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文具店》教案多篇

《文具店》教案多篇

《文具店》教案多篇

《文具店》教案 篇一

一、設計意圖

在《啊哈!國小》的主題實施過程中,我們適時適宜地為幼兒創設環境,讓孩子模擬國小生活。如課桌的排放、座位的調整,並且每天早上揹着小書包上學,晚上揹着小書包回家,隨時隨地地整理小書包等。同時,孩子們帶來了小書包後,通過觀察、分享、交流,他們認識了各種文具用品,瞭解了文具用品的功能。本活動的意圖是在此基礎上,讓幼兒開闊思路,通過分類、統計、交易等手段培養幼兒的數學綜合能力以及一種實踐運用能力,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以及自我服務能力等,為將來走進國小奠定基礎!

二、活動目標

1、根據自己確定的分類標準,佈置“文具店”並作統計記錄。

2、在遊戲中練習簡單運算。

3、能相互協商、聽取同伴意見,並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

三、活動準備

1、每人一個裝有各種文具的小書包。

2、筆、記錄板

3、標籤紙、各種自制紙幣若干

4、售貨員標誌

四、活動過程

1、介紹我的文具

——幼兒分小組結伴,互相介紹自己帶來的文具。

——代表介紹。

2、佈置文具店

——每組佈置一個“文具店”,討論:怎樣分類擺放。

——幼兒分組佈置,並貼上自制的價格標籤。

——給文具店取名,交流佈置情況。

3、統計文具

——幼兒作文具店統計員,統計並記錄本店的文具數量。

——同伴相互交流、檢查。

4、遊戲;小小文具店

——選出一個售貨員,顧客自由地到各個文具店用“十元錢”“購買”文具用品。

5、把文具店的文具用品歸放到自己的小書包中。

《文具店》教案 篇二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48~49頁“文具店”。

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文具店”這一情境,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倍”的含義。

2、培養學生觀察、思考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和體會“倍”的含義。

教學難點能正確區分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與“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兩類題。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 兩種不同顏色的小棒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課件演示小兔、大灰狼、小牛去買文具的故事,同時出示價錢:1枝鉛筆2元錢。

問:學生觀察到了什麼?想一想、説一説。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儘量讓學生説完整。

2、讓學生根據圖中的意思提出不同的問題。

這時學生會根據以前所學的知識提出不同的數學問題:小兔買了1枝筆用了多少錢?小牛買了3枝筆需要多少錢?大灰狼買了4支筆需要多少錢?

老師根據學生回答的內容板書在黑板上。

問題解決

1、學生根據同學們提出的問題自己解決。

教師根據同學們解決的情況板書:

(1)、小牛買了3枝筆需要多少錢?

2×3=6(元)

(2)、大灰狼買了4枝筆需要多少錢?

2×4=8(元)

2、有誰能把小兔、小牛、大灰狼用的錢換成倍數説一説。

有同學回答:小牛用的錢是小兔的3倍

大灰狼用的錢是小兔的4倍

老師引導:這就是我們所學的乘除法知識與“倍數”的聯繫,現在我們就來試試將乘除法問題換成倍數問題,好嗎?

3、如果把剛才説的有關倍數的句子換成條件,又應該怎樣提出這個問題呢?比如:笑笑用的錢是小兔的2倍,笑笑用了多少錢?説法變了,但實質沒變。

同學們根據要求提出了兩道有關倍數的問題。

(1)、小牛用的錢是小兔的3倍,小牛用了多少錢?

(2)、大灰狼用的錢是小兔的4倍,大灰狼用了多少錢?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呢?

4、找同學舉例説説“幾倍”是什麼意思。

有同學回答,5的3倍就是3個5。

小兔的3倍就是3個小兔用的錢那麼多,小兔用了2元錢,也就是2×3=6(元)

小兔的4倍就是4個小兔用的錢那麼多,也就是2×4=8(元)

5、解答完以後要注意什麼? 學生説一説。

二、遊戲活動

擺小棒

遊戲規則:按要求擺兩行不同顏色的小棒,看誰擺的又對又快。

(1)、上面擺4根白顏色的小棒,下面擺紅色小棒的根數是擺小棒根數的3倍,擺完了以後與老師比比看看擺對了沒有。

(2)、上面擺2根紅色的小棒,下面擺白小棒的根數是紅小棒的5倍,擺完了同桌之間互相檢查。

(3)、上面擺10根紅色小棒,下面擺白色小棒,使得紅色小棒的根數是白色小棒的5倍。這一題對於學生有一定困難,可以先讓學生想一想,説一説再擺。

三、練習總結

1、3片葉子配一朵花,15片葉子配( )朵花。

2、△的個數是〇的2倍,△有( )個。

〇〇〇

做完後小組同學商量討論,交流想法。

3、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你學習得怎樣?

