的夏季。

七年級語文教案《夏感》 篇四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學習修辭手法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品味文章的優美句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作者對夏的讚美,引導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學習修辭手法的運用。

感受作者對夏的讚美。

教學難點:

品味文章的優美句子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入:

一年四季,周而復始。對於季節,我們有着太多各自的感觸,現在大家仿照小黑板的句式進行表述。我們大家一起來看一下句式:仿句:我愛春天,愛她的萬物復甦,愛她的草長鶯飛。我愛 ,愛她的 ,愛她的 。

(要求:從春夏秋冬中任選一季進行表述。)(生思並且作答同時統計愛這季節的人數)好,大家對季節的喜愛各有緣由。然而愛夏的卻寥寥無幾,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樑衡他愛的夏天,看看他到底愛她的什麼,那就讓我們共同走進他的《夏感》,去領略夏天的獨特之美。(板書課題)

2、瞭解作者:

樑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3、檢查字詞預習: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並解釋:

貯滿(zhù ):儲存、積存

澹澹(dàn ) :水波盪漾的樣子

芊芊(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磅礴(páng )(bó) :氣勢盛大

黛色(dài ):青黑色

匍匐(pú )(fú):爬行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真朗讀,注意字詞,句讀,情感。(全班齊讀)

朗讀本文要大聲,要有“磅礴之勢”,傾吐“升騰”之氣,表達出“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的情調、語調,讀出樑衡散文語言的剛性氣質、男性風格。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夏天的感受?

夏天的自然景色 、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三.研讀課文

1、你認為文章哪一段最優美?請簡述理由。

從修辭和感觀兩個方面賞析第二自然段

配樂朗讀優美段落(樂曲《月光下的鳳尾竹》)

“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配樂朗讀讓學生感受句式的特點:短小體現節奏快

2、找出課文中你認為精彩的三至五個比喻句和擬人句[1] ,品味它們的表達效果。

此題意在品味語言,鞏固前面所學的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

先看比喻句:

“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一樣”,具有視覺效果,應合開篇第一句話,以突出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本來這些“特點”是抽象的,這裏用比喻,就化抽象為具象了。

“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長牆”,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們習見的“長牆”喻“綠煙”,更加直觀。

“像海浪湧着一艘艘的艦船”,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車”,它們在麥浪中行駛,讓人產生幻覺,像是“艦船”,以喻其疾速、氣勢雄壯。

再看擬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是作者的想像,生動形象。

“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擬人寫法,想像其優美的舞姿,很生動。

“那朝天舉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寫兩種作物用了兩個形象的動作,像描寫人一樣,很有趣味。

“這時她們……向秋的終點作着最後的衝刺”,這些農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來是比較抽象的,這裏用人的跑步衝刺來形容,化抽象為形象。

3、文章最後寫道:“遺憾的是,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思考:那麼據你所知,有關夏天的古詩句有哪些?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代楊萬里《小池》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代楊萬里《曉出淨慈送林子方》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辛棄疾《西江月》

赤日滿天地,火雲成山嶽、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輕覺衣重,密樹苦陰薄。

――王維《苦行》

四、品味語言

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

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誌着事物的終極。

請你發揮想像,寫幾筆“夏之色”、“冬之色”。

此題意在品味語言,又學以致用,訓練富有詩意的語言表達。對這個學段的學生來説,或許仿句難了點,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這兩個描寫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強,又生動形象。它們句式相同,字數也差不多,語句錯落有致,琅琅上口。

仿句可以豐富多樣,如:

夏之色為火的紅,如太陽,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為濃的綠,如樹葉,如勁草,展示着美麗的青春。

冬之色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雲,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舊生命的終結。

五、課堂小結

本文圍繞三個方面來寫夏天突出熱烈、緊張、急促,收穫已有而希望未盡的特點,描繪夏天金黃色的大地上暑氣蒸騰、麥浪翻滾、萬物蓬勃生長的景象,表達了對夏天的喜愛之情,深情讚美了辛勤勞作的農民。

