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七年級上冊語文《寓言四則》教案設計(新版多篇)

七年級上冊語文《寓言四則》教案設計(新版多篇)

七年級上冊語文《寓言四則》教案設計(新版多篇)

七年級上冊語文《寓言四則》教案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整體感知課文,探究解讀課文意藴。

2、過程與方法:以作者情感變化為主線,扣點引導、探究式學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悟親情,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深入理解課文。

2、難點:文章深層的思想情感體悟。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3分鐘)

1、課前播放兒童歌曲《放風箏》,營造氛圍,導入新課。

教師導入語:

放過風箏嗎?喜歡放風箏嗎?聽到這首兒歌,是不是有童年重現的感覺?

風箏這個可愛的玩具,曾是許多人快樂童年的天使,給年幼的我們帶來數不清的歡樂。可是也有一些小朋友,會因為一些看似正當的理由,無端地被剝奪了這專屬於童年的純真。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迅的散文《風箏》,和作者一同來追憶一段關於風箏的,傷心往事。

2、出示課題。出示本課學習目標。

3、簡介作者。屏顯魯迅有關材料,師生一同閲讀。

魯迅的文章,向來是寓意豐富、思想深刻的,用一節課的時間來完成《風箏》的教學,對於老師是一個挑戰,對於同學們來説也是一個挑戰。老師已經作好挑戰的準備了,同學們作好準備沒有?那就讓我們來接受挑戰第一關--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二、教學環節一:聽讀課文,整體感知(10分鐘)

出示聽讀要求:

1、聽清字音,劃出生字詞。

2、邊聽邊想:文章圍繞風箏,回憶了一件什麼事情?

3、聽的過程中,用圈點勾畫的方式,標出你認為寫得特別精彩的或者不太明白的詞句。

反饋:

1、生字詞教學

2、概括課文內容:圍繞風箏,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弟弟喜歡放風箏,我不許他放,他偷偷地自己做風箏,快要做好時被我發現並毀壞,二十年後我意識到自己錯了,想要討得弟弟的寬恕,而弟弟卻完全不記得了。(文字提示學生回答)

同學在聽讀的過程中產生了很多的疑問,發現問題的能力非常出色,這些疑問能不能自己來解答呢?接下來要考驗大家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我們進入第二個學習環節:

三、教學環節二:研讀課文,探究意藴。(20-25分鐘)

出示學習步驟和要求:(學生自讀與合作探究用時5分鐘,交流、梳理小能不能理解的問題2分鐘,完成預設的兩個問題15分鐘)

1、快速閲讀課文,聯繫上下文深入理解課文意藴,自我質疑、釋疑。

2、小組內交流、探討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

3、師生共同探討解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問題預設:

1、文中所説的“對於精神的虐殺這一幕”具體指前文的哪件事?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殺”?

2、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着説:“有過這樣的事嗎”,為什麼“我”不覺得寬鬆反而覺得“沉重”?

由問題1“精神虐殺”引導進入第三、四段學習:

1、“對於精神的虐殺這一幕”具體指前文的哪件事?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殺”?(對心靈造成巨大傷害)

2、我是如何“精神虐殺”弟弟的?(找相關的動作描寫,並朗讀。概括我的形象--粗暴)

弟弟的心靈有沒有受到傷害?(找相關的神態描寫。概括弟弟的形象--可憐)

3、我踏扁的僅僅是一隻風箏嗎?(童心、快樂、創造力等。從第三段裏找相關的神態描寫,並誦讀)

4、我為什麼要“精神虐殺”弟弟?(領悟到,出發點是關愛,是親情)

5、我為什麼要把自己寫得那麼粗暴,弟弟那麼可憐?反映了魯迅什麼樣的感情?(悔恨、自責--同樣體現對弟弟的親情)

問題2:為什麼弟弟不記得了,我不覺得寬鬆,而是“沉重着”?(我無法原諒自己對自己造成的傷害,想彌補而無從彌補,心裏更加歉疚、自責)

小結:二十年的時光,變了的是對風箏和遊戲的看法,不變的是哥哥對弟弟的手足情深,濃濃的親情。

四、教學環節三:感悟主題,體會親情,學習魯迅的自省精神。(3-5分鐘)

1、從風箏的故事裏,你看到了魯迅先生身上哪些可貴的品質?