教學反思

這節課從創設情境、解決問題、遊戲活動、練習總結幾個過程來完成教學任務,在每一個環節中都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重視知識的獲取過程,提供大量的實踐活動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感受和體驗,關注孩子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情感體驗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嘗試,但其中也放映出一些問題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1、在同學們剛剛學完乘法的基礎上就學習“倍”的知識對學生來説本身就是一個難點,而同學們還沒有完全弄明白“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怎麼回事的時候又開始了“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問題的解決,使得學生對這部分知識只能囫圇吞棗,一知半解。

2、在新課程理念中強調“動手操作”,在本課中,注意了學生動手操作的次數,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都很高,但動手操作與動筆寫是不完全一樣,有的學生在操作中能做得很好,可是在動筆寫的時候出現問題,動手操作是很感性的,而動筆寫又是很理性的,在數學學習中經常出現這樣的矛盾。

要解決這些問題,我想一方面要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一定要注意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同時把握課程標準中相對的知識目標,注重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對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在“做”中“學”。另一方面要創設“以人為本”的學習環境,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不斷提高自身駕奴課堂的能力,加強對開放性課堂教學組織和管理學生的實踐與探討。

《文具店》教案 篇三

《文具店》教學反思

《文具店》這一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理解“倍”的含義以及初步懂得怎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基礎上來學習“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説,像這樣的知識是比較抽象的,很難理解,又容易混淆。針對這種現象,我根據《數學課程標準》提倡的“數學的知識、思維和方法必須經由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理解和發展,而不是單純的依賴教師講解去獲得”的精神,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採取了以下的做法,教學效果還是較好的。

一、在教材處理上,循序漸進。

我先用擺圖形實例,説明“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再出示掛圖,請學生看圖理解圖意後,讀一讀小兔的話(我買了1枝筆,花了2元錢);大灰狼的話(我花的錢是小兔的4倍);小黃牛的話(我買了3枝筆)。接着讓學生用擺學具與推想的方法分別求出大灰狼花的錢和小黃牛花的錢。然後再讓學生總結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最後聯繫實際情境,(如小紅今年9歲,媽媽的歲數是他的3倍,媽媽今年幾歲?)結合線段圖,學習怎麼樣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再最後讓學生做“畫一畫”和“練一練”的題目來加深體會“倍”的意義及計算方法。這樣做,為學生展開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由直觀操作到分析遷移的過程,為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有條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

二、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經歷建模過程。

要使學生學到有用的知識,實現有意義的學習,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主體地位,由知識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在學生初步瞭解“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後,引導學生用擺學具的方法,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為解決問題構建“思維模式”;最後運用構建起的“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解決實際問題。(“練一練”的三道題)

三、讓學生獨立思考後,提倡合作交流。

在教學過程中,我努力避免以少數學生的思維代替多數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課堂中的每個活動都採用不同方式給每個學生提供獨立操作、思考以及師生、生生間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鼓勵人人動腦想,人人開口説,互相提示、互相補充。

四、在落實目標上,關注情感態度。

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學習品質,從根本上説比學習數學知識更重要。教師温馨的話語、自由的學習狀態,對學生的心靈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勵。這節課在整個教學過程的學習氣氛是和諧的、寬鬆的。在課堂上,我注意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給予鼓勵、肯定、表揚。特別是對於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很耐心地引導、幫助、鼓勵他們多用學具擺一擺或用線段圖來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這樣全班學生在心理安全、自由的狀態下就能主動地投入學習,教學效果也就達到了事半功倍。

《文具店》教學反思

在本次“一人教,大家評”活動中,我聽了三節“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內容的教學。在這裏,我想重點談一談我對王欣萍老師的這一課的一些看法。

一、在教材處理上,循序漸進。

王欣萍先出示課件,請學生看圖理解圖意後,讀一讀小兔的話(我買了1枝筆,花了2元錢);大灰狼的話(我花的錢是小兔的4倍);小黃牛的話(我買了3枝筆)。接着讓學生用擺學具與推想的方法分別求出大灰狼花的錢和小黃牛花的錢。然後再讓學生總結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方法;最後聯繫實際情境,由老師帶領學生一邊擺學具,一邊説,學習怎麼樣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實際問題。再最後讓學生自由的説一説來加深體會“倍”的意義及計算方法。這樣做,為學生展開由淺入深,由具體到抽象、由直觀操作到分析遷移的過程,為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有條理的思考提供感性材料的支持。