六、作業:

1、收集描寫夏季的詩詞

2、修改你的片斷並書寫好在班級學習園地展示你的才華和書法

七、板書設計:

夏之景:

景美 修辭:比喻、擬人

感觀:由視覺、聽覺到嗅覺。

夏之色: 金黃(收穫已有而希望之未盡)

夏 感 緊張、熱烈、急促

樑 衡 人美 夏之律:緊張、急促(人勤快)

讚美

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材要有開放性和彈性。教材的開放性表現在教材要和生活實踐相結合,要課內外結合,要學用結合。作為教師要突破教材對學生教育的禁錮,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能成為教材的奴隸,應該做教材的主人。

在教學《夏感》這篇文章時我不拘泥於教參的理解,自己進行了深入的思考並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深入挖掘教材主旨,引導學生深刻理解課文。因此,在備課上我下了一翻工夫,總算是有了一些個人的思考與創造。這篇文章備課時,我參考了許多資料,但總覺得教材處理起來不能完整、系統,體現一個梯度並有一個高潮。於是,自己鑽研教材深入思考,形成了自己的感悟。這篇文章以讚美夏天為主題,讚美夏天的什麼?有兩點是明確的,即:夏天的旺盛的生命力以及夏天啟發人的積極奮進的精神。但夏天的那種“承前啟後、生命交替”的意義不是更有意義嗎?於是,我以“感受、感悟、感情”為線索組織教學,分析感悟時,深入引導學生理解主題。

一堂課不可能盡善盡美,我覺得,要能夠有一得,就值得分析品味,並積累經驗。當然,不足之處更應該深刻反思。這堂課的教學,我覺得最失敗的是,課堂預設過多,學生自由發揮的空間太少,以至於有“請君入甕”之嫌,因此導致課堂氣氛不夠活躍,課堂生成自然有限,以後的教學還應該多考慮這個方面。

【1】這個教學環節的目的是為了初步教會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品味語言。所以這種提法顯得太狹隘,應改為“下面老師把2-4段的內容交給大家,每個人選擇幾個你喜歡的句子,從煉字、修辭、句式等角度來品味。先理解,然後依照自己的理解讀出聲來。等下,咱們比一比,賽一賽,看誰的理解和朗讀入味。”

【2】在第三個大的教學環節中還應該設置第4個環節:感悟本文的主題。

《夏感》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學習修辭手法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品味文章的優美句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作者對夏的讚美,引導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學習修辭手法的運用。

感受作者對夏的讚美。

教學難點:品味文章的優美句子

教具準備:三用機、小黑板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導入:

一年四季,周而復始。對於季節,我們有着太多各自的感觸,現在大家仿照小黑板的句式進行表述。我們大家一起來看一下句式:仿句:我愛春天,愛她的萬物復甦,愛她的草長鶯飛。我愛 ,愛她的 ,愛她的 。

(要求:從春夏秋冬中任選一季進行表述。)(生思並且作答同時統計愛這季節的人數)好,大家對季節的喜愛各有緣由。然而愛夏的卻寥寥無幾,今天,我們就來欣賞樑衡他愛的夏天,看看他到底愛她的什麼,那就讓我們共同走進他的《夏感》,去領略夏天的獨特之美。(板書課題)

2、瞭解作者:

樑衡,1946年生,山西霍州人。 他是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治家。

3、檢查字詞預習:

給下列加點字注音並解釋:

貯滿(zhù ):儲存、積存

澹澹(dàn ) :水波盪漾的樣子

芊芊(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磅礴(páng )(bó) :氣勢盛大

黛色(dài ):青黑色

匍匐(pú )(fú):爬行

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認真朗讀,注意字詞,句讀,情感。(全班齊讀)

朗讀本文要大聲,要有“磅礴之勢”,傾吐“升騰”之氣,表達出“我卻要大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的情調、語調,讀出樑衡散文語言的剛性氣質、男性風格。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夏天的感受?