(自省精神知錯就改勇於承擔;關愛弟弟,手足情深)

2、你從本文中領悟到了哪些道理?

五、教學環節四:説説寫寫,拓展延伸。(5分鐘)

説一説:

在跟家人和同學的相處中,你有沒有被他人“精神虐殺”或“精神虐殺”他人的經歷,至今想起有什麼感受?

寫一寫:

給曾經“精神虐殺”過你或你“精神虐殺”過的人寫一封信,真誠地與對方交流你的感受和想法。(課後完成)

六、課堂小結(1分鐘)

二十年前,年少的魯迅毀壞了弟弟的一隻風箏;二十年後,帶着深深的自責和濃濃的親情,魯迅又還給了弟弟一隻風箏。而這隻風箏同時也送給了我們。從這隻風箏裏,我們懂得了在誤解和衝突中也藴藏着親情;也是從這隻風箏裏,我們懂得了人要敢於自省,要知錯就改,要勇於承擔責任。

一邊是嚴於律己,一邊是寬以待人,擁有這樣的一雙翅膀,我們一定可以在愛的天空中翩翩起舞,愛的天空,將充滿自由和温馨。

七、教學反思

1、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側重於對教材的理解和挖掘了,但對學情的把握還很有欠缺。導致的結果是課堂上給予學生熟悉文本的時間不夠充分。學生聽一遍再快速地讀一遍,對課文的深層次的理解和探究是很難達到的,所以後面的質疑和釋疑環節學生很難做到自主發現、探究,原定的“生成性教學”體現得不明顯,學生提問往往問不到點子上,釋疑更難以把握課文意藴。

2、整堂課的教學,事實上仍是教師講得多,學生自主學習、展示得少。一是時間的限制導致學生對文本的解讀不深,致使很多問題最後變成了老師的講解;二是老師心太急,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和探討的時間,而是為了完成預定的教學環節匆匆拋出答案。事實上是理念上沒有做到以學生為主體的表現。

綜上兩點,的問題仍是傳統的教學理念未轉變,仍是教師操控課堂、學生被動接受的問題。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上,應盡力的改變自己慣用的教學模式,應以學生的學為基點,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遵循學生的學習規律,不急,不躁,讓學生一步步紮紮實實地學習和領悟。教學不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一切的教學行為都應為了學生終身的發展而努力。

教學重點 篇二

誦讀;教給學生通過品味關鍵詞語理解寓言含義的閲讀方法。

七年級上冊語文《寓言》教案 篇三

教學重點:

理解詞語,瞭解內容和寓意。

教學難點:

使用成語造句。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學習《寓言四則》,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是指帶有勸喻或諷刺的短小故事。我國在春秋戰國時代,寓言就已經盛行,先秦諸子百家著作中,就有不少優美的寓言。例如《守株待兔》、《葉公好龍》、《狐假虎威》、《愚公移山》等。

課文《畫蛇添足》出自《戰國策》。《買櫝還珠》和《濫竽充數》選自《韓非子》,這兩個故事都是戰國時期的。《塞翁失馬》選自《淮南子》,《淮南子》是西漢淮南王劉安組織他的賓客編寫的。書中涉及禍福的文字很多,這與作者所處的社會環境有關。

寓言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寓較深的道理於簡單的故事之中,具有鮮明的訓誡性、諷刺性和哲理性。寓言一般結構簡短,情節集中,故事風趣幽默,人物性格突出,常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寓言的語言生動形象,常用簡約的語言勾畫人物的動作和心理。

二、誦讀

老師泛讀課文。

三、學習字詞

藉助工具書、課下注釋,學習生字讀音,解釋重點實詞、虛詞和短語。

四、朗讀課文

採用不同方式,請同學朗讀課文四遍,熟悉課文內容。

五、串講課文

同學串講,老師適時指點。

六、概括寓意

學生分小組討論,概括寓意,然後交流。

七、總結

《畫蛇添足》:事情已經到了完美無缺的地步,再做多餘的事,不僅無益,而且有害。過和不及也許僅僅相差一點點,但是要掌握分寸必須明智。過分聰明,思想方法不對,有時反倒被聰明貽誤。