二、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經歷建模過程。

要使學生學到有用的知識,實現有意義的學習,教師必須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主體地位,由知識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在這節課的教學中,王老師在學生初步瞭解“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後,引導學生用擺學具的方法,建立“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計算思路,為解決問題構建“思維模式”;最後運用構建起的“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解決實際問題。(“練一練”的三道題)

三、讓學生獨立思考後,提倡合作交流。

在教學過程中,王老師儘量避免以少數學生的思維代替多數學生的思維,在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課堂中的每個活動都採用不同方式給每個學生提供獨立操作、思考以及師生、生生間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鼓勵人人動腦想,人人開口説,互相提示、互相補充。

四、在落實目標上,關注情感態度。

積極向上的學習情感、健康的人格、良好的學習品質,從根本上説比學習數學知識更重要。教師温馨的話語、自由的學習狀態,對學生的心靈是莫大的安慰和鼓勵。這節課在整個教學過程的學習氣氛是和諧的、寬鬆的。在課堂上,王老師注意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多給予鼓勵、肯定、表揚。特別是對於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她能夠很耐心地引導、幫助、鼓勵他們多用學具擺一擺或用線段圖來解決“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問題。這樣全班學生在心理安全、自由的狀態下就能主動地投入學習,教學效果也就達到了事半功倍。

總之,同樣作為新教師,我覺得王老師的可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和借鑑的地方,也希望在以後的每一堂課中,都通過我們互相討論學習,儘快提高自身的教學質量

《文具店》教學反思

課改後的數學課堂很注重學習情境的創設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我想如果説問題是學習的先導,那麼情境就是問題的外衣。而計算教學相對其他學習的內容而言,通常會顯得枯燥乏味一些,那麼如何使計算教學更貼近學生的生活,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呢?我認為,情境的創設就很重要,而這一課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就是一個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並且富有現實意義的情境。所以一開課,我就通過購物這樣一個環節,一方面讓學生感知數學就在生活中,使學生體會到小數與我們的生活是密切聯繫的,另一方面讓學生髮現缺少單價這一條件,也為下面列出乘法算式做一個鋪墊。在這樣的情境中,自然的引出這節課要解決的問題,那就是購物要付多少元?

其次,《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由於學生生活背景和思考的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樣的,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提倡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因此,在探究建模的這個環節中,我留給學生比較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每個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去和其他同學交流和探討不同的算法,體現算法多樣化。同時通過鼓勵學生髮表自己不同的見解,儘可能的讓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得不同的發展,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另外,新的教學評價觀還認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和態度的形成和發展,關注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教學中,我儘可能用積極的語言去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如在闖關活動中,我讓學生用微笑和給自己鼓掌的方式,來對自己進行評價,既能達到一個反饋的目的,又能讓孩子在學習中不斷的進行自我肯定,從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和保持一種學習數學的熱情。

教學中,我沒能及時把握課堂資源的生成,如果能及時抓住個別學生的回答和學生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解決辦法,進行有效的引導,會讓全體學生對小數乘法的意義有更深刻的認識。另外在時間的安排和分配上也不夠合理,在計算上花的時間比較多,在緊扣乘法意義解釋算理的方面花的時間不足,如果在學生解釋自己想法的過程中,教師適時的把孩子們的關注點牽引到小數乘法的意義上,學生對這一知識重點的理解會更到位。

《文具店》教案 篇四

【活動目標】

1、認識1元、5元、10元的人民幣,初步掌握其換算關係。

2、能正確使用人民幣進行購買文具的遊戲,掌握簡單的付錢方式。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佈置一個“文具店”,分別擺放各種文具及價格牌,價格均為1元、5元錢、10元。

2、教師教學資源(認識人民幣)。

3、幼兒每人自備小錢包,內裝有1元、5元、10元的硬幣和紙幣。

4、每人一存摺(見幼兒活動資源包)。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察自己錢包裏的人民幣,初步瞭解人民幣的外形特徵及名稱。

1、引導幼兒自由觀察,與同伴交流,發現各種面值人民幣的共同點和不同點。

教師小結:這是我們買東西用的錢,我們穿衣服、用的家電,吃的菜等都是要用錢買的。外國的錢叫人民幣,上面都有國徽、“中國人民銀行”的漢字以及表示錢數的數字、漢子等。他們也有許多不同點,如有硬幣和紙幣之分;上面的圖案、數字和文字也不同等。