夏天的自然景色 、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

三。研讀課文

1、你認為文章哪一段最優美?請簡述理由。

從修辭和感觀兩個方面賞析第二自然段

配樂朗讀優美段落(樂曲《月光下的鳳尾竹》)

“夏天的旋律是緊張的”配樂朗讀讓學生感受句式的特點:短小體現節奏快

2、找出課文中你認為精彩的三至五個個比喻句和擬人句,品味它們的表達效果。

此題意在品味語言,鞏固前面所學的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方法。

先看比喻句:

“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一樣”,具有視覺效果,應合開篇第一句話,以突出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本來這些“特點”是抽象的,這裏用比喻,就化抽象為具象了。

“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長牆”,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們習見的“長牆”喻“綠煙”,更加直觀。

“像海浪湧着一艘艘的艦船”,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車”,它們在麥浪中行駛,讓人產生幻覺,像是“艦船”,以喻其疾速、氣勢雄壯。

再看擬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是作者的想像,生動形象。

“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擬人寫法,想像其優美的舞姿,很生動。

“那朝天舉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寫兩種作物用了兩個形象的動作,像描寫人一樣,很有趣味。

“這時她們……向秋的終點作着最後的衝刺”,這些農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來是比較抽象的,這裏用人的跑步衝刺來形容,化抽象為形象。

3、文章最後寫道:“遺憾的是,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思考:那麼據你所知,有關夏天的古詩句有哪些?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代楊萬里《小池》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宋代楊萬里《曉出淨慈送林子方》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説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辛棄疾《西江月》

赤日滿天地,火雲成山嶽、草木盡焦卷,川澤皆竭涸。輕覺衣重,密樹苦陰薄。

――王維《苦行》

四、品味語言

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

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誌着事物的終極。

請你發揮想像,寫幾筆“夏之色”、“冬之色”。

此題意在品味語言,又學以致用,訓練富有詩意的語言表達。對這個學段的學生來説,或許仿句難了點,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這兩個描寫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強,又生動形象。它們句式相同,字數也差不多,語句錯落有致,琅琅上口。

仿句可以豐富多樣,如:

夏之色為火的紅,如太陽,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為濃的綠,如樹葉,如勁草,展示着美麗的青春。

冬之色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雲,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舊生命的終結。

五、展示才華:課堂小作:(片斷描寫)

本文啟示我們“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請你也另闢思路寫一篇《夏感》來體現夏的美。

示例:夏日數陰

時近中午,驕陽高照,好象一位醉酒的漢子在發泄着胸中的怒火。山路蜿蜒盤旋,拾級而上,兩側的樹木鬱鬱葱葱,濃密的樹葉擋住了烈日的毒辣。樹下一片涼爽。嶙峋的山石,深黛於飄渺中,彷彿一位鍾情的少女在脈脈流灑着朦朧之美。

(走在夏天的樹陰下,一片片隨風飄落的樹葉,拍打在身上的那種輕柔的觸感,還有夏季特有的濃密的綠蔭下的清涼。)

提示:

鄉村的夏季(夏季到來,曬場上鋪灑着汗水浸黃的穀粒,任憑笑聲破碎一生扼守的清白,這是夏季的鄉村。柳的風姿在月光下舞蹈出妙蔓輕雅,誘惑成羣的瑩火蟲點綴她紫色的衣裳,這是鄉村的夏季。)

夏季鄉村的傍晚(夏季鄉村的傍晚,村口的老樹下,男人們席地而坐,他們談論着今年的收穫,計劃來年的種子,就着激情飽滿的話頭,一碗老酒在他們的手上傳遞,就如傳遞着沉重的希望。晚霞悄然停歇在她們淡雅的睡衣上,微風拂動下,宛若顫抖的蝶翼。孩子們是夜的精靈,他們騎着竹馬木牛,馳騁在黑暗自由的創意中。)