《買櫝還珠》:沒有眼力,只重外表,取捨不當,就會捨本逐末。

《畫蛇添足》、《買櫝還珠》都是諷刺寓言,有生動的喜劇情節,活潑風趣,讓讀者在輕鬆的閲讀中忍俊不禁,並從中體會其藴含的道理。

《濫竽充數》:成就一番事業關鍵是有真本領。沒有真本領,一味地投機取巧,只能得逞於一時,終歸要碰壁的。這則寓言敍事平實,情節簡括,由於前後對比,並不顯得平板。突出了人物於變化的環境的應對,一個“逃”字活畫出南郭處士的狼狽。

《塞翁失馬》:這個故事説明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生活哲理和事物之間的辯證關係。這是一篇哲理寓言,敍事多用對話,情節曲折,用白描的手法,生動地刻劃了一個深謀遠慮的老者的形象,通過語言描寫表明了他對突發事件的冷靜的思考與平和的心態。讀者從中可以感悟到“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的生活哲理和事物之間的辯證關係。

八、佈置作業

1、複習字詞,熟讀課文。

2、解釋下列加點詞語,並翻譯句子。

(1)未成,一人之蛇先成,奪卮酒,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2)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説之,廩食以數百人

(3)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入胡。

教具準備 篇四

多媒體 CAI 課件、錄音機及示範朗讀磁帶、投影儀及膠片、打印好的作業講義。

七年級上冊語文《寓言》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瞭解寓言的文體特點及《伊索寓言》的有關文學常識。

2、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領悟所藴含的道理。

3、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和合理的想像能力。

4、聯繫生活實際感悟寓意,培養健全人格。

教學重點:

1、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領悟所藴含的道理。

2、聯繫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多角度靈活理解寓意。

教學難點:

1、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和合理的想像能力。

2、聯繫生活實際感悟寓意,培養健全人格。教學方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想象法教學用具:導學案

課時安排:一課時

預習案

一、資料助讀:

1、寓言及其特點:

寓言,用假託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大多篇幅簡短,主人公可以是人,或擬人化的生物、非生物。主題多是藉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在創作上常常運用誇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

2、簡介伊索:

伊索被後人譽為世界上最著名的寓言家,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寓言家伊索,相傳伊索原來是奴隸,後來獲得自由,他善於講寓言故事,諷刺權貴,終於遭到殺害。《伊索寓言》是後人託伊索之名收集整理的希臘寓言故事。《伊索寓言》故事短小精悍,描寫形象生動,語言簡潔樸素,富有幽默的特點。

二、掃清字詞障礙: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赫拉 ( )宙斯( )庇護( )饒頭( )

2、解釋下列詞語:

愛慕虛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庇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凡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讀懂課文:

1、瞭解《伊索寓言》。

2、瞭解故事大意。

四、我的疑惑:

探究案

一、梳理情節:

1、朗讀課文,概括這則寓言的故事內容。

2、思考:赫耳墨斯為什麼來到凡間?

3、他為什麼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來問價,請説出他此刻的心理?

4、赫耳墨斯三次問話,神態、語氣一樣嗎?為什麼要“笑着問道”,這“笑”説明了説明?

5、結果令赫耳墨斯滿意嗎?他值得同情嗎?

二、感受人物:

1、説説寓言中刻畫的赫耳墨斯是一個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三、探究寓意:

1、請從不同角度談談對寓意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從這則寓言中你獲得了怎樣的啟發或收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續編情節:

赫爾墨斯聽説自己的雕像當饒頭只作白送之後,他的心情神態會怎樣?他會怎麼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我的感悟與收穫:略

七年級上冊語文《寓言》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積累詞語。理解“智、亡、吊、何遽、居、將、十九”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瞭解《韓非子》《淮南子》的有關文學常識。

3、從不同角度靈活理解寓意,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

教學重難點

聯繫生活實際感悟寓意,培養健全人格。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閲讀古典名著的興趣和習慣。】

上一節課我們學的是古希臘的寓言,今天,我們來學習中國古代寓言兩則。中國古代有許多這樣的寓言,它們就像珍珠一樣散佈在古代思想家的作品中,它們作為論據來闡明事理,非常具有説服力。如:《智子疑鄰》選自《韓非子》。《塞翁失馬》選自《淮南子》。