2、遊戲:看誰找得快。

玩法:教師説出人民幣的面值,請小朋友快速地舉起相應的人民幣,看誰舉得又快又準確。如教師説:“請找出1元的硬幣。”幼兒取相應的人民幣。

二、出示教師教學資源,瞭解1元、5元、10元之間的換算關係。

引導幼兒通過觀察教學資源,初步理解5元=5個1元的換算關係,鼓勵幼兒自主探索10元與1元和5元的換算關係。

三、第一次“文具店”購物,初步瞭解購物付錢的幾種方法,鞏固1元、5元、10元之間的換算關係。

1、玩法:幼兒帶着錢包,到“文具店”選購文具,沒人一件,併到收銀員處付錢。收銀員由教師擔任,幼兒只有付錢正確才能拿走商品。

2、建議提問:5元(10元)的商品有幾種付錢方式?如5元的兩種付錢方式:用1個5元或5個1元來付錢。10元有三種付錢方式。

四、第二次購物,發現很多種付錢方法,初步探究最簡便的付款方式。

1、玩法:幼兒到“文具店”選購文具,每人兩件,收銀員可由能力較強的幼兒或老師擔任,教師重點觀察提升幼兒付錢方法。

2、集中討論,梳理多種付錢方法。

可以涉及以下問題:“你買的是什麼?一共多少錢?你是怎麼樣付錢的?”如6元的商品的兩種付錢方式;用6個1元的來付錢,或用1個5元和1個1元合起來付錢。第二中付錢方法簡便多了。

3、出示“存摺”,介紹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每位幼兒一個“存摺”,教師根據幼兒日常的各種表現,獎勵小印章,每個小印章在角色遊戲時可以到“銀行”兑換“1元錢”,並在遊戲中使用。

【活動延伸】

1、活動後,教師及時督促幼兒洗手,並提醒幼兒人民幣上有許多細菌,要認真洗手。

2、引導幼兒閲讀幼兒學習資源⑥第6~7頁,鞏固人民幣的換算關係及使用方法。

3、在角色遊戲中,鼓勵幼兒進一步掌握人民幣之間的換算關係,以及各種付錢方法。

【活動反思】

本節課以元,角,分為背景,結合購物情景,初步認識小數。我在設計本課時緊密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充分藉助購物情景,幫助學生建立元角分與小數的聯繫,同時在學習活動中引導學生髮現,探究,歸納總結,形成知識體驗,突破重難點,達到學習目標。如在引導學生探究小數讀法的學習活動中,我先讓學生自己讀一讀小數,使每一位學生都經歷讀的過程,這樣學生在小組內讀一讀,通過學生間的相互糾正,互相促進,從而互相分享知識經驗,初步建立小數讀法的數學模型。然後通過找自己喜歡的小數讀一讀來鞏固小數讀法的數學模型,最後用小老師的考一考進一步熟悉小數讀法,形成正確的知識經驗。這樣就調動了每一位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既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又在潛移默化間培養了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不足之處:練習題的設計不夠多樣化,也沒有體現出層次。再者是對孩子的評價語言單薄,沒有針對性,新的教學評價觀認為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不僅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和態度的形成和發展,關注學生之間的個性差異,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一點也是需要改進的地方。

《文具店》教案 篇五

師:你還能説出幾個這樣的算式嗎?

師根據回答板書 :

5+3=3+5

7+13=13+7

156+65=65+156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幾道算式,你有什麼發現嗎?

生1:等號兩邊加數相同。

生2: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

師:你會用更簡單的方法來表述你的發現嗎?試一試。

生1:可以用甲數+乙數=乙數+甲數

生2:可以用○+□=□+○

師:“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不變。”

師:如何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換律。

生:a+b=b+a

師:其實加法交換律我們早就會用了,想想看,什麼時候我們用過?

生:驗算加法時用的就是加法交換律。

評析與反思:上面的教學過程經歷了三步。第一步從身邊生活入手;第二步抽象概括;第三步推廣應用。通過這種生活中感知——小組討論分析——集體綜合歸納的過程,使學生切實理解加法交換律的具體含義。同時學生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鍊思維,發展能力,從而主動尋求和發展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使他們真切地感到“舊知不舊”,還有新問題、新規律可以發現,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o635e3.html
專題