夏季鄉村的清晨(夏季鄉村的清晨,你跟隨母親走進朝陽鋪滿的田野,看落花生的葉兒們徐徐打開,在温柔的表達中,聆聽她們與陽光的對話。聽玉米在露珠中拔節,隨風動作的紅帽子,一個一個調皮的孩子。你能夠深深地體會到:與土地的結合,就能夠品嚐汗水的滋味;與土地親近,就會得到果實最深情的回報。)

夏季的着裝(走在夏天的街道上,一位位擁有美好身段的女同胞們,毫不吝嗇的顯露出他們雪白的肌膚,“緊身短衣”“超薄迷你裙”,實在是可以為夏季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夏季的稻田

夏季的菜地

……

六、課堂小結

本文圍繞三個方面來寫夏天突出熱烈、緊張、急促,收穫已有而希望未盡的特點,描繪夏天金黃色的大地上暑氣蒸騰、麥浪翻滾、萬物蓬勃生長的景象,表達了對夏天的喜愛之情,深情讚美了辛勤勞作的農民。

七、作業:

1、收集描寫夏季的詩詞

2、修改你的片斷並書寫好在班級學習園地展示你的才華和書法

八、板書設計:

夏之景:

景美 修辭:比喻、擬人

感觀:由視覺、聽覺到嗅覺。

夏之色: 金黃(收穫已有而希望之未盡)

夏 感 緊張、熱烈、急促

樑 衡 人美 夏之律:緊張、急促(人勤快)

《夏感》教學設計 篇六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夏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文中形象的描繪,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

3、培養熱愛勞動的感情及審美能力、鑑賞能力。

重點、難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夏的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文中形象的描繪,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

教 學 過 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修改意見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有關夏季風景的畫面。

導入課題並板書課題。

二、出示學習目標。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知夏的特點,體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習文中形象的描繪,品味富有魅力的語言。

3、培養熱愛勞動的感情及審美、鑑賞能力。

三、作者簡介。(多媒體出示)

樑衡:1946年出生,山西霍縣人。主要從事散文創作、散文理論研究。作品曾獲青 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有散文三篇(《晉詞》《覓渡、覓 渡,渡何處》和《夏感》)入選中學教材。

指名朗讀。

四、檢查預習。

1、讀準字詞的音。

2、解釋詞語。

五、初讀感知。

1、聽讀課文,思考問題。

①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點?

②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夏天景緻的?

③文中突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在哪一自然段中表現的?

2、初步理解最後一自然段。

六、研討賞析。

重點研討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從夏天的蓬勃生命力、夏天的 色彩、夏天的緊張旋律來感受夏天的景美、人勤。

七、課堂總結。

這節課,我們在讀書中感受到了 夏季景色的熱烈、奔放以及農民們的辛勞,夏季確實是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季節,是個值得讚美的季節。

八、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説一説自己最喜愛的夏天的景象。

九、佈置作業。

1、仿照句式 ,結合課文或發揮想象,寫一寫“夏之色”和“冬之色”。

例: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期望之情。

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誌着事物的終極。

2、收集有關夏的詩句及散文。

學生説一説對夏季的感受,

明確學習目標

生朗讀課文

兩位學生默寫課後詞語的注音並解釋。

討論交流。

1、讓學生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並説説喜歡的理由。

2、師生討論交流,在讀書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總結本課學習收穫

同學們説一説自己最喜愛的夏天的景象。

小結(教學反思)

學生對 課文語言賞析較好

課前預習效果不好,一部分字詞注音不準確

閲讀課文不流利

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前預習習慣。

板書設計:

自然景色

夏感 金黃色彩 景美 人 勤

緊張旋律

《夏感》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學習修辭手法的運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品味文章的優美句子。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作者對夏的讚美,引導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

學習修辭手法的運用。

感受作者對夏的讚美。

教學難點:

品味文章的優美句子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復始、有人鍾愛百花爭豔的春天,有人喜愛瓜果飄香的秋天,有人喜歡白雪皚皚的冬天,但是夏天,好像總是寂寞的時候多,請同學們在記憶中搜索有關夏的詩文。

的確,歷代的文人墨客書寫春、秋、冬的比比皆是,但是寫夏的卻很少,可是當代作家樑衡卻敢於履新涉奇,從人所寡言處言之,高聲讚美這春與秋之間,充滿活力和激情的夏季,令人由衷的歎服。今天,讓我們踏着夏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與作家樑衡一起,來一次夏天的旅行!