課堂實錄

一、文學常識簡介。

【設計意圖:瞭解文學常識,體會作品見解。】

1、《韓非子》

《韓非子》是韓非主要著作的輯錄,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十餘萬字。裏面的文章,風格嚴峻,裏面保存了豐富的寓言故事,在先秦諸子散文中獨樹一幟,積極倡導君主專制主義理論,目的是為專制君主提供富國強兵的霸道思想。韓非子主張君主集權,提出重賞罰,重農戰,反對儒、墨“法先王”(效法古代君王對國家的管理),主張變法改革。

2、《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是我國西漢時期創作的一部論文集,由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主持撰寫,故而得名。《淮南子》著錄內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內篇論道,外篇雜説。該書在繼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礎上,綜合了諸子百家學説中的精華部分,對後世研究秦漢時期文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學習《智子疑鄰》。

【設計意圖:理解寓意,引導學生明白要虛心接受意見,不能有偏見。】

1、自由誦讀,教師提示下列字詞:

智:聰明,這裏意思是“認為……聰明”。

雨:下雨。

築:修補。

暮:晚上。

亡:丟失。

2、複述故事情節,加深理解。

(1)失竊原因:天雨牆壞。

(2)案發時間:暮。晚上。

(3)所失物品:大亡其財。

(4)犯罪嫌疑人:無法確定

3、具體描述富人對兒子和鄰人之父的不同態度。

甚--體現出富人對兒子當初的預料表示贊同,並且還覺得非常得意。

疑--富人對鄰人之父的懷疑,並且有憎恨的意味。

4、兩人的意見都一樣且都正確,但富人卻對這兩人有截然不同的態度,調查瞭解了整個事情經過後,你會對這個富人説些什麼?

明確:對人不能有偏見;聽意見應該聽正確的,而不要看這意見是什麼人提出。

三、學習《塞翁失馬》。

【設計意圖:懂得福禍相依,互相轉化的道理。】

1、初讀課文,掌握字音字義,朗讀技巧。

(1)朗讀課文,要求字正腔圓,字音準確。

遽jù其馬將(jiàng)胡駿馬而歸墮duò

墮而折(shé)其髀跛b

(2)理解重點詞語的意義。

馬無故亡(逃跑)而入胡人皆吊(安慰)之

居(經過)數月其馬將(帶領)胡駿馬而歸

其子好(喜歡)騎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絕大部分)

(3)再讀課文,注意停頓。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其馬/將胡駿馬/而歸此/何遽/不為福乎?

2、請學生結合課文註釋,口頭把故事譯成通暢的現代漢語。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來概括情節各部分的內容:

失馬--得馬--折髀--相保

3、成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出自於此篇,那麼寓言中禍與福是怎樣相互轉化的?

明確:寓言用一連串事實來説明禍與福之間的相互轉化:“馬無故亡而入胡”是禍,待到“其馬將胡駿馬而歸”,就轉化為福了;後來,其子騎此駿馬,“墮而折其髀”,福又轉化為禍;最後,塞上丁壯同入侵胡人作戰中,“死者十九”。而其子以跛之故免徵,得以“父子相保”,禍再次轉化為福,如此循環往復,所以動人。

4、這則寓言故事説明禍福相依的道理,那麼這對我們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態度有什麼積極的啟示呢?請同學們聯繫生活、學習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

啟示:(1)禍福可以轉化,不要靜止地看待。(2)學會在禍中看到福,從禍會考慮到怎樣求得轉化,不要消極悲觀,或者在福中看到禍,加以戒備。(3)要因勢利導,變禍為福;要創造條件,把壞事變成好事。(4)現實生活中,身處順境時,我們不要沾沾自喜,要心存憂患,居安思危;身處逆境時,我們不要氣餒,要安之泰然,處變不驚、

課堂小結

我國諸子百家著作雖然年紀很老,卻是孩子們平等的同伴。它分明是一個個故事,生動、活潑,而當它轉身走開時,卻突然變成一個個哲理,嚴肅認真,催人深思,讓人感悟現實,體會人生。這就是它的風采、它的魅力。

佈置作業

1、自編寓言。題目(1)嘴和眼的對話;(2)樹和斧子。

要求:任選一題完成。運用誇張和擬人手法。想像合理;300字左右即可。

2、蒐集關於“馬”的成語,與同學們交流。

板書設計

寓意四則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失馬--得馬--折髀--相保

(禍) (福) (禍) (福)

寓意:福禍得失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七年級上冊語文《寓言》教案 篇七

教學

目標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理解“智、亦云、亡、吊、何遽、居、將、十九”等詞語的意義和用法。

2、瞭解《韓非子》《淮南子》的有關文學常識。

3、分析寓言的故事情節,領悟所藴含的道理。

能力目標

1、學習閲讀寓言的方法。

2、從不同角度靈活理解寓意,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能力。

思想教育目標

聯繫生活實際感悟寓意,培養健全人格

教學重點誦讀;靈活運用“通過品味關鍵詞語理解寓言含義”的閲讀方法。

教學難點聯繫生活經驗,選定角度靈活理解寓意。

教具課件

時間安排指導自讀《智子疑鄰》——研讀《塞翁失馬》——拓展延伸——佈置作業

課後

小結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文言文語感,以讀帶動其他環節。通過自讀、譯讀、熟讀、無標點

朗讀等形式,為學生理解課文鋪平了道路。

備註

教案內容

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一、指導自讀《智子疑鄰》

1、資料助讀

投影:

韓非(約前280~前233),戰國末期韓國人,著名思想家。他出身貴族,屢次上書向韓王進諫,改革政治,實行富國強兵的政策,均未被採納。後來,得到秦始皇的賞識,在秦國任客卿。不久便被他的同學李斯等人讒言所陷,下獄後被逼自殺,死時47歲。他著有《韓非子》一書,共20卷,55篇。筆鋒犀利,説理透闢,常用寓言故事闡明道理,富有説服力。其中許多寓言故事一直流傳於世,像《自相矛盾》、《守株待兔》、《濫竽充數》等,《智子疑鄰》也是其中的一篇。

2、自由誦讀,疏通文意,教師提示理解詞義的方法。

理解詞義有三種方法:

(1)藉助文章下面的註釋;

(2)查工具書;

(3)舉手詢問。

3、請學生抓住主要情節、關鍵詞語理解寓意。

4、生聯繫自身體會談啟發。

二、師生共同研讀《塞翁失馬》

1、資料助讀

投影: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西漢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蘇非、李尚、伍被等著。《淮南子》思想上接近道家,同時又吸取了儒家法家、陰陽家的思想,成為一部雜家著作。這部書在闡明哲理時,涉及很多奇物異類、鬼神靈怪,所以保存了很多神話材料,曲折地反映了遠古人民的生活和思想。如女媧煉石補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觸不周山等,都通過這部書的保存而流傳至今。

2、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理解文意。

教師提示:

(1)馬無故亡而入胡:逃跑。

(2)何遽(jù):就,竟。怎麼就,表示反問。

(3)其馬將(jiānɡ)胡駿馬而歸:帶領。

(4)墮(duò)而折其髀(bì):從馬上摔下來,摔斷了大腿。

(5)人皆吊之:對其不幸表示安慰。

(6)引弦而戰: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開弓弦。

(7)死者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絕大部分。

(8)此獨以跛(bǒ)之故,父子相保:保全。

3、生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4、生根據圖片提示,用文言文説説故事。

5、無標點朗讀課文。

6、生理解寓意。

思考:

(1)好事壞事能轉化嗎?

(2)好事壞事必然轉化嗎?

(3)舉例説説好事、壞事在什麼條件下轉化?

7、這則寓言故事説明禍福相依的道理,那麼這對我們的思想方法和生活態度有什麼積極的啟示呢?請同學們聯繫生活、學習實際談談自己的理解。

教師點撥:

啟示:

(1)禍福可以轉化,不要靜止地看待;學會在禍中看到福,從禍會考慮到怎樣求得轉化,不要消極悲觀,或者在福中看到禍,加以戒備。

(2)禍福之來,確實有許多偶然性,生死、利害、得失,並不都是可以預料的。考慮力求周全,處事力求慎重,多一些應付不測之變的準備,少一些不着邊際的幻想;一旦面臨禍患,可以處變不驚,可以減少後悔。這也是一種成熟生活態度的養成。

8、你能不能用成語、俗語或者警句之類來解釋這則寓言呢?

三、拓展延伸

寓言故事一般比較短小而含義深刻,有許多成語就出自寓言,你知道嗎?你能不能給大家講一個出自寓言的成語故事?

四、作業佈置

自編寓言故事

提示:情節要合理具體,情節與寓意要一致,寓意能揭示一種生活道理。

如樹和斧子、蜜蜂與花朵、畫筆和顏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lvwne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