二、檢查預習

讀“讀一讀寫一寫”:強調下列加點字注音並解釋:

貯滿(zhù):儲存、積存

澹澹(dàn):水波盪漾的樣子

芊芊(qiānqiān):草木茂盛

磅礴(páng)(bó):氣勢盛大

黛色(dài):青黑色

匍匐(pú)(fú):爬行

三、初讀課文,感知結構美

1、認真聽讀,思考問題:

①、找出作者描寫夏天特點的關鍵詞。

②、閲讀課文,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夏天景緻的?

③、文題是“夏感”,那麼作者要表達的“感情”是什麼?全文的結構有什麼特點?

2學生思考,發言,明確:

(緊張、熱烈、急促。自然景物、色彩、旋律。熱愛自然,讚美勞動人民。

總——分——總。)

四、再讀課文,感受夏之美

1、精讀2———4段,思考:

①畫出第二段中寫夏天天氣的句子。在炎熱的天氣裏,作者主要寫了哪些景物?

②找出第三段具體描繪夏之色的句子。這種顏色是一種什麼樣的顏色?

③説説第四段寫了農民哪些活動?讓你會想到以前學過的哪首詩歌?

2、討論,明確:

(炎熱或者火熱;草,樹,蟬,陽光,遠處的山,天上的雲,麥浪;是一種金黃的顏色,更是一種透出旺盛的生命力的顏色。割麥子,打麥子,半夜聽風觀雲,給秋苗追肥澆水,《憫農》)

五、三讀課文,欣賞語言美

語言是思想的外殼,一篇好文章往往用精美的語句表達其思想感情。文中多處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試着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並説説你推薦的理由。體會優美語句中重要詞語運用的精妙之處。

1、請同學們默讀2、3段,圈劃出你認為用得好的詞或是寫得美打動你的心的句子,用下面的句式説一段話。

“我欣賞的佳句是,它所採用的修辭手法是,這樣寫的好處在於”

①方法提示:也可以從用詞之美或句式之美來賞析

②小組討論、交流閲讀心得

示例、

比喻句範例:

①“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於沸騰一樣。”

這句話具有視覺效果,應合開篇第一句話,突出了夏天“熱烈”的特點。本來這些“特點”是抽象的,這裏用比喻,化抽象為具體了,更加生動形象。

②“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長牆。”

這裏用人們常見的“長牆”喻“綠煙”,更加直觀的表現了林帶的顏色由淺變深的過程及其生長的繁茂。

③“麥浪翻滾着,撲打着遠處的山、天上的雲,撲打着公路上的汽車,像海浪湧着一艘艘的艦船。”

這是“公路上的汽車”比喻“艦船”,它們在麥浪中行駛,讓人產生幻覺,以喻其疾速、氣勢雄壯,麥浪比喻海浪,寫出麥子之多,説明春天的靈秀之氣在夏天已釀成了磅礴之氣。

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

比喻,生動形象的寫出了草生長的繁茂。

擬人句範例:

⑤“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

“曼舞”是想象,用了擬人寫法,想象其優美的舞姿,很生動。

⑥“那朝天舉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

寫兩種作物用了兩個形象的動作,像描寫人一樣,很有趣味。

⑦“這時她們已不是在春風微雨中細滋慢長,而是在暑氣的蒸騰下,蓬蓬勃發,向秋的終點作着最後的衝刺。”

這些農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來是比較抽象的,這裏用人的跑步衝刺來形容,化抽象為形象。

分析關鍵字詞在句子中有何作用

A、“田間那挑着七八片綠葉的棉苗,那朝天舉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挑”“舉”“匍匐”三個動詞分別寫出了農作物怎樣的情形?)

分析:三個動詞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農作物旺盛的生命力。

“挑”讓讀者感覺到棉苗的頑強;“舉”字讓讀者感到了高粱玉米的歡悦;“匍匐”讓讀者感受到瓜秧爬行延伸的樣子。

B、“火紅的太陽烘烤着一片金黃的大地……”(“烘烤”能替換成“照射”嗎?)

分析:“烘烤”使人感到夏天“火紅的太陽”的温度特別高。而“照射”是指光線射在物體上,不能表現出夏日的特點

2、仿寫句子。體會描寫春之色、秋之色的例句,仿照句式寫一寫“夏之色”和“冬之色”。示例:

夏之色為火的紅,如太陽,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為濃的綠,如樹葉,如勁草,展示着美麗的青春。

冬之色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雲,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舊生命的終結。

六、總結。

本文緊扣“夏感”,先總寫對夏天的感受,然後具體感知夏天的景、色、人,抒寫了作者對夏天的讚美和喜愛之情。感主要有三層含義:感受、感知、感情,寫出了自己對夏天的獨特認識。

七、作業

一年四季,周而復始。對於季節,我們有着太多各自的感觸,你喜歡哪個季節呢?仿照下面的句式,發表你的看法。

七年級語文教案《夏感》 篇八

教學目標

1.感受夏天的特點及文章的語言魅力。

2.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課文抓住特徵寫景的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作者觀察、描述景物的特點。

第一課時(總 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走過了秋天、冬天和春天,我們該來經歷火熱的夏季了。大家心中的夏天是怎樣的呢,誰能説説呢?

(學生七嘴八舌)

在詩人、作家筆下,夏並不是一個受到青睞的季節。他們筆下的夏是“毒惡的灰沙陣”,“燙着行人的臉”,“乾燥炎熱的風”,“兇惡的嘶叫着”,“人像快乾的魚”,“大地在高熱度中發抖”(引自茅盾、老舍、高爾基、羅曼·羅蘭諸人作品)——一種作為藝術的內容中苦悶壓抑象徵的夏感;或者是“日常睡起無情思”(楊萬里),“手倦拋書午夢長”(蔡確)——一種輕鬆閒適中透出無可奈何的夏感。

可是,當代作家樑衡卻敢於履新涉奇,從人所寡言處言之,高聲讚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夏季,令人由衷歎服。我們今天所學的課文——《夏》確實能夠得上是當代散文中一篇難得的精品。(板書夏樑衡)

二、研讀課文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①作者樑衡筆下的夏具有哪些特點?(緊張、熱烈、急促)

②課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熱愛、讚美)

2.細讀課文,深入思考:

①比較:

A.春夏景物比較:明確夏天的景物特徵。

B.夏天的色彩與春秋天的色彩比較,比較寫夏之熱烈。

C.“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與“苦澀的汗水”對比,得出作者寫夏天的原因在於歌頌勞動,歌頌勞動人民。

②抓住特徵描寫景物

A.(例如第二段)描寫夏景——選擇細草成厚發綠煙成黛色長牆蟬太陽烘烤麥浪翻滾熱風浮動等極具季節特徵的景物描寫

B.對“旺季”描繪——麥子剛割過棉苗(挑)、高粱、玉米(舉)、瓜秧(匍匐)

C.用“五月人倍忙”體現夏於緊張、急促的旋律用田間揮鐮農民、彎着腰、流着汗、快打等來具體表現。

D.抽象事物具體化——色彩冷、赤(抽象)

用“碧波、嫩竹”具體表現冷用“夕陽、紅葉”具體表現赤

三、作業:

根據自己的感受,抓住特徵,寫一段夏景。

第二課時(總 課時)

教學目標

1.體味文章語言特色。

2.通過比較閲讀,體味作者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文章的語言特點

教學過程:

一、回顧全文,導入新課:

通過上一課學習,你有哪一些收穫?

1.運用對比、比較的方法揭示事物特徵。

2.學習到抓住特徵寫景。

二、學習文章的語言特色——生動、準確、表現力強。

1.修辭。(比喻、擬人、排比、對偶)

2.動詞的運用。(結合課後探究練習二)

3.短句的運用。

4.敍述、議論、描寫(直接描寫、間接描寫)

5.照應。

三、比較閲讀:

正如作者所説,“歷代文人不知寫了多少春花秋月,卻極少有夏的影子”“有閒情逸致的人”不喜歡夏天“緊張的旋律”閲讀下面這首詩,説説與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駢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這首唐詩描繪了一幅情調清和的夏日圖畫,表現詩人悠閒自在的閒適情趣、而課文抒發的是對夏天充滿“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的讚美,和對那些在夏日裏分外繁忙的農人的謳歌,表達作者對這種充滿激情的火熱生活的嚮往。

四、佈置作業:

課外閲讀峻青的《海濱仲夏夜》。要求:1.注意寫景方法2.體味作者感情

《夏感》教學設計 篇九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品味語言,理解文中運用多種修辭方法的作用;能自主地蒐集和整理信息,能自主地表達。

2、過程與方法:反覆朗讀,通過富有感情的美讀來體會文章的意境。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品賞精彩生動的文學語言,啟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願望與熱情。

教學重點:

通過語言的品味,感受字裏行間對勞動者的讚美,啟發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願望和熱情。

教學難點:

能自主地蒐集和整理信息,表達自己的見解和賞析。

教學方法:品讀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初來內地,感受了夏天,談談你在夏天的所見所聞所感:炎熱、汗流浹背、文字、蟲鳴、清晨的美好、蓮花……

二、整體感知,蒐集和整理信息。

1、教師示範朗讀,學生思考:

(1)文章的題目是《夏感》,作者對夏天的總體感覺是什麼?

(2)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描寫夏天景色的?

學生自我總結,歸納:

(1)總體感覺是:緊張、熱烈、急促

(2)從:夏天的自然景色、夏的色彩、夏的旋律三個方面來描寫夏天,最後表達了對夏的讚美的態度。

三、細讀品味

1、夏天的自然景色具有怎樣的特點?哪些景物體現了這種特點?

磅礴:草——密密的厚發

林——黛色長牆

蟬——長鳴

太陽——火紅、烘烤

麥浪——拍打

熱風——浮動

2、夏的色彩是怎樣的?哪些景物體現了這種色彩?(這種色彩來自哪裏?只有一種金黃嗎?為什麼只寫這一種色彩?)

金黃:麥子、棉苗、高粱、玉米、瓜秧

夏天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穫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後、生命交替的旺季。

3、夏天的旋律是怎樣的,體現在哪裏?

緊張:人們的每一根神經都被繃緊。

收割——半夜防止下雨——收穫後追肥、澆水

四、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句子,美美的讀一讀,並説説喜歡的原因。

提示:

1、從遣詞造句的角度(富有表現力的動詞或形容詞)

2、修辭的角度(比喻、排比、對比、擬人)

3、多感官的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

歸納:

1、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起而終於沸騰一樣

比喻,具有視覺效果,化抽象為具象。突出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

2、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長牆

比喻,把長長的林帶比作了綠煙、長牆。

3、像海浪湧着一艘艘艦船

比喻,“麥”比作“海浪”,“汽車”比作“艦船”,十分巧妙。

4、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

擬人,包含作者的想象,生動形象。

5、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

“曼舞”是想象,用了擬人的手法,想象其優美的舞姿,很生動。

6、那朝天舉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

寫兩種作物,用了兩個形象的動作,像描寫人一樣,很有趣味。

7、這時她們……向秋的終點作着最後的衝刺

用人的跑步來形容農作物的生命力,化抽象為形象。

8、第一段:各種景物、蟬鳴、麥香動用了視覺、聽覺、嗅覺,生動,使讀者如臨其境。

五、拓展延伸

改寫“夏是……”小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n5rvm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